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渔村集卷之十一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渔村集卷之十一
 [附录]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26H 页
行状[李之濂]
公讳彦光。字士炯。号渔村。三陟人。鼻祖讳汉。当丽朝恭悯时。累官为中书舍人。性直。多忤权贵。且见朝政日非。遂告老。退居于三陟府之别业。恭悯以公东归。赐名东老。时牧隐李先生穑。为学士丞旨。(前朝大提学)辞于王曰。沈东老。年高德卲。学识出臣之右。登朝亦先于臣。请以臣职援之。其见重于一时如此。屡徵。拜礼仪判书,进贤馆提学。终不起。公优游田里。放怀山水。扁其所居堂曰信斋。日以吟咏为事。诲人不倦。多所成就。其后。子孙因世家焉。曾祖讳忠甫。某司正。 赠吏曹参判。祖讳文桂。 赠兵曹判书。考讳浚。执德雅正。不喜与人交。中司马文科。官至承议郎户曹佐郎。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妣 赠贞敬夫人江陵金氏。户曹参议子钦之孙司直普渊之女。以成化丁未三月初三日。生公。幼有异质。六岁。自知读书。一日夜。赞成公指灯使赋之。公应声立就。(灯入房中夜出外)思致出凡。闻者奇之。目是。文词骤进。甫成童。俱魁乡试三场。人称神童。声动京师。时方伯巡到江陵府。设场。公文又居首。方伯取读其券。极加叹赏曰。真远大之才也。丁卯。举进士一等。癸酉。中明经及第乙科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26L 页
第五人。用荐授艺文馆检阅。转奉教。己卯之祸。落职。除镜城教授。后拜礼,兵两曹佐郎。由弘文馆修撰。拜吏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出为江原都事。还拜司宪府持平。除忠清都事。转工兵吏曹正郎,司仆寺佥正。出授镜城判官。旋以司宪府掌令召。改弘文校理。丙戌。丁内忧。服阕。复拜校理。移司宪府执义。历艺文馆应教,弘文馆典翰直提学。公出入台阁。且侍经幄。前后论事。语多切直。 上每嘉纳。尝因事上疏曰。臣等闻。圣人因情以制礼。以为人事之节文。故父慈子孝。情也。以之而有事亲之礼。兄友弟恭。情也。以之而有兄弟之礼。上之爱下。下之敬上。情也。以之而有君臣之礼。明王。能尽其情。以行其礼。礼成于情。情行于礼。斯三者。岂非为治之大本乎。自世衰俗浇。事亲。或不能养。兄弟。或至相犹。属者。顽风日滋。民纪将绝。天属将戕。同气阋墙。至逞私愤。矢着宫门。此殆导之未得其本也。易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帝王之治。莫急于厚伦成俗。而厚伦之本。在上之人。能感化人心而已。伏见 殿下。敬奉 慈殿。出于至诚。凡可以悦其心者。无所不用其极。顷因灾沴。 慈殿诞辰。贺仪不举。在 殿下敬天不可斯须间断。然圣孝之至。亦宜多方慰悦。岂可并废其常礼乎。今夫闾巷细民。每遇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27H 页
