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
卷一百 第 1a 页 WYG0972-00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一百
             明 章潢 撰
  明堂大飨总叙
 昔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
 帝朱子谓郊而曰天所以尊之也配天以祖亦所以
 尊祖也明堂而曰帝所以亲之也配帝以父亦所以
 亲亲也尊亲之说诚有以得周公制礼之意矣岂凡
卷一百 第 1b 页 WYG0972-0085b.png
 有天下者皆得郊以尊其祖亦皆可以明堂亲其亲
 乎诵郊祀后稷之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诵宗祀
 文王之颂曰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又曰维天
 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是后稷德
 足配天郊祀之礼不可易也文王有配帝之德而无
 以伸其配享之情仁人孝子岂得已哉此武周明堂
 之礼以义起也后世君王祖非后稷郊祀即宜配以
 创业之主而亲之德非文王则明堂之飨可已乎其
卷一百 第 2a 页 WYG0972-0085c.png
 不可已乎知此始可以议明堂之典始可对扬我世
 宗明堂大飨之休烈也至于诸家所论制度各有不
 齐惟以义起典礼得其当则惟王定制亦可以义而
 裁之矣何必拘拘诸儒之说哉
卷一百 第 3a 页 WYG0972-0086a.png
 
 
 
 
 
 
 
 
卷一百 第 3b 页 WYG0972-0086b.png
 朱子曰论明堂之制者非一窃意当有九室如井田
 之制东之中为青阳太庙东之南为青阳右个东之
 北为青阳左个南之中为明堂太庙南之东即东之
 南为明堂左个南之西即西之南为明堂右个西之
 中为总章太庙西之南即南之西为总章左个西之
 北即北之西为总章右个北之中为玄堂太庙北之
 东即东之北为玄堂右个北之西即西之北为玄堂
 左个中是太庙太室凡四方之太庙异方所其左个
卷一百 第 4a 页 WYG0972-0086c.png
 右个则青阳之右个乃明堂之左个明堂右个乃总
 章之左个总章之右个乃玄堂之左个玄堂之右个
 乃青阳之左个也但随其时之方位开门耳太庙太
 室则每季十八日天子居焉古人制事多用井田遗
 意此恐是也
  明堂制度
 明堂之制或以为一殿(公孙玉带之言/裴显亦言一殿)或以为五室
 (考工/记)或以为九室十二堂(大戴礼张/衡东都赋)或以为十二室
卷一百 第 4b 页 WYG0972-0086d.png
 (吕氏/春秋)或以为四堂十二室(明堂/月令)其堂室之多寡不同
 如此或谓之天府(神/农)或谓之合宫又曰昆崙(黄/帝)或谓
 之五府(尧/舜)又曰衢室(尧/)又曰总章(舜/)或谓之世室(夏/)
 或谓之重屋(应劭又云/商曰阳馆)或谓之明堂(周/)蔡邕又取其
 正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曰明堂取其四时
 之学则曰太学取其水圜如壁则曰辟雍大戴礼云
 其外有水曰辟雍古周礼孝经说明堂文王之庙戴
 德云明堂辟雍是一其名之不同如此左传鲁僖公
卷一百 第 5a 页 WYG0972-0087a.png
 五年既视朔遂登观台服氏云人君入太庙视朔天
 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文公二年服氏
 曰明堂祖庙并与郑注不同玉藻云天子庙及路寝
 皆如明堂制即郑玄以为三者名异而制同王制云
 小学在公宫之左太学在郊即云天子曰辟雍是学
 不得与明堂同为一物又天子宗庙在雉门之外孝
 经纬云明堂在国之阳玉藻又云听朔于南门之外
 是明堂与祖庙别处不得为一也蔡邕明堂章句曰
卷一百 第 5b 页 WYG0972-0087b.png
 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宗祀周谓明堂东曰青阳南曰
 明堂西曰总章北曰玄堂中曰太室人君南面故主以明
 堂为名在五堂之中央皆曰太庙享射养老教学选
 士皆于其中故取其宗祀之清貌则曰清庙言其正
 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曰太室取其堂则曰明
 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大学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则
 曰辟雍虽各异名而事实一也袁准正论明堂宗庙
 太学各有所为而儒者合为一体失之远矣宗庙之
卷一百 第 6a 页 WYG0972-0087c.png
