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日记(十月一日。至庚午三月三十日。在堂后时。)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5H 页
[正德四年( 中宗大王四年)己巳]
  [十月]
一日己未。晴。 御经筵。○执义权敏手,持平权希孟 启。庆尚节度使黄衡贪酷。请递之。敏手曰。黄衡家庙震再。此衡恶彰著而天示警也。春秋书震夷伯之庙。以示后世。请惩衡恶。以警于后。 上不答。
二日庚申。晴。 御经筵。○领议政朴元宗上辞职劄曰。臣资质驽下。冒居具瞻之地。自丙寅至今四年之间。未尝一日安寝。况今为首相乎。臣之恳恳乞退。诚以相职。固非庸臣所窃。而首相又非他比。尤不可冒据匪人。言出至情。事非得已。不克回天。尤增陨越。谨将臣不合本职事理。逐一书左。大抵三公之职。调燮阴阳。经邦论道。献可替否。进退人物。表率百官。必得硕德重望。以充其位。而后人心洽然。国事自治。三公之中。首相尤重任。如臣无才识。其何以当之。臣之不合本职。一也。臣本以豢养子弟。又业弓马。不知俎豆礼乐之事。因缘 累朝恩幸。滥齿卿相之末。以及 圣朝。又纪微功。特授相职。其崛起乏望。可知。以此而压班百僚。魁坐岩廊。如臣负乘之灾。不足恤。其于朝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5L 页
廷体貌。何。臣之不合本职。二也。古训曰。人唯求旧。曰无遗寿耇。曰无弃老成人。自昔圣帝明王。善理天下国家者。未有不资于旧成之人。况 殿下当国家中兴之期。承废朝戮辱耆耇之后。尤宜引用年德。以访古咨今。以成治道。以答人望。不可以年早望轻之人。冒处相臣之首。臣之不合本职。三也。我 国家开刱百馀年以来。 列圣治化之美。未必不由于置相之得人。而其尤可法。在 世宗 成宗两朝也。其间名相。虽不可枚数。有如黄喜,许稠。年德位望。已隆于 太宗朝。而乃相于 世宗。郑昌孙,申叔舟。既相 世祖 睿宗。而又相于 成宗之初。其末年为相者。如洪应,许琮之辈。亦皆 世庙以公辅之才。称许者也。 世宗在位三十年。 成宗二十五年。其间储养拣拔之材。岂无可堪为相者。其必舍吾所养所拔。而必取于 祖宗者。盖钦慕 祖宗德业。而必欲以辅相 祖宗者。辅相我也。其取舍之间。隐然有羹墙如见之诚。而自然说服民心。坚凝国恤也。况当废朝几坠大业。国人之亲沐 成宗德泽者。归戴 殿下。以望 成宗之治。 殿下尤宜进用 成宗旧臣识典故有名望之人。以冀辅相。不可曰苟有功于我。皆可为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6H 页
相也。臣之不合本职。四也。当初举义推戴之时。臣等虽与建议之列。岂有自立名号。以表于人。事定之后。人有称臣等为三大将者。闻之不觉寒心。况今充三公者。乃臣等三人。则国人其不曰 殿下置相。专以戴己之功。不问名望乎。臣之不合本职。五也。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害盈而福谦。又曰。亢龙有悔。人臣之处盈履亢。天地鬼神之所难福也。况臣无学术智虑。其于进退消长之际。岂能沈几先物。以保盛满乎。 殿下不虑于此。臣亦贪冒非据。则其覆餗取祸。亢极致悔。将指日以待矣。殿下恩泽犬马之躯。其义安在。臣之不合本职。六也。臣以不可莅本职之事。冒黩 天听者。固不止此。其尤关于国家大体者。有此六也。臣言至此。肝胆照日。不为修饰。以要名誉。伏愿垂察焉。 传曰。观卿之书。其意至矣。三公之职。卿岂不能堪乎。卿之行事。又岂下 先朝名相之列。卿又以三大将为三公。为不安而引避。然卿德福具备。孰以卿为不合耶。其勿辞。○ 御昼讲。都承旨韩世桓 启。香祝宜 亲传。使臣宜亲遣。多引先朝故事。言甚切至。 上然之。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6L 页
三日辛酉。晴。 御经筵。○同副承旨柳希渚。废朝在谪所。遭父丧不谨。谏院驳之。
四日壬戌。晴。 视事御经筵。
五日癸亥。晴。 御经筵。停昼夕讲。有感冒證也。○初昏。西方有赤气。 命使别监开门以出。候察以启。
六日甲子。大雨。 停视事与经筵。
七日乙丑。晴。午日晕。 停视事与经筵。○ 颁赐獤皮耳掩三十八于诸君驸马。 经筵堂上。○初五日。西方赤气。观象监不候察以启。 命鞫之。
八日丙寅。晴。 停视事与经筵。○ 颁赐鼠皮首掩二十于经筵堂下官及注书。入番翰林。
九日丁卯。晴。 停(缺)○射侯于三清。 上之即位后。翰林皆会。
十日戊辰。晴。 停(缺)○下缮工参奉吴永建于禁府。鞫之。政院招之。不来故。
十一日己巳。晴。正朝使安瑭。 赐宴于礼曹。○申用溉尝戏批李世仁须曰。此口何如口也。时为大谏。喜言事故云也。有一大臣语曰。老而愚者李世仁。少而愚者孔瑞麟。瑞麟为正言亦尽言。故忤之也。
十二日庚午。晴。 停(缺)○月晕。有星出鬼星。入句陈。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7H 页
状如拳。尾长一丈许。色赤。又有星出轸入青丘。状如拳。尾长四五尺许。色赤。
十三日辛未。晴。 停(缺)○ 命左右厢大将朴永文,柳聃年。打围于弘福山。时畿甸盗起。以打围为名而实捕盗也。
