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x 页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书]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1H 页
答退溪书(退溪姓李。名滉。字景浩。)
平生景仰。有同星斗于天。旷世难逢。长似卷中人。忽蒙赐喻勤恳。拨药弘多。曾是朝暮之遇也。植之愚蒙。宁有所靳耶。只以构取虚名。厚诬一世。以误 圣明。盗人之物。犹谓之盗。况盗天之物乎。用是跼踖无地。日俟天诛。天谴果至。忽于去年冬。腰脊刺痛。月馀。右脚辄蹇。已不得齿行人列。虽欲蹈履平地上。宁可得耶。于是。人皆知吾之所短。而仆亦不能藏吾之短于人矣。堪可笑叹。第念。公有燃犀之明。而植有戴盆之叹。犹无路承教于懿文之地。更有眸病。眯不能视物者有年。明公宁有拨云散以开眼耶。伏惟鉴察。遥借纸面。讵能稍展蕉叶乎。谨拜。
与全州府尹书(府尹。李润庆也。)
索居人绝。茫不闻公存亡休咎。幸因申子諴。问公起居。则今年。尹出百济云。方知迫于百口。无以为地。老境心事。益可想矣。植亦住世斯久。衰病已极。昔年孤儿捐背。无以自裁。买得无盐儿。来寓先人旧庄于三嘉县。且饥且寒。日不自给。然累寡而忧少。自我视公。则犹我得矣。比舍生从弟朴悦。捕逃奴于治下。凭达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1L 页
数字。真是李下之蹊也。湖俗例多攻劫。甚者。要险杀伤。俯纳所控济送何如。茅店住在溪上。灶婢时时汲取鱼儿。只缘无网。徒自临渊垂沫。能有茧丝以资口业耶。蔬粝不继。犹有肉食之念。不亦滥乎。直此音书。后难相续。祗增忘了鄙怀。罄陈一一伏惟鉴察。
与李陜川书(陜川名增荣)
昨以书达照下耶。尝闻羊有膻香。蚁即慕之。羊犹可也。与羊为友者。人亦咀之。良可拍手。仆今到陆洞。送妹夫之柩。洞有郑舜卿者。母死。靡有馀力送死。今欲返葬于陆洞故丘。而无以致之于百里之外。戴绖遑遑。目不耐涕。此是无服之丧也。右舜卿。在我殆是行路中一丧人。在公郑生之母与先大夫人再从族云。公若知之。必尽力相恤。非我路人之比也。且独不闻为善不竟。同于无善者乎。公既令香徒护过豆岘。又不可输送于阿岘耶。吾但达公之族而已。惟公量处。
答李相国原吉书(李浚庆字)
幸承钧札。远及穷巷。并蒙多般药饵。发药良勤。虽未能医得病痛。其不故之意。实今世所无也。当日中宵。残灯明灭。浑似说梦。不禁依依。两年来历。留作两年面目。奚啻惠余百朋。伏念。深山应接。祗是鹿豕。追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2H 页
诫十分慎啬。益谢珍重至意。不有遐心。仆亦请公上竦如松。毋使下授如藤。用是为贶。更认晚得眸眯。不胜惊叹。独恨令公瞽病之不早也。伏惟令照。谨谢。
与清道倅书(倅乃李有庆校理延庆之兄)
植启。伏闻公车宰出南疆。无缘奉晤。曾与原吉有旧。近因善吉来访。又无缘启好。今因所闻敢禀。伏惟鉴察。郡有金佐郎大有。尚有遗爱于土人。人方立祠于东仓。以偿其思。何但晋人三月寒食于介之推乎。又岂翅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乎。常恨此人不当无祀于后世。于今始有立祠者。贵郡应有乡党自好者唱而发之也。独恨乡人何能明得善恶公私之极乎。必询于仁人君子。然后可决其取舍也。固非徇于乡族之所私。以贻君子之讥也。若配以无名称于士类者。大不可也。固在地主权度其人之可祀与否而后可祀也。又必咨于道主。采摭其公议。然后可决也。明府亟取此人碣文。以探为人颠末。如或有未尽之意。则亦不当许也。方伯年后。应未悉此人实德如何。恐不宜略取此人碣文大槩以禀之也。乡人已失其正。濯缨先生。乃此君之叔父也。生有凌霜之节。死有通天之冤。固当先濯缨而配以此三足也。三足恢有经济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2L 页
之手。平生无一点疵缺。但生乎地上。死乎地上。人之骇动见闻。或不浮于濯缨。若准以近日士论。则乃侄优于乃叔。立祠于仓中。非其地也。若于乡所则何如。东仓。乃三足所居之地也。他日守护。为可依托。而为濯缨计则不可为。仓祠之名。亦不可。皆在地主所当咨询于乡老而后可决者也。近见书院。监司若以私意欲书院。则恐未许也。若此祠。则不过为虚社一空庙而已。欲禀于道主者。欲为不出于一二人私论所发。而出于一时公议所许。以久其传也。幸闻乡人有是议。未获躬造以禀。代以笔舌。不胜僭越。伏惟鉴量。谨具状上。隆庆二年九月十八日。曹植。拜白。
答庆安令守夫书(令名瑶)
时因江城人。探公寒温。时自遐想而已。千里莫续。一番修信为难。忽今委示玉音。凭审经年起居平胜。慰谢慰谢。鸣鹤之和。九衢犹通。可见公一念相记之勤也。顾何以堪耶。老物虽幸不死。精神气膂。久失其旧。何可言依旧在耶。去年。吾犹及公未返之日。樵竖不暇。未即相候一字。遽作千里未见之别。过在于我矣。想来岁犹有桑梓之行。只恐老物住世无朝夕矣。何期系影。以做一番好怀耶。唯冀公毋替所学。杰步人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3H 页
间大道上。归与相期于广城地头。宗家花色场中。挺有如公者几人耶。所忧只在汗血之行。中道而止也。辛未仲冬念五。
与申松溪书(松溪名季诚。字子诚。)
入夏来。蒙得再交宴语。固知不自虚度一年矣。尚今气味何如。西行亦在何日耶。仆荷赐依旧。念七八。当向本居。前达药债细木一斤呈上。药材至贵。将此仅备一材。定应难剂。固不可烦公为也。若贸得唐材来。则自馀胡椒,乾姜等物。吾可在此贸得以补之。初欲乞诸原吉。而更料则一身病痛。何关于世。而向人乞求官药乎。诚所不敢。如见原吉。曲报寒暄。且道古人官盛。不欲裁书云。此去还乡。定在何日归来。须许一字相问。姑冀行李万安。谨白。壬孟夏念四。植。
与申松溪书
近阙相问。不认气味何如。阻怀难道矣。仆则虽幸不死。坐作亡家之物。恒不如死之久矣。母病犹未绝。妻病侵寻。血泣终宵。虽欲奋身远走而未得。欲奉君候恒切而恒未果焉。事事真堪痛也。拘系至此。不栖山庄。已出岁矣。何人相叙。何地弛怀耶。件件绪思。诚不可说尽矣。姑问尊履何如。谨白。十四。植。
与申松溪书
迩来。连获垂问。想气味康好。深慰深慰。儿病为日苦久。一俟司命者处分。老母前患疟證。往来未绝。仆之头病。随日侵加。一家终岁所业。此外无他矣。惠来红圆。子无以为谢。每逢君候发药居多。外病与内病。俱未除去。良可叹也。思欲由八溪路旋自凤城归来。历叙阻怀。若母子之疾。如前不已。势当直返。然更谋一番会事。常居海滨。未有苴裹之献。愧恨愧恨。谨谢。念五。植。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3L 页
与申松溪书
每未趋奉。徒言恋慕。不是空言耶。不啻衰秏之故。直恐修己之不良。亲君子之心。日疏而然也。公独绸缪问讯。不旧好。愧谢愧谢。昨日有以书达。照下耶。明月旬后。更俟春暖。往作数夜稳。▣第未知公家尚无故不。书来。审悉康好。吾行应不辍矣。绪思件件。思与展打为久。当有面叙。谨谢复。生巨口一尾送上。照领。植。(稳下有厥字)
与申松溪书
两岁阻违。恒自悬悬。亦因地远。音书并疏。垂老会合。能复几时耶。曾在凤城。获承问字。前月亦还海家。尚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4H 页
未即驰候起居。罪恨如何。久闻公滞疾甚危。益自呜叹。直因衰病。出入渐懈。从今去死无几。谁与展尽恶怀耶。栖到山海。林木蔚合。全没屋头。十分幽趣。倍却昔时。公不能扶病远行。共作碧山闲梦。此怀如何如何。姑问起居安否。初秋。当还凤城。谨白。孟夏初五。植。
与权学官应仁书
艰深积怀。容易倏别。了未展舒。还增忘了宿怀。初不似不见之为愈也。今因金奉事。想行到水营。不知几日淹行耶。所达五柱。未经令鉴耶。必须令公宴坐务屏之时乃发。不要亟违。只恐公行遽发。无路更陈耳。老夫行年七十。百不开心。唯见一寸墓道。未有子弟一朝长辞。山路艰阻。输出尸柩。直一所难。如知运尽之日。返箦先丘。以顺天命。唯此而已。公须探使相所料。以实示破。年到从心。宁有一分吝情耶。只计必欲知之者。惑也。古人处死生之道。则不如是也。他日更奉。定是冥冥。不堪悠悠。谨白。
答权学官书
当日目击忘言。岂意今复执毫忘书耶。此个怀想。公可想矣。元戎更寄手字。随以贶遗。曷敢攸谢耶。命验所示太长。老而不死。宁免一贼乎。从前盗名不细。曾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4L 页
作国门之贼。安知此后更作造化之贼乎。曾有诗曰。白手归来何物食。银河十里吃犹馀。从今更吃十年。则又作山水贼矣。俱可拍手拍手。恨不对公一场笑破。适客到。草草谨复。
与吴御史书(御史名健。字子强。)
近得垂简。自肃夫子修尾至。认仕履康好。又闻卜得小室。应为久留计也。老夫阅人。非不多矣。独于先生。勉以出处之义者。尝见君吃饭。不从脊背。从肚里下也。时事伣伣。愚妇犹知之。先生本不见高。方在局中。所见已昧。名士日造。犹不知迈迈走避。年少谈理。奄然当之。若为宗匠然者。名既忽重。人皆保之。逃无所往。如超放豚。众皆逐之。毕竟置身于何地耶。性与天道。孔门所罕言。和静有说。程先生止以莫要轻说。君不察时士耶。手不知洒扫之节。而口谈天上之理。夷考其行。则反不如无知之人。此必有人谴无疑矣。当此时。果俨然冒居贤者之位。以作虚伪之首耶。虽以考亭(之贤。犹不免乞斩之说。况我偏邦。人心极巧。前日寒暄,孝直。皆不足于先见之明。况我与君辈乎。于此而)虽使佯狂自污。恐难免也。易曰。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主人虽或有言。孰与坐而待之者乎。且内间之事。君亦不能知。当日入对。犹恨所奏冗而不略也。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5H 页
又未尝与士子假以辞色。但对恒之。闻其所论。心甚不服。不肯俯首。及醉。引臂握手曰。此臂敦笃。汝何不为汝之牛角。并逢此赧赧之事乎。汝为上贼。吾为副贼。此贼岂比穿窬之类耶。忽缚带引满曰。贼必善逃。两贼恐有先逃者也。杂以豁豁长谑。不肯入绳律之内。固欲溷溷处世。无异于杯酒间人也。指我为言貌之慢者。乃此牛角之戏也。其曰周公之过者。果真语耶。酒未大醉。恨未得大傩而出。士子之见如此。盖亦槩想其人矣。仆平生不执他技。只自观书而已。口欲谈理。岂下于众人乎。犹不肯屑有辞焉。君每不察。虽然。一朝祸发。恐难逭也。朋友相及以善。吾今分先生以祸。还是所分之不善矣。无缘面讨。祗增慨慨。伏惟鉴察。曾劝以退一小县而止。于今非也。君已做重名。作县民必思之。更买一格长价。其退益进。皆在量义。如何。丙腊初十。(恐丙寅也)
与子强子精书(子精。郑琢字。)
前月。获承子强修复。想迩来仕履平康。未认子精起居何如。且作何官耶。只增黯怀。仆则荷赐不死。来月初一日。发还故栖。但晋山有淫妇狱大起。发之者在中道。而发时指我为㨿者。为淫妇之夫河宗岳。其先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5L 页
妻乃吾亡兄之女也。门户相连。而举我为辞。新监司之来。已放出矣。罪人三四辈囚系。死而复生。其为怨毒。宜无所不至。潜怀凶计。必欲射杀云。非但丙丁而已。一日祸起。将及合族遇害。安知天作之祸。遽发于人事之外乎。之海则一家丧哭。之山则一室抱悯。身滨于死。虽欲自反而无地。唯自待天而已。十年之前。曾对刚而。(李桢字)愤说淫妇之事曰。公为一室之人。何不缚取行媒婢子。投之于江乎。刚而默然不肯答破。仆心甚不满。及后闻之。则已受河宗岳汉江边畓地及畓守奴数口于淫妇。今之事发也。极力伸救于监司及推官曰。此事曾闻于南冥。南冥乃听之误也。一家之事。吾自亲见。孰与耳闻者乎。吾虽不能讨贼。岂党恶者乎。其言如此。故罪人全指我释憾。是刚而置我于族灭之地也。其通书于我也曰。人言腾播已久。必先杀其婢与其夫。将此意已通于监司推官云。其实不然。崔见叔(崔应龙字。时为晋牧。)访我。问之则全无是言云。极力伸解之。朴监司将欲尽放。而在中道改牒曰。有识者之言。亦未出于正。更推十年前婢子。刚而于是。知不能掩盖。忽致书于我曰。灯下不明。知之太晚。无面目进见于左右。又首其不明之罪于朴监司。追及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6H 页
京中。又谢于推官曰。吾初为人所瞒。公等为我所瞒云。犹且委驰人于砺城尉。极陈其暧昧。都尉与吉元。情分自童稚深笃。到界即欲放去。刚而复相对终日。无所不救。用是即解放。刚而于此。三次反覆。初曰昧昧。中曰果然。终曰虚事。此果谈圣贤书。尝说敬义者事乎。曾谄彦久(尹椿年字)后事公举。(李梁字)更陷友人于祸中。受赂于淫妇。背弃亡友。义所当绝也。吾已谢绝。佥意如何。患难吉庆。朋友在所相知者。敢及之。曾闻士论方明。而公道黯黯。乃至此极。尚可以仕乎。尹子固去秋访我。言及此事。聊陈之。公等虽欲舒祸。已无下手地矣。奈何奈何。十月二十七日。(先生尝作李父碑铭。集中削去。)
