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录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4H 页
年谱
明孝宗弘治元年(朝鲜 成宗大王十九年)戊申
九月己卯。(十九日▣时)先生生于绫城县(今绫州)之双峰里。(或云光州泥场)
二年己酉(先生二岁)
三年庚戌(先生三岁)
四年辛亥(先生四岁)
五年壬子(先生五岁)与群儿出游街上。雷雨大作。儿皆惊散。先生独凝然不迷。
六年癸丑(先生六岁)始入学
七年甲寅(先生七岁)辞县倅要读书官衙时先生魁白场。主倅奇先生言貌异人。叹曰。吾历典州郡。未尝见如此英秀。因要留读衙中。先生曰。官衙非读书室。即拜辞出。○是岁秋。方伯巡到本县。闻名邀见。以天地日月命题。试令作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4L 页
诗。先生应声对曰。天地为吾量。日月为吾明。方伯大加称赏。手书以赠曰。海鹤之姿。秋月之精。他日龙门。大阐芳名云。
八年(燕山主元年)乙卯(先生八岁)受学于家庭。先生考承旨公(讳以河)守道林樊。教授生徒。先生自幼受读经史。已能领解大义。○承旨公尝以檀弓丧大记等篇。参朱子家礼。添注疏导乡人礼俗。又与勉修斋文公(自修),义庵闵公(怀参)裁定邑规。如儒宫,民库,乡约,农社等。多所创修。为县矜式。(后县章甫建祠于月谷。与文闵二公并享焉。)先生之学。盖有自来矣。
九年丙辰(先生九岁)
十年丁巳(先生十岁)
十一年戊午(先生十一岁)
十二年己未(先生十二岁)读书双峰寺时有异僧至。狂叫驱逐诸僧。及见先生。下阶拜。称以间世人物云。
十三年庚申(先生十三岁)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5H 页
十四年辛酉(先生十四岁)随承旨公移居月谷
十五年壬戌(先生十五岁)知止堂宋先生(钦)见过宋先生闻先生名。来与论经史。叹曰。吾东传道之责。寔在斯人。及归语主倅曰。古人谓子国有颜子。吾于梁秀才。亦云。
十六年癸亥(先生十六岁)从学知止堂先生门在师门。日夕质所学。退与罗松斋,(世缵)宋俛仰(纯)诸公讲论。
十七年甲子(先生十七岁)聘夫人锦山金氏学生铦女
十八年乙丑(先生十八岁)
 武宗正德元年(中宗大王元年)丙寅(先生十九岁)子应箕生访静庵赵先生(光祖)于龙仁先生慨然有求道之志。穷研义理。存心经济。而病无以展拓。遂访静庵先生。与讲究经旨。讨论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5L 页
事物。静庵深诩其学识才行。拟以需世大器。
二年丁卯(先生二十岁)春。参乡解。秋。赴礼部试。将入礼部。有胥吏密以试题示。索贿赂。先生径归。不入试场。
三年戊辰(先生二十一岁)
四年己巳(先生二十二岁)
五年庚午(先生二十三岁)女郑氏妇生春。中生员试一等。居泮宫。○时静庵为进士榜首。先生相从讲质无虚日。静庵尝曰。吾与梁同年语。如芝兰之薰人。又称其气象。如霁后秋天。纤云初捲。明月皎皎。人欲净尽。
六年辛未(先生二十四岁)正月。丁承旨公忧。三月。葬承旨公于县北虎洞后山丑原。
七年壬申(先生二十五岁)
八年癸酉(先生二十六岁)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6H 页
四月。服阕。
九年甲戌(先生二十七岁)女郑氏妇生
十年乙亥(先生二十八岁)
