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x 页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4H 页
家状(梁子澄)
先生讳麟厚。字厚之。姓金氏。庆尚道蔚州人。金氏。本新罗之裔。初有王子食邑于蔚州。遂为州姓。最后有封鹤城府院君者。曰德挚。十七代孙稳。当我 太祖回军之日。为给料官。后为刑曹都官正郎。以公直见忤。官止密阳府使。是于先生为玄祖。妣骊兴闵氏。乃元敬王后从姊妹。高祖讳达源。忠佐卫中领司正。妣令人李氏。曾祖讳义刚。司酝署直长同正。妣南阳洪氏。祖讳丸。从仕郎金沟训导。妣稷山金氏。考讳龄。差授 义陵参奉。不仕。娶玉川郡赵氏。刚柔配德。孝弟有孚。(详见先生所制先志及宋公纯所撰墓表)生先生于正德五年七月十九日申时。形容端正。气宇宏深。其在襁褓。或疾恙。父母饲之药。则虽苦必吞。僮仆背负而行。若由不欲往之地。必怒而呱焉。自外而返。亦须指从去路。不由他径。见牛马当前。未尝侧步避之。必使逐而去之然后行。虽在急遽中。必须纳履而出。盖在三四岁时已然。年五岁。参奉公口授周兴嗣千字文。先生瞠视而不答。公恚曰。生子如此。必是哑也。门户不振矣。俄见其以唾津指画窗壁间。历历皆千字文中字也。公始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4L 页
奇之。自后爱书册。手不释而目不离。亦未尝举声而读。或且竟日忘食焉。每以匙箸。写盘盂中。字体已能纤悉。平时。未尝轻易言语。人或诱之使言。则曰。言语不可不重。虽饥寒之至。亦不敢发诸口。傍人观其气色。为之保养。当美味奇玩。无所介于心。尝手持生葱自外皮次次劈破。至其心而后已。公以为杂戏而呵之。先生对曰。欲观其所以生之体。是岁。能属联句。有曰。宇宙洪荒大人居。翌年春。客至曰。童子将六岁矣。盍作小诗。因指天而为题。先生乃请韵以呼曰。形圆至大又穷玄。浩浩空空绕地边。覆帱中间容万物。杞人何为恐颓连。人皆惊叹。丁丑岁。赵相国元纪之观察湖南也。先生甫八岁。致见而异之。提携抚爱。常置膝上。相国占联曰。信宿完山。饱梨园之风景。先生应声曰。滞留丰沛。餍梅亭之月光。相国又曰。儿郎诗笔。杜白王右辈。先生对曰。先生处事。召吉延寿群。又有五百年之期已过。天必待圣人之兴。数千载之河方清。地应生命世之杰之句。又令制诗赋长篇。句句惊人。相国以长城奇童。天下文章为题。使一道儒士制之。又欲试其气量。令官妓抱往教坊。管弦轰腾。服饰眩转。略不动容。章甫诸生。环立赞叹。有如奔电。而神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5H 页
色自若。相国列书钱谷笔墨以示之曰。其从汝所欲言之。先生即援笔以书曰。庸童欲受陈玄管城子。相国尤为叹服。自是已显名。脍炙人口。及长为学。未尝汲汲于举子业。务穷圣贤之学。又未尝苟异于人。人亦未见其有异也。而其志之确然者。则终无所移易焉。嘉靖十年。擢进士。十九年。登丙科第四名。分院承文。二十年夏四月。赐暇读书堂。冬十月。授弘文馆正字兼春秋馆记事官。二十一年秋七月。改著作。二年夏四月。转博士。兼 世子侍讲院说书。六月甲午。升副修撰。十二月己丑。启二亲年俱七十。愿乞终养。以务功郎。出补玉果县监。带馆职如旧。其在玉堂。以己卯年间大司宪赵光祖等忠正被祸。久未得雪。先生力言于 上。虽未蒙即施。士论多之。其宰县为政。未尝有所作为。顺民之情而已。民亲之。二十三年十一月庚戌。 中宗大王升遐。四年夏四月。 天使行人张承宪之来吊国恤也。先生以制述官赴召。时 嗣王新即位。朝廷方想望太平。裒聚一国之士。咸欲留先生补阙经幄。而以亲病亟还。是年七月辛酉朔。 仁庙又宾天。先生以 二圣连岁殂落。国家多难。身在外县。末由报效。失声号恸。不能自胜。因发心恙。几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5L 页
危而艰保。遂谢病免。先生时年三十六矣。二十六年春。授成均馆典籍。辞以疾。秋。拜工曹正郎。承命就道。疾作而还。八年夏及秋。以典籍召。皆以亲病。未即拜命。冬十月己酉。丁外艰。丧未除。三十年六月辛亥朔。丁内艰。三十二年。既免丧。秋八月。复徵以弘文馆校理,知制教兼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又上笺辞疾。九月。有教谕以事君大义。促令就职。先生乃极陈疾病艰苦之状以辞。三年秋九月。拜成均馆直讲。有旨缱绻。申以辞疾不来。予甚缺然之意。且命本道观察使。题给食物。又上谢笺。力辞以疾。冬十月。得安心调理。从徐拜命之旨。九年正月戊辰。暂觉气候异常。进以药物。诏家人。来日为上元。敬备牲酒。可令子女行奠于祠宇。己巳。夙兴整冠危坐。以候祭祀之顷。因谢言语。翌日庚午。疾既革。奄然而殁。呜呼痛哉。享年五十有一。是年三月癸酉。葬于长城县西大麦洞里愿堂洞先茔之侧面南之原。返魂于正寝。从其志也。先生之学。明于为己为人之间。崇道德仁义之本。陋记诵词章之习。知公私理欲之所以分。间不容发。而常念毫釐之差。则为千里之谬。该博经传之旨。反约吾心之中。以求正焉。谓小学为学者立身之本。令始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6H 页
