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戊寅日记(五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六日。承宣时。)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3H 页
正德十三年( 中宗大王十三年)戊寅
  〔五月〕
十五日。晴。夕地震。是日 亲政。新授右副。 两殿先肃拜。以在成均馆时射乌之变。辞免者再。皆 不允。○酉时。地大震。至夜不止。 上轸灾变。御檐下。引见政府堂上及礼判南衮。迎访阙失。都承旨及臣入参。既出归家。○三更台谏请面对。 从之。
十六日。雨。 大妃殿先肃拜。后坐与同副直。○午初。 上御檐下。引见六曹堂上及曾经六卿都入参。酉时罢。翰林柳成春等求面对。 传曰。翰林以近侍故。求面对尽言。政院岂无所欲言。其进对。○持平金湜,正言李希闵。以合司意上劄。论兵曹判书张顺孙凶险媢嫉状。 许面对。而出后院。及艺文馆入对。夜几三鼓矣。
十七日。阴。 上御思政殿。卯时。引见领议政郑光弼,右议政安瑭,参赞柳聃年,崔淑生。以台谏驳张顺孙事问之。光弼等对曰。心术不正则不知。但不堪任。请递兵曹判书。崔淑生曰。臣久同窜谪。然不能详知其心不正事。物议则有之云云而退。 命递本职。未时。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3L 页
台谏合司。来请窜逐。又云。曹继商昨于迎访。欲陷害士族。请皆窜逐。盖继商于迎访启云。小人希旨人主。人主慕古则以慕古悦之。虚伪成风。此人虽无人祸。必有天刑。其志欲害善类也。 上皆不允。许进对。唯许两司长官高荆山,孔瑞麟入。○五月初七日。黄海道雨雹书状来。○酉时。忠清监司李世膺,都事朴世熹。遣海美县监曹世健。驰启地震之故。初昏。 上御檐下。引见世健。问道路所经震处。
十八日。雷震而雨。午后霁。太白昼见。○臣以成均馆直宿。焚香时殿宇奉审不参事。归家待 命。命行公推考。午时出仕。○台谏,弘文馆合司。来 启张顺孙,曹继商事。曹则 命罢职。○ 命臣进奏弘文馆所启辞。
十九日。晴。 经筵臣入。 上御经筵。○持平金湜,正言李希闵。论张,曹事。 不允。○两司弘文馆合启张顺孙,曹继商请窜逐。 不允。○平安道地震书状又来。
二十日。密云。有朝 启 经筵。○未时。 命罢张顺孙职。两人皆尽夺告身。听弘文馆之言也。○副提学赵光祖入侍 经筵。○台谏合司来。不 启而退。大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4H 页
宪始出。○有政。高荆山户曹判书。柳聃年兵曹判书。金净兼同知 经筵。孙澍嘉善礼曹参判。李耔嘉善大司宪。郑忠梁直提学。柳仁淑执义。郑琼崔沄主簿。
二十一日。晴。卯巳午。地震。夜又震。 御朝昼讲。右入。○巳时。引见主簿安遇,卢㻶等。领郑光弼,右安瑭,橃入侍。治所学及治道。(上治字疑咨)㻶荐河艇才堪将帅。○两司持平任权,正言李希闵来 启。金克愊。平常人也。资宪加不合。卜禧达。舒川郡守不合。皆 不允。○夜雨。
二十二日。雨。 经筵都公入。○ 命选有将才者升用。 从经筵高荆山,柳聃年之议。因灾变虑有边警也。○左议政申用溉差病肃拜。 上引见问地震之灾。○两司所启金克愊加,卜禧达郡守,都总府都事李守义不合。皆 不允。○昏 传旨下五原副守宝丁于义禁府狱。以沈末孙夺嫡伪造文记。看證著名罪也。
二十三日。晴。 国忌无事。
二十四日。晴。午后雨。 国忌。
二十五日。阴雨。(母忌谒告在家)
二十六日。阴雨。(在家)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4L 页
二十七日。阴雨。 御经筵。右副入。左议政申用溉,特进孙澍,金铛,同知金净,侍读奇遵,说经李弘楗。○夕讲大学毕。○巳时。 引见荐举人佐郎朴薰,司纸郑琓,主簿朴遂良。遂良请均田政。议 启曰。均田诚为美事。然重难。未可遽行。○全罗右道水使李菤牌招。 命速赴任。
二十八日。始大雨。朝 启昌宁乡吏河仁义。怨其县监金世琬。射中罪绞待时。 依允。又乐安人朴哲孙殴杀其妻罪。 依允。皆赐覆。 停朝讲。雨且日晏故也。○议政府六曹,汉城府判尹以上。会议宾厅。○ 停昼讲。亦雨故。
二十九日。阴雨。午后乍晴。 停经筵。雨故。○ 宣酝于院与弘文馆。○有政。崔淑生同知 经筵。方有宁兵曹参判。尹熙平工曹参判。韩忠应教兼艺文应教。尹倬司成。李孝彦奉常佥正。朴世熹吏曹正郎。卢㻶长兴库令。郑琼户曹佐郎。朴润卿兵曹佐郎。黄士祐忠清都事。
