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仰续集卷之一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x 页
俛仰续集卷之一
 赞
  
俛仰亭赞(庚辰二月)
下壤上穹。小亭子于其中。老夫日俯仰于两间。而中心无愧。自信克己之功。苟非气养浩然。下际于地。上蟠于天。虽欲俯仰。安得无愧于心焉。自从俯仰。非徒在两间。天地备我。反以吾身。观吾亭吾自赞。恐贻讥后世。不欲挂亭栏。
俛仰续集卷之一
 铭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1H 页
敬次朱子尊德性斋铭
大哉斯铭。开觉后民。居敬伊何。常尊德仁。岂敢罔谨。帝降之则。心或惰荒。众欲来克。人不鉴此。甘为鄙卑。行违悖理。言烦伤支。古人事天。今人颓纪。奈此罔念。自暴自委。所以君子。常敬于心。尔心无贰。上帝实临。谨严奉持。造次颠沛。贤师所训。佩服无怠。
又次朱子求放心斋铭
惟学有要。莫贵求仁。仁义此心。主乎一身。本是活物。出入难测。天飞渊沦。茫茫无极。翻车流转。悍马奔放。如非敬者。孰能操存。不是去还。才觉便有。不亦严乎。十目十手。灵台不昧。神守其常。能向上去。圣贤(缺)相。
敬次张南轩主一斋铭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1L 页
守不一心惟危。出乎正入于岐。非君子孰自持。执尔颜摄尔仪。专乎静一于思。常常存靡他之。谨其念审其几。中有主外无移。一令出百体随。扩而充著其微。微不微危不危。请事斯免鄙卑。嗟小子念在兹。
又次张南轩消人欲长天理铭(文佚不传。)
  
(辛未春。余在病废中。奇明彦来访亭上。以朱子张南轩箴铭示余。噫。圣贤千言万语。皆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纳之。使存主于内。而其所以开示为学之方。莫若是朱,张箴铭尤为切要也。在病疚中逐日次韵。要自警省焉。)
敬次朱子敬斋箴
敛其身心。箴其听视。常唤主翁。如对上帝。中心必严。外貌自恭。处独而谨。尔室幽封。出门承事。如宾如祭。从事于此。常恐忽易。奉盘履冰。击柝守城。动静无违。举措不轻。心或无主。走作南北。所贵乎心。主一无适。彻始彻终。不贰不三。潜心以伏。天孔昭监。所以程门。常说主敬。瞻视斯尊。衣冠斯正。(缺缺)舌上。视白鼻端。斯须间断。火热冰寒。飞扬千里。茫茫无处。毫忽不谨。纲颓法斁。嗟余小子。敢不警哉。谨告神明。常守灵台。
俛仰续集卷之一
 记
  
济胜亭记
辛亥冬。余归卧于故山林亭。仲弟絪来语玉水上负林麓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2H 页
而搆亭。泉石甚绝胜。亭不可以无美名。愿锡美名而记之。噫。亭之得美名。岂偶然哉。昔孔翰作亭于颜氏古巷。曰颜乐。张栻作亭于曾氏古邱。曰风雩。然古人皆因地名而名。今吾弟筑亭之义奚取。仲弟。一布衣也。穷而居下。欲进而未进。如火在水上而得未济之象。晦迹于泉石之胜区。日吟哦于其间。斯亭也果是逢时未济。晦迹于胜区之间而以之筑之耶。则取未济之济。胜区之胜。以之名亭可乎。自亭之苟完苟美。隐在兹无他业之。看书自娱。处困而亨。而知居下之道。此得于未济之象。而慎辨物居方者欤。我则异于是。托在王臣之位。羁縻数十年。奔走无暇。朔北使行之苦雪。关西谪居之霾雨。北岳看云之时。东湖眠日之夕。郁陶之思。何常一时而弛。未得常常而见。源源而会。嗟余蹇蹇微节。其于匪躬之故。何哉。曩在庚戌。窜逐于关西。君偕宽,容二儿来。与掺手告别拭涕。而语余何不早归林亭。逍遥自适。欲斥群奸。反罹酷祸。如是之毒。吾亦惟之。自恨其早不。归去耳。何幸是岁。因 顺怀世子诞生。推恩大赦。有放归田里之 命。即日翩然还乡。有终老林下之计。适吾弟起斯亭。而优游终身者。与余意有所契合焉。余于斯亭。岂无所感也哉。呜呼。如吾数十年奔走之状。虽未免陇岳之腾笑。鱼鸟之争讥。吾兄弟登斯亭而偕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2L 页
乐。亦莫非 圣恩也。于是乎为亭之记。
谪中论乙巳事实
