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a 页 WYG1376-005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六十二下 明 程敏政 撰
  行实(道原/)
   程伯淳墓志铭      韩 维
伯淳姓程氏讳颢其先有为周大司马者曰乔伯封于
程后遂以为氏高祖赠太子少师讳羽有功太宗朝赐
第室京师居再世迁河南今为河南人先生生而秀爽
异于常儿才数岁诵诗书强记绝人故户部侍郎彭公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b 页 WYG1376-0058d.png
季长一见异之遂许妻以女举进士中第调京兆府鄠
县主簿有石佛像浮屠岁传佛首放光则远近男女昼
夜集会观不止为县者畏其神莫敢禁先生始至诘其
徒曰吾闻石像岁现光有诸曰然戒之曰光现必先告
我我当取其首视之自是不复有光矣府境大水诸县
仓卒兴役皆狼狈失措置惟先生所治饮食苃舍无一
不具时暑甚役人病多死独鄠人无死者监司欲荐之
问其所欲先生答以荐士当以才之所堪不当问所欲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a 页 WYG1376-0059a.png
避亲嫌移江宁上元县主簿田税不均比他邑尤甚先
生为令画法民不知扰而税遂均会令罢摄邑事牒诉
日不减三二百数先生处之不阅月民讼遂简江南俗
种稻赖塘陂以溉盛夏塘溃计非千夫不能塞故事当
言之府禀之监司然后计功调役先生曰比如是苗槁
矣救民获罪所不辞也遽发民塞之岁则大穰仁宗升
遐遗制官吏成服三日除三日旦知府事王贽率郡官
将释服先生进曰请尽今日贽怒不从先生曰公自除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b 页 WYG1376-0059b.png
之某非至夜不敢释一府视君亦莫敢除移泽州晋城
县令民以事至庭下者必教之以事父兄奉长上之道
暇则亲至诸乡校召父老与之语儿童读书者为正其
章句置师不善则易之初俗甚野不知为学后数年服
儒衣冠者遂众乡里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
相恤奸伪无所容孤煢老疾者责亲党使无失所行旅
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三年盗无剽劫民无斗死
者河东路财赋不充官有科买则物价腾踊岁为民患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3a 页 WYG1376-0059c.png
先生度所须使富家预储其物定价而出之富家不失
息而乡民所费比旧才十二三乡县库有杂纳钱数百
千常借以补助民力部使者至则告以此钱令自用而
不敢私使者谅君之诚亦不问先时民惮差役乡邻往
往为雠先生尽得民产厚薄按籍而命之莫有辞者义
勇常以农隙讲事然但文具而已先生至晋城民遂为
精兵用荐者改著作佐郎寻以御史中丞吕公晦叔荐
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闻先生名陛对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3b 页 WYG1376-0059d.png
之日从容咨访比二三见遂期以显用前后进说大要
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为先尝言人主当防未萌之欲
神宗俯身拱手曰当为卿戒之时王荆公为宰相多所
措置先生每进见必为上陈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不
当及功利又极陈治道神宗曰此尧舜之事朕何敢当
先生愀然曰陛下有此言非天下之福也章数十上论
辅臣不同心小臣与大计卖祠部牒青苗取息提举官
多非其人命出不由门下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寖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4a 页 WYG1376-0060a.png
衰荆公虽与先生异论而尝目君以忠信言既数不用
恳求外补神宗犹重其去上章及面请至十数不许遂
阖门待罪差权发遣西京路提点刑狱复上章曰臣言
是愿行之如其妄当赐显黜请罪而获迁失刑赏矣改
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事河清卒法不他役时中贵
人程昉为外都水怙势凌轹欲尽取诸埽兵治二股河
先生拒以法昉请于朝命以八百人与之天方大寒众
不胜役溃而归城吏来报一府相视畏昉不敢纳先生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4b 页 WYG1376-0060b.png
曰此逃死自归休三日而复役曹村决先生方护小吴
埽知州军事刘涣以急告先生夜驰至州谓涣曰曹村
决京师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为之请尽以厢兵见
付事或未集公当率禁兵继之径走埽下谕士卒曰朝
廷养尔曹正为缓急尔知曹村决则注京师乎吾与尔
以身捍之众皆感激自效决口将合先生谓众曰得彼
木横流入口吾事济矣语已木遂横众以为至诚所致
