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x 页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书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2H 页
答柳应见,而见。
昨自李宏仲处。传寄两君书及墨二笏。今复自安东。来致两君与景文联名书。前后讯候病状。不啻眷眷。深荷深荷。滉湿證久有其兆。今秋。暴患脚劣。其后。多变为他證。医云。皆风湿与痰也。即今渐觉差歇。尚多留未祛者。大抵气甚惫惙。辄为外邪所乘。本不足怪。缘此日用当致力处。殊甚阙事。可叹。龙宫何太奄忽如此。人事可痛。以前书观之。应见已向西海。而见尚在京否。各宜珍勉。用副所望。
答柳应见
别来旋得书。知更与士敬商论。不知士敬复有何奇论异见耶。仆追思所讲。尚有重重膜子。是乃实未得而强言之。故懔然若无凭也。山梁之惠。感怍。
答柳应见
所谕时事可虑。正是如此。此间一二所闻。亦同来示。爻象方新。便有不好之爻象乘之。奈何奈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2L 页
何。然与其忧人之失。当自我无失。公与而见。亦当以韬晦为上。
答柳应见
伻书见报。深感且慰。地雷人庆。漳滨馀郁。计当豁然矣。贤弟遂至腾骞。以渠才器。固是分内事。不但为交游之喜。其不欲速受羁绊。亦甚奇。第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又其欲相从于此。则太不入时宜耳。刊书曲折。谨悉谕意。士敬诸人不中。可惜。然亦正不须太关念事。闻其弛担月川。尚未相见耳。馀惟摄养毖重。
答柳应见(丁卯)
示谕目录。来意似然。而有大不然者。记得先生书中。有云每见人以一成未定之书。流布于世。心未尝不非。其为计不远而虑疏浅也。(大意如此。不记本文。)昌黎公亦曰。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当初不知其意。至于更事多。而后乃知果然也。节要书。始印于星。被锦溪煎迫太勤。鄙意亦谓此非吾所著书。印出似无妨。故听之。至于今日。阙恨甚多。难尽追改。况此目录。乃滉所自为。岂可朝耕而径议暮穫耶。今所草得。才居四分之三。未得者尚一分。且又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3H 页
安知已得者或有误漏。而未得者容或有得耶。俟得定本之后。自不无能刊之者。假使无刊者。在我者可无憾矣。若为急于刊行。而遽以未定为定。恐其阙恨。不但如节要书也。故未敢副切喻之意耳。尊丈令公不欲补板之意果然。甚善甚善。序文。自以不满意。已去其稿。今难追记。亦正自不急事。先生书岂待滉言而后可传耶。
答柳应见
近日。两阻思悬。书来缕悉。仍审调养有相。甚慰甚慰。滉病馀癃惫剧。常閒居度暑。尚多忧虑。至于再蒙促 召。召以其官。每每退便。臣子之义。大有未安。不得已强作舁行之计。在途事。未测如何。入都后事。益难预度。假使幸而全归。向来出死力苦辞之意。扫地尽矣。不知何面目见朋友乎。慨惋无已。增注印本及定州尊丈书,正字书。具已承悉。印本中两君附标处。各以愚见。批写回纳。不知于佥意何如。盖来示非不善。但非有甚不得已处。不欲每加改添。故不能尽从耳。就中锦溪跋语中滉删去处。见而见书。云仍存刻之。不知此何意耶。滉于此书。妄有裁节。已是大罪。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3L 页
必欲更加之揄扬之言。此乃锦溪病处。滉每读至于此。不觉心慄。他人读至此。必心怒而鼻笑之。故不得不去之。今乃不用滉由衷补过之恳。必欲取锦溪一时误发之说。何耶。诚若是。是重增老谬之罪。不惮出百计。当坏却彼中刊本而后已也。增注印本则姑奉还。目录。当俟去了此语。然后寄呈未晚。不然。未敢将上矣。惟曲察此意。速报而见图去之。不胜幸甚。馀怀。病倦不具。
答柳应见
葩串之胜。曾所未闻。闻之不禁神驰而目想。世间无限胜槩。造物为人之意不浅。少年。非不游历其境。而率皆矇然蹉过。到今身如缀簇老蚕。而后每闻胜景。欲往无由。唯增浩叹而已。传疑二册。谨具领受。但今精力耗乏。此等工夫。亦不能如前日之锐意。尤可恨歉。
答柳应见
应举纷纷。自应如此。今往了一段公事。厥后。差可任意行止。然观世人。大槩一作纷纷。终身纷纷。有何了期耶。直是可笑。不知公能免此耶。呵呵。
答李宏仲别纸
双峰谓博厚指仁。高明指智云者。正以此二段。皆为成德之事。所以仁先乎智。其所谓智先乎仁者。指前所论智仁勇处而言。今以此段。看作学者进德之次序。非是。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4H 页
