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冲庵先生集年谱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x 页
冲庵先生集年谱(下)
 附录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3H 页
赐祭文( 显宗乙巳遣礼官○大提学金寿恒制进)
惟灵。天挺英豪。学有渊源。穷经贯传。经济志存。早岁王廷。端笏玉立。儒贤辈出。道同德合。庶几有为。兴起斯文。图恢至治。朝野欣欣。抑邪扶正。直道难容。不屑为官。三命益恭。进退惟义。士林望高。群奸搆祸。君子道消。绝命哀辞。今古怜恻。忠孝初心。九原难作。人亡名显。只切追悼。英灵何托。一片湖土。属予南临。未轼其闾。特遣礼奠。灵庶歆兮。
[赐祭文( 肃宗丁酉遣礼官○知制 教鱼有龟制进)]
噫嘻己卯。祸烈士林。究卿始终。予涕先涔。卿与大贤。道义磨箴。志操刚洁。学识精深。正笏立朝。嵯峨雪岑。妙年高位。罄竭纯忱。清议自持。斥邪其严。密网一张。昆玉俱炎。孤岛荐棘。海雺沈沈。冤魄莫追。邈彼天南。言念及此。宁不衋心。 圣祖伸枉。天日照临。悯章追举。哀荣备兼。驻跸今日。增予起钦。一杯西原。墓柏萧森。政先彰褒。思耸群瞻。爰遵旧典。替酹清斟。咨尔英灵。尚克是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3L 页
歆。
[赐祭文( 英宗己未遣礼官○知制 教吴遂采制进)]
中庙作人。群哲励翼。卿为仪凤。瑞于王国。正气以钟。闻蚤大道。妙岁高鶱。志不温饱。任以弘毅。学本诚正。敦大辉光。莫我敢竞。暨赵文正。德义丽泽。黑头孤卿。契合洒落。翊我休明。耻不虞唐。庶几礼乐。铺叙皇王。天不欲治。吾道阳九。众楚咻之。如日蜀狗。群壬抵隙。左腹煽慝。哀哀哲人。逢此讻鞫。血疏制帛。孤冤莫雪。哀辞绝笔。沧海为咽。神武之事。欲言心崩。天亦有定。靡人不胜。 穆陵初载。公议再晰。光宣显谥。褒饰爰赫。高山之思。恨不同时。何以作卿。用博厥施。噫昔 温陵。仪缺翟茀。求剑初志。邪议是夺。民彝斁败。国论悲郁。卿独抗言。一封颒血。曰有臣祥。乃与卿同。扶伦斥奸。恳恳诚忠。大义昭森。日烈霜肃。言卒不行。乃有捍格。留章喉省。是 圣祖心。 宁考追恨。我承 慈音。 列圣于昭。精诚上通。天若默相。启予之衷。述我 两圣。光复亟举。云谁是倡。有感卿疏。 壸仪重昭。宝册肇扬。百年旷典。宗祏之光。嗟卿一言。若朝暮遇。我怀贞忠。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4H 页
惜不令睹。非卿卓议。孰赞光伦。旷世相须。有辞千春。礼祔才讫。褒答讵忘。眷言沧丘。寔卿攸藏。遇喜追昔。弥增怆恍。伻官致酹。尚其顾飨。
[赐祭文( 英宗庚午遣礼官○知制 教金致仁制进)]
惟卿。正气以钟。英姿超绝。早闻大道。沈潜理窟。于以高鶱。凤仪鹗立。时维群贤。辈出德合。正笏徐趋。嵯峨雪山。身任经济。志羞饱温。非道不陈。出入皇王。内积外发。敦大辉光。旃蒙一疏。义严辞正。具僚动色。奸徒缩颈。不有卓识。孰彰斁纲。屈而复伸。妙岁孤卿。风云一堂。下都上俞。庶几陶铸。乃唐乃虞。天不欲治。吾道阳九。噫嘻己卯。欲言心疚。蜮弩潜伺。密网四举。牢系岛棘。幽冤莫诉。绝命哀辞。国人于悒。公议竟伸。天日昭赫。节惠崇褒。哀荣克备。高山之思。旷世何已。属予试温。驻跸湖浔。眷彼西原。墓柏萧森。缅怀遗风。增余怆衋。遵旧致酹。庶冀歆格。
御制遣承旨致祭文( 正宗庚戌)
大湖以南。特挺文简。行笃躬践。理契体撰。𤨿𤨿玉佩。克绍编刬。譬之上乘。花开叶产。尺疏扶伦。千古只眼。阴阳以类。若坎离恨。孰夸而娈。挡我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4L 页
手版。城复于隍。志士裂睅。迹其平生。懿不可拣。庙而不祧。永享醴盏。
御制遣承旨致祭文( 正宗己未)
中庙抚宇。群彦凑辐。文正一队。卿其眉目。徽猷嘉模。造言退牍。乙亥联章。尤卿大节。淳潭接壤。倾盖有蕝。百年父老。咨嗟磬折。人虽月古。义传秋烈。 宁考旷感。敉典咸秩。崇报于卿。则予继述。庙不世祧。恩乃孤恤。独有未遑。大享庭祫。礼在必严。事恐或跲。 温寝象设。今周一甲。慨念双忠。亲缀伻摄。
本传(出己卯录)
金净。字元冲。新罗敬顺王之后。生有异质。聪慧过人。数岁。知读书习字。未及髫龀。能诵大学。勉力问学。慷慨有大志。年十五而孤。丧制一从礼文。事母诚孝。十九。中生员试。二十二。擢文科第一。授典籍。迁正言。选入弘文馆。为养出为忠清都事。秩满还为校理。转吏曹正郎。乞外补淳昌郡守。与潭阳府使朴祥上疏请复立 废妃慎氏。辞甚剀切。大司谏李荇指为邪议。大司宪权敏手和之。力请拿推。既致王狱。事将叵测。赖大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5H 页
臣之救。徒配于报恩含琳驿。翌年 赐还。又入玉堂。为副应教,典翰。特 命升为副提学。公觐母在报恩县。闻 命震悚。决意求退。时 中庙崇奖儒术。图臻至治而静庵赵先生方为上下所倚重。思与公协力赞襄。贻书敦勉。公遂强起。俄 命增秩为吏曹参判。旋授司宪府大司宪。为老亲乞辞职归养。不许。受由归觐。上疏辞职。愿以力耕给母之暇。讨究典坟。为他日陈力之地。不惟不之许。又升资宪。以刑曹判书召焉。公控疏力辞曰。使乳鼻稚童。当六卿之任。岂不羞辱朝廷之甚云。辞愈力而愈不得 命。顾无如之何。其所以革弊兴化。奋起事功者。无所不用其力。而于君子小人进退之几。尤致意焉。凡建白设施。锋颖太露。未免失于欲速。而至如追夺靖国功臣之滥参者。益增雠怨。一时旧臣之不容公议者。阴伺间隙。己卯十一月十五日夜。公与赵光祖等同下狱。诸公皆以为必死。相与酌酒永诀。是夜长天无云。明月满庭。公有诗曰。重泉此夜长归客。空留明月照人间。翌日供曰。臣年少戆愚。性且褊迫。滥登六卿。常自兢慎。思报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5L 页
