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x 页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附录
附录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06H 页
家状[金农]
先府君讳义贞。字公直。丰山金氏也。高王父讳子纯。官至军器直长。 赠通礼院左通礼。曾大父讳从石。早世。 赠吏曹参议。祖讳徽孙。官至珍山郡守。 赠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考讳杨震。官至工曹参判。妣许氏贞夫人。阳川世族将仕郎讳瑞之女也。府君生而异常。容貌莹秀。性行端方。颖悟超脱。五岁。知读书。八九岁。能属文。凡古今文字难解之处。一览辄通大义。人皆叹服。不幸年甫七岁。丁内艰。持服如成人。因以成疾。赖参判公善护。仅获保全。自是心气虚弱。遂成平生之疾。然而好学之诚。眠食不忘也。年至十二三。常扫除一室。绝人事。静坐读书。微辞奥旨。沈潜玩索。夜以继昼。参判公虑其劳伤。屡止之。而亦不敢自逸也。及至弱冠业成。中丙子司马。所造渐深。词章雄放。高出流辈。良师胜友。辅导交至。一时馆学诸生暨八方之来贡京师者。咸推府君为首。登丙戌第。即选补弘文馆正字。未二岁。历著作博士。而升修撰。春秋知
先府君讳义贞。字公直。丰山金氏也。高王父讳子纯。官至军器直长。 赠通礼院左通礼。曾大父讳从石。早世。 赠吏曹参议。祖讳徽孙。官至珍山郡守。 赠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考讳杨震。官至工曹参判。妣许氏贞夫人。阳川世族将仕郎讳瑞之女也。府君生而异常。容貌莹秀。性行端方。颖悟超脱。五岁。知读书。八九岁。能属文。凡古今文字难解之处。一览辄通大义。人皆叹服。不幸年甫七岁。丁内艰。持服如成人。因以成疾。赖参判公善护。仅获保全。自是心气虚弱。遂成平生之疾。然而好学之诚。眠食不忘也。年至十二三。常扫除一室。绝人事。静坐读书。微辞奥旨。沈潜玩索。夜以继昼。参判公虑其劳伤。屡止之。而亦不敢自逸也。及至弱冠业成。中丙子司马。所造渐深。词章雄放。高出流辈。良师胜友。辅导交至。一时馆学诸生暨八方之来贡京师者。咸推府君为首。登丙戌第。即选补弘文馆正字。未二岁。历著作博士。而升修撰。春秋知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06L 页
制 教。又依例兼带也。至于庚寅。以司谏院正言。移拜弘文馆修撰兼 世子侍讲院司书, 经筵官兼侍讲。极选也。一时莫不荣之。然华闻之下。嫉之者多。众谤为薮。殆无以立身于朝矣。其年夏。复为正言。忌府君者。交毁于金安老。安老方恶台谏特甚。朴洪鳞又从而怂恿之。构虚成实。阖院见罢。(时弘文馆劄子云。有一朝士夤缘昏娅。骄纵自恣者。台谏不知其非。明日台谏请问其名。弘文馆隐而不言。台谏强之。然后乃曰金宪胤也。以是罢台谏。)先是。府君在玉堂。洪鳞为校理。相与论文。而伦理无稽。府君因戏而面讥之。洪鳞惭愤攻之。殆无馀力。至是。为其党所挤。落职居乡者。六阅寒暑也。时有匿名书。指斥安老。安老用是兴大狱。祸蔓延。至乙未秋犹炽。又欲囚鞫府君。有宰相张顺孙力止。获免于祸。九月。参判公以留都相。力疾入直。仍转剧。就第卒。府君扶榇归岭南。居冢墓。至于服阕。疾病缠绵。益无意于人世矣。逮丁酉冬。安老伏法。诸废复起。补府君西班。己亥。为工曹佐郎。未几。升正郎。其年冬。迁礼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辛丑。升军器寺佥正。癸卯。复拜修撰。移拜承文院校勘。甲辰。又升训鍊院副正。其冬。因事见罢。乙巳。起拜校勘。迁拜宗簿寺佥正。兼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07H 页
春秋馆编修官。是时。 二圣继陟。时事大变。府君即缩首闭门。高卧养病而已。所亲劝之仕曰。三大臣皆公旧要。倘一随和。立跻清显。公其无意于斯乎。府君闭目摇手曰。修天爵。人爵自至。何必乃尔。言者知公意之有在。不敢复言。丁未夏。遘疾。自知不起。药饵俱废。逢人辄作诀语。十月十三日。大革。气尽息微。口不能言。犹举手麾人使退。盖欲屏去妇人也。府君天性刚直。不于富贵势力所挠。苟合于义。勇往力行。事有不是。虽王公大人。藐之不屑也。其居家也。节目疏阔。其处官也。规模详备。对人接物。则无有隐蔽。干时求进。则不设心胸。宾客杂至。不问亲疏。设酌开怀。亲戚来谒。不论长幼。劝之以学。言人德善。若己有之。闻人过恶。如将浼焉。己卯之间。道学将兴。人争来庆。古道复见。府君独忧之曰。道之行也。无积累之渐。一朝更张。恐非时措之宜。未几。大祸荐起。前之来庆者。复来毁之。府君正色折之曰。道非不美之事也。只缘人不自道中行。欲籍好道之名而荣其身。以致鱼肉之祸。并及于真好之人。遂为非道者口实。从此更无为吾道立帜者。良可痛心。君又从而为之辞乎。其为学也。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07L 页
博洽群书。约之于经。其行己也。自守以礼。宾朋之会。色笑可亲。喜酒醺醺。人有来问为学之方。必曰。孝悌而已。二帝三王之为圣。必先以此也。人有来问为仕之道。必曰。勤谨而已。人之见败于官者。无非慵懒之致然。若能不身其身。以官为官。思日赞赞。书庸识哉。安有失身之患哉。时人废学已久。不知斯言之为贵。乃反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府君亦笑之而已。平生酷好小学之书。虽遇达官高年。必力劝之。勇者。因之而受三数章。懦者。反戒为时禁。知是书者至。则便忻然讲诵。尽卷乃已。又喜心经,近思录,自警编等书。常置几案。手不释也。其事亲也。以养志为务。左右服勤。无所不为。以俟悦喜而后已焉。痛萱堂之早逝。伤风树之莫停。每遇讳辰。必哭而奠酹。垂泣不已。尝与弟妹。语及爷娘。辄垂涕泣。教小子以小学。至杨太尉却金章。见参判公名字。即以纸签。笼其字上。因呜咽。遂废其章不讲。计薄居穷。薪水屡绝。不以为意。唯家庙祭祀。限力营办。无阙焉。得时物。不荐。不敢食也。时人凡祭祀。轮设于诸兄弟。所以分宗家之力。府君曰。家庙在我。祭当设于庙。岂可设祭于无庙之家。自是。家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08H 页
中非有巨故。不令弟妹设祭。时小官禄薄。不恤家窘。其处弟妹也。友爱深笃。一日不见。辄有忧色。其与朋友也。虽露尽心曲。继之以直。或见其非。责之不饶。改则依旧。其不可责者。则绝不往来。其于侪辈。素见严惮如是。故爱府君者。洽诸心髓。终身不置焉。平居不以不偶屑屑于怀。常以学之未至为忧。每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倘来轩冕。何足累吾灵台耶。故其拟古诗曰。洪钟岂无音。常忌烦叩击。时来响震天。万物声皆寂。其自期如是也。东皋李相公常曰。此人性极清白。又能刚直。倘遇事患。当无让于古之立节者矣。退溪李先生尝次府君诗而曰。搆思欲和。卒无一警句。所谓四人探珠。一人已得者也。静庵赵先生尝读府君践形赋。叹曰。词理造极。真经学中人。郑湖阴读纪纲赋。亦曰。如此作。绝无而仅有。立言旨趣。可验平日践履之笃。其见诸公推重若是。自号幽敬堂。又曰潜庵。亦可见其素志也。呜呼。以有为之资。发轫未久。权奸肆凶。位不满德。竟遭罔极。自靖以没世。可胜痛哉。诗文若干卷藏于家。其哀伤感愤之意。槩可见矣。府君配金氏淑人。安东大姓。平壤庶尹讳璠之女。高丽壁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08L 页
