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x 页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挽
  
明宗大王 赐挽
大德岂无寿。偏邦不自支。忍将今日泪。重洒去年仪。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26H 页
(退溪李滉)
自是东南美所钟。文如山斗气豪雄。早登台阁名声藉。中典州城颂咏沨。三入成均垂 睿想。一分陜右动民风。银台草教能宣 旨。玉署真图最见忠。辟佛封章士争诵。尊贤祠宇世初崇。谹言间出如倾汉。杰句时传似搏龙。进进诚心在君父。沈沈身疾感蛇弓。人间断斲唯应我。地下修文定是公。千里哀荣 恩典下。一生事业汗青中。竹溪绕舍流千载。谁识先生意不穷。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祭文]
  
赐祭文[李宪国]
维 嘉靖三十三年岁次甲寅七月己亥朔十五日癸丑。 国王遣臣礼曹佐郎李宪国。谕祭于卒同知中枢府事周世鹏之灵。惟灵。三光结粹。一气融精。天球不雕。水鉴孤明。仁厚成性。淳庬积中。言行无玷。道业夙隆。正而不流。和而不同。温如冬日。劲若寒松。襟灵旷远。器宇沈详。冰霜砺操。兰桂腾芳。儒家模表。礼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26L 页
法纪纲。动唯乐善。居必慎独。白玉无颣。朱弦让直。词含风雅。学总典坟。萧然好古。卓立不群。扬历近侍。茂昭声实。谦恭静密。终始罔失。人推长者。时许才杰。分符理民。秉钺观风。心存激扬。唯孝与忠。敦尚教化。摆落常式。歌咏彝伦。鼓舞颓俗。利泽遐暨。屹为乔岳。官参列卿。志犹寒士。清标苦节。介特无倚。骐驎逸步。雕鹗轻翮。青冥方鹜。疾痾骤入。久处闲散。予心每惜。如何一夕。壑舟遽移。耆旧凋丧。轸念伤悲。聊遣礼官。奠此菲仪。英魂不死。歆予哀思。
德渊书院 赐额时致祭文
维岁次丙辰四月癸丑朔五日丁巳。 国王遣臣礼曹佐郎柳英立。谕祭于先正故参判周世鹏之灵。惟卿。卫道醇儒。名世硕臣。笃秉忠孝。以事君亲。扬历三 朝。长侍前席。传经见用。灼有裨益。始刱书院。诱掖后生。亦进心图。启沃 圣明。操履无玷。学问有源。馀风所及。令誉弥尊。眷玆南乡。祠宇巍焉。尚阙揭号。多士歉然。遂锡新颜。庸载祀典。咨尔遗灵。庶歆宠奠。
祭文(黄俊良)
孕精璧奎。钟神川岳。性笃孝友。禀全醇朴。学得自师。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27H 页
道期入室。多蓄深造。发为事业。早奋亨衢。高步云霄。论思衮阙。激仰清朝。中年坐直。把麾岭峤。崇学设教。尊贤立庙。化留云洞。恩著泪碑。几处优游。善养深资。神明感行。金石通诚。忧深卫道。功极力行。四壁书史。一心冰檗。右规左箴。日乾夕惕。讲论通贯。胸襟快活。馀事文章。厚积博发。诗追豪李。文袭奇韩。士子抠衣。向风承颜。群从达材。阶树庭兰。时与道亨。宠承前席。忠告 经幄。伊戒傅沃。纳言司喉。龙允魏直。国子教胄。皋比周张。海西观风。澄清范滂。位亚地卿。官长玉堂。裕财示俭。抵佛抗章。三朝素发。忧国丹忱。柱石邦家。山斗儒林。期保君恩。退终晚节。洛涘台高。鱼鸟有约。未愆膂力。遽缠风湿。天不憖遗。耳顺何忙。将丧斯文。难谌彼苍。 当宁撤御。中外衔悲。敛无布袭。 恩赙特施。葬缺资送。恤典亦优。哀荣两至。榇返狐丘。滓贱登门。辱御李君。忘年通家。金利兰薰。许窥门墙。过蒙湔拂。深探渊海。浩吟风月。一别三载。日下天南。诀未闻善。没未饭含。怛化伤知。斲断弦绝。手简盈箱。琼章满轴。临风欲酬。哽咽难读。湖海风流。眉宇永隔。不朽犹存。可徵青史。守官如拘。阻哭灵几。恩均父视。礼缺犹子。千里生刍。远愧前贤。渍酒缄辞。有泪彻泉。呜呼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27L 页
哀哉。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行状]
  
行状[周博]
公讳(世鹏)。字(景游)。姓周。系出尚州。高王父讳(瑜)。丽季中进士。隐不仕。曾王父讳(尚彬)。 赠司仆寺正。妣淑人英阳金氏。王父讳(长孙)。 赠兵曹参议。妣淑夫人安东权氏。皇考讳(文辅)。温毅俭约。庄重寡言笑。居乡。虽至贱之人。遇之必尽诚意。故乡人皆爱而敬之。规乡风务公正。乡人有丧及患难。必力救如己事。故乡俗归厚。教子弟。常称慎口慎身慎心。自少至老。一言一书。每以是三者为戒。公之以慎名斋。盖取诸此。 赠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曾考以下皆不仕。以公贵追爵也。自进士公。已寓居于陜川。参判公又移于漆原。遂为漆人。妣昌原黄氏。副护军讳(谨中)之女。性仁厚。事舅姑尽诚。遇宗族无间内外。尝曰。吾平生未尝欺人。吾子孙必有受其报者。 赠贞夫人。生二子一女。伯讳(世鹍)。孝友天至。英晤过人。不幸早世。公其季也。以弘治乙卯冬十月二十五日甲戌。生于江阳之里第。生而神气秀爽。异于常儿。参判公舅兵曹正郎权公守平。素有鉴识。语参判公曰。此儿必贵。吾子孙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28H 页