中庙末年。有大小尹之说。 中庙忧其渐。两尹抑之。然尹任淳实无恶。尹元衡凶狡乐祸。故士类多与任。而不与元衡。及 仁庙升遐。今 殿下(明庙)嗣位。 大妃慈殿(文定王后)垂帘。时乙巳七月也。元衡始欲释憾于任。使其党声言任与左议政柳灌,吏曹判书柳仁淑。谋推戴桂林君琉。凤城君岏。遂托密旨。嗾台宪会议启发。八月壬子。大司宪闵齐仁,大司谏金光准发论曰。今此三大臣。为 慈殿所疑。降密旨于宰相某之家。又有匿名书。流言不已。 宫壸汹惧。若不善处则恐事出他径。贻祸国家。虽知彼之暗昧。揆以事势。不容默默。座中皆奋然曰。此乃奸人搆祸之事。而我为所使开其端则正堕术中。不可忍为也。持平金储曰。非特为尹任发。忠贤鱼肉兆于此。执义宋希奎曰。我虽挫骨。不可从。正言柳希春之言。尤极痛切。献纳白仁杰,司谏朴光佑,掌令郑希登,正言金鸾祥。声色俱厉。持平闵起文,掌令李彦忱。仰天太息。竟不从议而散。元衡惧谋不售。使知中枢郑顺朋,兵曹判书李芑,户曹判书林百龄,工曹判书许磁。夜会于光化门外。癸丑。求对面陈。 两殿召大臣卿宰。议三人之罪。执义以下同辞请宥免。不 允。是日。尹任窜。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3H 页
柳灌,柳仁淑罢。宋希奎大言曰。元衡主张密旨。传播中外。惑乱人听。当首劾此奸。明示天讨而今日已曛门将闭。则启辞出纳非其时。姑俟明日为之。众皆为然而退。是夜。白仁杰独留。抗启以密旨为非。 教曰。主少国疑之时。任谋危宗社。势甚岌岌。而台谏侍从。无一人抗言救难者。反以非密旨。白仁杰先罢下禁府。执义以下并罢。又 教曰。罪任等轻。故邪论如此。加律定罪。遂赐灌等死。策定难伪勋。丁未九月。副提学郑彦悫与宣传官李橹上变。见良才驿壁书以朱书之曰。女主执政于上。奸臣李芑等弄权于下。国之危亡。可立而待。是彦悫自书而自告也。于是元衡使领议政尹仁镜,左议政李芑,右议政郑顺朋启曰。厥初定罪。从轻而不依律。故邪论如此。因列书应罪。由是乙巳诸贤。或死或窜。殆尽无馀。呜呼。士林之祸。何代无之。己卯之祸。言之酸鼻。而今元衡等。又踵衮,贞之为。士林夫何辜。余不幸丁慈忧。自甲辰十二月。至丁未二月。在苫垩中。生而不能偕谋于士议。死而不能同参于士祸。尤极愤恨。仍歌曰。有鸟哓哓。伤彼落花。春风无情。悲惜奈何。盖述吾私恸之怀。而汉郭林宗所谓瞻乌爰止于谁之屋之意也。服阕入城。勋臣金光准来见曰。知朝廷勘乱事否。答曰。不知也。光准勃然曰。国论已定。何谓不知。余不与之辨。许磁亦录伪勋。富贵赫然。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3L 页
余以公家妇女皆前日所未见者戏之。呜呼。二人皆故交也而一朝叛去。为元衡附党。良可惜哉。时李芑,陈复昌用事。余以乙巳士祸之冤。发论于庙堂。复昌曾以具寿聃见疏事衔嫌于余者。与芑合谋。芑亦曾以奸谋夺财。为余所劾。两憾合势。嗾台谏李无疆。就 大妃殿帘前。指斥为邪论。不宜在朝。与李浚庆,李润庆,具寿聃等同日窜逐。呜呼。此是乙巳士祸之馀孽。殆未尽而然也。虽窜而死之。亦死于乙巳之馀祸。何有一毫怨悔之心哉。岁庚戌腊月晦。述而记之。
 呜呼。去壬午二月朔。遭 王考企村府君之丧而其月之间。家祸又作。我先君有晦迹之志。企村遗集之在箧笥者。略干收拾。即日隐居于兴城方丈山中。及考临终。付畀遗集。有勿失之命。不肖尤为敬奉而葆藏之。一日。壶岩卞处士成温来见遗集。钦叹曰。余尝游河西先师之门。仰闻企村之清德名节雅矣。今见是集。真是我东方大儒贤。好学之诚心。孳孳不倦。老而弥笃者。槩可想像于此矣。遗集中次朱,张箴铭,与退溪书,上讷斋书及夫水月之论诸篇。宜为后学之师范。抄一秩而去。当壬辰之倭变。即为敬奉遗集。避兵山中。而幸免灰烬之厄。莫非先君默佑之力也。遂移书他纸。以图永久云尔。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4H 页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二月一日。不肖孙前主簿晋美。洒泪而记。
名二子说
宽乎。名汝以宽。宽者。宽仁之谓也。昔仲弓宽洪简重。有厚德之量。汝勉之哉。宽乎。吾愿其宽以御人也。容乎。名汝以容。容者。容受之义也。昔子张尊贤容众。无直拒之道。汝警之哉。容乎。吾恐其不容于世也。
水月论(戊寅七月)
或有问于余月落万川处处皆圆之说。喻于人物之性。而未晓其详。余应之曰。上天之月。譬之则太极之理也。上天之月。落于万川。而万川所照者。无非此月。太极之理。赋于人物。而人物所得者。莫非此理。然处处皆圆之说。此以月之本体论也。月之本体。素是光明通彻。无一点查滓。而照于清水。则其色亦清。照于浊水。则其色亦浊。此非月之色有清浊。由其水之有清浊也。有如太极之理浑具于一圈中。而及资阴阳五行。赋于人则随气之正通。而理亦正通。赋于物则随气之偏塞。而理亦偏塞。此岂太极之理有偏全通塞之不同哉。由于禀气而然也。水虽有清浊之不同。而月之本体。不害为处处皆圆。人物虽有偏全通塞之不同。而理之原头。未尝不同。试以目前所见者言之。玉泉之水。多潆回处。而月之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4L 页
