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972-065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一百二十四
             明 章潢 撰
  工曹总叙
 禹作司空平水土见诸书乃召司空俾立室家见诸
 诗周礼冬官亡汉时补以考工记此后世工曹所由
 设然平水土立室家工之意可见矣夫冬官之职既
 不可考亦岂待考工记补之而后为冬官之全乎大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972-0655d.png
 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小宰事职以
 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万物则事官之意在周礼可
 睹也周官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则司空
 之意在周官可推也况冬之为言终也万物成终毕
 归其根亶空土而已命之曰司空岂无意义而云然
 哉惟藏而固之富而生之此所以为冬之象也任其
 官而职司其藏斯无负于冬官司空之名也汉唐以
 来民曹左民起部工部设官分职名各不同其掌百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972-0656a.png
 工之事则一而已矣我朝工部之设即周冬官大小
 司空以营缮虞衡都水营田分司其职掌固有在焉
 然孔子九经来百工财用足周礼周官富邦国养万
 民生万物时地利视今之工曹同乎异乎建国分野
 工匪细务况浚两河之漕渠固九边之城堡通东南
 之水利开西北之营屯禁四方居室器用毋作淫巧
 踰制伤财而败俗今日足国富民宜莫切于此者若
 夫悦以使民民忘其劳龙见戒事火见毕工在论语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972-0656b.png
 使民以时尽之矣噫司空执度度地居民无旷土无
 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工尊君亲上然
 后兴学想王制非无稽之言也会而通之考工记曾
 足以补之哉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972-0656c.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972-0656d.png
 空之为言空也相天下之大势择其空缺之处而修
 治补助之故天文室壁之未有土司空一星土公二
 星主知水土殃咎周官之职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
 时地利记曰司空度地居民使地邑居民必参相得
 无旷土无游民司空之职莫大于此盖司徒掌其图
 数而司空治其工程司空建其始而司徒守其成此
 其联事若此而后人遂欲以相并也然则冬官之属
 当其掌大均之事如地官之徙民宗伯之联众又当
卷一百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972-0657a.png
 有善景相观卜以经营疆理于四方如诗称召伯之
 世执其工燕师所完者且天垂象圣人则之室壁阁
 道星宿灿然皆天之垂象也如百工之事惟土木为
 大故盖屋二星土工吏二星列象于营室之下又百
 工居肆以成其事故土司空四星列象轸翼器府之
 下以冬官而言当有工师以统造诸工又当有梓人
 以统制器百工是考工记之事虞书所谓共工也夫
 共工者诚冬官之事但其一属耳故取之以入冬官
卷一百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972-0657b.png
 则可用之以补冬官则不可兹以天象之有关于冬
 官者而参互之亦可见其大端矣
卷一百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972-0657c.png
  五圣制器尚象图
 ䷝(离下/离上)离 包羲氏罔罟取诸离
 ䷩(震下/巽上)益 神农氏耒耜取诸益
 ䷔(震下噬/离上嗑) 市取诸噬嗑
 ䷀(乾上/乾下)乾 黄帝尧舜衣
 ䷁(坤下/坤上)坤 裳取诸乾坤
 ䷺(坎下/巽上)涣 舟楫取诸涣
 ䷐(震下/兑上)随 服牛乘马取诸随
卷一百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972-0657d.png
 ䷏(坤下/震上)豫 门柝取诸豫
 ䷽(艮下小/震上过) 杵臼取诸小过
 ䷥(兑下/离上)暌 弧矢取诸暌
 ䷡(乾下大/震上壮) 栋宇取诸大壮
 ䷛(巽下大/兑上过) 棺椁取诸大过
 ䷪(乾下/兑上)夬 书契取诸夬
 杨诚斋曰自斯人之饥而未知佃渔也圣人于是乎
 作网罟自斯人之肉食而未知粒食也圣人于是乎
卷一百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972-0658a.png
 作耒耜自斯人之食货或有馀或不足之偏匮也圣
 人于是乎作市易自斯人之寒而衣皮未知织纴之
 制也圣人于是乎作衣裳自斯人之出入尼于川隔
 而道断也圣人于是乎作舟楫自斯人之疲于负担
 而艰于远涂也圣人于是乎作轮辔自斯人之虞于
 寇攘而懈于守禦也圣人于是乎作关柝自斯人之
 知有耕耨而未知舂榆也圣人于是乎作杵臼自斯
 人之无爪牙以自卫而忧于搏噬也圣人于是乎作
卷一百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972-0658b.png
 弧矢自斯人之穴处而病于湿蛰也圣人于是乎作
 宫室自斯人之死而戚于蔂梩之掩也圣人于是乎
 作棺椁自斯人之穷于结绳而相欺无籍也圣人于
