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思斋集卷之四
思斋集卷之四 第 x 页
思斋集卷之四
 [摭言]
  
思斋集卷之四 第 66H 页
摭言
尝读司马温公元魏历年图。曰明元,太武摧赫连开关中。枭蒲洪吞辽碣。考之通鉴则蒲洪起于怀帝永嘉之乱。至穆帝永和六年。为麻狄所鸩。历符健,符生。至东晋烈帝太元元年。其孙坚。遣将击代王什翼犍。其部众逃溃。什翼健之孙圭尚幼。母贺氏以圭走。依贺讷。至烈帝太元十一年。圭始起兵为魏王。历午嗣。是为明元。孙焘是谓太武。明元立于安帝义熙五年。太武立于宋营阳王景平元年。自穆帝永和。至营阳景平。几八十年。蒲洪时。拓拔圭亦且未生。何以云明元太武枭蒲洪耶。先儒纂著。岂容粗率不详至此也。太武尝灭北燕主冯弘。冯与蒲。弘与洪。音韵略同。恐冯弘之误也。
古人用左右字。取意不同。殊不可晓。凡非正之术曰左道。谪官曰左迁。史记。齐桓公立。仲父致大夫曰。善吾者。入门而右。不善吾者。入门而左。汉书。周勃以右丞相推陈平。又武帝作左官之律。舍天子仕诸侯。为左官。自汉至唐。去朝廷为州郡。皆曰左迁。唐萧至忠为中书侍郎。上疏陈政曰。愿陛下进大雅以枢近。退小人于闲左。秦始皇发闾左。戍渔阳。以富强为右。以贫弱为左。灌夫传。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敬之。周礼小宗伯。建国之神位。右社稷。疏曰。是尊右之义。周易师卦六四曰。师左次。无咎。传曰。右为前。左为后。左次。犹言退舍。谓不可前进而退后也。白氏六帖曰。上将居右。偏将居左。隋书。炀帝善属文。不欲人出其右。唐书李林甫传。人有居己右者。百计斥之。是皆以右为
思斋集卷之四 第 66L 页
上也。庙制。有左昭右穆。新序。齐人有女。二家求之。东家富而陋。西家贫而美。谓女曰。欲东家左袒。欲西家右袒。通鉴。魏公子无忌。从车骑虚左。自延侯生。注曰。尊者居左。御者居中。汉书。周勃令军中曰。为刘氏左袒。为吕氏右袒。宋太祖居潜日。为赵普饮坐席。左陈希夷。普怒曰。紫微垣一小星。据上次可乎。斥之使居帝右。史记。吴人入荆。召陈怀公。怀公召国人曰。欲与荆者左。与吴者右。陈后山诗曰。左席为君虚。且自汉有左右仆射。左右散骑。唐制。有左右羽林将军。左右侍郎。宋制。有尚书左右丞。我国官制。有左右议政。左右尹。左右承旨。一司中称上下者。有左右正言。左右舍人。皆以左为上也。然则左右字。不可的指为上下也。
近来。玄琴三手。一时并称。然各有所长。皆极其妙。名娼上林春。长于清和。乐师姜长孙。长于豪壮。金从孙。长于幽深。又有士人柳坤元者。亦亚于三手。善论三人之手曰。春深庭院。百花敷荣。绯桃绿柳。流莺百啭。画阁离梁。乳燕交飞。珠帘影摇。玉钩半捲。水沈香烧。紫烟风动。宜使上林春。淡妆疏饰。玉指纤纤。挥橃一弄。慢调凝和。傍有地行仙子。啜一碗清茶。引锦衾卧绣褥。合眼和梦而听之。
飞楼杰阁。金碧照耀。轩窗四启。红烛辉煌。红妆粉面。前拥后遮。佳宾满座。豪士云集。当筵娱乐。歌吹佛云。宜使姜长孙。红衫翠袖。玉颜半酣。当中促调。快意弹揆。宫商迭响。栋宇掀撼。傍有贵介公子。魂寻醉乡。玉山中颓。横足加美人之膝。闭眼倾耳而听之。
思斋集卷之四 第 67H 页
苍崖绝壁。四围耸翠。清泉白石。曲折盘回。松杉落落。白云成堆。奇花异草。杂生于泉石之间。幽鸟相嘤。溪风拂面。宜使金终孙。着逍遥冠。披鹤氅衣。曲奏流水。声韵悠扬。傍有隐逸君子。手执黄庭。足投清泉。枕石长啸而听之。闻者谓之确论。
李赞成沆。被斥为庆尚左道监司。赵大宪光祖等罪谪后拜大司宪。被 召将还。咸阳郡守文继昌。以诗赠别曰。明公此去似登仙。盘错须凭利器剸。畋后岂无三窟兔。会看一鹗上秋天。赞成喜而受之。还朝传播于士林间。士林侧足。
南止亭衮。为黄海监司时。钟爱海州妓。递还。到金郊驿。初以谓主守以妓追别于驿亭。待之不来。终夜耿耿无一寐。吟一绝书壁曰。叶走空庭窣窣鸣。误惊前夜曳鞋声。旅窗孤枕浑无寐。半壁残灯翳复明。闻者谓香奁情态。曲尽其妙。人莫能及也。
姜晋川浑。与金燕城俊孙相善。燕城长于晋川十岁。尝与谈饮。语及脩短之事。晋川讥燕城曰。老子当先我化为异物。阎罗可畏。慎之。燕城曰。闻阎罗近日得心疾。用人颠倒。先后失序。故年少者多先逝。且世间凡事。高才疾足者先得。如我老钝无能者。死且不及于人。可惜也。晋川曰。不然。吾闻比者。阎罗果得心疾。證势甚重。昏昧不省。取人多错。自金兴寿入去后。轸候命药。平补镇心丹。精剂而进。自后心神复古。用人之际。年甲岁次。不错一人。独于吾两人有错乎。吾不得已先挽公柩。得十年延住世间矣。燕城默然无以对。一座大噱。(金兴寿。即良医。以术精致。官至知中枢府事。卒未久也。)
思斋集卷之四 第 67L 页
 蔡斯文绍权惟歇后。坦率无曲折。凡衣服冠带。略不致意。尝值衙仕。一足着白靴。一足着黑靴而往。吏胥莫不掩口相笑。仕罢。往见金判书安老。金公大笑曰。花色浅深先后发。正谓此也。柳大宪云闻之。笑曰。天下无无对之句。古者有一人。父死。上寺设斋时。暂哭拭泪而已。其后母死。又往设斋时。痛哭下泪不已。寺僧戏曰。柳行高下古今栽。此两事正对也。大宪善铺张作戏谑语。实无此事也。盖为蔡事设一番语也。闻者大笑。(盖柳兴泪。寿兴栽。皆叶韵而发者。足字之释训也。)
会宁城底野人束古乃。外示向国。内怀异心。潜与深处野人通谋。来犯甲山府。多虏人畜而去。边将知为束古乃所为。驰 启将治。而亡入深处。变名往来。戊寅年。南道兵使密 启束古乃潜于甲山近处。往来渔猎。徒众难捕。请出其不意。发兵掩捕。召三公,该曹知边宰相议之。皆曰。此而不惩。城底野人。继踵相叛乱。后将难救。宜急遣诣边重臣。同监司兵使。措置捕获置法。以惩后来。 上允之。先谕密旨于本道。又即送兵甲器械。命遣李之芳。特赐 御衣弓矢。即日当拜辞。 上御宣政殿召对。仍赐饯宴。三公及该曹堂上知边宰相环侍左右。余亦以兵房承旨入参。内侍启曰。副提学赵光祖来请入对。即 允之。光祖进曰。此事谲而不正。殊非王者御戎之道。正类盗贼穿窬之谋。以堂堂圣朝。为一幺么丑虏。敢行盗赋之谋。而不知辱国。臣窃耻之。 上即命更议勿遣。左右争进曰。兵家有奇正。御戎有经权。临机制变。不可执一论也。询谋已同。不可以一人之言遽改也。兵曹判书柳
思斋集卷之四 第 68H 页
聃年进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臣自少出入北门。自首于兹。边备之事。彼虏之情。臣已备谙。请听小臣之言。迂儒之言。自古如此。虽似近理。势难尽从。庙谋已定。不可轻变。 上犹不听。诸宰枢皆怀不平而罢。光祖以三品之官。能以片言动 上意。以止朝廷大议。人皆侧目。
戊寅年。台谏请革昭格署。累月不允。弘文馆亦逐日论启。一日。赵大宪光祖以副提学。率僚员诣政院。谓承旨曰。不蒙此允。今日不可退家。日暮。台谏皆退。光祖仍留不出。终夜论启。至鸡鸣不止。 上不得已允之。承旨等倚案熟睡。皆怀厌苦。大内严密之地。中使彻夜出入。烦启不已。人君亦岂无厌听之意。人臣谏君。当纳约自牖。未有逼迫至此。而得保其事者也。光祖败后。即 命复立。
柳从龙云性轶宕。不拘小节。年十七。中司马试。二十。登第。居亚元。廿五六。已跻三品。尝为忠清御史。初入公州。意以谓必选进妙妓荐枕。下帐大卧以俟之。州官以御史不如他使客。恐忤霜威。不敢进妓。只令以通引卫宿庑下。终宵耿耿。寂无人迹声。诘朝将发。吟一绝书寝屏曰。公山太守怯威棱。御史风情识未曾。空馆无人消永夜。南来行色淡于僧。闻者大噱。
郑云卿士龙。尝奉使岭南。爱昌原妓。相别到驿亭。吟一绝书柱间隐微处曰。断尽愁肠无一寸。桧山情刃太尖铦。权观察敏手。亦奉使往岭南。继踵至驿亭。适见柱间所书。墨犹未乾。认知为郑书。▣▣即见云卿曰。诗贵于哀而不伤。桧山诗句。无乃▣▣乎。郑惊觉失笑。
思斋集卷之四 第 68L 页
阮籍登广武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诗曰。沈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何曲。嗤嗤阮嗣宗。以高帝雄量大度。虽良,平,信,越诸公。莫不颠倒牢笼于范围之中。如籍百辈。何能髣髴其万一。而谓高帝为竖子乎。观籍诗。每惓惓于司马氏欺孤篡魏之事。恐寓意于广武。指谓司马氏兄弟而人不知之也。东坡亦尝论之详矣。
李大成铁均。天性乐易。对人无曲折。又善为诙谐。朝廷有大礼习仪。则必于掌乐院设行。一日习仪前。诸朝官于庭中会坐待事。一朝官仰见阶上设小幕。问曰。是何官幕次。识者曰。乃本院典乐之幕。举坐惊曰。典乐最是贱夫。尊官满座庭下。而偃然卧幕于阶上。大是无礼事也。大成正色曰。诸君勿更言。此自唐虞时有之。曰。何以云然。曰。不曰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乎。满座大笑。
