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972-06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一百二十五
             明 章潢 撰
  开浚田亩水利总叙
 昔人有言积贮天下之大命而军国之需必资焉王
 制曰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是贮积之道也然所以致之者岂无其道哉有田畯
 以率甸人有匠人以治沟洫有遂人以兴水利有稻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972-0674b.png
 人以祛水害是故田野之所由辟而积贮之所由充
 也井田既坏此法不传盖自汉唐以迄于今日而公
 私之积皆可哀痛矣迩年以来苏松之水溢为巨浸
 江浙之旱赤地千里一苗半穗民命尽矣兼之以贪
 墨之侵渔豪强之兼并缁黄之靡食赋敛之峻削门
 摊之税十室九空𨽻卒所过鸡犬亦索东南民力困
 竭甚矣则大运削弱之患供输逋负之状其敝不惟
 在民生而且移之国计矣思患预防者可不通变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972-0674c.png
 宜民乎何则扬州之域厥田下下厥土涂泥而今财
 赋乃至甲于天下者以民事勤而庶功兴也昔人有
 言东南有可耕之人而无其地西北有可耕之地而
 无其人则夫西北之地古之中原地非不可耕也但
 人力不知奋耳诚能稽元学士虞集之议而于河南
 山东陜西诸省长川广野可以开沟洫而蓄泄其水
 画经界而原隰其田成菑畬而稼穑其利者因而
 用之或召募异地之人给其牛种而宽其租赋或留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972-0674d.png
 休尺籍之兵立之屯营而储其糗粮则通东南之漕
 运以给太仓者常也敛西北之粟以足边储者权也
 所以济漕运之所不及也虽然天下之事建议者思
 之非不周而执事者行之未必力方集议开京东濒
 海之田而极施为措置之详其法非不凿凿可行也
 而肉食者鄙竟以浮言阻之卒之至正间海运不继
 燕京乏食宰臣议行仅以纾一时之急而国之成败
 莫之有救岂议论多而成功少集之言有不足用欤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972-0675a.png
 无亦主之者无其人也昔贾让治河之策固曰不与
 水若争咫尺之利则夫今日之治田也其可与土地
 争利乎诚能择通敏练达之臣委任而责成之许以
 便宜不挠之以文法迟以岁月不责之以旦夕不为
 群议所摇不为流言所惑捐内帑而不之惜召民怨
 而不之顾旧堰可增也则任其增而不挠于中制新
 河可开也则听其开而不请于上裁则硗埆之地皆
 可田灌莽之区皆可稼矣然又必不亟其利初所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972-0675b.png
 者予之民而不争二三年后始籍而赋之则民知利
 之所在咸争先而趋之矣丘文庄之议载于衍义补
 者可考也夫开西北之田以资积蓄固所以纾东南
 之困也然东南水利其可不思所以兴之乎东南水
 害其可不思所以去之乎故今董治农政非无通判
 也而未尝闻其有劝相之方提督水利非无宪臣也
 而未尝闻其论疏浚之术则遇旱而无所蓄遇涝而
 无所泄凶荒之故恒必由之诚使知水政者如刘彝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972-0675c.png
 其人兴陂塘者如孙叔敖其人则东南之凶歉可免
 矣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972-0676a.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972-0676c.png
 围田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
 濒水不时渰没妨耕种其有力之家度视地形筑土
 作堤环而不断内容赖亩千百皆为稼地后值诸将
 屯戍因令兵众分工起土亦一此制故官民异邻复
 有圩田谓叠为圩岸捍护外水与此相类虽有水旱
 皆可救禦凡一熟馀不惟本境足食又可赡及邻郡
 实近古之上法将来之永利富国富民无越于此
 水闸开闭水门也间有地形高下水路不均则必跨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972-0676d.png
 津要高筑堤埧汇水前立斗门甃石为壁叠木作障
 以备启闭如遇旱涸则撒水灌田民赖其利又得通
 济舟楫转激碾硙实水利之总揆也
 周礼以潴蓄水以防止水说者谓潴者蓄流水之陂
 也防者潴旁水之堤也今之陂塘既与上同考之书传
 庐江有芍陂颍川有鸿隙陂黄陵有雷陂爱敬陂阳
 平沛郡有钳卢陂馀难遍举其各溉田大则数千顷
 小则数百顷后世故迹犹存因以为利今人有能别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972-0677a.png
 度地形亦效此制足溉田亩千万比作田围特省工
 费又可蓄育鱼鳖载种菱藕之类其利可胜言哉
  治水诸器
 治水诸器十有三曰铁簸箕曰五齿爬曰杏叶杓曰
 搅江龙曰方船曰水车曰戽斗曰泥㨮曰泥筐曰铁
 镢曰竹皆旧制也曰活闸曰刮板余新制也然皆
 可深闸河耳而深黄河之法可以制胜之乎铁簸箕
 重艰不可用五齿爬可搜泥根杏叶杓可涝淤泥搅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972-0677b.png
 江龙急水可偶一为之多弗效方船利于载石捞泥
 水车大利于乾漕北人不能用戽斗利于挹水南人
 不能用泥㨮以布为之二人共举烦难可厌泥筐以
 担贯之一人独举用人少而盛工多利器也恨北人
 不习铁镢利器也南北通习之竹水中夹泥唯高
 宝湖中能用之活闸以板为之遇闸河浅则施有石
 闸之用可移而置也刮板施于淤沙之浅一刮可去
 沙数斗二器大利闸漕云
卷一百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972-0677c.png
 治槽之淤有二法遇淤泥之浅利用爬杓不利于刮
 板遇沙淤之浅利用刮板不利于爬杓
  岸塍(岸塍所以围田也即一方/而他方皆可以例推矣)
 国家倚辨东南财赋而苏松之赋又甲于东南顾地
 处下游古号泽国盖平时既杂受杭嘉毗陵诸路之
 水而湖沙往来之处浦塘又多壅塞故时雨淋淫辄
 驾堤上而滨湖近海之处被害尤剧此岂独不浚洒
 之故哉亦以障捍之无策也盖有司既困于簿书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972-0677d.png
 会之繁又格于因循积习之论故于水务每疏阔不
 讲至于岸塍虽亦业田者修筑然人情恒悭一时小
 费而不顾异日大害乃多虚应故事夫岸塍当平时
 风浪之冲激侵蚀既已不鲜迨经霖雨则连络尽圮
 而穑夫束手号吁无门矣故当事者首务须在经理
 干河之大且要者其次则疏支渠筑围埂急焉檄郡
 县修筑必严厥令必责厥成相机宜授方略视窊隆
 准事物计田授役而公家亦资以钱榖其为岸必高
卷一百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972-0678a.png
 与广等上广若干而下内外各加三之一其当齧而
 易溃者则断木为撅甃石为址必期于雄固而后已
 如是而又岁岁修之俾勿坏则水潦有备而沮洳之
 区可与沃壤并矣苟徒曰理河道足矣而于岸塍漫
 不加意则虽得之于河而终失之于堤埧岁疏浚诸
 塘浦后而水患频仍病民亏国其效可睹矣此岂备
 灾万全之策乎夫国需取辨常在目前而里闾利病
 常在千万里外苟不悉图所以备灾者而徒一切责
卷一百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972-0678b.png
 赋于受灾之民则百姓抗弊何时可夷而军国储蓄
 亦何能常足也故于沟洫之外复著岸塍之说盖详
 于人之所易忽以备水利者采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972-0678c.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972-0678d.png
  浚渠(浚与浚同开/治也湡也)
 凡川泽之水必开渠引用可及于田考之古有沟洫
 畎浍以治田水书云浚畎浍距川是也逮夫疏凿已
 远井田变古后世则引川水为渠以资沃灌按史记
 秦凿泾为渠又关西有郑国白公六辅之渠外有龙
 首渠河内有史起十二渠范阳有督亢渠河北有广
 戾渠朗州有右史渠今怀孟有广济渠俱各溉田千
 百馀顷利泽一方永无旱暵所谓人能胜天岂不信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972-0679a.png
 哉后之人有能因其地利水势继此而作益国富民
 可见速效凡长民者宜审行之
  论浚渠筑堰
 禹之治水不过曰决九州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而已
 而天下之言智者莫踰焉何哉洪范五行水曰润下
 知水之性润下则知禹之治水矣是故先决九州以
 导于海使水之大者有所归次浚畎浍以距于川使
 水之小者有所泄此所以九州同四隩宅而万世永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972-0679b.png
 利也商之衰也五行之官世失其业周人始命遂人
 十夫为沟百夫为洫千夫为浍万夫为川而沟洫之
 制始立稻人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
 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而沟洫之制益详至于匠人
 氏又辨其深广之度而通其蓄泄之宜其法可谓尽
 善矣然周人岂夷陵谷而为之哉亦不过因其自然
 之利而修伯禹之故而已周之衰也遂人稻人匠人
 之官又世失其业列国之君皆自利以病邻国暴秦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972-0679c.png
 之兴又废沟洫开阡陌而水利废矣是故孙叔敖起
 芍陂则楚受其惠文翁穿㳛口则蜀以富饶史起凿
 漳水于魏则邺傍有稻粱之咏郑国导泾水于秦则
 谷口有禾黍之谣许景山复萧何之故堰则兴元之
 荒瘠复为膏腴赵尚宽修召信臣之故渠则南阳之
 泻卤变为沃壤之数君子者孰非因其自然之利而
 修其已然之法哉谓之得周官之遗意亦可也伏惟
 我国家司空有总职水利有专官省以督之府府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972-0679d.png
 督之县而县之陂塘圩堰又莫不有长重以宪臣之
 稽察皆以悯惠元元而兴水利也然遇水旱民辄告
 病者是必有其故矣此无他陂塘圩堰之长皆失其
 业而郡县长吏又莫之省忧故也欲修周官之职加
 疏浚之功通灌溉之利绝湮没之患甚盛心也愚则
 以为周官之职不可卒复而沟洫之遗意尚亦可寻
 周官曰沟必因水势防必因地势盖沟以导水不因
 水势则其流易壅防以止水不因地势则其土易坏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972-0680a.png
 为今之计莫若申饬郡县长吏督率陂塘圩堰之长
 察水势之曲直原地势之高卑可堤则堤可决则决
 因陂塘圩堰之旧加疏浚筑塞之功而又严侵占之
