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x 页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行状
行状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3H 页
明宗大王行状
国王姓李氏。名 。字 。恭僖王之次子。 母妃。尹氏。初。 恭僖王元妃尹氏。既诞 荣靖王而薨。又纳 尹氏为继妃。领敦宁府事坡山君之任之女也。以嘉靖甲午五月二十二日生 王。王生而颖秀。不妄嬉戏。明悟善学。 恭僖王称爱之。封为庆原君。嘉靖二十四年乙巳七月。 荣靖王疾大渐。 召大臣入卧内。教曰。予疾殆将不兴。予无嗣子。 先父王嫡子。惟我与庆原君二人而已。(讳)虽年幼。聪睿夙成。可付后事。卿等其共辅立之。 王薨。大臣奉 遗命。请 王权署国事。遣陪臣宋㻩等。告讣于 朝。且请承袭。是年十二月。 世宗皇帝赐制曰。子承父业。是为人道之常。弟绍兄封。允合天伦之正。肆彝章之具在。斯涣命之有加。咨尔朝鲜权署国事李(讳)。世居海峤。裔出王家。习尚每嗜乎诗书。风教素承乎礼义。念国王之嗣绝。宜茅土之尔归。揆诸世次以当承。参之舆情而允恊。爰降丝纶
国王姓李氏。名 。字 。恭僖王之次子。 母妃。尹氏。初。 恭僖王元妃尹氏。既诞 荣靖王而薨。又纳 尹氏为继妃。领敦宁府事坡山君之任之女也。以嘉靖甲午五月二十二日生 王。王生而颖秀。不妄嬉戏。明悟善学。 恭僖王称爱之。封为庆原君。嘉靖二十四年乙巳七月。 荣靖王疾大渐。 召大臣入卧内。教曰。予疾殆将不兴。予无嗣子。 先父王嫡子。惟我与庆原君二人而已。(讳)虽年幼。聪睿夙成。可付后事。卿等其共辅立之。 王薨。大臣奉 遗命。请 王权署国事。遣陪臣宋㻩等。告讣于 朝。且请承袭。是年十二月。 世宗皇帝赐制曰。子承父业。是为人道之常。弟绍兄封。允合天伦之正。肆彝章之具在。斯涣命之有加。咨尔朝鲜权署国事李(讳)。世居海峤。裔出王家。习尚每嗜乎诗书。风教素承乎礼义。念国王之嗣绝。宜茅土之尔归。揆诸世次以当承。参之舆情而允恊。爰降丝纶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3L 页
之重。俾膺圭爵之荣。玆特封尔为朝鲜国王。锡之诰命。继守旧封。思缵前人之绪。宠颁新渥。益增藩服之光。无忘北阙之恩。永作东方之翰。又敕曰。尔兄王(讳)。于嘉靖二十四年七月初一日。薨逝无嗣。尔既系王亲弟。理宜承袭。玆特遣内官监太监聂宝充正使。郭銮充副使。赍诏示尔国人。封尔为朝鲜国王。继理国政。尔宜服膺君命。图绍先业。秉犹循义。保国安人。为中夏藩垣之臣。并封尔妻沈氏为王妃。及颁赐尔及妃诰命冕服冠服䌽币等件。至其钦承。 王即遣陪臣右议政林百龄。奉表陈谢。 王时年十二。礼接 诏使。无违度。廷臣咸以为 王方幼冲。学问最急。卒哭前。请开书筵。 王为 荣靖王。居丧以礼。犹日与儒臣。讲读不辍。左赞成李彦迪。书进先儒格论。且勉以勤学问。敬大臣。纳谏诤。近正人。远邪佞。畏天命。恤民隐等事。 王谨受而思服焉。二十五年夏。大臣以盛暑。请停书筵。 王不听。首罢异物无名之进。蠲穷民积年之逋。下 教礼曹曰。近来教导未至。风俗浇薄。不孝不友不姻不睦之法。自有国典。而闾阎之人。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4H 页
不闻不学。蠢愚无知。妄行非义。以触罪辜。良用恻然。据古彝伦之教。参酌国法。作为教目。广布中外。使穷乡僻巷之人。无不周知。如有违者。严加责罚。以淑人心。以正风俗。讲官以无逸并抑诗进戒则曰。索于内藏。得 先朝旧案上写无逸篇。已备观省。其作屏。写抑诗以来。二十六年。仆臣因轮对。请贸马于他境。弘文馆举 先朝禁贸之事。且书周书旅獒,囧命二篇以进戒。 王欣然嘉纳。是时。水旱荐臻。连岁饥疫。 王为之忧惧悯恻。不遑寝食。省咎责躬。求言补阙。督令内外官吏修举荒政。至于放租弛禁。移粟纳谷。劝分收弃之类。靡不究心。病者救之。死者瘗之。 谓大臣曰。为人君者。闻百姓饥死。不急赈救。则安有视民如伤之意乎。予今昼夜忧虑。罔知攸济。卿等亦宜商议善处之。谓民生休戚。系于守令。每令铨曹。择人以授。于时有吏犯赃。 王曰。 先王朝。赃法甚严。今则不然。贪风日炽。民受其害。事露者。不可不痛绳以律。二十九年。因庆尚道观察使 启请。颁降内藏书籍于丰基郡白云洞书院。 赐额褒美。后又 命各道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4L 页
有书院处。咸加劝奖。书院之作。由是盛焉。三十一年。 命选朝绅之素称廉谨者。赐宴于 宫庭。举遗逸。得成守琛等五人。皆叙六品职。书筵讲大学衍义。至谗邪之臣杀忠良以资敌国。而庸君闇主一不之察。慨然叹息。因论唐僖宗杀谏臣事曰。兴国之君。乐闻其过。亡国之君。恶闻其过。直谏者死。奚以不亡。讲近思录。深有味于养知莫过于寡欲之言曰。此与养心莫善于寡欲。语意相符。其沈潜学问。类如此。三十二年冬。擒获漂流倭贼。遣使以献。 皇帝降敕谕曰。迩者。倭夷侵扰海陬。屡该南直隶浙江等处镇巡官奏闻。已命督兵。驱逐出境。其馀寇奔逸。方行沿海地方。严加戒备。玆王奏称陪臣贺节回国。传闻倭逆抢攘。即便整搠兵船。预肃堤防。及擒获漂流馀蘖铳牌等器。差贺至陪臣李泽等。管押解献。具见王奉藩忠赤。朕甚嘉悦。特降敕褒谕。仍赐白金纹锦䌽段。以答忠劳。三十三年。 赐酒于学宫。教曰。学校。风化之原。首善之地。近来。学校陵夷。是虽上不能鼓舞振作之致。师生之习。亦为偷靡。惟尔师长学子。各勉授受。以副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5H 页