十一年丙子(先生二十九岁)春。中文科。除弘文正字拜长兴库直长尝监西冰库藏冰事。忤于政府。为舍人所困。先生脱帽投地曰。吾为此物故辱耳。昂然而出。一时莫不尚其气槩。除汉城参军拜奉常寺主簿
十二年丁丑(先生三十岁)子应台生拜成均馆典籍寻迁工曹佐郎移拜刑曹佐郎十一月。拜司谏院正言。寻以言事递。先生在泮宫。有自强项名。时论与之。故得拜是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6L 页
职。○先是。台谏驳李荇为亡国小人。罢黜后。因李诚彦疏复用荇。执义朴守纹,正言金匡复等。始驳诚彦还复。以其言事故止。至是。先生启曰。李诚彦之疏。非救李荇也。其意实欲矇眬 圣聪。排斥善类。汲引同列如任士洪之为者。台谏以为言事之人。而不力请其罪。大失体。 殿下若知诚彦之奸。则当痛治之。使好恶是非得其正云云。 上答曰。以一人攻众台谏。非国之美事。先生再启曰。若以诸台谏为是。则当递臣职。 上重台谏进退。问于领议政郑光弼左议政申用溉,左赞成金铨,右参赞崔淑生。光弼,用溉等议曰。梁彭孙当递。金铨曰。彭孙言事者。而递之可乎。光弼等遂启曰。诸台谏非以诚彦为是。恐有妨言路而尔也。今国论已定。人人异论。则国论何时定乎。 传曰。彭孙攻众台谏。若欲存彭孙。而又欲使诸台谏在职则势难俱存。若所启则其以彭孙为可递乎。光弼等启曰。各陈其怀抱也。彭孙何可递乎。然欲安定则岂可递诸台谏乎。惟一梁彭孙可递。传曰知道。于是先生递职。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7H 页
闰十二月。复拜正言。先生之见递也。政院启正论不在人众寡。以一人言事而递之。则后无持正论而特立敢言者。前台谏朴守纹,金匡复等不自安。请退。弘文馆直提学李成童,典翰赵光祖,副应教闵寿千等启曰。梁彭孙持正论。言事而遽递。恐大妨言路。且台谏与宰相不相苟合。然后国势尊而公论行。进退台谏。必问宰相则恐有后弊。赵光祖又因夕讲。以诚彦排陷士流。浊乱朝政。梁彭孙疾邪虑远而终反见递。反覆论启。李若冰因朝讲言。梁彭孙之言。虽万世不可改。而弘文馆不能匡救使之不递。事不分明。李成童又以大司谏。与掌令权橃,郑士龙,献纳金絿,持平曹汉弼,正言李若冰等启李诚彦真误国之人。今须明正典刑。而后罪得其当。事得其正矣。李荇有名之人。在废朝虽有可观之事。近来知不为君子人也。诚彦亦非救李荇。见善类登庸。心怀不悦。欲使上下离间。而前台谏不力请其罪。梁彭孙所启正论也。递之甚不可。群议益激。故前台谏并递。而先生复职。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7L 页
十三年戊寅(先生三十一岁)二月。入侍 经筵。进讲大学衍义。说经李希闵曰。人君之不明。可与忠谋也哉。此真西山所为痛愤之言。当时宦官专横。刘蕡以匹夫而抗言极论。裴度,韦处厚以大臣而抑之不用。文宗昏迷不察。此处当警省也。先生曰。大臣之道。当诚以谋国。裴,韦虽累朝旧臣。而诚心谋国。不如刘蕡草泽之志。大臣若以刘蕡之心为心。则宦官可除。而国家可保矣。 上曰。裴度,韦处厚。刘蕡之罪人也。三月。启请优容台谏。时台谏论申寿麟妻事。而误引 先王朝慎自治妻决杖事。 上谓妄言当递。先生与同僚启曰。此事实传闻之误。追论往事而递之。台谏岂能安全。又孰敢尽言哉。因朝讲。启论宰臣之失。先生与持平郑应。启论沈贞,赵元纪,庆世昌,朴世英,南弼元,尹溉等事。皆不 允。先生因事启。略曰。君子小人。如水火冰炭之不相容。而人皆务存嫌疑。先身虑后国事。故国势委靡。台谏言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8H 页