 草溪李黄江。丧室未再娶。有一娼女治栖。既再娶而逐之。黄江没。继室李氏孀居。犹妒娼女。使不得踵门。久后。李氏有闺门不谨之说。人或疑娼女与不逞人构捏也。隆庆戊辰年间。朴公启贤为监司。访李桢于泗川。李密言黄江门中事。使捕系穷治。朴欲发之。以近邑守令无堪任者为病。时妇翁梁喜知金海府事。朴到府密嘱。仍定草溪一路捕盗差使员。妇翁初不知此事颠末。禀请于监司曰。此事甚重大。恐不可容易。女婿郑仁弘。颇知此间事。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6L 页
当与啇量处之云云。朴许之。妇翁经到咸阳本业。走赶足速我。驰赴之。具言此事。仍曰。深恐失捕。闻全君致远义士也。幸密与之谋也。余告曰。此事非外人所能知。南冥先生与李黄江。非徒有世分。事同一家。乃平生道义之交也。必禀白然后无后悔也。曰。然。须为我速行。余自咸阳。直入头流。具以告先生。先生愤然曰。刚而其一门中。有纲常大故。一向掩盖。乃欲发人家黯昧事。祸愚翁(黄江之字)一家乎。仍言进士河宗岳后妻淫行昭著之状曰。河之孽妹。乃李桢之妾也。监司之欲发愚翁家不明之狱者。特以未知河家已著之事故也。愚翁家事。决不可轻举也。仁弘归。具以告妇翁。妇翁追到监司所在。一以吾言告之。监司果捕河宗岳一家侍侧婢及奴元石等。河妇从兄弟在要路。有权势。李附之为唇齿。卒解其事。不独终不问其罪。时辈至欲推问先生。先生书中发自中道者。盖有所指也。先生尝与李及士子若干人。会于断俗寺。李问士族妇人有淫行。士子可以发其事治其罪乎。先生答曰。士族妇人失行。自有有司可治。士子治己不暇。治妇人淫行。干己何事而敢为之。初非先生有意于发河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7H 页
妇事也。特欲解黄江家事。因以语及之耳。知其事而发之者。监司也。人皆言李桢之遽发李黄江家事者。其意盖欲穷问言根所出。恐动人耳目。以为河家淫妇地也。朴监司之先发河妇之事。乃渠之意外而实自致也云。故举其首尾梗槩焉。仁弘。志。
答成听松书
是岁十一月。邑人宋瑊。传公八月玉札并与诸公所咏。二十年前。不通消息。于今始达。总是满掬明珠。受赐无量。每闻大夫人康宁。旋祝万寿。植亦尚保性命。霜雪满顶。盗取盛名。以累尊公之雅。非但自诬而已。益自罪愧。更叹健叔之藏修不露。曾未见保于人。而愚独自衒于世。厚诬君子。吾无以见此人矣。所索四言诗和上。尝以哦诗。非但玩物丧志之尤物。于植每增无限骄傲之罪。用是废阁讽咏。近出数十载。今幸蒙有远命。虽分肝肺。在所不惜。矧此片纸尺字乎。只恨公不以自咏见及。若以辞拙为嫌。则公不是矜于工诗者也。此后消息。漠如霄汉。只增挑出相忘旧怀。诚不堪自裁。今此赍书归者。其名元右释。曾自沙弥出家。宋尚书献叔名之曰右释者。乃谓前则释也。稍可与传信者。借寄千里面目。壬子十一月日。
答成听松书
金玉其音。已逾两纪。矧于颜面耶。直今相休。无路展破。期于泉下。是谓何期耶。时因此人。粗探起居尚康。犹是相须第一义也。植虽云依旧。齿发脱尽。面目已变。换作他样人。不是依旧。况丈人耶。适见沙弥有迈公居者。情不能裁。徒增旧抱。箧藏乾柹一辫。聊以寄信。伏惟尊照。谨拜问。壬季春晦。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7L 页
答成听松书
白发相望。漠如霄汉。岂意金玉飞到天边耶。忙手开缄。惊定始慰。垂死故人。世虑灰尽。各保残躯。方是好事。更有何冀耶。只见公犹不废文翰间事。远徵诗词。深慰福人前面地头犹未艾也。如仆则犹少丈人于数年。齿牙落尽。饮食无几。已似茧蚕。非但无意于文墨。交游亦息。虽欲强报所索。正似竽漏。未以成声。罪负实多。示换奴曾已逋去。前呈荒篇。未足挂着高眼。何用再写耶。重违千里重眷。改书送上。他异相期于泉下。姑望摄履万福。谨拜复。乙卯春。
与卢公信书
顷因陈君。闻君犹在天岭。岭海相隔。不啻天渊。岂意书问再及。不遗老丑耶。珠玉无足而至者。诚在人也。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8H 页
两封玉音。无足而尚到五百里外。庸非诚所致耶。仆罪积愈大。数月来。期功化者四人。身亦在世能几时耶。方且寓居人家。日复生梗。思欲投骨于先人旧土。以与乡里执要相随。从前五十年日月。尽没于官。从今▣日。作为吾有。第恐资身无策。未易遂意。想君年富力强。已应行到十层地位。恨未得开讨半日。君不见撑上水船乎。放寸则退下十丈。更须勖励。毋负老友于他日。不胜幸甚。伯益,景胤数君。安在耶。每到本居。难于桂玉。还不席暖。独此一事学孔圣。真堪惜也。岁后出向葬妹。佥必赴试。何遑于访。姑此不宣。
与江原监司书
神交之日固久。令公不回南辕。老夫已向北冥。生并一世。长似隔世。宁论黄卷中人耶。今有门生柳宗智。好学不倦。又欲豁胸名山。探向枫岳。所谓传灯以灯。亦堪长想永思者也。三人行。其一乃原吉之娣子。其一乃其从兄。弥月远迈。宜有在陈之虞。幸蒙得垂济耶。春茧幽怀。聊付纸面。不备。
与吴子强书
子修之西。人闻不续。无因修奉信字。独公不有遐心。曾见修书。认犹带沈痾。遥自叹惜者久。今复委寄玉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8L 页
音。更想迩来宿證沈绵。何缘得一大医。使我君子。强健如飞。庶几好我于十里桑间耶。进退之际。当不可猛而有迹。公所料宜也。独傍观者。不有瞀病。招招舟子。应响利涉。不待风波耶。熟看时尚。痼成麟楦驴鞟。浑世皆然。已急于惑世诬民。虽有大贤。已不可救矣。此实斯文宗匠者。专主上达。不究下学。以成难救之习。曾与之往复论难。而不肯回头。公今不可不知此弊之难收矣。仆之衰谢。随日转剧。于今已不得随意动作。往拜先人祀事。他事可占矣。似闻方有 召命。宣赐食物。抑何因耶。自 上有教耶。或有禀之者耶。老夫抵死欺人。上诬 君上。到此何以瞑目于泉下耶。未化之日。犹不禁一线思想。时因南雁。毋惜一字。一字相通。能复几耶。当时旅馆。黯然消魂。却立背面。马首翩翩。他日诀去壤中。高卧青山。应不知此怀矣。不备。
答吴子强裴景馀书(裴名绅)
今日。河生天瑞来。以两公信书传付。凭悉同床卧起。讲讨备尽。其乐如何。磨琢日加。岂是两玉相攻耶。曾得子强数书。皆即修复。第恐千里寄信。或时多滞。未认得照耶。吾于景馀则劝之进。子强则挽而退。禄仕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9H 页
与行道固有异也。但吾拟子强。毋亦望之太重耶。两君共榻。裁义必明。伏惟佥量。植去春。数月卧病。今复时热。恒仆褥。一朝奄忽。面目何期耶。忆远难裁。
与成大谷书
音书两绝。已出五六载。公与我已作隔世人耶。路上人耶。言之可谓呜悒。去年。僧有入俗离者。修奉寒温。未委已得达否也。各在桑榆。衰谢已极。转作他样面目。独有一线蚕丝。犹复断续而已。只问如今别无身上疾恙否。家内忧乐。亦如何。仆亦赐惠粗遣。音容顿改。不可言依旧在也。曾闻仲玉之逝。今年。又值妹兄之去。吾辈此行。只有先后。未死之日。宁得禁怀也。唯有吾两人在。长作别弦之矢。直是卷中人也。如何如何。明年。如幸不死。哭娣兄于宿草。因作道清洪。与公诀别。赍计亦宿。而犹难保也。谨白。
与成大谷书
去年。李永同仲宣见过。凭修尺字。得照耶。昧昧思之。声息昧昧。从今住世。已作隔世人。言念及此。此怀如何。仆长带眩疾。日不自安。垂死之日。误世滋甚。曾有爵命。公所身尝者也。衰病已极。诬人多方。祗自赧赧而不敢进者也。何心直为时宰之得失。而为吾行止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89L 页
也。有人传我骂原吉不当。而吾不肯进云。公之难进。亦犹我之难进。果为相君而去就耶。除官未数月。虽使仆有诮。无人言及于忠师之理。正是调校尉未十日者也。自是。平日持行无状。以致今日之谤。益服公律身如玉人。莫敢间焉。尤羡公曾得疚疾。耳无所闻。而机关深闭也。此事何足闻及于公也。索居深谷。无与开吐。聊因笔舌。代与相露。今去数君。尝从吾游者。常欲奉谒于案下。今方委进。因入俗离。亦代以老颜送去。聊旀绪言为望。此后消息。定应漠漠。犹自相续者憧憧。意者。天其整我。不绝一线心路耶。
与成大谷书
垂死之日。非朝则夕。宁知千里信书。弥月再到耶。今有李仲宣者。乃翩翩间世之佳才也。能传公我将绝之怀。斯亦关数耶。想得迩来起居依旧。仆亦犹带旧样。两老好消息。此外何加焉。新人不如旧人。于今益信。非但思公益深。垂死之日。每忆薰染之赐。更无一寸有望于他人。直今归化之日。可谓无相负矣。死者有知。何虞今日之相碍耶。仆黄桂之性。到老犹辛。外来之言。虽或百车。每付之一寒笑。虽至于断头。万不顾惜。况不至于断头乎。但持行无似。以致罪责。自我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0H 页
视公。公到百年。何尝有一人非公者乎。公犹不曾一致诫责者。抑何欤。至与云云者相失。夫岂有私论之阴谲也。举朝角立。黑白昭昭。而交手权门。威制上下。转黑为白。虽古权奸。蔑以加此。所谓道学宗师者。果如此乎。非公何敢及此。时议若此。何以瞑目于地下乎。旋复拍手拍手。乾海蔘送上。沈水久烹作脍。然此岂合于老齿耶。
与成大谷书
前月中。幸获公初夏书。想气况依旧。慰何加焉。此境所喜所望。只惟无疾恙一事。万无所念。开缄来。得见永诀字。虽知此是诀语。而掩抑嘘唏。无以自裁。仆亦衰谢转剧。眩證弥急。宴坐一室。闵然仆地者多。何期日复一日。更闻一字寒暄耶。持身无似。以致谴责。由己所召。万无所念。每服明公行年七十。人莫敢间以片言。岂无所修之道而然耶。如仆者。非但行缺如霜蕉。更致明公遐念。深痛曾是自误。而复累朋友。将无以奉对泉下矣。今见李仲宣。以其对公之眼。而又复对我。一似传灯以灯。备谙公容貌与饮食起居。殆若相讨。然因灯下对客。书不吐情。又复临书忘言。明日独坐。此怀如麻抽雨柰何。想公亦如我怀。何能写尽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0L 页
耶。
与成大谷书
去年。见郑君仁弘所传书。厥后。阒无闻焉。近因张都事见访。语及公康宁事。垂死寒暄。一日可敌十年矣。两老犹为造物所贷。保得残齿。然仆则眩證转剧。或时恍然仆地。食不知味。啖不数合。定应先公随化矣。秃情正似无情菜。旋截旋生。无时断了。亦应瞑目乃已矣。方闻 国有大恤。虽有贤主。佐无良弼。吾侪幸延残涯。目见新化固难矣。自春徂夏。探问沙弥僧有往俗离者。以。寄音书。竟未得焉。前月。张佥使弼武到我。寄与封书与五味子。因太久以传。未知得达否也。明月思向金海。欲成孙儿醮事。复欲更通于东莱为计。且见公家有贤侄主蛊。死生有托。视吾黄口贱儿。身死之日。漂泊东西。果如何耶。今闻良侄又捷马科。亦护门户有馀地矣。垂死相知有何人也。只寄空书千里之外。生死永隔。宁复更通一字于此后耶。不是目击忘言。临书噎噎。欲写不得。返而求之。亦不得吾心矣。因掷笔挥涕。到此寒暄。只是两个安否字。他无所问。不审如今气力如何。去腊。因俊民。得承玉音。因认好保颓龄。如得五贝。仆虽生寄。滋得口舌。殆若难保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1H 页
馀喘。垂死之年。合宜万事都休。冥冥就木。为缘帷薄之祸。尚联弊族。名出供状。上下朝议者不一。深服公无一点疵缺。上得玉面。良自慨惜。太蕴太容两候安否。此后鱼雁相稀。更通一字。亦无路矣。更念吾辈食年六十。各保无恙。宁复有不满之意。而樊于相恋。犹如此不已耶。
又答子强书
去春在山。蒙寄惠字。粗审起居平康。今见子精。更承垂翰。备谙仕履无患。深慰慰。仆亦依保宿㨾。近住海家。再修信字。得达耶。子修之證。沈绵不已。犹复地远。未得续闻增减。徒日忧叹而已。去春。探向安阴计。道出所卜溪前。更认为地不佳。不足栖住。上下人绝。无一亩耒耟地。尤不可谋居。请辍前计何如。似闻公杖节欲来。果尔则为面有日。企企。又闻假直银台。定应不免真也。此正吃饭相似。节食饫饱。非关别人。公必吃紧深省矣。他俟面悉。谨拜复。丙(一作▣)孟秋十五。植月晦思还山。
示松坡子
古今学者。穷易甚难。此不会熟四书故也。学者须精熟四书。真积力久。则可以知道之上达。而穷易庶不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1L 页
难矣。盖精而未熟。则不可以知道。熟而未精。则亦不可以知道。精与熟俱至。然后可以透见骨子了。但大学。群经之纲统。须读大学。融会贯通。则看他书便易。且敬者。圣学之成始成终者。自初学以至圣贤。皆以主敬为进道之方。学而欠主敬工夫。则其为学伪矣。孟子曰学之道无他。收其放心而已。此是主敬工夫。古者。群圣贤之书虽多。而于此一言。至矣尽矣。学者苟能收敛此心。久而不失。则群邪自息。而万理自通矣。此非我妄言。乃圣贤之遗训。而每于学者。以是告焉。世之学者。其于四书。厌其寻常。读之无异俗儒记诵章句之习而求者。喜于闻见之书。好着枉功。此所谓索隐行怪者。不啻不知道体而已。终不能觊觎其门户矣。朱子曰。平生精力。尽在大学。程子曰。语孟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学者博文之工夫。当如是矣夫。
答仲辅等书(姜翼字)
植虽今生寄。恒负重尤。日俟明罚。朝夕剥床。常欲裸身逃走。而荏苒过了。如佥公自在平地上。宁不坦坦然耶。罔上之罪。正自我出。虽使诸公济出力。亦无所施矣。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2H 页
答仁伯书(金孝元字)
