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x 页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书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0H 页
答李宏仲问目
 首节。既言慎其独。下文。又重言之。今人释上独字。心所独。下独字。身所独。张谨曰。首节独字训下。有陈定宇之说曰。此指心所独知而言。又于閒居训下。有曰。此是身所独居。与上文己所独知之独不同。今人多眩于此说。不察本意而强为此说。不知此定宇两说。初非辨别上下独字之义。只辨閒居之义与独知之独有别也。若如此说。则不但非定宇之本意。亦失章句之义也。此说未知信否。
诚意章两独字。今人误看陈说。而有身心之分。某亦曩从其说。近方觉其未然。今示张说为是。
 或以四端为情。或以七情为情。情者。性之发也。既以七为情。则所谓四者。果何谓耶。人之情。有二致欤。
情之发。或主于气。或主于理。气之发。七情是也。理之发。四端是也。安有二致而然耶。
 理本无形。若无是气。则奚有独发之理乎。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0L 页
天下无无理之气。无无气之理。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理而无气之随。则做出来不成。气而无理之乘。则陷利欲而为禽兽。此不易之定理。若浑沦言之。则以未发之中为大本。以七情为大用。而四端在其中。如好学论中庸首章是也。孟子四端章。则专以理言之。而气亦未尝不行乎其间也。
 既谓之七情四端。而又谓之人心道心者。何也。
人心。七情是也。道心。四端是也。非有两个道理也。馀详见答奇明彦问目。
 七情四端。有中有不中者。何也。
以节则中。不以节则不中。
 然则其所以为中节不中节者。柰何。
尝观朱子答张敬夫书曰。熹谓感于物者心也。其动者情也。情根乎性而宰乎心。心为之宰。则其动也无不中节矣。何人欲之有。惟心不宰而情自动。是以。流于人欲而每不得其正也。然则天理人欲之判。中节不中节之分。特在乎心之宰与不宰。而非情能病之。亦已明矣。盖虽曰中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1H 页
节。然是亦情也。但其所以中节者乃心尔。今夫乍见孺子入井。此心之感也。必有怵惕恻隐之心。此情之动也。内交要誉恶其声。心不宰而失其正也。此说明白的当。学者深味而熟察之。则久乃见之。不须别立话头也。
 向者。张谨录恻隐之诲曰。恻隐。气也。所以恻隐。理也。德弘辨而质之曰。夫四端。理之发。其所以能发而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者。气也。何者。理本无形。无是气则理做出来不成。故谓仁之乘气而发者曰恻隐。今君录恻隐。气也。所以恻隐。理也。隐然有主乎气之意。愚窃以为倒著其说。向蒙先生见教曰。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确乎其不可易也。今也若谓喜怒而曰。喜怒。气也。所以喜怒。理也。则犹之可也。若谓恻隐而曰。恻隐。气也。所以恻隐。理也。则吾恐将使见之者。疑四端本出于气。而成之以理也。譬而论之。有人乘马而行于涂。指以谓人乎。以谓马乎。若谓之人则可。若谓之马则不可。何以言之。方其乘马而行。人主乎马。马服于人。则行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1L 页
者虽马。而行之者人也。然则非马之行。实人之行也。若如公说。则人不主马。而马实主之也。子又盍观夫火乎。火本无形。而假薪而做得形影。然则明者虽火。而其所以明之者。薪也。然而谓之者皆以为火。而未闻以为薪者。何也。假之者虽薪。而其所以能主张者火故也。今公以此为是。则见火之明。而必以为薪。然后已矣。愚故曰。若谓恻隐。理之发。其所以发之者。气也则可。若曰恻隐。气也。所以恻隐。理也。恐或不可。
恻隐。气也。其所以能是恻隐。理也。此固北溪说也。质之师门而不见斥。然滉亦尝疑恻隐气也一语。太主张气字。不无侵过理界分了。宏仲非之。似不为无理。但宏仲说亦有差。盖理发为四端。所资以发者气耳。其所以能然。实理之为也。今宏仲乃以所以能三字归之气。其失殆甚于北溪之说矣。理之乘气而行。朱子亦以人乘马出入比之。宏仲人马之说。本诸此。其说无病矣。其以火薪为比。亦人马之类。未为不可。但又以所以能三字归之薪。亦不可也。大抵论说义理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2H 页
精微。(一本。微字下有处字。)最不可轻易。毫釐有差。缪以千里故也。朱子人乘马之说。见性理大全太极图说第二十一张小注。
 从长者入人家。长者求食。而主人不肯。强而食。小子私欲不与。而却恐拂长者之心。食而退思古人云它食吾不食。不知吃得恁地底食。何如。
不知长者是何等人。若是泛然年长之人。则当其强求食时。我以他事先出。不食其食。可也。若是己家尊长之人。须委曲白其不当求之意。不听。求得食。则己亦不可不食也。
