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附录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56H 页
有明朝鲜国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行崇政大夫议政府右赞成兼知 经筵判义禁府事权公行状。[李滉]
公讳橃。字仲虚。安东人。高丽侍中幸之后。世为著姓。高祖讳厚。监务。曾祖讳启经。横城县监。祖讳琨。龙骧卫副护军。护军生讳士彬。成均生员。是为公皇考。妣坡平尹氏。司宰监主簿塘之女。公生于成化戊戌十一月日。自在髫龀。岐嶷异凡儿。其文义夙达。占联属对。语辄惊人。稍长。闻誉蔚然。丙辰。中进士。弘治甲子。燕山试举人。公策得中。既坼号。考官始觉卷中有处字。启请去之。先是。燕山怒中官金处善直谏而杀之。命中外文字。不得用处善字故也。正德丙寅。 中宗即位。明年丁卯。公登第。补承文院副正字。荐为艺文馆检阅。戊辰。由待教迁为承政院注书。庚午。升弘文馆副修撰,知制 教。拜司谏院正言,礼曹佐郎。癸酉。自弘文馆副校理。历司宪府持平,兵曹正郎。复为持平。政府奴郑莫介者上变。告辛允武,朴永文谋逆。授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56L 页
堂上阶。时公将辞去觐亲。与同僚议当启夺。及还朝。知其议中寝。诣 阙驳诸僚。仍启曰。郑莫介已知永文,允武之谋。则当无留即发。而累日乃告。不伏其辜幸矣。至授重加。请夺其职。 上从之。时论快之。甲戌。为吏曹正郎。俄以事送西。复户曹正郎。以亲老求为永川郡守。丁丑。升朝奉大夫。十月。以司宪掌令召还。转议政府舍人。复掌令。戊寅。以成均司成阶通政。拜承政院右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当公在成均。一日有流矢中大成殿栋上。 上命馆官皆下狱。公亦在其中。适 上亲御政。特有政院之命。政毕。吏曹判书李长坤前启曰。权橃为承旨。甚合物情。累转至左承旨。九月。儒生 殿讲毕。公进曰。今日 殿讲论仁。仁莫大于继绝世。因论 鲁山,燕山不可不立后。与右承旨金正国。同辞极论曰。恭顺公芳蕃,昭悼公芳硕俱无嗣。 世宗大王命以广平大君玙为恭顺公后。以锦城大君瑜为昭悼公后。至今颂 世宗仁亲之厚。昔周武王立武庚以存商祀。我 国家设崇义殿。使不绝丽祀。武王之于商。我国之于丽。犹不忍绝祀。况 鲁山。 祖宗懿亲。燕山。 殿下至亲。亦君临一时。虽无道获戾于 宗庙。而永绝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57H 页
不祀。甚损 殿下之仁。请无留难。时众议纷纭。竟未举行。十一月。为都承旨兼艺文直提学。都承旨例为内医院提调。公启曰。承旨朴英通医药。请以医提授英。因固辞不居。己卯二月。升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四月。同知中枢府事。六月。出为三陟府使。公见时事多故。深以为忧。为诸公力言之。诸公不能从。求外补以去。十二月。北门之祸作。犹以公为其党。罢归田里者十有五年。至嘉靖癸巳夏。 中庙命收叙。除密阳府使。乙未。丁外忧。丁酉。服阕。拜汉城府左尹。戊戌。出为庆尚道观察使。陛辞。 上教曰。岭南巨藩。近因年荒。流亡相继。卿其务措安集之方。公启曰。臣庶竭驽钝。死而后已。然为治之本在朝廷。朝廷之本在人君一心。近来。奢侈成风。中外皆然。灾异不息。 上若崇尚节俭。远方亦自承化。凶年不能为之害。书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可不戒哉。未几。以事递还。同知中枢。转刑曹参判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累迁兵曹参判。六月。升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七月。迁知枢。以改 宗系奏请使赴京。庚子正月还。判尹兼同知春秋馆事。二月。奉 敕回。敕曰。尔国数以宗系来奏。祖宗俱有明旨。但 高皇帝祖训。万世不刊。他日续纂。宜详录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57L 页
