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书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2H 页
与奇明彦(戊辰)
昨有来言夜对令 启大槩。不胜骇汗失措。终夜不寐。令公何其不思之甚也。滉所以狼狈至此。窘束百端。思脱不得。日夕忧惶者。专为虚名二字。假有他人有过情之 启。令公犹当力为裁损。庶几得免欺天之罪。今反大作褒扬。使 天听愈眩。臣罪益重。群情更惑。众怒增激。终使滉何所逃而得免耶。平日相许以相知之意。又安在耶。且吾两间。憧憧往来相从。已自取怪于人。又从而作此举措。孰肯以令言为公而信取乎。滉近欲出试一二日。不堪则还缩。今因此事。惭不得举颜向人。心病陡加。牢关伏枕。以俟谴罚之下。自今遣人相问。乞并罢休。冀得少安鄙情。不胜幸甚。
答奇明彦(己巳)
奉示谨悉。皇兄,皇叔,皇亲,皇子等皇字。虽为皇帝之皇字。若曲礼所云历代人家所用皇字。则固是美大之义。故今 宗庙亦得用之。如其皇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2L 页
帝之皇。 宗庙亦岂得用耶。元朝虽有一时之令其许用显字。今不得用于此称。况礼云天子称同姓诸侯之尊者。皆为伯父。今若去皇。而只称伯父。无乃与泛称同而益疏之耶。前贤犹有别立殊称之言。而今反苦争此一字于人家例用之外。如何如何。且此非以书于神主也。只于主上次(次。一本。作须。)有属称之定。独不得随人家所用而加此一字耶。如必以为不可。或以大字代之。亦何。谨姑禀。
  别纸
文昭殿。 世祖当祧。而 仁宗 明宗同昭穆祔入。固已定矣。虽同昭穆。不可同入一室。故后寝当增立一室。亦无可疑。惟前殿合祭。 太祖南向。昭穆分东西。仅容五位。更无馀地可设一位。故顷日议请奉审。将欲改作广殿。令可容六位之设。然反复思之。拆改庙殿。事极非轻。又许大许长梁木。得之不易。工役甚钜。 祔庙前。恐未及成也。滉谓殿制。南北短而隘。东西长而阔。当日 世宗大王所以北南设位之意。虽未可知。伏见前古祫享位次。皆太祖东向。昭北穆南。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3H 页
自西向东。朱子周祫宋祫图说。明白可据。与其改作殿屋之未安。无宁仍旧殿而从古礼。改座向之为得礼乎。近见左相白此意。已蒙肯谅。当共商议以处。不知盛意以为如何。
德兴君追奉事。不先议定典礼。而径作家庙。既为未安。又滉徒执降私亲不得祭之说。欲勿官供。亦勿差献官。只令家具而主祀者祭之。已略草定其说。然心有未甚信得及者。而遽值前日之议。相位佥意又不欲。议者广说义理。见滉二三段说。皆以为不得(得。一本。作须。)如此。遂缄默而退。心甚慊焉。三公议。所谓考诸 国典者。意指大典内 王后考妣忌祭等官给祭需。欲仿其例而给之。愚意亦以为疑。数日来。因检出宋史濮,秀二王园庙仪制。记其节目颇详悉。见其官供物差献官等事。始知前见不能无偏。却赖前日三公不取妄议之为深幸也。盖古虽有降私不祭之文。然人情极处。终是遏不得。若一切使不得少伸。恐或有激成大发之弊。不如依三公意官给为当。但今设家庙。与二王庙在园寝者。事体大不同。家庙则子孙以昭穆入庙。差官行祭。多有所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3L 页
碍。如何如何。若主祀初献。弟侄族人中择可者。为亚,终献。元常差定。俾自行之。其人或有故。称故改差。如此则虽于家庙。亦可无碍。行之亦何如。宋史事出卷送上。并照详商度。示破。企仰。客至未悉。谨拜禀。
与奇明彦
赵静庵陈 启抄送去。閒中试详披阅。滉自见此文字来。如醉如酲。半月十日。犹不能瘳也。窃料斯人也非不知为难。知难而误有所恃。亦非独误恃之故。良由求退无路而致之。可知。是长使英雄泪满巾者。不独死诸葛一人也。且观当时事势。虽不有靖国夺功事。亦不免一败。然所以激众奸而促发骇机。正由此一事。是乃诸贤临危不戒。直前太锐之故。此又不可不知者也。郑子中游山录一册亦呈。其诗近日稍进。可喜。但许多篇章。无一语及此边意思。斯为欠处耳。
再答奇明彦
再承垂诲。感服至意。拘于有官无官。虽不足云。窃恐有官之后。无许退之 命。则其去也乃擅弃官守而去。何似乘无官而出国门。一边 上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4H 页