答李宏仲
书来所说。大槩得之。但子思语大语小之说。只说道体如此。非就性言。今引以为證。非也。所云信巫者妄言。而欲玩愒流光。此惑之甚者。而有悟于夭寿不贰之说。甚善甚善。人之能易数。其间尽有说。徐俟后日。安道昨自京来。方与而精。对阅京中亲旧书。不一一。草此以报。
 所教气质之性本然之性之说。以前后两书参看。反复久之。则其于孔子所谓性相近。孟子所谓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之说及道性善。子思所谓天命之性之说。释然无疑。然则本然之性。不囿于气质。而无小大彼此之分矣。
是。
 子思语大小之说。亦只就气质中言。非言其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4L 页
本也。若言其本。则安有彼此之分哉。
引此说之误。前已言之。
 程子曰。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谨独。于此可见地上皆天。虽在暗室不可不慎之诲也。向问对越上帝。先生以此答之。小子茫然不知所以。今承论性之说。似有得焉。盖天即理也。理则道之有条理处也。此理流行。无物不有。无时不然。则程子及先生之说。不其信乎。
大槩是。
 
巫觋之弊。无甚于此时者。淫祠鬼幕。可得一切禁止邻里乎。
视力可及与否如何耳。
 或者曰。巫觋之有。其来久矣。灵均之于离骚。孔子之于鲁论。亦称之。然则岂其尽虚哉。此说如何。
古时人心不浇。巫觋与今不同。
 或者曰。巫觋之邪妄。可知也。子见自古以正人君子而为之者乎。必至贱至邪之人而后为之。其人之不正。其鬼之邪妄。可见矣。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5H 页
此言甚善。但不能穷理。未必能保其不惑耳。
 辛酉春。陪游陶山。承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之诲。小知为己之学。当如是也。
子美之意。非言为己。当时假借以明之耳。
 德弘每以为人事可笑。不须勤苦。于亡兄见焉。去夏在清凉。见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说。三复玩味。知命有在。始有回驾之志。
见人死亡而玩愒自废。乃世俗之陋见。朱子每闻知旧讣音。益厉志为学。
答李宏仲(丙寅)
 
一有之而不能察。一。即四者之一也。有。即事物之来。有可喜可怒者也。当释(缺나히나잇거든)。盖一有可喜可怒之事物。而不加察焉。以至于欲动情胜。而后此心之用。始有所系累。而不得其正也。有之二字。非训有所之义者也。赵月川曰。一有。犹言一切有之也。当释曰(걸티두고)。其意盖曰。有之即训有所之义者也。言学者若以此四者。为人所不能无者。而一于有之。不能致察于其间云云。然有之之义。在于有所之前。有所之病。生于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5L 页
有之之后。故有之字无病。而有所字方有病也。此章或问。叙此一语云。惟其事物之来。有所不察。应之既或不能无失。且又不能不与俱往。则其喜怒忧惧必有动乎中者。而此心之用。始有不得其正也。今以此说观之。不能察。然后方有所失。始有动乎中。而此心之用。有不得其正也。然则不能察之前。非有此四有之病。可知也。金仁山亦曰。一则曰有所。二则曰有所。则是心之所主者在此。其失也固矣。忿而曰忿懥。惧而曰恐惧。即其重叠之辞。则是情之所胜者至此。其滞也深矣。观于此言。以四有。为心之所失。以其重叠之辞。为情之所胜云。则欲动情胜之时。即有此四有之病。亦可见矣。今若以此为非。而欲存一切有之之说。则愚所未解者也。德弘向既闻命。而尚未解惑。更考儒先之说。再禀焉。
看得子细。说得分明。鄙见正如此。但士敬说。非但士敬。他人亦多用其说。恐或拙者有误认处。当更详之。
答尹子固(根寿○庚午)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6H 页
东湖之别。一瞥数年。其间万事无不有。但无缘一奉英眄耳。具景瑞来示所寄心经疑订一纸。已将谬见。写在各条下。又别有一纸。写平日所考订若干字。同封寄景瑞。早晚自当达于左右。但滉所考据。乃庆州新刊本。讹误最多。不知公所订本。是何本耶。光州,海州两本。皆未尽善。须通考诸本。而取其善为佳。景瑞处无书。只送二订纸。恐公未知滉所据是何本。故因裴汝友之行。略布如此。谨白。
 所以只据庆本者。今在山舍。光,海二本。适皆为人取去。在他故也。