当以相托也。公性纯孝。七岁时。母夫人病久不梳。亲自沐膏接发。缘虱而去之。人益奇之。以孝童称。幼有大志。不妄戏游。昂昂有出群气。发语惊人。笃于为学。夜或悬髻而读。比长。卓乎早成。为文章。日有程课。志于自修。不徒事科举之业。沈潜圣贤之学。时辈颇持笑之。亦不回头。专以希慕往哲为事。常列书圣贤姓名于四壁。俨然相对。日夜寻讨性理。优游涵泳。手抄口诵。顷刻不息。十五六时。母夫人得浮肿危甚。广问医术。亲侍汤药。寝食不遑。衣不解带者凡数年而瘳。壬申公年十八。就乡试冠初场。考官甚称叹。由是名闻益著。参判公尝殖货。家计日温。甲戌。公请焚货籍。遂尽焚货书。是后不复殖货。庚辰。参判公以军职。病不赴防。当被罪。公艰关岭海。号冤于观察,节度二使。使曰。国法不可屈。汝诚孝虽至。奈法何。即泣而进曰。法固如是。亦有法外之理。昔。王祥扣冰而鱼跃。孟宗泣竹而笋生。扣冰非得鱼之道。冬月非求笋之时。而天之感应若此。天且为孝子之诚。变常理以应之。閤下其不能为一人子屈一法乎。第恐吾之精诚有不足以动閤下之心。岂患屈法之伤于义乎。时监司金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28L 页
克诚。奇其言感其诚而特弃之。公乃为诗以谢。益叹其才。调公为举子文。即新奇雄赡。脱出陈俗之气。远近争传诵之。少多身疾。及亲癠。屡不就举。及连魁京师。一时前辈皆交口称誉。嘉靖壬午春三月。中司马试。冬十有一月。擢第登乙科。选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癸未七月。拜副正字。甲申七月。为正字。被 赐暇读书之选。十一月。迁艺文馆检阅。兼春秋馆记事官。丙戌正月。又迁弘文馆正字。兼经筵典经,春秋馆记事官。六月。转为著作。丁亥三月。拜博士。九月。升副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尝因冬雷之变。 命考古事。时朴嫔方有宠。乃书十月篇以进。同列颇有难色。戊子正月。转为修撰。三月。以病免。为忠佐卫司果。十二月。拜工曹佐郎。己丑二月。授兵曹佐郎。三月。拜江原道都事。庚寅五月。 召为兵曹佐郎。未至。拜司谏院献纳。兼春秋馆记注官。时有论金安老事。院中方论 启累上。未蒙 允可。大司谏沈彦光欲停 启。公曰。如此事。须用劄子。不可泛 启。彦光曰。然则献纳为劄子云云。己与彦光有忤。七月。为彦光劾罢。时院中请罢冒受禄者。李赞成沆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29H 页
子弟李兆年者。以未受禄而误在其中。告状于院而李赞成使吏持告。请速分辨。坐中皆以误抄为虑。正言严昕变色曰。此吾所抄。必误也。受其书示僚中方更考。而彦光入坐。厉色动目曰。二相何以送书于此。此不可相容。时昕将待罪。迎应曰。然则不待罪可乎。彦光曰。何待罪之有。昕亦喜。相与唱议以为兆年告状。公然出示僚中。然示僚中者昕也非公。而实为彦光所诬也。既出。彦光即以书唁之曰。三已无愠色。君岂让于楚令尹。公曰。蒙示幸甚。但读书三十年。反在吮舐之列。是则可愠。彦光亦愧恨。越二年壬辰十月。拜成均馆典籍。十一月。拜忠清道都事。未赴任。还拜典籍。十二月。丁外艰。其奔丧南还也。途遇盗。哭泣悲哀。盗亦感而舍去。居丧哀毁。几至灭性。须发为之尽白。人不忍见。亲自负土成坟。尽费家产营墓。环筑石屏。人或言其过于厚葬。公曰。许多公卿家。为花卉厩马。用大石作阶砌者何限。不论此而责我以厚于亲墓。不亦过乎。庐于墓。距家几二十里。每三日。一省大夫人。至三年不懈而一不到私室。所畜犬。常出入随行。与之肉不食。人以为孝感所致。且以参判公嗜红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29L 页
柹。终身不忍食红柹。甲午冬。服阕。移侍大夫人于别居而致养。乙未夏。宗家蜜蜂。飞入别居家空桶。乃参判公尝所欲与者也。乡人异之。十一月。拜成均馆典籍兼中学教授。丙申三月。以微谴罢。十二月。拜奉常寺判官。丁酉四月。 除昆阳郡守。是时。金宰相安老专政。公既不容于时。又为大夫人之养。乞郡南来。为政廉平。以明教薄敛为本。惟清惟谨。略文敦实。抚瘼揃苛。以铺大和。词讼之自邻愿质者盈庭。而一一分决。人不敢干以私。吏服而民怀之。戊戌六月。以推捡邻守滥刑事有差见罢。十月。丁内艰。初大夫人有疾。药膳非口尝不进。及疾亟。心愈忧苦。尝粪甜苦。乃焚香祷天。求以身代。是夜梦。人与白丝八两。翌日病少瘳。后八十日而殁。始知八两者八十钱。乃延八十日之兆也。凡前后居庐。寝苫枕块。不食酱酪菜果。暑不执扇。行必掩面。悲哀晨夜。亲执奠物。祭必哭泣。每朝夕。环墓哀省。虽大雨雪不废。丧祭之礼。一依朱子家礼。庚子服阕。辛丑正月。拜成均馆典籍。俄授工曹正郎。二月。 除承文院校理。挈家赴京之日。乃于小轴。书父母二位于庙下。到京挂堂奥。事亡如存。朔望必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0H 页
