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俛仰集卷之三
俛仰集卷之三 第 x 页
俛仰集卷之三
 诗
  
安不忘危(庚戌四月。庆会楼下应制。居首 赐马。)
久矣吾民不识兵。绵绵 圣世继升平。清时自恃无征战。帝力徒知有凿耕。念切安危为国策。患生朝夕是夷情。龙楼试武虽云美。争似 君王德日明。
同日书楼下即景。示入侍赵季任。(士秀。)
御炉香绕五云边。风日清和雨后天。螭砌琪花曾展锦。龙池荷叶始浮钱。均将雨露沾仁泽。争取冈陵献 圣年。忽看异禽飞绕殿。却疑丹凤舞尧筵。
庚戌初夏。与金赞成叔艺(光准),宋判书献叔,林参议冲举(鹏)同游荡春台。次叔艺韵。
绝胜溪山隔一城。三春才过暖风轻。香馀小径花将老。雨暗前林水已生。颓址几看春草没。晴峦犹带旧云横。重逢 圣世身无事。日取欢娱报太平。(自安不忘危至此。为吏曹参判时作。)
庚戌六月。出谪顺川。率宽,容二儿。历上浮碧楼。用楼上韵叙怀。(二首。)
父子同登浿上楼。相看不觉泪双流。迢迢西路萦山脚。渺渺南乡隔地头。千里客情归寂寞。百年人事拟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18L 页
除休。翻思物理能催换。未信 恩波不洗愁。
前后登临只此楼。一心忧乐不同流。游观昔日张红烛。迁谪当年恨白头。世路久知多险(缺)。田庐何不早归休。莫言老客肠曾断。犹载关河万斛愁。
辛亥六月。自顺川量移水原。路次金郊驿。次壁上韵。略叙移谪之怀。(二首。)
驱驰川岸与山椒。终日贪程且犯宵。归路渐前儿喜急。禁城临过我思摇。新沾雨露 恩如海。不觉炎蒸日若烧。移住邦畿为可慰。关河休说远迢迢。
休道天高未易攀。分明日月照人间。吉凶由我知难避。祸福循环不暂闲。春草歇时霜解至。塞鸿归后燕知还。个中自有应回理。须信阴酬办二班。
移寓水原。用前韵呈观物斋。(二首。宋献叔斋名。)
寻秋始上后山椒。暝入郊垌月报宵。林外风声初向紧。雁前归思忽云摇。剩看白发欺人得。谁把丹砂为我烧。密迩 王城知亦幸。接天乡路更迢迢。
音容千里杳难攀。别恨偏添衰鬓间。迢遰山河虽互隔。往来魂梦不曾閒。瘦颜尽与风霜变。朽骨今将性命还。 王欲起颓公执宪。伫闻清议整朝班。
遣怀(二首○辛亥九月九日。登王家夜峰。)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19H 页
流落多年眼已昏。黄花不减旧时繁。谁怜此口无开笑。独对秋风任断魂。
云能腾去鸟能飞。惟我思家未得归。园竹墙松应老大。角巾初计久成非。
在输城。次观物斋韵。(三首。输城疑隋城。即水原。)
麒麟物色动龙池。翊汉英雄起布衣。万壑风霜持独操。三春草木哂柔姿。朱弦绝处闻宜少。明月投来暗亦知。隔漏寒城鸡报晚。漫凭归梦睹光仪。
湖边形影久差池。偶与超尘共振衣。兰忽被霜迷旧臭。桂犹临砌展芳姿。风云好逐天衢会。岁月空教鬓发知。泾渭伫看分旧道。更将谈笑接清仪。
横海鳣鲸困涸池。为贤谁复赋缁衣。水清石见知何日。草没花香保旧姿。公议务从情伪别。此心要与鬼神知。许君砥柱当前路。宁恨颓波塞两仪。
尹上舍(洵)。开松麓结新舍。颇有溪山敝豁之胜。常以晚得好居为誇。余用美哉二字名其堂。仍咏三首诗。以寄放还同游之意。(壬子春放还后作)
还乡行乐及春华。依旧溪山整复斜。迢遰几回千里梦。遨游频到故人家。从知世故来无数。奈此浮生去有涯。别即相寻醒即醉。百年良策孰为加。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19L 页
少年豪气负声华。携手同归路不斜。十载尘埃无旧面。一冈松竹有新家。争持酒榼兼诗卷。不向峰头即水涯。人事偶闲春且好。颠狂休怪老来加。
白发何妨恋物华。追随不觉日西斜。杏花开处寻棋伴。柳絮飞时问酒家。名路总非真世界。江村俱是好生涯。任将光景供欢笑。谁把忧端向我加。
题柳扶安(忠贞)梅橘堂(居罗州)
断尽危崖作胜区。凭栏日日送行舟。香迷白雪梅经腊。色夺黄金橘有秋。天下更无同品格。人间宜得擅风流。一堂相对开樽处。须记沧浪旧钓俦。
藏春亭(亭在泰仁古县。即讷庵宋公世琳所筑。)
岩亭临圃起。江嶂近檐回。树接千年翠。花传四序开。能教春不谢。肯受老相催。拟作神仙界。长生把酒杯。
题郑校理而简梅亭
卜筑何年得陇隈。小轩知为远山开。江腰细带渔烟去。谷口深吞野色来。啼树有禽惊昼枕。扣关无客踏庭苔。峥嵘岁月输霜鬓。漫把襟期寄雪梅。
