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立岩集补遗 第 x 页
立岩集补遗
诗文
送尹奉教衢仲曝晒星州
当年词翰擅儒林。六载经帷许独参。曝史果为 王事大。方秋分遣内臣三。宫袍映日銮坡上。官马嘶风岭海南。谁识袖中藏直笔。却将诗戏谩搜探。
诗文
送尹奉教衢仲曝晒星州
当年词翰擅儒林。六载经帷许独参。曝史果为 王事大。方秋分遣内臣三。宫袍映日銮坡上。官马嘶风岭海南。谁识袖中藏直笔。却将诗戏谩搜探。
立岩集补遗 第 4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1H.gif)
丁宁数罪莲君子。一笑如何百态生。却使红尘骢马客。怜渠留滞不能行。
宁边开平驿四绝堂
溪山环境旧。景物与时新。雾雨仍笼野。莺花自殿春。宁知梦想处。重到倦游身。亭宇依然在。看诗忆故人。
次江界仁风楼韵(一首)
重来此地六年馀。往事纷纷一梦虚。通患古今多养虎。壮图时世类求鱼。江楼独立思清浊。云岫回瞻羡卷舒。信美山川非故
立岩集补遗 第 4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1L.gif)
江上高楼百尺馀。客边登眺似凌虚。腾身直拟搏风鸟。视虏还同戏鼎鱼。古垒人稀云独宿。阴山春尽日初舒。石田茅屋悲新徙。何术能令乐尔居。
寄丁舍人熿谪居
几年阻面目。千里梦魂频。莫道长沙苦。乔松自有春。
次韵(游轩 舍人别号)
故人万重字。惊喜取看频。泽畔长为苦。何日见阳春。
平壤爱莲堂记
风月楼之北。有莲池。池之大。方二十步许。中有岛。周回百二十馀尺。高可数丈。幽阒萧爽。真特地也。予谓庶尹李君元孙曰。岛在楼前。寻常所见。犹荒秽至此。得无悭秘者存。而抑亦有所待欤。将构小榭。以为寻常之所。非君。其谁宜为。庶尹曰。有材有瓦。
立岩集补遗 第 4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2H.gif)
立岩集补遗 第 4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2L.gif)
司谏院献纳安公墓志铭(并序)
往者 中庙宾天。戚畹益肆。飞语日腾。人心危怖。吾友安瑾夫见几而作。将行。过余而言曰。激之则祸且大矣。君辈其勉之。遂与歔欷而别。居一年。祸作。当时士论。轻触骇锋。其祸至今未已。余思瑾夫之言。未尝不叹服其高致远识也。乃者瑾夫之胤子霖。裒然袖一袟而来示余曰。此吾父之状行者也。知吾父终始者莫若公。公请铭之。余对曰。噫噫。子宜求铭于我。我恶得辞焉。按状。公讳琇。瑾夫。其字也。系出顺兴。安文成公十四代孙也。有讳璟。检校,汉城尹。
立岩集补遗 第 4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3H.gif)
立岩集补遗 第 4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3L.gif)
立岩集补遗 第 4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4H.gif)
立岩集补遗 第 4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4L.gif)
君子之乡。君子之人。君子之学。以直道持身。以直道成名。以直道不辱。明哲之智。明哲之识。明哲之宅。
立岩集补遗
劄启(筵中奏事 求言代草 状启)
玉堂劄子(以下。副提学时。戊戌。)
略曰。变不虚生。必有所召。今者生民困悴。流亡居半。军政疏虞。虚张额数。况南方有衅。西鄙搆怨。脱有事变起于朝夕。则未知国家何以处之。内多宠爱。赐与无节。而百姓困于引纳。外兴土木。第宅过制。而军民疲于役使。上好下甚。奢侈成风。奢侈之极。贪风以长。臣恐今日之变。未必不由于此也。愁怨之极。必召灾▒乱。乱生于内。外患随至。则 殿下虽欲保宠爱。享安乐。其可