奠。新物必荐。朝夕必谒。出入必告。以至终久。无一日弛。五月。拜礼宾寺佥正。 除丰基郡守。兼春秋馆编修官。诚心爱人。有术以济之。民有不得其所者。若己致之。必济后已。尤以兴学为先务。虽贱隶。稍知文字者。授以小学,三纲行实等书。亲为正句读。榜喻闾里。教以五伦之方。召父老而语之。又善诱学生。亲质其学行。讲贯经籍。刮劘染习。使其自然晓解。入于孝悌礼让之中。不施槚楚。随其才而成就之。听讼以至诚。反复教喻。多有叩头自引者。至于骨肉同气相忿争者。必召至前。喻以恩爱。责以义利。辞旨恳恻。虽桀傲蚩啬者。惕然愧悔。和解而退。视学宫颓圮。乃移建郡北。又立先贤安文成公(裕)祠于故兴州竹溪上。构书院藏书册。置学田及宝米。以为藏修之助。其规模无不详备。名其洞曰白云。作竹溪辞,道东曲。使歌以祀公。以文贞公安(轴),文敬公安(辅)配之。其颠末具在竹溪志。盖吾东方书院之兴肇于此。自是所在列邑。争慕效之。将遍于一国。而竹溪之院则今为国庠矣。是其兴学卫道之志。至诚且切。故不计时屈。而致力于教化之本如此。且常往来院中。与诸生讲其所读。观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0L 页
其所述。正其疑误。或至夜分不废。时于溪上。濯缨盥手。散步啸咏。欣然与诸生共乐焉。壬寅春。岭南大饥。饿殍满野。流民至者盈路。劳来安集。量口赋粟。日为粥糜。亲临赈哺。老人则异其粮以养之。请粟监运。以给其乏。全活甚众。民无菜色。敬差官李瀣上其事。以居官谨慎清俭。荒政为一道最。 命进资褒奖。一日。民有来献两岐三岐瑞麦数十本者。公却之曰。此偶然耳。甲辰春。徙民于北边。当踰岭之日。设酒肉鼓乐馈送之曰。此虽未有 朝命。然施 君惠以娱流徙。何害于义乎。其年秋。登郡之小白山。至国望峰。望见京山云物。挥袂拭泪。遥拜而归。有无限恋 君之意形于言貌。乙巳五月天使时。以制述官例 召入京。先往 靖陵。拜哭山下。如不欲生。既入城。民以留拜内职为惧。十一月。 徵拜成均馆司成,知制 教。民皆闷其去。而欲留末由也。后乃立善政碑于郡前。以识其遗爱。丙午二月。转为军资监正。三月。兼春秋馆编修官。参修 中宗, 仁宗两朝实录。六月。拜弘文馆应教,知制 教。兼 经筵侍讲官,春秋馆编修官。转拜典翰。兼带如旧。每进讲。宿斋戒。潜思积诚。其于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1H 页
辅养之方。必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为先以及天理人欲出入危微之际。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几。开陈义理。扬确古今。竭诚忠告。冀有以将就 圣学。同知赵士秀讲退语人曰。周某之诚意恳到。言语醇切。不可及也。尝一日。讲论语至四勿章。讲官以为四勿。唯颜子能之。非他人所能及。公极论其言之弊。以为人患不能请事斯语而已。有为者亦若是。人皆可以为仁矣。又有言三代之治不可复回于后世者。公又以为后世之所以不侔三代者。政坐此也。若以尧之治民。舜之事尧。治其民。事其君。则唐虞可回于后世矣。又一日讲毕。从容进奏。语及赵光祖等事曰。 中庙励精图治四十馀年。至于晚年。子弑其父者有之。妻杀其夫者有之。奴杀其主者有之。 宵旰为是惧。欲修明教化。大振颓纲。赍志未就。 宫车晏驾。贻臣子无涯之恸。 殿下当念 靖考末年之遗志。以兴起斯道。此继志述事之最当先而不忘者也。 上亦动容。每以天地生物之心。为格心之要。不惮言之重复。时有不悦者。至面斥其进说繁多。公犹尽言不改。及进献心图。皆以好生恶杀之意。拳拳恳恳。陈布不一。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1L 页
蔼然有以导达充扩。以预防 人主忍心刑戮之患。十月。拜直提学。十一月。超授副提学,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丁未六月。拜承政院同副承旨。闰九月。迁左副承旨。戊申正月转右承旨。三月。拜左承旨。兼带皆如旧。久在侍从。凡前后进说甚多。 上亦知其忠清。奖其廉谨。宠赉有加。己酉正月。拜都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艺文馆直提学,尚瑞院正。五月。进阶嘉善大夫。拜户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七月。拜黄海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谏院合 启请留。以为学问精博。可任师表。宜在 经幄。不宜远出。 上以西民方困穷。天使亦将出来。非斯人不可。举朝咸惜其去。遂西赴任。首榜谕诸邑。大要省刑罚。薄税敛。务农桑。申孝悌。女不淫。男不盗。孝父母。和兄弟。夫妇敬。朋友信。长幼序。邻里睦。士教子。农力田。耕让畔。行让路。其馀节目尤详备。关右不并以南。文教衰绝。学校颓废。生徒皆庸騃。不知向学。乃一新旧染。振起后生。施教如南郡时。而尤严其准程。由是文风丕变。乃立崔文宪公(冲)祠于海州乡校之西。祠前构书院。藏书册。置田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2H 页