李知事自坚。爱妓待佳期。尝拜江原监司。将行。妓以一破扇赠之。周期递来。不改他扇。毕竟只手破竹数个而还。闻者争笑之。大成闻之曰。诸君勿笑。此真能中庸之道者也。曰何也。曰。不云得一善则惓惓服膺而勿失乎。闻者绝倒。(盖扇与善。同音也。)
郑云卿虽能于诗文而不治经学。 上雅尚经术。朝夕经筵。必讲经书。郑以应教。每当进讲。蹙额搔首曰。宁受唐疟十度。不愿逢一次经筵。未几。 亲拜恭顺陵。余时为典翰。与郑皆以执事先诣。途中。郑注目前导镴牌。谓余曰。彼一片白牌中。藏得几度唐疟乎。同行执事。无不绝倒。
思斋集卷之四 第 69H 页
赵大宪光祖。方被宠遇。每赐对。必引喻义理。纵横出入。言无停辍。他人不得措一辞于其间。虽隆冬盛暑。日午不止。罢对。所言无不充之事。同侍者甚苦。皆有厌色。尝以大宪仕衙。途遇赞成高荆山。不礼而过。疾之者皆切齿。按汉史。萧望之为御史。意轻丞相。遇之无礼。张汤为御史。每朝奏事。日旰乃罢。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二人者贤否虽不同。均之倨傲专擅而取祸。古今一辙。君子处身。持敬谦逊。享福之基。可不戒哉。
正德辛未秋。余以吏曹佐郎。伯氏以司成。金颐叔安老以仪宾经历。各因上冢。约开城经历权伯绥游天磨。入山几旬日。遍历诸寺。穷讨奇胜。余与颐叔,伯绥皆壮元。伯氏亦及第生员。皆居副元。而又为进士壮元。表敬仲凭以 穆清殿参奉参游。后登第亦魁。世谓之壮元游。后伯绥为老亲制锦于水原。未几而死逝。敬仲官至直提学又逝。伯氏以参赞。余以黄海监司坐累。落拓居村。今已十年。颐叔亦以吏曹判书。因事被谪。六年于兹。人生世间。脩短荣悴。自有其数。得保名位。其难如此。
余罢官在高阳村舍。邻村有老翁名莫同者。自少惑信淫祀祈祷之事。如拜佛念佛祝祠修斋诵经等事。无所不至。尝筑祠大道傍。设坛挂笺。晨夕必净浴就拜。恒祝曰。愿长生世间。寿富无灾厄云。年至六十。无少懈怠。果无灾疾。居计虽不至富。而亦不甚贫。翁益信不疑。事之愈笃。年至六十后。产业渐至堕毁。饥寒日迫。终至于穷饿无托。佣丐于富人之家。以给朝夕。
思斋集卷之四 第 69L 页
富家以老罢无用徒费日馈。每扣胫逐去。所至皆然。无见容之地。翁于是穷迫无何。欲死不得。发愤抗声曰。平生事神不懈。顾有何辜。毕竟穷困乃尔。事神无益。一至此哉。乃攘臂挟大杖。走抵常所筑道傍祠所。乱击破毁。愤犹未已。取火烧尽无遗。还至场边。卧蒿篅中。若将受鬼神之谴。告傍人曰。我今日毁祠忤神。定受神诛。死即幸裹此篅埋之。如是者三日而竟无患焉。延至十年。丐食于邻里。年七十。以病死。
丙子年。余以检详直宿。持牌人夜半扣门促召。颠倒诣阙则 上坐思政殿。禁府堂上及三公入侍。拿致兵曹判书柳聃年,同知事李长生于殿庭。余与郑云卿。以问事官入参。盖有贱人告聃年等谋逆。今夜会阙门而散也。其实告者造意邀赏。先以判书言凭边警事。遍告于同知及他武班人。使之会于阙门。搆成事迹。欲实所告也。有内禁闵崇英者当先问。金承 命鞠问以今夜有出入与否则战慄失措。欲讳其来阙门事。余潜解之曰。观今日狱事。直则免。不直则不免。慎勿惊怖。直输今夜之行止。崇英解听余言。直输不隐。事竟得正。大抵狱事。听辨不详。专以辞语之违。遽加刑讯则未有不枉。若以崇英辞错。加讯诬服则判书等亦不免逆罪矣。听狱之难。如是。
成夏山梦井。才气超迈。虽性懒不事文墨。然往往得意则颇有佳句。尝乘舟过楮子岛。仰见权上舍顺衡江亭。俯压江浔。空闭寥寂。卸舟登临。倚栏长啸。酌数觥。沈吟成一绝书壁间。其末句云。朱栏大抵多空寂。携酒夹凭是主人。尝观白乐天诗曰。多少朱门锁空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0H 页
宅。主人到了不曾归。司空曙诗云。黄金散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虽本此二诗。然亦佳。
金赞成瑭为全罗监司。时适盗贼兴行。监司患之。移文列邑云。凡素餐之人。尽捕收系。穷讯其所业云云。有一武官为守令。问于吏曰。素餐之人。是何等人耶。吏曰。必是蒙丧人。不然。即是僧人。两般人。皆是素餐人也。意恐指此也。守令曰。未闻以僧人为素餐人也。必是丧人与遭服人也。乃发军亲领。认寻境内服衰者及遭服行素之家。围立捕获。无遗囚禁。满狱尽是服衰带布人。狱窄不能容。太半别囚于他所。以毕囚回报。傍有好事者曰。太守真是素餐人也。亦可囚也。闻者大笑。
有一守令。性固不信人言。一日。监司移文云。生雉若干首。火急封进。守令问于吏曰。所谓生雉者。生擒雉也。吏曰不然。乾则乾雉。不乾则通谓之生雉。守令怒曰。是大不可。岂可以死为生。吾且报之。手笔草报曰。生雉则高飞上天。难可捉得。姑以死雉充进云云。监司见之大笑曰。此言虽固。亦宜有理。未几贬去。
卢宣城思慎。好着博奕。位至领相。虽微官贱夫。必招使上堂对着。爱车最甚。每被打死。辄退求还。对着者无不敬恐。必跪呈。莫敢违忤。故虽百着百输。两车无时被虏。谚曰。愿作卢政丞车。长生而不死。乙亥年。徙下三道民于西北两边。张领相顺孙以赞成。巡察三道抄发。还至星州。崔鸡林汉洪以兵使来会。与赞成对博。赞成手劣于崔。至于兵卒死。皆退手求还。鸡林曰。明公朝夕当升台座。赞成不觉所谓。逊避不已曰。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0L 页
老子无才能。位至贰相。已踰吾分。是何言耶。愿勿复言。言之再三。辄发逊语。崔曰。卢政丞只退两车。位犹跻领相。公之退手。至于兵卒。由是观之。未久当相无疑。满座大笑。余以从事官。曾止忠清巡察使。回至清州。诸从事语及于此。相与大笑。余曰。诸君无笑。古亦有此。昔王导妻曹氏性妒。导甚惮之。乃密营别馆。以处众妾。知曹氏将往。导恐众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尘尾。驱牛而进。蔡谟闻之。戏导曰。朝廷将加公九锡。导不之觉。但谦退而已。谟曰。不闻馀物。推有短犊辕车。长柄尘尾而已乎。一时传笑。正类此语也。诸从事大笑。
金直学千龄。为己酉进士壮元。试三都赋居首。信佳作。但叙高句丽国系云。朱蒙启其赫业。东明承其祖武云云。朱蒙为高句丽始祖。在位十九年而薨。子琉璃王立。追号朱蒙为东明圣王。朱蒙,东明。是一人也而曰启赫业。承祖武。用事谬设至此。当时试官。不察而不抹。士林传诵而不知。我国人不详于本国事迹如此。可笑。
安斯文彭寿。家在海州。为养老亲乞邑。为延安府使。一日。有民因私憎。诬指良民为盗贼。来告于官。安公乘醉。命拿致被告人三父子于庭。蒙然不辨。任吏自为。吏受诬告者赠赂。搆辞罗职。从杖乱击。片时杀尽三命乃已。余时为监司。得详其由。理申其冤。以滥刑启闻。罢归海州田里。己卯变起后。朝廷以非罪见罢。特除礼曹参议。赴 召行至延安。宿东轩。夜半忽中恶。流血满席暴死。自古枉杀人命者。必受阴报。未或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1H 页
不然。亦可以为听狱者之戒。
世传鸺鹠鸣则为一家不祥之兆。主人辄作鸺鹠声应之。鸺鹠不胜而先止其鸣则吉。主人不胜则一家当受其厄云。有性固者适当冬月。严冱方极。夜半思欲。旋脱裤拥衾而出户。忽闻鸺鹠鸣于园树间。辄应作鸺鹠声互答。随鸣随应。通宵不止。其妻怪久不入。出户视之则其翁乃力尽气乏。僵仆于地。四体不收。项背强直。不得屈伸。其妻呼之不应。唳中仅作细声曰。痛哉鸺鹠。痛哉鸺鹠。犹无一声错应。黎明。气绝乃死。此亦可为固执败事者之戒。
正德庚午春。余为正言时。适值式年讲书。诸僚员皆以监试官。分入各所。柳观察世琛。时为大司谏。自武科试场罢来曰。昨者有举人内禁卫姓朴者。讲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章。试官问曰。所谓君子。是何等人。举人逡巡避席曰。如今日令公辈是君子也。又问小人又是何等人。举人恕目愤然曰。当今世上。有大小人在焉。公等岂能知之。试官曰。汝姑平心休怒。第言之。曰。如兵曹书吏李寿长者是也。曰。何谓也。曰。逭狗子。吾辈仕加一阶下批。必受赂木一疋。不赂则不得下。非小人而何。满座绝倒云。此可想下吏侵权市贿之弊。
己卯之变。余以黄海监司。亦坐累废退。居高阳之村舍。专壑自娱。每遇天阴日。手锄菜圃。以遣闲况。一日。着簟笠衣布褐。坐田间方锄菜。有卖醢婆。头戴醢桶。过场边行且呼曰。翁乎买醢买醢。余垂头若不闻而锄之。婆乃却立累呼曰。吾醢已卖垂尽。所馀不多。不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1L 页
计直之多少。尽归之。请翁买之。以备夕馔。余犹不应。锄而不止。婆咄嗟过去曰。此定是聋聩人也。不然。何无皂白至是也。余时不觉失笑。后见许佥枢矿。语及居村况味。遂言此事。许曰。此正类吾先君(即忠贞公琮也)事也。先君以赞成。遭内丧。居长湍之庐所。一日。着白笠布褐。偶坐田中。有人乘匹马。着鞭过行。大呼曰。翁乎欲往古桥里。由何路去乎。先君直指其路。还庐语子弟。大笑。子弟或曰。乘匹马过去。必是近村人也。而不恭至此。请追而校之。先公曰。我以微服坐田中。彼所见。不过为田夫耳。有何罪焉。或曰。恨不诳指他路也。曰。我若不指直路。彼必由枉奔驰。宁不苦乎。此两事正相类也。相与大噱。