佳辰生日。莫不为其亲。具鸡酒为寿。况养之以一国乎。成庙之奉三殿也。极尽纯孝。悦亲是事。曲宴丰呈。大小之礼。情文之节。靡不毕举。宫中欢洽。四方和乐。当是时。朝野士庶。足以见其礼。知其政。闻其乐。知其德矣。君子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伏愿 殿下。取法焉。伏见 殿下友爱之笃。出于至诚。然宗戚有过。或不见贷。友于之情。或至乖隔。一被谴谪。放还无日。无常常之见。绝源源之来。古昔圣王。亲亲之道。恐不如是也。自常棣之诗不歌。而汉有粟布之谣。魏有豆箕之咏。天伦之变。可胜叹哉。成庙之待宗室也。优礼频频。情意交孚。令监疏属。尚蒙恩遇。欢欣隆洽。一家之内。盎如春和。民之观感兴起。有不能自已者。君子曰。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伏愿 殿下。取法焉。又上十渐疏。其略曰。 殿下在中兴初。惩废朝奸邪之误国。思忠良与之共理。宿世蠹国之奸。斥之不疑。进退惟公论。长短犹其地。爵禄不私于戚畹。荐进或出于大臣。今也。贤愚倒置。阘茸竞进。谄邪老汉。大为时宰之所称誉。抗立敢言者。目谓之新进浮薄。其自谓耆宿者。亦未有嘉谟嘉猷。用舍不由淑慝。东西惟其好恶。苟非达官之瓜葛。无由策名于宦牒。货贝为市宠之阶。嬖幸司媒爵之路。众口登播。或信或疑。在 圣朝。岂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27L 页
有此事。然往来行言。必有所以。亦或依阿怙肆。自拟城社。苟可以利己。不恤 宗社。此知有家而不知有国者也。 殿下在中兴初。尊崇儒术。斥去异端。亲临学宫。执经论难。缁袍髡首。绝迹城市。使昏昏之俗。生昭昭之心。咸知吾道之可尚。异教之可黜。背邪归正。趋向一新。诚千载美事也。近者。闾阎氓肄。祝发逃赋。横行都下。略不畏忌。富商贵戚。施财邀福。诸山寺刹。稍稍重新。而学官颓废。无意修葺。朋徒解散。六艺不讲。国学尚尔。乡序可知。是何梵呗之多。而弦诵之未闻欤。异端之兴。吾道之亡也。吾道亡。则天常泯灭。国家沦丧。其异于废朝之毁学校。斁彝伦者。无几矣。又曰。夫养士气。将以养国脉也。士气之盛衰。而治之隆替。系焉。西汉尚忠厚。而忠厚之过。终成谀佞之风。至于上书颂莽者。万四百馀人。东汉之兴。矫其枉而直之。专尚气节。人材之盛。蔚然可观。桓灵不君。酿成党锢之祸。薙猕士类。国随以亡。惩羹吹齑。转为晋氏之清谈。而清谈卒误晋室。夫培养士气。其好恶。不可偏也。我 成庙培养有道。多士辈出。至戊午甲子。芟夷殆尽。士惩前轨。俗成委靡。中兴之后。振作二十馀年。士气摧沮。不复自振。有依阿苟合之习。无忠纯直谅之风。 殿下盍思所以致此之由乎。又曰。舜选于众。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28H 页
举皋陶。不仁者远。汤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治平之世。未尝无小人。一君子进。而众君子各以类进。故虽有小人。难其为小人耳。知人则哲。尧舜其难之。君子小人之分。岂易辨哉。然知人有道。虚心尽意。日进善道。面折廷争。尽言不讳者。贤臣也。巧言令色。妒善嫉贤。依阿苟容。脂韦求合者。邪臣也。炳几烛物之明。一有未至。而顺志者登庸。逆意者斥去。则憸小不进而自近。君子不退而自远矣。又上劄。论君德曰。正心修身。存此德也。齐家治国。推此德也。惺惺于屋漏。德之明也。汶汶于方寸。德之昏也。人君者孰不欲昭明其德。如舜之明于庶物。而所以蔽其明者非一。欲明于宫闱。而妇寺蔽之。欲明于政事。而憸邪蔽之。苟非明明德之主。鲜不为所蔽。蔽则昏。昏则不明。不明则殆矣。在 成庙朝。任士洪怙姻娅之势。肆谄谀之态。觊售其奸。以蔽 成庙之明德。赖 成庙明德克明。烛照奸状。不以姻娅有所假借。治士洪如律。永不齿录。鬼蜮不死。遇燕山。弹冠而起。大售其未售之奸。阴谗士类。薙猕殆尽。其祸惨矣。自古。妇妾之黩货。憸邪之要君者。必利其君德之昏。何者。昏则可以固吾宠而肆吾之计。明则照吾奸而祸吾身矣。明王有见于此。在宫闱。则严内外出入之防。接臣邻。则察是非邪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28L 页
