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x 页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启
  
己未。罢权缵,权绍孝行赏加 启。
启曰。褒赏之典。施之不得其道。则无以劝善。而反启侥倖之门。今者。权缵,权绍。以孝行有赏加之 命。而缵居六卿之列。绍为大府之倅。如有孝行之卓异。则褒赏之典。当出自朝廷。今仍乡曲品官之称誉。监司之转 启。膺此重加。非徒有累于公明之政。且启日后之弊。请 命改正。物论快之。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46H 页
庚申。入侍 经筵 启。
启曰。岭南士子素多义气。义俭贪纵。敢斫 圣庙久远桐木。声动 殿内。儒生不胜其愤。为此举措。而反加罪士子。使贪猾无所惩。而士气摧沮。岭南士子莫不愤惋。请停郑琚,卢遂等徙边之律。治义俭贪纵之罪。士论服之。
辛酉。劾承传色诬陷台官事 启。
启曰。李仲虎催促 批答之言。则实是汉亨之诬 启。而大内严密之地。送吏探问。亦失事体。不无所失。请 命递差。 上释然下 批曰。如是则 启意得当矣。李仲虎递差。崔汉亨拿鞫事。并依 启。时相李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46L 页
公浚庆叹曰。宦寺构陷台谏之弊。将不可不痛惩。而台谏送吏探问之事。亦不无所失。只请罪汉亨。故 上怒愈甚。及其并论。即蒙 允。可谓善处矣。
庚午。入侍 经筵 启。
启曰。小臣于乙巳秋。以都承旨。参侍于忠顺堂垂帘之日。其时之事。臣悉奉承传。知首末。 仁宗大王大渐。命召大臣于卧内之时。臣亦随参而预闻焉。 仁宗大王孝友天至。道扬末 命。传授明正。 明宗大王以介弟之尊。居不疑之地。不容毫发人力于其间。故 明宗大王践祚之初。宗社堂堂。而李芑等自 中宗大王末年。大小尹之说。传播缙绅间以来。阴怀祸心。私自党援。自知不为公论所容。敢生阴惨之谋。怀嫌图报。乘时煽毒。捏造无形危疑之说。荧惑 天听。 文定王后以芑等不安之心。自不能无动于邪说。 明宗方在冲年。势不能洞照其情状。群凶相继鼓动。累加以重罪。竟兴大狱。一切加以叛逆之名。一时贤士。诛窜殆尽。臣于面对入侍之时。详闻李芑等启达之语。皆是构虚恐动之言。及闻推鞫之辞。亦是在 中庙末年及 仁庙之初缙绅间忧国长虑之言。臣亦与侪辈所尝忧虑者。而 明庙即位之后。则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47H 页
中外交庆。了无一言之可据。而反指前日忧国之言为逆谋。酷加诛戮。尹任之事。在所不论。若如柳灌,柳仁淑。或顾命大臣。帷幄名卿。岂有他心者。而灌之为相。则在驳芑之后而作嫌也。仁淑则暴扬芑内通之简而结怨也。以此捃摭言语。罗织成罪。臣于是时。虽知其情状凶惨。人情愤郁。而畏被首戮。不敢冒鈇钺进一言。臣之罪大矣。一日。芑与臣在宾厅。语臣曰。尹任则自 上所恶至此。两柳。乃吾等所陷罪者也。至戊申冬。又于尹溉家请宴会集处。语臣曰。汝以宋麟寿之死。为出于吾耶。吾不杀之云。满座无不失色。盖麟寿。乃臣之从兄友爱之人也。前者。芑欲纳交于麟寿。麟寿初不知其为人。相与往来。后乃知其人之无状。绝不往来。芑尝疾之。于庚子春生员会试时。与臣同入试官。语臣曰。君之四寸。何不见我耶。前者。赵光祖初与我交亲。后不来见。竟至于死。若不绝我。光祖又不死也云。以此等数语观之。可见其报复私雠之一端也。一时同恶之人。图报私雠之迹。率皆类此。人共闻之。自是之后。大狱累起。锻鍊构陷。人情汹汹。莫保朝夕。皆是芑等为之厉阶也。其在当时。凡有血气。莫不怨愤。冤痛之气。久而愈郁。言之至此。诚可于悒。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47L 页
昔者。东汉党锢之蒙赦。始解于黄巾作乱之后。故无补其亡。遂以不救。目今变异非常。饥馑荐臻。盗贼渐发。人心岌岌。未有乐生之心。不无涣散之虞。诚不可不慰解也。臣以庸暗之资。惊惑亲近之祸。在当时则心知其如此。不敢开口。 明庙临御二十馀年。号称功臣。贪荣冒禄。以至今日。臣之罪尤大。然朝廷共请欲泄舆愤之时。自以前日之不言。而含默不陈于 冕旒之下。则既负 明庙于末年悔悟之际。又负 圣明于继志述事之时。故惶恐敢 启。
庚午。入侍 经筵 启。[再度]
启曰。根本之说。大臣 启辞及丁卯年 懿圣王大妃殿垂帘之日。已尽 启达。故小臣今只以所闻见之事 启之耳。
庚午。入侍 经筵 启。[三度]