朴斯文世平。善为戏谑语。家在阴城。李四宰耔。坐己卯倘籍罢官。退居阴城村舍。朴斯文时方从事于朝。有时谒告归乡。则必携酒就访。或以馔物送馈。一日。以紫虾,青菰,交沈菹(俗名曰感动菹)送馈曰。此菹甚有滋味。公必为之感动矣。李公书简尾回谢曰。谨承别味。感动则有之。第恨君酷好驳杂无实之言。世人以此少之。自今以后。权停(紫虾之俗名曰权停)可也。朴则癖而不能工。李公不癖而偶言益工。闻者大笑。
正德丁卯。忠清蓝浦县石山崩陨。其石皆坚硬青润。随理拆破则皆刻画老竹老蕨。极为精巧。细纹败叶。不遗锱铢。画画皆有阴阳。阴者凹而阳者凸。凹凸合为一石。拆之则凹凸分焉。其画或有银色。或有金色。亦或有风竹画。枝叶横斜。婆娑可爱。全山皆是石。掘之无有穷极。此虽有明智者。未究其理。俞判书汝霖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2H 页
家在庇仁。尝以卑官。谒告下去。亲见其石而奇之。还朝。见人辄语。有人告诸成昌山。昌山时为左相。闻之不悦曰。天地间安有是理。吾尝以俞为信人。诪张怪语。以惑众人至是耶。俞闻之大惧。为遣家僮。负一石来呈。昌山见之大惊曰。定是混沌前人间世。金银图尽融液为山者也。闻者笑之。余亦闻其语。而未见其石。亦疑其言之不实也。乙亥秋。余承差点马别监。直到洪州。委遣邮卒。负数石而来。其一金色风竹。其一银色老蕨。描画极巧。天机自动。非人力所及。藏诸行筴。还京语诸缙绅间。闻者争来求得。片片破折而与之。求者犹不止。竟不得留其寸石。至今思之。莫喻其理。此石似近于劫灰之说。尝见庄子鬳齐口义曰。吾闽无诸以来。方见于汉。至唐渐有文物。无诸之前。当犹草昧可也。近时囊山寺前。耕于野者忽得一穴。其塼无大小皆雕人物龙虎。不胜精巧。其后一壁。以锄斧击之。鞺鞺然有声。坚固不可动云云。此石类是。书籍所不传者。未或无是理焉。
国朝以后犯罪者。有削功籍。有削 璿源者。文武榜。有不公试取。则罢榜而无削名之例。有举人成守琮者。中己卯别试。议者以对策文理不属。 启削名榜目。前此所未有也。
柳武灵子光。尝在废朝。始构害士类。使废主纵嗜杀戮者。全由子光也。士林切齿。 反正后。以首参密谋。有推戴之功。公议未发。一日。子光以都总管将入直。轩从已具。整服束带而坐。弃旧扇。索新扇。手执见之。扇面细书四字。曰奇祸立至。大惊异。默然良久。将出。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2L 页
忽有吏来报曰。台谏交章请罪云。未几得 允。窜流湖南。未宥而死。子轾,房。皆窜北道以死。此理未可究也。虽假人手。岂非天也。
己卯年。余与伯氏。坐累罢官。翌年庚辰五月端午。将扫先茔于长湍。创卒罢官。趋从不具。凡行装馔粮之具。只使一奴负之。姊婿继后子俞寅佐善谐谑。招与俱行。乘晓将发。怯晓寒。皆着襦衣。行且日晚。不堪炎燠。皆脱襦衣。输运无策。令俞尽着。无虑四五袭。一行蓑衣。尽系其鞍后。其高齐肩。至日午。俞生流汗满面。背倚积蓑。因襦衣重袭。不得屈伸。仰天叹曰。丘从皂卒。遮拥轩车。诃辟市街。走匿者奔波。彼何时耶。一行萧索。辎驮不具。骑牛者过去。睨视而不下。寅佐受弊。不胜其苦。此何时耶。若使襦衿有两祖。必令寅佐尽着矣。同行人绝倒。
有医员安瓒者博览医书。术业甚精。尤精于理学。随證施药。参證以理。通达无碍。闻人疾病。虽古方所未有。因病起意。治无不效。问病者坌集其门。活人甚多。有一男子乘晓出去。途中。忽两眼皆合。不能自开。以手揩之。如以胶漆投接。仍作盲瞽。问于诸医。皆不知病由。又不知投某药可治。闻瓒善治病。来问之。瓒初亦怪之。久而解曰。眼者属于肺。肺受病。故眼必闭。教治肺之药。其人受而服之。未久。眼渐开如常。又有一女人。一日。阴门忽痛。有顷。黄黑毛相杂如牛马之毛。由阴门自出如水涌。连昼夜不止。积如丘原。遍问诸医。皆不知其由。亦莫知所治之药。来问于瓒。瓒解曰。毛者血之馀。血受病。故有此怪。可先治血。教治血之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3H 页
乐。其人即受而服之。未久。毛止如常。人服其术精识远。非庸医所及。大抵治病活人多类是。由是见重于一时。缙绅之士。皆与之交游。同辈人甚忌嫉如仇雠。己卯之变。李赞成沆为大司宪。以交结傥人。拿致鞫问。数日之间。酷加累讯。栲掠无数。又受杖一百流外。至延曙驿死。人皆惜之。扁鹊,仓公。皆以伎术高世。卒见殃祸。争名者相图。在士类犹然。况在他伎。瓒之死。无足怪也。
余为黄海监司时。延安有百姓李同者。方食。与其父相诘。举食钵投打其父。留乡纠举告本府。本府具辞呈报。余以事干纲常大罪。即定同推鞫之。欲置重典。推员不加刑讯。即无辞输服。缘法例。监司必亲问。决案启闻。未久。巡到本邑。怪其易输。命将囚上阶问之曰。汝作重罪当死。汝知之乎。曰。但被捉囚。直输吾情。实不知其他。余曰。父子有天地君臣之分。不有父则何有汝身。故谨事父母为孝子。欧打詈骂为恶逆。汝以钵打父。地而犯天。臣而犯君。于法当死。故吾将决案。处汝于死。囚瞿然失色曰。早知吾罪至死则当初岂敢抗父。被推时。宁受杖自讳耳。何遽直输也。吾实不知父重至此。平昔每因相诘。或詈骂。甚则或以物抵打。此吾常事也。今而后。始知父母之重至于此极也。令公乎。济拔今姑勿我罪也。后当谨事吾父。余闻而哀之曰。不教而刑。是谓罔民也。此正无教而然也。爱亲敬长。虽是天性之良能。蠢愚之民。岂能自兴乎。古者。导之以德。齐之以刑。读城旦以教民。良有以也。令推官暂杖。警而赦之。始知用法不可胶柱也。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3L 页
朴政丞元亨。位至台极。清俭律身。教子弟有法。其子赞成公安性位未显时。值其生日。置酒献寿。政丞公受献欢饮。至夜分。呼赞成使前。口占曰。今夜灯前酒数巡。汝年三十二青春。吾家旧物唯清白。好把相传无限人。门阑杯酒之间。无浮浪流荡之玩。而有警责诏训之义。亦可为教子弟之法也。
许忠贞公琮。少时奇伟。不类凡儿。年十二三时。与同队小儿。上寺读书。一日。夜半盗来。尽偷诸儿衣鞋而去。翼日。诸儿恐怖。皆散去。公独确然不动。高枕大卧。取笔书壁曰。既夺我之衣兮。宜吾鞋之莫偷。既夺衣又偷鞋。窃为盗先生不取也。
废主为世子时。许文正琛为弼善。赵斯文之瑞为辅德。废主日事游戏。专不留心学问。只畏 成庙训严。强御书筵。东宫官虽尽心陈讲。听之邈邈。赵则天性鲠直。每当进讲。投册于前曰。邸下不力学至此。臣当启达于 殿下。废主甚苦之。视如仇雠。文正则不然。柔辞婉言。从容开悟。废主甚许之。一日。东宫官因进讲入侍。仰见壁间大书曰。赵之瑞。大小人也。许琛。大圣人也。闻者为赵甚危惧。及即位。甲子祸起。先诛之瑞。没其家。文正位右相。虽不能匡救。然每承命坐府论囚。周旋营救。所活甚多。罢还于家。必吐血数升。因愤懑而卒。赵徒以辅导为心。而不能量人度力。深取触忤。受祸尤惨。其视疏广,受二子知几远引。终脱危机。相去远矣。
卢逸士㻶。固城人也。少时遇术士问命。士默数曰。君遇岁戊寅。擢魁。翼年己卯。当按本道。第恨一欠耳。取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4H 页
笔书一句以赠曰。屏去螓首蛾眉。三韩失色。案绝熊掌豹胎。百兽率舞。卢曰。余本无意科第。且至戊寅。则余年当过五十。且岂有登第翼年按节之理。又屏去云云者。尤所未解。士笑曰。愿君须记此言。至戊寅可验矣。及至戊寅。搜逸之议起。卢以遗逸首徵。直拜主簿。擢魁之验。翼年己卯。升拜本道都事。适因监司有故。受符印行公。久至数月。按节之徵。时适罢女乐不用。屏去蛾眉之徵。时有议诸邑供使命馔品侈僭。请革弊风者。下八道一切禁革。虽大宾。只供蔬果数器。案去熊豹之徵。此甚可怪也。
朴斯文世平善诙谐。与赵斯文翊同差祭执事。入斋所。朴见赵寝席花纹烂熳可爱。问曰。何从得此佳席。赵曰。吾族交孔醴川瑞麟所贶也。朴应声叹曰。今当严冱。不合用此席。姑俟炎夏而用之。赵怪问曰何也。朴曰。不云孔席不暇煖乎。一座大笑。
余坐累居高阳村舍。同村有朴佥使世矩。持鸡酒来慰。颇有戚容。问之则曰。吾有稚子。今年长逝。年甫十五。有志操且能文。用冀成立而早夭云。因泣下。余问曰。何病而死。曰。年七八岁时。笃志学文。无师受。读书自通大义。负笈长寓山寺。凡有述作。见之者叹服。皆谓神童。今年自山寺下来。别处一房读书。一日往见则手削头发尽秃。默无一言。以手指壁间书一句曰。削发逃尘世。遗髯表丈夫。有顷。闭目而绝云。余怪之。请见其所述则曰。其草蒿。临死尽取而焚之。只有五言古风一篇。梅竹堂记一篇。偶在不毁耳。他日。袖二篇而小之。乃泣玉五言诗也。诗曰。至宝稀世出。众人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4L 页