国恩。日夜忧念而已。交相朋比。诡激成习。使国论颠倒。朝政日非。臣实无之。减死杖配锦山。锦山距公报恩之桑乡百数十里许。公闻母病亟。请于郡守郑熊。往见病母。未及还。闻金吾郎黄世献以押移珍岛下来。公即驰还。与黄偕至配所。后事觉。郑熊谋免其罪。以逃归捕还为辞。庚辰夏。下狱鞫问。公裂衣上疏。特 命减死安置济州。辛巳冬。追论亡命。 赐自尽。公闻命色不变。呼酒快饮。执牧使手。历问时事。贻书兄弟。勉以善养老母。又吟绝命辞以见其志。其辞曰。投绝国兮作孤魂。遗慈母兮隔天伦。遭斯世兮陨余身。乘云气兮历帝阍。从屈原兮高逍遥。长夜冥兮何时朝。炯丹衷兮埋草莱。堂堂壮志兮中道摧。呜呼千秋万岁兮应我哀。从容就死。时年三十六。明年冬。始返葬于清州朱雁县。公所尝游赏而卜筑处也。公天性纯粹。外醇内敏。于书史。读不过数遍。辄成诵不错一字。为文章。精深灏咢。远追西汉。诗学盛唐。立言行事。必以圣贤为准。好贤乐善。出于天性。不顾家人生产。不通关节。驺直不入于门。俸禄均颁于族。其在谪中。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6H 页
语子弟曰。余平生处心。不愧幽独。而今得奇祸。汝等勿以我自怠也。公之落南也。道过淳昌。淳昌之民争持酒馔。拦道涕泣曰。吾旧使君也。济州之俗。尚淫祀而矇礼制。公述丧葬祭仪导之。氓俗大变。 仁庙末。命复公官爵。 宣庙朝。赐谥曰文简公。号冲庵。无后。以兄子哲葆为后。哲葆之孙声发登文科。公之堂侄应教天宇收遗藁若干编。为冲庵集行于世。
神道碑铭(并序○月沙李廷龟撰)
呜呼。贤邪进退。系世道消长。士林之祸自古有之。而未有惨于己卯。己卯诸贤之前后死若窜者甚多。而冲庵先生受祸最酷。闻者心惊魄夺。见有寻师友谈道学者。辄掩口而相戒曰。不闻神武上变之事乎。士气茅靡而不振者殆数十年。憸小之凶于人国。乃至于是矣。逮 仁庙末。命复官。 宣庙初年。赠谥。人始稍稍知君子小人之别。一邦之士论乃定。然而新学后生徒知己卯诸贤之为可师法。而其居家行谊。立朝言论。不能尽记于斩伐销铄之馀。多士慨然。恐久益无传。先生之孙金掌令声发谓不佞曰。夫以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6L 页
吾先祖之卓卓。墓道尚阙显刻。是实斯文之欠典。而不肖孙之责也。敢徼惠子一言。愿子图之。噫。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佞生晚。常恨不得趋承下风于函丈之间。今于不朽之托。安敢以文辞衰拙不足以自效为解。而重孤慕用之诚乎。谨按状。先生讳净。字元冲。冲庵号也。新罗敬顺王之后。六世祖将有版图判书。娶版图判书李松固之女。始家于报恩。判书之胤曰仲南。监察纠正。监察生讳乙湜。判军器寺事。是生讳浒。平泽县监。 赠都承旨。先生曾祖考也。祖讳处庸。 赠兵曹参判。考讳孝贞。户曹正郎。 赠吏曹判书。妣金海许氏。判官允恭之女。以 成化丙午生先生。生有异质。俊颖绝人。学语便知文字。未十岁。已通四书一经。不待提诲。能自课勉。常语同游诸儿曰。大丈夫生斯世。偏小如此邦。不足为也。慨然有登东山之志。年十四。中别试初试第一名。辞以年幼。不赴会试曰。科举之文。不足学也。沈潜圣贤书。夜以继日。十五孤。持丧悉遵礼制。事母夫人至诚色养。十九。中司马。二十二。擢文科壮元。旋拜正言。选玉堂修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7H 页
撰。赐暇书堂。历兵曹佐郎,副校理。为忠清都事。召拜校理。荐吏曹正郎。又乞外出补淳昌郡守。乙亥。 章敬王后宾天。先生与潭阳府使朴祥上疏请复立 慎氏。伸无辜废处之冤。绝以妾为妻之讥。且言朴元宗等胁制君父。放逐 国母。万世之罪人。今虽已死。明正其罪。使后世灼然知分义之不可犯则人伦之本。正始之道。澄澈光明。如天地晦塞而开豁矣。疏上。台官以为邪论。力请鞠问。事将叵测。赖大臣之救。徒配于报恩之含琳驿。自是廷议角立。至丙子。始以先生言为是。交章请放。遂蒙赦还家。即入俗离山寺。读书三冬。无意仕宦。朝廷 启请召还。丙子。叙拜司艺。丁丑。擢应教,典翰。皆不赴。秋。升通政为副提学。陈情乞免。至于四五。时静庵赵先生与先生结道义交。最蒙恩眷。 上亦召旨络绎。先生不得已赴 命。拜同副承旨。转至都承旨。俄 命升秩吏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同知 经筵事。旋授大司宪。行副提学。同知成均馆事。己卯。以大司宪归觐。上疏乞解职终养。不许。特升资宪刑曹判书。又兼艺文馆提学。先生控恳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7L 页
力辞。每日晨起。诣 阙呈疏。不许则乃赴公衙。日日如是殆数月。而终不 允准。至于兼带两馆提学。世所罕有。人益荣之。先生感激殊遇。与同学诸贤。竭诚建白。革弊兴化。如请罢昭格署以正祀典。刊行乡约以教民彝。讲明小学以敦蒙养。设贤良科以收贤俊。追削靖国功臣之滥参者以杜倖门者。皆流俗之所骇异。勋戚之所切齿。群积众怒。谗搆日积。洪景舟与衮,贞谋。先以不测之言恐动 宸听。请开神武门。称受密旨。潜纳小牍。胁召大臣。夜起大狱。先生与大司宪赵光祖等十八人一时收系。供毕狱具。并当以死。首相郑光弼牵裾泣谏。太学生三百馀人伏阙号哭。始许减死。论先生杖配锦山。锦距报恩百馀里。先生母病危剧。告于锦倅。乞驰往面诀。还道闻金吾郎押移珍岛。即偕还配所。权臣有修郤者论以亡命。拿鞠置对。狱中裂衣帛上三疏。白见冤状。决百棍安置济州。论者又起而甚之。遂 赐自尽。闻命色不变。呼酒快饮。贻书兄弟。勉以善养老母。作绝命辞以见志。春秋三十六。辛巳。返葬于清州苦海山下。曾所卜筑之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8H 页
地也。 宣庙初。退溪先生入筵中。因 上问启曰。 中庙将兴三代之治。赵光祖,金净,奇遵等协心赞襄。四方风动。见摈者搆捏。网打士类。皆由南衮,沈贞。 宣庙命夺衮,贞等爵。丙子。遣礼官致祭。 赐谥文简。博学多闻曰文。居敬行简曰简。先生天分甚高。识见超迈。安和而庄重。敦大而辉光。孝友出天。至行纯备。学业精深。门路最正。笃信小学书。尊尚近思录。立言制行。动遵古训。平居终日端坐。门庭肃然。绝无杂宾。惟与数三贤益讨论奥义。专心于主静工夫。不问家人产业。驺直不入于门。禄俸先班于亲戚之贫者。不乐荣进。常怀急流勇退之志。雅好泉石。每遇佳处。徜徉忘返。萧然有出尘之想。奔义如不及。疾恶若将浼。于书无所不读。一挂眼终身不忘。文法西京。诗学盛唐。雄健俊逸。绝不沿袭陈言。惜乎在世苦短。遗失又多也。时新刊近思录。多士求序跋于诸贤。静庵固让于先生。其见重如此。退溪答人书曰。冲庵学问。高于人一等。有此见识而终不得行其志。岂不悲哉。斯真定论也。世之论者或云己卯诸贤。负荷太重。设施无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8L 页