尔辞。可无遗虑。于是。赏加正宪大夫。 赐土田臧获。公恳辞。 不允。四月。知春秋馆兼 世子右宾客。辛丑。历议政府左参赞。礼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馀如故。壬寅。 世宗皇帝有宫婢之变。朝廷议遣使陈慰。公于 经席进曰。天子以万乘之尊四海之主。一朝不虞之祸。出于贱御。凡为人君。秒忽不戒。危祸所系。 殿下勿以上国之事而寻常之。恒加省念。辞甚触犯。同列皆缩颈而退。甲辰八月。兼知 经筵。俄复左参赞。乙巳春。有海舶树旗帜。过全罗界。水使梁允义遣兵讨杀。事闻。廷议虑其为上国漂流船。将拿推允义擅杀之故。时二南颇有边衅。公急诣 阙。启曰。边境不可须臾空镇。今拿推允义。其间脱有警急。谁可责任。不如出他将交代后拿推。 仁庙留难。宪府启。权橃忧虑国事。待明来启。所言正中军机。请即俞允。 从之。五月。升崇政大夫议政府右赞成兼判义禁府,知 经筵事。七月朔。 仁庙升遐。 明宗幼冲。以三公及公为院相。更直政院。参断机务。 命下。公瞿然曰。以我当此任。如蚊负山。奈国事何。八月。李芑,郑顺朋,许磁,林百龄诣政院。将启柳灌,尹任,柳仁淑等罪。公与之议不合。俄而 文定王后御忠顺堂。召六卿以上入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58H 页
议。公启曰。物论臣不得闻。前日大小尹之说。不知何自而出也。然往者。 睿宗无嗣。月山当次。贞熹王后越次而援立 成宗。年甫十三矣。犹终始帖然无事。况今 主上。乃 仁庙嫡,弟。既已正位。岂复有他虞乎。且今 王子君无结党。大臣无执权。谁敢有阴邪之心。尹任若有邪心。死且无惜。臣意窃谓方此初政。务得人心。每事当以大公至正行之。 中宗之始。大臣不能善导。以李颗为叛。卢永孙取堂上。自是。告变者多。 中宗后乃知其故。尽放连坐人。一国咸服而人心定。此今日之所当戒也。是日。尹任远窜。灌递相。仁淑罢。翌日。转公为兵曹判书。于时献纳白仁杰击台谏不能论执 密旨。 命下仁杰于禁狱鞫治。加任窜绝岛。二柳付处。公复独诣 阙。书 启曰。自 先朝末。上天累降大灾。近又大风。连雨蒙昧。臣恐天意或有所感而然。甚可畏也。且幼主即位未几。远窜大臣。人皆莫测其端。又囚谏官。谁敢冒死而进言乎。臣夜不能寐。知死敢启。尹任虽被重罪。固不足惜。臣窃以 王大妣于嗣王。有母之道。若因此忧伤不豫。岂不为大累哉。飞言自古有之。古之明君。不以此罪人。柳灌本有腹病。于朝堂每倚屏壁而坐。既无子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58L 页
息。不敢辞退。为国而然也。柳仁淑得上气證。今已有年。此等老病儒生。位极人臣。岂有他心。今若远行。得病而死。人皆曰国杀之也愿 上平心察之。广问群下。情罪相称。则人心可镇。天变可弭矣。又移书尹元衡。举吾不西行。大祸不止之语以责之。会林百龄,许磁皆启。请于尹任罪目中去 宗社二字。顺朋因是激怒。乃上疏极言三人罪。复于忠顺堂引对。公即谢罪径退。于是。三人皆以逆诛。论功行赏。公亦 赐推诚卫社弘济保翼功臣。号吉原君。已而顺朋等启。权橃与臣等论议不同。请削勋。十月。两司启罢。皆依 允。时都下汹惧。女婿洪仁寿。自外奔走来谒。则公对书言色如平日。少顷。人有来唁者。然后始知其罢也。丙午。台谏再论,夺告身。丁未秋。副提学郑彦悫告良才驿壁无名谤言。因而大加罪乙巳人。公初 命求礼县付处。俄移配泰川县。押官到门。公怡然就道。谓乡党来诀者曰。 天恩罔极矣。进士琴元贞执公手。不觉哭失声。公笑曰。吾以子为大丈夫矣。何至是耶。死生祸福。天也。其如天何。寄书于子东辅曰。昔范忠宣年七十。有万里之行。汝父之罪。甚宽典也。且吾负 恩至此。死即薄葬。可也。行至用安驿。有禁府郎指安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59H 页
东星驰而来。一行惊倒号哭。公正色叱之。至则又移配朔州矣。至碧蹄驿。李晦斋彦迪配江界亦到。公戏曰。李贰相权贰相一时之行。何赫赫也。咫尺不相见而行。至谪之明年戊申春。感疾枕卧。犹不去书。授小儿千字文无少差。家入不知其殆矣。卒。享年七十一。其年。归葬于奉化县酉谷之山癸坐丁向之原。至 明宗末。剪去奸秽。国是稍变。丁卯。今 上嗣服。克追 先志。凡乙巳以后庶冤群枉。以次昭雪。三公议启。权橃德行纯粹。忠诚俱至。十月十四日。 命复公职秩如初。十二月。庆尚道观察使朴启贤状启。权橃忠义风节如此。请与李彦迪俱 赐追奖。 上览而嘉叹。令大臣议处。谓二人所学所行。烨然可称。允合追奖。用光继述。使士气益振。儒道增重。戊辰春。 赠公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公半姿伟度。风神秀朗。器局峻整。性俭素。不喜为华靡事。位至通显。而自奉萧然若寒士。公子东辅为陵参奉。骑马充肥。公怒曰。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汝甫得末官。瘠人肥蓄如此。敢望济人乎。会公当扈 驾。斥此马。借骑于人。雅好读书。虽直省在公。亦未尝废忘。或遇圣贤言行切要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59L 页