郊祀霈恩先生曰吾罪涤可以去矣遂求监临得西京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5a 页 WYG1376-0060c.png
洛河竹木务荐者言君未尝叙年劳迁秩特改太常丞
其后彗星见有诏求直言先生极论时政语甚切直还
朝差知扶沟县事广济河出县境濒河奸民不治生业
专以胁取舟人物为事岁必焚舟数十以立威先生始
至捕一人使列其党得数十辈不复根治旧恶分地而
处之使以挽舟为业且察奸不变者自是焚舟之患遂
绝畿县民苦税重岁常以赦获蠲免然良农输税率以时
而稽故获免者皆顽民先生与之约前获免者后必如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5b 页 WYG1376-0060d.png
期而足于是惠泽始均司农建言天下输役钱户凡四
等而畿内独止三请给第四先生力陈不可诸邑赖以
皆免水灾民饥先生请发粟贷之邻邑亦请司农怒遣
使阅实而邻邑令遽自陈谷且登可无贷使至谓先生
曰盍亦自陈先生请贷不已遂得谷六千石饥者以济
司农益怒视贷籍而所赋不等檄县杖主吏先生言济
饥当以口而不当以户之高下且令实为之非吏罪乃
巳内侍都知王中正行按保甲所至官吏多见慢辱诸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6a 页 WYG1376-0061a.png
邑供帐竞务华洁以悦其意主吏以请先生曰吾邑贫
安能效他邑且取于民法所禁令有故青帐可用之先
生在邑岁馀中正往来境上卒不入有犯窃盗者先生
谓曰汝能改行吾薄汝过盗叩首愿自新后数月复穿
窬捕吏及门盗告其妻曰吾与太丞约不复为盗今何
面目见之遂自缢官制行改奉议郎朝廷遣官括牧地
民田当没者千顷往往持累世劵契自明诏改税作租
许卖易如私田民乃服先生以为不可括也官至谓先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6b 页 WYG1376-0061b.png
生曰民愿服而君不许何也先生曰民徒知今日不加
赋而不知后日增租夺田则失业死矣因为言使者当
以仁厚为心不可便已以害人官感动谢曰宁受责不
敢违公命遂去之他邑邻邑民犯盗系县狱而逸更赦
犹以特旨罢先生邑事邑人诣开封及司农丐留者以
千数先生之去县不使人知老稚追及境上攀挽号哭
不肯去以亲老求析资便养得监汝州酒税今上嗣位
覃恩改承议郎召为宗正寺丞未行以疾卒元丰八年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7a 页 WYG1376-0061c.png
六月十五日也享年五十有四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
伤吊以朝廷失贤者为恨父珦大中大夫致仕时年八
十母侯氏寿安县君妻彭氏仁和县君皆先君以卒五
子三早卒曰端懿蔡州汝阳县主簿曰端本举进士四
女三夭一适假承务郎朱纯之卜得卒之岁十月乙酉
葬于伊川之先茔先生于书无所不读自浮屠老子庄
列莫不思索究极以知其义而卒归于吾圣人之道其
持已清峻若不可及而与人甚恕而温论治道卓乎至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7b 页 WYG1376-0061d.png
于无能名而应世接物莫不曲尽其宜苟善于君矣爵
禄可舍也苟利于民矣法禁不避也自元丰以来论贤
士大夫宜在天子左右者君必与焉先生之罢扶沟贫
无以家至颖昌而寓止焉大夫以清德退居弟颐正叔
乐道不仕先生与正叔朝夕就养无违志闺门之内雍
肃如礼家无儋石之储而愉愉也予方守颖昌遂得从
先生游先生不以老耄弃我周旋启告所以为益良厚
故于其亡也哭之加哀而铭不以辞铭曰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8a 页 WYG1376-0062a.png
善乎孟轲之言义命也盖不知义不足以立命不知命
不足以存义先生居官不问内外大小率所言所事一
出于正虽贵势豪力不为少变呜呼其处义命可谓兼
之矣(按朱子编伊洛渊源录云明道志文韩维持国撰/孙永曼叔书韩氏家集因乱而亡然程氏家谱实)
(载此篇今秘阁所载亦有此集/岂朱子一时访求之未尽与)
   明道先生墓表      程 颐
先生名颢字伯淳葬于伊川潞国太师题其墓曰明道
先生弟颐序其所以而刻之石曰周公没圣人之道不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8b 页 WYG1376-0062b.png
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
千载无真儒虽无善治士得以明乎善治之道以淑其
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则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
而天理灭矣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
经志将以斯道觉斯人天不慭遗哲人早世乡人士大
夫相与议曰道之不明也久矣先生出倡圣学以示人
辨异端辟邪说开历代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后
明为功大矣于是乎师采众议而为称以表其墓学者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9a 页 WYG1376-0062c.png
之于道知所向然后见斯人之为功知所至然后知斯