 中人所致敬幽隐清净鬼神所居而使众学处焉享
 射于中人鬼慢黩生死交错囚俘截耳疮痍流血以干
 鬼神非其理也茅茨采椽至质之物建日月承玉辂以处
 其中非其类也夫宗庙鬼神之居祭天而于人鬼之室非
 其处也王者五门宗庙在一门之内若在庙而张三侯又
 辟雍在内人物众多非宗庙之中所能容也其用之不同
 如此夏度以步商度以寻周度以筵大戴礼云宫统三
 步东西九仞南北七筵堂高三尺礼记正义曰按郑玄日
卷一百 第 6b 页 WYG0972-0087d.png
 录云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明堂月令堂高三丈东西九仞南北七筵又云堂方百四
 十四尺坤之策也屋圜径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
 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径九丈其广狭之不同如此或
 以为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淳于/登说)或以为
 在宫中(颜师古说盖得/之干路寝欤)或以为在郭内(字文/溰说)或作之汶上(武/帝)
 或寓之雩坛(隋/)或寓之圜丘(唐/)或以为在近郊三十里(明/堂)
 (月/令)其地之不同如此或祭上帝(黄/帝)或祭五帝(唐/虞)或祭太乙
卷一百 第 7a 页 WYG0972-0088a.png
 (武帝时以上/帝为太乙)或除五天帝(明帝时挚虞除五帝终东汉至/晋皆以五帝即上帝上帝即天)
 (帝用王肃一天之说于是/除五帝之位惟祭上帝)或祭五人帝(郑康/成说)淳于登曰
 周公祀文王于明堂五帝之精太微之庭中有五帝座星
 蔡邕明堂论曰明堂者所以崇礼其祖以配上帝也其
 所祭之不同如此大戴礼云凡九室四户八窗共三十六户
 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圜下方明堂月令云四户八窗淳
 于登曰八窗四闼郑骏之曰戴礼所云虽如盛德但云
 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似吕不韦作春秋时说者非
卷一百 第 7b 页 WYG0972-0088b.png
 古也其制之不同如此古周礼孝经说盖以茅晏子春
 秋曰明堂之制下之温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木工不镂示民知节也吕氏春秋曰周明堂茅茨蒿柱土
 阶三等以见节俭也胡广曰古之清庙以茅盖今之明
 堂茅盖之乃加瓦其上不忘古也封轨议曰上圜下方以
 则天地通水圜宫以节观者茅盖白盛为之质赤缀白
 缀为之户牖大小栱缀大梠飞檐上以清阳玉叶覆之后
 竟不行其制度之丰俭如此阴阳九九之变且圜盖方
卷一百 第 8a 页 WYG0972-0088c.png
 载六九之道也八闼以象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宫以
 应十二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乘九室之数也
 户皆外脱而不闭示天下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
 黄钟九九之实也二十八柱列于四方七宿之象也堂高
 三尺以应三统四乡五色各象其行外博二十四丈以应
 节气也封轨议曰郑玄曰五室者象五行也九阶者法
 九土四户者达四时八窗者通八风上圜下方以则天
 地白虎通又以为上圜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
卷一百 第 8b 页 WYG0972-0088d.png
 四闼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
 三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其取象之不同如此五
 帝之位正四方而明堂祭于四维不以其方天子之朝
 向明而明堂则四时异宫不必南面其所向之不同
 如此或配以远祖(汉初配以高帝晋初配以/宣帝寻复还以文帝配)宋朝升
 以列圣同侑其配享不同如此或一犊(明帝纪/光武制)或具
 大牢(武帝从/方士言)其牲醴如此且明堂之制于以朝群后
 而致其义养三老而致其仁颁月令以奉天时听政
卷一百 第 9a 页 WYG0972-0089a.png
 考言以修人纪适时也又孰曰不可者乎既曰可矣
 则重屋总章不必询其名之诡土阶茅茨不必从其
 制之陋至若八闼以象八卦九室而象九州上圜而
 法乎乾下方以体乎坤十二宫以应岁之辰七十二
 牖以应气之候者无为诡异不经也要之广大周
 旋礼文洁净足以致享上帝其最不可取者蔡邕之
 章句而最可取者袁准之正论而已
卷一百 第 10a 页 WYG0972-0089c.png
 