处。必招子侄开示。反覆教告。每曰。为学须为己。科举特末事耳。晚节尤好自警编,近思录。不去怀袖间。 中宗尝召宰执。宴后苑赏花。 命各尽欢。醉扶携而出。有内小臣拾得近思小册。不知为谁某。 上曰。落自权橃矣。 命还之。公外氏于 贞显王后为近亲。 宸眷异他。而公益自谨避。凡宰相联内属者朝京回。必有私献。公独否曰非所敢也。公平居和气薰然。虽庸人贱隶。遇待以恩厚。闺门之内不严而畏。莫敢有交间者。婢尝奉盘而仆。羹污公衣。不形嗔恚。坐溪亭。有人乘马过前。隐身而避之。乡人有为本府教官者来谒公。道挝吏人。府使闻而面数之。官惶遽绐应曰。非我也。乃权令公也。府使曰。捶吏济私。权相亦尔乎。恚言不置。公终不辨。其弘量如此。及至临利害遇事变。义形于色。直前担当。勇决如贲育。当其再 启事也。通夜草启辞。趁早将趋朝。家人子婿更扳挽泣谏。辄麾去之。至 阙。申公光汉相遇并行。问知公意。愕然固止之。公不听。诣院相李公彦迪座。招注书柳景深。使书启辞。李公视草本。亦惊曰。势已至此。言之徒惹起不测耳。奚益。尽抹去其危言处。公却坐抱膝长噫曰。删没如此。不如不为之为愈也。公与郑顺朋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0H 页
分深。郑初告尹任时病甚。移告数月。是日始出。公迎谓曰。令公亦何以来乎。郑色沮。事定后语人曰。凶类即日当了。吾闻权某之言。不觉汗背。不复有言。而歇后李文仲处事不猛。以致多日骚扰。尹思翼为人疏缪。公累责之。引对日。思翼启曰。 大行王大渐时。臣语权橃曰。宜急迎大君入内。拨不答矣。公但启云。有大臣在。非臣所能擅断。退诣宾厅。许公磁瞠视尹曰。公欲捉权公何耶。当危疑时。权公以大义。力赞大计。权公赤心。朝廷所共知。安有他意。尹面赤无以答。初。公为吏郎时。朴公说为判书。见公来至。握手相欢饮。或怪问之。曰。不见其人仪度乎。异日当为大器。宋圭庵麟寿论当世人物云。权公。宰相中真宰相也。阴崖李公耔。痛己卯之祸。尝书小录曰。赵孝直当中兴之运。感不世之遇。知无不言。言无不从。庶复先王之治。然后来诸贤。年少气锐。改弦无渐。触冒险阻。物情大乖。公与申大用,权仲虚等调剂两间。冀不至败阙。而新旧惎之。以至今日。斯岂人谋之不臧哉云。然则公之在己卯中。可谓善处者矣。若夫乙巳之祸。公营救至再。皆在于郑疏未上之前。三人罪状。未有的指。而目之以关 宗社之名。是其根连株逮。缙绅齑粉。岂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0L 页
止于窜黜三人而已哉。此公之所大惧。其他则不知也。故独能奋然出万死犯雷霆以争之。设使彼时诸人。皆以公之心为心。其举措之间。一意于为国纾难而无他心。则于罪之有无轻重。得之无失。而处之合宜。无罪者不至如是之糜烂而俱焚矣。由是而论。先事而救人。其变未定于空云。忘身而犯难。其义实凛于秋霜。郑文翼公光弼尝称公有死难不可夺之节。其言讵不信然也哉。然而当时秉国者。既以公为不知。而固以为大罪。凡三迁谪所。必置之穷边极恶之地。若可以已矣。其忿犹未怠。戊申二月。乃以公及李公彦迪请处重典。更进强聒。其说万端。尚幸 帘中。坚拒不从。噫。于斯时也。二公之得以善终。岂不以神明扶佑。有不昧于厥初。至于今日。二公之特蒙奖典。又岂非上天报施。果大定于既久者耶。公配和顺崔氏。直长世演之女。有二子。长即东辅。典牲署直长。次东美。造纸署别坐。皆进士。一女婿。即别坐洪仁寿也。滉以中表后生。久蒙提掖之厚。于公立朝大节。盖心识之。叙次行事。谂诸方来。义无可辞。今因直长之属。粗具始末如右。以俟当世立言之君子有所考信云。隆庆三年六月日。崇政大夫判中枢府事李滉。谨状。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1H 页
有明朝鲜国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谥忠定公。行崇政大夫议政府右赞成兼知 经筵,判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权公神道碑铭。(并序)[郑经世]
永嘉权生尚贤。跋涉数百里。从经世游甚勤。一日。敛容而告余曰。尚贤曾王父忠定公。为国家犯大难。谪死穷荒。后二十年。蒙 先王宠奖。崇终之典。盖已无所不备。而螭首龟趺。又令式之所许。吾王父兄弟尝冶金伐石。请铭于一时立言之君子。而不幸未及就。此吾先人之所尝茹痛者。尚贤等。恤恤焉唯不得成其志是惧。敢再拜以请。余曰。忠定公有大焉者。虽末学。亦尝与闻于舆诵而知之矣。至其平生言行之详。则末学有不得而闻焉。且撰德。大事也。不可以托诸非人。起而言曰。曾王父之殁。距今七十有馀载。影响将昧昧焉。诚如大人之云。所幸者。有退溪李先生行状在焉。可考而徵。不肖无状。于当世名公硕士之门。素不得阶主焉。若不蒙幸于大人。则终亦无所望幸焉耳矣。视其面。若将泫然者。余惟李先生之状。载在文集。传之百岁而不刊。忠定之子孙。不患其先德之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1L 页