色亦潆回。龙泉之水。多急流处。而月之色亦急流。龙江之水。多圆满处。而月之色亦圆满。(此下佚不传。)
俛仰续集卷之一
 七言古诗
  
安乐窝
天根月窟往来间。驾风鞭霆超世罗。行装身世拟大隐。考槃何须空在阿。城东一区卜幽居。为揭安乐名其窝。面对仁山背智水。安我乐我诚匪他。环堵容膝我已足。夏屋渠渠君莫誇。无尘虚室八窗空。空中楼阁高嵯峨。肇基一自数仞墙。里仁还连十二街。侵门但有原宪蓬。灌田不学东陵瓜。羲皇天地一窝中。陋巷箪瓢吾生涯。草软阳坡小车迟。烟收柳幕光风斜。逍遥自抱咏归趣。打乖吟罢仍长歌。芳邻又接涑水贤。蓝舆一夕来相过。梧桐月白挑逸兴。一樽留待雍熙和。衡门辟来地虽小。瓮牖开处天何多。有时老夫趁乡社。杖屦几度穿烟霞。优游三十六宫春。一榻之外吾无加。庙堂之具老蓬荜。十年欹枕忧邦家。蜗庐难庇天下寒。道之不行知奈何。空将高躅拟浴沂。尧舜气像还同科。当年若使居孔门。与点其在斯人耶。
石髓
烟波千里碧浩渺。一发仙山云外峙。祥烟叆锁洞府。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5H 页
瑞雾葱笼迷远迩。云根凝生不死药。万古人传是石髓。千年淑气聚不散。十分天精钟厥始。佳名已得奇表志。灵液肯减丹砂美。龙脯难与较真味。火枣安能齐一指。令人一服俗缘空。物外终能逃一死。留连福庭脱蜩甲。总是绰约群仙子。胸中洒落绝烟火。富贵还同一弊屣。风襟谩有众外趣。月袍不锁人间累。老我盎中困龟缩。十年落拓空怀耻。蓬邱迢递杳有无。瀛海苍茫隔千里。支颐床上蝶梦酣。一场清魂脱朝市。悠扬足迹正恍惚。习习两腋清飙起。逍遥石间啖青泥。衰容变韶还童稚。清寒灏液润枯肺。玉醪金浆堪足比。偷桃王子我何羡。鍊丹汉武徒劳已。身轻此日学羽化。契托灵丘甘独喜。俄然惊破一枕梦。剩悟身世槐根蚁。微茫真界不复寻。灵药难知有非是。悬知此事尽虚诞。死生人间同一理。鹤吊骊山秋月下。猿愁武陵春风里。夫子当年不语怪。一诗吟来知是诡。
刘宠谢山阴老叟
黄堂数载愧奉钱。紫泥今夕承纶音。谁将青贯慰我行。有人步出烟霞林。慇勤还佩父老遗。感激难堪情谊深。分忧一自佩铜鱼。百里将拟安黎黔。才疏未及杜母治。政拙空调单父琴。荒村尚多吠夜犬。讼庭敢望啼春禽。深仁未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5L 页
施域里民。惠泽岂起山人钦。铃斋春梦忽惊(缺)。北阙千里催归心。何期山谷五六叟。百钱来别清溪浔。丁宁厚意送我行。感怀胸中难自任。山翁曾不识官府。此夕何意来相寻。星冠荷佩不惹尘。皓首霜发(缺)萧森。归程芳草祖道边。日暮相对开胸襟。同来莫道太守贤。德寡还惭民上临。逢场还谢勤苦意。惜别情怀知不禁。临分为受一大钱。别后何处悲商参。相将分手各东西。我向京国君山阴。
留犊
公之来也只一牛。公之去也亦一牛。行装潇洒去来同。欲去还将黄犊留。夫君清操小于陵。皎皎冰肝谁比侔。铜章分得百里忧。一境烟月民歌讴。鸾凤岂可久枳棘。故园归梦催羁愁。休官行色野僧如。五马虽荣非我求。惟怜车下老觳觫。石田春雨曾优游。年来行止趁随身。郊扉此日同归休。行添一犊岂本有。此物自是生南州。归时留尔付桐乡。自家长物惟清脩。矫情干誉世或云。末路更有斯人不。非留犊也乃留名。高风警俗千千秋。
骑牛图
谓李密则角无挂汉书。谓宁戚则不听南山讴。骑牛两两何人斯。庐山之下同优游。无乃天津桥畔听啼鹃。落在南康山水陬。濠梁鱼乐两相知。一任身世浮云浮。不愿金章紫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6H 页
绶立玉墀。不愿高车驷马趋龙楼。年来牛背寄生涯。绿草桥外清溪头。云霞舒卷五老峰。石矼明月清幽幽。回头天下困青苗。一念岂无苍生忧。幽怀只付野僧知。自许身世逍遥游。精神想像后素中。欲和阳春还自羞。
饮血更登碑
将军倚剑立孤城。白日杀气愁旌旗。皇唐天地佩腰间。壮怀激处雄风吹。兵残力尽百战后。誓心饮血登危碑。胡笳吹尽洛阳月。东来橐驼纷交驰。尘飞宇县烽火明。鼓角晚向延秋悲。青骡行色万乘苦。落日何处攀峨嵋。勤王谁厉丈夫志。睢阳城里奇男儿。孤忠早许国事死。素节直抗风霜时。胸中何有一斗胆。只手拟扶崆峒危。干城重寄身上事。赤血歃来曾歔嘻。巡陴无赖天借力。一片忠赤知阿谁。江淮保障此一隅。月晕未解复何之。孤臣头上赫日临。白首谁肯初心移。临危益坚誓死忠。庶保残垒期于斯。危城一夕鼓声残。百年身世轻如丝。西方迢递美人远。再拜一言诚凄其。忠魂逝矣日月愁。血碧残牒馀荒基。千秋重感烈士怀。为吊英灵知不知。