 禁明考课之法则灌溉之利兴漂没之患免矣虽然
 贾让有言曰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利分
 度水势所不及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为
 圩泽使秋水多得所休息左右游波宽衍而不迫此
 诚万世水利之上策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972-0680c.png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972-0680d.png
  治河垦田疏
 御史用周言治河垦田事相表里田不治则水不可
 治盖田治而水治矣古今称圣人之治水者必曰大
 禹禹治水莫大于河自告厥成功之后至周定王五
 年而河乃徙自龙门至于碣石入海不为中国害者
 一千七百馀年宜其功施未易名状然禹之自言则
 曰予决九州距四海浚畎浍距川至孔子称禹亦惟
 曰尽力乎沟洫而已然则历千七百年而河不为中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972-0681a.png
 国害者实大禹尽力沟洫之赐也故自禹至殷盘庚
 五迁厥邦以避河圯沟洫小坏矣然犹未徙也至定
 王时而徙沟洫加坏矣然犹未决也至秦废井田开
 阡陌而沟洫扫地矣秦祚不延及汉而河决酸枣决
 瓠子历汉而唐而宋元源河徙决不可胜记治河费
 岁以若千万计其治塞之而已沟洫之政无闻焉今
 自黄河言之每岁春冬西北演迤而来固亦未害逮
 夏秋霖潦时至吐泄不及震荡冲激莫斯为甚夫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972-0681b.png
 数千里之河挟五六月之霖潦建瓴而下乃仅以河
 南开封之涡河与直𨽻徐州州县数百里之河束而
 委之唯其不遭横决者幸而已矣夫今之黄河古之
 黄河也今自陜西西宁至山西河津所谓积石龙门
 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瀍涧诸名川之水与纳每岁
 五六月之霖潦古与今无小异也何独大禹能使之
 安东北之故道历千百年而不坏后世曾不能保之
 于数年之间此其由于沟洫之不修大较然矣陛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972-0681c.png
 爱养元元无所不至垦田劝农之疏屡蒙俞允则今
 日肇修沟洫之政以继神禹平成永赖之功臣实望
 焉且黄河所以有徙决之变者无他以水未入海而
 霖潦无所容也天下皆有沟洫则天下皆吞水之地
 天下皆修沟洫则天下皆治水之人水无不治则田
 何所不垦是一举而兴天下之大利平天下之大患
 也今河南州县被冲决者垄亩淤坟耕者不得种种
 者不得收而科催额税如故中土之民困于河极矣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972-0681d.png
 至运河以东济南东昌兖州三府州县虽有汶沂洸
 泗等河与民间田地支节脉络不相贯注每年泰山
 徂徕山水骤发漫为巨浸溃决城郭漂没庐舍与河
 无异或值旱暵则又无可修缮陂塘渠堰蓄水以待
 急遂致齐鲁之间方四五千里之地一望赤地蝗蝻
 四起草榖俱尽此皆沟洫不修之故也使沟洫既修
 又宁患此今欲修沟洫之政非谓一一如古也但各
 因地势水势之宜纵横曲直随其所向自高而下自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972-0682a.png
 小而大自近而远盈科而进委之海而已远谋不可
 以倖致美功不可以杂施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今莫若正疆理以稽工程集人力以助夫役蠲荒粮
 以复流移专委任以责成功持定论以察群议毋以
 欲速而辄更张毋以小利而生阻挠则治河裕民之
 计也所谓正疆理以稽工程者盖疆里不正则规模
 不立脉络不贯而彼此相病合行司府州县规画立
 界先因通流画为大渠多者五六少者三四次因顷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972-0682b.png
 亩画为中渠小渠而又计其工程之难易土壤之生熟
 夫役之多寡钱粮之盈缩期会之后先为三年规大
 略初年疏大渠会于诸河次疏中渠达于大渠又次
 疏小渠达于中渠其浅深阔狭各因水势纵横曲直
 各因地势中间卑洼特甚不通转折之处则疏为塘
 泺于沟洫之间水涝则趋平旱暵则节蓄经画既定
 造成疆里图册上之下令如式施行责其成效可也
 所谓集人力助夫役者大约大渠用官夫小渠用民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972-0682c.png
 夫官夫专开水道为之经民夫各治其田为之纬乞
 行河南山东直𨽻问刑官除特旨并情理深害免死
 充军外其馀少仿宋人民屯之法𨽻其名于附近卫
 所而属之有司责令开渠并垦除粮荒田自给口粮
 三年之后量徵屯粮若会赦愿附籍佃前田为永业
 者听其府州县徒罪发配人愿赎者俱令以官夫开
 渠徒以里计杖以丈计随所犯轻重为放免差次则
 军犯免卫所凌虐且省军储徒罪得以力免赎亦不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972-0682d.png
 废法外此更清驿传应付之滥恤貱赔税粮之苦议
 保马积习之弊裁里长浮靡之费省民壮团操之扰
 当事诸臣皆相与推广德意一一行之则沟洫之政
 可举沟洫既成岂止河患可平民利可兴即万一有
 兵戎之警亦将逡循相顾而不敢横又推其法于诸
 边修古人屯田分兵之法使耕者杂于居民之间不
 惟可省饷馈之费沟垒相望所在皆险所谓寓武备
 于农功资人和于地利者也今自近黄河一带州县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972-0683a.png
 积年逋欠查理停免而见在积荒田粮覈实开除则
 流移渐复而荒田自垦往年治河任事之臣刘大夏
 等或蒙大发浙江等布政司银两或蒙给钞关抽分
 以备支费莫非因民之财救民之患也今沟洫大务
 谊当不惜小费乞于蠲粮数内通融扣补略如宋臣
 范仲淹以官粮募饥民修水利之法使官司惠而不
 费百姓劳而不怨沟洫修复则下足民食上给公赋
 皆将沛然而有馀比之俟河决时驱无辜之民倾不
卷一百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972-0683b.png
 赀之费兴再三不得已之役徼万一不可必之功者
 利害盖相万也夫黄河徙决不常捍禦之策言人人
 殊会通河之外谓引沁河谓通卫河盖皆博采人言
 以求弘济然开凿建置之役费率不下几十万金即
 令运道既成其张设官府开创闸坝编命夫役必一
 如会通河之故则为费已繁往年工部侍郎刘天和
 奉命治河专意修复故道竟以底绩是也至于海运
 之议则既有不必妄议生扰之明旨在矣故以辽东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972-0683c.png
 而视海运则当舍危而就安以山东河南而视辽东
 则当舍远而就近以北直𨽻而视山东河南则又当
 先内而后外诚自内而外自近而远修沟洫之政使
 国有十年之积民无垫溺之危以保国家亿万年无
 疆之安天下幸甚
  治田治水议
 按古之畿甸数百亩之田必沟数十沟之水必川数
 大川之水必就洼而为湖沟因水漱防因水淫渊因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972-0683d.png
 水罄折而向于矩为湖为渚也湖渚多而天下西北
 之水不助河而为暴然后数千里中原之地可树艺
 而农唐虞之盛由五事宣八风雨旸时若无崩竭淫
 溢之灾无转漕输将之费而封浚分画功臻于永赖
 熙宁之术也此谓本务
  漕河前已类附黄河以别参考而治河则工曹职
  也故复记之
  治河失其故道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972-0684a.png
 按漕河原不用黄河之水惟用洸汶沂泗诸泉之水
 足以济之渡淮而西皆是清水故名清河正统十三
 年黄河决荥阳冲入漕河溃沙湾以达于海景泰四
 年都御史徐有贞塞之乃分流自兰阳东至徐入于
 漕河以疏杀之而黄河始来然亦小小与清水合流
 清水七分黄水三分并入于淮至正德六年水势方
 盛行浸漫而冲洗之矣先是黄河未冲之时清河河
 道皆狭故易充然亦有浅故沿河俱设浅铺每年转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972-0684b.png
 运故无滞也后黄河水大来而浅铺亦设而不用矣
 今观二洪之旧堤宛然正是先年河道但二洪一向
 黄水浸漫一旦水落石出而清河一带浅涸人心乍
 见不能无异其实则故河也盖自淮达济由会通以
 至卫河一路堤防只恐黄河之水冲入为漕河之害
 今徐州二洪以下一向反用黄河之水而忘其故及
 水不来则用工挑浚以引之日望其来而不可得如
 酒本伤人之物而耽酒者一向沈溺于酒反以酒为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972-0684c.png
 生一不饮酒即欲死矣此非今日漕河之喻乎
  论东南水利
 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尔雅吴越之间有具区盖
 镇常苏湖七郡之地中含太湖而东渐于海上受杭
 睦宣歙天目诸山之水下自三江泄焉自汉以来咸
 获其利盖古人顺治之道必观其源以溯其委上筑
 溧阳之间分水银林五堰以节其流而使发源之水
 得以西决于芜湖下疏三江而使积集之水得以东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972-0684d.png
 决于涨海故自吴江抵华亭青龙合于三江之水虽
 有二百八十之遥而上流既迅大海之潮沙不得以
 障之也夫何唐末东南商贩薄木由宣歙以达两浙
 乃病五堰艰阻给官中废则金陵九阳数郡之水不
 西入于芜湖而东入于震泽矣至宋庆历间李禹卿
 又堤大湖四十里为漕而中截之使湖水不得以东
 下是五堰既开则来者愈迅湖堤既锢则去者复缓
 其势又恶得不为蔽乎由是三江之水上不受湖流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972-0685a.png
 之冲而下有潮沙之壅于此亦蔽矣单锷尝言之自
 五堰以至湖堤犹之一身也五堰则首也荆溪则咽
 喉也百渎则心也震泽则腹也傍通大湖之众渎则
 脉络诸窍吴江则足也今上废五堰之固下有江岸
 之阻是桎其首足塞其众窍以沃其口沃而下已则
 腹满而中绝矣其后吴执中郏侨类皆言之而当时
 执政漫不知检遂使江口为豪强之业江尾为茭芦
 之区淤田村落无类数计湖日涌而江日废渐为百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972-0685b.png
 世之患矣我朝永乐间夏元吉以善言水利得莅兹
 土一时亦称底绩惜其不念厥本而徒自昆山开下
 界里掣吴以达刘家河而泄吴江北去之水自华亭
 开黄浦三泖以达范家浜而泄吴江南去之水至于
 湖堤之痼则漫不加意正统间周忱修复三江复以
 湖沙垦辟成田因循不举岂知湖堤不去终非利导
 之原三江不复终非底定之本哉为今之计五堰之
 复于正德者修其成可也其下委之势当自吴江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972-0685c.png
