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一斋先生集续录
一斋先生集续录 第 x 页
一斋先生集续录
 遗事
  
一斋先生集续录 第 452H 页
遗事
李一斋长于汉城。少习弓马。豪勇绝人。人莫与之敌。年踰三十。始悟为学。乃读大学。退居于泰仁。自以年纪已多。若泛观他书。恐分精力。只就大学上。俯读仰思。为终身事业。期于洞澈微妙。宋圭庵按察湖南。就访其庐。由是著名。 明庙末年。超叙六品。驲 召咨访治道。 除林川郡守。未几辞去。今 上朝。下教书徵之。除掌令。不就。(出东阁杂记)
奇高峰于 经席启曰。顷日李滉,李恒,曹植上来事下书。虽是 先王之意。而自 上所以继述之者尤重。无以加矣。但李滉则辛酉生。李恒则己未生。曹植则亦辛酉生。皆七十之年。如此日气甚寒之时。不能即来。而既有 召命。退在未安。必有悯迫遑窘之患。若以在家调病为难。而登道得病则亦有死于道路之患。自 上欲见之心虽切。而待贤士。所当从容宽假。不可驱迫也。若日寒有疾。则观势上来事更为 下谕。何如。
又曰。臣于李滉,李恒。见而知之。曹植则不见不知。而尝因朋辈。亦闻其人矣。观李滉议论则地位甚高。祖
一斋先生集续录 第 452L 页
述程朱。我国近来。如此之人稀罕矣。李恒则当初业武妄行之人。而悟而知学。做得工夫。其勇与古人何异。闭门读书。德器亦成云云。(出高峰集论思录)
明宗图治甚切。求贤以诚。使举经明行修之士。得李恒等六人。 上引见便殿。讲论名理。兼访治道。除官有差。此东方盛举也。(出观物斋行状)
明庙末。命荐经明行修之士。曹植与李恒,成运,韩脩等同被 徵。拜六品官。引见问治道。植竟辞官而归。恒拜林川郡守赴官。植戏之曰。李措大一朝做郡守。焉知不为祸阶乎。(出石潭野史)
丙寅被 召时。与一斋诸先生并在都下。一斋以师道自居。接引后学。门庭填溢。先生独杜门扫轨。士子或有求教者至。以戏语答之。(出南冥行录)
丙寅十月初八日。先生与李一斋有约。闻其至。即往见于士人金福亿家。(出南冥年谱)
曹植,李恒之幽栖海隅云云。(见元集遗事第十四条)是皆廊庙大器。济世高材。鸿飞脱弋。枯落岩壑云云。(出重峰集)
先生尝谒朴松堂于一善。适遇 孝陵礼陟之日。邻邑之无识者。于洛东江泛舟宴乐。先生有诗云。洛东江上仙舟泛。十里笙歌落晚风。远客停骖闻不乐。苍
一斋先生集续录 第 453H 页
梧山色暮云中。(长老多有传之者。而诗格与集中诸作似不伦矣。自此以下。并拾闻。)
先生尝作歌。讲业之暇。使诸生歌之。以为劝勉兴起之资。歌曰。谁云泰山高。自是天下山。登登复登登。自可到上头。人既不自登。每言泰山高。
先生尝闻南报不吉。谓诸生曰。此亦乱世。不可一任安逸。仍废食五日。以验其筋力。诸生莫有及者。而先生言语动息。少无倦乏之色。讲读不辍。精彩弥露。惟金公千镒。与先生同之云。
先生尝为林川也。留手书八帖于郡斋。后守锓梓。遂行于世。或为屏簇。百馀年来。累经兵火。而多有藏之者。尹童土亦得见之。字法乃赵松雪体。而极为遒劲云。
南参判老星尝言其曾大父府尹公作宰永平也。先生适被 徵在京。往送南公于门外。一时诸名胜皆在座。先生作一绝。手写以赠行。诸公皆步其韵。殆百馀篇。遂作一大帖。以为家宝。累代流传矣。竟失于金贼云。(盖自点借去不还)
赵沧江尝言先生之南归也。一时从游之士多有送行者。先生作歌一阕。以寓其遐举之意。闻者不知为何意也。过乙巳后。诸公咸服其先知(一作见)云。
一斋先生集续录 第 453L 页
先生少时。与闵应瑞,南致勖辈为游侠友。一日。闵公杀人系狱。狱官暴尸市上。方行捡验。先生诡服杂于稠人中。忽掠取尸身。挟以一腋。直出西城门。狱卒及尸亲。苍黄赶追。先生乃投尸于(缺)。遂隐于林木间。夜呼船渡江。过二昼夜。已到全罗道全州府见方伯。又见泰仁倅。后数月。都下传相指摘。刑官移帖于本道。推捕以来。先生以前此狱。数月。有事往南中。方伯,邑宰皆知其状为辞。 朝廷遂验问。较其日数。则未满三个日。竟以无实状见释。闵公亦免死云。
先生少时。尝游山寺。有一僧不知自何来。而状貌粗悍。勇力绝伦。诸僧皆畏伏以事之。见先生不拜。先生怒叱之。诸僧急止之曰。此乃加罗都僧也。秀才必不枝梧矣。先生乃挺身当前。僧抱出阶下曰。尔必欲死耶。先生跃身奋气。捽取僧投之磻石上。僧即毙云。
先生少时。喜轻趫。尝上汉都南门楼屋上。以手上援椽端。拖身垂下。两手交相攀拈。遍一周回后。方超入楼屋中云。
先生初向学时。习气豪悍。苦难制伏。于坐傍前后左右插剑。使身不得靠盘俯背。如此积数年。起居中度。志气凝定云。(先生南下。初构舍于七宝山下。插剑攻苦。其后增修。以为斋室。即今宝林庵也。)
一斋先生集续录
 祭文
  