 朱子曰。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辅庆源曰。利心。人本无之。而只缘有己有物。彼此相形。便生出来。然则如美色触其形。而好色之心出焉者。亦是本无可出之理。而只缘他出来乎。
由其相形而事事都要好于己。更不暇计如何。此即利心也。若好好色之心。只当言欲心。不可言利心。
 天地之性。性字未详何谓。窃见勉斋答论性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2L 页
之说曰。是天地赋予万物之本然者。而寓乎气质中也。故其言曰。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盖谓天地之性。未尝离乎气质之中也。其以天地为言。特指其纯粹至善。乃天地赋予之本然也。然则此性字。就天地本体上说乎。就人物禀赋上说乎。
以此论张子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则可。若论天地之性人为贵则不可。
 张南轩曰。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义理。一本乙。下同。)之怒不可无。均是怒也。而有血气义理之分者。何也。盖情者。气发而理乘之者。其于忤逆之来。怒发而当理。则是义理之怒。怒发而不当理。则是血气之怒。何者。怒之之时。理得为主而气听命焉。则是义理之怒也。发之不中。惟气是行。而理遂隐焉。则是血气之怒也。所谓义理。非在外者。即所乘之理也。所谓血气。非由外至者。即所发之气。然则气与理相为胜负。气粗而胜则理负。理达而胜则气顺也。
此言甚当
答李宏仲(丁卯)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3H 页
昨因淳孙。知君独入清凉。令人亦发烟霞之想矣。是疠疫之逐君。乃所以推而上了天也。然于静处。不得静中真味。居山恐亦无大段有益也。不知君所谓涤尘胸反初心者。如何而能涤能反耶。此中。方伯明欲来访。溪山鱼鸟。将未免尘喧之及。殊觉败人意也。
答李宏仲
示喻诸说。率然难报。当俟后便。奉告愚见也。所云向者思虑有得。有沛然底气象。今则觉劳耗。无悦豫之味。此殊可怪。以次第言之。先觉劳耗。而后得沛然。可矣。今倒次若是。然则所谓沛然者。定非真沛然也。不过是介然之顷。发得狂妄底心情耳。其于实得。有何干涉乎。故旋复失去。全然靠不得。不足尚也。至于今日劳耗。乃是实用工。而未遽有得之间有此。乃学者之通患。虽古人善学者。其初亦未免此。须勿厌勿疑。更加点检向前。期以久远。自然有得力处。然而自此至于沛然处。又有多少工程。来喻沛然。真所谓见卵而求时夜矣。
答李宏仲问目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3L 页
不知不识。 孟子论先知觉处注。知。谓知此事。觉。谓觉此理。知识二字。亦仿此看则岂为叠耶。不十分为善。又是自家所爱。舍他不得。是半知半不知底人。 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三者之功。互进积久。而至于真知其如此。(旧本。阙真知其如此五字。今据草本补入。)真知其不可如此。则庶可免矣。
刘栋段下小注引荀子说。 按语类。此一段本是答李敬子所问。而其说止于自欠了分数。其下。有或云如此则云云。曰。公且去看荀子曰云云。又其下。复与敬子答问。今程公就许多说话中删节。合为一说。故有如此意不相属处。看来荀子一段。若移附操存章。则似为稳当。
淡底金。 金中夹杂铅铁多而金少。则金色淡矣。
不会断得。 不会。犹言不解。
宁可逐些吃令饱为是乎。 以此譬为己之学。用心于内。铢累寸积而有得也。
此虽诚之动。 尝观程朱善恶皆天理之说。赵氏此说。未为不可。程朱说见于遗书,近思录,朱子大全。未易毕举。后当面论耳。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4H 页
忧事至则静而理。 当大忧大难。则虽与些小忧患。所处不同。然亦当随其事理分限。各尽其道而无挠乱。岂非所谓静而理耶。
凡有动作。知所惧。 是不论心之所发。事之宜不宜。上帝之临汝。事事物物头头处处。皆知所惧。
志帅心君。 总其大体而言。曰心君。指其所之而言。曰志帅。其实非有二也。
都不理会。 公以此上文有以敬为主之语。故看此句。亦欲作敬说。然细看此处语意。只云都不理会我底。自不知心所在。都要理会他底。只是言人皆不务在我之事。不知吾心之如何。但一向务为治人之事云耳。未见说到敬处若敬。则是理会我底时。所以存心之法耳。
才敬看做甚么事。 此在语录中差异处。未易看得出。其大意。谓人患不能敬耳。才能敬则但看所做之事是何事。或大或小。或难或易。或彼或此。心无所不管。事无有不可为者矣。故曰登山云云。入水云云。(人患不能敬耳。本文无此语。须带此意看。方得。)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4L 页
只是徒然。 言恐惧忧患。不能为吾害。只是空然而已。
德辉动于内。 上只言民不争不慢而已。则其效犹浅。下言民莫不承听承顺。则其效愈深愈远矣。
