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二 第 1a 页 WYG0972-03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一百十二
             明 章潢 撰
  乐总叙
 古之作乐尚乎德今之论乐尚乎律尚德者未尝废
 律而惟律之是尚则德非所论矣此今乐所以不古
 乐若也何为德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声和声和则天
 地之和应之是也何为律取候气之管定阴阳各六
卷一百十二 第 1b 页 WYG0972-0302d.png
 阳上生阴下生起黄钟以为律本是也考之经书之
 训虞书胄子国子之教咸先以乐之德焉使乐教有
 素而咸有乐德则合奏乐之人莫非有德之士节奏
 间有不声依永律和声者哉况周颂肃雍和鸣论语
 翕纯皦绎心诚求之乐尚可知所谓今乐犹古乐者
 以此若律焉已耳且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孰得
 而訾之不知乐器一一合乎律吕而奏以今之乐工
 吾不知于古乐何如也况古者以律管起尺度由母
卷一百十二 第 2a 页 WYG0972-0303a.png
 生子也后世以尺度定律管以子證母也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如五季王朴声与器俱失其系岂小小哉
 太史公言黄钟起于声气之元班固谓至治之世天
 地之气合以生风风气正而十二之律定后世乃欲
 求律于黍于尺于斛于钱于釜其可乎甚至于时君
 之指节谬益甚矣诸儒纷纷之说且未暇辨今之言
 钟律者不曰八寸一分则曰三寸九分一彼一此莫
 之适从何止累黍纵横之讹而已哉吾恐中气中声
卷一百十二 第 2b 页 WYG0972-0303b.png
 万事根本必非器数可拘而神解如阮咸张文收必
 有超于黍尺者在也是故观象于雷地豫天地有自
 然之声也取法于虞书周礼圣人有巳然之教也反
 观于喉舌唇齿腭五声在人今犹古也且圣
 天子建中和之极诏求精通乐律如咸如文收者
 四海未必无人德以本之律以谐之大雅其庶几矣
 虽然圣门成乐之教尤有顷刻不可离者心定则气
 清而声和心躁则气浮而声厉乐在人身何俟比竹
卷一百十二 第 3a 页 WYG0972-0303c.png
 欲求声律在我敢曰知音鲜人哉
卷一百十二 第 4a 页 WYG0972-0304a.png
 
 
 
 
 
 
 