启曰。 明庙朝二十馀年间。人心之愤郁。岂偶然哉。而权奸当国。杀戮之祸相继。故畏不敢开口。至于末年斥黜元衡之后。渐渐开释。人人相庆。以为当见太平之治。臣民不幸。 明庙宾天。继志述事之责。正在今日 殿下。若不为伸雪。则后无可望。此实关兴亡之机也。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墓碣铭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48H 页
圭庵宋公墓碣铭
惟我从兄圭庵宋公。遘祸于嘉靖丁未。今 上践阼。命复爵秩。唯是墓道眛眛无徵。详公实迹。宜莫如我。敢纪其世系。叙其德行履历以识之。惟我宋氏。恩津世胄。六代祖讳愉。隐德不仕。号双清。双清以下。讳继祀。持平。讳顺年。正郎。讳汝谐。安东大都护府使。参奉讳世良。于公为考。考若祖。以公贵。俱 赠秩。妣文化柳氏。即高丽太宰车达之后。以弘治己未日南至壬申。生公。娟好静秀。长益端重。在髫龁。已耽读书。遂大肆力于文。捷正德壬午科。选入史局。俄迁弘文正字。仍 赐暇读书。乃一时极选。而于公不为荣也。由正字转至修撰。自是。出入清显。薇垣,霜台,夏官,春坊,中书。皆所历扬。其在台。金安老起复用。公辄力劾。未几。出牧济州。挤之也。舆疾还。萋菲成文。系治之。仅得原流泗川。奸人伏辜。徵拜礼曹参议。迁承旨。己亥。升阶嘉善。为兵曹参判。历礼,刑二曹。丁内艰。服阕。拜成均大司成。倡以性理之学。尽其诱掖之方。谆谆不倦。出于至诚。士皆愿立于馆中。而有所矜式焉。拜大司宪,吏曹参判。出按湖南。首访有道之士。务讲学敦化。南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48L 页
俗丕变。得于观感者多。及奉使上国。一行且不染货。华人称公以一片冰玉。 中庙宾天。朝议须公调剂。道拜宪府长。公亦謇謇自任。时权奸李芑,尹元衡滥荷 恩命。则全台论列。奋不顾身。而至有以他事欲罪元衡兄弟者。则乃谓在 先朝则可。 母后在。今不可遽尔。其深忧远虑。为 国家谋者类此。递为汉城左尹。 仁庙继陟。时事大变。曩时侧目者。摘公罪不得。指为浮薄领袖。斥归田里。一室图书。对越神明。时有遣怀之作。冲澹自适。若无意于人世。而其爱君忧国恳恳不已之诚。未尝一饭忘也。曾未数年。后 命至。是丁未九月戊戌也。呜呼痛哉。公即沐浴冠带。从容就 命。神色不乱。语其子曰。勿以我为戒而怠于为善。且贻书亲旧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是夜。白气贯屋亘天。弥日不散。岂无以致之欤。公自少。已有成人仪度。清秀拔俗。不以事物撄心。慈详恺悌。好贤乐善。晚而求道。慨然有朝闻夕死之志。屏去浮华。专务笃实。圣贤之书。未尝释手。邪僻之气。不设于身。闳于中肆于外。望之知其为有道君子也。行之于家。极孝悌。推之于国。尽忠恕。以至待人接物。无间也。平生行己。正大光明。无一毫可议。是虽天资之美。而学力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49H 页
所至者。夫岂少哉。至如孝感有应。白燕来巢。友爱天至。恒同寝食。在公为馀事。不必论也。且金慕斋,李晦斋二先生。同朝推许。或将格君之疏。必取咨断。或托安危之责于易箦之际。相信之笃至如此。后之欲知公者。盍于二先生观之。噫。公之所成就。如彼其卓卓。而斋志而殁。为世大戒。不亦悲哉。斯人而至于斯。岂独斯人之不幸也。公讳麟寿。字眉叟。圭庵其号也。以其年十一月辛卯。葬于文义治西楮子山夫人之兆右。夫人安东权氏。牧使博之女。菊斋文正公之裔。贤有范。先公亡。男曰应庆。娶府使李震女。女适士人权颐。忠敏公健之曾孙。应庆有女无子。以公之兄之孙承祚为后。女长适幼学金文一。次适佐郎李廷馨。颐有男曰和。龙仁县令。侧室女适宗室丹城守镇。生男女幼。公之亡也。人咸咨嗟痛惜。而其遗风馀韵。至今犹使人感发。而况湔雪幽枉。 恩及泉壤。亦可以少伸忠义之气矣。遂为之铭曰。
胡赋之丰兮。而命之偏。不怍于人。何负于天。天之茫茫。吾不知其然。有不能不存。有不得不传。百世在后。其必有慨然于斯者焉。
东洲成公墓碣铭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49L 页