无以见信于后。特欲立石墓道。以应令式而已。则为若无可以固辞者。遂不揆愚陋。谨考李先生之状而叙之曰。公讳橃。字仲虚。高丽侍中幸之后。世为安东人。曾祖讳启经。横城县监。 赠兵曹参判。祖讳琨。龙骧卫副护军。 赠吏曹判书。考讳士彬。成均生员。累 赠至议政府领议政。妣坡平尹氏。主簿塘之女。 赠贞敬夫人。皆以公贵也。公自髫龀时。岐嶷异常。文义夙达。出语辄惊人。未弱冠。中进士。燕山朝。对策当第。以卷中有处字旋削之。盖燕山尝怒中官金处善直谏而杀之。命中外文字毋得用处善字故也。正德丁卯。释褐。由承文院入艺文馆。迁注书。升副修撰。历正言,礼曹佐郎,副校理,兵曹正郎。癸酉。以持平呈觐。将下乡。有政府奴郑莫介告辛允武,朴永文谋逆。得堂上阶。临行。语同僚曰。此奴资不可不论夺。及去而议遂寝。既还则诣 阙驳诸僚。仍启曰。郑莫介既知永文等之谋。当即上变。而淹日乃发。不伏辜幸矣。请夺其职。 上从之。甲戌。拜吏曹正郎。以事递。寻为户曹。以亲老求便养。为永川郡守。丁丑。以掌令 召还。转舍人。戊寅。以司成升拜右副承旨。 亲政也。累转至左承旨。秋。 上召儒生亲讲毕。公进曰。今日殿讲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2H 页
论仁。仁莫大于继绝世。 鲁山。 祖宗懿亲。燕山。 殿下同气。虽获戾于 宗庙。亦尝君临一时矣。永绝不祀。岂不有损于 殿下之仁乎。 庄宪大王命广平大君玙。为恭顺公芳蕃后。锦城大君瑜。为昭悼公芳硕后。其仁亲之厚。至今颂之不衰。此后圣之则也。与右承旨金正国。同辞极论。事虽未行。时论韪之。转都承旨。己卯。升礼曹参判。时静庵赵先生蒙被不世之遇。以致君兴化为心。人皆想望风采。而一时汇征之人。或多年少气锐。不思大贞之戒。更张无渐。被人噤齘。公深以为忧。为诸公力言之。欲为调剂之计。而诸公不能从。公遂自西枢求外。六月。出为三陟府使。十一月。北门之祸作。善类歼焉。公亦坐罢。退处田里者十有五年。嘉靖癸巳。 命收叙。除密阳府使。乙未。丁外忧。服阕。拜左尹。戊戌。观察庆尚道。陛辞。 上曰。岭南近因年荒。民多流散。卿其尽心安集。对曰。四方之本在朝廷。朝廷之本在人主一心。近来。奢侈成习。以靡财用。今若以俭德先之。外方自然承化。凶年不能为害矣。己亥。拜刑曹参判。转兵曹。升判尹。寻改知枢。以 宗系辨诬事。奉使 天朝。明年二月。奉 敕还。有 恩旨。 上嘉之。进阶正宪。 赐土田臧获。夏。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2L 页
知春秋馆事兼 世子右宾客。辛丑。历左参赞,礼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壬寅。 世宗皇帝有宫婢之变。方议遣使陈慰。公于 经席启曰。天子以万乘之尊。深拱九重。而不测之谋。出于贽御。秒忽之不戒。危祸之所随。愿以是为鉴。而恒加省念则善矣。辞甚触犯。同列皆缩颈。甲辰。兼知 经筵事。还左参赞。是冬。 中庙上升。公为殡殿都监。克尽诚信。乙巳。升右赞成兼判义禁府事。七月。 仁庙继陟。 明庙幼冲嗣位。 文定大妣垂帘同听政。以三公及公为院相。令更直政院。参断机务。初。尹元衡与尹任有隙。而李芑,郑顺朋,林百龄等。为其腹心。至是。元衡托密旨。谕胁台谏。使劾去任。台谏不从。芑等乃与许磁诣政院。将启治任罪。并及柳灌,柳仁淑。公持不可。俄而 文定御忠顺堂。 召诸宰入议。公进曰。往者。 襄悼王薨无嗣。月山次当立。 贞熹大妃舍之而立 成庙。年甫十三矣。然犹终始帖然。况今 主上。以 大行嫡弟。既已正位。岂有他虞。且今王子君无外交。大臣无专擅。孰敢有阴邪之计。方此初政。务得人心。每事当以大公至正行之。 中庙初年。大臣不能善导。诬李颗以反。卢永孙取爵赏。自是。上变相继。 中庙后知其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3H 页
故。尽释连坐人。然后一国咸服而人心定。此今日之所当戒也。是日。任窜。灌递。仁淑罢。翌日。转公为兵曹判书。献纳白仁杰劾台谏不能论执密旨。 帘中盛怒。下仁杰鞫治。加三人罪。任窜绝岛。二柳付处。公复诣阙独启曰。自 先朝末。灾异累降。近又大风连雨蒙昧。窃恐天意或有所感。甚可畏也。 幼主即位未几。贬窜大臣。人皆莫测其端。又囚台谏。谁敢有尽言者。尹任若有邪心。死且无惜。 王大妃于 嗣王。有母之道。万一忧伤不豫。岂不为大累乎。飞言自古有之。明主不以此罪人也。柳灌素有腹病。每于朝堂。依屏壁以坐。柳仁淑得上气證有年。此等老病儒生。位极人臣。岂有他心。今若死于道路。人皆曰国杀之也。愿 上平心察之。会百龄,磁请于尹任罪目中去 宗社二字。顺朋大怒。上疏极言三人罪。复于忠顺堂引对。公即谢罪径退。于是。三人皆以逆论死。论功策勋。公亦 赐卫社号。已而顺朋等。以公论议不同。请削勋。两司又请罢职。皆 允。时都下汹惧。女婿洪仁寿急驰来谒。则公方坐对书。言色如平日。少顷。人有来唁者。然后始知公之已罢也。丁未秋。有无赖子题谤讪语良才驿壁。变上。乃大加罪乙巳人。付处公求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3L 页