次吴同知敬夫(谦)新堂韵
为爱清溪傍砌流。删筠开室转成幽。梦阑尘世时惊晚。笑罢林泉事舍休。一榻閒眠知得计。百年何地见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0H 页
良谋。往来拟作馀生乐。筋力无多是我忧。
邻僧智泉袖一轴开示。南西溪(趎)首题一律。朴讷斋师氏与崔景仰(山斗)次其韵。尹亨仲(衢)作序文。四公皆不遇而逝。今见手迹。宛然如昨。披展良久。不胜怆怀。用其韵以叙悲。(崔公山斗官舍人。号新斋。居光阳。尹公衢官校理。号橘亭。居海南。皆己卯士流。)
蔽日浮云卷复敷。能教兰蕙一时枯。难从人世寻馀臭。偶向禅家拾落珠。春草几回青四冢。旧怀无处托孤躯。奉披手泽潸然泪。空取高僧久怪吾。
题济胜亭(二首○仲翁冲和絪所作。在俛仰上流十里许。)
秋月峰南玉水西。危岩高竹小檐低。风恬波面山全倒。草细沙头鸟并栖。云物几年空怅望。林丘今夕共攀跻。鹡鸰原上烟花晚。从此游裾日可携。
俛仰云连济胜霞。一郊风物路非赊。春深君砌添新雨。水涨吾溪泛落花。老去渐知幽趣好。兴来宁避酒杯加。相寻自到忘归地。每听前林噪暮鸦。
次美哉堂韵(三首)
闲吟今着旧溪山。物色人情总向安。白首逢君天所借。酒杯随处好怀宽。
清溪閒钓罢岩隈。还倚松窗待月来。世事不曾惊我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0L 页
梦。百年天地好徘徊。
百里云山一寝楼。近篱溪曲更清幽。诗情每与闲情在。时共沙鸥作胜游。
闻扶安倅金公(恭老)来寓环碧亭。戏赠四首。(下二首自叙)
松下澄潭岩上亭。十分清境是家庭。一来猿鹤争嘲笑。其奈人间梦未醒。
山容水态一时新。赖是今朝得主人。惆怅未成携酒过。临风终夕岸乌巾。
删树新安屋数间。江山到此转生颜。挽回天地绳床外。无尽藏谁为我悭。
手移松竹卅经秋。颠倒生涯笑白头。纵向林泉寻旧约。见欺鱼鸟肯相收。
次环碧亭韵(二首)
偶与乡居近。频从此地游。松含今古意。溪有浅深流。人静心如水。亭高夏似秋。扶筇无不可。竹坞又花洲。
幽居人事少。行坐便为游。爽气来云巘。寒声自石流。茅茨安枕席。烟月老春秋。何处填传画。蓝舆向小洲。
次冲和弟俛仰亭绝句(四首)
三十年前占此区。归心几逐暮云浮。今来始起新亭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1H 页
卧。白发萧萧映碧流。
七峦横断得中区。龙首临溪举欲浮。阔野遥山供一望。岳阳何独擅风流。
破得天悭启玉区。一登豪气便高浮。风回雨歇呈新霁。扑面山光翠欲流。
一尘何自到清区。人拟蓬莱亦不浮。安得与仙同度世。烟波长占泛花流。
次曹牧使仲庆别墅韵(水云亭)
云从远壑傍檐飞。落槛投床共不挥。川为郊荒铺练净。山嫌天阔作屏围。闲情屡遣花前酒。好句多成月下矶。妆点太平应着子。短袍高帻掩蓬扉。
乐圣堂(在水云亭西。亦曹牧使所居。)
水云高处赴佳期。乐圣堂中入梦迟。十载悲欢相慰地。一轩灯烛欲残时。红尘青眼今初展。白发丹心是旧知。玆喜不须凭酒力。百年归意共怡怡。
风树堂(即公癸未丧考庐墓之所。申灵川,金河西。并用此韵。)
天地无情极。椿摧萱亦衰。松楸一丘色。霜露百年思。春日空怀泽。林乌更唤悲。满堂风树恨。随泪入新诗。
赠八还上人
取此同庚意。从前有夙亲。今惊新白发。共惜旧青春。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1L 页
尘世吾无怪。云林尔底因。閒忙归一笑。只可往来频。
题智异山僧诗轴
僧到松关始许开。白云游锡破庭苔。无端说尽金刚胜。应为闲翁罢睡来。
观物翁在京师。编平日所咏诗。远寄俛仰亭下。即次其韵书怀。(二首。)
连宵喜觉梦非真。并马频驰紫陌尘。满路青云依旧宠。一簪华发守前贫。升平政值和光日。冒险多惭见蹶身。岁月无情山海阔。奈如衰老易伤神。
平生用意在清真。济济群英满后尘。慷慨有心当国事。萧条无业继家贫。都将忠义输公手。只把疏慵老此身。可笑魏瓠空濩落。拟输千斛枉驰神。
遗年杖(有九十老医。以一杖赠公曰。并献吾寿。公以九十遗年名之。)
仙区长物折为筇。偶落人间爱所钟。神力扶衰曾有验。百年长算荷邻翁。
黄耳(公家有狗。为人所窘。将死。公再见并释之。狗随公暂不离。)
有狗今能感至仁。无情卫鹤谩乘轩。物微取服犹如此。矧在吾人为解冤。
放二鸟(二首○有人赠鸟一双。公曰。违物性。非吾意。即开笼放去。)