学者无不由之。而欲其终身固守。故其教二子。至于十年之久。不敢授以他书。人或劝其教以科举之文。则曰。人所以为人者。不在彼而在此。能于小学中真切用功。则虽下品之材。犹不失于令名。况其科第之资。亦岂外此而他求也哉。平生用功。专在大学。少时。正襟端坐而读之者。至于千遍而不已。常谓一部之书而格致诚正之功。修齐治平之效。本末详具。条理分明。学者舍此。无足以定其规模。本之以章句。参之以或问。究之于讲义。凡可以解释其旨意者。无所不用其极。而一以敬为主。且言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而主一无适。整齐严肃。常若对越。则涵养本源。开发聪明。在此一字。至于论语之根本。孟子之发越。中庸之微妙。无不以子朱子为师法而讲明之。于诗。究性情邪正之分。尽优游涵泳之趣。于书。审危微精一之际。考政事治乱之实。尤邃于易。常先熟读正文。而参互考證于程朱之传。益以本义。为得文王之旧而玩之。其于进退去就之间。亦且观其象变而占决焉。不敢区区于吐释训诂之末。以为他日对有司之具。尝读礼记,周礼。病其支离。而犹患其未备。欲购得仪礼经于赴京之行。而未及焉。以近思录。为四子之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6L 页
阶梯。入道之门户。笃好而深悦之。诸子百家之书。虽无所不见。而若无关于道。不涉于理。亦无所著意而经心焉。尝曰。少时。常诵楚辞及李白,杜甫之作。乐其有三百篇遗意。以为游艺之资。其次。昌黎集也。黄,苏诸作。则力不暇焉。其制诗文也。平易疏畅。明白简切。决不为艰深诡异之状。宏衍富丽之态。要悦于人之耳目。而其韵意铺叙。音响节奏。温粹和平。洒落玲珑有非可以学而至之也。其出入场屋也。未尝挟一卷书。虽论策之繁文者。必字字楷正。不敢杂以乱草也。书册在案。无不严正修敕。或借于人。虽甚毁污。即须补写其残缺。使之不为弃物。见图书之挂壁者。虽烟熏蠹蚀。亦须正立拱手而就观。不敢坐而睨视。卷帙脱落文字。亲旧往来书札。虽只字半行。必收拾而珍袭之。非独为后日考阅之用。实不欲秽辱慢忽之归也。凡看简编之关于世教。益于后学者。则必思所以与众共之。传于久远。会在玉果县。友人柳君希春。以谏官罢归海南。道经是县。赍示朱文公编次孝经刊误一帙。得之便欣然。亲自摹写。跋其端而广其义。购得镂工之良者。以锓于梓。令初学者。莫不由是而入焉。谓治化之本不外此也。又尝于朱子大全中。得大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7H 页
学讲义止论诚意章以上者。以其脉络透彻。义理粹白。进讲经筵。尤足以感发人主之意。表而出之。手写一通。将以贻后。会元监司混。见而嘉之。用刊于全州府。若夫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阴阳算数。律吕尺度。礼乐名物。爵禄品级。郡国沿革。古今历年。宫室衣服之制。亦无不通畅晓达。穷推而究极之。所绝不为者。博弈枭卢之戏已。以其荒亡废事。无益而有损者。莫此若也。常恨射者。君子之争也。琴者。禁人于邪也。心所愿学。而少时。压于尊长。未能也。平生之志。不在温饱。于衣服饮食。无所择。有人所难堪者。而处之泰然。至于祠宇之美。祭享之腆。必罄其诚。朔望之参。时物之荐。终始无间。尝受先教。(参奉公每语先生曰。吾欲作正寝之室。以为祭祀之所。穷不能自办。居常悲恨。望汝营立以奉祭祀。及其殁。执先生手。不暇及他事。益丁宁以此为言。因泣下呜咽者亟矣。)因考古制正寝之图。营作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丹艧既毕。次搆寝堂。门窗牖户。房堂室序。各得其所。厩库庖厨之制。燕室厅事之位。无一不合于古人。或以古今异宜。中国偏方。亦殊其制而讥之。犹有所不动。营斲多时。屡至空匮。亦无悔惜。燕室既成。可以避阨陋而迁就。以神主尚未定位于新祠。不敢先自从便也。始先生连值内外之丧。远近咸以为忧。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7L 页
谓先生孝心纯至。哀毁之极。性命难保。先生能尽其情礼。以终其孝。人皆幸之。敛殡葬祭之间。不避世俗所忌。躬自省临。无一馀憾。既成服。祭服袪衽及绖带。有未合古规者。先生患乡布之狭。连幅使广。然后如制裁断。改其袪衽。差大其绖带。然后安焉。祥,练,禫,吉冠服。以礼而不敢苟也。居庐六年。病不离身。而时节之果。香腻之菜。犹不接于口。虽盛暑。未尝挥翣。(平时亦然)亦不敢步出户外。择就便处。以碑表志铭。非独礼文之不可阙者。谓尊亲之心。宜无所不至。而后世子孙。亦庶乎有所考而思念先祖者。为在于此。触冒风雨。远涉湖海。运致石材。极做精缜。虽财殚力竭。不以为瘁。叔父耋。参奉公异母弟也。殁于疠疫。人皆避之。先生时在哀疚中。独排众议。亲奉敛袭。无不合礼。有卢氏姊。不见答于夫婿。坎坷无赖。先生力疾往返。感念伤怀。终世不忘。 先王忌辰。列记成案。虽在私家。必以素食。而至 孝陵礼陟之日。竟夕愀然。若无所依薄。尝有诗曰。君年方向立。我年欲三纪。新欢未渠央。一别如弦矢。我心不可转。世事东流水。盛年失偕老。目昏衰发齿。泯泯几春秋。至今犹未死。柏舟在中河。南山薇作止。却羡周王妃。生离歌卷耳。其精诚眷恋。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8H 页