去年。住节穷山。如承拱璧。无以藉当。常意霄汉冥冥。无路更闻。岂料玉音丁宁。如在腹中相语。方知老夫朝夕入地。犹未断了人间事也。每念今之学者。全与古人不同。宋时群贤。讲明备尽。盛水不漏。后之学者。只在用力之缓猛而已。宁有一毫不分门路。误升阶梯事乎。老夫不任自家。曷敢及人耶。第承深眷。家寒无以相寄。方可羞也。想公资器温良。非但一介好人。洒扫应对。幼稚习惯事也。已向六分路头。于今直把大学看。傍探性理大全一二年。常常出入大学一家。虽使之燕之楚。毕竟归宿本家。作圣作贤。都不出此家内矣。晦庵平生得力。尽在此书。岂欺后人耶。如今时俗。污毁已甚。要须壁立千仞。头分支解。不为时俗所移。然后方可做成吉人。
奉谢金进士肃夫(金宇颙字)
昨日。海家奴到。认君将入海。今又远承情款。仍审萱闱平善。慰谢两尽。老夫庸何报君清藻耶。珍重相信。乃能如此。所谓家宝黄粱。不慕璆璋者也。汉唐诸儒。粗有道德之行。而未讲道德之学。濂洛诸贤以后。著述辑解。阶梯路脉。昭如日星。初学小生。开卷洞见。虽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2L 页
明师提耳。万不能略加于前贤指南。岂止如孟氏之时求而有馀师者乎。但学者求之不诚耳。老夫虽尝粗知所向。而不能体悉前贤所传之语。庸庸到此。此是吾不诚之故也。君既聊涉四子之书。而犹有所疑焉。恐诚不▣笃也。老夫虽或有一分相长之力。能加丝发于周程立言乎。其中有语录易经难解处。吾亦不强求。尽其闲语。▣且如穿井。初间汁浊。掘尽澄澈。然后银花子历历。请勿欲一跳尽得。累以岁月。日有所得。然后见与老夫切磋。幸甚。且来月。欲往见罗州姊氏。姊氏欲于来秋还京。请与近日相见故也。虽使见枉。颇不从容。请加数月之功。冬间投我。聊经一旬。非我有得于君。则君或有取于我矣。山中词亦未稳。君只以长老期我。何可作为浮词耶。且称孙称祖不当。古人不如是也。楗仲忙草。
奉谢金进士肃夫
蒙伯氏多般惠遗。只是君所嘱也。可堪终岁口业。曷之为谢耶。仆亦迩来。稍知食味。容保日月。明明出向东莱。拜茔归来。仆之望君。奚啻颜面为婿耶。顾以朋友之义相契而已。宁有靳情于是耶。五伦之义。全籍朋友而成。世人了不为念者久矣。道义相磨。非君而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3H 页
谁。每窥君廉静若水。少诚笃密察之意。老夫常恐未易长进。请痛加诚笃之功。以其所就。分与老夫。与人为善。君子之第一好事。若蓄室之计。亦在十分忍量。君实清贫。俟出身谋取有旧业者。并资生计。是矣。方志于学。而急急先图衣食之地。岂啻他歧之惑耶。昭烈嘱孔明曰。嗣子不可。君可自取。举一国相与。犹视弊사屣。况此虫鱼之养儿耶。君若以此为纤芥于老夫。则岂非待我之薄耶。
奉谢金进士肃夫
新年。合宜日新又新。而随岁益退。宁不愧于日新者乎。示以弥邵。岂非相勉之意耶。
奉谢金进士肃夫
到底寒士。两手如磬。君乌有所得及我耶。惠来楮面五味。亦可感也。
又与肃夫书
认君向学深切。是谓吾得李膺为婿者也。海家箧中。有青衣近思录小帙。须取而熟思之。恨未得对与数月。琢磨相益。君或不利秋围。应得身闲自在。便宜匹马来寻。以作一月嘉客。非我有得。则君必有助矣。
又与肃夫书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3L 页
顷日。虽作数夜稳席。杂以谐笑。都不破精。君遽取以为规。是谓善恶皆足为师者耶。善取于人。君则有之矣。只见吾君所患不啻十寒。质干不立。而制行无材。精于讲究。而劣于致用。短于杀活手。最是急急备办事也。尝见尺度人家皆有之。非但人家。愚夫愚妇皆有之。锱铢分寸。亦甚明白。而用是有裁九章服者。有不能制一尺足巾者。自度君之尺度。能裁初样物耶。君所知也。不宣。
又与肃夫书
吾闻啇山解约文移到此府。 上听已回。新罢两宗。贼髡已毙。淫祠亦焚。不似方初叫叩 阊阖之日。合宜改图。亦不害义。但在敬夫。则犹有所独裁之义。仆尚保宿状耳。
又与肃夫书
想君虚到空返。安知百年事业。实到实返。不类今行者耶。老身犹不得依旧。栖栖长道作为千里旅人。平生行止。堪可笑叹。老而无述。已是为贼。今复身作名贼。百计求逭而不得。正是盗天之名。而天不使逃也。去月二十七日之政。除拜尚瑞院判官。复有 旨政院吏赍来。 赐以内药。今监司付食物报送云。来十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4H 页
八。戒行欲发。
又与肃夫书
曾见 诏使来。不堪羞恨。欺我欺人。终至于罔上。固可自处贤者之地。腼然呈身。益重盗名之罪乎。已呈身病所志。全身偷名。又可自比于前贤之列乎。此中又有所难言者。未敢一一。
又与肃夫书
落雁南飞尽。游人犹未归。功名不入手。饥虱满中衣。良可笑叹。试奇犹未的闻。万若得中插花。拜亲之后。即援去。定不可插头呵喝。出入亲戚之家。以取有识者讥诮。大可。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记]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4L 页
杏坛记
坛之峙。古也。由臧大夫文仲名也。在国城之东而近阙里之地也。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以休乎坛之上而风焉。讲群弟学。子游,子夏,季路侍。顾谓颜渊曰。若知坛之名乎。曰。未也。曰。知作之所由始乎。曰。未也。曰。小子识之。此乃臧文仲所筑之坛。而会盟诸夏之地也。名之以杏坛者。由此时来也。睹物思人。得无感乎。因命琴而操曰。暑往寒来春复秋。回趋而进。再拜而为之记曰。臧文仲。鲁之贤大夫也。鲁氏。天王之宗国也。吾未知当时盟诸夏者。果何事耶。以为得贤人之助。率西伯之职。则柳下惠之贤而不与之立也。以为明礼义之教。行桓文之事。则藏蔡于家。犯人臣之礼。苟时不用则已。如有用我者。居宗氏之国。当宗周之微。志行之士。舍王室何以哉。不然。则主盟于坛墠之上。俯仰于缀著之间者。庸非仗周公之威。而欺诸候之人乎。载牲于地。束书于上。血诸候之口者。非殆于强凌众暴。以利其身乎。噫。文仲之莅盟斯坛者。当王室未毁之前而不能救。夫子之兴感斯坛者。当王室既乱之后而欲正之。则时之幸不幸。世之治不治。天也。文仲。刑马于是。矢兵于是。威与国之众。而不能回东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5H 页
周之辕。弛诸戎之猾。夫子讲道于是。倡义于是。明天理之正。而人知王室之不可陵。中国之异于夷狄。则讲兵于是坛者。臧大夫也。而不过为一邦之大夫。反有愧于葵丘之盟。讲道于是坛者。吾夫子也。而不失为天下之圣人。岂非有功于西伯之业乎。从事于一坛之上。而义利之不相侔者。霄壤之分矣。后之行义之士。宜何所法焉。其以臧氏之法乎。夫子之学乎。吾以为筑斯坛者。臧大夫也。名斯坛者。臧大夫也。而后之称者。必不曰藏氏之坛。而曰孔氏之坛也。夫子之叹也。非文仲之思也。悼文仲之无佐世之才也。感日月之迈。非叹其逝也。忧道之不行。而悯岁月之不留也。况有坛墠焉。则后来之登斯坛者。其亦有知夫子之叹者乎。有树木焉。则后来之思世臣者。其亦有记乔木之旧者乎。季路起而歌曰。坛之町町。君子之居。秽之野兮。吾道之微。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夫子曰。诺。王某年月日。门弟颜回。记。
陋巷记
夫子自卫反鲁。居鄹数月。遽遽然形未尝开也。神未尝释也。顾谓门人曰。吾道东矣。吾何之乎。命驾而往。过故颜回之巷。车三反而不能下。拊辕而为之歌曰。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5L 页
秽之墟兮荒之陬。箕斗陨兮天不收。于是。曾参跪而进曰。兰木虽湛。易以匹马。所贵者在也。元龟虽死。配以宗祧。所神者存也。虽回之去。犹道之在。不死者存。何死之忧乎。子曰。诺。小子记之。退而为之记曰。颜氏之道。极于物初。冥于化始。天地之大。无以为量。日月之光。无以为明也。乐以天也。忧以天也。然而侧居僻陋。蓬荻生其庐。蟏蛸在其户。螂位乎其中。七旬而九食。蛙黾之与曹。樵苏之与居。身不离涔蹄之间。而名不馁宇宙之外。德不下禹稷之后。而化不出齐鲁之间。其亦天不界其土。不与其位者然乎。曰。非也。天子以天下为土。而颜子以万古为土。陋巷非其土也。天子以万乘为位。而颜子以道德为位。曲肱非其位也。其为土不亦广乎。其为位不亦大乎。噫。道之显晦。时之治乱。系焉。虞舜陶于河。传说筑于岩。河滨与岩下。陋巷之不如。而身不失天下之主。亦不失天下之臣。亦不失天下之显名者。天也。使虞舜不离河滨。则为陋巷之颜回。使傅说不出岩下。则为箪食之颜回矣。时之幸不幸。天亦无如之何矣。抽琴而为之操曰。巷之不美。何渠之下。巷无人兮。其东我马。门人曾参。记。
永慕堂记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6H 页
头流千叠。万壑争流。汇为菁川者。乃晋阳之楼阁地也。奔放东南。吞吐旷野数十里许者。乃嘉坊之冠盖里也。里口黝潭镜开。苍山骨露。额有甲第峥嵘。揭扁为挹碧者。乃故进士李丈之旧宅也。门外面阳。方数丈地。于奥宜。于旷得。进士公尝欲营小堂而未果。吾姊夫李君公亮。进士公之冑也。乃肯构焉。小窗玲珑。水月相涵。真个卧幽地也。李君名斯堂曰永慕。吁可想矣。故宅故树犹存。而先人不在。故山故水依然。而先人亡焉。坐于斯。卧于斯。歌于斯。舞于斯。兄弟于斯。朋友于斯。宁可有时而忘先人耶。猗竹千竿。山立玉色者。先人之手自封植者也。澄江一带。风绫静霓者。先人之对案忘味者也。月牙高撑。白云螺髻者。乃先人之私藏也。龟洞弥漫。绿野烟沈者。乃兄弟之公物也。子孙兟兟。稍知礼义之方者。非先人之遗教乎。衣食绳绳。有赖于饥寒之日者。非先人之遗泽乎。而况家儿称庆。有燕喜高堂之乐。群弟修躬。无累及先人之患。何莫非德公之居安遗爱。而令子之终身永慕者乎。吾兄素不喜崖异之行。口未尝谈人之恶。心无有害物之萌。其爱人好善。疏宕不捡。有古人之风。结发为文。每捷东堂。竟北南官。所与游者皆名流。犹不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6L 页
肯一向朱门求己。家在王城。身独桑乡者。为永慕故也。晚年。沈冥逃世。藏身于中圣贤之间。有时倾倒玉山。叱咜雷霆。视天下万物。如风云醢鸡。旁人或不能窥其际也。若是则世已忘矣。身已忘矣。犹有不忘者存。岂非爷娘之念。独不能悬解于方寸之间。而索居孤堂。羹墙之见。益深于处独之时耶。尝有五个男子。俱是汗血之驹。不幸早世。上慕椿萱。下念兰荪。五内如焚。百尔无从。宁不掉臂一世。遽投身于无怀之域。而终不得无怀也欤。犹有两儿。俊民再登第。重作握兰学士。献民中生员乙头。两儿皆已抱子抱孙。不是孩提物也。犹时大被抱卧。煦呕抚摩。如襁褓儿。可见慕慈之恩。流洽于一家。父思其亲。子依其父。父以之肥。子以之肥。家以之肥。其视江上下冥鸿钓月十玩家者。为如何耶。辛酉重光赤奋若。方丈老子南冥曹植。记。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杂著]
  
严光论
论曰。光武皇帝二十七年。徵处士严光。拜谏议大夫。光竟不屈去。钓富春山终。余以为严子陵。圣人之徒也。何以言之。昔孟子之不见诸候曰。枉尺而直寻。所不可为也。况直尺而枉寻。岂圣人之道乎。故士有上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7H 页
不臣天子。下不臣诸候。虽分国如锱铢。有不屑焉。彼其所挟者大。而所办者重。未尝轻与人许己也。屠龙之技。不入于牺庖。佐王之足。不践于伯都。子陵之羊裘泽中。自托于渔钓。终不肯为汉小屈者。岂非所挟者大而然乎。不然。光之与帝相知之分。非特一故人矣。相遇之道。又非一君臣之例也。为东汉元臣。而居于侯王之上。荣宠于一时。无疑矣。何肯自处于方亨之世。而老死于岩穴。自毁其道耶。且考子陵言论风味。则非矫情激物。长往而不顾者也。特伊傅之类而未遇焉者耳。论者以为伊尹之于桀也。五就而不辞。子陵之于光武。一见而不臣。汤之于伊尹。三聘而为师。光武之于子陵。一徵而为臣。子陵于是。失行道之机。光武于是。失待贤之礼。是亦庸人之见已。特管窥而无天。夫岂知子陵之大乎。彼子陵者。少与帝游。知其器量之所极。必未以三代之道制治。复捲而去之。若使帝得为两汉之贤主。则光武之才。足以自办。无待于己也。(其肯)毁帝王之道。为伯者之臣。徒受人高位重禄而已乎。若是则光之所伸者。不至于尺。而所屈者。不止于寻乎。况当是时。生民小安。有异于夏桀之涂炭其民。其急生民之意。岂可与伊尹一道乎。使光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7L 页
粗有有为之志。则当光武得位之始也。朝出于山。而暮遇明君。何至于二十七年而不见。至物色而后得之乎。求其初心。则虽帝之贲乎丘园。束帛戋戋。终不肯枉屈其道。明矣。后之观者。以伯者之道观子陵。则其不为光武屈。过矣。如以王佐之才观子陵。则其不为光武屈。宜矣。吾故曰。子陵。圣人之徒也。呜呼。使伊尹而不遇成汤。则终死于有莘之野。使传说而不遇高宗。则终老于传岩之野。必不肯枉道而求合。使子陵遇成汤高宗之君。则又焉终老于岩穴。为桐江一钓翁乎。圣贤之心乎生民也。一也。而抑时有幸不幸也。
解关西问答