十四日壬申。晴。 停(缺)○分遣御史于各道。纠摘滥刑滥囚及官债滥徵暨凡杂犯。副正尹世豪临陂。司艺金安国善山。佥正柳云洪川。修撰崔命昌三和。命昌爱平壤妓。命载后驮。欲留不得。托以谒圣留宿。后竟家畜。物议讥之。
十五日癸酉。晴。 停(缺)○左厢献獐猪各二头。右厢献猪二獐三。○义城县令金锡弼,南阳府使姜叔淮拜辞。
十六日甲戌。日晕。 停(缺)○正朝使安瑭起程。(质正李蘋也)
十七日乙亥。晴。月晕。 停(缺)○ 命递执义权敏手。○大司谏李世仁等合司。来驳柳希渚居丧肉食事。
十八日丙子。(缺) 御经筵。
十九日丁丑。晴。 御经筵。○是日。承旨韩世桓,柳湄,庆世昌,柳世琛,崔淑生,柳希渚皆递。以庇护希渚故。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7L 页
然实非其情。李守英之言是。而公望金琼。误也。世琛尝叹曰。如此暧昧事。在 辇毂之下。不能自明。渐不可长。
二十日戊寅。晴。 御经筵。○承旨。宋千喜,李世仁,孙仲暾,姜景叙,金珰,李希孟也。(十九日政除授)
二十一日己卯。阴。 御经筵。
二十二日庚辰。雨。 御经筵。
二十三日辛巳。乍阴乍晴。 停常参经筵。○文臣廷试。校理李思钧,司艺金安国,吏曹正郎金安老,思钧加资。其馀儿马。
二十四日壬午。晴。 御经筵。
二十五日癸未。(缺) 视朝参。御经筵。成希颜曰。今儒生耻挟册。武士羞持弓矢。此方今大患。请讲经论赏劝奖。我 国家升平馀百年。岂可长治乎。 先王朝。鱼有沼以二品。亦参于试射。赏罚分明。故武士知劝。今亦请择如辛允武,朴永文辈试射。以劝武士。又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行人请录用。臣闻。全州居生员吴龄老。晋州校生朴氤。当废朝短丧时。皆至诚行丧。氤庐三年。宗族畏祸责氤。氤曰。今朝廷无罪之士。皆连颈被戮。吾以行丧被罪。又何恨悔。其操守如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8H 页
此。录用甚可。 上然之。
 希颜请录用孝子。真宰相言也。独恨其知人不明。朴永文。贪鄙险害人也。每称荐于 上。尝曰。永文有功国家。当待以六卿之位。士林论驳不是。使之骄纵。竟不能保全门户。父子殄灭。使国家有杀功臣之名。金安国为持平时。驳永文劄曰。阴险凶慝。有同鬼蜮。其真知永文者乎。
二十六日甲申。晴。 停视事与经筵。○完原君𢢝卒。
二十七日乙酉。晴。 停朝市。进素膳。
二十八日丙戌。小雪。 停朝市。○右议政成希颜,云水君孝诚,莞城君贵丁。率常山令末孙上变。告贞松守锡孙暨其子新昌令䜣,义山令润,永贞守福重,朴永文,黄孟献,沈贞,李公遇,尹珣,黄衡,康允禧,李峓等谋反事。锡孙愚騃不能言。䜣轻佻一妄人也。皆不识字。谋反云云之事。皆出于䜣口。盖䜣诬饰之也。末孙亦从而敷衍上变告。事皆不实。是狱。䜣坐乱言之律。末孙亦被敷衍之罪。则平反矣。末孙以希颜切族。故得免罪。而反超品。不救正其非。(䜣。锡孙私婢妾所出。而以赎身事。累上言不得。怨望。盖因此搆乱言。)
二十九日丁亥。夕大雪。○斩新昌令䜣于军器监前。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8L 页
[十一月]
一日戊子。晴。冬至百官贺礼。权停。○礼曹以新昌令䜣,贞松守锡孙,永贞守福重,义山令润等削属籍事取禀。 传曰。只削䜣名。
二日己丑。晴。 停视事与经筵。○大司宪金诠以父病辞。 从之。
三日庚寅。晴。 停视事与经筵。○司谏院遣正言权希孟 启曰。闻任由谦为大司宪。才器不合。请递之。 从之。○是日政。朴说为大司宪。任由谦为全罗道监司。朴永文为工曹判书。
四日辛卯。晴。 停。(如右)○三公遣舍人闵㥳 启曰。新昌令定罪时。臣等意其同生皆分配则必饥死。故不定其罪。更思之。同生在一家之内。岂有不知如此之徒。不可使处于城中。请皆分配。其父削籍。其子自当从贱。且䜣所言。皆归于义山令。而令素狂悖。亦请削属籍。 从之。
五日壬辰。晴。 停朝参经筵。○台谏驳工曹判书朴永文。
六日癸巳。晴。 停视事与经筵。○䜣同生孝同配尼山。孝笃配礼山。孝信配堤川。万年年幼。 命勿配。
七日甲午。雨。 御经筵。又夜对。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9H 页
八日乙未。终日阴雾。夜雨雪交下。 御经筵。○夜对。 上曰。三代以上。亦有行不义。杀无辜之君乎。副提学李自坚曰。尧舜尚矣。汤武不免行不义杀无辜。书曰。血流漂杵。当是时。岂无无辜者乎。李耔曰。此非杀无辜。若书所谓。纣众自相攻而然也。 上曰。汤武亦有优劣乎。自坚曰。汤之数桀也。恭。武之数纣也。敖。然则汤武亦有优劣也。耔曰。泰誓晚出。不可尽信。汤武皆为民除害。岂有优劣乎。自坚曰。古人云汤不出。夏祀不灭。武王不出。商祀不灭。然则汤武。皆行不义也。
九日丙申。大雨雪深数尺。 御仁政殿。听文臣殿讲。讲官典翰金世弼,司成李伟,司艺金安国,弘文校理李思钧,洪彦弼。讲讫。 上曰。日寒。尽爵以饮。是日。大臣讲论经理。因及时政。以至终日。雪入 殿内。衣靴尽湿。犹不知倦也。
十日丁酉。阴。 御经筵。
十一日戊戌。晴。流星出角入器府。大如梨。尾长三四尺许。色赤。 御经筵。○佐郎孔瑞麟轮对曰。请于 正殿礼宴。勿用女乐。 命收议。
十二日己亥。晴。 御经筵。