藏于中而发于外者。无非断断不贰之心。每见前代治乱兴亡之事。莫不由奸凶弄权。忠良受害。扼腕痛切。不啻身亲历之。丁未春。李至男学楚辞于先生。未终篇。乃吟一绝云。兰猗玉栗称家庭。竹外穷檐讲楚经。驰骋不须风雅末。周诗三百尽和平。因悲愤不自胜。未得卒业。翌年夏。子澄受宋史。至岳飞传。便痛饮下笔曰。楚骚前岁喟凭心。宋史今朝泪满襟。异代兴亡那系我。自然相感谩悲吟。乃废讲。其满腔忠义。有不能自掩者如此。新斋崔先生山斗,慕斋金先生安国。于先生有导迪之功。皆先先生殁。先生为之服。而记其日以致斋焉。以新平宋先生纯。为少时受业之师。往来问讯。亦不少懈。平居。无亲疏贵贱。皆以和颜接之。人未尝见其有疾言遽色。或评朝政得失。守令贤否。人物长短。则非徒不敢和而答之。不悦之色。或见于外。言者愧而自退。有来学之士。无少长。皆受业焉。但其施教之方。必有程规。不许其务博。故急于功利者。不能持久。或时散去。门人能悦其道。而亹亹心服者。亦多其人。先生每有意会。则讲论不倦。或至达曙。亦未尝以贤知先人。其言常若有不足者然。见其入于差误。则必谆谆诱引。以归于正。人馈之酒。则未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8L 页
尝问其美恶。饮必至醉。醉后哦诗。颇以自娱。或问酒有何好。嗜之若此。曰。某亦不知。但得酒既醉。横衾大卧。呜呜而乐。如此时节。难与外人言也。客之来拜者。无不求诗。若非疾病斋戒。辄挥洒与之。虽庸众人。不闻有曲辞以拒之也。尝夜。赵希文,梁子澄。戏折梅枝。插小瓶中。侍先生饮其下。子澄曰。先生于一草一木。无不穷格而吟咏之。无乃玩物耶。希文曰。尔非知先生者。即口占曰。玩物非天性。衔杯只寄怀。先生曰。赵郎知我乎。因继吟曰。梅花灯下饮。如醉又如俳。其非真曲蘖之托。昏冥之逃。而驯致丧志者矣。事之未安于心者。虽小不敢处。尝意屋之冲椽为僭礼。而营立厅事之时。病不能监视者数月矣。工师已为冲椽之制。涂暨茨既毕。势不可改。而先生常怀欿然。南彦纪以为古人临死尚易箦。况于平日乎。撤之可也。于是。命工将役之。子澄后至。问冲椽为僭之源。考诸经传而无据。得不撤。大抵先生之孝于亲也至。忠于君也尽。处闺门也和。怀同气也笃。尊师友也信。行己以约。接人以恭。求之古人。亦难其俦。盖以清明之质。加以笃实之学。本源浑厚。充积深广。犹以为未至。方蕴为德行。内而不出。故人不敢测其涯涘。其知者。以为虚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9H 页
怀放酒。工于诗而已。不知者。以为迂愚疏阔。拙于谋者也。然其日章之实。自有所不可掩者。间有知德之君子。亦或褒崇而推奖之。知先生之所以为先生也。呜呼。使先生生于中朝文献之地。则其所以发明斯道之源委者。岂偶然哉。而濂洛关闽之学。庶几极其归趣。而益有所挥霍者矣。先生笔法。端正严密。于真草各臻其妙。实未尝致其功。而有自得之趣。外敷润而内遒劲。盖与其德之外顺而内健者相符。世之所以用力而能工者。亦有所让焉。而篆隶古字之体。尤人所难能者也。先生娶骊兴尹氏。通训大夫镇安县监任衡之女。状元达莘之孙。生二男。从龙,从虎。温厚端重。勤谨诚信。其执丧也。哀敬备至。一遵礼制。能有得于家庭之训观感之间者然也。女四。长适赵希文。今庆尚道都事。次适梁子澄而夭。次适柳景濂。次在室而夭。先生事实。自降生之年。以至十年。参奉公录之详矣。十六岁乙酉。至四十岁己酉。先生之手记存焉。十一岁至十五岁。则有不可考者。而庚戌岁以后。则先生自以二亲违养。常忽忽不乐。无复事于课日点缀。盖有绝笔之意矣。其德业之盛。文章之妙。日以益新。然皆散出而不见其全。惜哉。小子子澄。受知门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69L 页
下。既厚且亲。薰炙于謦欬之间者。盖有年矣。所以详其本末始终之如何。而乃敢叙次姓系官阀。志行道德。出处事业之梗概。而若其精微之奥。节尚之高。初非浅识所及。而亦不可容易名言。自有观者详之矣。呜呼。其可诬哉。同志之士。亦幸恕其狂妄。删其繁而补其略。则庶先生之道。有所不泯也。 皇明嘉靖四十年至月望后日。门人济州梁子澄。谨状。(门人郑松江澈,奇锦江孝谏。惧先生之道德操行久而泯晦。议所以撰成行状。佥议咸推于子澄曰。君早入先生之甥馆。身亲见其动作规矩。且薰炙于道德光辉。既厚且久。则惟君捃摭揄剔。以视来后。不亦宜乎。子澄不获辞。乃撰次如右。)
行状(朴世采)
先生讳麟厚。字厚之。自号河西。蔚州人。金氏之源。盖出新罗。其显自鹤城府院君德挚始。曾祖讳义刚。司酝署直长同正。妣南阳洪氏。祖讳丸。从仕郎,金沟训导。妣孺人金氏。继朴氏金氏。考讳龄。 义陵参奉。妣孺人赵氏。参奉公孝谨好善。有古君子风。夫人配德无违。先生其嫡子也。生而端正。风神秀朗。迥异常儿。及期疾病。父母饲以药。虽苦必吞。数岁。行必整履。不由侧径。寡言沈默。惟以书册翰墨为事。虽奇玩之物。饥寒之至。初不介诸心也。人己异之。尝手劈葱皮次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0H 页