谁人倾耳解悲声。一手能开万里情。放去旧山移树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2H 页
树。飞鸣方信有馀生。
收尽千山万树声。何年来闭一笼情。青天白日还如旧。满意双飞赖好生。
双翠亭
万木同春容。岁寒方验节。庭前植双翠。所尚谁能折。知向风雪閒。用意常苦切。襟期洁于玉。志操坚如铁。如我蒲柳辈。难与并为列。十年困进退。方时已告歇。纵为男子身。孰称人中杰。所幸无物迁。本心犹冰洁。若非尧舜道。羞与向人说。喜鹏游薄天。厌狐藏得穴。公不舍是心。已许共霜雪。诚可通金石。志常悬日月。邪正宁复论。松茂柏自悦。
赠山人
咏归亭上百花时。太守杯盘客路迟。何处有僧来献轴。开吟半是故人诗。
次美哉堂(三首)
世事堪嗟逐日新。尘埃何处有闲辰。谁知小屋宽如许。能着崇朝不起人。
云尽晴空月独来。高亭清话与谁开。黄昏忽见携壶访。情倒宁容折简催。
吾民际会升平日。不见携戈赴战争。风雨顺来年谷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2L 页
旺。田畴随处闹歌声。
复次俛仰亭韵(三首○有退溪次韵附下)
钜野何年带二川。漾青翻白一亭前。数行雁路云边阔。九郡山光天外连。风槛坐倾无事酒。江村看起太平烟。谁知凡界藏仙兴。鹤背高情直欲传。
浩荡前头觅句难。吟哦终夕对晴峦。松梢好月临空阔。脚底长风接渺漫。可恋江湖归已晚。堪嗟肌骨老为乾。幸馀筋力供行乐。游遍山椒与水干。
藜杖松阴步步幽。岸巾徙倚玉溪头。巡檐白日行天远。对榻青山护野稠。风引店烟遥度树。云将浦雨细随秋。登临日取无边兴。肯着人间段段愁。(自尹上舍新舍至此。放还家乡后所作。)
  附退溪次韵(并小序一首佚)
   企村宋公居在潭阳。亭之胜槩。独擅湖南。公时屈迹善山。将辞归。寄书索诗。用赵景阳韵。
 七曲高低控二川。翠鬟无数迥排前。萦檐日月徘徊过。匝域瀛壶缥缈连。村老梦徵虚宿昔。使君资筑偿风烟。傍人欲识亭中乐。光霁应须别有传。
 松竹萧椮出径幽。一亭临望岫千头。画图隐映川原矌。萍荠依俙树木稠。梦里关心迁谪日。吟边思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3H 页
乐抚摩秋。何时俛仰真随意。洗却从来局促愁。
谨次骆峰(申公光汉)湖阴(郑公士龙)二先生韵。奉赠归来丈人。(归来堂。林牧使鹏别号。为光州牧二年。未归而卒。可哀也已。)
身游(一作趋)金阙下。家在锦城隈。世事头全白。关河梦独来。多年持(一作知)国策。百里岂公才。谓是投乡路。春光拟及回。
久闻林下见人稀。陶令千年子又归。闾里共惊新白发。山林犹带(一作映)旧绯衣。却从幽境耽行乐。肯把闲愁(一作心)更着机。多幸馀溪通锦水。携竿时可会渔矶。(此诗二首士同)
锦江路上。逢宋献叔丧舆。(癸丑四月十七日)
世间无友道。千载只逢君。骨肉情犹在。幽明路已分。谁将休戚事。更向死生勤。痛哭归南路。攀舆锦江滨。
癸丑闰三月二十三日。外任叙用之 命始下。二十六日。除善山府使。四月二十二日。入京谢 恩。五月初二日。拜辞而出。马上口占。(三首。)
今将白发拜丹宸。曾是投荒万死臣。再造此身虽作粉。乾坤至德报无因。
还出都门去路长。无端双泪泻衣裳。三年岭表馀生少。未必重来谒建章。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3L 页
王城入夕梦依然。江上笙歌惜别筵。莫谓老身全向岭。丹心分付五云边。
踰鸟岭到闻庆。次东轩壁上韵。
浮生若转蓬。西去复南之。拥节既云滥。割鸡今岂卑。馆馀曾坐席。盘有旧提匙。重到休惊老。风波屡试危。
五月初九日到任。寄司马诸公。(二首。)
淳朴遗风古所传。未知骄习起何年。一乡总说衣冠后。美俗当求礼义前。弃旧从新犹未晚。循常为恶敢论先。自今愿与同归善。太守还惭老不贤。
比岁饥荒世罕传。天乎何惜屡丰年。闾阎渐散催科后。礼义难治足食前。分寄 圣心虽荷重。如伤美政却惭先。(缺)贤。
闻李承旨来游江亭。戏赠。
薄云遮旱日。微雨洗新秋。应为多年客。江亭借一游。
饯前监司丁公(应斗)于商山风咏楼。次李都事(铭)赠别韵。(四首。铭后丙辰丁巳间。党元衡。斥金弘度,金虬。由是禁锢。)
浮生百年里。人事苦难期。我马才南到。公车旋北驰。离情关鬓发。秋思属梧枝。聚散应存数。何烦问彼龟。节序忙相代。棠阴易迫期。凉飙初向紧。归意不禁驰。征旆翻秋日。寒蝉咽暮枝。最怜垂白宰。深缩似池龟。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4H 页