上功臣金宣平之后也。明淑婉嫕。举止有则。早归礼法之家。闻习既端。事舅姑以孝。奉君子以礼。养群蒙以正。使婢仆以恩。非归宁与祭祀。则未尝出中门之外。其奉先主馈也。皆不违古则。而能合乎时尚。内外诸族。咸得其欢心焉。乡俗信巫。祈祷为事。而淑人虽有疾患。不为迎巫。且曰。彼所谓巫者。所祀何神乎。人曰。祀主家先灵尔。淑人即对曰。吾知有祭祀也。巫祀何为。四节上冢。四仲享庙。又有迁主之祭。亦足享先灵。何必巫也。况享我先灵。他人尚不可代。其可使巫为之乎。使巫享先。可谓能享乎。遂绝巫女。居乡六七年。不染污俗。少女有诵诗句者。责之曰。处子之行。只在纺绩。诗句。非尔所知。故群女至今不失家法云。府君生弘治乙卯。殁嘉靖丁未。春秋五十有三。淑人生丙辰。殁丙申。享年四十一。葬于醴泉治东广石山先茔之下。府君命为同茔之制。合窆焉。凡生一男七女。男曰农。府君家食时男生。遂命之曰。顾名思义可也。故其诗曰。有子慵不教。玆以名曰农。官为掌隶院司评。女长适忠义卫沈守慎。次适骊江副守匀。次适忠义卫安祺。次适忠义卫南峋。次适生员郑彦福。其二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09H 页
人夭。农娶安东权镒之女。生二男。一曰大贤。其季夭。妾子三。祥贤,同贤,爱贤。妾女三。一嫁李慎。其馀幼。沈有二女。长适经历安义孙。次适内禁卫金亿龙。骊江有一子江原令鶠龄。以试艺。升为堂上。安有二子一女。子长孝仁。生员。次曰悌仁。女适朴应奎。南有二子四女。子曰应聘,国聘。女长适尹和中。次适禹大福。馀皆幼。郑有一子。曰惯。既冠而殁。大贤娶完山李缵金之女。有子女云。男奉列大夫前掌隶院司评农。泣血谨状。
行状[柳台佐]
先生讳义贞。字公直。姓金氏。丰山人。高丽判相事文迪为鼻祖。后六世。有讳安鼎。官三司左尹。尤著显。高祖讳子纯。入我 朝。军器寺直长。曾祖讳从石。早世。 赠吏曹参议。祖讳徽孙。珍山郡守。 赠吏曹参判。厚德伟器。历典三郡。以循良称。考讳杨震。文章德业。长三司。按三藩。录清白吏。卒忤权奸。官至工曹参判。号虚白堂。享勿溪书院。妣贞夫人。阳川许氏瑞之女。左赞成扉之孙。以弘治乙卯某月日。生先生于汉阳之壮义洞。颜貌莹秀如玉。禀质端重方严。不待矫揉。自成轨则。才器颖悟绝伦。
行状[柳台佐]
先生讳义贞。字公直。姓金氏。丰山人。高丽判相事文迪为鼻祖。后六世。有讳安鼎。官三司左尹。尤著显。高祖讳子纯。入我 朝。军器寺直长。曾祖讳从石。早世。 赠吏曹参议。祖讳徽孙。珍山郡守。 赠吏曹参判。厚德伟器。历典三郡。以循良称。考讳杨震。文章德业。长三司。按三藩。录清白吏。卒忤权奸。官至工曹参判。号虚白堂。享勿溪书院。妣贞夫人。阳川许氏瑞之女。左赞成扉之孙。以弘治乙卯某月日。生先生于汉阳之壮义洞。颜貌莹秀如玉。禀质端重方严。不待矫揉。自成轨则。才器颖悟绝伦。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09L 页
五岁。知读书。八岁。善属文。古今书籍之宿儒难解者。过眼辄通大义。见者异之曰。古之江文通。七岁。丁内艰。哀毁如成人。因得心气虚弱之疾。而嗜学忘寝食。参判公屡加呵责。亦不能止。稍长。扫除一室。扁之曰黄卷楼。屏事务。专意诵读。古经微奥。百家浩博。靡不淹贯。弱冠成文章。赋以屈宋为准。诗以陶谢为祖。左陆开历以下。不屑也。丙子。中司马。游泮宫。与名师胜友。讨论讲磨。如李容斋,金慕斋诸贤。莫不许之以廊庙黼黻之器。南衮性狠。未尝以文章许人。亦曰。金某俊才。后进翘楚。丙戌。登第。选补弘文馆正字。是年秋。受由觐参判公于庆州任所。丁亥春。以著作 召还。晦斋李先生赠之诗曰。翱翔瑞世君如凤。当世儒贤之属望盖如此。转博士。升修撰。庚寅。拜正言。复为修撰。三字衔依例常带。而又兼 侍讲院司书。 经筵官之兼带 书筵。极选也。时 仁宗大王。毓德 春邸。圣学日跻。先生讲说文义。沃赞 睿猷。为 筵中第一。 仁庙虚心倾纳。礼遇隆摰。盖其巷遇之初。上下之契。至深且厚。自是厥后。华闻益鬯。朝望日隆。而盛名之下。猜谤随起。翌年夏。复移正言。忌先生者。构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0H 页
毁于金安老。安老久欲甘心于参判公。既挤之散地。怒犹未已。其客朴洪鳞。亦尝与先生论文。被讥逞憾者也。至是。为洪鳞辈所诬。罢官。归安东之丰山别墅。日与村翁野叟。采山钓水以自娱。东皋李相公。先生之妹婿也。贻书告之以慎默韬晦。盖平日相知之最深也。故爱惜先生之才高命蹇。而实虑其亢直难容于世也。时有匿名书谤毁时政者。安老遂起大狱。罗织蔓延。乙未秋。群小承望风旨。欲请鞫。宰相张顺孙。以事无端绪。力救幸免。九月。参判公以留都相。力疾入直。仍转剧。就第卒。先生扶榇南归。庐墓终制。逍遥林壑。益无意于当世。丁酉。安老伏法。诸废复起。而惎者犹龂龂不置。己亥。拜工曹佐郎。迁正郎。又迁礼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辛丑。拜军器寺佥正。癸卯。复拜修撰,承文院校勘。甲辰。拜训鍊院副正。乙巳三月。迁宗簿寺佥正。七月。 仁庙升遐。先生惊号陨绝。称病还乡。杜门自废。不与人相接。著诗文。以寓哀恸之怀。自号潜庵。又号幽敬堂。所亲有劝之仕者曰。三大臣皆公旧要。一起立跻清显。公其无意于斯乎。先生辄闭目摇手曰。修天爵。人爵自至。何必乃尔。言者亦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0L 页
知其所守之确然不可夺。不敢复言。丁未七月朔。哭 仁庙终制。遂疾作。便以不起自分。废去药饵。逢人辄作诀语。十月。疾革。遗书托季氏副正公顺贞曰。先世丘陇。皆在岭南。农儿长成。必娶岭乡。以为渐近松楸之计。更不及家事。十三日。气尽息微。口不能言。犹举手。挥退妇人而后逝。享年五十三。以某年月日。葬于醴泉郡广石山珍山公茔下。与淑人金氏。异穴同茔。后以曾孙荣祖贵。 赠直提学兼辅德。淑人系出安东。 赠吏判平壤庶尹璠之女。明淑婉嫕。德配君子。养蒙幼以正。御臧获以恩。奉先之道。主馈之节。不违古则。内外诸族。咸得其欢心。先先生十一年而卒。有一男曰农。掌隶院司议。 赠左承旨。号华南。五女。忠义卫沈守慎,骊江君匀,忠义卫安祺,奉事南峋,生员郑彦福。其婿也。农娶佥正权镒女。生一男。大贤。山阴县监。以五子文科。 赠吏曹参判。馀子五人。祥贤。次同贤。直长。次爱贤。参奉。次丰贤。次五贤。武科。二女。李慎。佥使。金弘一。其婿也。沈有二女。府使安义孙,县监金亿龙。骊江有一子。江原令鶠龄。以试艺升。安有二子。孝仁。生员。悌仁。一女。直长朴应奎。南有二子。应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1H 页
聘,国聘。二女。府使申和中,禹大福。郑有一子光前。奉事。大贤娶府尹李楫孙女。生九男。长奉祖。进士,文科。持平。次荣祖。生员,文科。吏曹参判。次昌祖。进士。义禁府都事。次庆祖。生员。宜宁县监。次延祖。进士,文科。承文正字。次应祖。生员,文科。汉城右尹。次念祖。生员。宗亲府典签。 赠左承旨。次述祖。冠而夭。次崇祖。进士,文科。承政院注书。三女。李义遵。直长。张友程,金起秋。曾孙以下。多不尽录。先生天性。清高刚直。不为富贵利势所挠屈。苟合于义。勇往力行。事有不是。虽王公大人。藐之不屑也。性又至孝。每以早失慈颜。为终身恸。语及辄流涕。在参判公侧。专以养志为务。左右服勤。不惮劳苦。其有不豫色。必尽诚敬。致其欢喜而后已焉。其祭祀也。不计家之有无。必先期营办。四时正祭,俗节,朔望。备礼无阙。洛中士大夫家。祭祀必轮设于兄弟姊妹之家。先生曰。家庙在我。岂可设祭于无庙之家。得时物。不荐庙。不敢食。遇讳辰。哭尽哀。如将见。授儿童小学。至杨太尉却金章。见参判公讳。辄纸签其上。呜咽涕泗。受业者遂废此章。处弟妹。友爱愈笃。一日不见。忧形于色。姊婿金进士胤宗。谪死于己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1L 页