橘鹤
青山影里返照低。落花微雨行人愁。天风吹送鹤背云。至今空馀江上楼。三生曾是紫府仙。名缀三清第一流。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6L 页
星冠霞佩不惹尘。橘里乾坤长自由。骖鸾朝罢太微宫。香案前头宝篆修。丹书点检白玉楼。玉皇诏封槐安侯。黄庭经坐谢然谪。凫舄何辞仇穴游。冷然閒驭列子风。烟火人间回远眸。春风何处杏村孤。酒旗影落前溪头。青藜夜访野桥边。荷袂一向柴扉留。相逢便惊海鹤姿。一瓢春醪何待求。清香暗带洞庭春。醉里更洗三彭仇。翩然终作泥醉归。列鼎何必罗芳羞。花开花落去又来。几向风前倾玉舟。杖头纵无阮生钱。身上又乏长卿裘。慇勤何报小姑恩。自愧厚债终难酬。轩眉忽染十蓝香。却教画壁疑丹邱。仙姿奄逐笔头生。逸翮彷佛思瀛洲。何论稷壁善画鹤。不独回仙能擘榴。
夜泊秦淮玉树歌
沙棠一叶泊晚洲。千载不尽东流波。风前谁管亡国恨。凄凉玉树闻哀歌。寻常商女总无情。(缺)使客泪双滂沱。盘游当日醉酖毒。结绮望仙争嵯峨。樽前喜听遏云声。六宫粉黛皆仙娥。(缺)连万机掷度外。一般醉兴输吟哦。将军一夕入朱雀。歌唇寂寞嚬双蛾。清欢一去散春梦。故都荆棘埋铜驼。谁将馀韵付商女。似䜣繁华如隙过。一天星斗夜更深。风露净洗明秋河。清调依旧苦凄楚。数曲犹堪双鬓皤。馀音窈窕飞渡江。十里吹浪愁龙鼍。荒凉陈迹此独存。个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7H 页
中自然清愁多。遗音莫向景阳唱。古井芜没成空坡。清晨歌罢客回棹。月林馀影(缺)婆娑。
俛仰续集卷之一
 五言绝句
  
放鲤鱼(先生儿时作)
尔本游河海。如何在笱中。今朝逢吉士。得意向龙宫。
俛仰续集卷之一
 七言绝句
  
登玄祖墓
此墓荒凉二百年。如今三石竖森然。玄孙岂解光先祖。遗泽从来久远传。
奉和讷斋先生韵(四首)
  
先生在癸酉甲戌年间。出为潭阳府使。余与郑公万钟师事之。平生稍知向方。专赖导引之力。及其晚年。为时论所斥。不容显列。为士者咸惜之。
人间空觉鬓毛斑。天上难教日月还。纵欲一时开远目。登临谁复借前山。
浮生天地一高歌。不管长安富贵家。独向世间寻直路。晚年归致问如何。
一世雄文自不多。相逢谁许草黄麻。七弦老手空凄断。千载犹知怜伯牙。
茫茫前路昧东南。函丈从来乐且湛。不有清风吹我过。一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7L 页
生那得免昏酣。
海西谪中。寄高霁峰。
燕语莺啼夏日长。海西千里路茫茫。无人会此心中事。谈笑家家乐故乡。
俛仰续集卷之一
 七言律诗
  
题光霁亭(进士杨墩。号光霁。○龙城志。以苍江诗剞之。)
峨洋何必要知音。晚向林亭托契深。半夜好风收雨脚。一天晴月满江心。烟横小店分朝暮。山带轻岚阅古今。十里松楸长在眼。不堪扶杖独登临。
奉和讷斋先生赠僧韵(时讷斋被斥在乡)
抽身危逼解微官。断壁延萝复蹑攀。穿石老鼯争忽忽。隔林雄虎尚桓桓。远望直属长云外。寒景偏熹短峡间。虚器太弘嫌阏障。叠峰何事敢冲干。春留旧谷忻松桧。秋晚东坡惜茝兰。游览欲摅幽思尽。孤筇终夕最崇峦。
俛仰续集卷之一
 策
  
[得贤致治]
 
 王若曰。君臣相遇。然后治道乃著。有君而无臣。不可以致治。有臣而无君则亦不可以有为。理所必然。尧舜之君。稷契之臣。不可尚已。成汤之于伊尹。高宗之于傅说。武王之于太公。其相得之义。共治之效。可以详言欤。夫文帝之遇贾谊。武帝之得仲舒。皆不用之者。是何故欤。以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8H 页
二臣之才不足用而然欤。若用之则其治可至于隆古欤。若唐宗之用魏徵。宋祖之任赵普。其君臣之际。以义合者欤。至于濂洛群贤。皆是王佐之才。而不能见用于世。何欤。如用之则事业可比于古之良弼欤。予以否德。嗣无疆大历服。若涉渊冰。求切攸济。侧席思贤。十七年年于兹。而廊庙无燮理之辅。经幄无启沃之弼。鲠直之论。绝闻于台谏。作成之教。未见于学校。将帅乏御侮之才。守令无恤民之贤。皆由予不明而未得其人欤。抑世道日漓。人材渐下。虽欲求之。无贤者欤。何以得臣致治。无愧于唐虞三代欤。诸生闷予求助之志。其各悉著于篇。
