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a 页 WYG1033-00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目录
  天部
   岁时𩔖
    四天
    迎气五郊
    五方天帝
    五帝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b 页 WYG1033-0038b.png
    五神
    一气别为四
    二至二分日景
    二至
    日至二山
    四时
    四时成岁
    四时序事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a 页 WYG1033-0039a.png
    四时取火
    四时别号
    四气
    四德
    四𨕖
    四府
    气盈朔虚之数
    三时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b 页 WYG1033-0039b.png
    五时
    八节
    二十四气
    七十二候
    十岁阳
    十二岁阴
    十月阳
    十二月名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3a 页 WYG1033-0039c.png
    十二月律
    十二月卦
    十二月中星
    十二会
    轩辕十二次
    十二月建
    建除十二辰
    十二宫分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3b 页 WYG1033-0039d.png
    十二时
    六时
    百度
    三统
    三正
    三微
    三长月
    三令节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4a 页 WYG1033-0040a.png
    三朔
    五际
    三朝
    四始
    四君候
    三伏
    祖腊二日
    三代腊日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4b 页 WYG1033-0040b.png
    三傩
    冬三至
    冬三极
    三馀
    五夜
    三浣
    浃旬浃辰
    甲庚三日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5a 页 WYG1033-0040c.png
    六日
    七日来复
    一之日二之日七月九月
    元日元辰
    天运三变
    三古
    万物三岁而𤼵
    百六阳九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6a 页 WYG1033-00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三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
  天部
   岁时𩔖
四天(尔/雅)
 春为苍天(言其色苍苍/然生万物也)夏为昊天(言其气/皓旰也)秋为旻天
 (言其情悯万/物凋落也)冬为上天(言其时无事位/上临下而已)
迎气五郊(祭祀志永平中采元始故/事兆五郊于雒阳中兆)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6b 页 WYG1033-0041b.png
 迎春东郊(立春祭青帝句芒车服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迎夏南郊(立/夏)
 (祭赤帝祝融皆赤/歌朱明舞云翘)迎黄灵于中兆(先立秋十八日祭/黄帝后土皆黄歌)
 (朱明舞云/翘育命)迎秋西郊(立秋祭白帝蓐收皆/白歌西皓舞育命)迎冬北郊
 (立冬祭黑帝元冥皆/黑歌元冥舞育命)
五方天帝(五帝座主五星俱在太/微垣中夹黄帝而坐)
 东方青帝灵威仰 南方赤帝赤熛怒 西方白帝
 白招拒 北方黑帝汁(音/叶)光纪 中央黄帝含枢纽
  大宗伯祀昊天上帝注以天皇大帝为北辰耀魄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7a 页 WYG1033-0041c.png
 宝(六天之说/出于纬书)
五帝(月令谓五人帝/以配五方天帝)
 太皞(春/)炎帝(夏/)黄帝(中/)少皞(秋/)颛顼(冬/)
五神(同/上)
 句芒(春/)祝融(夏/)后土(中/)蓐收(秋/)元冥(冬/)
一气别为四
 春为阳始阳始温温生物 夏为阳极阳极热热长
 物 秋为阴始阴始凉凉收物 冬为阴极阴极寒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7b 页 WYG1033-0041d.png
 寒杀物
二至二分日景(周礼冯相氏以土圭立/表冬夏致日春秋致月)
 夏至景尺五寸(日南陆躔东/井景短多暑)冬至景丈三尺(日北陆/躔牵牛)
 (景长多寒此长短/之极故言至也)春分秋分景七尺三寸六分(春分/日西)
 (陆躔娄而月上弦于东井下弦于牵牛景朝多阴秋/分日东陆躔角而月上弦于牵牛下弦于东井景夕)
 (多风此长短之/中故言分也)
二至(淮南/子)