卯之祸。先生独终始经纪其丧葬。怜姊氏无依。千里迎致于家。养其孤女。择婿以嫁之。其与朋友也。虽披露心曲。继之以直。苟见其非。责之不饶。其人能改。待之依旧。不可责者。绝不往来。宾客杂至。不论亲疏。必酌酒款叙。亲戚来谒。不问长幼。必劝令读书。居家节目疏阔。未尝以事物经心。处官则综理详密。小大事。必尽心措置曰王事也。好善疾恶。甚如色臭。闻人之善。佩若兰蕙。见人之恶。视以犬彘。故悦者小。怨者多。卒以是坎轲。亦不悔也。好学之诚。出于天性。每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轩驷外物。何足累吾灵台耶。酷好小学一书。平日受用。皆是书中得力出来。故推之于人。虽遇高年达官。必劝读此书。勇者因之而受三四章。若遇味是书者。则便欣然开卷。亹亹讲讨。夜以继晷。了却乃已。人有来问为学之方。必曰。孝悌而已。尧舜之道。亦不过此。有问为仕之道。必曰。勤谨而已。凡人狼狈于仕宦者。慵懒粗率之故也。又喜心,近,自警等书。常置几案间。手不暂释。己卯之间。道学将兴。人争来庆古道复见。先生独忧之曰。无积累之渐。一朝更张。恐非行道之蹊径。未几祸作。前之来庆者。复来毁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2H 页
之。先生正色折之曰。道非不美。实有关于世道天运。而今日向道之士。尽罹鱼肉。遂为畔道者口实。更无为吾道立帜者。诚为痛心。君又从而为之辞乎。闻者悚然。其为学也。博洽群书。约之于经。故为文简古典重。如场屋词赋唱酬诗篇。亦皆流出性情。渊奥纡馀。大羹玄酒之味。朱弦疏越之音。有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也。登第时就廷对。值大雨。立草而出。日未斜矣。参判公促令写进。草藁既见。乃笑曰。可参榜。然年晚举子。岂容如是。榜出。果魁捷。一时传以为美谈。即遗集中使价策云。赵静庵尝读公践形赋。叹曰。词理俱臻其极。真经学中人。郑湖阴读公纪纲赋。亦曰。此篇论议甚佳。可验平日践履之笃。如此作。百年来绝无而仅有。此二赋。俱载东文选。旁通星历法。尝私造日历。较云观所颁。毫分无差爽。其在春坊。文理之精深。讲说之该洽。响合于 离明。懋学之念。托契之重。千载一会。而 仁庙御极未一年。而 仙驭遽陟。国士以报之忠。鼎湖莫追之痛。自发于制进挽诗之中。而自靖判命之大义确然。贲育莫之能夺矣。于是乎轩冕可以弊屣。赵孟可以匹竖。托之以采薪有忧。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2L 页
退然为田野逸民。易曰。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先生之谓乎。适当 孝陵丧毕之期。无妄之疾。自分不起。废药饵。作诀语。纵浪大化。视死如归。先生之意。又可见也。试以遗集中乙巳以后所作诗文考之。古意,感春,除夕,温饱,偶吟,吊三谏,问皇天,哀尹氏等篇。无非出于忧伤恻怛之至意。而隐然有变雅离骚之遗响。与河西金文正公有所思,吊申生诸词。并与争光。而文正之赠先生诗曰。为报花山金学士。向来环坐说何言。名吾软熟空嘲诮。自托昏冥巧避论。又曰。 经幄论思须尔力。中堂遥想璧连双。应呼小吏传鹦鹉。醉倚南囱睨晚江。文正。即公之 经幄旧僚。而宿契最深。当日相许之义。惟在于慎默难言之中。而其隐忍激昂之意。自发于酬唱之际。先生之贞忠大节。于此可见矣。东皋李相公。与先生同室而居者十馀年。每曰。此人极清白。性又刚直。遇事患。无让于古之立节者。退溪先生尝次公愁诗十韵。篇中寄意。大抵非閒漫唱酬之作。而第九句与乐成坚敌。兼悲郁太阳之语。陶写公本末。无复馀蕴。清阴金文正公亦尝曰。潜庵公文章节义。并皆不朽于世。此皆实录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3H 页
也。呜呼。先生之清名隽艺。精忠孤节。如彼其卓然。而寥寥三百年。迄无表章之举。志士之扼腕久矣。虽然。尝读先生拟古诗。曰洪钟岂无音。常忌烦叩击。时来响震天。万物声皆寂。此可见任重道远之意。而诸先辈称述褒美之言。昭人耳目。齐宇宙而锵洋。玆岂非时来震响之洪钟也耶。先生之十世孙宗奎甫。以其宗中佥意。袖状示台佐。且曰。吾祖潜庵公所著诗文。平日行迹。实多可传于后。而吾祖易箦时。华南公尚幼。无人收录。散佚殆尽。华南公既长。掇拾乱藁。誊成逸稿上下二篇。仍撰家状。附之卷末。而时之距乙巳未远。故于乙巳事。略绰提说。仅不泯其实迹而已。其后悠然公。又手写遗稿一帙。藏之箧笥。戒子孙谨守。鹤沙公作追远录。亦不言乙巳事。先世畏约之意。有如是矣。安东邑志曰。以文章节义。名于一世。权龙峦永嘉人物志。亦曰。以文章节行伏一世云。而亦不明言其节行之为某事。玄孙鹤溪公时任。倡论竖碣。书告堂兄一慵斋时忱。一慵公答曰。高王考墓道无显刻。岂非子孙之至痛。但既不敢直书本事。则不如阙之以待后之为愈也。由是而议遂寝。至今墓道尚无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3L 页
一字表述。遗稿亦不得剞劂以行于世。近年以来。乙巳节义诸贤。并蒙 朝家褒崇之典。今而后。刊稿竖碣。恐无所碍。幽光潜德。窃庶几次第阐明。愿得一言之重。以图不朽吾祖。台佐。悸恐不敢当。起拜而辞者屡矣。其请愈挚。遂作而对曰。呜呼。君子小人之道。迭相消长。天地之理也。方当安老,芑,衡辈用事之时。震主之势。血人之毒。一忤无不立碎。其气焰声势。孰不惴慄。而曾未几何。见晛雪消。百世之下。臭不堪闻。惟先生行义。决然屏退于 仁庙宾天之日。衔哀忍痛。幽贞自守。晦迹韬名。蹇连穷苦。终身废蛰。遂至于托疾陨命。而当时诸贤已多称述。百世之下。名节益彰。此可见世道升降之会。而小人道消。君子道不得不长也。窃尝闻先生之从子西村公镇。以南床入堂。会有言 孝陵仪物不必改设者。辄奋然拂衣而起曰。若参此座。恐累吾伯父。满座愕然失色。西村公亦以此见枳。而无所悔云。何其韪哉。先生之贞忠大节。留作一家相传之轨范。乃有此西村公之贤。宜其贻后谟。又有以启荀氏八龙之庆也欤。台佐懵陋。何敢与闻于阐幽之事。谨就来状而檃括之。以备立言君子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4H 页
之采择云。
崇祯纪元后四壬辰三月十日。后学嘉善大夫原任礼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敦宁府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丰山柳台佐。撰。
墓碣铭(并序)[柳寻春]
故 孝陵侍讲臣潜庵金先生墓。在醴泉郡广石山。有表石而无文。历二百有馀年。后孙正言宗奎聚国族而谋曰。乙巳事。 朝家已表章之。吾先祖墓。今可以铭矣。始出箱箧旧藏。既请状行之文。将谒铭于当世。未就而殁。其弟宗钰,胄孙鲁钦。属不佞为之辞。辞不获。遂叙而铭之如左。谨按。先生讳义贞。字公直。丰山人。高丽判相事文迪为鼻祖。高祖讳子纯。入我 朝直长。 赠左通礼。曾祖讳从石。 赠吏曹参议。祖讳徽孙。郡守。 赠吏曹参判。考讳杨震。工曹参判。享清白吏。文章德业重一世。号虚白堂。妣贞夫人。阳川许氏瑞女。贰相扉孙。弘治乙卯。生先生于汉阳之壮义洞。颜貌莹秀。资禀颖悟。五岁。知读书。八岁。能属文。七岁。丁内艰。哀毁如成人。扫除一室。专意诵读。古经微奥。百家浩博。靡不淹贯。丙子。中进士。游泮宫。金慕斋诸贤。皆许
崇祯纪元后四壬辰三月十日。后学嘉善大夫原任礼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敦宁府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丰山柳台佐。撰。
