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1375-031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二十五  明 程敏政 撰
  题跋
   书所编李文公集篇目后  赵 汸
李文公集十有八卷凡百有四篇江浙行省参政赵郡
苏公所藏本某既从公传写复总其篇目如上始汸见
欧阳公论文每称韩李其读幽怀赋恨不得与之同时
上下其议论而老泉苏公亦谓李文其味黯然以深其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1375-0313d.png
光油然以幽自是每欲求其集观之不可得所得者文
苑英华中数篇而巳既又见豫章黄公谓皇祖实录文
如女有正色又子朱子论复性书虽病灭情之旨出于
释氏而亦善其有如此思虑益以不睹全集为憾至是
乃请于公而得之甚慰也公名翱字习之中进士第元
和间为史馆修撰疏言既以武功定海内当革敝事复
高祖太宗旧制用文德兴太平不然恐大功之后逸欲
易生因条上政本六事宪宗不能用后迁礼部郎中面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1375-0314a.png
折宰相李逢吉过失移病去雅好推毂贤士韩文公尝
有书与之云于贤者汲汲惟公与不材尔其复书以为
韩公虽好士惟甚有文章兼附已者无所爱惜或不能
然则不肯荐拔与已不同又尝以书责裴晋公居相位
道不行忍耻内愧不能引退其于师友及知己厚者骨
鲠无讳忌如此则视逢吉辈何所惮而唐史乃言由不
得显仕怫郁无所发面斥逢吉既斥之又自惧而去其
言牴牾非事实甚明昔人谓韩公于学莫如文章于德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1375-0314b.png
莫如好直而习之文行庶几似焉则以韩谥名而韩李
并称可无愧矣参政公将刻梓以广其传于学者故汸
窃著其为人大略且非排史氏之妄以明欧阳公为知
言云
   跋东坡尺牍后      赵 汸
宋礼部尚书赠太师东坡苏公忠义贯日月名声塞宇
宙盖千载一人也妙龄登高科思以文学经济如贾太
傅陆宣公中岁偃蹇不偶留心佛乘交友禅伯如白乐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1375-0314c.png
天柳子厚晚节播迁岭海遂欲阴学长年超然遐举如
安期生梅子真此公平生学术三变见于手笔书疏者
具有本末也若夫文章妙天下特其馀事传周易尚书
解论语亦博洽之馀尔要非志气所存然公尝有曰胶
西多古君子使盖公真往来其间轼何足以见之与答
陆子厚书所论黄黄高人之意适同噫内圣外王之道
不明而豪杰之士不能忘情于方外者如此然则世人
所求于公者殆其秕糠土苴耳至正己丑秋过倪氏黟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1375-0314d.png
川寓居敬书此于其所观东坡尺牍后
   题罗鄂州小集目录后   赵 汸
右乡先达宋朝奉郎权发遣鄂州军州事罗公文五卷
权通判鄂州军州事临江刘公清之所编次公与刘公
同官于鄂公既卒官刘公因以是编刻寘郡斋于公平
生所著不能十一故题曰小集其藏于家者馀五十卷
不幸一再传而中绝遂俱亡矣惟新安志尔雅翼二书
吾郡尝刻诸梓此小集者郡人亦尝再刻之故家有其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1375-0315a.png
书兵火后板本既弗存三书皆不易得矣汸避地还藏
书多散失求小集于友人又得乡先生陈公栎所传本
而正其疑缪顾二家本皆前缺篇目乃为录如上宋南
渡后士大夫经术政理无愧东都惟文辞若与世俱降
者虽能言之士参立角出各名一家高文大册照耀先
后而庆历元祐之风轨邈不可追矣公之为学自三代
制作名物帝王经世之迹古今治忽之变下逮草木虫
鱼之隐赜博考精思靡不淹贯起欧阳王曾氏上接汉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1375-0315b.png
秦求其合作而斟酌剂量之故其为文质厚中正而节
度谨严本人情该物理关世教而未有无所为而为者
使天假之年恢廓光大见诸设施议论风旨自本朝而
达天下则韩欧诸子所以弥纶昭代者赫然复见于当
时夫岂至于散落仅存如今所传而已然则刘公既深
哀之而朱子每见其文辄推让之比闻其即世而叹惜