商山秋露忽分行。掉臂青云豁旧程。岭表当年流落客。不堪斜阳把离觥。
日晚山城送客行。马嘶人扰发初程。携裾苦被馀情恼。更向樽前唤巨觥。
丁监司有赠诗。即酬之。(二首。)
生涯分老少。儒雅共襟期。病翮伤弓堕。轻蹄逐日驰。腾骧开北路。栖息寄南枝。奈此归休晚。幽居早卜龟。快马轻衫行复行。山河万里接归程。江清木落离亭晚。难把千金换一觥。
自商山犯夜还。踰竹岘追寄元亮。(二首。申灵川潜。时莅商州。)
两地风烟隔一山。簿书丛里未偷闲。因人偶作灯前会。还被悤悤仅展颜。
离亭晚罢夜深还。岭路高分草树间。一鸟不鸣人更绝。隔林溪水独潺湲。
又赠李承旨
旅怀无处写。来访洛江秋。适抱山城病。提壶未共游。
复用前韵寄元亮
着身安处但江山。舍彼人无少得闲。尘土几年成此老。相逢各失旧时颜。
送宽儿还家
深秋独卧洛江边。遣尔还家自黯然。归去与容无疾病。勤慇慎勿放书篇。
遣次杜少陵韵
林中违夙愿。岭外作重游。愁绪多生草。光阴速置邮。云容犹亢旱。物竟已逢秋。奈此民饥迫。天心似不留。
远岫閒云
本是无心出。随风偶尔横。任他舒复卷。聊与遣閒情。
长郊细雨
在壑初成雾。移郊转作丝。一时增草色。应为就新愁。
平沙落照
脩渚迷晴雪。遥岑共落霞。牛羊下来后。归笛更谁家。
江村渔火
夜深江上路。明火见归船。有妇应相待。开门不得眠。
次元亮戏赠老妓韵
花颜谁记昔年开。白首惭同此日杯。莫谓旧缘随老尽。丹心犹不抵寒灰。
次宋益祉栎庵韵
降世曾同癸丑年。人间六十各云全。交深此日情堪托。老尽穷乡事合怜。百计早能输醉域。孤怀时复寄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5H 页
诗编。不材谁信名庵意。见弃方知得保天。
铃斋偶吟(二首)
十室谁云小。吾仁且可宣。富贫科在问。茕褐抚当先。俗赖诗书重。伦因教化全。亦知为责大。临夜不能眠。
来试平生学。蹉跎晚作州。谓伸逋负恨。先副 圣明忧。失业民才聚。催科令转稠。凶年加迫促。存活苦无筹。
次黄上舍(耆老)梅鹤亭韵(二首○在善山地。号孤山。其父季沃。正德癸酉。进士。请罪静庵。故坐父累自癈。攻草书名世。祖㻶。牧使。号橡亭。曾祖允献。参军。筑洛东无尽亭见下。)
纷纷人事古今前。总未如鸥老水边。岩畔有亭宜早卧。世间无物更来牵。梅非俗卉添云鹤。洛是清流泛鹢船。消遣一生知得计。愧君泉石负残年。
孤山偶落宝川前。泛野清流镇一边。阔眼小窗高可坐。拂尘长袖孰为牵。雁凫沙际扶吟杖。芦荻洲中系钓船。占此清游知有自。护江烟树老多年。
月波亭下泛舟。次朴上舍(居易)韵。
一片东来月。江天阅几人。满船今古意。愁杀百年身。
权同知士遇。与其弟景遇。被谪分离。屡经星霜。至癸丑春。始得放还星山旧居。新作小堂于宅傍。名曰喜还。赋律诗二首。用韵以慰。(士遇名应挺。官至庆州府尹,同知中枢府事。景遇名应昌。辛丑。千秋使赴北京。官至吏曹参判。兄弟与李大宪瀣,李退溪滉兄弟相好。一公之殁。退溪俱有祭文。)
人情谁不喜还乡。何事吾君至号堂。万里边城甘一死。七年音信隔重冈。岂知腐草回春意。忽见寒灰展火光。最识 圣恩难报处。雁行来续旧山阳。
雨散云分落异乡。年衰始得卧同堂。关心书卷伤鱼箧。入恋松林保雪冈。野鹿江鸥浑喜意。园花庭草总 恩光。日携邻老脩前好。不觉牛羊下夕阳。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5L 页
癸丑九月。与宋牧使天章(希奎)泛舟。(三首。)
载月轻舟放洛滩。夜深风露送微寒。早鸡已报吟诗席。添酒须穷达曙欢。
逢场不醉复如何。百岁荣枯付一呵。偶出尘寰多快意。满天明月泛长波。
遥汀牵缆故迟迟。高笛长歌取醉时。万里同迁今作会。人间何事更论奇。
甲寅二月。归葬亡人。还一善任所。赠别梁彦镇诸弟。
临分不觉泪沾衣。人事堪嗟老渐非。寄语林亭须好在。秋清应见主翁归。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6H 页
赠知礼倅卢子膺(禛○四首○号玉溪。用古道治僻邑。中外称之。安公处顺女婿。)
沿溪小路入山深。会见寒斋寄石林。投与使君同烛话。一宵开尽百年心。
寻源何必趁花时。避地仍仙事亦疑。那似县人逢美政。山川依旧且无为。
短绠空垂古井深。兰丛欲茂棘成林。一生懒着藏脩力。风雪犹持岁暮心。
晚将肝肺纳君时。天日昭然照不疑。莫向生涯论少老。此心同处事堪为。
  
