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x 页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附录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1H 页
言行总录
 先生天资颖悟。神彩精明。性幼端悫。不喜狎弄。长好学问。养以道义。故聪明正直。孝悌忠信。而精纯温粹。不露圭角。气和而毅。辞婉而直。学博而要。行全而笃。清而不激。介而不矫。慕古而不滞。处世而不流。先生之于为人。可谓几乎美且大安而成者矣。癯然若不胜衣。而进道之志坚如金石。翛然夐出尘表。而操修之功著于日用。爵禄之荣。惧若坑堑之陷已。义理之真。耽如刍豢之悦口。学已成矣。而汲汲乎如未能及。德已修矣。而谦谦然若无所得。古人所谓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者。将非先生之谓欤。盖先生生才半岁。失其所怙。年未髫龀。已好读书。虽无父师劝勉程督之劳。而日谨课诵。不敢少懈。应对拜跪。温恭恪顺。见者已知非常儿矣。稍长。读论语,小学等书。益自警悟惕厉。言语动止。必以礼法。而尤笃于爱亲敬长。鸡鸣盥漱。衣带必饬。以省大夫人。怡声下气。婉容愉色。无或少失。至于昏定。亦如之。枕席之设。衣衾之敛。必身亲为之。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1L 页
未尝委诸侍儿。与仲兄同居累年。仲兄年长数岁。而事之甚谨。嫂叔日夕相见。必致礼敬。多自逊避不敢当。大夫人尝谓人曰。人言子弟必待父兄之教。未必然也。吾于此儿。少无导养之方。未尝见其不冠不带箕踞偃卧之时云云。盖天性然也。既又博观经传。兼通性理诸书。已见大义于圣贤事业。存心服膺久矣。其群居。敛衽端坐。或观书。或静默以终日。未尝为閒话杂说。人皆敬畏之。虽有不检者。亦皆敛躬自饬。无敢肆。弱冠游 国庠。时经己卯之祸。士习日趋浮荡。见先生所为。人皆笑侮。先生不以易志。处之超然。雅意林壑。不求闻达。中因苦学。颇得羸悴之疾。且知俗情难与俯仰。自预司马之选。无复荣进之意。逍遥泉石。菽水为欢。若将终身。竟以家贫亲老。黾勉就举。以至显途。而非其所乐也。乙巳之变。几陷不测。既而弃官东归。卜居退溪之上。世味益薄。而读书求道之志则愈坚愈确。在京。尝得朱子全书。读而喜之。自是闭门静居。终日危坐。专精致志。俯读仰思。要以真知实得为务。而其信之笃悦之深。无异于耳承面受。由是。所见日益精明。所造日益纯固。于诸经微词奥旨。如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2H 页
探渊采珠。入海观龙。因其所已知。益致其精。推其所未尽。以达其馀。盘错肯綮之处。悉皆爬梳剔抉。极深研几。求之未得则或咨于人。得之于人则必求于心。昔所未解者。今悉融释。下逮,濂洛诸书。更加沈潜玩索。优游涵泳。验之于心。体之于身。而见之于行也。于是世之称荐者。或以书法之精。或以文章之妙。或以恬退。或以清白。其知之者。不过以为明经饬行之人而已。 朝命屡掣。进退无恒。而先生一心向道。如水必东。如矢注的。如金百鍊。要于朴实头做工。以求至乎大中至正之道。不但欲以一艺一行成名而已。平居日必早起。起必冠带。坐则敛膝。立不跛倚。肩背竦直。视瞻端正。行步安徐。发言精审。无拘无迫。不肆不怠。完养积习。表里融澈。周旋进退。雍容中度。语默动静。端详閒泰。忿厉未见于词气。骂詈不形乎婢仆。至于饮食衣服。尤致节俭。人所不堪。安之若性。接物处事。则教子弟。慈而义。御家众。严而惠。事长则不以贵老自怠。奉祭则不以筋力自惰。处宗族。必敦睦姻。待宾友。一以和敬。亲疏贵贱。咸得其宜。吉凶庆吊。各称其情。家至屡空。而未尝求诸人。 君有所赐。则必以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2L 页
分诸邻。薄于自奉而厚于恤穷。简于治产而密于持己。威仪容止之间。事物应接之际。无不各得其理。由是。乡党服其化。远人慕其德。贤者乐其道。不贤者畏其义。凡有所为。必曰先生以为何如。莫不咨禀而后行之。识与不识。咸曰退溪。而不以官称之。盖不敢以爵位为先生荣也。抠衣请学之士。日以益众。更进迭问。无不随人浅深。从容启迪。谆悉告谕。提撕诱掖。亹亹忘倦。一以开明心术。变化气质为先。其言则圣贤之训。而其理则得之于心。其用则散于万事。而其体则具于一身。故终日所论。不过乎孔孟曾思濂洛关闽之书。而其出无穷。语益亲切。不离乎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为己谨独之事。而扩而充之。则虽举而措之国与天下。可也。由是。远方之士闻风兴起。百舍重趼而至。至于达官贵人。亦皆倾心向慕。多以讲学饬己为事。于是。经书有订议。则凡俗学之胶固穿凿者。参互考订。以归于正。启蒙有传疑。则凡诸家之分合异同者。旁通曲畅。以尽其蕴。晦翁既殁。枝派遂分。学者未必能守其的传。故理学有通录。而学术有所统。一朱书虽存。编帙浩穰。读者未必能究其指趣。故删节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3H 页