墓碣铭(并序)[柳寻春]
故 孝陵侍讲臣潜庵金先生墓。在醴泉郡广石山。有表石而无文。历二百有馀年。后孙正言宗奎聚国族而谋曰。乙巳事。 朝家已表章之。吾先祖墓。今可以铭矣。始出箱箧旧藏。既请状行之文。将谒铭于当世。未就而殁。其弟宗钰,胄孙鲁钦。属不佞为之辞。辞不获。遂叙而铭之如左。谨按。先生讳义贞。字公直。丰山人。高丽判相事文迪为鼻祖。高祖讳子纯。入我 朝直长。 赠左通礼。曾祖讳从石。 赠吏曹参议。祖讳徽孙。郡守。 赠吏曹参判。考讳杨震。工曹参判。享清白吏。文章德业重一世。号虚白堂。妣贞夫人。阳川许氏瑞女。贰相扉孙。弘治乙卯。生先生于汉阳之壮义洞。颜貌莹秀。资禀颖悟。五岁。知读书。八岁。能属文。七岁。丁内艰。哀毁如成人。扫除一室。专意诵读。古经微奥。百家浩博。靡不淹贯。丙子。中进士。游泮宫。金慕斋诸贤。皆许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4L 页
以廊庙之器。丙戌。登第。选弘文正字。丁亥春。以著作 召还。晦斋李先生以诗赠之曰。翱翔瑞世君如凤。当世儒贤之属望如此。转博士,修撰。兼知制 教,编修官。庚寅。拜正言。复为修撰兼 侍讲院司书。时 仁宗大王毓德 春邸。圣学日跻。先生讲说文义。沃赞 睿猷。为 筵中第一。 仁庙虚心倾纳。礼遇隆摰。自是。华闻益鬯。猜谤随起。夏。复拜正言。惎之者搆毁于金安老。安老客朴洪鳞。于先生。亦有林栗之憾。遂为所挤。罢归安东之别墅。东皋李相公。贻书诫之以慎默韬晦。盖李公。即公妹婿而相知最深。虑其亢直。难容于世也。乙未。参判公卒于京。先生扶榇南归。庐墓终制。逍遥林壑。益无意于世。丁酉。安老败。诸废复起。而惎者犹断断不已。己亥。拜考工郎。移春曹。辛丑。佥正军器。癸卯。复拜修撰。甲辰。副正训鍊。乙巳。拜校勘承文。佥正宗簿。七月。 仁庙升遐。先生仍称病谢官。杜门自废。不进药饵。逢人辄作诀语别。自号潜庵。又号幽敬堂。名子曰农。洞曰五亩。著诗文。寓哀恸之怀。所亲有劝之仕者。先生曰。修天爵。人爵自至。何必乃尔。人知先生之意。不敢复言。丁未七月朔。哭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5H 页
仁庙终制。疾浸革。遗书托季氏副正公顺贞曰。先世丘陇。皆在岭南。农儿长。必娶岭乡。以为渐近松楸之计。十月十三日。卒。享年五十三。葬于郡守公墓下。后以曾孙荣祖贵。 赠直提学兼辅德。先生天禀。清高刚直。不为势利所挠屈。苟合于义。则勇往力行。虽贲育莫夺。性至孝。以早失慈颜。为终身恸。语及辄流涕。在参判公侧。专以养志为务。其有不豫色。必尽诚敬。致其欢喜而后已。居家节目疏阔。不以事物经心。处官则综理详密。小大必尽心措置曰。王事也。好善嫉恶。甚于色臭。故卒以是坎壈。亦不悔也。诚心好学。每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轩驷外物。何足累吾灵台耶。喜读心,近,自警等书。于小学敬之若神明。平日受用。皆从是书中出来。当己卯间。群贤汇征。人皆以古道复行为贺。先生独忧之曰。无积累之渐。一朝更张。恐非时措之宜。未几祸作。贺者复毁之。先生正色曰。道非不美。实有关于天运。今乃为畔道者口实。可乎。闻者悚然。为文章简古典重。浑浩纡馀。追轶古作者。至若文理之精深。践履之笃实。讲说之该洽。本末有据。响合于 离明懋学之念。实千载一会。而逮 仁庙御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5L 页
极。未及一年。 仙驭遽陟。时事一变。则殊遇莫报。至恸弸中。谢病归田。杜门自靖。当 孝陵丧毕。先生亦逝矣。今以遗集中制进挽诗及乙巳后所作如古意,感春,吊三谏等篇考之。正与河西金文正有所思,吊申生诸词。同出于忧伤感愤之意。盖文正与先生。为 经幄同僚。托道义交者也。其述怀之赠曰。为报花山金学士。向来环坐说何言。名吾软熟空嘲诮。自托昏冥巧避论。又先生赠金文正诗曰。昔年曾厕玉堂臣。共许金兰许国身。风雨无端中夜起。伤心存者两三人。至今读之。令人有千古不尽之恨。退溪先生尝次公愁诗。而有与乐成坚敌。兼悲郁太阳之句。盖深得先生之志。而后之善观者。亦可以得其槩矣。夫以先生之清名隽艺。贞忠孤节。如彼其卓然。而表章之举。迄今寥寥。文词之传。仅有逸稿上下篇。而竖石锓梓。亦郑重未遑。近世以来。乙巳诸贤。并蒙褒崇之典。今日后孙之摭实显刻。以为永久之图者。乌可已哉。呜乎。先生始焉见忤于时。不能安于朝。末乃见几而作。幽贞自守。殁身而无怨悔。其节愈苦。其意愈深。在易乾之初九曰。潜龙勿用。夫子系之曰。乐则行之。忧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6H 页
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以先生所遇之时。究先生自号之意。真可谓严于阴阳之分。而审于消长之几矣。清阴金文正尝曰。潜庵公文章节义。并皆不朽于世。不佞何庸赘焉。淑人安东金氏。 赠吏判。庶尹璠女。明淑婉嫕。德配君子。墓与先生同茔。有一男农。司议。 赠承旨。五女。沈守慎,骊江君匀,安祺,南峋奉事,郑彦福生员。司议一男大贤。县监。 赠吏参。馀男五。祥贤,同贤直长,爱贤参奉,丰贤,五贤武科。二女。李慎佥使,金弘一。沈有二女。安义孙府使,金亿龙县监。骊江有一子鶠龄。江原令。安有二子。孝仁生员,悌仁。一女朴应奎直长。南有二子。应聘,国聘。二女。申和中府使,禹大福。郑有一子光前。奉事。大贤生九男。奉祖持平。荣祖吏参。昌祖都事。庆祖县监。延祖正字。应祖右尹。念祖典签。 赠承旨。述祖夭。崇祖注书。三女。李义遵直长,张友程,金起秋。玄孙以下。宗支之繁。科第之盛。有不能尽录。滚滚馀庆。岂非积善之报也欤。铭曰。
文章足以贲饰王猷。经术可以陶铸笙镛。契合 离明。恩顾日隆。惟其素性之刚直。辄被群小之媢嫉。遗弓莫攀。孤忠谁识。视轩冕如弊屣。独郁悒以
文章足以贲饰王猷。经术可以陶铸笙镛。契合 离明。恩顾日隆。惟其素性之刚直。辄被群小之媢嫉。遗弓莫攀。孤忠谁识。视轩冕如弊屣。独郁悒以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6L 页
终身。呜呼。山可夷石可泐。吾知先生之名。历千祀而不湮。
上之三十三年癸巳上元。后学折冲将军龙骧卫副护军丰山柳寻春。谨撰。
神道碑铭(并序)[郑元容]
惟皇天。欲平治邦国。必纵圣人作之后。降贤佐为之辅。臣主同德。久道化成。以膺鸿庬昌熙之运。我 仁宗。大圣也。有若金公义贞与金公麟厚。为时彻儒。明良相契。庶几匹休典谟。而鼎湖龙飞。二公竟从之。呜呼。天不欲平治邦国耶。既纵而降。而又阏而施之不卒。何欤。忠臣志士之泪。安得无痛恨于气数往来之理欤。今 上己未。臣以元辅侍 宾筵。奏曰。金某。孝陵名臣也。学行节义。与金文正二而一也。久为士林所宗仰。敢以闻。 上可之。特命 赠大冢宰,文苑提衡。云孙奉 黄诰。议显刻阡道。属以铭。作而辞曰。公之世远矣。非后学所可扬厉也。请益固。又作而言曰。尝闻诸先正先修之所论定者矣。初。公自乡升太学。慕斋金文敬奇之曰。真廊庙器也。及瀛衔被 召。晦斋李文元赠言曰。瑞世之凤也。东皋李忠正尝同室居。叹曰。此人
上之三十三年癸巳上元。后学折冲将军龙骧卫副护军丰山柳寻春。谨撰。
神道碑铭(并序)[郑元容]
惟皇天。欲平治邦国。必纵圣人作之后。降贤佐为之辅。臣主同德。久道化成。以膺鸿庬昌熙之运。我 仁宗。大圣也。有若金公义贞与金公麟厚。为时彻儒。明良相契。庶几匹休典谟。而鼎湖龙飞。二公竟从之。呜呼。天不欲平治邦国耶。既纵而降。而又阏而施之不卒。何欤。忠臣志士之泪。安得无痛恨于气数往来之理欤。今 上己未。臣以元辅侍 宾筵。奏曰。金某。孝陵名臣也。学行节义。与金文正二而一也。久为士林所宗仰。敢以闻。 上可之。特命 赠大冢宰,文苑提衡。云孙奉 黄诰。议显刻阡道。属以铭。作而辞曰。公之世远矣。非后学所可扬厉也。请益固。又作而言曰。尝闻诸先正先修之所论定者矣。初。公自乡升太学。慕斋金文敬奇之曰。真廊庙器也。及瀛衔被 召。晦斋李文元赠言曰。瑞世之凤也。东皋李忠正尝同室居。叹曰。此人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7H 页