立岩集补遗 第 4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5H.gif)
又
略曰。人主欲治其国。必先正其家。敬宸之事。虽下人所为。下人独非 殿下之一家乎。一家之人。暗施邪道。 殿下尚不知察。臣等恐 殿下正家之道有未尽也。 殿下以一僧之事。既亏正家之道。又失用法之公。为圣德疵累。臣等窃痛之。
宪府劄子(大司宪时乙巳)
略曰。赵光祖等。尽忠 先朝。常念世道日卑。慨然以挽回三代为己任。勖率同志。罄展平生所蕴。冀复见古治于今日。不幸效慕之徒。渐成浮激之习。光祖固已忧之。而亦不能禁。当时过中之失。盖亦有之。然推其心也。与日月争光可也。以是观之。光祖忠正。国人之所共好。而公论之所与也。今者给爵之命。不及于忠正。臣等窃恐是非
立岩集补遗 第 4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5L.gif)
又
略曰。如小人之依附攀结者。谓之枝叶可也。君子则不然。所与协力共事者。皆其同志。是岂可谓之枝叶乎。赵光祖尽心 先朝。自以为行道济世。千载一时。奋然勇为。不暇恤他。当时士林。翕然尊尚。而阴邪媢疾之徒。指以清流之魁。先置极罪。其祸惨矣。呜呼。以光祖忠正。终不得展尽所学。赍志而没。不唯一时之所共惜。至今闻者莫不于悒而郁抑。今 殿下至以其同志者谓之枝叶。此必以光祖为根柢。而有是教也。呜呼。枝叶根柢之事。非君子之所宜有
立岩集补遗 第 4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6H.gif)
又
略曰。近者臣等所论非一事。而 殿下于好恶邪正之辨。曾不听纳。又从而为之辞。遂使好恶颠倒。而不能明进退之道。非徒欠帝王纳谏之美。而亦未免为 圣德之累。
玉堂启辞(副提学时戊戌)
传位。国家大事。不可卒然处之。况大位非殿下私器。祖宗之所付托。臣民之所归仰。尤不可率尔独断。乃于宫中。只与宦寺。欲私传大宝。一国臣民。不知 圣意之所在。不胜惶惑。去奸之后。人心粗定。又知 殿下锐意图治。朝野想望太平。岂意遽有今
立岩集补遗 第 4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6L.gif)
大司谏辞职启(戊戌)
臣本以庸劣。虽为外官。尚未能堪任。前日滥荷 天恩。授弘文馆长官。欲为辞避。而非宰相烦渎启达。未安于事体。故不得已就职。心尝危惧。今又重地长官。岂臣冒处之地。非徒臣之不幸。亦将污其名器。甚为惶恐。敢辞
大司宪避嫌启(以下甲辰)
故县监宋好礼妻权氏呈状内。三寸侄锦溪正祺。率其奴石及崔亿年,池石坚称名人等。门扉打破。突入作挐。多般凌辱云。故亿年,石坚推捉时。逃避不现。府吏发遣跟寻则尹元亮家隐接不出。故亿年,石坚及元亮事知奴子。发差捉来则非徒不出给。所由头发扶执。曳入困辱。此臣不职。纪纲
立岩集补遗 第 4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7H.gif)
请尹元亮照狱启
尹元亮困辱所由之事。至为骇愕。故臣等避嫌后欲启推治之意。自 上洞烛顽横之状。先命推考。故臣等不启而退。今日仕进。更发府吏。使捉致亿年及事知奴子。元亮亲见府吏。多般拒说。略无畏忌之意。非徒亿年等不出。事知奴子亦不出给。凌蔑风宪。莫此为甚。请元亮照狱推考。以治其罪。
又
是必持外戚之势。轻风宪之地。所关非轻。不可但出缄问。若诿以愚痴。不为重治则国家纪纲。自此颓废。请照狱以重风宪。
大司宪辞职启(以下乙巳)
臣猥蒙 先朝恩眷。官至从二品。涯分已足。今又 特升正二品。尤为罔措。况宪府之长。其任至重。如臣庸劣。岂堪冒处。请递。
请尹元老远窜启
尹元老本以阴邪诈谲之人。其在 先朝。巧搆反侧之说。离间 两宫。使人心疑贰。朝廷危惧。此实 宗社之贼。 先王罪人。其依凭宫禁狐鼠鬼蜮之状。自 上亦岂不知。罪恶已极。虽在至亲。义不可容贷。请速远窜。以安 宗社。
立岩集补遗 第 4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7L.gif)