一团。 一团。犹言一段。但一段。以分为各段而言。一团。以合为一圆而言。
拘迫。 如拘絷则气体劳伤而生厌苦。太迫切则心神烦促而不宁帖。所以难久也。
节饮食。 口腹节适。所以养气。义理准则。所以养德。
㗳然。 庄子。㗳然似丧其偶。注。无心之貌。又韵书。忘怀也。
不远复章。心过尤难防。 以心过为一念之差。固当。然推而言之。如大学之自欺莫知四有五僻。论语之意必固我。孟子之内交要誉恶其声之类。皆是心过。当一一检治。
诚意章。此大可验。 此指交战处言之。但交战之验。以理言。持其志以下。以做工夫言。谓欲持志。使气不能乱。当就此交战处。看其理果胜欲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5H 页
与否。以为验也。
人之血气有虚实。 气虚者。如君与我者是也。血气虚。故心气亦不能完实。疾病易乘。或刻苦做工。则心神耗损。有甚于他人。不可不戒。常宜节嗜欲。保精气。勿过用心力。以自完养。程夫子答张思叔之言。约而尽矣。
温公谓行诚以不妄语始。 人有应接。最易失于虚妄者。惟言语为然。故圣人教人。以信为言语之则。信之与诚。一理也。故行诚当自不妄语始。况欲不妄语。必须言行相顾而后能。此温公所以善教。刘公所以善学也。
檃栝。 韵会。揉曲者曰檃。正方者曰栝。又檃或作隐。审也。栝。正邪曲之器也。
夜气(旧本。阙夜气以下十二字。今据草本补入。)章。兼出入两字。有善有恶。 兼。犹言又也。盖子重误谓舍亡故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先生于此。论辨其误。以谓不但如上文所云而已。兼又有如下文所云。何可谓皆是舍亡所致耶。盖出入两字皆恶。则或如子重之说可也。入为存为善。出为亡为恶。何可并指存而善者。为舍亡之致耶。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5L 页
答李宏仲
两书偕至。欣审佥好栖息。读书为乐。西行之发。欲不违初定。但病冒溽暑。为虑日剧。今又宾客劳烦。身未出门。先自取困如此。君等虽欲来问。何能得应副耶。实纪见到。其石子重,刘子澄两公。先生以朋友待之。故不录。刘平甫虽亦善士。多不循涂辙。先生每加警教。而终不改悟。故亦不载矣。然蔡季通。以老友而首列。刘淳叟。以奸斥而得参。则三人之不录。诚未可知。蔡伯静。以高弟而无之。亦所未晓也。求中之说。所疑果然。然罗,李两先生。皆性本沈静。而以不求求之。故无病而有得。他人性多闹躁。而强探力求。则徒为病而卒无得耳。
答李宏仲
所喻敬之体用。来说看得似详密。然先生说必有其义。不应无义而谩作此语。恐当尊信其语。而虚心玩味。反覆不置。久而后方得意味。到常情所不到处。不当才窥得外面影子。而遽以己见。横加其上。议其是非如何也。但滉曾于此说。未入思虑。只作寻常说义理看过。故亦未致疑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6H 页
于其间。今当因来说而更思绎焉。或有少益。未可知耳。太山为高。程子语也。但谓太山虽高而有限。以比事业之有限。非以太山喻道体也。
答李宏仲
数日前。得书及诗。殊以慰喜。适有密阳人南弼文进士来访。留数宿。其人老而志学。亦有小纂录文字。来相订质。缘此无暇。未即报答。为愧。二者难兼之喻。固知贤者有此意思。此意甚好。吾乃反以举业劝之。极知非宜。然公家尊诸丈。皆不愿公如此。屡发警责。吾所亲闻者亦多。以公为子弟之道。何可一切不听。专用己意耶。如此。虽使成就得古贤事业。犹为失子弟之道。况未必成就。而将两失之耶。故公不可不兼二事。力弱难兼。何可预虑耶。只是公少不读书。今已晚矣。而亦不勤励。虽或往往读过一二书。专无剧读烂熟之功。功分于细注尽看之烦。想必久久。茫然如不读也。以此为学。虽专此事。恐无见效之时也。今问欲读朱书。此书固不可不读。然卷帙不少。时月之间。所不能了。愿公姑且停之。须先读诗。至佳至佳。孔子以不为二南为墙面。韩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6L 页
公以不学诗书为腹空。假使公专意此学。自古安有不学诗书底理学耶。晦翁盛年。读尽天下书。穷尽万理。门人皆效法之。觉于躬行。功或稍疏。故力言尊德性。以救一时之弊。非谓不读书专治心如象山之说也。非但晦翁。虽象山之学。亦无不读诗书而但治本心之理。愿公思之。前日面劝读诗。今问读何书。是公意以读诗为不切于心学。而不欲读之。此大误也。故索言之耳。
答李宏仲
承知移寓。去宽净而就庳隘。果可恨也。读诗之功。分于友讲。虽违初计。丽泽之益亦好矣。且诗自雅以下。渐多艰深。恐难以立限期草草易了也。一时徒取易了。则虽读如不读耳。赵君所云天道至公。而赋予纯驳之不一。非有私意于其间。二五之气。运行交错。升降往来。纷纶杂糅。其端千万。其于妙凝成物之际。所值之气。自不能无纯驳邪正之不齐。虽天地造化。亦不柰他何耳。先儒论之详矣。大学注复其初之初。不过谓复其初之明德云尔。公所指言气质物欲未拘蔽之时。即是明德之初也。安有下此一层而别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7H 页