粟。一如白云洞而尤弘广。学生自远方来读者甚众。委细务于诸邑。责以考绩。去苛削之文。恢宽大之道。尤以洗冤泽物。化民成俗为己任。部内以治。公殁。学生会奠于京。且画遗像而归。庚戌七月。入为同知中枢府事。俄迁成均馆大司成。搢绅之贤。无不悦其有为。而诸生有所矜式。辛亥正月。上辟佛疏数千言。二月。拜佥知中枢府事。兼同知成均馆事。十二月。拜同知中枢府事。壬子十二月。兼同知义禁府成均馆事。自黄海以还。风湿缠身。每欲归田退休。以 上恩已隆。不敢决去。及是 命。力辞再三。 上犹不许曰。纵不能勤仕。时往禁府。有何旷废。竟辞不就。癸丑三月。兼同知 经筵成均馆事。力疾入讲。冀有以一言复陈于 前。其毕义愿忠之心弥笃。然疾已沈绵。 上亦悯其老病。七月。拜佥知中枢府事。九月。 景福宫失火。扶疾往哭。还曰。 中庙在天。必悔恨于今日矣。尝因 中庙营作于宫内。进谏曰。凡人主狭先王制度。此渐甚可惧也。 祖宗所安之地。不须增广。 中庙答曰。此假架。非增设也。复进曰。虽假架。亦不须作也。中庙默然。今因增屋置突而失火。追思昔日。益梗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2L 页
于怀也。十一月。拜同知中枢府事。甲寅正月。又以病辞职。三月。乃 命递所兼 经筵,成均,二同知。使安心调理。病已亟。犹以 国事为忧。一不及家事。呜呼。旻天降酷。风湿交祟。遂寝疾。秋七月初二日庚子。卒于正寝。享年六十。 上震悼。 赐吊奠。别加 恩赙。八月。引柩归乡也。 下书一路诸邑。使致奠护送。优给路费。十一月十九日丙辰。克葬于漆原猪渊之西原先茔前卯向之麓。从公命也。初娶晋州河氏。甚有妇道。未五年而卒。父弘文馆校理沃。返葬河门之阡。今在咸安郡。 赠贞夫人。后娶广州安氏。训导讳汝居之女。慈顺贞淑。承公意无违拂。封贞夫人。皆无子。以兄子博为嗣。中戊午生员试壮元。进士试第二名。孙男四女一。皆幼。呜呼。不类无状。安能纪行迹之万一。公风仪弘大。宇量恢廓。忠诚可以动人。孝悌至于感神。乐善好义。清俭坦率。待人接物。不设畦畛。虽至悤遽中。未尝有忙意。望之知其有容。即之无贵贱疏戚。各得其欢心。终日言。未尝言利。乐道人之善。虽小艺。必曰。吾所不能也。见斑白者有丧者。必以敬。其敬老尊贤之心。出于天性。自少励志好学。鸡鸣而起。盥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3H 页
栉端坐。就榻读书。如恐不及。手未尝释卷。勇于力行。虽被人笑侮。终不小沮。人之所趋。退避如怯夫。己之所行。信之尤笃。虽黝,贲莫能夺。至于公退。静坐阅书。用意深思。研穷义理。皆归之于变化气质之要。少有补益之语。辄记不舍。几皿皆有规。墙屋皆有戒。晚节。摘先贤警语。作训戒歌词。使小婢晓夕讽诵。其用力至老愈辣。其发于文章者。自然闳肆。不以雕琢为工。而雅健奇古。关键壮严。波涛浩漫。然不为之善。常称文章小技。诗人多轻薄。何足于德行之本哉。其教人。必先行而后文。以孝悌忠信为主。至于答问。虽多而不倦。谆谆善诱。有不能者。必抽其端绪。反覆丁宁。惟恐一才一艺之不成就也。与乡人处。饮食言笑。终日油油如也。与朋友处。相下不倦。虽久而敬不衰。平生未尝干人举荐。进退惟命。入而事君则必思尧舜其君。出而治民则必欲仁寿其民。雅喜佳山好水。凡所经历。少称名区者。必跻顶穷源。纵探吟咏。或至累日不已。若关东之枫岳。松都之天磨,圣居。西海之首阳,毗卢。岭南之伽倻,小白,清凉,曦阳。皆其游历之大者。常怀林泉。久抱归老之志。已卜地于柳洞里之溪上。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3L 页
名之曰南皋。亦以自号。每于到乡之日。必往登临。逍遥竟夕。以未偿此愿。寻常恨慊。性又淡于声色宴乐。于饮食。虽蔬食甘苦。皆适于口。未尝有所嗜。于衣服。虽锦貂缊袍。皆可于体。未尝有所择。食不重肉。衣不薰香。坐无毡箦。厩无良马。筮仕三十馀年。无一亩之宫于京城。僦屋至移数十家。亦不以为意曰。多少空宅在。何必劳于营筑。随寓而安。待禄而足。被服如寒士。臧获,土田。世业外不增置。乡舍不垣。棘篱柴扉。仅齐凡庶。尝谓子弟曰。籯金益过之语。古人已得之。吾何为哉。常以禄俸及乡墅之入。尽以周宗族。奉宾友曰。我道盖如是也。及卒。无甔石之储。丧具及归葬之需。皆就办于 恩赙及僚友之助。士大夫识与不识皆曰。惜哉。 朝廷失一贤矣。所著诗文若干卷。又有竹溪志三卷,东国名臣言行录二卷,进献心图一卷。呜呼。不肖子博。追慕无及。敢述群行之大者如右。明告于当世立言之君子。伏愿具著德行。纳铭幽堂。以掩万世之藏。而亦使后之人知斯言之为称其德也。幸甚。年月日。男生员博。顿首顿首谨状。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碑文]
  
丰基遗爱碑文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4H 页