名之称情山可移谷可堙明道之名亘万世而长存勒
石路旁以诏后人元丰乙丑十月戊子书(按朱子删节/此文以入孟)
(子后注小有不/同读者详之)
   伊川先生年谱      朱 熹
先生名颐字正叔明道先生之弟也(明道生于明道元/年壬申伊川生于)
(明道二/年癸酉)幼有高识非礼不动(见语/录)年十四五与明道同
受学于舂陵周茂叔先生(见哲宗徽/宗实录)皇祐二年年十八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9b 页 WYG1376-0062d.png
上书阙下劝仁宗以王道为心生灵为念黜世俗之论
期非常之功且乞召对面陈所学不报閒游太学时海
陵胡翼之先生方主教导尝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
生得先生所试大惊即延见处以学职(见文/集)吕希哲原
明与先生邻斋首以师礼事焉既而四方之士从游者
日益众(见吕氏/童蒙训)举进士嘉祐四年廷试报罢遂不复试
太中公屡当得任子恩辄推与族人(见涪陵/记义录)治平熙宁
间近臣屡荐自以为学不足不愿仕也(见文集又按吕/申公家传云公)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0a 页 WYG1376-0063a.png
(判太学命数博士即先生之居敦请为太学正先生固/辞公即命驾过之又杂记治平三年九月公知蔡州将)
(行言曰伏见南省进士程颐年三十有四特立之操出/群之姿嘉祐四年已与殿试自后绝意进取往来太学)
(诸生愿得以为师臣方领国子监亲往敦请卒不能屈/臣尝与之语洞明经术通古今治乱之要实有经世济)
(物之才非同拘士曲儒徒有偏长使在朝廷必为国器/伏望特以不次旌用明道行状云神宗尝使推择人材)
(先生择人材荐数十人以父/表弟张载暨弟颐为首称)元丰八年哲宗嗣位门下
侍郎司马公光尚书左丞吕公公著及西京留守韩公
绛上其行义于朝(见哲宗徽宗实录按温公集与吕申/公同荐劄子臣等窃见河南进士程)
(颐力学好古家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年踰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伏望特加召命)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0b 页 WYG1376-0063b.png
(擢以不次足以矜式士类裨益风化又按胡文定公文/集云是时谏官朱光庭又言颐道德纯备学问渊博材)
(资劲正有中立不倚之风识虑明彻至知几其神之妙/言行相顾而无择仁义在躬而不矜若用斯人俾当劝)
(讲必能辅养圣德启导天听一正君心为天下福又谓/颐究先王之蕴达当世之务乃天民之先觉皇代之真)
(儒俾之日侍经筵足以发扬圣训兼掌学教足以丕变/斯文又祖宗时起陈搏种放高风素节闻于天下顾颐)
(之贤搏放未必能过颐之道则有搏放所不及知者观/其所学真得圣人之传致知力行非一日之积有经天)
(纬地之才有制礼作乐之具乞访问其至言正论所以/平治天下之道又谓颐以言乎道则贯彻三才而无一)
(毫之为间以言乎德则并包众美而无一善之或遗以/言乎学则博通古今而无一物之不知以言乎才则开)
(物成务而无一理之不总是以圣人之道至此而传/况当天子进学之初若俾真儒得专经席岂不盛哉)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1a 页 WYG1376-0063c.png
一月丁巳授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见实/录)
生再辞寻召赴阙元祐元年三月至京师(王岩叟奏云/伏见程颐学)
(极圣人之精微行全君子之纯粹早与其兄颢俱以德/名显于时陛下复起颐而用之颐趋召以来待诏阙下)
(四方俊乂莫不翘首向风以观朝廷所以待之者如何/处之者当否而将议焉则陛下此举系天下之心臣愿)
(陛下加所以待之之礼择所以处之之方而使高贤得/为陛下尽其用则所得不独颐一人而已四海潜光隐)
(德之士皆将相招/而为朝廷出矣)除宣德郎秘书省校书郎先生辞曰
祖宗时布衣被召自有故事今臣未得入见未敢祗命
(王岩叟奏云臣伏闻圣恩特除程颐京官仍与校书郎/足以见陛下优礼高贤而使天下之人归心于盛德也)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1b 页 WYG1376-0063d.png
(然臣区区之诚尚有以为陛下言者愿陛下一召见之/试以一言问为国之要陛下至明遂可自观其人臣以)
(颐抱道养德之日久而潜神积虑之功深静而阅天下/之义理者多必有嘉言以新圣化此臣所以区区而进)
(愿然非为颐也欲成陛下之美耳陛下一见而后命之/以官则颐当之而无愧陛下与之而不悔授受之间两)
(得之/矣)于是召对太皇太后面谕将以为崇政殿说书先
生辞不获始受西监之命且上奏论经筵三事其一以
上富于春秋辅养为急宜选贤德以备讲官因使陪侍
宿直陈说道义所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其二请上左
右内侍之人皆选老成厚重之士不使侈靡之物浅俗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2a 页 WYG1376-0064a.png
之言接于耳目仍置经筵祗应内臣十人使伺上在宫
中动息以语讲官其或小有违失得以随事规谏其三
请令讲官坐讲以养人主尊儒重道之心寅畏祗惧之
德而曰若言可行敢不就职如不可用愿听其辞(劄子/三道)