予乐育英才之意。又曰。人之为学。莫切于小学。而近废不读。惑莫甚焉。其令礼曹。申谕劝勉。使人人乐学以敦根本。教于八道观察使。各其地方如有孝子烈女。广问驰启。又谓侍臣曰。孝行节义。所当崇奖。故搜访之意。已下于各道矣。人皆以节义为贵。则于为国乎。所关岂小哉。仍下当代三纲录于政院。令印布中外。三十四年。旱灾切迫。 王于禁中。亲祷得雨。如是者再。教铨曹曰。为政之道。莫如得人。若不得人。如为国何。惟尔该曹。更加慎择。参诸物论。守令则用慈祥恺悌者。学官则用学问该博者。且孝友廉谨节义之士及清白吏子孙。交奖升迁。三十五年。视学坐明伦堂。以 手笔谕之曰。予以凉德。叨主臣民。虽不及文王作人之美。岂无唐宗崇学之志乎。留意学校。欲使人才蔚然而出。岁月逾迈。迨不见效。是乃予作成之诚未至而然也。学贵务本。常顾堂名。以忠孝为本。皆为他日君子儒。是予之望也。谓书筵官曰。人非圣人。谁能无过。知过必改则善矣。又教曰。为囚求生道。此仁政之一端也。予念外方狱事。许多缧绁之中。岂无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5L 页
冤枉之淹滞。况今冱寒阳生之月乎。其令八道司狱。务速决放。如有疑狱。详覈驰启。三十六年四月。 皇帝敕谕曰。近该王奏倭寇被风漂流船只。至王国境内。观察使李润庆等乃能督兵擒捕。内有中国被掳人民。令陪臣沈通源等管押前来。具见王奉藩忠顺。朕用嘉悦。玆特降敕奖谕。仍赐白金䌽段。以答忠劳。 王以适子暊年已七岁。宜早定国嗣。乃遣陪臣李名圭等请命于 朝。三十七年正月。 皇帝降敕曰。朕惟立长继序。古之制也。凡有爵土者。罔不豫定。以系群情之望。近得王奏本国臣民议欲立王嫡长子暊为世子。王不敢专。请命于朝。具见王恪守忠敬。事下该部查覆。特赐俞允。玆命太监王本为正使。赵芬为副使。赍敕并纻丝纱罗等件。封暊为朝鲜国王世子。夫藩国之职。莫善于秉犹遵义输忠效诚。王自上世以来。循行已久。今既立世子。王宜明示此训。俾率由罔替。世享有邦。庶不负朕命。无忝前人。初。 国祖康献王。被本国叛贼尹彝,李初诬告于 中朝。称为逆臣李仁任之后。皇明祖训及大明会典。俱录其语。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6H 页
自 王六代祖 恭定王及父 恭僖王时。累尝控诉辨诬。每诉辄蒙许改。而所改之词。尚未昭示。及 王嗣服。当嘉靖三十六年。遣陪臣赵士秀陈乞。得旨如前。至四十二年。差陪臣金澍具实封奏本。辨诉益力。是年十月。 皇帝敕谕曰。朕惟体臣柔远。帝王御世之经。溯本明宗。子孙光前之孝。咨尔朝鲜国王(讳)。世笃恭顺。作朕东藩。屡以祖系。陈乞釐正。盖耻蒙诟訾。而急于昭雪。情见于辞。朕特允尔所奏。宣付史馆。因会典之旧文。载尔祖之真派。涤瑕传信。炳如日星。朝廷与尔国。皆知出于李子春而不出于李仁任也。是一以安尔祖于既往。一以慰尔望于斯今。于尔国不有荣施哉。于戏。锡类正名。既已成尔之孝。绍先谨度。益当竭尔之忠。四十四年四月。 母妃尹氏寝疾。王药物必尝以进。祈祷无所不至。及薨。王执丧外閤。哀戚备尽。九月。 王遇疾危剧。 王世子暊。先二年而殂逝。国人咸忧恐。大臣亟以建储为请。 王妃以 王命。下一封书于大臣。密定储嗣。实 王庶兄故德兴君岧子河城君(旧讳)也。已而 王疾乃瘳。 命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6L 页
别择儒士。为师傅教诲之。数 召入。讲问所学。亲爱有加。四十五年六月。 召经明行修之士李恒等及徵士曹植。其人或有病不能赴 召者。遣医药致恳敦谕。前后至者辄延见。虚心访咨。备见嘉尚之意。 命超授内外职。有以白衣升至四品者。复追赠徵士成守琛,徐敬德职。十月。因灾异下 手教曰。天人一理。显微无间。人事失于下。天变应于上。予以否德。叨承丕绪。慄慄危惧廿有馀年。而众灾叠现。乃于十月既望。烨烨震电。有同夏月。又有开花结实之异。阴阳失序。寒暑反常。又于小雪前宵。雪里雷鸣。上惧谴告之切。下愧疵政之多。岂无致灾之由。盍尽消弭之方。予念君心万化之原。而心有所未正欤。王朝四方之本。而政有所未清欤。用人虽慎择。而贤或有遗者欤。苞苴虽禁断。而贿尚有行者欤。赤子困穷。而字抚失其宜欤。军卒疲弊。而救恤未能尽欤。边圉虚疏。而备御或有阙欤。赏罚僭滥。而功罪或未辨欤。赋役不均。而民怨有郁塞欤。风俗不美。而纲常有倒置欤。言路或未通。而纳谏有未快欤。诚恐危亡之祸迫在朝夕。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7H 页
而予之寡昧。邈焉不逮。公卿大夫。闾巷草野之间。必有深知矫弊之策者。各以所怀。尽陈无隐。冀闻不讳之言。用答仁爱之谴。闰月。领议政李浚庆上疏。极陈时政阙失。且请建储。盖前虽有 命。未有名号故也。 答曰。予以否德。遇灾修省。方切求言之时。卿以首相。进药石之言。予嘉卿爱君忧国之诚也。储副久虚。予为宗社。岂不深念哉。丁卯正月。谢恩使尹玉等。驰状报 皇上讳音。 王即日。率群臣力疾举哀。即差陪臣宋赞陈慰使。郑宗荣进 香使。又差右议政权辙。贺 登极使遣之。夏六月。 母妃三年丧毕。追慕益切。犹不御华美之服。 王自居忧。恒有羸疾。至是。翰林院检讨官许国兵科左给事中魏时亮。奉诏敕且至。 王于迎接大礼。惟恐有失。虞度方深。又时当盛暑。大臣虑 王因劳致伤。劝勿躬行 祔祭。 王曰。宗庙祔享。至重之礼。予非甚病。何忍付有司摄行。再请。曰。予与其不祭而心劳病重。孰与亲行而身劳病轻乎。遂力而行之。因劳热驯致疾革。是月二十八日辛亥。薨于景福宫之正寝。享年三十四。在位二十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7L 页