礼县。俄移泰川。押官至。公怡然就道。语乡党来诀者曰。此天恩也。进士琴元贞。执公手失声哭。公笑曰。始以子为夫也。顾乃尔邪。死生祸福。无非天也。作书寄子东辅曰。范忠宣年七十。有万里之行。汝父所蒙。甚宽典也。且吾负 恩至此。死即薄葬。可也。行至用安驿。有禁府郎星驰而来。一行惊惶号哭。公止色叱之。至则又移朔州矣。至碧蹄驿。晦斋李先生配江界亦到。公戏曰。两贰相一路行。何赫赫也。咫尺不相见而行。至谪之明年戊申。感疾在枕褥。犹不去书。授小儿千字文如常课。以三月二十六日卒。享年七十一。以其冬。归葬于奉化县之酉谷山。 明庙末。剪去奸秽。国是稍变。 先大王即位。克追先志。凡乙巳以后庶冤群枉。皆以次昭雪。用大臣言。 命复公爵秩如初。寻 赠公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越三年。用太常议。 赐谥忠定。后以光国勋。加 赠领议政。公风神秀朗。器局峻整。性俭素。不喜华靡。位至通显。而自奉如寒士。雅好读书。遇圣贤言语切要处。必招子侄开示。反复教告。常曰。为学须为己。科第特末事耳。晚节尤好自警编,近思录。虽直省在公。不离怀袖间。 中庙尝召宰执。宴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4H 页
后苑赏花。 命各尽欢。醉扶携以出。有内小宦拾得近思小册。 上曰。落自权橃矣。 命还之。公外氏于 贞显王妃为近亲。 宸眷异常。而公益自谨避。凡宰相联内属者朝京回。必有私献。公独曰。非所敢也。平居和气薰然。虽庸人贱隶。皆待以恩厚。婢尝奉盘而跌。羹污公衣。亦不形嗔恚。乡人有为本府教官者来谒公。道挝吏人。府使闻而面数之。惶遽绐应曰。非我也。权令公也。府使曰。权相亦以私忿捶公吏耶。恚言不置。公终不辨。其弘量如此。及至临大事处大变。则义形于色。直前担当。有虽贲育莫能夺者。当其再启事也。通夜构草。待明趋朝。家人子婿更扳挽泣谏。辄麾之。至阙。申公光汉相遇并行。问知公意。愕然止之。公不听。就院相李公彦迪座。招注书使写。李公见之。惊曰。事已至此。言之徒惹起不测耳。奚益。尽抹其危言处。公却坐叹曰。删没至此。不如不为之为愈也。时。元衡引疾不出。公移书责之曰。古人云吾不西行。大祸不止。此岂公高卧时也。初。顺朋病甚。在告数月。告任日辄出。公雅与分厚。迎谓曰。公何乃亦来耶。顺朋色沮。后语人曰。任辈即日当了。吾闻权某之言。不觉汗背。更不敢发口。歇后李文仲处事不猛。以致累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4L 页
日纷扰。其刚毅正直之气。屈人而不屈于人又如此。夫以元衡处肘腋之地。乘危疑之会。眴唆群奸。以逞宿憾。固已易于反手。而任之庸缪。又有以来众疑而信谗口者。其祸机之发。如洪河走陆。烈火燎原。一时善类。举将建及。以公之明。岂不知其终不可救。自取焦溺。而奋然不顾。起当其方至之势。知 宗社之有安危。而不知其身之有生死。知忠贤受诬之为可痛。而不知言发祸应之为可畏。呜呼烈矣。非纯忠大勇而能之乎。郑文翼公光弼。尝期公以死难不可夺之节。真知言矣。始公既谪。芑等怒犹未已。必欲置之重典。启请甚力。而 文定不从。此岂人力所与。而未及百年。公议旋定。 褒赠之恩。下建泉壤。而穷凶乐祸之徒。悉就诛殛。为世所快。至此然后。为善者始劝。而后之戕贤椓邦者。亦可以小戒矣。庸非天意而谁也。公号冲斋。晚号松亭。乡人就公所居。建书院。立庙以祀之。公配和顺崔氏。直长世演之女。先公殁。 赠贞敬夫人。男二。长即东辅。郡守。次东美。县监。侧室男二。东慎,东进。女一。适佐郎洪仁寿。郡守无子。县监有四男一女。伯采。仲来为郡守后。叔集,季棐。女适府使李咏道。佐郎有二子。思济承文正字。思砺进士。曾孙男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5H 页
六人。尚贤,尚忠,世忠,尚信,尚节,硕忠。女十二人。柳袗,李长茂,李荣基,金荣祖,权鳖,金珌,金煇,李崇彦,金是权,金孝闵。其婿也。馀幼。铭曰。 昔岁龙蛇。天祝邦命。荐以大丧。逞以枭獍。蔚彼善人。为纪于国。谗言胥乱。或刀或肉。公饥不餐。不寐待明。独立 天阍。手掣奔霆。盈庭掉慄。公乃从容。以死匡君。是谓尽忠。维忠维直。天厚公德。殒之荒狼。曷啬公禄。岂天阨公。人众而胜。公身虽阨。公名愈永。孰最公迹。以诏来裔。有觉陶翁。言垂百世。循公始终。罔有愧辞。高山景行。后学攸依。我用显诗。托之剞劂。匪我谀公。陶翁是述。 嘉义大夫。弘文馆副提学郑经世。撰。