有所谓明德者乎。公于此分得太细。反失之矣。心经敬义章注所引程子敬以直内。必有事焉处。详其语意。非以其下语释此上句也。只是称易语曰敬以直内(罗为尼。)系以己意论之曰。有主于内云云。又称孟语曰必有事焉。(罗为尼。)又系以己意论之曰。须把敬来云云。故其语势如此。若以其下语。作释上句看则难看也。且敬以直内。对义以方外。则敬静义动。单言则与必有事焉。皆当贯动静。一显微。彻内外看。
答李宏仲问目
首条德性理之说。大槩得之。但性不可云对情而言。只是就心之全体所具之理而言。
知止一段。亦得之。但以有定为统说。而分看于心身上。微似有牵强之病。
意者。心之所发。此段。看得支离蔓衍。牵合附会。皆不是元来本然底道理。务为穿凿杜撰说出来。此乃为学之深病也。大抵情意二字。先儒以性发心发。分别言之。既已明白。无可疑处。朱子又就二者相为用处说。尤更分明。发出恁地。谓发出如此。如见入井而恻隐自然发出如此。见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7L 页
喜事而喜自然发出如此。是也。主张要恁地。谓主张要如此。如当恻隐而主张要如此经营拯救。当喜情而主张要处置这喜事。是也。故以舟车比情。以人使舟车比意。今当只就此等明坦正当处。白直晓会。沈潜涵泳。久之自然有贯通处。盖心是合理气统性情底物事。故非但意为心之发。情之发亦心所为也。理无形影。而盛贮该载于心者。性也。性无形影。而因心以敷施发用者。情也。因情之发。而经营计度。主张要如此。主张要如彼者。意也。先儒以情是自然发出。故谓之性发。意是主张要如此。故谓之心发。各就其重处言之。惟孟子知此意。故曰。恻隐之心。仁之端。恻隐情也。而谓之心者。情因心而发故也。来喻不思此理。误以情为乘意。意为载情。于此既误。故其下光薪之喻。气发理发之说。人心道心之论。皆穿凿附会。无一可者也。情意思志念虑。朱子及诸儒说。详见性理大全。
敛谓收回来。就心里说。非谓收放心工夫也。散谓放撒(音杀。谓散之也。)去。在万事万物上看。非谓扩充工夫也。以上。论大学。(以上论大学五字。恐当在上条。)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8H 页
亦自是。 非独自字。亦字亦含蓄意。盖子静他说多不是。而此说是故云。
人心之中理中节。为好底。反是。为不好底。能精能一。则不畔于道心。不流于人欲矣。程子谓人心为人欲。朱子晚觉其说犹有未尽。故不得不改从今说。
王鲁斋说。意义多未明莹。故士敬去之。然去之亦恐未安。
不睹不闻。本谓己所不睹不闻。故此处亦下一其字。其。谓己也。然屋漏乃是人不见之处。则亦可兼人不见闻之义看也。盖与谨独对言则分人己。单言则可兼看。
中庸之以戒惧谨独为学。正为从事修道之教而做工夫。故朱子之言如此。
莫枉了五通。 非五通之神所祟。而妄以谓五通所祟。是五通神枉被虚言。故禁之曰莫枉了五通也。
不用篙。不使匙。 即不理会心之谓也。所云云。似是而实非也。(以上。论心经。)
答李宏仲(戊辰)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8L 页
近又得前月廿六日书。深慰。宁,㝯等遽遭酷祸。颠沛奔赴。仅得免死云。惨怛之极。无以为喻。滉病身如虚屋四面受风。冬深以来。暖日亦寒疾。不得出仕。经月在告。惶赧如何可云。君婚事又至于相违。此不知由人耶。由天耶。真可怪也。读书月澜。其能不辍功耶。勉旃勉旃。向来敬之体用。来示以屋子与规矩为比。其说蔓衍。似不可穷竟。若以愚见言之。屋子有屋子之体用。规矩有规矩之体用。栋梁堂室。屋之体也。四各有用。屋之用也。圆样方样。规矩之体也。为圆为方。规矩之用也。亦犹寂然不动。心之体也。感而遂通。心之用也。静而严肃。敬之体也。动而齐整。敬之用也。谓规矩体用。因屋而见。敬之体用。因心而见则可。若谓规矩体用。便是屋之体用。敬之体用。便是心之体用则不可。请扫去前说。令心地虚明。只以此数语。思之久熟。则自然有见也。如何。
答李宏仲
滉来山舍。庶得閒中趣味。亦可温理旧业。而朴郎与一小孙随之。琴闻远又来。日逐程课。更有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9H 页
撰述等事。颇费心力。少无閒隙。于大原实功。未有所事。殊乖本意。
答李宏仲
一纸朝遣。俄获两柬。知有讲劘道义之乐。可尚可尚。示喻清夜吟。意思大槩得之。但愚恐只是无欲自得之人。清明高远之怀。閒遇著光风霁月之时。自然景与意会。天人合一。兴趣超妙。洁净精微。从容洒落底气象。言所难状。乐亦无涯。康节云云。只此意耳。以是揆之。前说近是。而后说则似涉于牵强附会也。如何如何。心经所谕。具悉。
洛中儒生李咸亨。参议拭之子也。在彼相见。不意远来。难以处之。姑留此耳。
答李宏仲(庚午)
首绖单股。周礼谓之弁绖。古人用此绖以吊丧。乃绖之至轻者也。五服之绖。皆两股。况于亲丧。用单股绖乎。仪节之文。吾所未知也。今勿疑用两股。今俗用三股。亦无稽之事。不可从也。丧主之说。家礼立丧主下本注及附注。不啻详说。何疑之有。但今一家主人外。无同居之亲且尊者。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19L 页
则不得已主人兼拜宾耳。
答李宏仲