十三日庚子。晴。 御经筵。○圣节使金俊孙,书状官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09L 页
李希雍。还自燕京。○ 传曰。予尝读诗伯兮陟岵等篇。或室家思念其夫征役之劳。或子弟不忘其父兄远戍之苦。未尝不废书而思念其戍边之苦也。况今日候极寒。予虽坐燠室。岂敢安乎。其征夫更役之事及抚恤军民之事。予寤寐不忘。其以此意。下谕两界主将。又 传曰。阙内军士给空石。○ 赐酒于政院及弘文馆。
十四日辛丑。晴。 停视事与朝经筵。(日寒敁) 御昼夕讲。
十五日壬寅。晴。 上御思政殿。听儒生讲经。
十六日癸卯。晴。 御昼夕讲。
十七日甲辰。晴。 御昼夕讲。○女乐革废便否。议大臣。请废者五。请仍旧者十二。礼曹判书郑光弼议曰。土俗用女乐。固弊政。至用于 正殿。尤鄙俚。宜正士所欲革之。但若欲卒革。而悉用男乐。则其抄选舞童。当依数选充。常宴及天使接见时。所著冠服。官备甚难。又不可自备。况以在京人依妓数抄择。则具奉足几四百馀人。充额似难。且天使所经诸道。宣慰宴享处亦多。皆革女乐而设男乐。则其男丁出处冠服等事极难。在 祖宗朝。非不知弊风。而因循至今者。意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0H 页
必以此也。臣谓仍旧便。 落点于光弼议。
十八日乙巳。晴。 停视事。○李希雍进闻见事件。皇帝杀太监王岳。恶其切谏也。 御昼夕讲。
十九日丙午。(缺)
二十日丁未。晴。 御昼夕讲。
二十一日戊申。昼晴。夜小雪。 御昼夕讲。
二十二日己酉。晴。 御昼夕讲。
二十三日庚戌。朝阴夕雪。 御昼夕讲。
二十四日辛亥。雪。 御昼夕讲。
二十五日壬子。晴。 御昼夕讲。
二十六日癸丑。晴。 御昼夕讲。○有政。尹金孙正宪庆尚监司李堣户曹参判。
二十七日甲寅。晴。 停视事与经筵。( 睿宗忌)
二十八日乙卯。晴。太白见未地。 停(缺)
二十九日丙辰。晴。 御昼夕讲。○李蕃孙 命停徙边。以其父登科故也。
  [十二月]
一日丁巳。晴。 停朝贺。 御昼夕讲。
二日戊午。阴晴无定。 御书夕讲。○ 命给弘文馆奴婢二十口。奴婢数少。馆请益故也。
三日己未。晴。 停视事与经筵。○知义禁府事尹璋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0L 页
辞免曰。台谏以臣为躁薄。其言当矣。臣资质不美。未能尽职。请辞。 不允。
四日庚申。晴。 停。(缺)午时。太白见于巳地。○全罗监司任由谦拜辞。
五日辛酉。晴。太白见如前。 停(缺 章顺忌)
六日壬戌。晴。太白又见。 停(缺)○赵又新,柳汾,金永弘等偷佛经。 特赦之。○台谏合辞。驳工曹判书朴永文,大宪朴说,大谏成世贞,执义金克愊,司谏许硡,掌令柳仁贵,徐厚,献纳赵邦彦,持平金湜,许迟,正言金璇也。○ 御昼夕讲。
七日癸亥。晴。太白又见。 上亲传香祝于思政门。(腊享大祭)○ 御昼夕讲。
八日甲子。晴。太白又见。○御昼夕讲。○合司 启朴永文擅出昌德宫所藏贯革。
九日乙丑。晴。 停常参朝讲。○ 传曰。宦官金舜孙在废朝。以直言死。不可不赏其忠。其褒奖。○ 御昼夕讲。
十日丙寅。雪。 御昼夕讲。○ 命赐釜山浦佥使李友曾唐表里一袭。先是。谕各道节度使,佥使,万户廉谨奉公。抚恤军卒。防御措置特异者。具由驰启。庆尚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1H 页
左道兵使柳继宗书 启曰。釜山佥使李友曾。廉谨奉公。抚恤军士。措置特异。仁威并行。倭奴顺服。凡所教令。无不应从云。
 友曾。浮华人也。其为佥使时。待倭奴甚严。至用刑杖。彼虽貌从。内实狠怒。庚午之变。以是藉口。友曾卒陷于贼中。兄弟俱死。古人不赏边功。有以也夫。
十一日丁卯。晴。太白又见。 御昼夕讲。
十二日戊辰。阴。自巳至午。日晕。 御昼夕讲。○朴永文递判书便否及擅出贯革事。收议于判书以上。皆以为可递。独朴元宗,柳顺汀,成希颜以为宜毕推后科断。 上从之。○台谏合司如前。
十三日己巳。夜小雪。 御昼夕讲。
十四日庚午。晴。日晕。 停视事与经筵。
十五日辛未。朝晴昼阴夕雨。 停朝贺经筵。○ 命县板大宝箴。
十六日壬申。雨。 停常参经筵。○政院 启曰。弘文馆副应教申鋿。遭父丧致赙。今又遭母丧。禀致赙与否。 传曰。又赙。
十七日癸酉。晴。
十八日甲戌。阴。 停(缺受由)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1L 页
十九日乙亥。雨。
二十日丙子。小雪。 御经筵。
二十一日丁丑。晴。太白又见。 受朝参。御经筵轮对。
二十二日戊寅。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
二十三日己卯。晴。太白又见。 停(缺 国忌)
二十四日庚辰。晴。太白竟天。 停(缺 国忌)
二十五日辛巳。晴。太白竟天。 受朝参。御经筵。
二十六日壬午。晴。 御经筵。
二十七日癸未。晴。 御经筵。
二十八日甲申。晴。 停(缺)
二十九日乙酉。雨雪。 停(缺)○合司呈辞职状而去。(永文事)
三十日丙戌。晴。太白竟天。○都承旨宋千喜,左承旨李世仁,右承旨孙仲暾,左副姜景叙,右副金珰,同副李希孟。
[正德五年(中宗大王五年)庚午]
  〔正月〕
一日丁亥。晴。太白见。 停朝贺经筵。○合司呈辞。驳永文也。
二日戊子。晴。 停常参经筵。