赠左议政谥忠定公权先生神道碑铭(并序○思庵撰此文时。书 赠左议政。后加 赠领议政。故其文不用。)[朴淳]
公讳橃。字仲虚。安东人也。高丽侍中幸之后。世为著姓。高祖讳厚。监务。曾祖讳启经。横城县监。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祖讳琨。龙骧卫副护军。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考讳士彬。成均生员。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妣贞敬夫人尹氏。司宰监主簿塘之女也。自参判至赞成 赠典。皆以公贵也。公生于成化戊戌十一月初六日。自在髫龀。岐嶷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5L 页
异凡儿。其文义夙达。占联属对。语辄惊人。稍长。闻誉蔚然。丙辰。中进士。弘治甲子。燕山试举人。公策得中。既拆号。考官始觉卷中有处字。启请去之。先是。燕山怒中官金处善直谏而杀之。命中外文字。不得用处善字故也。正德丙寅。 中庙改玉。明年丁卯。公登第。补承文院副正字。荐为艺文馆检阅。戊辰。由待教。迁承政院注书。庚午。升弘文馆副修撰,知制 教。拜司谏院正言。移礼曹佐郎。癸酉。自弘文馆副校理。历司宪府持平,兵曹正郎。复为持平。政府奴郑莫介。告辛允武,朴永文谋逆。授堂上阶。时公将辞去觐亲。与同僚议当启夺。及还。知其议中寝。诣 阙驳诸僚。仍启曰。莫介知允武等谋。则当无留即发。而累日乃告。不伏其辜幸矣。至授重加。请夺其职。 上从之。时论快之。甲戌。为吏曹正郎。俄以事送西。复户曹正郎。以亲老求为永川郡守。丁丑冬。以司宪府掌令 召还。转议政府舍人。复掌令。戊寅。以成均司成升通政。拜承政院右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时 上亲政。特有是命。政毕。吏曹判书李长坤前启曰。权橃为承旨。甚合物情。累转至左承旨。秋。儒生 殿讲毕。公进曰。今日殿讲论仁。仁莫大于继绝世。 鲁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6H 页
山。 祖宗懿亲。燕山。 殿下至亲。虽无道获戾于 宗庙。而亦君临一时。永绝不祀。甚损 殿下之仁。昔周武王。立武庚以存商祀。我 国家设崇义殿。使不绝丽祀。 世宗大王命以广平大君玙。为恭顺公芳蕃之后。以锦城大君瑜。为昭悼公芳硕之后。至今颂 世宗仁亲之厚。请勿留难。酌宜行之。时众议纷纭。竟未举行。冬。为都承旨兼艺文馆直提学。己卯春。升嘉善。拜礼曹参判。移同知中枢。六月。出为三陟府使。公见时事多故。深以为忧。为诸公力言之。诸公不能从。求外补以去。十二月。北门之祸作。犹以公为其党坐罢。退居安东府乃城县。与乡人处。无贵贱皆得其欢心。婆娑林壑。若将毕命者十有五年。至嘉靖癸巳。 中宗命收叙。除密阳府使。政尚宽简。吏民畏悦。乙未。丁外忧。服阕。拜汉城府左尹。戊戌。出为庆尚道观察使。陛辞。 上曰。岭南巨藩。近因年荒。流亡相继。卿其务措安集之方。公启曰。臣庶竭驽钝。死而后已。然为治之本。在朝廷。朝廷之本。在人君一心。近来。奢侈成风。中外皆然。灾异不息。 上若崇尚节俭。远方亦自承化。凶年不能为之害。书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可不戒哉。未几。以事递还。同知中枢。己亥春。拜刑曹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6L 页
参判。俄转兵曹。夏。升资宪。拜汉城府判尹。秋。迁知中枢。以改 宗系奏请使赴京。庚子春。奉 敕回。赏加正宪。 赐土田臧获。公恳辞。 不允。夏。知春秋馆事兼 世子右宾客。辛丑。历议政府左参赞,礼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壬寅。 世宗皇帝有宫婢之变。 朝廷议遣使陈慰。公于 经席进曰。天子以万乘之尊四海之主。一朝不虞之祸。出于贱御。凡为人君。秒忽不戒。危祸所系。 殿下勿以 上国之事而寻常之。恒加省念。辞甚触犯。同列皆缩颈。甲辰秋。兼知 经筵。俄复左参赞。冬。 中宗礼陟。公为 殡殿都监。朝夕 殿侧。情礼俱尽。乙巳春。有海舶树旗帜过全罗界。水使梁允义遣兵讨杀。事闻。廷议虑其为 上国漂船。将拿推允义。时二南有边衅。公急诣 阙。启曰。边不可须臾空镇。今拿允义。脱有急。谁可责任。请出他将交代后。拿问。宪府启曰。权橃忧虑国事。待明来启。所言正中军机。请即 允俞。 仁宗从之。夏。升崇政。拜议政府右赞成兼知 经筵,判义禁府事。七月朔。 仁庙升遐。 明宗幼冲即位。 文定王后垂帘同听政。以公及李彦迪为院相。更直政院。参断机务。公闻 命瞿然曰。以我当此任。如蚊负山。奈国事何。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7H 页