 是乎作书契然非圣人之私智也取诸十三卦之象
 而后为亦非一圣人之能为也历乎五圣人而后备
 易系辞曰以制器者尚其象又曰见乃谓之象形乃
 谓之器右十三卦圣人制器尚象之事也器无穷卦
 象亦无穷岂特十三卦为然哉夫子特举此以发其
卷一百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972-0658c.png
 例耳观此则圣人之用易也岂尽假卜筮以用之而
 卜筮一端亦岂足以尽易也呜呼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非二也吾人日用间何往非
 象何往非器果能象事知器乎抑亦得心忘象而与
 道俱乎善用易者可以自省矣
卷一百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972-0659a.png
            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
            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
            (建亥月小雪/中气之时)于是时可以
            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卫
            为狄所灭文公徙居楚丘
            营立宫室树八尺臬而度
            其日出入之景以定东西又
            参日中之景以正南北也
卷一百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972-0659c.png
 历代立八尺之表以量日景故表短而晷景短尺寸
 易以差元朝立四丈之表于二丈折中开窍以量日
 景故表长而晷景长尺寸纵有毫秒之差则少矣
 元朝立简仪为圆室一间平置地盘二十四位于其
 下屋背中开一圆窍以漏日光可以不出户而知天
 运矣古法以五表求地中以今思之惟用一表其表
 与人齐高当午日中画其短景于地以为指北准绳
 置窥筒于表首随准绳以窥北极若见北极当筒心
卷一百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972-0659d.png
 则其处为得东西之正或窥见北极之东则其地偏
 东窥见北极之西则其地偏西矣既得东西之正乃
 于二分之前十日内就其处置壶漏定十二时以两
 日午中短景求与时参合于春分前二日或秋分后
 二日日正当赤道之际于卯酉中刻视其表景画地
 以定东西准绳若卯酉两景相直而不偏平衡成一
 字则南北正中矣两景或曲而向南则其地偏南或
 曲而向北则其地向北矣此法盖以午景与北极定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972-0660a.png
 东西之偏正又以东西之景定南北之偏正测验之
 最精者也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972-0660c.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972-0660d.png
 凡地偏于南多暑偏于北多寒偏于东多风偏于西
 多阴唯中得天地之正阴阳之和
 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
 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
 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
 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按洛诰所谓自服于土中盖以自三代以前则洛为
 中国之中以今天下观之则南北袤而东西蹙则其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972-0661a.png
 所谓中者盖在荆襄之间也朱子曰岂非天旋地转
 闽浙反居天地之中闽浙乃东南海尽处难以为中
 朱子盖以声明文物通论天下非论地势也
  土圭法
 自伏羲造盖天而土圭之制已寓至周公稽日景而
 土圭之名始立迨虞氏用九尺表而土圭之用始验
 其所谓土圭者所以求土地之中而稽日景之永短
 也是故掌以司徒崇地官也县以阳城辨中域也立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972-0661b.png
 表于夏至之日示相等也置圭于昼漏之半取中正
 也然则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
 之所和不以土圭验之其可哉要必置中圭而后可
 以测日之中置南圭而后可以测日之南置北圭而
 后可以测日之北置东圭而后可以测日之东置西
 圭而后可以测日之西否则不足以辨千里之景也
 必于平地立南表而后可以测南土之深望北极立
 北表而后可以测北土之深于东方立东表而后可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972-0661c.png
 以测东土之深于西地立西表而后可以测西土之
 深于南表影末立中表而后可以测中土之深否则
 不足以辨五方之正也由是而推證之于天则为春
 为夏为秋为冬验之于地则或东或西或南或北质
 之于人则多暑多寒多风多阴举造化之大皆不外
 于尺有五寸之制又奚必候气于缇室占象于浑天
 定晦朔于蓂荚哉盖天地之升降不过三万里自地
 以至日不过一万五千里圭之景苟差一寸则地差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972-0661d.png
