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x 页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疏]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96H 页
请复故 妃慎氏疏(冲庵制。先生裁。)
潭阳府使臣朴祥,淳昌郡守臣金净等。上言于主上殿下。伏以帝王继天立极之道。莫不以正始为本。是故。造端凝始者出乎正。则大纲大源。井井然光明。动荡于上。而达之于万事万化者。如影之随形。如响之应声。无往而不一于正矣。反乎是。而求化之成。譬犹溷其源。而望流之清。不亦难矣哉。易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诗大序曰。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夫易首乾坤。诗始关雎。配匹之际。人伦之始。万化之原。而纲纪之首。王道之大端也。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齐桓公葵邱之会。初命曰。无以妾为妻。夫圣人之愀然作色。岂不以哀公慢天地宗庙社稷之主。蔑裂其礼。而为之寒心乎。桓公。伯者耳。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96L 页
犹能知配匹之重。不欲舛逆其分焉。是皆诚以造端凝始之道。王者所不可不慎也。昔周家之创始也。大王,王季,文王。咸有圣德。能隆齐家之道。式礼不紊。世得贤妃。以正人伦之本。以淑王化之源。故周人之诗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言大王当狄难遑遑。而笃恩不违。肇基于王迹也。又曰。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言王季有此庄敬之德配。能尽妇道于周姜。不失为周室之妇。而毓庆源于子孙也。又曰。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又曰。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文王隆重婚礼。得窈窕之妃。为庙社神祗之主。上以嗣圣任之徽。下以仪法于闺门。而流光于邦国也。夫周家之所以正始端本者。粹白而罔有瑕璆。醲厚而罔有漓薄如是。故其王化始于床第之间。洋洋流动于朝廷之上。沛然覃被于四方。如天地之化。本乎阴阳。橐钥乎星辰寒暑流行。磅礴乎山川鸟兽草木。当是时也。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亡有寸邪毫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97H 页
累。敢干其间。以至天地位。万物育。刍虞麟趾。休祥毕应。绵历于八百。何莫非关雎鹊巢之化也。及其衰也。内教崩弛。有无故废斥正后者。而卒召戎狄之祸。有升妾为嫡。紊礼分者。而竟速争夺之乱。其他如唐高宗废王皇后。而终见宗祀覆灭。子孙剿绝。宋哲宗废孟皇后。而本源颠错。阴邪酿孽。驯致靖康之变。况又有以妾为夫人。渎灭其常礼者。其祸岂小哉。魏文帝将立郭贵嫔为后。而中即校潜争之。唐明皇将立武惠妃为后。而御史潘好礼争之。夫古来治乱兴亡之迹。瞭然可验如此。诚欲重帝王之匹。正风化之本。其可苟乎。臣等伏见故 妃慎氏。被斥在外。殆一纪于玆。臣等未详厥初之由。不知有何大故。举何大名。为此非常骇愕之事乎。夫王者。承统纂绪。先正夫妇之道。以侔乎天地。内以治阴教。外以理阳德。齐主乎庙社神祗。夫配匹之际。其重大如此。苟非不顺于亲。获罪于宗庙社稷。则虽有微愆细忒。决无割绝之义。矧无名无故而废斥。其何以承宗祧享天心乎。昔汉光武以怨怼而废郭后。宋仁宗以妒忌而亦废郭后。而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97L 页