臣对。臣闻天地交泰而品物得遂。君臣相遇而治道乃成。为人上者苟能先尽敷求之实。以受赞襄之猷则其于隆治化也何有。恭惟 主上殿下。禀天纵之圣。任时乂之责。思得嘉谟。图臻至治。特进多士于庭。降赐清问。惓惓以明良相遇为急先之务。大哉王言。国之福也。臣虽不敏。敢不扬眉吐气。以对扬 休命之万一乎。臣伏读 圣策曰。君臣相遇止可比于古之良弼欤。臣有以见 殿下慕隆古薄后世之盛心也。臣闻单弦不能发韶夏之音。独善不能成无为之治。是以。上有圣后而下无贤佐。则不可以致治。下有良弼而上无哲王。则亦不可以有为。必也明良际会。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8L 页
圣贤相遇。都俞一堂。鱼水交欣。然后上可以布垂衣之化。下可以尽补衮之道。百工时叙。庶绩咸熙矣。然则君不能自治。必赖臣而致治。臣不能自进。必得君而效能。君臣相与之际。顾不大哉。稽之于古。上有尧舜之君而下遇稷契之臣。陶甄吁咈之治。酿成熙皞之风。信乎不可尚已。无以议为也。有圣敬日跻之德者。得天民先觉之臣。有恭默思道之心者。得傅岩惟肖之贤。有建中建极之圣者。得渭滨敬义之弼。都俞吁咈。温若家人之唯诺。戒饬谅切。霭如师弟之训语。上下欣欢。情志交孚。治升大猷。俗跻雍熙则其所以相得之深。共治之诚。盖可想矣。自是厥后。世渐浇漓。君臣交际。已不古矣。才如贾谊。而竟致长沙之谪者文帝也。贤若仲舒。而终致江都之行者武帝也。治安之策。天人之行。无非切时之嘉谟。而终莫之用者。是不过诚乏于尊贤。而谗佞有以问之也。然而道流于谬巧。学溺于灾异则二子虽得亨嘉之会。展布平素之志。其能复隆古之治乎。若唐宗之信任魏徵。宋祖之倾心赵普。君臣之际。可谓密矣。然而信不得无间于终始。忠未能如一于前后。或致仆碑之怒。或渝金匮之盟则上下之间。有愧于义者多矣。星纬辉奎。文运大亨。濂洛关闽。真儒辈出。学皆圣贤之道而其体也全。才皆王佐之器而其用也备。人材之美。三代以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9H 页
下。复此盛矣。惜乎上无明后。下信谗邪。目为奸党。自以伪学。无一人终跻相臣之位。诚正之说。虽切何补。若使登进。展布所学。则其事业之盛。治化之隆。岂有下于古昔良弼哉。伏愿 殿下。以隆古为可法而以后世为可戒也。臣伏读 圣策曰。予以否德止无愧于唐虞三代欤。臣有以见殿下急贤材图至治之诚心也。臣伏睹 殿下承祖宗之丕基。念皇天之重畀。戒存渊冰。求切攸济。宵旰忧勤。无非吁俊之诚。夙夜咨询。皆是求贤之策。侧席图治。岁月累环。是宜俊杰在朝而贤能授职。朝多济济之美。野无栖栖之叹。奈何如渴之教屡下。而怀才者未见拔第。敷求之旨日降。而抱德者不闻汇征。图理之诚徒切。而食效之期愈远。以言乎廊庙。则经邦者不念调元之责。而徒甘伴食之讥。以言乎经帷。则论思者只进句读之说。莫念启沃之道。以言乎台谏。则论事成唯唯之习。绳愆绝谔谔之风。以言乎学校。则师儒废讲于倚席。小子亏功于有造。以言乎将帅。则惟思奔溃。而折冲无人。以言乎守令。则徒急剥割。而字牧无人。噫。股肱非良而元首无依。劝讲失实而君德不就。言路不辟而直道消。人才不养而伦纪斁。才无御侮而武略不振。民不安生而邦本已摇。则国非其国。而必至于土崩瓦解而后已。宜 殿下轸念于此而欲闻救之之策也。臣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29L 页
疏贱也。尊非可越。政不宜谋则岂敢以迂鄙之见。妄有所开达也。然久目时事。不禁贾谊之流涕则初见 君父。敢讳张拭之极言哉。请以平日所诵者。为 殿下效一献焉。臣闻通书曰。心纯则贤才辅。贤才辅则天下治。夫纯者。诚实无伪之谓也。今我 殿下之心一出于诚实。而无一毫之不尽则始可谓纯矣。如其不然则岂可付世道之日下。而不察其弊之所由乎。臣请先言 殿下未实之端。以赞 殿下实心之德。可乎。呜呼。图任大臣之要。在择之慎而任之专。盖择之慎则必得其贤。任之专则必尽其材。今或不然则是可谓图任之有其实乎。成就君德之要。在虚其怀而熟其讲。盖虚其怀则必受善言。熟其讲则必通精义。今或不然则果可谓成就之有其实乎。台臣论奏。或加其峻拒则转环之无实明矣。周庠芜秽。馀事于劝课则崇学之无实明矣。推毂不出于公选而任用之无实。则御侮之乏才宜矣。佩符惟在于贿赂而黜陟之无实。则恤民之无人当矣。噫。未能先尽激厉振作之实。而徒欲得人而图治。则不几于刻石而为舟。缘木而求鱼乎。侧席必无可济之术。伏愿 殿下。责实于心。责成于人。欲大臣之燮理则必实其敬重之心而勿贰于倚任。欲经儒之启沃则必实其讲究之心而无事于章句。虑言官鲠直之不闻。则益念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0H 页