三十日。晴。有朝夕讲。 御经筵。左公文入。○政府遣舍人李元干 启曰。昨政。主簿卢㻶为长兴库令。草茅之士初职。参职已为过矣。㻶今为五品职。官爵至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5H 页
为猥滥。吏曹为政非矣。请改正。 传曰。其改之。○院 启曰。卢㻶五品职改正。殊无待贤之意。一人进退。所关非轻。敢禀 命更问于三公以不可递之意。○ 文招殿参奉郑汝宽暴死。遣医药救之不苏。 命给棺。
  [六月]
一日。晴。夕大雨。 御经筵。橃与同副入。○侍从,台谏极论卢㻶不可递之意。○检详柳墩来 启政府意曰。卢㻶初授参职。上来未数月。未见功能。即为五品职。至为猥滥。不可不递。已前以循资升迁者。岂无如卢㻶者乎。且今荐举中。必有优于㻶者矣。 成宗朝。安良生以学行荐。初拜参奉。后登第为六品职。金宏弼以师表可当人。初拜参奉。循资升为佐郎。见死于废朝。 祖宗朝。虽贤者。必历试有实迹。然后升叙。今亦历试。有卓异之行。则迁擢为当。
二日。大雨。自昨夕连夜。 停经筵。雨故。有昼讲。都公入侍。○日晕。午时。太白见于未地。○阳城地。去五月二十七日申时。风急下土雨。大木斯拔。京畿监司李自华书状来。又江华及南阳地。去月二十七日。地震。○兵曹参判方有宁以本曹事务。请递成均同知。 依允。○夕。弘文馆上疏。副提学赵光祖等。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5L 页
三日。大雨。 视事后。 御经筵。右副入。既出。 引见富宁府使方好义,淮阳府使李万孙。深戒爱民恤刑之意。○ 停昼讲。雨故。○荐举科目条件来 启。院启曰。只以四馆,成均馆,六曹,汉城府各举所知。似不广。 传曰。虽令广荐。犹虑应举之人不多。以院所启之意。更问于政府,礼曹。○司谏院 启。奉常正朴认,右通礼金缀文,训鍊正郭顺宗。皆阶梯职也。右人等虽升堂上。不合于参议。而他司正则可为矣。请递之。 不允。○右议政安瑭。以 禧陵奉审事。肃拜而出。
四日。雨。 御经筵。右入侍。○权胜酷刑杀人推考。 从大司宪李耔 经筵启也。○左议政申辞免。以弘文馆上疏论也。○领议政郑光弼,左议政申用溉。以屡被谤毁辞免。 上命引对。陈细务而退。
五日。晴。 停朝讲。右议政安瑭。回自 禧陵复 命。因请罢免。 不允。○有夕讲。左承旨文入侍。○政府再请罢撰集厅。待丰年复设。皆 不允曰。此厅书册开刊。干于学问之事。不可停罢也。
六日。晴。 视事。停经筵。○恤囚事 驰书八道。告谕以多死囚。推刑曹官吏不慎刑恤囚之罪。
七日。晴。 御经筵。同副入侍。○有昼讲○宪府合司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6H 页
来 启。刑曹以不慎刑恤囚被推。府囚亦有死者。待罪。○ 传京中外方死囚。每六月及年终。罪名及某年月囚禁。几次受刑。物故缘由。启闻事下刑曹。○本月初三日。京圻乔桐县地震。
八日。晴。 御经筵领事申用溉臣入侍。○有昼讲○吏曹正郎金絿以堂上意来 启曰。朝廷近日多阙。而无可填差者。且国小而贫。事简而员冗。年又荒凶。税入少而俸禄多。乞勿充差。且纾国用。两便与政府议为何如。 传曰。 祖宗设官分职。已有定额。似不可轻改。然其以此意。明日宾厅议得时并议。可也。
九日。雨。终夜雷电而雨。无事。议得故。○宾厅,议政府,堂上,刑曹,汉城府堂上,司宪府议狱囚及徵债等事。依议。 命减死二人。免徵者亦多。
十日。雨。晨大雨。右李卯而仕。都韩辰而仕。○无事。雨故○决死囚。再覆启下。先衔待罪。○咸镜北道兵使申公济为下直而来。雨不发。设小酌而归。○午时。 传曰。有暑證。停经筵。待更教。○雨司依前来 启。宪府又启曰。各营缮处甚多。今当 避殿修省之时。请计歇处停之。 依允。
十一日。阴雨夕晴。药房提调申用溉金诠,韩效元等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6L 页
问 安。 传曰。服药后。气候复常。○都公,右公因议褒贬而出。不还院。○宪府请吏曹考功司掌文官功过,勤慢,休暇。而近日举行懈弛。请申明。 从之。○宪府公事。 启许确淹延公事罪。永不叙用。 命安徐判付。
十二日。晴。太白经天。左公归司瓮褒贬。○谏院始 启新本宫 赐与福城君。而增制加作。以启奢侈之端。又撤去穷人等屋。圆觉,贞陵两寺基代折给。两司又启许确永不叙用。李希雍功臣削籍事。谏院启朴认,金缀文,郭顺宗阶梯堂上职不合。宪府启金克愊资宪不合。尹汝弼,尹之任,边修,凤山君提调不合事。 传曰。新本宫。非赐与福城君。君禄藏其家。故人言如是尔。其家旧无行廊。故内需司请造尔。馀皆 不允。