其要语。而圣学有所发端。至于天命图说。则初因郑处士之云所撰。而参究濂溪子思之说。改其误补其欠。凡人物之禀赋。理气之化生。粲然如视诸掌。而静养动察之功。寓于其中。是皆有以涤世俗之陋习。发圣贤之蕴奥。开后学之心目。而其见于尺牍答问之间者。明白切当。精微曲折。覼缕毕陈。有以洽服人心。至于中原道学之失传。流而为白沙之禅会。阳明之颇僻。则亦皆披根拔本。极言竭论。以斥其非。具见于白沙诗教,阳明传习录跋语。若吾东方。则非无志道向学之士。而或拘于象数之学。或昧于理气之分。近者腾理于口舌之间。远者驰心于窈冥之域。或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比比而然。其能博学审问精思力践。以求进乎斯道者。盖难其人。先生每寤叹隐忧。以为吾道之病。故其为学也。先近小以及远大。合精粗以兼内外。知行互进。动息交养。耐烦吃辛。日乾夕惕。而又不弛于向晦宴息之地。中夜以起。恒诵四子心经等书。以自策励。然先生盖未尝以是为足以尽道也。虚心逊志。好问察迩。已未有得则舍而从人。言而中理则取善于己。物我相资。彼此交发。而成己成物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3L 页
之道备矣。平生无书不读。而不杂以浮华虚诞之文。无理不穷。而必归于道德仁义之实。教人循循有序。而于大本大原处。亦必指示无隐。盖以学者虽不得不急于切近之工夫。亦不可不察于道体之高深也。然其为说。皆切于受用。非如大军游骑出远无归也。晚复留意礼书。讨论遗传。参酌时宜。以教学者。未及著为成书。至于格物致知之说。则素排俗解之陋。已著其说。竟得高峰奇明彦书。乃复研究。始悟前说之差。更为定论以报。而先生已病矣。不能手书。只令子弟脱藁。以送于诸所尝与论辨处。又于易箦前数日。犹令取所订心经附注误字处。送于东都。改正板本。噫。先生笃学一念。炳然如丹。之死不已。亦见于此矣。若其道德之高下。学问之浅深。非末学所敢与知。而信道之笃。好学之诚。不愠不悔不厌不倦。则虽曰晦翁之世适。可也。襟怀飘洒。韵度清越。每遇佳山丽水幽閒迥绝之处。则或携壶独往。或命侣俱游。徜徉啸咏。终日而归。皆所以开豁心胸。疏瀹精神。资养性情之一事。非偷閒玩景放意林泉之比也。至如诗章字画之妙。特其馀事。而典雅研精。早有能声。晚年所作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4H 页
则皆彫华剥彩。敛锷韬锋。而冲澹健奥。端方缜密。如出两手。获之者如灵龟拱璧然。亦可见所禀之厚。所养之深。而多能日进如此矣。晚构精舍于陶山。以为颐神养性之所。其嚣嚣自得之趣。备见于自撰诗记中。非他人所能道也。又制陶山四时吟及十二曲。极言閒居味道无穷之乐。以寓其怀。盖将以是自老。而 明宗晚年。今 上初政。眷注甚重。旌招沓至。先生瞿然如不自容。每一 召命之下。一爵秩之升。必披肝吐胆。引义据礼。以达其进受之难。 朝廷谅其诚恳。或递其官。或不任职。盖以慰安其意而冀其必来也。先生亦以 君臣义重。 谕旨恳切。或到京师。而亦未尝久留。盖其一进一退一去一就。如权之称轻重。如度之度长短。锱铢必察。不失尺寸。非俗人浅见所能尽知。而亦非可以易而论也。故尝举胡文定之语以告人曰。人之出处语默。如寒温饥饱。自知斟酌。不可决之于人。亦非人所能决也。其于帝王格致诚正之学。圣贤惩窒迁改之方。则或因面对。或因启劄。或为图或著说。毫分缕析于几微之际。极本穷源于静密之中。横论竖说。丁宁恳到。无复馀蕴。至于 文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4L 页
昭一议。请正 太祖东向之位。定昭穆南北之序。庶几因此复见三代宗庙位向之正。而卒未之行。其爱君忧国之心。虽閒居。未尝一日而忘于怀。每闻 朝廷一政事之失。则忧形于色。一举措之得。则喜见于言。晚年所虑。非止于此。深以辅养 君德。清源正本。为当今急务。每遇当世之贤士大夫。言之恳恳不已。盖先生之于道义。敬之如神明。信之如蓍龟。用之如菽粟。服之如裘葛。故事苟得义。虽被人非笑。有不足恤。当其招之而不来。援之而不止。上自廷绅。下至韦布。无不疑其太执。而先生确然不易。唯义之从。故先生之所为。世人固多不识。而其行则可以质诸古人而无愧者矣。故东人之望之也。如祥麟之在乎郊薮。仪凤之翔于千仞。日星乎中天。砥柱乎奔流。泰山乔岳之巍然也。然先生犹自谓以虚名取高爵。处江湖系朝籍。最为平生之患。故既进则乞退。既退则请致。或陈情或自劾。无岁不然。而末年。援例上笺。三乞致仕而不得。则又于疾病之日。遗诫勿立碑。辞 国葬。只以退陶晚隐之号书于墓石。呜呼。是先生平日意也。先生之学。学者虽多。而知者鲜矣。知者虽存。而得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5H 页