当时与后世。犹讥刺不置。以为明君之大累。今慎氏。未闻有可废之故。而 殿下之废之。果何名耶。当 靖国之初。朴元宗,柳顺汀,成希颜等。既除慎守勤。则以为 妃乃其出也。杀其父而立其朝。虑有他日之患。曲为自全之私。舞出废黜之谋。玆固无故。而又无名也。 慎氏自 殿下龙潜之初。载嘉协贞卜。以成好逑。备仪以见于 慈殿。姑妇之义已定。及 殿下入承大统。正位中壸。受臣民之贺。膺 庙社之主。于 殿下。褕翟之尊已立。于 祖宗神祗。蘋藻之奉有望。于国人。母后之分已明。 慈殿无违忤之谴。第禂无可去之愆。神人无恫怨之尤。 殿下受制于强臣。不能保其伉俪之重。岂不痛心哉。古语云。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慎氏备酒浆。奉洒扫于代邸。凡几年矣。死生契阔。义相孚也。昏朝风雨。备同尝也。一朝贵跻九五。富有千乘。则弃之如遗。崇卑殊境。若升云天(云天下恐阙之上二字)而八九渊之下。以 至尊之配。琴瑟之友。违绝 玉殿。而下混闾阎。气象萧索。闻者陨泪。过者咨嗟。其与太王当狄难遑遑。而笃恩不违者。异矣。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98H 页
礼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以是观之。废出之义。一听于父母。明矣。今也非出于 慈殿之命。而轻替京室之妇。其与王季。异矣。易曰。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传者曰。夫妇。终身不变者也。其所以久而不变者。守卺酳之礼。重万世之始。不敢迁易也。今也不念始者文定之配。不顾黼黻蘋藻之主。播弃若块。以坠内刑。其与文王。异矣。夫治国平天下之道。本诸家。一正家。而天下定矣。自古乱亡之作。靡不原于家法之不正。我朝家法。未可谓一出于正也。 太祖以创业垂范之圣。惑于嬖宠。欲紊嫡庶之分。逮于 宣陵。以黯黮之故。踵仁宗之弊轨。立本一差。其流波至燕山而遂荡。纲常沦断。宗庙社稷。几乎墟矣。其祸惨矣。 殿下得大横之吉。顺舆兆之属。披臲甈而旋于坦夷。剔荒昧而登于清郁。此正三灵拭望。颙然庶几其更始之日。宜端一家之本。为天地生民之极。丕建万世之宏基。光昭炜晔。如揭日月而中乎天。斯其会也。奄奄然不能自振。人伦王化之源。自上先汩。以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98L 页
是而欲望治化之成。犹缘木而求鱼。多见其惑也。呜呼。岂独 殿下之过也。彼当初挟权用事之臣。其罪可胜诛耶。彼元宗等。亦岂不知名分之大。如天地之截然不可犯也。惟其谋身之狡计胜。故肆然无顾忌。乘草昧危疑之际。谓 殿下惟其所为。而莫之违拂。怯制 君父。如弄诸股掌之间。放逐 国母。有同抛雏。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推其心则虽至董曹。亦何所惮哉。人臣无将。将而必诛。春秋之义。正为此辈设也。若以 慎氏罪人之出。不可以配 至尊而主宗祧。以是诿马。则夫守勤之罪。固非关于宗社。何足以累于 妃。就使得罪于宗社而受诛。 妃无预闻之故。则又非所以为尤而及之也。昔汉宣帝时。霍氏谋逆族诛。而霍后以不与闻。得不废。我朝沈温。被罪于 献陵。而 昭宪王后玉度不玷。往轨皭然可徵。况守勤非关国之罪。则以周官仪亲之典。虽宥而全之。可也。今既加罪。而又必以累 妃而废黜之。此不过爱身而无君故也。不特此耳。 殿下以王室之胄。入缵大统。名既正。言既顺。无愧于三代之继世。而元宗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99H 页