 千里宜矣故古人置五土圭而皆以千里为證是必
 有高天下之见
 今之地中与古已不同汉时阳城是地之中宋朝岳
 台是地之中(岳台在浚仪/属开封府)已自差许多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972-0662a.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972-0662b.png
 周礼匠人置臬以度日影辨方正位之法
 水地以垂谓先以水平也高下四方皆平乃于营造
 处四角立四柱于四柱用垂绳以正柱柱正然后以
 水平之法遥视柱高下高下定则知地之高下然后
 平高就下则地乃平也
 置臬以垂视以景臬柱也于所平之地中央树八
 尺之木以为表表界其四面之中又四棱垂八绳以
 等之绳皆附表则正然后视表之景表必八尺者日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972-0662c.png
 从上向下八万里故以八尺为法
 历代立八尺之表以量日景表短而晷景短尺寸易
 以差元朝立四丈之表于二丈折中开窍以量日景
 故表长而晷景长尺寸纵有毫秒之差则少矣
 元朝立简仪为圆室一间平置地盘二十四位于其
 下屋背中开一圆窍以漏日光可以不出户而知天
 运矣
  工总考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972-0662d.png
 舜典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予咨垂汝共工
 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帝曰
 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咨益汝作朕
 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按
 工之官缺则民用不周虞之官缺则物生不遂故舜
 视百工万物皆予一体故皆曰予而虞工列于九官
 自古重之矣周礼属虞衡于夏官今则并山泽虞衡
 统属之于工部益垂犹且让之任是职者可轻视之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972-0663a.png
 哉
 周礼冬官其属有考工掌百工之事曰国有六职百
 工是其一焉汉成帝初置尚书有民曹主凡民上书
 后汉光武改民曹主缮修工作盐地园囿魏置左民
 尚书亦领其职晋宋以来有起部尚书而不常置每
 营宗庙宫室则权置之事毕则省以其事分属都官
 左民二尚书北齐起郎亦掌工造属祠部尚书后周
 有冬官大司空卿掌五材九范之法其属工部中大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972-0663b.png
 夫承司之事百工之籍而理其禁令至隋乃有工部
 尚书统工部屯田二曹盖因后周工部之名兼前代
 起部之职唐龙朔二年改工部尚书为司平太常伯
 咸亨元年复旧宋则工部判部事一人以两制已上
 充凡城池土木工役皆𨽻三司修造案本曹无所掌
 元丰官制行尚书工部掌天下城池宫室舟车器械
 符印钱宝之事与山泽沟洫屯田之政令焉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972-0663c.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972-0664a.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972-0664b.png
 按营国每旁三门城郭各十二门城内纵横大道各
 二界为井字中之州有九其馀道涂九经九纬各有
 区城中为王宫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凡制礼大物不
 过十二贾氏之说得之匠人云九里盖有阙误不足
 为据然所谓十二里者必以道计四面皆如其数然
 后可以容百官府之次舍宾客之旅寓工商之廛肆
 苟以方计之则每面止三里尚足为王者之都乎
  都邑制度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972-0664c.png
 古者建国必先于辨方正位是以匠人置𣙗视景必
 正地中以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
 阳之所和然后建王国也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一夫(百亩之地方/足以容之)其制大略如此然必
 有土方氏掌土圭之法而大司徒又掌其凡盖重其
 事也而建都之本则更有在焉周礼曰惟王建国辨
 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盖王基立而
卷一百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972-0664d.png
 后根本定方位设而后等级明国野分而后疆理正
 官职举而后纲目张凡以为民立极也昔人有言曰
 京都为四方之极犹紫辰为周天之极然京都固为
 四方之极而帝王又以建惟皇之极也则宅中图大
 以定四海之民者固自有本矣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972-0665a.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972-0665b.png
 尔雅释宫曰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
 隅谓之宦东南隅谓之窔邢炳曰室中四隅之异名也
 贾公彦曰室中谓四壁之内朱子曰庙室之制皆如
 此