 决其堤自堤以决三江之壅使由华亭青龙顾会诸
 浦以达于海其他疏浅之处若宜兴之百渎吕城之
 三堰昆山之至和塘咸复故道则水何患其不治哉
  经理三吴水利图说
 江南水利譬之人身天目首也诸山溪口也本湖其
 胞腹三江其肠胃海其尾闾也考诸志载黄浦即东
 江之别名刘河即娄江之旧迹并吴淞为三江吴淞
 西连太湖东通大海江流迅驶唐以前未闻有水患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972-0685d.png
 后吴江长堤一筑肠胃始失其利国初以来水患转
 亟而夏忠靖公乃专力于夏驾新洋一时大有所裨
 其后新洋港水势湍悍日就深阔而吴淞江之气脉
 渐微矣土人以此称为漫水港云夫江流迂缓既无
 以荡涤潮沙而新洋夏驾倒注之潮复与东来之潮
 相会合合则停停则淤江之旋塞有由然也某恪遵
 庙算广集众思咨访机宜究极形势乃知并益为灾
 由于源之未节江之并行而至于相夺则以流之未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972-0686a.png
 得所归也于是辟治江中壅塞四十馀里以复吴淞
 江之故道决去吴江滩涨数十处使大湖积水直注
 于吴淞浚淞之山泾等港秀川官绍盐铁浦淮六磊
 等塘泄淀泖之水于黄浦浚苏之吴塘顾浦戚虞径
 南北横沥等处泄昆太仓诸水于刘河复浚七浦梅
 林等塘使阳城巴城诸湖之水径入于海浚白泖福
 山三丈诸浦九里青阳山塘雷沟等河使尚昆湖毗
 陵晋陵诸水径入于江皆所以导其流也浚白鹤荆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972-0686b.png
 城港西汎里河泄长荡荆溪诸水入于运河浚武进
 之水于孟渎丹阳之九曲河丹徒之铁猫港泄润州
 上流之水亦入于大江皆所以节其源也源流各得
 其所然后于千墩堡南浚淀山湖口使湖水通彻入
 于吴淞又虑江水外逸乃于夏驾及漫水江口并建
 一闸随时开闭庶几水不外趋潮不倒注吴淞可保
 无虞
  伊洛水田议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972-0686c.png
 河南本有水利可以兴水田古之人盖尝为之矣如
 太阳三渠去府城南十里而近分洛水以溉田者宣
 利渠去永宁县南三里而近又有新典万箱等渠皆
 亦分洛水以溉田者伊阳渠去嵩县东十里而近永
 宁渠去嵩县南六里而近又有鸣皋顺阳济民等渠
 皆分伊水以溉田者而卢氏县之东涧水则尝析而
 为渠流入于城中以灌蔬圃者也可以灌蔬圃则亦
 可以灌田兴水田之利也至于伊洛瀍涧载在经史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972-0686d.png
 流经府城外夏秋间每泛溢而东者宁不可以堤障
 之车戽而耕种为水田乎予尝举其说以告东濲孙
 公公言不可盖其人习于种旱榖惮于胼手胝足之
 劳而又不谙埂塍之制不惯于裁插耘耔之方术也
 闻永宁嵩县亦已有水田其民颇称饶裕予方欲募
 召能作水田之人于我苏松及永宁嵩县之已有成
 效者以分教乎凡伊洛三川之民兴粳稻之利于此
 一方而惜乎不久即迁官去入闽矣洛民每苦粮重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972-0687a.png
 疏欲与汝南道丈地而均粮格不行予尝为之请轻
 折而方伯公靳不许每叹之倘水田之利成每亩可
 收榖三四种其每亩所上粮一斗比之我苏松犹为
 轻则尔即不尽水田也以水田与不水田相参错为
 轻重数年以后岁稍多收民间亦或稍致饶裕如永
 宁嵩县也粮则稍重于输将不为难亦何至强聒于
 人前仰人鼻息而不蒙一许可也欤予请轻折而不
 得欲兴水田以利氓民而以转官去不获遂予心又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972-0687b.png
 以为大夫士亦安于故常而不乐为此也每每嗟叹
 之且著议以告后来者
  淮凤垦田记
 臣愚伏见皇上留心吏治加志穷民奖赏来朝官员
 则亲发玉音谕以爱养百姓虑有司催科稍急则敕
 下户部蠲免闾阎宿逋孜孜讲求惟欲康阜兆民永
 固国本甚盛心也臣智识浅陋不能仰赞万分之一
 思得往年出守庐阳尝巡行阡陌劝民开塘蓄水招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972-0687c.png
 集流移开垦荒芜颇觉有益又尝往来邻境凤淮两
 府之间习见地广人稀一望数十里皆红蓼黄茅大
 抵多不耕之田间有耕者又苦天泽不时非旱则涝
 盖雨多则横潦瀰漫无处归束无雨则任其焦萎救
 济无所取资以是饥馑频仍窘迫逃亡人烟日稀旷
 土益广此地界连萧砀汝颍皆多盗之区逋逃之薮
 积久不无隐忧宜得专官教民稼穑招抚流移在世
 庙中业曾专设都御史王玑时值大水浸淫功不及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972-0687d.png
 施辄复报罢臣为督抚时因颍州佥事升任具本奏
 荐原任知州姚筐或注原缺或另添设专理开荒议
 亦未行然臣窃以关系地方安危时时念之不置近
 复有以此白臣者臣谨以昔时之见参以今日所闻
 窃意必设专官以重责成盖颍州佥事淮阳副使两
 道各有兵饷钱粮问理词讼之责势不能兼各该有
 司非得监司督责人无畏惮合于淮凤二府特设一
 佥事择实心干济者畀之专敕给以关防住劄适中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9a 页 WYG0972-0688a.png
 州县抚按同心重其事各道不得侵其权有司势豪
 不得挠其法假以岁月不责近功开一顷即一顷之
 利招一民即一民之安三年果有成绩进秩而不迁
 再考再进秩久且超迁之其所辖有司即以开垦土
 地招来人民多寡为殿最亦务各久任超迁如是十
 年不臻庶富之效无是理也专官之责其效在广开
 沟洫夫水土不平耕作无以施力必先度量地势高
 下跟寻水所归宿浚河以受沟渠之水开沟渠以受
卷一百二十五 第 29b 页 WYG0972-0688b.png
 横潦之水官道之冲设大堤以通行褊小之村亦增
 卑以成径惟欲于道旁多开沟洫使接续通流水由
 地中行不占平地又度低洼处所多开塘堰以潴水
 之夏潦之时水归沟塘亢旱之日可资灌溉高者麦
 低者稻平衍地多则木绵桑枲皆得随时树艺土本
 膏腴地无遗利遍野皆衣食之资矣其次招恤流移
 夫良民忍弃乡土止为无食耕种多荒年宿逋苦追
 并其势必不能安其居也今地既开辟夏秋有收不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0a 页 WYG0972-0688c.png
 愁无食鼓动其怀归之心将受廛为氓之恐后各该
 有司宽慰而安抚之量拨地土处给牛种不得责其
 逋负量宽二三年俟其志定业熟然后起科又或招
 致江南客日或劝谕本土地邻或审拟徒夫无力者
 令供役开浚有力者出资给食皆佥事可得专行其
 馀未尽事宜悉听其酌量区画或者有窒碍难行事
 干题奏者议拟停当径自请旨施行既无掣肘之虞
 民心莫不归向而展布无难矣臣芹曝微忱冒昧渎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0b 页 WYG0972-0688d.png
 闻伏乞敕下该部再加详议见诸施行庶几酿无穷
 之利于根本之地消意外之虞于未萌之先皇上厚
 生育物至仁诞敷于穷檐旷土鼓动四方务本力田
 之风实化导民生之一机也
  议兴西北水利
 客曰子谓经国吁谟其大且急莫有过于西北水利
 则予之所未解也曰禹功茂矣而浚畎距川乃其尽
 力而终身者驺孟谈王道教树蓄厥惟先务客恶得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1a 页 WYG0972-0689a.png
 以水利而左之予将为客悉其利夫雨旸在天而时
 其蓄泄以待旱潦者人也乃西北之地旱则赤地千
 里潦则洪流万顷惟寄命于天以幸其雨旸时若庶
 几乐岁无饥耳此岂可以常恃哉惟水利兴而后旱
 潦有备其利一也神京北巩财赋取给于东南忠于
 谋国者镜胜国之往事怀和人之隐忧尚有出于河
 流外者惟兴水利而西北储蓄近取常裕视东南为
 外府可也中人之治生必有附居常稔之田始可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1b 页 WYG0972-0689b.png
 安土而无饥乃国家全盛之势据上游以控六合独
 待哺之东南近废可耕之田远资难继之饷岂计之
 全哉今运蚤而积久储蓄信有赖矣然运蚤而收之
 其熟有浥损之患久积而散之恒过其期有红腐之
 忧水利既兴则田畴之间要皆仓庾之积其利二也
 东南转输每以数石而致一石民力竭矣而国计所
 赖欲暂纾之而未能也惟西北有一石之入则东南
 省数石之输所入渐富则所省渐多先则改折之法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2a 页 WYG0972-0689c.png
 可行久则蠲租之诏可下东南民力庶几获苏其利
 三也昔禹导河入海而沟洫之修尤尽力焉固以利
 民亦以分杀支流而不以助河之虐河之无患沟洫
 其本也周定王以后沟洫渐废而河患种种矣今河
 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泌伊洛瀍涧及丹
 沁诸川数千里之水当夏秋霖潦之时诸川所经无
 一沟一浍可以停住旷野洪流尽入诸川其势既盛
 而诸川又会入于河流则河流安得不盛流盛则其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2b 页 WYG0972-0689d.png
 性自悍急性悍则迁徙自不常固势所不至也今诚
 自沿河诸郡邑访求古人故渠废堰师其意不泥其
 迹疏为沟浍引纳支流使霖潦不致汎溢于诸川则
 并河居民利水成田而河流渐杀河患可弥矣其利
 四也古人之画地而田也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既
 顺土而宜民亦设险而禦侮也晋之邀齐也必曰尽
 东其亩以为戎车之利晋之利齐之害也今西北之
 地平原千里寇骑得以长骑若使沟浍尽举则田野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3a 页 WYG0972-0690a.png
 之间皆金汤之险而田间植以榆柳枣栗既资民用
 又可以设伏而避敌其利五也往者刘六刘七之乱
 持竿一呼从者数万则游惰归之也盖业农者縻其
 田里惟游惰之民轻去乡土而易于为乱今西北之
 境土旷而民游识者常惴惴焉诚使水利兴则旷土
 可垦而游民有所归消衅弥乱深且远矣其利六也
 东南之境生齿日繁地苦不胜其民皆不安其土乃
 西北蓬蒿之野常疾耕而不能遍苏子谓聚则争于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3b 页 WYG0972-0690b.png
 不足之中散则弃于有馀之外其不均固如此也今
 若招抚南人修水利以耕西北之田则民均而田亦
 均矣其利七也东南多漏役之民而西北罹重徭之
 苦则以南之赋繁而役减北之赋省而繇重也使田
 垦而民聚民聚则赋增而北繇可轻其利八也沿边
 诸境有转输不能至者招商以代输盖有数顷之田
 困于一商遂弃业以他徙其有曲避转输之苦者则
 私以折色兑军商得苟安军无宿储即承平勿论设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4a 页 WYG0972-0690c.png
 有烽警何以待之惟近边田垦转输不烦其利九也
 屯田之成熟者多属隐占久则难稽矣然亦不必稽
 也西北非无田之为患而不垦之患彼既垦而熟矣