公讳世鹏。字景游。辛丑出倅。岁连大饥。全活甚多。以治最 赠秩。乙巳冬。 召为 国子司成。公资禀宽仁。学行纯熟。为政。敬老尊贤。先教后罚。推恕施恩。兴利革弊。一境爱戴。诚感心化。人兴孝悌。俗归纯厚。至于新 先圣庙。立文成祠。振起斯文。已有功焉。父老言自 国朝来。典城者莫能及。今为承政院都承旨。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碑铭]
  
神道碑铭(并序)[许穆]
先生讳世鹏。字景游。姓周氏。其先尚州人。自高曾之世。徙居江右之陜川。至先府君。又徙漆原。遂为漆人。高祖讳瑜。成均进士。曾祖讳尚彬。 赠司仆寺正。祖讳长孙。 赠兵曹参议。父讳文辅。 赠吏曹参判。母昌原黄氏。副护军谨中之女。 赠贞夫人。先府君敦厚好善。为乡人所敬。而黄夫人有至性。常自言老妇平生。未尝欺人。吾子孙当受其报。 明孝宗皇帝弘治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先生生。七岁。黄夫人有久病沈绵。先生自沐膏。以承发虱。人皆叹息。贤之称之曰孝儿。其游戏如成人。言不苟妄。自知饬励。比长。能读书修行。卓然早成。嘉靖元年我 中宗十七年。选国子试。其年。登乙科及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4L 页
第。以承文院正字。 赐暇湖堂。迁艺文馆检阅。五年丙戌。入玉堂为正字。丁亥。累转副修撰。冬大雷震。 上问古事。先生书十月篇以进。时金安老用事而内嬖太盛矣。以修撰递授军职。一年。除考工佐郎。己丑。迁骑曹。寻出为关东省都事。庚寅。入为献纳。时谏院论安老事。 上不听。犹争执不已。大司谏沈彦光。欲止之以媚安老。先生不从。安老权力益重。先生既不容于朝。二年。不复官。彦光致书曰。三已之。无愠色。岂多让于古人者也。先生谢曰。读书三十年。反在吮舐之列。是可愠也。彦光恨之。壬辰。以典籍。遭先府君丧。守冢三年。哭泣毁瘠。须发尽白。既除丧。复为典籍。丁酉。以母老乞养为昆阳。其年安老败。为政。以敦教化。薄税敛为务。戊戌。推检傍郡滥刑事有差罢。其年。黄夫人殁。先生年至始衰。必饭蔬食饮水。寝苫居庐三年。庚子。累迁承文院校理。每从仕入京。必于所馆。设位如祠堂之礼。见新物必荐。朝夕必省。出入必参。辛丑。以礼宾寺佥正。出为丰基。榜谕闾巷。以示五伦之方。布教小学,三纲行实。亲正句读。勉谕诸生。以劝学艺每听讼。引喻礼俗。感以至诚。民有叩头自引者。故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5H 页
兴州白云洞。建文成庙释菜。藏百家书。置学田。事载竹溪志。东方书院之作。盖始此。时南方大饥。必躬自薄以厚民。其斑白以上者。异粻以养之。御史李瀣上其事。 上多之。特奖之。于是郡有麦秀两岐。甲辰。徙民北边。先生为酒乐送之出境曰。施 君之惠也。乙巳。以司成 召还。郡父老立遗爱碑。丙午。拜军资监正。兼编修官。参修 中宗,仁宗两朝实录。夏。以应教改典翰。寻迁直提学。选为副提学。每进讲。开陈圣学。尤恳恳于天理人欲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几。进心图。极言圣人好生之德。 上亦动容听之。时李芑方用事。以大狱动 上意。以专国政,戊申。转同副承旨。己酉。以都承旨。进嘉善为户曹参判。秋。出为黄海道观察使。谏院以为周某。可任师表。不宜在外。 上曰。西民困穷。非此人不可。海滨上武卫。风俗固贸贸。乃饬诸郡县。省刑罚。薄税敛。务农桑。申孝悌之义。以笃风教。海州。建文宪祠。一如云洞学制。远方游学之士。至者日盛。庚戌。入为大司成。辛亥。上辟佛疏。递授西枢兼同知成均。转同知义禁。先生以疾力辞。 上不许。癸丑。兼 经筵。力疾侍 上。冀一言悟 上意。疾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5L 页
已剧矣。其年。景福宫灾。先生私叹曰。 中宗在天之灵。悔恨于今日云。 中宗尝增广营作。先生谏曰。狭 先王之制度。其渐甚大惧也。至是。因新殿失火故也。甲寅。以病力辞。递 经筵成均馆事。七月二日。先生卒。年六十。讣 闻。 上震悼。特赐赙吊加厚。及归葬。令道路给费。其十一月丙辰。葬于漆原猪渊西东向之原,先兆之次。从治命也。前夫人晋州河氏。弘文校理沃之女。早卒无子。后夫人广州安氏。训导汝居之女。亦无子。以兄子博为后。博以国子壮元。登第我 宣祖世。为弘文馆校理。娶昌宁张氏经历世沈之女。生四男一女。克昌,胤昌,益昌,必昌。皆无子死。婿士人郑弘祚。后娶安东权氏承旨逸之女。生二男。乐昌,倍昌。乐昌之孙孟献。于先生玄孙也。乞铭于余。余何敢辞。先生道德深厚。精诚感于上下。孝悌通于神明。其教人。眷眷于彝伦日用之则。以兴学右文为己任。每鸡鸣。盥栉端坐。对卷终日。平生笃信好古。勇于力行。器皿有铭。墙屋有戒。以古人之训作歌词。日令讽诵。至老不怠。先府君之戒。有慎口慎身慎心三慎之训。故先生名其斋曰慎斋以自警。见老者必下。见有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6H 页