正之分。不偏听以生奸。不独任以成乱。兹岂非明德既明之效哉。李长吉。一谄邪老汉耳。西班小职。尚不可授。而乾断犹迟。去邪亦疑。必问庙堂。以为进退。长吉年老无状。其老而不衰者。乃谄附旧习耳。此习若存。终必蔽明德。深矣。伏愿 殿下。涤去己私。克昭天理。一心之德。明于内而著于外。毋使尺雾寸云。为青天白日之累。又曰。夫士气者。节义之所由生。廉耻之所由立。我 成庙。培养人材之盛。蔚然可观。而然其所养之气节。一伤于戊午。再伤于甲子。士惩其轨。寝成颓靡。以长今日软懦之习。父兄师友之教。率皆趋利避害。其于古人之危言危行。将不暇为。惟其颓靡如是。故不贵文藻。不好学问。儒宫寥落。朋徒怠散。群趋倖门。罔或知愧。或摇邪喙。阴试 上心。甚至斥正为邪。指白为黑。此岂但窭人之误入于邪径哉。亦颓靡之习有以酝酿之也。时有奸人投书之变。公又上劄曰。国有阴贼。觊逞凶谋。其形虽秘。其迹可察。汉昭帝时。上官桀诈令人为燕王书。以谮霍光。帝年才十四。犹能知上官桀之诈。今者。阴凶所投之书。不啻上官桀之谋。 殿下之明。远过汉昭。详其文势。观其字画。其形与影。固已毕照于 圣鉴耳。彼虽自以匿迹为得计。日月照临。神明降监。将必败露。以伏显戮。安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29H 页
能久逭天刑。苟保首领哉。自古。虽明主在上。未必无浸润之谗。谗之不行。所以贵明主也。今夫禁臬之内。平日绝无浸润之谗则已矣。如或有之。其术不得逞于彼。而又欲行于此。乌保其必无此事乎。在 圣料更加省察。则罪人不难得也。往在己卯。为书约矢。以射禁中者。累矣。未几。赵光祖等。果被重罪。自后。奸凶欲害士林。而未得其说。则必托己卯之事。以为眩乱之媒。如是而犹不得售其谋也。则又踵己卯射矢之事。忍作匈书。投之内庭。其计必自以为吾若同时事于己卯。而投书于禁中。则 上必深疑士林。而士林之被害。亦如己卯。然后国无直士。朝廷空虚。君上孤立。国之魁柄。落吾掌握。东西南北。唯吾颐所指。其凶计不过如是而已。怀忠忧国者。宁不耿耿于斯。往年秋。彗星示异。俄有朝廷之变。自今春不雨。历夏至秋。太白经天。地震雨雹。包藏祸心者。百计欲乱朝廷。灾异之作无足怪。而小人反幸其有灾。欲籍此以逞凶谋。可为寒心。庚寅。 特拜吏曹参议。出拜江原道观察使。还拜大司成,副提学,大司谏,承旨。魁文臣庭试。遂擢拜太司宪。累迁吏,兵,礼,工参判。乙未。 特拜工曹判书兼艺文馆提学。又参文衡圈点。而时例以曾经 赐暇湖堂。方许主文柄。以故。公上章再辞。丙申。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29L 页
受关西警边使之命。竣事未还。拜吏曹判书。时 皇明学士龚公用卿,吴公希孟。来颁庆诏。公承 命馆待。周旋酬唱。多所贲扬。时金安老用事。屡起诬狱。许沆为鹰犬。恣行搏击。有陈宇者。慷慨士也。陈尝学于张公玉之门。与其子任重相友善。尝言安老,沆之罪恶。安老,沆闻而嗛之。论宇谤讪。迸逮张公父子。其他知名之士。株连者甚众。拷掠狠籍。公为理官。至涕泣力救。陈竟不免。而张公得不论死。然以此忤安老。丁酉。出为咸镜道观察使。是年。安老伏辜。 上思公。即 命召还。由工曹判书。改议政府左参赞。戊戌。以论者谓公尝引安老。以乱朝廷。遂夺官。放还田里。以疾终于家。实嘉靖庚子九月初六日也。先是。安老以憸邪之恣。济以文墨之技。规取权势。阴图进用。以其子禧尚 主。凭籍依附。骤执铨衡。既而六府三司同辞。劾其专擅之迹。遂迸窜于外。而南衮,沈贞,李沆。实主其论。未几。因 主丐恩。量移近畿。时南衮死。沈贞窜。李沆流。而郑文翼公复相。世道稍有更振之望。安老于是。久在屏黜。谋所以进用。而未得其路。或曰。君何不以调停己卯党人之意。交欢两沈乎。盖以公与其兄贰相公彦庆。素恸己卯士祸。欲解其废痼者。而患未得其援故也。安老深然其计。乃以入朝必当收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30H 页