成君子敬殁踰年。友朋愈伤之。相与谋所以不泯。各出赀竖石于墓前。咸属余铭。呜呼。余尚忍铭吾子敬乎。子敬生而秀颖。幼孤。卓荦不群。未成童。即有志圣贤之学。探索甚力。闻先正柳藕得金佐郎宏弼性理之传。勤请不懈。遂领其奥妙。潜心玩味。遍访当世闻人。益闻其所未闻。学问之暇。亦尝游意于山经地志医卜之艺。雅厌科举之业。一意古道。精思力践。务为心得。不拘于末节。知之者。识其有春风浴溯之趣。不知者。亦皆曰一世之逸民也。少严毅。为人所畏惮。晚更和易。无贤愚贵贱。而俱得其欢心。粹盎见容。望之可爱敬。气质变化之功。至如此。其事亲奉兄之礼。执丧恤孤之义。乃君之馀事。而居穷守约。若将终身焉。地主以孝 闻朝廷。又起遗逸。特授三品官。俄补报恩。君嫌其以隐逸自高。即应 命供职。笑傲溪山。若无所为于其间。而治具略施于六期之政。考满。径还于公州先茔之旧居。益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天之不禄。遽兴云亡之叹。痛矣哉。君字子敬。讳悌元。熺之曾孙。考梦宣。妣赵氏。生于正德丙寅。殁于嘉靖己未。再娶无后。铭曰。
生世苦晚。心远地偏。无邓攸儿。有明道年。在公则安。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0H 页
彼苍者天。
奉事宋公墓碣铭
公讳龟寿。字耆叟。恩津世家。五代祖愉。隐德不仕。号双清堂。曾祖顺年。礼曹正郎。祖汝谐。安东大都护府使。 健元陵参奉世良。即公考。娶文化柳氏车达之后承阳之女。以弘治丁巳生公。幼有异质。好善恶恶。出于天性。又笃孝友。人无间焉。丁忧。居庐尽礼。有白燕来巢。人以为孝感。妹即成东洲悌元之配也。毁瘠不胜丧。又无育。公每伤痛之不已。与季方圭庵麟寿。心协德侔。极其友爱。及圭庵忤权奸。黜牧济州。妻独在京第遘染疾。公躬汤药不懈。终亦无患。人咸叹服。方之庾衮。厥后。圭庵又远谪罹疾。公并道奔救。每祷日月。冀其早还。丁酉冬。圭庵蒙宥。公喜悲过度。遂得呕血。戊戌冬。不起。相识以此尤恸。翌年四月。葬于清州楮子山辛坐乙向之原。以荫初补 永庆殿参奉。转宗庙署奉事而终。配固城李氏。郡守龟渊之女。有贤范。方圭庵谪居。公营其第宅。嫁其息女。尽心力。李氏承公意。乐出己财以助焉。寡居四十年。治家有法。内外亲戚。咸得欢心。享年七十七。附葬公墓左。三男。长应期。司仆寺判官。次应祯。夭。次应光。孟山县监。一女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0L 页
适观察使李彦浩之孙彪。无后先逝。判官娶判书李润庆女。生五男二女。长钦祚。次承祚,天祚,邦祚。馀幼。县监娶司评金沆女。生一男曰纯祚。再娶县监尹继宗女。生二男一女。男廷祚。馀幼。钦祚生男。纯祚生女。皆幼。铭曰。
忠信之质。孝友之政。非因学至。盖由天性。有美好逑。亦淑其行。铭以诏后。观者起敬。
贞士权公墓表
公讳颐。字士贞。阳村先生之后。翼平公揽,忠敏公健,社稷署参奉懿。于公为高曾祖考。公之严父曰咏。时为正郎。妣曰昌宁成氏。领议政希颜之女。公生于正德辛巳。殁于嘉靖甲寅。生世仅三十有四。虽有慷慨之资。温雅之性。学问之正。孝友之美。世莫得以传焉。可恸也已。以翌年四月初六日。葬于仁川水土山先茔之侧。娶恩津宋氏。即圭庵公麟寿之女。生男曰和。幼。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十一日。立石。
佥知李公墓表
公讳敬长。字钦仲。系延城府院君文康公石亨之孙。考讳浑。成均馆司艺。妣赵氏。领议政英武之后。以成化壬寅。生公。自幼笃学。正德己卯。中司马试。嘉靖甲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1H 页
午。擢文科。以勋裔。即授成均馆典籍。寻拜刑曹佐郎。带史职。迁礼曹。升户曹正郎。以书状官。带御史衔赴京。还拜江原道都事。由承文院校勘。迁司艺。出补平海郡。未瓜。以病辞。以延曙察访。入为宗簿寺佥正。升成均馆司成。出宰青松府。又以病辞还。由司成。历司瓮,尚衣,缮工,军器,敦宁五司正。除通礼院右通礼。俄转左。遂跻堂上阶。为佥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辛酉七月庚寅。考终于正寝。享年八十。是岁八月乙酉。葬于龙仁县东文康公茔侧庚向之原。公天赋温雅。不喜浮夸。友兄弟教子孙。当官治民。各尽恩义。恬淡自持。终始不懈。有寿有位。报施不爽。人咸宜之。配顺兴安氏。文成公之裔。有闺范。先公殁。葬在司艺公茔右甲坐庚向之原。生男二女二。男长曰巘。再娶俱无后。次曰。皆早逝。有一女。适县令郑纯祐。长女婿监役李殷弼。有三男。曰得,待,彴。有四女。长适崔元斗。次适李周衡。次适金珩。季幼。次女婿别坐尹仁衡。有二女。长适进士李悠。次适李世赟。侧室五男。曰嵷,崇,岑,嵂,嶷。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墓志
  