 
 
 
 
 
 
 
卷一百 第 10b 页 WYG0972-0089d.png
  世室重屋明堂考
 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按世祭/有天下)
 (者配五帝于此故曰世室即明堂也夏屋两翼檀弓/云覆若夏屋者是也先儒因鲁公称世室遂以为庙)
 (制非也庙岂有五室于一堂哉辨见玉藻郑氏曰世/室者宗庙也鲁庙有世室牲有白牡此用先王之礼)
 (脩南北之深也夏度以步令堂修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广十七步半)五室三四
 步四三尺(郑氏曰堂上为五室象五行三四步室方/也三四尺以益广也木室于东北火室于)
 (西南金室于东南水室于西北其方皆三步其广益/之以四尺此五室居堂南北六丈东西七丈按三四)
 (步四三尺乃互文其横广皆三步四尺其直修皆四/步三尺郑氏以修不益而但益广则横连不通而直)
卷一百 第 11a 页 WYG0972-0090a.png
 (又大空文/亦不顺)九阶(郑氏曰南面/三三而各二)四旁两夹窗(郑氏曰窗/助万为明)
 (每堂四/□八窗)白盛(郑氏曰蜃灰也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堙墙所以饰成宫室)门堂三之
 二(郑氏曰门堂门侧之堂取数于正堂令堂如上制/则门堂南北九步二尺东西一十一步四尺尔雅)
 (门侧之堂/谓之塾)室三之一(郑氏曰两室与/门各居一分)殷人重室堂修
 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
 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按下云庙门容大扄七个闱门容小扄参个注扄鼎
 之扄长三尺每扄为一个七个二丈一尺庙中之门
卷一百 第 11b 页 WYG0972-0090b.png
 曰闱小扄膷鼎之扄长二尺参个六尺(按膷鼎无扄/小鼎指羊豕)
 (鼎注/见后)或曰即世室门也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注路
 门者大寝之门乘车广六尺六寸五个三丈三尺言
 不容者是两门乃容之两门乃容之则此门半之丈
 六尺五寸或曰此即重屋门也应门二彻参个注正
 门谓之应门谓朝门也二彻之内八尺三个二丈四
 尺或曰此即明堂门也郑氏之注本此然应门二丈
 四尺与夏世室门二丈三尺三寸有奇正合则世室
卷一百 第 12a 页 WYG0972-0090c.png
 即明堂可知殷承夏后其制皆同但改为重屋高其
 堂四其檐耳周承殷后则亦重屋矣窗户皆同但深
 广堂室大小异耳淮南子云明堂之制重屋是也庙
 与寝则放其制扩而大为五庙五寝异处吴氏曰按
 书传云周人路寝南北七雉东西九雉室居二雉以
 雉长三丈言之则南北之脩为二十一丈东西之广
 为二十七丈此路寝之制古人寝不踰庙则明堂之
 制固宜大于路寝今日明堂之室止于丈八尺而反
卷一百 第 12b 页 WYG0972-0090d.png
 狭路寝远矣岂有是礼哉(注见寝/此说误)盖明堂乃祀始有
 天下者配上帝之所四时迎气于四郊祭帝还于明
 堂亦如之而配以文王武王诗我将我享惟羊惟牛
 乃祀文王于明堂之诗时武王未没故不云武王牧
 野语称武王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是也则始祖配天
 一年止一祭有天下祖配上帝一年四祭矣月朔则
 以特牛告朔于明堂而听朔于南门外馀日之朝皆
 路寝门外其六年诸侯总朝亦于明堂每年朝则于
卷一百 第 13a 页 WYG0972-0091a.png
 庙将合诸侯则司仪于国外为坛三成宫旁一门下
 为五室以向明方四尺设东西南北上下六色于上
 设六王以代之诏王仪南向见诸侯其方岳之明堂
 亦同此制故先儒误合为一详见玉藻诸侯则告朔
 听朔于庙春秋于告月犹朝于庙是也传曰诸侯受
 十二月朔正于天子藏于太祖庙每月朔朝庙使大
 夫南面奉天子之命君北面而受之此时使有司先
 告朔慎之至也受于庙者孝子归先君不敢自专也
卷一百 第 13b 页 WYG0972-0091b.png
 言朝者缘生以事死亲在朝朝莫夕已死不敢渫鬼