未易识。见外不见内。谁能辨玉石。剖之光自显。始可骇众目。秘藏知几年。见售非所欲。和氏何为者。抱之空血泣。尔既自知之。可信有美质。岂必见于人。苟要光价发。万口虽云石。尔玉宁非玉。遇固各有时。嗟尔枉自惜。不择知者献。非人即尔失。尔失何尤人。宜见足二刖。格虽未至。非十四五童子所及也。记多不录。亦奇文也。
南止亭衮。尝观察海西时。爱妓名双伊。递任携来。借寓于京城族人之家。一日。与诸伴约会于三清洞。置酒谈叙。止亭历入妓所而来会。李贰相长坤于途上遥见止亭自妓所出。踵行而至会设酌。国俗酒礼。行酒者每客举双杯以酢。而酬者如之。名曰双。止亭目病止酒。有时单举而过。左右曰。公是恶客也。何单举耶。止亭厉声曰。我即时行双而来。何云单耶。贰相笑曰。果如公言。今自双所而来。吾所亲见。其行双无疑。诸君勿责。满座绝倒。
权同知弘。号能制策。未第时。凡制策必魁。初试,殿试,重试皆魁。一时学文希科第者。争取书之。以为楷范。乙亥春。权公以别试试官入试闱。余与李相荇。以参试官同入。取举子策考之。皆仿权策制之。或有腾写全篇。无增减一字者。终日所读皆是也。权公退坐倚案曰。昨者满庭举子。倒我尽书之。吾甚惫也。李相笑曰。举子非倒公书之。乃仰见公书之。何惫焉。座中绝倒。
吾同邻有李师长世靖。以丁酉进士。治经学精熟。年至六十馀。累举不第。训诲邻子弟不倦。受业成立者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5H 页
甚多。李贰相希刚,成参判应卿,金同知公硕,伯氏与余。皆受其门。性疏简拙直。无干能。一时受业者同力荐之。除义禁府都事。考满。拜青阳县监。时崔贰相淑生新除为观察使。受业请公。出门外饯行。仍以青阳付嘱曰。是我辈受业师长也。有学问清操。慎勿妄加贬考。崔公唯唯而去。到界初考。居殿罢来。崔公递还。余同伯氏与金公硕。往见崔公曰。湖西一道。岂无猾吏贼民者。而催科政拙者居下。公之考绩。不亦谬乎。崔公徐为之语曰。他邑宰虽猾。只一贼耳。民犹可堪。青阳主宰虽清。六贼在下。民所不堪。且腹里空虚之人。岂宜作宰一邑乎。余曰。李师长腹中。六经充牣。何以云腹中空虚。曰。公等尽将李腹之六经。分取以充自家肠肚里。用是取科第立身。李腹虽大。公辇许多人取之。其无遗腹可知。满座大笑。
有朴佥知吉种。性浮誇无实。每与人言。事事必誇大自矜。尝于众会处扬言曰。吾自少好博览经史。如六经诸史。以至十子百家之书。皆求得唐板小令。一日程之行。必驮载诸书。虽行李忽遽之中。不废披览。李公择山房。虽号称多书。比吾行驮所载书筴则不及矣。傍有好事者绐曰。公无书不载云。则如三国史,高丽史,东文选,李相国集,益斋集,牧隐,陶隐,圃隐等集。亦皆载行乎。曰。吾于东文。酷爱尤甚。名史大家。何所不载。曰。右等书简帙重大。何能尽载。曰。皆用唐板。十卷之多。不满一握。何重大之有。曰。东国书亦有唐板乎。朴索然无一语。忽托遗矢走出。满座绝倒。
有上舍携友生数辈。往全罗之光阳县。寓小庵子读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5L 页
书。一日。有僧二人号玄觉,圆惠者各荷小橐。踵门而来。一僧先入禅房。一僧继至曰。吾未至此庵。心向此房。我是主人。汝何先入。一僧曰。天壤间物。本无定主。孰为主孰为客。况我先汝得之。何以知汝心先向此房。汝身亦非汝有。况外物乎。两僧相搏。为争斗之状。或以杖捧额。流血淋漓。其形貌奇瑰。语言放达。不类凡僧。外似争斗。而实类戏剧。上舍怪之。潜令人通于主守。使之拘执。诘其所由。主守即遣勇卒四五六人来捕两僧。两僧解斗。拳欧共卒。却走出门。见门外有岩石如覆瓯。以手指示而走。就见石间。有书五言一篇及辞一篇。笔迹亦奇。诗曰。屠龙费千金。学成何处用。魏瓢虽濩落。无人可与其。径欲反古道。不异生于宋。宁处深山中。时将古书诵。穷居本不损。物理自有统。谁能昧秉彝。务外誇仆从。伟哉马老宰。不独怀禄俸。恻然冤枉民。志在平其讼。梧桐凤所栖。来观弥缝。亲逢款大人。聊试作戏踪。咄咄习气在。待我以劫恐。和足尚须刖。不如还山重。其辞曰。色举兮翔集。彼微禽兮尚然。乐行兮忧止。吾何为乎违天。亡世兮山林。古有讥兮前编。枘凿兮难入。恐罹祸兮缠绵。蟠长志兮不伸。思美人兮几年。殃民兮不忍见。脱世尘兮从仙。足遍兮东区。遇知己兮心宣。兰芝变兮苓蕙化。偭规矩兮私作方圆。徒咻咥兮群众。茕独行兮怕龙涎。肆辞世兮长遁。念民瘼兮涕涟。荆棘不可以久居。求梧桐兮屡迁。见外兮不察。又将缧绁兮拘挛。宁与凤凰兮高逝。愿不辱乎吓腐鼠之鸢。此甚可怪。
我国造纸。用蒿精,乘大,柳木。而皆不及楮。楮性宜沃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6H 页
土。故兴产处有限。民间日用不足。伯氏罢官居川宁村。创为水苔纸。其法取水苔曝乾累日。待色白细磨。苔八分楮二分。混合造纸。其色微青。如中朝青花笺。坚滑可爱。无莳种之劳。而取之无穷。其利甚博。其初劝近寺僧创造。至今传习遍处。所在皆造。伯氏书与远寺僧造法。又书小绝劝之曰。水苔为纸自今吾。庶益民生日用需。儒释道殊同利物。凭师流播遍东区。金校理致云年少登第。选补弘文校理。一日。忽梦中自作五言日。卜筑苍山根。晴空木叶下。流年去如梭。谁是长年者。翌日。入直宿。夜半忽暴死。此甚可怪。
余年七八岁时。与同队邻儿嬉戏。邻儿相与戏曰。古今天下。有所不忍而可惜者。埋西施,玉真。最可惜耳。余从傍而折之曰。埋孔子,颜回。真可惜耳。何惜于埋倾国妖艳耶。乡中长老闻之大笑。流传至今。以为美谈。
吏曹尊先生。为六曹最故事。凡有除拜。批未下。即书单字。令吏驰喻。京外职任。残弊险远。而非其意则不拟。除必拟清要。汲汲骤迁。有去官。不出三四年。升堂上者选入。皆妙拣清望。故例无台弹。凡出入。虽城外近郊之行。必设迎饯于门外。若遭丧身死。则别定书吏护丧。请赙于各司。外则请于郡邑。期葬毕护之。去官则定书吏一人。称陪吏。仕满则代以他吏。终身带率。余亦忝选郎官。坐己卯累。居村舍踰一纪。因事入城。尹汝沃溉。一日来见曰。吏曹郎有问讯乎。余曰。落职一纪。退居村中。有时入城。了无一问。亦可观世变也。尹曰。近者。吏曹尊先生厚风。扫地无馀。故言者云吏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6L 页
曹亡。余曰。君递吏郎几年。曰数年矣。余曰。周亡不在于东周君。而由于赧王。汉亡不在于献帝。而由于桓,灵。吏曹之亡。未必不由于君也。尹默然。一座大笑。
伯氏丙子年。特加嘉善。拜庆尚监司。拜辞。行至鸟岭之院亭小憩。仰见壁问。书二绝云。东海儒宗一国卿。青春持节按诸城。南民拭目瞻新政。实效应须副盛名。又玉节朱鞍劳驿吏。曾无毫补到苍生。岭南老兔皆三窟。揽辔澄清待国卿。竟不知谁人所书。
伯氏。戊寅年以谢 恩使赴京回还。语余曰。通州潞河驿门楼壁上。安南国使臣题诗曰。潞河河上驿楼前。日永风清思豁然。北望长安才咫尺。南曕衡岳隔三千。四方弧矢初心契。万里君亲一念悬。早晚金台回马首。蓬莱峰顶会群仙。甲戌季夏。安南国使晦斋阮琳南珍。又半簇危楼枕水前。登临行客兴悠然。葩经点捡诗三百。梅驿驱驰路八千。上国衣冠前度熟。左门弧矢宿心悬。男儿到此真奇事。休说三神海外仙。安南国使阮淮一。又十二栏干霁景前。望穷沙漠接燕然。车同轨辙统归一。台筑黄金价倍千。路远南交霜屡阅。天低北极日长悬。举头喜见红云近。香案叨陪次第仙。安南国使张孚说殷臣。三诗体格稍卑弱。然音律铿锵。殊类我国之作。可想其风流文雅。
己卯之变。南止亭衮实主张其事。避承旨,史官。由后苑北神武门密启。以成其狱。其后年少辈聚不逞之徒。以清君侧为名。相继而起。连颈就诛犹不止。止亭内怀危惧。每日昏夜。微服潜行。轮徙他家止宿。到晓还家。如是者至岁馀。事寝乃止。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7H 页
韩佥知淑昌。好观花卉。常取石榴子。垦田播之。既生。见之。满亩皆是柳。往往仅有一二为榴。逢人说此问之。有人曰。榴字从柳从田。元是柳生田也。种榴生柳。无足怪也。此言未为无理。
祖宗朝故事。 经筵官进讲毕。 上读一遍后。乃罢出。余以不肖。自修撰至直学。忝窃 经筵亲听。以为美事。南止亭为领事。不议左右独启曰。 圣学高明。不似初学。虽读过一遍。无益。请自今停读罢讲。即允之。至今又因循成例。无有一人启复故事。自是虽幼冲初学之主。定依此例。美事终必不复。可恨。
柳上舍自江。豪纵跌宕。不拘小节。邻有寡妇家。园中好梨多结子。方黄熟曜日。其家亦有子数人。柳与邻友戏曰。吾于一夜。摘尽彼梨来。则尔寺深服我乎。邻友笑曰。彼家垣墙高固。外户牢锁。君虽健捷。势不可飞越偷摘。柳曰。第观之。吾自为之。夜半腾身越墙。攀缘上树颠。摘取满怀。将下之际。守直奴二人。持杖拥立树底曰。老贼何从入来。速下。当击碎汝头。柳穷无何。辄作低声语曰。毋抗声。深恐母氏知之。二奴即弃杖谢曰。暮夜不察吾主。骂辱至此。罪当万死。仍张裾仰乞曰。愿投下数个。奴辈亦欲吃之。柳喜甚。即投数十个。二奴收取。退去卧所。相与悔咎曰。朝来。何面目见都令乎。柳于是从容下树。徐步开门出走。少驻潜听则一奴曰。来日女主知之则必责我辈。何以处之。一奴曰。莫非吾主。奈何奈何。柳出誇邻友。责办大宴。闻者大笑。