优容而实其心于听纳。虑学校作成之无效。则更励躬行而实其心于导率。任将之心不实。则当悉其推毂之诚而实之。分忧之心不实。则当推其若保之念而实之。念念而实之。事事而实之。无一时之或间。无一毫之或忽。则精神默运。人材鼓舞。而六者自去于转移之中矣。夫如是则调元悉职而自致位育之效。纳诲竭诚而日进启沃之说。谠议大振而何患乎唯唯之习成。人材勃兴而岂虑夫作成之教弛。任关防之寄者。皆怀敌忾之义。受州县之任者。咸进字民之道。无事于求贤而人自振厉。明明在朝。穆穆布列。共赞都俞之治。咸跻大猷之世矣。然则 圣问中六弊。虽若异救而实不外乎 殿下诚实之一心。伏愿 殿下留神焉。臣伏读 圣策曰。诸生止其各悉著于篇。臣有以见 殿下恢大智察迩言之盛心也。臣草野贱品。章句腐儒。才非识务。学昧为邦。何足以仰答 休问乎。然而区区之诚。不能自已。仅陈大略于前矣。于篇终。又献一说焉。孔子曰。取人以身。此言以修身为取人之本也。盖身既修则心无私欲。而浚哲文明。能培养人材于未用之前。能信任人材于既用之后。若未修则心多私意。而是非混淆。无以得人。虽或得之。亦不能任之。然则用贤之道。其不在于修身乎。彼隆古之能任贤才者。以其能修取人之本也。后世之不能任贤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0L 页
者。以其先昧取人之本故也。伏愿 殿下先修此身。以正万事之本则明足以周万物。公足以溥四海。则其于进退贤邪也。如鉴之照物。妍媸不混于至明。如衡之称物。轻重自别于至公。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以之而调元则天地位矣。以之而纳诲则君德明矣。任之以言责则世道大振。委之以作成则人才蔚兴。推毂以振兵旅而四夷宾服。临民以布仁惠而万民奠(缺)。由是而百工时叙。庶绩咸熙。治化之隆。可轶于唐虞三代矣。夫人主之自修而得人致化者乃如此。岂可委之于世道之日漓。而不思转移之机乎。臣既以实心恳恳于前。更以修身缕缕于后。伏愿 殿下留念焉。臣谨对。
俛仰续集卷之一
 表
  
狄夷
狗偷而鼠窃。乌合而蜂屯。恒怀犬豕之心。每肆豺狼之欲。鼠窃狗偷而不已。豨纵豕突而无厌。抵隙投间。每有窥伺之志。忘生轻死。恒怀反侧之情。腹心之忧。门庭之寇。兽心虿毒。敢干大造之仁。豨突鸱张。屡肆边陲之侮。逸逃窜伏。羊狠狼贪。弱服强叛。其心孔艰。朝臣暮仇。为狄莫测。(纳款)。畏威怀德。潜消反侧之情。慕义向风。内绝蜂虿之毒。投戈弃甲。愿坚事大之诚。泻胆输肝。冀蒙字小之恩。徐方之来。歌于周雅。有苗之格。咏于虞书。诞敷文德。克施好生之仁。载缵武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1H 页
功。庸示御侮之勇。天地之心。主包荒而并育。帝王之志。在一视而同仁。大畏小怀。致四方之风动。近来远悦。得万国之葵倾。化之所加。孰敢不服。此正幽鸟之出谷。亦是鸱鸮之变音。圣人敷文。丕阐东渐之化。殊俗慕义。愿修北面之诚。飞帆鲸海。既不远于千里。献琛凤阙。正无侮于四方。坐制四夷之命。无烦六月之征。(和亲。)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规。善胜不争。实帝王之奇算。娄敬献言于汉帝。魏绛纳策于晋公。内修而外攘。远安而迩肃。(鍊卒。)猗欤训鍊之嘉猷。展也备患之良策。既隆内治之修。诞敷文德。益加外攘之备。克诘戎兵。不见是图。凛若朽索之御。有备无患。宜加阴雨之防。除戎于不虞。惟羲易之大训。制治于未乱。乃周公之格言。潜消犬羊之冲突。默制鲸鲵之陆梁。
俛仰续集卷之一
 劄
  
论黄宪,梁渊疏。(中宗辛丑)
通政大夫司谏院大司谏臣宋纯。诚惶诚恐。敢冒死百拜。仰达于 主上殿下。伏以微臣以虮虱之贱。猥荷 圣明之恩。擢在此官。官以谏为名。既任言谏之责。忍见国事之日非而其将慎默而为容乎。臣伏见北门祸作之后。士林丧气。群奸得志。国脉斲丧。仕路混浊者凡几年矣。继以元衡之权奸用事。缔结群小。欲噬士林而群小趋附浊乱者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1L 页