渐。不能调适时宜。以至于此。呜呼。岂其然乎。 中庙立国于大乱之后。锐意更化。一新污习。简任贤才。虚己以听。此诚千载一时也。士生斯世。不遇则已。遇则当尽所学。岂可循常守故。苟焉而已。若其倘来之祸福。关时运系兴丧。天地之有所憾。于先生何预焉。虽然。天运无往不复。是非不待百年。 列圣崇奖。儒林兴劝。以至于今。为士者皆知善之当为。恶之不可为。为善者虽死亦荣。不善者虽生如死。一线正论终不泯灭者。伊谁之力也。铭曰。
道之将行。天笃降才。必厚其培。道之将废。或泥或止。孰主张是。我公之生。实际昌期。文在于兹。行固天得。学主养性。心专居敬。起自林泉耸动簪绅。瑞凤祥麟。抗疏敦伦。义正无偏。朝纲肃然。清名俊望。屈而复舒。妙年尚书。 圣君注倚。贤友辅益。若车推毂。明良相遇。契合风云。夙夜经纶。正色法筵。必称尧舜。有言则信。庶几礼乐。将大有为。忌者惎之。潜吹蜮弩。胁以三木。彼谗罔极。赫日昼曀。繁霜夏陨。长夜泯泯。畀之何丰。用之何啬。夺之何速。绝命之辞。一团诚血。万古呜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9H 页
咽。惟兹正气。日揭星明。凛凛犹生。有山苍苍。有丘睪如。考槃之墟。树之贞珉。芳徽如昨。过者必式。
墓表阴记(栎泉宋明钦 撰)
呜呼。此文简公冲庵金先生讳净字元冲衣履之藏也。先生当 中庙己卯。以列卿遘祸。杖流济州。越二年。受后 命。春秋三十有六。今 上己未。议复 温陵。筵臣有言先生乙亥疏者。 上亟取读之。叹其辞严义正。升 附礼毕。遣官致祭于墓曰。非卿卓议。孰赞光伦。旷世相须。有辞千春。戊寅。 特命赠领议政。夫人宋氏从 赠。呜呼。事固有屈于疐而伸于久者。若先生危忠宏议。几陷大戮。终伸于数百载之后。使 圣主旷感而褒崇者。岂非天也。盖东方道学。有郑圃隐,金寒暄前后倡明之。然微而不著。至先生与静庵赵先生应运勃兴。明良相契。以程朱之学。做尧舜之治。由洒扫应对。至于达天德。诚意正心。可以措治平。体用相须。理事合一。虽功业未半。大祸随之。然使我东偏。知君臣父子之伦。免夷狄禽兽之归者。伊谁之功欤。彼衮,贞,景舟。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69L 页
果何人也。先生既早贵早世。遗书散落。无得以考徵。独其所谓乙亥疏者。光明俊伟。动弹流转。有足以想见襟怀气像之万一。李文忠公廷龟撰碑有曰。先生天分甚高。识见超迈。安和而庄重。敦大而辉光。退溪李先生尝曰。冲庵学问。高于人一等。申文贞公钦所赞峨嵋千仞。雪色峥嵘。先辈以为善形容。然当时去先生近。其言行风猷得于见闻者。宜不止此。而惜乎其不尽传也。碑又言先生为司寇。日晨起诣 阙。陈章乞归养。积数月竟不许。今按集中所载只一疏。而字字血悃。如使当时得准所请。则其所成就。顾不益盛大矣乎。呜呼。其始如此。其终如彼。抑独何哉。或云。先生受祸最酷。实由争许氏臧获。君臣之际。若是其难欤。岂天定已久。非人之所能为欤。先生既卒。士林哀慕不已。凡杖屦所及。皆立祠以享之。济州遗化最深。士民之追思虔奉甚盛。 列圣褒赠。至此而亦无遗憾。呜呼。为善者庶几知劝乎。始先生八世孙县监昌运。谋树小表记 赠官本末。未就而殁。今其胤进士商协,商集等始克立石。请余记其阴。余力辞不获。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0H 页
谨略书所感如右。其谱系践历。已著于大碑。此不复录云。
追记(判敦宁李敏辅 撰)
冲庵金先生墓碑。吾先祖月沙公所撰备矣。呜呼。己卯之祸。先生与赵文正公为之首。气数所迫。天不可奈何。奸凶特闯于其间。何足脔贞,衮之肉哉。始 中庙反正。 国母见废。后十年 章敬后上宾。 仁宗诞才七日。朴淑仪有子。宠倾后庭。窥觊者引故事升为正妃则 元子危矣。先生与朴讷斋应旨。联疏累千言。请复 慎妃。所以全旧恩而遏邪蹊者。忠虑深远。于是小人持先生。谋置重辟乃已。赵文正公诣台力辨。自是贤邪分类。骇机转深。大祸之本。实在此一疏云。先生遘祸年三十六。夫人宋氏盛年苦节。初欲下从。为其姑许夫人无所托。至诚奉养。姑殁则夫人不食八日而就尽。属左右曰。 慎妃复位之请。扶伦纲为宗祊。言卒不行。然义理必有一伸之日。 慎氏未复。勿埋我皇辟祠版也。复曰。虽过百年。必待 慎氏伸冤可也。言讫而终。家人讳其说。亦不敢祧。及 英宗十五年。复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0L 页
 温陵祔 太庙。致祭于先生。录其孙。累 赠至领议政。 上已闻先生神主至今未埋。仍欲许以不祧。相臣议有异同。由是未得成命。今 上庚戌。有两湖章甫之疏。准许所请。 亲制文遣承旨。即先生庙致祭。 上以宋夫人养姑尽孝。矢心决死。其节诚卓然。意必已举旌表。亟问所遣承旨。其门设棹楔乎。奏以无所睹。即令该曹举行。会。大臣言此事不可但据儒疏句语而遽旌其闾。顷之。 上召见先生嗣孙寝郎商协。盛称宋夫人节行。至 询夫人事迹有无。商协对曰。有世传文字。 上叹曰。岂无可为日乎。商协感泣而退焉。窃惟夫人行笃识超。能见大义。含恤隐忍。毕其所事。殉身而死。无愧为先生之配。 圣主褒美。丝纶涣发。有司之具乌头赤脚。直早晚事。夫人之贤。固不用待此而益显也。夫人系恩津。双清堂愉玄孙女。父曰进士汝翼。寝郎君使我略识事本末于表阴。先祖既铭神道。小子尤惧其僭率。辞不得而谨题之。
崇贤书院庙庭碑记(象村申钦 撰)
䀌矣 正德己卯北门之祸作也。众贤将并命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1H 页