 按朱子殿屋说殿屋五间前皆为堂中间后为室又
 释宫文曰堂之室南北五架北两架之间为室则室
 止一间而当两架之中其地甚窄意者朱子举此以
 见例耳其实古之为所谓巨室者东西不止一间而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972-0666a.png
 南北不止两间也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972-0667a.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972-0667b.png
 尔雅曰室有东西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西南隅
 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盈之/反)东南
 隅谓之窔(一吊/反)东西墙谓之序牖户之间谓之扆宫
 中之门谓之闱门侧之堂谓之塾庙中路谓之唐堂涂
 谓之陈(唐与陈皆堂下至门之/径特庙堂异其名耳)又曰柣(于结/反)谓之阈
 枨谓之楔(革辖反又/先结反)橛谓之闑(鱼列/反)盖界于门者柣
 也亦谓之阈旁于门者枨也亦谓之楔中于门者橛
 也(橛巨/月反)亦谓之闑士丧疏云房户之外由半以南谓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972-0667c.png
 之堂士昏疏云其内由半以北亦谓之堂堂中北墙
 谓之牖士昏尊于室中北牖下是也堂下之墙曰壁
 士虞饎爨在东壁是也坫有东坫西坫士丧疏云堂
 隅有坫以土为之是也塾有内外士冠注云西塾门
 外西堂是也月令曰其祀中霤燕礼设篚当东霤此
 言诸侯四注屋之东霤又有门内霤燕礼宾执脯以
 赐钟人于门内霤是也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972-0668a.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972-0668c.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972-0669a.png
  边方堡制议
 堡制者非无制之难也能全其制之难也夫善守者
 因天之财就地之利故敌有不攻藏于九地之下古
 人曰收其伍全远其五败又曰阔与上倍高与下倍
 今之民堡岂知是哉故三约堡制其目有四一围垣
 地置既得则围垣宜讲也大小不限曲直无拘但取
 内容丁众外远俯逼而已然大不如小小则坚直不
 若曲曲则易守故宋艺祖笔涂赵韩王城图不使端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972-0669b.png
 直金粘没喝一睹汴城便谓易攻也又古人垣制多
 以高五丈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为式
 今时民堡则大率高一丈五尺加陴为二丈下阔
 丈馀上阔五六尺而已垣太低则矢石易及陴
 保近敌攻堡多飞石坠其陴则人不敢垣立而后蚁
 附以登今制以垣高二丈加陴五尺共二丈五尺
 视古制为半下上收阔亦如之庶中道也二敌台围
 垣既立则敌台宜讲也夫垣之弃守全在敌台垣虽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972-0669c.png
 方直有台则守垣虽委曲无台亦弃然敌台宜多多
 则护垣为易宜高则四击不碍古制谓敌台高与垣
 等者以垣高五丈也今垣仅及其半则台宜加高先
 年肃敏公论塞垣敌台曰每一里一台以为火器所
 击不下三百步夫火力纵及岂能一一尽中中空过
 宽来往鲜力矣则又宜加多今时民堡敌台全不如
 制受病甚多如角台本宜平直即以东北角论之则
 循北垣而东筑台若干丈尺亦当循东垣而北筑台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972-0669d.png
 若干丈尺若欲以垣相附以省工费则附东垣矣不
 得更附北垣附北垣矣不得附东垣纵使两垣俱附
 亦须为台三四附墙者半专面者倍如以磬直向外
 磬折向内然者今皆不循垣直出又不以磬直向外
 但叠土两垣之间斜附而上地置既缪矢道皆斜台
 以塞垣而矢石不及何以为守又一面止筑一台夫
 台之多寡以堡之大小为之堡大则多堡小则少大
 抵两空不得过五十步又堡有垂角而出缩腹而入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972-0670a.png
 者亦须量势为台必使相及今一面止筑一台不论
 远近出入矢石纵及亦弱而无力倏忽之间为敌乘
 矣又高与垣等而收顶不及一丈夫垣陴恒为敌坠
 者垣低石可及也今台高与垣等则台陴亦不易呈
 收顶止一丈所容宁几人发矢发火器何以展布又
 台陴不五六敌以两弓注一陴则台人不敢伸首出
 望与无台等矣此皆害人之大者今制台高三丈高
 于垣一丈收顶方二丈皆东南直出陴墙至三尺而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972-0670b.png
 止顺立柱木二尺馀上加横木复为墙尺许中空遍
 置木牌外为附眉内加转拨或开或闭惟吾所欲彼
 注矢于此吾则启牌于彼夫陴畏注矢以陴无一定
 也牌启无常斯不畏注矢矣此专为发火箭与矢若
 夫炮石则踰墙四出不必凝望忖度也三陴敌台
 既就则陴宜讲也夫垣既不高陴复削薄遇攻则
 不支其冲竿飞石之往来自守又无以久县石县木
 之上下一有损坠即将以赤身之人立于孤垣之上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972-0670c.png
 声弦可颠矣边人曰敌飞石坠陴则以竿裹裘为人
 形加革帽高揭之以惑人众见喧曰敌登矣争先自
 投敌徐蚁登此陴之害也今民间率用土坯(殖土以/成曰土)