者尤寡。是以。能形容其德美者难矣。然先生之文俱在。后之善读者。当于此求之。则亦知先生之心矣。先生之生。上距朱子之世。几乎四百年。地之相距。亦几乎万馀里。而先生尚且读其书。求其义。以达其道。后之人。若以先生学晦翁之心。而求先生之学。则其至于道也不远矣。噫。我东僻陋。士局见闻。上无以传。下无所承。虽有作者。鲜克必至。求其学问之正大。义理之精深。工夫之至到。操履之坚确。潜心发愤。体道成德者。以穆所见。一人而已。山梁颓坏。吾道无托。呜呼痛哉。
墓碣铭(先生自铭。高峰奇大升叙其后。)
 生而大痴。壮而多疾。中何嗜学。晚何叨爵。学求犹邈。爵辞愈婴。进行之跲。退藏之贞。深惭 国恩。亶畏圣言。有山嶷嶷。有水源源。婆娑初服。脱略众讪。我怀伊阻。我佩谁玩。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宁知来世。不获今兮。忧中有乐。乐中有忧。乘化归尽。复何求兮。
 隆庆四年春。退溪先生年七十。再上笺乞致仕。 不许。秋。又申乞致仕。 不许。十二月辛丑。先生卒。讣闻。 上震悼。 命赠领议政。葬用议政礼。远近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5L 页
闻之。无不赍咨叹惜。相与吊哭。明年三月壬午。葬家东搴芝山南支。先生姓李氏。讳滉。字景浩。尝卜居退溪。因以自号。后构书堂陶山。又号陶叟。其先。真宝县人。六世祖硕。起县吏。中司马试。 赠密直使。有子曰子脩。官至判典仪寺事。讨红贼有功。封松安君。移居安东周村。高祖讳云侯。军器寺副正。 赠司仆寺正。妣淑人权氏。曾祖讳祯。善山都护府使。 赠户曹参判。妣贞夫人金氏。祖讳继阳。成均进士。 赠吏曹判书。移寓礼安。居温溪里。妣贞夫人金氏。考讳埴。成均进士。累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妣义城金氏。春川朴氏。俱 赠贞敬夫人。先生生未晬而孤。少受学于叔父松斋公。既长。劬书厉志。益自刻苦。嘉靖戊子。进士。甲午。登第。为承文院副正字。转博士。迁成均馆典籍,户曹佐郎。丁酉冬。丁内艰。服阕。拜弘文馆修撰。历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刑曹正郎,弘文馆副校理,校理兼 世子侍讲院文学,议政府检详。转舍人,司宪府掌令,成均馆司艺兼侍讲院弼善,司谏院司谏,成均馆司成。乞假展墓。明年甲辰春。以弘文馆校理 召还。除左弼善。迁弘文馆应教,典翰。病免为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6H 页
司饔院正。复授典翰。李芑启请削官。已而芑又请勿削。授司仆寺正。丙午春。乞假葬外舅。以病见递。丁未秋。授应教。被 召既至。病免。戊申正月。出守丹阳郡。换丰基。己酉冬。病辞径归。被劾夺二阶。壬子夏。拜校理。承 召还朝。除司宪府执义。改副应教。升秩成均馆大司成。病免。复为大司成。为刑曹参议,兵曹参议。俱以病免。为佥知中枢府事。乙卯春。在告解职。雇舟东归。拜佥知中枢。拜弘文馆副提学。连被 召命。皆辞以病。戊午秋。上疏乞免收召。 御批不许。入都谢 恩。拜大司成。俄拜工曹参判。累辞不许。明年春。乞假归乡。三上状请免。授同知中枢府事。乙丑夏。上状陈恳。解官以居。冬。下 旨特召。复授同知中枢。丙寅正月。力疾登道。陈状乞骸。道拜工曹判书。又兼大提学。遂力辞新 命。还家俟罪。递授知中枢府事。丁卯春。以 诏使将至有 召命。六月。入都。会 明宗升遐。今 上嗣服。拜礼曹判书。辞不许。以病免。即东归。十月。有 召命。授知中枢。旋以 教书促行。具疏力辞。戊辰正月。拜议政府右赞成。又具疏极陈难受之义。又下 教书促行。上状恳辞。递为判中枢府事。七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6L 页
月。诣 阙谢辞。上疏陈六条。又献圣学十图。拜大提学,吏曹判书,右赞成。皆力辞不拜。己巳三月。上劄乞归。劄四上犹不已。 上知其不可留。引见慰谕。 命驰驿护遣。是月。先生至家。上状谢 恩。仍乞致仕。初。先生寝疾。戒子寯曰。我死。该曹必循例请用礼葬。汝须称遗令。陈疏固辞。且勿用碑石。只以小石题其前曰。退陶晚隐真城李公之墓。略叙世系行实于后。如家礼所云可也。又曰。此事若托人为之。相知如奇高峰。必张皇无实之事。以取笑于世。故常欲自述己志。先制铭文。而因循未毕。藏在乱藁中。搜得用之可也。寯既受戒。再上疏辞礼葬。不得 命。遂不敢更辞。墓道之表。用遗戒刻其铭。呜呼。先生盛德大业卓冠吾东者。当世之人亦既知之矣。后之学者。观于先生所论著。将必有感发默契焉者。而铭中所叙。尤足以想见其微意也。迂愚无状。蒙先生奖厉成就。不啻如父母天地之恩。而山颓梁坏。无所依归。窃念遗戒之言。虽不敢违。而所以揭阡诏后者。亦不可泯其迹。敢记其大槩。而为之辞曰。先生幼而端序。长益涵揉。中岁以后。绝意外慕。专精讲究。洞朗微妙。充积发越。人莫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7H 页