章。陈乞 赐骸之命。则得请固好。或不得请。亦有可去之路。以是为三十六策中之第一。不知令公终以为不可乎。遁去非所欲。且出门待 命而去。又岂遁去之谓也。顾恐还被遂留。则此二字亦不得不用耳。
答奇明彦
东湖船款。发于梦寐。追宿奉恩。意尤不浅。各困杯勺。相视无言。遂成千里之别。手翰来投。副以诗笺。宛若复接颜范。慰幸之至。难以形说。滉自过骊江。颠风苦雨。舟行良艰。出陆于忠州。踏雪踰岭。犹得免生他病。逮入故山。则春事方殷。如相待然。亦自可意。而瞻前顾后。受 恩无报。惭惧益深矣。且向来诸公席上云云。殆以为戏言。不谓其至发于劾章。闻之不胜寒心。若果如所谓。则不肖之身。终死于尸窃之中。 圣世宁有是而可乎。自今奉晤邈无指期。惟冀益励大业。务为崇深。以副时望。惠诗珍荷。有少报章。录在别纸。
与奇明彦
别思惘惘。久而未瘳。顷蒙惠问。何慰如之。不审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4L 页
信后体履何似。蓿盘未厌。转入薇垣。时事世道之责。有甚于前。不知何以处之。如滉在朝无状。在野何预。而曾所未了。不能恝然于有闻。可谓妄矣。而不敢有隐于左右。录在小幅。幸勿烦播。馀怀千万。都付默会。惟珍毖崇深。以副时望。
 德兴议事。本欲写呈草本。以相禀质。更思之。事事干预。实非退者之宜。惟以曾预未了之事呈禀。亦甚悚仄。
 殿议终如何归结。不拆毁殿屋。为幸多矣。而传闻一室分两之议。亦似归于不用云。然则以何为善而用之耶。续闻后出之论。以为当仍奉 仁宗于 延恩。而不入 文昭。不知信否。若信有此说。于令意以为何如。以滉愚见。许多议中。此说尤深害义理。自闻此来。日夕忧郁。不知身之在远外也。窃观前古议臣所以处此事者。一则曰尝为君臣。便同父子。当各为一世。一则曰兄弟不相为后。当同昭穆共一位。两说角争。后说常胜者。以上迁高祖。或迁至于曾与祖。以是为难故也。是以。今之 宗庙。亦既用后说矣。其在 原庙。其难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5H 页
亦然。故当初妄献愚计时。亦欲增一室而改位向者。为此也。然至今思之。谏院欲坚守毋过五室之制。亦甚有理。何者。于不当设而苟设者。虽莫敢请废。固不当请增以启无穷之失也。幸而 圣智首出。深烛此理。既命罢拆殿。而又停增室。可谓甚善而至当也。顾其上迁之难则犹在。故大臣之意。欲以一室分为两位。昔晋明帝将祔。温峤欲就见庙中。直增坎室。以安过七之一位。正与此议同。斯亦似出于不得已也。若庙堂之于他议。皆不能善推而用之。则无宁且用此说之为彼善于此乎。至于欲不祔 仁宗之说。古亦有如此之类。皆无谓者也。盖兄弟继立。尝臣事而受传统。如天经地义。万古不可易。故春秋之旨。程朱之论。皆处以各为一世。今虽以上迁之难。不能用其说也。若因此而遂欲忘传统之重。忽事君之义。摈替 先君。仍置别处。而径以明宗升祔。上继 中宗。则其违经旨背正论。得罪于大伦。为如何哉。自盘庚不序阳甲之说一出。而后来议臣援比为邪说者。不胜其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5L 页
多。姑举其一。如唐之陈贞节苏献。欲别处中宗而以睿宗上继高宗。其时忠义之士河南孙平子上封事。抗争甚力。而献从孙颋为宰相。乃阿私右献。谪平子而用献说。彼固不足责也。堂堂 圣朝。彝宪大明。而万一不幸。或出于踵彼之失。吾人适在谏院。亦或放过而不救正。其如四方后世之责。何以哉。夫不迁四亲与毋过五室。极知并行之为难矣。故一室分两。不得已而姑欲为目前之计云云。然以贺循庙室象常居。未有二帝共处之义之说观之。亦殊未安。滉顷在都中。尝为吾人言。欲上迁 高祖一位。奉安 延恩云云。不知此事何如。愚意。如是而与 德宗同处。以过五室而当迁。非降替也。以在四亲而留奉。非祧出也。上可以应上迁之礼。而其实非迁。下可以免越祔之嫌。而偕祔无嫌。大抵 原庙事体。与 宗庙大异。在 宗庙则此论不可行。如 原庙则不循古而意设。所当变而从变。宁有不可者乎。伏惟深思远猷。勿循勿疏。毋为得罪于平子。幸甚。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6H 页
与奇明彦