十三日。阴。(余袒忌。乍见次野而还。)无事。
十四日。大雨。(以忌在家)无事。
十五日。阴。无事。○ 文昭殿提调莲城君,户曹参判李自坚来启 殿事。 命报该曹。
十六日。晴。 命议政府及六曹,汉城府曾经六卿以上。台谏,弘文馆。议勘改奏本。○下金守墩疏示。三公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7H 页
 启曰。观疏意甚美。但多有改作之事。妨于成宪。似难施行。然岂无可行之事。请下该司。 传曰可。○两司新 启杨州牧使李翰元,仁川府使柳轼不合守令。 不允。
十七日。晴。无事。
十八日。阴。右公仍病。○以漕船摘奸事。左副,同副如龙山。○兵曹 启住张哈作耗于城底野人农作者之事。请招三公及知边事黄衡,李长坤,高荆山,尹希平,崔汉弘于宾厅议得。 传曰。其亟招议之。○ 大妃殿诞日贺礼。 命以权停礼行之。 避殿故也。
十九日。晴。 御经筵。副提学赵光祖,正字李认,承旨金正国入侍。讲近思录。○应教韩忠觐亲于忠清道清州。来路有一儒生。陈时弊三事。一言学校废弛。二言非礼之祀当去。如昭格署,太一殿, 文昭殿,延恩殿。皆非礼之祀。三。宦寺夫妇。有戾阴阳之道。宜禁绝之。言甚激切。终不言其名。 命忠亲启。又牌招议政府。迎问其事可否云。所启皆当。但 文昭殿等事。 先王所为。虽非前古帝王之制。臣子势难改变。右相安瑭曰。祭祀烦渎。三时行之。似不甄洁。然 先王所为。不可轻议云云。竟不能施行。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7L 页
二十日。晴。无事。○两司所启仁川府使柳轼,杨州牧使李翰元 命罢职。李宗仁,申玉衡,皇甫谦。姑勿叙用。馀皆 不允。
二十一日。(立秋)晴。有不时 经筵。同副入侍。○持平金湜,献纳柳庸谨。始 启革昭格署。 不允。○(是夕。宿于元冲家。老泉大椿从宿。)
二十二。(缺)舍人李元干以三公意来 启曰。 避殿已久。节亦改矣。请 复正殿。 传曰。近来。灾变已甚。不可复殿。○领议政郑光弼来 启正案过半毕。
二十三日。雨阴。军威训导朴世亨上疏陈弊。○ 传忠清道监司李世应本职递差。以台谏启也。
二十四日。雨。校书正字郑承周上小学。进上四十件。○撰集厅堂上金诠,南衮,崔淑生。磨勘小学谚文反译毕来上。吕氏乡约并入。
二十五日。雨。 大妃殿诞日。承旨等问 安于 殿门。 馈酒三巡而退。○午。 宣酝饼果于院。
二十六日。阴。都目政事始。是日。右李成童嘉善为监司。(忠清)成童病不求退。物议讥之。至是迁官。
二十七日。晴。夕阴。夜大雨。判中枢金诠来 启曰。闻臣昨日礼曹判书受点。礼曹掌典礼。非臣所能堪。臣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8H 页
又婴病。气力不足。尤不能堪任。请递之。三启。 依允。○郑忠梁为同副。
二十八日。阴。政。 下批南衮崇政左赞成,知 经筵,弘文馆大提学。李继孟崇政礼曹判书,知 经筵。丁寿冈兵曹参判。李沆特加嘉善大司宪。李成童特加嘉善忠清监司。朴好谦吏曹参议。朴壕右承旨。权橃左副承旨。金正国右副承旨。郑忠梁同副承旨。新授成云判决事。(终制)申光汉典翰。郑士龙司谏。苏世让司成。金世准奉常副正。曹致云内赡副正。南世准掌令。金守墩司艺。许安国内资佥正。柳庸谨吏曹正郎。崔山斗持平。丁玉亨献纳。金安老庆州府尹。李思钧全州府尹。河艇金海府使。
二十九日。阴。午骤雨。巳时。不时 召对。讲近思录。副应教闵守元,承旨文瑾入言将来将帅柳栽等以外官径递为京职未便事。○政府专数。礼曹判书李继孟议奏请使事。仍 启光州判官柳栽,永兴判官金秀渊有将才。径递为都总府经历未便。 传曰。仍任。○忠清监司李成童。以无才德且病。辞免三启。 不允。○(孝道与李认来话)
  [七月]
一日。晴。韩忠来言。前日所启儒生。乃稷山居权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8L 页
铎也。即启之夕。京畿监司李自华得权铎所居。驰 启来入。○宪府所 启南世准掌令不合。李成童监司不合。金璠其行邪秽。勿齿仕版。江西县令李畅一字不知。不合守令。德山县监李孟华不辨是非。请皆递之。○祈晴祭 命停。晴故也。○ 传曰。掌令递差。馀皆不允。○申时。咸镜监司书状。住张哈为其兄莽哈。报复设计。数来侵掠城底野人。野人等号泣来告请救援。不救援则请入城避难。不然。从便散去云云事。 命明早会宾厅议得。