滉以阻水为虞。去易东还溪上。已数日矣。其初。苦避暑无所。被金彦遇诸人劝挽往书院。渐聚得十馀人。共读心经。讲论之际。多所开发。方知昔日昧误处不少。信乎独学成孤陋。丽泽深滋益。恨不得与君共此乐也。第缘诸人各不能无事。故不得为久住计。不免指日趁课。有匆匆说过了。正与朱门读书法相违。其间又或有滞见硬说。不能虚心顺理。合众说而公折衷处亦多。如滉。自恐己见之亦误。竟不能力主张而过去。其或己见明无疑处。虽力言之。竟不相信。以此见讲学到十分是处。亦甚不易事也。柰何柰何。厚外薄内之病。平时。固当以此自警饬。至于身病治疗时。此说用不得也。金而精持敬讲学之说。岂独公以为愧。老拙尤愧朋友间有此等责望之言也。示启蒙云云。横图固先于圆图。但孔子就见成圆图而说起。因发明易逆数之义。遂溯及于横图。其序自如此。邵子又因其序而为之说。朱子所以先横图而论之意。则玉斋之说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0H 页
已明。今何疑之有。不可以动静分体用之说。果有可疑。卒然思不得。徐更详之。俟后日面论。凉候已生。野处慎摄加护。
答具汝膺(赞禄○丁卯)
书到。且见琴闻远知来寓月澜。令人幽兴自生也。圣泉诸人。昨遣人来。似有来陶山等处之意。而不为速计耳。书院记。诸君及城主意皆然。拙者似难回避。但久废笔砚。心兴又如此牢落。何能办得容易耶。虽办。又岂足观耶。庵近诸台中其初入处第一台曰招隐。在考槃之左。与考槃相对。有长松。其上者曰凝思。在凝思之左者曰朗咏。(取天台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之义也。)在五台之东中半高处。欲筑凌云台而未暇也。其最高处曰御风台。此处亦时未筑。而平旷可坐而骋望。总六台。并月澜为七台也。馀怀未悉。
答具汝膺
别后悠恋。忽此书至。深以慰遣。滉将入溪上。为诸人所劝挽。来避暑于易东书院。共读心经。颇适意也。但眼疾。往往因看书气倦而发。发即如在雾中。以是功难接续。可叹。固知君志学有好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0L 页
意。苟能持此勿失。久而愈力。何患无成。第以门户之故。种穫之望太迫。只此一念。常横在胸中。义理之学。无缘入得来。假使间或勉强掇拾入来。蔽锢者动不得。新入者随即消歇无觅处。柰何。故举业虽不可废。惟付之苍苍。勿太汲汲。则庶乎可耳。惠来佳色。(色字。疑误。)披玩开豁。此处诸人。亦有此作。当共藏弆。以为后识。闻新卜甚佳。然屋未成而先名。无乃倒耶。在今非所急也。故未副。惟冀深励。不具。
答具汝膺
易东相聚。固是好事。共读心经。甚有议论。从前看未透处。看未尽处。得以看透了。看到尽底。或有谬误看处。因得省改。丽泽相资。古人所乐。方信不我欺也。但以各有事故。院中又将有营干。不能为久驻计。未免限日立课。每日趁逐程数讲讫。日力无多。举不能熟复沈浸。深味而实体之。如朱门读书法。是为欠缺。又人之资质。各有病痛。其易达文义者。以为本无难晓。似不复留意于深求积功。以为实得之学。其不及此者。缴绕于文义。而不能超脱。似未易到得心融神会。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1H 页
以趋于真践履处。其或曾经看读而知其说者。又自信已笃。其于正知见处。如此笃信。固为甚好。往往有所误看处。亦主张太过。不复听诸人说话。此亦非小病。看此等病痛。非一番相聚一读过心经所能变化。然而诸人既去后。或能接续其功。久而不已。安知其不有所得。至如某者。归后虽益思警励。柰此老昏日用之间。觉得专一时少。二三间断时多。如之何如之何。来喻。欲自矫其昏惰之习而求其方。尝闻之。子思子论思诚设五学。加之以弗得不措。己百己千之戒。终之曰。果能此。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夫愚而能明。则昏者去矣。柔而能强。则惰者变矣。若此明训。古人已自八字打开说与人。公以为不足而问及于此。何异舍康庄不由而求道于盲者耶。又如人有重病。得万金良药而不服。又欲求医而问方。然世间千万药中。安有不服而能去病之剂耶。滉平日昏惰最甚。常有愧于子思之言。而今乃以此劝公者。自家有担不起底担子。思欲观公致力而效其为耳。偶感来书之问。虚心无所挟。故并近事索言之。幸须致思而毋忽。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1L 页
答具汝膺
易东。举祀落成并行。可谓嘉尚之事。若此后所以修其实事者。一如其始之美意。则岂不幸甚。丹阳孙守所疑禹先生祠宇与圣殿连排并立。似为未安。孙守能改置则善矣。而径已递去。可恨。若无连并之嫌。而傍边随宜立小祠。则释奠同日之嫌。不须避也。丹阳伯之称。无所考据。恐黄公或有闻信。称书如此。不敢遽然非之。以俟更详也。禹先生从祀事。以今人欲祀四贤之论推之。先生未必在四贤之后。然从祀之典极重。吾辈识见未到。断此等大事。未可以轻议取舍于其间也。安道之咸昌。近日当还。还后传疑加补处。始可相问。但其母有病。恐未暇及寻书册耳。
答琴闻远(兰秀○癸丑)
去冬一书后。未见来报。恐书或浮沈。复恐足下未免遂为穷鬼所嬲。隳坏其志业。虽见吾书。不以省录也。昨赵士敬至都。传示惠书。披读反复。乃知迩来所读书史。次第正当如此。观书文字。比旧殊进。志趣亦可尚。以此为根本。更加策励。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2H 页