 夏日至阴乘阳(昼者阳之分阳气/胜则日修而夜短)冬日至阳乘阴(夜/者)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8a 页 WYG1033-0042a.png
 (阴之分阴气胜/则日短而夜修)
日至二山(同/上)
 冬至骏狼之山(南极/山)夏至牛首之山(北极/山)
四时(一岁十二月/分为四时)
 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为三春属木)(四孟五仲六季/为三夏属火)(七孟/八仲)
 (九季为三/秋属金)(十孟十一仲十二/季为三冬属水) 尚书五辰即木火
 金水旺于四时而土寄旺于四季也
四时成岁(元命/苞)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8b 页 WYG1033-0042b.png
 冬至百八十日春夏成 夏至百八十日秋冬成
 合三百六十日而岁数举 周礼太史正岁年以序
 事注中数曰岁(十二月中气一周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朔数曰年(十/二)
 (月朔一周三/百五十四日)
四时叙事(周礼冯/相氏)
 春东作 夏南讹 秋西成 冬朔易
四时取火(司爟掌四/时变国火)
 春取榆柳之火 夏取枣杏之火 季夏取桑柘之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9a 页 WYG1033-0042c.png
 火 秋取柞楢之火 冬取槐檀之火
四时别号(尔雅四时和为通正注/尸子以为太平祥风)
 春为𤼵生 夏为长嬴 秋为收成 冬为安宁
四气(同上四气和/谓之玉烛)
 春为青阳 夏为朱明 秋为白藏 冬为玄英
四德(春秋/繁露)
 春德风(风不信则花萼不/茂𤼵生之德废)夏德暑(暑不信则草木不/长长嬴之德废)
 秋德雨(雨不信则百谷不/实收成之德废)冬德寒(寒不信则水土不/坚安宁之德废)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9b 页 WYG1033-0042d.png
四𨕖(同上四时者/天之四𨕖)
 春者少阳之𨕖 秋者少阴之𨕖 夏者太阳之𨕖
  冬者太阴之𨕖
四府(皇极经世书昊天四/府春夏秋冬之谓也)
 春为生物之府 夏为长物之府 秋为收物之府
  冬为藏物之府
气盈朔虚之数(朱子曰岁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日者岁之常数也)
 日与天会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0a 页 WYG1033-0043a.png
 者为气盈 月与日会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
 五百九十二者为朔虚
三时(左傅三时/不害注)
 春 夏 秋 又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一时谓/冬也)
五时(汉仪读/五时令)
 立春 立夏 大暑 立秋 立冬
八节(史律书八/正之气)
 立春 春分(启/)立夏 夏至(阳极/阴生)立秋 秋分(闭/)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0b 页 WYG1033-0043b.png
 冬 冬至(阴极/阳生)
二十四气(十五日为一气二气为/一月二十四气为一年)
 立春(正月/节)雨水(中/)惊蛰(二月/节)春分(中/)清明(三月/节)谷雨
 (中/)立夏(四月/节)小满(中/)芒种(五月/节)夏至(中/)小暑(六月/节)
 暑(中/)立秋(七月/节)处暑(中/)白露(八月/节)秋分(中/)寒露(九月/节)
 霜降(中/)立冬(十月/节)小雪(中/)大雪(十一/月节)冬至(中/)小寒(十/二)
 (月/节)大寒(中/) 汉初启蛰正月中雨水二月节三统历
 谷雨三月节清明三月中后俱改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1a 页 WYG1033-0043c.png
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六候为一月七十二候为一年/见周公时训后魏始载于历吕氏春秋十二)
    (纪礼记取为月令其/上则见于夏小正)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上冰 獭祭鱼 候雁
 北 草木萌动(正月/六候)桃始华 仓庚鸣 鹰化为鸠
  鳦鸟至 雷乃𤼵声 始电(二月/六候)桐始华 田鼠
 化为鴽 虹始见 萍始生 鸣鸠拂其羽 戴胜
 降于桑(三月/六候)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苦菜秀
  靡草死 麦秋至(四月/六候)螳螂生 鵙始鸣 反舌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1b 页 WYG1033-0043d.png
 无声 鹿角解 蜩始鸣 半夏生(五月/六候)温风至
 蟋蟀居壁 鹰乃学习 腐草为萤 土润溽 大
 雨时行(六月/六候)凉风至 白露降 寒蝉鸣 鹰乃祭
 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七月/六候)鸿雁来 鳦鸟归
 群鸟养羞 雷乃收声 蛰虫坯户 水始涸(八月/六候)
 鸿雁来宾 雀入水为蛤 菊有黄华 豺祭兽