第。必尽乃已。参奉公讯其故。先生敬应曰。欲观生物之理。未几。文词日就。气像深远。监司赵公元纪。闻名招邀。称以俪语。先生对益奇。是日。声乐轇葛。又超然若无睹者。赵公乃以长城神童天下文词。试诸生。名遂大振。九岁。服斋奇公遵南归。见之曰。子真其人。后当为 世子之臣。盖以当时 仁庙圣德夙著故云。嘉靖辛卯。中司马。间游大学。时经党祸未久。士习渝薄。先生独与退溪李先生。相得往还。讲劘不舍。庚子。登丙科。隶承文院。旋赐暇读。拜弘文馆正字。升著作。癸卯。以博士兼侍讲院说书。 世子素闻先生名。于是。同德契合。恩遇甚至。或临直庐。问难从容而罢。且赐朱子大全一帙。诸寮名公。莫敢望焉。升副修撰。会 东宫失火。先生慨然上劄。陈修省之道。略曰。自古善治之主。莫不以亲贤才正士习为本。盖必亲贤才。可以专辅翼而摄教化。必正士习。可以明彝伦而厚风俗。且如向来世子之祸。朝野世子。无不悯其冤枉。然而至今不能开陈本心。显白非辜。上以释 殿下一念之疑。下以洒诸臣九原之忠愤。而一有端言正色之人。则论者又辄斥以小学之徒。士习不正。职此之由。愿 殿下听断之馀。虚心静虑。反躬以察之。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0L 页
随事以验之。研几于讲。而致曲于操。深惟致灾之原。痛自刻责。惟日惕厉。格其动天之诚。尽其接物之心。要使本原澄清。表里皆实。无一毫私伪以杂之。则邪正不难辨。是非有所定。可以起已渝之士习。振已解之纪纲。教化之陵夷。风俗之颓败。有不足虞矣。辞意剀切。盖 中庙自此益知静庵诸贤之冤。颇示悔悟。而厥后申请者益众。先生有力焉。冬。陈乞养老。得玉果县监。为政。务顺民情。一境便之。乙巳。 诏使张承宪至。以制述官召。时 仁庙新即位。中外想望太平。咸欲留先生补拾衮阙。乃辞以亲癠。七月。 上宾天。先生在县。猝闻 国讣。悲痛几绝。仍遘疾解归。久之。除成均馆典籍,工曹佐郎。皆不就。己酉。丁参奉公忧。先生哭泣哀毁。殡敛葬祭。克尽情礼。至于丧服衽绖。必使属幅加分。一如古制。辛亥。母夫人继卒。居庐六岁。未尝有户外迹。服阕。复以校理召。即上笺辞疾。有曰。论思失职。曾汗背于经筵。辅养迷方。重腼面于讲院。恩弥隆于海岳。报未效于涓埃。哭勋华之未几。失怙恃而无及。攀号陨绝。顿无望于生全。疾病支离。幸仅免于死灭。 明庙谕以君臣大义。促令就职。先生亦极陈危苦难进之状。甲寅。除直讲。仍赐食物。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1H 页
并辞。至庚申春。忽示惫。属当上元。命家人。具牲酒荐于家庙。整冠危坐。事讫。又使勿用玉果以后官爵。遂考终于长城麦洞里之舍。寿五十有一。寔正月十六日也。 上惊悼。特命致赙。先生既秉其天赋之美。清明温粹。胸次洒落。超乎事物之表。皭然而不滓。人固识其为清池芙蓉。而至其立志子素高。加以穷理主敬谨思明辨之功。几微益著。养以守死善道知命敦仁之趣。涵泳乎道义。发挥乎节操。譬如穷冬大雪。天地闭塞。昂然为独青之松柏。则鲜有知其所蕴者也。初。奇公遵奖爱先生。约俱至汉师而不果。遗以内赐笔。先生心知其贤。椟而识之。逮慕斋金文敬公按察湖南。一见便以少友号之。又曰。真是三代上人物。先生就受小学。讲问不懈。其大本已立矣。及后传授诸子。殆已十年。不欲遽易以他书。平生精力。专在大学。兀然端坐而读之。几过千遍。然于其旨。反复䌷绎。不得不措。尝语学者曰。一部之中。体用具备。条理不紊。舍此。无以进道矣。又曰。不读大学。欲看诸经。犹不筑基本。而先作室屋。只好一时之观美也。又曰。读此书无疑者。未必实然。苟字字研穷。句句思量。章句未透。参以或问。久将见冰释之效矣。既而。于语,孟,诗,易。用功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1L 页
深至。而又曰。得力莫如语,孟。此晦翁端的语也。笃好太极图,西铭。以谓图说义理精深。西铭规模广大。总之不可偏废。玩索不已。间读家礼。阙文疑义。辄加修正。亦皆精当。至其自持。则必以敬为一心之主宰。日用动静之间。辞气安重。视听端直。表里如一。无少间断。而所以审察情意。裁处事物者。又辄揆之于义。严于古今善利之辨。尤谨于理欲公私之分。精微的当。靡不体究。然犹不敢以此为得。其诗曰。身心内外敬兼该。事理知行义总裁。立本切须常戒惧。研几何有费安排。其言有物而行有常者。亦略可验也。其教学者。皆有规程。自天命太极之妙。以至人伦孝弟之实。性情中和。言行忠信。本末具备。而亦必使之专主于小,大学。谆谆劝戒。终始不倦。或谓当务笃行。而略于知者。先生曰。知之不明。行之必窒。或谓当务直内。而遗乎外者。先生曰。外不整齐。则内必怠慢。又有欲求喜怒哀乐于未发之前者。先生曰。此已经先儒所斥。不如持敬涵养。察之于动。以致相须之功。又有谓儒释上达处同者。先生曰。老佛之教。本无天理。至于朋友讲习。益加规正。徐花潭敬德。有观易吟曰。书不尽言言外意。仲尼非独绝韦编。先生忧其启后学顿悟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2H 页