宰相所失。则宰相以为责善而喜之。百僚皆然则国安有不治乎。今则不然。若闻人言其过。则必欲阴中伤之。是以。朝臣周旋顾虑。处事颠错云云。四月。启陈 宗庙夏享时处变。四日壬申。 宗庙夏享。 上将亲祀。前一日。牺牛入 庙门而毙。先生与大司谏金杨震等。启请先行责躬后行 大祭。翌日。 上召诸大臣及先生求言。以示责躬之意。因朝讲论灾异。请蠲减贡献。领府事申用溉因朝讲言太白屡见。灾异不绝。先生因言变不虚生。百姓不蒙实惠。职由致此。请蠲减贡献。务以节用爱民。拜吏曹佐郎五月。请拟金湜持平望。先生与吏曹判书安瑭,参判金克愊,佐郎李若冰入政厅。时持平阙。以掌苑金湜职次虽卑。有物望。请拟除。 上许擢用。九月。上劄请罢昭格署。兼论递台谏之非。先是。以昭格署事。三公,六卿,侍从。屡次论启而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8L 页
不 允。至是。先生及六曹正佐郎金絿,李清等二十八人上劄。请罢昭格署。兼论递台谏之非。上答曰。六曹郎官。如此上疏。果是希事。然予之递台谏。只为国试。不可退。非有他意。(按静庵年谱云。七月。请罢昭格署从之。而实录文如此。今依实录存之。)赐暇读书湖堂
十四年己卯(先生三十二岁)正月。子应鼎生。特授司谏院正言二月。因朝讲。论匿名书。上年八月二十一日夜。有人以书约矢。射政府及谏院门。其书曰。金净,赵光祖,李耔,韩忠,金安国,权橃,柳仁淑,申光汉,孔瑞麟,文瑾,金絿,尹自任,郑应,崔山斗,李清,李若冰,柳庸谨,奇遵,张玉,金湜,朴薰,朴世熹,李希闵,梁彭孙等。变乱朝政。将危 社稷。明主暗于奸术。大臣何默默安坐。政府,谏院。皆不以闻。是年二月十一日夜。又射建春门。政院即启之。 上曰。前月二十六日夜。有箭射阙内者。箭竹中有书言朝廷事。甚可惊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9H 页
骇。翌日。 上御朝讲。复理其言。大司宪赵光祖曰。近者公道益明。台谏激浊扬清。其所被论。果亦多矣。今之射箭。岂迷劣者所为。自 上小有厌倦。则此徒蜂起矣。参赞金净曰。人心风俗。至此薄恶。自 上尤宜加勉。 上曰。近日朝廷之清明。不似曩时。故小人欲害君子而然也。先生曰。为此者非要朝夕即售其术。隐然欲煽乱朝廷耳。三月。因朝讲。请去女乐。先生与静庵极言请去女乐。 上以宫中陈贺时所用难之。李惟清曰。为 慈殿不可徒用瞽乐。先生曰。不可以此为奉欢 慈殿也。 上曰。明日可更磨鍊也。因事。与两司辞职。信平君康允禧上变。告金友曾语允禧曰。金净等欲剖朴元宗棺斩尸。削靖国功臣勋。若贤良科布列朝廷。则必尽除旧臣矣。吾欲先几剪除云云。 上御思政殿。召三公,禁府堂上。拿鞫友曾。召大司宪赵光祖,大司谏朴壕参鞫。大臣申用溉等屡启论以乱言律。执义朴守纹,司谏金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89L 页