四月十七二十八书。具示 殿议始末。不以远外无所预。而辱与之谆谆如此。感荷者深矣。但当时盛意。以谓已无他议。不意其后。又有一番骚扰。殊骇听闻。幸而旋复稍定。岂非诸人力争之故。而 圣上睿断之美也耶。抑其中有所未谕者。 两大王同一唐家。果为未安。若以 三位之设。与三唐家之制对言之。下设之三分。即上制之三截。何故。上作三唐家。则下 三位设卓为难。上作长唐家。则下 三位设卓不难乎。幸略示破何如。卓面器皿馔品损过事。不知终遂施行否。此间。本有火泽之象。而顷争 祔议。诸为忠愤所激者。往往言或有过当处。窃恐嫌怨益增。藉口尤甚。而骇机之发。不能保其必无也。愚意。当此时。孚号有厉。夕惕无咎。乃为第一义。不知诸公能念及此耶。诸示诗合十五绝及静存诗八绝。俱甚见宠借。感愧之深。言所难形。以其皆出于辱和鄙句。不敢更渎扳和。似若争多然也。独和频梦一绝。并谢扇一绝。录在别纸。幸发一笑。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6L 页
无极之说。物格之说。并俟后日奉报。
与奇明彦
前月中。连承四月十七日二十八日两书。及见寄和录诸诗。细读深玩。佩幸无已。惟是每因便遽。修报不时。愧歉多矣。今谨略抒鄙意。报在别纸。庶冀复承惠诲也。就中滉辄有卑悃。仰冒哀控。滉先府君以先兄故。追赠嘉善。当时虽已立石墓前。石有瑕泐。图欲改立。而中遭家祸。惶惑迁延。久而不果。续因滉故。累蒙加赠。其在滉身。叨滥不敢当之意。固已极矣。然既辞不得。而受此赠典。则墓道之表。不可不从今赠而改刻也。故已买他石。秋来攻造是计。而前所刻。只依文公家礼。略记乡系之类。而无有铭文。窃伏深惟先人赍志不试。名不登于史牒。若只如此堙没。是尤人子之心所隐怆于无穷也。故玆因改石也。愿得当世大君子一言之惠。庶有发于潜閟之迹。以示来裔。谨将所次行状一道同封。拜稽上呈。顾缘滉险衅不吊。生未周晬而孤。及诸孤省事以来。则又寝远于先人之世。旧人凋谢。无从叩问。是以。凡有言行事实。率多遗阙而未述。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7H 页
匪莪之痛。于是为至。若其祖先事迹及子孙娶某生某等项。则又太似详悉。徒以凡状之体。不厌烦多。以待作者之裁酌去取焉耳。非欲其以是尽入于文字也。且西掖近密之地。极知干冒之为难。情事恳迫。不能停俟后日。又计文字入石。当在九十月间。其间。岂无退直休閒之日。若欲临其时而始求之。则有不及事之虑。敢此烦渎。伏乞曲赐轸察。俯遂罔极之望。不胜恳祈切祝之至。
答奇明彦
李伯春使宪到界。传致辱答书缄兼别纸数幅和诗一绝。不啻谆复。曾缘微恳所迫。敢将先垄文字。奉有烦请。方深兢仄。未经多时。伏蒙绪次已定之谕。出于始望之先。其为喜感。铭篆在心。无以仰喻。日有翘伫而已。滉山居溪遁。幸免他患。第苦于恒雨。保摄羸骸。倍艰他时。用是自觉昏惫益甚。往往流闻。风色如彼。无任静对箪瓢独喟然之叹。中岁以来。游于羿之彀中。迄际 景运。以为今后不复有此忧矣。何乃忽此纷纷。世常说山林可乐。若如此不已。山林容可晏然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7L 页
而已乎。前所以奉告云云者。近于舍其田而芸人田也。只缘人多以前所奉白者归咎于左右者。不敢有闻而不以告也。更望深留盛意则幸甚。馀具别纸。不宣。
  别纸
恐悚十图。闻已毕刊。若印颁有 命。则庶或循例 进御否乎。若令公在银台日而 进入。则其所追改处。细琐不紧者。不必烦达。如心性情中下图改处之类。不可不具陈所以然之故。伏望精虑周旋。俾无疏欠。何如。其图皆是前哲用意深处。愚臣芹曝献诚。亦尽在其中矣。似闻訾毁之言。已多流布。亦已有摇惑于黈纩之下者。窃恐缉熙之地。未及研精沃悦。神会心融。而先有厌薄之意。则终无以见补衮之益也。然此则无如之何矣。惟于所可为者。不可不尽底蕴。故敢白此图。初谓字不欲微细。其长广皆要宽占。以致图本样子太大。其于作帖玩阅。殊有不便适者。未及改谋。而刊刻已了。今何得冒讥讪而欲改作乎。为可恨耳。
理气合而为心。自然有虚灵知觉之妙。静而具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8H 页
众理。性也。而盛贮该载此性者。心也。动而应万事。情也。而敷施发用此情者。亦心也。故曰心统性情。
 心统性情。前者。伏闻频赐下问。至滉 赐退日。亦蒙下问。而所对未恰。若对说如此。则庶几近之。如何如何。向闻令公亦以所对未恰为恨。故聊以奉闻耳。
文昭殿两唐家三唐家。皆有碍。不得已通作长唐家曲折。今始晓然矣。不变位向。不作他方便。只就见成之制。见行之礼而处之。舍此。他无有善策出于此外者。宜乎至于此而众论止矣。但观其制。后来递迁时。又不免复有更张之势。恐或别有邪议生于其间。而不能为万世通行之定制耳。