附卢子膺次韵(三首佚)
 四载山城泽未深。春风归梦绕园林。高轩何幸重来过。相对樽前慰夙心。
伤春(二首○时夫人新葬)
老客情怀洛水滨。家家桃李去年春。新阡烟雨空青草。奈彼长宵不复晨。
古渡春波漾小舟。岸花汀草总生愁。临风一洒斜阳泪。逝水无情不暂留。
客舍访梅有感(二首)
一树繁梅满院香。故园归思忽如狂。年来应被东君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6L 页
笑。花下深杯久不尝。
玉雪枝枝满意开。轻风终日送香来。簿书未暇酬佳节。空对春光恨莫裁。
次金厚之题赵公亭韵(金公名麟厚。号河西。)
亭舍虽云美。无由登览何。羡公遗世事。笑我负生涯。凉吹供閒睡。繁阴结好柯。花边开斗酒。数与共邻家。
题桃李寺僧诗轴(二首)
迢遰千峰掩石扉。一尘曾不到禅衣。鸟啼花落浑闲事。桥外何妨客到稀。
秋月春花不记年。只随猿鹤老岩前。閒心日与云相在。未信他山更有仙。
过麦田吟
膏泽当春霈四方。天心不可付茫茫。联阡翠浪翻如海。应海生灵半死亡。
自海平历参司马会于江亭。(二首。)
江山佳处客徘徊。风送杨花入酒杯。更看一乡诸彦集。暮年(缺)怀偶同开。
无穷人事水东流。有限春风客上楼。莺语初传花欲谢。为怜光景重淹留。
江亭会翌日。追寄朴进士(云)(二首。字泽之。己卯司马。号龙岩。朴松堂门人。居善山之海平。癸丑生。壬戌卒。退溪撰碣铭。)
春歌晚罢暮江隈。系柳兰舟唤更催。归去松关犹不闭。早知游驾夜深回。
方塘开处小窗虚。中有閒翁坐阅书。遥指圣门归路直。羲皇日月照幽居。
题金燕岐仲卿轩壁(二首)
节义曾闻河氏贤。城西今访旧林泉。有孙能自收馀业。未必宗儿独继先。(河氏即河公纬地)
住世同经七十年。传家还有子孙贤。一村桑柘人烟足。厚福须求种德前。(燕岐夫妻。皆年过七十。而子孙又多故云。)
四月初四日。雷雨自西暴作。大雹如卵如拳如冰炭者交下。乌鹊鸠雉之属。多有堕死。麦田无馀穗。委积于田沟山谷者。或经日不消。饥民指日待熟。莫不傍田而号哭。
时雨曾沾麦。青青满陇春。郊原俄惨惔。雷雹忽纷缤。遍野无馀草。环田有哭民。天心本爱物。频怒是何因。
侨居偶吟(三首)
移寓城西迎凤里。邑人云是壮元坊。郁葱佳气依然在。卧听寒鸦噪夕阳。(迎凤。即河公纬地旧居。)
岭南英隽多嵩洛。老树荒烟处处村。择里处仁知复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7L 页
信。风流馀俗至今存。(朴松堂英与郑先生鹏。皆邑人。亡踰十年矣。)
执笏趋尘颜亦厚。齿摇头白到残年。早将万事抛身外。莫把虚名近我前。
赠校官赵公(光世二首)
公领青襟子。余分白屋民。同为一善客。与结百年亲。教化追前哲。诗书劝从人。有谁无此性。努力共明伦。
飞凤山前酒。月波亭上风。招邀曾不倦。情意自能通。僧舍眠时共。江舟醉亦同。他年分散后。何处记衰翁。
次黄参军(允献)无尽亭韵(在洛东善山也。德山人。即孤山耆老曾祖。)
客路长违北。江流日向东。登临人几过。杯酒兴犹同。野色连山暗。天容与水空。坐看朝暮状。开阖一何工。
即席书赠柳村(黄汝献号。长水人。己巳四月别试。以进士中丙科五人。湖堂。蔚山郡守孟献弟。居金山。)
清风时自北。凉月又生东。忧喜多年别。江山一醉同。人情随手变。世事转头空。白首重逢处。情深句不工。
元亮公闻吾来会江亭。作三绝以寄。用韵即答。(三首。)
大野高亭嫌浩荡。列檐嘉树看交撑。偷閒半日开尘眼。霁后江云自送迎。
不觉樽前回舞袖。颠狂自笑老来加。欲知十里归舟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8H 页
兴。山送微风月涌波。
岭表生涯满鬓丝。犹勤 王事不辞疲。江干胜会还相负。日落山昏恨更知。
赠松亭主人(卢上舍守诚号。朴松堂门人。)
松堂之下有松亭。佳气葱笼接户庭。秀色每当霜壑见。寒声偏向夜窗听。月来便觉清阴转。客到能令俗耳醒。材大纵难为匠用。产苓犹可制颓龄。
又次柳村用灵川韵(三首)
扁舟泛夕被风轻。去疾何烦短棹撑。行过鹚鸬岩下濑。林莺江燕遰相迎。
贪胜忘归至日斜。临分劝酌不辞加。夜深始泊松堂下。迎火纷纷映碧波。
客中愁绪乱如丝。休怪吾生易老疲。可惜欢娱难续作。人间随处少亲知。
五月十五夜。与天章同宿梅鹤亭。(二首。柳成春字天章。)
从风飘叶转西来。偶尔江头一醉同。今日相逢明又别。不知岐路几时穷。
野风吹月弄沙光。山色江声与作场。欲画无工诗亦拙。只将杯酒慰颠狂。
倻溪又用前韵追寄。即答之。(二首。倻溪。宋牧使希奎别号。)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8L 页
逝水何心日走东。无情岁月亦还同。天中皓月山前笛。独立江风恨不穷。
谁知达士惜年光。富贵都如梦一场。长指醉乡输万事。湖山随处发清狂。
次倻溪谢赠团扇韵
脩篁几岁雪霜侵。今作团风慰客襟。分与故人同却暑。琼琚还得报章吟。
倻溪孙儿有读大学者。作诗以劝。
明德本明人不明。谁知一意在先诚。莫言勤读为微路。去去终能达性情。
柳村复用前韵。惠诗五首。走笔答之。(五首。)
珍重山长在。无情水注东。野风来我共。江月与鸥同。晚笛横渔渚。归云散暮空。何诗能写此。须待虎头工。
  