用之意。倾心纳款。且当时。 文定王后主壸。而 仁庙在东宫。有两间飞语。廷臣多忧之。安老又使妻党蔡无择。倡言须安老入。可以羽翼 东宫。盖其子所尚之主。即 仁庙姊故也。由是。举朝靡然。随声附和。公与二相公。既信其调停之说。又冀其保护 东宫。遂为力主引入之议矣。及至安老享用。则只赦金公絿,朴公薰。以实前言。而讽其腹心。潜折已发之公议。杜闭士类。益甚于前。遂擅国柄。大作威福。无复有所忌惮矣。安老败后逾年。台谏掎摭前事。劾公。至今论者病之。往往犹有未明公之本心者。可胜叹哉。盖老安之复入也。惟晦斋李先生。知其奸而欲沮之。言于公曰。安老尹东京时。熟观其处心行事。真小人情状也。此人得志。误国必矣。直提学许洽。闻而恶之。与同寮李任,苏逢等。因他事劾之。至谓曲信阴嗾。谋摇国是。盖晦斋曾为司谏。愤蔡无择诬治朴云之狱。与罗淑论其事。故被奸党假此籍口。以奇中之。遂命罢其职。继以司谏朴公绍,典翰赵公宗敬。相与欲论安老。旋为权輗,蔡无择所先击去。与晦斋次第被逐。公当初。主引入安老之议。而及后安老所做大故疏脱。始觉其见卖。而惭悔无及。尝曰。不助当时数子之论。以致今日之悔。我之死后。宜为我厚幎冒。将无以见数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30L 页
子于地下。安老闻之。憾公特甚云。由是观之。公既昧先见于前。又无辨奸于后。是则公不得辞其责矣。然丙申。公以工曹判书。出除平安道警边使。盖时有西北蕃胡。年年窃发。多杀边将。安老故欲摈陷死地也。丁酉。又以吏曹判书。左迁咸镜监司。皆因安老斥之也。夫小人之情。明于恩雠。公于安老。实有引汲之力。则宜思其偿德之不暇。而乃反终始挤排。至于如此。则公之不附安老。而安老之憾公者。尤验矣。又按史草。 中宗丁酉十月二十四日庚午。大司宪梁渊等。与谏院论 启左相金安老。请速远窜绝岛。 答曰。如启。再启请即刻拿出绝岛安置。以定人心。 传曰。速令当直郎官。拿出城外后定处。可也。二十五日辛未。 命咸镜监司沈彦光用于京职。二十六日壬申。以沈彦光为工曹判书。是日。安老赐死。又史曰。初。安老欲以其外孙女纳 东宫。讽台谏。论尹溉及尹元亮两家之女。不合与选。尹溉因此被谪。遂并停止。国人皆知其谋。彦光言于许沆曰。近日外议如此。台谏前日之论。皆为左相孙女地耶。沆曰。余则不敢言。公何不言于左相耶。彦光言于安老曰。春兰之女。议入 东宫。然乎。今若纳春兰之女。则台谏所论。皆归不公。何以示后乎。春兰。安老之婿也。安老色变曰。吾家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31H 页
安有此事。遂誓以天日。彦光退谓人曰。昔。王莽将纳其女于平帝。多饰虚辞。逊避之。今左相之誓以天日。类之。安老闻之。遂与彦光成隙。因谮之云云。史笔所载。炳然可徵。而安老赐死之日。公即被召。则其于消长之际。事益彰著矣。又晦斋行状,碑文。俱载当时事迹。论议谓公主引入之议。则然矣。若所谓劾罢晦斋者。乃许洽。而非公之所为也。昭载史册。乌可诬也。至如安璐所撰己卯党籍补及海东野言,东阁杂记等书。皆可考信。而并谓公兄弟。意在解痼。信安老调用士类之言而引之。参伍较量。无复参差。又窃考赵典翰宗敬所著文集。其胤子廷枢。常跋其卷。而称沈某之厚瞑冒。皆人所不知。继以锦阳朴公瀰。又序卷首曰。欲解痼者。沈某兄弟。谓安老朝入。痼且夕解。夫朴司谏,赵典翰。当时。公与议论相左。因为群少所中者。则其两家子孙。宜不为公掩遮。而犹且云然。反欲别白公事。则其公论所在。信可见矣。昔。胡文定。不识秦桧之奸。亟荐于朝。及桧柄用。被其收召。时人有指文定为桧之党魁而劾之者。赵忠简,张忠献。并荐桧。终至以祸酬恩。自古宵人。善于掩匿盖藏。当其肝肺未露。阴邪未售之时。则虽以仁哲贤俊之明。亦有不能逆知者。可不惧哉。执此而论之。夫以文定而人且以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31L 页
