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1375-02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二十三  明 程敏政 撰
  题跋
   书王国瑞料院所刋遗教经 程 珌
此编劝善戒恶不啻万言然大旨不离乎仁义礼智信
五字而己吾儒之道与天地并约之不盈一指充之可
弥六合故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1375-0299b.png
   书李林甫传后      程 珌
肃宗欲发李林甫之墓李泌谏曰若尔如明皇何肃宗
泣曰思不及此泌之言一时承颜之孝也古人达孝其
然哉
   书绍兴正论后      程 珌
尚书金公不附桧者一閒十八年桧死方出此书乃缺之
   跋李用之太极问答    吕 午
朱文公先生太极中庸说所谓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1375-0300a.png
者舍是他求犹厌五榖而欲吸风露以为奇也或知尊
其说矣未免轻下注脚则一字一句易流于差又将如
五榖不辨种类而以莠为苗者有之惟能遵守先生之
学规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致力焉则亦庶
乎其可矣此御史李公所以致问于西山旁采于诸人
反覆讲明以求真是之归也
   题增广字训       程元凤
晦庵述近思录首列阴阳变化性命之说或疑非始学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1375-0300b.png
者之事东莱曰特使之知其名义有所向望而已至于
讲学之方躬行之实具有科级今观宗人达原所辑字
训盖所谓知其名义者也学贵乎名义之知而止邪读
之者必于讲学躬行之际加之意庶几非苟知之
   跋程少章文藁      方 岳
少章少时挟老笔场屋间大略如李将军与匈奴左贤
王战时汉矢且尽吏士无人色而意气自如军中服其
勇也既不得与诸校尉等伍辄弃去更为表启箴颂以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1375-0300c.png
从诸公贵人游则又似东方曼倩与郭舍人戏为隐语
所谓伊优亚狋吽牙漫不知为何等言而应对锋出莫
能穷者今老矣见予辟雍视其谒官人矣亟屣履迎谓
之曰飞将军迷失道天也非有先生得无尝绐驺朱儒
乎何其恩泽侯也少章曰士有桑枢瓮牖矻矻穷年而
莫之与者有高冠侈袂放浪江湖而莫之返者要之亡
羊等耳予家笔峰下有田一廛予将驾黄犊其中时或
作劳酤老瓦盆以醉虽与子州里吾将洗吾耳也况诸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1375-0300d.png
公贵人哉予笑曰少章今又一变为汉阴丈人邪
   仪礼经传通解目录跋   朱 在
右先君所著家礼五卷乡礼三卷学礼十一卷邦国礼
四卷王朝礼十四卷今刋于南康道院其曰经传通解
者凡二十三卷盖先君晚岁之所亲定是为绝笔之书
次第具见于目录惟书数一篇缺而未补而大射礼聘
礼公侯大夫礼诸侯相朝礼八篇则犹未脱藁也其曰
集传集注者此书之旧名也凡十四卷为王朝礼而下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1375-0301a.png
卜筮篇亦缺馀则先君所草定而未暇删改者也今皆
不敢有所增益悉从其藁至于丧祭二礼则尝以规摹
次第属之门人黄干俾之类次他日书成亦当相从于
此庶几此书始未具备顾念先君早岁即尝有志于是
书比在经筵尝具奏欲请于朝乞招致生徒置局编次
而不果上然其著述之旨意具存此篇今谨缮录如右
读者当有以识其心之所存矣礼缺乐坏千有馀年今
幸讨论粗见端绪而天不假之年使不究竟其大全而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1375-0301b.png
所就者止此呜呼已矣其可为千古之恨也夫嘉定丁
丑八月甲子孤在泣血谨记
   易吕氏音训跋      朱 鉴
先公著述经传悉加音训而于易独否者以有东莱先
生此书也鉴既刋启蒙本义念音训不可阙因取宝婺
临漳鄂渚本亲正讹误六十馀字而并刋之如豫爻之
(晁作戠婺漳/鄂本作戬)损象之窒(晁作婺本作/漳作鄂作)则有未详
者然非有害于文义已足为善本矣至于嵩山古易跋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1375-0301c.png
语先公尝折衷晁吕之说于其后今三本所载不同而
文集中乃有晚岁书委鄂教滕珙以改换最后两版者