二日。晴。 御不时经筵。仍引见政府,兵曹及知边事黄衡,高荆山,李长坤,尹希平,崔汉弘,金克成等议边事。领相郑光弼以众议 启曰。住张哈不可轻击生衅。请待兵使招致教后。答辞更议云云。高岭佥使林千孙。防御则可矣。无应变才。请递。 从之。○ 传于户兵曹判书曰。将帅可为人及北道军粮。无为布置。可也。○曹润孙所纳火熏兵符。改造。
三日。晴。正言李忠楗来 启曰。司谏郑士龙有才艺。然于朋友失信。夫妇恩薄。嫡妾紊乱。不合谏官。 传曰。此人岂不可为谏官。但势不相容。其递差。○第十四密符改造。○谏院又 启襄阳府使秦澹老病。○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9H 页
 传曰。典舰提调尹之任,司瓮提调凤山君墩,边修,忠清监司李成童,吏曹参议朴好谦,德山县监李孟华递差。
四日。(缺)有政○襄阳府使秦澹,宣川郡守申永彻 命递之。从谏也。○崔淑生特加崇政议政府右赞成。赵元纪右参赞。李自健工曹判书。柳云特加嘉善忠清监司。孔瑞麟吏曹参议。徐克哲大司谏。申光汉特超六级大司成。柳仁淑超二资弘文直提学。○(夜往弘文馆。见孝直李认打话。)
五日。晴。太白昼见已久。谏院 启大司谏徐克哲长官不合。执义金镠台谏不合。 命皆递之。○(夕见次野)
六日。晴。太白昼见。有政。○午后。持平崔山斗来自其乡光阳。 启曰。臣到本道。闻六月儒生都会。试官潭阳府使朴以宽,淳昌郡守俞仲翼。以文庙从祀郑文忠公为赋题。儒生篇中有孟轲战国之寒士。两程伊洛之党流等语。仲翼称善。以宽以为不可。仲翼坚执以为善。只抹此句而置第一。使士流不知趣向。请罢仲翼。推以宽。 从之。○柳仁淑超四级大司谏。朴守儒执义。
七日。晴。 宗庙,永宁殿秋享大祭香祝 亲传。○献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29L 页
官领议政郑光弼,南阳君洪景舟。○实录阁开闭。考见 太祖请谥行状事入启。 依允。奏请使意也。○两司来 启前所启。谏院独启工判李自健不合六卿。仁川府使柔懒不合守令。尚衣直长权世宪迷劣。重林察访曹景文年老躁妄。请罢黜。且六品以上。则曾已沙汰(一作汰)。参外官则未沙汰(一作汰)。庸流溷杂。请令该曹沙汰(一作汰)。 传曰。不允。李自健。果是老病人也。然今无当次宰相。且自健岂不能为工曹判书乎。权世宪,曹景文等事。问于该曹处置。○副修撰权云来 启曰。本馆官员多阙。请充差。 命填差。
八日。雨。两司以前辞来 启。宪府又启。崔淑生今为贰相人也。有文武之材。用心亦善。然赞成贰公。弘化之职。而次辅三公。未(缺)拔擢用之。奉常副正李允湜。猥琐不合本职。忠翊府都事金义锡。侵刻其弟元锡。元锡虽狂悖。然乃其父宠子也。不念父意。薄待如此。彝伦斁矣。请罢职。○吏曹郎李希闵 启曰。重林察访曹景文。年老生员。谓其可用故用之。权世宪庸劣事未及闻。而以别坐例迁。台谏岂无所闻而启之。宜皆汰(一作汰)去。 传曰。金义锡,权世宪,曹景文。皆改差。馀皆 不允。○兵曹 启荐举文科别试启下。武科何以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0H 页
为之。 传曰。其问于政府。
九日。晴。永川居生员曹龙谦上笺。请奏请使请字。以正改之。 传曰。问于三公。舍人 启曰。此事未可施行。○(夕与都左公。访次野于伯王第饮。夜分而归。)
十日。阴。(夜李孝叔来话)○无事。
十一日。雨。有朝讲。同副入。○右议政安瑭 启。吏曹正郎柳庸谨。文武兼全。有将才。宜升堂上预养。察访金麟孙。亦有武才而文。年过四十。宜为边方府使。府使朴英。有识武臣。年将五十。亦宜升堂上云云。○同副 启柳云以大司成为监司。为人宜于师表。乞停监司。为本馆同知。 上曰。师表虽重。监司亦不可轻。右议政 启曰。闻儒生之议。副提学赵光祖宜为同知。光祖进以后进年少。力辞曰。今吏曹参判金净有物望。宜为同知。相让极力。○有政。
十二日。晴。 视事。○晋州人杀人偷鹰。同副进 启。鹰进上有弊。至有如此杀人者。宜革。 传曰。 祖宗朝内鹰房。今皆废革。只为上殿与祭祀。鹰牌犹存。而累次减数封进。今其更加磨鍊减数事。问于兵曹。○执义尹自任来 启。辞职甚力不得。午时退去。○撰集厅左议政申用溉,判中枢金诠,左赞成南衮。进续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0L 页
东文选并笺。且 启曰。序使某制进。 传曰。在下可制者制之。可也。
十四日。晴。 视事。○辰时。 上御思政殿。 引见赴京使。奏请南衮。正朝方有宁。奏请副李耔。兼掌令韩忠。质正官崔世珍。书状官卢克昌。酒五行。 赐各弓袋筒个。○三公,六承旨,史官等入。○成均馆兼同知赵光祖来辞甚恳。 不允。退去不肃拜。○典翰柳庸谨上辞职劄子。 传曰。合于其任。故不听。