絿等合启友曾射矢投书再三。冀动挠 上心。构乱朝政。谋剪除士林。结党作乱。情迹已著。而推官掩覆。终当以乱言律纵释大贼。使凶徒揣朝廷轻重。请更穷讯友曾。依律处断。推官亦科罪。大司宪,大司谏以长官不纠正。宜罢职推考。再启不 允。弘文馆请如台谏所启。 上递大司宪,大司谏。窜友曾。大臣郑光弼,安瑭启曰。大司宪,大司谏无所失而 命递。诸台谏亦不可在职。于是。执义朴守纹,司谏金絿,掌令金湜,文瑾,持平朴薰,宋好智,献纳丁玉亨,正言金匡复及先生。辞职而退。拜司宪府持平四月。参 宗系辨诬奏请议。先是。以 大明会典 宗系辨诬事。遣南衮,李耔等辨之。礼部覆本及 敕书。槩蒙准许。而疑其未尽改。故更议奏请当否。擢贤良荐科朝廷自戊寅冬。欲设贤良科取人。 上意未决。赵光祖曰。以 上志治之久。尚未有成效。由不得人才故也。若行此法。人才可得。于是。政府礼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0H 页
曹遂成节目。荐才行兼备者五十八人。先生登褒善纠违目。是月。 上亲策取金湜等二十八人。先生与焉。拜吏曹正郎拜弘文馆校理移修撰先生与金絿,金湜,奇遵,安处顺。往候郑相公光弼。郑公曰。赞襄治道。专在玉堂。今见公等。吾无忧矣。侍讲 经筵先生自在台阁。每入 经筵侍讲。至是。因郑公光弼荐。与奇遵,朴世熹,崔山斗为讲官。世称四学士。及进讲。常整衣肃容。齐心积虑。惟冀感格君心。资益圣学。以薰沐拈香拜书为法。 上目之以谨慎。先生进曰。大学之止至善。中庸之致中和。人主为学之标准。其本在居敬。其要在慎独。其发端入头在致知。此是彻上彻下。贯始贯终。不可造次颠沛而离者也。 上问孔门之学。所业何事。对曰。仁而已矣。 上曰。何谓仁。对曰。天地之所以生万物。圣人之所以代天理物。莫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0L 页
非仁也。若其求仁工夫。次第节度。论语备矣。又曰。阴阳对待。不可相无。然其象类则有君子小人邪正淑慝之异。其运行则有消长往来治乱兴亡之分。此人主之所当察也。又曰。人主于王霸义利之辨。不可不明。行王道。虽未见朝夕之效。终必悠久而成大业。行霸道。虽易致富强之业。只是假仁而已。是故。孟子于齐梁之君。丁宁告戒者义利之辨也。十月。请削靖国功臣勋。先是。先生与静庵论靖国功臣曰。成希颜,朴元宗。虽有大功而皆无学识。希颜与柳子光相知。故乃以大事委诸奸人。猥录其子弟之无尺寸劳者。此非小事也。静庵曰。塞利源。励世道。莫先于削勋录。今若不能痛塞。则必有不忍说之事矣。遂屡启不已。至是。先生与副提学金絿,应教奇遵,修撰沈达源等上劄极论。静庵亦连启。争之甚力。 上许之。○礼判南衮以便服。乘夜访先生言。今经济之责。吾难独任。朝廷无可与共事者。公勿我遗。且遐方之人。无血心荐引者。难得显职。先生辞曰。如有经济之志。何不见赵孝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1H 页
直乎。显达有非在我。求之于人。亦足羞也。衮诱说百端。终不应。深衔而去。十一月。上疏伸救诸贤。时诸贤布列朝廷。倚静庵为重。静庵以尧舜君民。兴起斯文为己任。先生及奇遵,朴世熹,崔山斗等。每进讲 经筵。讲论移时。 上有时疲倦而诸贤殊不觉也。南衮,沈贞,洪景舟等。为诸贤所驳斥。至是。揣知 上意渐厌儒臣。遂以飞语虫篆。危惧 上心。然后景舟矫旨。言于被斥诸人。约定密启。乃以十一月十五日夜。与金铨,金克愊,高荆山等。潜入神武门。下承旨尹自任,孔瑞麟,注书安珽,翰林李构,应教奇遵,副修撰沈达源等于禁府。又使禁府拿致右参赞李耔,刑曹判书金净,大司宪赵光祖,副提学金絿,大司成金湜,都承旨柳仁淑,左副承旨朴世熹,右副承旨洪彦弼,同副承旨朴薰于 阙庭。 上召禁府堂上于丕显阁。郑光弼,安瑭,金铨,南衮,李长坤,洪淑,成云,蔡世英,权輗,沈思顺入侍。 上命成云书推考 传旨曰。朝臣启光祖等交相朋比。盘据权要。诬上行私。罔有顾忌。引诱后进。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1L 页