三日己丑。晴。 停(缺)○午。太白见于巳地。过午地。
四日庚寅。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2H 页
五日辛卯。晴。 受朝参。御经筵。○弘文馆上劄论永文。 不允。
六日壬辰。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合司呈辞。
七日癸巳。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讲讫。司谏许硡,掌令徐厚,侍讲官金世弼,典经苏世让。论 启朴永文可递判书之任。苏世让曰。永文小人情状。前既尽启矣。欲保全功臣。宜速听纳。汉光武惩高帝不能保全功臣。不任功臣。能保终始。待功臣之道。宜如彼也。置永文重任。得大恶加大罪。则非保全功臣之道也。领事卢公弼曰。永文事。累朔 不允。公事多废。未署经守令从马。有久留之苦。弊亦大矣。彼虽无显过。公议皆谓不合。则可递也。况捕盗论功。亦甚非矣。唯此一事。可以递也。后若自新。亦可用矣。 上曰。已命推考。推考后。可递也。○ 御夕讲。金世弼曰。既设台谏。而 上意欲三公六卿皆启后递之。则是三公六卿皆任言责。台谏反无所事。且三公六卿皆启。甚害国体。古云。千匀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安得以一永文之事。三公六卿皆启也。卢公弼。历事累 朝旧相也。朝 经筵所启之言甚切。前此宰相。亦多言可递者。 上曰。事事安得朝廷尽启。大臣进退。有朝廷公论。而后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2L 页
可决也。金世弼曰。大臣台谏事上之心。则无不同。职任则有不同。朝廷尽启。不祥之甚。 上欲朝廷尽启。反常尤甚。苏世让曰。永文为郎时。藏匿邪心。及其得志。本心尽露。 上所审也。若如柳子光而朝廷尽启。则安得保全功臣也。弘文馆上劄曰。 上教云。若言者皆退。而永文自免。则礼让之风美矣。臣等尤切惑焉。夫人君爵赏不僭。名器至尊。则自然百僚师师。济济相让。岂区区诱掖一鄙夫。期效一朝。而谓之礼让乎。朴永文。本一粗狂无赖人。顷者。方被论覈。乃敢发怒逞愤。诣 阙自明。若讼者然。其无识尚尔。设令闻 上教如是。黾勉请辞。已非其情。岂得为礼让哉。台谏举一国公论。累月伏閤。至于辞职而不能已者。正欲使朝廷清明。以激礼让之风。 殿下不此之思。顾欲言者皆退。待永文自明。以期礼让之风。比犹教猿学礼。不亦谬乎。台谏不得其言。断无自退之理。永文无状。断无自让之美。 殿下何固拒公论而望其必无事乎。伏愿 殿下审度事势。亟递永文。以快舆望。 不允。
八日甲午。晴。午日晕。 御经筵。○是日政。以典翰金世弼为同副承旨。世弼辞曰。 即位以来。不次之职。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3H 页
无如小臣。职次虽当。人物不合。则不可为承旨之任。况臣人物与职次皆不合。台谏方论人物。必将驳臣。请辞。 传曰。由典翰为承旨。不甚越次。 成宗朝亦有此例。人器合。故差之。其勿辞。又固辞。 不允。○金诠京畿监司。金世弼同副承旨。李思钧典翰。姜景叙佥知中枢府事。
九日乙未。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讲讫。台谏弘文馆员论朴永文可递状。朴元宗曰。永文终为误国。臣未之知也。前日。永文与臣言。非自饰虚辞也。发自尹汤老之口。臣与永文。同业同射。同年及第。又同功。无异兄弟。闻我之过而不言于我。则永文非人也。大抵近日。台谏论驳人物太过。永文为刑曹正郎时。堂上皆称贤能。及功重位高而多谤。朴之蕃,郑有智。(武臣)以西北之功。尚得为参判。讲书不通。然后递之。然则古亦有以功而加位者也。永文之终危社稷。臣未之思也。又曰。永文阴险如任士洪。臣未之知也。
 永文之终稔祸心。覆宗绝祀。是朴元宗与成希颜成之也。二人不知其人险谲。而每相称荐。永文置散怨望。多由于此。 上亦不疑。任之将权。终抵不赦之罪。知人之难。不其然乎。永文初与强盗弥勒,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3L 页
当来交。欲以济事。武烈又与永文交。不智甚矣。幸武烈之早世也。(武烈朴元宗谥)
十日丙申。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三公遣舍人闵㥳来 启曰。台谏辞职废事。请递永文职。 传曰。台谏侍从多有言者。然功重不可弃废。 不允。
十一日丁酉。阴。 御朝参。经筵轮对。○政院六曹堂上诣 阙。 启请递永文职。 不允。再启。 传曰。永文。元勋大臣。初欲不递。今六曹皆启。本曹亦同辞。彼亦不能安心。故命递之。
十二日戊戌。晴。 御经筵。○成希颜 启曰。昨日。姜景叙身死。景叙贫穷。废朝窜逐远方。妻乃死节。递承旨未久而死。请赙之。 命以承旨例赙之。○汉城府判尹李季男等来 启曰。本府去丁卯年。移入圆觉寺。文书在本府。请还入。 依。
 按。前此右尹成允祖暴病卒。判尹李坫暴病。或者以为废寺祟之也。季男惑之。托言文书在本府而移寓。士类讥之。
左赞成李荪 启曰。臣今年七十二岁。年前辞免。 特赐几杖。黾勉从仕。以死为期。第今气力日衰。未能就仕。广州有田庄。请退居。 传曰。国有老成之臣。国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4H 页