能测。而方且谦虚卑逊。若无所有。盖其日新上达。有不能已者。至于出处去就。相时度义。务求吾心之所安。而终亦无所诎焉。其所论著。反复纡馀。光明俊伟。粹然一出于正。揆诸孔孟程朱之言。其不合者寡矣。亦可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也。呜呼至哉。先生再娶。先娶金海许氏进士瓒之女。产二男。后娶安东权氏奉事礩之女。俱 赠贞敬夫人。子寯。奉化县监。寀。早世。孙男三人。曰安道。辛酉生员。曰纯道。曰咏道。女二人。长适士人朴欐。侧室子一人。曰寂。
墓识(○奇大升)
 有明朝鲜国故崇政大夫判中枢府事兼知 经筵,春秋馆事。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退溪李先生墓识。
 先生讳滉。字景浩。居于礼安。系出真宝。自少好学。不喜为官。行年七十。考槃之宽。呜呼。先生官虽高而不以自取。学虽力而不以自有。俛焉孜孜。庶几无咎。视古先民。孰与先后。山可夷石可朽。吾知先生之名。与天地而并久。呜呼。维衣与履兮。托在玆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7L 页
阜。千秋万世。无或躏蹂也。
教书
  丁卯十一月十六日 教书
王若曰呜呼。君臣之相遇。岂不难哉。贤者以道义自重。而不轻于用世。人君以禄位自尊。而不务于求贤。此其相遇之难也。若人君而有求贤之心。贤者而有用世之意。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则岂有难乎。予以冲幼。纂承 祖宗丕绪。仰述 先王之志。俯悼生灵之穷。思与贤者共成治教。夙夜不敢遑宁。惟以不得贤者为惧焉。玆于经筵之上。闻卿道德之懿。学术之正。当今贤者。孰踰于卿乎。已谕卿斯速上来。以副求贤之诚矣。第念诚意未孚。恐卿以予为寻常备召。而不屑于就。复有云云也。闻卿自盛年以来。不以爵位为荣。常以退身求道为志。此贤者之事也。圣人有言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卿既以隐居求志矣。今不可行义以达其道乎。抑卿之退居也。岂不以身之有病乎。时之多故乎。学之未尽乎。而卿閒居二十年。学已尽矣。予体 先王遗教。禀 慈圣至意。普施恩泽。有冤者伸。有才者用。时将平矣。卿虽曰身有疾病。亦非沈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8H 页
绵床席之證也。为予强起。辅予于治。谕予于道。岂有不可能乎。卿若于此时。又执前日之说。以退为义。则岂合于圣贤之道乎。世亦何赖于贤者。而贤者不必有益于天下国家也。且以前贤之已事观之。宋哲宗元祐初。宣仁太后同听政。用大臣荐。召河南处士程颐赴阙。以为崇政殿说书。颐门人有劝颐不行者。颐曰。食土之毛而为王民。召而不至。邦有常宪。宁宗即位之初。召知潭州朱熹。为焕章阁待制。门人请见曰。上虚心以待。敢问其道何先。熹曰。以天子之命召藩臣。当不俟驾而往。吾知竭吾诚尽吾力耳。外此。非吾所能预计也。二子传圣人之统。其去就岂不然乎。惜乎宋之二主。求贤不诚。用贤不终。孔文仲丑诋之疏入。而程子有西监之除。韩侂冑优人之戏呈。而朱子有宫观之逐。始焉求之如恐不及。终焉弃之如遗。二主之昏庸。不足责也。然于二子何病乎。予欲以二主为戒。而庶几用卿之有终。卿其以二子为法。而纳予于无过之地也。卿虽曰年老而有病。朱子之赴召也。年已六十五矣。而朱子自少时。常以疾病留落矣。岂至暮年。乃反无病乎。诚以义所当就。则不得不就也。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8L 页
予不欲劳卿以职事。卿在经席。以辅台德。岂有终不可能乎。日者。卿承 先王召命而来。才到都下。适值 先王宾天。卿亦以疾而遽归。予在哀惶罔极之中。不知卿之归也。后乃克知之。贤者去予。而予不知。予甚愧焉。予慕卿之道德。而卿不予顾。予甚惧焉。予以寡昧。嗣无疆大历服。实有无疆之恤。当此发政之初。四方其必有观之矣。卿若勉而一出。则四方之人必将曰。吾君庶几能用贤也。枯槁沈溺之士。亦有欲出而为之用者矣。卿苟不为勉出。则四方之人亦将曰。贤者不为吾君出。安能大有为乎云尔。则卿之去就。非独卿之一身为重。而于国之隆替。岂不大关乎。卿在 先王朝。屡被召命。而或不能来。 先王至以招贤不至为叹。是则先王之欲用卿。可知也。 先王欲用卿而未及用。以遗予冲子。命卿起而辅予。以报 先王之恩。则先王陟降之灵。岂不有大眷于卿。自古贤者。在一时人或不知。及其异世而相慕。亦无及焉。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昔之不能用贤。今以为叹。安知后来者不以今日为叹乎。卿其善饮食慎思虑。从容上道。以免霜露疾病之灾。不至重予愧惧。可也。予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9H 页