其为后出无疑云鉴谨志
   书楚词后        许月卿
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文公集注谓虚以待之于无为
之先恐两之字当作一样看虚以待事于无为之先无
为事先也无为之先犹言勿为事始事来然后应之不
先以事累吾心也恐屈原本意如此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1375-0301d.png
淑离不淫集注淑善也离如离立言孤特也按离立出
戴记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则离为两
人相丽明矣屈原本意恐谓丽者易淫惟橘丽而不淫
此其所以为善丽也离当训丽恐不当引离立若引离
立则离坐岂亦孤特乎
尧都平阳舜都蒲阪禹都韩汤都亳文王都丰武王都
镐身都卿相之类都皆训居今训为大可谓文王大丰
武王大镐身大卿相乎建邦设都岂可谓建邦设大乎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1375-0302a.png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
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予于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名予
曰正则兮字予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乂重之以
修能扈江蓠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集注降叶乎攻
反能叶奴代反按此六句一韵也文公以为三韵恐非
是庸与降叶如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
邦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之类是也江与
庸叶则降岂不可与庸叶乎盖四声通用也庸与名叶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1375-0302b.png
如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
骞不崩之类是也名与均叶如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
思西方美人之类是也能与佩叶如啬于财亲贤而任
(此成王冠/祝词也)之类是也财与能叶则佩岂不可以与能
叶乎盖四声通用也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
瑰玉佩盖思亦与财叶也观于诗可见
哀民生之多艰终不察夫民心民人也原自谓也集注以
为天下之民恐非是但味语脉则可知矣古者民与人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1375-0302c.png
通骚经一篇此类甚众如民生各有所乐集注以为人
生相观民之计极集注以为人事民好恶其不同集注
以为人性民之训人集注既有明證哀民生之多艰终
不察夫民心此二民字亦当训人盖原自人也
瞻前而顾后集注瞻临视也顾还视也恐当云瞻仰视
也凡后之于前下之于上则言瞻临者以上临下也恐
(诗靡瞻匪父民具尔瞻鲁邦/所瞻仰昊天论语瞻之在前)
历吉日乎吾将行集注历遍数而实选也恐此历字只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1375-0302d.png
是治历明时之历不当作经历字解盖古者只有此一
历字经历用此历字治历明时亦用此历字后世以经
历从止历象从日乃创立此字以别于经历耳如尧典历
象亦后世所改
   题五显事实后      胡 升
本朝神祠见会要姓氏皆可考惟此独无姓氏何邪升
曰莫之为而为者鬼神也周礼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
汉仪祠五祀宋朝明堂图五方帝位于昊天之侧从之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1375-0303a.png
以五人帝五官神皆五行真气也盖五行为天地间至
大之物必有为之主宰者故曰元冥曰祝融曰勾芒曰
蓐收曰后土皆指水火金木土而言若五神岂非默助
五行之造化以福生民乎或者以五圣为五通非也盖本