崔辅汉前于 中宗大王升遐。拟差守陵官。称病规避。至为无状。故其时公论。请罢不叙。厥后大臣启请收叙。 大行大王。以得罪于 先王。不宜速叙为教。今不可汲汲叙用。请罢。
避嫌启
臣等初与同僚。会议尹任等事。议终不一而罢。昨日 命召臣等。与大臣共议。时臣等当请出命牌于同僚。更议而处之。乃为得体。而计未及此。遽自入对。遂致僚意不
立岩集补遗 第 4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8H.gif)
避嫌启
昨日执义宋希奎等所论切直。此诚扶公道。救后弊之意。臣等初欲议启而未决者。亦以此也。昨于 命召之时。臣等不顾僚议。遽即入启。所失甚大。非徒被论于同僚。士林皆以为骇怪。如此而苟为就职。则臣等之无耻益甚。而台谏之体统扫地矣。臣等非只为避嫌而已。终不可污辱名器。自上不可以臣等二人之去就。而不恤公论之所在。请亟递臣等之职。以重台谏之体。
户曹判书辞职启
小臣本以庸愚。官至宰相。无丝毫补国。前为台官。多有失体。甘受公论。方怀惭赧。六卿职重。非徒不能堪任。同官皆罢。臣独升
立岩集补遗 第 4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8L.gif)
论赈事启(以下。赈恤使时。丁未。)
士族当赈者。各部例必报于汉城府。传报启达之际。必有死者。请如常人例。直报于厅。趁时赈救何如。前者赈济场。或有内摘奸之时。官员等恐有罪责。聚食之民。使不得出入。有如拘系然。故虽辗转沟壑。不肯就食云。便易赈救。使得任意何如。
论赈事启(以下戊申)
京城中士族家。殆半饥饿。故时方赈济矣。闾里间流离之民。比来渐多。请设东西赈济场救之。且闻市上米谷甚贵云。常平仓请速开给。
论赈事启
赈恤等事。自 上轸念至矣。小臣欲体 上意。岂有极乎。五部官员。亲自教送。管领等亦皆亲见教之。官员虽有尽心者。而下人岂尽无汎滥之心乎。顷见 传教。虑有
立岩集补遗 第 4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9H.gif)
论赈事启
小臣方为赈恤使。考诸前规则赈济场。或于五六月。例皆撤罢。今则国储不敷。似不可浪费。但饥饿之人。相望于道。今若罢场。则饥困之民。将无所延活。当与朝廷共议。限开月不罢也。且士族饥饿者。乃寡妇等
立岩集补遗 第 4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499L.gif)
筵中奏事(正言时己丑)
近来所谓细琐之事。伤于事体者多有之。如各司勤慢。报于政府而书启之事。自 上以为如此。则必人人当恪勤乃职而为之也。然三公总六卿。六卿总治其下。则在位者自然有恪勤之心。而无怠慢之事矣。如此为之。其于国法。至为密矣。自 上忧勤庶事之意亦为至矣。然臣恐后世。有以此为察察而终累 圣德也。朝廷纪纲存则虽不为如此。各司自尔勤仕矣。如此察察之事。恐伤大体。不若不为也。
筵中奏事(义州牧使时癸巳)
臣本儒生。不知边务。义州越边三岛来居唐人撤去事。移咨辽东矣。如有加来作舍耕田者。则何以为之。未作未耕之前言之。
立岩集补遗 第 5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0H.gif)
筵中奏事(副提学时戊戌)
我国军额虽多。有名而无实。驱疲困之卒。用之于战场。则将无所施勇。亦不能赴敌。而必有逃亡溃散之患也。今此困疲之民。岂可除小弊。而为能苏复哉。必自 上躬行节俭。民获实惠而邦本固。然后军旅之解弛。亦可以治矣。臣前为义州牧使时。审察平安道之事。则戌卒困苦之状。口不可言。以疲弊之民。虽欲驱之于战场。固知无用矣。
筵中奏事(以下。知经筵时。丙午。)
夫人之情。莫不欲寿。故皆欲事佛以祷之。
立岩集补遗 第 5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0L.gif)
筵中奏事