方欲谕卿以此意。今见卿书状。又以病辞。详卿所陈。事亦然矣。然卿不可不为予一起。以示予周行也。卿若务安气体。随便上来。则何恙不已乎。呜呼。卿庶几一出。予日望之。卿其毋徒以退为义也。呜呼。予冲子有言。卿其钦哉。故玆教示。想宜知悉。(弘文馆典翰奇大升行)
  戊辰四月初二日 教书
王若曰呜呼。莫难于知贤可好。莫甚难于好贤有诚。有诚则士皆愿立。而不仁者远。不诚则近者不稽。而远者不来。夫诚之不可掩如是。彼贤人者。顾亦何负于国哉。予以冲子。入纂大统。惟不克负荷是惧。谅闇之中。须有命令。经席之上。不替讲读。唯知急亲贤之为务。畴可与共天位治天职。以光我 祖宗。以济我生民。唯卿经术德义。为士人所宗仰久矣。予闻之烂熟。亦可谓知其真可好者矣。虽其爵禄不入心。恬静以养性。有若不可得而夺者。诚得致敬而尽礼焉。则庸有不动者。而幡然改图。以共予天位天职。为 祖宗生民之寄。岂不贤于梦卜哉。于是。谕以予意。不一再而止。卿执前志不欲变。呜呼。予之好卿。其亦末矣。何其宜起而莫之起。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49L 页
使予长抱如渴之怀而不可已也。呜呼。君臣相遇。自古以为难。岂予好之之诚。有所未孚而尔欤。往者贰公之除。非因于左右。实出于予衷也。非以悦于卿。实协于舆情也。卿每以退为义。以病为势。以媒爵为嫌。以不学为辞。卿意固然。予实疑之。仕止久速。圣人所以。不仕无义。厥有明训。士之处世也。安得洁身而已乎。长往而已乎。揆之于今。非有将大有为之君矣。未必无宣,仁之临乎上。范,吕之处乎下。而贤人君子。亦安敢诬其不在列乎。卿不可见义则翩然而来。不合则脱然而去乎。不可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乎。呜呼。臣邻攸属。常恐孔文仲之见欺。人才将兴。岂恤蒲宗孟之不取。即今春夏之交。风日妍暖。正病者苏。老者安之时也。卿年龄虽高。精力不衰。诚欲一出而相就。或舆或轺。或驲或舸。其势无不可者。而道路观听。必有加额之望矣。况爵者。非求之可得也。学者。非己之可私也。予实谙焉。卿何疑为。昔在 先朝。屡被徵旨而辞。最后一 命而至。岂不以奖进职重而制述官轻乎。然亦 先王好贤之诚有以致之也。及 先王宾天。卿遽以疾归。而予莫之知。殆孟子所谓昔者所进。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0H 页
今日不知其亡者。予甚愧焉。予小子不诚于贤久矣。其不克致卿。宜也。卿独不能推未报 先王之盛心。以及予眇躬乎。卿意一受人笼络。便不得自由。殆不然矣。殆不然矣。鱼水际会。千载一时。义苟不安矣。病苟不已矣。盖亦浩然有归志。夫孰能御之。呜呼。予自问安奉奠之外。惟务经筵。冀有以专精问学。比因灾变。遽见撤帘。而万几之政。萃于一身。将焉有攸赖。弥不知所出。卿庶几一顾。予日益望焉。予不敢劳卿以职事。以重卿病。虽卿疏出于恻怛。然皆非予所期于卿者。是可慨息也已。昔。晋人谓安石不出。当如苍生何。而况不为安石者。其如苍生何。士林何。国家何。不宜过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孤苍生士林国家之厚望。只得慎饮食。少思虑。补助医药以自持。从容上道。用副予如不及之诚。呜呼。有感必有应。卿固有以绎之矣。故玆教示。想宜知悉。(弘文馆直提学卢守慎行)
祭文
  遣承旨致祭文
 维隆庆五年岁次辛未正月甲子朔十六日己卯。国王遣臣承政院右承旨俞泓。谕祭于卒判中枢府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0L 页
事赠领议政李滉之灵。惟卿禀资纯粹。天挺英特。学求为己。志存济物。先立根基。自任进修。委质 三朝。仕与学优。遂厌名缰。求道弥笃。难进易退。屡召旋乞。休养多年。益用其力。程朱格言。邹鲁微旨。研精覃思。自表究里。养深积厚。充然自得。担荷大事。远绍绝学。虽未大施。表仪家国。屡进疏章。精衷恻怛。 先后季年。眷爱尤隆。卧龙才起。 舜殿已空。耿光难觐。攀号莫追。旋归故山。予罔闻知。思深侧席。敢效卑辞。来对讲筵。予幸得师。示予周行。言辞恳恻。上书论治。提纲挈目。建图指学。阐幽明微。作圣经邦。初不外玆。警予顾諟。静存动察。庶尽忠诲。以辅台德。论思未久。告归斯切。宁不追绥。以冯以翼。第念卿意。厌入脩门。姑许素履。乃安丘园。追思今日。益怆予情。人之明道。世不常生。远慕前贤。恨不同时。况今相遇。夫岂偶而。天授难留。是谁之咎。贤者出处。系于元后。招旌非礼。设醴亦愆。待不虚拘。用之必专。予诚未笃。致卿辞退。千载际会。一失难再。云林远隔。霖雨悬思。犹带旧职。不许恳辞。庶几复来。图臻至治。天不憖遗。永违予怀。予悼鉴亡。士悲山颓。有屏环座。寓目增哀。嘉谟犹在。德宇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1H 页
难回。赠爵崇礼。岂为卿荣。惟遵厥训。庶不负卿。怀允不忘。如对典刑。玆遣近臣。敢陈予诚。(吏曹佐郎吴健行)
  二十四日。遣礼官(佐郎赵仁后)致祭文。