 何必归官始为国家之利哉惟自其荒芜不理者召
 募垦之则新屯固种种也兵之壮悍者既心耻于负
 锄而其羸弱者又力疲于荷戈驱兵为农势固难行
 惟募之农而简之为兵则心安而力奋屯政无不举
 矣今天下浮户依富家以为佃客者何限募而集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4b 页 WYG0972-0690d.png
 可立致也募农以修水利修水利以举屯政其利十
 也塞上之卒土著者少不得已而有募军则居行给
 饷为费不赀又不得已而有班军则春秋递往疲于
 奔命又不得已而按籍勾补解檄方登逃亡旋报闾
 阎重困行伍又虚若近塞水利既修屯政大举田垦
 而人聚人聚而兵足可以省远募之费可以苏班戌
 之劳可以停勾补之苦其利十有一也宗禄势将难
 继咸切忧之而莫肯任其议将以难遗后人而后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5a 页 WYG0972-0691a.png
 难更有甚于今日此不可不亟为之图也世有勇于
 建议者则曰裁其禄弛其禁而已夫不资之以谋生
 而徒曰裁其禄则饥寒者孰恤不定之以安居而徒
 曰弛其禁则流离者孰依我圣天子睦族展亲之仁
 必不忍其至是也昔范文正以两府禄入尚能广义
 田以廪族人矧以国家之大而不能使天潢之𣲖皆
 饱食而安居乎今西北之地旷土弥望于其间择人
 所弃者官为垦辟分井而田如中尉以下量岁禄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5b 页 WYG0972-0691b.png
 入授田若干使得安居而食其土其后支庶渐繁田
 不再授盖既授之以田开其治生之端彼知田不再
 授则皆及其始授之时勤俭明农于其间以岁食之
 馀渐垦田而扩产为长子孙之计其雄桀者不失为
 富家翁即庸拙者亦可以依田力穑其与坐食多馁
 散处失所者相去远矣其利十有二也昔之有志者
 尝欲仿井田之遗制授民之产而惜其时之不可痛
 豪强之兼并限民之田而限其势之难行今若于西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6a 页 WYG0972-0691c.png
 北空閒之地修举水利则仿古井田亦可也限民名
 田亦可也古昔养民之故以渐可举其利十有三也
 古者以井画地度地居民比闾族党井自为界民不
 可多得尺寸之地而地亦不可多得一介之民民与
 地适相均也今通都大邑之民踵接肩摩而争繁习
 靡多梗化而败俗其争少习村者惟寥廓之乡为然
 今若画井居民裒益其多寡使民与地均如古比闾
 族党之意则教化可兴而俗尚自美其利十有四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6b 页 WYG0972-0691d.png
 客曰信如子言水之利溥矣西北皆可行独先于京
 东者何居曰京东辅郡而蓟又重镇固股肱神京缓
 急所必须者矧其地负山控海负山则泉深而土泽
 控海则潮淤而壤沃利水尤易易也予所属二三解
 事者盖遍历山海之境阅两月而返披图出示如指
 诸掌也为言诸州邑泉从地涌一决而通水与田平
 一引而至比比皆然姑摘其土膏腴而人旷弃即可
 修举以兆其端者自西历东如密云县之燕乐庄平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7a 页 WYG0972-0692a.png
 峪县之水峪寺及龙家务庄三河县之唐会庄顺庆
 屯地皆共著者蓟州城北则有黄厓营城西则有白
 马泉镇国庄城东则有马伸桥夹林河而下城南则
 有别山铺及夹阴流河而下至于阴流淀疏渠皆田
 也遵化西南平安城夹运河而下及沙河铺地方又
 铁厂涌珠湖下至韭菜沟上素河下素河百馀里夹
 河皆可成田迁安县北徐流营山下涌出五泉合流
 入桃林河又三里桥涌泉流出滦河又蚕姑庙涌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7b 页 WYG0972-0692b.png
 成河与滦河相接夹河皆可田之地卢龙县燕河营
 涌泉成河及营东五泉涌漫四出至张家庄抚宁县
 西台头营河流亦自燕河营涌泉而来皆可田自西
 以东如丰润县南则大寨及刺榆坨史家河大王庄
 之地东则榛子镇西则鸦洪桥夹河五十馀里皆可
 田玉田县清庄坞导河可田后湖庄疏湖可田二里
 屯及大泉小泉引泉可田其间有民所不业之地有
 屯地有牧马草地屯草之地属于官官为辟其芜而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8a 页 WYG0972-0692c.png
 收其利不难也至于民不业者召民业之官为助其
 力何至连阡陌弃鞠为茂草乎至于濒海可田则自
 水道沽关黑崖子墩起至开平卫南宋家营之地东
 西度之百馀里南北度之百捌拾里皆𨽻丰润其地
 与吴越濒海之沃区相等今萑苇弥懋而系名于势
 族然苇之利微即势族亦无厚入于其间也若如吴
 越人田而耕之则利十倍于苇即捐其一以与势族
 使不失其旧入势家亦无憾焉昔虞文靖公之议东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8b 页 WYG0972-0692d.png
 极辽海南滨青徐濒海皆可田之地今丰润实其中
 境欲举其议而行之滋非其先当致力者乎盖先之
 京东数处以兆其端而京东之地皆可渐而行也先
 之京东以兆其端而畿内列郡皆可渐而行也先之
 畿内列郡而西北之地皆可渐而行也在边陲则先
 之蓟镇而诸镇皆可渐而行也至于濒海则先之丰
 润而辽海以东青徐以南皆可渐而行也夫事有小
 用则宜大则局而不通大用则宜小则窘而难布兹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9a 页 WYG0972-0693a.png
 其试之一井究之天下无不利者事有旦夕计功而
 远猷不存积久考成而近效难睹兹其暂之岁收久
 之永赖无不利者特端之于京东数处因而推之西
 北一岁开其始十年究其成而万世席其利矣客曰
 西北之人岁苦水害奈何利之且彼宿苦其害而子
 骤言其利其不信亦何异乎曰嗟乎水在天壤间本
 以利人非以害之也惟不利斯为害矣人实贻之而
 咎水可乎盖聚之则害而散之则利弃之则害而用
卷一百二十五 第 39b 页 WYG0972-0693b.png
 之则利如血之在人身流贯于肢节而润泽其肌肤
 一有壅注则上而为痈下而为痔又或溢出于口鼻
 而因以戕其躯遂曰血之为人害也亦舛矣今之咎
 水害者即山川之委原未悉胡不引人身观之也古
 昔盛时列国分布画井而田圳达于沟沟达于洫洫
 达于浍浍达于川纵横因其地势以取利于水今西
 北皆其故疆也岂古以为利今以为害乎且东南之
 民争涓流于尺寸之间何者彼固利之也谓水利于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0a 页 WYG0972-0693c.png
 南而独为北害此必无之理也客曰南北均利水矣
 而北之视南亦有难易乎徐子曰北易客乃咤曰子
 固好奇甚言北之利于水耳乌得而称北易也曰客
 何异予言哉南方之民披蓑而耕抱湿而穫盖恒与
 雨相值也长夏苗将立稿则讼风伯而祝雨师盻盻
 焉以一沾濡为快乃西北之雨多于长夏而耕穫之
 时少雨其易于南天时则然也西北地旷而水夷稍
 一疏引水即为利东南之地高下相悬有转水于数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0b 页 WYG0972-0693d.png
 仞之深者再日不雨则桔槔之声彻于郊原竭人力
 以资灌溉苦且难地势使然也考之古昔圳深尺许
 遂深二尺沟深四尺洫深八尺浍深二仞而已未有
 如东南转水于数仞之深者至于京东山之涌泉溢
 地而出河之支𣲖等地而平其于西北尤为易易也
 东南濒海岁多潮患盖海之势趋于东南也辽海以
 及青徐有海之饶而鲜潮之患其难易又彰彰矣奈
 何目为萑苇之场而弃之不田乎予谓北易盖亦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1a 页 WYG0972-0694a.png
 据而言之也客曰南北水利修废顿殊亦有由乎曰
 水利修废由于人之聚散而旋转之机上实握之西
 北在三代盛时沟洫时修农功毕举厥后魏史起引
 漳水溉邺以富秦开郑国渠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
 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至汉文翁溉灌繁田千七百
 顷而蜀饶白公穿渠引泾水溉田四千五百馀顷而
 民以饶富马援引洮水种粳稻而狄道并塞之民得
 以乐业虞诩复三郡激河浚渠为屯田而省内郡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1b 页 WYG0972-0694b.png
 费盖三代之时沟洫遍于列国水之为利也宏魏秦
 各擅其利文翁以下诸子人兴其利水之为利也专
 然皆在西北之境若东南称水利者在汉以前惟马
 臻开鉴湖而已他未有闻也及西晋之乱中原生齿
 渐耗从晋室而东徙者谓之侨人久则安其土而乐
 其生西北民散而东南利兴非细故也即如东南之
 饶三吴称最在禹贡扬州之域厥土涂泥厥田下下
 而已汉之时亦一泽国耳惟晋室既东民日聚而利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2a 页 WYG0972-0694c.png
 渐兴然其财赋亦未至于今日之盛也至五代时钱
 镠窃据以称饶及南宋偏安以致富则民益聚利益
 兴而财赋遂甲于天下矣尝考宋绍兴五年屯田郎
 中樊宾言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
 无人可耕则地有遗利中原士民扶携南渡几千万
 人则人有馀力若使流寓失业之人尽垦荒閒不耕
 之田则地无遗利人无遗力以资中兴由此观之则
 宋室方南之时东南尚有旷弃之田及其季年人多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2b 页 WYG0972-0694d.png
 而田少豪右擅陂湖以自殖地利尽而民不聊生者
 聚故也东南地利尽而西北旷废厥有由哉今国家
 当全盛之时兵戈不试者二百馀年南北生齿日渐
 繁夥而东南之民争附于辇毂之下诚劳来安集于
 其间则民聚而利无不兴矣即画井而沟洫之亦不
 难也矧秦汉以下其兴利而足民者独不能寻其迹
 师其意而行之乎何至待哺于江南也彼其窃据称
 饶偏安致富者亦不得已耳乃今国家奚赖焉其机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3a 页 WYG0972-0695a.png
 固在一旋转间也客曰西北利水吾固知其旧矣然
 吾闻怀庆纪守尝因丹沁支流疏渠成田民颇利之
 纪去而田随废又如真定杨中丞之家居也亦尝募
 南人缘水垦田岁入甚饶及滹沱旁决桑田之变秪
 瞬息间耳岂久废之馀固难卒举者乎是所谓废食
 于噎非通论也夫利水之法高则开渠卑则筑围急
 则激散缓则疏引其最下者遂以为受水之区因其
 势不可强也然其致力当先于水之源源深则流微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3b 页 WYG0972-0695b.png
 而易禦田渐成则水渐杀水无汎溢之虞田无冲激
 之患彼怀庆当丹心之下流而真定尤滹沱所必冲
 者也安能久而无患哉盖不先于其源之故也尝考
 桑乾水发于浑源州经保安之境则自怀来夹山而
 下至卢沟桥狼窝地方冲溢为患漫至彰义门先朝
 屡经修筑为费不赀今保安境上闻有用土牛逼水
 成田者恐亦不能久而无患也若督责有人多方招