捷径之弊。步其韵以證之。李一斋恒。尝遗奇高峰大升书。以谓太极阴阳是一物。卢稣斋守慎。亦主罗整庵之说。以谓人心道心是体用。先生乃曰。人心道心。是全就动处言。太极阴阳。既有道器之分。则恐不可谓一物。及退溪先生有四端七情理气互发之论。高峰深疑之。每就先生。质问肯綮。得蒙印證。然后沛然自信。先生才殁。而高峰乃克贻书往复。多用其说。盖其平生议论。不惑新奇。不事辨胜。而要之归趣。理明义精。平易的确。无不折衷于晦庵焉。然犹不敢以知道自居。其言常若有不足者。间以诗赠门人曰。天地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潜心勿向他岐惑。慰此摧颓一病身。其笃信圣贤。不安于小成。又可知矣。先生少有经世之志。其释褐。政当安老伏辜之后。金文敬,李文元诸先生。亦稍稍汇征。似有阳复之会。而顾以时事更变。姻戚二家。争权分门。将贻国家无穷之患。先生独尝深念而明知之。遂以亲年益高。恳求乡邑而去。及以待 诏使入朝。则邪正交疑。祸机甚急。尤无致力之地。又乃默然径归。盖不待终日也。未几。遭 仁庙之丧。先生遂自大伤。 二圣继陟。王室艰虞。而适滞炎徼。终未报恩遇之万一。而以并伸其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2L 页
志业。及其或者具告以变故曲折。于是。惊号涕泣沈痛羸顿。杜门引疾。屏弃人间事。不欲复为仕进之计。每于夏秋交节。废书止客。悒悒不乐。逮值 行香之辰。即入家南卵山中。痛哭竟夕而返。若无所依薄焉。尝作有所思篇,吊申生辞。诚爱恻怛。辞气激烈。所谓尤愤懑而极悲哀者。使人读之。不觉发竖而心裂。然竟莫测其何意也。及其看书。见前古治乱成败之故。率多奸人怂恿。媒孽交作。卒使君父而婴大祸。扼腕慷慨。不啻躬亲当之。其刚大之气。忠义之发。直欲以一身。任万世纲常之责者。凛凛乎不可犯。颇喜饮酒。继有吟咏。以寄其趣。尝授门人梁子澄楚辞。因悲愤不自胜。及读宋史岳飞传。便引大白痛饮。题一绝曰。楚骚前岁喟凭心。宋史今朝泪满襟。异代兴亡那系我。自然相感谩悲吟。仍废卷。饮泣歔欷久之。其亦不能自掩矣。然而雅性沈静。为学务自韬晦。阨穷而不忧。每酒适。豪气始发。感动旁人。但又不至于乱耳。以故。虽在凶邪秉国之时。 先朝经幄。尽归芟夷。而汔不敢有所加。至于朝廷间采公议。登荐林野之士。自退溪,南冥二公。莫不被其絷维。而亦得泯然无与。然则先生之于陶靖节。所以觞来为尽。不失显默者。真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3H 页
可谓旷世神交也。居家。笃于恩义。事亲奉祭。务竭其诚。叔父耋。殁于毒疠。先生方罹巨创。手自敛袭无所惮。待妻孥和顺。济以严正。闺门之内。斩斩若朝廷焉。致隆君师。如值国忌。虽在私室。设素食唯谨。事慕斋。甚加敬礼。及丧。为制巾绖以哭之。其于少时质业者。亦然。平居。默坐终日。俨若对越。左右图书。几案必整。唯不近异端非圣之书。待人谦恭。未尝有疾言遽色。或讲论到意会处。欣然自得。达曙不寐。其有未究。必扣诸人。暇日和暖。辄携五六冠童。逍遥于竹林之傍。莲塘之上。啸咏而归。顾谓从者曰。为学亦必时时体认浴沂庭翠底意思。方能少进尔。其被引接者。穆然如在春风和气中。无不注心尊慕之。虽介胄方外之徒。亦多观感。至或论及朝政得失。守令贤否。则必正容不言。俾自愧谢。其少不安于义者。尤不敢须臾处焉。尝以参奉公治命。营立家舍。悉用古寝堂之制。燕室已成。犹以未奉神板。久不入居。落成之日。人有言工师所用冲椽近于僭者。先生瞿然。议所以改之。无所顾恤。先生诗赋。根于国风。参以楚骚,青莲。凡有所感。一发之于辞。清而不激。贞而不迫。乐而有从容和毅之风。忧而少尤怨切戚之旨。皆所以理性情。绎道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3L 页
义。寓幽愤。其不出于正者寡矣。 仁庙在东宫尝赐手画墨竹一幅。先生以诗咏之。至今传为盛事。盖先生既以一团天地。摸写圣德。而 仁庙之必以是赐先生者。岂亦有意否耶。此可与知者道也。文亦疏畅典雅。称其为仁义人之言。有散帙遗稿十馀卷。所著周易观象篇,西铭事天图。厄于火。至于天文,地理,医药,卜筮,算数,律历。无不通晓。笔法端正严密。真草篆隶。各臻其妙。多行于世云。先生娶骊兴尹氏县监任衡之女。生二男四女。男曰从龙。次曰从虎。有贤行。女适赵希文。次适梁子澄。次适柳景濂。次在室而夭。从龙等。以其年三月癸酉。葬于县西愿堂山先茔面南之原。其后三十年。为万历庚寅。门人诸生。创建书院于岐山之下。以俎豆先生。又其后七十三年。为崇祯壬寅。今 上赐额曰笔岩。戊申。因筵臣续列先生道德风节于朝。命赠吏曹判书,两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己酉。又赐谥曰文靖。盖海东。自殷师化逖。圣学不明。至我 中明之际。治教隆盛。群贤辈出。莫不以洛闽为准则。然于道器危微之说。尚多听莹者。而先生能自独见大意。不失其正。出处之义愈郁。自胜国之末。以迄 本朝。宗儒名贤。往往致身于危乱之邦。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4H 页