 云云。惟卿受天间气。为世真儒。上希孔颜。下效程朱。精思力践。学以为己。曰明曰诚。惟敬与义。两进夹持。从事于是。念我东国。圣学久绝。名儒数家。虽或有作。学问之方。至卿更明。博而又约。庶几大成。上接不传。下启群蒙。一洗固陋。为道学宗。士有定向。人知致力。待后不渴。君子之泽。天笃生卿。将欲有为。志蕴经济。未及设施。斯文不幸。天意难知。早年筮仕。宦情如寄。辞退多时。在朝无几。 先后末年。求贤侧席。卿来应召。遽见遏密。寡昧践阼。翻然又起。苍生属望。士林注意。予倚为重。求治方急。卿复辞疾。乞退弥切。皎皎白驹。邈焉难絷。兼善一世。卿岂无志。亲贤乏诚。寔予之耻。然予所冀。庶复戾止。佑予寡躬。底治于美。天不憖遗。胡宁忍此。追惟经幄。面承忠告。经世大典。传心要法。为予谆谆。言犹在耳。图序古训。一贯其旨。疏陈治道。条有十六。示予周行。望予体察。卿之忠爱。至此极矣。能自得师。予有所恃。顷在冬杪。闻卿病革。予心殷忧。庶可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1L 页
救药。遣医未几。讣来亟且。梁折山颓。天实丧子。既令近侍。遥奠灵室。继遣礼官。酹此泂酌。不昧者存。卿其来格。呜呼哀哉。(弘文馆修撰郑琢行)
  祭退溪先生文(○卢守慎)
 呜呼。先生而至斯耶。至大之道。至正之学。至精之辞。至高之行。既不复得而见之。已而已而。恸矣恸矣。成就君德之器。诱掖人材之才。黜伯行王之术。难进易退之节。终岂复得而闻诸。已而已而。恸矣恸矣。如守慎者。蚤免叶尹之问。晚笃了翁之知。联被西掖。资丽泽之多时。偕假东湖。受寻顾其几夜。自论道讲性之外。惟忧国爱士之诚。一败涂地。万事听天。赏予不挫。勉予不止。白首归来。复瞻德范。方且倚以稽疑。庶可从而补过。何此计之不谐。遽此讣之相及。已而已而。恸矣恸矣。一恸二恸三恸而止。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有老在堂。永失一临。此怀茕茕。又复一恸。遥奠绵渍。尚克歆思。
  又祭文(○奇大升)
 呜呼痛哉。梁木之坏而泰山之颓乎。吾复何以为怀也。上悼斯文之坠地。下怜晚学之失依。曷为不使我骨惊而魂飞也。呜呼痛哉。粤在去岁仲冬之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2H 页
初。委拜一书。以问起居矣。俄于便中。获奉惠书。至月十五日所裁。而托邻邑子弟。转寄以来。既警我以棱角之太露。又申之以时事之可虞。矧乎物格无极之训释。缴纷往反而不克合者。竟同归而并趋。感幸之忱。慰满之衷。言固不可以喻。而心亦不能以容也。以为如此。虽未得陪杖屦而承韾欬。亦足以涤离愁而发愚蒙也。继于是月之望。因李生咸亨之伻。仰修一状。以达区区之下情焉。逮夫贱伻之言旋。乃眷手翰以还答。始言忧患之煎迫。益致惫倦于应接。终言胸痰之暴起。挟以他證而呻伏。卒叹请老之不遂。勉我久閒而静学。私窃怪字画之异昔。而未始觉神气之愆瘁。妄谓旧痾之偶动。当见勿药而有喜。夫岂知其为永诀之笔。而不复更承教指也耶。呜呼痛哉。腊月二十日。适在锦城之西村。忽得李生之报。伏闻先生易箦于初八之昏。惊呼失声。痛彻心膂。不自知此身之生而存也。并得令孙氏之书。乃知先生寝疾之详。又知后来仰修之一状。以先生疾而不遑披达于几案之傍也。茫茫天地。会晤无从。惟有毕馀生而游地下。庶或有以接仪刑而蹑遗踪也。呜呼痛哉。窃念顽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2L 页
鄙之资。实蒙诱掖之至。恩既深而义重。每用向往而不敢置。思欲乞郡于岭外。傥得躬造于门墙。慨日月之逾迈。恒祝道体之寿康。何人事之不可期。遽承音于不祥。恒摧慕以永号。怀郁郁以增伤。缄辞千里。以寓一酹。悲不能悉我之情也。伏惟先生英灵之如在。尚冀有以鉴此微诚也。呜呼痛哉。
  又祭文(○具凤龄)
 恭惟道绪。邈乎渊源。一言授受。昭揭大原。洙泗光阐。会之有元。遭秦不烬。逮宋而明。海东千载。粤有先生。赋质之纯。禀气之英。学自心得。不由师承。深思力践。动准规绳。终乃大成。浩然其归。表里交正。动静莫违。精金美玉。绝无瑕愆。冰壶秋月。炯出天然。乔岳屹峙。瑞星澄辉。云胡不淑。而至于斯。呜呼我邦。僻处裔陲。箕化已缅。文献无闻。罗季入唐。始事艺文。松都蔚兴。儒教彬彬。豪杰迭出。代不乏人。自玆以降。奋厉愈新。群贤济济。震耀光尘。顾惟嫡统。莫究似续。亦厄于时。有不施设。天相斯文。委有宗托。曷不遐寿。惨祸斯酷。呜呼世远。士多歧惑。高悟性命。绝废文字。卑或沈沦。徒徇外志。认用为体。疑真谁晰。放言惊俗。阔无阶级。涓流瀰漫。古今所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3H 页