庶不至放倒而进益。可冀。老夫慰喜。何可限量。仆轻于一行。遂至经岁濡滞。今则国人皆知其真病。但苦无许退之例。一向拘住。随俗汨没。每有失己之悔。令人忧惧。欲于关东僻邑。乞补以去。亦无当阙。此亦出不得已之计。非本志也。则岂固必为哉。要在明年去就耳。士敬西来。足下失一同志。想多伥伥。仆数年林下。尚未脱俗冗。不得一叩清凉之云关。旅食京华。魂梦飞越。承示抱书往游。静中之乐。宜多有独得处。未易言也。心经。苟能潜心积功。入道之门。不外于此。仆启发于是经非一。今不携来。若失严师益友。以足下之笃志。得此用功。岂可量耶。勉之勉之。但不可急迫求之耳。通鉴一书。既可为格致之资。又可益科举之文。今而读之。尤善尤善。闻溪堂瓦飘雨淋。他日之归。又不免复有修葺之劳。亦坐仆轻走俗状之故。可叹。书不能尽意。惟望二业并进。日加勉力。以副所期。幸甚。
答琴闻远
书来。具悉近况。深慰旅愁。仆年前一番轻出。苦无归便。岁月如驰。忽已再见春华矣。关东殿最。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2L 页
只有旌善之阙。官事板荡。非病人所堪。故不遂补外之愿。窃食太仓。不能夙夜于犬马之力。回首旧学。茫如梦迷。应俗循人。每有自失之愧。顿无由中之乐。不唯得罪于古贤。亦且获讥于今世。柰何柰何。君屡入仙山。独处静思。必有所乐于胸中者多矣。而恨未同之也。但学而无与讲明之人。此亦宜吾子之所大惧也。然果能笃信古人。而于日用之间。主敬穷理。亲切用工。真积力久。则有以灼见圣言之诚不我欺。何忧用功之未端的耶。至于心之驰骛飞扬。仆自正坐此患。以至老而无成。何敢为君谋之。然而熟观前贤之论此。此事也不可强力把捉。亦不可急迫制缚。如此则非但无成。必至生病。须宽著意思。优游涵泳。而惺惺主人。常不失照管。此法差为简约。而朱子所谓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不容安排。惟平日庄敬涵养为本领工夫一节。尤为警切。此语见于心经附注所引中庸首章下。可考见也。所喻居家父子兄弟间逐日行礼。见到此处。意思甚好甚好。昔。徐仲车先生。具袍笏行定省之礼。家人初甚骇笑。久而方信。至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3H 页
如今世。吏判安先生每日见伯氏。必行拜唯谨。古今笃行质美之君子。固多行之者。不独小学之礼当然也。但于此亦有不可率意直行之理。故孔子于季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之戒者是也。然而此事处之得宜。甚不易。既不可率意直行。又不可遂废不行。但平日积其诚意。随事曲折。渐就其可行者行之。行来行去。一家孚信既著。则其所未行者。犹可以次而举之也。不独一家为然。于乡党朋友之类。虽其事体与在家不同。亦当以此理推而行之。庶免狼狈。盖俗于学古之人。无故嫌憎。君一介寒士。与我孤拙之人相从。而卒然行古礼于人人之前。诚恐不及见信。而先遭怪怒摧辱之困。使末梢无收拾。无以自树立。则将并与其些少内得者而废之。故不得已而发此言。要非直己行道之正法也。在君量之而已。礼所谓严威俨恪。乃临下之容。以之事亲则非所施也。盖道无定体。随时而有变。故君子之容貌气象。亦随而变。如乡党一篇所记是也。是以。一人之身。当事亲之际如此。当临下之时。则如彼可也。有人于此。事亲之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3L 页
时。犹以严威俨恪将之。是局于气质之过严。无爱敬之实以融化之。斯乃孝思之罪人。何足与议于道哉。溪堂初构。鸠拙甚矣。使我在彼。犹未免颓弊。况我不在。而儿子不善护视。以至于将弃。愧我之久不归。而恨儿之不好文雅也。和诗。写在别幅。笑览幸甚。馀惟勉力大业。兼不废程文。以副所望。
答琴闻远(甲寅)
久绝闻问。今因孙君传书。始知近况。深慰郁恋。京外榜出。得失惊人。波沸云腾。而本道榜内无贤名。虽我不能不为之恨焉。今见来书。无一语及之。而结茅山间。方修旧业。味众人之所不味。此乃人所怪骂。而吾心益以爱尚焉。此志久当益坚。勿为人言所摇夺。此事穷且不改。勿为外慕所迁坏可也。但于此有一焉。国俗。草泽无名之人。往往有不能庇身之虞。况亲心所望于子弟者。专在立扬。末世科名。安可废哉。是故。程朱门下。鲜不应举。而师席亦不禁断。此意亦不可不熟虑而兼有攻业也。此间寓邻有一儒。旧尝受业于慕斋,思斋两先生门下。其志甚笃。两先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4H 页