世人治第宏丽。居处奢僭者。未有不旋踵祸败。卑室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7L 页
恶衣。自奉俭约者。终享名位。尝于稠中语此。有宗室高兴守曰。闻大家曰屋。小家曰舍。屋字。尸至也。舍字。人吉也。大家者受祸。小家者受福。无怪也。余谓此可谓字谶。不为无理。
南原有黄晋同者。无子女。豪富为湖南第一。畜财谷钜万。不可胜计。性甚鄙啬。虽至亲远客至。不馈一饭。其自奉。一日。亦不过米半升。监半匙而已。法司以豪滑武断风闻。移文收系。被鞫几一年。亲族视之如路人。顿无顾护相救者。有犹子一人。朝夕就狱门候问。亲供朝夕之奉。护养如亲父。终年不怠。黄适会赦见放。即日退家。呼犹子使前曰。自今计之。平生爱惜财物。畜积不费。真是虚事。予无子女。不幸不免。则为狱中之一块肉耳。许多财物。皆归虚妄。汝于患难之中。渴心相救。如事亲父。厚恩不可孤。吾欲不惜重物。图报汝恩。汝于某日。呼亲族具纸笔以会。其人自幸以为大得。遍请邻族。买厚纸笔墨。如期就会。黄因讯疮犹痛。倚几而卧。呻吟语诸族曰。此儿大有救活之功。诸族所知。欲报诚切。虽剜肉不辞。愿执笔书之。黄稍解文。头面许文措辞。极尽有功之状。倾财不惜之意。书毕。默默思量。移时不敢出口。辄大声呼曰。百年过半。来日无多。何戚戚于斯也。吾将大施。黄足雌鸡一只书之。语未卒。忽惊动起坐曰。姑勿书姑勿书。朝来。闻此鸡呼卵。不可许人。改以麻骨雄鸡一只书之。(鸡黄白色者俗呼麻骨鸡。最无膏味。)令断笔卧曰。吾鸡善鸣。每晨唱。早晚适中。惜哉惜哉。满座索然而罢。其后又被人诉。罪谪黄海而死。时人呼吝啬者。谓之黄晋同。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8H 页
表斯文沿沫。起自草茅。有文学雅致。一时名士多许可。仕宦于京。带一婢名小德者。乔寓市街之矮屋。一日。权参判健,曹参判伟,申参判从濩。连鏕往访。表欲置酒谈饮。呼婢小德使办之。小德听之入内。良久不出。又招小德。小德出曰。已办。又入不出。旋入旋出。出入者凡五六度。而竟未有杯盘之办。表大怒。厉声叱之。申参判笑曰。无叱。此语见鲁论中。左右曰。何也。曰。不云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乎。此甚不妨。无叱无叱。满座绝到。
吴斯文益念。以生员居馆。一日。语同辈曰。梦见黄榜挂于天中。居首者乃卓韦言川。吾名居第三云。闻者曰。安有人名卓韦言川者。所梦妄也。未几。忽有取人之命。出殿试榜。韩斯文训为壮元。吴斯文果居第三。始知卓韦乃韩字之破。言川乃训字之破。可知人事莫不有前定也。
鱼斯文得江字子游。居岭南之晋州。有文学雅致。自登第后。皆乞外郡。性恬退。绝意仕宦。朝廷以华要召之。皆不就。构小屋于山水之间。绝去家累。只率小僮一人。略具朝夕之供。淡若僧居。每与人语。杂以谑浪。一日。与人对坐。有人传言都事郑万钟递拜文学而去云。鱼辄应声曰。吾曾为文学。何以云郑也为之。左右怪问之。鱼曰。不曰文学子游,子张乎。闻者绝倒。
逆人柳世昌。谋欲邀功受赏。娶邻里愚騃小儿。相与杂戏。录姓名为作契之状。诱会于家。因饮博赌。取各人之衣曰。来日可备酒来。退衣去。皆令散去。潜书各人姓名及谋逆辞缘。割衣领纳之。还合缝藏之。翼日。依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8L 页
约皆至。还与衣衣之。即日上变告。 命皆拿致阙庭鞠问。了无他验。世昌供请开衣领缝见之。可知。即依供开见。果有书录谋逆之语。无辞取服。数十人皆伏诛。杖死者甚多。其数人年甫十五六。虱种满头。为所诳诱被诛。闻者冤之。吾家表从儿。自在襁褓。性气昏愚。不辨菽麦。遇有众会处。则惊惑失措。故族门婚丧祭祀之时。畏怯人众。不出头面。与世昌适同门户。亦为所诳被诛。故予最详其由。天下事有出于料外者类是。亦可为听狱之戒。
余闲居一纪。别无有得。但于一事。颇得妙术。蚤虱蚊三虫。为人患一也。居广厦被纨绮者。非所深患。而处草莱卑湫之地。衣破絮卧蒲团者。受害尤甚。故余每患此三害。日夜谋所以制伏之术。然飞蚊虽众多。挥尘可却。且以单衾蒙全体。不出头面而卧则但闻飞声过耳。不能为害。虱亦无羽翼长股。居不过襞积合缝之间。走不踰分寸。如釜鱼几肉。开襟捉杀。可以灭种。最难制者蚤也。卧席欲寐。争嘬于颃背之间。通宵辗转。目不交睫。朝来坡栖欲提。则跳跃四散。但见赤光闪闪眩目。举手茫然。下指无地。旋旋投隙而没。制之无何。却坐咄骂而已。一日。思得其术。初昏。取单裌褐衣。假着卧席。群蚤争出。投衣而入。移时坚卧不动。候其诸蚤之远处隙间者无遗投入。然后忽开衽抽身而出。即括衣里之。使不得穿出。以索牢结。置风凉处。翼朝。将衣临水开展。纵使落水。皆没而死。如是者不过数日。可以绝种。此余独得之妙。不可不传故书。
权知事弘。博学能文。善为说辞。应对优给。虽悤遽中。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9H 页
无窘辞。初重试。俱捷壮元。余于戊辰年。以生员居頖宫。闻妖兄惠明潜出入禁中。劝 慈殿修创诸寺刹。与蔡仲孚忱,柳士平墩。倡议上疏。属余草疏。疏中有贴发变服。出入宫禁之语。皆途听无根之语。疏上。 上览之大怒。 命招上疏儒生。问言根出处。事在不测。余与仲孚,士平承 召。进诣政院。中使承 教促问。相顾惶惧。莫知所对。知事公于是以色承旨掌出纳。欲脱吾辈之罪。喉中低声。语同坐承旨曰。比者。政承启请禁杂人出入宫禁。此辈必误闻此言也。故使之闻之。仲孚以堂长当对。计出无何。因权公所言以对。 上犹怒欲罪之。政丞有启与否。其考日记。即取日记考之。果有政丞启禁之言。 上怒少解曰。儒生等所闻之误也。事当治罪。姑赦勿论。吾辈脱免。专由权公善应变。时论美之。丙寅 反正时。参原从功臣一等者。并命亲授赏加。庸人贱夫阶穷者。皆顶玉衣紫。呼辟满途。骑马者不得接迹于街路。台谏驳请改正。徐斯文厚口钝不能说辞。以持平将司中议。诣 阙启曰。此辈在清明之朝。如以犬粪盛水精盘。宜速改正。权公以色承旨掌出纳。意谓论此事。岂无他语。而必须用此秽语上达为未稳。又意台谏所启。阻当亦难。徐为之语曰。此言极合此事。但此言之启。若与进膳之时相适。恐未稳。奈何。徐即惊愕曰。愿公除此语以启。权公含笑而入。其应对辩给。皆此类也。
吾妻族有申生者。娶李家女于竹山。才二年病死。李氏治敛葬。一依礼文。奠祭馔具。必手执。不使婢仆干与。三年后每遇朔望忌日时享。必尽诚敬。无少懈怠。
思斋集卷之四 第 79L 页
一日。当行祭。家犬孕满当产。李氏招犬使前。给食戒之曰。犬乎。我之诚心行祭。尔必知之。明日当行祭。汝若产于今夜则明日废祭丁宁。犬乎欲产则出去。毋污我祭。犬俯首听言。即向外去。不知所之。昏时。更招觅不得。诘朝行祭后。令人出户外呼之。犬遥自远山谷间出来。观其腹。已产矣。往寻产处。将其雏子而来。护养如子。其诚感如此。成夏山应卿为监司。闻此事未详。余以妻族家事。详知其故。即 启闻旌闾。
蔡仁川寿。尝为都承旨时。金政丞寿童为注书。政丞公年少登第。容颜秀美。处事精敏。仁川公每嘉叹不已。仁川夫人。适怀孕当产。仁川每仕罢还家语夫人曰。君若生子。当名寿童。未几果生子。遂命名寿童。即参判公绍权小名也。其后仁川未免嘉善。而金公已居首相。宦路翻覆若此。可笑。
己卯年。南止亭衮与洪判书景舟。由阙北神武门。有密启事。人不之知。夜半。命遣宣传官。领禁卫军。拿致金提学净,赵大宪光祖等七人于阙庭下。囚义禁府。翌日未明。止亭以微服。着草笠粗布衣。足穿破屦。步至郑相光弼家。呼门者曰。急入告于内。但言客来。门者认其貌。知其为南相。入告曰。有客到门。观其貌。是南判书。但衣冠草草如贱人。郑相大惊异。颠倒出见则乃南公也。怪问曰。公何为此耶。止亭俱道其所以。因曰。此辈若遗一人。其害无穷。 上今日必招公议之。公可勉从 上意。除去无遗。然后国势得安。不然。多有后悔。不可不深思处之。或以危言恐动。或以甘言诱之。郑相正色曰。公以大相。为贱服历都市而来。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0H 页
大是可愕事也。谋害士林。本非余心。可忍为此乎。止亭大怒。拂衣起去。有顷承 召。请阙入侍。止亭已赞成其事。为一打尽除之计。器物已具于庭。郑相涕泣谏止。泪垂两颊。衣袖尽湿。因是得免罪。止流窜。遂与止亭有忤。即时罢相。
奇典翰遵。一日禁直。梦羁旅关外。间关跋涉。客路中吟成近诗一首。曰异域江山故国同。天涯垂泪倚孤峰。(一作顶)云漠漠河关闭。古木萧萧城郭空。野路细分秋草外。人家遥住夕阳中。征帆万里无回棹。碧海茫茫信不通。忽觉。记梦书馆壁。未久。坐己卯傥籍谪湖西。俄又移配北道之稳城。道中所见。皆是诗中景色。控马讽咏。悽然呜咽。从者皆挥泪。至稳城寻 赐死。可知人事皆有前定。士林传诵。莫不嗟惋。