十五日。晴。卯时。 上率百官拜表。○生员金山居崔光济疏入。黄钟疏亦入。言朴君孝暧昧事。
十六日。晴。 御经筵。特进官李坫云。金国光有经济之才。掌令尹自任曰。安有人贪而能经济者乎。 世祖朝大臣。无一可人矣。○右尹黄孟献以亲在尚州。呈归养状。 不允。再 启不得。○兼成均馆同知赵光祖来又力辞。 不允退去。○崔光济疏。 命下攸司。黄钟疏无可施行。留院事 传教。○向化生员金渭上疏。论三公不职及雉岳山上元寺作佛事事。
十七日。雨。大丘私奴。其主田致宽杀害事及晋州京子银孙杀麻田事三覆。皆 允。○辰时。 御经筵。右副入。○上元寺作佛事事。 命下书推考以启。○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1H 页
命递大同察访金世钧。○冠礼,祭礼报府事。宋洗精听去。
十八日。晴。 御经筵。左副入。○左尹黄孟献,修撰孝献,都事世献。病母相见事呈辞。受由而去。○ 命递金瑛庆尚左道敬差官,李坤承文院提调。从台论也。○ 传曰。荐举别试时。宜讲经事。问于政府。 启曰。荐举必少。若讲经则入格者数少。于事体埋没。请勿讲。他别试亦宜临时取禀定规。○持平崔山斗。以昭格署无县幡祈祷事误 启。待罪。
十九日。雨。病不仕。○密阳僵柳自立书状来。
二十日。晴。 视事。御经筵入侍。○量田巡察使安润德以病辞。 允之。
二十一日。晴。 御朝夕讲。同副入。○宪府始论有灾怪。留浦船亦无。倭变可虑。而庆尚左道兵使成世贞。年老儒生。虽优于抚御。有变则短于防御。请递差。
二十二日。朝雨。是日。都韩加拜兵曹参判。○ 御经筵○有政。韩效元嘉善兵曹参判。文瑾都承旨。(吏)朴壕左承旨。(工)权橃右承旨。(礼)金正国左副。(兵)郑忠梁右副。(户)柳仁淑同副。(刑)宋钦大司谏。柳沃钟城府使。朴薰持平。朴遂良龙宫县监。太斗南开宁。沈希佺丹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1L 页
城。
二十三日。洒雨或晴。(八月节) 国忌无事。
二十四日。晴。正言金光复以院意 启曰。大司谏宋钦陪八十病母。今在灵光。前任全州尹。以母病辞。今未可必其来也。而院无长官。献纳鱼泳浚亦在外。官员多阙。请递大谏。 传曰。可递。急速政事。○义城民来献麦穗三岐。院以今年麦不盛。却之不启。
二十五日。阴。是日受由。
二十六日。早朝发行。过广州。见牧使柳思敬。夕到利川。见府使同年庆。俶。仍宿。
二十七日。晓。照火而发。到阴竹。县监权恰出见。朝饭后。到可兴驿。洗足稳憩。昼饭。向忠州。牧使金钦祖出对。饮酒至夜。
二十八日。平明发行。到安阜朝饭。踰岭到闻庆。县监朴堧出见。昼食后。到幽谷而宿。尚州判官权愚将如京。先到驿矣。对话良久。
二十九日。欲明而起。察访具思兼来见。自监司行次。夜半驰到矣。朝发。由径路到龙宫。龙宫前县监金熙寿率妻子将发。相见于衙内。乍酌而出。校理张玉陪其慈堂将发。见我小酌先出。金希说亦来在矣。姜世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2H 页
亨,全怀瑾侄审言来见。朝饭。向醴泉。见郡守成世俊,荣川郡守权五纪,前判官李守英,家兄伯惧于西轩房。生员韩从杰,辛耆,洪彦国亦来见。俄向东轩见监司。韩都事,辛孟卿设酌。李守英,洪彦国,成世俊亦参。未罢先出。到家兄家。与兄及应祥兄,济甫弟同宿。朝。成世俊以监司意来问起居。设酌。韩洪辛三生员及郑雅,郑继继到。呈壶果。行酒后向安东。到金地。谒伯叔于亭。智用,士钧,仲吉,张以文等十馀人先来。招妓设酌矣。乍饮而出。到伯叔家又饮。夜已昏矣。夜发路险。危苦而行。到岐村。省觐家君。(已上皆晴)
  
[八月]
一日。两城主来见设酌。暮。两公向丰山。欲见张玉也。
二日(缺)
三日。向乃城酉谷。省叔父母于避病所。俄谒母坟。泣拜而归。朴瑨亦到。欚亦在矣。
四日。奉化县监甄继宗持酒来见。不拔叔亦到。通仲,虞卿,训导金龟息皆来。饮罢而散。
五日。早向安东。道入南参奉家朝饭。而行到刀只村。点心少憩。入府见监司韩公瑞。都事辛孟卿,张校理玉。亦先到矣。暮。监司设酌。酒阑。府使,判官。皆入行酒。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2L 页
醉后。归别室下处。监司与都事,校理,府使共到。再饮而罢。
六日。朝食后。与张子刚见监司。辞出。遂与都事国老,府使棐仲。归见一亭。点心后。上舟到映湖楼下小酌。晡时先出。往所等村斋庵。夜已深矣。仲吉与朴瑨兄弟三人先待矣。共宿。
七日。行祭于祖父母坟前。郑长水,朴上将与叔父来参。伯父则来而不参。还寺饮福后。向刀只村留宿。