 草木黄落 蛰虫咸俯(九月/六候)水始冰 地始冻 雉
 入水为蜃 虹藏不见 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闭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2a 页 WYG1033-0044a.png
 塞成冬(十月/六候)鹖旦不鸣 虎始交 荔挺出 蚯蚓
 结 麋角解 水泉动(十一月/六候)雁北乡 鹊始巢
 雉雊 鸡乳 征鸟厉疾 水泽腹坚(十二月/六候)
十岁阳(尔/雅)
 太岁在甲曰阏逢 乙曰旃蒙 丙曰柔兆 丁曰
 彊圉 戊曰著雍 己曰屠维 庚曰上章 辛曰
 重光 壬曰元黓 癸曰昭阳 史记甲曰焉逢乙
 曰端蒙丙曰游兆丁曰彊梧戊曰徒维己曰祝犁庚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2b 页 WYG1033-0044b.png
 曰商横辛曰昭阳壬曰横艾癸曰尚章
十二岁阴(同/上)
 太岁在子曰困敦 丑曰赤奋若 寅曰摄提格
 卯曰单阏(一作亶安/又蝉堰)辰曰执徐(一作/除)巳曰大荒落(史/作)
 (芒/骆)午曰敦牂 未曰协洽(史作叶/又作汁)申曰涒滩 酉曰
 作噩(史作/鄂)戌曰阉茂(史作/掩漠)亥曰大渊献
十月阳(同/上)
 在甲曰毕 在乙曰橘 在丙曰修 在丁曰圉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3a 页 WYG1033-0044c.png
 在戊曰厉 在己曰则 在庚曰窒 在辛曰塞
 在壬曰终 在癸曰极
十二月名(周礼硩蔟氏书十/有二月之号是也)
 正月为陬 二月为如 三月为宿 四月为余
 五月为皋 六月为且 七月为相 八月为壮
 九月为元 十月为阳 十一月为辜 十二月为
 涂 正月得甲曰毕陬二月得乙曰橘如三月得丙
 曰修宿四月得丁曰圉余五月得戊曰厉皋六月得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3b 页 WYG1033-0044d.png
 己曰则且七月得庚曰窒相八月得辛曰塞壮九月
 得壬曰终元十月得癸曰极阳十一月得甲曰毕辜
 十二月得乙曰橘涂周而复始
十二月律(阳月为律阴月为/吕故曰六律六吕)
 正月太簇 二月夹钟 三月姑洗 四月中吕
 五月蕤宾 六月林钟 七月夷则 八月南吕
 九月无射 十月应钟 十一月黄钟 十二月大
 吕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4a 页 WYG1033-0045a.png
十二月卦
 正月泰(乾九三三阳温/厚之气始于此)二月大壮(乾九四/四阳)三月夬(乾/九)
 (五五/阳)四月乾(乾上九六阳温/厚之气盛于此)五月姤(坤初六一/阴始生)六月
 遁(坤六二/二阴)七月否(坤六三三阴严/凝之气始于此)八月观(坤六四/四阴)
 月剥(坤六五/五阴)十月坤(坤上六六阴严/凝之气盛于此)十一月复(乾初/九一)
 (阳始/生)十二月临(乾九二/二阳)
十二月中星(月令言昏旦所中书言分至所中谓朱子/曰尧时星中至月令而差唐一行 岁差)
 孟春昏参旦尾 仲春昏弧旦建星 季春昏七星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4b 页 WYG1033-0045b.png
 旦牵牛 孟夏昏翼旦婺女 仲夏昏氐旦危 季
 夏昏火旦奎 孟秋昏建星旦毕 仲秋昏牵牛旦
 觜觿 季秋昏虚旦柳 孟冬昏危旦七星 仲冬
 昏东壁旦轸 季冬昏娄旦氐
十二会(月令/注)
 孟春陬訾(日在/营室)仲春降娄(日在/奎)季春大梁(日在/胃)孟夏
 实沈(日在/毕)仲夏鹑首(日在/东井)季夏鹑火(日在/柳)孟秋鹑尾
 (日在/翼)仲秋寿星(日在/角)季秋大火(日在/房)孟冬析木(日在/尾)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5a 页 WYG1033-0045c.png
 仲冬星纪(日在/斗)季冬玄枵(日在/婺女)
轩辕十二次(世纪黄帝受命推/分星次以定律度)
 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须女曰星纪之次于
 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于律为黄钟斗建在子今吴越
 分野(释名吴虞也太伯让位封之虞/志也越国度越礼义无所拘也)其自婺女八度
 至危十六度曰玄枵之次一名天鼋于辰在子谓之
 困敦于律为大吕斗建在丑今齐分野(释名齐齐也/地在渤海南)
 (渤齐之/中也)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韦之次一名娵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5b 页 WYG1033-0045d.png
 訾于辰在亥谓之大渊献于律为太簇斗建在寅今
 卫分野(释名卫卫也立武庚为/殷后设三监以守卫也)自奎五度至胃六度
 曰降娄之次于辰在戌谓之阉茂于律为夹钟斗建
 在卯今鲁分野(释名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自胃七度至毕
 十一度曰大梁之次于辰在酉谓之作噩于律为姑
 洗斗建在辰今赵分野(释名赵朝也本小/邑朝事于大国也)自毕十二
 度至东井十五度曰实沈之次于辰在申谓之涒滩
 于律为中吕斗建在巳今晋魏分野(释名晋进也其/土在北有事于)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6a 页 WYG1033-0046a.png
