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x 页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书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5H 页
答郑子中(癸亥)
县人之还。虽无书。宜有说。而两无之。亦料其人不辞而返所致。今承所谕。果然矣。顷者奉款幸幸甚甚。别后思之。十分未了一分。非徒公有从前悠泛之叹。滉亦恐未免此叹也。虽然。所以致此者。亦缘滉病倦不能夜话。而昼日则人多故尔。所云义理精深微密。安能以涣散之精神。得致其沈潜研究之功。此说甚当。比来閒居中。深思实体。见得此理无时不然。无物不有处。真是如此。所谓百千万亿不为多。无声无臭不为少。朱先生真不我欺。其在燕閒静一之中。自觉得明快洒落。犹若可保。然而忽有一等閒事物。来到面前。应接之顷。少失点检。忽已随手消泯。此无他。不熟故也。在傍边看觑。不能真入其中。以为己物故也。身常静处犹若此。若形役于胶扰之境。又加以怠忽因循。虽欲与有志而终无成者。不同其归。恐不可得也。在今日向道之切。嗜学之诚。如吾弟者。何处得来。然窃瞷平日所存。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5L 页
似于矜露自喜处占多。沈静敛退处占少。以此而行于世。到得世味渐深。挠夺益多。吾又恐所嗜之终不可口。而所向之终失故步也。况今且不得已出世。如近日驻足事之类。极当如此。自馀凡百。尤当以慎密二字。为第一义。千万千万。戒之在心。毋忽是祝。江上沿洄。可少偿物外宿债。然吾辈胸襟。不及古人。许多好处。何能尽其风流耶。当日滉所举晦翁先生与袁机仲诸人泛舟九曲诗四五篇。在诗类第四卷末。可检得而深讽味之。则妙意真趣。殆可见也。切欲追和其韵。以纪一时心赏。而第念近年。吾弟不以一句诗语见示。虽有拙语。不见辱和。如今次绝句之为。则所谓独唱而无和。亦可吝也。故遂辍耳。既看先生诗后。如不辱妙唱之来。则谨当效颦也。画幅毕写。并来幅回纳。视至为佳。记文拜领。此文浪传。深所未安。又其传者多误脱。益为人所嗤骂。如在静存处。犹可改正者。改正之何如。书何能尽意。惟冀行赴珍胜。以副远溯。
答郑子中
当旋驾过县之日。县吏不报。又自失侦伺。未及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6H 页
奉问。深用愧恨。玆蒙枉垂珍札。感幸又不可胜也。官敝民瘼。固应如许。正在明府尽心于补完摩抚之秋。赤子失乳哺之馀。乍见杜母之至。安得无号呼之扰。久则自当定矣。定后读易。甚善。吾县虽无佳山水之称。闻铃斋临溪上甚萧洒。韩公所谓读书松桂林。邂逅得初心者。想可为今日验也。 储位遽虚。朝野哀遑罔措。柰何。续闻 宗系事得请。 敕命当降云。想不堕虚。斯又莫大之庆。庶有乘除。少纾忧懑耳。翻转之虑。正如所喻。一时取快。为后日厉阶。往事可鉴。但彼既露网打之计。不得不为拔钉之举。遂至于此。虽欲调停。有所不可。然已甚则不可耳。九曲韵诗。此亦无留本。且既溷雅览。不必再溷。閒中偶思静存赠行诗。用其韵道怀。谩以呈上。笑览为佳。如已和成。亦望惠示。幸幸。
答郑子中
近日过临。曾有珍约。凝伫之至。承谕沿牒辍行。姑俟后驾之日。滉自月初。以先人碣阴刊刻事。恒在温溪斋舍。缘此应接。未有见定课业。殊觉懔惕。斋居萧洒。正好养神与养民之事。本末相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6L 页
资。甚善甚善。读易。欲以本义为先。此亦滉从来所见如此。世儒虑及此者自少。虽或有之。皆牵于讲业。而未果去取。滉则方其读时。同于世儒之牵。及见得此意后。昏病不能读。主本义兼程传。以还洁净精微之旧。正有望于高明之今日也。但所谓读易之法。先正其心者。此又一大件不易言处。来喻已先得之。惟在勉旃尔。和诗之成。颙望示及。网打之当及草野。闻声之日。已自臆料。近稍传闻。名字已见其草幅中者非一二云。一愕一笑。惠件家侄近行时祭。感荷感荷。但方当苏敝之政。恐不宜以此等事入思虑也。
答郑子中(甲子)
阻奉诲帖久矣。玆忽承睹辱报。鸣琴之暇。日有佳趣。无任欣慰。示喻向外之患。滉自在里许。何敢有点检高明那一边事。然以滉所料。亦意高明比来渐有此端也。盖此边功夫不著紧。而应接俗流。亲吏民。料米盐等事。每每作坏于外。安得而无与之俱化耶。射固男子事。圣人所重。滉亦何敢苦规于左右耶。但观今世好此习者。无不与粗人武夫相追逐。所益者少。而所丧则多。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7H 页
非独此也。 国家于此一等人。待之正与武班爪牙之类为一。如柳太浩等辈。恒欲置之南北边远之地。虽曰臣子之义。不择夷险而安之。其于素业素志。何如耶。然如我迂生腐儒冷淡说话。固不当喋喋于兼文武大事业之间也。置之不复道也。忧旱之馀。公私大窘。况有土有社。赤子之命。待我为死生者耶。伏闻风水等灾。贵境甚于此间云。尤所仰虑耳。约会处。虽有恶路。必不至如此间崖险之甚。非不可一往也。何者。有泉石之胜。招人以往。不觉羸马之踸踔。老脚之兢危故耳。但滉自十三至望日。连有忌故。数处上冢。皆以十一二日行之。其设祭自滉家。今示行期在九日十日云。正与家中祭事相值。似难赴会。伏想回鞭必在望后。则滉亦无故。可相期会于彼。惟照量更示为佳。
与郑子中
近者。枉贲门筵。感荷之深。只缘稠扰。终日相望。未遂款晤。别后幽抱。倍于平日。未审还官。为况何如。前月书来。有乐闻过之意。顾以日曛便遽。草率奉答。殊有馀愧。人惟不学。故不知其不足。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7L 页