朝政和元年正月诏毁五通及石将军妲己淫祠至宣
和五年适有通贶等侯之封前后十馀年间黜彼之邪
崇此之正昭然甚明尚可得而并论之乎亦缘乡曲前
辈偶传会佛有六通弟子五通之说以启后人之疑耳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1375-0303b.png
迪功郎国史实录院编校文字胡升书
   跋彩选图        胡 升
宣和间文物备具潍人王慎修思永博学知故实出入
京师从贵胜游尝仿赵明远裒类作彩选图以缙绅之
升降诏旨之予夺寓于戏博间绍兴末其季子嵎抱遗
书请序于灵石山谢仍景思叹思水官止于一命寿不
登于三秩幸此书传世而行远也予尝疑之消磨有限
之光阴驰骛不切之胜负人欲滋长其机甚可惜虽然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1375-0303c.png
幸彩选于一掷骤进不足喜骤退不足怒所以杨次公
于丁谓曰骰子选耳有志者观此亦足以自警云
   书易启蒙后       胡方平
易本义一书阐象数理义之原示开物成务之教可谓
深切著明矣启蒙又何为而作也朱子尝言易最难读
以开卷之初先有一重象数必明象数而后易可读启
蒙四篇其殆专明象数以为读本义者设与象非卦不
立数非蓍不行象出于图书而形于卦画则上足以该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1375-0303d.png
太极之理而易非沦于无体数衍于蓍策而达于变占
则下足以济生人之事而易非荒于无用且其间又多
发造化尊阳贱阴之意易之纲领孰有大于是者哉明
乎此则本义一书如指诸掌矣然启蒙固为读本义设
而读启蒙者又未可以易而视之也
   题朱子三书       朱 浚
四书广大精微与天地并道之不明千载周子图之书
之张子铭之我先文公曰通书与太极图相表里又曰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1375-0304a.png
太极图于西铭都相贯穿然则四书之后有三书焉三
书者一书也妙而造化阴阳奥而道德仁义大而天地
民物之理如日星之揭如雨露之润而乃有疑无极太
极者议乾父坤母宗子者先文公既发明以示学者又
且冲锋破焰而力争之逍繇是而无晦蚀今闽府通守
黄君益能会粹儒先之言伦通类聚览之何其富也然
而旨本师传辞非已出述而不作如此真博学而详说
者欤真入耳而著心者欤是知黄君笃志为已之学也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1375-0304b.png
向浚需次仙游至官之时黄君去为湖湘帅咸淳辛未
浚甫列郎闱君过我甚厚惠示此编意其或有庭闻也
涵泳省察之馀敬题梗槩而归之是岁季夏中浣朱浚
敬书
   书皇极经世书二百五十六位本数图后
               程直方
右本数十六大位总为一图数起于东南世之世之世
一加一为二又加一为三又加一为四用左而右运之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1375-0304c.png
世之世与因上而下世之运之世之世皆以二为一加
一二为四又加二一为六又加一二为八次右会之世
之世与次下世之会之世之世以三为一加一三为六
又加一三为九又加一三为十二次右元之世之世世之
世与次下世之元之世之世皆以四为一加一四为八又加
一四为十二又加一四为十六于是纵横数之则一加
倍为二二加倍为四四加倍为八八加倍为十六自横
一层至于十六层纵一行至于十六行终西北于元之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1375-0304d.png
元之元之元二百五十六莫不皆然明道先生所谓加
倍法默有契于邵子者于此见之盖皇极入门第一义
也是宜通数之除以此分杪动植既济之行亦以此也
(例见/后)愚尝以易所得呈初庵先生傅公公谓数本不出
于易系天一至地十生两自生八也愚乃悟天一至地
十加一也生两自生八加倍也加一倍法兼尽之者两
四八不出乎天地十数之外也以是说寻绎诸数惟本
数为合因图之将以呈公而公捐馆矣闻公有廖氏玄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1375-0305a.png
玄集意其中有是说公之从孙实齐使君以钞本见教
亟读之至诸数起祖一图谓其后必有本数起法首尾
熟阅无有也曲成诸图不足以当之愚不揆因以附焉
又尝取世之世一位为图以明分杪动植既济之所由
亦赘于左方庶见曲成四数非吾图也其绪不可得而
抽也(货财失之尚可得尊长遗文失之不可复求矣变/故之馀每抱悽恨一日王用宾出示此图云前村)