诡激成习。使国势颠倒。朝政日非。在朝之臣。潜怀愤叹。而畏其势焰。莫敢开口。侧目而行。重足而立。事势至此。可谓寒心。请付有司。明定其罪云云。罪人不可无律。可速定罪。政府,六曹,汉城府同辞启曰。今见照律。至为惊骇。交相朋比。彼辈不服。又无證验。若以此罪之。大累 圣德。 上曰。光祖,净赐死。金湜,金絿杖流。尹自任,奇遵,朴世熹,朴薰杖赎。告身尽夺。外方付处。郑光弼愕然。俯伏以谏之。政院,六曹请面对。不许。俄而 教曰。赵光祖,金净,金湜,金絿等杖一百。远方安置。先生不胜悲愤。仰天垂泣。与典翰郑应。率馆僚抗疏力争曰。国之有士犹人之有元气。气散则人亡。士殄则国丧。建宁之党祸起而汉祚衰。熙丰之正士销而宋室危。斯固已然之明鉴。既覆之前辙也。言甚剀切。至于叩头流血。十二月。被削夺官爵。大司宪李沆,大司谏李蘋等。列书安瑭,崔淑生,李耔,申光汉及先生二十三人名以启曰。此皆朴世熹类也。与光祖交相朋比。请与同罪。又曰。不治其罪。后必有大事。后二日。以黄纸贴安瑭,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2H 页
金安国及先生十七人名上以上之。于是或远方付处。或罢职。或告身尽夺。先生亦告夺。罢归绫城旧居时领议政郑光弼。请与三公议诸公罪。引裾泣谏。五启不 允。配静庵绫城。冲庵锦山。奇遵牙山。金湜善山。金絿开宁。尹自任温阳。朴世熹尚州。朴薰星州。馀皆决杖。凶党复启请拿处先生及李耔。领相力救得免。于是。罢归绫城旧居。遂与静庵。日夕相从。静庵曰。吾侪此祸。实系时运。吾则有死而已。未几。李沆,李蘋合启请加律。又罢贤良科。先生与静庵。每以处困不失亨交勉。静庵曰。吾两人从游于此。殆不偶尔。相与切偲。以遂初志。庶无大过。先生曰。今人情椓丧。吾侪窜逐。而使我辈团会。竟究未卒之业。亦天意欤。讲磨经义。靡日不有。或数日不见。辄以书疏往复焉。哭静庵先生静庵 赐死之命至。先生执手相诀。无他语。但曰。各自靖献吾 王而已。是日。风凄雪虐。人不堪其寒。而先生独于谪庐外。终日哭泣。躬自殓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2L 页
殡。设奠致哀。○先生与金自庵絿,尹承旨自任俱同庚。志同道合。契谊尤笃。时有三戊申之称。及静庵受 命。贻书自庵。论心丧服节。
十五年庚辰(先生三十三岁)庶子知遁生春。送葬静庵先生于龙仁。时先生以忧愤成疾。未赴葬。夏。建静庵先生祠。先生每语及静庵。辄泫然流涕。至是建祠于双峰之中条山下。使门人子弟。春秋享祀。十月。被论斥。上御朝讲。承旨韩承贞诬先生曰。某以微官下乡。道内各官。承望奔走。弊不可胜言。此人等论弹人物。在一开口。气焰可畏。后数日。弘文馆上疏构诸贤。遂列书安瑭,赵光祖,金净,金湜及先生二十三人名。谓群小得志。分授清要。出入台谏,侍从。管执枢机。日以植党为事。至于事败之日。不能显示罪恶。失于不经。大慝虽除。根荄尚存。失据疑畏之徒。累日伏 阙。皆言无罪。甚者或谓此人等赤心报国。下至儒生。排闼直入。被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3H 页
发号哭。可见其诬人惑世之甚也。请严刑峻法。巧饰陈列。使一世之人不得论救焉。