于一夜之间。冲庵金先生其一也。时则元辅郑文翼公牵裾泣谏。小霁雷霆。而俄而郑公去则众贤果尽于蜮射。而冲庵为之首。至 嘉靖丁未壁书之祸作也。圭庵宋先生被祸如冲庵。噫。君子之不得于天至此哉。 宣庙即祚。大阐伸枉之典。而诛奸旌善。无及于既骨。然可以少泄志士之痛。之三君子咸出于宋氏之门。谨稽故正郎宋公顺年有婿。是为文翼。正郎公之子汝翼有婿。是为冲庵。正郎公之子府使汝谐有孙。是为圭庵。萃于一家。而怀德乃其游居之所。拟之庐陵之欧阳文山。尤盛矣。旧有祠宇在龙头麓。燹于壬辰。 万历己酉。移刱于县西数里外。形胜具焉。兹役也乡大夫宋侯楠寿实尸之。县之士子请额于朝。 赐以崇贤之号。官给俎豆。享以中丁。后十五年而钦起废还朝。宋侯以钦为宋之宅相。属以诏后之文。钦不辞而曰。三先生事典行。焯于国乘。非假钦一二谈。独钦之慨然者存。 中庙,明庙以大圣人御世。而三先生犹为宵人敲撼。岂天地覆帱而荆棘虺蜴。并禀亭毒。为物之害哉。抑世运之升降。而有不容人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1L 页
为者欤。呜呼。冲,圭两先生之惨。固有不忍说者。以文翼长德而仅脱于衮,贞。扼于安老。踣而乃起。曷故焉。窃以三先生侔而像之。则文翼公如泰山乔岳。元气攸葆。冲庵公如峨嵋万仞。雪色峥嵘。圭庵公如仪凤瑞世。建标百禽。其皆不世出之人非耶。论孔孟之世则累千载而逖也。语邹鲁之地则累千里而遥也。然而向溯者必曰。孔孟也邹鲁也。称道之若隔时比邻。况相去才百年而步武警欬之所逮者乎。观法近则用力专。兹非乡荐绅士之幸欤。钦。府使公之裔也。与三先生同祖于正郎公。感慕兴起。不翅朝暮遇者。记昔舞象之年。省外家丘陇。仍访冲庵遗躅于沧丘江上。玉色金声。彷佛于竞秀争流之际。今四十五霜矣。于三先生盻蚃之处。讵不益怆恨也乎。其有敦行邃学异日为国需用者。吾知其必始于怀。文翼公名光弼。字士勋。官至领议政。文翼其谥也。冲庵公名净。字元冲。官至刑曹判书。谥文简公。圭庵公名麟寿。字眉叟。官至大司宪云。
遗墟碑记(性潭宋焕箕 撰)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2H 页
国朝贤士之祸。莫惨于己卯。而冲庵金先生受祸最酷。呜呼。先生与静庵赵文正公际休明运。结道义交。承洛建之渊源。志唐虞之熙雍。卓然以明德新民为此学之标准。虽其宏业未就。惨祸遽及。而终使我东偏知君臣父子之伦。免夷狄禽兽之域者。是谁之赐也。呜呼。后人之慕其学怀其泽者。迄兹数百载之久而愈不能忘。其于遗躅所在。水可忍废而地可忍荒乎。呜呼。先生之居三山。肇自六世祖版图公。殆所谓维桑与梓。尚恭敬止者矣。中岁薖轴。虽在沧丘之滨。而维兹松里旧庐。寔为岳降之所而始终攸芋也。今其鞫茂之墟。屡阅沧桑而丘壑窈廓。宛带遗芬。过此者其孰不肃然致敬哉。先生后孙相与擘画建碑而表之。呜呼。昔我先祖尤翁于静庵先生谪庐遗墟碑有记。而乃引颜乐亭铭曰。斯可以铭此碑矣。今不佞于此亦云。呜呼。退溪文纯公尝曰。冲庵学问。高于人一等。栗谷文成公作祭文曰。生钟间气。学回狂澜。尤庵文正公作妥奉时祭文有曰。先生之质。玉润金精。先生之风。天高海阔。维此三先生之言。亦有以徵百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2L 页
世矣。先生讳净。字元冲。官判书。 赠领议政。谥文简公。庙祀不祧。出于旷典。凡杖屦所憩。皆俎豆以享。呜呼。象贤之祠距此遗址。十里而近。尚有英灵洋洋降临矣。其在后裔后学所以正学不可忘者。尤岂不在斯欤。
三印台碑铭(并序○陶庵李縡 撰)
淳昌郡之二十里。古寺名福泉者。今曰刚泉而寺之南。有所谓三印台者。高可累十仞。下俯深渊。上有数株松生石罅。不知其几百岁。三印者何。在昔冲庵金先生净守本郡。讷斋朴先生祥为潭阳府。石轩柳先生沃为务安县。会于是台而议疏事。三贤各有印。故以是名焉。谨按 正德丙寅。我 中宗大王拨乱反正。夫人 慎氏当正位中壸。而勋臣朴元宗等。以夫人之父左相守勤死于难。虑其害己。白请废之。 中庙始下教曰。糟糠之妻。何以处之。屡请而后许之。遂册淑仪尹氏为妃。是为 章敬王后。居十年乙亥。 后薨。时有灾异求言。先生乃应旨封章。请复正 慎氏位号。仍极论勋臣劫制君父。放逐 国母之罪言甚痛切。疏入。台谏李荇等请拿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3H 页
鞠。祸将不测。赖郑相国光弼力救。止于徒配。久而放还。方草疏时。挂三印于松树间云。忠义奋发。尚若可见。而但疏中殁柳先生之名。此其故何哉。旧传二先生谓石轩曰。吾辈俱有亲老。而君则无兄弟可以为养者。死则伤孝也。以是石轩独免。呜呼。是台也有岩川之胜。古今阅几多冠盖。而都如烟云之过目。惟三先生之风。凛乎其不死。岂不以君臣父子之伦。天经地义。亘万世而长存者耶。 肃宗己卯。因县监申奎言。将复 慎氏位号。廷议多岐不得行。作别庙以奉之。今 上己未。复会群臣议。 圣断赫然。追上 慎氏号曰端敬王后。跻于太庙。陵曰温陵。于是二先生皆 赐祭录后。呜呼。先生之议虽屈于一时。而终伸于百载之下。信乎天定之必能胜人也。是非既大定矣。彼勋臣者尚可晏然于从享之列耶。郡之人士谋树石于台上以记其迹。属縡为文。愚于此益知秉彝好德之心人人同得也。系以铭。铭曰。
刚泉之水兮。东流泱泱。 温陵之树兮。北望苍苍。石可泐兮。先生之名靡终极。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3L 页
判书井记(圃岩尹凤朝 撰)
井于橘林院东者。故冲庵金先生而井。而冒先生官号者。邑人志先生也。院在济州治橘园之南。凡享五先生。而先生实始享焉。先生盖尝与赵文正诸贤。共奖 王室。慨然有三代之志。而群小螮蝀之。文正受后 命。先生亦编管海岛。井傍旧有先生谪庐而今墟矣。岛地蜒瘴垫湿。水泉多呕泄病人。故先生即其居。凿斯井饮之。先生去而井犹不废。寄在乱甃之间。济之士过而钦曰。此先生所凿也。下至灶婢耘夫。指道咨嗟。亦皆知为判书井。甚矣德之薰人。初不间于鄙俗也。后先生几二百馀年。不佞又得罪谪于岛。益慨想风范。亟走谒其院。延伫流览于井之侧。为垂涕而不能去。夫先生之道大。可以为江为海。为川泽为波湖。鱼鳖于生成。田野于浸被。用博而施远矣。乃不幸辱之于雾露虫蛇之区。敛其功而无施则只自托于射鲋之井。茶鼎于斯。盥匜于斯。以小出其用。而绠繘之利亦不能遍一州。其道不已阨乎。虽然。欲观先生者。亦可以观于井矣。其为物不滓。其为德不改。涓滴而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4H 页
