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年谱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1H 页
[松斋先生年谱]
 宪宗纯皇帝成化二十二年(成宗十七年)丙午七月生。丙申月己亥日乙丑时。
二十三年(成宗十八年)丁未。二岁。
 孝宗敬皇帝弘治元年(成宗十九年)戊申。三岁。
 监察公常抱而看书。先生以手指字。监察公戏之曰。此是某字。彼是某字。及其解语。无不记知。
二年(成宗二十年)己酉。四岁。
 监察公常抱负而行。一日。先生宿怀中。忽驾悟。因问其故。曰。梦骑龙头上天。龙角触胸。痛而觉。
三年(成宗二十一年)庚戌。五岁。
四年(成宗二十二年)辛亥。六岁。
五年(成宗二十三年)壬子。七岁。
 监察公指路傍堠。使为联句。应口对曰。长生几阅行行客。监察公曰。阅字何以知之。曰。顷有客来论文。偶得闻之。
六年(成宗二十四年)癸丑。八岁。
 有使星过其里。人皆往观。先生独不出曰。何用观焉。闻者奇之。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1L 页
七年(成宗二十五年)甲寅。九岁。
 十二月二十四日。 成庙升遐。服成日。先生亦去斑斓衣。从容告母夫人曰。吾年过读小学之年。而独不知为 君服丧耶。傍人欲试其志曰。童子何知。姑不如仍旧着之。公曰。古人云知过必改。岂以年幼而废礼乎。傍人退语人曰。此儿之作心工夫。非凡人所可及也。
八年(燕山元年)乙卯。十岁。
母夫人有疾。先生昼夜不解衣带。躬煎汤药。夜深命退。每至门外。潜听喉息。然后退。日渔前溪。以供厨膳。
九年(燕山二年)丙辰。十一岁。
十年(燕山三年)丁巳。十二岁。
 欲赴监试。参议公以年少止之。强而后乃令老仆偕入场屋。考官怜其稚弱。嘉其颖秀。呼韵赋诗。应声而对。观者奇之。以为神童。及还。告参议公。今之举业。非士君子格致诚正之工。不过一衒价钓名之市。遂折节读书。务实地上工夫。为文。绝去浮靡之句。
十一年(燕山四年)戊午。十三岁。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2H 页
三月。携友上山寺。取小学,心经,近思录,性理,朱子等书。沈潜玩索。慨然有大志。不留意于功令。兴慕圣贤之风。笃志力行。
十二年(燕山五年)己未。十四岁。
 四月。自山寺归家。昼习夜诵。端坐如泥塑。两膝皆穿。寝不解衣。蚤虱满裤。犹不知苦。常曰。岁月不可虚掷。
十三年(燕山六年)庚申。十五岁。
 德行日就。文艺夙成。性端重庄毅。动静语嘿。循循中礼。屹然有成人气度。尝语人曰。古人云十五岁则成童。吾年今成童。而无一可成之学。时不贷人。机亦易失。岂不惜哉。
十四年(燕山七年)辛酉。十六岁。
 聘于晋州姜氏直讲胤女。善书字。晓音律。又长于武才。射穿杨叶。时人称以当世出入将相之材无出其右。
十五年(燕山八年)壬戌。十七岁。
 奋然有作圣之所。而恨无师受。闻寒暄金先生有道学。欲往从于谪所而未得。叹曰。道之成就亦命也。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2L 页
十六年(燕山九年)癸亥。十八岁。
 时参议公寓居他家。在十里外。先生率二弟。日日往来定省。虽析寒暑雨。未尝一日或废。
十七年(燕山十年)甲子。十九岁。
 九月。闻寒暄就刑。叹曰。吾道扫地尽矣。决然无出世之志。遂作一书室。植松三株。名曰三松亭。因号松斋。
十八年(燕山十一年)乙丑。二十岁。
 与崔猿亭一见。便为莫逆之交。讲究太极图说。至阴阳,卜筮,天文,地理。无所不通。
 武宗毅皇帝正德元年(中宗元年)丙寅。二十一岁。