惜。不有先觉。孰启来学。灉濋之分。毫釐必析。瑶璞之混。纤芥必择。反本穷原。捐华讨实。车轮鸟翼。极精致一。赤帜一竖。不烦辞说。继开之伟。昔贤同烈。呜呼哀哉。诚正之学。敬义之功。充养纯粹。积累从容。格君之忱。卫道之笃。明白的确。忠正恳切。进扬王庭。国有蓍龟。退讲于家。人有宗师。今其已矣。恸哭何追。呜呼哀哉。余以小生。晚窥门墙。治心之要。读书之方。奖掖谆至。俾免榛棘。窃念驽庸。质鲁心塞。中年废弃。沈痼乘之。荣名熏肺。又苦奔驰。至于今日。贸贸顽肉。庶收桑榆。以补黥刖。人事变迁。祇增哽咽。呜呼哀哉。去岁冬初。祗谒溪居。德宇睟盎。神思晏如。笑语怡愉。心閒气舒。指陈术业。言不暇馀。亦及时事。悯迫欷歔。曾几日时。忽焉违隔。斯文之丧。斯道之孽。邦国之瘁。士林之戚。山颓梁毁。痛冤宁阕。呜呼哀哉。方寝危苦。往拜于室。首言年龄。衰悴之端。真元竭尽。暴疾遽干。次言平日。讲会之难。感念畴昔。意何拳拳。岂知此言。而诀终天。仪刑永昧。后期何缘。潜思至此。五内摧煎。敬荐菲素。曷罄寸心。长呼一声。冀赐昭临。呜呼哀哉。
  又祭文(○赵穆)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3L 页
恭惟先生。圭璋令质。铢寸积学。寤寐濂洛。羹墙考亭。进道之诚。老而弥笃。达哲会圣。理融义精。既造高明。愈撝谦德。不已不止。任重道悠。山梁忽颓。安放安仰。穆生同县邑。幼蒙提撕。朽质难雕。坐成自昧。知非四十。怀痛无穷。珍重至言。尚载简牍。仪刑虽隔。神鉴在玆。庶奉周旋。不负馀训。单杯薄奠。岂足为羞。聊展微辞。荐此衷曲。呜呼痛哉。
  又祭文(成均馆生员申瀷,李纯仁,李应虬。中学生李应进。东学生郑纯复。南学生闵宗彬等。)
 猗欤先生。天资纯静。不由师承。早事诚敬。晦庵书中。惕然有悟。俯读仰思。弗得弗措。䌷绎四子。益加精力。晚而好易。玩心无斁。研深极微。理无不格。全体实践。义精守约。优入道阃。谦若不足。望之可敬。充养外达。霁行潦止。圣贤为则。身危道穷。自信愈笃。学子鼎来。讲论不辍。士知向方。殆变旧学。道全德备。为世矜式。昔我 先王。待士有诚。念玆作人。爰择老成。龟山雅望。允属先生。左训右箴。教告谆至。未克授室。旅病为祟。所好不在。宦情如寄。陶山依旧。寓乐衡宇。婆娑丘林。岁月迟暮。真积力久。造诣尤极。心传河洛。绝学复续。迨其季年。应 召入城。满朝注想。如待神明。六条草奏。剀切治道。十图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4H 页
昭揭。开发妙奥。存诚 讲筵。庶几启沃。志与时违。恳乞骸骨。迟迟孤帆。江上三宿。归来故居。竟遂初志。七进七退。以礼以义。士夫高仰。指为依归。谓当暂愒。寻复 召追。谁谓一疾。乃讫于斯。士失宗师。国无蓍龟。吾道何托。嗟哉吾党。一团和气。永隔坐上。抠衣何日。更升塾堂。天之将丧。坠绪茫茫。我恸非私。惟道之孤。道路脩夐。末由齐趋。远具菲薄。执事有恪。千里寓辞。敬奠一爵。感此哀诚。尚其昭假。呜呼哀哉。
陶山书院奉安文(○赵穆)
 
恭惟先生。天挺英隽。圭璋令质。琢磨功深。寤寐洛闽。羹墙孔孟。粤自志学。以至从心。一念始终。典学无怠。不至不已。希圣希天。呜呼先生。道尊德盛。蓍龟邦国。师表士林。百世闻风。尚知兴起。矧玆觌德。谁无秉彝。惟是陶山。讲道之所。孔之阙里。朱之考亭。俎豆不陈。吾党之耻。载谋载度。经之营之。有侐其宫。有俨其位。樽爵净洁。黍稷馨香。凡在骏奔。一心精白。尚其昭假。陟降在玆。惠以光明。启佑我后。世世无斁。敬恭以承。
祝文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4L 页
维万历某年岁次某甲子(春二秋八)(某甲子)朔某日某甲子。某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师 赠领议政文纯公退陶李先生。心传孔孟。道绍闽洛。集成大东。斯文准极。属玆仲(春秋)。谨以清酌翰音。用申常荐。尚飨。
伊山书院奉安文(○朴承任)
 大哉圣道。原出于天。群圣承绪。迭为后先。孔集大成。孟后无传。旷世周程。远续绝弦。盛大流行。犹待大贤。卓哉考亭。启后光前。斯道大明。天开日悬。德施斯普。覃及海堧。圃老独诣。不幸隮颠。文运再昌。培植百年。四儒相继。纯笃精专。横遭消剥。未克究宣。天未丧文。先生作焉。德器浑粹。襟量冲渊。早受小学。笃好斯偏。世方禁抑。一意不迁。根基既立。操履益虔。造次必是。夕惕朝乾。圣贤方策。熟复贯穿。推究义理。忘食钻研。曰子曰史。传记注笺。靡不涉猎。提要钩玄。程朱遗书。语录之编。来自中邦。始见其全。公独耽嗜。炙腴脍鲜。沈潜涵泳。钻仰高坚。至乐在斯。富贵浮烟。脱然遐举。不受拘牵。退溪之岸。陶丘之巅。仁山智水。登陟溯沿。静中深造。妙契鱼鸢。义精仁熟。矩方规圆。至治久遏。民苦颠连。 王鉴群情。梦卜登延。尺不可枉。竟秘陶甄。行藏卷舒。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5H 页
允合经权。楹奠遽兆。乔岳崩骞。苍生无禄。士林悲缠。遗泽所沾。泉达火燃。矧伊龟城。公有园田。弱龄游学。玉润珠联。群居肃敬。动遵韦弦。师范一乡。污染自湔。亲炙既深。咸切慕膻。瞻彼伊山。翠虬蜿蜒。维谷有院。堂室静便。厥初经营。实禀裁镌。记之规之。曲示谆诠。卷怀言返。亦驻行鞯。质疑屦满。诱掖拳拳。学子受赐。盈怀兰荃。教育之功。没世愈绵。乡贤祭社。香火联翩。如公道德。前后谁肩。庙祀尊崇。吾无间然。顾惟末学。叨玆备员。仰止遗风。无路执鞭。适会斯役。敢不勉旃。维院之东。有址平平。大小欢趋。其成式遄。祠宇渠渠。画栋朱椽。肃肃其堂。净几新筵。揭虔妥灵。展也吉蠲。牲肥酒香。秩秩豆笾。有俨衿佩。登降周旋。洋洋如在。地中之泉。先生之心。秋月寒川。先生之学。十图一篇。羹墙瞻慕。教化无边。祗祀自今。其永无愆。