之美事。 不允。再辞。 不允。
十三日己亥。晴。月晕。太白又见。○荪又乞骸骨退居田里。 不允。○平安监司郑光世辞免曰。臣前为判书而被驳。今为监司。亦被论。未可腼然就职。 不允。再 启曰。臣任方面之重。黜陟臧否。未安于心。请辞。 传曰。勿辞。
十四日庚子。晴。日晕。 御经筵。○捕贼将李宗礼误捉生员姜淑智乱打。足指尽落。又囚其妻。 命推之。 从承旨李世仁启也。
十五日辛丑。晴。 御思政殿。听儒生讲经讫。仍令侍臣论难经旨。成希颜进曰。 成宗广选二品宰相。为 经筵官。今姜浑,安润德。合 经筵官。而被驳未差。臣意未便。 成宗朝郑有智,金伯谦。亦为特进。今宜广选。
十六日壬寅。晴。 御经筵。○江原监司安润孙驰 启曰。江陵府使韩汲。官中木绵百五十疋。授官奴将校与其衙奴。送平安道贸谷。罪犯赃污。不可临民。急速罢黜。 命下宪府。
十七日癸卯。晴。 御经筵。
十八日甲辰。晴。日晕。 御经筵。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4L 页
十九日乙巳。阴。 御经筵。○弘文馆直提学李自坚等上疏曰。臣等闻。听谏之道有四。心行无失。治道无亏。而犹欲闻箴警。开道以献忠。诱奖以尽说。是谓乐谏。乐谏者兴。心行不能无失。治道不能无亏。言之而即悟。听之而即改。是谓纳谏。纳谏者昌。心行有过。正之而不喜。治道有亏。争之而吝改。是谓厌谏。厌谏者衰。过恶日彰而恶人有言。国事日非而疾人彊争。听谏不行而诛罚必加。是谓怒谏。怒谏者亡。恭惟 主上殿下留心经籍。勤 御经筵。声色游田侈靡之乐。不接于身。励精图治勤恤之志。不弛于心。可谓懿主矣。然临御以来五年于玆。心行岂尽无失。治道岂尽无亏。固宜孜孜焉锐意励志。以古圣帝明王自期。而宰相进见。未尝访理国之术。侍从环列。未尝问造道之学。台谏进说。徒见吃吃乎难入。然则 殿下之于谏言。既不能乐。又不能纳。非厌闻而何。其不至于怒。特一间耳。心行何由而修。治道何由而隆。 殿下未知听谏之有关于治乱欤。臣等揆之事理。验之于古昔。为 殿下深言其效。尧有进善之旌。舜好问好察。禹闻昌言则拜。此非乐谏者兴欤。伊尹有训戒而太甲悔过。周公献无逸而成王成德。汉文得治安策而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5H 页
几致刑措。太宗受十渐疏而唐室益隆。此非纳谏者昌欤。汉武惮汲黯之严而海内虚耗。玄宗忌韩休之直而孽胡猖狂。孝元疏更生之说。而孝宣之业不振。哲宗拒纯仁之言。而元祐之治陵夷。此非厌谏者衰欤。桀杀关龙逄。纣杀三子比干。子胥赐死而夫差亡。泄冶见杀而陈灵被弑。此非怒谏者亡欤。大抵谏之而不乐。则其弊必至于不纳。谏之而不纳。则其弊必至于厌闻。谏之而厌闻。则其弊必至于怒恶。怒恶则过恶日彰而不闻。丧亡必至而不知。可不惧哉。是故。古之帝王。患不知身之有过。知之即改。患不闻治之有失。闻之即听。今则不然。事无大小。谏院论之而不听。宪府论之而不听。合司守阙而不听。避职固争而不听。侍从不得不谏其失。大臣不得不言其弊。而犹邈然坚执。不听。必待六曹合辞政府同启。而后黾勉从之。非徒近日为然。临御以后。已为成例。然则 殿下之听谏。非听其言之当理。听其人而已。听其势而已矣。言苟当理。刍荛可采。狂夫可择。何必拒台谏之言。退侍从之说。隐忍不听。优柔不断。动经数月。公论久屈。人情郁抑。至动一国之力。骇万民之听。而后始纳焉。 殿下之厌谏。于此极矣。夫设官分职。各有其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5L 页
任。则台谏者。以言为责。其言若不悖于理。固当曲从。今累月固争而不听。必待六曹政府之同启。使有言责者。徒守其名而不任其事。此为国失其体统者也。 殿下有厌谏之心。故国是不定。议论不和。此有国之大病也。臣等闻。天下之事变虽无穷。原其理则不过是与非而已。是则天下皆是也。非则天下皆非也。安有是于此而非于彼乎。今之朝廷。议一事则台谏以为是。而宰相必以为不是。是与不是相对。其中必有真是真不是而定论存焉。论一人则台谏以为非。而宰相以为不非。非与不非相对。其中必有真非真不非而定论存焉。然而是与不是之间。非与不非之中。此众心积猜畜怒之地。人君若不明以察之。刚以断之。从其是而不从其不是。退其非而不退其不非。则其害有不可胜言矣。呜呼。已不能奋忠直谏。而阴抑公论。以济其私者。顾何心哉。臣等不暇远引古昔。直以耳目之睹记明之。自乙卯以后。为大臣者率多好胜。台谏所言。或忤其意。不顾是非。必大言折之。以自是其非。驯致朝廷乖争。言路闭塞。至于主危身戮。足为殷鉴。昔者。大禹出见罪人。下车而泣曰。尧舜之人。以尧舜之心为心。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为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6H 页