圭庵宋公墓志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1L 页
圭庵先生宋公眉叟。遘祸于嘉靖丁未。越隆庆丁卯秋。今 上即阼。伸雪幽枉。 命复爵秩。而墓道无标。谨记其世系。叙其德行履历以识之。其世系。曰恩津世家。考讳世良。 健元陵参奉。 赠户曹参判。祖讳汝谐。安东大都护府使。曾祖讳顺年。礼曹正郎。高祖讳继祀。司宪府持平。五代祖讳愉。有玄德。隐不仕。世所称双清堂已。妣文化大族。高丽宰臣车达之后。其德行。曰自髫龁。不事戏嬉。稍长。即好读书。端坐终日。逮夜分未尝少懈。孝友出于天性。承颜色养。靡不至。母丧。一依朱文公家礼。居庐。有白燕巢幕之异。人以为孝感所致。与兄奉事龟寿及妹夫成悌元。友爱甚笃。恒同寝食。兄尝病。公亦患肿。而躬汤药累月。至解官务。参判公之丧也。夫人权氏在京。疾危笃。公不为动。归葬近兆。以所重在此。虽摧痛之至。亦不临视。父子兄弟。终无间言。临财取与。有薜苞之行。为台谏时。有友忤时宰下狱。事叵测。无敢相顾者。仕罢。辄微服往见。人皆危之。而公自若也。平居和易接物。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好贤乐善。出于至诚。人有一善。称道不置。惟恐其不闻于世。遭祸之日。闻使者至。举家号哭。公神色不乱。沐浴冠带。举止如平日。处置家事。贻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2H 页
书亲旧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语其子曰。勿以我为戒。必谨勤读书。以忠孝立心。其履历。曰擢第于正德辛巳冬。由承文院权知。荐入史官。为检阅。嘉靖癸未。迁弘文馆正字。 赐暇读书堂。为世极选。而以妙龄与焉。时人荣之。转同馆著作,博士。乙酉秋。升副修撰。丁忧终制。为成均典籍。拜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历工,礼,兵三曹正郎。为司宪府持平,司谏院献纳。还为弘文馆校理,副应教。又为司宪府掌令。癸巳。议政府荐除议政府检详。升舍人。转成均馆司成, 世子侍讲院辅德,宗簿寺正。其为掌令也。排群议。独挺劾金安老。以此出为济州牧使。虽名升阶。实挤之也。在济得病辞还。附安老者。藉是为罪。徵下狱。流泗川。安老败。叙为礼曹参议。迁同副承旨。升右副。递拜工曹参议。己亥。特授嘉善阶。为兵曹参判。历礼,刑二曹。遭艰服阕。拜成均馆大司成。其教学者。必使先读小学及性理诸书。以立其基本。勤于诱掖。各尽其才。学徒纷集。蔚然作兴焉。迁司宪府大司宪。递为同知中枢。由礼曹参判。移吏曹。癸卯。出按湖南。素号难治。而公至剖决无留。尤以明教化。正风俗。兴学校。作人才为先务。爱公者。或规其太锐。公举明道从本从事之语。横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2L 页
渠心弘不顾非笑等语答之曰。的知义理之所在。当决然行之。首访逸士有学术者。屏去驺从。相对讨论。萧然若寒士。巡到处。礼接儒冠。亲自讲劘。尽其耸动之方。一道洽然从化。南土之人。至今闻公之风者。无不感慕而兴起焉。甲辰。递还。以冬至副使赴 京。太学诸生出饯者。弥满郊外。其为士林所倾尚。有如此。及到燕 京。上价从者交贸遑遑。公之所寓。则落然不闻人声。中朝人称公为一片冰玉。竣事将还。值 中庙宾天。朝中汹汹。咸以镇浮定俗。非公莫可。道拜大司宪。公以调剂解纾为己任。顿纲整维。不有馀力。时李芑新为议政。尹元衡升二品。公知芑必凶于国。元衡以阴邪膺特 命。有妨亮阴。新政亟论之。寔萌后祸。有欲斥退元衡兄弟者。公毅然曰。小尹之斥。在中庙则可也。今当以孝理导 君上。不可为此伤 母后之心事也。言者无奈何。捃摭微事。递公为汉城左尹。邦国运否。 仁庙继陟。 幼冲嗣位。群奸忌公正直。目为浮薄领袖而罢之。退居清州旧业。杜门谢客。左右图书。躬探义理之源。唯日不足。或达曙不寐。有时感发为词章。辞气和平。无一毫蹙切之语焉。呜呼。公生而娟秀。长而端重。望之知其为恺悌君子也。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3H 页