不知其不足。故闻过而怒。今能反是。可见其有得于学问之馀者如此。甚善甚善。然妄谓义理无穷。故为学亦无穷。人心易染。故省改当益急。恐不可专恃往者尝试暂得之见。而不加今日接续新得之功也。不知见今所读何书。如何作工夫。凡百应酬间。觉得与向时何如耶。颇亦有见得到信得及处否。滉于数月病中。看晦庵书一过。每遇其言恳到痛快吃紧为人处。未尝不三复省发。如针劄身。如寐得醒。益知日前为学。浮泛不亲切。正如程门所谓隔靴爬痒之病。如是。何曾有丝毫得力处耶。适得南冥曹楗仲书云。近见学者。手不知洒扫之节。而口谈天理。计欲盗名。而用以欺人。反为人所中伤。而害及他人。岂非先生长老无有以诃止之故耶。其下自为谦辞。而欲令滉十分抑规之。此虽不知所指为何人。而其言未免有堕落一偏之弊。然而自吾辈言之。实不暇诃人。而当自诃耳。何也。吾辈中心愿学。初岂有盗名欺人之意。但立志不笃。遵道中废。往往口谈天理之际。游声已不禁四驰矣。而在我日用躬行之实。一无有可靠处。然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8H 页
则虽欲免盗欺之责。何可得耶。故南冥之言。真可谓为吾辈药石之言。自今请各更加策励。以反躬实践。为口谈天理之本。而日事研穷体验之功。庶几知行两进。言行相顾。不得罪于圣门。而免受诃于高世之士矣。滉盛年不学。及此志力衰迈之日。始有管窥之幸。索居穷山。无与切磨。在前。犹有都中数朋友往还尺纸。得以相发。今则相戒绝之。黄仲举所见。虽未深密。犹甚能勤恳。为益不少。今又已矣。所望于今。惟在子中。而相见无可讲。相别无诲帖。此无他。滉自懒废而然。亦恐子中之于为学。或不继曩日之诚切也。如何如何。前所云青松所索墨迹。自奴家要传致事。鄙意实不在青松传书。欲因以致此书于左右。以求镌警之来耳。别小纸并希采览。不宣。
  别纸
责善。朋友之道。况欲闻过而不言乎。衙属别置外处。已非事体之宜。若大宾入馆。尤当避之。乃反不避。而其军官之类。或有秩高曾经守令者。使寓僻陋之处。此岂非慢公徇私之失乎。窃恐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8L 页
改图入内。上也。别措他所。次也。二者皆未可。则当大宾时。必须避之。又其次也。观邻邑之政。或有初甚得爱民之声者。及其徵债等事。目见赤地流莩。而苛刻特甚。期于剥尽。此无他。所欲蔽锢。而失初心也。如此之事。非所虑于高明之见。然不得无过计之虞。恐宜十分斟量。国谷虽不可不徵。毋以必取盈而加忍人之政。乃为善也。
答郑子中
忽奉坠翰。谕意恳悉。不任开释。顷日寒门小庆。得蒙贲然之惠。感荷深至。已修小简。申致谢意。送在温溪路傍奴家。以前有贵使过此取去之约故也。其约未遂。而先此委伻。兼有侑书药清等物。殊非所料。拜领之馀。更深未安。无他。官清本非他比。加以今遭大歉。岂吾辈相赠寄之日。况其间多有不得已之事。应酬不暇。如民相知之际。只当以尺书。因便问讯。以道情思。足矣。故有使过取书之约。幸须谅照。以安鄙悃。示喻俗务俱化之患。讲学疏密之忧。非日加修省之功。亦难及此。甚善。滉亦虑不无其事。故前遣书中。摅说颇详。今不复陈。望令后使之过者。取来俯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9H 页
察。却以数语反复之。又令过者。投之奴家而去。何如。邸报所云。此中亦偶得见。所可忧者。不独此也。难可形言。仰屋浩叹。柰何柰何。名贤录得许送示。企渴无已。适又曛黑纸穷。草草不具。
答郑子中
伻来。辱惠报答。历叙平素。辞意恳款。如得面晤。良深慰豁。但滉所以前日致书座下。披露腹心。不惮烦渎者。实以索居钝滞。无朋友切磋之益。欲先发其端。冀见丽泽之资。示喻为学工程。随事警饬之意。圭复之馀。深自悚厉。所云未尝不操存。患不能专一。未尝不穷格。患不能精密。时复思之。不觉懔惕。正是写出老拙心中事。亦当拨病强衰。更加策勉。庶少收桑榆之功耳。周礼不曾读。今精力不逮。无缘读得。每抚卷太息而已。但此书。前贤以为周公运用天理烂熟之书。然而滉未尝不有疑于其间者。恐其太繁密难施行也。俟他日面禀。胸中无所疑。古人以谓不体行。故不能疑。此亦彼此所当警耳。畏入题目。正如所谕。人不能笃信好学。才见风吹草动。便惊惶失措。回面污行。以蕲免于指目。为是者不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09L 页
足言。吾辈正当自反。而厉壁立之操耳。人吏家。固不可姑仍旧处。有宾则避之。县侧修补之计。甚善。公债几毕。可喜。下户不得不徵。然莫太峻责。容令措备而纳。其不能措备者。且待明年。乃是真不扰民。盖极凶自有宽徵之理。敲朴难加饿莩之民故也。金就砺尽有志。与之处。殊亦有益。但向来读书不多。见读节要书。讲解之际。令人颇费力耳。
  别纸
横渠先生曰。人虽有功不及于学。心亦不宜忘。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灯下作报书了。閒看近思录。见得此语。有契于心。不可不使吾子中知之。子中非忘学者。然渐习之久。安保其不至于忘耶。
向闻道院溪山清绝。钓艇新办。心未尝不在钜鹿也。吟得两绝。置之温溪奴家。用依前约。今伻人直来于此。故令往取去。幸一笑览。对溪山读唐宋人诗。诗兴益佳。可得惠示否。
答郑子中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0H 页