等。谋国不臧。立 殿下于衰世之域。何则。燕山之无道极矣。三纲泯灭。无复人理。神祗厌之。 祖宗绝之。亲戚反之。人心去之。独夫于已移之位。将为异姓之刺手。幸赖冥冥之阴佑。四方之讴歌。三宝允属于 殿下。故 殿下得以至是。夫缵统继世。天地古今之大事也。固当明白正大。无有纤毫之幽隐。如太阳丽空。万物快睹。其可苟哉。反正之初。宜举 大妃之命。悉数燕山见绝于天地 祖宗臣民之罪。暴于 庙社。然后上告诸 天子而请命焉。昭升 大位。夫如是则缵统继世之道。明白正大。无有幽隐。四方万世。仰之如太阳之丽空。岂不伟欤。奈何元宗等。闇于大义。以 殿下承统之光明正大。而姑借禅代之文。以欺诈 天朝。惜哉。 殿下受制于强臣。家教乖舛。人伦之本。王化之原。正始之道。未能光植而弘飏之。以何者而推致中和位育之功。克宅天心乎。万化随而日驳。风教自然颓荡。乖气拂郁。阴阳易序。日月薄蚀。水旱沸腾。花实冬敷。繁霜夏陨。以至雨旸风雹星孛虹霓昆虫之妖。间见荐仍。顷者。后庭之班。缀悼未几。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99L 页
昌敬王后遽尔上宾。壸仪惨阒。意者天其所以警 殿下者。深矣。传曰。和气致祥。乖气致异。昔庶女抱冤。飞霜击燕。彼穷阎一女之贱。眇焉微末。若无预乎天。而其冤结之气。犹足以感召飞霜之变。若夫以 至尊之配。尸天地 庙社。神人上帝所冥顾者。而无故废斥。落莫一室。永结幽闷。如是而伤天地之和气。来荐仍之诸沴者。不足怪也。 圣念其亦有及于此耶。呜呼。既往之失。则已矣。岂遂不可得以复正乎。在 殿下一转移之机耳。今内政缺主。宜因此时。廓然决断。复正 慎氏于坤后之位。则天地之心所享也。 祖宗之灵所允也。臣民之望所副也。 殿下将此位。欲属之于谁乎。存大分于既坠。全旧恩于已睽。此正合于大义正理。洞然无疑矣。假有惑者诿以已废。妄生异论。不过附于前日主议之臣。有所观望。则复乱 殿下之家法也。彼元宗等。虽曰有大功于 王室。当其时。天命人心。咸属于 殿下。虽非此辈。神器将谁归乎。适乘天人之会。效其力而负恃其功。肆然不忌。劫制 君父。放逐 国母。犯天下古今之大分。(一作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0H 页
义)此万世之罪人也。功不可以掩之。当其跋扈之时。 殿下确然不听废后之请。考按胁制之状。明正典刑可也。既不能然。使之荣富自若。足以偿其功矣。今虽已死。宜明正其罪。追夺官爵。晓谕中外。使当世与万世。灼然知大分之截然不可犯也。伏愿 殿下于此数事。质诸义理。处之制之无所滞难。则可以一洒已往之谬。然则人伦之本。王化之源。正始之道。澄澈光大。如天地晦塞。而复开霁呈豁。 殿下又能精一谨独。自诚意正心上推去。充诸政理。则周家麟趾刍虞之化。从此而成。王业过八百。可至万世而无穷矣。臣等。以疏远之臣。不避越位之责。敢冒渎冕聪。诚以玆数事。分义所关。至重且大。不可缄于心而不一闻于 君后也。臣等。胸抱愤郁。久矣。而前此不能申吐者。正以 昌敬王后当壸。若复 慎氏。难为 昌敬地耳。今则 昌敬上宾。壸位复缺。正反正之机会。又当求言之秋。此臣等所以汲汲覼缕陈之也。方今天谴不弭。政教不纯。庶事乖方。伏愿 殿下。懋惟祗敬。克享天心。臣等区区鄙怀。郁念尚多。有难悉献。伏惟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0L 页
殿下垂察焉。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碑铭]
  
三印台碑铭(并序)[李縡]