立朝謇谔。论议谠直。常曰。为治不难。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则自可推以为忠君报国之道云。少时。力于为文。子史诸家。无不涉猎。晚探性理之学。手不释程朱之书。尝与金慕斋相国。论议有契。遂为知心忘年交。慕斋临终。语及国事曰。后日之忧。子当任之。 明庙初年。晦斋李先生之上十条疏也。请公润色。其勿用特旨等数条。公所赞也。公平生未尝有怨尤于人。而择善固执之笃。不能与世低回。卒以取祸。岂特公之不幸也哉。致 命之夜。白气如虹。贯屋亘天者累日。盖平日养得正大之气。故所感有是。其与星陨山颓者。抑何异焉。噫。天生是人。而不得设施于世。赍志而殁。为世大戒。命矣夫。虽然。公既逝。而馀韵之在人心者。愈久而不忘。天理安可泯也。公讳麟寿。眉叟其字。圭庵其自号也。生于弘治己未十一月十六日。殁以嘉靖丁未九月二十日。以其年月日。葬于文义治西楮子山。
东洲成公墓志
公姓成。讳悌元。字子敬。系昌宁。高丽侍中松国之后。府院君讳汝完。生大提学讳石瑢。是生都观察使讳概。是生校理讳熺。是生校理讳聃年。是生长兴府使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3L 页
讳梦宣。于公为考。妣赵氏。府使瑞钟之女。以正德丙寅二月。生公。少孤力学。卓荦不群。年十五六。即有志圣贤之学。闻柳藕得金佐郎宏弼性理之传。挟大学请敩。柳公疑其年少未诚拒之。十往不懈。始得见。遂潜心服膺。益闻所未闻。遍及当世闻人。求正所学。尤喜训诲后进。多有成就之效。尝苦习气。交战穷日夜。流汗满体。乃廓然。自是思虑专精。一主力行。于经务摭要旨。不拘口读。为文。汪洋大肆。自成一家。至于医卜地志之末。无不涉猎。虽任放自晦。危微思辨之际。幽独戒谨之地。有佗人所未及知者。雅不喜举业。知母夫人乐于善养也。夫人当暑病革。公昼不偃息。夜不瞑目者数月。自初终。三月不懈。至三年不脱绖带。遵礼不过。性敦友悌。推祖业田若家。与寡妹。身归公州先茔之下。结茅庐以居。饘粥或不继。夷然不以为意。地主高其义。以诚孝 闻。朝廷举遗逸。即除军资主簿。异数也。俄拜报恩县监。因俗为治。施设有方。自奉甚薄。抚字甚劳。人不困而上供不匮。流亡四集。尝投绂归半途。老幼号泣。遮马首成群。围拥还县。虽古之截镫留鞭。不是过也。县在俗离山下。暇日辄屏骑从。徜徉啸傲于其间。悠然有匡庐,武夷之趣。始之起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4H 页
也。为 恩命不可不承。且嫌其以隐逸自高。逮其考满。有使臣奏政最。 命升叙。而径还旧庐。寻轴迈终焉之志。嘉靖己未五月甲申。考终。享年五十四。东洲笑仙。其号也。亦可见轩昂洒落之意。公少严毅。为侪类所畏惮。晚更和易。无贤愚咸亲戴之。噫。以公之宏量积学。只见施于一邑。岂独公之不幸也。凡再娶无后。平日从游之士。裒财殡葬。一从古礼。兹亦不幸之幸也。后必有兴慕于异代者。斯亦不可不志。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行状
  
冲庵金公行状
公姓金氏。讳净。字元冲。自号冲庵。又号孤峰。新罗敬顺王之后。六代祖版图判书将有。娶报恩县人李松固之女。始家焉。曾祖讳浒。官平泽县监。 赠承政院都承旨。生都染署承同正讳处庸。 赠兵曹参判。是生户曹正郎讳孝贞。 赠吏曹判书。即公皇考。妣金海许氏。判官允恭之女。以成化丙午九月丁未。生公。公生有异质。聪慧过人。年数岁。知读书习字。游戏有度。未及髫龁。能诵大学诸书。不待师训。自能勉力问学。慷慨有大志。常语同戏诸儿曰。大丈夫生斯世也。偏小如此邦。不足为也。年十五而孤。丧制一从礼文。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4L 页
酒醴不入于口。事母夫人。极其诚孝。左右致养。甘旨无阙焉。弘治甲子。中生员试。正德丁卯。擢文科第一。即授成均馆典籍。迁司谏院正言。选入弘文馆。为修撰。历兵曹佐郎。升校理。累任司谏院献纳,弘文馆校理,兵曹正郎。出为忠清道都事。为便养也。秩满。为弘文馆副校理。转吏曹正郎。历数任。乞外补淳昌郡守。乙亥。 章敬王后上宾。坤位久虚。公同潭阳府使朴祥上疏。请复立废妃慎氏。辞甚剀切。廷议以为非所宜言。拿鞫。事甚叵测。赖有诤臣之救。止配报恩县含琳驿。翌年丙子岁。 赐环。复叙成均馆司艺。丁丑春。又入玉堂。为副应教。为典翰。秋。特 命升阶通政。为副提学。公觐母在报恩县。闻 命震悚。决意求退。时 主上崇奖儒术。图臻至治。而静庵赵光祖方为上下所倚重。思与公协力赞襄。贻书敦勉。公遂强起赴 朝。冬。为承政院同副承旨。转至左承旨。俄 命增秩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事。旋授司宪府大司宪。寻又为副提学兼同知成均馆事。公以补养圣德。陶育人才。其任皆重。力辞。只递成均馆同知。己卯。以大司宪。为老亲乞辞职归养。不许。受由归觐。在亲舍。又上疏请解职。愿以力耕给母之暇。讨究坟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5H 页