清而刚。所遇必尽节。赵静庵读公文。惊曰。词理造奥。果经学中人。李退溪诗篇寄赠。道义相许。金清阴记撰。至谓文章节义。并当不朽。诸公岂私好公哉。其言之徵信来后。奚啻缣竹之所载。鼎彝之所铭哉。谨按状。公字公直。其先。丰山人。以高丽判相事文迪为始祖。六传而讳安鼎。官三司左尹。生讳子纯。仕 本朝。军器直长。生讳从石。早世。 赠吏议。生讳徽孙。珍山郡守。公高,曾,祖也。考讳杨震。有文行。工曹参判弘文馆提学。录清白吏。号虚白堂。妣贞夫人。阳川许氏瑞之女。左赞成扉之孙也。公生弘治乙卯。禀质端重。才识超伦。五岁而读书。八岁而属文。四部文旨义难晓者。过眼辄辨析。见者曰。江文通。无过。七岁。丁内忧。哀毁如成人。及长。扫一室。扁曰黄卷楼。屏谢外慕。潜究性理。主经翼史。贯穿博洽。丙子。上庠。丙戌。擢文科。选补弘文馆正字。升著作博士修撰。兼知制 教, 侍讲院司书。时 仁宗毓德承华。公以启迪将就为己任。每临经论说。出入皇王天人之道。 睿知日广。礼遇日隆。为权壬所挤。屏居丰山别墅。东皋李公贻书勉韬晦。识公之亢直难容也。乙未。遭参判公丧。庐墓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7L 页
为终身计。癸卯。与金文正同奉玉署之 命。翌年而值 仁宗初元。益感殊遇。竭知裨赞。伫见德化之盛。改岁而 仙驭上宾。公惊陨擗号。托病还乡。不接人。不与事。自号潜庵。窃取勿用之义欤。名居坊曰五亩。名其子曰农。丁未。 孝陵制阕。疾作。却药而终。享年五十三。葬醴泉郡广石山癸坐原。从祖宅也。公生有异质。清粹刚正。好学不倦。通经博古。立志以贤哲自希。出世以致泽为期。好善疾恶。道所存也。急病让夷。义所适也。常读心,近,自警等书。于小学尤得践履之工。己卯间。俊良登崇。多更张。人贺以复见古道。公忧之曰。非时措也。及败。贺者复毁之。公奋然曰。道非不美也。言者屏息。在朝。愠群小摈婴者数。而怡然不介意。壁立卓节。不以势利屈而祸福怵。及游荐雷之肆。与金文正同被非常之眷。鱼水风云。千载一会。而云乡遽邈。孤忠莫效。与金文正往复诗篇。多忧伤凄悲之辞。如骚雅遗音焉。为文不求工而渊涵淳正。类先古轨范。如践形赋,纪纲赋。俱载东文选。今有逸稿二卷藏于家。配淑人金氏。系安东。平壤庶尹璠之女。闺德称配君子。先公十一年而卒。与公葬同冈。一男农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8H 页
也。官司议。 赠承旨。五女。忠义卫沈守慎,骊江君匀,忠义卫安祺,奉事南峋,生员郑彦福。其婿也。农之男大贤。县监。 赠吏参。庶男祥贤,同贤直长,爱贤参奉,丰贤,五贤武科。二女。李慎佥使,金弘一。其婿也。大贤之男九人。奉祖。进士,文科。持平。荣祖。生员,文科。吏曹参判。昌祖。进士。都事。庆祖。生员。县监。延祖。进士,文科。正字。应祖。生员,文科。右尹。念祖。生员。典签。 赠承旨。述祖。夭。崇祖。进士,文科。注书。三女。李义遵直长,张友程,金起秋。其婿也。玄孙以下。多不能尽录。公前 赠直提学。以曾孙荣祖贵也。今超 赠正卿。以朝典崇贤也。公丰于赋而啬于命。志与行违。位不德称。宜乎留馀裕后。而宗支之繁昌。门户之显赫。此其神所以报之者欤。铭曰。 于戏 仁宗。乃圣乃神。若古舜尧。有皋夔臣。其臣为谁。公哉若人。气刚志壹。言质行纯。渊渊洙洛。溯源寻津。弗夺弗挠。规矩蹈循。蕴则圭璋。动则凤麟。 帷幄启沃。文正协寅。 龙象虬漏。非道不陈。契于 圣心。予臣予邻。载导皇舆。泰阶庶臻。洪熙乾象。何运之屯。国士曷报。报以心身。归侍玉栏。遂厥忱恂。一是正直。孰缁孰磷。忠以终事。何屈何伸。今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8L 页
视公门。何其振振。愈远弥昌。令名不湮。广石睾如之皋。山则崷而水则潾。猗嗟乎。此其人之藏欤。过者必肃曰。 孝陵之臣也。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原任奎章阁提学郑元容。撰。
遗事(金宗奎)
公讳义贞。字公直。自号潜庵。又号幽敬堂。金氏系出丰山。以高丽判相事文迪为鼻祖。自后圭组蝉联。历六世。至丽季。有讳安鼎。官三司左尹。尤著显。高祖讳子纯。入 本朝。军器寺直长。曾祖讳从石。早世。 赠吏曹参议。祖讳徽孙。珍山郡守。 赠吏曹参判。有厚德伟器。历典三郡。以古循良称。考讳杨震。号虚白堂。文学德业伏一世。历三司长,三藩臬。录清白吏。忤权奸。卒官工曹参判。妣贞夫人。阳川许氏瑞之女。左赞成扉之孙。以弘治乙卯某月日。生公于汉阳壮义洞。生而容貌莹秀。禀质端重。不待矫揉而自成轨则。才性颖悟绝类。五岁。知读书。八岁。善属文。古今文字老师宿儒之所难解者。一览辄通大义。见者莫不叹服曰。古之江文通也。七岁。丁内艰。执戚如成人。因得心气虚弱之疾。而
遗事(金宗奎)
公讳义贞。字公直。自号潜庵。又号幽敬堂。金氏系出丰山。以高丽判相事文迪为鼻祖。自后圭组蝉联。历六世。至丽季。有讳安鼎。官三司左尹。尤著显。高祖讳子纯。入 本朝。军器寺直长。曾祖讳从石。早世。 赠吏曹参议。祖讳徽孙。珍山郡守。 赠吏曹参判。有厚德伟器。历典三郡。以古循良称。考讳杨震。号虚白堂。文学德业伏一世。历三司长,三藩臬。录清白吏。忤权奸。卒官工曹参判。妣贞夫人。阳川许氏瑞之女。左赞成扉之孙。以弘治乙卯某月日。生公于汉阳壮义洞。生而容貌莹秀。禀质端重。不待矫揉而自成轨则。才性颖悟绝类。五岁。知读书。八岁。善属文。古今文字老师宿儒之所难解者。一览辄通大义。见者莫不叹服曰。古之江文通也。七岁。丁内艰。执戚如成人。因得心气虚弱之疾。而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9H 页
好学深笃。或至废寝忘食。参判公虑其过苦致伤。累加呵禁。而亦不能止也。稍长。常扫除一室。扁之曰黄卷楼。屏事务。静处读书。穷昼夜未尝暂掇。古经微奥。百家浩博。靡不沈潜玩索。错综贯通。弱冠。学邵业成。丙子。中司马。出游頖庠。与名师胜友。上下讲磨。文章雄浑苍郁。赋以屈宋为准。诗以陶谢为祖。而左陆开历以下。不屑为也。馆学笭箵之士。八方之鹿鸣京师者。一辞推之以执耳之宗。而一时先辈如李容斋,金慕斋诸公。莫不许之以廊庙黼黻之器。南衮性狠。未尝以文章许人。而亦曰。金某俊才。当为后进第一。丙戌。登第。未一月。选补弘文正字。秋。受由归觐参判公于庆州任所。丁亥春。以本馆著作 召还。晦斋李先生临饯赠诗曰。翱翔瑞世君如凤。当时儒贤之属望。盖如此。历博士。升修撰。庚寅。拜正言。移拜修撰,春秋馆记注官,检讨,记事,编修,三字衔。皆依例常带。而因兼 世子侍讲院司书, 经筵官兼 书筵。极选也。一时荣之。时 仁庙毓德 春邸。潜心大业。公之讲说敷析。为 书筵第一。 仁庙虚心倾纳。遇以国士。华闻日盛。猜谤随起。明年夏。复移正言。忌公者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19L 页