(见文集又按刘忠肃公文集有章疏论先生辞卑居尊/未被命而先论事为非是盖不知先生出处语默之际)
(其义固/已精矣)既而命下以通直郎充崇政殿说书(见实/录)先生
再辞而后受命四月例以暑热罢讲先生奏言辅导少
主不宜疏略如此乞令讲官以六参日上殿问起居因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2b 页 WYG1376-0064b.png
得从容纳诲以辅上德(见文/集)五月差同孙觉顾临及国
子监长贰看详国子监条制(见实/录)先生所定大槩以为
学校礼义相先之地而月使之争殊非教养之道请改
试为课有所未至则学官召而教之更不考定高下制
尊贤堂以延天下道德之士镌解额以去利诱省繁文
以专委任励行检以厚风教及置待宾吏师斋立观光
法如是者亦数十条(见文集旧实录云礼部尚书胡宗/愈谓先帝聚士以学教人以经三)
(舍科条固巳精密宜一切仍旧因/是深诋先生谓不宜使在朝廷)六月上疏太皇太后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3a 页 WYG1376-0064c.png
言今日至大至急为宗社生灵长久之计惟是辅养上
德而辅养之道非徒涉书史览古今而已要使跬步不
离正人乃可以涵养薰陶成就圣德今间日一讲解释
数行为益既少又自四月罢讲直至中秋不接儒臣殆
非古人旦夕承弼之意请俟初秋即令讲官轮日入侍
陈说义理仍选臣僚家十一二岁子弟三人侍上习业
且以迩英迫隘暑热恐于上体非宜而讲日宰臣史官
皆入使上不得舒泰悦怿请自今一月再讲于崇政殿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3b 页 WYG1376-0064d.png
然后宰臣史官入侍馀日讲于延和殿则后楹垂帘而
太皇太后时一临之不惟省察主上进业其于君德未
必无补且使讲官欲有所言易以上达所系尤大又讲
读官例兼他职请亦罢之使得积诚意以感上心皆不
报八月差兼判登闻鼓院先生引前说入谈道德出领
诉讼非用人之体再辞不受(见文集杨时曰仕道与仕/禄不同常夷甫以布衣入)
(朝神宗欲优其禄令兼数局如鼓院染院之类夷甫一/切受之及伊川先生为讲官朝廷亦欲使兼官职则固)
(辞盖前日所以不仕者为道也则今日之仕须其官足/以行道乃可受不然是苟禄也然后世道学不明君子)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4a 页 WYG1376-0065a.png
(辞受取舍人鲜知之故常公之受人不/以为非而先生之辞人亦不以为是也)二年又上疏论
延和讲读垂帘事且乞时召讲官至帘前问上进学次
第又奏迩英暑热乞就崇政延和殿或他宽凉处讲读
给事中顾临以殿上讲读为不可有旨修展迩英阁先
生复上疏以为修展迩英则臣所请遂矣然祖宗以来
并是殿上坐讲自仁宗始就迩英而讲官立侍盖从一
时之便耳非若临之意也今临之意不过以尊君为说
而不知尊君之道若以其言为是则误主上见知臣职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4b 页 WYG1376-0065b.png
当辅导不得不辨先生在经筵每当进讲必宿斋豫戒
潜思存诚冀以感动上意(见文/集)而其为说常于文义之
外反复推明归之人主一日当讲颜子不改其乐章门
人或疑此章非有人君事也将何以为说及讲既毕文
义乃复言曰陋巷之士仁义在躬忘其贫贱人主崇高
奉养备极苟不知学安能不为富贵所移且颜子王佐
之才也而箪食瓢饮季氏鲁国之蠹也而富于周公鲁
君用舍如此非后世之监乎闻者叹服(见胡氏论/语详说)而哲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5a 页 WYG1376-0065c.png
宗亦尝首肯之(见文/集)不知者或诮其委曲已甚先生曰
不于此尽心竭力而于何所乎上或服药即日就医官
问起居(见语/录)然入侍之际容貌极庄时文潞公以太师
平章军国重事或侍立终日不懈也上虽喻以少休不
去也人或以问先生曰君之严视潞公之恭孰为得失
先生曰潞公四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职
辅导亦不敢不自重也(见邵氏/闻见录)尝闻上在宫中起行漱
水必避蝼蚁因请之曰有是乎上曰然诚恐伤之尔先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5b 页 WYG1376-0065d.png
生曰愿陛下推此心以及四海则天下幸甚(见语/录)一日
讲罢未退上忽起凭槛戏折柳枝先生进曰方春发生
不可无故摧折上不悦(见马永卿所编刘諌议语录且/云温公闻之亦不悦或云恐无)
(此/事)所讲书有容字中人以黄覆之曰上藩邸嫌名也先
生讲罢进言曰人主之势不患不尊患臣下尊之过甚
而骄心生尔此皆近习辈养成之不可以不戒请自今
旧名皆勿复避(见语/录)时神宗之丧未除而百官以冬至
表贺先生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请改贺为慰及除丧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6a 页 WYG1376-0066a.png
有司又将以开乐置宴先生又奏请罢宴曰除丧而用
吉礼则因事用乐可矣今特设宴是喜之也(见文/集)尝闻
后苑以金制水桶问之曰崇庆宫物也先生曰若上所
御则吾不敢不谏在职累月不言禄吏亦弗致既而诸
公知之俾户部特给焉又不为妻求邑封或问之先生
曰某起于草莱三辞不获而后受命今日乃为妻求封