生亟称许。此人遂不屑举业。于经书之类。但看过而已。不曾熟读背诵如举业者之所为。当其看时。无不晓解。意谓吾有过人之学。自处殊不卑。厥后。经涉变故。避讥畏祸。遂自放倒。亦不再加读诵工夫。亦不能为制述事业。如是。虽欲科举发迹。得乎。予观其人。资质非凡。而既不得力于学问。又不成名于科目。今与恒人无异。甚可惜也。亦可戒也。愿君勿似之。千万是幸。第所可忧者。既系念于此。则无不偏重于此。朋友中前后变迁。其终顿似别人者。比比有之。小得则小异。大得则大异。入泮则异于前。立朝则又异于前。其中不易所守。勉勉不已。自虚求益者。绝无而仅有。此非他故。无得于内。故随地而受染。固当尔也。愿足下又勿似之。幸甚。滉率然一来。今见三霜。衰朽钝滞。不宜时用。即合屏藏。而朝无致仕之例。岁连受由之禁。无端弃去。形迹之间。机关可虑。以此成此因循。深自愧病。近日兵务。尤不堪。昨始释负。闭门扫轨。稍幸于拙分。今闻新辟斋舍。清幽之致可赏。明年。归卧月澜庵。有时乘兴。杖屦度岭。可共对榻。歌咏先王之道。此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4L 页
乐不浅。跂伫而已。馀不能缕缕。向寒保鍊加重。
与琴闻远
向者。似闻与士敬往竹溪书院。比来。一向不得信音。未知书院留得几个月。做得甚工夫。其院中凡事。顿不如前云。深恐一朝遂至废没。不是小事。柰何柰何。仆旅窗寒节。保病极艰。春江一棹。不待桃浪而欲发。未知能谐计否耳。闻君活计良艰。当此俭岁。何以遣日。然古人苟志于学。不以穷苦而废。穷而遂废。初非志学者为耳。勉之勉之。
答琴闻远(丁巳)
前日。出山见过。稍有慰望。恨无以嗣音。长笺写意。兼惠三诗。足见近日策励警省之深。深以为喜。亦因以自省也。以此斋居积久。益加进修。新得日富。则旧习自除耳。但恐一时作意难恃。而野烧依旧草生。则无如之何耳。且古人虽贵悔过自责。然不可太为刻切煎迫。如此则反为悔咎所累。胸中积蓄羞吝之心。延平所谓积下一团私意者。正谓此也。不可不戒。今看来喻。实未免有此过累。如知此病而欲去之。须一切扫去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5H 页
杂念。日间只宜虚心平气。读书应事。厚以义理浸灌培养之。久久自当于理趣得力。则物欲之生。自轻自少。君子中正和乐底气象。渐可驯致。苟不如此。徒切切思过。屑屑计功。则与长戚戚者。相去不远。而终无所成。必矣。来诗。日暮未必和送。后若得和。则不敢隐也。试事既不免。则亦所当勉。毋忽。不宣。
答琴闻远(戊午)
朝正吏来京。得十二月十一日书。知入清凉。累月不出。山窗读书。趣味当觉日胜。所以慰写病怀者。为如何也。滉此来本无意义。加以自至月来。长在病告。其不挂吏议足矣。不意又有升秩之 命。控辞之际。徒召人齿舌。竟不得免。一误之末。事事皆误。后日将何以见君辈耶。自量身病。虽 君恩荐沓。万无报效之望。春间归计。不可不决。所忧有何魔事或生于其间耳。来喻云云。君中间学不力而事多误。正如示意。然自今能改。已往之事。如尘扫镜空。复何追念之有哉。顷独思之。中庸博学以下。至虽柔必强。真是子思吃紧为人处。在晚学。尤为当病之药。而如我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5L 页
精力已耗者。不能力于此。今以告君。君以为如何。举业虽极害事。古亦难禁。如果能此道。亦可兼之矣。沧浪卜筑。干僧化去云。吾虽归。无可托此事者。不能不为之屡叹也。
与琴闻远(辛酉)
昨简问庶母之服。对客忘报。今乃追告。礼。庶母之服缌麻。指父有子之妾言也。然则似谓无子之妾无服也。然又谓父妾代主母干家事者加厚云。今尊公侍人虽无子。乃代干之人。宜服缌而稍加日数。为可也。尝思古礼所以辨有子无子而服者。古之卿大夫。妾御颇多。凡婢皆妾之类也。不可泛指父妾而皆服缌。故以有子服缌为文。其实当观情义轻重而处之。故又有禀父命行服之言。须以此等事理。量处之为当。谨告。
与琴闻远(癸亥)
书至为慰。 东宫祸变。出于不意。万姓无所系望。此古来莫大之患。柰何柰何。然而服制。则内外百官。四日成服。七日而除。其他士庶人则无服。以未尝临莅而德惠不及于民庶故也。惟于礼曹启单字内。有禁屠杀一月之文。然此亦指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6H 页
都城内而言。非指外方也。则外方士人之家。过六七日后。举行庙祭。恐无不可也。若如宴会等事。则葬前决不可为耳。礼。过仲月则不举时祭。但穷家多不及仲月。而每因以废之。反为未安。故寯儿有如此之时。亦不禁而遂行之矣。于君何可异云耶。先亡于父母者。有父母丧。其祭用肉与否。礼文无之。难以臆决。当俟后日。更商量也。
答琴闻远(甲子)
所喻出入无骑。当行而不得。因有静中工夫未必不胜于浪出入。虚度光阴也。高斋虽近闾阎。傍溪临塘。亦足玩心游息。苟于此学。有得力处。则将无往而不得其乐。况此一佳境乎。但所谓立志不强。讲学无力之语。则在君真所当戒也。盖君非无志也。而所立不强。非不讲学也。而其学已晚。此为可忧之处。今知近日读晦庵书多遍数。渐觉有异于初云。此学而有得之验。甚善甚善。诚能如此积累不已。加己百己千之功。则志之不强者自当强。学之已晚者不足忧。昏暗者开明。疑晦处通晓矣。其劝止讥责者。固不足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6L 页
恤。而用力之馀。沛然以出。则何施不可。但人皆先溺于举业。故不肯用力于此。公无此累。何难于用力耶。滉年来不读此书。殊觉愦愦。春夏山居。欲再温习一过。或得往来相资之益。是望耳。
答琴闻远(乙丑)