全仁云者。乃故贰相李彦迪之妓产也。其名曰玉刚者也。彦迪初出身。为庆州训导。畜其母为房直。故判书曹胤孙。时为庆尚道水使。曾眄此妓。因彦迪上京。潜挑而去彦迪。已有娠。胤孙取去七个月乃生。名之以玉刚。以奉其祀。正类秦政,楚幽之于吕不韦,黄歇。植之妇翁有孽妹。乃胤孙妾子义山之妻也。门户相连。尝知其巅末。曹门皆知七月所生。国人皆笑润孙之惑。及胤孙之殁。曹家子婿。皆不许傍题奉祀于神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8H 页
主。玉刚尚贪胤孙奉祀所传。不肯归其父。时复古窜在关西。无他子弟。孑孑孤寓。植闻而悯之。委通信人于玉刚曰。汝母非不说汝以所生之父。汝非不知。今则判书已殁。复焉有所忌。而不就贰相乎。朝议喧腾已久。今欲严鞠尔母。汝既负尔父。又欲杀尔母乎。玉刚犹顾恋不去。及曹家黜去而后。往庆州。犹服养父衰绖入京。玉刚年近四十。尚不知有父。复古为他日孤魂。有子而为势家所夺。方玉刚之及门也。复古尚不能严父子义。以诘其无父之罪。遽忻然爱悦。若未尝有衅之父子。尝叹复古远谪。无缘相对一拍手也。其曰全仁者。必僦复古而改其名也。常诋玉刚为无父奸人。玉刚亦衔。复古不知此意。故问来时见我乎。玉刚万无见我之情也。复古尝荐我以遗逸。吾亦尝意与复古无一夕雅。实不知我半面。亦何所知我善恶乎。不知善恶。而徒闻人言。遽以上闻。以人言而称我。则必以人言而诮我。尝叹天渊异路。亦无缘携手一破颜也。复古为本道监司来也。频有书求见。植辞以宁有呈身举子乎。独念古人历仕四朝。仅四十六日。吾知相公解归田里之日不久。当角巾相寻于安康里第。尚未晚也云。复古亦尝与人语曰。曹植讥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8L 页
我。尚不退休。惭负云云。尝恨复古学圣贤之道。而致知之见不明。当时大小尹之祸。朝夕必发。国势抗捏。愚妇所知。犹不早退于官卑之日。以至于负重而不可解。流死异域。恐亏于明哲之见也。又尝恨复古尝陈十条封事。 中庙大加称赏。特升嘉善。献策而受赏。乃古人所羞。何不辞以人臣进言。乃其职分。 人主爵命。亦代天工。臣进言而受赏。君受言而后赏。君臣皆如所中者然。他时爵之禄之。皆称其臣之材量大小。何不可。而必于臣之陈疏之日乎云。则稍可以励廉耻格君心之一段矣。全仁生长武家。焉有习闻之事乎。始僦复古。而方知向学。其见其得固浅。册中所记多误。亦非复古所说者然。其曰张仪者。非也。乃张乖崖忠定公咏之事也。王文正家人。始和以埃墨。后投以小块。其曰墨染者。亦误也。文正落带。先人亦有议焉。身为首相。为百僚瞻仰。脱带于阙庭骏奔之地。已自失仪。曷若俯而忽着。不慎其衣带于趋朝之始。恐慢于居常之敬也。大学不言存养。此必全仁之误记。大学明明德止至善。乃开卷第一存养地也。初学之士。亦当理会。况复古乎。雍姬之论。亦恐未尽也。其夫与其君谋于野。欲杀其父。是可乞而求已耶。当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9H 页
告其父。又当告其夫。待二人各相为处而后自决。似可。士族女再嫁之论。亦非复古之言也。古人云。夫虽入门而毙。犹不当许身他人。况既嫁之后乎。举天下责之以死忠。临时效节者无几。先许以不忠乎。况天下之人。岂尽孀妇而责天下之烈妇乎。孀妇之论。程先生已有定论。后人固不当发其私意也。其曰耳目口鼻之欲是私欲者。亦非也。耳目口鼻之发。虽圣人亦同。同一天理也。流于不善而后。方可谓之欲也。但有人心道心之别者。有形气义理之间已。故不曰人欲。曰人心。冬有雷鸣之说。恐未详悉。阳宜在地中。而阴实阳虚。阳在外不得入。皆失其健顺之和。不得犹为阴所制。终不得为阴所蓄。有时发动。赵大宪孝直先生之事。以吾所闻。则必不如是。先生姿貌如玉。人无贤愚。见必慕悦。少时出征。夕投店舍梳发。有一艾亦自京来者。稍近侵眤。流注不去。先生恐夜来投寝。遽彻其席。向昏移寓他家云。或云。使之梳头。情若难制而移寓。此则恐非实传。先生。乃当今人也。人言不一如此。人言举不必信也。其曰。登第误身。终身悔恨者。正非复古之意也。科第岂是不好事而误身乎。终身悔恨。则何至于崇品而不晦退耶。此亦全仁之误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499L 页
闻也。其受雉鱼者。必在铨长之日也。铨门如布。无非苞苴事也。固当一初谢去。若在无权之地。朋友有寄髓滫。宁可不受耶。若一切郤之。则毋亦隘挟而非人情乎。植之用蜃灰。初非辞石而取蜃。适母在金海而捐席。海蛤最便燔取。因载大舆之船。初闻油不过九斗。同腹八人。皆合取九斗。及其捣用。不止此数。常以僭分。为终身之恨。更启他人争效之意。若云诡异。则非近情之说也。索隐行怪。方是为诡。丧用蜃。何诡之有乎。今之近海之人。例用蛤灰。为取其易办于穷家也。且高山顶有螺蚌壳。此是前天地混沌时壳也。其曰消尽者。非也。独见华元葬其君。蜃灰石椁。三年而葬。君子讥之。海傍蜃灰如沙土。不日燔成。与古不同。但以用油为未安已。其与兵使同舟者。复古恐闻之误也。胡越有时同舟。监兵使同舟。有何一寸所失耶。当时植在山海亭。黄江横带。前面忽见大小舰十馀艘。张乐鼓吹。舟尾相接。而知兵使迎新监司之行于江上云。植只曰。复古位望非微。方正殿最于金海。兵水使从前处恭聚府。鞠躬就拜而去。方是道主之体。而不亏纪律之事也。前日未有是事。今始生例也云云而已。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跋]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0H 页
书圭庵所赠大学册衣下(圭庵。宋麟寿号。)
余初受气甚簿。又无师友之规。唯以傲物为高。非但于人有所傲。于世亦有所傲。其见富贵货利。蔑如草泥。僄忽矫举。浩啸攘臂。常若有遗世之像焉。斯岂敦厚周信朴实底气乎。日趋于小人之域而不自知也。弱冠而中文科汉城试。并中司马试,覆试春官。俱黜于有司。以为科目初未足为丈夫拔身之地。况此小科乎。遂辍司马举。只就东堂。三居一等。或进或黜。年已三十馀矣。又虑为文不中程式。更求平易简实之书观之。始取性理大全读之。一日。阅至许氏之说。有曰。出则有为。处则有守。大丈夫当如此。出无所为。处无所守。所志所学。将何为。辄竦然自省。愧缩自丧。深叹所学之无类。几枉了一世。初不知人伦日用事。皆自本分中来也。遂厌科举之学。亦复废辍。专意学问。渐就本地家乡入焉。政如弱丧而不知归。一朝忽见慈母之颜。不知手足之蹈舞。友人原吉。见而喜之。以心经授焉。眉叟以是书与之。当此时。有若夕死而无憾焉者。噫。人之受气。有万不同。或得八九分来六七分来。或得三四分来。其得八九分六七分而不学者。虽有一二三四分误处。犹为白中之黑。不失为君子。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0L 页
若三四分来。虽或有三四分善处。犹为黑中之白。毕竟为六七分恶人。若余者。仅得三四分来。加以气质之病。异于他人。当日得志。不啻误身。应亦误国。虽至末老有悔。能有赎乎。于今思之。不觉舌出。虽遇庸人。皆若胜己者然。更欲傲物。不可得也。由前则为小人。由后则为闻道之人。转移一寸之机。谬于千里。实由于傲富贵一念。有以启出寡欲一线路来也。方知为善为恶。皆必有基本。如今日下种。明日便生也。人多以困穷为悯。于余则困是为通。屡屈科第。因困求亨。而寻得路向这边去。见得本地风光。闻得父兄声咳。饥而食。忧而乐。吾穷有可以换做世人之通乎。吾不换也。但恐脚力痿退。有不能勇往力行焉已。善反之具。都在是书。吾友以是勖之。与人为善之意。奚啻断金耶。若力之缓猛。则在吾而已。当不以黄卷视之。可也。嘉靖壬辰。南冥曹植。识。
题李君所赠心经后
吾友李君霖仲望。仁悌人也。其为内也冰壶。其为外也玉色。口未尝有訾詈疾遽之言。心未尝有忤逆忮害之萌。贪于古而悦乎朋。望之者恚消忿释。知其为忠信人也。斯人讵能一一致察。流自涵养中然乎。盖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1H 页
其天性然也。所禀于天者。已得六七分。加之以学▣。鹭之白。乌之黔。日不能黑。雨不能浴。虽欲自污。宁可得耶。尝以谓天下无弃材。推是心。不以余无似而弃之。以心经一篇寄之。与人为善之义。庸可量哉。人无是心。虽使言满天下。不过为猩猩生而死矣。伥伥然遭大丧而不知哀。宁不为一世痛哭流涕也哉。非但遭丧而不知毁。反指服丧为异物。又从戮辱之。是书也。正似白昼大市中平天冠也。非但无人买之。或加诸头上。则以僭诛矣。用是人恶此书。视之为杀身之具。不啻平天冠也。万古如长夜。人伦为禽兽。只应默默送了一世而已。惜乎。仲望无嗣。笃学拳拳之像。无以记之于羹墙间。余亦丧儿。丽泽相益之义。无以遗之于黄卷中。是书也。不过为他日恶少窗壁涂已。俱可叹也。
书李君原吉所赠心经后
友人广陵李原吉。以是书遗之。其自言曰。吾虽不善。而与人为善之意。则诚不浅也。推是心也。分国锱铢。庸细事矣。予初得之。悚然惕然。如负丘山。常自警云。庸信庸谨。闲邪存诚。岳立渊冲。烨烨春荣。虽写揭壁中。而心常楚越者。多矣。心丧而肉行。非禽兽而何。然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1L 页
则非负李君。则负是书。非负是书。即负吾心。哀莫大于心死。求不死之药。惟食为急。是书者。其惟不死之药乎。必食而知其味。好而知其乐。可久可安。朝夕日用而不自已也。努力无怠。希颜在是。嘉靖辛卯十月日。夏城曹楗仲。书。
寒暄堂画屏跋(寒暄姓金。名宏弼。字大猷)
善藏者。藏于天。太虚者。天之实也。虚而藏用。故其藏也无藏。物无所遁。而人莫与争。大而天下。小而一介。以力控之则丧。以智笼之则失。必也物各付物。藏之于自然而后。责付于天矣。今观寒暄先生家藏古画。转没飘泊。主不得为有者。近百年矣。于今。复得为主人之藏焉。数纸遗墨。非有人物典守。鬼神呵护。鼠不得破。蠹不得蛊。风不得毁。雨不得朽。趣色涵茫。完如昨日。妆成十幅短屏。苍桧老松。碧树青杨。古木丛篁。琴鹤牛羊。垂纶玩月。云山草屋。百里长河。千尺悬瀑。光阴何代。息偃为孰。想像先生。对眼卧游。寓目兴思。做得甚样襟怀耶。舒卷万念。啸咏俛昂。飒飒精爽。依俙留在于画图中。彷佛犹见于羹墙间。其人已去。欲闻噫歆而不可得焉。为子孙者。桑梓犹敬。况此神会之地。如见其面目者乎。后生之欲见先生而不得者。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2H 页
亦于此焉兴怀。画出安坚。坚有传神法。为东国吴道子。指与物化。不以心稽。描出自然之真。幻成生香活毛。初付之以物而已。及先生之不幸也。籍其家。家业荡尽。靡有敝帚。独此一物。藏于图画署。于是而藏之以无藏。非吾之有也。又不知在何年代。飘出民家。莫知所之。复归于无藏之地矣。去岁庚午。 主上偶于召对。问金宏弼遗迹可得见乎。承宣李忠绰登对。臣见一民家有金某家藏画屏帖云。先生之孙草溪守立为探于忠绰。忠绰曰。曾见于县监吴彦毅家。彦毅之孙学谕沄。初得于其聘家许元辅之门。改妆新绢。以与金草溪。皆非人力所及。 主上之问。初发于自然之偶。他人之传。曾出于自然之幸。家孙之得。终归于自然之会。是知付之以理之自然者。实而无迹。听之以物之自化者。虚而有待。无藏也故有藏。无意也故善藏。可见其藏于天而物莫能遁。人莫能夺也。请主人勿以为家藏。而藏于先生书院。其庶几善藏者乎。若以金缄而世守之。未必不为壑藏之舟矣。金草溪年近八十。为访我于头流。请记巅末。辞不获焉以识。隆庆五年辛未重光协洽玄黓涒滩十一日。南冥曹植。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策问题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2L 页
[御倭之策]
问。登岁无荒田。治世无乱贼。三苗有扈。无非不治而逆命。猃狁獯鬻。虽遇贤君而为乱。抑一阴一阳。阴之类胚胎于大化之中。不能自已者欤。方今 圣明在上。治具毕张。而岛夷为乱。卯育之恩有加。而跳梁之祸无比。无故而杀元师。怀诈而干主威。请还荠浦者。知其不可。而历试朝意也。请要三十印去者。非欲必得。而愚弄国家也。鼓掌弹颊。抚扙而瞋目曰。必拔尔之项。虽三尺童子。犹知其恐动也。堂堂大朝。贤相良将旰食筹画。而惴惴焉莫知所对。假以丧不议政。当此时。独无折冲之辞。亦无备御之策乎。虽不若韩琦请斩元昊之使于都门之外。岂宜玉帛之命。旋加于乱贼耶。抑有缩缩难制之势。固不以干羽之舞而备其冲突者欤。由今观之。无一边瓦解之事。以古方之。非二帝金巡之厄。顾何所畏。而暗受巾帼之辱乎。译官传命。古之专对之任也。倭人欲探国家微意。赂以物货。金银犀珠。磊落委积。译士分其所赂于承传内侍。庙算方剧于龙床。而漏说已属于蛮耳。内不能禁一介竖走。而外能制百狡凶逆乎。于是。国无人矣。贼入无人之境。抑已晚矣。侵凌困辱。固其宜矣。然 王赫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3H 页
斯怒。稍加威灵。则曰。挑边生事。斩一译史。以厉机事。则曰。莫若卑辞顺对。若是则果无以对之之辞。亦无御之之策欤。愿闻其画。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录]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3L 页
游头流录