(见语/录)经筵承受张茂则尝招诸讲官啜茶观画先生
曰吾平生不啜茶亦不识画竟不往(见龟山语录或/云恐无此事)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6b 页 WYG1376-0066b.png
潞公尝与吕范诸公入侍经筵闻先生讲说退相与叹
曰真侍讲也一时人士归其门者甚盛而先生亦以天
下自任论议褒贬无所顾避由是同朝之士有以文章
名世者疾之如雠与其党类巧为谤诋(见龟山语录王/公系年录吕申)
(公家传及先生之子端中所撰集序又按苏轼奏状亦/自云臣素疾程某之奸未尝假以辞色又按侍御史吕)
(淘言明堂降赦臣寮称贺讫而两省官欲往奠司马光/是时程颐言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岂可贺赦才了却)
(往吊丧坐客有难之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即不言歌/则不哭今巳贺赦了却往吊丧于礼无害苏轼遂以鄙)
(语戏程颐众皆大笑结怨之端盖自此始又语录云国/忌行香伊川令供素馔子瞻诘之曰正叔不好佛胡为)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7a 页 WYG1376-0066c.png
(食素先生曰礼居丧不饮酒不食肉忌日丧之馀也子/瞻令具肉食曰为刘氏者左袒于是范醇夫辈食素秦)
(黄辈食肉又鲜于绰传信录云旧例行香斋筵两制以/上及台諌官破蔬馔然以粗粝遂轮为食会皆用肉食)
(矣元祐初崇政殿说书程正叔以食肉为非是议为素/食众多不从一日门人范醇夫当排食遂具蔬馔内翰)
(苏子瞻因以鄙语戏正叔正叔门人朱公掞辈衔之遂/立敌矣是后蔬馔亦不行又语录云时吕申公为相凡)
(事有疑必质于伊川进退人才二苏疑伊川有力故极/诋之又曰朝廷欲以游酢为某官苏右丞沮止毁及伊)
(川宰相苏子容曰公未可如此颂观过其门者无不肃/也又按刘谏议尽言集亦有异论刘非苏党盖不相知)
(耳/)一日赴讲会上疮疹不坐已累日先生退诣宰臣问
上不御殿知否曰不知先生曰二圣临朝上不御殿太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7b 页 WYG1376-0066d.png
皇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而大臣不知可乎翌日宰臣
以先生言奏请问疾由是大臣亦多不悦而谏议大夫
孔文仲因奏先生污下憸巧素无乡行经筵陈说僣横
忘分遍谒贵臣历造台谏腾口间乱以偿恩雠致市井
目为五鬼之魁请放还田里以示典刑八月差管勾西
京国子监(见旧实录又文仲传载吕申公之言曰文仲/为苏轼所诱胁论事皆用轼意又吕申公家)
(传亦载其与吕大防刘摰王存同驳文仲所论朱光庭/事语甚激切且云文仲本以伉直称然蠢不晓事为浮)
(薄辈所使以害忠良晚乃自知为小人所绐愤郁呕血/而死按旧录固多妄然此类不为无据新录皆删之失)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8a 页 WYG1376-0067a.png
(其实矣又范太史家传云元祐九年奏曰臣伏见元祐/之初陛下召程颐对便殿自布衣除崇政殿说书天下)
(之士皆谓得人实为希阔之美事而未及岁馀即以人/言罢之颐之经术行谊天下共知司马光吕公著皆与)
(颐相交二十馀年然后举之此二人非为欺罔以误圣/聪也颐在经筵切于皇帝陛下进学故其言说语常繁)
(多草茅之人一旦入朝与人相接不为关防未习朝廷/事体而言者谓颐大佞大邪贪黩请求奔走交结又谓)
(颐欲以故旧倾大臣以意气役台谏其言皆诬罔非实/也盖当时台官王岩叟朱光庭贾易皆素推伏颐之经)
(行故不知者指以为颐党陛下慎择经筵之官如颐之/贤乃足以辅导圣学至如臣辈叨备讲职实非敢望也)
(臣久欲为颐一言怀之累年犹豫不果使颐受诬罔之/谤于公正之朝臣每思之不无愧也今臣已乞去职若)
(复召颐劝讲必有补圣明/臣虽老在外无所憾矣)先生既就职再上奏乞归田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8b 页 WYG1376-0067b.png
里曰臣本布衣因说书得朝官今以罪罢则所授官不
当得三年又请皆不报乃乞致仕至再又不报五年正
月丁太中公忧去官七年服除除直秘阁判西京国子
(王公系年录云元祐七年三月四日延和奏事三省/进士程颐服除欲与馆职判检院帘中以其不靖令)
(只与西监遂除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初颐在经筵归/其门者甚盛而苏轼在翰林亦多附之者遂有洛党蜀)
(党之论二党道不同互相非毁颐竟为蜀党所挤今又/适轼弟辙执政才进禀便云但恐不肯静帘中主其说)
(故颐不/复得召)先生再辞极论儒者进退之道(见文/集)而监察御
史董敦逸奏以为有怨望轻躁语五月改授管勾崇福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9a 页 WYG1376-0067c.png
(见旧/录)未拜以疾寻医元祐九年哲宗初亲政申秘阁
西监之命先生再辞不就(见文/集)绍圣间以党论放归田
里四年十一月送涪州编管(见实/录)门人谢良佐曰是行
也良佐知之乃族子公孙与邢恕之为尔先生曰族子
至愚不足责故人情厚不敢疑孟子既知天焉用尤臧
(见语/录)元符二年正月易传成而序之三年正月徽宗
即位移峡州四月以赦复宣德郎任便居住(制见曲/阜集)