能源于积水。滢澈而能鉴乎万类。若其既渫而不食者。乃人之责。井何病焉。先生赴谪。尝咏路傍栝松。悲其舍栋梁之用。为海仙之槎。其欲托寄斯井。用以自伤者。母亦有是意欤。天下之泉。莫甘于斯井。亦莫清于斯井。非其水之益甘而益清。为其有薰先生之气味。挹先生之心也。凡物不必自贵。因人而始重。古之井尚有以葛洪而传。王粲而著者。况于先生乎。此殆造物者伤先生之意。而阴护斯井。得不废焉尔。造物之所不忍废。而人又可以不修而废之哉。斯井也邑志载之矣。然今不可不益疏而益筑。阁于斯而标试焉。不然。吾恐后无以起敬而不异视于众泉也。于是邑中人士闻余言者咸曰。是岛人之志也。相与就谋于州官。共庀其役。役未成。余蒙 恩北归。既贻书诸君速其事。且志其所感而归之。俾知后不敢废斯井者。即不废先生之道。而其欲不废之者。不惟人也。亦造物者之心也。
莘巷书院奉安祭文(栗谷李珥)
生钟间气。玉润金精。学回狂澜。文绍希声。早扬 王庭。辰告远猷。枭鸣夜半。群楚四咻。碎我拱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4L 页
璧。天胡罔极。天实有定。泰运斯复。乡人起虔。立祠妥灵。恭陈明荐。庶感微诚。
橘林书院祭告文(清阴金尚宪)
呜呼。先生之泰兮。吾道其昌。先生之否兮。士林其殃。一斥不复。千里归藏。岂惟识者。行路皆伤。天日重辉。覆盆生光。九原未昧。五服再章。邈此海国。春山草香。流风起慕。祀享有堂。眇余后生。夙钦遗芳。公馀祗谒。瞻慕彷徨。聊荐菲诚。橘绿柑黄。呜呼百岁兮。终不可忘。
象贤书院祭告文(尤庵宋时烈)
惟兹三山。地甚僻左。前贤遗躅。幸矣多存。儒教之兴。自先生始。先生之质。玉润金精。先生之风。山高海阔。虽其懿范。邈矣难追。俎豆明禋。尊奉有所。瞻依矜式。没世不谖。惟成东洲。暨赵文烈。遗风馀化。如蜀文翁。道明德尊。宜啜院飨。顾其神位。久屈乡祠。多士上陈。愿得合享。 朝命特允。士林赠光。兹涓吉辰。谨举缛礼。位次仍旧。升祔维新。仰维尊灵。寔相依庇。共赐歆顾。牖我昏冥。
象贤书院春秋享祀祝文(大谷成运)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5H 页
希圣师贤。学如不及。造诣精深。升堂入室。吐辞成章。追配典谟。宗师百世。继在后儒。
崇贤书院春秋享祀祝文(草庐李惟泰)
高明学问。纯美其姿。立心行己。圣贤为师。兹值仲丁。精禋是宜。于万斯年。神其格思。
花山书院春秋享祀祝文(失名)
忠折丹槛。义蹈白刃。遗迹凛然。印峰千仞。
诸家记述
 文简公将降之夕。母夫人梦白龙腾于大海。飞入寝舍。抱如意珠纳怀中。生而异常。学语便知文字。且于诸书。一览辄记。人奇其秀发。自在孩稚。步趋有度。真率无伪。表里如一。见之者皆谓玉人。知其为远器也。未及羁丱。便有求道之志。专精读书。至忘寝食。未十岁。已通四书一经。(出沧丘摭言。下同。)
 文简公尝谓人曰。君子之处世。不可有轻人之心。亦不可有上人之心。怀轻人之心者。类乎薄。挟上人之心者。类乎狂。又曰。大丈夫处世。当容人而不可为人所容。当制欲而不可为欲所制。观娄师德,丙吉之为人。则气自平而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5L 页
理自明矣。又曰。近世士大夫见权势之人。争相趋附。媚之犹恐后。得一美言则喜溢于色。稍见抑之则跼蹐不自安。何异于妾妇之道。
 先生天分甚高。识见超迈。孝友出天。至行纯备。不乐荣进。常怀急流勇退之心。
 乙亥。 章敬后上宾。先生上疏请复立 慎氏。伸无辜废处之冤。思斋金公闻而叹曰。人间不可无这等议论。
 己卯之变。静庵赵先生编管于绫城。乃撤墙北隅。常向北正坐。以舒恋 阙之怀。居三月。金吾官持鸩至。先生沐浴冠服。从容就命曰。爱君如爱父。忧国如忧家。白日临下土。昭昭照丹衷。文简公亦闻 命。色不变。呼酒快饮。执牧使手历问时事。移书兄弟。勉以善养老母。作绝命辞以见志。其从容就命。实如赵先生无异。
 先生生时。先正郎梦大星坠入怀中。俄而先生生。岐嶷异常。风神秀莹。七八岁。辨解文理。宿儒先生皆不及。十四五。已成大儒气像。挟册游怀德县鸡足山法泉寺。宋公汝谐适见之。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6H 页
命制疏文。操笔立就。宋不觉击节。遂妻以侄女。受左传于乡先生。日听数十张。读过一遍而退坐私室。眼不再下而捲卷。明日取卷令诵。不失一字。其聪睿盖如此。读昌黎文。不踰数十遍。常曰。吾于韩文三昧。不须多数读也。平生文章。实源于此。(门人金顾所录。下同。)
 先生性度超越。卓立万仞。人不敢接语。人但见其英迈过古人。而不深知其静时存养为胜。常惺惺不寐。穷至道理。顷刻心不放了。念念涵泳。沈浸圣贤之域。言语文字。皆其性情流出也。
 先生上复 废妃疏。免官被 谴。属本邑含琳驿。时游俗离山中。一洞一壑。一石一木。无不穷探。遇奇绝则坐磐石移日。见涧水清冷。当流濯足。逍遥林下。踏遍苍苔。投宿上堂。终夜不寐。俨然心游太古。身在物外。人虽环坐。默然无语。不见其涯涘。题友人壁上云。挂镜幽岩里。一尘时映息。问君笑何事。江空秋月白。可见其胸中无一点尘累。
 先生尝曰。为治在人。有复古之志。唐虞三代可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6L 页
回。使吾君为尧舜之君。使民为尧舜之民。举贤黜邪。褒善罚恶。群贤济济。尽忠戮力。庶几复见斯世于雍熙之域。而祸萌仓卒。士类尽瘁。呜呼惜哉。一时士大夫论先生三代以上人物。又称先生曰。胸怀绝出尘表。其规模图策在贾,董之上。又诗骚风韵。譬盛唐而无愧。词气简古。有三百篇之遗音云。
 先生对学者。每问此刻尔心安在。直告则曰。人心本虚而无迹。须臾驰骛。难于调六马。须存养省察。操持收敛。常在腔子里。又教学者曰。为学工夫。自减寝食少言语始。与二三友约辟食。或连夕或三朝。不踰三日进食。先生不下一粒七日。犹自若。其刚力如此。
 先生之学。主于孔孟而以程朱为准。文章乃其馀事也。常在翰苑。屡裁 纶诰。迥出意表。称一时文章。以先生为冠。
 先生立朝。四方拭目曰。贤人辅政。吾民见太平世。及其败也。失望丧气。至于殁也。街童巷妇咸痛惜不忘。迄今三十年来。士类见慕。如对其面。片言只字。脍炙人口。先生非特一时贤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7H 页
人。而可谓百世之师矣。