亦几人矣。其中尤甚者。黄宪,梁渊二奸是已。元衡稔恶而附丽者二奸。元衡肆毒而纳谀者二奸。元衡搆祸而阴谋者二奸。窃料小人为害。莫若二奸之甚而国家危亡。恐似在于朝夕。北门士祸。恐又作于今日。 殿下奈之何容保蟊贼。护养蛇蝎。使之妨贤而病国乎。孔子尝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而释之者以谓小则吮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此则甚可惧也。而今日之黄宪辈。即其鄙夫也。自古鄙夫得志。未有不雠士林者。鄙夫之得志。亦士林之不幸也。士气既挫。言路既塞。 殿下孰与共宗社。孰与论治道。孰与闻忠谏之言哉。伏愿 殿下亟定宪辈之罪。请斥去以清仕路。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士。使一国黎庶。知 殿下有从谏如流之美。必也一国之公论皆将曰。 殿下之斥奸也如此。 殿下之纳言也如此。 殿下之能使国脉垂于无疆如此。 殿下之能使清议复行于世如此。 殿下之能使国一归于正如此。则如臣愚者。虽一言而死。亦无悔也。 殿下若曰。彼黄宪辈。无可斥之罪。而姑隐讳之。使之污秽朝廷。点误名器。国人必皆曰。 殿下之咈公议也。夫何使生民失其颙望也。廷臣必皆曰。 殿下之好拒谏也。夫何使士林杜其言路也。岩穴之士亦皆曰。 殿下之訑訑声音颜色。夫何以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2H 页
拒人于千里之外也。由是而君子卷怀而归藏。小人窥伺而竞进。国脉日益伤。纪纲日益紊。灾害日已并至则 殿下虽欲斥奸。其孰能从而将顺之。虽欲纳言。其孰能从而启沃之哉。呜呼。国家之丧乱。莫惨于今日。生民之憔悴。莫甚于此时。而又以凶奸辈搆党误国。招灾害民。丧乱者惨之又惨。憔悴者甚之又甚。可谓痛哭者此也。可谓流涕者此也。而 殿下终始曲护。不以罪之窜之。则是士气之挫。言路之塞。国脉之丧。纪纲之紊。灾害之并至。皆有所不顾也。一愚臣其如 殿下何哉。臣本狂愚。不知所言。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狂夫之言。圣人亦择。伏愿不以人而废言。垂 睿览而嘉纳。亟从公论。斥去宪辈。以安宗社。以清仕路。不胜幸甚。臣诚激于中。言不知裁。战慄无任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
致仕时勉圣学劄奏(宣祖己巳)
资宪大夫议政府右参赞兼知春秋馆事臣宋纯。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力疾百拜上书于 主上殿下。伏以 圣教有曰。予生闾阎。不知学问。至于独断。深恐事多失误。万机之暇。学不专一。此实人主之言而为睿哲作圣之本也。古之圣王。学已至而其心惟恐学不专一。孳孳乾乾。夙夜不倦。以致笃恭而天下平之效。如禹之克艰厥后。汤之不自满暇。文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2L 页
王之望道未见是耳。臣纯侍经筵日久。伏睹 圣躬克俭克勤。亲揽庶政之务。讲明性理之奥。事可谓无失误。学可谓得专一。其在 圣心。常如不及。惟恐失之。臣所谓禹,汤,文忧勤惕厉之心也。以禹,汤,文忧勤惕厉之心。诚使学之不已。终始如一则禹,汤,文熙熙皞皞之治。固不难致。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古人有戒。伏愿 殿下留睿念焉。臣闻敬之一字。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始之不以敬。则无以收敛身心而为出治之本。终之不以敬。则无以进德修业而收笃恭之效。以故尧之钦明。舜之温恭。成汤日跻之敬。文王缉熙之敬。皆自吾心主一上做工夫。而示万世为政之要领。则今以敬一字。责之于 殿下可也。责之于臣愚亦可也。伏睹 圣教有曰。予夙夜恐惧。恐惧二字。即敬畏之义也。朱子晚年。以为敬字之义。惟畏字近之。伏愿 殿下常存敬畏之心。拳拳勿失。念念在兹。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未接物时。俨然若思。临政事时。如承大祭。以至彻头彻尾。无一念之间断则此体信达顺之道。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而四灵毕至。虽尧,舜,汤,文之治。何以外此哉。程子所谓天德王道。其要只在谨独是也。 殿下岂不惕然自省而奋发大有为之志乎。然不有贤士大夫,左右赞襄。朝夕启沃。则君心或几乎怠矣。王政或几乎隳矣。故程子尝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3H 页