(右追咏江亭)
人间今古路。南北与西东。时命关通塞。行藏有异同。一心贵无变。万事终堕空。顺适斯为得。深谋未必工。
  
(右慰柳村流落)
渐觉浮名等羽轻。老来肌骨仅支撑。强将白发随春事。处处楼台费送迎。
一径缘崖细且斜。峦登凉吹满颜加。相逢未暇寒暄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9H 页
事。贪向江头玩碧波。
从来世故难于丝。奔走何人得不疲。争似闲翁超物外。世间忧乐未曾知。
  
(右追记游览)
复次柳村韵(三首)
樗栎元为匠氏轻。厦倾难用不材撑。空山云雨终天寿。春去秋来管送迎。
牢落空窗日复斜。不堪愁思转来加。渊明早去吾殊晚。垂钓何时弄夕波。
堪笑天孙织锦丝。不停机杼一何疲。文章纵得云霞巧。河上丹心谁复知。
闻校官赵公避寓司马斋。戏赠。
披草新栖松下斋。连朝阴雨若为怀。为分清露盈壶去。一醉何妨弄玉钗。
闻江涨关雨未观(二首)
阴雨连旬不解晴。深沟高垄浑为平。风驱骇浪鱼龙困。雷撼空山鸟鼠惊。舟驶宁客三老掣。岸崩难借百夫撑。怯泥未试登楼快。引领频驰十里情。
雨势翻盆兼倒盎。惊波蹙浪薄天回。狂声已捲风雷去。怒气还将雪岳来。却讶海门曾折破。转疑坤轴有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29L 页
倾颓。平生快意须凭此。休怪衰翁急上台。
与宋牧使,金昌原(就文)。泛舟月波亭前。流下羊场。牧使伤其年友金子镕,崔道之已亡。只见荒垄。为赋二绝。即次其韵。
风晚舟轻日欲西。忽然愁思与山齐。江流一去无还日。只见长松向岸低。
烟雨前江不见舟。一丘荒草几春秋。莫教鸣笛羊场下。旧事堪伤此日游。
次叔艺令公赠僧韵
人道相传子若孙。彝伦万古更无尊。怜渠灭性空山里。前路沈沈日月昏。
次默斋休翁谪中吟(二首○李承旨文楗号)
百事蹉跎不见谐。嗟君奇命与时乖。愁容渐逐年光改。名品犹依士列佳。对月几回伤往事。援琴频得遣幽怀。欲知十载生涯苦。看取城头一草斋。
无常祸福岂容谋。半世光阴雪满头。分上清贫知自守。人间声利不曾求。音书苦绝京华信。岁月空将岭海忧。日夜归心悬 北阙。欲休何以得全休。
六月十七日。泛舟月波亭下。是夜月色熹微。与卢上舍(守诚)暨海滨。顺流而下。夜深投宿黄亭。四首。
黄昏走马到江头。山际冰轮尚未浮。歌鼓迎来云复掩。平波十里但行舟。
甘泉来与洛江分。中有平沙铺白云。晚月交洲光更净。舍舟回步共卢君。
画堂寥落寄江滨。入卧何须问主人。东日欲高犹未起。十分闲意占清晨。
江神似解客来游。故遣凉风入翠楼。翳日炎埃知少避。倚栏终夕俯寒流。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0H 页
七月初二日。祭龙祈雨。(三首。)
太祖山前月波上。戴松东麓是龙坛。下临尼妹几千尺。神物定从深处蟠。(尼妹潭名)
斋心露宿洛江滨。夜半登坛祭水神。潜窟懒龙应有感。沛然甘泽待来晨。
秋至犹无稼穑功。呼天不答又呼龙。冥酬如失今明会。应到来春邑里空。(自锦江路上至此。为善山府使时作。)
  老夫平生懒慢无比。学问之功阙如也。文墨小技。亦无可观。若置圣门之下则不过徒饱食者。有时诗思敢于感兴。咏物无非俚语俗句。正类徘优。如出户庭。使有目者见之。应未免折腰。故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0L 页
中年所作散逸者。不复收拾。只录具存若干。藏诸巾箧。以贻子孙云。 嘉靖甲寅七月初吉。企村居士。书于一善衙舍。
外弟潇洒处士挽(丁巳冬)
珍重林泉锁旧云。路迷何处觅徵君。谢家庭畔兰方郁。曾氏堂前日欲曛。穿石岩溪空自咽。引墙花木为谁芬。故园永与新阡隔。老树啼禽不忍闻。
次金上舍(成远)息影亭韵(二首○时 嘉靖癸亥秋。主人金君。为林石川新构此亭。石川届以息影。)
维南多胜地。随处有林亭。我卧村为企。君居山是星。亲疏同世分。来往一家庭。匹马寻常到。松关慎勿扃。息影与环碧。今为鲁卫亭。溪山明似锦。第宅列如星。自可同风月。元非异户庭。只怜潇洒老。衰草没云扃。
  
(潇洒园,息影亭,环碧堂。以一洞三胜称之。时潇洒翁已殁。故末句有感旧之意云。)
奉和息影亭林石川二十咏(林公号亿龄。一号荷衣。)
山自苍然在。朝朝云出横。吾闲如不至。何以见渠情。
     
(右瑞石閒云)
浅流披乱石。喷出尽明珠。不但光摇月。寒声与竹俱。
     
(右苍溪白波)
看看犹不厌。凭栏俯溪陈。影落还无避。方知鱼惯人。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1H 页
(右水槛观鱼)
试取东陵法。开云手种菰。黄金才散亩。青玉已颓沙。
     