 先生尤喜韦苏州诗。手不释卷。每赞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之句。故其诗与韦,孟同其态。
 先生尝入俗离山兜率庵。沈潜圣贤书。仰而读俯而思。夜以继日。兀然危坐。若泥塑人。主静持敬。必有事焉自如此。(出西坰集)
 冲庵简亢。于人少可。独爱金公泰岩。许以石交。通肺腑相示。以公荐誉于朝右诸人间。诸公以为冲庵之友则贤也。(出大谷集)
 
冲庵先生平生清粹。夜未尝昏睡彻晓。一夜中略就枕而已。辄复省悟。清坐待朝。(出牛溪集)
 金冲庵以刑曹判书。尝访承旨尹自任。(或云副提学金絿)其妻父出揖曰。拙婿未还。暂请就茶。遂迎而上。座既定。其人语及刑曹公事。似有请托之色。公遂正色。不交一语。尹之来。其人惭谢而入。平生以为羞愧。公固不敢干以私者。彼亦朝官。而不知公乃如是耶。宜见狼狈也。(出寄斋杂记)
 文简公所见昭旷。眼空一世而朝罢。必手大学。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7L 页
步就老泉学云。(出龙洲集)
 先生年富气锐。感激知遇。以身担国事。遇事风生。人不敢干以私。先生夫人乃郑相光弼之妻侄也。郑相忧其过刚取祸。一日。延入寝室。从容语及君子处事当存忠厚。不可太刚。乖忤物情。先生应之曰。吾不能为此狡态也。(出东儒师友录)
 己卯诸贤。一时之论以为文则法汉。书则法晋。诗则学唐。人物则当以宋诸贤为准。如金元冲,金大柔,奇子敬是已。冲庵,德阳之诗则其遗集具在。固是唐调。书堂旧有汉书题目。即冲庵笔。字画殊有晋人笔意。至于冲庵,自庵辈。古文皆矩矱汉文者也。以洛建为己之学相策励。而其所设施则欲尧舜君民。谓非闻宋儒之风而兴起可乎。(出月汀漫笔)
 冲庵尝游通川之丛石亭。题诗六首。后郡守毁其板。因而逸其二篇。尝览四佳诗话。金英宪之岱题诗义城官楼。为一时脍炙。及楼火于兵。板随以亡。后数十年。县监吴迪庄之女发枉乱语。忽咏出金诗。以为鬼物亦爱诗。使复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8H 页
传于世。若通之为郡。亦无鬼物之爱诗者。可惜也。(出稗官杂记。下同。)
 冲庵赠市隐朴继姜二绝句。其二曰。懒倚纱窗春日迟。红颜空老落花时。世间万事皆如此。叩角狂歌诗得知。按此乃弘治年蓝衣老人赠韩生之诗。事见秋江冷语。盖必朴继姜者手轴求诗。先生以诗词意正合于朴。故戏题耳。
 己卯年。冲庵,讷斋诸公。诗尚盛唐。文尚西京。如金承旨絿,奇典翰遵与其侪辈。皆以冲庵,讷斋为师友。诸公遭祸。李荇典文。欲改诗文之旧。凡监试文科。皆取平平之文。少涉奇健则辄黜之。月课取舍亦如之。自是文体日下。
 冲庵之始至配所。母夫人在一日程之地。忧伤成疾。转至危剧。冲庵闻之。驰往省之。留侄子天富守舍。仍使守直人告于郡守郑熊。且道其翌日将还之意。熊修书送柑子雉酒使馈病亲。适移配。禁府都事急向配所。冲庵颠倒回来。即诣珍岛。后权臣以为亡命。拿致诏狱。冲庵引郑以證。郑曰。彼实逃走。熊初不知。赠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8L 页
以柑子雉酒云者。乃其饰辞也。夫欲免一时纵囚之罪而不顾士君子之陷死刑。是何心耶。
 山人月涧求诗于申龟轩命仁。龟轩书一绝曰。松窗岑寂日西迟。世路风波不自知。一壑晴川鸣历耳。蒲团坐到月明时。涧欲求冲庵诗。越海入济州。持柑子壶酒往谒。袖诗轴以进。冲庵披阅。独于此绝。吟咏再三。乃问作者。涧对以姓名。冲庵叹赏不已。遂题三绝于诗轴而还之。其一绝云。文章当世定无前。挟贵还羞不下贤。蛊九才名知可镇。(崔猿亭)会须谢也井观天。龟轩于词藻。立就少不搆思。其见重于冲庵盖如此也。(出己卯录补遗)
 冲庵先生感兴诗。酷似刘长卿其牛岛歌。眇冥惝恍。或幽或显。极才人之致。申企斋推以为长吉之比也。(出湦叟诗话)
 己卯仲冬。韩松斋拿在狱。梦得冲庵简。简有五言古风三十馀韵。纸尾又有四字一句。及觉。诗皆忘了。但省其四字。曰。沧海为主。乱峰停期。翌日梦又得诗。松斋先唱曰。百年秦岭泪。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9H 页
千里楚天风。冲庵和曰。寥落馀崖在。缘溪渡烟雾。后数日决罪。松斋配巨济。先生移配珍岛。而珍岛果有馀崖云(出松斋遗事。下同。)
 己卯后。崔猿亭梦见冲庵,松斋。起咏诗曰。情里佳人梦里逢。相惊憔悴旧时容。觉来身在高楼上。风打空江月隐峰。
 文追西汉。诗学盛唐。世之称谈先生。而恐不足以尽先生之蕴也。(出河西集)
 冲庵学问。实高人一等。其归养辞职疏劄。出于至诚。有此见识。而不得如其志。终陷大祸。岂不悲哉。(出退溪集)
 先生天赋宏才。学求为己。既博而约。自明而诚。实守死善道之君子人也。今就先生所笔出者䌷绎焉则光明俊伟。自不可掩。非有确然植于中。则安能炳然形于外乎。又曰。盖闻圣人。百世之师。岂不以流风馀韵入人之深也。韩子曰。旷百世而相感。子朱子亦云。千载之遥遥。有会于余心。先生之没。百有六岁。读其文诵其诗。想见其胸襟。斯岂非文章本乎性情。正气配乎道义者哉。嗟惟先生。已叩君子。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79L 页
养其浩然。塞乎天地。以道殉身。俯仰无愧。天将降任。幸而遭遇。乃心王室。匪躬之故。白日在上。蝶蝀于下。谗锋逞憾。斩伐流祸。人死留名。有永不永。兰摧弥馥。玉焚愈莹。雪霜雨露。松柏长青。轰为雷霆。灿若列星。嗟惟先生。圣人之徒。莫不兴起。殆庶几乎。瞻彼沧邱昔所游。有山高高流水长。刻铭于石示来霜。先生之风不可忘。(出西坰集神道碑略。后改用月沙文。)
 冲庵,服斋。邓林之村。未成栋梁。遽缠风霜。(出牛山集)
 冲庵先生资拔华崇。源通濂洛。励翼昭代。庶几尧吾君而舜吾民。埋骨首阳。未使善同清而恶同污。又曰。静庵伯仲冲庵公。堂堂正气今安在。千古钟山翠插空。(出市南升崇贤书院上梁文略)
 
 国朝文治。莫盛于己卯。而冲庵先生实与静庵赵先生。为士林领袖。虽其当日微言绪论无以寻考。而即见于国乘野史者。尚可按也。先生禀气清粹。识见迢迈。立言制行。动法古人。尤笃信小学,近思录。沈潜玩绎。其进而立朝。则以责难陈善。兴起斯文为己任。每以义利王霸之辨。古今治乱之几。惓惓为 上言之。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0H 页