 
卷一百十二 第 4b 页 WYG0972-0304b.png
 粤稽古论乐皆本于律因律管短长而度数量衡皆
 由此生正变倍半皆由此定若有不可易者孔子于
 易大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
 帝以配祖考而不及夫律何哉盖震之一阳天地之
 元气也天地之大德曰生而元阳者其生生之本焉
 方其天地闭藏一阳来复而伏于地之下万物已资
 始矣及帝出乎震而奋于地之上万物莫不资以发
 生此天地之大和也天地自然之乐也可见元阳藏
卷一百十二 第 5a 页 WYG0972-0304c.png
 伏地中斯元声自为之震动天地开泰万物莫不欣
 欣向荣乃豫之所以为豫故先王作乐崇德正以象
 天地自然之豫而律吕即此以定之耳乐记曰天地
 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
 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育胎生
 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正谓此也
 又曰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
 知其所谓末节则其所谓本者可知也然则生物之
卷一百十二 第 5b 页 WYG0972-0304d.png
 心非吾人之元阳乎惟大生之德充积于中斯发之
 声音自恊乎律吕何也以耳齐其声非以声而齐其
 耳以心定其律非以律而定其心因律以生乎尺非
 以尺而生乎律苟区区于律管短长之辩如黄钟九
 寸一分则其所谓寸与分又以何为准而定其分寸
 之则也又何怪乎雅乐不作而声音之和不与天地
 应也是非谓古人所定之钟律可尽废也要有乐德
 以为之本耳噫真知雷出地奋豫为天地大和之乐
卷一百十二 第 6a 页 WYG0972-0305a.png
 则古人郊祭庙祀不用商音亦有自来矣
 人之气即天地之气人之声即天地之声然必有是
 气斯有是声气必以和为尚也是故孔子于六十四
 卦独于豫卦示人以作乐崇德之象观其象思其名
 义而乐之道备是矣何为象震上坤下为䷏一阳寓
 于五阴之中即此可以制器可以恊律而中气中声
 可默会也何为名义雷出地奋为豫阳气发泄于地
 上即此可以作乐崇德荐上帝配祖考而大和与天
卷一百十二 第 6b 页 WYG0972-0305b.png
 地通者可默会也何为象之以乐盖乐以声音为主
 而雷乃天声之出于自然者也人之作乐当效法天
 地自然之声而同归于大和焉耳何为又象之以德
 盖闻乐可以知德而一阳乃天德之发生万物者也
 人之作乐当效法天地元阳之德而发之声音焉耳
 然则德即五阴中之一阳所谓元气所谓元声合天
 地人而一之者也天地有是德故雷出地奋而万物
 发生人心有是德故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
卷一百十二 第 7a 页 WYG0972-0305c.png
 总名之豫者此也夫孔子以乐归之豫先儒悉以黄
 钟归之复得无有不同乎盖阳一也复则在乎地之
 下豫则在乎地之上雷一也在乎地之下声尚隐于
 无在乎地之上声始见于有是以雷声一动则天地
 太和之气盈满两间而百蛰悉启万类俱生矣乐主
 乎声孔子独象于豫有深意也噫一阳之德在天德
 谓之元在天心谓之仁本与天地神人相为贯通人
 惟有是德则心和而气和气和而声和又何律吕之
卷一百十二 第 7b 页 WYG0972-0305d.png
 不和也若曰黄钟取诸复此上以卦气言则于十一
 月之律谓之黄钟于正月之律谓之太簇其名义亦
 可想矣彼不知乐以崇德而徒泥于律管之分寸何
 哉虽然人心果有是中和之德则其心固与天地合
 德矣由此被之管弦而声必和候之管灰而气必应
 斯人也声为律身为度者也又何患分寸毫釐之不
 恊也此所以论律吕者须涵养乐德以为之本
  古乐经传
卷一百十二 第 8a 页 WYG0972-0306a.png
 虞书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帝曰夔命尔典乐教胄子直而宽温而栗刚而无虐
 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
 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禹曰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
 以九歌俾弗坏
 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卷一百十二 第 8b 页 WYG0972-0306b.png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
 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庶尹允谐
 商颂曰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
 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
 不夷怿
 周颂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
卷一百十二 第 9a 页 WYG0972-0306c.png
 田县鼓鼗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
 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周礼春官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
 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夹钟仲吕林
 钟南吕应钟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
 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
 弟焉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
卷一百十二 第 9b 页 WYG0972-0306d.png
 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祇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
 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㲈
 大夏大濩大武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
 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就远人以作动物
 礼运曰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
 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卷一百十二 第 10a 页 WYG0972-0307a.png
 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
 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
 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
 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
 其志乐以和其声正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
卷一百十二 第 10b 页 WYG0972-0307b.png
 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凡音者生人
 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
 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
 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
 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
 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臣坏角乱则
 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
 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
卷一百十二 第 11a 页 WYG0972-0307c.png
 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
 音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凡音者生
 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
 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
 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
 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
卷一百十二 第 11b 页 WYG0972-0307d.png
 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
 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
 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静好
 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僻邪散狄成涤滥之
 音作而民淫乱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
 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阳而不散阴而不
卷一百十二 第 12a 页 WYG0972-0308a.png
 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
 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
 文采以绳德厚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
 其深矣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
 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
 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
 思欲减条畅之气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凡
卷一百十二 第 12b 页 WYG0972-0308b.png
 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
 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
 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是
 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
 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僻之气不设于
 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
 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
 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是故
卷一百十二 第 13a 页 WYG0972-0308c.png