八日。向荣川见姊氏。俄而李谦,朴珩,金连同等来访小酌。点心后。向乃城。道见金安鼎震卿。遂拜器之柩前。又发。道见李进士。暮到酉谷。
九日。步至川石中。待震卿不来。金刘持酒来。与叔父,叔泛。以素饮酒而还。宿于斋庵。
十日。朝行祭于外祖父母坟及母坟。食后。凤城守设酌于川边。伯玉以江原灾伤敬差亦来。至夜而罢。(伯玉。文瓘字也。)
十一日。告行。来安东家。
十二日。行祭于先妣祖父母与外祖父母。亦以纸笺祭。夕。安东判官德璋来见。
十三日。午后。张子刚与权叶之来。饮酒点心后。叶之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3H 页
归瓮泉宿。子刚宿于奴幕。
十四日。行茶礼。家君与伯父,叔父参焉。仲父以病不来。客则兵使柳湄,张玉,权五纪,李贤辅,醴泉成世俊,礼安申撙,察访李连枝,南宣,义兴县监浩原,教授仲舒,义城林万根,安东教授金演。剧饮而罢。
十五日。郑长水,朴上将,郑侨,朴琛来设酌。午时。告辞。道谒伯父家。到所夜祭曾祖父母两坟。伯父与五寸叔叔均,进士彦伦,赵孟文,裴硕宗暨诸宗人。来到饮福。乘昏到丰山。十四日。客皆先到矣。见张玉与兵使。困甚不得玩月。
十六日。子刚行荣宴于仇多本。余及兵使柳湄,敬差官文瓘,府使李贤辅,判官朴璨,尚牧郑宗辅,荣川叶之,醴泉成世俊,义城县令林万根,军威县监赵忠孙,义兴县监李洺,其子前博士李胖,察访南宣,判官秦澹令玉。作新来戏。金希说以直赴殿试。亦参新来戏。饮后。兵使先出。余次出。宿于多仁县。
十七日。兵使饯余设小酌。成世俊,赵忠孙亦参。食后。兵使先发。余次出。到洛东递马点心。到善山。善守俞启沃出对。叙旧欢饮。见月出而发。到开宁。知礼县监安瓘。先以事到县见余。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3L 页
十八日。朝食后。到贺老省妇翁。洞中知旧多来见。
十九日。星牧金祐吉甫,安瓘来访。曹伸及察访李仁孙亦来。妇翁以庶母服制行素。夕。妇翁先入下庭。开乐而饮。(已上皆晴)
二十日。雨。告辞而出。到金泉驿。吉甫李仁孙先在楼待之。与登楼饮饯而出。值雨著蓑帽而行。困甚到供城。日已暮矣。点心后到尚州。夜已二鼓矣。
二十一日。朝对牧使小酌。点心后发行。牧使先到北川。铺筵见待。不得已饮饯。金匡律。进士同年也。来谒参饮。后到咸昌猪谷。县监与洪彦升,柳希任等。待于江头。洪彦邦又到。饮饭后。入柳希任家设酌。俄而文瑞,济甫。自醴泉来参。夜深各散。余与文瑞,济甫留宿。
二十二日。朝食而发。济甫,柳希任从行。见颐叔于里安蔡承权第。暂话而别。踰岭到嘉恩小憩。点心后。闻县西北数里许有石窟。驰往照火以入。有石柱玲珑。如张盖数丈。仰观有石乳错落。如玉雕锼。天巧可愕。深入则有流川清浅。凛乎其不可入。遂还出。夕。到曦阳山洞口。盘石清溪。数里不止。山形如画。真仙境也。有石山中立。屹然半空。高大可仰。所谓曦阳山也。有石在洞口溪边。其大如屋。问之则前八九年时。雷雨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4H 页
后所坠也。观一大碑龟趺龙首。乾德三年立者。荒基遗础。荞麦离离。所谓阳山寺也。小西有巨刹。所谓凤岩寺也。寺中又有青石大碑。罗时学士崔致远所撰。高大且剥落。读不可连文。借僧榻以憩。夜未久。闻寺僧喧鬨索火声。乃太守朴堧寻我来也。夕食散宿。(颐叔。金安老字。)
二十三日。朝食。更与朴堧等流览寺中。登弥勒殿。观南山拱揖而前。霜叶初丹如锦绣。间以松柏。可敬可爱。未午各跨马。入寺上洞口数里。观所谓白云洞者。层峦叠石。涧水如练。松杉落落。赤叶如渥。煮松蕈脍雉膏。酒数行。朴堧先醉呕吐。日已暮。兴未阑而出。西行数里。泉石清幽。亦可爱也。樯也从我而行踰岭。昏到延丰。
二十四日。朝见县监金寿昌。饭后发向槐山。见主守申濂。饭后到阴城。日已暮矣。见县监罗伣孙对饭。有韩孝骞者。自京来。招见于亭。
二十五日。蓐食而发。丁彭者来见济甫。到无极点心。过竹山佐赞。暮至阳智。
二十六日。晓发到龙仁。见主守洪义孙。点心而发。见公硕于庐所。又到洛生点心。到良才递马入京。日已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4L 页
入矣。(已上皆晴○公硕。金世弼字。)
二十七日。晴。肃拜。○台谏呈辞。以请革昭格署不得也。弘文馆亦启。
二十八日。晴。台谏如前呈辞。弘文馆如前。
二十九日。晴。三公来 启请从台谏之言。台谏呈辞。弘文馆亦启。院与艺文馆亦启。皆 不允。
三十日。晴。三公,六卿来 启请从台谏之言。以东堂临近故也。艺文馆弘文馆亦启。院亦启。○午时。 命递台谏。以其不署经监察。无试官。将罢东堂故也。是日政事。三更而罢。
  