淳昌郡之二十里。古寺名福泉者。今曰刚泉。而寺之南有所谓三印台者。高可累千仞。下俯深渊。上有数株松生石罅。不知其几百岁。三印者何。在昔冲庵金先生净。守本郡。讷斋朴先生祥。为潭阳府。石轩柳先生沃。为务安县。会于是台。而议疏事。三贤各有印。故以是名焉。谨按。 正德丙寅。我 中宗大王拨乱反正。夫人 慎氏当正位中壸。而勋臣朴元宗等。以夫人之父左相守勤死于难。虑其害己。白请废之。 中庙始下教曰。糟糠之妻。何以处之。屡请而后许之。遂册淑仪尹氏为妃。是为 章敬王后。居十年乙亥。 后薨。时有灾异求言。先生乃应旨封章。请复正 慎氏位号。仍极论勋臣劫制 君父。放逐 国母之罪。言甚痛切。疏入。台谏李荇等。请拿鞫。祸将不测。赖郑相国光弼力救。止于徒配。久而放还。方草疏时。挂三印于松树间云。忠义奋发。尚若可见。而但疏中没柳先生之名。此其故何哉。旧传二先生谓石轩曰。吾辈俱有亲老。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1H 页
而君则无兄弟可以为养者。死则伤孝也。以是石轩独免。呜呼。是台也。有岩川之胜。古今阅几多冠盖。而都如烟云之过目。惟三先生之风。凛乎其不死。岂不以君臣父子之伦。天经地义。亘万世而长存者耶。 肃宗己卯。因县监申奎言。将复 慎妃位号。廷议多岐。不得行。作别庙以奉之。今 上己未。复会群臣议。 圣断赫然。追上 慎氏号曰端敬王后。跻于 太庙。陵曰温陵。于是。二先生皆 赠官赐祭。呜呼。先生之议。虽屈于一时。而终伸于百载之下。信乎天定之必能胜人也。是非既大定矣。彼勋臣者。尚可晏然于从享之列耶。噫。郡之人士。谋树石于台上。以记其迹。属縡为文。愚于此。益知秉彝好德之心。人人同得也。系以铭。铭曰。
刚泉之水兮。东流泱泱。 温陵之树兮。北望苍苍。石可泐兮。先生之名靡终极。
崇祯再甲子四月日。
 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兼 世子右宾客李縡。记。
 朝奉大夫,司宪府前持平闵遇洙。书。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1L 页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判中枢府事俞拓基。篆。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奉安文]
  
德山书院奉安文[畸庵郑弘溟]
渊源正学。金矢遗直。志切君民。身困徽纆。风猷虽远。游躅在即。祠宇之刱。士林攸式。载奉载享。率礼靡忒。其庶顾惠。祁祁向德。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享祝文]
  
春秋享祝文
文贲金石。化沾邦家。像设俨然。荐享孔嘉。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移安文]
  
德山书院移安文[尤庵宋时烈]
伏以两先生(讷斋思庵)妥灵于此祠。几年矣。州内又有月峰祠。以享高峰奇先生。自 朝家宣赐扁额。章甫之议。皆以为三先生志同道合。在 中宣朝。其出处之义。又与相符。当以两先生合享于月峰。以一归向之诚。已以闻于 朝家。得蒙准许。今将奉移祠版。谨以酒果。敬伸虔告。(尤庵逸书)
 崇祯丙戌。建德山院。配享思庵。院址湫隘。 显庙辛亥。尤庵,同春二先生。指教儒林。与月峰合享。尤庵撰告高峰文曰。伏以讷斋,思庵两先生。与先生时序先后。略相差池。而其道学之懿。出处之义。未尝有异。曾有德山书院。以享二先生。章甫之议。皆谓二先生之别享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2H 页