 神故也必于朔者感月始生而朝也按此言礼是而
 释义非
 尸子曰黄帝曰合宫有虞曰总章商曰阳馆周曰明
 堂通典曰黄帝拜祀上帝于明堂唐虞祀五帝于五
 府夏后享祖宗于世室商人曰重屋周人宗祀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汉时公孙玉带画黄帝明堂图则
 明堂要自黄帝始也今之言明堂秪知其始于周耳
卷一百 第 14a 页 WYG0972-0091c.png
 考古者盍详其所自始云
  历代明堂飨祀
 黄帝拜祀上帝于明堂或谓之合宫其堂之制中有
 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
 楼从西南入名昆崙天子从之以入拜祀唐虞祀五
 帝于五府苍曰灵府赤曰文祖黄曰神计白曰明纪
 黑曰玄矩夏后氏曰世室商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
 其制度详于礼经汉武帝元封五年祀太一五帝于
卷一百 第 14b 页 WYG0972-0091d.png
 明堂上座高皇帝对之牲以太牢天子从昆崙道入
 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其明堂制从公孙玉
 带所上黄帝时图也后汉光武建武三十年初营明
 堂明帝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初祀五帝于明堂光武
 帝配五帝座位堂上各处其方黄帝在未皆如南郊
 之位光武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牲各一犊奏乐
 如南郊章帝元和二年二月壬申宗祀五帝于孝武
 所作汶上明堂光武帝配如洛阳明堂礼癸酉更告
卷一百 第 15a 页 WYG0972-0092a.png
 祀高祖太宗世宗中宗世祖显祖于明堂各一太牢
 安帝延光三年祀汶上明堂如元和故事初建武营
 明堂其制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十二座三十六
 万七十二牖魏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宗祀文帝
 于明堂以配上帝祝称天子臣某晋武帝泰始二年
 正月丁丑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又议明堂
 宜除五帝之座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座而已十年
 十月诏复明堂五帝位东晋大元十三年孝武帝正
卷一百 第 15b 页 WYG0972-0092b.png
 月后辛祀明堂车服之宜悉遵汉制出以法驾服以
 衮冕宋孝帝大明五年依汉汶上仪设五帝位太祖
 文帝对飨祭皇天上帝鼎俎彝簋一依大庙礼制作
 作大殿屋十二间以应一周之数其馀烦杂一皆除
 之六年正月帝亲奉明堂祭五时帝以太祖配齐高
 帝建元元年七月祭五帝之神于明堂有功德之君
 配明堂制五室从王俭之议也明帝永泰元年有司
 奏以武帝配梁祀五帝于明堂服大裘冕樽以瓦俎
卷一百 第 16a 页 WYG0972-0092c.png
 豆以纯漆牲以特牛肴膳准二郊若水土之品蔬菜
 之属犹宜以荐郊所无者并从省行礼自东郊而升
 从青帝始止一献清酒无黍肉之礼请停灌及授俎
 十二年毁宋太极殿以其材为明堂十二间基准太
 庙以中央六间安六座悉南向东来第一青帝第二
 赤帝第三黄帝第四白帝第五黑帝配帝总配五人
 帝在祚阶东上北向大殿后为小殿五间以为五佐
 室焉陈祀昊天上帝五帝于明堂牲以大牢粢盛六
卷一百 第 16b 页 WYG0972-0092d.png
 饭铏羹蔬备荐焉武帝以德帝配文帝以武帝配废
 帝以文帝配堂制殿屋十二间中央六间依前代安
 六座四方帝各依其方黄帝居坤维而配飨座依梁
 法后魏文帝大和十三年四月经始明堂改营大庙
 迁洛之后宣武永平延昌中欲建明堂而议者或云
 五室或云九室至明帝神龟中复议之元叉执政遂
 营九室值乱不成宗配之礼迄无所设北齐采周官
 考工记为五室后采汉三辅黄图为九室并终不立