初。尹元衡与尹任。怨仇已深。而李芑,郑顺朋,林百龄。为其腹心。谋欲倾陷士林。以济其奸。元衡托 密旨。诱台谏使击尹任。台谏不从。八月。李芑,郑顺朋,林百龄,许磁诣政院。将启尹任,柳灌,柳仁淑之罪。公与之议不合。俄而 文定御忠顺堂。召六卿以上入议。公启曰。往者。 睿宗无嗣。月山当次。而 贞熹王后援立 成宗。年甫十三矣。然犹终始帖然。况今 主上。乃 仁庙嫡弟。既已正位。岂复有他虞乎。且今王子君无结党。大臣无执权。谁敢有阴邪之心。臣意窃谓方此初政。务得人心。每事当以大公至正行之。 中庙初年。大臣不能善导。诬以李颗为谋反。卢永孙取高爵。自是。告变者多。 中宗后知其故。尽放连坐人。一国咸服。此今日之所当戒也。是日。任远窜。灌递。仁淑罢。翌日。转公为兵曹判书。于时献纳白仁杰。击台谏不能论执 密旨。命下仁杰于禁狱鞫治。加任窜绝岛。二柳付处。公独诣 阙。启曰。自 先朝末。上天累降大灾。近又大风。连雨蒙昧。臣恐天意或有所感而然。甚可畏也。 幼主即位未几。远窜大臣。人皆莫测。又囚谏官。谁敢冒死尽言乎。尹任若有邪心。虽被重罪。固不足惜。臣窃以 王大妃于 嗣王。有母之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7L 页
道。若因此忧伤不豫。岂不为大累哉。且柳灌本有腹病。每于朝堂。倚屏壁而坐。不敢辞退。为 国而然也。柳仁淑得上气證。今已有年。此等老病儒臣。位极人臣。岂有他心。今若远行。得病而死。人皆曰国杀之也。愿 上平心察之。时尹元衡在告未出。而以 文定至亲。实逢迎主张。阴构此祸。公又移书曰。古人云吾不西行。大祸不止。此岂公高卧时也。愿力疾强起。与 朝廷一心。以济大事。会林百龄,许磁。请于尹任罪目中去 宗社二字。顺朋因是激怒。上疏极言三人之罪。复于忠顺堂引对。公即谢罪径退。于是。三人皆以逆诛。论功行赏。公亦赐卫 社功臣号。已而顺朋等启。权橃与臣等论议不同。请削勋。冬。两司又请罢。皆 依允。时都下恟惧。女婿洪仁寿。自外奔走来谒。则公坐对书。言色如平日。乃归乡邑。明年丙午。台谏再论夺告身。丁未秋。良才驿有无赖子匿名谤国之变。因而大加罪乙巳人。公初 命求礼付处。俄移泰川。押官到门。公怡然就道。谓乡党来诀者曰。 天恩罔极矣。又寄书于子东辅曰。昔范忠宣七十。有万里之行。汝父之罪。宽典也。且吾负恩至此。死则薄葬。可也。行至用安驿。禁府郎星驰而来。一行惊倒号哭。公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8H 页
正色叱之。至则又移配朔州矣。至碧蹄驿。李晦斋亦到。公戏曰。李贰相。权贰相一时之行。何赫赫也。咫尺不相见而行。李校理延庆见于路左。握手欷歔。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其于天何。至谪所。明年戊申春。感疾卧枕。犹不去书。授小儿千字文。无少差。家人不知其殆矣。遂卒。三月二十六日也。享年七十一。其年冬。归葬于奉化县酉谷山癸坐丁向之原。至 明庙末年。公论始振。权凶败死。国是稍变。丁卯。今 上嗣服。克追 先志。凡乙巳以后庶冤群枉。以次昭雪。三公议启。权橃德行纯粹。忠诚俱至。 命复公爵秩如初。冬。庆尚道观察使朴启贤状启。权橃忠义风节如此。请与李彦迪。俱 赐追奖。 上令大臣议启。大臣议。谓二人所学所行。烨然可称。允合追奖。用光继述。使士气益振。儒道增重。戊辰春。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监春秋馆事。辛未秋。太常易名曰忠定。事君尽节曰忠。纯行不爽曰定。公风神秀朗。器局峻整。望之俨然。即之则温。性又俭素。不为华靡事。位至通显。而自奉萧然若寒士。雅好读书。直省在公。亦未尝废忘。或遇圣贤言行切要处。必招子侄开示。反复教告。每曰。为学须为己。科举特末事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8L 页