嘉靖戊午孟夏。金晋州泓泓之,李秀才公亮寅叔,李高灵希颜愚翁,李清州桢刚而洎余。同游头流山。山中贵齿而不尚爵。举酌序坐以齿。或时不然。初十日。愚翁自草溪来我雷龙舍。同宿。○十一日。饭我鸡伏堂。登道。舍弟桓随之。元生右释曾为释化俗。为其慧悟而善讴。召与之行。出门甫数十步。有小儿前控曰。追逋奴来也。只在此路下。未捕。愚翁遽挥丘史四五人。左右匝之。俄而缚致马头。果八个男女。遂策马去。共叹曰。偶然下手。有怨有德。斯何造物所使耶。吾复窃叹曰。愚翁袖手五十年。拳如酱末子。纵未能收地于河湟千万里。犹得指挥方略于呼吸之间。可谓真大手矣。相与折倒而去。向夕投晋州。曾约泓之乘舟泗川。溯蟾津入双溪计也。忽遇李从事俊民于马岘。由湖南来觐其亲。其亲则寅叔也。更闻泓之衔差去。旋投寅叔第。寅叔则吾姊夫也。○十二日。大雨。泓之致书留之。益以厨传。○十三日。泓之来造。杀牛张乐。愚翁,泓之,俊民。共争的剧饮而罢。○十四日。与寅叔共宿刚而第。刚而为具剪刀糆,醴酪斋,河鱼脍,白黄团子,青丹油糕饼。○十五日。又与刚而。共向场岩。刚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4H 页
而庶弟柏从之。先登古将军李珣之快哉亭。俄有泓之仲氏泾与泓之子思诚继至。泓之尾至。未几。泗州守鲁克粹。以地主来见。设小酌。共登巨舰。鲁君致酒肴犒具。下舟还去。郑忠顺澢。监会供亿。妓十辈。竽笙鼓吹皆列。是日。以 怀简国妃韩氏忌。不作乐。蔬食。时有白生惟良诣舟上。谒同行。是夜。月明如昼。银波镜磨。天根沃焦。都在机筵。棹夫秩唱。响翻蛟窟。三星乍中。东风微起。忽张帆彻棹。舣舡而上。舟子俄报已过河东地。相与枕藉。或纵或横。泓之铺毛席重衿。幅员甚恢。初乞其边。浸浸雄据。推出泓之席外。岂非昏堕梦境。自不知吾家己物。奄为他人之有乎。○十六日。曙色微明。迫到蟾津。搅睡间已失昆阳地云。旭日初升。万顷蒸红。两岸苍山。影倒波底。箫鼓更奏。歌吹迭作。遥见云山插出西北十里间者。是头流外面也。相与挑观喜踊曰。方丈三韩外。已是无多地矣。瞥过岳阳县。江上有锸岩者。乃韩录事惟汉之旧庄也。惟汉见丽氏将乱。携妻子来栖。徵为大悲院录事。一夕遁去。不知所之。噫。国家将亡。焉有好贤之事乎。善善之好贤。又不如叶子高之好龙。无补于乱亡之势。忽呼酒引满。重为锸岩长息也。向午。泊舟陶滩。贸贸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4L 页
残吏。戴苏骨多来拜。乃是岳阳花开县吏也。又有团领数人来拜。乃泓之治内纠察劝农等官也。江上山村。高低连络。纵横其亩。虽今十存其一。王化所及。浸被穷谷。可见昔时民物之盛也。去陶滩一里。有郑先生汝昌故居。先生乃天岭之儒宗也。学问渊笃。吾道有绪。挈妻子入山。由内翰出守安阴县。为乔桐主所杀。此去锸岩十里地。明哲之幸不幸。岂非命耶。泓之,刚而。先到石门。是双溪寺洞门也。苍崖两开。可丈馀。崔学士致远手写四字。题其右曰双溪。左曰石门。画大如鹿胫。刋入石骨。迄今二千年。不知此后几千年也。西边一溪。崩崖转石。遥从百里来者。乃神凝拟神洞水也。东边一溪。漏云穿山。邈不知所从来者。乃佛日青鹤洞水也。寺在两溪间。是谓双溪也。十尺高碑。龟趺屹立。竖在寺门外数十步。乃致远碑也。前有高楼。扁题八咏楼。后有碑殿重营。未覆以瓦。寺僧慧通,慎旭。饷以茶果。杂以山蔬。接以宾主之礼。是夜初昏。植忽呕吐下泻。郤食仆卧。愚翁护宿西厢室。○十七日颉朝。泓之来问疾。忽闻全罗道鱼澜獭岛。倭舡来泊。即彻行谋。促食将返。略行卮酌。曾此湖南儒者金得,李许继,赵寿期,崔研先到。俱邀于法堂。酒一巡。乐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5H 页
一阕。遽别。行色忽遽。未暇说讨北山移檄▣事。但于昨日舟中。暂戏泓之束紫带于腰。此是系缚卯申之物。却恐卯申缚出去也。拍手一噱。及是果然。只恨吾辈修行无力。不能护一老友。共坐支机石上。泄吐满腔尘土。吸尽无限金华。以作桑榆一半粮料也。留妓凤月,瓮台,江娥之,贵千,吹笛千守。馀皆放黜。大雨终日不已。阴云四合。不知此外人间。隔几重云水也。及午。湖南邮吏。以从事书来到。烟台所报。乃漕舡数只。益叹泓之骨相无分。暂不许一柯烂顷也。泓之犹修无量度戒。酒脯相望。音书继至。六甲行厨之具。尽付之姜国年。使吾辈都不知桂玉之累。国年。州吏也。是日。刚而族生李应亨。来诣寺门。及夕。寅叔下注呻痛。薄暮刚而卒痛胸腹吐出数斗绞肠翻胃气势甚苦下注转急。投以苏合元。不效。又投清香油。不效。旧狎江娥之。捧首护持。向晨始定。朝起邈然抬首曰。去夜胸痛。如不克济。吾虽死。诸君在。吾宁死于妇人之手乎。诸君慰解曰。君亦劫汉。贪生之念常重。故暂遇微疾。忽爱其死也。死生亦大。岂应若是其微耶。○十八日。因山路湿。未得上佛日。溪水涨。未得入神凝。留在。湖南巡边使南致勤。致酒食于寅叔。为从事之父也。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5L 页
河进士宗岳奴青龙。丁舍人季晦奴。俱以酒鳞来谒。神凝持任允谊来见。舍弟所骑马病。蝶川外有人尘其名者。付以调养。夕与愚翁。共宿后殿之西方丈。○十九日。促食。将入青鹤洞。寅叔,刚而。俱以疾退。固知十分绝境。非有十分真诀。神明不受。寅叔,刚而。曾昔一入来者。乃是梦也。非真到也。若比泓之。则虽有间矣。亦是无后分事也。老夫忆曾三度入来。俗缘犹未尽除。方知八十衰翁无职秩。忆曾三度凤池来者。则犹不让矣。若比三入岳阳人不识者。则未也。是朝。金君泾辞以疾。挟妓贵千径去。金君时年七十七。登陟如飞。初欲上天王峰。为人倜傥。有若曾到梨园里来者。湖南四君。白李两生同行。北上㹳岩。缘木登栈而进。右释打腰鼓。千守吹长笛。二妓随焉。作前队。诸君或先或后。鱼贯而进。作中队。姜国年,膳夫,仆夫运馈者数十人。作后队。僧慎旭向道而去。间有一巨石。刻有李彦憬,洪渊字。㹳岩亦有刻柿隐兄弟字。意者。镵诸不朽。传之亿万年乎。大丈夫名字。当如青天白日。太史书诸册。广土铭诸口。区区入石于林莽之间。㹳狸之居。求欲不朽。邈不如飞鸟之影。后世果乌知何如鸟耶。杜预之传。非以沈碑之故。唯有一段事业也。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6H 页
十步一休。十步九顾。始到所谓佛日庵者。乃是青鹤洞也。岩峦若悬空。而下不可俯视。东有崒嵂撑突。略不相让者曰香炉峰。西有苍崖削出。壁立万仞者曰毗卢峰。青鹤两三。栖其岩隙。有时飞出盘回。上天而下。下有鹤渊。黝暗无底。左右上下。绝壁环匝。层层又层。倏回倏合。翳荟蒙郁。鱼鸟亦不得往来。不啻弱水千里也。风雷交斗。地阖天开。不昼不夜。便不分水石。不知其中隐有仙俦巨灵。长蛟短龟。屈藏其宅。万古呵护。而使人不得近也。或有好事者。断木为桥。仅入初面。刮摸苔石。则有三仙洞三字。亦不知何年代也。愚翁与舍弟及元生诸子。缘木而下。徘徊俯瞰而上。年少杰脚者。皆登香炉峰。还聚佛日方丈。吃水饭。出坐寺门外松树下。乱酌无算。并奏歌吹。雷鼓万面。响裂岩峦。东面瀑下。飞出百仞。注为鹤潭。顾谓愚翁曰。如水临万仞之壑。要下即下。更无疑顾之在前。此其是也。翁曰。诺。神气飒爽。不可久留。旋登后岗。历探地藏庵。牧丹盛开。一朵如一斗猩红。从此直下。一趋数里。方得一憩。才熟羊胛。便到双溪。初登上面。一步更难一步。及趋下面。徒自举足。而身自流下。岂非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者乎。寅叔,刚而。登八咏楼以迎。夕与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6L 页
寅叔,愚翁。更宿后殿之东方丈。○二十日。入神凝寺。寺在双溪十里许。间有残店数家。到寺门前百步许七佛溪上。下马列坐。溪水险隘。皆卸马背负而渡。住持玉崙,持任允谊来迎。到寺未暇入门。径趋前溪盘石。列坐其上。独推坐寅叔,刚而于最高石头曰。君等虽至于颠沛。毋失此地。若置身下流。则不得上矣。笑曰。请毋失此坐。新雨水肥。激石濆碎。或似万斛明珠。竞泻吐纳。或似千闪惊雷。沓作噫吼。恍如银河横截。众星零落。更讶瑶池燕罢。绮席纵横。黝黝成潭。龙蛇之隐鳞者。深不可窥也。头头出石。牛马之露形者。错不可数也。瞿塘峡口。方可以喻其变化出没。真是化工老手戏剧无藏处也。相与睢盱褫魄。欲哦一句不得。一响歌吹。众声仅如大瓮中细腰之鸣。不能成声。祗为溪神之玩而已。寺僧为具酒果盘盏以劳之。吾亦以行中酒果。交酬迭酢。据石蹈舞。尽欢而罢。植强吟一绝。水吐伊祈璧。山浓青帝颜。谦誇无已甚。聊与对君看。夕宿西僧堂。夜卧默诵。又以警人曰。入名山者。谁不洗濯其心。肯自谓曰小人乎。毕竟君子为君子。小人为小人。可见一曝之无益也。○二十一日。大雨。弥日不已。金思诚忽辞去。冒雨强出。白生惟良同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7H 页
出。三妓与乐工。并令偕出。等与湖南诸君。尽日坐沙门楼。观涨。○二十二日。朝雨暮晴。溪水没石。内外不通。有似白登之围。人口无虑四十馀。恐粮地乏空。勘会橐藏。减馈平日之半。唯酒无量。或馀数十壶。诸君皆不喜饮故也。闻有湖南士人奇大升辈十一人。亦阻雨。登上峰未下云。双溪,神凝两寺。皆在头流心腹。碧岭插天。白云锁门。疑若人烟罕到。而犹不废公家之役。赢粮聚徒。去来相续。皆至散去。寺僧乞简于州牧。以舒一分。等怜其无告。裁简与之。山僧如此。村氓可知矣。政烦赋重。民卒流亡。父子不相保。朝家方是轸念。而吾辈自在背处。优游暇豫。岂是真乐耶。寅叔请题砚袱一句。植写曰。高浪雷霆斗。神峰日月磨。高谈与神宇。所得果如何。刚而继写。溪涌千层雪。林开万丈青。汪洋神用活。卓立俨仪刑。○二十三日。朝欲出山。玉崙饭送之。头流大小伽蓝。不知其几。独神凝水石为最。昔与成仲虑自上峰来寻。近三十载。后与河仲砺全夏来栖。又出二十载。二君皆已仙去。于今独来。有若曾到河汉间。茫然不知何日泛查来也。法宫佛榻。插起龙蛇牧丹。间以奇花。外面举牗。亦插桃菊花牧丹。五彩交辉。眩曜人目。皆是东土禅宫所未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7L 页
有也。寺去求礼县津头二十里。去双溪十里。去沙惠庵十里。去七佛十里。去上峰一日道也。出到七佛溪上。玉崙,允谊。架木为桥。横截溪面。皆得稳步徐渡。沿溪下。到双溪越边。慧通,慎旭。涉水来送之。健僧数人。同来护涉。又下六七里。下马欲济。前日养马者及村夫数人。烹鸡烧酒来馈之。岳阳吏编竹为桥。皆得担渡。溪水险急。白石粼粼。一行仆隶。亦无一人颠蹶者。可谓利涉矣。谁不欲利涉。犹时有利不利。抑命耶。渡溪未十里许。青龙与其婿挈壶来。盘排鱼肉。一似都市中物也。龙妻水金。旧居京师。为有通门之恩。来见寅叔,刚而。众皆调戏之。乘舟吃午饭。下泊岳阳县前。入宿县仓。刚而往见族叔母于县东数里许。○二十四日。晨咽白粥。登东岭。岭曰三呵息岘。岭高横天。登者数步三呵息。故名之。头流元气。到此百里来。偃蹇而犹未肯小下者也。愚翁乘刚而马。独鸣鞭先登。立马第一峰头。下马据石而挥扇。众皆寸寸而进。人马汗出如雨。良久乃至。植忽面折愚翁曰。君凭所乘之势。知进而不知止。能使他日趋义。必居人先。不亦善乎。翁谢曰。吾已料君应有峭说。吾果知罪。刚而顾视头流。阴云掩翳。不知所在。乃叹曰。山莫大于头流。近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8H 页
在一望之中。众人瞪目而视之。犹不得见。况贤不能大于头流。近不能接于目前。明不能察于众见者乎。相与四顾流观。东南面苍翠最高者。南海之殿也。正东之弥漫蟠伏。波相似者。河东,昆阳之山也。又东之隐隐嵩天如黑云者。泗川之卧龙山也。其间如血脉之交贯错综者。江河海浦之经络去来者也。山河之固。不啻魏国之宝。临万顷之海。据百雉之城。犹为岛夷小丑。重困苍生。宁不为嫠纬之忧乎。晚到横浦驿。饥甚。啖寅叔行箱中果子乾雉。饮秋露一勺。午到头理岘。下马愒树下。渴甚。人各饮冷泉数瓢下。忽有芒鞋襦直领人下马。翩翩而过。见刚而。辄坐。问其所之。乃光阳校官也。有雄雉𠹳𠹳而鸣。李柏挟弓饮括。逻绕之。雉忽飞去。众皆笑之。方在云水中。非云水则不入眼。才到下界。所见无他。广文之过。山鸡之飞。犹足以挂眼。所见如何不养乎。夕到旌树驿。馆前竖有郑氏旌门。郑氏。赵承宣之瑞之妻。文忠公郑梦周之玄孙。承宣。义人也。高风所击。隔壁寒慄。知燕山不克负荷。退居十馀年。犹不得免。夫人没为城旦。乳抱两儿。背负神主。不废朝夕祭。节义双成。今亦有焉。看来高山大川。非无所得。而比韩郑赵三君子于高山大川。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8L 页
更于十层峰头冠一玉也。千顷水面。生一月也。海山三百里。获见三君子之迹于一日之间。看水看山。看人看世。山中十日好怀。翻成一日不好怀。后之秉钧者。来此一路。不知何以为心耶。且看山中题名于石者多。三君子不曾入石。而将必名流万古。曷若以万古为石乎。泓之又令饔人致饎于驿。已四五日矣。李生员乙枝,曹秀才元佑来见。及昏。乙枝严君以酒来。赵光珝亦来。夜就邮店。一室仅如斗大。佝偻而入。房不展脚。壁不蔽风。方初怫然如不自容。既而四人抵顶交枕。甘寝度夜。可见习狃之性。俄顷而便趋于下也。前一人也。后一人也。前入青鹤洞。若登阆风。犹以为不足。又入神凝洞。方似上瑶池。犹以为不足。又欲跨汉入青霄。控鹤冲空。便不欲下就尘寰。后之屈身于坏蝼之间。又将甘分然。虽是素位而安。可见所养之不可不高。所处之不可小下也。亦见为善由有习也。为恶由有狃也。向上犹是人也。趋下亦犹是人也。只在一举足之间而已。○二十五日。为朝饭于驿馆者。各欲散去。黯然疚怀。暂许少顷留连也。寅叔居汉城。刚而归泗川。愚翁归草溪。植居嘉树。泓之居三山。行年五十六十近七十。各在数百里五百里近千里。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9H 页