  别纸
一卷第一板。附注朱子说。第一条。中庸明善惟精也。中庸二字。大禹谟小注。作至如。本行上头横栏上面。分行细书刻云。中庸。大禹谟小注作至如。 后凡墨书者。仿此例。
第二板。勉斋说。衣食之食。疑服字。
第三板。西山说。酬酌万变。酌当作酢。 后凡朱书者。仿此改。
第十九板。东嘉史氏说。然此不能谨之于。此疑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6L 页
而字。
第二十一板。程子说。闻者有杀声。者下元有以为二字。
第二十二板。或问喜怒哀乐之前。莫若自先理会得。自当改且。
第二十四板。胡季随曰。戒惧者以涵养。者下当有所字。
二卷第二板。又曰欲知条。有人言心因。心当改比。
第六板。物卒夺之。卒当改来。
第十一板。乐记条。中心斯须。乐记。中心作心中。
第十二板。程子曰注朱子说。今人皆是。 皆下当有不字。
第十六板。看糊窗注。自警乎于。 于字当去之。
第二十二板。朱子说。惟其不自觉知。当改作知觉。
第二十二板。人皆有不忍章。 所谓人皆有不忍。所下当有以字。
三卷第一板。未尝有才焉者岂是。当作是岂。
第四板。学者患心虑纷乱注。静而养之。而恐作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7H 页
以。
第五板。首行小注西山说。做心上。上当改主。
第六板。李先生说。人心中大恶念。大下当有段字。
第九板。人心常要活注。出入操行。行当改存。
第十板。身心内外初无间断。断当改隔。
第十一板。答张敬夫书。此二字。二疑当作一。
第十二板。当书之左席。左席当改座右。
第十三板。注邢和叔云云。二问。问当改周。
第十六板。养其一指。指下当有而字。
第十九板。为饥渴所害故。故下当有于字。
四卷第六板第二行。要得寡欲存心这。语类作这心。
第七板注朱子说。由于能寡欲则。则当改到。
第十板四箴序。所以至于圣人。至当改进。
第十三板。不用之知觉而谓之知也。知改操。
第十四板。西山说。无馀复蕴。当作复馀。
第十六板第一行。失其至理。至恐正字。
第十八板。朱子说。一个坯。坯当改坏。
第二十一板。答黄直卿书。向来定本之误。大全。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7L 页
只作向来差误。今当涂去定本二字。改之字为差字。
第二十三板。溉其根下。当再出溉其根三字。
与琴闻远(壬子)
溪庄一别。奄及岁除。怀恋悠悠。迩来读得何书。人皆役心于举业。不知有此学。贤则意在此学。而欲不恤举业。贤之志甚嘉。然贤居今世。且有老亲。何可不务举业。二者并进。要著百之千之之功。可也。予此来。无补于 国。徒为失己。衰病顿加。春来。只有归计。未知能谐与未耳。未间。勉励千万。
答琴闻远(丙寅)
士敬行止。固绰绰有馀。从吾所好。有何不可。只缘与拙迹有所相碍。人之指目。不可谓无之。正如君言。是可忧耳。学堂事。吾何以知之。吾虽还。不敢预闻其事矣。要之山花未落。趁作还期。
与琴闻远(丁卯)
前云。城主近将来观书院。诸君必皆会。滉正苦寒疾。末由共席。恨恨。堂,斋等名。不知可如此否。其不合佥议者。共议改之。且竹溪书院祀文成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8H 页
公仪。旧有誊本。共览去取。以为他日祭禹公之仪何如。又有伊山书院规约颇详密。可仿议定新规。李大用取去。拟定大丘书院规约。然后见还次持去耳。
答琴闻远
前得十月二十一日书。具知里疫有瘗夭之叹。深为怛然。冬间。想得清晏。亦能读书进业否。滉一来。不思之甚。种种拘碍。无计解脱。遂至过冬。冬候异常。病不去身。受由闭门。今已经朔。愧惕难胜。时事。不必问如何。但以自家言之。只有速去为上策。不知春来。能遂此志否乎。眼昏力倦。不多及。
答柳希范
士纯兄弟与李逢春辈。约禹景善来寓陶山。禹尚不来。士纯等亦艰于往来。观其势。不如移寓山寺之为便也。承公亦有此约。而有望后之期。但此间事势。有此不便。又每见筠翁念公缓于举业。意或为迂学所误而然。此虽未知其果否。于今固不可顿断其事。既从事其事。又非可悠悠而得也。鄙意冬春间。择一閒静处栖定。取古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8L 页
文之宜于其业者。昼夜诵读五七百遍。以至千遍。积功之深。如老苏之为者。如是而后操笔而书之纸。必有浑浑乎觉其来之易也。以此应举。乃所优为。而付得失于天。天不能夺人功也。了得彼一事后。与我相从于此。筠翁之忧。亦可除也。呵呵。
答柳希范
辱书。具悉示谕之意。虽掣会晤。事当从宜。如示处之甚善。但不可太牵人事。虚负如流之岁月。速须断置百冗。携书入山。做得坚固工夫。彼工夫中。未必无此工夫耳。仆近患时令。长寒特甚。士纯辈虽在此日接。未见有丽泽切偲之益也。惟照。馀惟珍勉。