(记善录云先生归自涪州/气象容色髭发皆胜平昔)十月复通直郎权西京国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19b 页 WYG1376-0067d.png
子监先生既受命即谒告欲迁延为寻医计既而供职
门人尹焞深疑之先生曰上初即位首被大恩不如是
则何以仰承德意然吾之不能仕盖巳决矣受一月之
俸焉然后唯吾所欲尔(见文集语录又刘忠肃公家私/记云此除乃李邦直范彝叟之)
(意/)建中靖国二年五月追所复官依旧致仕(前此未尝/致仕而云)
(依旧致仕疑西监供职/未久即尝致仕也未详)崇宁二年四月言者论其本因
奸党论荐得官虽尝明正罪罚而叙复过优(巳追所复/官又云叙)
(复过优/亦未详)今复著书非毁朝政于是有旨追毁出身以来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0a 页 WYG1376-0068a.png
文字其所著书令监司觉察(语录云范致虚言程某以/邪说诐行惑乱众听而尹)
(焞张绎为之羽翼事下河南/府体究尽逐学徒复𨽻党籍)先生于是迁居龙门之南
止四方学者曰尊所闻行所知可矣不必及吾门也(见/语)
(录/)五年复宣议郎致仕(见实/录)时易传成书巳久学者莫
得传授或以为请先生曰自量精力未衰尚顗有少进
耳其后寝疾始以授尹焞张绎(尹焞曰先生践履尽易/其作传只是因而写成)
(熟读玩味即可见矣又云先生平生用意惟在易传求/先生之学者观此足矣语录之类出于学者所记所见)
(有浅深故所记有工拙/盖未能无失也见语录)大观元年九月庚午卒于家年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0b 页 WYG1376-0068b.png
七十有五(见实/录)于疾革门人进曰先生平日所学正今
日要用先生力疾微视曰道著用便不是其人未出寝
门而先生没(见语录一作门人郭忠孝尹子云非也忠/孝自党事起不与先生往来及卒亦不致)
(奠/)初明道先生尝谓先生曰异日能使尊严师道者吾
弟也若接引后学随人材而成就之则予不得让焉(见/语)
(录侯仲良曰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踰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游定夫杨中立来见伊川一)
(日先生坐而瞑目二子立侍不敢去久之先生乃顾曰/二子犹在此乎日暮矣始就舍二子者退则门外雪深)
(尺馀矣其严厉如此晚年接学者乃更平易盖其学巳/到至处但于圣人气象差少从容尔明道则已从容惜)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1a 页 WYG1376-0068c.png
(其蚤死不及用也使及用于/元祐则不至于有今日事矣)先生既没昔之门人高弟
多已先亡无有能形容其德美者然先生尝谓张绎曰
我昔状明道先生之行我之道盖与明道同异时欲知
我者求之于此文可也(见集序尹焞曰先生之学本于/至诚其于言动事为之间处之)
(有常疏通简易不为矫异不为狷介宽猛合宜庄重有/体或说匍匐以吊丧诵孝经以追荐皆无此事衣虽䌷)
(素冠襟必整食虽简俭蔬饭必洁太中年老左右致养/无违以家事自任悉力营办细事必亲赡给内外亲族)
(八十馀口又曰先生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能谢/良佐曰伊川才大以之处大事必不动声色指顾而集)
(矣或曰人谓伊川守正则尽通变不足子之言若是何/也谢子曰陜右钱以铁旧矣有议更以铜者巳而会所)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1b 页 WYG1376-0068d.png
(铸子不输母谓无利也遂止伊川先生闻之曰此乃国/家之大利也利多费省私铸者众费多利少盗铸者息)
(民不敢盗铸则权归公上非国家之大利乎又有议增/解盐之直者伊川曰价平则盐易泄人人得食无积而)
(不售者岁入必倍矣增价则反是已而果然司马温公/既相荐伊川而起之伊川曰将累人矣使韩富当国时)
(吾犹可以有行也及温公大变熙丰复祖宗之旧伊川/曰役法当计论未可轻改也公不然之既改数年纷纷)
(不能定由是观之亦可以见其梗槩矣季按朱子云伊/川年谱取证他书不能保无缪误而宋 秀嵓李公心)
(传尝辑道命录一书中有考异数段深有裨于年谱谨/附著之 元城刘公门人马永卿记刘公之言有云一)
(日讲罢未退上忽起凭槛折柳枝有老儒进曰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无故戕折上掷去色甚不平温公闻之不)
(悦今按先生以元年三月除说书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继即以暑热罢讲计先生入侍不过一再又且以四)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2a 页 WYG1376-0069a.png
(月上旬非所谓方春发生之时若以为二年春讲时事/则元年之秋温公已薨矣尚安得闻而不悦且刘公之)
(学自不妄语始不应如此疏诞未知永卿误记之乎抑/刘公于所恶而辟焉不暇审也此书久行于世年谱亦)
(误以为据而但于注文疑其不然今不可不详辨年谱/又载文仲劾疏有云腾口间乱以快恩雠致市井目为)
(五鬼之魁今李丙丁未录中有文仲全章乃无此语考/张商英绍圣初章疏则谓五鬼者乃指欧阳棐毕仲游)
(杨国宝邵篪及先生谓受命于吕希纯通传机密报复/恩怨吕居仁记刘谏议劾先生章疏亦有之疑申公在)
(相位时文仲未应出此语谱或误也年谱又引旧实录/称礼部尚书胡宗愈诋先生今按宗愈自中丞执政其)