县人冒寒远来。惠书珍重。兼寄和诗四章。捧读玩绎。洗此滞吝。佩荷无已。示喻策励之云。滉不自量己。从前妄有规切则多矣。及得垂报。未尝以一言相镌责互磨砻。何耶。岂滉不能虚心求益。无有乐闻过而不惮改之意故耶。又如和诗中。反有指拟非伦处。非但示人为难。恐人见之。或惹起笑怒。后日当面禀请改也。周礼所疑。槩与鄙意同。而先儒称重此书处。每每有信不及之叹。当是量未广见未彻之故耶。壁立之论。诚确论也。每见人风吹草动。便慞惶失措。皆有回头污行以避患之意。极令人警惕发深省也。县事如此。苏策果为戛戛。固宜就其中而渐图补完。正是欲速不得。大槩清心省事。为要法耳。但儿子寯近在都下。丁景锡来见云。有欲还左右内职之议。虽知从前有此议。然闻之不能不以为挠。不识亦闻之否。奇明彦因事图归。计已熟矣。亦不知能成否耳。读朱书。甚善甚善。承许念五六欲过陶山。幸企幸企。但缘滉念八九日为忌日。故六七日有展墓事。势必相违。不如开正回路为约。则无相违之弊。惟照谅。夜灯作此书。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0L 页
眼昏不一。
答郑子中(乙丑)
前日违奉之怀。久未相叙。今日。始闻僧狱讯差转属于左右。知有会期。而适承伻书。谕以念日之行。欣幸欣幸。滉怯寒藏缩。今日出山舍。山花烂熳。涨渌如醅。风雩之乐。宛在目前。但梅竹二君。经寒太憔悴耳。狱辞果似为难。然想监司因前日报牒而令刑讯。今只当因其辞。而讯得其情耳。安东似不至大嫌怒也。且临事而太顾人情。必不得其正。亦可戒也。惠物领荷。但藜肠得此。太似不稳帖耳。呵呵。馀留面款。
答郑子中
前月中。得见同月初九日惠书。乃贵苍头居临河者。回自柰城。过门致书而去。即报无便。其后虽见景昭来访。又未暇坐间。草率修报。稽延至今。恒抱阙然。玆复伻人为到。投以长书。具悉前后叙说。满纸倾倒。觉见近日检身省己。深有感发惕厉之意。不任叹尚叹尚。数年来。亦窃瞷吾弟志道向学意思。颇似刘公度长沙时不如南康时。每怀怅讶间。亦未免形于简牍往复之际。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1H 页
及得来答。殊未见有省发改度处。又闻所以居官应俗等事。亦往往诚有如来喻所云不慊见讥之病者。盖尝慨然太息。以吾弟明敏之资。趣向之正。学问之勤。苟亲见圣贤而受其炉锤。则终可见实得力而有大成就者。今不能然如彼。况如我鲁钝。一生悠悠。至老方悟者乎。于斯时也。为吾弟切偲规责。固在于朋友。而自家琐力。无植立无素积可以救拔感动人处。是以。虽或有相告语时。率不能向顶门上下得一针了。来书何不痛责而峻绝者。虽滉所难任。而实有其罪矣。不知吾弟去此西行。数月之间。因甚机关。而打发此一段大斡旋。能自回头转脑。出脱得误堕窠臼里。直向圣贤门庭作家计乎。易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而朱夫子赞之曰。迁善如风之速。改过如雷之猛。昔闻其语。今见其事。真是奇特。可畏可服。且今反复两书之言。历数既往之病痛。一一如破的。其中如射猎酒色等之为害。固人人所共知也。至如耽看史学。喜抄古书。乃吾弟七八年间视以为第一件事业。而一朝翻然悟其非。即断置之曰。此等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1L 页
工夫干身心何事。非见之明而决之勇。何以及此。夫看史抄书。昔之躬行君子。非不为此事。但今不于本原心地上细加涵养省察直内方外之工。而惟以匆匆意绪。日向故纸堆中。寻逐已陈底粗迹。搜罗抄掇。以是为能事而止。则是定无蓄德尊性之功。而反益粗心浮气之长矣。往年吾弟之始为言行录工夫也。滉非不知渠成之为利。然犹屡奉戒。而欲姑徐者。无他。见吾弟年少气锐。胸中又本热闹。于是。更加以史学之热闹。末梢宁不如以火救火之愈盛乎。来书自责云。日用云为。全不似学者模样。又云不知何物作祟而至此。固必有所指者。而吾意以为此等事。亦是作祟之一也。大抵人苦不自知耳。吾弟自知之明。既如此。又能知其可治此病之药。一一皆中其證。此所以不可及也。自今以往。诚能痛湔旧习。凡看书穷理。出言制行。以至日间百为。最先除去粗浮气象。一以庄敬涵养为本。沈潜研索为学。见得此个道理真不可须臾离处。将此身心。亲切体认。得以优游涵泳于其间。庶积渐悠久之馀。忽然有融释脱洒处。便是真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2H 页
消息也。方有可据以为造道积德之地。然此前头。更有无限行程阶级。为终身工夫。非谓止如此为究竟法也。且吾闻之。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人虽自谓已知。而所知非真见。虽自谓能行。而所行非实得。则孔子所诲为仁由己者。未验于身。而孟子所忧进锐退速者。已有其责矣。见喻近将近思录朱子书读之。其悦味犹旧。甚善甚善。更宜以一部心经。为早晚诵习夹辅用功之地。则所谓障川之柱。指南之车。烛幽之鉴。皆可于吾身亲见其实矣。黎涡之警。得非有亲历可畏事故有此言耶。一刀两段。亦尝于大慧书中见此语。顾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使彼挟稊稗之秋。反高视大言。以陵轹名教中人。此为吾徒学圣人者之大罪过大羞耻也。则朱子诗虎尾春冰寄此生之戒。可不勉哉。可不勉哉。来示在京时与人论辨者何事。其人谓何。他日幸略见谕为佳。此间为学。亦无甚头绪。自夏末来。金伯纯之弟士纯来溪上。其人明颖嗜学。甚不易。初因讲期三百。迤逦遂及于律吕,启蒙等书。于是。金慎仲,惇叙,琴埙之,禹景善及孙儿安道皆会。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2L 页