典。培养基本。为他日陈力之地。而不惟不之 许。又升资宪阶。以刑曹判书 召焉。公控疏力辞不就。至有曰。使乳臭稚童。当六卿之任。岂不羞辱 朝廷之甚云。当时。朝家之属望虽隆。公则非徒以亢满为惧。实欲辞荣就闲。沈潜学问。使道成德立。以副吾 君期待之意。而 上眷方隆。辞愈力而愈不得 命。顾无如之何。则其所以革弊兴化。奋起事功者。无所不用其力。而于君子小人进退之几。尤致意焉。其见于施设者。如讲明小学。以正蒙养。学行乡约。以敦民彝。设荐科举。以来贤俊。皆流俗浅见所骇异。而至如追夺靖 国功臣之滥忝者。益增雠怨。而一时旧臣之不容公议者。阴伺间隙。蓄毒逞忿。酿祸于隐暗之中。夜开神武而变生不测。当时首相之泣谏。诸生之哭廷。至今闻者。尚为气噎。公初谪锦山。后移珍岛。又拿鞫。杖流济州。辛巳冬。有后 命。公闻 命。色不变。呼酒快饮。执都事手。历问时事。贻书兄弟。勉以善养老母。又吟绝命辞(投绝国兮作孤魂。遗慈母兮隔天伦。遭斯世兮陨余命。乘云气兮历帝阍。从屈原兮高逍遥。长夜冥兮何时朝。炳丹衷兮埋草莱。堂堂壮志兮中途摧。呜呼千秋万世兮应我哀。)以见意。从容就死。时年三十六。明年冬。始克返葬于清州周岸县苦海山下。公所尝游赏而卜筑处也。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5L 页
公天性纯粹。外醇内敏。于书史。读不过数遍。辄成诵。不错一字。为文章。精深灏咢。远追西汉师武。诗学盛唐。晚唐以下不论也。雅性好泉石。每遇佳山水。徜徉忘返。翛然有出尘之想。尝入俗离山兜率庵。沈潜经传。危坐穷昼夜。为居敬主静之学。默察此心于善恶公私之分。立言行事。必以圣贤为准。其在家庭也。自少。孝友著称。无间于兄弟亲戚之言。其与人交也。好贤乐善。出于天性。友朋服其诚款。其行己也。廉而有制。不顾家人生产。不通关节。驺直不入于门。俸禄均颁于族。其在谪中。语子弟曰。余平生处心。不愧幽独。而今得奇祸。汝等毋以我自怠也。平居。庄重寡言笑。门庭肃然。唯与同志。讨论圣贤微旨。致力乎其内者重。故视荣官。不啻浮云。常有急流勇退之志。而竟不得遂。荐罹大祸。斯岂特公之不幸也。公之落南也。道过淳昌。淳昌之民。男女老幼。持酒馔拦途。涕泣愿留曰。吾旧使君也。济州之俗。尚淫祀而矇礼制。公述丧葬祭仪以导之。氓俗大变。于此亦可见公之风化之一端。而不克究其设施于斯世。呜呼。时耶命耶。公诗文。散落不收。今之见锓于梓者。盖无几矣。公之言论风旨。立朝梗槩。虽不得详闻而悉记。有李退溪所撰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6H 页
静庵赵先生行状。可以参观而得之矣。昔伊川先生状明道先生之行。而谓人曰。我昔状明道。异日欲知我道者。观于此文。可也。公之于静庵。其亦犹是矣。夫人恩津宋氏。成均进士汝翼之女。无后。公殁后。始取兄参奉光之次子哲葆为后。公之殁。出于仓卒。且无继嗣。平生事迹。无人收拾。十存一二。 仁庙末命。克遵先志。复公官爵。而犹有所畏忌。不敢有纪德摭行之举。今也克绍先烈。丕阐幽隐。考行易名。此其时也。略叙其家庭传闻。以备采择焉。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行迹
  
北窗郑公(𥖝)行迹
公天禀极清高。聪明过人。几书一览皆诵。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历数(数字本从竹从弄今避 讳改以数)音律。皆不学自解。华语与老译无异。至如仙方佛经。亦皆通晓。禅学顿悟。方外火候工夫。无不历验。尤可贵者。所知既博。而专以圣学。为立心之本。不由工夫。自到高明处。常曰。圣学以人伦为重。故不言其要妙处。仙佛则专以收心见性为本。故上达处多。而下学处专阙。此三教之所以异。而仙佛则大同小异云。一日在山寺。试为禅家心通之工夫。山下百里内闾阎间所为饮食起居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6L 页