[九月]
一日。晴。 国忌。○弘文馆副提学赵光祖,应教闵守元,著作沈达源来 启请革昭格署。○新大司谏申光汉,执义金希寿,司谏闵寿千等肃拜后。来 启前台谏递差未便。请革昭格署。否则不可就职。累启。 不允。○持平丁玉亨,正言具寿福,黄士裕,献纳崔山斗等。肃拜后一 启。以未署经退去。院亦启。○赵光祖请面对。 上出丕显阁引见。都承旨参入。夜而罢。
二日。小雨。申光汉,金希寿,闵寿千等呈辞而去。 命招就职。累辞。弘文馆终日 启。入夜亦启。 传曰。吾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5H 页
计已定。欲罢之矣。今日。大臣不来。故不得议之耳。明日。当与大臣议为之矣。院请罢漏时。开门召大臣为之。 允可。○儒生五上书。宗亲嵩善正等亦上书。
三日。首相郑光弼,左相申用溉未明而至。右相日出后至。○ 传众议欲革昭格署。俯从舆情革之。○是日。东堂三所试官差出。
四日。正言具寿福来 启曰。李希雍功臣削事。曾已尽启。礼宾正金克恢贪污。且非理好讼。请罢黜。(以上前启)忠清都事郑嗣宗。暗劣不合掌令。李世茂。放浪不端谨。不合。请递差。 不允。
五日。 经筵朝夕讲始。○滥入儒生等二十三人及入门官推考事。昨日来启。 命推。○忠清都事郑嗣宗。于 经筵命递。○东西蚕室丝看品。○两司来驳人物。○宪府独 启古阜郡守文敬仝浮放。不合临民。请递之。皆 不允。
六日。 视事。○两司 启文敬仝,金克恢事。宋蒇不勤职。司评不合事。金敬思无贤能。升为判官事。李世弘被驳未久。不宜升为训练佥正事。许䃢不宜为正郎。金克恢事。 依允改正。
七日。 国忌。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5L 页
八日。 国忌。
九日。台启宋蒇司评递差。○(夜招见校理子敬,修撰朴润卿。校书正字李迪亦来。直长金雍来。)
十日。有朝 启。
十一日。李自坚以典医提调来 启。提调李耔赴京。医科试取时。独试与否。问于该曹与三公。
十二日。无事。
十三日。 御经筵。右副郑入侍。○政府,兵曹,知边事大臣。会议于宾厅。以住张哈招来与否及巡边使下送与否也。○医科提调李耔赴京。今在提调李自坚与礼曹堂上。一同试取事。 传说。
十四日。 御经筵。左公朴入侍。得病先出去。○夕讲入侍。○文敬仝古阜郡守递差。
十五日。 受朝贺。午时。 御思政殿。儒生崔继成,朴恒,安士彦讲书。侍客三公。礼判李继孟,户判高荆山,刑判李惟清,参赞赵元纪,大司宪金净,副提学赵光祖入侍论难后。臣橃 启 鲁山燕山立后事。三公与继孟沮抑不行。
十六日。阴乍雨。 御经筵。左副金正国。以公事不亲 启。推考而出。○遣将习阵。○有政。宪府 启今日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6H 页
政。忠清都事崔灏庸碎不合。工曹正郎权义庸劣不合。六曹须及今日改正二政事罢去。 不允。
十七日。晴。 视事。
十八日。 御经筵。○ 圣节望阙礼习礼。都公与臣参。○典籍郑嗣宗,李迪被谏驳而递。○吏曹被推。
十九日。 御经筵。右副郑入。○书房色简择。刘五敬落点。
二十日。 视事。○强奸一。造印一。杀人二皆死。 依允。○夕讲。副提学请 上命论难。○ 传曰。昭格署器皿。成均馆,四学,读书堂分给。有馀则开城府给。
二十一日。 御经筵。有轮对。都令公入。○李陌进来推考。宪府来 启。 传曰。压良为贱。罪加朝官。非轻。事干推阅。
二十二日。 国忌。无事。(儿始疾)
二十三日。书颁 赐件踏印。○吏曹参议孔瑞麟。以觐病母。归龙安县。
二十四日。 圣节望阙礼 亲行。○宪府 启都正李陌压良为贱事进来推考。 依允。
二十五日。是日。同副朴英出。○有 经筵政事。○工曹正郎许䃢及权义不合与否。 问于吏曹。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6L 页
二十六日。阴。夜雨。水深三分。(分疑尺) 御经筵。○谢恩使权钧,副金安国。还自燕京。○(国弼仕进后。出迎国卿于门外。)
二十七日。 御经筵。○谏院 启常服色厖驳未便。请改为纯色。 不允。又 启江陵府使柳世雄性暴戾。不爱儒士。屡为守令。皆见罢。请递差。 不允。
二十八日。 视事。停朝讲。
二十九日。晦。 御经筵。○京畿监司韩效元来 启曰。 齐陵亲往奉审。东西北隅低微。冬节则无妨。霾雨则未安。请▒春后修筑。 传曰。以此语礼曹。
  [十月]
一日。 御经筵。○停咸镜道私贱推刷考准。○(夕见大宪元▒。投宿弟读书处。)