他日盍簪。正似难期。宁不慨然惜别乎。刚而酌酒持满曰。此别宁有说乎。击目忘言。果有是也。众皆忘言。遽上马去。到七松亭。登上高台。舟渡多会滩。寅叔沿江而下。刚而更到一里而别。吾与愚翁。踽踽而来。茫然已失之矣。夕宿雷龙舍。又别愚翁。弦矢初分。落落晨星。当此沈怀。正似春女然。诸君以余频入头流。因知山间事者也。令余记之。余尝往来玆山。曾入德山洞者三。入青鹤,神凝洞者三。入龙游洞者三。入白云洞者一。入獐项洞者一。岂直为贪山贪水而往来不惮烦也。百年赍计。唯欲借得华山一半。以作终老之地已。事与心违。知不得住。徘徊顾虑。涕洟而出。如是者十矣。于今匏系田舍。作一行尸。此行又是难再之行。宁不悒悒。尝有诗曰。头流十破黄牛胁。嘉树三巢寒鹊居。又曰。全身百计都为谬。方丈于今已背盟。诸君皆是失路之人。何但仆栖栖无所归耶。祗为沈酩者先道之。为副封焉。南冥曹植楗仲。记。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墓志
  
进士金公宜人安氏双墓志铭
园茧有丝。丘园之贲。金君锡良。谷耻而家食。素履之往也。字翼卿。中丙子年进士。云有祖曰丘。宝文阁直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09L 页
学士。严有君曰后孙。处士。公知名一世。剌字不墨。忧居三年。足不及门。缙绅交口。不愿仕也。不幸食年四十七而终。惜也。夫人安氏。县令恒之女。礼蔀任恤。享年七十一。有子女。子曰光。济用监直长。娶直提学李若海之女。有子承福,行福,益福。女适进士安彦镕。为显陵参奉。光为昌乐云师。以余为提学之友也。来乞铭。铭曰。沧海遗珠。大医无药。硕人其俣。公不锡爵。家有孟光。子惟当谷。兰孙种之。蓝田之玉。
中训大夫侍讲院辅德赠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赵公墓铭
呜呼。有明朝鲜侍讲院辅德赵公之墓也。延陵季子之墓无他赢。圣人之辞干矣。儿童君实。走卒司马。国乘有传。人口有铭。庸讵赘焉。独痛夫彼燕山兮。不与我好。君亡身死。为当日萧望之。为异时伍子胥。呱呱之恸。叫叫苍苍者矣。侈公之石。不于女娲之家而徵燕石。诸从以余王母为辅德之姊也。谓余为郭子仪墓中之人也。辞不获焉。公讳之瑞。字百符。世居林川。其始也。天赫。中中朝进士。仕高丽。六世孙门下祗候淳。生石坚。为门下侍中。封嘉兴伯。子益为殿中。生司酝寺直长敏原。敏原有子曰讳瓒。中进士及第。为司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0H 页
宪府监察。赠执义。寔公之皇考。娶生员郑参女。生公。公于成化甲午年。中生员第一。进士第二。文科丙科。调授承文院正字。己亥年。中中试第一。授刑曹正郎。历弘文馆校理,应教,侍讲院弼善,辅德。为燕山师。及即位。知不克负荷。乞昌原府。退而家食十馀年。犹不得免。甲子岁。市于身。沼其家。投尸于江。丙寅改玉。赠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继室郑氏。生员允宽之女。允宽。乃文忠公梦周之曾孙。甲子之乱。夫人没为城旦。流离草野。子琛在襁褓。理在腹。手拾木实。烹爨瓦瓯。朝夕奉奠。中庙朝褒旌门闾。长子珵再栲禁狱。百死一生。谪南海。中庙舒冤。拜军资监参奉。仕一年归第。有子曰得璜,得珰,得瑜。二子早世无嗣。得瑜有女婿曹元佑。元佑有子景胤,景弘,景赞。参奉独有庶子得琏承祀。琛中生员。有子光璲,光玹,光玉。女婿二人。门人郑希凤。万户梁淑。理为内禁卫。有子曰光珝。婿曰士人南泰亨。泰亨有子曰晔。承旨诸孤皆早世。唯有庶子名曰孙者。尚存。孙之子曰光海,光富。子产之没。仲尼出涕曰。古之遗直也。植继之曰。辅德亦古之遗直也。铭曰。晋之山兮桐之谷。狐首丘兮龟毁椟。身百碎兮蔺之玉。家双节兮湘之竹。羊公一石。泪可目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0L 页
也。比干七窍。口不可读。
通训大夫承文院判校曹公墓碣铭(先大夫名彦亨)
呜呼。此我考之墓矣。三世同岗。高曾祖父。于碣存焉。府君讳彦亨。字亨之。率性醇方。莅事恭清。自弘治甲子。至嘉靖丙戌。始由廷试壮元。授承文院正字。至判校。历▣二十有三年。而补外鄙者二。曰义兴县,端川郡也。助天官者二。佐郎也。正郎也。作台官者三。正言也。持平也。执义也。师成均者六。为典籍者三。而为司艺,司成者再。正宗簿者一。馆春秋者一。而兼春秋者三焉。此其从政之▣略也。事君临民之际。有德可述。则太史有纪。齐民有言。张凭宜不作诔。使无德可言。则䛕言也。欺吾父也。诬行也。愧吾父也。欺且使愧。孤亦不忍。禄仕二十年。死无以为礼。家无以为食。则所遗子孙者。安而已。历事两君。贤劳独勤。而位不过三品。则其不苟阿世取荣者。可知矣。虽不见大列。而朝右倚顾。不敢无公于一日。则其为国重轻于一时者。亦可知矣。吁。若孤。殆免夫欺矣。若考。庶不愧于德矣。天胡不秘懿德。而独啬其寿。而只于五十八而止。则我呼天之恸。讵不在天乎。运与厄会。方有济牧之命。而疾已病。不克就位遂构以辞疾避难。尽削其官。既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1H 页
敛之逾月。诉冤于上。命复判校以下。呜呼。此岂明世事乎。夫人即李氏。王父曰县令怞。外舅曰议政崔润德也。有男七人。皆早世。唯孤与季桓。幸不死。有女四人。郑云,李公亮,郑白冰,郑师贤。即甥也。既葬于是。则孤不敢泯。表以铭焉。铭曰。我祖昌山。九世平章。皇考申之。有琢其相。怀弘受粗。寔命靡常。人曰福善。曷予其徵。孤鲜不死。唯以尝蒸。嘉靖七年戊子十月日。子植。撰。
宣务郎户曹佐郎金公墓碣
公讳大有。字天祐。系出金官。驾洛国首露王之后也。自号三足。卜年七十有四。友人南冥曹植志之曰。如公。可谓盖世之雄也。当谷云门。今也即亡。吁可惜也。先大夫提学公。娶司䆃寺正高台翼女。生公。讳骏孙。王父执义公讳孟。曾王父曰克一。节孝先生其人也。叔父曰驲孙。濯缨先生其人也。燕山政乱。濯缨就市。门祸并起。公与提学公。俱谪湖南。丙寅改玉。恩赦如初。明年丁卯。公中庭试壮元。直赴进士科。永归田舍。以奉兆墓。时上方求行谊之士。乡里推公第一。拜典牲署直长。是年。遂登第。拜成均典籍。迁户曹左郎兼春秋馆记事官。又迁为正言。辞不就。除㓒原县监。兼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1L 页
春秋。居三月而化行。邑人视如神明。因谢归家食。时群小用事。指为伪学。尽收其官爵科第乙巳年。复授红牌。未几。还收之。遂以疾终于云门山牛渊之三足堂。是年壬子。葬于堂北之金谷。公娶县监李梁女。无子女。越四年乙卯。夫人继逝。祔于墓左。夫人素不慧。群妾侍之。若婢幼之事严主。遇仆隶。皆得其欢心。内外雍穆。以御于乡党者。实自刑家始也。傍室子有二人焉。曰成。曰生。俱有干蛊之材。柴毁灭性。生不世。成仆地。戚也。成娶佥使李世铨女。有子曰津。女嫁郡守李鹤瑞。生娶二相李长坤女。有子曰一阳。女未归。老夫保人盖寡。独许以天下士者。公也。甲视之。则容容大雅。讨论经史之弘儒也。乙视之。则仡仡长身。射御不违之豪士也。独处书堂。长歌慢舞。而家人莫窥其意者。乐于所性。而咏歌舞蹈之时也。委质林泉。于钓于猎。而时人犹认为放者。无悯于遁世。而沈冥韬晦之事也。自我同德者观之。则办局宏深。勿勿乎其仁也。言论激昂。僩僩乎其义也。好善而独善。弘济而自济。命耶时耶。箕帚之妇。未足以文绣华衮。谈龙画蛇者。非吾之拙耶。铭斯强颜。铭曰。金谷有原。云门之壑。蕴吾良人。载之以华岳。名高万丈。封之嵩四尺。谁其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2H 页
守者。襄阳一片石。
处士申君墓表
吾唯后死。朋友先焉。三足去。而东洲,黄江随之。听松又继之。天佑,愚翁之葬。吾既执其靷而铭其石。子敬,仲玉之亡。其家人应亦以植为知己。将必以表求。数家子弟。皆未䁱父兄之意。强以其所不忍者。索焉。沥血为辞。宁非毒耶。今有子諴之子有安。复以其碣来。余忍为之耶。公讳季诚。字子諴。享年六十有四。嘉靖壬戌。葬于密城之东村长善里申氏系出平山。鼻祖崇谦。为丽祖元勋。衣冠两朝。赫世弥盛者。近一千年。嘉善大夫同知中枢赠左议政自守。乃君之高祖也。曾王父允元。通训大夫军资监正。王父承浚。生员。未立而夭。考倬。早风眩不显。娶府尹孙永裕之孙笋茂之女。生公。公娶察访李铁寿之女。生二男一女。女适士人曹梦吉。梦吉有子应仁。女适生员金聃寿。次女适忠顺卫尹汤臣。三女幼。长子有定。笃学不倦。早世。娶进士李远之女。生一男一女。曰忠复。女适生员宋惟敬。次子有安。娶习读柳沂源之女。生四子忠敬,忠谨,忠厚,忠任。公以学问操身。终始不渝。而无竞惟人。绳墨齐家。表仪一乡。而人莫敢间焉。呜呼。不亡者虽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2L 页
存。而其亡者已亡。今日之子諴。明日之楗仲。言尚有枝叶乎。忽投笔一噱。铭曰。吾党有人。申君为最。斋庄于内。水蘖其外。私淑诸人。松堂之门。虽家食吉。遗香则闻。皇明嘉靖甲子。南冥曹植。撰。
进士姜君墓表
姜进士叔圭之殁也。其亡也哀而荣。其系也大而寝。吁。家不可无善以遗。绪不可无人以世。若姜君者。效于家而承于世者也。其亦有所受乎。姜君之世大。国乘有传。人口有铭。姑序其系别之宗。则凤山君君宝始也。三世而少尹公安寿。推恩为户曹参判。郡守公某子也。监察公孝贞。孙也寔生某。实进士之考也。不乐仕。家食。门人袭以荫号慈闱年及九十。色养纯至。积成家化者有年矣。夫人李氏。义泉君承恩之女。齐顺晓察。一如全门大士。惜乎。夫人之行。不出于梱也。有子曰瑀。进士。曰珷。曰瑨。进士。君第三子也。讳瑞。才毁齿。而天只捐。伯氏背。仲氏珷有儒柔温文之行。蒙养以教。及于成。嘉靖丁酉。登进士第。庚子岁。丁大府忧。啜粥寝苫。转而成疾。在庐而殁。里人上其事。司部将加旌典。盖其孝悌敦睦之行。由少习然也。不幸而夭。使天假之以年。志仁向道之诚。其可涯也哉。娶大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3H 页
司宪成世纯之子参奉守瑾之女。无儿以续。成氏号痛不食。绝而复苏。屡欲自裁。家人救而获免。人以双美称之。噫。兄进士瑀。以儒孝服行。为缝掖闻人母夫人之疾也。具汤剂匍匐。继之以死。弟进士君。以行谊自饬。为当世善士。严大君之殁也。哀慕毁伤。亦继之以死。兄为母死。弟为父死。世宁有是事耶。若斯人而无死。宜大其家者也。英英兰玉。茁而未遂。自名教言之。则其死也荣。而姜门视之。则其亡也哀矣。由先祖视之。则其世也大。而斯人言之。则其系也寝矣。原其先大府两美之所遗。伯仲氏家庭之所养者。则固有所授而然矣。已则善继。已则系绝。将亦并与其善而沈殁乎。其大也天也。其寝也天也。其哀也亦天也。无如君何。独人所归美于君者。则非天也。由己。君能行已。人得以荣之。吾所书者。特以状人之言已。
中直大夫行文化县令淑人玄氏双墓表
淑人玄氏之亡也。牧使承宗葬焉。祔于文化公之左。要余以双墓碑。余以不文为辞焉。牧使曰。先大夫有韩山公墓表者。以通门之知也。一门之事。非亲且旧。无以知之。子其继之。某辞不获焉。韩山郡守善仝。娶通赞李寿生女。生文化。通赞。陶隐之后也。文化姓文。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3L 页
讳光瑞。字伯符。系出江城。松禾县监贲。娶判书李克堪女。生夫人。玄氏。系出八莒。公登丙辰武科。多历京官。初拜吉城县监。再拜临陂县令。为亲故也。后拜文化县令。舆疾还京。不出户庭者十有八年。既卒。归葬于大茔之侧。享年六十三。夫人温惠且恭。事舅姑以礼。遇宗族以恩。家道礼盈。僮指累百。每时节。殷祭于墓。以终其身。公妾有男女。母贱未免。公不省人事。夫人代以奴婢。赂以物货。以赎其身。妇人无外事。观此数事。可见其门内之治也。享年七十六。两家高玄。国乘有载。班班可见。不可槩举。文氏四世祖益渐。右文馆提学。始得木绵种于中原。封参知右议政府事江城君。三世祖中庸。司谏院献纳。祖承鲁。中武科。早世。玄氏三世祖圭。军资监正。祖得利。中文科。为判官。文化嫡无子女。取牧使为孩提养。乃妹夫郡守鹤之子也。娶腹男玄允明女。中癸卯年武科。以屡通经史。上特命升堂上。历府使,牧使。执两丧如考妣。牧使他日声烈。亦应于麟阁。独平日所服者。文墨。非弓马也。虽幸拔身武列。谦介谅直。是精敏儒子也。余以是继其后其可乎。有五男一女。庶子彦国有三男。庶女有二男。铭曰。赳赳士子。孰文化如。筮应列宿。三佩铜鱼。子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4H 页
云多病。廿载幽室。食年犹六十。有疾而无疾。夫人淑慎。其德骥矣。深山养虎豹。无子而有子。新安之北。多佛之岗。连理启域。游圣归昌。皇明嘉靖三十年庚申。族子南冥。撰。
李陜川遗爱碑文(陜川名增荣)