(除礼部乃在罢政出守还朝之后先生去职久矣谱因/实录而误也年谱又云范致虚言先生以邪说诐行惑)
(乱众听而尹焞张绎为之羽翼事下河南府体究尽逐/学徒复𨽻党籍李文简长编云致虚此时不在言路谱)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2b 页 WYG1376-0069b.png
(因语录载之而误今按致虚之兄致明以崇宁二年四/月七日除殿中侍御史以八月十四日罢则此奏乃致)
(明所上语录误以为致虚也秀嵓李心传识准伊川孙/旸补官敕黄行在尚书吏部准尚书左选关 绍兴十)
(年四月二十九日敕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吏部状/承都省付下遂安军奏右承直郎桐庐县令程易申故)
(祖赠朝请大夫直龙图阁程颐系元祐党籍承都省指/挥特与本家恩泽一名本家自被上件恩泽即未曾陈)
(乞今有堂弟旸系故叔端彦之子见今白身欲乞将上/件恩泽奏补堂弟旸于文资内安排又缘元降指挥内)
(即无与补是何名目之文所有元得一资真本札子粘/连在前合申取朝廷指挥伏候指挥仍连真本札子一)
(道四月二十九日奉圣旨程旸与补将仕郎其缴到札/子令尚书省毁抹今来本人依上件指挥合行补官奉)
(敕补将仕郎府伊川孙旸授将仕郎敕牒尚书省牒程/旸本贯开封 祥符县施孝乡近善里五世祖为户曾)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3a 页 WYG1376-0069c.png
(祖珦故任太中大夫祖颐故任崇政殿说书累赠朝请/大夫直龙图阁父端彦故任从政郎所生母史氏年六)
(十自身年三十一牒奉敕程旸宜补充将仕郎牒至准/敕故牒绍兴十年五月四日 录用伊川子孙诏旨敕)
(三省同奉圣旨伊川先生绍明道学为宋儒宗虽屡经/褒崇而世禄弗及未称崇奖儒先之意令尚书省访求)
(其后特与录用嘉定十七年正月一日说伊川四世孙/源授迪功郎制敕故左通直郎崇政殿 书赠朝请大)
(夫直龙图阁谥正公程颐四世孙程源朕惟道德性命/之旨具载鲁论孟氏之书关洛诸儒讲明益备奈何顷)
(岁各欲专门遂致迩来横生邪说朕所以悉赐先儒之/谥并及张吕之俦曲阜来归既尊崇于孔氏元日发制)
(复访后于伊川观之年高廪而奉祀源方强仕遂命以/官庶几感发人心推明道统俾务躬行之实无为邪说)
(之归尔其懋哉朕意深矣可特授迪功郎嘉定十七年/六月三日 先是靖康之难先生诸孙避兵流寓池州)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3b 页 WYG1376-0069d.png
(先生二子长端中知六安军次端彦其嫡也以太中公/任入官仕至从政郎会州司户参军绍兴褒录党人端)
(彦之子旸仕为迪功郎江州德化县丞旸之子谦之不/仕及是诏下提举江东茶盐兼知池州史定之招两位)
(子孙审验有观之者居长年七十四矣次谦之子源乃/先生四世嫡孙定之寻以其谱系上于朝四月五日诏)
(补观之不理选限登仕郎差充池州州学学宾令本州/于上供钱内月支三十千米二石俾奉祭源令赴吏部)
(铨量申省吏部铨量源年三十九无疾病六月三日诏/补源迪功郎云秀嵓李心传识 修职郎程源授籍田)
(令制敕修职郎程源爵禄朝廷之名器固能砥砺于一/时贤者风俗之枢机实可作兴于百世激劝有道今昔)
(所同眷惟尔祖之贤一出濂溪之正尽心知性无非根/本于大原启钥抽缄用以开明于后学求其嗣裔得尔)
(端良隆然受道之资甚矣典刑之旧锡之命秩擢寘班/联庶几风动于懿闻无或颠冥于邪僻克迈先训尤殚)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4a 页 WYG1376-0070a.png
(乃心可依前修职郎行籍田令服行太社令程源改官/制敕宣德郎行太社令程源外 之臣倘或召对则虽)
(选调亦更京秩有位于朝者乃独不然拔其一二尤异/而特奖之所以厉群工也尔源大儒之后业履温纯昕)
(朝入告通达详明其越去试衔擢跻宣德官簿寖华矣/书曰敷纳以言明试以功尚克懋哉可特改宣教郎依)
(旧行太社令丞将作监丞程源转朝奉郎致仕制敕宣/教郎将作监 程源公侯之子孙必欲复其始尔正公)
(诸孙温良质厚克绍家声故起之布衣縻之好爵盖欲/光昭令德振起遗风俾天下后世知儒先之有后也历)
(官未久遽没其世天乎人乎良可嘅矣特转七品名在/员郎庶几可以延赏裕后奉先养亲尤有赖焉匪直慰)
(尔九原之思抑亦见国家念儒先之意无厌斁如此尔/其钦哉可特转朝奉郎致仕侍郎兼给事中钟震行)
(荐伊川四世孙淮劄子定子等僣有申控仰干钧听定/子等顷者恭睹驾临监学斥荆舒从祀陟飨五先生明)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4b 页 WYG1376-0070b.png
(示天下学者以趋向之正窃见伊川正公嫡孙程淮嗣/守家训承亲兄源录用初调扬子尉曹待阙日久偶被)
(冲辟池守常平使者具荐剡乞加旌擢已蒙钧判未即/施行缘其兄源官宣教郎尝丞缮监不幸早世门户之)
(责淮实任之既得一官未沾寸禄欲望钧慈参酌池守/所详特赐陶铸一近次差遣庶不虚公朝尊礼儒先崇)
(尚正学之美意定子等不胜战慄俟命之至右谨具申/呈伏候钧旨淳祐二年阙月阙 日尚书高定子李性)
(传侍郎杜范程公许劄子录程淮补官之始系左司吴/渊拟笔备坐其兄程源元 用补官指挥札下池州从)
(实契勘保明申奏以闻后据池州主者江东提举兼知/池州王伯大行下本厢官集邻审实照得程淮委系伊)
(川正公四世次嫡长孙五世承事谦之之亲次子添差/江州通判程监丞源之亲弟结罪保明申上得旨程淮)