一斋先生集续录 第 454H 页
南皋书院 赐额祭文(先生殁之明年丁丑。南中人建祠。后以倡义使 配享。 肃庙乙丑四月初八日。遣礼曹佐郎韩圣佑。 赐额致祭。)
王若曰。粤在 明宣。多士辈出。同 徵五逸。尔居其一。天挺人豪。蔚为宗师。俊伟之器。刚毅之姿。幼而嬉戏。气慑群儿。中游侠窟。跅弛难羁。一念翻然。痛自刻责。刮磨豪习。归依正学。曾传一篇。寔为发迹。鹿洞十训。奉以朝夕。发愤攻苦。专心肆力。沈潜格致。毫分缕析。实践之学。丕变之功。在古谁似。横渠与同。犹深愤悱。就正有道。抠衣入室。学益深造。宝林之麓。藏修有所。扁斋以一。寔焉将老。鹤唳闻天。驺鸣入谷。既縻以爵。又 召以驲。感激恩礼。一趋 天陛。敷陈治道。弗孤虚伫。暂畀雷封。岂展所抱。一壑归来。冥鸿皎皎。梨园柏府。 除命累至。 圣眷益隆。素志愈厉。楹奠才梦。梁木遽摧。士林靡依。 黼座兴唉。亦越门墙。继有伟士。早服明诲。勉以忠义。屡勤弓旌。历试外内。鹄立台省。凛然风采。岁在龙蛇。岛夷猖獗。 五庙灰烬。 六龙播越。河北十郡。尔乃投袂。驰告旧要。纠合义旅。登坛洒血。士气自倍。遌贼辄挫。军声日壮。进兵江都。复屯相望。 行朝有命。锡号用奖。榜罪虏酋。寇不敢动。大军北来。十(一作千)万其众。声势相倚。贼兵穷蹙。入
一斋先生集续录 第 454L 页
临 庙墟。守陴皆哭。承 命逐贼。舁疾就途。维彼晋阳。为蔽岭湖。束甲以趋。约守孤城。虏兵如云。肉薄争登。沫血饮泣。士卒北首。矢尽力竭。睢阳失守。止水堂前。父子舍生。清溪栅下。孝烈双清。丹心一片。怒涛千春。 宠赠既崇。 天褒维新。有师有弟。百世咸仰。予闻风规。慨然兴想。恨不同时。俾也可忘。昔所栖息。宛若函丈。有宫翼然。并享于兹。 恩额独阙。有识窃咨。多士重茧。露章齐吁。有司拘常。尚靳崇报。式备追典。命揭新号。兹遣一价。侑我明神。庶几歆格。启佑后人云云。
一斋先生集续录
 志
  
一斋先生遗墟碑后志[俞肃基]
一斋先生以间世非常之姿。有一变至道之勇。平生用功。最在曾传一书。精思实践。真积力久。克造高明之域。论理气之妙合。而默契晦翁之旨。明道心之非体。而细卞整庵之谬。皆出于深体自得之见。而类非为一时蹈袭语也。晚年德成。与南冥大谷齐名。间尝承 召登 筵。所陈精一之义。能使 明主动听。既退而年弥邵。道益尊。远近学者多宗师之。此其大略。而详载卢苏斋所撰墓碣铭。先生姓李氏。讳恒。字恒之。生于弘治己未。卒于万历丙子。享年七十八。先生
一斋先生集续录 第 455H 页
生长汉都。中岁落南。卜筑于泰仁西村之粉洞里。今独其遗墟在焉。而子孙不能有。旋复理于官而得之。遂伐石而表之曰一斋李先生遗墟之碑。请肃基识其后。辞不敢固。敬书如右。噫。惟先贤考槃之所。后之人尚无以耕犁加焉。崇祯纪元百二十二年再己巳三月上浣。后学杞溪俞肃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