 三月。 中庙改玉。告 庙颁赦。闻柳子光参靖 国勋。谓同门诸生曰。 国家若不痛塞利源。而使此辈冒入勋。则未来之弊。必有不可忍说之端矣。
二年(中宗二年)丁卯。二十二岁。
 乡里有贫未葬者。先生以家谷助之。亦散与一村贫乏者。人皆感叹。
三年(中宗三年)戊辰。二十三岁。
 鹤谷旧第甚隘。卜居于南数里。多植松栗。名其村曰栗村。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3H 页
四年(中宗四年)己巳。二十四岁。
五年(中宗五年)庚午。二十五岁。
 是春。中生员二等第四人。与赵静庵同榜。
六年(中宗六年)辛未。二十六岁。
 三月。上京。从静庵,冲庵诸贤。为道义交。悯圣学之无传。遂作入德门。赋以自警。
七年(中宗七年)壬申。二十七岁。
八年(中宗八年)癸酉。二十八岁。
 三月。中亲耕别试壮元及第。与金自庵同榜。拜典籍。
 
六月初四日。拜司谏院正言兼春秋馆记事官。
九年(中宗九年)甲戌。二十九岁。
 七月初六日。拜礼曹佐郎。
十年(中宗十年)乙亥。三十岁。
 拜司谏院正言。是秋。 章敬王后宾天。淳昌郡守金净,潭阳府使朴祥上疏。请复慎氏坤位。台论方张。事将不测。竟至拿鞫。先生与静庵先生。同在谏院。并力伸救。由是得免。
 七月。拜弘文馆副修撰,知制教,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3L 页
十一月。拜弘文馆修撰,知制教。
十一年(中宗十一年)丙子。三十一岁。
 四月十五日。拜兵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
 十月初四日。拜弘文馆副修撰,知制教。
十二年(中宗十二年)丁丑。三十二岁。
 三月十六日。拜吏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
 闰四月。 命选湖堂。时任大提学申用溉选进十二人。公其第二人。与金絿,尹自任,崔山斗,沈彦光,朴世熹,郑应,柳成春,李若冰,奇遵,赵光祖,张玉预焉。
 
同月十八日。拜司宪府持平。以资未准。上疏乞递。兼陈时弊。 上特赐优 批。又给加由。
十三年(中宗十三年)戊寅。三十三岁。
 卜京第于南山幽绝之洞。公退。与静庵,冲庵必会。设长枕大衾同寝。讲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静庵亦卜其邻。日夕优游。
 是春。设贤良科。取十二人。先生启荐金净友堂湜,申灵川潜,李滩叟延庆,朴江叟薰学行。请奖拔大用。 上皆从之。及被擢。或拜台谏。或拜参上职。 上御 经筵。 命择师儒可当人。抄选二十一人。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4H 页
公其第十五人。与李耔,崔淑生,金世弼,李荇,金安国,申公济,尹倬,柳溥,文瑾,宋钦,韩效元,孔瑞麟,洪彦弼,苏世让,赵光祖,李得全,金絿,黄孝献,朴祥,金净预焉。
 五月初二日。拜吏曹正郎。 上以铨注公平。特 命超资。
 同月二十九日。拜弘文馆应教,知制教兼 经筵侍讲官,春秋馆编修官,艺文馆应教。
 同月。自清州觐行上来时。稷山素不知人。呼名邀语。心以为异。下马问其姓名。不答。袖出一陈弊书与之。开览。皆合时宜。心以为遗世隐逸之士。遂诣阙肃拜后 启达。物色求之。乃振威无赖人权铎也。此实南衮之所使也。
 七月初六日。拜掌乐院正兼司宪府掌令。
 九月。拜 宗系卞诬使书状官。
 十月初三日。赴燕京。拜弘文馆应教兼司宪府掌令。
 十二月二十二日。到 皇京。 肃皇帝适幸陕西。上使衮欲径还。公执不可。特立阙庭。抗章不退。呈咨十馀度。笔翰如流。操纸立成。礼部尚书毛澄,郎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4L 页