 清明象天广大象地始终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色
 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
 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故乐行而伦
 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昜俗天下皆宁故曰乐
 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
 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
 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榖昌疾疢不作
卷一百十二 第 13b 页 WYG0972-0308d.png
 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君臣父子以
 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
 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
 则思武臣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
 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
 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
 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
卷一百十二 第 14a 页 WYG0972-0309a.png
 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
 于斯也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
 尽善也 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
 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
卷一百十二 第 14b 页 WYG0972-0309b.png
 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人而不仁
 如乐何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贡曰闻其乐
 而知其德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
 乐也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
 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师旷之聪不以
 六律不能正五音 圣人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
 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乐之实乐斯二者是也乐则
卷一百十二 第 15a 页 WYG0972-0309c.png
 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
 舞之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
 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周子曰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
 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 故乐声
 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
 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 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
 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 后世
卷一百十二 第 15b 页 WYG0972-0309d.png
 礼法不修政刑苛紊纵欲败度下民困苦谓古乐不
 足听也代变新声淫荡愁怨𨗳欲增悲不能自止故
 有贼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 乐者本乎政
 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圣人作乐以宣畅其和
 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而大和焉天地和则万物
 顺故神祇格鸟兽驯 乐声淡则听心平乐辞善则
 歌者慕故风移而俗易矣妖声艳辞之化也亦然
 呜呼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
卷一百十二 第 16a 页 WYG0972-0310a.png
 程子曰礼乐大矣然以进退之间则已得性情之正
 乐随风气至韶则极备若尧之洪水方割四凶方去
 和有未至也至舜以圣继圣治之极和之至故韶为
 备
 张子曰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深如以古
 乐为不可知只以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
 声求之得乐之意盖书于是诗只是言志歌只是永
 其言而已只要转其声令人可听今日歌者亦以转
卷一百十二 第 16b 页 WYG0972-0310b.png
 声而不变字为善歌长言后却要入于律律则知音
 者知之知此声入得何律古乐所以养人德性中和
 之气后之言乐者止以求哀故晋平公曰哀无哀于
 此乎哀则正以感人不善之心歌亦不可以太高亦
 不可以太下太高则入于噍杀太下则入于啴缓盖
 穷本知变乐之情也 声音之道与天地同和与政
 通蚕吐丝而商弦绝故与天地相应方蚕吐丝木之
 气极盛之时商金之气衰如言律中太簇律中林钟
卷一百十二 第 17a 页 WYG0972-0310c.png
 于此盛则彼衰方春木当盛却金气不衰此便是不
 和不与天地之气相似 五峰胡氏曰等级至严也
 失礼乐则不威山河至险也失礼乐则不守礼乎乐
 乎天下所日用不可以造次颠沛废焉者乎朱子曰
 古者教法礼乐射御书数不可缺一就中乐之教尤
 亲切夔教胄子只用乐大司徒之职也是用乐盖是
 教人朝夕从事于此拘得心长在这上面盖为节奏
 学他底急也不得慢也不得久之都换了他一副当
卷一百十二 第 17b 页 WYG0972-0310d.png
 情性 乐律自黄钟至中宫皆属阳自蕤宾至应钟
 皆属阴此是一个大阴阳黄钟为阳大吕为阴太簇
 为阳夹钟为阴每一阳间一阴又是一个小阴阳
  古乐考总论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心生也此乐之本也论乐者一
 准诸此乐之道可得而明矣何也记中又曰钟鼓管
 磬羽籥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疾徐乐之文
 也曰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凡器
卷一百十二 第 18a 页 WYG0972-0311a.png
 也文也情也官也皆作乐者所必有而孰不起于心
 乎后世言乐者则皆器而已矣情与官且弗之及况
 于乐之本者也耶舍本求末欲其与政相通奋至德
 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也不可得矣孔子
 曰人而不仁如乐何曰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观其
 以善美论韶武以翕纯皦绎语鲁大师以雅颂各得
 其所为乐之正其崇本之意可识矣且以虞周之乐
 言之舜命后夔典乐以教胄子固有在于直温宽栗
卷一百十二 第 18b 页 WYG0972-0311b.png
 刚简之德然益稷篇有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
 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
 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同此器也
 其所以和神人格鸟兽者何也周礼大司乐掌成均
 之法固有取于乐德乐语乐容之教然周颂有曰设
 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鼗磬柷圉既备乃奏箫
 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
 观厥成亦同此器也其所以格祖考悦嘉客者何也
卷一百十二 第 19a 页 WYG0972-0311c.png
 胄子成均之教有素也以之昭德故德溥而神人和
 以之象功故功成而神人悦也若云后代乐不古若
 以音律之不传焉是不知郑师文总四弦而翔庆云
 晋师旷歌南风而知楚弱阮咸听晋乐而识国运信
 都芳造轮扇而合律气李嗣真振铎于地而黄钟自
 应张文收断竹为律而哑钟自鸣彼数人者不过闻
 音知乐者耳乐律且由己而定也奈何若而人也世
 亦不恒有焉后之人不求音乐之本于吾心而纷纷
卷一百十二 第 19b 页 WYG0972-0311d.png
 于器数之末遂拟议参酌于京房之准梁武之通郑
 津之七调王朴之律准和岘之表尺刘几之主人声
 范镇之用真黍魏汉津之则人指而蔡元定著之为
 律吕新书近有所谓律吕元声焉是皆求诸器数者
 也虽其所论黄钟之小大长短较之度量权衡亦似
 吻合然施之候气则不应付之音乐则不调亦徒详
 于简册已耳所谓流而不息合同而化声音与天地
 相应者不几于虚语哉且乐记所谓钟磬丝石鼓鼙
卷一百十二 第 20a 页 WYG0972-0312a.png
 之声乃万世循声正乐之准也不此之信而惟器数
 之较或专尚编钟或专尚石磬亦未必无见若止谓
 伶伦截嶰谷之竹听凤凰鸣为律吕之元然后夔一
 则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二则曰于予击石拊
 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独不可以石为之准哉即如
 黄钟为声气之元而元气元声果起于心耶果起于
 竹管之短长也太史公曰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
 也是亦可以观其义矣惟黄钟不恊乎声气之中则
卷一百十二 第 20b 页 WYG0972-0312b.png
 失其所以为君也故五声八音十二律高则过乎君
 而失之亢卑则不及乎君而失之慢皆起于中心之
 不定耳然则欲求中声当如之何书谓诗言志歌永
 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即诗歌之间
 而抑扬节奏各协乎宫商角徵羽焉律在其中矣所
 谓变宫变徵亦只于永言之间转声而不变字使其
 上下接续不断乐在其中矣如此则声即为律黄钟
 律吕在吾身中矣夫岂易言哉必如虞书之教胄子
卷一百十二 第 21a 页 WYG0972-0312c.png
 周礼之教成均所以涵濡于乐德乐舞乐容之教者
 亦既有年矣身具夫直温宽栗刚简之德则其发之
 声音自合律吕播之乐器自尔肃雍即此可识元气
 元声之所自而管之短长皆自我定之矣何必拘拘
 于竹管之较量哉否则不求乐本于吾心纵使分寸
 毫釐之不爽人而不仁如乐何
  总论
 古乐以德为本闻乐可以知德有德斯可以作乐是
卷一百十二 第 21b 页 WYG0972-0312d.png
 德为乐之本也前已述其概矣然器数亦乐之所必
 用者惟有乐德之人心和气和考古證今自能尽其
 制也但古人于器数之间亦尝殚心思以䆒竟之虽
 所见不同而所尚短长亦因以异故于黄钟九寸及
 三寸九分之说各有所据然以理裁之管之长者则
 其气沉其声必徐而婉管之短者其气浮其声必急
 而剽求元声元气者此亦可以得其义也若以声之
 清浊论则短长之管皆有清有浊如人之硕大者岂
卷一百十二 第 22a 页 WYG0972-0313a.png
 其声皆重而浊癯瘦者岂其声皆轻而清乎知清浊
 不在短长之管则一阳之气为黄钟之元声者岂可
 尽以管之短长论哉今采其无害于义者并存于后
 以俟正乐之君子云
 