何人无父母乎。何父母无赤子乎。赤子之丧慈母也。人或有收养之者。父母之哺赤子也。爱有时而间焉。独我公之为父母也。爱宁有时而间乎。吾赤子之去慈母也。人焉有收养之者乎。朝不哺则饥。夕不哺则瘁。三不食则委。吾赤子其填于沟壑乎。呼之不可。借之不得。合百万而为群。人五十而慕焉。长言之于康衢。被之以石焉。我父母者谁。李学士增荣。其人也。吾赤子者谁。陜川郡民也。为父母者何。陜川郡守也。其来也于于。视我如伤。其去也柴柴。无石以载。我有田畴。公则稼之。我有桑麻。公则衣之。国有重徵。官自应之。民有菜色。推食肉之。兴乡约者。敦伦理也。殖周布者。舒民役也。孤犊触乳。匪怒而教。朱门索腴。每达空缄。今者去矣。爱莫从之。独念去者去而来者来。来日之为父母者。未有学养子而后来。为赤子者。亦未有学爱亲而后孝者。若此则继有无穷父母。亦有无穷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4L 页
孝思。唯以思此父母而表遗爱也已。容焉有拣父母之恩乎。皇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岁十一月日。陕川郡人立。
军资监判官李君墓碑
君讳希颜。字愚翁。系出江阳。考讳允俭。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都总府副总管。王父讳顺生。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曾王父讳智老。赠通政大夫兵曹参议。金紫光禄大夫景芬为始祖。参议公之六世祖也。同知娶左议政崔润德之孙参军季汉之女。生希曾,希闵及公。希曾为弘文馆修撰。希闵为吏曹正郎。皆早世。公娶左议政权轸之孙通政大夫龟城都护府使仲慎之女。有一女。适县监李公辅之子士人得蕡。又有小家子彭考。属医局。后娶李汉祯之女。无子女。夫人甫上笄。配公殆五年矣。秸屦麻衰。枕块奠酹。首不加梳。口不入浆。绝而复苏者数。便欲自绝。矢与同穴。竭力鸠资。冶金伐石。索予以文。植之于君。义均兄弟。情阨辞塞。笔不能步。粗叙其槩。公才十岁。能缀文。十四。中司马试选。屡捷魁科。皆北于春官。以遗逸举。始受典狱署参奉。阅数月而归。又受掌乐院主簿。除高灵县监。二年辞去。后授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5H 页
造纸署司纸。升军资监判官。未二年而退。乙未五月。终于城山之私第。享年五十有六。葬于乌栖之大茔之下先夫人之右。其孝慈友于之诚。笃善好学。爱人勤物之心。殆无与比。援而止。以柳下惠。通而知。类陈同父。有卫道之志。望道而未之见者也。才兼弓马。绝出武列。终不为世用。遗豹一斑。人所惜也。至情无文。玆不能撰。皇明嘉靖辛酉。友人南冥曹植。撰。
鱼执义夫人白氏碑文(执义名泳浚)
鸾凤不藏羽。人得以见之矣。独幽兰之在深谷也。樵夫有见者不见者矣。鱼大夫执义公之扬于王庭也。高凤举矣。人竞睹矣。若白氏之为夫人也。礼其茀。肃其门。人见之亦罕矣。况妇人无外事。蘋藻之享。絺络之职。樛木之恩。瓠兔之惠。是夫人门内之事。人或有知者不知者矣。植尝拜大夫于鲤庭。又尝拜夫人于堂下。德馨香闻。其兰乎。圭璋不价僎。其配大夫公也。得矣。丽水生蚌珠。其生佳子孙也。亦宜矣。有子曰应星,应辰。女适进士柳嵩宗。应星之子曰梦周,梦禹。婿曰朴士忠,陈克仁。士子也。馀子幼。嵩宗之子曰润。女幼。应辰中戊子年生员。文会之称。操履之笃。殆无与偶也。其子曰梦赉,梦云,梦泽。其婿曰李鳅,李钧。荫子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5L 页
也。家藏庭宝。非金也。非玉也。总是鹓雏与兰孙也。之大夫之夫人之德。其长有后于东国。不亦宜乎。不幸大夫先夫人卒于朝。越二十有二年辛亥。夫人终于金海之故居。享年七十有二。令女先而应星与陈生继逝焉。是岁十月。祔于大茔之东。是谓灵原之原也。生员之所与交者。尽是楼阁之手也。求其表。不于是而徵于余。为余有樵夫之见也。于是而不言。则幽兰之见非缙绅所知。辞不获焉。谨序其系。夫人系出扶馀。曾王父讳之温。司宪府监察。王父讳琦。生员。为义盈库副奉事。考讳子精。参奉。妣阳山李氏。通政大夫江界府使恒茂之女。世树风声。家传懿则。园茧之绪。宜其为美锦乎。皇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月日。昌山曹植。识。
宜人郭氏墓表
深山大泽。必生龙虎。郭氏门者。其惟人物之大泽欤。其始也。直学士元仕高丽。历十一世而至同知事恽。仕本朝。科甲乙者十一人。位居政堂者三人。身入禁林者八人。龙虎出没。璆琳焜耀。是谓文昌之府也。崇政大夫议政府枢。寔夫人曾王父也。枢生直长永。永生通赞继仪。继仪娶直长李闻之女。生夫人。夫人适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6H 页
军器寺正宋汝霖之子世绩。居三嘉县。有子曰珩。曰瑊。曰璘。曰琪。曰瓘。女夫。郑某。吉某。享年六十七。系出西原。夫人德器夙成。爱人理财。家道泰盈。称是大家妇也。夫人之行无外扬。非铭不显。植以不佞。废口与人绝。宁复有笔舌乎。宋生珩。自好者也。乞其铭。三及门三已之。而不获为铭。宋有荆氏。宜楸柏桑。工焉取之。短长无方。夫人之生。曾是贝区。本枝其脩。琪树荣敷。安峰万古山不孤。
宜人李氏墓表
李氏系出江阳。直长闻之女。奉常寺正伴之孙。领议政平壤君朴居苏之外孙。适直长郭永之子通赞继仪。来居三嘉县。生二女。长适慎汝修。次适宋世绩。享年八十二。有其寿而无其子。大其家而小其位。惜哉。皇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植。撰。
淑人南氏墓表
夫人之承家也。牧使公为逑。牧使公之承蛊也。夫人为助。风自火出。夫夫妇妇。其存也。髦幼怙恃。向祀诚恪。其亡也。宗族皇皇。闾闬咨咨。斯岂声音笑貌之所加。实由于柔嘉维则之故也。妇人无所辅仁。而慈惠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6L 页
温良乃如此。斯固女君子矣。其子汝诚三及门。泣而叩请以先妣之迹荣一字。植于先君。友也。其敢泯焉。夫人姓南氏。系于宜宁。皇考讳廷召。宣务郎。宣务之妣曰竹溪节妇安氏。府使璋之女。文成公珦之十世孙也。断发截耳。纳诸移天之榇。图像形𢄙。又画考妣像。朝夕亲奠。朔望则并祭内外三代。王父讳琦。宗簿寺佥正。曾王父讳致和。知义盈库事。乃高丽门下府事乙珍之孙。府事见丽氏将亡。弃官归杨州庄以终。夫人玉色纨质。克孝克顺。虽其天质之美。鹭之白。乌之黔。盖亦生有所种矣。适参议辛公讳弼周之子牧使讳崙。牧使系出灵山。曾王父。节度使讳淑晴。王父。黄州判官讳秀武。玄祖斯藏为判书。高祖剂为郡事。夫人配君子三十年而无违德。先公十年而逝。享年四十有七。有二子。一曰汝谨。娶生员郭之元女。生一男膂。汝诚。娶经历张世沈之女。生一男胤。女嫁司成陈瓘子裕庆。牧使公自结发至易箦。无伤人害物之意。夫人自升堂至辞室。未尝有訾詈勃溪之声。宜其天锡祚胤。骥子兰孙。▦葛不已。意者。斯门之庆。其未艾也。遂为铭。宜城四姓。鲁犹三宗。南沈为丈。源远其从。竹溪遗节。六月陨霜。爰有令孙。兰玉其相。结缡辛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7H 页
门。九十其章。夫人夙兴。载棐载将。昏镜初分。晓星零落。裕蛊一室。旧窝双鹤。女则犹存。世有孟光。汗青无籍。篆石流芳。
恭人牟氏之墓
晋之有牟氏。今也咸平。其古也。夫人之考进士牟君秀阡。为左司谏恂之胄。夫人之妣金氏。三军都总制宗行之女。夫人之夫崔君润屋。为县监水智之子也。夫人生一女。而崔君即世。女适进士郑君瑞鹏。瑞鹏以笃孝称。不禄早世。有子曰白冰,白渠。夫人之葬也。白冰谒余曰。外氏名大家。家不守箕裘。夫人有女则。女不出梱闑。吾不能继其绪。并不忍埋其行。请以行之树诸五服之口者。铭之九原之石。可乎。余则拜手曰。人必有亲。亲必死葬。人可侮也。葬不可谩也。人可葬也。善不可埋也。吾敢表诸。铭曰。派者同水。百川虽异则水。善者天守。万古虽长则守。皇明嘉靖帝十七年。朝鲜国南冥曹植。记。
义城金氏墓志
家有七宝珠。人知其非瓮牗家。若金氏家者。其有夷玉大玉乎。金三陟师鲁公有三子焉。曰宇弘,宇宏,宇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7L 页
颙。皆登上第。擅文昌。为东国连璧。独有女氏一人焉。英英江月。坠在水中。方之三子。犹天球之在琬琰中。适李君应命者。其人也。甫数岁。弄瓦是其事。亲癠。了不离侧。稍长。庄静端粹。孝友天成。既归。姑性不假。良人寡虑。敬顺温克。克执妇道。母夫人之没。匍匐奔忧。柴毁仆席。制未究而病不起。惜也。夫人系出闻韶。高丽太子詹事龙庇之后。通政大夫府使讳希参之女。资品莹洁。表里无瑕。仪范悫雅。言动有则。财利嗜欲。不萌于心。骂詈恶声。不接于口。鹭之白。乌之黔。盖其素性然也。寝疾有日。气力如线。精神言动。一如平昔。家人请祷于神。辄怒止曰。死生有命。非巫祝所逭。唯以大夫数语。嘱诸同气而逝焉。虽古之笃学成德之士。殆不如也。唯程先生明道之女。似之。享年二十七。有一女儿。祔葬于先茔之侧。先大夫曾与植友善。宇颙又娶植之孙女。泣而告余曰。吾不忍白璧之埋黄土。漠无人知。请志诸石。以留其存存者。植于人少许可。磨顶而未尝阿生人。宴坐而岂肯䛕死鬼乎。遂以继之曰。夫人不出阃。独无彝鼎之记。尚犹月中之桂。人不得近。而香不得歇。植偶因通家之好。闻香而志。隆庆四年庚午十月日。南冥曹植。志。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8H 页
贞夫人崔氏墓表
贞夫人崔氏之生也。于会昌政承之旧也。亡也。于草溪元戎之世也。政承全门四世居钧轴之位。世袭忠贞。功在社稷。夫人为家儿。称其门则大矣。侈夫人之行。则未也。元戎总戎三朝。振夷夏之威。身如寒士。室如悬磬。夫人为内助。宜其家则有之。原夫人之德。则未也。夷玉天球。山龙粉米。是夫人大儿仲儿小儿群女也。始可言吾家之有。而未始言夫人性分之有也。植与李高灵希颜善。常拜夫人于堂下。见象之牙。知非牛也。望之肃而敬者。承祭祀奉移天之仪也。温而厉者。抚婢妾教子女之则也。同知公忧国忘家。终世靡室。夫人裕蛊以仁。经纪田宅。俨一礼家之门。同知每叹曰。得渠如此。家人生业。断不入心内矣。夫人何尝力学攻文。用以修齐其治者乎。只初受得分数多。能不失所有而已。金不为火纯。王不为人温。盖其性则然也。高灵尝以植为不佞于世上人应不䛕于墓中人矣。惩余以表。谨序其系。夫人系出通川郡。大将军录。与我太祖并任丽季。始居于会昌。即今之昌原府也。录生判书云海。云海生左议政润德。寔夫人之曾王父也。王父曰叔孙。资宪大夫全罗道兵使。考讳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8L 页
季汉。训鍊参军。妣金氏。县监振之子晨之女也。有男三人女二人。享年八十有二。嘉靖乙巳。祔于同知公墓下。即郡之青溪山凤原也。女长适忠义卫禹希舜。有子曰宗侃。次适忠义卫申湜。有子曰景深。长子希曾。未弱冠登第。授弘文馆修撰。次子希闵。继登弟。授弘文馆校理。皆早世。季子希颜。乐善好学。屡捷巍科。才兼弓马。朝廷始起以典狱署参奉。拜嘉而退。又荐为高灵县监。未二年。辞归。人曰惜也。三君子之行也。独修撰有子曰彭年。彭年有子曰良受,天受。婿曰进士文益成。学士郑坚,徐得。校理有子曰彭信。不禄。只有婿曰佐郎金濂与旁室子彭齿。高灵有婿曰李得蕡与小家子砚丁。后娶士人李汉桢女。仁者之后不蘩。班班仅有见于文豹一点。人亦曰。李氏其衰矣。独其不朽者。树在人口。书以入石。 皇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族人昌山曹植。志。
卢君墓铭
爵禄无列于朝。人善是归之。其有达尊者乎。吾乡里有善士焉。卢君秀民。其人也。植于人少见可。每见之如冕者然。其亦有异于而夫者与。君讳秀民。字俊翁。系出光州。兵正二品校尉仁美之十三世孙。其后世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9H 页
移居于固城。考讳𤨬。娶宣传官李承元女。居于三嘉。李氏系出星山。承元。乃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谥平靖封清白吏约东之子也。王父讳善卿。军资监佥正。曾王父讳甲生。都染署承。高祖曰继宗。生员。玄祖曰孝孙。书云馆副正。曰仁正。司酝直长。曰昶。典工判书。曰承肇。监察纠正。曰伦。曰公庇。曰到忠。皆登第。君娶生员世纪之女孙氏。孙氏之鼻祖曰荀凝。安东一直县人。王太祖统合之初。举义来附。王以为逊顺而赐是姓。其后裔移居于密阳。王父讳荀茂。教授。曾王父讳胤河。广兴仓承。高祖曰肇瑞。通政大夫凤山郡守。玄祖曰宽。珍城县监。曰永祐。汉城府尹。曰得寿。密直司左代言。曰洪亮。直城君。谥靖平。世纪娶生员李绩女。生夫人。李氏系出仁川。后居三嘉。曾王父曰仲生。缮工监主簿。高祖曰继忠。清风郡事。玄祖曰孝仁。汉城府尹。曰文和。政堂文学。君享年五十九。葬于所居之西金城山。孺人享年六十九。后十五年终。祔于先茔之东。世之所贵者门望。称其家道则无闻焉。若卢君赫世有道之家乎。先公𤨬。居忧柴毁。服孝终。甲生奉身清修。肥遁终。君之孝于亲者。先公教也。严于己者。乃祖来也。杜门扫轨。足不出户庭之外。人莫间于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19L 页