周旋委蛇。志欲扶社稷救士林。身且不免。而先生能自知微守义。遁世而无闷。独立而不惧。由此观之。其邃学高识。知要反约。固已造乎明正精密之域。则斯可验晚岁功深。而清风大节。治进乱退。刚不折而柔不辱。尤足以增道义彝伦之重。诚所谓海东无比者矣。然则先生之道。始虽以运值险艰。不复少行于当时。卒之遗馥馀韵。能使顽夫廉而懦夫立。庶几被诸天下后世。无有刓弊。夫非君子之周于德者。其能若此也耶。呜呼盛哉。先生既殁。梁公子澄。与二三同志。撰成行实。以寿诸梓。所为尊美者甚至。今先生曾孙亨祉。以其纪述不简。事迹颇漏。乃越千里而至。请改其藁。以为将来显刻之资。世采屡以固陋辞。而属之益勤。肆敢不揆。窃推退溪,栗谷二先生所尝称赏阐发之意。檃栝增益以复之。后之君子。其尚有所考信于斯焉。 崇祯壬子十月日。潘南朴世采。谨状。
神道碑铭(并序○后学宋时烈撰)
国朝人物道学。节义文章。忒有品差。其兼有而不偏者无几矣。天祐我东。钟生河西金先生。则殆庶几焉。先生讳麟厚。字厚之。蔚州之金。盖出新罗金溥王。鹤城府院君德挚。其别子也。以至于 本朝。直长义刚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4L 页
训导丸,参奉龄。寔先生曾祖,祖与考也。妣玉川赵氏。参奉公孝谨好善。有古君子风。先生生而形貌端正。风神秀朗。数岁。行必正履。不由侧径。身外之物。一不经意。惟书籍翰墨是好。尝手劈菜皮。必尽其心乃已曰。欲见生理之本末。九岁。奇服斋遵。见而异之曰。子当为我 世子之臣。盖 仁庙性质生知。臣民咸仰其圣德故也。稍长。常穆然默坐。俨若对越。讲论到意会处。辄欣然自得。达曙不寐。其所造已深远矣。嘉靖辛卯。中司马。时年二十二。时经党祸未久。士讳学问之名。先生与退溪李先生。志气相得。往还讲磨。极有丽泽之益焉。庚子。登第。分隶槐院。赐暇湖堂。拜弘文正字。升博士。兼侍讲院说书。 仁庙毓德春宫。圣学日跻。得先生大悦。恩遇日隆。或亲至直庐。从容问难。且特赐书册。又为墨竹。以寓微意。先生作诗以谢。其印本为世所宝。为副修撰。因东宫火变。上劄曰。自古善治之主。莫不以亲贤才正士习为本。盖必亲贤才。可以专辅翼而养气质。必正士习。可以明彝伦而正风俗。且如向来己卯之祸。朝野无不悯其冤枉。然而至今不能开陈本心。显白非辜。上以释 殿下一念之疑。下以洒诸臣九原之愤。而一有端言正色之人。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5H 页
则辄斥以小学之徒。士习不正。职此之由。愿 殿下虚心静虑。深惟致灾之原。研几于讲学。而致曲于存察。要使本原澄澈。表里皆实。无一毫私伪以杂之。则邪正不难辨。是非有所定。可以起已渝之士习。可以振已解之纪纲。教化之陵夷。风俗之颓败。有不足虞矣。辞意剀切。自此 中庙益知静庵诸贤之冤。颇示悔悟。而厥后申请者益众。卒至 仁庙初服。快下伸雪之命。先生盖发其机焉。乞养得玉果县监。务循民情。一境赖之。明年乙巳。 诏使张承宪至。召为制述官。时 仁庙初即位。时议咸欲留先生以辅新化。而时事顾有可忧者。先生辞以亲癠而归。七月。 上猝然宾天。先生闻讣惊痛。几绝而苏。因以疾解县任归。自是。凡有除拜。皆不就。连丁内外丧。克尽情文。至于衰服之制。一遵礼经。丧除。以校理召。又上笺辞。 明庙谕以君臣大义。先生亦极陈疾病难进之状。并辞食物之赐。庚申春。忽感疾。属当上元。命家人。具时食荐于家庙。事讫。遗命勿用玉果以后官爵。遂以翌日庚午。寿五十一而殁。讣闻。 上惊悼。特致赙仪。先生清明温粹。胸次洒落。人以为清水芙蓉。至其立志为学也。积之以穷理主敬谨思明辨之功。则其造诣之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5L 页
深。人不能有所测知者矣。盖先生初从金慕斋。受小学书。用功最深。至于大学。则兀然端坐而读之。至于千馀遍。反复䌷绎。不得不措。自后。虽以授门人弟子。未尝以易此也。尝曰。大学一部之中。体用具备。条理不紊。舍此。无以进道矣。不读是书。而欲看他经。犹不筑基址。而先作室屋。又曰。读此书无疑者。未必有实得。苟字字研穷。句句思量。则必有未透处。如于章句未透。参以或问。或问未透。参以诸家之说。久久必见冰释之效矣。其于语,孟,诗,易。覃思实践而曰。得力莫如语,孟。又尝谓太极图说义理精深。西铭规模广大。不可偏废。常玩索不已。至其持守。则必以敬为一心主宰。日用之间。俨然肃然。辞气安定。视听端直。表里无间。动静如一。情意之发。独先照于几微。事物之应。必揆度于义理。善利公私之分。益致其谨。自其性命阴阳之妙。以至人伦孝悌之实。体在一身。本末备具。卓然乎大中至正之规矣。故有言学当专务笃行者。则曰。知有不明。行必窒碍。有言学当专治其内者。则曰。外不整齐。内必怠慢。又尝曰。学莫如知行并进。内外交修。至其證订诸说之未安者。毫釐必辨。于花潭则虑其弊流于顿悟之捷径。于一斋则病其道器之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6H 页
