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x 页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己卯名贤录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277H 页
流窜
金絿。字大柔。丁卯。生员进士。俱为壮元。癸酉。及第。官至副提学。祸作日。与冲庵,静庵同下狱。杖配开宁。十二月。流南海。搆堂于竹林而居之。辛卯十一月。量移临陂。癸巳。蒙放。奔还礼山。哭父母坟。仍居焉。公前在南海。俱丧父母。欲伸追税之情而先婴感疾。一年而终。公笔力强健慕钟王。尝闻为华人所购。绝不书。故罕传于世。
己卯。与赵静庵,金冲庵诸贤。同被鞫问。供曰。臣年三十二。性本庸愚。只慕古人师友之助与同志之士交游耳。进退人物。非下类所为。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徒恃公论。相与是非而已。朋比诡激。国论颠倒。朝政日非。非臣之情。
题自庵诗帖[尹根寿]
自庵金公絿字大柔。此帖即公诗而手自写者也。公。己卯正人。往闻一时诸贤如赵静庵。则一意道学。不暇他才艺。金冲庵以下。旁及文章矣。诸贤之论。以为文则汉。诗则唐。真草则晋。人物则宋。以是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277L 页
视法。而为终身俛焉之地。亦盛矣哉。今观此帖。不其信然乎。诸贤方得君行道。力挽三代之治。而憸人间之。北门祸起。迁谪四出。而甚者命且不保。公以副学。远投海上。癸巳。 恩宥。还礼山旧居。遂以翌年甲午。捐馆舍。享年仅四十七。后复原职。又以在玉堂时预 宗系之议。录光国原从功一等。赠吏曹参判。此即公哀荣之大概也。树德者获报而公之子妇李氏。公之孙韐。具被贼害。公之孙韫。以留都从事官。闻母若弟丧。惊忧成疾继逝。天之报施善人者舛耶。又闻公才弱冠。应生进试。考官见公文。亟叹赏。两试俱擢第一名。旋以癸酉榜眼释褐。秉史笔。上玉堂。自正字积官至副学。中间除外职者。惟吏曹政府郎,掌乐正而已。其拜乐正。则以解音律。而且 赐暇湖堂。以诗文预期于后日者固远且大。而卒以废斥。又夺其寿。古所谓人忌之而天亦忌之者也。公书。深得魏晋笔意。至今学书者临摸不衰。而评书者或谓金某。威而不猛。姜汉。猛而不威。互致瑕瑜。又安得为定论乎。诗宛有有唐风骨。使假之以年。纶而不息。廓而大之则兹所致业。岂其税驾所哉。帖为主簿(赵君)石大得所有。余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278H 页
谓钟,赵,王,储诸人。俱阙于行而徒有其艺。后之人见其书法若诗。犹爱玩不置。况公之皭然名臣。而才复兼至。如此帖者。其宝藏之当如何哉。赵君其知所重乎哉。既以语赵君。复书所慨于怀者而归之。
万历壬寅端阳月。后学海平尹根寿。题。
有明朝鲜国通政大夫。弘文馆副提学,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同知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自庵金先生墓碑铭(并序)。[金世濂]
 后学通政大夫。成均馆大司成,知制 教金世濂。撰。
公讳絿。字大柔。光州人。己卯先贤传所谓自庵金先生者也。公天分绝高。践履又笃。自少发愤力行。其相与讲究切磋者。皆一时善类。 中庙朝。锐意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278L 页
文治。作新一世而公及静庵赵先生,冲庵金先生。为上下所倚重。协心赞迪。图回至治。以尧舜君民。兴起斯文为己任。始由槐院。选入弘文馆为正字。历著作,博士,修撰,校理。旋拜吏曹佐郎。迁正郎。由司谏院献纳,司谏,掌乐院正。复入弘文馆为应教,典翰,直提学。常兼带艺文馆应教,成均馆司成。赐暇湖堂。升承政院同副承旨。迁左承旨。移拜副提学。俄而北门祸作。即己卯十一月十五日也。公与静庵,冲庵。一夜俱下理。先是。南衮,沈贞为公议所弃。积怒逞憾。潜诬以大逆。事叵测。赖大臣郑光弼力救。分配有差。流窜四出。公杖流开宁。居数月。加罪窜南海。静庵,冲庵。竟未免加命。呜呼。可恸也已。士固有竭忠直道。进不得遭遇明主。乐善好学。退不能独善其身。厄困以殁地者矣。若公。忠足以结主知。而黜于圣明之世。明足以保其身。而竟遭憸人之阱。此又何哉。嗟乎。天道之不可必。一至此欤。公处绝岛十三年。始得量移临陂。又二年。放还乡里。其在谪也。父母俱先殁。至是。奔哭父母墓。绝而复苏。欲伸追税之情。朝夕上冢。涕泪所着。草木尽枯。以嘉靖甲午十一月十六日。病不起。享年四十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279H 页