心。是以痛之。禹见百姓之异心。犹为之痛泣。今朝廷各异其心。 殿下犹不足痛心乎。刘向曰。众贤和于朝。则万民和于野。董仲舒曰。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相为流通。今宰相台谏。各守异论。 殿下莫适所从。朝廷可谓不和矣。朝廷不和。而欲万民之育。天地之和。不亦远乎。近者。天文失序。太白昼见。木稼示异。厉疫大兴。水旱风雹。俱为伤谷。此阴阳失调。天地不和之验也。臣等未见 殿下应天之实。而厌谏之端。已闻远近。臣等不胜痛惜。是非其终不定。朝廷其终不睦乎。臣等闻。衡正而轻重不差。鉴空而妍媸不乱。人主苟能治其本源之地。平如衡。空如鉴。而异论之起。必思于心曰。孰为是。孰为不是。其言公。虚怀受之。不公。断然拒之。则国是何患不定。国是既定。则群下自然同心辅政。万事各当其理。为治之道。不过如斯而已。臣等昵侍 经幄。非不知 殿下保无怒谏之兆。而厌谏之失。不得不虑。伏愿 殿下恢弘受言之量。不徒纳谏。而必至于乐谏。 宗社幸甚。疏。校理沆之辞也。已不能奋忠直谏等语。盖隐然指朴元宗。疏入。 上嘉纳。令书一通以进。○夜一更。南方有赤气如火。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6L 页
二十日丙午。晴。 御经筵。
二十一日丁未。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听轮对。
二十二日戊申。晴。 御经筵。○是夜。月晕两珥。火星入昏星。
二十三日己酉。晴。日晕。 受常参。御经筵。
二十四日庚戌。晴。 御经筵。
二十五日辛亥。晴。 受常参。御经筵。
二十六日壬子。晴。 御经筵。
二十七日癸丑。晴。月晕。 御经筵。
二十八日甲寅。晴。 御经筵。○月晕。东北方有赤气。
二十九日乙卯。晴。 御经筵。○太白又见东北方。夜有赤气。(是日来京)
  [二月]
一日丙辰。晴。(始仕) 御经筵。○延丰县监柳场罢。作弊病民。台谏言之也。
二日丁巳。晴。太白又见。○廷试儒生○ 命郑梦周吉再墓令守护。禁樵牧。录用其子孙。从李耔言也。
三日戊午。晴。太白又见。 停常参经筵。○ 命囚捕盗将李宗礼于义禁府。以生员姜叔智乱打故。○廷试。幼学孙洙居首。 命直赴殿试。金光佑居次。直赴会试。申光汉,李迨给分。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7H 页
四日己未。晴。 御经筵讲讫。成希颜 启曰。请择文臣年少聪敏者。学汉语吏文。都承旨宋千喜亦启曰。吏文著述写字等事。废之亦久。亦宜举行。近来。医学亦废。亦宜择人劝学。 从之。
五日庚申。晴。 御经筵。○ 命三省交坐于太平馆。推鞫弃尸来处。(枉杀女人之事)○ 中朝刷还我漂流人十名。汉学生徒白青山等。于海州地乘舟漂去。泊于杨州界。
六日辛酉。雨。 御经筵。○命递执义李伟。伟于台厅。传播内间语故罢。 从谏院启也。
七日壬戌。阴。 御经筵。○ 命递掌令徐厚。以浪传内间语于台中也。又 命递大司宪洪淑等。以其闻李伟,徐厚等失言而不能纠检也。○金崶为大司宪。闵㥳执义。柳云,李沆掌令。金禹瑞,金协持平。○佥知卢效慎。自首弃尸事。乃其妾杖杀婢子也。
八日癸亥。阴。 御经筵。○ 命改对马岛致慰官张伯孙。(时岛主新死)以非鍊达人。无专对才也。
九日甲子。晴。 御经筵。
十日乙丑。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黄海监司南衮书 启曰。往年还上。并皆蠲免。浦邑船军镇军。量数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7L 页
抄定。盐盆加设。煮盐贸谷。逋欠谷数尽充足。其利无穷。此实榷盐收市。以赡用度。历代通行之利。便民足用之策。请广议施行。 命收议。领议政朴元宗,左议政柳顺汀,右议政成希颜,李荪,金应箕,洪景舟,申用溉,安润德,李堣,崔璘,李公遇等议。今观南衮启本。辞缘煮盐贸谷。蠲减逋欠。果似官私两便。然凡立法之初。虽似便益。其终率至于弊。且逋欠未充之前。预皆蠲减。亦为未便。请于今年姑依所启。以道内当敛船军及镇军煮盐贸谷。观其官民便否。更议施行。
十二日丁卯。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以李荇为司艺。李芑为判官。成希颜于 经筵启曰。李荇。可用人也。今之治文翰者。无踰是人。而于吏兵曹。皆有相避。相避之法。虽 祖宗成宪。虑人心不公而设也。如其公则何必拘于此法。古人有自荐者。或有荐其子者。李荇不可不用也。臣虽无似。备位宰相。听臣之言而用是人。无不可也。 命叙用芑。荇之兄也。台谏以为有相避而用之。不可开例。或以为用情。请推之。荇以儒素负时望。物议以台谏为不情之论也。○本月初三日。倭船泊于加乙串。杀害朝人之海采者。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李宗义。率军追及大洋。贼倭拔剑拒。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8H 页
捕获四名。斩首上之。仍 启曰。倭贼馀党。不无乘隙作耗报复之弊。请于各镇各浦。措置防御。事 下兵曹。
十三日戊辰。晴。日晕。 御经筵。○庆尚右道兵使金锡哲驰 启曰。荠浦恒居倭信三甫罗之子及奴四倭。因海采到泊于助罗浦等处而被杀。(此即李宗义之所捕斩信三甫罗之子。)信三甫罗追至助罗浦。掳船军四名拘留。开谕而不还。事 下兵曹。
 三浦倭肆毒之渐。固非一日。而其发之暴。则始于李友曾。成于李宗义。古人重开边。其为是欤。