郑参判硕坚。肮脏不拘小节。弘文馆本无丘史。只有选奴一头。故为馆员者。例借于他司带率。郑为应教。独不借丘。只以悬镴牌皂卒前导。跨马居中。唯一奴随后。道路指笑曰。山字官员。僚员戏曰。借一丘何害于义。而失仪容至此耶。郑笑曰。借丘于人。眼前事也。卫从之多少。背后事也。为所不见而前乞于人。吾所不为。宁作山字官也。不愿丏丘于人。闻者大笑。
柳从龙善戏谑。尝语权参判橃曰。天下无无对之言。君名与今汉山君李荪名为正对。但愿君改权为曹则尤为的对也。权大怒。闻者大笑。余闲中每与人语及戏谑。若发此言。人无不绝倒。后观唐宋诗话。有马给事者字子山。穆王八骏。有山子马。王丞相戏云。马子山骑山子马。莫有对者。相传久之。有姓钱人为衡水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0L 页
令。罢归。或者取以为对曰。钱衡水盗水衡钱。其人大怒。或者谢曰。吾欲作对耳。公非实有此事也。古今戏语。相类若是。可笑。
金提学净。坐傥祸。杖流济州。至海南之海涯。憩道傍老松下。吟成三绝。白松木而书之曰。欲庇炎亭渴死民。远辞岩壑屈长身。村斧日寻商火煮。知功如政亦无人。又海风吹过悲声远。山月高来瘦影疏。赖有直根泉下到。雪霜标格未全除。又枝条摧折叶鬖髿。斤斧馀形欲卧沙。望绝栋梁嗟已矣。槎牙堪作海仙查。士林传诵。莫不怜之。
伯氏自少好押强韵。应呼无窘。日本国使弸中来聘。号能诗。伯氏以 宣慰使。往迎境上。往还及留馆时。相与唱和者无数。弸中每思涸不敌。欲以强韵穷之。以读易为题。辄呼强韵。伯氏应口曰。大羹元不和梅盐。至妙难形笔舌尖。静里默观消长理。月圆如镜又如镰。弸中击节却坐。叹嗟不已。己卯年。坐累退居于利川田舍。有受业生进曰。先生能押强韵。今请试之。因命呼韵。时适月魄半死横天。请以半月为题。仍呼鱼蛆舆三字。伯氏应口曰。神珠缺碎斗龙鱼。剐杀银蟾半蚀蛆。颠倒望舒仍失驭。轴亡轮折不成舆。至今传诵。
士人梁允元妻病死。梁出葬于高阳沙里大村。仍筑庐。令奴守之。入城数月。梁在家。白昼忽于梁上。鬼作人语。琅琅如诉哀怨。而语不分明。如学语儿声。声音正类其妻平生语。呼老婢使听之。亦如梁听。良久而止。梁怪戚不已。即往谒其妻母于崇体门外。具道其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1H 页
由。妻母惊泣曰。吾晓来。梦亡女在烈炎中痛泣呼救。予亦痛哭失声。仍惊寤。君言又如此。必有以也。可速往墓所见之。梁唯而退。乘马鞭驱。行至沙岘。逢着守庐奴流汗走来。问之。言去晓庐灶失火。延及祭厅。并神主祭器等物尽烧云。幽明相感若此。不可以付之茫昧。而不致如在之诚。
梅月堂(金时习)平生心怀。世人未窥。观诗集。好使薇蕨字。亦不知意义所在。余以家病。避寓山寺。见老衲年过七十。与之语。颇闻玄理。问所受师则少时以沙弥。逮事五岁。(即雪岑)仍曰。五岁着述传世者。仅百中之一二。问其由。曰。老僧以侍奉。陪居中兴寺最久。每值雨后山水添流。折作片纸百馀段。令具笔砚随后。沿流而下。必择湍急处而坐。沈吟作诗。或绝或律。或五言古风书于纸。放流见远去。且书且放。或至终夕。纸尽乃还。有时一日所述。几至百馀首云。此亦其意难窥。风闻论事之误。余所亲历者二。癸酉年。余为献纳。李贰相继孟为平安监司。时因旱年饥。毁之者语余曰。李公别构大楼于德岩上。制宏役钜。民甚怨苦。余闻之。恐不实。又闻于西来人则大槩略同。余意前之语余者信人。其言一人。犹足取信。后闻相同。此必然而无疑。议于院僚。驳 启平壤游观之所最多。甲于我国。不须别构楼观。且年饥民困。尤非急务。请推之。即允下。又命递之。后更闻之则只役游手官属。架数椽小亭。未旬日而毕云。其传闻之误如是。李公胸次豁然。待后进倾倒。虽毁驳交加。略无歼芥之嫌。犹嘉奖敢言之士。未久。公为参赞。余以检详。往谒公第。余以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1L 页
往者做事错误。心犹未慊。逡巡谢罪。公置酒开怀。大笑语余曰。闻主张论我者尔也。此则闻之误也。宁存形迹。余尝嘉叹尔昆季之志节。益励无怠。犹称誉于先进间。其视一遭论劾。怏怏怨愤。辄思中伤者。气像不侔矣。又于庚辰年。余与伯氏。俱坐累归田里。弘文馆上疏论劾某也某也十馀人。尝会于郑浣家议朝政。请皆加罪云云。伯氏与郑浣。无半面之识。余则尝为承旨时。郑以生员奉疏来政院。一见其面。皆不知家在何坊曲。而疏中论列如此。幸 圣明烛照。弃而不问。得保至今。如以此受枉。终天不白。此两事吾所亲历。可以为风闻论事者之戒。
余尝闻雄鸡生卵。犹未信。乙未冬。余避家病。寓居于长岭山之小庵。有近村居士郑汉臣者。尝往来慰寂。一日。手持小卵如弹丸。其色微赤。示余曰。今鄙家有雄鸡。无端上栖。偃伏良久。作数声飞下。私怪于心。即就视之。乃生此卵云。余取而置诸箧中。数日后试剖析视之。其中空虚无物。此亦理之难穷者也。
郑斯文鹏。善山人。倜傥有气节。尝在废朝。以弘文馆校理。论事杖窜。 靖国后即召还。除校理。辞病不能赴。又除献纳 召之。又不赴。累除不起。后又除弘文馆校理 召之。朋辈劝就。黾勉赴 召。未几。还辞去。累除不赴。人问其故。曰。 恩命缱绻。不得已强意赴朝。颇有惊心之事。不如退吾田里。安定吾心故耳。又问有底惊心事也。曰。吾以校理拜 恩事。入 阙诣承政院。门前有带犀宰相。前立而背面。余逡巡敬畏。屏退而立。俄乃回顾。认其貌。即洪景舟也。问其职。乃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2H 页
赞成也。余忽惊心。奉身而退。无意仕宦也。最后。朝廷知其不喜仕宦于朝。以青松府闲僻。除为府使。赴任卧治。成昌山希颜。少与相善。时为领相。通书问讯。仍索柏子清密。郑答书曰。柏在高岑顶上。蜜在民间蜂桶。为太守者何由得之。昌山愧悔谢罪。后又辞归田里。不仕而卒。
余尝以弘文馆校理。兼带 经筵。进讲纲目东汉献帝纪。至李榷郭泛名。泛字音出似字。以似音进讲。后上读用汎音。余恐 上误读训汎。更 启曰。音出似字。 上曰。曾出汎似二音。余惶惧。汗出沾背。罢讲退出。即考郭泛名始见处。果出汎似二音。益复兢惶待罪。盖余以布衣。才疏识浅。滥叨甲科。才浃旬。忝选为修撰。尝见同直僚员当进讲。乘暮入来。取讲书读数遍。只句读日前。不阅首尾。及进讲亦如是。余亦不免流俗。致有此失。因悔悟不敏之罪。其后自校理。历典翰,直提学。必取所讲书。从头至尾。历览考问。无有阙疑。每当入直。蓐食早进。又与下番僚员。终夕彻夜。广考诸书。质疑论难。快足于心。而后进讲。僚员有或笑以为固诡。然为讲臣职分当然也。虽冒笑不已。后又不意承 召。入丕显閤侍夜对。讲毕后 上命因讲曾读事迹。讲官相问答论难。余以曾所历览。讲论无误。旧例。有 经筵则前夕出直讲官。绝所讲书付标纸入 内。诸侍讲奉入书册。书吏依入 内册标付之。入直讲官观标。预详音义进讲。 成宗朝。闵斯文颐以直提学入直。书吏误付。与 御览绝标相异。当进讲。 上曰。读甚处。非付标册面。自某语以下读之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2L 页
可也。闵披视之。文义适艰险。未能着口。计无所出。起就前俯伏曰。臣本无学术。文理亦有未解。侥倖科第。滥叨非分。常值入直日。则早朝仕进。进讲之书。多有未解。质于同僚。仅得解义。馀力未及他面。书吏误付册标。承 上教披见则文义适险。口不能读。臣之不能堪任。至于此极。死有馀辜。请治臣罪。仍罢讲。 上还内传曰。某言直。予甚嘉之。其特加通政。其后在废朝。金斯文勿以应教。洪赞成淑以修撰入直。当进讲。金忽气痞。不得出声。废主命先出。又命修撰代讲。洪公自以下番。进讲非己任。慢不致意。忽遭变故。仅辨句读。流汗而出。后又 今上朝。金知事世弼。以典翰入侍。吏又误付册标如闵事。适值大学衍义。掠切诸书。断章取来。最难晓处。左右失色。金该洽经史。性且颖达。烛理无碍。虽不宿览。从容开读。无少错误。纵横出入。敷衍推明。论说无欠。左右叹服。 经筵官不阅讲书首尾。临时取具目前。创卒遭变事。苍黄失对。诚非细故。可以为讲臣之戒。伊川每当进讲。必宿斋预戒。潜思存诚。冀以感动上意。臣子用心。当如是也。
伯氏居梨湖。养数母鸡。一鸡生十五六雏。柔毛仅燥。羽翰未生。母鸡忽为猫儿搏杀。群雏奔散哀鸣。日至夕。鸣声益哀。皆垂头合眼。气息将尽。至有仆地欲绝者。一牝鸡自外张翼而来。环视呼雏。若有恻隐之状。匆就前举翼抱之。诸雏之稍自运步者。闻呼声。争入抱下。垂绝不自运者。令人取而抱之。安于栖上。翼日下栖。皆得复苏。播粟于庭。皆鼓翼踊跃啄食。自是。日日抱育如常。竟至长成。无有一雏故失。伯氏甚异之。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3H 页