 募使桑乾上流皆引水成田则岂惟保安之田恃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4a 页 WYG0972-0695c.png
 无患而怀来以下水患亦杀矣予又尝物色瀛海之
 间如元城洼罗家湾洼郝家庄洼高桥铺洼章家桥
 洼皆连阡黑壤废为水区非不可田顾以下流受黑
 洋等九河之水非先致力于水源未可徼利旦夕而
 终贻水患也客曰子论甚悉然世之疑而不遽行者
 亦有说焉一难于得人二惮于费财三畏于劳民四
 忌于任怨五狃于变习子亦不可不察也曰微子言
 予亦筹之夫畏事者既因循而不理喜事者又轻率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4b 页 WYG0972-0695d.png
 而罔功固矣得人之难也是必有经略之功而无纷
 更之扰使利兴而民不知则善矣世固有能任之者
 亦不如宋人专以劝农之名亦不如今制责以水利
 之职盖劝农而兴水利牧养斯民之首务也今若另
 设劝农而水利又有专职则若于牧养斯民之外增
 劝农水利一事被之号为牧养斯民者又将何为耶
 今之开府持节与藩臬守令皆以牧养斯民也劝农
 水利责将谁诿惟于开府持节者得人以择藩臬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5a 页 WYG0972-0696a.png
 择守令久任而责成之殿最系焉利兴而民不知者
 可坐而致也世之言费者吾惑焉夫捐数万金之费
 于春而收数万石之穫于秋费于帑而偿于田此庸
 人操十一之利者尚甘心焉曾谓善于谋国者而顾
 以费为惮乎且始为而穫继是有兴即以所穫者为
 资渐而广焉不烦再费也畏于劳民虽文忠公尝有
 是论文忠公之言曰天下久平民物滋息四方遗利
 皆略尽矣今欲凿空寻访水利所谓即鹿无虞岂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5b 页 WYG0972-0696b.png
 徒劳必大烦扰所在追集老少相视可否吏卒所过
 鸡犬一空审如文忠之言民信劳矣子谓不必于牧
 养斯民之外而专设劝农水利者亦恐其喜事劳民
 如文忠公之言也诚得牧养斯民者择其势顺而功
 省之处暂出官帑募愿就之民经略其端以示倡率
 之机使民灼然知水利可兴则必有竞劝而争先者
 庶令不烦而事自集若槩以水利役民使贫民苦于
 追呼妨其生业而富家反擅其利予尝见水利使者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6a 页 WYG0972-0696c.png
 檄下诸邑阅治水利辄饱吏胥之橐而害及闾左此
 文忠公所以极论而深叹也怨生有二妨小民之业
 怨隐而害深夺豪右之利怨显而谤速既不槩以水
 利役民民无追呼之扰怨不丛于小民矣而豪右之
 利亦国家之利也何必夺之周礼使世禄地主之有
 力者与其广潴钜野之可以利民者曰主以利得民
 曰薮以富得民彼小民欲自利而力有所不逮官为
 倡率豪右从而竞劝于其间则借豪右之利以广小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6b 页 WYG0972-0696d.png
 民之利固主与薮之遗意也方欲籍之矧曰夺乎此
 何以任怨为也北之治田也逸南之治田也劳彼其
 以惰心而乘之以逸习卒而驱之宜有未从者然彼
 之卤莽而耕亦卤莽而获所入固微也以南之劳治
 北之田则一亩之入倍于数亩而旱潦可以无忧试
 一驱之其嗜利之心必潜易其好逸之习且相率而
 为逸者以其习之故然比闾族党皆然也官为倡率
 有能争先力田者稍优异之则皆耻于逸而趋于劳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7a 页 WYG0972-0697a.png
 矣昔张全义起于群盗其尹河南也当丧乱之后白
 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全义择人以修屯
 政招徕农户流民渐归远近趋之如市全义为政宽
 简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共观之召主劳以
 酒食有蚕麦善收者或亲至其家悉呼出老幼赐以
 茶䌽衣物民间言张公不喜声伎见之未尝笑独见
 佳麦良蚕则笑耳有田荒芜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
 乏人牛则召邻里责之曰彼乏人牛何不助之由是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7b 页 WYG0972-0697b.png
 邻里相助比户有积蓄在洛四十年遂成富庶盖其
 劝农力本生聚教诲变荒墟为富壤非偶然也诚使
 西北牧养斯民者能以全义之心为心未有狃于故
 习而不变者不一日倡率而遂曰习之难变可乎夫
 得人而任捐公帑以募就役之民宜怨讟不生惰习
 可变而田功毕举矣乃若不费公帑不烦募民而田
 功自举者予又得而熟筹焉边地屯田以饷军也其
 道有三倡力耕之机定赏功之典广世职之法而已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8a 页 WYG0972-0697c.png
 内地垦田以阜民也其道有三优复业之人立力田
 之科开赎罪之条而已盖大将固偏裨卒伍所望而
 趋也今诸边沃土多大将养廉之地使大将肯以其
 地画井而田以率偏裨卒伍无不响应而竞耕者昔
 郭子仪因河中军乏食乃自耕一亩将校以是为差
 于是士卒皆不劝而耕是岁河中野无旷土军有馀
 粮昔宋廖给事中刚亦尝首陈是说也将卒捐生而
 赴敌者冀以功而获赏也今若计田行赏又如廖给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8b 页 WYG0972-0697d.png
 事所谓劳来之安定之操戈之危岂不特易此赏一
 行万顷不难得者信然矣今富民得纳货以列武弁
 职冗而军政无裨也若仿虞文靖公之意听富民欲
 得官者能以万夫耕则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
 之先试以虚衔缓其征科俟其田入既饶积蓄渐充
 则命以官而量征其税就所征者得给以禄佩之印
 绶得世其官练集其耕夫以寓兵于其间真良法也
 民之流离弃其业而畏不敢复盖疮痍未起科督又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9a 页 WYG0972-0698a.png
 严甚则举其宿负者而取盈焉此宜上有以招徕之
 蠲其负宽其征时其赈贷则离流竞复荒芜渐垦矣
 汉之盛时孝悌力田同科盖务本重农以寓劝率之
 微权也今若定为之制有能于荒芜之乡垦田而井
 者田得自业而输其税于官官因税而定等上者如
 纳粟待铨次者遥授散职又其次者补胥吏而役于
 官则力田者竞起矣赎罪有条借贪墨以行私者何
 限也使令罪而有力者捐赀垦田官课其垦田之费
卷一百二十五 第 49b 页 WYG0972-0698b.png
 与赎罪相当则归其田而收其税即无力宜远配者
 亦得近属于田亩之间以力垦田而赎其罪此固法
 行而人亦乐从也倘举数者而行之屯田可兴垦田
 可多又何必费出公帑而役烦募民哉客曰就子数
 说尚有可宜者捐生而获边赏积汗马之勋而获世
 职欲以田亩之劳并可乎力田赎罪田固彼之田也
 税入几何恐无以足经费而佐司农之急谈何容易
 子更筹之曰审时度势各有攸当也敌刃既接军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0a 页 WYG0972-0698c.png
 为先边烽稍宁屯政是急倘屯政举而边地垦食足
 兵强敌来而应之有胜算敌去而守之有长策又何
 军功之足羡乎若徒尚军功则忽内修而启外衅非
 国家之福也且边人之剽悍者勇于赴敌其椎鲁者
 乐于力田各以其长邀上之赏又何妨焉今边地久
 芜师不宿饱非悬殊格亦何望屯政之修乎即兵兴
 之时转饷勤劳亦得与对垒者论功客何疑之至于
 世职之法所系于今日之边务者尤非小也今之武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0b 页 WYG0972-0698d.png
 弁能因世阀以树功名者固亦有之然其间困乏孱
 弱仅存者种种矣惟其先世汗马之劳不忍遽废则
 可耳欲藉以练卒而应敌必不能也彼富民欲得官
 者能以万夫耕则其财力智识已出于万人之上能
 以千百人耕者亦出于千百人之上其财力智识既
 足以为主帅之倚用使之部耕夫以为胜卒又皆其
 衣食安养者心附而力倍其与今之武弁困乏孱弱
 剥羸卒以自肥固天壤悬也子孙席其世业亦不至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1a 页 WYG0972-0699a.png
 于遽替即有替者又必有财力智识之人代其业而
 继其官边圉之间转弱为强兹其大端矣濒海之地
 国初皆设墩台分戍瞭守以备南倭今草头沽关及
 水道沽关以至于新桥海口赤洋海口等处遗址尚
 存日渐圮废国初设墩分戍固将备倭亦以南北势
 悬使濒海墩戍连络于其间则内地有梗此路可通
 又防微虑远之深意也惟其初设墩戍稀少冀后
 渐增然无田可耕则墩戍渐废势必至也今若于濒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1b 页 WYG0972-0699b.png
 海辟田以世职之法屯驻于其间久之田益辟而人
 益聚则海上为乐土濒海有通道即内地有梗南北
 不至悬隔于国初设墩分戍之意固相成也国家分
 兵而屯授之以田统于卫所之官法非不详然久则
 田隐占而屯亦渐废盖田授于官兵非己业也惟富
 民得官屯驻则其田固己业子孙相承稽覈自详无
 隐占之患盖井田而寓封建之意也夫富民捐己之
 货辟荒区以输税养耕夫以寓兵其利于国者多矣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2a 页 WYG0972-0699c.png
 就其所入给以禄朝廷御之以虚名使之世其职而
 守其业有增课之饶无养兵之费又何靳而不与乎
 彼积汗马之勋者禄入兵费皆仰给于县官岁縻而
 无补安可以此例论也今民间子弟入胄监者例得
 输三百五十金若使力田者于荒芜之野垦田三百
 五十亩得比输三百五十金者而同科则国家一时
 虽未得三百五十金之入而岁收三百五十亩之税
 岁岁积之其得更倍谚谓千镪而家藏不若铢两而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2b 页 WYG0972-0699d.png
 时入此尤易晓也田少而杀与赎罪而入者即是可
 推也若恐力田可同于输金则必有伪增田亩以欺
 上或始而垦旋而废难以一一稽之则又不然夫民
 间始系名于胄监距其入铨得官之时多者三十年
 少亦不下二十年所垦之田入官税总而计之当不
 止于三百五十金彼既垦田岁以其田之入而输官
 不难也亦何乐于伪田增税岁以厉已乎即有田伪
 而税负者有司将时稽而除其名彼亦何利焉若谓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3a 页 WYG0972-0700a.png
 国用方诎经费之内岁少三之一必赖开纳以纾其
 急不能徐徐以待岁税之入则亦思之未详也盖经
 费之广由于各边主客兵饷所费为多若各边屯政
 渐举则经费自省况力田者得以田自利而岁税又
 取足于田之所入其从之固易则以力田而应者比
 令输金之人必且数倍其愿输金者仍输金不因此
 而废彼二者并行国用又何患焉行之积久田辟而
 税广费省而用足则力田之科与输金者皆可渐罢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3b 页 WYG0972-0700b.png
