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负暄堂遗稿跋
负暄堂遗稿跋 第 x 页
负暄堂遗稿跋
  
负暄堂遗稿跋 第 390H 页
甲子旧跋
 呜呼。立身名著文章。以垂来裔。固士君子之行。陈世德述家风。以扬先烈。为子孙者之责也。凡人之祖先。虽有卓行懿迹。可传于千百世。而云仍零替。莫能阐发。则后之人。于何考德哉。惟我七代祖负暄堂公。文章事业。不啻熀耀于当世。而后孙微弱。尚无全稿之入梓。家乘散迭。不免断简之爽实。凡为士流者。莫不嗟悼其泯泯无传。况在子孙之心。尤当如何哉。载伸不自量其不肖。慨然以遗集之脱藁为志。与宗人秀哲甫。遍往湖洛间诸宗家。搜得旧乘。付之剞劂。而遗篇散落。千百而不能存十一。可胜痛哉。诗不云乎。吉甫燕喜。张仲孝友。夫以尹吉甫之文章勋德。纯之鼎彝。播之雅乐。则其赫赫照人耳目者。固不待他求。而尚且曰张仲孝友。以为之贤吉甫而善是燕。则古人之观人者。有观乎交际之间而为之轻重者然矣。然则负暄公之遗稿虽多散逸。而取观乎当日诸贤之唱酬诗篇。亦可想像其万一矣。呜呼。以金慕斋,李退溪,金河西之师门正学。李东皋,洪忍斋之廊庙宿望。林石川,金斗岩,尹菊涧之文章巨工。而莫不为之结为
负暄堂遗稿跋 第 390L 页
师友。唱和诗篇。则后之人。顾知公之德业文章者。于此可认。顾何待全稿之有无为哉。惟以疏章书札之可观德行者。必有十倍于诗篇。而百不一录。其在子孙之心。尤可为痛惜者也。
上之五年甲子暮春望日。七代孙载伸。谨拜跋。
重刊跋
昔在 中 仁 明 宣之际。承 英陵制礼作乐之后。恪谨遵守。关石和斤。率由成宪。 朝廷之上。礼让成风。士大夫皆敦行义而后词华。讷于言而敏于行。其民厚重质直。刚毅而木讷。相臣如权轸,权辙,尚震,李俊庆,卢守慎诸君子。遵而勿失。载其清净。当时无赫赫声。书之史乘。无名称可记。则当是时。天下太平。民人乐业。皆甘其食美其服。居居而息。于于而行。庶几乎尧舜三代之风焉。于是。新进譊譊喜事之徒。不知创业之艰难。操弄唇舌。或讥之为俗相。或讥之为循常保位。呜呼。几何不俗相而朋党倾轧。几何不喑默循常而诈伪成风。质朴无闻。抵冒几幸。而天下遂大乱。民生陷于涂炭。夷狄入中国。流祸不已。不亦悲乎。予每私心恨之。尚书负暄吴公。受业于慕斋金
负暄堂遗稿跋 第 391H 页
先生。为高弟。仕于 明 宣之间。与李退溪,金河西诸先生为友。南民告饥。而公任州牧。则一境获苏。边衅告警。而公任道伯。则关西宁谧。长于铨曹。而具僚有得人之称。载在 穆陵赐祭之文。百世之公议。有可以想像。而历世既久。典刑寝邈。公之德业。云归而水宿。无一事可指拟者。遗文亦多散佚。公之诸子孙。每以是为恨。予笑曰。此公之所以为公也。韩魏公诗曰。须臾慰满三农足。收敛神功寂若无。古之名德钜公。每在于是。制治于不名。收功于无形。不嘻嘻不嗃嗃。曹平阳曰酣歌于府中。府中无事。而民以宁壹。功埒于酂侯并称焉。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后世将以是知公也。岂可以诗文之多寡。年谱之疏密。能轻重公哉。公之十二世孙采燮。将刊公遗集。而恨其遗漏。故予谨题其尾以广之。
 昭阳协洽端正月再翼。永嘉权承有。书。
跋[吴采燮]
 呜呼。此编。惟我十二世 祖负暄堂公遗稿也。当时。既无刊集。迨数百年之后。吾宗载伸氏。蒐辑若干篇。以成此帙。而年久散逸。其传者不能几本。而亦多误落。几至泯没。凡为我 先祖子孙者。孰不饮恨拊心也哉。往在洪州族叔广模氏。继载伸氏
负暄堂遗稿跋 第 391L 页
之志。有意重修者有年矣。未竟而逝。呜乎惜哉。采燮不自知其不敏。越自童丱。经营重刊。积十馀年。至癸未秋。始付剞劂。概因载伸氏旧本。又蒐采家传以附。而名曰补遗。又尾附年谱附录诸贤唱和诗若干篇。溪山公之诗亦尾附焉。虽不能尽 先祖遗文。凡我同宗之览此编者。又继此而广询博采。以追成载伸氏,广模氏之遗志。愚窃深望于同宗焉尔。
崇祯五癸未秋八月小晦。后孙采燮。拜手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