圣明。真不世出之主。实 宗社无疆之福。太平万世之庆。至如近日事。彼无缘入于左腹。是曷使之然哉。伏闻有 缉熙日进之益。畎亩眷眷。不胜祷祝。
答奇明彦
七月二十一日辱惠书。儿辈以铭文之故。不敢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8L 页
轻付便人。至九月初。始得拜承。知辞出银台在閒。顷睹除目。又审复长成均。官次屡易。为况何如。体中安否复何如。慕用瞻仰。非虚语也。示喻诸般。一一奉悉。已将各件。别纸回报。其有不中理者。尚蕲复赐明谕。所云浩汹之端。近更如何。彼自作区分。当止不止。必欲生事而后已者。诚不可晓。然当日数公所以攻彼。亦似太露。因而激成时势如此。恐不可徒咎彼而不自反也。 圣明在上。固朝野所共仰赖。自纷纷以来。迄今两安者。正赖于此。然而独不见前车之覆乎。其不以恃太过。处太疏。攻太急之所致乎。请于此更加深思焉。先墓碣文。率尔扳乞。方怀悚仄。乃蒙不鄙。极意研词。用阐我先人幽翳之志。拜受以还。反覆庄诵。不胜感涕篆刻之至。人家子孙求此等文字于人。诚恳非不至。或终身而不得。累世而无成者多矣。今滉乃获遂微愿于往复数月之间。何其为幸之多至此也。顾其中有滉所未敢当者数段。并他恳一二。别纸披白。伏觊商照。得赐俯循。区区千万之望。馀祝为道为时。珍毖加卫。不宣。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9H 页
流闻区别之人。于令公最甚憎疾。至或扬言曰。彼何不自请方面以去。乃冒众怒而在朝乎。不知亦曾闻之否。其为此言者。未知其为何等人。系是炎炎者耶。或是悠悠者耶。此则姑不问。 圣主于令公。未有疏斥之意。而先欲引去。似未安也。而愚则别有所忧。昔孝宗于朱子。知赏非偶然。然每进必求退者。以其辄有间之者故也。方南轩遇知于孝宗。极相欢倚。朱子犹以虞相未有信用之实。劝南轩以一事决去就。今人既以此学之名。指目令公。而欲去之如彼。令公反不以朱,张所处处其身。无乃终有大悔吝而不可收拾也。如何如何。胡康侯谓去就非人所能谋。有所疑。故聊献愚耳。
  别纸
径迁之说。虽非目前之事。实是久远切害事。不知何故如此悖理伤道之端。发于正人君子之虑乎。春秋只讥跻僖公。而不讥不径迁闵公。其说之无稽而不正。得罪圣典无疑矣。尊奉典礼。今何定耶。追崇故事寻问之意。果在于何耶。恐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59L 页
其出于偶然。不至欲踵作无理之事而然也。况 经席所陈。庶蒙 沃纳矣。其间。虽或不幸有邪议。 圣明当能深烛远见。不陷于其中也审矣。滉前日议家庙时。以为当先定尊奉典礼。使事体得定。然后始可为家庙。略为之草定。其辞未讫。而庙议已径定矣。不久。滉又乞身而归。见作田舍民。则难以复与此等事。故竟未究成其文。况才出国门。而操戈者猝起。虽幸去之。馀论未已。皆若意在于贱踪。何可更以此等文字入都下。以惹起人指目乎。玆不敢如命。望赐原照。
  
别纸
삽화 새창열기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0H 页
文昭前殿二唐家三唐家。皆不可。必作长唐家乃可。则既闻命矣。但又有所未喻者。 世祖既迁之后。遥想昭穆神位。似当如右图。然则一唐家三 神位。皆在穆位。曾所已定之事也。今所议昭位。则无一唐家三神座之位。何故。前示有三卓难排等说耶。已过之事。不当更有言议。但于往复商订之末。事理有未透晓者。不欲遽自休罢。故敢再禀。
  碣文禀目
一。凡称呼。公与先生字。不知其初孰为轻重。然以今时所称观之。先生字似尤重也。铭中说及滉处。用此二字。与称先公处。间出为文。在滉极为惶窘。滉尝见卞春亭作河崙父碑铭。其始未及父事而称崙处。虽曰左政丞晋山浩亭先生。其下既入父事后。则凡九称崙。皆未尝称先生。皆称为政丞公而已。伏乞略仿此例。只称滉官职。而终始去此二字不用。以安微悃。幸甚。
一。铭中称道滉处。太近张皇。既难示人。又难以取信来世。伏乞有以量裁。务得著实。恳仰。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0L 页