共读启蒙。相与研究讲论。多见到前所未到处。至昨方罢去。可乐也。但象数者。至理所寓。精微深妙。亦非身外事。然却被日夜留心于此。亦觉德性上工夫不能专一。不无害事。而况他事乎。故心能主宰。则物各付物。物不能为心害。心不能主宰。则虽作诗写字。游山玩水。程朱之门。皆以为戒者。为此故也。亦不可不知也。寄送朝报。深荷深荷。时事如彼。固有不得已之势。不可知之忧。草泽所为。虽出于忠愤。而亦有过当难处者。不知终如何。柰何。中间传闻。以道主亲嫌。似当递职。殊以挠怀。今乃以朝议。已先赴幕。好好幸幸。秋高气清。挟天风而升仙岳。万瀑千峰。指顾领略。其乐如何。恨身不得如云生两翼。腾空而去。与吾弟颉颃游戏于其间。吟赏来诗。聊自慰耳。蒙许行录。老境卧游之兴。止有此事。企幸企幸。留来使。夜灯作此书。眼昏神疲。挂一漏万。阳月觐馀。若承惠顾。可遂面款。未间。惟冀珍卫加勉。
答郑子中
顷闻递莲幕入芹宫。已料必来觐亲。昨因儿还。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3H 页
今复得书。备审近况超胜。若有神相于其间。其灵区真境。一经游陟。而得验遽如许耶。此中。伏睹赦文及十四日朝报。不胜忧灼罔措。其后流闻。旋有庆音。犹未的信。玆获示谕。普腾驩抃。不容名言。累书警旧励新之意。甚盛且善。惟在勉勉。终始勿替。老悃所属。正切于此。但自念鄙騃一物。老病废弃。无一毫与于世事。而近因韦布纷纷。辄为人有所指目。虽知其言不足介意。而以小推大。因近虑远。不能不以为忧也。况公今此还朝。有大机关之可忧。不知何以处之。滉意如公之与我往来相熟。亦是为人指目之一端。虽相见愿切。亦不须相见。只可彼此默会。而各自勉焉。无乃易传所谓大善之吉乎。金士纯辈所讲。犹未十分。意欲再会。而知老拙意不乐而不果。可笑。关东行录。深发卧游之兴。殆若十洲三岛入我几间也。适有过客。率尔抵门。漏万姑复。
答郑子中(丙寅)
去年十一月中。安道孙人还。奉承惠书。缕缕具悉。感意无比。缘自秋冬以来。流闻贱名多上人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3L 页
口舌。又有都中朋友见爱者。寄声切责。以不能韬晦为咎。此意甚当。由是一向畏缩。不以时报答来书。恒怀缺然。玆复自柰城。转致十二月十六日辱书。具审近事。又不胜感荷之至。既自外入。出补已难。重被铨荐。其于为养本计。大为梗碍。不知终何以处之。看书功程。如示固善。聚善良扶正脉之议。甚善。自馀数段。山野何敢深论。困知记人心道心说。分明缪误。以寡悔之高明。其于学问。亦不可谓不深。而乃反主张其说如彼。深可怪叹。龟岩有八十病亲。虽入玉堂。岂久于朝耶。希正任便。深贺。不及致书。如见希正。布此情悃。伏惟 朝廷一番洗濯。庶见更新之盛。谪还废起。大快舆郁。太平万世。庆颂何胜。其间所可虑者。正如来喻。不于本原之地务尽其道。则一时清明景象。难保久远。善良虽聚。将何赖以扶正脉乎。此畎亩微衷。日夕仄身之忧。而不敢云者。就中病废老物。积几年经几艰。仅得以沈痼愚劣。见信于 上下。而 恩放得所。曾未几何。而复欲使 圣朝。踵前误而收弃物。此诚何意见何举措乎。盖滉前日图退。如水之万折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4H 页
必东。非谓时不可仕也。只为一味病愚之故耳。况今增年六十有六。病日益深。愚日益昏。去冬寒不甚。犹闭户不能出头。腰痛腹胀。痰盛咳嗽。无一日之安。不此之顾。乃以时可仕。扶舁以过竹岭乎。细观来喻。以时之一字。言滉行止。似亦有未相悉者。窃恐公之见救虽切。不免带此意思而为言。故人不甚信从。而为患不止也。更望洞照。专以老病废弃。力图终惠。不胜千万祈恳之至。烦语朴和叔。所贵于同类相知者。谓其见处得宜。俾可安分以死耳。如其不然。欲使蚊子负山。至则糜耳。岂相知之谓乎。和叔有意此学。士友之庆。若于此用力之深。自知病人不可强之以使令矣。明彦今已返否。不敢广作书问。相见。致恳恊力图救之意。静存将用。固可喜。然亦当以渐。乃为宜。见之亦望致贺。时甫,士炯。能不替向意否。所欲陈何限。远书未悉。惟珍毖加重。
  别纸
本原之忧既然。又今八道饥荒。二边有衅。而闻有西征之举。若止为敌至策应之备。则固不得已。如其不然。而先举讨罪之兵。虽曰名正言顺。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4L 页
衅隙一启。兵连祸结。柰无后段何。此又莫大之忧。诸公其必念之。而非野外所宜言也。
答郑子中
前日惠书中。见有升除之 命。出于不意。惊骇之馀。意谓诸公有过越推重之意。故致有此事。怪公不力救。不觉言之太迫。至有绝交之言。徐思之未安。今承再书。示尽曲折。知皆出于 天意如此。则公虽有欲救之心。其道无由。益愧前言之率尔也。然本其所以致 天意如此者。亦恐别无他故。常时诸公。不知无状不满一隅。拟议非伦。至以大贤出处占时事等语。互为张皇夸诩。其间主时论而与滉昧平生之人。误以为信然。则 天意之误垂拳拳。岂可谓不由于是而有之乎。滉固不知诸公议论如何。只以今来书中明以大贤出处四字。加之于无似观之。其常时论议。虚夸可知。而令滉有今日罹此百窘。恐公终不得辞其责也。鄙意窃谓吾辈持身。与事 君无异道。正当口绝夸辞。手无虚著。脚踏实地。如是。虽旁观闷闷。无足以耸动一时。犹可以免末梢狼狈之忧。不然。厥终必有大大难收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5H 页