答柳希范(丙寅)
问疾频累。甚荷勤逮之意。滉之不幸。愈久愈极。不知天何困我至此耶。昨夜。祗受有 旨。非但不许退归。其外面。有工判数字之题。如滉固不足道。 朝廷用人之道。岂可不慎不重如此耶。因此可知时事有大可忧者。不胜惊惑。终夜不寐。奈何奈何。自此尤不敢进前一步。今当罢遣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9H 页
驿骑。私行入寓鹤驾山广兴等寺。为久住必辞之计。以得请为期。虽得罪谴。不暇计也。人之处世。如是至难。浩叹不已。迫斯可见。与今日事大段不同。何可援以为说。眼花灯暗。草草奉报。
答柳希范,而见。
顷者而见之来。未及面晤而径去。为恨。得佥问。慰释何胜。滉哀遑奔迫。病日益深。势不能支。奈何。累索目录。终不敢隐。呈上。但此等事。正不合于此时。犯人耳目。起人指点。非但在此。不可示人。虽于贵州僻远地。亦不当挟。惟默而处之如何。盖惩前日早出未鍊书。印行多悔。故欲勿轻刊此录。苦被公家煎迫。又不能坚守初志。可笑。其题目。改晦庵曰朱子书者。亦后来所欲更定者如此。已于家藏印本。逐卷皆改作此二字。故此录之名同之。未知贵州刊本。亦可尽改同此乎。势难则亦无如之何耳。跋语刊改。甚善且幸。
与权章仲
学履想佳。寄来百韵诗。㝯以里疫拘忌。久未传。顷始得见。不觉惊叹。何其阔步长驱之能若此耶。学而至此。亦可谓不易。然细看之。其病亦不少。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79L 页
言必欲长。故支蔓而驳杂。韵必欲满。故牵强而剩衍。用事或当或否。属对或的或赘。与其务多而驳杂。孰若辞约而精当乎。与其长驱而屡踬。孰若循轨而独至乎。往年。见所作论数篇。知弊病在此。尝苦口告之。其不见省耶。此诗好语甚多。非论比。但被间间蔓辞赘句坏累他。所以并好处亦不好。是为可惜。以尔之气质恬静。学问笃切。宜无此弊。不知何故。胸中容得许多草木丛杂。不能以时芟剔净尽耶。如此不改。非唯于吾儒学问路脉甚远。亦恐文章家炉锤。亦不堪当得。非唯文章家。下至场屋文字。亦不可以此手段求之。如何如何。游山时有诗数篇。病倦未得写寄。正使写寄。以尔好尚如此。未必能咀嚼于寂寥短章也。更思之。
答权章仲(辛酉)
人来见书。深慰。所制既求论病考送。故不敢不尽所见。不知于意云何。每念君为人端雅。有儒者之风。读书用力。亦不为不多。而见得义理。全不精明。其于文字。尚未识病处。故久困场屋。切愿改图。而今来制卷。未见有改。是乃君固执已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0H 页
见。反不信人言故也。然君岂终于此者耶。必能终悟而顿改大捷。以慰所望。幸甚。墨一笏送去。照领。只此。
答权章仲
伻来。见书兼挽幅碣样等。不任悲哽悲哽。碣面。即宜书付还奴。但两碣尺样。考墓短而妣位长。恐非所宜。今所书者。只依示样。然岂不可两易耶。欲易则须字字截取。长者蹙而密。帖于短碣。短者展而疏。帖于长碣而刻之。无所不可。何可拘于先立后立。而失小大之宜耶。且观书示。考四祖处。何多疏漏耶。常时书四祖之例。岂不知耶。考居先。次祖。次曾祖。而外祖居末。今示草内。非但外祖居考之次为失序。祖一位漏而不书。且以高丽太师幸之二十代孙十字。居外祖曾祖之间。何耶。吾家有金氏,权氏小谱。考之则但祖讳玠而无官位。后须细示。且曾祖横城公。以贰相公推恩。虽有追 赠。后来贰相迁谪则 赠职不可用。恐只当书本职可也。如此等事。须当审察闻见。书送可也。何可以莫大传后之事。自为草率如此。而令我考书耶。又有一意。不敢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0L 页
不告。有力之人。碣文趁刻。既葬即立。甚善。自馀力不足之人。姑徐树碣而专治葬事。既葬后刻碣追立。要不出三年之内可也。力若又不足。则或在三年之后者有之。闻君家失农甚矣。葬事力必不给。何故先其所后。而汲汲于此事耶。切毋固执。姑停此役而专事窆具。既窆而力尽。虽俟来秋为之。不妨。千万谅照。
答权章仲
前见书日。适在门礼纷扰中。不及答矣。书中恳意。非不知之。碣刻趁葬。非以为不可。特以葬需浩烦。兼举此事。诚恐中道力竭。反有碍于葬事耳。今既不见听信。煎迫如许。不容固沮止之。草成送去。然千万更须量宜处之。此不过数月先后间耳。子思曰。有其礼。无其财。君子不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不行也。今不量无其财无其时。而强欲先其所后。如何如何。予眼昏多病。不能书。故前来标石见样。送于琴生员。生员之书。过我远甚。须并送(缺)志文草。嘱而书之。