七。葬于礼山宗敬里子坐午向之原。从先兆也。后五十七年。当 宣庙朝。特赠吏曹参判。公文章奇杰。高出魏晋。旁及艺能。审解音律。其拜乐正。欲令正雅乐也。十六。魁汉城试。二十。中司马。二十六。登文科。其应司马试也。考官亟加叹赏。批其卷曰。退之作。羲之书。遂擢置两魁。国朝所罕也。笔法强健。自成一家。世谓之仁寿体。盖公之居仁寿坊故也。后闻华人所购。绝不书。以此罕传于世。考讳季文。大兴县监。 赠左承旨。祖讳性源。成均馆司艺。 赠吏曹参判。曾祖讳礼蒙。礼曹判书。谥文敬公。妣。淑夫人全义李氏。丽太师棹之后。娶金海金氏。生二男一女。长曰镕。早殁。次曰钧。进士壮元。女适展力副尉李思航。钧生二男一女。长曰韫。司谏院献纳。次曰韐。别坐。以孝 赠持平。出继镕后。女适 赠顺溪君安世复。李思航生一男曰希容。直长。韫生二男一女。曰橃。万户。曰榥。通政郡守。女适尹德敬。侧出也。韐生二男二女。曰橚。县监。曰楗。将仕郎。女适县令李荣义。次适佥知李晋亨。安世复生四男三女。曰梦益。生员。曰梦尹。顺阳君。曰梦陟。宣务。曰梦尚。通德。女适士人申大根。次适参奉元士翼。次适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279L 页
主簿洪迥。内外曾玄。即百馀人。幼学伯辉。橚之出也。寔为宗孙。与顺阳君及诸宗人。图竖墓刻。手家状属金世濂曰。公殁已百馀年。显刻尚阙。岂独子孙责也。其在斯文。欠缺亦大。然则非子谁宜铭。世濂辞不获。谨铭。铭曰。 道学之兴。文正实倡。拔茅连茹。君子道长。允矣先生。造诣既深。埙篪迭应。其利断金。敬义夹持。惟正是悦。行有险易。不改其辙。群凶所嫉。谗巧罔极。危机卒骇。为鬼为蜮。天之将丧。哲人云亡。投身绝域。没齿穷乡。公议一定。不待百年。士林儒宗。星斗于天。丰碑大篆。用表厥坎。刻视无穷。公则奚憾。 皇明崇祯十三年庚辰二月 日。立。
自庵金先生墓志[安应昌]
公姓金。讳絿。字大柔。光州人。自号自庵。又号栗谷病叟。高祖讳溯。成均馆司成。 赠议政府左参赞。曾祖讳礼蒙。礼曹判书。 赠谥文敬公。有名当世。祖讳性源。成均馆司艺。 赠吏曹参判。考讳季文。大兴县监。 赠承政院左承旨。妣。淑夫人全义李氏。丽太师棹之后。县监兼仁之女。以弘治戊申九月二十八日生公。年十六。魁汉城试。二十。俱中生,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280H 页
进壮元。癸酉。登韩忠榜第二名。及第初拣槐院。旋入玉堂。历著作,博士兼记事官。升修撰。迁承文院校理,吏曹佐郎,成均馆典籍。选知制 教。还入玉堂为校理兼记注官。又自承文院校理,献纳,工,礼,吏曹正郎。历弘文馆应教兼编修官,艺文馆应教。至弘文馆典翰。又以承文院参校,司谏,司成,掌乐正。至弘文馆直提学。己卯。升拜承政院同副承旨。至右。移拜副提学。是冬。士狱起。逮系金吾。被窜南海绝岛。祸将不测。而不废诗酒琴歌。无危惧色。其不以死生穷达为欣戚。大可见矣。居谪所凡十三年。而丙戌,戊子。连遭内外艰。辛卯。赦宥。量移临陂县。癸巳。放还松楸。甲午。还授职牒。公追服丧。庐墓侧。朝夕哭墓。欲伸追税之情。先婴疾。竟不起。寔嘉靖十三年甲午十一月十六日也。享年四十七。卜葬于礼山宗敬里先茔侧子坐午向之原。从治命也。公卒后五十七年。至 宣祖大王朝万历辛卯。以宗系辨诬用公表得准。追录光国从勋一等。 赠公是爵。 赠公考县监爵左承旨。妣。李氏淑夫人。公自在儿时。已如成人。年甫六七。能属文。作石榴诗乌鹊桥诗。语皆妙。举世奇之。公年七岁。患头疮剪发。人有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280L 页
怕公风伤。授以貂包。谢曰。他人之物。不可虚受。竟辞焉。闻者莫不惊异之。公当 中庙朝。真一世重名。文艺特其馀事。而举司马。文笔俱绝。考官阅卷叹赏。批以退之作。羲之书。擢置两魁。我朝所罕有也。其笔法。时人争相慕效。谓之仁寿府体。盖公居仁寿坊故也。真草遗笔。至今流传。而纵横变态。自成一家。真世上奇实也。呜呼。公之文章学术。大为世所推许。常与赵文正诸先生相埙篪。以讲正学。回世道为己任。竟罹士林之祸。积岁废痼。不终厥施于世。惜哉。配。贞夫人金海金氏。左通礼贵通其祖。而万户震贤其考也。治家主馈。咸有法式。生二男一女。曰镕。早殁无嗣。曰钧。进士壮元。出继仲父从仕郎紞之后。女适展力副尉李思航。进士。初娶晋州姜氏。无子。再娶咸阳吕氏经历公正之女。生一男曰韫。献纳。三娶全州李氏 世宗大王曾孙铃平正辅女。生一男一女。男曰韐。别提。出继伯父镕后。女适 赠左赞成顺溪君安世复。即我王母也。副尉有一子。曰希容。平市署直长。内外诸孙之在世者几百馀人。我家君顺阳君梦尹。以公之外曾孙。窃谓公之事业。虽载国乘。炳炳可见。墓阙碑志
自庵金先生文集附录 第 281H 页
则百世之后。将无以识其所为惧。遂与宗孙伯辉刻竖丰碑。用贲泉涂。俾小子且叙世系官职。更图瘗中而年代既远。传述未详。其实德事功。未得其万一。直以所闻。谨录如右。纳诸圹南。以冀不朽云。 皇明崇祯十年丁丑六月庚辰。外玄孙顺兴安应昌。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