丧者必敬。对学者。谆谆善诱。以变化气质为要。事君。必以尧舜其君为心。引君当道。出于至诚。故任职临事。各尽其道。不赏而民自劝。罚之而民不怨。性好澹泊。立朝三十年。贵至列卿。被服如寒士。食不重肉。坐无毡箦。厩无良马。僦屋而居。俸禄足饶。衣食之外。悉以赒宗族。奉宾客。常曰。在我者当如此。及卒。家无甔石之储。朝之士大夫识与不识皆曰。朝廷失一贤矣。西方学者。合奠于殡。画遗像而去。南方弟子。立祀南皋。南皋者。先生之乡溪上地名。先生乐山泽之游。至今四方名山水。往往有遗迹云。有所著竹溪志,东国名臣言行录,心图,彝训录。又有武陵集。铭曰。
宪宪君子。礼乐之本。笃生南国。通神之行。致物之仁。化俗之则。学本孝悌。德能变动。教达诚明。歌诵有训。墙屋有戒。器皿有铭。擢在帷幄。正色昌言。憸佞畏慑。出而为民。省刑薄敛。民乐本业。建学立制。教民正俗。导以德礼。圣人制祭。法施于民。报食百世。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行议政府右议政阳川许穆。敬撰。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墓志铭]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6L 页
墓志铭(并序)[李晚焘]
慎斋周先生讳世鹏。字景游。系出尚州。高祖讳瑜。丽末中进士。隐于陜川。曾祖讳尚彬。 赠司仆寺正。祖讳长孙。龙骧卫副护军。 赠兵曹参议。考讳文辅。龙骧卫副司果。 赠吏曹参判。晚从外氏移漆原。妣 赠贞夫人。昌原黄氏副护军谨中女。弘治乙卯十月二十五日。先生生于陜之泉谷里第。六岁。通小学。翌年。黄氏婴疾沈绵。先生自沐膏以承发虱去之。人皆称叹。十岁。遍四书。发语辄惊人。笃于程课。夜或悬髻。比长。卓然以圣贤事业自期。凡性理说。口诵手抄。涵泳优游。中庸吟,存养赋。可见其夙诣之一端也。庚辰。先公以军职违防。秋。先生力吁于巡兵使。竟得无事。壬午三月。中司马。即我 中宗十七年也。是冬。登别试文科。入槐院。甲申。以副正字。 赐暇湖堂。选为艺文馆检阅。丙戌。迁弘文馆正字。制进守成箴。俄转著作。丁亥。以博士升副修撰。因冬雷 命考古事。书进十月篇。时金安老用事。朴嫔有宠也。因递付军职。戊子。转修撰。以病免。为工曹佐郎。制进履霜箴。己丑。以兵曹佐郎。出为江原道都事。庚寅。 召复前职。未肃。又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7H 页
拜司谏院献纳。时院中方 启安老之罪。未蒙 允。谏长沈彦光欲停 启。先生曰不可。沈以他事劾罢之。反致书曰。三已之。无愠色。答曰。读书三十年。反在吮舐之列。是可愠也。沈恨之。粤三年壬辰。由成均馆典籍。为忠清道都事。不赴。冬丁先公忧。侍墓三年。毁瘠须发尽白。既除丧。复为典籍兼中学教授。丙申。以微谴罢。翌年。安老势焰益张。以奉常寺判官。乞养为昆阳郡守。始。先公有戒曰。汝为守宰。欲款遇人。无犯秋毫不得。若欲无犯秋毫。宁不得款遇人可也。以此治近桑梓。私谒不行。政清如水。翌夏。推检邻郡滥刑事有差罢。俄丁内艰。年至始衰。必饭蔬饮水。寝苫居庐。一如前丧。辛丑。复典籍,工曹佐郎。 除承文院校理。挈家入京。于所馆。设考妣位如祠堂。朝夕必省。出入必告。见新物必荐。是夏。由礼宾寺正。 除丰基郡守。榜谕闾里。以示五教之方。布教小学,三纲行实。引诸生亲正句读。翌春。新文庙。又就竹溪上。建白云洞书院。享安文成公裕,文贞公轴,文敬公辅。藏书置田。以育英才。此吾东书院之所由始。事详竹溪志。岁适大侵。为糜粥以济饥民。斑白以上异粮以养之。时。贞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7L 页
悯公李瀣。以灾伤御史上其事。 特赠一秩。于是郡有岐麦。甲辰春。徙民北边。当踰岭。为酒乐以送之。秋登小白山国望峰。西向四拜。吟一诗。涕随下。俄 中庙宾天。几微盖先见也。乙巳。 天使至。以制述官被 召。先诣 靖陵哭拜。冬。入为司成。郡民立遗爱碑。丙午。 除军资监正。参修 中,仁两朝实录。俄拜应教。改典翰。寻迁直提学。升副提学。每进讲。开导 圣学。尤恳恳于天理人欲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几。一日讲毕。从容陈己卯诸贤之冤。 上为之动容焉。时李芑诬起大狱。专擅国政。先生进心图。极言圣人好生之德。丁未。芑等以 仁宗为未踰年之君。将不附 文昭殿。先生与同僚。陈劄争之。司仆正金天宇入轮对。请货唐马。先生又抗章斥之。入喉院为同副承旨。因迁左右房凡一年。己酉。由都承旨升嘉善。拜户曹参判。出为黄海道观察使。谏院以为周世鹏学问精博。可任师表。宜在 经幄。不宜远出。 上曰。西民困穷。非此人不可。既按部。饬管下。省刑罚。薄税赋。务农桑。申孝悌之义。以敦风教。新崔文宪公冲祠于海州乡校之西。前构书院。其劝学之方。一如白云洞。庚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8H 页