答权章仲(丁卯)
伻使忽至。(缺)庆良勤。知意甚厚。揆事难堪。老拙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1H 页
保病。长是守病。增年乃为减年。学不讲而忧深。 恩莫保而愧极。有何足贺。无以为答。诸友适至而满座。数字聊酬以见意。
答权章仲别纸(己巳)
火之性。能迎薪而焚之。不能随水而变为寒。故得水则灭。水之性。能随火而变其性。故得火则热。惟不能迎物而焚之如火也。是故。有温泉而无寒火。
答郑直哉(以清○甲辰)
去春。临行悤卒。情叙未洽。但增别后之思。忽奉辱问。慰情曷谕。仆今为直讲。岂不为病汉之幸。惠及二物。感愧。但冷官。自救不给。何暇饷人为心。且于尘中得此鞋。令人益发云山之兴。想故人之意。无乃劝我早归山耶。何时更面。以时保爱。谨复。
答郑直哉
承问感慰。仆为虚名所误。进退两难。席稿待 命于此。闷甚闷甚。曾闻君近似悴惫。承示。尚今未得如常。恋虑不已。人云君颇未节饮之故。此言恐当留念也。惠菜新佳。感佩。适闻缌服。醢则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1L 页
还上。馀冀保爱珍重。拜复。
答李平叔
既修六月晦日书。未遣。今又因家奴还。得六月廿四,廿八两书及朝报等。具悉留意之厚。感感。夭孙事。悲念之馀。时日渐多。不得不以理自宽。未至于过而增老疾耳。所谕纸尾云云。政如来意。但远外之地。非敢与闻。如何。闷仰而已。示三绝。披阅慰写。其中有小未稳处。后当报之。知熟读大学。甚善甚善。大抵晚学之人。尤当百倍其功。庶几及于人耳。若与人争论是非。好作主张之语。以陵驾他人。非所急也。前日伯夷等议论。颇有此病。故敢告耳。
答赵起伯
承示从马之来。明日欲行。忽觉怃然。君来固为非时。故屡告以鄙恳。而君终留不去。既留则当与之讲论。令少有补益。而两病相值。又迫于 召命之荐沓。空过数朔。而今将归矣。何愧如之。
答赵起伯问目
 忌祭及三年内。两位同祭。此礼如何。
据家礼。忌祭只设当忌一位。三年内。亦无并设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2H 页
两位之文。今人不顾礼意。徒循情而两祭之耳。然忌日则无吉凶不同之嫌。犹为可也。若于三年之内。吉凶异事。安有并行之理。且于祝文。只告当丧之主。则不及于已庙之神。并告已庙之神。则又非丧中祭名本意。进退皆无谓。知礼者当有以处之。
 亡人始为小宗之主。则庙之创立。何时为之。
生时立斋以居。死则因以为祠堂。亦见家礼。其未立斋。或斋不合为庙。则三年内立庙。
 时祭。谓尽事神之道者。何耶。
孝子报本追远之礼。莫大莫重于此祭故也。
 墓所去家。若隔数日程。则虞祭行于何处。封墓时只留子弟。丧主终不见之乎。
道远则初虞,再虞。于所馆行之。三虞则至家行之。亦见家礼。虞后往见。可也。岂有终不见之理乎。
 独子则守墓及祭于在家神位。两处势难分守。然则留在神位之所乎。
随时随礼。量其缓急。往来两间可也。
 众子之家。题神于纸。行祭后焚之。于礼何如。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2L 页
纸榜行祭。祭后焚之。先正亦许行之。
答赵起伯问目
 三纲八目之工夫工效。反覆言之。即以此文附者。何欤。
八目中修身为大。故特拈出言之。
 何不言诚意。而言修身。
以八目次第言之。则正心修身。固皆以诚意为之首也。以国家天下。对身而言。则心与意皆在一身之内。故特以修身言之。
 天子庶人。等位不同。齐,治,平之效。庶人固不能及。何以举天子庶人而一言之耶。
虽庶人。条目工夫。亦须先做得。而自当随分施行耳。(此意。或问中庸中备论之。今不致详于此。)
答韩德固(绾○丙辰)
伻至辱问。欣审莅候佳胜。滉自应顺去后。无与晤语。拥炉避寒。如痴蝇耳。监司之来。恳辞不听。又远烦贵邑之馈。愧不可言。应顺美质难得。但从前似不甚读书。而其人年富力强。自今下坚苦工夫。尚恢恢有馀地。在公力劝之。病拙之望也。使行方到。骚骚不宣。亦不及奉问于应顺。照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3H 页
谅。
答韩德固
伻人冒寒远投。承寄问。欣审履此复亨。体味冲胜。金君能改志刻厉。甚可喜也。以彼美质。加此峻功。如决壅水而注下流。沛然。何可胜言。第一能节饮。勿交杂人。庶终始不变。而容大业耳。金君自知此意。然赞成之责。如公尤不可忽尔。仆非劝人进学者。缘爱重之切。聊妄言。想恕其僭。岁向尽。惟珍爱。不宣。
金景仁,李宏仲。(丙寅)