(右阳坡种菰)
素月扬光彩。梧阴展后庭。爱凉吟啸久。夜气使人醒。
     
(右碧梧凉月)
珍重长春色。浑为夜雪遮。坐看朝日射。翻作玉林花。
     
(右苍松晴雪)
广石作平台。双松为翠盖。无心垂钓丝。身世亦云大。
     
(右钓台双松)
亭临众壑水。储作一龙湫。有祷冥冥应。澄涵万象幽。
     
(右环碧灵湫)
强取江湖兴。轻棹泛石潭。松阴还可爱。坐客仅容三。
     
(右松潭泛舟)
岩稳可烦席。阴深不用家。轻风吹不断。秋意自来加。
     
(右石亭纳凉)
鹤洞烟初起。星山月未团。渐移横野口。还作画图看。
     
(右鹤洞暮烟)
危桥人不到。惟见一僧归。路指云深处。林端已夕晖。
     
(右断桥归僧)
细草平如织。西郊日欲曛。数声牛背笛。吹弄一溪云。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1L 页
(右平郊牧笛)
洗雨尘初尽。依沙睡正酣。谁知亭上客。閒意与相参。
     
(右白沙睡鸭)
屹立水之中。无由着人迹。鸬鹚知所栖。因以名其石。
     
(右鸬鹚岩)
杖屦寻春壑。桃花夹路红。暗香生步步。疏雨扇微风。
     
(右桃花径)
花光与水色。交作一亭奇。剩把玲珑意。裁成几首诗。
     
(右紫薇滩)
皎洁团沙暖。芳菲细雨春。闲行鸥不乱。何羡十洲人。
     
(右芳草洲)
玉镜开岩面。晴葩耀日光。最宜临夜玩。星月蘸清香。
     
(右芙蓉塘)
月里闻箫回。群仙下路赊。溪边多小石。何处酌流霞。
     
(右仙游洞  嘉靖癸亥九月下浣。俛仰居士奉和。)
壬申夏。高而顺来访亭上索题。因诵一绝。
白鹭中分同二水。青天半落过三山。未应黄鹤能高此。千载谁教李白还。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2H 页
次吴菊斋(谦)赠灵藏师韵(三首○丁丑仲夏时。菊斋为藏师筑舍。使教儿童。菊斋首题绝句而锦湖,松川。皆有和章。按吴公生于 弘治丙辰。少公三岁。万历壬午二月卒。后公一月也。官至左赞成。袭锦阳君。)
锦阳起书舍。令尔强从儒。小学是明师。何难回半涂。俛仰亭中老。涌珍山下公。同延九十寿。人事免为矇。七十亦云希。百年从此始。心中忧乐空。馀事尚如砥。
  附菊斋元韵
 缁流虽托迹。志慕即斯儒。为学既得路。所趋宁异涂。
 伟哉小学书。纂述自文公。大训谏昭晰。阐开聋与矇。
 童蒙初学子。发轫从玆始。入德斯其基。大途坦若砥。
题房沙溪俊夫(应贤)精舍(此下年月未考。房公。卢苏斋门徒也。苏斋亦赋此韵。)
山自苍苍水自东。短袍高帻小亭中。地无俗气阶生笋。耳聒清涛槛近松。满眼乾坤供(缺缺)。临窗日月照玲珑。百年一策身安稳。可笑何人泣路穷。
白岩寺双溪楼。敬次圃隐先生韵。(在长城地。牧隐作记。圃隐首题。)
宴坐清楼共夏僧。山中胜事说犹能。逶迤涧曲回疑断。迢递峰峦乱若增。岩白却嫌云妒色。月明还与水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2L 页
俱澄。徘徊谢尽人间梦。万丈丹梯拟一登。
题成处士仲玉(守琛)听松堂(四言)
坡山之水。宜浴宜沐。坡翁之心。如洗如濯。渔樵无伴。曷云其忧。溪云山鹿。尽是同游。
俛仰亭歌(三言)
俛有地。仰有天。亭其中。兴浩然。招风月。挹山川。扶藜杖。送百年。
俛仰集卷之三
 书
  
与林进士子顺(悌)
近日侍安何如。度其来访之时。适是正字公告亡之日。人事之惊骇伤痛者。孰如此事之甚乎。其时虽有往来之便。因哀遽罔极。未暇问公尔。此中之事。如梦难说。只自痛哭而已。曾与约茂倅期会中央事。虽图尚未谐。公亦值服。难于出入。念亦奈何。亭赋家诺丁宁。早晚应不负。持待此月之内。伏惟照亮。馀难尽不具。祖先日本行录。正字公借去未还之意。公已面说矣。恐或置杂未推。须念曲推以送。十分遥仰。(丙子五月十八日。俛仰老人。)
答林上舍子顺
公之门祸。果不可言。泉下之哀。近何堪过。人孰无死。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3H 页
倏忽之痛。吾亦不胜。常以逢公之迟为恨。见且忙马来。不可不更须留念图之。吾亭赋诗。虽不为不多。每以无长句叙景物。为登临之事。今忽得之朝暮吟咏之间。畅此深怀者。何啻万金之锡乎。秋试前。修业无暇。似无重访之便。徐待折高桂荣乡里之日。奉一贺(缺缺)之。一幸事也。但未知欠。(丙子八月既望。俛仰老人。)
与林正字子顺
越海指在何日。千万喜意。略叙于半朝汉挐吟边。应遣一念留连间。频寄玉音。是余之望。因公忙了。大鉴前贺书。未暇修上。今晚书上。伏惟照达如何。前惠亭赋。欲上板永传。须于静坐时更加斤正而来。毋负幸甚。谨问。(丁丑至月初一日。俛仰老人。)
  附三简牍作帖跋
 癸未春。岭南观察使林公(坛。字载叔。号青曜。)巡行东边。过余于海上。因示余以俛仰宋相公三简牍一帖。其纸面。书林进士,林上舍,林正字。皆指吾外祖白湖公云也。其一书。俛仰亭求诗而又一书。既得诗谢也。二书考其年月。丙子五月六月。而时白湖公有仲父丧。书中所谓正字公告亡者此也。正字公有奇气大才。摈斥而殁。故书中重致痛惜之意。(正字公名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3L 页
复。字希仁。号枫岩。归来亭鹏子。)吾白湖公。其明年登第。而时大府节度公(名晋)尝以旌节镇耽罗。将越海荣省。相公慇勤问行李。此其一书。读之相公之风神意气。彷佛在此。书既久远。文字在纸破伤者多矣。而年月日俱在可见。相公事 中宗, 仁宗, 明宗。至 宣祖十五年壬午。以四朝耆老。致仕而卒。年九十云。呜呼。正字公殁。最在十年之先。而又相公卒后六年。则吾白湖公殁矣。使相于正字公为亲孙。而穆为白湖公之外孙。今几六七十年。得此书于废箱弃纸。墨迹完然。指点某事在某年。某言为某事。历历如耳目所亲及者。相对追感无穷矣。数年前。穆尝游湖外。谒相公墓于潭阳。登临俛仰亭。因访其子孙。于遗藁中得乙酉冬十月与翰林泛舟锦江诗三首。用骆峰,湖阴二先生韵赠归来丈人诗二首。此皆与吾外高祖大尹公相酬唱作也。公与相公。俱仕 中宗世。尝以翰林。出为北道兵马评事。 明宗时。官至东都大尹。后左迁。卒于光州。归来堂。别号也。今以五诗连书帖中。使相将以骆峰,湖阴诸作。并为八帖。仍谓余曰。今吾幸以得此。子不可以不识也。谨书其大略如右云。 有明崇祯十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4H 页
六年暮春下浣。许穆谨书于合浦寓舍。(五诗见上诗卷)
俛仰集卷之三
 跋
  