卷一百 第 17a 页 WYG0972-0093a.png
 隋文帝开皇中议立明堂时将作大匠宇文恺依月
 令造明堂木样以献帝异之然以众议不定故不成
 终隋代祀五方上帝于明堂常以季秋在雩坛上而
 祀其用币各依其方人帝各在天帝之左大祖在昊
 天南西向五官在庭各依其方牲用犊十二皇帝太
 尉司农行三献礼于青帝及太祖其馀皆有司助奠
 五官位于堂下行一献礼有燎其省牲进熟如南郊
 仪唐武德初定令每岁季秋祀五方上帝于明堂元
卷一百 第 17b 页 WYG0972-0093b.png
 帝配五人帝五官并从祀讫于贞观之末未议立明
 堂季秋大飨明堂则于圆丘行事永徽二年又奉太
 宗配祀明堂有司遂以高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
 帝下诏造明堂内出九室之样显庆元年礼官议太
 宗不当配五人帝太尉长孙无忌等议以高祖躬受
 天命奄有神州为国始祖抑有旧章太宗道格上玄
 功靖下黩拯率土之涂炭布大造于生灵请准诏书
 宗祀于明堂以配上帝从之乾封初复议立明堂或
卷一百 第 18a 页 WYG0972-0093c.png
 云九室或云五室以议不定又止武后垂拱四年二月毁东
 都之乾元殿就其地造明堂因下诏曰时既沿革莫或相
 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今以上堂为严配之所下室为布
 政之居来年正月一日可于明堂宗祀三圣以配上帝其月
 明堂成号为万象神宫天授二年正月乙酉日南至亲祀
 明堂合祀天地以周文王及武氏先考妣配百神从祀并于
 坛位以茅布席而祀武大后又于明堂后造佛舍高百馀尺
 始造为大风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證圣元年正月丙申
卷一百 第 18b 页 WYG0972-0093d.png
 夜佛堂灾延烧明堂至明而尽未几复令依旧规制重造明
 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
 珠代之明堂之下围绕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天册万岁二年
 三月造成号为通天宫四月又行亲享之礼大赦改元为万
 岁通天明年九月又享于通元宫开元五年幸东都将行大享
 之礼以武大后所造明堂有乖典例遂拆依旧造乾元殿每临
 御依正殿礼自是驾在东都常以元日冬至于乾元殿受朝贺季
 秋大享依旧于圆丘行事其大飨仪具开元礼
卷一百 第 19a 页 WYG0972-0094a.png
 宋初因唐旧制每岁冬至圆丘正月上辛祈榖孟春雩祀季
 秋大享明堂凡四祭昊天上帝初未尝亲祠只命有司摄事寓
 祭南郊坛至仁宗皇祐二年始以大庆殿为明堂合祭天地太
 祖太宗真宗并侑又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明堂者仁宗皇祐中
 始行之其礼合祭天地并配祖宗又设从祀诸神如郊丘之数政
 和七年既建明堂于大内自是岁以九月行之然独祀上帝而
 配以神宗惟五帝从祀绍兴元年上在会稽将行明堂礼命迩
 臣议之王刚中居正为礼部郎官首建合祭之议宰相范觉民
卷一百 第 19b 页 WYG0972-0094b.png
 主之以常御殿为明堂但设天地祖宗四位而已四年始设从
 祀诸神七年复祀明堂而徽宗崩问已至中书舍人傅崧卿
 请增设道君大上皇帝配位于大宗之次礼部侍郎陈公辅
 言道君方在几筵未可配帝乃不行三十一年始宗祀徽宗于
 明堂以配上帝而祀五天帝五人帝于明堂上五官神于东厢
 罢从祀诸神位用熙宁礼也乾道以后说者以德寿宫为
 嫌止行郊礼淳熙六年李仁父周子充议复行明堂之祭
 并侑焉逮十四年高宗崩明年季秋乃用严父之典令郊
卷一百 第 20a 页 WYG0972-0094c.png
 祀从绍兴明堂从皇祐惟岁时常祀则以太祖配冬
 至圆丘太宗配祈谷大雩高宗配
  历代明堂大飨总论
 按前代祀上帝于明堂者周礼也祀五帝于明堂者
 汉礼也合周礼而并用之既并祀五帝又祀上帝者
 唐宋礼也其不取六天之说并罢群神从祀仅宋之
 神宗一人惜当时诸臣不大为建白而孝经严父之
 义遂终于不明矣
卷一百 第 21a 页 WYG0972-0095a.png
 