十六年辛巳(先生三十四岁)子应毕生学圃堂成是年。宋祀连诬告狱起。己卯诸贤。祸又不测。先生绝意世事。深自韬晦。筑堂于双峰里溪上。扁以学圃。为颐神养性之所。述春山溪隐辞。以见其志。○子应台承命筑堂。植文杏于庭前。后孙进永诗所谓圃老归田日。莱公养志诚。坛前文杏树。种久绿阴平。是已。闻金冲庵,奇服斋受 后命。先生既哭静庵。又哭冲庵,服斋。痛斯文无禄。群宵得志。为位大恸曰。不能与斯人相从于地下。生独何为哉。
 世宗嘉靖元年(中宗大王十七年)壬午(先生三十五岁)寄诗金自庵南海匪所谢遣生徒先生谨拙自持。不出户庭。南中学子抠衣请业者多。先生皆谢遣曰。不见晦翁党锢后西山血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3L 页
脚事耶。尊所闻。行所知可矣。不必及吾门也。访申灵川(潜)于长兴谪所申公以翰林。杖流长兴。先生往见留数日。将还。灵川赠诗以别。先生和之。自后诗筒不绝。○时用事者仇疾士流。士皆杜绝交游。先生于故旧之摈于南荒者。往来酬唱。不为沮焉。
二年癸未(先生三十六岁)子应德生访金自庵于南海崔新斋(山斗)来访哭阴崖李公(耔)尹橘亭(衢)来访
三年甲申(先生三十七岁)
四年乙酉(先生三十八岁)庶子知命生
五年丙戌(先生三十九岁)
六年丁亥(先生四十岁)次知止堂宋先生观水亭韵
七年戊子(先生四十一岁)十一月。丁母夫人崔氏忧。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4H 页
夫人。司直 赠左通礼浑女。
八年己丑(先生四十二岁)正月。祔葬母夫人于承旨公墓。白休庵(仁杰)来访
九年庚寅(先生四十三岁)二月。服阕。
十年辛卯(先生四十四岁)春。访安思齐堂(处顺)于龙城。
十一年壬辰(先生四十五岁)
十二年癸巳(先生四十六岁)春。蒙 恩叙之 命。沈贞,李沆,金克愊三奸死后。修撰具寿▒,李浚庆入对。极论己卯党人无罪久废。请收叙。 上始悟。先放流配人金絿,朴薰,崔山斗。叙金正国,权橃,具寿福,尹世豪,李思钧,孔瑞麟,张玉及先生。先生无意膺 命。或曰。 上心幡然。善类甄复。何不一出展布所蕴。先生曰。吾为世大僇。何颜更出。遂托疾不起。益自韬晦。若将终焉。及安老得志。嗾议政金谨思。沮抑收用之议。郑光弼谪金海。具寿福谪龙川。馀皆被斥而先生独免。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4L 页
人服其先见。
十三年甲午(先生四十七岁)申灵川来访哭夫人金氏葬县南双峰之中条山(今名太山)巽原。金自庵讣至。为文哭之。
十四年乙未(先生四十八岁)哭安思齐堂安公绝意荣途。筑亭于鹑江上。扁以永思。既殁。先生续和亭韵。以寓感伤之意。
十五年丙申(先生四十九岁)聘夫人清州韩氏学生孝恭女作除挟书律赋自己卯后。小大学书。为世大禁。讳言古人之学。士有稍饬言行者。指为己卯馀党。由是士气坠地。先生慨然作赋。以寓微意。○先生尝曰。道出于天。浑沦磅礴。一元之气。转环不息。又曰。人文在世。古今无异。精神命䏞。如水在地。士当志于圣贤之学。而究天人性命之蕴。然缘气禀之清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5H 页
浊。有昏明之别。服膺乎学问思辨之训。百倍其功而弗措焉。则庶存诚而复初。渐进于高明。而天命率性。位天育物之道。可以语矣。哭崔新斋先生与崔公为 经筵旧僚。每同侍讲。及祸作。又同被斥。其殁也。先生尤痛惜之。
十六年丁酉(先生五十岁)