父母昆弟之间。闺门之内井井然有则者。孺人之行有以助之也。人曰。俊翁其有后于世乎。有子曰钦。学究敬义。闻道有日。中甲子年生员。已知名于世。女适都承旨赵之瑞之孙得珰。早殁无后。次适郡守许玽之子彭㱓。子女幼。钦娶参奉林珏女。生子曰贺胤。女适朴继祖之孙廷璧。钦常学于植。非以植为文也。为有以知门内之事也。来乞铭。辞以疾者再。钦泣而告。继之以血。遂为之铭。铭曰。大泽有木。斧以斯之。有竖其家。王室之毗。铁城有卢。大薮于材。凤城县家。武珍州来。高云启阀。服劳王国。唯君两世。吉用家食。季通三世。一食其箪。教子诗礼独遗以安。孙家有子。女则在手。卢室之妇。宜姑宜舅。齐眉四十年。燕及卑孺。一不为小。参也蛊裕。谷死其同。白璧双合。世有明月。九泉藏蛤。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疏类
  
乙卯辞职疏
宣务郎新授丹城县监臣曹植。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上疏于 主上殿下。伏念。先王不知臣之无似。始除为参奉。及 殿下嗣服。除为主簿者再。今者。又除为县监。慄慄危惧。如负丘山。犹不敢一就黄琮一尺之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0H 页
地。以谢天日之恩者。以为人主之取人。犹匠之取木。深山大泽。靡有遗材。以成大厦之功。大匠取之。而木不自与焉。 殿下之取人者。有土之责也。臣不任为虑。用是不敢私其大恩。而踯躅难进之意。则终不敢不达于侧席之下矣。抑臣难进之意。则有二焉。今臣年近六十。学术疏昧。文未足以取丙科之列。行不足以备洒扫之任。求举十馀年。至于三刖而退。初非不事科举之人也。就使人有不屑科目之为者。亦不过悻悻一段之凡民。非大有为之全才也。况为人之善恶。决不在于求举与不求举也。微臣盗名而谬执事。执事闻名而误 殿下。殿下果以臣为如何人耶。以为有道乎。以为能文乎。能文者。未必有道。有道者。未必如臣。非但 殿下不知。宰相亦不能知也。不知其人而用之。为他日国家之耻。则何但罪在于微臣乎。与其纳虚名而卖身。孰若纳实谷而买官乎。臣宁负一身。不忍负 殿下。此所以难进者一也。抑 殿下之国事已非。邦本已亡。天意已去。人心已离。比如大木。百年虫心。膏液已枯。茫然不知飘风暴雨何时而至者。久矣。在廷之人。非无忠志之臣夙夜之士也。已知其势极而不可支。四顾无下手之地。小官嬉嬉于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0L 页
下。姑酒色是乐。大官泛泛于上。唯货赂是殖。河鱼腹痛。莫肯尸之。而且内臣树援。龙挐于渊。外臣剥民。狼恣于野。亦不知皮尽而毛无所施也。臣所以长想永息。昼以仰观天者。数矣。嘘唏掩抑。夜以仰看屋者。久矣。慈殿塞渊。不过深宫之一寡妇。 殿下幼冲。只是先王之一孤嗣。天灾之百千。人心之亿万。何以当之。何以收之耶。川渴雨粟。其兆伊何。音哀服素。形象已著。当此之时。虽有才兼周召。位居钧轴。亦末如之何矣。况一微身材如草芥者乎。上不能持危于万一。下不能庇民于丝毫。为 殿下之臣。不亦难乎。若卖斗筲之名。而赌 殿下之爵。食其食而不为其事。则亦非臣之所愿也。此所以难进者二也。且臣近见边鄙有事。诸大夫旰食。臣则不自为骇者。尝以为此事发在二十年之前。而赖 殿下神武。于今始发。非出于一夕之故也。平日。朝廷以货用人。聚财而散民。毕竟将无其人。而城无军卒。贼入无人之境。岂是怪事耶。此亦对马▣倭奴阴结向导。作为万古无穷之辱。而王灵不振。若崩厥角。是何待旧臣之义。或严于周典。而宠仇贼之恩。反如于亡宋耶。视以 世宗之南征。成庙之北伐。则孰如今日之事乎。然若此者。不过为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1H 页
肤革之疾。未足为心腹之痛也。心腹之痛。痞结冲塞。上下不通。此乃卿大夫乾喉焦唇。而车驰人走者也。号召勤王。整顿国事。非在于区区之政刑。唯在于 殿下之一心。汗马于方寸之间。而收功于万牛之地。其机在我而已。独不知 殿下之所从事者何事耶。好学问乎。好声色乎。好弓马乎。好君子乎。好小人乎。所好在是。而存亡系焉。苟能一日惕然警悟。奋然致力于学问之上。忽然有得于明新之内。则明新之内。万善具在。百化由出。举而措之。国可使均也。民可使和也。危可使安也。约而存之。鉴无不空。衡无不平。思无邪焉。佛氏所谓真定者。只在存此心而已。其为上达天理。则儒释一也。但施之于人事者。无脚踏地。故吾家不学之矣。 殿下既好佛矣。若移之学问。则此是吾家事也。岂非弱丧而得其家。得见父母亲戚兄弟故旧者乎。况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 殿下若取人以身。则帷幄之内。无非社稷之卫也。容何有如昧昧之微臣乎。若取人以目。则衽席之外。尽是欺负之徒也。亦何有如硁硁之小臣乎。他日 殿下致化于王道之域。则臣当执鞭于厮台之末。竭其心膂。以尽臣职。宁无事君之日乎。伏愿 殿下。必以正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1L 页
心为新民之主。修身为取人之本。而建其有极。极不极。则国不国矣。伏惟睿察。臣植。不胜陨越屏营之至。昧死以闻。
戊辰封事
庆尚道晋州居民曹植。诚惶诚恐。拜手稽首。上疏于主上殿下。伏念。微臣衰病转加。口不思食。身不离席。召命申叠。俟驾犹后。葵心向日。望道难进。固知死亡无日。无以报 圣恩。敢竭心腹。以进冕旒。伏见。 主上禀上智之资。有愿治之心。此固民社之福也。为治之道。不在他求。要在人主明善诚身而已。所谓明善者。穷理之谓也。诚身者修身之谓也。性分之内。万理备具。仁义礼智。乃其体也。万善皆从此出。心者。是理所会之主也。身者。是心所盛之器也。穷其理。将以致用也。修其身。将以行道也。其所以为穷理之地。则读书讲明义理。应事求其当否。其所以为修身之要。则非礼勿视听言动。存心于内。而谨其独者。天德也。省察于外。而力其行者。王道也。其所以为穷修存省之极功。则必以敬为主。所谓敬者。整齐严肃。惺惺不昧。主一心而应万事。所以直内而方外。孔子所谓修己以敬者。是也。故非主敬。无以存此心。非存心。无以穷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2H 页
天下之理。非穷理。无以制事物之变。不过造端乎夫妇。以及于家国天下。只在明善恶之分。归之于身诚而已。由下学人事。上达天理。又其进学之序也。舍人事而谈天理。乃口上之理也。不反诸己而多闻识。乃耳底之学也。休说天花乱落。万无修身之理也。 殿下果能修己以敬。达天德行王道。必至于至善而后止。则明诚并进。物我兼尽。施之于政教者。如风动而云驱。下必有甚焉者矣。独王者之学。或异于儒者。以其行处尤重于九经也。易之为书。随时之义最大。由今言之。王灵不举。政多恩贷。令出惟反。纪纲不立者。数世矣。非振之以不测之威。无以聚百散糜粥之势。非润之以大霖之雨。无以泽七年枯旱之草。必得命世之佐。上下同寅协恭。如同舟之人。然后稍可以济颓靡燋渴之势矣。然取人者。不以手而以身。身不修则无在己之衡鉴。不知善恶。而用舍皆失之。人且不为我用。谁与共成治道哉。古之善觇人国者。不观其国势之强弱。观其用人之善恶。是知天下之事。虽极乱极治。皆人所做。不由乎他也。然则修身者。出治之本。用贤者。为治之本。而修身又为取人之本也。千言万语。岂有出此修己用人之外者乎。用非其人。则君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2L 页
子在野。小人专国。自古。权臣专国者。或有之。戚里专国者。或有之。妇寺专国者。或有之。未闻有胥吏专国如今之时者也。政在大夫。犹不可。况在胥吏乎。堂堂千乘之国。籍 祖宗二百年之业。公卿大夫济济先后。相率而归政于儓隶乎。此不可闻于牛耳也。军民庶政。邦国机务。皆由刀笔之手。丝粟以上非回俸不行。财聚于内。而民散于外。什不存一。至于各分州县。作为己物。以成文券。许传其子孙。方土所献。一切沮却。无一物上纳。赍持土贡者。合其九族。转卖家业。不于官司而纳诸私室。非百倍则不受。后无以继之。逋亡相属。岂意 祖宗州县。臣民贡献。奄为鼯鼠所分之有乎。岂意 殿下享大有之富。而反资于仆隶防纳之物乎。虽莽卓之奸。未尝有此也。虽亡国之世。亦未尝有此也。此而不厌。加以偷尽帑藏之物。靡有寻尺斗升之储。国非其国。盗贼满车下矣。国家徒拥虚器。枵然骨立。满朝之人。所当沐浴共讨。力或不足。则号召四方。奔走勤王而不遑寝食者也。今人之相聚者。有草窃则命将诛捕。不俟终日。小吏为盗。百司为群。入据心胸。贼尽国脉。则不啻攘窃神祗之牺牷牲。法官莫敢问。司寇莫之诘。或有一介司员。稍欲纠察。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3H 页
则谴罢在其掌握。众官束手。仅吃饩廪。唯唯而退。斯岂无所恃。而跳梁横恣若是其无忌耶。楚王所谓盗有宠不可得去者。此也。各存狡兔之三窟。以备川蚌之介甲。潜怀虿毒。萋斐百端。人不能治。法不能加。作为城社之鼠。已不能熏灌。抑为三窟者。果何人耶。作为介甲者。其无罚乎。 殿下赫然斯怒。一振乾纲。面稽宰执。以究其故。断自宸衷如大舜之去四凶。孔子之诛少正卯。则能尽恶恶之极。而大畏民志矣。若言官论执不已。迫于不得已而后。黾勉苟从。则不知善恶之所在。是非之所分。失其为君之道矣。焉有君失其道而能治人者乎。故我之明德既明。则如鉴在此。物无不照。德威所加。草木皆靡。况于人乎。群下股慄。兢惕。奔走承命之不暇。庸有一寸容奸之计乎。乱政大夫。犹有常刑。夫以尹元衡之势。而朝廷克正之。况此狐狸鼠雏。腰领未足以膏齐斧乎。雷雨一发。天地作解。此之谓身修于上而国治于下者也。布列王国者。谁非命世之佐。谁非夙夜之贤耶。奸臣轧已则去之。奸吏蠹国则容之。谋身而不谋国。靡哲不愚。以乐居忧。斯岂人谋之不竞耶。若有天之所命。人不能胜天而然耶。臣索居深山。俯察仰观。嘘唏掩抑。继之以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3L 页
泪者。数矣。臣之于 殿下。无一寸君臣之分。何所感于君恩。赍咨涕洟。自不能已耶。交浅言深。实有罪焉。独计身为食土之毛。尚为累世之旧民。添作三朝之徵士。犹可自比于周嫠。可无一言于宣召之日乎。臣之前日所陈救急之事。尚未闻 天意急急如救焚拯溺。应以为老儒卖直之说也。未足以动念也。况此开陈君德者。不过古人已陈之涂辙。然不由涂辙。则更无可适之路矣。不明君德而求制治。犹无舟而渡海。祗自沦丧而已。其机益急于前所陈者。万万矣。殿下若不弃臣言。休休焉有容焉。则臣虽在千里之外。犹在机筵之下矣。何必面对老丑而后曰用臣乎。抑又闻事君者。量而后入。实未知 殿下为何如主也。若不好臣言。徒欲见臣而已。则恐为叶公之龙也。请以今日睿鉴之明暗。卜为来日治道之成败。伏惟上察。谨疏。
谢宣赐食物疏
隆庆五年五月十五日。朝奉大夫前守宗亲府典签臣曹植。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谢恩于 主上殿下。伏蒙去四月 教赐臣以食料者。如臣愚老。顾何以承天宠乎。伏惟。天日隔于九重。草泽遥于千里。如伤之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4H 页
恩。无远不届。先及于老民。老民虽欲结草而难报。独念士横道而偃。有土之羞也。 殿下自任其忧。臣不任私谢。比犹一草添濡。无以仰谢天工。犹且区区小诚仰谢不已者。 圣上既下惠鲜之恩。微臣敢无芹曝之献乎。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古有说矣。恭陈一辞。进为殊恩之报。伏见 殿下之国事已去。无一线下手处。诸臣百工。环视而莫救。已知无可柰何。不曰如之何者久矣。若 殿下视而不知。则明有所蔽矣。知而罔念。则国无主矣。往年。臣尝再陈荒疏。以为非振之以不测之威。无以济百散糜粥之势。非润之以大霖之雨。无以泽七年枯旱之草。于今有年月矣。未闻殿下亟下恩威。以立纪纲。威福在己。而不自总揽。尚下臣强之教。使不得敢言。群下解体。泛泛悠悠。邦遂丧越至于今。老臣徒谢雨露之恩。而无以补天之漏。谨以君义二字。献为修身整国之本。伏惟 睿鉴。臣植。拜手稽首。昧死以谢。
辛未辞职承政院状
今臣年及时制。老病罪重。奔命不得。 上恩宽宥。不即治罪。万死待罪。伏念。 主上徵召老民之意。非欲见微末残败之身。固欲闻一言。以补 圣化之万一。请以
南冥先生集卷之二 第 524L 页
救急二字。献为兴邦一言。以代微臣之献身。伏见。邦本分崩。沸如焚如。群工荒废。如尸如偶。纪纲荡尽。元气薾尽。礼义扫尽。刑政乱尽。士习毁尽。公道丧尽。用舍混尽。饥馑荐尽。府库竭尽。飨祀渎尽。徵贡横尽。边圉虚尽。贿赂极尽。掊克极尽。冤痛极尽。奢侈极尽。饮食极尽。贡献不通。夷狄凌加。百疾所急。天意人事。亦不可测也。舍置不救。徒事虚名。论笃是与。并求山野弃物。以助求贤美名。名不足以救实。犹画饼之不足以救饥。都无补于救急。请以缓急虚实。更加分拣处置。自古。虽大平之世。不得无是非可否。宫中女子。皆得上书论列。今也 国势颠危。无可柰何。身居钧轴者。左右环视而莫救。必有下手不得之势。不晓时变。无知老民。出位侵官。昧死以闻。处士横议之罪。臣固当受。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