二年。是日晓。 王妃申乙丑年之 命。令大臣奉迎 河城君(今讳)入主丧。权署国事。 王孝友聪明。恭俭勤恳。事大之诚。出于至性。凡修聘接使之际。致谨于书礼。役志于享物。必极其忠敬。于 皇朝吉凶之事。庆戚之情。如不违咫尺焉。 上国人民。自虏中逃来。解送共一千二百十六名。漂流人刷还六百五十四名。必皆厚给衣粮。期得全活。 王常念付畀之重。恐不克负荷。庙社之礼。严畏如临。 先王之法。遵守勿替。当在冲年。 母妃尝同听断。未几还政。 王奉事承颜养志。委曲尽意。三时问安。出告反面。自始至终。未尝少懈。 王于 荣靖王。有继序之重。因心之友。义所弥隆。其事 王妃朴氏。如事 母妃。妃尝有疾。其于医祷之外。所以因事慰安之者。有足以感动幽明者。已而。妃疾良已。宗室诸亲。恩施有差。其最亲者。时 召入内。与之欢洽如家人礼。倚任辅相。有事必咨。重待台谏。言必嘉纳。凡声色游畋之娱。一无所好。燕寝左右。书清心寡欲。明目达聪。诚敬和勤。好贤乐道等语以自警。夙兴夜寐。垂意庶务。有暇则翻阅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8H 页
经史。翛然端坐。日以为常。虽遇体倦。未尝跛倚。大臣尝入问疾。衣带必饬。左右请仍便服。不许。后宫宦侍。不与之亲昵。如有罪戾。不少容贷。或付诸有司而论如法。励精图治。惟日孜孜。崇儒雅而喜文学。尚风化而重节义。暇日。屡引诸学士。宴语从容。扬搉古今。兼试文艺。宠渥优异。或 召儒生于 便殿。讲论经义。优者。赐出身以奖成之。遇灾恐惧。必引己之愆尤。临民恻怛。如亲手而抚摩。钦恤刑狱。而痛绳滥刑之吏。轸抚军卒。而屡褒抚军之将。法所当加。无挠于勋戚之负犯。害所当去。益决于异教之滋蔓。中外章疏。或有讦激。未尝加罪。大小官司。少有欺蔽。未尝不觉。愿治之意。守成之规。可法可传。四方无虞。民不见兵革。虽南倭北狄。犹知怛威而赧德。虽古称贤明之主。亦无是过。而忧劳成疾。奄忽 薨逝。一国臣民之痛。曷有穷哉。
崇政大夫行知中枢府事聋岩李先生行状
李氏之先。庆之永川人也。至公高祖军器少尹讳轩。始移居于礼安县之汾川里。遂为县人。曾
崇政大夫行知中枢府事聋岩李先生行状
李氏之先。庆之永川人也。至公高祖军器少尹讳轩。始移居于礼安县之汾川里。遂为县人。曾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8L 页
祖讳坡。义兴县监。赠通政大夫兵曹参议。祖讳孝孙。通礼门奉礼。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考讳钦。麟蹄县监。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妣赠贞夫人权氏。护军谦之女。公讳贤辅。字棐仲。始参判公尝游山寺。梦有神人告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既寤。适闻权氏妇生男。心异之。故公少名有庆。是成化丁亥七月二十有九日也。公生而颖迈。骨相不凡。爽宕无拘检。好弋猎。殊不专力于学业。弱冠。游乡校。乃始发愤读书。为词章。种绩不见其劳苦。而功倍于他人。其为程文。语辄警拔。为侪辈所推。岁乙卯。中司马试。丁巳。馆试第一。戊午春。释褐。权知校书馆正字。庚申。差永兴府训导。时金公世弼为郎选曹。深加器赏。辛酉。被荐为艺文馆检阅。壬戌。公以谓史官记人主言动。而俯伏在远。 榻上动静。有不及闻知者。多于事不便。请稍近 榻前。庶记注无疏漏。废主心咈而且然之。癸亥。历待教,奉教。甲子。升成均馆典籍。寻由侍讲院司书。拜司谏院正言。一日。公入閤。论书筵官所失。废主方雠视言官。乃因事发怒曰。谏官有闻见。所当即启。淹至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9H 页
翌日乃启。可乎。命下禁狱。推配安东府安奇驿。乙丑。废主追仇近前之请。而不记公姓名曰。彼时检阅。铁面而髯者是也。乃复追下禁府狱。于时贵贱庶枉。缧系满圄。上荒下慢。不以时考问。在狱凡七十馀日。而一朝忽被放命。人莫知所以然。其实有一卫士不谨执旗者系囚。其于启单。名在公次。御笔点放于此人。而误下于公。公既出狱。则例还元配所。至丙寅靖国。而放还朝。夫公之为史官也。昏朝乱政。随事直书者多。加有忤旨之事。而其追狱又出于史祸惨酷之馀。人皆为公危之。卒之得脱于无妄如此。岂非天耶。丁卯。自典籍改户曹佐郎。升司宪府持平。遇事鲠直不挠。时人号公为烧酒陶瓶。谓外黭然而内清烈也。戊辰。以亲老乞外。由刑曹正郎。出为永川郡守。监司宋公千喜语人曰。守令之贤者。吾于上道。得荣川金世勋。下道。得永川李贤辅。癸酉。入为军资佥正。转司谏院司谏。明年。复出为密阳府使。密地广人夥。强悍健讼。簿牒云委。公命吏分房悬牌。讼者各以所分坐其下。因视吏勤慢而严治之。刑狱衰息。政声旁达。至今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49L 页
称善治。乙亥秋。以检放失实罢。丙子。授缮工副正。冬。除忠州牧使。明年。为便养换安东府使。忠州当四方走集。务剧于密。而民惰作业。公提纲挈领。缓急得宜。劝课农民。舟船商贾之税。革其烦苛。事治而民悦。去之日。追攀涕泣者塞道。安东阖境皆亲旧。而与礼接近。政多妨碍。而公处之无难焉。不容毫发偏私于其间。而人亦不敢怨公。到处以育才为急。至是大会儒士。赡养有方。远近争来集。黉舍不容。辛巳。以礼宾副正入。转升司仆正。壬午。拜司宪府执义。递为军资副正。除星州牧使。以政最。 赐表里褒奖。乙酉。以亲老辞归。丙戌。拜成均司成。改军资正,侍讲院辅德。丁亥。庆尚道有倭船致败事。公以掌乐正来推覈。未还。特升通政。为兵曹参知。寻入政院。为同副承旨。戊子春。以事左迁。出为大丘府使。未几辞归。己丑。授平海郡守。换守荣川郡。郡旧多逋欠。公至。善措且节费。逾年而已盈本数。乃取其积久难徵者。悉焚其券。民感悦。辛卯。丁内艰。癸巳。服阕。拜刑曹参议。判书洪公彦弼,参判黄公士祐。皆倚重之。多有咨决。秋。拜弘文馆副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0H 页