 
 
 
 
 
 
 
卷一百 第 21b 页 WYG0972-0095b.png
  明堂大飨
 孝经子曰孝莫大于严父(尊严/其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
 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
 以配上帝朱熹曰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故谓
 之帝按古者圣人之于天尊而远之故祀于郊而配以
 祖亲而近之故祀于明堂而配以父盖一岁之间而有二
 祭既于岁首一阳之月祭天于泰坛而以祖之有功者配
 祀又于季秋万宝告成之后飨帝于明堂而以宗之有德
卷一百 第 22a 页 WYG0972-0095c.png
 者配食而曰天所以尊之也尊之则祀之惟以其诚故
 坛而不屋以其形体称之曰天配天以祖亦所以尊祖也
 明堂而曰帝所以亲之也亲之则祀之必备其礼故屋而
 不坛以其主宰称之曰帝配帝以父亦所以亲父也朱
 子引陈氏说谓郊者古礼而明堂者周制也周公以义
 起之也我圣祖初分祀天地其后乃合祀之共为坛于
 南郊其上则屋之焉盖泰坛明堂一也列圣相承皆以太
 祖太宗并享配其于孝经之义吻合无间矣
卷一百 第 22b 页 WYG0972-0095d.png
  国朝明堂大飨典礼
 季秋行大飨礼于南郊大飨殿省牲齐戒仪同前祈
 榖前三日上祭服诣睿宗庙请皇考配帝行一献礼
 用祝前三日太常博士捧祝板于文华殿上填御名
 讫捧安于香帛亭厨役舁至神库供奉三更初太常
 官请安神位陈设如仪祭品皇天上帝南向(骍牛一/苍璧)
 皇考西向配陈设同无玉是日上常服乘舆至内西
 天门外神乐观二知观叩头起执香炉导至神路锦
卷一百 第 23a 页 WYG0972-0096a.png
 衣卫官跪奏落辇上降舆导引官导上至大次具祭
 服出导引官导上由左门入至陛上典仪唱乐舞生
 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对引官导上至拜位内
 赞奏就位典仪唱迎帝神奏乐乐止奏四拜(传赞百/官同)
 典仪唱奠玉帛奏乐奏升坛内赞导上至上帝香案
 前跪奏搢圭奏上香讫上受玉帛奏献玉帛讫奏出
 圭内赞导上至配位香案前(仪同/前)奏复位乐止典仪
 唱进俎奏乐齐即舁安讫奏升坛内赞导上至上帝
卷一百 第 23b 页 WYG0972-0096b.png
 前奏搢圭奏进俎奏出圭内赞导上至配位前(仪同/前)
 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奏升坛内赞导
 上至上帝前奏搢圭上受爵奏献爵讫奏出圭奏诣
 读祝位乐暂止奏跪(传赞众/官皆跪)赞读祝讫乐复作奏俯
 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内赞导上至配位前同前献爵讫
 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终献礼(仪同初献/惟不读祝)
 止太常卿立于殿西东向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
 位内赞导上至祝饮位光禄寺卿捧福酒胙跪于左
卷一百 第 24a 页 WYG0972-0096c.png
 奏跪奏搢圭奏饮福酒讫奏受胙讫奏出圭奏俯伏
 兴平身奏复位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乐