迩来。倭奴绝不往来。此非偶然。必有所以也。其防备之事。内则朝廷既尽处置。外则监司,兵使亦多措之。然国储既竭。军粮亦乏。若有缓急。将何术而备之。守令贪污。滔滔成习。非但为己利也。如武班门荫之人。不得已而为立身之地。务为人情之事。如欲痛革贪风。必朝廷上下。皆一心勉力之后。可责守令也。大抵源清则流清。既不能正其本则虽责守令。亦何益哉。
筵中奏事
近日灾变连仍。自 上恐惧修省之意无不尽矣。然修省之道。其本只在于仁俭二字。且人君修德之道。固非一端。宋司马光。
立岩集补遗 第 5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1H.gif)
筵中奏事(以下丁未)
近来连岁凶荒。生民极困。流离失所。不能自保。为僧为盗。军额日减。脱有不虞之边衅。将何以为哉。自 上恻念民事。故既命勿徵往年还上。又命蠲减贡税。爱民之诚固大矣。然而民不蒙惠者。抑何故耶。生民之艰苦则如彼。而都下大小朝官至于庶类。第宅,衣服,饮食之奢侈。渐倍于前。弊习已成。若矫其弊。莫若自 上有躬行之实矣。三代以下。惟汉文帝躬行节俭。故海内富庶。 上能躬行节俭。一以至诚则朝廷遵奉。莫不崇俭。而下民自然观感矣。如是则民生之艰苦。庶几少救矣。今者日候凄
立岩集补遗 第 5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1L.gif)
筵中奏事
近来灾变甚多。臣常忧念。思其应灾之道。不知何为而感天也。定难之后。人心无不危惧。士气亦皆摧折。须知此意而安定人心。培养士气。此正今日为治之急务也。人心和平。然后灾变消而治化成。士气培养。然后气节兴而治化出。培养之方。固非一二年所可为矣。 即位之初。当先以此为念。凶徒之罪。不得不用王法。而人心畏惧。有如万物畏雷霆之威。闾阎儒生等。至曰读书何用云。人心危惧。此乃伤和致灾之道也。安定人心。必以忠厚为本。人虽有罪犯。若不至深重。必须宽恕。所以慰安人心。以为和平之本。则不久而人心安定。兹非今日之急务乎。
筵中奏事
近来纪纲解弛。自 上当以威刑立纪纲。然宜以仁厚之德。当为根本。 圣念每留于此。则朝廷及四方咸服。而人心终乃镇定矣。
立岩集补遗 第 5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2H.gif)
自 上以为岂可以杀戮定人心乎。进君子。退小人。而国势堂堂则自然定矣。此实宗社无疆之休也。 圣质又出于英明。若群臣协心而同德。则时和岁丰。人心自定矣。岂料至今不定如此乎。
求言传旨。代草。(同副承旨时。己亥。)
彼苍盖高。于赫鉴临之明。吾心虽微。亦有感通之妙。人之所为。天必先知。其善其恶。为祥为灾。应感如此。可不畏哉。予以眇末。叨承艰大。窃自措躬于兢业。常恐获戾于上下。敬天勤民。厉精图理三十有四年。诚未上孚。泽未下究。和顺不应。阴沴并臻。布
立岩集补遗 第 5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2L.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3H.gif)
状启(南兵使时庚子)
略曰。甲山,三水两邑人物。不得安接。日渐逃移。非徒风土荒薄。晚耕早霜。专由毛物进上。两邑 进上虎豹皮四十张。权宜量减。安集流民。以实边圉。以为邦国永保之计。
附史草(十三条)
政院以吏曹正郎闵齐仁月课制述单子启曰。大典内。时任弘文馆官员。若有五次居首者。例给加资。庚辰年受 教。虽非弘文馆官员。已为弘文录之员。皆令制述。闵齐仁今为五度居首。何以为之。 传曰。以时任弘文馆例给加可也。(庚寅三月二十七日)
史臣曰。课制之设。其为劝奖至矣。近来
立岩集补遗 第 5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3L.gif)
以闵齐仁为济州牧使。(丁酉四月一日)
史臣曰。闵齐仁深毅有远计。为吏曹正郎时。许沆为佐郎。颇专擅。齐仁多抑之。由是遂成嫌隙。安老将还朝。安老之党共荐沆。自吏曹佐郎为正言。时权輗为大司谏。齐仁问輗曰。沆何如人。輗曰。议论俊拔。乃国士也。齐仁曰。不然。其人当国。必误国事。輗不以为然。齐仁竟为沆所驳。至是沆辈共图。以齐仁为济州牧使。齐仁以亲老上言。众颇危之。竟蒙 上恩。只递。