号为义鸡。护养不杀。久之一夜。不辨犷猫搏取而走。令人逐觅埋之。竟不得云。物性虽偏。亦有通处。人为物灵。而有愧于物者多。宜有以起孔子人不如鸟之叹。
世祖朝。尹坡平弼商。以刑房承旨入直。适值夜气寒严。揣知 上意常恤狱囚。意有 问囚之事。历考京外囚徒罪犯轻重。录于小册子。置于几案而卧。夜五鼓。内官传 教促召刑房承旨入内。坡平颠倒衣冠。创卒取袖录囚小册子而入。内官引入于大内 御寝殿庑下俯伏。 世祖临窗 教曰。今夜天寒倍甚。燠室重裘。亦所不堪。况犴狱罪囚。触冒严寒。虑有冻死 弊。远外不可及也。京狱见囚。轻罪几许。重罪几许。其速尽录以启。坡平即应对以启曰。臣方任刑房。刑狱之事。乃臣职分也。常留心于此。已知厥数。即见录囚。历数以启曰。某某司。犯某某罪被囚者几人。语未毕。 世祖大惊异。忽招窗 命入寝内。坡平俯首入伏。流汗沾背。 命赐酒进爵。 世祖回顾向内语曰。此乃吾宝臣也。坡平始知 贞熹王后御座密迩也。益惶惧罔措而退。自是。不次擢用。未久。超拜崇品。可知君臣知遇。亦自有机会也。
文宗朝。吾曾祖考讳统。为礼曹正郎。时 世宗升遐二年。 英陵 祭捧甘结时。以祭酒字落书事。宪府推覈。掌吏都彦臣。谋脱己罪。追书二字而纳。又以追书之罪。并推色郎。正郎公不能自明。诬服见罢。前此。正郎公诘其追书诬法司之由罪其吏。同座诸僚。明知非罪。正郎李全之唱议。率僚进封章讼其无罪。其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3L 页
略曰。伏闻月初三日。以增减官文书。罢正郎金统之职。不胜痛恨。窃闻赏一人而千万人劝。罚一人而千万人惧。赏罚少差。人无所劝惩。 辇毂之下。误罹罪辜。不能自明则远于君门。抱冤不白者。不知其几。今金统于甘结不能详察。则信有罪矣。追书之事。则臣等断然明知其不为也。臣等伏望特命他司。更加考覈。追书之事。若果出于金统。乞先治臣等罔上庇私之罪云云。以郎官之微。因细小被罪之事。为同僚抗疏讼冤。当时气像可想。
世宗十九年。 教曰。恭顺公芳蕃昭悼公芳硕。俱以懿戚。不幸无嗣。以广平大君玙。为恭顺公后。以锦城大君瑜。为昭悼公后。立庙奉祀。当时别无异议。丙子年。 今上欲立废主后奉祀。延访群臣。众议纷然。竟未举行。己亥年。韩山郡守李若冰上疏请立燕山,鲁山后。以奉其祀。台谏请罪。拿推于诏狱。竟罢职。亦可以观世变矣。
蔡判书绍权。性歇后。其母夫人在咸昌。尝告觐由。拜辞发行。未出都门。道逢友人。其友于马上慰行曰。好去好去。蔡创卒不思。谬答曰。君亦好去好去。仍与相别。背行及远。蔡忽觉留别人亦用好去字谬答为悔。回辔促鞭。追呼不已。其友行已远。不闻呼声。不顾而去。蔡追之不得。驻马良久曰。好在好在。从者莫不掩口失笑。尝与人闲话及此。为一场跛寂之资。一日。卧芒洞田舍。家婢以舂米置之于楼上。群鸡争趋啄食。有小婢走由楼梯而上。创卒谬呼曰。猫乎猫乎。何啄米耶。以杖叱逐之。群鸡皆飞过屋角。散去已远。小婢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4H 页
从梯还下。良久始悟其误呼。徐徐回顾曰。鸡乎鸡乎。何啄米耶。余闻之。不觉失笑。独自语曰。天下无无对之语。正谓此也。后与人语此。闻者绝倒。
俞斯文仲翼。少学文为科业。中司马试。自以谓俯拾科第。功名可以立致。后累举不中。年踰四十而犹未第。常怏怏失意。拳欧(一作殴)屋壁曰。宿志蹉跎。虚度百年。真是可怜生也。一日。在黉斋。倚书匮放言曰。吾往者不能自量。妄有所恨。自今思之。我是人间腰上豪华。俞曰。大抵人生世间。贵贱殊等。有万不同。下自佣丐。等而上之。则为奴仆徒隶。为厮役工商。为军卒胥吏。为流品杂职。士则为幼学。仕则自九品至一品。为人贵贱等级。大槩若此。余以生员。当居幼学九品官之间。自一品下视佣丐。则余高居腰上。上比一品。虽似有愧。下方佣丐太侈。以此终天。不为虚生。顾何恨焉。闻者大笑。以谓确论。
尹坡平弼商。少时朝京。访善卜者。问命途终始则曰。平生寿位俱隆。但终死于三林之下。其后广咨卜师。皆未解三林二字。遭废朝之乱。被窜于珍原。寄寓邑内小茅舍。一日夕。邻舍人倩傍居耘手曰。来日早。齐会于上林之田。坡平偶然问曰。何以云上林。田主舍人答曰。去此未五里。地名有上林,中林,下林之号。坡平闻之。始忆三林之卜。仰屋怃然。若有失焉。未几。废主遣使杀之。亲族子弟皆流绝岛安置。伏尸于野外。过旬月不收。而乌鸢不食。邻犬不顾云。
虾蟆与兔狐得一个饼。与之约曰。一个饼难可分吃。当使不能饮酒者先吃。兔曰。吾见曲辄醉。狐曰。吾涉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4L 页
小麦田辄醉。虾蟆颓然作沈醉之状。吾闻两君之言。已自大醉。兔狐知不得食。又相与谋曰。食饼不可以不饮酒为先。当以年长先馈。兔应声曰。吾于天地开辟时生焉。狐曰。吾于天地未辟前生焉。虾蟆不答。饮泣挥泪。兔狐问曰。何若是戚耶。虾蟆吞声悲泣。徐答之曰。吾有二子皆亡。长子死于天地未辟前。次子死于开辟之时。两君犹存。吾儿何亡之倏忽也。吾是以悲耳。兔狐并跪进饼。退伏谢罪。
椒泉乃天地间精英灵酿之液。性气色味。不类凡泉。其性热。其气冷。其味辛。其色净。病人浴之得效。理亦宜然。尝考大明一统志。中原亦多有之。总曰冷泉。或曰。其味香烈。或曰。有椒兰之气。或曰。有附子气。皆云病人浴之或饮之。病愈云。则椒泉非独于我国有之。而浴饮愈病。其来久矣。余久患风寒之疾。尝往清州椒泉浴之。稍得效。但沐浴无法。病人之来浴者。途问而途听。或疏数失宜。寒热相妨。时候不适。饮食失忌。往往有未取效。而又害之。虑有添疾横殒之虞。故博采久浴经验者之言。作沐浴法。刊挂于浴堂壁间而来。时嘉靖己亥七月也。
成庙命曹梅溪伟。纂集佔毕斋所箸文。梅溪以吊义帝文首录于集。戊午狱起。柳子光谗燕山曰。曹伟首录义帝文。颇有意。燕山大怒。时梅溪以贺正使朝天未还。燕山命越江即时处斩。梅溪一行到辽东。始闻之。一行苍黄罔措。梅溪之庶弟伸。尝闻辽地有善卜者。就问吉凶。其人推数。无他言。只书一句诗曰。千层浪里翻身出。也须岩下宿三宵。伸回报梅溪曰。初句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5H 页
似是免祸。下句难解。相与悯默饮泣。行到义州鸭绿江。望见江边。有官人候待之状。一行失色。以谓金吾郎来候行刑者。相对呜咽。梅溪曰。命在顷刻。仰天吞声。过江。闻知李相克均营救。只拿来推之耳。一行喜幸。乃语卜者之诗千层浪里翻身出。政谓此也。第未解下句。被拿来京。竟得不死。杖流顺天病死。返葬于金山故乡。甲子祸起。燕山追录前罪。命剖棺斩尸。曳置墓前岩下。暴尸三日。不许收葬。曹伸始记辽东卜者诗两句皆合首尾。怪叹不已。此亦理有难穷。
韩承旨忠。气槩豪放。早有文名。喜音律。又能弹琴。中癸酉壮元。以弘文馆典翰。充奏请检察官赴京。闻有善卜者。令译者问其平生首尾吉凶。卜者推数。只书藏头体一律与之。其诗曰。少年才艺倚天摩。手把龙泉几岁磨。石上梧桐将发响。音中律吕有时和。口传三代诗书教。文起千秋道德波。皮币已成贤士价。贾生何独谪长沙。回还。即时坐傥被谪。未久又被告。杖死狱中。平生首尾。髣髴如此。亦可怪之甚也。
卜者金伦。少时游平安道香山等处。逢一方外之士名李千年者。从行游历诸山几六七年。得授数术。以觐父母。辞还岭东本家。仍推数断人吉凶祸福。百无一误。千年与伦期于己酉年来江西县之九龙山待我云。手书赠诗曰。八十山中老。三彭已扫除。人间应不梦。鹤伴意无馀。雪榻蟾光冷。云窗日影疏。谁知无累鉴。万代自清虚。岁丁白卯。月指春暮既望日。松竹处士愚斋稿。然只记秘趣。非流下世云耳。又至丹溪赠诗曰。偷闲一醉是天游。个里江枫棁客留。啄木峰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5L 页
高天若近。秀林亭下地疑浮。二娘魂魄千年事。九曲江声万古流。胸海久牵尘劳扰。丹溪此日洗吾愁。黑蛇之岁。愚斋书。其侍奉小奚。年可十三四。亦手书赠诗曰。天地无家山水客。生涯一句意如如。苔痕山路白云锁。月影清泠竹影疏。又书一诗曰。碧山云万叠。沧海阔无边。为问缘何事。归心北阙悬。诗格高古。笔迹奇健。至于侍儿。诗才笔法亦不凡。非寻常方士明矣。有郑希良者。燕山乙卯。登第为艺文检阅。戊午。属史祸被谪。未几得放。遭母丧。居庐于丰德地。常谓子弟曰。岁甲子则士林之祸复作。我辈亦且不免云。壬戌五月初五日。步出庐幕门外。久不还来。家人怪之。寻迹至江边。见两草屦弃在水际。无去处。因谓沈江而死。后西方山僧或云。异僧往来诸山。或曾识希良面颜者分明认见。或云。长发为方士。秘迹往来。栖息于诸山。或赠僧诗句。流播于世。人争口诵。金伦常从行。见其所录生年月日时五行甚详。来京师。有申判事景光好卜书。录士人达官五行。常自推卜验之。希良五行。亦录于其中。伦往访景光。坐谈间仍阅其书录。至希良五行。忽惊动曰。是吾师李千年八字也。以此。言者益疑希良不死。至今存云。
思斋集卷之四
 [己卯党籍]
  