老松先祖日本行录跋
高祖父当我 太宗朝登第。乃 永乐壬午也。选入翰林院。累迁司谏院正言,献纳。辛卯春。以 圣节使书状聘于 上国。特蒙 皇朝嘉乃之恩。我 太宗大王。褒美专对之义。 世宗即位之三年庚子春闰正月十五日。以佥知承文院事。奉使日本。乃 国家以 皇帝命。行兵马岛之翌年也。日本王将欲拘留。府君毅然折之曰。岛夷往年侵犯 上国。 皇帝赫怒。举义问罪。罪在岛夷。本国不曾纠岛夷之奸暴。反辱 上国使价。本国亦与岛夷等本国用事。倭人等曰。官人陪来书内年号为何。府君答曰 永乐。倭曰。然则官人必未回归。以龙集二字改书可也。府君大言折之曰。吾等虽死。 御书何敢改。倭等知其节义之难夺。反以赤心不暇效顺。善谕其王。王乃大感悟。特修礼物以护送之。复 命之日。是年十月下浣也。 世宗亦美专对。特嘉忠直。引见便殿。优礼宠锡。令一行歌咏撰入之。府君日本行录行于世。壬寅。 太宗宾天。参修实录。以亲老累乞邑养。来守咸阳。孝有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4L 页
至性。治有声绩。人悉感化。亲而归之。晚年。以判司宰退老于全南之潭阳。潭之有宋始此。府君清名直节。学业文章。昭人耳目。而不幸家牒遗失。恒切痛悼。丙辰夏。余在秋城旧庄。从弟梁山甫裹送一卷书曰。此偶得于老儒吴祥者。实吾门难得之宝。颠倒开视则乃府君日本行录也。风波万里艰辛之状。虽闻于家世流传者。而未得其详。及今幸获遗记。得睹一行终始。殆于不测而幸免者数矣。读至风涛之恶。盗贼之危。尚使毛发竖起。有不忍追想。夫兵交之馀。奉使异域。在人事亦难。而会得全还。实赖天佑。非人力也。余于辛丑年间。观察岭南。巡至咸阳。伏睹府君咏花竹诗于东轩壁上。喜若亲承謦欬。不意今者复睹是迹。以起远慕。其记事之详。咏物之妙。无让于古之能文者。吾子孙永世莫重之宝。果无过于此录。自今计之。去 永乐庚子。百有三十馀年。而散入他人之家。得免毁污。终归本孙。数亦存乎其间。为后裔者孰不摩抚而悲感乎。但于移写之际。未免有错画误字。故余即洗手校正。传他纸以图永久。 嘉靖三十七年戊午冬月。后孙嘉善大夫。全州府尹(纯)。感泣谨识。
跋梁弟彦镇孝赋
俛仰集卷之三 第 235H 页
非深知孝理而躬行笃好者。何以及此。读之便令人警起。为子之家。不可无此赋也。
跋金厚之次梁彦镇孝赋韵
公素与梁君有旧。加以子女之婚。相亲以情。相尚以德。其与倡和者无非彝伦美事。则学业之相孚。家法之可传。吾于二公。有取而致敬焉。
  附河西金厚之次孝赋韵自跋
 孔门论孝。舍爱敬无他法。随分尽职。无一毫求待于外。今学者若能知此则志定理明。心一身安。无所往而不为用力处矣。本赋言言痛切。曲尽孝理。新平之语尽之矣。然不有以立定根基。直指径路。则有警发悬企之勤。而猝无以及于深知笃好之实。故尝于咏叹之馀。窃续瞽说。欲与同志者据此而用力焉。顾其学力疏浅。又局于声律。文不足以达其意。寻常介念。一日。梁甥执一策以进。乃新平手写二赋。鄙语亦蒙殊奖。惊怪辄不自任。罪罚荒迷。檃括删定。无以自勉。徒切感叹。(按梁公子子澄。即河西女婿。河西。己酉丧考。未大样。又丧妣。癸丑八月。始潭。未知此跋正作于丧中何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