言于经筵。人主一日之间。亲宦官宫妾之时少。接贤士大夫之时多。则可以薰陶德性而涵养气质。时不能用。惜哉。伏愿 殿下不自恃聪明。以取诸人为务。廓然广言路。以集群策为急。特使大臣。搜访纡谟之士。置之经筵。广询性理之蕴奥。博采治道之切要。不咈其谏。信受其说。彼纡谟之士必皆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王前。又将曰。君有过。我将格君之非。亦将曰。我以陈善之道。责难于君。夫然后君臣上下一于恭敬。而都俞吁咈之风。复睹于今日矣。伏愿 殿下留睿念焉。然吁谟之士所以来止。惟在人君之心诚与不诚。人君苟有好贤之诚。则虽山林枯槁之人。尚且缨冠振衣。引领 魏阙。欲补 圣化之万一。况在廷儒臣。既受 圣恩。孰不敢进善言而告之乎。苟使人君无好贤之诚。则其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忠谏清直之士。色举而远遁。谗谄面谀之人。伺隙而竞进。国脉日已伤。纲纪日已颓。菑害日已并至。虽欲图治。得乎。宋人有言。城门闭则言路开。城门开则言路闭。正谓此也。 殿下岂不惕然自修而以正心诚意为先乎。臣愚素以不美之质。学问疏旷。知识固陋。尚不能抽肝擢肾。少效涓埃之报。况臣今年七十有七。老惫婴疾。眼昏神耗。何敢望补衮。但以犬马微诚。老而弥切于心中。今者致仕乞骸。归死于桑梓之乡。故敢罄丹衷。进此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3L 页
圣学之要而仰达 圣明。此非臣之老耄。乃圣人之遗训也。伏愿 殿下置诸左右。留神而垂察焉。臣纯无任屏营之至。
辞职书状
臣矣段。以孱弱之质。年迫七十。上热下冷。艰难支持为白如。加以今年冬。多受风寒。积伤成疾。发行无时。趁时上去不得。至为惶闷为白良旀。臣矣职乙良。递差为白只为。诠次以善 启教是事。(正月初十日)
俛仰续集卷之一
 别录
  
别录
庚子十月初四。纯蒙 圣恩。除庆尚观察使。纯入谢时。 上曰。卿志托斯文。予平日所崇者士林也。别 赐一册。其文曰。操心主一。处身如矢。材是儒林栋。学为当世师。此书十八字。置于臣前。纯退坐西夹室。伏睹其册。 御笔字画。方在辉煌。不胜叹庆。即招画员。方论摹写于雪花纸。(旸谷集)
玉堂宋纯 启曰。人君之所与为国者。大臣台谏而已。乙巳伸冤讨罪之事。大臣露立廷争者。非至一再。台谏陈辞不就职者。又将一月。 天听邈然。牢拒日甚。百责俱废。庶绩亦旷。无以成朝廷体貌。太白干阳。无日不见之。(缺)可亟矣。请亟下俞音云。(眉岩日记)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4H 页
玉堂宋纯劄子云。臣等死守 天门。竭诚争论。七月于兹者。只缘思 先王受侮之辱。痛 懿殿被诬之名。愤奸臣误国之罪。念万世无穷之祸。腐心切骨。言不能自止云云。如使 殿下回心察理。长虑却顾。以之伸冤则大施雷雨之泽。而无有未尽之憾。以之讨罪则克行瘅恶之心。而快去污秽之迹。使乾坤肃清。日月贞明。则一国臣民。将鼓舞 圣德之不暇。吁为骚扰之言。其可(缺)。 答曰。依启。宋纯 启曰。太白经天。二十二日夜。(缺而不传)
八月二十日以后。凄风连吹。处处落虫。将实之谷。几尽伤损。望之或如茅田太豆。(先生在全罗监司时所 启。)
俛仰续集卷之一
 燕行录
  
燕行录
二十一日。李珥上疏曰。朝廷百官中。校理宋纯。可遣燕京。 上答曰。予意所当者。即招宋纯至。 上曰。卿可行燕京。即 赐(缺缺)一件。
十三日。发行装入。谢 恩而出。时李滉,李珥,柳希春,奇大升,罗世缵,金麟厚,洪春卿,洪春年。临别各作诗倾杯。李珥曰。美哉宋先生。此行何异于神仙乎。李滉,罗世缵曰。他日玉堂辈。今作燕京仙。宋公马上感 上恩。口占作歌曰。上有尧舜之君。四方皆太平烟花로다。머리를고텨워。玉簪을라고。燕京에조회노신이야。죽어
俛仰续集卷之一 第 334L 页
골이된。충셩을변소냐。李叔献答歌曰。저긔가시宋夫子。道德文章뉘가모랄손가。湖堂玉堂柱石宋夫子。 国恩이버장정에나아간다。洪石壁和歌曰。宋夫子斯文道德의일홈은。엇지东方이리오。 大明皇帝。宋夫子일홈듣고안지겻다。千万岁后에。이날恩光이즐소냐。诸贤作别而罢。(栗谷日记。又松斋日记。)
宋公以圣节使之燕京。奏事明敏。 天子特赐黄玉烛,四书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