一纸书来。兼带两诗。情境宛然。令人感慨。仆适值雪后寒剧。诸病陡添。寸步不能更进。不得已上状乞退。姑留荣。来初。又当稍进以待 命。要不欲过岭而旋。所未知者。得请与否耳。不得则事有极难处者。然当临时量处。不至为诸友之羞也。两绝欲和呈。此非吟咏之时。故未果。姑俟后日。惟佥珍励。谨复。
金景仁,李宏仲。(丁卯)
承示知荷。但孤露馀生。忽遇初度。哽怆难喻。于君等。有何来往之礼耶。惟冀益加佥励。不具。
与金仲文(己酉)
前日因扰。未得从容。恨恨。今闻太生员到接。今后来接之员必多。供给诸事。下人恐不谨。须时时检察。勿令疏忽。幸甚幸甚。风闻前日居院儒生等。谓足下待儒生慢不谦谨。专擅院中之事。以此儒生等不乐居院云云。此言我不闻于儒生。乃闻于道听涂说。必是虚言不足信也。然足下所任。实为非轻。若少有不谨。则非徒足下名节扫地。他日何面目。以见周景游乎。预知此意。日慎一日。千万恳望恳望。
与金仲文
熊川鱼物不来。院中齑盐之苦。如何如何。偶得青鱼。二百尾送上。少供诸贤之饷。宝米等事。更加催纳。
答金仲文
闵上舍来传辱书。欣审比来佳况。书院今为 国庠。凡事尤不可不谨。勿以事久生弊而启隳弛之端。幸甚幸甚。入院诸生更试事。滉在郡时。固有是言。今则在张使君与斯文诸丈所处如何耳。滉何敢与有闻焉。况非关足下事。诸生何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4H 页
咎于足下耶。惟照。谨复。
 庙享笏记。考订书上。幸与院中诸君议之。
答金仲文
向往之馀。辱使垂问。伏审 宣赐书籍扁额今已到院。且蒙一一誊摹寄示。不胜感悚危惕之至。此乃非常之盛事。院中凡规。更须百分谨饬。有加毋坠。思有以上副 圣朝乐育崇奖之意。幸甚幸甚。就中传闻前监司见滉律诗。令悬板云。无乃已悬乎。今与 宣赐之额 命制之记。同揭楣间。至为未安。须告院中诸君。而速去其板。至恳至恳。惟谅照。
与郭大容(庚戌)
方此歊赫。想韵度益清裕。人至。只有与寯儿书。不惠一字之问。何也。然所誊写寄来 颁赐书额等关移及宣记文字。皆审为贤契手毕。奉擎披阅。岂胜慰浣。且不意愚悃得以上彻。有此创举。其盛时右文激劝之美为如何哉。而诸公所以感奋作兴之意。奚啻百倍于平日乎。斯则非区区所敢赘云也。向因闵筮卿。闻院中欲得滉上监司书元稿。写入誊录云。今欲送上。其稿多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4L 页
涂窜。未堪送。从当净写。托闵应祺送上。寯在乌川。明间当来。当示寄书。惟照。万冀为学珍重。不宣。
答或人问目
 敬斋箴朱子大注曰。除非那人做工夫大段迫切云云。劝他勿迫之中。除非之除字。似有绝字之意。请以方言阿粗之说释之何如。以妄意私自释之曰。(아조)那人(을)大段迫切()做工夫()然后(에뎌)勿迫(을)(호미아니라)
此说非是。此言有人做工夫大段迫切。则有助长生病之害。故劝他勿迫可也。其不然者。不当劝勿迫也。释云。(뎌사皦이)做工夫()大段迫切()然后(아니어든)劝他勿迫(을아니디니)。除。谓除此事而不为也。又云。大段迫切。犹言太甚迫切也。做工夫太甚迫切。如公是也。如公之太甚。则劝之勿迫可也。非如此太甚者。当除劝勿迫也。
 敬斋箴小注北溪陈氏之说曰。殆难以空言云云。甚可畏而非理明义精。亦不能发到此。真可为切己云云。盖而非理明以下十二字。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5H 页
即转结上文之意也。发到之下此字。即毫釐云云有差之谓也。请以而非理明以下数字。上续于甚可畏之下。发到之下此字。下续于真可为之上。使其上下文义。不之为碍滞也。何如。近来将北溪之说。妄自体验乎身心之上。践履于事物之间。其为说之或续于上。或续于下。尤为的实也。日者。偶然行一个戏事于不知不觉间。厥后。思得真所谓恶之大者也。而于此。乃知其不敬之为害的实处。甚可畏也。然见理不明。择义未精。故亦不能真知其善恶。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也。
每读此说。亦尝有疑于此间文义似未稳帖。今因来谕。子细寻绎。知来说有近。而实未然也。来说既以此字为毫釐有差。则此此字。正当属上句为是。何故反欲属下句耶。窃详来说。末端见理不明择义未精云云。乃知公错看了此上下文义也。以愚见言之。乃知之知字。固是多历人情事变者知之。而自不敬之端。至禽兽之归。皆谓此人之知也。然而其言甚可畏以上。是此人自验于身上而知其如此也。非理明义精以下。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5L 页
却是谓非朱子之理明义精。不能发明到此也。今先生能发明到此。而为此箴。真可为学者切己箴警。而救人免陷于云云也。今公意以非理明以下。亦作多历者身上事看。则所谓发到此。为何义。所谓箴之。为箴谁。所谓救人。为救得何人耶。
