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x 页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神道碑]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7H 页
神道碑铭(并序)[郑士龙]
维嘉靖二十有八年己酉正月己亥。领议政洪公寝疾卒于第。讣 闻。 上震悼辍朝。 赐吊赙若祭有加。同寅之僚。聚哭门馆。游居之士。相吊家巷。越一月再旬。中丞洪君昙。以公胤孤知枢公所具行状来授曰。子从伯父学。知其行范为详。故敢属神道文。士龙自童稚。受知最深。义不可以不文辞。然焯德显刻。可属非人。无已则请效幽刻。中丞曰。兄之意属子。吾罔以属他。谨按。公家牒系出南阳。高王父讳子儆。户曹参判。曾王父讳益生。同知中枢院事。 赠兵曹判书。王父讳贵海。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 赠议政府左赞成。皇考讳泂。承政院右副承旨。 赠议政府领议政,益平府院君。皆以公贵故。议政聘司艺赵衷孙之门。媲德娠贤。成化丙申生公。公讳彦弼。字子美。号默斋。生有异质。不烦师资。学问天就。公叔父吏曹参议瀚。深于文学。且有藻鉴。尝谓公曰。谢玄为叔父安所器重。尔知此语否。公中乙卯司马。赴甲子科。至擢覆试。会。燕山主。追罪曩时言事者。尽锢其子孙。公亦逮系。谪配珍岛。丙寅。 中庙改玉。悉宥受枉被窜者。仍许公直赴丁卯科殿试。初补承文权知。选入弘文馆为正字。序升著作,博士,副修撰。迁司谏院正言,兵曹佐郎。升弘文馆副校理。庚午。三浦倭奴反。陷熊川等镇。朝廷委郑文翼公光弼。巡察全罗边备。文翼素服公器识。举以备从事。及还。会持平有缺。物议皆属公。铨曹以资浅 上禀。 命特增二阶以授。又兼知制 教。自是未尝不带是号。公于清望机要之地。无不遍历。右授则兵,刑,工三曹正郎,献纳,舍人,司谏,典翰。四为掌令。三为应教。再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7L 页
为检详。左授则典簿,直讲,司艺,军器,司仆佥正。及为直提学。乃丁外艰。居庐三载。守制甚谨。己卯服除。即拜同副承旨。转右副。时新进之士。自相推许。趋竞成风。公独凝重自守。不为所移。 中庙深悟时习过激。贬斥其尤。公以侪僚多在谴籍。误被连累。赖时宰申辨得释。移拜兵曹参知。未几。出按黄海。及瓜复。为参知。转参议。旋入政院为都承旨。自此秩跻嘉善。至升资宪。为大司宪者六。为参判者五。户,礼,刑,工四曹而再历工曹。判汉城者再。为判书者七。吏,户,兵,刑四曹而三判户曹。再判刑曹。荐历参赞。常兼带 经筵。又带宾客,成均同知,义禁知事及带艺文,弘文提学。公以为非将任文衡者。不宜并授。力辞。乃解艺文。西叙者九。上护军者一。佥知者四。同知者二。知事者一。又守知事者一。尝以参判赴燕贺 圣节。时 特命也。甲午。以畿甸务殷。 特除观察。任未满。超加崇政。拜右赞成。明年。坐无妄递职。退居南阳先业者三年。绝口不言时事。丁酉。定用事者之罪。收 召耆旧。起公为户曹判书。寻进阶大匡辅国。拜议政府右议政。旋升左议政。时有疑公起自斥废。治贬戮之党必力。公处之平恕。朝野安之。甲辰。 中庙疾大渐。 召公及右议政尹仁镜入卧内受 遗命。及 上升遐。哀伤最甚。乙巳。 大行在殡。会宫中有拘忌事。言者劾公不力争。必欲罢之。 仁庙以为 先朝旧臣。进退不轻。御批弹章。力加辨析。仍升领议政。公以大臣不可被诋在相位。引疾求退。再三上章。 上勉从其恳。拜领中枢府事。仍领 经筵。今 上嗣位。置院相四人。日轮诣政院。参决机务。公首膺 简命。戊申。复入政府。为左议政。时尹相仁镜已为领议政。言者 启公入相在 先。不可处下。 上命收廷议。博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8H 页