庐江书院奉安文(○柳成龙)
 呜呼先生。道崇德全。清纯之质。独得于天。精诣之学。妙契前贤。真知力践。惩窒迁改。会万归一。如水注海。帝闷吾东。日星,昏衢。敷文阐教。大启蒙愚。山梁既颓。典刑未渝。民彝同好。四方云趋。矧伊乡邦。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5L 页
敢昧所尊。翼翼书堂。经始庐原。追惟过化。草木含馨。山高而峙。水流益清。遗风如在。盛德弥长。揭虔妥灵。时日孔良。青衿济济。群佩锵锵。神其来假。皦如玆觞。
埋志告文(○赵穆)
 维万历二十四年岁次丙申闰八月十四日戊寅。门生赵穆等敢以清酌庶羞。敬告于先师退陶李先生之灵。噫。惟我先生厌世。今至二十有七年之久。而墓道之志尚阙。良由时事之推迁。论议之靡一。玆以高峰奇大升所撰文。谨刻而埋于圹南土之吉。猗欤先生。道德之藏。精金铲彩。美玉埋光。江英岳灵。呵禁不祥。秋千世亿。永保无疆。尚飨。
文集告成文
 维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五月十五日丁巳。门人赵穆等谨齐沐。敢昭告于先师退陶先生神位前。噫。恭惟我先生去世。于今三十年馀。而文集尚未刊行于世。壬辰以来倭贼之变。公私书籍。荡尽于兵火之中。而幸赖天相斯文。神明护佑。遂得保全。无所散失。若不汲汲开刊以传于世。则人心世道。终未知何如。而吾党之罪。亦非轻矣。肆于己亥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6H 页
春。谨与诸同志。共议开刊。高山景行。好德所同。远近大小。闻风兴起。或送米豆。或输布物。或送工人。以助其役。学子云集。或书写。或雠校。无不精审。率皆乐心兴事。晨夜展力。乃于今五月日。讫功。遂藏其板于本院。俾远近欲得是书而读之者。任其自印。流布四达。则其传之永久。从可知矣。流之广而传诸远。则先生之道。庶可行乎。凡在观听者。咸以为斯文之庆。莫大于是。故不敢不告。
刻天渊台告文
 维万历二十九年岁次辛丑十月乙丑朔。门人赵穆等敢昭告于退陶先生之庙。猗欤我先生。得此山筑此台。而命之以天渊者。岂偶然哉。而弟子之今日凿崖石铭此名。而留示无穷者。亦岂徒然哉。惟先生去世。于今三十年馀。庭草已芜。而光风未泯。霁月凝辉。每一登台而望焉。则鸢之飞而戾乎天。鱼之跃而出乎渊者。依然固在也。感慨惆怅。徘徊而不释者竟日。而况人事之推迁。世道之升降。台之废兴存亡。亦不可知。则后之人追先生之遗迹。欲知其处而未得者。安知其不如吾侪今日之怀。而或甚焉者乎。徘徊徬徨。感慨不歇。忽睹此崖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6L 页
石上玆三字者。昭揭江皋。辉映山门。则宁不为之跃如也。若见当时鸢鱼之趣者耶。玆以李相山海所书天渊台三大字。刻于崖石。庶令千载之下来游斯地者。其于思程所赞上下察也。活泼泼地。并与先生平日玩乐之意。举眼斯得。则岂不有以开心目于指顾之间。明天理于既晦之馀乎。然则斯崖也斯石也。虽谓之目击道存。可也。噫。台虽坏而石不转。世虽变而名不泯。惟先生道德之昭著于上下。其天其渊。岂不韪欤。岂不远哉。虽被世俗笑侮。有不足恤者。噫。惟先生在庙之灵。陟降庭止。敢不敬告以闻。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年谱跋
  
退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57H 页

余观古之圣贤立言垂训。以牖后学。其功盛矣。然其传之也必有待于后之人。而传闻之与亲见。其详略又相悬矣。于是往者日远。来者日忘。几何不至于泯焉而无所寻逐。呜呼。其可悲也夫。万历己亥春。刻 退陶先生文集于陶山书院。士殚工勤。越明年夏。告成。盖去 先生易箦三十一年而始就。其亦艰矣。一日。凤城琴君埙之自陶院来。见余河上。以年谱为托。噫。予非知言者。何敢当此事。何敢当此事。顾有可诿者。念当时及门之人。彫谢殆尽。存者亦墓木拱矣。今不为之。更后数十年。求 先生謦欬音容于髣髴。犹不可得。况进乎此者乎。 先生出处去就与夫立朝言论大致。有贤孙安道草记采摭。详悉可据。其讲学论道与门人知旧辨难往复者。有 先生文集在。可以参考。毋亦依样画葫芦。以待后世之君子而去取焉。兼且自恔于追慕 先师之心为宜乎。琴君曰然。遂拨昏次辑成编。又以言行录,碣铭,墓识等及 教书,祭文。类次而附于后。俾来世得有考焉。观者恕其僭妄。而补其疏舛。则是又余所望也。西厓柳成龙。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