于彼。非惟事力之分携。揆以义理。亦似不安。玆以申闻于 朝。即蒙指挥。将以某日。奉移二先生祠版。以世序先后。讷斋先生居西位。思庵先生居次位。先生居东位。来日质明。合行享事。谨以酒果。先伸虔告。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享祭文]
  
月峰书院合享祭文
在 中庙世。同明蔚起。阐道明理。以启文治。维时讷斋。出群拔萃。出施惠化。入掌纶綍。褊城弦诵。 王猷焕郁。事有至难。如宋瑶华。冲庵静庵。匪同曰和。四贤之时。先生是范。暂虽颠沛。正义难犯。仍为祸胎。箕锦遂成。迨夫斩伐。晨星独明。有衔未吐。幽抱茕茕。栖迟困阨。没齿犹甘。有传其学。曰惟思庵。髫年擩染。允矣阿咸。惟叔与侄。并徽齐芳。星聚一家。贲我大邦。乃谋啜享。申于泰阶。涓玆吉日。爰举缛仪。三贤合堂。恍聆埙篪。何幸吾乡。有此伟规。盖惟 本朝。承丽杂夷。虽宗圃冶。礼义终愧。逮我 中庙。式遵圣轨。己卯之盛。骎骎姚姒。民兴孝悌。士诵程朱。虫篆蔑贞。蚁述改头。 荣靖御世。硕果不食。圭老河西。振起颓俗。帘仪忽作。士类桁杨。圣言贤行。为世禁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2L 页
方。自 宣祖初。复奖儒术。成简继开。大阐斯学。惟三先生。前后羽翼。同条共贯。殊途一辙。惟功惟烈。没世可谖。今玆祠享。实承 朝论。陟降庭止。尚庶昭格。钦我惠我。永世无斁。(阿咸下。有告思庵语。大邦下。有告高峰语。而今姑阙略。)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享祝文]
  
春秋享祝文
禀质纯悫。学识精明。立朝风旨。聿为度程。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叙述]
  
叙述
金净朴祥。请复故 妃慎氏。下狱。止鬼薪论。(安牛山邦俊己卯遗迹)
自后廷议角立。互相攻击。遂为己卯之祸。
章敬王后诞 元子而上宾。坤位久虚。时朴嫔生福城君嵋。而宠冠后宫。觊觎非分。潭阳府使朴祥。与淳昌郡守金净议曰。 元子在襁褓。而朴氏宠倾。若遵 成庙朝故例。升后宫为正妃。则难为 元子地。莫如复立 慎氏。伸无故废处之冤。明无以妾为妻之义。所以全旧恩。而防侧位之窥也。遂合辞抗疏。(国朝记事)
疏上。 上曰。此国之大事。虽下该曹。亦难施行。留此疏于政院。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3H 页
大司谏李荇倡言。若立 慎氏。有王子庆。则置元子于何地。大司宪权敏手等和之。指为邪论。请拿推问。而其疏则不可留中。 上曰。予观其疏。国家大事。轻率议之。意欲推问。但因求言而上疏。故置之不用。不必推治。玆留政院耳。
三勋靖国之功虽大。胁废 中闱之罪。万世难逃。若起三勋于九原。示此疏而问之。则必缩颈惭恧之不暇。台谏皆无识。只听荇,敏手之言。靡然从之。惜哉。
时命政府六曹弘文馆议启。皆以为承求言之教。言虽不中。不可罪之以防言路。惟台谏究治。遣禁郎拿推。事机不测。领相柳洵。三启不从。副提学卢谨思。四启不 允。左相郑光弼。率朝廷救解。遂配外驿。(朴祥。南平县乌林驿。金净。报恩县含琳驿。)盖大臣之力也。
吏判安瑭启曰。朴祥,金净。承求言之教。竭诚进言。今以一二人之言。反加严谴。此实杜言路。沮士气。贻万世之讥也。宰相秉国。论断国事。台谏特绳愆纠违而已。大臣六卿侍从之臣。举请勿罪。则国是在此。而台谏独非之。可谓公论乎。且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3L 页
罪敢言之士。孰能忘身而殉国乎。权,李反驳安瑭。指为误国。自是朝野之士。丧胆畏缩。以言为讳。(安璐己卯党籍)
应教李彦浩启曰。臣为试官。见一举子对策。以台谏请罪朴祥等。为自失职事。是儒生之妄议。所当弃而反取之。甚不可也。