提学。俄为右副承旨。甲午春。出为庆州府尹。刬弊尚简。治效尤著。丙申夏。以亲年益老。解官归养。冬。拜礼曹参议。未就。擢升嘉善。为本道观察使。公以监司。职兼风宪。而本道亲旧所在。一开私谒之门。政法所由以坏。乃峻立其防。子弟亲故。无敢伺候于公馆者。丁酉。以事罢。夏。丁外艰。公时年七十有一。尚与诸弟。庐墓三年。己亥夏。服除。冬。拜刑曹参判。公久有退休之志。庚子秋。上章乞骸骨。不允。乃请假浴椒井。辞日。左相洪公知公因而图退。请留之。 上引见。勉谕以速还。由是不果遂志。冬。迁户曹参判。壬寅春。病辞。为同知中枢。秋。又称病请浴。买舟东归。一时搢绅。倾都出饯。自都门至济川亭。车马骈阗。其名胜赋诗以赠。咸称盛事。近古未有也。公性本恬退。不乐荣利。曾于宅边。构明农堂。壁画渊明归去来图。人固知公志之有在。又于是时。计逾致仕之年已数载。据礼则为晚。故力求辞退。而公体力康健。聪明不减。故 上眷不衰。时议亦以为不当去。公谓如是。终无遂志之日。与其因循闷抑。终身而冒处。曷若权宜善处。以求合古者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0L 页
臣子以礼进退之道乎。故自庚子至是。三岁之间。请假请浴。期于身退而后已。玆非逐例要名者所可同日而语也。自是而家居者十有四年。其间由嘉善。而升资宪,正宪。以跻于崇政。而职常带知中枢府事。夫身退而秩进。在野而朝衔。岂公之心哉。殆出于无可柰何者也。盖癸卯。 中庙嘉其恬退。则命守知中枢。乙巳 仁庙访落之日。因公抗疏而奖忠诚。则擢升资宪。己酉。贰相金公光准请尚节义。则今 上命授公正宪。是年。国举优老之典。则又授公崇政。每有一命。辄控乞辞免。或笺或状。披肝沥血。祈恳甚苦。至于再三。 朝廷辄不许。加有赐给褒谕之宠。是虽有知止之心。其道无由。恒不自快。叹曰。今之臣子。辞免无时得请。何以措身于义安之地乎。以故。虽常带职。而一不受禄焉。然而其爱君忧国之诚。至老弥笃。惓惓一念。未尝不在于是。不以退处而少弛。甲乙之际。 二圣继陟。摧恸哀殒。决欲强起赴临。以诸子切谏而止。其上 仁庙疏曰。书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 殿下新总万机。命哲命吉凶。正在今日。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1H 页
可不勉哉。先儒有言曰。创业易。守成难。周书亦曰。遗大投艰于朕身。 先王以仁圣之资。乘乱政之馀。忧勤宵旰。多历四十年之久。号称治平无事。而致治之效。有未尽焉者多。以此遗之投之于 殿下。殿下幸勿以盈成为恃。而艰大为念。因 先王已尽未尽之政。加今日善继善述之功。孜孜无怠。不愆不忘。以臻重熙之绩。则治化之美。岂不增光于前烈乎。虽然。为治之要。在乎得人。得人之本。则又在乎人主之一心。其要不过曰明与信而已。明以辨之于授任之初。信以委之于既任之后。待之诚而任之专。明扬布列。展其所抱。则向之所云治效之未尽者。何难尽效。 先王亦知以此为重。好贤乐士。无异于古之圣王。而始以尧舜之难。或有明信之未至。不能无贤邪之相混。任用之不终。终不得无悔焉。此 殿下耳目之所及也。可不戒哉。是以。古人之陈戒其君也。必曰。疑之勿任。任之勿疑。必曰。其难其慎。惟和惟一。臣亦以此。为 殿下初政献焉。甲寅正月。大司谏郑公裕启曰。李贤辅。国之耆德。今虽退老。体力犹健。苟加谕召。宜可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1L 页
以至。亦必有陈献之益。 上命政院。下书褒美。且令乘驿赴 阙。公惶惕不敢当。乃上笺辞谢。因言曰。 殿下听谏一事。殊歉于如流之美。前日禅科之复。寺院之修。台谏侍从以至馆学儒生。终岁争之而不得请。新立科条。太似浩繁。亦谏而不见纳。夫异端之于吾道。相为消长。贻厥之谋。不可不念。孟子曰。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韩愈亦曰。政令之改。利于其旧不什。则不可为已。臣不知新立之条利于其旧如何。而亦不知奉行之一一无弊欤。台谏之职。古人以木之从绳。水之鉴貌比焉。盖非绳不直。非水难鉴。方今忠言谠论。多有缺望之时。无乃 殿下向善之心。有所间断而然欤。程颐曰。人主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时少。则可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孟轲亦曰。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吾如有萌焉。何哉。伏愿 殿下以高明之学。加缉熙之功。坚定 圣志。不为他论所挠。则忠言不逆。邪正不混。朝纲不紊。庶政修。万事理。太平之治。可期矣。初。公方草此疏。令子弟各书所怀而观之。仍示手草曰。汝辈所言皆切。但吾非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2H 页