 止典仪唱送帝神乐奏四拜(传赞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
 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恭诣泰坛上
 退拜位之东立典仪唱望燎奏乐捧祝帛馔官出殿
 中门奏诣望燎位内赞对引官导上至望燎位燎半
 奏礼毕导引官上至大次易祭服出乐止上回至参
 拜祝文
卷一百 第 24b 页 WYG0972-0096d.png
 维恭奏享于皇天上帝曰时当季秋咸成农事群生
 蒙利黎兆永安邦家是赖帝德敷天臣统臣工宜为
 酬享谨用玉帛牲醴祗谢生成大福备此禋燎奉皇
 考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
 皇帝侑歆尚享
  乐章
 迎神(中/和) 于皇穆清兮宏覆惟仁既成万宝兮惠此
 蒸民祗受厥明兮欲报无因爰稽首兮式展明禋肃
卷一百 第 25a 页 WYG0972-0097a.png
 肃广庭兮遥遥紫旻笙镛始奏兮祥风道云臣拜稽
 首兮中心孔勤爰瞻宝辇兮森罗万神庶几昭格兮
 眷命其申徘徊顾歆兮鉴我恭寅
 奠玉帛(肃/和) 捧圭币兮瑶堂穆将愉兮神圣皇乘予
 心兮纯一荷帝德兮溥将
 进俎(凝/和) 岁功阜兮庶类成黍稷馝兮臑鼎馨敬荐
 之兮惭菲轻大礼不烦兮惟一诚
 初献(寿/和) 金风动兮玉宇澄初献觞兮交圣灵瞻玄
卷一百 第 25b 页 WYG0972-0097b.png
 造兮怀鸿祯曷以酬之心怦怦
 亚献(豫/和) 帝眷我兮居纷歆繁会兮五音再捧觞兮
 莫殚臣心惟帝歆怿兮生民是任
 终献(熙/和) 绥万方兮屡丰年𦕈𦕈予躬兮实荷旻天
 酒三献兮心益虔帝命参舆兮勿遽旋
 彻馔(雍/和) 祀礼既洽兮人神肃雍享帝享亲兮勉
 竭臣衷惟洪恩兮罔极俨连蜷兮圣容
 送神(清/和) 九韶既成兮金玉铿锵百辟森立兮戚羽
卷一百 第 26a 页 WYG0972-0097c.png
 斯藏皇天在上兮昭考在傍父配天兮祗修厥常殷
 荐既终兮神去无方玄云上升兮鸾鹄参翔灵光回
 照兮郁乎芬芳载慕载瞻兮愿赐亨昌子孙黎民兮
 维帝是将于惟明德兮永怀不忘
 望燎(时/和) 龙舆杳杳兮归上方金风应律兮燎斯杨
 达精诚兮合灵光帝庭纳兮玉帛将顾下土兮眷不
 忘愿锡吾民兮长阜康
 嘉靖九年上欲于奉天殿行秋报礼夏言言秋报仍
卷一百 第 26b 页 WYG0972-0097d.png
 行于大祀殿亦得以伸配帝之敬于太宗而分配祖
 宗兼举祈报之仪尽矣十七年上欲崇祀皇帝考以
 配上帝乃撤南郊大祀殿建大享殿享上帝尊谥皇
 考为睿宗知天守道宏德渊仁宽穆纯敬恭俭敬文
 献皇帝侑享焉是秋报未成乃大享于宫右乾隅玄
 极宝殿升祔皇考于太庙仍藏主于原寝
  世宗朝明堂大享
 礼之兴也莫贵于时莫大于称二者备矣是谓大顺
卷一百 第 27a 页 WYG0972-0098a.png
 大顺礼之极致也夫有天下之大位者谓之时具天
 下之大德者谓之称行是二者而宜之之谓义明其
 义之尽以断天下之疑以立万世之典者之谓圣数
 者皆备以考三王而不谬以俟百世而不惑者谓之
 大顺为礼之极致也是道也有天地以来惟武王能
 行之惟孔子能明之兼武王孔子之道而备美极盛
 孰有过于今日者哉我皇上秉生知之资抚制作之
 权光承天序立天下之大位非所谓时乎我皇考睿
卷一百 第 27b 页 WYG0972-0098b.png
 宗皇帝躬修德让克配于天圣功昭赫系遹峻之望
 笃生圣嗣启受命之原非所谓称乎以天下之大德
 当天下之大位本严父之文举大享之典而恊乎人
 心当乎天理非所谓行而宜之之义乎往者戊戌之