拾致郎当者。拙讷虽不敢言。未免为诸公深有虞者。柰何柰何。滉二十五日。始受有 旨内云云。不许退归。仍令徐调上来。又状面。只有工判职衔。状中。不言除工判之意。又无除目朝报之类。亦无亲旧一张纸简。茫不知何谓。窃料如重甫。旧有书而今无者。必以 新命太不著。物情骇异。不欲有言相预于其间故也。滉震惶靡措。前途无可留处。不得已少退。昨借得私人马来。入鹤驾山广兴寺。为三辞之计。然缘有 新命之故。听许益难祈望。若不有台章。其势必至于获稽违之 谴然后已。挠虑非常。不可言不可言。心事若此。何怪心病之难平。因而发疾多端。羸悴委顿。见者惊嗟。亦可闷耳。所欲言者无穷。慺慺未敢。临纸耿耿。
答郑子中
漂转羁苦中。惠问三至。慰荷深矣。愚生病势。虽似少减于荣,丰时。元證依旧。乘间往复者不一。无时了断。为闷柰何。三辞去人。今明当还而未还。翘渴方深。未知 天意如何。兢惕无地。然 新命至此。所不可承受者。极多端矣。而仍前在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5L 页
道俟 命。则似有差病冒进之嫌。窃观古人到如此极难处。则有请辞不待命而径归。如杜范,吴澄之事。可仿而行之。故今若又不得请。则复上一状。略陈右意。因而退归。虽甚未安。百计无他善策。如此。必触时议。所不敢避耳。滉踪迹如是之窘。公何可为来寻见耶。明彦之去甚善。但到得后日。有不得如意。藏退时。不知何以处之。以病汉之难处。知无病者之尤难处也。退待龙寿等处。不如归家之可明决不受也。故直归为计。馀所欲陈者山积。未敢率尔。姑此奉报。
与郑子中
枉顾经宿。披雾多幸。犹有无限不尽之怀。别后惘然。无以自遣。滉今此所遭。大段狼狈。至于此极。若不有在 朝相知之人。超出常情之表。急出手救拔。则势必至于得大谴谪而后已。又恐为旁窥摘衅者之所乘。则所关岂止于滉一身耶。故所望于吾朴君。如前所云至切。谚不云乎。缚者解之。(朴君书中。拟人不伦。拙者之厄。未必不由于此。故云。)千万至祝。二十年前。病不堪从事远接者。至年迫七十。病加百倍之后。乃能堪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6H 页
远接事耶。然此则犹未到面前事。一入都门。百责填委。乞免不免。欲办不办。忧窘惶迫之馀。一死固好。不死则必至于逃归。其为辱 清朝羞士林。岂非朱子所谓关风俗之盛衰者耶。然此当以公意自告之如此。勿以滉言也。
答郑子中
连得四月廿八日五月十六日两书。备悉谕意曲折。欣荷欣荷。去容台入頖宫。无所不可。但李叔献为铨郎。而公负罚依旧。则乞外之便。尚多梗阻。果似有挠于素怀。然亦无如之何。只得安以俟之耳。和叔不拘一切之论。而能以辞受去就之宜见处。甚幸甚幸。得释两重。 圣恩如天。滥秩峻职。尚未控辞。日夕忧闷。顾恐烦渎。迨今迟徊。行且不免沥乞。未知终何样结讫也。今玆知枢。出于滥升之馀。岂与前冒同知时为比耶。辞不可缓而乃缓。尤以惶悚。和叔所患何證。今想已神相清茂如常矣。如见。为我致意。明彦书寄示。甚慰离抱。其去就若如来示。有少可疑。然此人前途事。不可如老拙只守一隅。可行则当行。但于审可否之际。不可太草草耳。答书。烦附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6L 页
便风。令勿浮沈也。示喻大学通读。获闻馀论。何慰如之。其于鄙意未安处。欲一一报白。自顾踪迹如此。非与人往复辨论之时。亦缘暑病疲卧。未果如意。良深负负。医官所闻。 朝野咸庆。近睹邸报。有问安事。又伏增兢虑。如何如何。秋来觐行。度在何时。惟冀以时毖懋万万。不宣。
  别纸
格物物格释辞及两注中极处吐。诸公说异同纷挐久矣。尝广考先儒说及此者。抄合参订。草为一说。犹有未恰然处。藏之箧笥中。今因来示。欲更加点化。以毕其说。但其中所引元判书太初公。昔为余言。李晦斋复古先生。与朴瓢道人光佑论此。朴公主金大司成老泉之说。争辨甚力。晦斋不以为然云云。元公非不详言。滉年久。记得不分明。恐或谬误。欲更问而不可得。为恨。公未可为问取录示否。虽未素知。自往或无妨。不然。因人转问。岂无其便耶。
与郑子中
霾郁异常。齑盐苜蓿。起处何似。瞻恋无已。铨郎叔献为之为养之计。仍前阻迟。向云负罚。闻亦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7H 页
依旧。想心事多未快也。如何如何。滉癃惫日剧。殆无以自支。顷得洪退之,闵景说等书。皆以名在卿相。与草野不同。屡 召不至。安有此理。责之至有弃 命中路之语。令人惊惶失措。此数公皆平日见爱者。其言犹若是。其不乐者当何如也。集此成罪。恐不但岭海为死所也。然老病至此。不可以此而冒进。况今两任皆递。只为 恩命难违之故。抗颜而进。虚受虚退。此何等举措义理耶。久稽辞免。又极未安。不得已又上此状。未知厥终何如。仄惕颙俟而已。其末乞致仕之云。尤恐激发嫌怒。然此非独古人以为家常茶饭。见笔苑杂记末云云。是丽时成俗如彼。至 成宗朝犹然。皆因自乞致而令致。以滉老病当致。援例恳乞。岂为非耶。今去别小纸。本欲示景说。更思此老意思甚好。犹有难尽语者。乃转以呈左右。度今日物论。尽如洪,闵二公。则虽和叔,方叔。不无有疑于滉所为也。公未可以己所见古人事有如此者。谕知和叔诸君耶。前月。安东府便附一书。未知达否。祸福成败。一付造物。然此身长在臲卼中。何以则能得好出场耶。可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7L 页
叹。未卜面日。珍爱加勉。
  别纸