考 先朝故事。遂升领议政。公于乙巳春。引年至请休致。 仁庙谓公精力未衰。慰勉不许。今 上特申前命。赐几杖。又 赐貂裘银杯。实仅见异数也。自丁未秋属疾。至是拜相。屡以疾辞。及冬。上辞者至再。 上遣承旨问疾。累 下批答不允。己酉。疾转革。 上又遣承旨问后事。公虽整服承 命。已不能言。寻属纩。是正月二十八日也。春秋七十有四。是年四月辛酉。葬于南阳清明山洪法洞癸坐丁向之原。从先兆也。公自在布衣。已负重望。甫释褐。即补论思之官。每当讲读。语音洪畅。论辨有条。左右莫不耸听。称为讲官第一。博通群书。经旨词理。靡不究极。尤邃于易。公退。辄清坐谢客。讨阅书史。穷日忘倦。为诗文。深奥雅健。机轴迥别。后进以文字贽见者。冀得公一可。平生接人。不见喜愠。子弟或以事请间。辄以书卷投前曰。汝试看此。不复与语。公自筮仕。由卑至钜。坚持一律。未尝少变。声色纷华。避之若浼。尝遇初度。子弟欲以歌管佐酒。公不许曰。吾叨据崇高。恒怀畏慎。敢当声伎之娱。服饰侈美。辄却不御。下至仆隶。亦皆衣敝。虽贵极卿相。谦抑愈下。子婿官已通显。每候门屏。悉除呵辟。治第。不构宾位。人问其故。答曰。吾家世守清素。止此庇身已泰。安用求备。性不好名。事涉近名。辄不肯为。晚年深戒盛满。每遇迁除。子侄进官增秩。愀然不乐曰。恩宠已溢。将速何祸。自少笃孝。奉养母夫人。晨昏之暇。必躬具甘旨以进。尤谨祀先。当祭而穷不能办者。必替行于家。尝有疾。夫人买田一区。伺病间乃告。公怒甚。笞老婢曰。吾家禄足以养十口。而犹事营置。尔等谓我不复起耶。自是病。便不服药。子弟强之。公曰。死生有命。非翳药可延。况吾年位已极乎。公为相。动务镇静。事多裁靳。人有言其不喜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8L 页
建明者。公闻之曰。吾固知时事之可更张者多矣。然更张而不得善后。不如不扰之为愈耳。公尝曰。台谏刺举大臣。不置畏惮。大臣闻弹论斥己。不作忿恨。此治世事也。以故谤议或及。必曰。此中吾病。处之怡然。每于议事之际。群言风发。初不立异。徐以一言决之。料事周慎。其拟成败。人始不信。后则屡中。善处要剧。门无私谒。未尝为身后置业。为子弟求荐。其清俭之德。尤足以仪世砺俗云。公先配郑氏。府使叔垠之女。早殁。继室宋氏。领议政轶之女。生一男一女。男曰暹。知中枢府事。方以文行显。女适敦宁都正尹珍。知事先娶晋山君柳泓之女。后娶县监韩慈之女。生一男一女。都正生二男二女。曰裕昆。曰裕后。女长适韩景祥。次适李义健。侧室生二男三女。曰远。观象监奉事。曰造。女长适许应奉。次适郑仁。次适李有文。公之言行。在人耳目。事业备载国乘。只剟其大者。而系以铭。铭曰。
亨否相倚。厥机系人。有君有臣。相须也均。向属倾运。公用时晦。策名嘉会适丁初载讲筵一班即孚殊知既多裨益又勤几规常得居中。 上所自助。出履台头。风采屡著。六官流连。树绩愈伟。遂膺爰立。舆论攸韪。总僚 谅阴。蔚然时栋。用言释位。屹不为动。清慎所邵。复押班印。士可取模。俗可坐镇。文简耐官。正献持默。人勇为功。我静为德。较其所就。孰短孰长。惟不愧心。可质彼苍。未究匡毗。造物之尤。我铭贞石。以永公休。