中姜龙啧啧称曰。使乎使乎。此人求诸中国。未易得。覆题准许。令学士杨廷和谨制回谕。无致礼义人窃笑。及还。多赠之以诗曰。诗压苏黄。才倾伊葛。昭哉忠赤。撑天贯日。或赆以金帛。皆辞谢不受。行装只有图书数轴而已。衮内猜其清白。外笑其冷淡。赠之以红毡。公投诸江。不顾而还。
十四年(中宗十四年)己卯。三十四岁。
 三月。奉 敕乃还。兼得宗伯题本而来。 上特赐一行人臧获有差。先生以事不完就。遽受赏典。极为未安。累辞不得。
 
上将讲性理大全。 命择文学通明之士使讲习。抄选二十人。公其第八人。与李耔,金安国,金净,金世弼,赵光祖,申光汉,金正国,柳云,金絿,洪彦弼,金湜,朴世熹,奇遵,张玉,赵祐,李希闵,黄孝献,权云,李忠楗预焉。
 四月初六日。拜弘文馆典翰,知制教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编修官,成均馆司成。
 六月二十三日。拜弘文馆直提学,知制教兼 经筵侍讲官,艺文馆应教。
 同月二十七日。升通政。拜同副承旨,知制教兼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5H 页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
 同月二十九日。拜右副承旨,知制教。
 八月十二日。拜左副承旨,知制教。
 九月二十五日。衮,贞欲搆党祸。惮公刚直。托以养亲。先黜为忠清水使。
 十月初十日。赴任。静,冲诸贤。出郊饯别。多赠之以诗。
 十三日。行到孤峰村墅。与崔猿亭讨话竟日。因留宿。祝得老杜诗南国昼多雾。北风天正寒。鸡鸣问前馆。世乱敢求安之句。知世之将乱。临别。不禁恻恻之怀。
 十一月十五日。南衮,沈贞等。乘夜潜入神武门。上变告。
 是夕。洪景舟持谚书。诈称为密 旨。言于彼屈宰相。与判书金克福,参知成云,判中枢金铨。阴约期会。入启密 旨翻文。略曰。韩忠,柳庸谨,朴世熹,尹自任。俱有武艺。最可畏也。朝去此类。夕虽死无虞矣。顷于 经筵。乃曰。光祖可合相位。爵名皆出于此辈。卿等先除后闻。可也。
 同月十八日。与冲庵登玉溪山临月潭。闻北门祸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5L 页
作。达夜制疏自引。力救静庵诸公。辞意恳恻峻截。观者莫不为之战慄。及其疏上。乃留中不下。
 同月十九日。闻静庵杖配绫城。单骑驰往锦江。和诗为别。未几。公之拿 命随至矣。先生从容易服下阶。四拜而跪。问金吾郎曰。近日 上候若何。又问言官为谁。金吾郎告之以实。先生曰。然则无疑矣。吾之罪状。果何事耶。金吾郎曰。与赵大宪诸公。交相朋比。诡激成习。且年前权铎匿名书。实出公等之手。而欺罔上达。缘此成案。先生曰。是非谁混于一时。情状必露于后日。小无愠色。从容就道。一府人。莫不号哭随之。清州儒生数百人。争相就狱。至于诣阙讼冤。
 十二月。大宪李伉,大谏李蘋等。请赵静庵等加律。以三十人姓名别单书启。先生之名亦在焉。
 同月十六日。鞫问。供曰。生长草野。徒知学古书。居家孝友。至于立朝。只以忠义为尚。凡所怀抱。诚心陈达而已。与赵光祖,金湜,金净,金絿等。虽同朝相识。别无朋比盘据权要。引诱后进。诡激成习。使国论颠倒。朝政日非。在朝之臣。畏其势焰。莫敢开口之事云云。 命减死流配巨济。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6H 页
同月二十日。将赴谪所。闻雷变曰。南士进用矣。是日。衮果入相。静庵 赐死。
十五年(中宗十五年)庚辰。三十五岁。