 中庙亦虚心倾听。庶几至治可兴。而其卒不免小人之祸则天也。然而至今论学者必宗洛建。言治者必本唐虞。不杂以异端功利之说。其功可谓盛矣。(出止庵集象贤书院庙庭碑略)
 先生诞生之夕。梦有老人来告曰。颜子生于君家。宋进士夫人。有知人之鉴。先生之委禽也。夫人泣曰。我见新婿。为万古名人。寿不过三十馀。左右曰。颜子亦三十早死。其言过验。(出后孙裕庆家乘。下同。○此以下。系遗事追记。)
 先生十四岁。以年幼不赴别试。兴伯兄参奉公入俗离山福泉庵。沈潜经传。时取樗叶习字。积置轩下。风起飞散。洞水皆黑。见之者皆曰。金正郎宅二郎君习字之致。讲习之暇。登水晶峰。游文庄台。山连两白。水走三江。眼如仲尼之小鲁。胸同司马之吸燕。文章之发越。盖得其助也。
 含琳编配时。路过门外。母夫人送言曰。 君命至重。直往配所。毋以我老母之故而濡滞也。若得暇日。我当往见。慰汝思恋也。其在锦山。闻母夫人病患之报。受由归觐。母夫人责以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0L 页
违越 邦制。恳教速还。时人称比于范滂之母。
 南衮访冲庵。冲庵已往静庵家。因转过静庵。出待厅事。冲庵在房内。衮晤语良久曰。闻冲庵来此。愿与共语。静庵开閤呼出。冲庵不知衮尚在。即出曰。南小人去乎。衮勃然而去。知终不为士类所容。乃为网打计。(出朝野会通)
 郑典翰应和先生轴中韵以寄意云。交游几岁乃分形。愁望天地日月赢。戆直人危汲内史。离骚吾爱屈先生。志存东海知谁乞。名照南湘也共清。多病故人遥指点。向来襟抱更分明。以先生在朝时恳乞外邑而不得。故第三联及之。又曰。沧海中间粟粒形。刳心馀外即输赢。蛟龙郁律元相斗。鱼鳖腥臊得并生。南斗万山高缥缈。浮云西日影澄清。知君撰作枫桥录。虹影蟠天鬼夜明。盖海岛编管后也。(出素遇堂遗稿)
宋同春(浚吉)与宋尤庵(时烈)
 闻清州将以牧,栗追享。而坐次论议多岐。将来问于吾辈云。莫重之论。对以不知为上策。然亦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1H 页
恐有不能恝然。须斟酌善教。毋使前后相违如石院之议。幸甚。栗老置之诸人之下。诚有所未安者。退陶书云。从古者东祀某西祀某之例。只就见成庙中东西隔位而妥神。犹可以各专其尊。无相压相屈之碍。今依此教。以冲,栗两位为一行。以牧,庆以下为一行。或不妨否。第末知东西隔位者何谓耶。以东西相向之意耶。或皆南向而东西分首之意耶。或隔截中央。使不相通之意耶。以今料之。东西分首恐或不妨。量教至佳。论莘巷书完(一作院)位次
金渼湖(元行)与俞相国(拓基)
曩者以冲庵年谱事。敢因洪生乐莘有所告。想蒙记有。此事专仰閤下。文献之徵与其子孙有所云云而归矣。固知此等烦溷。有伤安之之义。而此实斯文重事。且其事迹。计亦无多。使左右侍者乘间考出。似不甚难。难于傅写。则只以所载册子付签下借。则可在此录取。不过数日间事。望更终惠焉。(论年谱事)
诸家吟咏(二十九首)
  沧丘志感(白麓辛应时)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1L 页
旧读冲庵诗。尝爱题沧丘。历拜江上墓。思继当时游。丹厓立千仞。壮节难比侔。秋水清彻底。其心同洁修。有此不遇时。天乎命也不。人散碧江流。污樽沙际留。此句朗吟归。夕阴生晚洲。
  沧丘志感[二](松潭宋楠寿)
荒山片土埋孤忠。远客斜阳意万重。人似风灯惟有宅。事如春梦却无踪。䨟樽尚照千年月。绝壁空摧万丈松。凛凛英灵犹未死。依依芝盖过前峰。
青山矗矗水深深。往迹凄凉何处寻。古塔寒云朝复暮。䨟樽明月古犹今。可怜浊世医民手。忍见当年绝命吟。宇宙空留孤坟在。长教志士泪盈襟。
万古冲庵宅。斜阳思渺茫。柳风莺舌滑。花雨燕泥忙。访古人来晚。伤时客意长。宽愁惟有酒。莫惜醉淋浪。
往事嗟何及。湖边土一丘。松摧岩独古。人去水空流。境僻苍烟积。波寒白鹭愁。䨟樽今尚在。抚迹更淹留。
  沧丘志感[三](龙洲赵絅)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2H 页
荆江江上有仙庄。一吊先生泪数行。瑞世文章跨屈马。扬廷事业挽虞唐。苍蝇点玉嗟天意。瀛海浮舟即楚湘。至今万丈挐山碧。老人星反让光芒。
  沧丘志感[四](陶庵李縡)
浩浩大江流。公归神独留。䨟樽不可饮。惆怅倚高丘。
冲庵不可见。此地使心凄。冥冥云木合。时有子规啼。
  沧丘志感[五](栎泉宋明钦)
落日登临江水长。暮年佳节倍堪伤。风飘短发萧萧白。酒泛寒花细细黄。感慨前脩尧舜志。凄凉遗迹鹿麋场。龙山落帽浑閒事。此日逢迎慎莫忘。
  判书井志感诗(并序○都正任观周)
夫判书井者。故冲庵金先生谪庐凿饮之井也。岛人之存敬。过客之寓慕久矣。不佞罪谪于是岛。蒙 恩北还之日。先拜橘林院。仍寻判书井则井为大水所陊剥。荒甃乱石颓积其上。其傍只有一尺碑将仆。于是延伫缅想。不觉伤心。归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2L 页
谋于州牧。疏其泉而甃之。竖其碑而坛之。使后之人知其为判书之井。则庶可以起甘棠之爱矣。始役之夜。梦得先生衣冠于井中。无乃先生之灵有所相感于冥冥而然欤。尤可异也。聊以一绝写旷感之怀于井之岩云尔。
判书井在院之东。古迹伤心乱甃中。勿剪甘棠为爱德。疏泉今日挹遗风。
  三印台志感(玉峰朴祐)
何年二老此寻真。烟月依然玉洞春。我亦重来不辞远。落花流水恐迷人。
  
三印台志感[二](苔轩高敬命)
讷斋当日拉冲庵。沥血封章事不凡。忠愤誓心应自许。文宗屈指更谁参。飘零市卒吴门泪。憔悴累臣禹穴探。遗躅宛然人已远。一灯寒夜坐僧龛。
二老联风袂。刚泉讨蕴真。题诗泣山鬼。上疏动枫宸。久结烟霞梦。难抽簿领身。同君访遗躅。一酹百年人。
  三印台志感[三](龟峰宋翼弼)
气肃千峰静。天虚万象悬。那知兴国寺。更滞问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3H 页
津人。凤去悲今世。言危悼昔贤。淳风何寂寞。尘外羡秦民。
  象贤祠志感(药圃李海寿)
肃肃祠堂古郭阴。门墙窈窕竹丛深。平生仰止今来谒。千载高风臾起钦。
  崇贤祠志感(农岩金昌协)