戌秋。入拜同中枢。俄为大司成。辛亥。上辟佛疏。时妖僧普雨。请复燕山已废之两宗故也。递授佥中枢。兼同成均。又为同中枢。壬子。 命选廉谨有德行者十九人。 赐宴于庆会楼。先生与东皋李忠正公,退溪李文纯公与焉。拜同义禁。以疾力辞。请退休。 上不许曰。纵不能勤仕。时往禁府。有何旷废。竟不就。癸丑。拜同 经筵。力疾入讲。冀一言悟 上意而不得蒙。递又为佥中枢。秋。景福宫灾。扶疾往哭。初。 中庙有增广营作。先生谏曰。狭小 先王之制度。甚可惧也。 中庙不听至是灾起新殿。故追思挭怀也。冬。又为同中枢。甲寅。疾益甚。自岁初乞骸骨。至三月。始 命递 经筵,成均二同知。时则欲归而病重不可为也。七月二日。卒于京第。享年六十。讣闻。 上震悼。赐赙吊加厚。及归衬。令道路给费。是年十二月丙辰。以治命从葬先兆。即漆之猪渊上卯向原也。于乎。先生风仪魁杰。宇量恢廓。性至孝。儿时。受业于外傅。一日。念母氏独处。乘昏归。有大虎当径。先生叱之。缓步徐行。及归。秘不令母氏知之。其庐考墓。去家一舍。每三日一省母氏。所畜狗随行。投与肉不食。母患末疾。尝粪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8L 页
甜苦。夜则祷天愿代。梦有人与白丝八两。自此得延八十日而终。考妣墓。治石水运。石重船沈。彻夜呼泣。厥明。水至船自浮。其感通之诚有如此者。自少励志为学。鸡鸣而起。盥栉端坐。对案终日。笃信好古。勇于力行。器皿有铭。墙屋有戒。以古人之训作歌辞。日令讽诵。至老不怠。其自治之严。有如是者。故洞见乎道之大原学之体要。其发为文章。奇伟壮浪。有不可测度。而粹然是仁义道德之华明诚克复之义也。以之事君则侍讲 三朝。必欲尧舜其君。引之以当道。驩兜,共工。虽或惎间。都俞之治。固自如也。以之临民则必释奠于其地之先师。使三代庠序之教。肇明于闾巷。以洗罗丽陋俗。其视白鹿之因南唐旧迹而兴复之。不亦难矣哉。又以为晦轩主敬之学。有得于晦庵。遂表出一敬字。依晦庵所云先天图之例。刻之石壁。以示千古吾学之宗旨。是知晦轩为晦庵之纯臣。先生又为晦轩之纯臣也。先生又尝以心经疑旨。质于晦斋李文元先生。时当己卯芟夷之馀。世皆以学为讳。虽以文元先生任道之重。秪得潜修默究于紫玉山中。不欲表襮。故吾先君文纯公亦有莫觉之叹。先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9H 页
生何以独知其留意此事。而质问之间。至有曰立身必有所托。方寸必有所倒乎。况以位则有分而以齿则肩随也。其虚己求道之诚为如何也。然则丙午 筵中所进心图。或不自心经出来。而其陈好生之德。又非为乙巳之事者欤。伯氏世鹍。孝友天至。英悟过人。不幸早世。先生恒为至痛。其教侄子。惟惧开悟之不足。必举伯氏遗意。丁宁告戒。见于笔札者。字字可涕。乐善好义。坦率不设畦畛。见老者必下。有丧者必敬。引进后学。必以变化气质为要。其有不能者。必推其端绪。反复提撕。惟恐一艺一才之不成。不惟于人为然。凡域内名山大川。一经先生题品。无不焕精彩而现实桐。枫岳,天磨,毗卢,小白,清凉,曦阳。最其大者也。性好澹泊。立朝三十年。位跻列卿。被服若寒士。食不重肉。坐无毡箦。厩无良马。俸禄之馀。尽赒宗族宾友。及身殁。家无甔石之储。丧具取足于赙布。朝之士大夫识与不识咸曰。贤哉先生也。海西人来奠画遗像。后享杨根院。兴州配文成祠。漆有南皋祠。陜有道渊祠。南皋即先生藏修之所。 肃宗丙辰。赐额德渊。其翌年。因相臣献议。 赠礼曹判书。 纯祖戊子。赐谥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39L 页
文敏。朝家所以崇奖。后学所以尊卫。时则可谓无憾矣。所著心图,东国名臣言行录逸。竹溪志,武陵稿元别集行于世。先生内子。晋州河氏弘文校理沃女。墓在咸安坪馆里。壬辰乱。失传。广州安氏训导汝居女。墓祔。皆无育。以兄子博为嗣。弘文校理。号龟峰。有六男一女。男克昌,胤昌。并无子。益昌,必昌。壬辰。并倡义。立殣于晋州。二人妻李氏,金氏。同投水以殉。旌表。亦皆无子。乐昌,倍昌。并以先生荫授参奉。女适郑弘祚。乐昌子震元。其子孟献。其子再万。其子圣佑。其子必文。其子基德。其子孝哲。其子凤烈。馀不尽录。今距先生之世。三百五十馀年。时赞,时范。以门父老之命。来责墓志于晚焘。藐末后生。方滨死穷山。何敢承当。仍伏惟先生。吾先君道义契也。白云有公案。成均有掌故。其他见于唱酬之间者。不可搂数。所以先生既殁。吾先君深加嗟惜。又为之表圈遗文。使之锓行。惜乎贲隧之请。不在其时。乃于声响沈寂之际。反以责于不肖无状如晚焘者。其情不亦可悯乎。然在不肖。有不敢终始引分。谨据集中所载家状及眉叟许文正公所撰神道碑而序次之。系以铭。铭曰。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40H 页
于乎先生。孝而通神。忠而格君。而罗丽氏。未为无人。于乎先生。德之崇学之精。文章之雄伟。而当时己卯,乙巳。亦有其人。最是肇设书院之教。以化民而成俗。吾东四千年。惟我先生。所以文章,德学,忠孝由此而益光。举其倡明之功而类族之。吾东亦当曰。有光风霁月周茂叔先生。
  后学通政大夫,前行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赞官真城李晚焘。谨撰。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祝文
  