  礼曹判书,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郑士龙撰。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墓志铭]
  
墓志铭(并序)[申光汉]
上即位之五年嘉靖己酉春。首相洪公卒。讣 闻。 上为之三日不视朝。 命礼官赙葬如仪。葬有日。胤子知中枢府暹。遣从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9H 页
弟执义昙。请志于太史氏光汉曰。公讳彦弼。字子美。南阳人。南阳有曰子儆者。官至户曹参判。是公高祖。子儆生益生。同知枢院事。后以公 赠兵曹判书。益生生贵海。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 赠左赞成。贵海生讳泂。承政院右副承旨。 赠领议政。是娶开国伯汉川府院君赵温之孙。司艺衷孙之女。以成化丙申。生公。公德器早成。学问日就。年才弱冠。举司马试。遂以知名。叔父吏部瀚有藻鉴。尝谓公曰。谢玄为其叔父安所重。汝知否。盖以喻器重之意。弘治甲子。中文科覆试。时燕山政方乱。杀谏臣。殆无虚日。追锢曩时言事者。子孙遂坐谪珍岛。丙寅九月。 中庙反正。悉放无辜被谪者。明年别举。特许公赴 殿试。登第。初授权知承文院副正字。丁卯。拜弘文馆正字。是年。转至副修撰。又迁司谏院正言。己巳。移佐兵曹。升拜弘文馆副校理。释褐未几。月升岁迁。历扬重地。靡有如公者。华闻藉甚。庚午。三浦倭反。陷熊川,荠浦等城。湖南绎骚。文翼公郑光弼为巡察使。往镇抚之。以公有国器。举为从事。既还。拜司宪府持平。兼知制 教。自是至通政。常带是衔。辛未。以事罢。未久。复职。累迁兵刑两曹正郎司谏院献纳,弘文馆校理。再转应教。四践掌令。尝为议政府检详。迁拜台官。后又为检详。升舍人。迁升司谏。丁丑。母夫人疾病。乞解谏职。移授司仆寺佥正。寻以特命。拜弘文馆典翰。又特升直提学。是年六月。遂遭忧居庐。执丧罔不由礼。己卯。服阕。超拜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转右副。时公之从母弟赵光祖。见遇 中庙。年少竞进。为事过激。公独忧之。是冬。新进被罪。公名亦在谴中。赖宰相辨白。乃免。移拜兵曹参知。庚辰。观察黄海道。赋政不烦。西海宁谧。秩满。佥知枢府。复拜参知。又入政院。拜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279L 页
都承旨。眷遇日隆。秋。嘉善。拜司宪府大司宪。以言事。左授佥知枢府。乙酉。复拜大司宪。兼艺文馆提学,同知 经筵,成均馆事。丙戌。由刑曹参判。特授守知中枢府事。如 京师贺 圣节。还拜工曹参判。仍兼同知 经筵,艺文提学。迁户曹。馀如故。由户曹复拜大司宪。又迁工曹。由工曹复拜大宪。兼 世子右副宾客。又迁礼曹。馀如故。凡为参判者五。为大宪者四。己丑。以病递。又为守知枢府。兼同知义禁府。夏。特升资宪。判汉城府尹。兼带以次俱升。 中庙。方属意大任。庚寅辛卯两载间。历试吏,户,兵,刑四曹判书。往哉者咸谐。壬辰。拜议政府左参赞。 朝廷退新而来。务存大体。宪长宜用长者。参赞之前。由刑判拜大宪。今又由户判复拜大宪。凡为是职者六。于此可想公之厚于德者也。由大宪又拜参赞。兼弘文馆提学。公既兼艺文。又兼弘文。旧事。将典文衡者。得兼两职。公执此固辞。只递艺文。公非不足于此任。而必辞之谦退。此乃公之至性也。甲午。出按京畿道。盖有见也。冬。特加崇政阶。拜右赞成。弘化之地。时论洽然。乙未春。