媾毁于金安老。安老久欲甘心于参判公。既挤之散地。而怒犹未已。其客朴洪鳞等。从而怂恿之。先时。公与洪鳞。会于玉堂。相与论文。而伦理无稽。公戏而讥之。洪鳞惭愤。攻之甚力。至是。为其所诬。罢官。归丰山别墅。日与村更野叟。钓采婆娑者。殆近十年。东皋李相公。贻书告之以慎默韬晦。问舍求田之策。李公。公之妹婿也。平日相知最深。故爱惜公之才高命蹇。而实虑其孤直之难容于世也。时有匿名书谤毁时政者。安老遂起大狱。罗织株连。罔或得免。乙未秋。群少承其颐指。欲请囚鞫公。宰相张顺孙以事无端绪。力救而止。九月。参判公以留都相。力疾入直。仍转剧。就第卒。公扶榇归岭南。居墓庐。及服阕。不归京师。逍遥林壑。益无意于世矣。丁酉。安老伏法。诸废复起。而惎之者犹龈龈不置。始补公西班。己亥。为工曹佐郎。未几。迁正郎。冬。迁礼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辛丑。升军器寺佥正。癸卯。复拜修撰。移拜承文院校勘。甲辰。升训鍊院副正。冬。因事罢。乙巳三月。复拜校勘。俄迁宗簿寺佥正。七月。 仁庙升遐。公即称病笃。缩首闭门。不与人相接。所亲有劝之仕者曰。今三大臣。皆平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0H 页
日旧要。公倘一起。随而和之。华膴清显。朝夕立跻。公独无意于斯乎。公辄闭目摇手曰。修天爵。人爵自至。何必乃尔。言者亦知公意之确然不可夺。不敢复言。丁未夏。遘疾。自分不起。药饵俱废。逢人辄作诀语。十月。疾大革。遗书托季氏副正公曰。先世邱陇。皆在岭南。待农儿长成。必娶于岭乡。以为渐近松楸之计可也。自是不复语及家事。十三日。气尽息微。口不能言。而犹举手麾人。使屏退妇女而后逝。享年五十三。以某月日。葬于醴泉郡广石山祖考珍山府君茔下。与淑人金氏。异穴同茔。后以曾孙荣祖贵。 赠直提学。淑人。安东大姓 赠吏判平壤庶尹璠之女。掌令永铢之孙。明淑婉嫕。德配君子。早归礼法之家。克著孝顺之誉。养蒙幼以正。御婢仆以恩。非归宁与祭祀。未尝出中门外。奉先之道。主馈之节。皆不违古则。内外诸族。咸得其欢心。不信巫鬼。家有疾病。人或劝祈祷。而亦不许也。小女辈有诵诗句者。则辄责之曰。纺绩职耳。诗句岂尔所知耶。盖深得内则之意。而实由天质之粹也。生一男五女。男曰农。官掌隶院司议。 赠左承旨。女长忠义卫沈守慎。次骊江君匀。次忠义卫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0L 页
安祺。次奉事南峋。次生员郑彦福。农娶军资佥正权镒之女。生一男。曰大贤。山阴县监。以五子文科。 赠吏曹参判。馀男五。曰祥贤。同贤直长。爱贤参奉。丰贤。五贤武科。女李慎,金弘一佥使。沈二女。府使安义孙,县监金亿龙。骊江一子。江原令鶠龄。以试艺升堂上。安有二子。孝仁生员,悌仁。女直长朴应奎。南有二子。应聘,国聘。女府使申和中,禹大福。郑有一子光前。奉事。大贤娶府尹李楫之孙。生九男三女。长奉祖。进士,文科。持平。次荣祖。生员,文科。吏曹参判。次昌祖。进士。义禁府都事。次庆祖。生员。宜宁县监。次延祖。进士,文科。承文正字。次应祖。生员,文科。汉城右尹。次念祖。生员。宗亲府典签。 赠左承旨。次述祖。既冠而夭。次崇祖。进士,文科。承文注书兼记注。女李义遵直长,张友程,金起秋。曾孙以下。多不尽录。公天性清高刚直。不为富贵势力所挠屈。苟合于义。勇往直前。事有不是。虽千驷万钟。不顾也。有至性。以早失慈颜。为终身至痛。语及辄流涕。在参判公侧。专以养志为务。左右服勤。不惮劳苦。承候颜色。若有不豫几微。则尽诚尽敬。战兢洞属。必俟其悦喜而后已焉。桑梓零落之后。尤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1H 页
致敬于家庙祭享。不计家之有无。必先期限力营办。四时正祭,节茶,朔望。得以无阙。洛中士夫家。凡祭祀。或轮设于兄弟姊妹之家。所以分宗家之力。而公曰。家庙在我。岂可设祭于无庙之家。家中非有大故。不令轮设。得时物。不荐。不敢食。遇讳辰。哭泣哀慕。如将见之。授小儿小学书。至杨太尉却金章。见参判公名字。即以纸签贴其上。因呜咽流涕。受业者废其章不讲。处弟妹也。友爱深笃。一日不见。辄有忧色。姊婿金进士胤宗。谪死于己卯之祸。公独终始经纪其丧葬。怜姊氏无依。千里迎致于家。养其孤女。择婿而嫁之。处朋友也。拓去畦畛。色笑敦洽。而苟见其非。责之不饶。其人能改。则待之如故。其不可责者。则绝不与往来。宾客杂至。不论亲疏。必设酌叙欢。亲戚来谒。不问长幼。必劝令读书。居家节目疏阔。未尝以事物经心。而处官则综理详密。事无大小。必尽心为之曰。王事也。好善嫉恶。甚如色臭。闻人之善。若己有之。闻人之恶。如将浼已。故悦者小。而怨者多。卒以是坎轲。而亦不悔也。好学之诚。出于天性。仕宦卯申之暇。不废读书。发轫名途。流落不前。而未尝有一毫戚嗟之意。发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1L 页
于言面。常以学之未至为忧。每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倘来轩冕。何足累吾灵台耶。酷好小学一书。凡平日践历受用。皆是书中得力出来也。欲以得于己者。推之于人。虽遇高年达官。必劝读此书。勇者。因之而受三数章。若遇味是书者。则便忻然开卷。亹亹论讨。穷昼达宵。尽讲乃已。人有来问为学之方。必曰。孝悌而已。二帝三王之为圣。亦不过曰孝悌也。有来问为仕之道。必曰。勤谨而已。人之狼狈于仕宦者。无非慵懒粗率之致。时人不知斯言之为可贵。或反以为迂于事情。然深味其语意归趣。则宛然是一部小学样子。而可见公一生用力之深也。又喜心经,近思录,自警编等书。常置几案。手未尝暂释也。己卯之间。士林莫不弹冠相庆。以为古道可以复行于今。公独深忧之曰。道之行也。无积累之渐。而一朝更张。恐非行道之蹊径也。未几。大祸果作。前之相庆者。复相与訾謷之。公辄正色责之曰。道岂不美之事也。道之行废。实关于世道天运。而今日向道之士。尽罹鱼肉之祸。遂为畔道者口实。而更无为吾道立帜者。诚可痛心。君又从而为之辞乎。闻者无不竦然。其为学也。博洽群书。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2H 页
诸子百氏稗乘琐说。周罗包括。罔或有漏。而无不反而约之于六经。故文章简古典重。至如等閒词赋唱酬诗篇。亦皆流出性情。渊奥纡委。有如玄酒大羹之味。一唱三叹之音。而有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也。登第时就廷对。值大雨。立草而出。日未昳矣。参判公怪其速出。命进草藁。公对以口占无草。参判公促令写进。既见而笑曰。可以参榜。及榜出。果魁捷。一时传以为美谈。今集中使价策是也。退陶李先生。尝次公诗而曰。构思欲和。不得一警句。所谓四人探珠。一人已得者也。静庵赵先生读公践形赋。叹曰。词理俱臻其极。郑湖阴读公纪纲赋。亦曰。如此作。百年来。绝无而仅有者。清阴金相公亦尝曰。潜庵公文章节义。并当不朽于世。其见诸公推重如此。践形,纪纲二赋。入东文选。又能傍通阴阳星历。尝私造历日。较星台所颁。则无分毫差误矣。公之荣觐东都也。东皋李公时以布衣。与之偕行。参判公与东皋言。每告以廊庙经纶之业。与公言。必教以乡里农圃之事。傍人怪而问之。参判公愀然久之曰。李郎前头。久当自知。吾儿峻亢高洁。鲜有其伦。此岂乾没于功名脂膏之场者耶。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2L 页
其在春坊。深见知遇于 孝陵。及其抱弓剑之痛也。即托疾归卧。不与人相接。而当日所亲。有劝以出仕者。则可知其所疾之非真疾也。且其来劝者。亦不无探试出处之意。而公之所答天爵人爵之语。毅然有六丁难回之志。自是。朝廷亦知公意之有在。不复强以官职相縻。而及其制进 大行挽章也。有曰曾侍 春宫日。恩同国士知。那知杞国变。无地鼎湖追。盖其自靖判命之志。可见于恩同国士知一句之中矣。苟非一死报恩之心。已决于胸中。则岂有制进 君上哀述之词。而自许以国士之理哉。丁未视疾之日。适当 仁庙丧毕之期。而自分不起。俱废药饵。逢人辄作诀语。呜呼。其意抑何以哉。今以遗集中乙巳以后病中所作诗文而考之。则可以得公之心。而识公之所以死矣。盖其忧国恋君之意。伤时感旧之情。结轖盘郁。宣泄无地。锁扃伏枕。随感辄书。感春诗曰。禽鸟亦知春色至。病夫犹守岁寒情。是自靖不渝之心也。丙午除夕诗曰。我言除夜须遄去。久在人间费我糇。是愿求速死之心也。温饱诗曰。若道只谋温饱内。世间谁肯慕西山。则有愿从首阳之意。偶吟诗曰。投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3H 页