十四日己巳。晴。 御经筵。○ 命罢李伟,徐厚。改正李荇等职。台谏言之故也。○大司宪金崶。还自平安道。以病辞。再 启。 依允。
十五日庚午。晴。 御庆会楼下。观文臣射。
十六日辛未。晴。太白又见。 停常参。御经筵。( 国忌致斋)○倭人信三甫罗。捉李宗义军官四人。拘囚其家事驰报。以金安国为敬差官。推考水军黄检山遇害根因及水使李宗义追捕贼倭节次。
十七日壬申。晴。太白又见。 停(缺)○金安国拜辞。○有政。以李继孟为大司宪。金崶礼曹参判。金骥趾户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8L 页
曹正郎。
十八日癸酉。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两司请李陌,李伟等依律窜谪。○申用溉请推考叙用李荇事。不允。○是夜一更。有星孛于井星。入于轸星。状如钵。尾长四五尺许。色赤。巽方如有火气。
十九日甲戌。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
二十日乙亥。晴。 御经筵。○知中枢府事金友臣卒。友臣 成宗潜邸时师傅。由郡守升堂上。阶至资宪。年踰八十而卒。有子三人。曰谌曰䜣曰诠。皆登第。咸能于诗文。行己清简。有时望。䜣有三子。曰安鼎,安世,安老。皆登第。安老名最著。
上欲临雍拜老。难其人而止。○东北方。夜有赤气。
二十一日丙子。晴。 御经筵。○东方。夜有赤气。
二十二日丁丑。晴。 御经筵。○西北有赤气。日晕。○两司论 启弘文著作黄汝献今授废朝执事加。(废朝大射礼。儒生执事加资。至是授之也。)以经幄之臣。有躁进之心。推考请递本职。
二十三日戊寅。晴。 御经筵。○南方有赤气。
二十四日己卯。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知 经筵事吏曹判书申用溉进 启。其略言。用人关于治乱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9H 页
兴亡。铨曹知人用人为难。又言人才之难得。又言国家搜访遗逸。而时有不当之人。又言今世人有一痕咎则不用。百执事任职亦难矣。 上曰。人物固难知。要在养贤。今横经问难则当取人。而宰相以为式年已迫。不可数数取人。予意与其用豢养子弟。宁用出身人。取人虽数数。无乃不妨乎。用溉曰。今文臣不足。取人无妨也。前此取人事。朴元宗,成希颜。皆以为不可。希颜尤以为不可曰。取人数数。非国家美事。 上意不然。故有是教。君哉。○有政。黄孟献刑曹参判。李自健京畿监司。柳仁贵佥正。崔净户曹正郎。宋溆工曹正郎。柳希辙善山府使。金勉南原府使。
二十五日庚辰。晴。 受朝参。御经筵。○ 传曰。顷者。驿路残弊。故内官受由而行。不给驲。承传色任紧。许令给马。今水赐间内官亦任紧。受由时。并给马。
二十六日辛巳。晴。 御经筵。○成希颜曰。前日。臣 启李荇当用。而因台谏论启不果用。今使就读书堂而无官职。不可著笠往读。叙用何如。荇之学问。不可轻弃。 上曰。荇之为人。固可用。但相避之法。不可毁。待相避人迁转后叙。可也。
二十七日壬午。晴。 御经筵。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19L 页
二十八日癸未。晴。 御经筵。○ 命停生员进士游街。有星变故。○领相朴元宗求病免。 不允。○收议李惟清免放事。其母上言故。
二十九日甲申。晴。御经筵。○领相朴元宗又辞免。 不允。
  [三月]
一日乙酉。晴。 御经筵。○下李惟清母上言。 传曰。惟清非言谋叛事也。论古事而语涉时事。议罪见谪。母且老。放之何如。虽有老母。事若大关。不可放也。罪不至于大。放之何如。其问于三公及府院君以上。议入。 传曰。李惟清之罪。予所知也。其放之。(其上言略曰。臣女中年丧夫。生理艰窘。随父居生。父死后寡计无托。风證缠绵。子惟清长成之后。朝夕侍侧。奉养救药。得保躯命。以至于今。去戊辰十二月。以奸人辛服义诬诉。全罗道康津官流配。惟清亦于废朝累受刑杖。十年窜谪。 圣朝中兴之初。擢拜承旨。又参勋盟。才浃一岁。又升二品。 天恩不次。母子相对。感激挥涕。况知子知臣。莫如君父。子惟清性本戆直。不欺君父。 天鉴所临。不幸奸人所陷。刑杖交至。快辨痛雪。无一毫黯黮。其不干于邪。 天鉴洞照。虽流窜遐裔。死而无恨。第臣女今年八十四。疾病加发。死亡无日。生前不得相见。赍恨入地。则母子之情。天地罔极。愿相见永诀云云。)○是夜四更。巽方有赤气。○马岛致慰使李轼。致奠使康仲珍拜辞。未入海。因倭变而还。○同副承旨金世弼罢。成世贞为。
二日丙戌。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  传曰。自今台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0H 页
谏言事。必书以启。所传之言。亦书还启后传之。(以承传色中间误传也)
三日丁亥。晴。 停常参经筵。( 献陵 亲祭致斋)○夜三更。有流星出太微东垣。入明堂。状如拳。长五六尺许。色白。
四日戊子。晴。太白又见。 亲祭于献陵。
五日己丑。晴。 停(缺)○领议政朴元宗辞免。 不允。