一。碣石。例不如碑石之大。以尝所见言之。虽得其中样者。若过千一二百字。则已难容刻。今惠铭文千七百二十馀字。一碣势难容刻。欲细书填刻。则醴泉石品颇粗厉。细刻尤难。玆实他无善处之道。伏睹序文中取滉书中全语处多。以致字多如此。今如蒙留意。欲望去全语而取其意。约节点化为文。则可省得四五百字。庶几得免于排字之碍。无任祈幸之至。盖此文字。词意圆赡。议论逸发。而理致,浑成。若非容刻之难。本岂有此增减之请。故元寄来手写一本。谨奉留为贻厥之宝。今将誊写别本。谨封呈纳。伏望俯谅所恳曲折。依副裁处。以终大惠。不胜幸甚。
一。行状外数件事。得蒙念改。添入发挥。深荷盛义之厚。
一。四十馀年。只当云三十六年。或如所示举成数。亦无不可。
答奇明彦(庚午)
曾见邸报。知已撤皋比。续得孙儿及金而精书。皆言动履神相。新祉益茂。欣贺无涯。又皆谓先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1H 页
碣文。许于望间可讫。拟当受出送来云。非久。可拜承宠赐。感篆之至。翘渴以俟。书中又云。晦间南归已定。苟如是。尽庄周所谓于鱼得计者。善哉勉哉。然拙者所以发此语。非为公作悻悻之谋。自古安有风色如此中。已乃为时相最所憎疾。至显攻于君前。而可迟疑不去之理乎。曩日书云。为朋友所牵掣。此说实疏。盖朋来之复。岂可望于爻象若此之时乎。僻居。虽未闻时事。大槩近日更甚。似因濮议而然。此等事。自古每至于如此。亦何足深作怪恨。惟有去耳。滉去年归后。仅一辞不得。极以烦渎为恐。侧身缄口。拖至今年。适当引年之限。乃敢上笺陈乞。理宜无不得者。万一不得。续续拜章。以得遂为期。名正言顺。烦渎之嫌。有不当计也。此愿得遂。意谓山当益深。水当益远。书当益有味。贫当益可乐也。但与高明相去益远。鱼雁亦难屡通。昔贤所谓有疑谁讲过谁箴者。于今见之。殊可叹也。然第彼此各能日从事于此事。亦无异同席联床而处矣。至于祸福之说。苍苍在上。岂容预作遑遑与匆匆哉。愿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谨拜书代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1L 页
别。
  别纸
党分已形。邪正混淆。向使 天心。少有变动。山移河决之势。谁能御之。又闻复职削勋等事。终年不停。以必得为期。亦恐圣贤处此。必不至此。深可忧惧。柰何柰何。
答奇明彦
滉近拜一书。附乡儒赴试者。托崔德秀传致几前。其书在途。而柳太浩参判来。获奉手札。且承寄来改减过铭文一本。得谅所祈。鍊省四百馀字。可免不容刻之患。感篆衷曲。不以言喻。前日扳请。亦不过如此。若太损没没。岂是情愿。称呼。谨悉谕意。然犹恐或有用不得处。徐更商量。称道处所减四字。甚幸。其他亦有过当之说。而未蒙裁去。幽明之间。惶仄实深。柰何柰何。传闻归意已决。犹未的然。今示云云。始审归袖翩然。不远伊迩。甚善甚善。固当固当。湖岭阻脩。怅难通信。然送都下转转。(下转字。似传之误。)犹可望也。穷通有命。彼于我如彼。是亦命耳。但撞著此等事。亦不可不自反而痛加循省。今人皆云。左右傲物陵人。短于谨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2H 页
言。疏于检身。果有之。所当痛改。无之。亦宜更励。又闻近日。不复刚制于酒。非久恐生大病。不知左右何故得此于梁楚之间哉。今去。切祝断置百杂。杜门扫地。温理旧业。大覃思而极操约。如忠信笃敬。参前倚衡等凡圣贤至训。皆不以空言视之。必期于吾身亲见而实验之。庶不负重责所归也。世人争言滉不知人而失荐对。滉尚未有失荐之悔者。以其所望于左右。有非人人所与知也。若使终身为英气所使。荡习所累。困于曲蘖。溺于嬉放。卒与圣贤门墙。相去百千万里之远。则是世人之攻左右者。诚为知人。滉虽欲不悔于失荐。何可得也。孔子告仲弓以敬恕之效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朱子喜汪端明得暇。劝其益勉于讲学正心。愿左右深思而力反之。不胜幸甚。馀惟卫啬珍重。不宣。
答奇明彦
正月廿六。柳参判太浩来。传令书并改定先碣铭。当时有南行之日。拨烦修写。以副所望。感篆无以仰喻。已而。金而精人来。其书云。已发南行。且具道送行日共宿箕城亭。兼寄所和流字韵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2L 页