(先生所作伏读再四悲喜交集因特录之以附于事述/之后恍若穷庐暴富矣后之人当珍爱之族孙七十四)
(岁翁枢/谨题)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1375-0305b.png
   宋广平梅花赋跋     方 回
皮日休桃花赋序有曰宋广平为相其端姿劲质刚态
毅状疑其铁石心肠不解吐婉媚辞然观其文而有梅
花赋清新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似亦为
知言者盖唐人文袭六朝馀弊至元和而后大变此赋
诚有徐庾之风引傅粉何郎窃香韩寿九疑英皇姑射
神人通德拥髻绿珠坠楼温伯雪子东郭顺子灵均憔
悴曼倩欹傲文君妩媚飞燕轻盈十二事以况之而缴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1375-0305c.png
之曰口吻雌黄儗议殆遍意谓世人之见梅花者其雌
黄未必皆中的也然后断以己见谓凡草木皆无岁寒
之操而此花独君子之节措迹隐深寓形幽绝耻邻市
廛甘遁岩穴此十六字非寻常体物语终之以永保贞
固乃广平一生刚劲之气见乎辞者盖其为宰相也争
大事不少挫过于姚崇其未相在外跋涉之时多其既
相在位之时亦少视彼沾沾自喜以宰相为荣而固位
惜宠不肯退者万万矣信乎其为永保贞固也而日休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1375-0305d.png
乃谓赋语婉媚是不可不详订本末以示来哲
   题吴云龙诗集      方 回
古之学者出于一曰义理之学无他学也后世之学去
孔子未久异端百出伤义悖理赖七篇之书辟之故其
说或亡或存而不行汉尚黄老魏晋而后佛老角立遗
世大患今当世之患独存佛老之末流而失其本亦不
足畏也已奈之何儒者之学又自为乖异而不归于一
哉然义理微言不绝于方册者与人心俱未尝泯也及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1375-0306a.png
朱子注四书以贻后人而义愈明理愈精学者欲舍是
而求所谓学可乎传注如毛郑一学也词赋如贾马一
学也史笔一学也古文一学也制度考究一学也诗词
之学自建安迄晚唐一学也虽各自名家而求其言之
合于义理号为知道君子则鲜其人况近世又有所谓
科举穿凿之学笺记偶俪之学畔义理而逐时好岂不
痛哉物极而返今之为士者一切不讲惟诗辞之学仅
存予朱子之乡晚出者也仕而归老去朱子之没未百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1375-0306b.png
年求所谓义理之学者不一见焉而以诗歌之学求予
讲书者则不胜其众于众之中而察夫胸次笔下之不
凡者又仅一见焉歙吴飞云龙不凡之一二者也短篇
近体不尚工巧大篇古乐府沛然出特然奇予犹欲其
敛豪宕而入细润抑悲感而就和平也虽然义理之学
自古圣贤传至朱子固公于天下而非乡人之所得私
也生于阙里为颜为曾彼独非乡人乎不此之务俾后
世独以诗人见称则胡邦衡以荐朱子者岂朱子之志哉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1375-0306c.png
云龙勉之
   书婺源龙陂程氏谱    程 龙
欧阳文忠公谓程氏之族莫盛于唐族分为七三祖安
乡夷考江南之程又七分族之半耳自陈亡隋兴而江
南之族有返而北归者自宋南渡而江北之族有转而
南徙者盖江北中土始以三国之争继以刘石之乱重
之以五季宋南渡之馀中原板荡十室九空其族无噍
类者盖多矣何独我程姓而已哉独吴蜀僻居一隅以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1375-0306d.png
故族姓往往蕃衍虽盛唐七族其姓固有自江南徙者
我程自忠壮而下北归已众传而至于黄墩四祖独纂
祖一派蕃盛今其直下枝派可接者仅十之一二其子
孙众多已难数计然而或以仕宦或以流移彼出此入
此出彼入互不可考有如江淮河汉之水同源异派及
流而至于海也亦莫别其为江淮河汉之水矣郭崇韬
拜汾阳之墓狄武襄谢梁公之谱是非贤否有后世公
议在各房子孙欲沿流究源者亦推證而传信可也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1375-0307a.png
 
 
 
 
 
 
 
 
新安文献志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1375-0307b.png
 
 
 
 
 
 
 
 新安文献志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