 留巨济谪所。语及时事。未尝不言随涕零。常以未复睹 圣颜为恨。每朝。必正冠端衣。俨然肃然。北向而坐。以寓恋阙之忱。虽蜓窗蛮烛。处之裕如也。岛童海叟。亦服其训。居之二年。俗尚知方。遗慕在人。人莫不爱而敬之。先生过化之妙。类如是也。
十六年(中宗十六年)辛巳。三十六岁。
 宋祀连狱事起。先是。安相瑭之子处谦。痛权奸之毒害士林。常怀忧愤之心。一日。与诗山正正叔,权磌等。谋除衮,贞辈。以清 君侧。忘其触冒。相与答述。遂为閒语。而其婢子宋祀连。素是狡黠。阴怀谋害。至是。得闻此言。欲乘机肆毒。佯为助语而戏。反怀贼心。阿付衮,贞。要其重赏。乃与其妻喃郑纬。籍其闲语而为口实。持瑭妻丧时吊客录投军簿。告以谋害大臣。衮,贞等锻鍊成狱。其书记中有黄瑞庆者。衮以先生之字音相似。捏合文 拿致。
 十一月二十一日。 上亲鞫。始知其诬。为之泣下。即 命保放。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6L 页
同月二十二日夜。被害于狱中。闻者莫不掩泣。虽牛童马卒。奔走相吊曰。去年。杀赵大宪诸公。今年。又杀韩承旨。朝无人矣。吾等其无所归矣。临终有书曰戒子书。
 世宗肃皇帝嘉靖元年(中宗十七年)壬午。
 正月。葬于清州西面东林山癸坐原。先是。先生之舍弟进士廉。将治丧南还。行到清州界。有儒生数百人。迎丧道左而吊。廉曰。佥章甫与先兄有宿契否。曰。未也。然则何为而致吊耶。诸生答曰。古人云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今乡先生没矣。可不来吊耶。
 穆宗庄皇帝隆庆二年(宣祖元年)戊辰。
 移葬于燕岐北面山阳洞子坐原。配 赠贞夫人姜氏附公左。
 神宗显皇帝万历十八年(宣祖二十三年)庚寅。
 宗系改正。录光国勋。先生参原从一等。
 传旨曰。昭伦揭日星。旧邦维新于再造。报功无大小。
 赏典安得以后时。兹申彝宪。匪出私恩。念维十三代之至冤。实是千万世所未有。环东土久陷禽兽。予何乐乎为君。向 北极恒切吁呼。天未厌乎从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7H 页
欲。秘籍径示而不隐。全帙毕颁而无馀。兹由二三臣前后效命之忠。亦赖若干人奔走服劳之助。至于归美之不足。乃敢受号而无辞。功光在天。予既至此。庆比受命。恩亦宜然。所以上自卿士大夫。暨夫下至胥吏仆隶。苟有微劳与小效。无不并录而俱收。分功惟重惟轻。虽有等级之不一。为臣无贵无贱。勉与家国而同休。予用嘉焉。其敢忘也。故兹教示。想宜知悉。(同副承旨臣奇苓奉 教制进)因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
 毅宗烈皇帝崇祯(仁祖二十三年)乙酉。
 燕岐士林。以先生于是地。生而有杖屦之迹。没而托衣冠之藏。就本县磻溪之上。始刱院宇享之。
 崇祯后(显宗六年)乙巳。
 是春。燕岐儒生闵后骞等。叫阍请院额。
 五月。特 赐额号曰凤岩。(后又追享于清州华巷书院)
 崇祯后(英宗二十三年)丙寅。
 己卯名贤 赠职事承传。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春秋馆成均馆事, 世子左宾客,五卫都
松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577L 页
总府都总管。
 崇祯后(英宗二十四年)丁卯。
 七月十七日。 命议谥。(副应教李益辅)
  谥望
 文康(道德傅闻渊源流通)○文贞(道德博闻清白守节)文简(道德傅闻一德不懈)
 崇祯后(纯祖四年)甲子
 二月二十七日。延谥。遣礼官(礼曹正郎申思赞)致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