言语。前数日无不洞知。皆若亲见之。后乃验焉。皆非虚妄。而有不可语他人云。乙巳之初。力谏其父。几于回惑。而一齐众楚。竟未遂意。及至极谏。其父亦因诚感大悔。令公执笔上伸救之章。已无及矣。章则其时即下政院。其弟无状。构陷于极地。避迹潜藏。人不知去处。数年乃出。公之言行。病里昏忘。不能尽记。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科策
  
[古今诗家]
  问。诗自三百篇之后。历代名家者无虑千百。其发于性情忠爱而不失其宗者。于晋得陶渊明。于唐得杜子美。其出处心事似异。而同谓之忠爱。何欤。论者云。诗家视陶潜。犹孔门之视伯夷。然则其集大成者。谁欤。论杜诗者曰。诗史也。诗中六经也。而置严武于八哀之中。出于私情。其说得乎。论唐诗之弊者曰。尚文选太过。至有家不蓄者。而杜不唯主之。亦教其子弟。至宋黄,苏,两陈。皆主于杜。而独欧阳公主韩而不主杜曰。有俗气。何所见而云尔欤。其有取舍是非之可言欤。士生千载之下。尚友千载之上。敢问诸生之所友而主者。何人耶。愿闻其说。
对。愚闻。心之所之谓之志。言之成章谓之诗。心有所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7H 页
感。因言而宣。则古今言诗者。岂在是心之外哉。盖自大雅之不作。诗之性情。不讲于世久矣。今执事先生特举诗学。以古今名家者为问。而欲闻取舍是非之说。是诚作新诗教之盛心乎。愚虽不敏。请陈其略。窃谓诗者。人声之成文而见于外者也。盖自天之降命。而有好恶是非之理。人之禀性。而有喜怒哀乐之情。触物而动。各有所思。思之所蕴。必有自然之声音节奏。生于日用言语之间。故其中之所存者既有中正和平之实。则发言亦有忠厚恳恻之意。而沨诵咏玩之际。可以兴起善端。感动心气。而在父子则尽其恩。在君臣则尽其义。而施之于风教。可以兴化励俗。而事父事君。远迩无不宜矣。然而诗言志也。人惟性情之正。故其言也正。其言也正。故其处己行事。无一不出于正。然则欲观古人之性情者。当观其诗之若何。而欲知其诗之美恶者。当论其所存之邪正得失矣。是故。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则后之论诗者。岂越于性情乎。呜呼。诗有古今之殊。而心无彼此之分。则忠厚温雅之作。岂难于后世乎。彼辞华取舍之不一。非论诗之本。则乌足为执事道也。而执事教以无隐。则不可不致其详焉。愚请条陈之。盖自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7L 页
周诗见删于圣人。风雅之体。转而为歌吟之属。争奇竞巧。各自成家。词人才子。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箱籍。而求其髣髴三百之遗意者。则盖无几矣。而独晋之陶潜。冲淡为诗。萧然有出尘之趣。而其心中微旨。则又有孤竹首阳之操。唐之杜甫。谨密为工。凛乎有师律之严。而忧伤感慨之辞。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则其遭时殊势。互有隐显之迹。而一生向上之心。未始少弛。则其发于言者。无非性情之正。而忠爱之实。信乎俱有发于三百篇之宗旨矣。然而渊明之诗。譬犹大羹玄酒。高则高矣。而词乏谨严。气尚虚静。则其亦诗之清。而未至于圣人之全者欤。嗟夫。秋水芙蓉之句。自然则自然。而或伤于放逸。空林谈玄之诗。幽推则幽雅。而未闻风雅之度。岂足以为诗家之宗匠乎。然则其惟杜子美乎。譬之人事。则其惟周公制作。百体俱备者乎。词源到海。句律精严。其诗中之大成者乎。苍皇北征之际。不忘爱君之念。咏物遣怀之作。俱含讽刺之意。其诗与唐史互见。而其迹则非特为诗中之史也。实为诗中之六经也。至如八哀之作。伤时思贤。而刻迫之严武。亦参其间。论者以甫游蜀。谓有私情。然不以人废功。君子取人之量。武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8H 页
之在蜀。实有捍御之功。杜子之于此。必有见矣。至如唐之文士。承六朝浮靡之后。技辞害正。浮言惑人。杨王之轻薄。见贱于人。温李之淫艳。不合于正。所尚之失。至使人轻鄙而不收。则所尚不可不慎也。而子美不惟身自主之。而又使儿子课诵文选。则似亦不免当时之习。然而先儒之论杜者。皆曰。取材六朝。而以雅颂为之肺腑。则彼之浮靡。自不得害吾之性情。而无当时浮艳之失矣。惟其如是。故有宋黄,苏,两陈。皆以杜为之主。黄有灵丹点铁之喻。苏有集大成之说。无己之三昧。去非之简古。皆于杜依归。惟欧阳公力主平夷。以矫时弊。故论议之间。无非贬退之说。而心之服仰。则固见于一字之艰难矣。不然。北征忧君。岂退之南山徒务富丽之比。句律清新。岂以文为诗之比欤。呜呼。诗之为道。难矣哉。不惟作者之难。而尚论之为尤难。故古人曰。评诗难于作诗。然愚闻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愚请言之。所贵乎诗者。以其有关于世教也。诗而不足关世教。则是为空言而已。三百篇之中。无非当时公卿大夫褒美赞颂之辞。而俚巷讴谣之辞。反列于雅颂之间者。岂非彼虽辞华之美。而于性情之真。有不若委巷之言。出于自然。而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8L 页