 
 
 
卷一百十二 第 22b 页 WYG0972-0313b.png
 
    乐 德 (中和祗/庸孝友)
 
    乐 语 (兴道讽/诵言语)
 
    乐 舞 (云门/) (大卷/大夏) (大咸/大濩) (大磬/大武)
卷一百十二 第 23a 页 WYG0972-0313c.png
 孔子论诗礼乐之教孟子论仁义知礼乐之实俱终
 之以乐乐之关于人也大矣虞廷命后夔典乐教胄
 子周礼大乐正掌成均之法以教合国之子弟乐之
 敷于教也专矣惟其关于人也大则其敷之教也不
 容以不专不专则教不行教不行则人心无所养躁
 言妄动而人之成也难矣尝考国子之教有三曰乐
 德曰乐语曰乐舞所谓德者何中和祗庸孝友是也
 所谓语者何兴道讽诵言语是也所谓舞者何云门
卷一百十二 第 23b 页 WYG0972-0313d.png
 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是也以此三者立教
 又使有道有德者掌乎教则合国之子弟孰不涵养
 薰陶于乐教之中乎自今观之虽三者并重必以乐
 德为之本也舜命后夔典乐教胄子所谓直温宽栗
 刚无虐简无傲亦自德言而诗歌声律皆于此乎泄
 之也何也中和祗庸孝友之德皆心之德也教之由
 外以养其中也歌咏以养性情舞蹈以养血脉随其
 所语随其所舞莫非养德之助也久之则吾心之邪
卷一百十二 第 24a 页 WYG0972-0314a.png
 秽为之荡涤吾心之查滓为之消融辞气之出也自
 无鄙悖容貌之动也自无暴慢而乐德庶几可成矣
 故由中以达乎外也凡音之起由心而生沨沨乎皆
 德音也根心生色四体不言而喻雍雍乎皆德容也
 耳目聪明心气和平虽不言不动此心固自有乐德
 在矣由是率是子弟以搏拊琴瑟考击钟鼓而舞动
 乎羽毛干戚有不合律吕之节中疾徐之度而大奋
 其至德之光者哉否则斯须不和不乐鄙诈之心入
卷一百十二 第 24b 页 WYG0972-0314b.png
 之矣徒欲五色成文八风从律不可得也此所以乐
 德尤为乐语乐舞之本也是故虞周之教皆以德为
 先虞周之乐皆以德为本而二代之乐所以不可及
 也先王作乐崇德崇此焉耳后人闻乐知德知此焉
 耳孔子曰成于乐孟子曰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
 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皆是道也乐教之有益
 于人也如是哉奈何乐之不明也久矣后代虽有国
 子之设而乐教无闻也间有谈乐者止详于竹管之
卷一百十二 第 25a 页 WYG0972-0314c.png
 短长积黍之多寡以为黄钟万事之根夲在兹也审
 声知音审音知乐当有出乎此者若谈乐德于其前
 鲜不嗤其迂而鄙其陋矣故尝为之说曰设取大韶
 大武之乐器付之今日大常之乐工一节奏之即得
 尽善尽美俾先祖是听庶尹允谐吾不信也设取今
 日乐器付之后夔所教之胄子与周大乐正所教合
 国子弟而使之戛击咏歌舞蹈其间焉祗以宣其奸
 声逆气𨗳欲长悲吾亦不之信也况普天率土固自
卷一百十二 第 25b 页 WYG0972-0314d.png
 有精密乐器之人也有志古乐者必先之以乐教夲
 之以乐德而后可
卷一百十二 第 26a 页 WYG0972-0315a.png