阁新朝扬子贱。堕楼金谷绿珠荣。则有杀身报主之愿。吊三谏之诗。意其作于尹柳被戮之日。而惜其不早去。唐顺宗之咏。意其作于忠顺录勋之日。而讥其冒伪勋。若其咏史七首,皇天问答五首。其他元后传,哀尹氏等篇。可谓倒泻出万斛腔血。而至于无题一首。有曰。无处宣哀敢作诗。题诗还复怕人知。可谓直言其作诗之本意。而最其古意一篇。寄兴深远。托意悽惋。令人读之。不觉涕泪之满襟。与河西金文正有所思之作。如出一腔。而虽谓之争光日月。亦未为过论也。文正之赠公诗曰。为报花山金学士。向来环坐说何言。名吾软熟空嘲诮。自托昏冥巧避论。又曰。 经幄论思须尔力。中堂遥想璧连双。公之赠文正诗曰。昔年曾厕玉堂臣。共许金兰许国身。风雨无端中夜起。伤心存者两三人。文正。即公之 经幄旧僚也。当日相许之义。惟在于慎默难言之地。故其唱酬之旨。隐忍激昂。以寓无限不平之怀。此可见公之一生大节矣。早登嵬第。发迹名宦。而仕路崎岖。动遭澌坏。中年以后。便有遐引高蹈之意。如西湖放鹤,曳尾龟,张翰等诸篇。亦未必出于无心谩兴之作。而有志未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3L 页
遂。遭时不淑。拂衣于辇毂之尘。闭户于簪笏之场。韬名晦迹。沸血焦肠。毕竟成就得一个是字。而不负吾君国士遇之恩。得遂自家鼎湖追之愿。则其志其迹。岂不亦韪且烈哉。东皋李公与公同室而居者。十馀年矣。平生以气义相与。而尝曰。此人性极清白。又能刚直。倘遇事患。必无让于古之立节者矣。噫。当世之知公者。宜莫如东皋之亲而且审。而东皋一言。足为月朝家鼎吕。百世之下。固不待子云之改评。而卒使东皋之言有验。则岂非天耶。公之从子西村公镇。亦以南床入堂。会有言 孝陵仪物不必改设者。辄奋然拂衣而起曰。若参此座。恐累吾伯父。满座愕然失色。西村公亦以是见锢。表弟权公绍祭公文。有曰。惊世文章。传家清白。刚肠铁石。苦节松柏。观此数段。亦可以识公之大略矣。所著诗文甚多。而公没时。子华南公尚幼。无人收录。散佚殆尽。华南公既长。傍拾乱藁。誊成逸稿上下二篇。撰出家状。附之卷尾。而时之去乙巳未远。故于乙巳本事。只是绰约说去。不泯其实迹而已。不敢显书而张大之。孙悠然堂公。又手写遣稿一帙。深藏缃鐍之中。不令子孙。等閒出见。鹤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4H 页
沙公作追远录。亦未尝提说乙巳事。盖其时。义有不得不然。而先世之为门户虑者深矣。安东舆地志曰。以文章节义。名于一世。权龙峦永嘉人物志曰。以文章节行伏一世云。而亦不明言其节义节行之为某事树立。则秉笔家审慎之意。槩可见矣。玄孙鹤溪公时任。倡论竖碣。书告堂兄一慵斋时忱。一慵公答曰。高王考墓道之尚阙显刻。岂非子孙之至痛。但既不敢直书本事。则不如阙之。以待后之为愈也。由是而议遂寝。至今墓道。尚无一字表述。遗文亦不敢入之剞劂。盖以隐约而有未敢轻议也。近世以来。乙巳节义诸贤。并蒙 朝家褒崇之典。乃欲刊稿竖谒。以阐三百年幽潜之徽迹。而世代绵邈。声响沈晦。藐末遗裔。将何以寻逐其万一也哉。谨据华南公家状。旁掇家乘古传及先辈文字之有关于本事者。撰成遗事一通。以备立言君子之采择云。十世孙宗奎。谨录。
挽(东皋李浚庆)
少日才华动士林。当时声价重南金。青钱历选开云路。丹地论思启素心。岂料文章憎显达。翻遭唇舌喜颠沈。子云三世功名薄。玄晏平生疾病深。
挽(东皋李浚庆)
少日才华动士林。当时声价重南金。青钱历选开云路。丹地论思启素心。岂料文章憎显达。翻遭唇舌喜颠沈。子云三世功名薄。玄晏平生疾病深。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4L 页
闭户图书还自乐。投閒杯酒且孤斟。积痾难救君终逝。沈恸如焚我不禁。赙赠岂堪当礼意。悲伤聊欲效微忱。翩翩丹旐穿云峤。挥泪天涯寄短吟。
附 赠爵谥事实
哲庙十年己未。请加 赠 筵奏。(领相郑元容。)
仁宗朝玉堂臣金义贞。姿性刚正。道学渊宏。自 春邸时。知遇隆摰。待以国士。及 御极。与先正臣文正公金麟厚。同侍 帷幄。道义启沃。蔚然为一代名儒。至乙巳秋。恸号还乡。屏迹自守。孤忠卓节。邃学精义。始终出处。与金文正。二而一也。其唱酬诗篇。多寓激感之意。李文纯公滉之诗。极称其本末之正大。金文正公尚宪之言。常称其文章节义之并皆不朽于世。峤南多士之论。以清操贞忠之尚未蒙 褒崇之典。至今赍郁。特施正卿超 赠之典。似好。故敢此仰达矣。
上曰。依为之。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焚 黄告由文(监役李汉膺)
恭惟我祖。 孝陵名臣。刚直天姿。峻整风采。服袭
附 赠爵谥事实
哲庙十年己未。请加 赠 筵奏。(领相郑元容。)
仁宗朝玉堂臣金义贞。姿性刚正。道学渊宏。自 春邸时。知遇隆摰。待以国士。及 御极。与先正臣文正公金麟厚。同侍 帷幄。道义启沃。蔚然为一代名儒。至乙巳秋。恸号还乡。屏迹自守。孤忠卓节。邃学精义。始终出处。与金文正。二而一也。其唱酬诗篇。多寓激感之意。李文纯公滉之诗。极称其本末之正大。金文正公尚宪之言。常称其文章节义之并皆不朽于世。峤南多士之论。以清操贞忠之尚未蒙 褒崇之典。至今赍郁。特施正卿超 赠之典。似好。故敢此仰达矣。
上曰。依为之。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焚 黄告由文(监役李汉膺)
恭惟我祖。 孝陵名臣。刚直天姿。峻整风采。服袭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5H 页
庭训。德器早成。道学文章。翘英馆阁。受知 春宁。国士恩同。调护诚深。启沃心切。河西与共。左右 书筵。千载一时。庶几休治。 龙驭遽陟。攀髯莫追。恸号还乡。秉义自靖。却饵不服。淹抑以终。猗欤先生。卓节邃学。忠愤弥励。至寓诗章。洪钟闭音。空堂吊影。太阳悲郁。陶老和愁。花山寄怀。河翁寓感。世运而往。遗躅浸湮。显晦有时。百世公议。大僚特奏。姤瓜陨天。冢宰文衡。煌煌 恩诰。云孙感涕。襟绅耸瞻。涓辰陈由。缛礼斯举。敬焚 黄纸。敢冀顾歆。
谥状
圣上即阼之十年冬。相臣奏言。在昔 仁宗朝。玉堂臣金义贞。自侍讲 春邸。知遇隆摰。道义启沃。及乙巳秋。恸号还乡。屏迹自守。其孤忠卓节。邃学精义。允合褒崇。而至今阙如。亟施超 赠之典为宜。 上可之。遂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越五年春。仍请节惠之典。呜呼。自古圣王御世。必先显遂忠良。阐明道学。惟我 正宗大王。旷感于先正臣金文正公麟厚。既显其忠焉。又阐其学焉。今 上之特 赠金公。盖谓公与金文正。并时出处。同秉大节。有以齐其名者耳。呜呼。公字公直。丰山人。以高
谥状
圣上即阼之十年冬。相臣奏言。在昔 仁宗朝。玉堂臣金义贞。自侍讲 春邸。知遇隆摰。道义启沃。及乙巳秋。恸号还乡。屏迹自守。其孤忠卓节。邃学精义。允合褒崇。而至今阙如。亟施超 赠之典为宜。 上可之。遂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越五年春。仍请节惠之典。呜呼。自古圣王御世。必先显遂忠良。阐明道学。惟我 正宗大王。旷感于先正臣金文正公麟厚。既显其忠焉。又阐其学焉。今 上之特 赠金公。盖谓公与金文正。并时出处。同秉大节。有以齐其名者耳。呜呼。公字公直。丰山人。以高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5L 页