十七年戊戌(先生五十一岁)二月。复官爵。因有 经筵雷肆之 命。不赴。丁酉。大司宪梁渊,大司谏金希说。劾金安老,许沆,蔡无择三凶 赐死。十二月。馆学儒生李冲南,尹希圣等上疏。陈己卯诸贤之冤。言极剀切。 上以示大臣。 传于政院曰。金安国叙用。梁彭孙,李若冰,金正国,申光汉,柳仁淑,朴英,李清等。还给职牒可也。至是。吏曹以不齿仕版及收职牒罢职人抄录入启。 传曰。前校理梁彭孙还给职牒。于是。先生复官爵。寻有 经筵之 命。(按燃藜室记述。先生以校理罢削。又云官至户曹参议。而家籍不载。又先生碑阴记。先生于丁亥。除成均典籍,刑礼曹正郎。而事在复官前。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5L 页
按实录。是年八月。以礼曹正郎被斥。辛丑正月。以盈德县令被斥。而除拜月日不载。故并不敢收录。)
 子应国生
 哭云汀郑相公(光弼)
  郑公讣至。先生失声哭曰。吾辈罹祸之日。非相公力救则静,冲诸公。必不免杖死矣。吾辈亦陷于不测矣。为伤痛久之。
 八月。被宪府启斥。
  先生屡蒙 恩叙。牢守林樊。终不赴 命。由是忤朝议。权奸嗾宪府启曰。礼曹正郎梁彭孙。多有悖戾之事。请罢职。
十八年己亥(先生五十二岁)
 治第于乐安柏岘
  先生卜址治第。置田庄。外孙郑务安沄。传其遗业。金护军天禧又以郑公外孙。居焉。
十九年庚子(先生五十三岁)
 子应台,应鼎。同登司马榜。
  哭朴江叟(薰)
二十年辛丑(先生五十四岁)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6H 页
正月。被宪府启斥。宪府启曰。盈德县令梁彭孙。不可使临民。请罢。不 允。
二十一年壬寅(先生五十五岁)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五十六岁)哭慕斋金先生子应台。中文科。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五十七岁)除龙潭县令前年。 东宫有火变。副修撰金公麟厚上劄。极陈己卯诸臣之冤。至是。参赞宋世珩因朝讲。请复己卯诸贤官爵。于是龙潭之 命下。先生瞿然曰。我曾有 经幄之 命而不赴。今而受 除可乎。然 君命不可屡辱。且位高则任重。位卑则责轻。强赴任。未几。托疾弃官归。○县有猾吏。人不能制。先生委以首吏。谆谆谕以义理。卒致其化。县又有猛虎横行伤人多。先生为文祭山。虎徙境外。著五柳先生赞十一月。 中宗大王升遐。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6L 页
二十四年(仁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五十八岁)七月。 仁宗大王升遐。八月十八日。考终于学圃堂。先生以 王室艰虞。 二圣继陟。惊恸号泣。遂废饮啖。因以成疾。至十八日朝。蚤起盥洗。更着新衣。俄而欹枕而逝。如假寐然。十月。葬于双峰负巽原。与金夫人合窆。 神宗万历六年(宣祖大王十一年)戊寅。以子应鼎贵。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七年己卯。夫人韩氏卒。葬先生墓左。(高霁峰敬命挽诗曰。当时学士卧菟裘。中馈贤如冀缺流。魏国门楣归淑媛。伯鸾家世号清修。红袍上寿慈颜喜。 紫诰推思宠渥优。身后定无毫发恨。贞夫人字照螭头。贞夫人字照螭头。行路嗟称亦涕流。学士遗芳垂简册。府公 恩典贲泉幽。鸾回 紫诰金泥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7H 页
湿。鹤吊青冈宰木愁。牲系他年访铭刻。仪曹鸿笔定谁抽。)