布衣上书。亦非台谏论事。老臣之言。止当如此。后。识者见之。谓疏言简当。真得老成告君之体云。乙卯五月。公属疾。滉往候之。时适报湖南倭寇杀将陷城之变。公乃蹶起。执滉手痛泣哽咽曰。国事至于此乎。久虑及此。今当柰何。滉见公疾革。恐因是重伤。权辞以解之。公揽涕曰。如尔之言。吾可以少宽矣。至六月十三日。卒于正寝。享年八十有九。公天性孝友。常为亲乞外。专城七八。奉养备至。具庆在堂。子孙满前。戏䌽怡愉。爱日之诚。终始无慊。乡多老寿之人。尝为九老会。以悦亲心。其在安东。大设养老燕。奉迎两亲。作内外筵。主公执子弟礼。奉觞上寿。极其驩庆。观者皆叹息泣下。以为古今所罕。从叔仁坚老无子。欲取公子仲梁为后。公固推与公弟贤俊。以济其穷。亲丧所需。不责诸弟。穷族之不能嫁娶者。给资装。或主其婚。令无失时。周急乡党。不计有无。或至称贷以自给。得君赐。分诸邻族。或为酒馔。大召父老以乐之。勤于为人。拙于谋身。介以持己。盈以为戒。有一喜庆则忧形于色。升一爵秩则兢惧靡乐。恬淡寡欲。凡诸服用。简素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2L 页
无华。无异书生。平居必晨起。盥漱整衣冠。出居正寝以终日。帘几翛然。虽寒暑犹然。子弟婢仆。恩无所偏。昏嫁未尝希求于阀阅之家。性虽高简。待人不间愚贱。表里如一。或置酒而邀请。亦不苟辞。居乡。未尝以私挠公。本县以十室之残。从前役法。户出一夫。单寡受弊。公倡议八结出一夫。由是赋役均一。公私赖之。料事明审。曲尽纤悉。如有所疑。必虚怀咨问而行之。至已有差失。不少掩匿。辄向人言而改之。此尤不可及者也。公配安东权氏。忠顺卫孝诚之女。生六男一女。男长硕梁。娶训鍊正任缵女。无后而夭。次文梁。有才学。屡举不第。为荫士。次希梁。奉化县监。次仲梁。登甲午文科。安东府使。次季梁。义兴县监。次叔梁。进士。女适海州判官金富仁。侧室二男。曰润梁,衍梁。荫士。娶忠顺卫李承孙女。生一男。曰鹤寿。(鹤寿。一本作元承。)三女。新宁县监黄俊良。次琴应侁,金箕报。奉化娶内禁卫黄珽女。生二男。曰善承,克承。一女。宋福崇。安东娶习读潘士炯女。生一男。曰令承。义兴娶忠顺卫金玉坚女。生一男。曰光承。二女。杨汉臣,任钧。进士娶忠义卫李复新女。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3H 页
判官生四男。曰壕,腆,坦,圻。公酷爱佳山水。所居汾川。乃洛之上流。山明水丽。林壑深秀。山之东厓有巨石。临水陡起。高十馀丈。偃蹇奇崛。公特爱之。筑室其上。以为奉亲游玩之所。即所谓爱日堂也。因自号为聋岩。退閒之后。尤自放于溪山间。每遇兴到。辄从(从。一本作纵。)游忘返。其出。必以游山小具自随。或竹杖芒鞋。穿林陟巘。或篮舆两奴。傍野巡溪。自田夫牧竖见之。不知其为宰相也。其遇可人与一水一石稍清阴处。必班荆而坐。得意欣然。饮酒不过三两杯。谈笑亹亹。终日不倦。风神萧洒。岸韵森逸。无一点富贵尘埃气。间出篇章。立意清新。有非少年盛作所可及也。好游僧舍。灵芝,屏庵,月澜,临江皆其所。而最后常寓于临江。时复轻舟短棹。往来游赏。令侍儿歌渔父词以寄兴。飘然有遗世独立意。时人莫不高仰之。过者必造门候谒为幸焉。安东历典名城。以公所以养亲者养公。及奉化,义兴。初得远邑。皆许换近以便养。一时三邑之奉。公所蹙然。而人益以为荣。故近世名卿。福德兼而能全晚节者。以公为称首。临终。诸子环侍摧泣。公顾谓曰。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3L 页
吾年至九十。受 国厚恩。汝等皆在。百无馀憾。死亦荣矣。汝等勿尔。又曰。葬勿过期。丧事务简俭。言讫。了然而逝。公可谓处死生而不乱矣。滉生长乡曲。公不以为无似。每加诲借。扶几从游者不知其几。今年春。滉归自京师。两拜公于临江寺之蟠桃坛上。极赐欢畅。自今可以永供洒扫之役于门下。而家邦不淑。奄忽至此。呜呼痛哉。诸孤以是年八月某日。葬于县北龙头山南道谷先茔之侧。谓滉忝侍最久。见嘱以行状。滉义不得辞。仅掇其一二而撰次如右。岂敢期为秉笔者所取以传信于来世。姑以塞诸孤之至意云。嘉靖三十五年丙辰七月。前通政大夫成均馆大司成,知制教真城李滉。谨状。
星州牧使黄公行状
星州牧黄公讳俊良。字仲举。平海人。高丽时。有为侍中者曰裕中。其远祖也。侍中之孙曰瑾。当恭悯朝。为左献纳。与正言金续命上疏。极论地震之变。忤旨谪守沃川。后官至宝文阁提学。提学生讳有定。仕本朝为工曹典书。典书生生员讳鋋。是于公为高祖。自典书寓居于荣川。生员
星州牧使黄公行状
星州牧黄公讳俊良。字仲举。平海人。高丽时。有为侍中者曰裕中。其远祖也。侍中之孙曰瑾。当恭悯朝。为左献纳。与正言金续命上疏。极论地震之变。忤旨谪守沃川。后官至宝文阁提学。提学生讳有定。仕本朝为工曹典书。典书生生员讳鋋。是于公为高祖。自典书寓居于荣川。生员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4H 页
又移于丰基。遂为丰人。曾祖讳末孙。司酝主簿。祖讳孝童。考讳觯。皆隐不仕。妣昌原黄氏。教授汉弼之女。以正德丁丑七月日生公。公生有异质。夙解文字。出语即惊人。以奇童称。年十八。就试南省。考官得公策。击节称赏。由是文名藉甚。每试。辄在前列。丁酉。中生员。己亥 庭试。直赴会试。庚子。登乙科第二人及第。权知成均馆学谕。调星州训导。壬寅。入学谕。癸卯。升学录兼养贤库奉事。甲辰。升学正。乙巳。以承文院殿考。出为尚州教。丁未秋。入为博士。其冬。例升典籍。明年。以工曹佐郎。丁外艰。庚戌。服阕。自典籍。迁户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预修 中宗,仁宗两朝实录。冬。转兵曹佐郎。进辟佛疏。辛亥二月。命为庆尚道监军 御史。换差承文院校检。六月。仍为抽栍 御史。七月。迁礼曹佐郎。不就。九月。拜司宪府持平。时有姓韩人在言路。尝有求于公。公不应。为所中论递。公遂为亲乞外。得新宁县监。丙辰冬。病解印归。明年秋。 朝廷以丹阳凋敝。特选其任。用公为守。除挈家。三年而秩满。去而家居。除礼兵正郎。皆不拜。庚申秋。拜星州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4L 页