 又不必商盈诎于财贿酌多寡于开纳也客曰胜国
 都燕且百年虞文靖公之议格焉未行我国家定鼎
 于兹又二百年矣通漕理财纷然建议而西北水利
 未闻举其议而行者子何惓惓于今日也曰胜国往
 事已无足论虞文靖公之言既不获售于泰定可为
 之时及季年东南有梗思其言仿其意设海口万户
 已无救于元事矣可胜慨哉国家承平既久竭东南
 之力尚不足以裕西北之储幸外国之款贡修内地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4a 页 WYG0972-0700c.png
 之水利千载一时不可失也若急而图之其将及乎
 此予之所以惓惓也京北水利兴则敌骑不能驰驱
 敌必不敢复窥燕蓟而兵不必调食可自足秦晋中
 州水利兴则会流黄河诸水皆有渚蓄而河无溢流
 漕渠自利江以北水利俱兴则北地所出可足京师
 之用而南粮可省即宗禄亦自可取给世以北敌漕
 河宗藩为三大患吾只以兴水利一事并治之能使
 不为患今之筹国者孰不以财用之不给为忧又孰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4b 页 WYG0972-0700d.png
 不以漕渠之不可恃为虑然而西北之境沃衍千里
 昔人所以坐致富强者其成迹具在若虞文靖丘文
 庄之论亦既详且确矣而卒莫有肯任其事见之施
 行者何也岂非以积敝之馀骤振为难利未及兴而
 或以滋害欤兹固老成谋国者之所宜慎也然审如
 徐子所云先之京东以次推广责之守令不设专官
 多方劝募不烦公帑不强民之所不欲不夺豪右已
 成之产不为官司收种之扰若是则所谓法行以渐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5a 页 WYG0972-0701a.png
 而不骤有万全之利而一无其害者复何疑焉盖是
 书也集古今之议而酌其宜析利弊之源而殚其画
 视虞丘二公之论益详且确矣筹国者果采而行之
 即使萑苇之场尽为庾廪殆非虚语也财用之不给
 漕渠之不可恃又岂足忧乎
  论治水莫先于京东
 当今经国吁谟其大且急孰有过于西北水利者乎
 虽然槩而行之则效远而难臻骤而行之则事骇而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5b 页 WYG0972-0701b.png
 未信盖西北皆可行也盍先之于畿辅诸郡皆可行
 也盍先之于京东永平之地皆可行也盍先之于近
 山濒海之地近山濒海之地皆可行也盍先之数井
 以示可行之端则效近而易臻事狎而人信又恐其
 难于遥度也则又裹粮为二三解事者走沿濒海近
 山之境相度而经略之既得其水土之宜疆理之详
 始信其事之必可行也
  宋朝屯田水利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6a 页 WYG0972-0701c.png
 东自沧洲界去海西岸黑龙港口如乾宁军信安军
 霸州保定雄州顺安壹带皆有塘水荫灌稻田塘水
 之北画河为界所以限南北谨障塞也初淳化中雄
 州何承矩制置缘边屯田以大理丞黄懋充判官懋
 于河北大兴作水田缘山导泉倍省工力以陂塘甚
 多引水溉田公私获利因诏承矩领护之发戍兵万
 八千人给其役承矩于顺安军西开易河蒲口引水
 东注至海东西三百馀里南北五十七里滋其陂泽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6b 页 WYG0972-0701d.png
 筑堤贮水为屯田以助要害捍蕃骑侵轶时多为将
 帅所沮云甲马雄盛不宜示弱殊不知地利者兵之
 助也又顺安至西山地跨数军不遥百里纵有丘陵
 冈阜而多泉渎因而广之审地势而制塘埭令沧州
 乾宁军常督壕寨吏转视㪷门水口旦夕俟海潮至
 放水入御河东置塘以益塘水由是顺安军东濒于
 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萑蒲蚌蛤民赖其利太宗
 以为渠田之设制戎马之长策又以安抚司专制置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7a 页 WYG0972-0702a.png
 缘边浚陂塘筑堤道具为条式画图以付边郡屯田
 司东自泥姑海口凡一百六十里西尽边吴泊凡历
 七州军近复据枢密使夏竦上言沿边塘泊自海而
 西至边吴淀及安肃军保州而西接西山路阔一百
 馀里其间有纪河曹河徐河叫喉泉尚泉方顺河安
 阳河唐河尽可堰截引水灌注以为塘淀遂诏修保
 州广信安肃顺安永宁五州筑堤道作汇水之备惟
 跳山以西有壅水不可到处第密种所宜树木(祥符/中沿)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7b 页 WYG0972-0702b.png
 (边官地榆/柳三百万)
  宋朝所论形胜
 论曰今北边控扼之方中国形胜之地西自黑芦口
 东距沧海其间三百馀里中国得地者多匈奴得地
 者寡何哉且自顺安军东至莫州二十里皆是川堑
 沟渎葭苇蔽茀泉水纵横此乃匈奴天牢之地也彼
 自不能驰骋又东北至雄州三十里又东至霸州七
 十里又东至海水口皆是营田堤岸泉水渐洳此乃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8a 页 WYG0972-0702c.png
 匈奴天陷之地也彼自不能骑射又自顺安军西至
 安肃军约五十里夹两河之间草木茂盛乃匈奴天
 罗之地也彼自不能骑战又西至广武军二十里夹
 贰军之间地多硗确此匈奴天隆之地也彼自不能
 奔冲此中国得地形之多也夫引弓之民恃其劲骑
 利在平地中国多步兵利于险阻赵魏之北燕蓟之
 南千里之间地平如砥兵法谓走不逐飞步不逐骑
 较然可知矣今北边要害阻塘水之外自保州边吴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8b 页 WYG0972-0702d.png
 泊西距长城口广袤五十里可以长驱深入乃中国
 与匈奴必争之地
  开西北水田纾东南漕运
 善医者治未病不治己病盖未病而治之则元气固
 百邪不能为之侵矣苟不得已而治己病焉邪气已
 深非急攻之不能起死回生故凡乌附砒霜惟其所
 用虽病者亦急于求痊听其所用而莫之禁也急则
 治标缓则治本理固然也及病势稍愈虽参苓归术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9a 页 WYG0972-0703a.png
 之投且慎之至再若见效稍迟议者群起而非之不
 特医以目前愈病为功索谢为念而病者亦忘其危
 迫之苦不求完养元气以免将来之患矣曾谓善医
 与善摄生者顾如是乎急则妄以身命付之庸医缓
 则道谋巷议泄泄然莫为后患虑者滔滔皆是也今
 之医国手何以异此是故我朝定鼎燕京百费皆仰
 给东南而漕河为最要也是漕河为国家咽喉漕河
 病则咽喉塞矣可不惧哉盖漕河之水黄河据其上
卷一百二十五 第 59b 页 WYG0972-0703b.png
 流黄水一不循其故道则徐沛诸水泛滥相继频年
 河病亦亟矣当事者百计撑持不过捲帚捞沙筑堰
 建闸浚海口挑月河大槩仅以不失运为上策迩者
 谓海无可浚之理惟当导河以归之海则以水治水
 即所以为浚海也然河岂可以人力导之哉欲顺其
 性先惧其溢惟当缮治堤防俾无旁决则水由地中
 沙随水刷即导河之策也于是筑河堤以东上流造
 减水闸坝泄水函洞以导下流塞崔镇之决使全河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0a 页 WYG0972-0703c.png
 不分塞高堰黄浦八浅使全淮堵截且修通济清江
 福兴各闸复礼智各坝今幸诸决尽塞两河复合而
 漕无转挽之艰其实所费不赀特免目前之急耳虽
 急则治标重病稍愈而善医国者恐不止如是而已
 盖元气不固难保旧病不复作也缓则治本岂容泄
 泄然哉以愚度之西北旷地不于此时垦而辟之以
 为固本之图则东西漕运更有难为力者即如畿辅
 郡县一望千里萑苇极目瀛深诸郊一遇淫潦溟渤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0b 页 WYG0972-0703d.png
 为区而滨河濒海之地本皆古人稼穑之场也使得
 贤守令悉心讲画用南人水耕法募人田之开垦既
 多收入必富由是西北各郡邑粟多而价贱则民富
 国不独贫东南之困不可以少纾耶若曰召募游兵
 垦田立室与夫牛种之需皆无所助独不思每岁治
 河之费何啻百十万金与其付诸波浪中止为目前
 之计曷若用以开其沟洫亩浍而获岁岁无穷之利
 哉苟释此不为无异病急则请祷神百费不惜病愈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1a 页 WYG0972-0704a.png
 则肉食是吝而或有告之治未病者反从而嗤笑之
 矣抱把人之忧者何能以自解耶噫古人穷则愿为
 良医达则愿为良相同此心也同此道也安得尽国
 人语之以固本养元之道而勿药有喜哉
  古今水利总论
 论古今水利之制莫善于周莫不善于汉夫水利之
 在天下犹人之血气然一息之不通则四体非复为
 有大而江河川泽微而沟洫畎浍其小大虽不同而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1b 页 WYG0972-0704b.png
 其疏通导达不可使一国之壅害则一也成周之尽
 力于沟洫西汉之用功于河渠不贪小利以害大谋
 不急近功以遗远害田亩有灌溉之益川泽无壅塞
 之忧此周礼通沟洫迁史书河渠之利欤且成周匠
 人之职方井之地广四尺者谓之沟十里之成广八
 尺者谓之洫百里之同广二寻者谓之浍夫自四尺
 之沟积而至于二寻之浍一同之间其捐膏腴之地
 以为沟洫之制者凡几亩也(礼冬官匠人为沟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2a 页 WYG0972-0704c.png
 (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小司
 徒之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说者论田税之所出则
 百井之地出田税者六十有四而三十六井则治洫
 也万井之地出田税者四千九十有六井而五千有
 奇则治沟与浍也夫自一成之地积而至于一同万
 夫之众其捐赋税之入以治沟洫畎浍之利者几人
 也(地官小/司徒注)成周之君岂不爱膏腴之地赋敛之入而
 弃以为无用之沟洫哉诚以所弃者小而所利者大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2b 页 WYG0972-0704d.png
 所捐于公上者不能毫发而所以福斯民而泽天下
 者无穷已也自经界不明而先王沟洫之制漫无可
 考以九河之地犹失其八支而莫得其迹(东坡辨九/河云以汉)
 (许商之言考之徒骇最北鬲津最南盖徒骇是河之/本道东出分为八齐小白塞之今河间弓高以东至)
 (平原鬲津之地往往有其遗/处盖其八支并归徒骇也)则细而沟洫之属可知
 矣天下所谓有才之士始出而以私智经营虽其利
 泽不博未及古人遍利天下之意不犹愈于后世与
 水争地贪尺寸之利而遗无穷之之害哉自春秋战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3a 页 WYG0972-0705a.png
 国浚其源西汉导其流而河渠之水利详矣孙叔敖起
 芍陂楚受其惠文翁穿㳛口蜀以富饶(史/记)凿漳水于
 魏者邺旁有稻梁之咏(魏襄王时史起为邺令曰魏/氏行田以百亩邺独二百亩)
 (是田患也漳水在其旁西门豹不用是不智也于是/引漳水灌田邺以富民歌之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