绍修书院奉安文(李埈)
于惟先生。道积厥躬。昔莅玆邑。文教是崇。公曰吏职。首尚儒风。既为学式。以牖群蒙。且谓文成。百世宗工。孕灵此地。倡学吾东。遗芬尚在。敢昧所宗。乃闻于 朝。创建儒宫。祭以两丁。配以二公。表著前贤。振起后侗。自是而后。声教沨沨。书院之设。遍于国中。猗欤先生。兴学有功。于以啜食。物仪攸同。笾豆静嘉。礼义弥隆。竹岭峨峨。竹溪溶溶。道脉之传。与之无穷。生既惠我。多士陶镕。愿赐阴佑。推化有终。棫朴之诗。再咏芃芃。
南皋书院奉安文(许穆)
亹亹先正。生我南服。绍古作师。斯学之传。无偏无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40L 页
疵。惟博惟微。馀教不坠。弦诵可述。私淑我人。文献在玆。有庙有伉。俎豆津津。敷教洋洋。法施后世。报食千春。
常享文(赵任道)
诚孝格天。文章焕猷。山斗一世。矜式千秋。
德渊书院释菜文(许穆)
亹亹先正。生我南服。绍古作师。斯学之传。不偏不疵。惟博惟微。馀教不坠。弦诵可述。私淑我人。文献在玆。有庙有伉。俎豆莘莘。仪式孔迩。礼事不替。报食千春。
德渊书院影帧奉安文(柳升铉)
有俨遗像。威凤祥麟。扬休玉色。起我后人。绍院古帧。斯文宝藏。漆人建祠。朱氏婺乡。传摹寓敬。责在士林。昔所未遑。告成于今。先生始终。甲乙回薄。有数其间。宁不奇啧。是瞻是式。薄夫可敦。不为无助。于千万年。
道渊书院奉安文(郭在一)
允矣先生。展也君子。早事学问。克笃践履。儒家模表。礼法纪纲。幼学壮行。穷养达施。泽深兴学。功著辟异。山斗咸仰。羹墙靡已。跻享云祠。寓慕有地。顾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41H 页
玆文林。胎降阙里。尚缺俎豆。有敬桑梓。玆举缛仪。允合公议。二乐以配。一室同祀。渊源有自。礼仪俱备。于乎不显。惠我多士。愿赐阴佑。永世无坠。
南皋书院上梁文(郭研)
伏以旄头彗紫微。儒服久废于地。日月启长夜。斯文未丧乎天。寻古祠于馀灰。仿旧制于遗础。恭惟慎斋周先生。山河毓秀。奎璧储精。鹤翎云外飘。标格独殊于凡羽。金璞矿中出。雕琢无待于良工。颖悟夙成。自得趣于圣贤君子之道。孝友尤笃。人无间于父母昆弟之言。操松柏而洁冰霜。襟期迢迈于百氏。捕龙蛇而搏虎豹。文章推称于一时。籍通金门。青琐玉堂之职。位列 经幄。朝夕夙夜之官。群阴消剥于阳。处三独得无咎。众羊见畜之际。居四乃能有孚。按节观风。彝伦歌咏于一路。分忧司牧。教化大行于齐民。讲劘于退陶之间。益加进德而修业。俎豆于竹溪之上。倡开崇道而尚贤。心图进规。格非并美于涑水。辟佛陈疏。扶正无让于昌黎。歌道东而慕前修。录彝训而垂后嗣。龙门庐阜。山川留采于至今。桐郡并州。金石遗爱于千载。功足为百世之师表。礼可乏后学之尊崇。乐彼一区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41L 页
南皋。是乃杖履之所及。建此数椽祠宇。信乎公议之攸同。何意海䲡之吹烟。致香火之久冷。惟见云鸿之印雪。怅羹墙之莫凭。七十年世道重回。五百载文运再振。人虽死而心不死。庙虽焚而道不焚。宛遗址之尚存。因旧贯而经始。依然制度之有数。孰云文献之无徵。类白鹿之遗风。同云谷之盛事。山颜呈态。动喜色于氤氲。水面增辉。助欢声于喧聒。聊唱短引。助举脩梁。
抛梁东。郭外青山烟雾中。忽若鸿濛初判剖。坐看朝旭一轮红。
抛梁南。萦回百折水淡淡。灵源日夜来无尽。混混盈科玉作潭。
抛梁西。微茫云树乱千畦。从今有象升平乐。牧笛农歌听隔溪。
抛梁北。别有乾坤流水域。秦客何年避地来。秖今依旧青山色。
抛梁上。昭昭天宇寂无响。遥看南极耀星光。寿福人间除祸瘴。
抛梁下。圆冠方领尽儒雅。堂凉房燠各攸宜。说礼谈诗无昼夜。伏愿上梁之后。襟佩莘莘。俎豆踖踖。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42H 页
江山养豪杰。比屋挺朱程之真儒。诗礼腾风谣。一乡变邹鲁之美俗
神道碑竖立告由文(玄孙孟献)
先贤茔域。神道立石。古有其则。肆我曾考。办石藏宝。极择碑藁。尘故连系。荏苒时岁。奄逾三世。藐玆孱孙。追慕极敦。十年骏奔。请文名公。遁庵词工。肃若清风。仍兼篆额。飞龙舞鹤。排空翼翼。正言楷笔。六书遒律。准今寡匹。传摹既毕。功勤如一。不费时月。镌刻告讫。建植诹日。日子云吉。百夫齐趾。一声峻峙。留阅千祀。谨奉馔膳。依式设奠。秖慄敢荐。
武陵祠影帧改摹奉安文(郭钟锡)
粤昔昌辰。天笃降哲。惠此偏东。华夏文物。 仁明其际。若天中日。岭峤融精。群贤挺列。陶山嶙嶙。头流薛薛。并世有兴。三光粹结。菀彼武陵。亦钟而发。声同志投。徵随劘刮。有学有守。有绩有烈。孝通神明。忠焕黼黻。崇德振教。儒风不歇。俎豆奈毁。后生之啜。世玆焚淆。缅仰深切。有像俨俨。在庙之室。岁久而漶。蠹坏煤䵝。羹墙瞻伫。夙夜危慄。爰谋爰诹。绘事重设。天球水鉴。恍若新活。拣吉揭妥。襟佩欢悦。矜式有赖。坠绪可述。斯文有相。终古昭晰。泂潦
武陵杂稿附录卷之三 第 242L 页
虔告。庶几鉴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