二日。寒甚。 遣史官火禁摘奸。
三日。 御经筵。
四日。 御经筵。入侍。○下李陌义禁府。○(与国弼。往宿国卿第。)
五日。 停朝讲。三政丞有故也。○昼不时 召对。讲近思录。讲官副提学赵光祖,承旨金正国。讲论经理。 上亦论难亹亹。或至谈笑。
六日。未明时。 亲传 宗庙冬享大祭香祝。初献官左议政申用溉。礼当从东西向跪受。而直传北向受之。失礼也。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7H 页
七日。雨。 停经筵。 大祭故也。○(夕宿于清平家)
八日。寒风洒雪。 御经筵。右副入侍。○应教奇遵,大谏申光汉,贰相崔淑生等。论 启吕氏乡约注解未便事。○李陌勿囚。长命等代受刑讯时。事干推阅事。 传教。○宪府 启别坐黄纯,安点,李寿康,赵叔圭,权忆等请汰(一作汰)。皆庸劣云云。 问于吏曹。
九日。 停经筵。○ 拜表以权停礼行。正朝使李世应也。
十日。雨。 御思政殿。吏文殿讲。○禁府堂上任由谦,沈贞。 启李陌事干。似与陌符同。其馀则皆其奴。不可推也。 传曰。刑推。
十一日。 御经筵。
十二日。 御经筵。朝夕讲。
十三日。 御朝讲。○有政○ 命召三公诣宾厅。议京畿灾伤差错守令。分轻重。罢阳川县监李光文。抱川县监吴世云。
十四日。午后。不时 召对。○舍人尹自任 启曰。三公意驸马不得再娶。于前古帝王之法无之。此无理事也。是故。 祖宗法章不著。帝王偏私之政。莫是过也。郑显祖妻李氏。士族妇女。成礼成婚。故依牒呈施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7L 页
行事启目。今后。公翁主卒而改娶。欲为万世通例耳。 传曰。我非问驸马再娶之事。河城尉取李氏之时。欺 贞熹王后曰。取良女为妾。事觉被罪。论以为妾。特问李氏不可为嫡耳。更遣注书问之。
十五日。阴。月食。同副承旨朴英。肃拜入直。○无事。
十六日。阴。 视事。决罪囚三人。○ 御经筵。○清州牧使李元干。谢 恩肃拜。
十七日。 御经筵。
十八日。 御经筵。都公入侍。○掌令任枢。以其父由谦禁府知事。被驳于本府。在府未安。再 启。 不允。退去。待朝廷处置事入启。
十九日。 视事。停朝讲。○(与张子刚。会宿于济甫。)
二十日。掌令任枢来 启。父被推于本府。不可安心在职。非徒一己未安。朝廷事体有妨。请递臣职。○京畿监司韩效元肃拜。○任枢递差与否。问于本院。回 启曰。台员递差。果为重难。然其父被驳。在职实难。 命递差。吏曹 启明日为政。
二十一日。 受朝参。御朝讲。○工曹判书金安国 启。方争讼日兴。伤害骨肉。败坏风俗。又有以其祖上孽子孙为补充队遗漏云云陈告者亦多。请皆立大限。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8H 页
以杜争讼之风。又启军额量减事。领议政郑光弼。又从而照之收议。○候气重室试验事。女妓革罢。各官男乐仍设事。令礼曹施行。○有政。持平金湜为掌令。鱼得江为献纳。
二十二日。 中宫诞日。政院问安色承旨监进表里。○司谏闵寿干 启。献纳鱼得江。廉退可用人也。但闻有病。其上来与否不知。正言黄士祐在外时。在官数少。请递鱼得江献纳。 传曰。递差。○ 宣酝于院。
二十三日。无事。
二十四日。无事。
二十五日。无事。
二十六日。无事。
二十七日。无事。
二十八日。 御思政殿视事。 御夕讲。 上曰。师长可当人。虽非正科出身。兼带学官职检察。可也。○(夜赵光辅与金雍来话)
二十九日。无事。
三十日雨。宪府杖杀私奴金仇知,金三父兄及其奴一口。院闵其冤欲启。议不一而止。
  [十一月]
一日。晴。 御经筵。 夕讲。 上曰。近来。学校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38L 页
不兴。虽非科目出身。而其人器可当。则差学官兼官何如。礼曹判书李继孟不对。臣等曰。差兼官。有形迹。不若差(缺)官。以尽其职。○ 命轮次堂上。前期一日。书名以入。盖欲遣内臣视学也。○台谏所启。 命承旨亲启。 不允。
二日。晴。冬至习礼。○是日。都承旨文瑾为刑曹参判。崔命昌为同副。
三日。小雪。承旨等谢 恩肃拜。余以外祖母忌出去。
四日。 忌。
五日。 坐。
六日。(冬至)有夜对。右副朴入侍。○ 停经筵○是日。成均馆轮次堂上坐起。臣承 命陪 宣酝往馈堂上及儒生。儒生等令升坐月台。四五人升堂讲论。前此儒生等馈于庭。升饮月台自此始。○左议政申用溉,同知崔淑生,工曹判书金安国,同知赵光祖,大司成尹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