 (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写卤兮生稻粱)导泾水于秦者泾阳有禾黍之
 谣(班固西都赋又前沟洫志自秦用郑国穿泾阳渠/又名郑国渠至武帝中大夫白公复奏穿引泾水)
 (首起谷口以灌池阳因名曰白渠民歌之曰郑/国在前白公在后云云且灌且溉长我禾黍)此建
 于春秋战国之时自汉以来讲明尤备内而京师外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3b 页 WYG0972-0705b.png
 而列郡又远而边地源流𣲖分原隰棋布历历可见
 矣严熊穿龙首渠于冯翊之地(注见/前)倪宽穿六辅渠
 于左内史之治(武帝元鼎间倪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六辅渠)白公引泾水
 于池阳之区(见/上)决渠降雨荷插成云衣食京师亿万
 之口岂非京师之利乎(西都/赋)其他郡县泰山则引汶
 东海则引钜定海南九江则引淮朔方西河酒泉诸
 郡则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沟洫之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
 (皆引河及山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诸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4a 页 WYG0972-0705c.png
 (渠溉田各万馀顷他小渠及/陂山通道者不可胜言也)陂山通道在在相望岂
 非诸郡之利乎轮台之东有渠溉田五千顷(桑弘羊/奏故轮)
 (台以东枝渠黎皆欲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十顷以上温和田益可益通沟渠而种五榖)而鲜
 水左右亦有桥七十所(赵充国屯田奏云愿留万二/千人屯要害处缮乡亭浚沟)
 (渠治隍狭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是虽极边之地水道源流无不
 加意又岂非边地之利乎西汉之君不计地利之广
 狭不论费役之多寡不一劳者不永逸不暂费者不
 永宁此汉人得享溉灌之利也然周汉所以得水利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4b 页 WYG0972-0705d.png
 者治之者非一官领之者非一人得以尽心于沟洫
 河渠之间是故周官营沟行水之制则职之匠人俾
 任浚导之功也匠人为沟洫凡沟必因水势防必因
 地势止水蓄水之令则领之稻人俾专储蓄之利也
 (地官稻人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潴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夫惟浚之于其
 始积之于其中又安有旱涝之患哉汉之京师则少
 府总禁池之事其属则有池监(百官表少府掌山海/陂泽之税其属有上)
 (林上池监有/都水长丞)有都水(见/上)水衡掌林苑之事其属则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5a 页 WYG0972-0706a.png
 水司空(百官表水衡都尉/水司空长丞属焉)有都水(前百官表奉常注/如淳曰都水治渠)
 (堤水门又按大常少府/水衡署有都水长丞)三辅以行京师之职太常以
 领巴陵之渠(并百/官表)郡国则九江有陂湖官南海则有
 淮浦官南郡江夏则有云梦官夫惟既任于其内又
 分于其外又安有壅阏之忧哉(地理志九江郡有陂/官湖官南海郡中有)
 (淮浦官南郡江/夏郡有云梦官)宋朝惠养元元留心水利三司则有
 都水监(宋朝官制都水监属三/司员无常职典役则差)诸路则有提举(淳熙/七年)
 (臣僚乞委提举常平筑/陂塘于海门潴水为备)州有倅贰邑有丞佐(淳熙七/年又臣)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5b 页 WYG0972-0706b.png
 (僚劄子乞委诸路常平司籍定所𨽻郡县公私陂塘/川泽之数专责县丞因民暇日劝率疏导圣旨依令)
 (专责县丞于农隙日/浚治疏导广行储蓄)而又郡有守邑有令皆得以行
 其浚导储蓄之利故修萧何之故堰则若许景山而
 废坏之地复蒙大利(真宗朝知兴元府许景山常修/汉萧何所为故堰号其属曰酂)
 (侯方定天下乃暇为此以灌农田今吾岂惮一/时之劳而费万世之利于是因其坏堰大修之)正郑
 公在前白公在后之意也(见/上)修召信臣之旧渠则若
 赵尚宽而荒废之场变为沃壤(仁宗朝有唐州太守/赵尚宽者复修召信)
 (臣渠与境内陂堰向为荒瘠之地变为沃壤三司使/包拯上其事以嘉其能命留再任且有擢旌之谕)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6a 页 WYG0972-0706c.png
 正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意也(后汉杜诗复修召信/臣南阳渠人歌之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筑海堤以卫田而民享其利则如范文正
 (范仲淹监西溪税建白于朝请筑海堤于通泰海州/之境长数百里以卫民田以文正为兴化令专掌役)
 (事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既而民享其利兴化以范为姓)兴水利有功而治累
 得声则如刘彝(安定胡先生有治事斋如治兵水利/之类常言刘彝善治水后累为政皆)
 (兴水/利)得人如是则其利可胜计耶今日闻有论水利
 之事矣而不蒙其利闻有任水利之官矣而不行其
 劳太湖薮陂泽水之所潴而河渠畎遂水之所泄豪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6b 页 WYG0972-0706d.png
 民垦之以获丰殖之资官私仰之以享租输之入及
 其日增岁衍而水利之故地皆为创置之良田曩之
 仰其水利以耕者今不胜旱溢之害是故不可以悉
 举也姑以越之鉴湖言之自汉永和中始辟其广二
 百馀里而灌溉之利及于民者为田八千馀顷及熙
 宁中盗耕其中者九百顷至近岁又甚矣至取其田
 以归之公上此未害也而不知所剩者仅数百亩而
 利之所以复未必尽归之官所言者凡数千顷而骎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7a 页 WYG0972-0707a.png
 骎不已则越三郡将受其弊矣倘今日公上不利丝
 毫之赋守令不恤豪右之民毋惑于纷纷之议毋付
 于悠悠之事则何患乎利不具害不除而使周汉专
 其利哉虽然有利固当举也亦未易轻举也才不辨
 者不足任心不尽者不足任苟且顺从者不足任上
 縻帑库下夺农田堤防一开水失故道间有指邻国
 以为壑说禹贡而行河者益以滋其谬耳不然闻之
 苕溪入太湖东坡何托此以讽熙宁兴水利者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7b 页 WYG0972-0707b.png
  漕运各总船数
 南京卫分浅船原共一千七百四十只今增至二千
 一百三十只每年该造船二百一十三只
 江北直𨽻各卫所浅船原共二千六百九十六只增
 减不同今共船二千五百四十二只每年该造船二
 百五十四只二分
 中都留守司浅船共八百八十七只每年该造船八
 十八只七分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8a 页 WYG0972-0707c.png
 山东都司浅船共七百七十六只五分每年该造船
 七十七只六分
 遮洋总海船原共五百一十二只一分今增至五百
 四十八只一分每年该造船五十四只八分(以上浅/船海船)
 (原造于卫河提举司/今并入清河厂团造)
  附录
 浙江都司浅船共二千四十六只
 江西都司浅船共八百九十九只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8b 页 WYG0972-0707d.png
 湖广都司浅船共七百五十九只
 江南直𨽻浅船共一千二百五十八只(以上造于/各原卫所)
  运船料额
 国初漕船𣲖造于诸省及各提举司其料价例为军
 三民七天顺六年以后诸省罢造止解料赴二司厂
 江南漕船归造原卫者照例𣲖料故军无补贷天顺
 间料价倚辨于各省者徵解如期照数给造故军所
 补尚未多也成化元年以后各处灾伤料价日缩军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9a 页 WYG0972-0708a.png
 士始有赔补之患矣成化十五年停止各处𣲖料议
 取抽分水价以充造船之需成化十六年取荆杭木
 价银各四千两成化十七年取荆州木价银四千两
 杭州木价银五千五百两成化十八年议取荆州木
 价银六千两杭州木价银七千两成化二十年荆杭
 银数如故取芜湖木价银一千五百两成化二十二
 年芜湖木价银九千五百两荆州木价银七千三百
 两弘治二年议增取杭州木价银一万八百七十两
卷一百二十五 第 69b 页 WYG0972-0708b.png
 荆州木价银八千三百两芜湖银数如故弘治三年
 会议每船一只艘官给木价银五十两军办银五十
 两旧船准银五十两通计银一百二十两弘治四年
 以后银有定数船日加多官军每有借贷之患矣弘
 治十四年会议每船一艘增木价银五两及移荆州
 木价悉于芜湖取用弘治十六年会议每船一艘增
 木价银十两军办小料银三十五两嘉靖三年议将
 南河提举司原额芜杭木价及人匠班银悉归清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0a 页 WYG0972-0709a.png
 厂以供造船之需
  古今漕船总略
 论曰三代而上漕法未备无论已(古者封建井田各/有定制天子食于)
 (国中禹贡所称四百里栗五百里未是己其卿大夫/各有采地而兵赋寓于农无后世养官养兵之费也)
 春秋秦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汎舟之役
 (漕运之/舟始此)秦欲攻匈奴使琅琊负海之郡转输北河(海/运)
 (之舟/始此)汉用张良议河南以东造舟五百艘岁漕东方
 之粟于关中(岁不过数十万石武帝时/用粟多岁漕至四百万石)耿寿昌籴关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0b 页 WYG0972-0709b.png
 内之粟筑仓理船费至百万有馀(当时船数之多可/知萧望之议其事)
 (不便帝卒用耿/议漕事果便)唐刘晏领漕事乃于扬子置十场造
 船每艘计钱千缗(或言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不计小费凡事必为可久之虑)
 (云/)即盐利顾佣分吏督之随江汴河渭所宜造歇艎
 支江船上千艘受粟千斛(唐漕法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
 (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大仓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
 宋初命温台婺楚诸州设场岁造运舟分纲而运(共/三)