混为一物。论人心道心。则黜罗氏体用之说。至于退溪李先生有四端七情理气互发之论。高峰奇先生深疑之。质问于先生。沛然无所凝滞。遂以论辨于李先生。殆数万言。世所传退高往复书者是也。盖先生于道理。洞然无疑。叩之斯应。若取诸袖中而与之。而无不曲当。故虽以退溪之精密。亦屡舍己见而从之。文元公金先生。以先生说。考證礼书者多有焉。先生论议。不惑于新奇。不乱于缴绕。平正明白。使人易知。颠扑不破。然未尝以知道自居。常若有不足者。尝有诗曰。天地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先生识趣大概。此可见矣。先生少有经济志。当安老伏法之后。金慕斋,李晦斋诸先生。稍稍进用。而先生独见几微。即有敛退志。及 仁庙宾天。惊号殒绝。如不欲生。杜门自废。屏弃人间事。顿无送往事居之意。每值七月一日。辄入家南山谷中。恸哭竟夕而反。盖当时不敢问故。只自隐痛于心。而未尝形诸言语。人终不能知也。尝作有所思,吊申生诸词。寄意激烈。一篇之中。屡致意焉。读之者自然发竖而胆裂。然竟莫测其旨意之所在也。历览古今。至奸臣媒孽。使君父婴其祸者。必扼腕慷慨。不翅躬亲当之者。盖以一心而函三才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6L 页
造化之妙。以一身而任万世纲常之重者。终有所不可诬者矣。其家政。必以正伦理笃恩义为主。闺门之内。和顺雍睦。而济以严整。入其家者。如入治朝焉。饮酒微醺。继以吟哦。音调洪畅。令人庄以和。暇日。必携冠童。逍遥徜徉。顾谓诸生曰。学者时时体认沂水庭翠气像。然后方能少进尔。后学之被其引接者。如袭春风而睹庆云也。其述作。根于风雅。参以骚,选,李,杜。凡有感触。一于诗发之。清而不激。切而不迫。乐而不至于淫。忧而不至于伤。皆所以理性情。而涵道德。其疏章。通畅典雅。必以理胜。真仁义之言也。文集若干编行于世。周易观象篇,西铭事天图诸作。逸而不传。惜哉。至于天文,地理,医药,占筮,算数,律历。无不通晓。笔法劲健。绝无妍媚态。所谓德性相关者然也。配尹氏。县监任衡女。二男。从龙,从虎。三女婿。赵希文,梁子澄,柳景濂也。从龙男。仲聪。参奉。无嗣。从虎。察访。男南重。其子。亨福,亨禄,亨祐,亨祉。二女婿。李奎明,奇震发也。亨福男。昌夏,泰夏。亨祐男。器夏。亨祉男。鸣夏,大夏。其出后亨禄者。仲男也。昌夏生翼瑞,斗瑞,时瑞。泰夏生天瑞,地瑞,元瑞。鸣夏生致瑞。李婿男。逸之,实之,苾之,密之,佶之。奇婿男。挺然,挺之,挺汉。内外曾玄。总若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7H 页
干人。以文行相尚。其年三月癸酉。葬于长城治西愿堂山先茔向阳之原。门人创书院以享之。崇祯壬寅。显宗大王赐额曰笔岩。复命赠吏曹判书,两馆大提学。谥文靖。道德博闻曰文。宽乐令终曰靖。呜呼。 圣朝崇报之典。至是而无遗憾矣。盖海东自殷师世远。圣学不明。至我 中明之世。治教隆盛。莫不以洛,闽为准则。然于道器危微之说。尚多听莹者。而先生自能独见大意。学问思辨。直寻正脉。 本朝宗儒名贤。往往致身于蔑贞之际。周旋委蛇。志欲扶社稷救士林。身且不免。而先生自能知微知彰。遁世无闷。以没其世。由是观之。其明知达识。超乎事物纷纠之表。而深造厚积。进乎精密正大之域。至其清风大节。耸动震耀。使之顽廉而懦立。则虽谓之百世之师。可也。然而本之。则实根于道学之正。然则人不可以不知道。而欲知道。舍学问。何以哉。世徒以节义论先生者。可谓浅之为知也。铭曰。
达道有五。君臣父子。此其大经。欲尽其理。盍究圣经。有知有行。学问之道。亶在于是。舍是曷程。于惟先生。天赋之异。质粹气清。志豪力雄。勇迈终古。广大高明。既极群言。反以约之。允矣集成。君臣之义。父子之仁。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7L 页
各得其贞。其所及人。沛然旁达。式围式型。世道人文。天秩民彝。炳如日星。循古讫今。计功论德。孰与先生。圣朝褒崇。多士尊慕。岱宗魁衡。愿堂之阳。铭此丰碑。维千万龄。
墓表(后学金寿恒撰)
先生讳麟厚。字厚之。自号河西。金氏出蔚州。鹤城府院君德挚。其始祖也。曾祖直长义刚。祖训导丸。考参奉龄。妣玉川赵氏。先生以正德庚午生。生有异质。甫龀。文行已若成人。奇服斋遵。见而曰。子真 世子之臣。时 仁庙诞降。才数岁。有生知之德。故云。金慕斋安国。亦奇爱之。目以小友。先生遂就受小学。嘉靖辛卯。中司马。游太学。与退溪李先生。相琢劘。庚子。擢大科。始隶承文院。俄赐暇湖堂。拜承文院正字。转至博士。兼侍讲院说书。 仁庙在东宫。久闻先生名。所以眷遇甚至。至临直庐问难。手写墨竹赐之。又赐朱子全书。他寮属莫敢望焉。先生亦感激思效。升副修撰。上劄白己卯诸贤之冤。乞养为玉果县监。盖 中庙之末。祸机已兆。先生意实在色举也。乙巳。 诏使来吊国哀。以制述官赴召。朝议欲留裨新化。先生以亲癠辞。及还。闻 仁庙暴薨。益惊号隐痛。即弃官归。遂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8H 页