牧使。越四年癸亥春。得疾辞归。在途弥革。三月十一日。抵于醴泉境。遂卒。享年四十七。公为人。颖秀不凡。明敏有风标。眉目如画。才调华赡。将无施不可。既屈迹于州县。则又不以职务为卑冗。抑首文簿。尽心民事。其在新宁。岁值不稔。视民之饥。若己饥之。赈恤得宜。民以苏息。前政逋负。公能节缩补填。数充则焚其券。尤留意学校。增新文庙。力加劝导。又就古县。刱学舍一区。扁为白鹤书院。藏书置田。士心兴慕。丹阳甫下车。考视四境。则仅馀数十户尽尪悴颠连者。乃询究积弊之由。慨然曰。官以民为本。此弊不除。吾民无生。何以官为。即上疏极言之。其纲一云云。其目十云云。 御批奖谕曰。无非爱君忧国。予甚嘉焉。特命限十年蠲贡二十馀条。非公诚格于天。何以得振古所无之 恩典乎。由是。丹民鼓舞。流亡四集。乡校濒于山涧。往往有浸齧之患。公命之移建。得地于郡治之东。材良制美。一邑改观。其不以财殚而缓风化之原如此。又以郡之前贤禹祭酒倬经学忠节。皆足为世表。于文庙西偏。别构一间屋以祀之。至于星州。号称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5H 页
难治。而公则不自以为难。其兴学一事。视前之两邑。用力尤为深至。先是。卢牧使庆麟。建迎凤书院于古碧珍之墟。公因而增饰致美。又重修文庙。恢拓旧规。会吴斯文健为州教官。相与志同议合。拣取弟子若干员。分为四等。令吴主教。而己任其检督。每月一会讲。令其背诵所读书。因为之论难疑义。考其勤慢。第其赏罚。州东有地曰孔谷。因诸生愿立书堂。公欣然营构。扁曰孔谷书堂。又于八莒县。立鹿峰精舍。训迪多方。各随其资之高下。成就者甚多。始商山周侯世鹏为丰守。公以后进。多与之往复论辨。其异同从违之间。人已知其见识之明。然而犹未能造其堂而哜其胾。故其在于朝。惟以文辞名于世。其后稍从师友间。闻性理渊源之说。始知所谓学问者不止于向来所云。而嘐嘐然有意于此学。及得心经,近思录等诸性理书而读之。最后。又得朱子书而读之。于是。深有所感发而大耽乐之。于星又有同人丽泽之助。其志益励。其功益深。每于公馀。辄与吴对案讲读。夜以继日。忘寝与食。亹亹不倦。人或以因劳生病为规者。答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5L 页
曰。读书为学。本以治心养气。安有因读书而致生疾之理。其或有反是者。命也。非书之罪也。其处独也。一室萧然。帖圣贤要训于四壁。以自警省。而深有取于主静持敬之语。然每以仕宦夺志。官事胶扰为深病。欲一朝飘然脱去。归老于竹岭之下。锦溪之上。已占其地。结屋数椽。命曰锦阳精舍。以为藏书讲道之所。夫以笃好之志。加静养之功。其见当有进。其得当不止此。此志未遂。疾病遽尔乘之。可胜惜哉。虽然。公之名。已登于弘文养才之选。戊午之春。公见任丹阳。而廷臣有议 启。欲召公处以文翰之职。虽旋以同进者惎间而止。其为一时诸公赏识。可知矣。而公则不汲汲加意于其所已能之技。以取荣进之利。顾乃回头转脑。求一世之所不求。味众人之所不味。不知非笑之为非笑。祸福之为祸福。俛焉日有孳孳。死而后已。玆其择术之正。向道之勤。所以为可尚也哉。公笃于友爱。凡有物。必先以奉慈堂。分之姊妹弟侄。而薄于自取。其于乡党故旧。赒穷济急。如恐不及。虽或以此得嫌谤于人。不恤也。至其身死之日。衾裯不具。贷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6H 页
布以敛。而衣不充棺。然后人又知其清贫如此。而不矫饰以自表于世也。雅好佳山水。凡所过所涖。有一名山韵水。必招人共讨。或挺身独往。至则徘徊啸咏。竟夕忘归。若丹之岛潭,龟潭。主之以李隐士之蕃。恣意遨赏。亦颇尚奇好事。尤喜为冰江雪马之游。尝冬月。江冰正合。自中原缘江取路。骑雪马令人前绳。滑转以上。过李君而达于郡。自以为快适无比。其韵致率诣多类此。公病久日澌。神用不爽。其将终前一日。与滉书告诀。辞意清新。与平日无异。闻其临死。了了不乱。亦如是云。公娶礼安人察访李文梁之女。无子。以弟遂良之子瑛为嗣。以明年甲子正月日。葬于郡东山内谷坎坐之原先茔之左。察访即聋岩先生之胤。某初识公于先生之门。相与游从。最久且密。愚陋无闻。得公以警发者多。公之退归。实有往来修旧之约。而公常忧我老病难保。岂料今日老病者在世。而反哭君于康彊之年也哉。公之言行可纪者。郑重而不敢尽。独撮其大者如右。庶或他日秉笔者有考。而拙讷之文。无所发明。呜呼悲夫。公所著文集二卷,诗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6L 页
集二卷。藏于家。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十二月日。真城李滉。谨状。
静庵赵先生行状
先生姓赵氏。讳光祖。字孝直。自号静庵。赵氏为汉阳著姓。七代祖良琪。仕高丽为总管。入元当世祖朝。以副帅破哈丹兵献俘。帝赐袍带奖之。高祖讳温。为 本朝开国功臣。封汉川府院君。谥良节。汉川生义盈库使讳育。赠吏曹参判。参判生成均馆司艺讳衷孙。赠礼曹判书。判书生讳元纲。官至司宪府监察。赠吏曹参判。是为先生皇考。妣骊兴闵氏。县监谊之女。以成化壬寅八月十日生先生。先生生有美质。少小嬉戏。已有成人仪度。稍见人非违。辄能指言之。及长。知读书修业。慷慨有大志。独不屑意于科举之文。而兴慕圣贤之风。博学力行。期于有成。年十九而孤。奉母家居。至诚色养。孝义之称。达于邦国。正德庚午。试进士居魁。辛未。丁内艰。至乙亥夏。廷臣有以孝廉荐闻。除造纸署司纸。是年秋。应 中庙谒圣别试。登乙科第一人及第。授成均馆典籍。俄迁司宪府监察,礼曹佐郎,司谏院正
静庵赵先生行状