以闵齐仁为大司宪。(癸卯十二月二十七日)
史臣曰。闵齐仁素有重名。在关西。务从宽大。人以长者称之。至是物议尤重。
吏曹判书申光汉启曰。请谥使。议于大臣。
立岩集补遗 第 5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4H.gif)
三公启曰。告讣请谥。事甚重大。例以正二品宰相差遣。适乏可当之人。故曾以闵齐仁为上使。假衔而去。朝议以为宜给加资。而当其时。臣等亦未及启达耳。大抵 诰命得请而来。则似必有恩典之事。请令承政院考前例何如。 答曰。未及详察而然也。不必考前例。闵齐仁俾及今日政。为正二品可也。(乙巳五月十二日)
兵曹判书李芑启请崔辅汉差上护军。大司宪闵齐仁与同僚启曰。云云。(启辞见上)
史臣曰。辅汉之无状。国人知之。罢而不叙。何以当罪。李芑为兵判。弃 先王之教。抛一时之论。特启而用之。岂非同恶相济者乎。台官之犹有是启。亦可见公
立岩集补遗 第 5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4L.gif)
兵曹判书李芑,知中枢府事郑顺朋,工曹判书许磁,户曹判书林百龄启曰。国有大事。请召首相及两司长官面对。 传曰。速发命牌。尹仁镜等至。与芑等及院相权橃。聚于庆会门启曰。国有大事。佥议为当。领中枢府事洪彦弼,左赞成李彦迪,左参赞丁玉亨,右参赞申光汉,礼曹判书尹溉。皆召之。 答曰。速发命牌。 大王大妃与 上。同御忠顺堂。洪彦弼,尹仁镜,李芑,李彦迪,权橃,丁玉亨,申光汉,郑顺朋,许磁,林百龄,尹溉,闵齐仁,金光准,承旨宋麒寿,注书安馠,检阅赵璞入侍。李芑曰。刑曹判书尹任。自 中宗朝。所失多矣。近来多有不自安之心。左议政柳灌,吏曹判书柳仁淑。亦有形迹。两司长官。昨日会议。欲启而止。臣在宰相之列。不敢容默。望收大臣之议。此人等无乃可黜之于外乎。 上曰。此甚骇
立岩集补遗 第 5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5H.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5L.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6H.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6L.gif)
史臣曰。自丁酉之后。朝廷之间。有大小
立岩集补遗 第 5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7H.gif)
命招洪彦弼,尹仁镜,李芑,权橃,李彦迪,丁玉亨,申光汉,许磁,林百龄,尹思翼,尹溉,闵齐仁,罗世缵,承旨宋麒寿,假注书柳景深,记事官安名世。会于庆会楼下。启曰。自 上将欲引见。未知为何事。但闻昨夕。郑顺朋有上疏。如果为此。臣等实未见其疏。 上前不可不知而对之。亦不可聚观于 上前。请出其疏。见而后入。 答曰。今观顺朋疏。益可寒心。欲对朝廷详告以予意。是 以招卿等。顺朋疏。入而见之可也。于是 大王大妃与 上御忠顺堂。出顺朋疏下示曰。 宗社大贼之人。朝廷何伸救之甚
立岩集补遗 第 5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7L.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8H.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8L.gif)
是日也。 上终始不言。 慈殿反复言任等之罪深且重矣。不可不罪之意。 退与诸人。会坐庆会门内待命。 上赐尹任,柳灌,柳仁淑死。李霖极边安置。权橃递职。是 教之下。李彦迪,丁玉亨,尹溉,闵齐仁,罗世缵等五六人。颜色惨然。馀皆喧笑。无异平日。或有得色者。