 (中国则进而南也又取晋/水以为名其水迅进也)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曰
 鹑首之次于辰在未谓之叶洽于律为蕤宾斗建在
 午今秦分野(释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润也)自柳九度至张十七
 度曰鹑火之次于辰在午谓之敦牂一名大律于律
 为林钟斗建在未今周分野(释名周地在岐山/南其山四周也)自张
 十八度至轸十一度曰鹑尾之次于辰在巳谓之大
 荒落于律为夷则斗建在申今楚分野(释名楚辛也/其地人性急)
 (数有战争/辛楚也)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寿星之次于辰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6b 页 WYG1033-0046b.png
 在辰谓之执徐于律为南吕斗建在酉今韩郑分野
 (释名郑町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
 于辰在卯谓之单阏于律为无射斗建在戌今宋分
 野(释名宋送也地接淮泗而东南倾以为殷/后若云滓秽所在送使随流入东海也)自尾十
 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终曰析木之次于辰在
 寅谓之摄提格于律为应钟斗建在亥今燕分野(释/名)
 (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涿鹿山南宛然以为国都也)
十二月建(淮南子以斗柄/初昏所指言之)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7a 页 WYG1033-0046c.png
 正月招摇指寅 二月指卯 三月指辰 四月指
 巳 五月指午 六月指未 七月指申 八月指
 酉 九月指戌 十月指亥 十一月指子 十二
 月指丑 汉志闰月无中气斗斜指两辰之间
建除十二辰(同/上)
 如寅为建则 卯为除 辰为满 巳为平(主/生)午为
 定 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少/德)
 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依/次直日)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7b 页 WYG1033-0046d.png
十二宫分
 宝瓶(子/)磨蝎(丑/)人马(寅/)天蝎(卯/)天秤(辰/)双女(巳/)狮子
 (午/)巨蟹(未/)阴阳(申/)金牛(酉/)白羊(戌/)双鱼(亥/)
十二时(左傅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又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日出禺中阙者尊王公也)
 夜半(子/皂)鸡鸣(丑/士)平旦(寅/卿)日出(卯/阙)食时(辰/公)禺中(巳/阙)日中
 (午/王)日昳(未/台)晡时(申/仆)日入(酉/僚)黄昏(戌/隶)人定(亥/舆)
六时
 寅 卯 巳 午 申 酉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8a 页 WYG1033-0047a.png
百度(乐记百度得数而有常注百刻也尚书/纬谓刻为商士昏礼日入三商为昏)
 每日十二时 每时八刻二十分 每刻六十分
三统
 黄钟为天统(十一/月)林钟为地统(六/月)大簇为人统(正/月)
三正(三代迭用自汉武帝后/皆用夏正建寅为岁首)
 子为天正(周建/之)丑为地正(商建/之)寅为人正(夏建/之) 甘
 誓怠弃三正谓天地人之正道
三微(三正记不以二月后为正者万物不/齐莫适所统故必以三阴之月也)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8b 页 WYG1033-0047b.png
 十一月(阳气始养根于黄泉之下万物皆赤赤/者盛阳之色也故周为天正色尚赤)十二
 月(万物始芽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气尚白)正月(万物始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为)
 (人正色/尚黑)
三长月(长音丈俗忌此/三月不上官)
 正月(寅/)五月(午/)九月(戌/)
三令节(贞元中诏以此三日百/寮𨕖胜地追赏为乐)
 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
三朔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9a 页 WYG1033-0047c.png
 平明(夏用/之)鸡鸣(商用/之)夜半(周用/之)
五际(诗内傅阴阳终/始际会之岁)
 卯 酉 午 戌 亥
三朝(又曰三始/元旦也)
 岁之朝 月之朝 日之朝
四始(汉书四/时之始)
 正月 朔 岁首 立春
四君候(天文志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19b 页 WYG1033-0047d.png
 冬至日 腊明日 正月旦 立春