之者其不以斯欤公早岁尝以荫授京官矣考满归即
请祠既第进士得县矣复请祠越五载乃起倅赣州既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1375-0315c.png
满归又七年乃得郡其于进退取舍之际如此志之所
存何可量也而天固啬之则当世君子所以重为公惜
者岂惟以其文哉虽然公之于文则有道矣公尝论儒
者之学去己之私以尽其所受之分以施于上下亲疏
之际前圣有作大经大法皆具今之学者亦求合于彼
而已其有不合者积思以通之汰去浮游散越之念而
日就亲切忽不自知其合矣呜呼昔之以文名家者盖
未及此也以公学于古人而反求诸己者类得其要如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1375-0315d.png
此于文辞其有不合乎读公之文者试以此言思之公
讳愿字端良号存斋刘公字子澄后鄂州卒一百八十
一年甲午岁十一月日南至赵汸书
   跋谢翱冬青树后引    赵 汸
予为儿童时尝见文字一篇记杨琏真伽发宋诸陵将
建塔钱塘旧大内越中有义士夜募诸少年别求遗骸
尽易其所暴露者后虽取去与牛马骨杂瘗塔中悉非
真龙所蜕矣其义士与作传人皆不著名氏自马相而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1375-0316a.png
下题其后者十数公亦隐其名所叙述却甚详且言是
夕事几觉有踰垣折足者然予后游钱塘问于父老乃
无人能言其事或云是塔凡三经雷震最后乃焚其金
裹浮图尖之若瓠壶者使皆无名氏遗骸何以能动天
如此予无以应之张孟坚所注谢皋羽为唐珏玉潜作
冬青树引盖是暗记此事向所闻义士者岂即珏邪然
注中或言是王修竹又何人也此大奇事非季布剧孟
之徒不能辨数十年间岂无族人子孙能言其事者乎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1375-0316b.png
孟兼更博访好事君子傥得其实宜详注谢诗以传傥
能一过越中访问南山陲求得植冬青故处封域而表
揭之且记其事于郡乘又一大奇事也毋徒曰疑以传
疑而巳
   书春秋附录后      金居敬
春秋赵氏集传十五卷属辞十五卷左氏传补注十卷
师说三卷皆居敬所校定始资中黄先生以六经复古
之说设教九江尝谓近代大儒继出而后朱子四书之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1375-0316c.png
教大行然周易春秋二经实夫子手笔圣人精神心术
所存必尽得其不传之旨然后孔门之教乃备每患二
经学者各以才识所及求之苟非其人虽问弗答其所
告语亦皆引而不发姑使自思是以及门之士鲜能信
从领会者而当世君子亦莫克知之唯临川吴文正公
独敬异焉赵先生始就外传受四书即多疑问师答以
初学毋过求意殊不释夜归别室取朱子大全集语类
等书读之如是者数年觉所疑渐解慨然有负笈四方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1375-0316d.png
之意乃往九江见黄先生禀学焉尽得其所举六经疑
义千馀条以归所辑春秋师说盖始于此尝往淳安质
诸教授夏公夏公殊不谓然乃为言其先君子安正先
生为学本末甚悉久之先生复念黄先生高年平生精
力所到一旦不传可惜也复如九江黄公乃授以学春
秋之要居二岁请受易得口授六十四卦卦辞大义后
夏公教授洪都先生再往见焉夏公问易象春秋书法
如何先生以所闻对夏公犹以枉用心力为戒特出其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1375-0317a.png
夏氏先天易书曰此羲易一大象也又曰吾先人遗书
当悉付子矣先生敬起谢之然于二经旧说访求考索
未尝少后也遂如临川见学士雍郡虞公公与黄先生
有世契一见首问黄公起居先生间日为言黄先生著
书大意与夏公所以不然者时江西宪私试请题虞公
即拟策问江右先贤名节文章经学及朱陆二氏立教
所以异同先生识其意即其对卒言刘侍读有功圣经
及举朱子去短集长之说虞公大善之授馆于家以所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1375-0317b.png
藏书资其玩索袁公诚夫吴文正公高第弟子也集其
师说为四书日录义多与朱子异求先生校正其书先
生悉擿其新意极论得失为说数万言袁公多所更定