冲庵负遽学。高朗厉志操。致君动引古。立身亦已早。奇祸甚坠渊。何由信苍昊。沈沈神武门。冥冥汉挐岛。
  碧波亭。追和先生韵。(圭庵宋麟寿)
孤忠轻性命。短棹任沈浮。日落芳洲远。招魂意转悠。
  碧波亭。追和先生韵。[二](苏斋卢守慎)
二公天上在。孤客海中浮。幸缓今朝死。前途尚自悠。
  淳昌馆。追和先生韵。(柳川韩浚谦)
枳棘同楼一世贤。蓝舆来往指前川。平生义气看封事。万古伤心己卯年。
新轩寥落少参寻。庭除惟留岳色侵。怊怅紫薇花上月。至今犹想玉人襟。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3L 页
淳昌馆。追和先生韵。[二](愚伏郑经世)
百里邻封两大贤。至今诗句贲山川。我来正取连珠路。忍对湖人说往年。(连珠绫州别号)
往事伤心不可寻。鬓边霜雪坐来侵。吾衰岂有周公梦。中夜悠然独整襟。
  寒碧楼。追和先生韵。(退渔金镇商)
冲庵诗高揭。溪山万古幽。清风洒绝峡。健笔压层楼。大泽蛟龙气。流年蟋蟀秋。浮生有感慨。独立俯寒洲。
海左生夫子。山中有此楼。道将一身否。诗与大名流。世路何时好。林泉在处幽。千古志士恨。江水共悠悠。
  读冲庵集。感愤有作。(近斋朴胤源)
嗟余小子冶川孙。己卯诸贤仰益尊。谁是当时锦山守。却令冲老死含冤。
  附先生母夫人许氏挽词(慕斋金安国)
玄机骘善有恒论。向福时差理或昏。耇寿九旬虽必得。惊忧百变可堪言。房王共贵知精鉴。李杜齐名恸酷冤。兰玉尚馀留膝下。哀思犹得慰泉原。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4H 页
敬次金慕斋,宋圭庵,林石川诸先生挽金冲庵寿母韵(重峰赵宪)
福善由来是定论。如何此理有时昏。生贤同抱黄儿志。死国明垂张母言。祸自北门投左腹。恸深南海剩幽冤。挽歌公议昭昭在。洞咏犹今慰九原。(右次慕斋)
圭庵为惜冲庵死。寿母哀词叹悲伤。毕竟圭庵又不免。千秋剩起后人伤。(右次圭庵)
万古圣贤事。昭昭如日星。云何彼淮恕。仄目事朱程。昔谓神交厚。终被利害争。三迁遵孟学。百世求邦宁。早年身许国。寻常言传经。只为生民计。非要一己荣。心事齐李杜。肤愬浮宰衡。隐隐殿上虎。飘飘海中萍。萱闱哭永诀。末路悲险狞。谁传朋友挽。痛说母子情。那知叹此类。又复欺天明。郑门杀宋李。千年愧汗青。(右次石川)
  附宋夫人旌闾记(性潭宋焕箕)
呜呼。此即冲庵金先生夫人宋氏旌闾也。昔在 中庙乙亥。金先生上疏请复 慎妃坤位。越五年己卯。士祸大作。先生受祸甚惨。宋夫人以姑老在堂。不忍自裁而奉养尽其诚。及姑没。乃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4L 页
绝粒八日而就尽。临没之言有曰。家翁之一疏。实出于扶伦纲为 宗社之血诚。而遘祸至此。此岂非穷天极地之痛。 慎中殿幽冤未伸之前。家翁神主虽过百代。勿埋而待之。后孙之遵遗教以待者。遽至数百岁之久焉。 英宗己未。始复 温陵。致祭先生。且因一大臣陈达。不许埋主。实是不世之盛典也。 正宗庚戌。因儒疏特许不祧。而 批旨极其谆复。略曰。文简之室人办命也。其言切悲。其节绝高。今年适营 温陵立碑之役。诸儒之疏登彻于此时。亦可谓若有待然。仍遣承旨 赐祭家庙。更询夫人旌闾有无。即 令下该曹举行。相臣之一权奸。诿以事系久远而不肯奉承。舆情之慨菀极矣。今 上三年癸亥。校理臣申龟朝疏陈其始终事实。而请施以棹楔之典。 上乃询大臣而依左相徐龙辅献议。特 赐旌典。猗欤盛矣。呜呼。 朝家之于先生。凡所崇褒殆无馀蕴。而惟夫人之卓节懿行。久未阐发。徒有传诵而致恨者深。自己未后。旷世恩数。转益隆重。以迄于今。而乃有衷厥宅里矣。徽迹显晦。固自有时。而遗言所期。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5H 页
终得有验者。不亦异乎。今兹旌闾之建。距幽宅密迩。倘有洋洋之灵降临而感泣焉。夫人即我双清堂玄孙女。而柳氏之墓。亦于此相去数里而近。又安知无贞魂相随于冥漠中也。人之过此闾。而凡有秉彝者。皆必式焉。而余于夫人之考进士公为旁裔。区区兴感。顾岂比寻常哉。先生之主鬯孙前寝郎圣泰甫。托余为是记云。
  附义士金声远传(尤庵宋时烈)
金声远字景久。庆州人。故己卯名贤净之三世孙。净世所称冲庵先生者也。先生在己卯。年最少。文章德行。冠冕一时。时年三十五。为刑曹判书。为南衮,沈贞等所搆杀。济州,怀德,清州,报恩。皆立祠祀之。而皆有 恩额。声远少有笃行。重峰赵先生宪奇爱之。授之以学曰。汝非但有至诚。汝是大贤之后裔。汝益勉之。声远诚心服事。及壬辰倭乱。赵先生起义旅讨贼。声远投袂从之。其父母年老在堂。家属为是止之。声远不听曰。生三事一而所在致死。人之道也。况 君父蒙尘。何可顾私。赵先生始欲西赴 行在。适闻倭贼方据清州。将与湖南屯贼。蹂躏两湖。然后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5L 页
并力西犯。遂先击清州贼。仍赴锦山。其八月十八日。战于郡之西境。合战终日。贼兵三北几溃。而我兵已矢尽无援。声远遂与赵先生殉节焉。始声远之辞家也。家人泣请曰。脱有不幸。请识诸衣带以为验。声远奋曰。平生师友间素所讲复者。只是忠与义而已。丈夫殉国。只当弃尸沙场。岂可区区收瘗之事乎。声远死时年二十八。声远竟不得尸。同瘗于义冢中。前有大碑。尹文敬公根寿所撰也。特著声远姓名。故终不泯灭焉。其所带奴名梦亥。兵败时积尸没其身。故得不死。能言当日事。盖曰。主赴军前。赵爷常置其傍。事无大小必咨焉。及至事急。帐下士有欲挽赵爷请逃者。赵爷告吾主曰。吾辈今日。有死而已。无愧义字可矣。而已。贼果阑入帐下。主以身捍蔽赵爷而弯弓射杀六贼。贼不敢进。复将发矢则弦断弓折。犹手弓不旋踵。贼遂烂斫。然后始及赵爷云。昔朱夫子尝以为太史公记荆轲。徵于药医。记张良。徵于画工。若梦亥者。岂不益可信也。夫父子君臣。天性人伦之大者也。然欲尽二者之道。必待承师而就学。故中庸以尊贤
冲庵先生集年谱 第 286H 页
知人。经纬始终于五伦之间。其理不可易也。是故。栾共子生三事一之说。朱夫子著之于小学之书。然自古迄今。无有求尽二者之道矣。故承师之道。以无用而遂至于废阙。其理势亦自然而然矣。若声远者。其于事师之道。既无所憾则其于君父。可知也已。呜呼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