 (坯/)又率立植其易坠故宜近有议用砖者砖质狭小
 亦与立植与坯何异但多费耳今制必用泥坯(水和/土模)
 (成者曰/泥坯)横卧为陴外以茅泥(多入泥以草或/麦藁曰茅泥)固之庶
 坚厚可赖也四瓮城陴既成则瓮城宜讲也夫民
 堡之破半咎于门何者铁裹以禦火也今铁叶至薄
卷一百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972-0670d.png
 不禁薰灼铁热木焚为力不难而门上无悬楼以远
 击无漏槽以下水尝计人力掷草几至十步千人齐
 掷草且成丘发火以焚无不镕坏门坏则虽有人乎
 垣无及矣故必有瓮城高厚与堡同内外俱为陴
 旁开一门亦用铁扇已并废堡之门取以为用可也
 夫瓮城高厚与垣等内外皆陴则虽洞其外门亦无
 敌敢入者而况为重门邪瓮城门亦备漏槽下水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972-0671a.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972-0671c.png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972-0672a.png
  民堡说
 昔晁错为文帝画备戒之策曰远方之卒守塞一岁
 而更不知北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具以
 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又曰要害
 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夫错通变审机
 权汉智囊也其所图画城垣而已则所谓实胜不为
 誇辞者与夫自井田之制废而地险尽夷封建之典
 隳而兵力大弱塞鄙之地密迩异国吞噬日闻必待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972-0672b.png
 烽火彻于甘泉六军屯于细柳然后徐兴问罪执言
 田禽则塞地赤矣故曰百战百胜不若先为不可胜
 以待之先为不可胜则城其首务也嗟夫错之为文
 帝画也时值其难姑举其大乃今而用错画则时易
 而当致其详事半而功倍之者也何者楚汉兵争燕
 代反复汉其时塞口至绝少夫错首言更践之无功
 次陈谪戍之贾怨立拜爵之科开赎罪之路多方以
 求惧无人也调立城邑毋下千家虑不守也乃若今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972-0672c.png
 时则生养既久户田大滋由塞垣以达畿辅林林总
 总不忧无人也郡邑棋布不忧不守也所虑者村落
 之民耕作之辈耳徙之城市则夺我农时任其便安
 则遭罹敌患故必乡为之堡而家教之守乡为之堡
 险在地也家教之守险在人也在地者宜固在人者
 宜周盖尝尤诸前图事者矣宣德之间边警绝少塞
 宜城也而不城成化弘治之间塞田屡减乡宜堡也
 而不堡弘治正德之间戎马扰矣民亦渐为堡矣官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972-0672d.png
 宜为之制也而不制塞宜城而不城则疆场伸缩之
 间形势之憾生矣乡宜为堡而不堡则牧马数警之
 后奔命之疲急矣官宜为之制而不制则力徒劳财
 徒费堡而不实矣凡民图其近而忘其远安于常而
 不知变者也官不为制则仞馀崇雉数丈以为广剥
 落以为坚危逼以为安又富者侈其欲贫者玩其期
 狡者舞其智武断者逞其僭是故塞下堡无一可式
 者也道里不干相去之远近也形势不干首尾之应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972-0673a.png
 援也丁口不干集聚之众寡也智勇不干夙昔之遴
 别也古人曰有生地有死地谓其可以生人可以死
 人也然则近日之堡固非生人者与今之言禦敌者
 曰选精锐以冲其中虚是之谓战城塞垣以遏之境
 上是之谓守而必终之曰坚壁清野夫言战曰养士
 矣言守曰城塞矣至言坚壁清野则惟付之虚文可
 乎夫民堡不固是壁不坚也敌入有获是野不清也
 知战而不知固民堡不植其根而长其枝叶者也知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972-0673b.png
 城塞而不知固民堡不去其饵而欲止鱼者也乌可
 得乎嗟夫欲战必先择官欲守必先清野清野必先坚
 壁一定之画也城民堡而约之制团丁壮而教之战
 以民堡之固不固稽守令保障之功以团丁之精不
 精察守令佚使之绩必使彼至塞不能入也入无所
 掠也不能入则劳费无所掠则饥疲冲其中虚邀其
 惰归此其时也或问民堡之制如何曰载在乡约
  长城说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972-0673c.png
 长城之筑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非独秦始皇
 筑也昭王时已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备边矣
 亦非尽秦筑也起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燕自
 造至襄平亦皆筑长城矣秦之后若魏若北齐若隋
 亦皆筑焉盖天以山川险隘限南北有所不足增而
 补之亦不为过且有为民之意存焉使后之人惩秦
 人起闾左之失虑蒙恬绝地脉之祸而废其已成之
 功非计也但内政不修而区区于外侮之禦乃至于
卷一百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972-0673d.png
 竭天下之财以兴无己之功则不知所务耳
 
 
 
 
 
 
 图书编卷一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