至论春秋则确守师说不变先生亦以所得未完非口
舌可辨自是绝不与人谈尝以为春秋名家数十求其
论笔削有据依无出陈氏右者遂合杜氏考之悉悟传
注得失之由而后笔削义例触类贯通纵横错综各有
条理此左氏传补注所由作也既归故山始集诸家说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1375-0317c.png
有合于经者为春秋传又恐学者梏于旧闻因陋就简
于交互之义未能遽悉乃离经析义分为八类辨而释
之名曰春秋属辞盖集传以明圣人经世之志属辞乃
详著笔削之权二书相为表里而春秋本旨焕然复明
然后知六经失传之旨未尝不可更通黄先生有志而
未就者庶可以无憾惜乎书成而黄先生与诸公皆谢
世久矣虽然习旧主常虽贤者不能自免黄先生力排
众说创为复古之论使人思而得之其见卓矣使非先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1375-0317d.png
生早有立志公听并观潜思默识自任不回则亦岂能
卒就其业也哉当先生避地古朗山时居敬与妻侄倪
尚谊实从山在星溪上游高寒深阻人迹几绝故虽疾
病隐约而覃思之功日益超诣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者
因得窃闻纂述之意与先难后获之由乃备述其说于
末简庶有志是经者毋忽焉其夏氏先天易说先生尝
以质诸虞公虞公复以得于前辈者授之于是遂契先
天内外之旨而后天上下经卦序未易知也尝得庐陵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1375-0318a.png
萧汉中氏易说以八卦分体论上下经所由分与序卦
之意如示指掌然上无徵于羲皇成卦之序下无考于
三圣彖象之辞则犹有未然者及春秋本旨既明乃悟
文王据羲皇之图以为后天卦序采夏商之易以成一
代之经盖与孔子因鲁史作春秋无异然后知黄先生
所谓周易春秋经旨废失之由有相似者盖如此故以
思古吟等篇及行状附于师说之后庶几方来学者有
所感发云尔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1375-0318b.png
   书先子临晦庵夫子书尊德性斋铭后赠曹子
   纯           朱 同
右考亭朱夫子为程允夫书斋铭一纸先子所临玄黓
困敦之冬予友曹子纯解馆告归因以是贻之而书其
所以然于左呜呼此吾晦庵之精义而先子之手笔也
予奚敢轻以畀人哉先子以斯道授人盖不为不多而
禀姿英敏超迈颖悟者亦不少矣晚岁始遇子纯貌质
而言讷内明而外晦人视之鲁者也至其隆师亲友之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1375-0318c.png
诚好学践履之笃则有非他人所能及者是以先子甚
喜得人于暮年而亦甚期其厎于成也业未卒道未传
而先子已捐馆矣仆虽不敏奚可不推原过庭遗训为
子纯正告乎列圣传心宣尼集厥大成三千之徒参以
鲁传子思中庸之书原乎曾子其曰尊德性致广大极
高明者存心之要而道问学尽精微道中庸者致知力
行之事也濂洛之学至吾考亭而集厥大成搜寻疏剔
会元统宗几无馀蕴然其知知仁行勇强之说与夫知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1375-0318d.png
及仁守期月之守颜子服膺者不能吻合诸如此类虽
矫时弊而于经文本旨不无遗憾焉此陆氏之论所以
不能同归而先子每为之长太息也此扁此铭发明蕴
奥启迪后人者尚复奚加使子静复生亦当敛衽先子
所以临摹传久之意夫岂徒以笔墨畦径之故而仆以
是授子纯者亦岂以为常情琼琚之报也哉
   跋李忠定公遗墨     唐文凤
右故宋相李忠定公答李提刑帐绿亭诗而其后裔今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1375-0319a.png
承事郎知吴县事曰焕者之所藏也潢饰成卷请某言
识之弗敢以无文为解因诗之所及疏而归焉其云昔
我列中著识君自南方盖公自政和间由进士累官起
居郎兼国史编修宣和初言水灾责监沙县税则时论
可知矣靖康初除右丞亲征行营使责授保静军节度
副使高宗即位首召为相时北兵南牧在廷之臣争为
割地请和之说公独不然以必守中原必还二圣为计
而高宗畏懦恇怯正不胜邪由是谗间蜂起公在位甫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1375-0319b.png