有除枢副而辞不拜者。(司马公。)有召以提宫兼侍读。且虚门下侍郎以待。而固辞不至者。(范景仁。)有自谪所放还。在道拜殿学士宫使。遣中使促入觐。乞归养疾而不至者。(范纯仁。)有再召以给事中而不至者。(胡安国。)有自除通判。至除直显谟阁。凡七除召而竟不至者。(刘宰。)有以藩臣病归后。召以礼部尚书,参政右相。至十三疏而不至者。(崔与之。)姑举此数人。馀不胜记。
右诸公皆抱经济之具。其出可以尊主庇民。其中除范纯仁失明外。其馀老病不至于已甚。又非有其前难仕颠沛之故。而犹如彼。况如滉空疏盗名。每趋 召命。辄以难仕。蹭蹬而归。如是者四五。今又强进。道病穷迫。不得已而至此。恐不可不原情而定罪也。若曰。彼皆贤人君子。故可以道义为进退。汝滉何人。而敢欲效彼。此正与滉见相反。滉意妄谓。彼足以当恩命而见后效。可受而犹不受。滉不堪 恩命而无后效。不当受而冒受。尤难故也。如此援引。亦恐召谤而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8H 页
取怒。只缘前见洪相书云云。今见令书云云。知时议皆如此。其势将至于坐以违 命之诛。虽所甘受。然臣子而得此名以死。天地鬼神所不容。恐不能瞑目于地下。敢此控呈。庶少露愚衷信古致误之所由。不知令意可垂矜闷与否。惶仄无已。
  别纸
宋崔与之自四川制置使。召为礼部尚书。以疾乞归广州。每有除命。皆力辞不起。后以参知政事。召命益力。与之控辞至十三疏。不许。后又辞右丞相不至。未几。得奉祠三年而卒。论者谓与之年寿既高。胡人方炽。非筋力衰惫者之可办云云。人皆谓滉 恩眷隆重。不可固辞。不急趋谢 恩。虽滉亦不能无疑于此。今据与之事如彼。方廓然无可疑矣。所虑时议不深考此例之有无。一以违忤断之。则区区素抱。无路可明于圣世。故如前日所望者。不可缓耳。但此与前所云数人。皆系名贤出处之大节。如吴则其末。又有褒异等事。如我庸人。僭妄援引为言。又是大罪。不但吃人笑骂而已。深恐深恐。所以如此云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8L 页
者。只欲令吾弟。知古人臣老病欲退者。不强拘致而从其志。有某某例。因以善图之耳。
答郑子中
志意之论。昔年往复尽之。今详所论。大槩公得之。但二字。道理元来不相统属。不相首尾。何可分先后耶。本不当分而强分之。故往往未免有少费力说处。或先或后。当随事各作一道理看。可也。
费隐。以道言。乃形而上之理也。以其显而言。则谓之费。以其微而言。则谓之隐。非有二也。故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若以形而下者为费。则岂一源无间之谓乎。禹景善亦以太辉说为是。引本节小注朱子说为證。此误看此段说而云云也。详朱子意。非以形而下为费。因或人所举形而上下两言而言。故先说形而下者之广。而乃曰。形而上者。实行乎其间。而无物不具。无处不有。故曰费。则其说形而下者。正所以为说形而上者设耳。实非以费字当形而下之物也。亦如章句解天命之谓性处。先言阴阳五行。而后乃曰。理亦赋焉。今岂可因此而说天命之谓性亦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9H 页
为气乎。
又按。道不可离章或问所论龟山杨氏无适非道之说云云。今专以形而下。为道之用。则便是以衣食作息视听举履为道。而不知其义理准则之为道。岂子思,朱子之意乎。故语类中朱子诸说费隐。皆以道字理字言之。其中一段。虽云费是形而下者。隐是形而上者。而其下答或说曰。这个也硬杀装定说不得。须是意会可矣。以物与理对言之。是如此。只以理言之。是如此看来。费是道之用。隐是道之所以然而不可见处。此段首说。略似太辉说。其末。终以理字道字结之。太辉必欲偏守馀意之一说。而不用元来不易之本义。诚不可晓也。
卢寡悔说如彼。切恐所见有差误处。深可虑。
答郑子中(丁卯)
别后。秋且向尽。日以驰思。金而精奴来。传去八月二十日书。喜慰可知。滉顷者之归。诚有径率不情之疑。当时已料其或致纷纷。今之所闻。过于所料。殊有不可晓者。然静言思之。亦不足怪。何者。诸公于滉平昔所苦心处与顷日所大惧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19L 页
者。一切不问。而惟以情之一字断置。非惟诸公为然。如吾子中与和叔亦然。非惟两君为然。虽如明彦。亦不过如是而已。如之何不以为罪耶。大抵声闻过情。古人以为大耻。滉乃因此而赌取卿相之位。此何等辱名与丧节事耶。躬乏世用。知无以上报 误恩。只有辞退一段事。庶可以洒濯无耻之累。思欲以此少伸报效。所以忍穷饿触 雷霆。极力以辞退。此滉数十年来所苦心处也。因事 召至。猝遇 大变。攀号痛迫之馀。又奔走 诏使之至。气力败矣。精血澌矣。奄奄微喘。死与为邻矣。正当此会。春官 宠命。出于 新政。委笃困惙。无以供一日之职。则不得已又请辞职。至四至五。而始蒙 允矣。前后疾病。忝窃无状之由。历陈而 上闻矣。此又何等猥贱与厌薄事耶。既负 先朝。又坠 新命。人臣之道。扫地尽矣。使古人介于义分。一毫不放过者。当此际。不知其尚且持空情。诿 山陵而淹滞不去乎。以愚所见。致身之地。义有不行如是。则义转于退身之路。明如日而急于火。不容昧。亦不容缓矣。若是而犹不知去。因仍尸窃。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0H 页