党桧斥之。公既引安老。又坐此。追咎被劾。则世之人徒执其已著之迹。或未察夫公之本心者。势亦然矣。然观公之前后实迹。则知人不明。不害为其心之无他。而世之论公者。终亦有所定矣。公雅性朴直。立朝自励。当己卯士祸之后。群邪肆志。罟阱并设之馀。尝斥成云之奸。使不容于朝。又屡上疏劄。慷慨言事。其所以匡正君德。讽喻时政者。深得陈善闭邪。纳约自牖之道。而未尝不以旌别淑慝。作士气。励名节为言。至若极陈奸邪蔽主。陷害忠良之祸。而显指己卯之人。以为士林。则其危言谠论。忠愤激烈。可谓有鲠直之风矣。且以诗哭阴崖曰。英妙高怀拟老成。更张一世世曾惊。却将诗礼修初服。岂意经纶误半生。仕已在天无喜愠。惨舒随地有枯荣。穷途易节寻常事。十载林泉尚令名。其眷眷己卯士类。可见也。特以晚节歉乎先觉之贤。跲乎进退之道。求全致毁。避咎得匈。岂非命欤。公生有俊才。少长。藻思日达。刮磨浸灌。大肆其力。及乎登 朝。声阐文苑。名章大策。多出其手。尤长于诗。雅健富丽。自成一家。素履恬淡。出入显要。终始不渝。人莫敢干以私。公甫九岁。赞成公没。执丧如成人。随兄弟。亲执馈奠。寒暑不废。乡人见者。莫不感叹。及长。每遇忌辰。辄哀慕如初丧。常以禄不及养。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32H 页
为至痛。母夫人方严有识度。尝戒公兄弟曰。人之有忠信。犹食之有肴酱。苟以善自治。则可禳千灾。汝等须力学修身。以继先人之业。我忍而未亡者。为汝兄弟在耳。公祗奉慈训。服行不怠。咸就文学。扬显于世者。盖有赖于此云。公殁之年。葬于临瀛甑山亥坐巳向之原。所著诗文颇散秩。有渔村集四卷。行于世。公自遭口语。退处乡里。绝意人事。尝筑室于镜湖之滨。以渔钓觞诗自娱。然发于愤悱咏叹之间者。无非爱君忧国。反己内讼之语。其闻杜鹃诗曰。三月无君吊此身。杜鹃声里更悲辛。山中不废为臣义。准拟西川再拜人。又望日出诗曰。光明不被寸云遮。海底红轮涌碧波。愿在馀辉长洞照。此身肝胆本无邪。又示朴遂良君举诗曰。十年肝胆向枫宸。壮志常期斩佞臣。经济无才还误国。渔樵有地可栖身。不堪掉舌谈时事。只合韬光混俗人。到老心怀谁会得。明明晓日上高旻。此亦可见其本心也。配贞夫人江陵朴氏。将仕郎承绪之女。先公七年殁。同祔焉。一男云。有文学早殁。初娶参判金光辙之女。生一男。曰长源。进士。再娶安浚之女。生一男一女。男曰粹源。女适监司洪春年。长源无后。粹源娶 赠左赞成吴景闵之女。生一男。曰说。监察。娶参判闵浚之女。生二男三女。男长曰三
渔村集卷之十一 第 232L 页
达。进士。次曰三近。女适郡守金会宗。府使徐贞履。左尹洪琢。三达一男一女。男曰瀛。早夭。取三近子澄为后。女适佐郎金益昌。三近四男三女。长郎瀛。次曰淡,洁,渭。女适洪处敬,洪锡夏,洪㺹。澄五男一女。男曰世经,世纶早夭。世纬,世缉,世维。女适进士辛耆。淡二男二女。男世纲,世纪。女幼。洁二男一女。男鹏瑞,嘉瑞。女幼。渭一男世缜。窃惟公之事实可见者。不啻章章无可疑者。而公被殚去朝。未几而殁。其后子孙。数世连值夭阏。未得吁呼申白。使公之心。潜翳湮郁者。殆百有馀年。世数浸远。渐至泯晦。何其重为不幸欤。之濂。于公五世孙澄氏。契义甚厚。稔闻公之事迹。而悯然者久矣。今澄氏积诚搜访。凡系辨白公事者。无不采摭。属余叙次。故既历叙世家履历之槩。而复具论其本末如此。谨俟当世立言阐幽之君子有以财之。
崇祯纪元后四十五年仲秋。咸丰李之濂。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