等两绝句。吟读怅想。黯然之怀。倍于去年东湖之别也。已拜一书。附寄于而精。令其转致于湖南矣。昨李清之令公子咸亨寄信来。得金而精所寄令书。乃行到稷山日所遣也。不知其后归去故里。兴致如何。揆之以古人心事。为乐复如何。熟看来书云云。似不免介介于中者。至发于酒而见于色。何耶。古人岂尽无上辞下违之叹。然其有并行不悖之乐。实浩然而泰然。若如今所为。则归后亦似难安于蓬荜之处。未甘于箪瓢之味。郁郁乎悲愁。荡荡乎放旷。业不进而过已积。岂不为向来排摈者所大嗤嗷耶。则吾所谓志道树脚者。果安在耶。愿吾明彦。三复深思之。滉二月。上笺乞致仕。反有 召旨之下。惶恐难奔赴。旋已具状。辞 召命矣。近复上休致笺。方兢惕俟 命而已。传闻时事。似难保无事。当此时而为此举措。极知非宜。然平生罪过。不乘此机而图免。终无可免之期。故不计万事。而期于得请耳。就中碣石临毕。铭文适至。欣幸无比。不意其石磨砻垂讫。而隐泐方露出。欲更磨去。则其泐愈甚。不得不为之停书刻。拟待秋冬。别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3H 页
求他石而用之。当大事。而不为天所佑如此。慨恨不可胜云。铭文称道滉过当处。虽蒙略改。尚难以示人。然每请改亦难。悯极。眼昏虽甚。初欲自写。以其难示人之文。自写刻以示人。必益招人笑骂。欲倩他笔。而无可倩。尤以为悯。别纸所白。则非请改关重文字之比。伏望照量。辱回可否。遣入汉城。付崔德秀或金而精。则可无浮沈也。李咸亨妻家在顺天。因其奴还附此书。令咸亨传上。然答书所以欲遣入都来者。若附咸亨。则此人性执。有为人太过处。恐或专人远送来故也。所怀万端。泓颖不能尽人意。惟祈乘此閒暇。益潜心大业。懋崇明德。以副时望。以为千古家计。自古安有理欲并用。敬肆双行之道。今岂有内程,朱外嵇,阮之君子乎。
  别纸
碣铭改本。无复馀蕴。其间。尚复以滉私义。有所未安处。敢自指出拜禀。
一。叙中。凡称滉处。其录滉书中语。则代以我字。公自为说则称先生。此为未安之意。前书已请改之。答书不以为可而仍用之。滉反复思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3L 页
之。终是未当。盖君前臣名。父前子名。礼也。今虽不欲直称滉名。当依卞春亭作河浩亭考碑铭例。其初。不免并举其官爵亭号而称先生。其后则更不举先生字。惟称政丞公而已。窃谓此实可法。故今欲于初称滉处。并用官号。曰判中枢府事某先生。其后每遇录滉自言处。直依本文下滉字。公称滉处。皆曰判枢公。则称滉凡三。称判枢公凡六。须如此。方为稳当。计于入石之际。不得不依此写入。先此再烦禀白。惶恐惶恐。
一。先府君事实内为文。又不屑举子程式。以故每举辄屈。此乃滉书本语有未莹。而致失其实事。先府君实每举于乡。或冠多士。而辄屈于礼部。今欲添改之曰。累举或魁而久屈。何如。
一。后之人慕判枢公之道。道字不可轻下于此。岂不被人之讥诮。今欲改为义字。或如风字之类。如何。
答奇明彦
夏间。连得两书。其一。四月十七日。其一。五月初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4H 页
九日节次所遣也。承悉处閒得意。动静佳裕。慰想之怀。千里难禁。第事多纬繣。久缺修复。即日火流警节。体韵复何如。成均之除。固知未可出矣。但比又闻有朝天之 命。此则似与他泛常差除不同。其欲不出。似若有辞难之嫌。未审当何以处之。既被当路所逐。遽以他事复入。极为非便。使铨曹少知为人存去就进退之路。必不有此等注拟矣。今既如此。所处之宜。殊无端的去处。驰系倍常。往者。鄙书所以为左右谋者。多出于愚者过虑之馀。来教不以为罪。乃历举而辱报。无非是励志揆道之言。苟能自此而加之意。久久不渝。则古人所谓及此閒暇时。讲所未至为深喜者。真今日事也。敢贺敢贺。滉既退。适会七十之年。请老一事。可谓天幸。若非诸公屈曲拈掇。微臣之获遂至愿。久矣。每一笺状之入。辄以银台所启。适惹降 召之端。无有了期。至前月中得一旨。有调来之 命。于是。未免假此以为苟偷时月之计。遂姑停上笺陈乞事。曾谓既入清閒境界中。犹有此左牵右掣之挠也。知新筑书室。得地高旷。以寓藏修之乐。又以之揭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4L 页
号。甚适且好。恨不得命驾一造。为数日之款。得与闻其中所乐之如何也。惟望所存所益有契于玩索。或发于赋咏者。毋惜因风寄示。以洗老人昏滞也。先人碣铭。得蒙垂示曲折。或改或仍。谨悉依谕。先人幽翳之志。小子悲慕之悃。至是无复有馀憾。当俟农毕。求取他石于醴泉。而镌树是计。眷惠深厚。罔攸报塞。篆镂心髓。与天无极。贵眷久留都下。窘束可知。加以疫患。不知今何如也。闻之心每未安。滉孙儿安道男息在京。因疫夭折。怜悼不可言。洛中爻象。变易不定。又发大论。事有不可知者。殊悯人也。柰何柰何。所欲言甚多。远书且苦眼疾。不能究陈。惟为道加爱万万。