病遂不救。溘然而逝。则向之所云数十年苦心者。终安在哉。此又滉顷日之所大惧也。如使滉不职辜 恩而犹可仕。则已过数十年间。皆当享有荣禄。何苦而必退乎。前既以退而少免偷冒之耻。今岂可蔑退义徇留情。而自作愆尤乎。滉之此归。虽多曲折。而此数条尤其大者。诸公苟能息怒平心。设以身处其地。徐究而熟察之。则前后心迹。可通为一义。了然一出于多病无能。畏义惭 恩。欲少自附于廉耻之所为。其心别无邪辟。恐不须深以为罪也。虽然。曾在都下。略道一二。而数君之听既不入。今玆远来。已难追悔。而诸相之怒又如彼。以此成罪。无不足矣。奚待后时之他议哉。惟当惕息省愆。恭俟 谴罚而已。柰何柰何。然因是而过情之闻可泯。冒滥之爵可褫。反本还原。以毕馀生。则 天恩罔极矣。他尚何望哉。所喻见爱者有疑。是亦恐不然也。人心之灵。无不烛破。天下义理。昭如日星。苟能持此。揆人心迹于出处去就之间。其亦何相疑之有。其人所为。不乖于义。不畔于古。则毋徒以情而疑之。诚乖于义畔于古。则便可草绝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0L 页
交之书以相处。如之何其浪为消缩之有哉。明彦来归。亦有书来攻颇急。未免略报。想未必肯为然诺也。刘病翁诗曰。道同符片诺。志异劳事媒。旨哉言乎。向闻 卒哭后有来意。定否何如。李典翰后白氏处。 诏使所定诸仪注。可索取来示否。李君曾许以誊示。似闻其中值病患。未必记得。须公自以意问取。为佳。
答郑子中
昨因具赞禄之还。欲奉一书。因事相违。未果。为恨。今更专使惠书。诲谕谆悉。感佩何胜。近日 霈恩。旷古所无。天人感动。太平之庆。自今万世。此中穷僻。昨今始加承闻大槩矣。但其十四人中。圭庵之冤未泄。此尤可痛耳。基景等事。初甚疑之。今果如此。幸甚幸甚。鄙人行止。众议如彼。固应有之。不怪不恨。在吾人中。亦无洒然见彻。随声应和。为可慊也。所以前日不得不开口分疏。其与明彦者。尤说得索性。近见其答书。虽间有唯诺之语。其实含讥带弄。正如作好语以诱止儿啼也。如今公书。虽有顿豁等语。窃恐公若自未到洒然处。只以吾言不欲有异而云云。亦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1H 页
何能大相远也。然大纲滉所处。若至十分。则安有此议。莫非己所惹致。无所归訾。惟以因此得还本分。永作老农。为大幸。不意昨奉有 旨。召命又下。乃十三日 命也。而朝报云 经筵官所 启。不知何员又如此拈出。使因以益致纷纭也。且安有人臣过衅山积。而能尽劝讲之职者乎。启员之意。诚不可知也。而当此隆冬。作行极难。假使不死至京。必被弹章。遭逐而出。岂不大为 圣明举措之累乎。不得已又将乞回 召旨。不知又更有何事。惶惕罔措。柰何柰何。示欲共作山房数旬相聚。此固甚愿。但病骨畏寒如虎。冬月山居不得。又踪迹如此。而朋友相从讲学。无乃未安于心。而起谤于人乎。此其为魔障。良可叹也。
答郑子中别纸
嫂叔无服。当时只据仪礼经传君为臣服等数图而类推之。疑当如此。今番归舟。借载通考,通典等书以来。閒中披阅。始见历代所云继统之服如彼。乃知前日轻信一书。不遍考阅。而妄出大关之语。不胜愧慄。此事明彦书中。极其辨论。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1L 页
心服不已。但其称号之辨。于鄙意不能无疑。后日当面论之。今不暇耳。往年格物物格等及其注吐释。承辱询。近已条释颇详。欲奉寄。偶忘置处。后日搜出。因便附上。此释。李仲久亦有问目来。大槩与公问同矣。
今如是明如是之说。诚然诚然。病物正坐如是。以至此日。昏眩剧甚。难以策励。浩叹而已。
格物物格俗说辩疑。答郑子中。
格物。(物乙格乎麻是)注。欲其极处(厓)无不到也。物格。(物厓格为隐)注。物理之极处(厓是)无不到也。格字有穷而至之义。格物。重在穷字。故云物(乙)(乎麻是)。物格。重在至字。故云物(厓)(为隐)。一说。物理之极处(是)亦通。
 补亡章。众物之表里精粗(是)无不到。
按今人。以(厓是)辞为疑者有二焉。一谓理本在吾心。非有彼此。若云(厓是)。则是理与我为二而分彼此。故不可也。一谓功效。注若云(厓是)。则是涉工夫著力。故不可也。然愚尝历考先儒诸说矣。程子曰。格。至也。穷之而至其极。朱子曰。理之在物者。既有以诣其极而无馀。又曰。须穷极事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2H 页
物之理到尽处。延平曰。凡遇一事。且当就此事。反覆推寻。以究其理。西山曰。于天下事物之理。穷究到极处。此皆谓理在事物。故就事物而穷究其理。到极处也。何者。以理言之。固无物我之间。内外精粗之分。若以事物言之。凡天下事物。实皆在吾之外。何可以理一之故。遂谓天下事物皆吾之内耶。(罗整庵有一说可取。曰。近时格物之说。要将物字牵拽向里来。然毕竟牵拽不得。分定故也。)惟其事事物物之理。即吾心所具之理。不以物外而外。亦不以此内而内。故先儒虽谓之理在事物。非遗此而言彼也。虽谓之即事即物。非舍己而就彼也。虽曰诣其极。曰到极处。曰到尽处。亦非谓心离躯壳而自此走彼之谓也。然则读以(厓是)辞。非有与理为二之嫌。有何所疑乎。 或曰。在格物工夫。如此读可矣。至于物格功效。则物理之极处。悉皆已至。乃是众理融会之后。若云(厓是)。则语有主宾。似若方做逐件工夫。又似有著力意思。为不可。故须曰极处(是)。乃见其融会之妙。无容力之效矣。曰。是亦不然。众理融会。乃是知至之事。不当言于物格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2L 页