正言赵光祖。斥台谏反罪言事人之罪。尽递两司。自是朝论各立。
直提学金安老发两是之论曰。光祖为言路扶植。权,李为宗社请罪。俱未为非云云。当时廷议。互相是非。时议以为权,李实出于妒才仇善。彦浩之谄附。安老之两是。皆得罪万世公论。及至金净朴祥蒙宥立朝。则彦浩,敏手出为外任。荇见罢。
长城守俨,崇善正灇,诗山正正叔,江宁副正祺等。联章言朴祥等不可罪。 上曰。朴祥等被罪后。绝无进言者。今可以张士气也。遂 命释。是非稍定。群奸屏黜。 上特命朴祥,金净给牒叙用。(国朝宝鉴)
正言赵光祖启曰。金净,朴祥。当求言而进言。其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4H 页
言虽若过当。不用而已。何复罪之。台谏请罪。至发禁郎而拿致。为台谏者。能开言路。可谓尽职也。朴祥等事。宰相虽或请罪。台谏则当救解。以广言路。而反自毁言路。大失其职。臣今为正言。岂敢与失职台谏同事乎。不可相容矣。请罢两司。复开言路。 上曰。金净,朴祥。论人所不得言。故台谏请罪。尽递则过矣。岂不可相容乎。又启曰。金净,朴祥所言之事。虽不当矣。然其疏置而不问。助言之德。彰著矣。宰相亦知 上不用其言。而不论是非。台谏虽请罪之。陷君于不义。以成拒谏之渐。累圣德于万世。如此之后。国家虽有大事。岂敢求言乎。虽求之。谁敢言乎。外方草莱之人欲言事者。路闻朴祥,金净等事而止。治世安有此事。其时台谏。尚皆在职。臣岂与相容乎。(赵文正静庵集)
大司宪赵光祖启曰。 慎氏复立之议。朴祥,金净至于上疏。亦是正论。其时议者。欲置之大罪。此等事皆小人所藉口者也。士林之祸根。潜伏于此。 圣上不可不知。而亦不可不言于 元子也。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4L 页
朴祥,金净。上疏请复 慎氏正坤位。朝议为非。请拿鞫。事将不测。先生独力争曰。 慎氏固不可复。疏中所论。亦大有理。不宜加罪。以塞言路。二公由是得免。(李文纯退溪撰静庵行状)
讷斋于己卯。有先见远引之识。当群奸用事之日。超然不怵于祸福。终为元祐完人。(李文纯退溪集)
上之初立。迫于勋臣。废正妃 慎氏。及 章敬王后之薨。朴祥,金净抗疏请复。大宪权敏手,大谏李荇等。诋以妄言请罪。公斥台谏之误。台谏因此攻公。然物论是公。台谏竟被劾递。(李文成栗谷撰安贞悯公瑭神道碑)
十三岁。入学。讷斋朴先生。时为学官。深加叹赏曰。他日必为国器。(栗谷撰李上舍梦奎行状)
朴讷斋祥。居庐于光州。金湜(老泉)往陈亡命之田。讷斋曰。衮。小人之雄。处事奸巧。使人主蛊惑。不自觉其端倪。岂可居中用事。致人相窥而议己也。公悔恨丧心。即定一死。遂至自尽。(八贤传)
朴祥,金净。上疏极论朴元宗等劫制 君父。放逐 国母。天下万世之罪人也。又言不可以妾为妻之义。请复 慎氏。非徒正当初处置之失。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5H 页
盖欲防祸于未然。(李廷馣东关杂记)
中宗大王。入承大统。夫人 慎氏。正位坤极。受臣民之贺。庙社有主。而元勋朴元宗等。不顾大义。祗为身谋。胁持 君父。终至废斥。是无异于胁其父黜其母也。臣以为 慎氏于地下。目不必瞑。魂不必朽矣。金净,朴祥。君子人也。疏论元宗胁迫之罪。 慎氏位号之复。其言森严直截。光明正大。至今读之。懔懔有生气。而当时时议矛盾。捍格不行。臣窃痛之。 殿下试取此疏。循览上下。则可想其时事矣。当初 慎妃之请废也。 上曰。糟糠之妻。何以为之。 中庙之眷恋不忍舍之意。可见矣。今此追复。岂非继志事乎。(肃庙戊寅。县监申奎疏。◑显庙壬子。因吏议李端夏疏。 命慎氏神主。时在外裔家。贫甚废祀。移奉慎家直孙。慎守勤五世孙县令禧家。给祭需。置守冢七户。◑肃庙戊寅。立祠。 命下御制诗曰。昔在 元妃配 至尊。建春夜出国人冤。恻怛那无追复意。奈玆不识 圣心存。又曰。为创新祠祭 慎氏。千秋不替太常祀。义起本由尊奉心。傍人何必證经史。◑英庙己卯。以 慎妃复位事。询于大臣。入告 大妃。命百官献议。教曰。五百人之议无参差。可见人情之所同。郎命礼曹。举复位仪节。)