卷一百十二 第 27a 页 WYG0972-0315c.png
 
 
 
 
 
 
 
 
卷一百十二 第 27b 页 WYG0972-0315d.png
 乐主乎声而亦本诸太极图书何哉盖太极图书万
 化之原也是故声夲诸气太极阴阳之完气也天转
 地之元气自东方而左行水始生木木生火而土生
 金及水河图是也地运天之元气自西方而右行水
 始克火火克金而木克土及水洛书是也圣人则之
 以调五音行八风音非生不和风非克不动其自为
 宫也左行以应斗其应声也右行以应日(十二宫各/周十二律)
 (凡百四十四/声应坤之策)宫商皆相克(羽徵角/商宫)其流行也皆相生
卷一百十二 第 28a 页 WYG0972-0316a.png
 (角徵宫/商羽)而始终之序(宫徵商/羽角)还相为宫一太极之全
 体也声气和而万物畅大乐与天地同和矣
卷一百十二 第 29a 页 WYG0972-0316c.png

卷一百十二 第 30a 页 WYG0972-0317a.png

卷一百十二 第 31a 页 WYG0972-0317c.png
 
 
 
 
 
 
 
 
卷一百十二 第 31b 页 WYG0972-0317d.png
  五声总考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
 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
 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闻
 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
 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
 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汉志曰商之为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角触也物
卷一百十二 第 32a 页 WYG0972-0318a.png
 触地而出戴芒角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
 为四声纲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
 藏覆宇下也夫声者中于宫触于角祉于徵章于商
 宇于羽故四声为宫纪也恊之五行则角为木五常
 为仁五事为貌商为金为义为言徵为火为礼为视
 羽为水为智为听宫为土为信为思以君臣民事物
 言之则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唱和
 有象故言君臣位事之体也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
卷一百十二 第 32b 页 WYG0972-0318b.png
 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阴
 阳之应也
  八音总考
 陈氏乐书曰金生于土而别于土其卦则兑其方则
 西其时则秋其风阊阖其声尚羽其音则铿立秋之
 气也先王作乐用之以为金奏焉周官钟师掌金奏
 镈师掌金奏之鼓鼓人掌四金之声音孟子曰金声
 是也金奏之乐未尝不用鼓时谓之金者以金为主
卷一百十二 第 33a 页 WYG0972-0318c.png
 故也礼曰内金示和也又曰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国
 语曰金奏肆夏庄子曰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则奏金
 而鸣之内以示情外以示和也音之实也
 石之为物坚实而不动其卦则乾其时则秋冬之交
 其方则西北之维其风不周其声尚角其音则辩立
 冬之气也先王作乐击之以为磬之属焉盖金石之
 乐其声未尝不相应庄子曰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国
 语曰金石以动之唐李真以车铎而得徵音之石则
卷一百十二 第 33b 页 WYG0972-0318d.png
 其相应可知三代之乐既坏于秦汉汉至成帝尚未
 有金石之乐及晋武破苻坚之后而四厢金石始备
 焉后世复以泗滨石其声下而不和以华原所出者
 易之信乎审一以定和难哉
 丝饰物而成声其卦则离其方则南其时则夏其声
 尚宫其律蕤宾其风景其音哀夏至之气也先王作
 乐弦之以为琴瑟之属焉盖琴瑟之乐君子所常御
 其大小虽不同而其声应一也故均列之堂上焉
卷一百十二 第 34a 页 WYG0972-0319a.png
 竹之为物其节直而有制其心虚而能通而利制之
 音所由出也其卦则震其方则东其时则春其声尚