朝讲入侍时。知经筵事闵齐仁启曰。云云。(筵奏见上○丁未正月十七日)
养士气。定人心之论。正中时病。发此言。唯闵齐仁一人而已。
左议政尹仁镜,兵曹判书黄宪,右赞成沈连源,左参赞任权,右参赞金光准,吏曹判书尹元衡,同知中枢府事崔演,礼曹判书
立岩集补遗 第 5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9H.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09L.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10H.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10L.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11H.gif)
立岩集补遗 第 5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11L.gif)
史臣曰。闵齐仁为士林所推仰。顷口(一作日)李芑被驳之时。欲以齐仁为之代。宰相之意。与在下士林不同。竟不果。至是被罪。人皆惜之。
大司宪丁应斗,大司谏陈复昌,司谏沈逢
立岩集补遗 第 5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12H.gif)
史臣曰。闵齐仁。善人也。乙巳举事之时。
立岩集补遗 第 5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12L.gif)
上以一封书。下于大臣。其书曰。常时予意以为元勋大臣。则必尽心国事矣。顷日闵齐仁之事。至为寒心。虽远窜不足惜也。但其本心无他。故只削勋职。而当在人心不定之时。赏罚不可不明。(八月▣日○远窜似在此 教之后。而无所载。恐考出未尽。)
传曰。闵齐仁受赐罪人家舍。其给右议政黄宪。(二十日)
乙巳录
闵齐仁字希中。骊州人。登庚辰科。乙巳。以大司宪录功。官至赞成。庚戌。执政尹仁镜等启以仁柔之言。忧惜罪人。又以安名世所书。为史记不可改。削勋。齐仁晚年自悔。作诗云。已被当时误。应贻后世讥。
立岩集补遗 第 5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13H.gif)
叔(滩叟)曰。吾友柳祯谓余曰。往者吏曹判书李彦迪复古公。数使人强邀。一夕往见之。则出示平安监司闵齐仁希中之简。其中有曰。李延庆,金大有。今世适用之才。不可埋没于草泽。请荐作一郡守之任。视毕。复古曰。不待希中之言。吾意亦欲用之。而但未知来就乎否。祯曰。金大有去就。吾未知之。至于长吉。(滩叟字)吾知其志。必不肯进也。复古唯唯云。余谓叔曰。叔与希中有旧乎。叔曰。无一面之雅。余曰。然后益知希中之真君子也。闻希中之简。又知复古之真宰相也。复古初除铨相。希中抵之以贺书。不以子弟为荐。而首荐以素不知之人。复古初政。能受若此之简。又欲用若此人。非真君子真宰相而何。惜乎以循例之事。递去真宰相。(复古以病罢。文官叙用罪。送西。)不得见善手段也。
长贫居士胡撰(长贫。牛溪门人尹耆献别号。)
立岩集补遗 第 51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129A/ITKC_MO_0129A_A025_513L.gif)
己酉 筵中说话(正月初五日召对时)
左参赞宋浚吉曰。云云。乙巳士祸。尤为惨毒。 仁庙升遐。 明庙方在次嫡之位。其正统安往。而奸凶尹元衡等。以为士类有择贤之意。以此搆祸。一日杀三大臣。甚可痛也。其中被祸之人如宋麟寿。则士林有重望者。而最为冤死。麟寿乃宋时烈曾祖之弟。而于臣亦为傍亲也。判府事宋时烈曰。其时闵齐仁。初虽不能立节。而及至士类连被酷祸。心常惨痛。每为伸救。终至窜谪而死。此乃户曹判书闵鼎重之先祖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