滉近与赵士敬书。问足下何在作何工夫。且云。若不读书。孤山虽好何益。士敬答云。闻远顷来其家。旋入孤山。未知作何工程。益令人驰想。今朝。山民过门投书。开读欣然。又知静处见读朱子书。甚善甚慰。滉数日前。偶苦河鱼两三日。今已清安。陶山。自李德弘辈移道谷后。无他人。金士纯去月念后来寓。冒极热踰山来往。质书传疑义。因究期三百算法。又及律吕等算。今垂毕矣。此人敏而嗜学。与之共业。甚觉有益。今则来寓溪斋耳。乡邑宁静。秋成有望。时事。诸生攻普雨不得。空馆而散。犹不 听。会江原监司启 闻普雨滥骑驿马事。 天意亦怒。命捕捉流窜于济州。台谏请拿致讯鞫后定罪。虽不得请。然绝岛御魅。少快舆人之愤。至今月初。诸生已就馆云。十三日 发引。十五日 下玄宫。二十八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7H 页
日卒哭。卒哭后黑笠。黑带。白衣云。来喻已构山栖。将缮祠庙。有妨为学。势固然矣。若除此等不得已事外。其馀日月。不少休废。厉志著力。如不及。如将失之。久久自然有得。今人皆被举业外慕铄坏了。惟公幸早脱此厄。正好大肆力于此事。而未免悠悠泛泛。若只如此了一生。虽与役役尘埃中。乾没以死者有间。亦以五十步笑百步之类耳。不知公亦思之及此否耶。适诸人迭有来去。未暇致悉。
答琴闻远(丙寅)
昨伻来。缘有问目。卒乍难办。今乃追报。为愧。滉腹肚胀證。间间发作。山舍近水多冷湿。不安居处。蒲节入溪上。仍留不出。山径茅塞。殊觉废职耳。海州本朱书。近方雠校至第七册。误错甚多。随手改正。因得温理一过。更觉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之言。真不我欺。其见于日用之间。亦比旧差亲切明白。尽卑近处。看得有尽高远底。但苦病昏。精神短损。不能极意下工夫。一瞬目间。旋复失去。赖问难之至。或多有警发处耳。孙儿读书疏率。听言不加精思。无怪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7L 页
乎所录之多舛也。考得其误。须逐处修改。幸甚。
与琴闻远
日间。能不废读书玩理否。试期临至。人皆没没于所利。君既无彼。若又怠慢于此事。是不但同归于彼。或反不如于彼。常为君忧之。故聊言之耳。滉身病且僮病。不出山舍。度暑溪上。幸近绝外人还往。得以日翻书册。随事体验。似觉稍稍亲切。然而少忽于顾眄之顷。已复失去。益知古人所以日加战兢。惟恐不及。为是故也。而吾辈向来。名虽为学。实未尝下手也。老矣无成。欲保馀日专意致力。而朝中故旧贻书谯责者相继。令人惶惕不自安。柰何。士敬近修何业。顷得其书。粗答而有未尽。从当再报。其所校心经。时未卒业。俟毕乃报耳。如见。为致此意。
答琴闻远
南冥,一斋为人。未易以一语断了。自古处士出世。例多议论。今之纷纷。亦何足怪哉。然亦各其人有以取之。真可戒惧耳。
答琴闻远
示喻运瓦事。所云退役之难。非不料得。但不夺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8H 页
农时。古人至戒。吾辈平生。诵习此等说话。谓当如此。今才有一事到手。便不用其说。殊非本志之所愿欲者。意谓待七月间为之。虽未免霾黝之恨。不至于腐朽。其黝色则受丹雘而可无之。故前与士敬书。聊发之耳。然此事非轻。不可以一滉言断置。禀议于城主及诸君善处之。令无后悔。幸甚。
答琴闻远(庚午)
顷见具汝膺。闻君携三子往龙寿。今得来简。尤以为慰。至于简中所叙从前失学之由及近日蹉脚之恨。皆出于中。诚非外饰空言之比。可尚可尚。但徒知如此。而不能深思力矫。以收效于晚境。则其一时慨叹自责。虽甚痛切。亦何益之有哉。大抵公之资禀。一边虽明。而一边实暗。虽知耻自好。而犹未免俗见与近利。此所以学不进而多悔吝也。吾侪既以学问为己任。又得此名于世间。固当十分用功。真如学记所谓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庶可不负其素志。不取笑于人矣。每观自吾身以及朋友。多与所学相反。皆不强人意。常自愧惕。不容于心。玆不得不为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8L 页
公言之耳。非谓公独不能而我能之也。今当各思勉励。以遂此愿也。老拙因宾客骚扰。日用间尤觉害事。无可如何。可闷。
与琴闻远
前者来此之夕。君于城主前。谢除户纳之雉。凭侄因白弊户亦当纳雉而未得雉。其实雉二首已纳官矣。城主翌日。遣人还之。滉心甚未安。遣奴请复纳。城主固不听。不得已爱之矣。因思往者。赵士敬请纳蜜而得除。已为不当。君又请纳雉而得除。尤为未便。其终。亦使滉已纳雉而还出。君等何不思之甚耶。且滉从前未尝请除一贡物者。以民供 上之道。不可以私废之也。今世乡居品官辈。或强梗不纳。或请乞除减。将使守令。何从而得供 上之物乎。城主待君等异于凡人。岂不以君等识廉耻可尊敬之人故耶。而君等乃不知所以自重其身。非公事而屡至偃室。至则不免有循私废公。失己害直之干请。然则城主广度虽容。岂不心贱之耶。非徒城主。乡人亦多窃议之。甚非滉平日有望于两君之意。千万推类而思之。凡百戒之戒之。他日虽见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329H 页
君。或于众中难尽言。故缕缕至此。愿留此纸。以示士敬。幸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