 义其律姑洗其风明庶其音滥春分之气也先王作
 乐窍之以为箫管之属焉
 匏之为物其性轻而浮其中虚而通笙则以匏为毋
 象植物之生焉其卦则艮其方东北之维其时春冬
 之交其声尚义其律大吕太簇其风融其音啾立春
 之气也先王作乐以之为笙竽之属焉记曰歌者在
卷一百十二 第 34b 页 WYG0972-0319b.png
 上匏竹在下国语曰匏竹利制盖匏竹相合而成声
 得清浊之适故也
 土则埏埴以成器而冲气出焉其卦则坤其方则西
 南之维其时则秋夏之交其风则凉其声尚宫其音
 则浊立秋之气也先王作乐用之以为埙之属焉盖
 埙篪之乐未尝不相应诗曰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又
 曰如埙如篪乐记以埙篪为德音之音周官笙师并
 掌而教之则其声相应信之矣
卷一百十二 第 35a 页 WYG0972-0319c.png
 革去故以为器而群音首焉其卦则坎其方则北其
 时则冬其风广莫其律黄钟其声一其音欢冬至之
 气也先王作乐用之以为鼓之属焉盖鼗所以兆奏
 鼓者也二者以同声相应故祀天神以雷鼓雷鼗祭
 地祇以灵鼓灵鼗享人鬼以路鼓路鼗乐记亦以鼗
 鼓合而为德音周官少师亦以鼗鼓并而鼓之也
 木者所以合止乐之器其卦则巽其方东南之维其
 时春夏之交其风清明其律夹钟其声一其音直立
卷一百十二 第 35b 页 WYG0972-0319d.png
 夏之气也先王作乐斲之以为柷敔之属焉乐记曰
 作为椌楬德音之音柷敔以椌楬为用椌楬以柷敔
 为体二者之声一合一止未尝不相待也
  律吕名义
 律法也度也又述也宣也其数一合升阳之度其声
 则宣阳气之声也
 吕侣也配也又助也与律为侣而助之宣气其功与
 律配也
卷一百十二 第 36a 页 WYG0972-0320a.png
  五音名义
 宫者宏也容也以其音宏而有容故曰宫商者刚也
 方也以其音刚而成方故曰商角者确也作也以其
 音作而坚确故曰角徵夲作澄静也凝也以其音静
 而凝止故曰徵羽者遽也举也以其音遽而轻举故
 曰羽
  十二律名义
 黄钟(黄土色钟聚也律宣阳气于黄泉以/孳萌万物而翕聚者发散也位于子)
卷一百十二 第 36b 页 WYG0972-0320b.png
 大吕(与阳为侣而助之宣气此其/首而大者故曰大吕位于丑)
 太簇(太大也簇奏也进也大进阳/气而发达万物也位于寅)
 夹钟(夹辅也辅太簇进阳气以发散乎/万物之聚而未达者也位于卯)
 姑洗(姑始也洗鲜洁也宣阳生物而/形色始露鲜洁可观也位于辰)
 仲吕(助姑洗宣阳而居大吕夹钟/二吕之后故曰仲吕位于己)
 蕤宾(蕤柔弱也一阴始生其气柔弱不得/用事如为宾然故曰蕤宾位于午)
 林钟(林盛也大也助蕤宾宣阳生物万物/之生至六月而成大丛聚也位于未)
 夷则(夷平也皆也则法也阳气生物遇秋/而止皆有法则不至于过也位于申)
卷一百十二 第 37a 页 WYG0972-0320c.png
 南吕(南任也助夷则宣阳/任成万物也位于酉)
 无射(射厌也宣阳生物之功至于/九月犹不厌射也位于戌)
 应钟(应和也应和阳功收万/物而聚之也位于亥)
 书曰六律五声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是五
 音必依六律以节宣之而后和也苟不知律吕五音
 十二律之名义而徒以管之长短定律可乎
 夫律吕之数阴阳奇偶之情也阳六为律律以统气
 类物阴六为吕吕以旅阳宣气凡十二管而黄钟之
卷一百十二 第 37b 页 WYG0972-0320d.png
 长独得九寸大吕而下律吕相间以次而短至应钟
 而极焉盖黄钟阳声之始故其数九而度量权衡由
 是而出十一律由是而损益则黄钟万事根本之说
 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阳气始动而钟于物故黄钟为
 天统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始动而楙于物故林钟为
 地统正月乾之九三万物凑进人奉而承之故太簇
 为人统黄钟子为天正阳之始也林钟未之冲丑为
 地正阴之始也太簇寅为人正阴阳得而人物生之
卷一百十二 第 38a 页 WYG0972-0321a.png
 候也此则三统三正之义也然天兼乎地而地无踰
 天之理人法乎天而天有始物之功林钟太簇之律
 虽与黄钟相配而不敢以相役则君有常尊而位定
 矣故明于三统之义而阴阳之情得然后损益之分
 定而律吕之位可求也何也阳以圆为形其性动故
 其数三阴以方为节其性静故其数二以阳生阴三
 分本律而损其一是曰下生以阴生阳三分本律而
 增其一是曰上生上生不得过黄钟之清浊下生不
卷一百十二 第 38b 页 WYG0972-0321b.png
 得及黄钟之数实故曰黄钟为律日之首而生十一
 律者也自黄钟而至应钟阳皆下生阴皆上生盖从
 子至巳阳生而阴退也自蕤宾以至仲吕阴反下生
 阳反上生盖从午至亥阴升而阳退也凡此莫非顺
 阴阳之消长以为损益而岂能以私意参于其间哉
 至于变律之说所以补正律之不足者盖十二律各