 (千三百馀艘处州六百五吉州五百二十五明州一/百七十七婺州一百三十温州一百二十五台州一)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1a 页 WYG0972-0709c.png
 (百二十六楚州八十七潭州二百八十鼎州二百四/十一凤翔斜谷六百嘉州四十五天禧末议于各州)
 (岁减造四/百二十一)皇祐中漕纲法坏用发运使许元议诸路
 增置漕船然劳费甚钜久之寖弊也(宋漕法分为四/路江南淮南浙)
 (东西荆河南北六路之粟自淮入汴陜西之粟自三/门白波转黄河入汴陈蔡之粟自闵河蔡河入汴京)
 (东之粟自十五丈河历陈济及郡皆至京师初于各/州置仓行转搬法岁漕粟七百万石一变直达久涉)
 (岁月奸弊互生所积发运名浮于实漕政日坏至是/用元议增舟输米充岁计如故事既而诸路纲亦不)
 (集汴纲既不得至江江船亦不/至京师船愈坏而漕愈减耗矣)至我朝洪武元年诏
 中书省议漕粟于京师三十年议海运辽东以给军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1b 页 WYG0972-0709d.png
 饷此漕政伊始也(是时河海运船俱改造川湖诸省/及龙江提举司以诸省产未近水)
 (州县军民相兼成造/亦有造于龙江关者)永乐初议于淮安临清建清江
 卫河二厂令各卫属督造运船六年令遮洋海船运
 粮八十万石于京师(会通河卫河/以浅船转送)嗣后罢海运遮洋
 船外增设浅船(共三十馀艘南京直𨽻江西湖广浙/江各总里河浅船俱造于清江遮洋)
 (海船并山东北直𨽻三总浅船俱造于卫河大约造/于清江者多卫河十之七浅船从仪真徐淮临得运)
 (至通州遮洋海船由山东北直𨽻从直沽入海转白/沙河运至蓟州先年遮洋船多直𨽻清江厂造寻改)
 (卫/河)十三年开清江浦里河运船径达清口南北始通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2a 页 WYG0972-0710a.png
 (宋雍熙中转运使刘璠议开沙河以避淮水之险乔/维岳继之开河自淮安至清口凡六十里舟行便之)
 (是岁平江伯陈公瑄访询故老寻乔维岳故道建/四闸以通漕自是舟无车坝之危淮波之险矣)
 政殊大备焉宣德间议造浅船或归原卫或𨽻清江
 (南京镇江江北直𨽻诸卫𨽻于清江其江西湖广浙/江江南直𨽻各总以各诸水次兑军不专在淮安常)
 (盈仓攴运故归原卫造船以便物料至后各船虽归/原卫计料修造仍从清江凡各船回至清江本厂委)
 (提举司官匠估计应该修理或改造合用料物填注/票帖给官军回至原卫照数支给买料修造后因各)
 (船守候日久本司方行估计稽误回程成/化十年以后议令各司府自行估计修理)正统间令造
 船旗军不与城守操练(从总兵官武/公兴等题)景泰间定匠役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2b 页 WYG0972-0710b.png
 班期(令清江卫河二提举司匠役二年一班先年原/拨蓟淮二府各色人匠共四千名二年一进每)
 (年二千名在厂上工造船近因新编勘合该四年一/班班稀匠少造船不敷总兵官徐公恭奏照正统年)
 (间例二年一班/户部会议依拟)天顺间额天下船数(先洪武永乐间/河海运船未有)
 (定式亦无定数每年会议合用船只临时𣲖造以为/增减至是定为一万一千七百七十五艘合用官军)
 (十二万一千五/百馀员名领驾)成化间木价告匮更置抽分(先景泰间/设淮安抽)
 (分厂至是增设芜/杭二处详见奏议)其诸议改造大都因时注措(成化二/十一年)
 (议得卫河总遮洋海船山东北直𨽻浅船听官军领/价从便成造官军仍如仪真自造虽有卫河主事管)
 (辖缘隔远不能遥制往往侵费以至船只盗卖而潜/逃者成化二十三年御史谢文郎中洪汉奏将镇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3a 页 WYG0972-0710c.png
 (卫浅船比照苏松事例归本处成造及将通秦/盐城三所分拨军民一体出办料银伍两)弘治
 间定立江南造船料价限期(先是湖广江西浙江南/直𨽻四总运船俱军三)
 (民七出料打造各司府卫所不依时给领官旗负累/都御史季公蕙总兵官郭公宏会题从之详见奏议)
 正德间查处十总经燬补造船料(从总兵官顾公仕/隆奏也详见奏议)
 嘉靖初罢卫河船厂总𨽻清江(正德十六年刑科给/事中田公赋建议嘉)
 (靖三年该本部尚书赵公璜题准/卫河厂衙门未几裁革详见奏议)隆庆间漕司奏革
 各厂武弁胥以文职理之(从都御史王公之/请也详见奏议)漕政益
 画一可循矣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3b 页 WYG0972-0710d.png
  舟车总题(兵车兵船/见兵漕)
 舟车之利天下所必资也然船之用莫大于漕兵船
 之用莫大于防海兵车之用莫大于防边前各以类
 附而造舟车则职掌于工曹故于此记其式与数焉
  车制
 按车之制方而任载曰轸曰箱四面皆广六尺六寸
 大车深八尺兵车深四尺四寸小戎所谓俴收乘车
 皆然便坐立也轸之下木午贯而衡于车者横曰轴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4a 页 WYG0972-0711a.png
 以受轮从曰辀以施行合于轴而外行者曰轮以轨
 之八尺记之除车之广则轮厚七寸其轮之大兵车
 六尺六寸田车六尺三寸大速小迟也支轮者曰辐
 辐三寸外持辐内受轴者曰毂曰軧径八尺中空有
 三四寸圆孔以受轴长一尺五寸出于轴外八寸兵
 车长三尺二寸故曰畅毂盖古者行军以车为营毂
 出轮二尺五寸使之比次齐整不相磨击与离次也
 轴贯毂而出与毂齐端曰范范上之板曰阴所以约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4b 页 WYG0972-0711b.png
 毂使轮不外脱也毂轴之交运动易败故各施金毂
 内之金曰輨轴头金曰辖辀车从车后至前长丈
 四尺四寸亦曰辕辀之端高曲而施横木以驾马者
 曰衡又曰輗平直而施横木以驾牛者曰轭又曰軏
 马高牛卑也辀弯曲处有皮束之凡五故曰五楘梁
 辀驾于衡之两马曰服外两马曰骖皮系于阴板而
 骖引于胸者曰靷亦谓之靳阴板有环以系者曰续
 皮前系于衡后系于轸之两端驱两骖使不得内入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5a 页 WYG0972-0711c.png
 者曰胁驱马之缰曰辔亦曰手执之而垂者曰革
 骖马之内辔系于轼前谓之軜系軜之环谓之觼执
 两服之四辔及两骖之外辔而御之者曰六辔以皮
 为环总约六辔而游移不定者曰游环马衔曰镳镂
 额有钩当胸带曰膺而在膺有樊缨樊马大带缨駚
 也铃在镳曰銮在轼曰和或曰乘车之銮在衡轸上
 横木当阴曰轼却暑雨曰盖亦曰轑空用朱鞟蔽旁
 曰簟茀析竹所为并见齐诗载驱藏用不常故经传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5b 页 WYG0972-0711d.png
 或有或无加木于车旁以防倾侧曰辅诗无弃尔辅
 木止车将行则发之曰轫亦曰柅挽以上车之索曰
 绥尊者别有器如短梯者曰凡兵车曰軘輣取其
 屯卫朋屯又曰輶车取其轻疾如犹如巢其上而望
 敌者曰轈攻城曰临冲轒䡝妇人车及载衣物者曰
 辎軿盖即施簟茀者以其漆而黑者故曰辎可以蔽
 屏故曰軿又曰辒辌取其如窗牖可开闭也器车及
 柅行载物者曰輀䡅辁三者名殊义同四轮而卑取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6a 页 WYG0972-0712a.png
 其安而不倾覆也又有大车曰輂取其载之多小车
 曰轺人助挽者曰辇今之大车其輂之类小车其轺
 之类与此其大略耳仰观乾象若五车轸辐车府车
 肆甚详故圣王经略中原车制与经界相表里实制
 戎马之精意而平居则以之辨等威学者则以之观
 材艺其用为不小矣后世率从简便平居则车肩舆
 名存实亡识者谓以人代畜而深非之至于车战之
 法遂不可复一有戎骑充斥更不可制卒有虔刘边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6b 页 WYG0972-0712b.png
 陲之祸今平国之人一议及此遂谓必不可复然则
 古先哲王岂故为此迟顿之器而费无益之财上天
 抑岂设此无用之象耶殊不知步骑今虽易辨而其
 败莫能支车法始虽未易卒办而其功则甚博今人
 徒计其始之难易而不要其终之利害譬之作室者
 北人多以甄土为壁每遇火灾不过数十家止矣南
 人皆芦竹为壁每延烧数千家及其重建则复如之
 徒取其始之易而不顾其后之害何以异此昔魏胜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7a 页 WYG0972-0712c.png
 造如意车用之辄效惜乎其法不传方今岁有甲兵
 之祸盍召诸色人等有巧思者仿此意而斟酌之成
 造演习务欲脱驾轻易转折便利纵送击刺铳炮火
 器靡不如意行则为奇兵突击止则为营在外庶可
 以遏奔突之势亦制胜之一事也
  论车制
 夹漈郑氏车说曰圣人作车圜而为轮方而为舆曲
 而为辀皆有制度运而无穷无作则止者轮也掬之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7b 页 WYG0972-0712d.png
 乎上拱之乎下者舆也载欲准行欲利以需为病以
 覆为戒者辀也轮以运舆以载辀以服三者备然后
 行故兵车乘车之轮各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
 有三寸毂以利转辐以直指牙以固抱毂之材中以
 虚受轴大穿为贤小穿为轵外以实受轴故二分在
 外一分在内毂末则轵是也毂之约则篆是也轴之
 近毂则谓之股近牙则谓之骰骰入毂中谓之菑骰
 入牙中谓之蚤夫牙之材或谓之渠其大足以包辐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8a 页 WYG0972-0713a.png
 故也或谓之揉揉木以为之故也毂又有革以𨌔之
 辐有绠以固之牙又有漆以饰之此轮之制也即舆
 以考之两骑上出式者较也较下横一木者式也轵
 则骑之植者以其旁止于此故曰轵轛则式之植者
 对人而言故曰轛舆后横木则曰轸式前横木则曰
 轨此舆之制也即辀以考之国马之辀深四尺有七
 寸田马之辀深四尺驽马之辀深三尺适当伏免围
 在前持衡则为颈围在后承轸则为踵围此辀之制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8b 页 WYG0972-0713b.png
 也且轮之中有轴所谓轴有三理也舆之下有轐
 所谓加轸与轐是也辀之前有衡所谓衡任是也轴
 末则有轊助辐则曰辅舆间横木则曰轸系木横舆
 则曰輹大车舟端则曰輗小车辀端则曰軏其制虽
 考工记无所见要其材皆相资以致用缺一不可故
 轸可以名舆可以名车达常可以名部轸前横木可
 以名辂此又因一材而通名之也其为车也有长毂
 者有短毂者有杼轮者有侔轮者有反揉者有仄揉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9a 页 WYG0972-0713c.png
 者有两轮者有四轮者有辐者有无辐者有曲辕者
 有直辕者有一辕者有两辕者有直舆者有曲舆者
 (钩舆/曲舆)有广箱者有方箱者有重较者百单较者或驾
 于马或驾于牛或挽以人或饰以物或饰以漆或朴
 以素皆因宜以为制称事以为之文也
 
 
 
卷一百二十五 第 79b 页 WYG0972-0713d.png
 
 
 
 
 
 
 
 图书编卷一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