己卯党籍
郑光弼。壬午生。字士勋。中壬子进士。同年及第。官至领议政。以营救党人罢相。丁亥。复相。癸巳。又罢。
安瑭。辛巳生。字彦宝。中庚子生员。辛丑及第。官至右议政。己卯罢相。居第未久。子处谦谋清 君侧作乱。事觉。以大逆论。缘坐陂诛。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6H 页
崔淑生。字子真。登壬子及第。官至右赞成。被废卒。号盎斋。
李长坤。甲午生。字希刚。中乙卯,生员壮元。壬戌。及第。官至右赞成兼兵曹判书。罢。
金安国。戊戌生。字国卿。中辛酉进士壮元。癸亥。及第。丁卯重试。官至右参赞。罢。丁酉复叙。号慕斋。
李耔。庚子生。字次野。中辛酉进士。甲子。及第壮元。官至右参赞。
金净。丙午生。字元冲。中甲子进士。丁卯。及第壮元。官至刑曹判书。号冲庵。流济州。寻赐死。
金世弼。癸巳生。字公硕。乙卯生员。丙辰。及第。官至刑曹参判。号十清轩。废卒。
柳云。乙巳生。字从龙。中辛酉进士。甲子。及第。官至大司宪。罢归田里。当权者搆害。事在不测。因纵饮烂腹而死。
文瑾。字士辉。丙辰。及第。官至刑曹参判。罢。
权橃。戊戌生。字仲虚。中丙辰生员。丁卯。及第。官至礼曹参判。罢。癸巳。被召为密阳府使。
赵光祖。壬寅生。字孝直。中庚午进士壮元。以荐特拜参上职。为造纸署司纸。登乙亥及第。官至大司宪。被谪于绫城。寻赐死。
尹世豪。庚寅生。字士英。癸卯。及第。官至刑曹参判。被斥外补。为三陟,晋州等倅。
申鋿。庚子生。字大用。戊午。进士。癸亥。及第。官至吏曹判书。虽不至罢斥。仅容于朝。
朴英。戊子生。字子实。中武科。廉退不求宦达。弃官归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6L 页
田里。以荐还朝。官至兵曹参判。被斥为金海府使。又被搆受讯。脚骨碎折。仅免死归。卧治多方得不死。丁酉。复叙。
李允俭。字子文。中武科。官至工曹参判。己卯。为宁海府使。以容匿亡人金湜。拿来受讯。免放罢归。忧愤而卒。
崔命昌。字子慎。登甲子及第。官至参判。被斥居散地。李思钧。辛卯生。字重卿。登戊午及第。丁卯重试。己卯。自全州府尹。拜弘文馆副提学。极论治傥人之不可。被斥居散班。后官至吏曹判书。
李继孟。戊寅生。字希醇。登己酉及第。性放达。不拘行检。己卯士人。以是短之。自知不足于时论。退居金堤田舍。及祸起。以公为怀怨。汲汲援进。欲同嫉傥人。引还为赞成。公略不留嫌。每以搆害士林为不可。倡言于朝。欲为解锢之计。为当权者所忤。以老成重望。虽不显斥。而仅容于朝。慨念时事。忧懑而卒。
柳仁淑。乙巳生。字原明。中丁卯进士。庚午及第。以承旨被斥。为庆州府尹。又被搆受讯。罢。丁酉。复叙。
申光汉。甲辰生。字汉之。中丁卯进士。庚午及第。以承旨被斥。为三陟府使。寻罢。丁酉复叙。
郑顺朋。甲辰生。字耳龄。登甲子及第。以承旨。斥为全州府尹。寻罢。丁酉。复叙。
李成童。字次翁。登乙卯及第。以礼曹参议。罢。
柳庸谨。乙巳生。字圭复。丁卯进士。丙子及第。以节度使被谪。
朴世熹。字而晦。登甲戌及第壮元。以承旨谪于江界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7H 页
而卒。
金絿。戊申生。字大柔。中丁卯生员进士壮元。癸酉。及第。以副提学。谪于海南。壬辰。蒙 恩免放。俄卒。
孔瑞麟。癸卯生。字希圣。中丁卯进士。同年及第。以承旨被斥为外职。未几。心怀愤激。指斥时宰。封事论列。冀悟 天听。旋被中伤。削夺官职。后又还叙为散班。韩忠。字恕卿。登癸酉及第壮元。官至忠清水使。寻谪。又被搆。杖死狱中。
李清。癸卯生。字季雅。中丁卯进士。辛未及第。以舍人罢。丁酉。复叙。官至庆尚监司。
崔山斗。癸卯生。字景仰。中甲子进士。癸酉及第。以舍人谪同福。癸巳。蒙 恩免放。俄卒。
郑应。庚戌生。字应之。登甲戌及第。以典翰。谪扶馀。愤懑而死。
奇遵。字敬仲。中癸酉进士。甲戌及第。以应教谪牙山。移配于稳城。寻赐死。
李忠楗。字子安。中癸酉进士。乙亥及第。以吏曹正郎罢。未久。连安处谦狱。被栲流。道卒。
李若冰。字喜初。中癸酉生员壮元。甲戌。及第。以吏曹正郎罢。丁酉。复叙。
李希闵。庚戌生。字孝翁。中庚午进士。丙子及第。以吏曹正郎罢。(即允俭子也)
张玉。癸丑生。字子刚。登乙亥及第壮元。以检详被斥为外职。登丙戌重试。复叙。寻又以他事被谪。
具寿福。字伯凝。登丙子及第。以吏曹佐郎罢。癸巳秋。还叙为求礼县监。卒。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7L 页
尹衢。字亨仲。中癸酉进士。丙子及第。以礼曹佐郎被罪。丁酉。复叙。
沈连源。字子容。以吏曹佐郎被斥为外官。仅容于朝。蔡世英。字英之。登丁丑及第。以翰林斥为外官。仅容于朝。
任权。丙午生。字士经。中丁卯进士。癸酉及第。免于己卯之祸。复为执义。以清流斥为外官。寻罢。丁酉。复叙。
金匡复。字克己。中辛酉生员。癸酉及第。以全罗都事。为镜城教授。病卒。
郑源。字仲远。登己卯及第。以翰林被斥为外官。或罢或叙。
李搆。字成之。登己卯及第。以翰林被斥。
许伯琦。字汝珍。登己卯及第。被斥为外官。仅容于朝。朴祥。字昌世。登辛酉及第。被斥为外任。登丙戌重试。升堂上。为罗州牧使。为赵邦彦所抑辱。弃官归田里。愤恚而死。号讷斋。
尹自任。字仲耕。登癸 酉及第。以承旨谪北青。愤恚而死。
安处顺。字顺之。登甲戌及第。以弘文博士。为亲乞县。罢。
曹彦卿。字国老。登乙亥及第。以吏曹佐郎罢。
尹溉。字汝沃。登丙子及第。以吏曹佐郎被斥为外官。以能汉语。仅容于朝。
梁彭孙。字大春。登丙子及第。以弘文校理罢。
朴绍。癸丑生。字彦胄。举贤良科。未及第。登己卯春式年壮元。以是免斥。官至司谏。后以他事。罢归田里。卒。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8H 页
权樯。字济甫。登己卯及第。以弘文博士。斥为外任。纵酒愤恚而死。(即拨之弟也)
金珌。字子修。登己卯壮元。连延己卯狱。被系幸免。佯狂不仕。在家。见人辄发狂语。惟手不释书卷。昼夜披览。饥不呼食。寒不呼衣。进食则食之。进衣则衣之而已。废绝人事。
成守琮。字叔玉。登己卯及第。触忤削名。不第。
金湜。字老泉。官至大司成。窜尚州。变作。亡匿被罢者甚多。草疏怀衣带中。自缢于居昌县之山谷间。疏辞。大槩斥言沈贞误国将乱之事。连延被罪者亦多。
不肖金正国。字国弼。亦以丁卯生员,己巳壮元。忝为黄海监司。方在外闻变。草疏欲上。而旋闻事急无益。意其徒为激祸中止。此事风闻于台谏。即被弹驳。罢归田里。
李若水。中丁卯进士。连延安处谦狱。杖谪。
赵广佐。字季良。中丁卯进士。以荐为持平。连延处谦狱。杖死。
尹光龄。壬子生。字彦叟。中甲子生员。以荐为刑曹正郎罢。丁酉。复叙。
医师安瓒。精通医术。尤精于理学。士类取以为友。亦坐罪被杖窜。死于迎曙驿。时李沆为大司宪。以交结党人。拿致鞠问。数日之间。酷加累讯。栲掠无数。又受杖一百流外。
河挺。中武科。以匿金湜。又连李信狱被诛。
洪顺福。以金湜弟子。连李信狱被诛。
沈丰。以金湜弟子流。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8L 页
朴年中。以金湜弟子。亡匿不出。
 李信。本僧人也。闻金大成湜等以理学倡徒。即长发去缁。来从学问。筑土宇于大司成之第墙边。折节为学。朝夕不怠。大成嘉其意。尽心教诲。如待亲子弟。大成败后。构告大成聚徒谋大臣。狱成受赏。后归忠清道。连涉强盗。系狱杖死。
具寿聃。字天老。登戊子及第。为修撰。请复用己卯党人。忤时宰被废。俄坐谪龙川。
李浚庆。字原吉。登辛卯及第。为修撰。与寿聃同坐废。佐郎赵佑。字诚仲。官至弘文校理。其后壬辰。叙为水运判官。
佐郎李延庆。字长吉。官至弘文校理。
生员安处谨。连延其兄处谦狱被诛。
进士金明胤。为弘文博士。又登甲申科。
进士安珽。字挺然。为注书。连延安处谦狱。杖窜。
生员权顼。为修撰。连延处谦狱。被诛。
进士安处谦。谋清君侧。事觉伏诛。
进士申潜。字元亮。中癸酉进士壮元。为翰林。连延处谦狱。被谪。
正郎郑浣。为吏曹正郎。谪。
佐郎闵怀贤。字季思。为正言。
幼学安处諴。为修撰。以兄处谦谋。告于其父瑭。以此事觉。以功免罢。亦被定属。
持平朴薰。字馨之。官至承旨。流义州。癸巳。免放。
生员金鈛。字君举。官至正言。
幼学申遵美。字士休。官至翰林。
思斋集卷之四 第 89H 页
参奉金神童。字圣而。官至翰林。
生员姜㶏。字清老。官至翰林。
参奉房贵温。官至佐郎。
生员柳贞。
生员朴公达。
直长金大有。官至修撰。
幼学李隼。官至兵曹佐郎。
幼学都衡。官至佐郎。
正郎宋好智。官至弘文校理。
▣▣▣▣官至咸镜都事。
▣▣▣▣字大而。官至典籍。
▣▣▣▣▒字心仲。官至弘文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