之效。况语有主宾。亦理势自然。何可避也。昔。江德功欲训致知以穷理。朱子非之曰。知者。吾心之知。理者。事物之理。以此知彼。自有主宾之辨。不当以此(知也)字训彼(理也)字也。今详此说。所论乃致知工夫。实是众理融会之妙。似若无物我之分。犹可以彼此主宾言之。况此物格之说。只是说那事物之理之极处(厓)无不到云耳。未说到这边融会之妙来。夫指其处而言其已至。则其有主宾之辨。比之朱子之说。岂不更分明乎。(至者为主。极处为宾。)如此则读之以(厓是)辞。何不可之有哉。虽于功效。仍用此辞。岂遽有著力之嫌乎。比如有人自此历行郡邑至京师。犹格物致知之工夫也。已历郡邑。已至京师。犹物格知至之功效也。岂可谓于方行方至。可以言郡邑(厓是)历行(为也)京师(厓是)来至(他为也)。以为工夫之说。于已历已至。必变辞曰郡邑(是)已历(为也)京师(是)已至(罗沙)。乃可谓功效耶。若如此说。则已历者非人。乃郡邑也。已至者非人。乃京师也。推之以释物格。则格者非我。乃物也。释极处。则到者非我。乃极处也。此不成言语。不成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3H 页
义理。胶谬不通之说。不可从也。 曰。然则只从(厓)辞足矣。何以云(是)辞亦通乎。曰。此与今人所谓(是)辞者。辞同而旨异者也。夫今所云(是)者。谓物理之极处(是)自无不到于吾心。即牵拽向里之病。非也。吾所云(是)者。谓众理之极处(是)无一不到之处也。则理依然自在事物。而吾之穷究无一不到处耳。故曰亦通。(须于无不到下。又带一处字意说来。方得语意。盖由其上有处字。下又以无不到之处意看。故极处下是辞得通。若不言无不。而单言格字到字处。用是辞释。则同归于上文变辞者之病。故经文物格。不可用是辞。惟于注文用之。可通耳。)至于补亡章。则乃合表里精粗而言其无不到。则浑沦无处之可言。又与向之指极处而言者。意思微有不同。故不用(厓)辞。只用(是)辞读。其语意方浑成而圆活。斯义也惟骆峰申先生得之。其说见别纸。
右皆就旧传诸说而论之。尝欲以愚意为物格之释曰。物(麻多)(为隐后厓。)如此则中含无不到之意。而无两争之端。但人创闻新语。未必相信耳。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3L 页
格物物格两注说。记尝闻见诸公语。
滉少时入成均。时尹先生倬为大司成。尝问物格注极处(吐)。尹公曰。当云(是)。问是谓理之极处(是)自到吾心否。公但曰非也。不言其所以非之故。每以不能审问为恨。元判书太初。往年尝为余言。昔金大司成老泉。读欲其极处与物理之极处。皆曰(是。)后朴瓢道人光佑主金说。而李晦斋复古。则两处皆读曰(厓。)深以朴说为不可。朴亦不服。辨争甚力。李公因叹今人不晓人言意。不可与论学。然三公所以为说者。则皆不可得闻也。癸丑年间。滉忝为成均日。知馆事骆峰申先生论此以(厓)辞为是。而略解其义。又云。苟知此意。则功效注。虽云极处(是。)固亦无妨。因手披传十章之末而指之曰。假如言读此书。自卷初至此处(是)无不尽也。岂不可也。滉窃详申公此语。实得其意。盖虽曰极处(是。)其所谓到者。依旧只是穷至其极处耳。非谓极处(是)自至于我也。(但申公说亦有未尽者。极处无不到。实谓众物之极处。无一不到之处也。如以传十章。为大学之极处。则尧曰之末。为论语之极处。尽心之末。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4H 页
为孟子之极处。中庸之末。为中庸之极处。谓此等许多极处。无一不到之处也。今公只以读到大学一书之极处。为无不到。是为未尽耳。)
世传一释义云。格物。推吾之知。至于彼物也。物格。物之法度。自至于法度。此不知何人说。而元太初云。金老泉说类此。滉谓金公号精于经学。恐不至如此之谬。盖推吾之知。乃致知事。今以言于格物。已为非矣。谓理为法度。尤所未喻。而谓自至于法度者。即极处自无不到之意。而谬则益深。若金说果如此。而朴公主之。宜乎李公之不以为然也。但物格注吐。如申公所释之意。则或(厓)(是)。两无所碍。李公必欲并此处去(是)而取(厓)。此则微似太执耳。
申公又曰。李复古云。心到极处。此说非也。若谓心到。则是已涉知至。非物格也。元公亦云。李公谓我到极处。非也。愚谓穷到极处。固心也我也。然说著心到我到。便有病。只当云穷到极处。可也。
答郑子中(戊辰)
前日。复书未了。安东来迫。报辞多漏。愧愧。示喻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4L 页
工夫荒疏不易。如此省觉得。庶可因此回头转脑。渐次加工。振厉修治。行得义理蹊径。入得圣贤门庭。当有日矣。若只如此慨叹。忽复忘废。为系缚。为诱引。恐与寻常不省觉者。不大相远也。如滉增玆多口。不啻铄金而漂山。此则当以理排遣。不足以挠吾事。只是被一二公于 榻前拈出揄扬。大不近情。太失伦拟。以致 圣主误垂眷意。前事既如彼。以若此老病多罪过。万无承当之理。方修得一疏。拜上之际。又以 天使时应接。 召命来下。已上之疏。不可中止。今下之 命。行则与疏中陈乞辞退意太乖。不行则又涉稽违。真所谓进退狼狈者。心绪惶惑。面前无一恰好田地可立脚安身处。柰何柰何。垂死之境。长在窘束忧扰中。此大妨心地工夫。可叹可叹。宣城除目之来。只隔数日。难待难待。明彦所答。如所喻则甚善。但其欲滉之出。此大不可晓耳。格物等说。未知鄙说果得与否。但诸人既执偏见。恐难回也。仪礼。韩公犹云难读。况未曾读如滉。何能知哉。今欲读之。非老人事。未果耳。公读论语甚好。恨多违。未有对榻之望耳。沈方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第 125H 页
叔所嘱。不敢作之意。曾已具告于左右。又已恳辞于李仲久矣。盖向来但做碣文。自去秋冬。困于众口。碣文亦不敢作。况大家碑文乎。须以此曲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