答李棐彦问目(家礼)
 第一板。家庙之图。 寝庙正庙之义。
寝庙。昭穆所在之地。正庙。合祭之所。详见文献通考,朱子大全,中庸或问等书。
 
祠堂之图。 重行图与丘氏仪节图有异。从何为是。
仪节是。
 第二板。深衣图。 从丘氏别用布为领。则有违本注。不然。将不成衣。未知当何从。
当从仪节。
 第四板。深衣大带图。 深衣大带。以条约其相结处之义。何取焉。将服深衣带大带。则条亦不可去乎。
以条约之。所以固其结也。当不可去之。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6H 页
幅巾图。 幅巾当著否。
非但骇俗。且不详其制。姑以程子冠之类代之无妨。
 第九板。绖带图。 成服前绖带散垂。乃古礼。而图亦有之。家礼本条则无之。所谓家礼未成书之类。此耶。抑朱子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者而无之乎。丘氏仪节。亦取而补入。当从仪节乎。
此图上文字似误。不可从。丘说当如本注下。似为得之。
 
题主式。 陷中第几之称。或曰。二郎,三郎之谓。而国俗则无此号。去之而当不书。其说如何。
或者之论。得矣。
 第一卷第五板。旁亲之无后者。以其班祔条。 杨氏(复)曰。才祭高祖毕云云。时祭条。亦曰。每逐位读祝毕。即分诣本位所祔之位。献酌云云。祔高祖者。乃曾祖之子行。而反为先献。甚为未安。而仪节则先献正位毕而次祔位。朱子亦曰。祔食之位。古人祭于东西厢。某只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6L 页
设于堂之两边。正位三献毕。使人分献一酌。如学中从祀然。此意如何。
朱子说甚好。当从之。
 刘氏小注。就里为大。 就字大字之义如何。
如云向里为重。
 置祭田小注。计见田条。 见字音。
见音现。○穿凿。不得直通。而旁穿曲凿之意。○唱喏。疑是敬声。○背子。疑是몽도리。
 第十六板。凡受女婿及外甥拜条小注。扶谓搊策。 搊策之意。
未详。疑추잡다。
 第十七板。列女传女戒之类。 女戒谁所著乎。
曹大家所著。家音姑同。
 第十九板。前一日宿宾。 宿宾。仪礼注曰。宿。进也。谓进之。使知冠日当来。补注曰。是隔宿戒之。从何为是。
补注是。
 第二十一板。小注。司马温公曰。古者。冠用醴。 醴。乃一宿醇酒也。而温公曰。今私家无醴。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7H 页
是醴。何醴也。而若此其难得也。
非今之所谓醴。乃五齐之醴也。
 第二十六板。婿入奠雁条。 补注。刻木为雁。近于死。无则以鹅代之。鹅亦雁之属也。丘氏亦曰。古者。执贽相见。大夫用雁。士用匹。故仪礼。谓昏礼用雁。为下达。言士通执大夫之贽也。即所谓摄盛也。家礼。因书仪取其顺阴阳往来之义。质之仪礼。似非古意。借鹅代之无害。然则当从诸说乎。
借鹅代之。无妨。
 
第二十八板。小注程子说。 宴不以夜。何以云礼耶。
夜宴似涉亵慢。故云礼也。
 入堂拜大男小女。 大男小女。互文言之乎。
互文言之耳。
 第三卷第二板。乃易服不食条。 仪节。改入易服条于复下。可从乎。
当从本礼。
 治棺条。 七星板。用穿北斗形。何义。
南斗司生。北斗司死者故也。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7L 页
内外皆用灰漆。 未知此灰何灰。
是乃骨灰。
 第三板。杨氏(复)小注。 冒。家礼不用。而独于附注有之。丘氏亦曰。不用可也。何据为是。
勿用可也。
 第五板。立铭旌。 铭旌。丘氏以粉书之云。未知古礼乎。若家礼则无之。今不可从乎。
别不知古礼。虽从之。不妨。
 第六板。高氏小注。 足以朽肉之释。
()()()
 
第七板。设奠具。括发麻。 或句绝于具字下。而上连为设奠具。此意如何。
是。
 小敛下注。左衽不纽。 记注曰。死时无复解义。故绞束毕结之。不为纽也。以此观之。则必也去右系。缀于左衽以结之耶。纽之义亦何谓。作鼻结之之谓乎。
问说皆是。且绞字有二音。本音교。盖结之之义。又音효。平声。布名。
 第八板。大敛条。 小敛大敛。观丘氏所论。虽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8H 页
有小敛布绞之数。而未结绞。未掩面。虽有大敛。而既无布绞之数。又无结绞之节。此制如何。若欲从此制则恐于夏月。尸难久留。不从则恐违本意。如此等礼。何以处之。且丘氏曰。棺中大敛。非古也而图乃有之。吾东俗则皆从图说。俱未知孰宜。