三伏(四时代谢皆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金代火金畏)
  (火故遇/庚必伏)
 初伏(夏至后第/三庚日)中伏(第四/庚日)末伏(立秋后/初庚日)
祖腊二日(高堂隆议王者各以所行/之盛而祖以其终而腊)
 水行之君子祖辰腊(水始于申盛/于子终于辰)火行之君午祖戌
 腊(火始于寅盛/于午终于戌)木行之君卯祖未腊(木始于亥盛/于卯终于未)
 行之君酉祖丑腊(金始于巳盛/于酉终于丑)土行之君戌祖辰腊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0a 页 WYG1033-0048a.png
 (土始于未盛/于戌终于辰) 汉火德(故午祖/戌腊)魏土德(故戌祖/辰腊)晋金
 德(故酉祖/丑腊)
三代腊日(风俗通腊者猎也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也/或曰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改曰腊
三傩(周礼方/相氏)
 季春命国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仲秋天子乃傩(以达/秋气)季冬命
 有司大傩(出土牛以送寒气下/及民庶皆得傩也)
冬三至(三礼/义宗)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0b 页 WYG1033-0048b.png
 阴气极至 阳气始至 日行南至
冬三极
 昼漏极短 去极极远 晷景极长
三馀(董遇力学常/以三馀读书)
 冬者岁之馀 夜者日之馀 阴雨者时之馀
五夜(周礼司寤氏掌夜时注/夜有五更亦曰五鼓)
 甲夜(一/更)乙夜(二/更)丙夜(三/更)丁夜(四/更)戊夜(五/更)
三浣(即上中下三旬盖本唐制/十日一休沐而袭之也)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1a 页 WYG1033-0048c.png
 上浣 中浣 下浣
浃旬浃辰(浃周/遍也)
 十日干一周故言浃旬 十二日支一周故言浃辰
甲庚三日(易本义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庚更也事之变也)
 蛊先甲三日(辛也前事过中而将坏则/可自新以为后事之端)后甲三日(丁/也)
 (后事方始而尚新便当/丁宁以监前事之失)巽先庚三日(丁也所以丁宁/于其变之前)
 后庚三日(癸也所以揆度/于其变之后)
六日(淮南子高诱曰迁六日今年以子冬至后年/以午冬至陆倕刻漏铭六日无辨五夜不分)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1b 页 WYG1033-0048d.png
 冬至子午 夏至卯酉(冬至加三日则/夏至之日也)岁迁六日周
 而复始
七日来复(易本义自五月姤而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
 姤(午一阴/坤初六)(未/)(申/)(酉/)(戌/)(亥/)(子一阳/乾初九)
一之日二之日七月九月(王氏诗义四月正阳亦言月/阴始于四月生于五月也)
 七月九月阴生矣则言月 一之日二之日阳生矣
 则言日(与易临至于八月有/凶七日来复同意) 按诗传一之日周正
 月建子也二之日殷正月建丑也三之日夏正月建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2a 页 WYG1033-0049a.png
 寅也四之日周四月夏二月建卯也
元日元辰(南齐礼志亥者辰之末/故记称元辰曰吉亥)
 郊天阳也故以元日祈谷 籍田阴也故择元辰躬
 耕 月令章句日干也辰支也有事于天用日有事
 于地用辰
天地三变(天官/书)
 三十年一小变 百年中变 五百年大变 左傅
 十二年为一终(一星/终也)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2b 页 WYG1033-0049b.png
三古
 上古(伏羲/时)中古(周文/王时)下古(孔子/时)
万物三岁而发(越绝书倪/计内经)
 太阴三岁处金则穰 三岁处水则毁 三岁处木
 则康 三岁处火则旱
百六阳九(道迹/经言)
 阳九者天旱海涌而陵焦 百六者天水海陆而陵
 渊 洪景卢续笔云以历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3a 页 WYG1033-0049c.png
 百六曰阳九次阴九又次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
 阳三皆谓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
 十七以数计之每八十岁则值其一则阳九即当承
 百六而言灾岁盖不止阳九也 考王湜太乙肘后
 备检云凡四百五十六年而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
 而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
 阴数之穷皆所谓厄会也与景卢所记不同而有理
 
读书纪数略 卷三目录 第 23b 页 WYG1033-0049d.png
 
 
 
 
 
 
 
 读书纪数略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