先生姓赵氏。讳光祖。字孝直。自号静庵。赵氏为汉阳著姓。七代祖良琪。仕高丽为总管。入元当世祖朝。以副帅破哈丹兵献俘。帝赐袍带奖之。高祖讳温。为 本朝开国功臣。封汉川府院君。谥良节。汉川生义盈库使讳育。赠吏曹参判。参判生成均馆司艺讳衷孙。赠礼曹判书。判书生讳元纲。官至司宪府监察。赠吏曹参判。是为先生皇考。妣骊兴闵氏。县监谊之女。以成化壬寅八月十日生先生。先生生有美质。少小嬉戏。已有成人仪度。稍见人非违。辄能指言之。及长。知读书修业。慷慨有大志。独不屑意于科举之文。而兴慕圣贤之风。博学力行。期于有成。年十九而孤。奉母家居。至诚色养。孝义之称。达于邦国。正德庚午。试进士居魁。辛未。丁内艰。至乙亥夏。廷臣有以孝廉荐闻。除造纸署司纸。是年秋。应 中庙谒圣别试。登乙科第一人及第。授成均馆典籍。俄迁司宪府监察,礼曹佐郎,司谏院正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7H 页
言。 章敬王后之丧也。潭阳府使朴祥,淳昌郡守金净同上疏。请复慎氏正坤位。朝议以为非所当言。请拿鞫。事将不测。先生独力争曰。慎氏固不可复。疏中所论。亦大有理。不宜加罪以塞来言之路。二公由是得免。选入弘文馆。自修撰历校理,应教,典翰。丁丑夏五月。升秩通政大夫。(一本。大夫下有拜字。)承政院同副承旨。佥以为长玉堂养君德。非此人不可。冬。还玉堂。为副提学。 主上雅尚儒术。锐意文治。庶几复见唐虞三代之盛。而尤倚重先生。先生于是。感不世之遇。以致君泽民。兴起斯文为己任。以为君心出治之本也。其本不正。则政体无依而立。教化无由而行矣。每入对。必齐心肃虑。如对神明。知无不言。言无不谠。其进戒之辞。若曰。人之一心。本与天地同其大。四时同其运。由其理蔽于欲而大者小。气梏于私而运者塞。在常人。其害犹不可胜言。况人君势位高亢。易致骄佚。而声色诱陷。万倍常人。心一不正。气一不顺。则兆应于冥冥。而蠥作于昭昭。彝伦斁而万物不遂。夫如是。 主上所以存心事天。以致中和之极功。当如何也。至于义利王伯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7L 页
之辨。古今治乱之几。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戒。无不罄竭底蕴。详论而极言之。或至日昃。 上皆虚心倾悚而听之。日加奖厉。戊寅春。 朝廷欲设贤良科取人。先生启曰。以 上之志治。久未有成效者。由不得人才故也。若行此法。人才不患不得也。两司与玉堂。请罢昭格署。累月不 允。先生诣政院谓同僚曰。今日未蒙 允。不可退。至夕。台谏皆退。玉堂仍留论启。得 允乃出。始。会宁府城底野人速古乃。潜与深处野人通谋。入甲山府界。多掠人畜。至是。因南道兵使秘启。先谕密旨于本道。遣李之芳往令其伺隙掩捕。置之法。 上御宣政殿。临遣。将相诸臣环侍。先生自外来请对。进曰。此事正类盗贼狙谲之谋。非王者御戎之道。且以堂堂 大朝。为一幺么丑虏。行盗贼之谋。辱国损威。臣窃耻之。 上即命更议。左右争言兵家有奇正。御戎有经权。询谋已同。不可以一人之言遽改。兵曹判书柳聃年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臣自少出入北门。彼虏之情。臣实备谙。请听臣言。 上犹却众议罢遣。 上之待先生。先生之得君。可谓两至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8H 页
矣。其一时。以善类同超擢被眷遇者非一二。相与协力赞襄。奋起事功。刬革宿弊。修明教条。先王法度。次第举行。小学为育材之本。乡约为化俗之方。百僚无不耸励。而四方为之风动矣。然而诸公之意。未免失于欲速。凡建白施设。锋颖太露。张皇无渐。亦有年少喜事之人。投合时好。以鼓作纷纭者。多厕其间。旧臣之不容时议。因事见攻者。怨入骨髓。先生盖已早见其几。知道之难行。而欲避位久矣。是冬。 上特命升先生嘉善大夫。拜司宪府大司宪兼 世子左宾客,同知成均馆事。先生益以骤跻为大恐。控恳力辞。 上眷愈隆。愈不许。人有见先生终不得辞而退也。忧懑之色满容。而无如之何也云。己卯春。有金友曾者。诬毁士林。事发廷讯。先生以台长参焉。两司以先生不欲穷治友曾论递。已而。用政府启仍任。厥后朝论。欲追夺靖国功臣之无功滥授者录券。先生亦同其议。盖是时。先生既不得去。则其所以把握纪纲。激浊扬清。而令行禁止者。在所当然矣。顾于时势。有大可忧者。故临事不得不稍存调剂之意。其他如申公鋿,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8L 页
李公耔,权公橃。所见皆然。乃随时之义。莫非中道。彼矫激轻锐之伦。反以先生依违苟徇。迹同憸邪。至欲斥去弹劾者数矣。不知向之群怨在傍。磨牙鼓吻。日伺间隙。而骇机大祸。忽作于开神武之变。嗟乎。可胜言哉。可胜言哉。当日之事。自有国乘。然而首相之涕泣牵裾。诚动于天。幸有以少霁雷霆之威。诸生之守阙号哭。争囚禁府。适足以益藉谗锋之口。此苏轼所以吐舌于张方平救己之言也。先生以十月日。谪于绫城。而后命之至。在十二月二十日矣。先生即沐浴更衣。从容谓都事曰。 主上赐臣死。合有罪名。请恭听而死。都事无应。先生又曰。爱君如爱父。天日照丹衷。遂卒。享年三十八。明年某月日。归葬于龙仁县某里先人之兆。先生天分异甚。绝出等夷。鸾停而鹄峙也。玉润而金精也。又如猗兰播芬。而皓月扬辉也。年十七八。慨然有求道之志。时参判公为鱼川察访。(一本。察访下有而字。)寒暄金先生谪在熙川。先生素闻寒暄学有渊源。因趋庭于彼而往从之游。得闻为学之大方。盖我东国先正之于道学。虽有不待文王而兴者。然其归终在于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9H 页