胤子暹愤权奸误国。语忤三凶。下吏栲问几死。以故公亦坐罢。退营菟裘于南阳。惟以文墨为娱。益务崇深。若将老焉。丁酉冬十月。既定奸凶之罪。起为户曹判书。寻进阶大匡辅国。入拜右相。又转左相。起废之初。人谓公将治丁酉必严。公略无介意。多所包容。人服其量。甲辰冬十一月。 中庙疾大渐。召公入卧内。受顾命。暨 仁庙即位。 中庙在殡。而乙巳正月。宫中有疫。虽拘俗忌。处之实艰。言事者以公为不争。交章请罢。 仁庙于初服。不宜易旧臣。 御批劾草力止之。寻 命升领议政。公以大臣被论。不可处相位。上章引退者再三。 仁庙勉副之。拜领中枢府。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280H 页
仍领 经筵。今 上初。置院相四人。 参决庶务。公为首。戊申。复入政府。为首相。时望虽重。身亦老矣。屡以疾请免。不许。遣中使 赐几杖貂裘。仍 传曰。几杖所以安也。貂裘所以温也。其恩顾如此。冬。疾转剧。再辞甚恳。 上遣承旨。问疾 赐药。批答不允者亦再。自始病。子弟进药。辄挥之曰。年位已极。服此何为。己酉正月。病革。 上又遣承旨。问以后事。仅曰。天恩罔极而已。是月二十八日终。年七十四矣。四月。葬于南阳清明山洪法洞。从先茔之侧。礼也。公天性至孝。而痛深蓼莪。奉慈闱益谨。非有大疾病。不废定省。亲具甘旨。尝而后进。尤谨于奉先。有穷族无以供祭祀。辄设之于家。如得新物。不荐不尝。自少好读书。老而愈喜。公退之暇。未尝释卷。子弟或以事请间。公以一卷书投诸前曰。汝试一看了。他无所答。为文章。甚清高。尤长于诗。尝有疾。夫人买田一区。公病愈始知。怒而笞婢。其不营产业如是。雅意俭素。不喜华美。室无客馆。有地不起。知雄守雌。近名必退。己与子侄。增一秩进一官。辄愀然曰。其将酿何祸乎。为相。务镇静。不建白。人有言者。子弟以告。公曰。吾固知时事之可更张者多矣。然更张而不得其善。不如勿扰云。此曹参所以为汉世名相也。公初娶府使郑叔垠之女。早卒。后娶领议政肃靖公宋轶之女。生一男一女。男则知枢府暹是也。登辛卯年第。有文章善。仕与公同。秩视六卿。女适敦宁府都正尹珍。枢府先娶晋山君柳泓之女。无子女。后娶县监韩慈之女。生一男一女。幼。都正生二男二女。男长曰裕昆。次曰裕后。幼。女长适韩景祥。次适李义健。侧室生二男三女。男曰远。观象监奉事。曰造。幼。女长适许应奉。次适郑仁。次适李有文。铭曰。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280L 页
蓍龟有长算。世所稽疑。柱石支大厦。国以持危。物亦然矣。而况人之作柱石蓍龟者耶。所以有老成。愈于有典刑。噫。吾相公厚德镇物。柱石所未载。多闻博识。蓍龟所未藏。今其亡矣。我于何不伤。埋铭地下。以告茫茫。
  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灵城君申光汉 撰。
默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赐祭文]
  
赐祭文( 正宗朝致祭。前承旨南阳府使李景溟。奉 教举行。)
维嘉庆二年丁巳八月十八日。国王遣臣前承旨李景溟。谕祭于故领议政洪彦弼之墓。簪缨世德。圭璋令质。妙年蜚英。济以经术。昔罗文网。畴卜时事。 圣朝则哲。早托隆寄。历扬华贯。爰置台阁。蔚为名臣。艳称宿德。耆硕云遐。典刑犹存。百世之下。尚挹遗芬。肆予旷感。途玆戾止。茔域匪远。俾官致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