 毅宗崇祯三年(仁祖大王八年)庚午追享于竹树书院先是。先生为静庵先生建祠。至 隆庆庚午。士林移建于县东联珠山下天日台上。 赐额竹树书院。至是。士林请于朝。并享先生。○沙溪金文元公尝曰。梁学圃与静庵赵先生。有师友之谊。而先生之谪是乡。事亦不偶。且同志同祸。殁后同院。实合愚见。
 肃宗大王六年庚申家状成玄孙参奉世南撰(先是。子应鼎谒行状于柳眉岩希春。墓碣于曹南冥植。墓志于李龟岩桢。而皆佚不传。故至是更撰家状。)
 英宗大王五十一年乙未湖南儒生南彦极等上疏请谥典
 正宗大王九年乙巳神道碑成耳溪洪文宪公良浩撰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7L 页
 纯祖大王八年戊辰湖南儒生宋鍷等上疏请谥典
二十一年辛巳顺天章甫建祠于龙冈以曾孙府使信容配
 宪宗大王八年壬寅三月。湖南儒生奇象丰等上疏请 赠正卿节惠之典。吏曹判书金道喜启曰。 赠参判梁彭孙道学渊源。出于文正公赵光祖。 经筵讲学则与奇遵,朴世熹,崔山斗同其功。冒死廷诤。抑邪扶正则与郑应同其疏。党锢削夺则与崔淑生,李耔,金安国同其祸。而终始一节。即古之元祐完人也。其师孝宪公宋钦。以吾东传道之人期之。同年赵光祖有言曰。吾见梁同年。如芝兰之薰人。文翼公郑光弼大加称赏曰。玉堂调剂之责。今见梁学士。吾无忧矣。又以经学荐之。因登瀛馆。与奇遵,朴世熹,崔山斗。日夜侍讲。世所称 经筵四学士是也。己卯诸贤。伸雪褒显。前后不一。如安瑭,李耔,金安国,朴世熹等。俱蒙爵谥之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8H 页
赠。而梁彭孙独漏 恩例。恐为昭代之欠典。此非阿好之言。实采举国之公论。 赠以正卿之秩。仍许节惠之典。正卿。峻秩也。遽尔加 赠。实涉难慎。己卯诸贤。几皆蒙褒扬之典。而梁彭孙之邃学名节。独此见漏。宜有士林之公议。正卿加 赠。实合事宜。 传曰。以邃学名节。独此见漏。宜有士林之公议。正卿加 赠。实合事宜事曹覆启。判下。五月。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十年甲辰七月。湖南儒生柳致荣等上疏请谥典。十月。礼曹判书徐佐辅启曰。 赠吏曹判书梁彭孙易名之典事。有此呼吁。梁彭孙之邃学名节。与己卯诸贤。同时卓越。既 赠正卿之秩。即多士之又请易名。可见公议之久郁。特施节惠之典。恐合事宜。 传曰。依草记施行。可也。
十二年丙午谥状成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8L 页
郑文忠公元容撰
 哲宗大王十四年癸亥赐谥惠康施勤无私曰惠。渊源流通曰康。
 高宗三十四年丁酉神道碑又成渊斋宋文忠公秉璿撰(旧碑出于正卿节惠之前。故至是更撰。)
三十九年壬寅学圃堂遗址碑成赞政勉庵崔公益铉撰书院洞遗址碑成勉庵崔公撰
纯宗三年己酉竹树书院遗墟碑成心石斋宋公秉珣撰
壬子墓表成判书赵公钟弼撰龙冈祠遗墟碑成
学圃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199H 页
松沙奇公宇万撰
癸丑墓志铭成松沙奇公撰
甲寅文集成前此。以活字再印于月谷。至是。锓板于双峰。
壬戌学圃堂重建
庚辰文集重刊先生立朝事迹。始多出于先朝实录。故一一采辑。而逐类附之。(启辞付于疏后。实录文居于撰录之上。复采句语之最切要者。增八年谱。)以重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