六日庚寅。晴。 停(缺)○生员进士唱榜。(赵光祖进士居首)亦不 御殿。○朴元宗复恳辞。 传曰。首相进退。固非轻易。今虽递之。后可复为。姑从之。是日政。以金寿童代之。○弘文馆校理金净上疏乞归养。(疏曰。臣一介贱儒。遭逢 圣明。致身 经幄。荣幸踰分。狗马之怀。思效微忠。没身不悔。第念臣有寡母。穷居村野。年迫桑榆。疾病缠绵。欲及馀日。归奉甘旨。乌鸟之情。不能自已。伏愿 命递臣职。使得终养。) 传曰。近处守令有阙。其差遣。
七日辛卯。晴。 受常参。○朝 启。承旨以徙民逃亡申孙,朴达死罪三覆。领事卢公弼以为宜依律。 从之。○ 御经筵○领议政金寿童来 启曰。昨以臣为首相。 上恩深重。然臣自思之。三公之任为重。而首相之任为尤重。臣自知不合。物议岂许之乎。请 允。 传曰。正合首相之任。勿辞。又启曰。臣无一毫虚让也。虽无痕咎者。三公之任则难堪。况臣多罪咎。居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0L 页
丧不能尽丧礼。且无才德。罄竭所怀。皇恐以启。请辞。再三 不允。又启曰。 圣谕丁宁。更启皇恐。然相职甚重。当慎择而任之。相非其人。古人譬之金杯玉碗。乃储狗矢。臣虽感激 上恩。欲黾勉就职。玉碗狗矢之诮。恐难免也。 不允。
八日壬辰。晴而风。月晕。 御经筵。
九日癸巳。晴而风。 停视事。○文科覆试。讲经开场。○始令承旨标旗。内随 驾。 拜陵时随驾。百官戎服。循 祖宗之旧也。
十日甲午。晴。日晕。停(缺)○夜二更。南方有赤气。
十一日乙未。晓雨。昼阴。 停(缺 恭陵顺陵 亲祭致斋)
十二日丙申。晴。风急晓寒。 亲祭于恭顺陵。
十三日丁酉。晴。 停常参经筵。○徽顺公主请收葬废主儿息。 命许呈驾前也。
十四日戊戌。晴。 停(缺)○台谏试官。
十五日己亥。昼阴夕雨。 停(缺)○谢恩使同知中枢府事尹喜孙,质正官工曹正郎宋俨发程。
十六日庚子。晴。太白又见。 御经筵。
十七日辛丑。晴。日晕。 御经筵。○参赞官孙仲暾 启曰。臣以觐亲事归庆尚道。闻青松府有死囚四人。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1H 页
滞狱九年不决。令村民转相守直。且开云浦无城。故近日建议筑之。然今此农月。拾石修筑。妨农害苗。弊皆不赀。 传曰。筑城事问兵曹。滞狱事问刑曹以启。刑曹启。青松囚人尹镇寿等四人。壬戌。被囚。遭废朝多事。不得鞫问。丁卯五月。报政府。是后。未知何以不决也。兵曹启曰。拾石筑城。果害谷苗。待秋获毕筑。
十八日壬寅。晴。日晕。 御经筵。○贺正使安瑭。自燕京还。书 启中朝事略曰。臣留中朝五十二日。 皇帝视朝只二日。不御经筵。谏诤路绝。好驰聘游戏。选外方男子三百人入阙内。同日割势。死者三人。其馀还入内。有姓董者美容貌。赐姓朱。称阁老。昼夜同处。不接后宫。陕西监生刘烈。称刘备后。拥众数万以叛。太监谷大用遣家人。夺我麻苧百馀匹。弓扇鱼物。以轻价偿之。○遂安君𧭢卒。 辍朝二日。
十九日癸卯。晴。 停(缺)
二十日甲辰。晴。 御经筵。
二十一日乙巳。小雨。 御经筵。听轮对。○刑曹佐郎安润国曰。今方痛斥异端。请毁兴德,贞陵等寺材瓦。造成读书堂及司谏院。 传于政院曰。安润国轮对虽云云。然读书堂已令勿造。司谏院亦令后日造成。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1L 页
何必用腐朽之材。其对留院。勿下该曹。
二十二日丙午。晴。文武科殿试。五更一点。 上御勤政殿。发策问。日出。 幸慕华馆。试武士。取金钩等二十八人。 大驾还。
二十三日丁未。晴。 停常参经筵。( 国忌致斋)○取李膂等三十三人。
二十四日戊申。晴。 停(缺)
二十五日己酉。阴。 御经筵。○旱。 命雩。是日雨。
二十六日庚戌。雨。 御经筵。○是年无花。唯梨有华。○李荪 启曰。城中。屠牛兴贩为生者甚众。牛将尽矣。牛尽则农无以为功。屠牛者且将相聚为盗。请皆徙边。以袪其弊。事下大臣议。皆以荪启为当。 上厌纷扰。竟不行。
二十七日辛亥。晴。亭午。日微晕。 御经筵。成希颜进曰。臣前日请用李荇。以相避不叙。臣意不可也。荇非凡类。其才卓越。将主文衡。不可不用。尹世豪曰。李荇则可用。大妨于法。不可毁法而叙用也。大司谏柳世琛曰。臣亦知荇之可用。然法不可毁也。 上曰。李荇可用。公论所知。固当叙用。尹世豪曰。李荇之可用。谁不知之。但法不可毁。不须汲汲还用。希颜曰。立法必
冲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22H 页
缘人情。如荇之才。何必拘法而不用。古云。人法并用。岂可执一。以废人才乎。世豪曰。在今之时。不可出入国法而用人。出入国法。则其流弊蔓矣。 传曰。李荇叙用。○徙民三百户。以实北道。
二十八日壬子。(缺) 御经筵。○ 传曰。特进官数少。如姜浑,安润德。可留也。其馀可当人书启。政院以姜浑,尹璋,李秉正,安润德书 启。○夜二更。寺(阴厓日录云兴仁寺)五层舍利阁灾。光焰烛天。城中如昼。
二十九日癸丑。雨。 停(缺 国忌致斋)○ 命下儒生李粉等二十八人。奴良金等十二人于义禁府狱。 上怒舍利阁火故。
三十日甲寅。晴。太白又见。 停(缺 国忌)○承政院请推禁府堂上李荪,朴说,安瑭等。 从之。舍利阁傍近居人囚禁迟缓故也。○ 命领议政金寿童推问以启。金寿童 启曰。令臣推鞫儒生。臣当往鞫。然遣委官则台谏承旨亦往参。 传曰。台谏不可往。且卿不欲往推也。寿童局缩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