(特与补将仕郎豫章程澥识干为明道立后申请承直/郎差充江南东路安徽使司 办公事兼明道书院山)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5a 页 WYG1376-0070c.png
(长周应合申照会书院为明道先生程纯公立也固将/有以寿其道脉亦当思所以寿其家脉今纯公之后所)
(至未见其人而伊川先生正公之子孙在池阳为稍众/拟欲从关府行下池州委请通判教授于伊川先生子)
(孙中自十五至三十岁遴选其资质可以进学者五人/并礼送书院养而教之观其有立别议区处庶几为子)
(孙者崇德象贤足以嗣续先世之旧而家脉与道脉俱/寿矣更合取自指挥奉钧判行池州回申 伊川四世)
(孙淮回申劄子通直郎新差知兴国军永兴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军正伊阳伯四世嫡长孙程淮劄子照得明)
(道先生子二人而端懿居长孙四人而昂居长曾孙六/人其后不复可考淮本位伊川先生亦二子四孙曾孙)
(八人元孙十二人仍孙见止十人来孙见止四人可以/迁继明道者实难其选独节之之子涛涛之子偃孙乃)
(伊川一气之正脉可为明道后节之与克家为兄弟若/空一代而以偃孙为克家之孙于法亦通然不可使节)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5b 页 WYG1376-0070d.png
(之之无后也今莫若全以节之一位三世为明道先生/嫡孙昂继命节之为明道曾孙涛为明道元孙偃孙为)
(明道来孙则明道先生之后世世有人节之乃伊川长/子知军端中第三子通判晠之第五子于通判本位即)
(不相妨虽非礼之正而合乎礼之权可以仰称继绝之/盛德户部看详指定伊川先生次子通判第五子节之)
(一位三世移继纯公之后按礼援法实为允当奉圣旨/依劄付池州 姚希得再为明道立继榜先是往岁朝)
(廷曾劄池州选择伊川五世孙曰偃孙者为明道后前/政马观文以是邦明道书堂在焉迎就教育并其母曾)
(馆之官宇月给有差未及两载而偃孙亡曾母无依先/贤弗嗣委为可念景定三年据学官申遂再行下池州)
(访问别无本宗嫡嗣可以昭穆遂牒郡庠及书院择同/族而可教者保明申据续申选到程掌仪必贵兄程子)
(材男庆老年方十岁生质厚重家世诗书可为明道之/后于是择日行释菜之礼告于纯公之祠立为偃孙之)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6a 页 WYG1376-0071a.png
(子命名幼学俾职掌祠就学于其叔父程掌仪旬有课/程讲学不废其祖母曾就同奉养使不失祖孙相依之)
(义倘天祐斯文教养至于成立先贤无或废祀庶有补/于世教云一行礼币费用及每月教养廪给具于下方)
(祖母曾氏送五百贯十七界为衣被之用掌祠程幼学/送五百贯十七界置衣服生父程子材送一千贯土绢)
(四疋建康府月支三百贯十七界米两石一半付程掌/仪收支为曾母日逐供给之用一半桩之书堂为曾母)
(衣服等用明道书堂每日供折钱月支四十五贯十七/界米七斗五升拨过程掌仪家为幼学日食之用程掌)
(仪必贵任教导之责书院月馈束脯五十贯十七界米/五斗景定四年三月阙 日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刑)
(部尚书沿江制置使兼江东安抚使主管行宫留守司/公事知建康军府事兼权淮西总领郪县开国伯食邑)
(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姚阙寺押阙周山长应合程孙墓/记程孙墓在建康府清凉 后山之麓盖明道先生程)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6b 页 WYG1376-0071b.png
(纯公五世孙也讳偃孙本伊川先生五世孙寓居池州/应合为明道书院山长日请于帅府将求伊川之后人)
(教养选择以继明道之后裕斋马公移文池州寻访太/守定斋陈公谋之阖族参之公举礼送偃孙来应兹选)
(偃孙年方十七自幼而孤以贫失学有母六帙无以为/养定斋恻然为具衣冠而资送之既至建康山长率堂)
(长以下告于纯公命之为五世孙以掌祠事请于府月/廪四百千米四石以养其母贴占官屋以妥其居给绵)
(绢以完其衣定课程以勉其学委堂长胡淳讲书程立/本任训导如已子以时察其学之进否专留书院薰陶)
(气质惟休浣日归省其母非休日不许出其后张山长/显注意尤笃盖其监丰储仓门日尝纳劄庙堂力言此)
(事方冀偃孙之成立以嗣家学而偃孙忽以疾终寔景/定二年三月也应合适归自池阳乃与胡山长立本谋)
(具丧敛且请于府偃孙虽死而母无所依仍以偃孙存/日所得之餐钱养其母终其身秋八月应合与翁山长)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7a 页 WYG1376-0071c.png
(泳谋治葬藏得地于清凉寺后山左右环抱面挹江淮/咸曰吉壤委讲书李朴任其事应合泳率诸士友缟素)
(临送更议为偃孙立继未得其人姑俟他日云学吴草/庐题程氏谱大程先生仕金陵宋淳熙间祀于 既而)
(有专祠既而有书院犹以为未也乃立五世孙奉祠事/再期而殇又以名幼学者承五世孙后先生为往圣继)
(绝学而诸君子为先生继绝世亦云厚矣呜呼曾是足/以报罔极之恩哉二百年来家藏程子之书人诵程子)
(之言口说沸溢咸谓洛学盛行呜呼果有一人能明斯/道者乎然则世之巳绝而复续也若可幸道之巳续而)
(又绝也宁不/重可叹矣夫)
 
 
新安文献志 卷六十二下 第 27b 页 WYG1376-0071d.png
 
 
 
 
 
 
 
 新安文献志卷六十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