寻得见于朴讷斋。则言论之激励。动息之整肃。又有以动人者。不待言传口授。而有以启发其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5L 页
良心焉。(金文正河西集)
金梅月堂(时习悦卿)诗文散失。十不存一。朴讷斋与李阴崖。(耔 次野)前后裒印。行于世。(栗谷撰梅月堂集序)
天使熊化。见讷斋集中梅边独立天将暮。月下孤吟夜欲移之句。又赤心同奋丙寅年。希古人能拥帝宣。拂袖不辞携义檄。堂堂忠勇薄秋天之诗曰。可谓兼得董仲舒之文章。文天祥之正气。(东槎录)
朴讷斋。其可谓群鸡一鹤。独立寡和。(权拨冲斋集)
金净,朴祥。先进谠议。虽被忌克者媒孽其间。而代有善人。跲而复起。(赵文烈重峰丙戌封事)
林百龄恶谥之加。几灭儒林。中学一会。畏不秉笔。朴淳视性命犹鸿毛。惟以安国家定社稷为事。抗章排云。不爱其死。盖淳父兄师友。亲见士祸。故慨愤有素。勠力除奸。疏中自注曰。淳之叔父祥。力护善人。而终身被斥。劲直之气。夙有家风。慷慨之志。植立已久矣。
忠州朴氏谱。自高丽副正英。八世而有曰苏。始仕本朝。为殷山郡事。是生智兴。成均进士。是生祐。生员壮元。明经及第。官至右尹。号六峰。其兄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6H 页
祥。世称讷斋先生。为己卯名贤。(宋文正尤庵撰思庵神道碑)
公倜傥有大志。北门祸作。一时士类。无所依归。公悉为经纪。故金世弼,李耔,李延庆。俱往依之。(醒翁识小录)
己卯之际。讷斋,冲庵。诗尚盛唐。文尚西京。如金承旨絿,(大柔号自庵)奇典翰遵(子敬号服斋)与其侪辈。皆以讷斋,冲庵为师友。(裨官杂记)
朴讷斋体不逾中人。而可以托六尺之孤。(金潜谷堉名臣言行录)
公性简抗少许可。嫉恶之心。出于天性。以此不容于朝。虽至屡黜。终不改也。贞于阳川。搆逍遥堂。遍求一时名作。以题悬。公诗有半山排案俎。秋壑辟樽盂之句。贞知其讥己。遂撤而焚之。(丙辰丁巳录)
先生母夫人徐氏。归宁南平之路。宿于井邑川原店。店在长城笠岩之下。是夜梦。笠岩坠下。声若巨雷。以裙受之有娠。明年甲午。先生生。状貌端正。神彩英明。因以店名命小字。(家乘○或云以岩名名之。)燕山纳罗州牛夫里之女而嬖之。牛夫里。以贱人之子。恃恩恣横。掠人妇女。夺人田园。朝野患
讷斋先生集附录卷第二 第 106L 页
之。无有正其罪者。丙寅秋。先生以全罗都事。杖杀于锦城馆。自度不得免祸。待命上京。有猫自大路而入小路。彷徨若指路。先生异之。遂从小路行。燕山闻牛夫里死。即命拿来。金吾郎从大路。与之相违。会 中庙反正。得免惨祸。
南趎遭谗。先生抵书方伯曰。名者。猜疾之摽的。执弓抽矢者。无强弱。自古皆然。而湖南尤甚。
王阳明(守仁)文字。东来未久。东儒莫知其为何等语。先生与金十清。(世弼公硕)见其传习录。斥谓禅学。有酬唱三绝。(先生诗。有曰却恐人惊异所云之句。而馀皆逸。十清和诗曰。紫阳人去斯文丧。谁把危微考旧闻。学蹈象山多病处。要君评话复云云。)
金十清结屋于忠州知非川上。先生时补忠州。为经营之。屋形如工字。两边为寝室。中厅为讲学之所。时经己卯斩伐之祸。以学为讳。而惟先生常往来工字堂。与十清,慕斋。(金安国国卿)讲道弥笃。教诲后学。时慕斋在骊江。与忠相近。每春。先生亲往骊州。见州牧李希辅。(安分)受官粜二百石。船运分馈二公及学徒。及秋。又载米自籴。岁以为常。不以禄米直饷。盖远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