答奇明彦论改心统性情图
示谕心统性情图。依河图洛书之位。图与观者皆以向南为顺。此固滉旧图之位向也。但如此则礼以发见之粲然。而居图上不用之地。智以敛藏之密如。而处图下向用之次。斯为两失其当矣。若欲避此。而上下两易。则礼本次南前。而今居北后。智本次北后。而今反南前。亦为两失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5H 页
其所也。盖尝思之。河洛方位之所以如彼。凡阴阳之消长。自下以生。渐长于东左。而最盛于南上。自上而息。渐消于西右。而极衰于北下。故图书方位。惟以象此而已。其于北后之下。更无所系之事与际接之当否。则与此图有不同矣。如太极图。则又但有左阳右阴之分。而无南前北后之位。故五行以下。虽系圈下。而亦无际接难处之义。今是图也旧仿河洛者。他无有不可。独礼智二者之难处。如上所云。是以。不得已而改作今图。易置方位。而有图北人南之说。窃以为惟如此然后。礼智二者皆得其所。而情系其下。际接所当。洽得其次。恐不至如来谕之所虑也。来谕谓名言之实。体验之功。皆有所大乖。愚意图在南。则人向南而观。图在北。则人向北而观。人之向背。随图所在而有异耳。岂有名言之大乖乎。图本以明心统性情之名理如此而已。初不及于人做工夫处。安有所谓体验之功可指拟而论当否乎。至于主宾人己之辩。则滉于改图小说中有此语。今思之。诚若有太分彼此处。如图为主。观者为宾。及将图作别人心等语。固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5L 页
当修削。若来谕以此为语病。而令去之则可矣。至引朱子心而自操之说。以图为不知反求吾身。而有畔援之病。恐贤者于此。未免有不能尽乎人言而一向挥斥之疵也。何者。图之作。本不及于做工夫处。今遽以此见攻。岂所谓尽人言意之道哉。而况苟如来说。虽使向南而坐。作己心看。图展于彼而己坐于此。以己心而观图心。其病何以异于朱子讥佛者观心。以口龁口。以目视目之云乎。其实有不然者。请言其故而明者裁之也。夫人之生也。同得天地之气以为体。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理气之合则为心。故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己之心。即千万人之心。初无内外彼此之有异。故自昔圣贤之论心学。不必皆引而附之于己。作己心说。率多通指人心。而论其名理之如何。体用之如何。操舍之如何。所见既彻。为说既明。以是自为。则吾心之理已如此。以是教人。则人心之理亦如此。如群饮于河。各充其量而无不得矣。岂规规然有分于人己之间。必据己为说。而惟恐一涉于他人之心乎。若必以作人心说为不可。则是孔子言惟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6H 页
心之谓欤。此心字上。必加吾字。然后为可乎。孟子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与仁人心义人路。此等人字。皆当改作吾字而后可乎。朱子仁说图。人之所得以为心。此人字。亦当改作吾字而可乎。历选古来言心处。如此类甚多。必皆改作己心说。然后乃合于心而自操之义。而无畔援之患乎。其无此理也亦明矣。如是则欲于改说中。去其病语。而用今图。无乃不至于大乖乎。又有一说焉。若得高明就旧图中能处置得礼智二字稳当。则仍用旧图。亦滉所深愿也。惟高明虚心谅采。熟细商量而幸教之。滉顿首拜恳。
答奇明彦
秋间。拜一书送都中。令其转寄。未知能不浮沈耶。湖岭阻迥。鱼雁杳邈。不审閒颐味况何似。不任驰想之怀。自上数疏以来。骇人听闻。不但偶然而已。此等事。于古或有之。令公以为今之时犹古之时耶。何其露棱角之至是耶。由是积忿之中。更激愈甚。其势似不靖休。虽不足深以为虞。然愚意不欲由己激发事端也故云耳。滉近复上笺状。未知 恩许何如。老惫非常。此事未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6L 页
结末。日夕郁郁。中间。而精录示所教示理到无极等语。方觉昨非。所得数语。录在别纸。令照幸甚。乡旧为务安。其子弟将之其县。过辞。问知距高居不甚远。可以传书。立谈间。草草奉报。