 自为宫每一律则役六律以生五声二变自黄钟以
 至应钟则各足其相役之数故不用变律而以本律
卷一百十二 第 39a 页 WYG0972-0321c.png
 当之自蕤宾以至仲吕未免上役黄钟太簇故不用
 正律而以变律应之此所以相和而不至于相凌也
 变声所以济五声之不及者自殷以前惟五音而已
 至周则加二变谓之七声盖角徵之间近徵收一声
 谓之变徵羽宫之间近宫收一声谓之变宫迩而不
 偪远而不携此所以克谐而无相夺伦也然变律止
 于六者以数至应钟而穷至此则十二律七声循环
 相役固不俟强加而自足也变声止于二者以音节
卷一百十二 第 39b 页 WYG0972-0321d.png
 相去太远而设若宫与商商与角徵与羽相去皆一
 律固不待变声而自和也京房不知此义自仲吕而
 下再生执始以至南事四十八律其于三分损益不
 尽之算或增破坏自然之数尚得谓之律乎万实常
 用礼运旋宫之法以五正二变衍之而为八十四调
 沈重准易之策当期之日而为三百六十律牵合傅
 会繁杂而无统纪尚得谓之乐乎夫不能审声故无
 以正律而得其周径羃积之数不能正律故无以定
卷一百十二 第 40a 页 WYG0972-0322a.png
 器而辩其高下清浊之宜何怪乎议者之纷纷而莫
 一也他如汉人作准以代竹而其法罔效晋人制尺
 以定律而其声过高梁隋以来或求之金石而音韵
 鲜谐或参之秬黍而肥瘠难定古器散亡音声微渺
 乐果何时而兴乎近世儒者乃倡为之说曰黄钟非
 九寸之管而引通鉴外纪吕氏春秋所载含少之说
 为徵殊不知黄钟以八十一分之管吹三十九分以
 为声故谓之含少今遂以三十九分为黄钟之律而
卷一百十二 第 40b 页 WYG0972-0322b.png
 执含少以为清管使十一律无从取正是诋毁先儒
 之言而增异说之蹊径何足取信于后哉如欲见诸
 施行莫若截竹为筒以拟黄钟之管筑室布灰以为
 候气之法如宋儒蔡元定之所论近世丘文庄之所
 议庶几黄钟之律可得而十一律可因之以损益矣
  声律辩
 五声之序宫最大而沉浊羽最细而轻清商之大次
 宫徵之细次羽而角居四者之中焉然世之论中声
卷一百十二 第 41a 页 WYG0972-0322c.png
 者不以角而以宫何也曰凡声阳也自下而上未及
 其半则属于阴而未畅故不可用上而及半然后属
 于阳而始和故即其始而用之以为宫因其每变而
 益上则为商为角为变徵为徵为羽为变宫而皆以
 为宫之用焉是以宫之一声在五行为土在五常为
 信在五事为思盖其正当众声和与未和用与未用
 阴阳际会之中所以为盛若角则惟当五声之中而
 非众声之会且以七均轮之又有变徵以居焉亦非
卷一百十二 第 41b 页 WYG0972-0322d.png
 五声之所取正也然自其声之始和者推而上之亦
 至于变宫而止耳自是以上则又过乎轻清而不可
 以为宫于是就其两间而细分之则其别又十有二
 以其最大而沉浊者为黄钟以其极细而轻清者为
 应钟及其旋相为宫而上下相生以尽五声二变之
 用则宫声常不越乎十二之中而四声者或时出于
 其外以取诸律半声之管然后七均备而一调成也
 黄钟之与馀律其所以为贵贱者亦然若诸半律以
卷一百十二 第 42a 页 WYG0972-0323a.png
 上则又过乎轻清之甚而不可以为乐矣盖黄钟之
 宫始之始中之中也十律之宫始之次而中少过也
 应钟之宫始之终而中已尽也诸律半声过乎轻清
 始之外而中之上也半声之外过乎轻清之甚则又
 外之外上之上也不可为乐者也(正如子时初四刻/属前日正四刻属)
 (后日其两日之间即所谓始之始中之中也然则声/四属阴以下亦当默有十二正变半律之地以为中)
 (声之前段如子初四刻之/为者但无声气之可纪耳)由是论之则审音之难不
 在于声而在于律不在于宫而在于黄钟盖不以十
卷一百十二 第 42b 页 WYG0972-0323b.png
 二律节之则无以著夫五声之实不得黄钟之正则
 十一律又无所受以为本律之宫也今又极论宫声
 之妙而无曰黄钟云者则恐其于声音法制之间犹
 有所未尽也夫以声音法制之粗而犹有未尽则虽
 有黄帝大舜之君伶伦后夔之任亦如之何徒手而
 可以议大乐之和哉又有为宫当配仁之说者恐亦
 非是迹其所以盖以仁当四德之元而有包四者之
 义耳夫仁木行而角声者也以之配宫则仁既不安
卷一百十二 第 43a 页 WYG0972-0323c.png
 而信亦失据然以为可包四者则不害其有是理也
 夫五行之序木为之始水为之终而土为之中以河
 图洛书之数言之则水一木三而土五皆阳之生数
 而不可易者也故得以更迭为主而为五行之纲以
 德言之则木为发生之性水为贞静之体而土又包
 育之母也故木之包五行也以其流通贯彻而无不
 在也水之包五行也以其归根反本而藏于此也若
 夫土则水火之所寄金木之所资居中而应四方一
卷一百十二 第 43b 页 WYG0972-0323d.png
 体而载万类者也故孔子赞乾之四德而以贞元举
 其终始孟子论人之四端而不敢以信列序于其间
 盖以为无适而非此也是则宫之统五声仁之包五
 常盖有并行而不悖者矣何必夺彼以予此然后快
 于其心哉
卷一百十二 第 44a 页 WYG0972-0324a.png
 