节义章句文词之间。求其专事为己。真实践履为学者。惟寒暄为然。先生乃能当乱世冒险难而师事之。虽其当日讲论授受之旨。有不可得而闻者。观先生后来向道之诚。志业之卓如彼。其发端寔在于此矣。姑以可见之实言之。其为学也。笃信小学。尊尚近思。而发挥于诸经传。其在平居。夙夜敛饬。俨然肃然。冠服威仪。罔或愆度。出言制行。动稽古训。其持敬之法也欤。尝入天磨山。又入龙门山。讲习之暇。兀坐终晷。潜心对越。涵养本原。坚苦刻励。人所莫及。其主静之学也欤。孝友之行。出于天性。日拜家庙。风雨不废。奉养承顺。靡不曲尽。治家以正。内外截然。而恩信行焉。以清节自砥励。自奉如寒士。尝谓夫人曰。吾心国事。不暇念家事。宅产无营也。关节不通也。驺直不纳也。其省身克己。常若有不及者。少日。偶值女色将近。即麾去而避之。尤持曲蘖害性之戒。见朋友之因酒失仪。亦加峻责焉。居丧极忧戚。追远尽诚敬。奖进后生。各因其材。论辟异端。欲先正本。素履有闻。而才足以率世。英华发外。而风足以动人。尝于下辇台 御坐。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59L 页
先生以大宪从班。因事挺身而出。趋而过前。望其仪表。百僚尽倾。环桥门者。莫不咨嗟叹息。语不容口。其为一时耸服如此。而其自任之重也。谓吾君可以为尧舜。谓吾民可以跻仁寿。其忠贯金石。其勇夺贲育。以匪躬之王臣。当九五之盛际。进则日有三接。退则人争手额。斯可谓上下交欣。千载一时矣。柰之何天不能不使阴沴螮蝀于其间。而上不见其志之大行。下不蒙其泽之普被。是则关时运。系邦厄。天地之所憾。而鬼神之所为戏。于先生何哉。而况先生尝与许上舍伯琦。言童丱之骇俗。又对成秀才守琛。忧乡约之难行。则自任虽重。非有固必之意也。观其力辞宪长而不得免也。忧之之深如彼。奇公遵尝发山林独往之叹。亟称惬焉。则急流勇退。本其雅素之志也。顾近世待士大夫。不循古义。亡求去得请之例。绝臣僚致仕之路。一立于朝。自病弃罪斥之外。无从而去国。则虽先生不合而图退。见几而欲作。其能遂其志乎。既不能遂其退。则祸患之来。又乌可以智计求免。此其先生所遭者为益难也。虽然。日月之光。依旧明于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60H 页
氛翳之释。义理之感。久愈深于是非之定。 中庙欲末。乾心洞鉴。而物论昭雪。固已有涣恩之渐矣。迨 仁庙即阼。因庙堂申论。馆学吁天。于是。克追先志。命复先生职秩如初。呜呼。天道之本有常。而人心之固难诬矣。放勋之有遗意。而重华之所成美矣。自是。士学因可以知方。世治因可以重熙矣。斯文可赖而不坠。国脉可赖而无疆矣。由是言之。一时士林之祸。虽可谓于悒。而先生崇道倡学之功。亦可谓渐及后世矣。抑又有一说焉。自周衰以来。圣贤之道不能行于一时。而惟得行于万世。夫以孔孟程朱之德之才。用之而兴王道。犹反手也。而其终之所就。不过曰立言垂后而止耳。其故何哉。在天者。固不可知。而在人者。又未可以一槩论也。然则先生之进。既以是名。其不得有为于世。无怪也。独恨夫退不克大阐其实。以幸我东方之来者耳。且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岂能一成于早而遽足哉。其必有积累饱饫于中晚而后大备焉。向使先生。初不为圣世之骤用。得以婆娑家食之馀。隐约穷阎之中。益大肆力于此学。磨砻沈涵。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60L 页
积以年时之久。研穷者贯彻而愈高明。蓄养者崇深而愈博厚。灼然有以探源乎洛建。而接响乎洙泗。夫如是。则其遇于一时者。行亦可也。不行亦可也。所恃以为斯道斯人地者。有立言垂后一段事尔。今先生则未然。一不幸而登擢太骤。再不幸而求退莫遂。三不幸而谪日斯终。向之所谓积累饱饫于中晚者。皆有所不暇矣。其于立言垂后之事。又已无所逮及焉。则天之所以降大任于是人之意。终如何也。用是之故。由今日欲寻其绪馀。以为淑人心开正学之道。则殆未有端的可据之处。而龂龂之徒。悠悠之谈。反不能脱然于祸福成败之间。以至世道之益媮。则乃有肆作指目。以相訾嗷。行身者有所讳。训子者以为戒。仇善良者用为嗃矢。以重为吾道之病焉。呜呼。此岂是放勋之遗旨。重华之克追。以为扶斯道寿国脉之盛意哉。此又后来圣君贤相与凡任世道之责者。所宜深忧永鉴而力救之者也。故迩年以来。所以转移更张而明示好恶者。非止一二。世之为士者。犹知尊王道贱霸术。尚正学排异教。治道必本于修身。洒扫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61H 页
应对。可至于穷理尽性。而稍稍能兴起奋发而有为焉。此伊谁之功。而孰使之然哉。则上天之意。于是乎可见。而 圣朝之化。于是乎为无穷矣。先生内子。佥使李允泂之女。生二男。长曰定。早卒。季曰容。今为全州判官。先生之殁。二子皆幼。且有所畏避。志行之述。久未有属笔。而其事迹之在人耳目者。渐至湮灭。中间。洪上舍仁祐撰行状一道。往年。判官遣其从侄忠男来。以洪状抵滉曰。碑石已具。请为铭文以表于墓道。滉以不文辞。且谓曰。欲作碑文。当先求行状可也。今观洪状。殊疏略。须更可博访。多得事迹。而求当世大手之人。补完行状而后。徐图碑文。未晚也。近判官又遣人致书。并示阴崖日录等数件文字曰。事迹无缘多得。而四顾无肯为吾先把笔者。敢再三渎请。词情甚哀。滉自念虽不及抠衣于先生之门。受先生之赐则多矣。既辞碑铭。又不为行状。岂情至事从之谓哉。且洪乃志学之士。又先生里闬人也。其为状虽略。必有所徵据。故乃就其状中。参以后得文字。稍加檃栝添减而为此文。姑以少塞判官之孝恳。又拟续有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八 第 561L 页
闻见。庶可因此而为完就之地耳。若谓以此而可为他日秉笔者考焉。则先生之学问事业。言论风旨。载之史册。播于思咏者。尤多焉。安可以是限之哉。嘉靖四十三年甲子月日。真城李滉。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