大敛布绞。当从高注。且未结绞未掩面等事。固当随势为之。若暑月则不可不速绞矣。棺中大敛。亦似不妨。
 第九板。成服条。 吾东俗。并于成服日制服。而或谓前期预制为是。如何。本条。既曰。厥明各服其服。入就位哭。则其日制之。不及明矣。
预制为好。
 第十四板。四曰小功五月条。 庶子为嫡母父母兄弟姊妹。皆有服。乃畏服也。而本 国五服条无之。如何处之。
为之好。
 第十五板。杨氏(复)附注。诸侯为嫡孙之妇也。 诸侯之礼。未尝言之。而独于此言之。何也。
取仪礼全文故也。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8L 页
第十七板。食时上食。 两食字音。
当并同食。
 第十八板。 门状。
如今六行名衔。
 炷火燃烛。 或曰。昼祭用烛。非古也。此云。炷火燃烛。昼用烛明矣。用烛之义何也。
神道幽冥。故用烛者。乃烛幽冥之义。
 第十九板高注。 展手策之义。
与搊策之策。同义。
 第二十一板。择日。开茔域。注。得地掘穴。 穴字。丘氏换以兆字。何也。
穴字是。
 第二十二板。注。范家用黄泥。 所谓范家。谁也。
范如圭。韦斋先生执友。朱子以父兄事之。疑是此也。乃念祖,念德之考。
 第二十三板。下帐。 下帐之释。
()
 第二十四板。翣。 翣之义。
人死斯恶之义。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9H 页
不中换了释。
()(治)
 第二十五板。奉柩朝于祖。 此条。仪节集说。俱以魂魄代之柩。其义如何。若非宗子之家而庙在异宅。则虽用魂魄代之。亦似未稳。何以处之。将废其礼而不行乎。
仪节集说之论善矣。若庙在宅近则可也。远则恐难行之也。
 第二十八板。下志石。 墓在侧峻处。则于圹南数尺间埋之之意。
非有他意。圹内窄狭难设故也。
 徒与人作镇石耳。 镇字之义。
如今疗动土病时。用墓石以御鬼之说。有镇之之义。故云镇石。
 反哭条。 或曰。吾东俗即不反魂。甚非。以家礼考之。可知其非也。然孝子慈孙。返魂之后。不忍弃墓。欲身守墓侧。则朝夕之奠。朔望之祭。将何以处之。
返魂。则不可庐墓。
虞祭。俱用刚柔日。备阴阳之义也。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89L 页
第四卷第七板。 丧不计闰月。敢问其义。
非正朔也。
 律,敕之义。
律谓正律。敕谓受教。
 第十板。 郡望。
贯邑也
 第十三板。 卜日无定。虑有不虔。(吐)
卜日无定()虑有不虔()
 第十八板。侑食。 所谓正筋。正之于何处。
正之于(缺)器。馔味之恬淡适人。莫踰于(缺)
 
第十四板。月祭享尝之别。 敢问其制。
日祭于祢。月祭于祖。时享于曾祖。尝祭于高祖。
 第二十二板。忌日。 忌字之义。
禁忌他事而勿为之意。
答崔子粹(丁卯)
书来欣慰。仆自广津别后。其夜又发热。艰以得汗止热。是后。渐似向苏。无他。服禹景善平胃煎。脾胃證少歇故也。半程以后行素。至今犹得支持。未知此后如何耳。就中。诸相皆以滉归为非。不胜惶愧。然向使滉仍为知事则犹可迟迟。不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90H 页
意为礼判。当 新政之初。不能一日出仕。惭负莫甚。如此。何可冒禄淹留乎。但此意。今人都不思之。难可发明耳。
与崔子粹
在京时。闻 大行王挽词。八月十五日前。制 进事 令下。病甚未及制呈而来。既来乡稍苏。情不自抑。曾已制写草本。送于申主簿处。但未知在外如滉者。亦可制呈有前例否。令主簿他例闻见进呈矣。未知进呈与否。虽进呈。又未知可用与否。如用之则其中一句。翻成昃晷嗟。此晷字。欲改作昳字。君须先问申主簿处挽词进呈与否。若呈而可用云。则李应教或郑佐即处。欲改此字之义。君往白之。则可转通都监而改之矣。若在不用之例。则推而送还。亦望。想谤议喧誊。虽二君处。不敢修简故云耳。
答申诣仲(己巳)
书来。知莅字佳胜。衙眷已往。欣慰。滉依旧。但惠送频烦。未安之意。前日恳告。今复致物如此。君虽不信我言。乃不思领议政之言乎。求者如麻。用之如土。终至官库板荡。不知何以善处乎。二
退溪先生续集卷之六 第 190L 页
物受之。一物还送。欲使君知吾意也。勿怪勿怪。谨拜复。
答金景岩(戣○庚申)
前月。许国善传致辱书并武夷图十幅。因审动静佳裕。甚慰悬企。仆尚欠一死。而老病相得。月剧岁深。无足怪耳。此图。荷左右之力。获此奇宝。使山房病里常卧游于九曲丹台紫府之中。其幸如何胜喻。九曲分段。未及依所草新样。果似可恨。然仆亦尝试考之。其形势互相参错。卒难有定论。只如今画。恐亦无妨。未期面晤。惟以时加爱。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