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惩创人之逸志乎。是故。渊明之诗所以见称于人者。以其有忠君爱国之念。而清风北窗。长在晋家之日月。而性情之发于诗词者。又皆有雍容和平之态而已。不然则虽曰绛云在霄。卷舒自然。而徒为浮辞矣。子美之诗所以见称于人者。以有其忧时伤世之念。而间关道路。长悬魏阙之情。而文章之见于诗辞者。又皆有恳恻不已之言而已。不然则虽曰诗坛大成。而徒为谨密之辞矣。与夫尚浮辞而欠性情者。奚择哉。惟其忠爱之诚。自有感发人之心志者。故后之主之者。咏歌不足而形于赞美。千载之下。犹可以树名教励风俗。虽有所尚之不同。而终不敢显斥也。呜呼至矣。执事之问。愚既略陈于前矣。于篇终又有献焉。人之处于世也。有感必有言。有言必有所尚。既有所尚。则固当尚友千百载之上。以为之主。使吾言语之发。皆合乎古人之道。然后始可与言诗也已矣。然则愚当何主。渊明处君臣之变。自鸣其不平。则士之所处。不可以自比。而子美值时运之仓卒。羁旅困穷之馀。发为诗歌。则虽性情之正。辞华之雄。而亦不足尚者也。愚闻。皋陶赓载之歌。为三百篇之始祖。吉甫清风之颂。为成周之盛乐。是皆遇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9H 页
君臣亨嘉之会。得其性情之正。以发其和平之音。士君子自拟其身。当以数子自许。要以鸣国家之盛。岂与夫韦布困穷之士。争片言之巧。以为工哉。谨对。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遗教
  
祭礼遗教
凡为人奉祀者。无侈无俭。克敬克慎。惟当尽如在之诚。今反乎此。不遵礼仪。妄施己见。有则太侈。无则太俭。丰约无制。率非享祀之道。窃为识者耻之。经礼之节文甚严。先儒之讲定昭著。而以一时之意见。径庭谬行。则恐违追远之礼。可不慎哉。吾家祭礼。皆我先祖双清堂府君遗教。而以朱文公家礼。参酌定行者也。时祀忌祭。如仪奉行。而四时名节。以时食行之。朔望参礼。以酒果行之。凡遇新物。即荐于晨谒。是吾家定礼。而行祀仪节。亦有定规。惟我子孙。一遵遗教行之。而凡于祭时。前三日别处斋宿。馔物亲自看捡。务从精洁。品数无加无减。
行祀仪节
 祭日。主人以下夙兴盥洗。诣祭所。
设蔬果
 执事先设药果及实果脯醢。次设生鱼肉醋楪。次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59L 页
设匙箸楪盏盘。
奉主就位
 主人以下诣祠堂再拜。主人焚香告讫。祝奉主就正寝。安于卓子启椟。
参神(纸榜行祀。则先降后参。)
 主人以下叙立再拜。
降神
 主人盥手进焚香。执事取酹酒盏盘进。主人受之。灌于茅沙。(先设二器。一则自初献用之。)再拜复位。
进馔
 
执事进蔬菜佐饭醢酱。次进饼面饭羹。次进汤。
初献
 主人诣位前俯伏兴。奉卓上盏盘。退香案前。东向立。执事奉酒注西向斟酒于盏。主人奉奠于故处。退香案前。北向跪。执事奉考位盏盘。跪于主人之左。主人受之。祭于茅沙。(未灌之器)还授执事。执事奉返于故处。妣位行事亦如之。执事进肉炙。退复位。祝取祝板。跪读于主人之左。主人以下俯伏哭尽哀。主人兴再拜。复位。
亚献
 
秋坡先生集卷之二 第 460H 页
行事如初献仪。进鸡雉炙。无哭泣之节。
终献
 行事如亚献仪。进鱼炙。
侑食
 主人诣位前。奉酒注斟于卓上盏盘至满。扱匙饭中。正箸羹上。退再拜。
阖门
 主人以下出寝门外。祝阖门。主人以下俯伏。
启门
 祝三噫歆。乃启门。主人以下入就位。执事进。移箸于炙上。退羹进茶。移匙于茶器上。退复位。主人以下俯伏。肃俟少顷。
辞神
 执事进。覆饭盖撤匙箸。置于楪上。退复位。主人以下兴再拜。
纳主
 执事先退盏盘。祝闭椟。奉主还安于祠堂。如来仪。祝焚祝。执事撤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