耳。晚节尤好自警编,近思录。不去怀袖间。 中宗尝召宰执。宴后苑赏花。 命各尽欢。醉扶携而出。内小宦拾得近思录小册。 上曰。落自权橃矣。 命还之。公外氏于 贞显王后为近亲。 宸眷异常。而公益自谨避。平居和气薰人。虽遇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庸人贱隶。皆待以恩厚。闺门之内。不严而畏。莫敢有交间者。至于意外谤言之来。亦未尝辨明自直。弘量如此。而及乎临利害遇事变。义形于色。直前担当。勇决如贲育。当其再启也。通夜明烛。冠带独坐。以草启辞。趁早将趋 朝。家人子婿。更扳挽泣谏。辄麾去之。至 阙。申公光汉相遇并行。问知公意。愕然固止之。公不听。就院相李彦迪坐。招注书柳景深书启辞。李公视草本。亦惊曰。势已至此。言之奚益。尽抹去危言处。公却坐长嘻曰。删没如此。不如不为之为愈也。公与郑顺朋分深。郑初告尹时。病告数朔。是日始出。公迎谓曰。令公亦何以来乎。郑色沮。后语人日。任等即日当了。吾闻权橃之言。不觉汗背。不复有言。而歇后李文仲处事不猛。以致多日骚扰云。公于乙巳之祸。营救至再。皆在于郑疏未上之前。三人罪状。未有的指。而目之以关 宗社之名。是其根连株逮。搢绅齑粉。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9H 页
岂止窜黜三人而已哉。此公之所大惧也。故独能奋然出万死力。犯雷霆以争之。使彼时诸人。皆以公之心为心。举措之间。一意于为国纾难。则一时士林。不至于如是之糜烂而俱焚矣。由是而论。先事而救人。其变未定于空云。忘身而犯难。其义实凛于秋霜。郑文翼公光弼尝称公有死难不可夺之节。讵不信然也哉。当时秉国者。固以公为大罪。凡三迁谪所。必置之穷边极恶之地。若可已矣。其忿犹未怠。戊申春。李芑乃以公及李彦迪请处重典。更进悤聒。其说万端。尚幸 帘中坚拒不从。于斯时也。二公得以善终。岂非神明有以扶持。而至于今日。二公之特蒙 奖典。又岂非上天报施。果大定于既久者耶。呜呼。自古士大夫。其在平日读书养望。自雄一世者。固多有之。及变起仓卒。未免危慄错愕。终始参差。至于抑首而苟从。虽曰非其本心。宁不多愧乎。唯公不可以利诱。不可以威屈。屹然如山。特立不挠。可谓至死不变者矣。阴崖李公耔。痛己卯之祸。尝书小录曰。赵孝直当中兴之运。感不世之遇。知无不言。言无不从。庶复先王之治。后来诸贤。年少气锐。改弦无渐。触冒险阻。物情大乖。申大用,权仲虚等。调剂两间。冀不至败阙。而新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69L 页
旧惎之。以至今日。斯岂人谋之不臧云尔。则公之在己卯。亦可谓善处矣。公号冲斋。晚号松亭。配和顺崔氏。济用监直长世演之女也。有二子一女。长东辅。草溪郡守。有器量风裁。次东美。龙宫县监。亦持身谨厚。皆中进士。婿曰洪仁寿。刑曹佐郎。草溪无子。以弟之子来为后。龙宫有四子。曰采。曰来。曰集。曰棐。佐郎有二子。长曰思济。承文正字。次曰思砺。进士。侧室二子。曰东慎,东进。诸孙皆守家训。权氏福履。盖未艾也。辞曰。 于休先生。秀气浑然。懿乎其纯。浩乎其天。业隆弱龄。神茂初学。钻研坟典。唯圣是则。摭华摛藻。彪炳惊人。俊声早洽。名盖儒绅。育鳞重渊。舒翼高旻。决科联擢。爰始濯缨。历试中外。蔚为国桢。嗟公道德。其大可述。温良庄重。崇俊宏达。多容鲜拒。海纳山藏。砥节砺行。松贞玉刚。天与忠孝。人推清直。孜孜古训。老至忘食。备修于家。乃施诸国。秉端守一。质神不惑。仁民厚生。犹已焚溺。致君陈善。悃悃夕惕。不挟朋比。不虞讪疾。一用至公。两忘猜泥。言必由中。貌无苟悦。见义勇决。鼓行直前。弥纶意广。匡救才全。通介互济。夷惠并行。春云等润。秋日争明。往在诸贤。锐于更张。公识治体。时措虑长。务讲中和。从我其谁。高翔远举。殿藩海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70H 页
陲。前知之鉴。实契蓍龟。危机忽骇。吾道大否。啸傲丘樊。周星逾纪。建玆 赐环。加额其皆。委蛇八座。弼贰三阶。勋存降纶。恩比锡土。献替帷扆。毗赞尧禹。台衡望集。霖雨誉驰。期扶日月。永翊雍熙。 龙驾飘忽。 二圣继陟。兴山止篑。遭世罔极。衅启田窦。祸联才淑。诤臣幽拘。辅星沦落。群丑恣睢。百僚结舌。履霜已过。滔天谁遏。公膺寄遗。志决殒省。挺身孤叫。义言盈口。横溃不流。疾风斯劲。临危审正。遇难致命。倬尔殊藻。孰与齐躅。昊穹纠缠。真宰冥漠。偶生硕人。反乘际会。西塞接戎。南冠御魅。善不胜恶。天固余欺。胡畀之德。而无其时。万里狼荒。层冰飞雪。凶锋未戢。啄害转疾。身穷心逸。若处家林。必寿奚凭。遘悯还深。营魄垂离。清明如昔。开秩萧然。尚勤讲读。既达死生。宁累心胸。怀和长毕。傃静告终。旅肂谁酹。孤輤度碛。愁云叆叇。行路踯躅。英姿爽气。今复何适。其昭于上。经纬寥廓。其精而潜。辉映川岳。岂随朽壤。同归湮没。矧延馀庆。克奉遗烈。蔼其有隆。贤哉肯堂。唯天好还。正气载昌。屏斥凶孽。弘奖儒风。位跻中铉。命秩特崇。久而弥著。公实不亡。宜被琬琰。永照无疆。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朴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