朝争如许。惟公与滉独无言。以此取怪于人不少。不知令意以为如何。
  别纸
物格与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之说。谨闻命矣。前此滉所以坚执误说者。只知守朱子理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之说。以为我可以穷到物理之极处。理岂能自至于极处。故硬把物格之格。无不到之到。皆作己格己到看。往在都中。虽蒙提谕理到之说。亦尝反复䌷思。犹未解惑。近金而精传示左右所考出朱先生语及理到处三四条。然后乃始恐怕己见之差误。于是。尽底里濯去旧见。虚心细意。先寻个理所以能自到者如何。盖先生说见于补亡章或问中者。阐发此义。如日星之明。顾滉虽常有味其言。而不能会通于此耳。其说曰。人之所以为学。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乎天下之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7H 页
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一人之心。初不可以内外精粗而论也。其小注。或问用之微妙。是心之用否。朱子曰。理必有用。何必又说是心之用乎。心之体。具乎是理。理则无所不该。而无一物之不在。然其用实不外乎人心。盖理虽在物。而用实在心也。其曰。理在万物。而其用实不外一人之心。则疑若理不能自用。必有待于人心。似不可以自到为言。然而又曰。理必有用。何必又说是心之用乎。则其用虽不外乎人心。而其所以为用之妙。实是理之发见者。随人心所至。而无所不到。无所不尽。但恐吾之格物有未至。不患理不能自到也。然则方其言格物也。则固是言我穷至物理之极处。及其言物格也。则岂不可谓物理之极处。随吾所穷而无不到乎。是知无情意造作者。此理本然之体也。其随寓发见而无不到者。此理至神之用也。向也但有见于本体之无为。而不知妙用之能显行。殆若认理为死物。其去道不亦远甚矣乎。今赖高明提谕之勤。得去妄见。而得新意长新格。深以为幸。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7L 页
无极而太极。此一段释语。近亦方知愚见之误。盖前来。不屑遍考诸儒说。只循己见。以极字直作理字看。妄谓当其说无极时。但谓无是形耳。岂无是理之谓乎。故一向以诸君之释为非。曾得写寄吴草庐说。亦不甚虚心细看。其后累蒙左右及他朋友警发之教。乃始历检诸先儒说。其中如黄勉斋说。最为详尽。而其曰。后之读者。不知极字但为取譬。而遽以理言。故不惟理不可无。而于周子无极之语。有所难通。其言似若先知滉有今日之惑。而提耳教之也。都中。有李上舍养中。曾见之否。顷以一书见寄。发明此义。亦甚精密。后生中有如此等人。甚可喜也。而滉从前读书疏谬之病。益自警惧。思有以少改之。不知未死之前。可遂此意否也。
答奇明彦
使至。百舍重茧。惠书珍悉。兼别纸诲谕。具审比来颐閒味道。神相福履。甚慰驰溯之怀。滉忧患相仍。瘗夭之痛。往矣难追。寯妻患乳核数年。自今秋。其證转移肿痛。近数日间。势甚危苦。不知终何如。煎迫罔措。身又今年。特甚衰惫。远近后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第 468H 页
生辈。不谅人意。多更来从。百端谢去。继者又至。其间有不得强绝者。未免随分应接。坐是益致惫倦。或因看书寄字之馀。昏眩发作。殆不辨四到。其于日用工夫。妨碍可知。近又胸痰暴起。遍体妨痛。加挟以他證。正此呻伏。书诲之至。未能极意修报。愧不可胜。但其心统性情图。不宜改作一事。向因金而精录示盛谕。已有少论辨。曾写一纸寄而精。想不至浮沈。未久当达左右也。鄙意已具于彼。今不须更陈。大抵礼智二字。位置有不便。故欲改之耳。若处置得此二字稳当。则仍旧图。固所愿也。如无他道理可处得稳当。则改陈。恐亦在所留意领悉。自度其弊病不至如盛意所虑也。而精方作小样图。欲俟论定。然后毕写。只答寄而精。可速来此矣。滉前月。又上一笺状。又不得遂愿。不知终何有了期耶。恒自懔慨而已。无极而太极说。鄙见皆误。亦已改说。寄于而精。恐或失传。故今呈一纸。照谅。惟冀以时益自珍卫。进学不倦。以副时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