 
 
 
 
 
 
 
卷一百十二 第 44b 页 WYG0972-0324b.png
 昔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崙之东取嶰谷之竹
 以其窍厚而均者断两节之间而吹之为黄钟清宫
 之管管最长者制十二筒以听凤凰之鸣其雄鸣六
 雌鸣六自清宫皆可以生之是黄钟为律本故乾䷀
 之初九律之首阳之变也因而六之以九为法得林
 钟(以六乘黄钟之/九得五十四也)大吕故坤䷁之初六吕之首阴之
 变也皆参天两地之法也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
 也异类为子母(谓黄钟生林钟/须得大吕而生)同类为夫妇(谓大吕/须嫁于)
卷一百十二 第 45a 页 WYG0972-0324c.png
 (黄钟是为夫妇/而能生六月)盖天地之情也且夫阳气始归戊巳
 清宫是其黄钟之母也才得五月蕤宾之交其律已
 付长子候冬至而用也黄钟自十一月阳气始生而
 用事是为律本也然五月一阴生后得清宫还付而
 收之方生仲吕耳按晋书云汉京房知六律五音之
 数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
 皆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终于仲吕而十二管
 异矣仲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
卷一百十二 第 45b 页 WYG0972-0324d.png
 南事六十律毕矣夫十二律之变至于六十犹八卦
 之为六十四也
  阳下生阴阴上生阳法
 黄钟娶大吕生林钟  太簇娶仲吕生南吕
 林钟妃蕤宾生太簇  南吕妃夷则生姑洗
 无射交应钟生夹钟  夹钟妃太簇生夷则
 夷则娶南吕生大吕  大吕生蕤宾
 蕤宾交与戊巳清宫  清宫却付长子也
卷一百十二 第 46a 页 WYG0972-0325a.png
 黄钟九寸律之本也三分损一下生林钟(互相生至/五月蕤宾)
 (交戊巳却付黄钟遂生清宫最长之管一/尺二寸三分损九寸馀三寸三分生仲吕)大吕(三寸/七分)
 (乃三分益一/上生蕤宾)太簇(八寸遂三分损/一下生南吕)夹钟(四寸二分乃/三分益一上)
 (生夷/则)姑洗(七寸一分乃三/分损一生应钟)仲吕(交得夫大簇管长三/寸三分乃三分益一)
 (生执/始)蕤宾(四寸九分始作少阳终为后夫/乃三分损一交与戊巳清宫)林钟(六寸/乃三)
 (分益一下/生太簇)夷则(五寸六分乃三分/损一上生大吕)南吕(五寸二分乃/三分益一下)
 (生姑/洗)无射(交得妻应钟管长六寸三/分乃三分损一生夹钟)应钟(四寸七分/乃三分益)
 (一交与夫无/射为首唱)执始(在黄钟部下仲吕之生也今却下/生去灭在林钟林钟之下不敢不)
卷一百十二 第 46b 页 WYG0972-0325b.png
 (交与南事至/此而周毕矣)南事(生蕤宾/之旁)
  律吕损益之数
 汉书所载律吕生皆一上一下起黄钟九寸为首展
 转生之脩于仲吕得十二律所云下生者谓长管生
 短管也所谓上生者谓短管生长管也皆云三分其
 管而损益之应下生者损其一分应上生者益其一
 分各得其所生之管长短之数是则损常为短益常
 为长也假如黄钟九寸之管分作三分每分各有三
卷一百十二 第 47a 页 WYG0972-0325c.png
 寸计九寸除其三分自然合成六寸即得六月林钟
 之管谓之下生也如以林钟六寸之管分作三分即
 三分合有二寸即此之数加于六寸之上自然合成
 八寸即得正月太簇之管谓之上生也尽十二管其
 例一同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然则准黄钟林钟太簇
 三管各得全寸之分馀外九管则有徵分之数中三
 分损益自然之所致也
  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
卷一百十二 第 47b 页 WYG0972-0325d.png
 礼运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郑元注云宫
 数八十一黄钟长九寸九九八十一也三分宫损一
 生徵徵数五十四林钟长六寸六九五十四也三分
 徵益一生商商数七十二太簇长八寸八九七十二
 也三分商损一生羽羽数四十八南吕长六寸六八
 四十八也三分羽益一生角角数六十四姑洗长八
 寸八八六十四也
 图书编卷一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