七十五日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再谪鄂州居
住移澧州论责单州团练副使移万安军次琼州放还
自便此帐绿亭所由作邪其云苍官俨成列青史立欲
僵则公虽托兴松竹而媮安非所志故开新帐绿克媲
旧丛香又不以贵贱得丧贰其心亦可知矣方其宴安
之时在常人之情孰不私便其身图而公乃有立国叹
邾小仰关畏秦强之言于戏爱君忧国之心公盖不忍
忘于一饭使思陵能用其言则中原必复二帝必还不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1375-0319c.png
共戴天之雠必报夫岂使大业偏安于海陬而为苟活
之计哉诵公之诗求公之心忠义犹凛凛不待读乐毅
书贾谊策而后掩卷太息也其称提刑院判者宋制诸
路提点刑狱公事以朝臣充而六院有判皆得转对故
例为察官之选即诗而观则其人才故非泛泛者卒章
翱翔将坛之意所以拟之亦所以自慨之也且公之书
别见凤墅续法帖中为世所称重而此幅体势刚方韵
度深稳如桧柏峥嵘气凌霜雪公之心画于是乎著至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1375-0319d.png
若公之始末具信史固不待赘然公殁不数年国势日
蹙以至社屋而此纸独存于三百年后笔墨如新不失
为李氏故物岂非天相忠良而有以诒其后人乎则凡
后之阅是卷者又当感奋思慕为臣尽忠为子尽孝砥
砺名节以不忝前人毋徒视为宝玩而已也
   跋唐人临钟繇戎路帖   唐文凤
魏钟元常以能书擅名当世专备于七体而尤善行押
其真楷潇散飘逸若宣示诸帖皆二王所祖今观戎路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1375-0320a.png
帖盖元常在军报捷而书其用笔意气雄豪凌厉有奖
率三军之志齐郡张士行谓有一段铁马金戈气亦可
谓善言者矣赵魏公谓真唐人所钩临无疑卷中题名
若郑明德陆友仁诸先辈皆先君子白云先生友也洪
武己卯春予有荐举之命来京得衡山贺彦昭同选赴
任又同舟累日出示此卷故跋而归之俛仰古今不觉
三叹
   跋山水画        唐文凤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1375-0320b.png
自史皇作画创制立法下逮秦汉间淳朴未散古质尚
存唐以下则人文日滋新巧杂出所谓上古之画迹简
而意澹中古之画细密而精微也至唐王泼墨辈出扫
去笔墨町畦乃发新意随赋形迹略加点染不待经营
而神会天然自成一家矣宋李唐得其不传之妙为马
远父子师及远又出新意极简澹之趣号马半边今此
幅得李唐法世人以肉眼观之则无足取也若以道眼
观之则形不足而意有馀矣赣庠广文王潜斋俾予鉴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1375-0320c.png
定故书是说以归之
   跋罗尚书手帖      方 勉
右南宋尚书罗公汝楫手帖一幅远孙以中示子求跋
予以公所书国事證之史册知其为绍兴十二年帖于
今垂三百载矣呜呼非孝思祖德者能存之乎予自幼
景范邑中先辈显名前代者公其一焉每惜史氏论其
附时相主和议今观此帖对家人言亦拳拳在国则知
公动静不忘乎君忠荩盖可想见大抵宋患重在金师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1375-0320d.png
帖云得北书以某日内送太后及徽宗太后梓宫来差
某人迎及使金者回皆关国体要其曰别无新事不足
言也信矣又谓凡与彦和相识者据以中谓彦和公弟
也则此书其与彦和邪当时卿大夫致政皆求奉祠帖
谓奉祠之请莫且已否岂彦和欲公奉祠故云然哉按
史载绍兴十二年秋七月公为谏议首论胡铨及赵鼎
王庶等四人使公早请奉祠则无是矣然则彦和亦贤
弟欤为其后者当珍袭之毋忽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1375-0321a.png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1375-0321b.png
 
 
 
 
 
 
 
 新安文献志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