丽判相事文迪为鼻祖。后六世。有讳安鼎。官三司左尹。尤著显。高祖讳子纯。入我 朝。仕为军器寺直长。曾祖讳从石。 赠吏曹参议。祖讳徽孙。珍山郡守。 赠吏曹参判。考讳杨震。工曹参判,弘文馆提学。录清白吏。有文行。号虚白堂。妣贞夫人。阳川许氏瑞之女。左赞成扉之孙也。公以弘治乙卯某月日。生。颜貌秀莹。禀质端重。不待矫揉。而自蹈规轨。聪明颖悟。超绝伦辈。五岁。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古今书籍宿儒之所难解。过眼辄通大义。见者异之曰。古之江文通。蔑以加也。七岁。丁内艰。哀毁如成人。因以虚弱多病。而嗜学忘寝食。虽屡被参判公呵啧。亦不止。稍长。扫除一室。扁之曰黄卷楼。不事閒杂。专意诵读。探赜六经之微奥。涉猎百家之渊薮。不几年而成文章。丙子。中司马。与诸名宿。同游泮宫。如李文献公荇,金文敬公安国。皆许以廊庙远大之器。南衮性狠。未尝诩人之文。而亦曰。金某俊才。后进翘楚。丙戌。登第。选补弘文馆正字。请告觐亲。翌年春。以著作 召还。先正李文元公以诗赠之曰。翱翔瑞世君如凤。当时儒贤之属望如此。转博士修撰。兼知制 教编修官。庚寅。拜正言。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6H 页
复为修撰。兼 侍讲院司书。 经筵官之兼带 书筵。盖极选也。时 仁宗大王。毓德 春邸。圣学日就。公之讲说文义。沃赞 睿猷。为 筵中第一。 仁庙虚心倾纳。礼遇隆重。自是。华闻益鬯。猜谤随起。其复拜正言也。有不悦公者。构毁于金安老。安老久欲甘心于参判公。既挤之散地。怒犹未已。其客朴洪鳞。尝与公论文被讥。思逞其憾。至是。相与诬讦而罢遣之。公遂归于丰山别墅。李相浚庆。贻书诫之以韬晦。盖李相。即公妹婿。而相知最深。虑其亢直难容于世也。乙未。参判公卒于京。乃扶榇南归。庐墓终制。逍遥林下。益无意于世。丁酉。安老败。诸废复起。己亥。拜工曹佐郎。升正郎。又迁礼曹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辛丑。拜军器寺佥正。癸卯。与金文正同被 召。复拜修撰承文院校勘。甲辰。拜训鍊院副正。乙巳三月。迁宗簿寺佥正。七月。 仁庙升遐。公于是。惊号陨绝。即归乡庐。不与人相接。著诗文以寓哀恸之怀。自号曰潜庵。又曰幽敬堂。所居之洞曰五亩。而锡子之名曰农。或有劝之仕者。公辄闭目摇手。俾勿敢复言。丁未七月。哭 仁庙终祥。遂疾作。不进药饵曰。吾其死矣。逢人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6L 页
辄作诀语。遗书舍弟曰。先世邱陇。皆在岭南。农儿长。娶必于岭乡而居依松楸也。至十月十三日。疾大革。气尽息微。口不能言。犹举手挥退妇人而后逝。享年五十有三。以某月日。葬于醴泉郡广石山下。后以曾孙荣祖贵。 赠直提学。淑人安东金氏。平壤庶尹 赠吏曹判书璠女。一男农。掌隶院司议。 赠左承旨。五女。忠义卫沈守慎,骊江君匀,忠义卫安祺,奉事南峋,生员郑彦福。其婿也。农之男六人。大贤。山阴县监。 赠吏曹参判。庶男。祥贤。同贤直长。爱贤参奉。丰贤。五贤武科。二女。李慎佥使,金弘一。其婿也。大贤之男九人。奉祖。进士,文科。持平。荣祖。生员,文科。吏曹参判。昌祖。进士。义禁府都事。庆祖。生员。宜宁县监。延祖。进士,文科。正字。应祖。生员,文科。汉城右尹。念祖。生员。典签。 赠左承旨。述祖。夭。崇祖。进士,文科。注书。三女。李义遵直长,张友程,金起秋。其婿也。玄孙以下。宗支之繁。科第之盛。有不能尽录。公清高刚直。不为势利所挠屈。苟合于义。则勇往力行。虽贲育。莫能夺。性至孝。以早失慈颜。为终身恸。语及辄流涕。其在参判公侧。专以养志为务。若有不豫色。必尽诚敬。致其欢喜而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7H 页
后已。居家不以事物经心。而处官则综理详密。尽心措置曰。王事也。不可以不坚固也。好善嫉恶。甚于色臭。故悦者少。怨者多。卒以是坎壈而不悔也。好学亦出于天性。每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轩驷外物。何足累吾灵台耶。喜读小学书。平生受用。皆在此。当己卯间。群贤汇征。人皆以古道复行为贺。公独忧之曰。无积累之渐。一朝更张。恐非时措之宜。未几。祸作。贺者复毁之。公正色曰。道非不美。有关时运。今乃为畔道者口实。可乎。闻者竦然。呜呼。公之在春坊。博雅该洽。研精笃实。托契 离明。千载一会。而 仁庙御极未一年。 仙驭遽陟。殊遇莫报。至恸弸中。谢病归田。杜门自靖。逮夫 丧毕。公因不起。今以遗集中制进挽诗及乙巳后所作如古意,感春,吊三谏等篇考之。正如金文正公有所思,吊申生诸词。同出于忧伤感愤之意。盖公与金文正。为道义之交。并侍 经幄。共被 恩遇。故知公之心者。莫文正若也。其赠公诗曰。为报花山金学士。向来环坐说何言。名吾软熟空嘲诮。自托昏冥巧避论。又曰。 经幄论思须尔力。中堂遥想璧连双。应呼小吏传鹦鹉。醉倚南窗睨晚江。公之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7L 页
赠文正诗曰。昔年曾厕玉堂臣。共许金兰许国身。风雨无端中夜起。伤心存者两三人。至今读之。令人有千古不尽之恨矣。谨撰次其家状如右。以备太常氏采择。辅国崇禄大夫行判敦宁府事兼吏曹判书,判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安东金炳学。撰。
十四年癸亥。请谥 筵奏。(领相郑元容。)
赠吏判臣金义贞。 仁庙儒贤也。学行节义。与金文正麟厚。同时并名。亦为士林所宗仰。年前特 赠冢宰之职矣。其在崇奖之典。宜有议谥之节。敢此仰达矣。
上曰。依为之。 赠谥靖简公。(宽乐令终曰靖。正直无邪曰简。)
当宁元年甲子。请改谥 筵奏。(领相赵斗淳。)
启曰。臣等奉承 慈教。退阅已议谥之谥状。则曹好益,郑瀁之曾经进善。金义贞,金就文之道义成就。任圣皋之临乱树立。俱合改谥。据其本领。用示表奖之典。令弘文馆改定以入何如。
上曰。依为之。 赠谥文靖公。(勤学好问曰文。宽乐令终曰靖。)
延谥告由文(牧使李汇载)
伏以。气禀刚正。才学秀异。黄卷起楼。早悟性理。博
十四年癸亥。请谥 筵奏。(领相郑元容。)
赠吏判臣金义贞。 仁庙儒贤也。学行节义。与金文正麟厚。同时并名。亦为士林所宗仰。年前特 赠冢宰之职矣。其在崇奖之典。宜有议谥之节。敢此仰达矣。
上曰。依为之。 赠谥靖简公。(宽乐令终曰靖。正直无邪曰简。)
当宁元年甲子。请改谥 筵奏。(领相赵斗淳。)
启曰。臣等奉承 慈教。退阅已议谥之谥状。则曹好益,郑瀁之曾经进善。金义贞,金就文之道义成就。任圣皋之临乱树立。俱合改谥。据其本领。用示表奖之典。令弘文馆改定以入何如。
上曰。依为之。 赠谥文靖公。(勤学好问曰文。宽乐令终曰靖。)
延谥告由文(牧使李汇载)
伏以。气禀刚正。才学秀异。黄卷起楼。早悟性理。博
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五 第 428H 页
极群书。本之于经。工深小学。行著家庭。 仁宗翼翼。圣智天纵。公时应选。 离筵讲诵。出典入谟。从容启迪。 睿奖日加。上下响合。奸壬侧目。动有猜疑。公务韬晦。去国迟迟。丰山别墅。杜门养静。十载起废。玉署有命。与金文正。同被礼遇。逮及初元。益笃 眷注。左右大猷。尧舜吾君。 龙驭莫攀。痛彻梧云。托病还乡。屏迹名途。庵名以潜。吾自知吾。临化却药。诀语丁宁。我墓有石。戒不具铭。过者伤心。 孝陵之臣。千秋盛迹。昭布无湮。大僚 筵奏。天官特 赠。太常再议。改谥尤称。崇儒奖节。两尽其意。旷世今典。褒显备至。 王人载临。祇奉 恩诰。敬行燃 红。益增感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