 岁大议初下群论籍籍礼臣惶惧莫知定拟我皇上
 亲御宸翰作为或问反覆千馀言妙悟英断微词奥
 旨炳然悬之日月与六经昭映信非虚矣尝仰而颂
 之见其折群疑以孔子之言准成周宗祀之典明周
卷一百 第 28a 页 WYG0972-0098c.png
 武君臣之分定百世宗祧之法别祖功宗德之异凡
 若此者有以超百代之见而断千古不决之疑非天
 下之至圣其孰能与于此哉由是大典昭于一代天
 下臣民晓然知天子之孝可通于神明加于百姓刑
 于四海施于万世盖自成周以还越二千年而再见
 其盛也兹非所谓大顺而为礼之极致也乎然此义
 自周以来鲜克知之徒察于制度之细而靡究于理
 义之原纷纷之议而不可为训久矣愚尝闻之礼曰
卷一百 第 28b 页 WYG0972-0098d.png
 义者礼之实也恊于义而恊则礼虽先王未有可以
 义起也又曰其数易陈也其义难明也故不知义者
 不可以言礼秦汉而下举其数而失其义者不能更
 仆数也是故有一殿有五室有九室十二室有四堂
 十二堂之异有配以始祖有配以祖考有三君并配
 侑有祖宗送配有主于严父而一世迭配之殊蔡邕
 郑玄桓谭之所纪述聂崇义李谧王炎李觏之所考
 究何其纷纷也裴硕欧阳修之伦制庶几近之乎大
卷一百 第 29a 页 WYG0972-0099a.png
 始永平显庆之所经营杜鸿渐王涯孙幵司马光王
 安石陈与义之所论辨何其纷纷也胡寅钱公辅之
 论义殆庶几近之乎然皆未有持时与称二者之说
 卓然见武王周公制礼崇亲之心于千载之上者也
 是圣人之道待人而明若斯之难也呜呼此岂可以
 与寡闻浅见者道哉盖尝论之明堂之制犹可略也
 其义则难明也是武王周公以义起焉者盖武王周
 公之意以为郊以享帝庙以享亲天人之道备矣惟
卷一百 第 29b 页 WYG0972-0099b.png
 我文王备圣人之至德是天命之所与也使终同群
 庙则何以严亲跻以配郊则嫌于并祖故以义起设
 为明堂以隆专祀而推尊于主宰之神是尊文王之
 至也夫尊文王者主于尊德也非武王周公之独私
 于亲也不然则舜可为矣而不为禹汤可为矣而亦
 不为三圣人者爱亲之心岂与武周异哉时可得为
 而亲之德未能配天而不愧则虽圣人未敢先天以
 有为也此称之为难之说也武王周公之意以为迎
卷一百 第 30a 页 WYG0972-0099c.png
 至大报四序禘尝诚孝之心达矣惟此明堂但以宗
 文考之德出于二礼之外者也如四序并举则病于
 渎礼之为烦或岁首一行则失于取义之无谓故以
 义起择于季秋以行大享而著于成形之义是亲文
 王之至也夫亲文王亦主于严德也非武王周公之
 可得公于人者也不然则成王之世未闻拘父之说
 而祀武王也康王之世未闻泥成形之义而祀成王
 也是二圣人者其爱亲之心岂独厚于人哉亲德既
卷一百 第 30b 页 WYG0972-0099d.png
 盛而又适当乎应天之时故特举严父之典而不让
 所谓圣人奉天之时也此时之为贵之说也故知时
 之为贵也则明堂之祀非有天下者不可得为也知
 称之为难也则严父之典非有天下者之皆得为也
 故曰二者备矣是谓大顺孔子曰则周公其人所谓
 以义起者岂不信然哉是知虞夏之际协诸义不协
 而止者也汉晋之后协诸义不协而不止者也孰有
 若我皇上修礼严亲于武王有光者乎又孰有若我
卷一百 第 31a 页 WYG0972-0100a.png
 皇考凝德对天于文王有光者乎文王之德诗书所
 称备矣我圣考之德则载于史氏之书藏于金匮之
 秘非疏远草莱之臣所得睹识也
 
 
 
 
 
卷一百 第 31b 页 WYG0972-0100b.png
 
 
 
 
 
 
 
 图书编卷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