不复仕。居常深卧一室。至遇 孝陵讳日。辄入山谷中。恸哭竟夕而返。 明庙屡下除旨。又以校理特召。终不起。以庚申正月。考终于长城麦洞里。遗命勿用玉果以后官爵。越三月。葬于愿堂山先兆。学者建祠以俎豆之。 显宗朝。赐额笔岩书院。又赠官吏曹判书,大提学。谥文靖。先生天禀绝人。志学甚早。及居閒既久。尤一意覃研。盖其禀也高。故知之明。其学也精。故择之审。其于道德性命之奥。能独见大体。有一时诸儒所不及。以故。最为退溪所推服。后来如金文元长生订礼书。亦多从先生说。即其所造可知已。然先生平生不敢自信。一言一动。无不质之经训。而折衷于洛闽焉。是以。其所论著。粹然无杂。其体之心反之身。而行之家邦者。一于光明正大。迨其晚节。德日新而业日广。则表里洞然。彻视无间。若究其枢要。则实本于敬直义方之大法也。然先生谦虚沈晦。不求异于人。人亦无能名焉。迹其超然物表。则以为湖海之豪。酣觞赋诗。则以为栗里之风。思君念国。极悲哀愤懑。则以为楚泽牢骚之流。若乃诚积力久。守死善道。以立乎其大者。而无愧古圣人所称。则鲜有窥其际者矣。呜呼。是岂易言哉。夫天之生圣贤也不偶。 仁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8L 页
庙以尧舜之圣。膺五百之期。先生之生。适会斯时。庶几哉明良同德。以措世郅隆。而不幸事乃反覆。使斯民不得见在宥之盛。玆固遗恨千古者。而天之意。亦难谌矣。然先生以一身而任彝伦之重。精忠大节。可以贯金石而质鬼神。虽其没之久。而闻其风者。盭夫为之垂涕。其扶纲常树道义。以栋干乎宇宙者。奚特海东一人哉。虽谓之百世之师。可也。天之所以生先生。意其在斯欤。呜呼盛哉。先生配骊兴尹氏。有二男四女。男从龙。次从虎。察访。女适府使赵希文,县监梁子澄,察访柳景濂。季夭。从龙子仲聪。参奉。无嗣。从虎子南重。有四男。亨福,亨禄,亨祐,亨祉。从虎,南重。俱有贤行。内外孙今至数十馀人。呜呼。惟魄归土。惟精爽在天。陵谷或迁。日星常鲜。斯其为河西先生之阡。
墓志铭(并序○增○后学金钟厚撰)
有明嘉靖三十有九年庚申正月十六日庚午。朝鲜故玉果县监金麟厚厚之卒。是为河西先生。盖我 仁宗大王即阼甫八月。奄忽 陟遐。先生在县奉 讳。陨绝乃苏。寻移疾归。杜门田庐。累除官不起。十有六年而终。遗命勿用玉果以后官衔。后一百有三年。国家赠先生吏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谥文靖。道德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9H 页
博闻曰文。宽乐令终曰靖。有神道碑于墓。宋文正公时烈记之。有曰。国朝人物道学。节义文章。兼有而不偏者。河西先生殆庶几焉。至是。先生之六代孙直贤等。谋为圹志。徵文于钟厚。钟厚谨取碑文。参以先辈记述而为之言曰。先生之先。蔚州人。系出新罗王子鹤城府院君德挚。至 本朝。徙家长城。考讳龄。 义陵参奉。妣玉川赵氏。先生生有异质。目光映人。八岁。为按使试艺。号为神童。嘉靖辛卯。我 中宗二十六年。中成均试。时年二十二。庚子。阐文科。隶承文院。赐暇湖堂。拜承文院正字。转著作,博士。兼 世子侍讲院说书。 仁庙时在东宫。有圣德。得先生大悦。往往亲至先生直庐。与之讨论。手为墨竹赐之。升副修撰。会东宫失火。先生上劄于朝。极陈修省振作之道。且言己卯诸臣死非其罪。 上颇示悔悟。而至 仁庙初服。亟雪己卯之冤。则先生盖有力焉。于是。外戚居中用事。事有可忧者。先生乞邑而养亲。出玉果。乙巳。有 诏使至。召为制述官。时 仁庙新即位。中外想望太平。众欲留先生辅赞化理。而先生遽还县。未几。仁庙上宾。而先生去官。士祸遂大作。自是。连除成均馆典籍,工曹佐郎。皆不就。己酉。丁参奉公忧。辛亥。又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9L 页
丁内艰。先生丧之。哀与礼尽。正俗制丧服衽绖之谬。遵参奉公遗训。起正寝以奉祭祀。癸丑。除弘文馆校理。谕召甚至。亦不就。甲寅。除成均馆直讲。赐食物。并辞不拜。每岁夏秋之交。辄痛饮酒。不省外事。至七月初吉。即 仁庙讳日也。携酒入家南山中。一觞而一痛。竟夕乃返。尝作古体诗。有柏舟在中河之句。及为吊申生辞。寄意激烈。读者悲之。先生为人。冰清而玉温。气宇高远。迥出尘表。其为学之规。读书之方。一循程,朱子成法。而深造厚积。正大光明。于道早见大意。病徐花潭之学流于顿悟。辨李一斋之混一道器。至退溪李文纯公。则先生尝同游太学。相得欢甚。而及退溪有四端七情分理气之论。奇高峰以质先生而辨晢之云。先生有时微醺。继以吟哦。音调洪畅。暇日。携冠童。逍遥竹林莲池之间。顾语曰。学者时时体认浴沂庭草意象。方有进尔。少善诗赋。遒雅无雕饰。笔法端劲。旁及天文,地理,医药,筮数之类。无所不通。有文集若干篇行于世。而周易观象篇,西铭事天图。佚而不传。惜哉。先生娶骊兴尹氏。县监任衡女。举二男三女。男从龙,从虎。察访。女婿。府使赵希文,县监梁子澄,察访柳景濂。从龙男仲聪。参奉。无嗣。从虎男南重。
河西先生全集附录卷之一 第 280H 页
南重之子。亨福,亨禄,亨祐,亨祉。曾玄以下。至于今持守。文献不替。朝延屡录用之云。铭曰。
孔孟之学。夷齐之风。合为一人。文在其中。我窃闻之。于华阳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