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九
卷九十九 第 1a 页 WYG0972-003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九十九
             明 章潢 撰
  禘祫总叙
 禘祫国家大礼也古今论者何纷纷无别耶黄氏谓
 禘追祭其所自出故为追享祫群主皆朝于太祖而
 合食故为朝享此定论也周礼大宗伯曰以肆献祼
 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礿尝烝享先王夫庙享
卷九十九 第 1b 页 WYG0972-0035b.png
 之制始献有祼鬯礼既祼而献有荐腥礼既荐而肆
 有荐熟礼既肆而馈有馈食礼凡禘祫四时之祭皆
 然郑康成则谓庙祭有此六享以祫言肆献祼以禘
 言馈食如此而分祫禘则非矣然有混禘于祫者则
 谓禘不合群庙之主不知合群主于太祖之庙在祫
 祭固然禘则禘其祖之所出配以太祖而亦及群庙
 之主禘主始祖祫主太祖此禘之所以异于祫也又有混
 禘于郊者以用茧栗故也惟王肃谓禘用茧栗而非
卷九十九 第 2a 页 WYG0972-0035c.png
 事天盖祭天用骍犊禘其所自出之帝故亦以天道
 事之而郊禘亦判然不相淆矣但祫之名一也时祫
 每岁行于三时惟合未毁之主大祫行于三年则毕
 陈已祧之主而祫有二也明矣禘之名亦一也大传
 谓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始祖
 配之非大禘乎祭义谓春禘秋尝王制谓天子祫禘
 诸侯禘一犆一祫左氏谓禘烝尝于庙晋人谓寡君
 未禘祀非时禘乎如此而谓禘亦有二可也苟非时
卷九十九 第 2b 页 WYG0972-0035d.png
 禘岂祭义王制左传之皆谬耶或曰禘祫皆一名二
 祀矣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谓禘大于祫何欤曰祫虽
 合升群主而止于太祖禘则推本祖之所自出以此
 而谓禘大于祫非欤孔子不荅或人之问且云知其
 说者之于天下则禘义之大可识矣或曰诸侯禘一祫犆
 谓鲁为僭而耴讥春秋何欤曰周公鲁太祖也后稷
 乃周天子太祖之庙诸侯不得而祖之閟宫虽非禘
 祭之时既曰皇祖后稷又曰赫赫姜嫄所以孔子谓
卷九十九 第 3a 页 WYG0972-0036a.png
 鲁之郊禘非礼其僭用大禘明矣况春秋所书禘
 又不于太庙而于庄公之宫正所谓失礼之中又失
 礼也或又曰祫祭通行于侯国文公二年大事于太
 庙大事祫也春秋又何讥耶曰僖公之丧未毕而行
 大祫且以跻僖公焉明年春又禘于太庙是春秋所
 讥有在非谓祫也后代遂缘此谓禘祫相承𣲖定岁
 月尤为无据虽然古礼经无明文已不能考其详而
 又不析其义莫若礼以义起凡王者之祀五年禘其
卷九十九 第 3b 页 WYG0972-0036b.png
 祖之所自出配以太祖三年祫于太祖之庙合享毁
 庙之主四时或祫烝祫尝合享未毁之主皆可也否
 则牵扯文义反悖圣经谓之古礼可乎
卷九十九 第 4a 页 WYG0972-0036c.png
 
 
 
 
 
 
 
 
卷九十九 第 4b 页 WYG0972-0036d.png
 春秋文公三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公羊传曰
 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其祫祭奈何
 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
 祖(谷梁/传同)
卷九十九 第 5a 页 WYG0972-0037a.png
 
 
 
 
 
 
 
 
卷九十九 第 5b 页 WYG0972-0037b.png
 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疏曰祫合祭祖太祖当/祫之时则祝迎高曾祖)
 (祢四庙而于太祖庙祭之天子合祭则/迎六庙之主今言迎四庙者举诸侯言)主出庙入庙
 必跸(跸止行者太疏谓木主群庙之主也出庙谓出/已庙而往 祖庙入庙谓从太祖庙反还入已)
 (庙院之外当主出入之时/必须跸止行人 曾子问)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
 (犆音特馀春一礿而已不祫以物无成者不殷祭卢植/曰春特 祫 程子曰祫合祭也诸侯亦祭祫只是祠)
 (礿尝烝之祭为庙礼烦故每年于四祭之中三祭祫食/于祖庙惟春则祭诸庙也杨氏曰程子之言正解释此)
 (章之义其曰祫合祭也只是祠礿尝烝之祭为庙礼烦/故每年于四祭之中三祭合食于祖庙惟春则祭诸庙)
 (此说推明时祫之本意最为明白又曰/诸侯亦祭祫则通诸侯祫亦槩可见矣)诸侯礿犆(互/明)
卷九十九 第 6a 页 WYG0972-0037c.png
 (犆/文)礿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王制一横渠张子曰天子/七庙 日而行则力不及)
 (故礼有一犆一祫之说犆则祭一祫则遍祭如春祭高祖/夏祫群庙秋祭曾冬又祫来春祭祖夏又祫秋祭祢杨氏)
 (曰张子谓礼有一犆一祫之说正解释此章但本章言礿/尝烝三祭皆禘惟禘一特一祫礼文残缺指不分明故张)
 (子不从其言而别为之说曰春祭高祖夏祫群庙秋祭曾/冬又祫来春祭祖夏又祫秋祭祢冬又祫虽一犆一祫之)
 (说皆可通但言犆只祭一庙而遗其馀庙恐于人情亦有/所不安不若前章程子之言简而意备也又春祠夏礿秋)
 (尝冬烝周时祭名诗所谓礿祠烝尝于公先王是也此云/礿禘尝烝乃记礼者之误也 又按时祫即四时礿祠烝)
 (尝之祭为时祭群庙礼烦乃合高祖祢/之主于太祖之庙并祭之故曰时祫)
卷九十九 第 7a 页 WYG0972-0038a.png
  周禘总论
 禘从帝从礼禘为帝之礼不待辨矣故惟天子得行
 之列国诸侯皆不与也周大禘以帝喾为所自出之
 帝以后稷配之盖昔有邰氏之女曰姜嫄为帝喾元
 妃而生稷唐虞之世稷播百榖以为农师有功于民
 因封于邰是后稷为始封之君也故周人祖之立太
 庙以祀稷为主至五年一禘则以喾为自出之帝而
 以后稷配之其馀神主未必皆不与也盖帝喾不立
卷九十九 第 7b 页 WYG0972-0038b.png
 庙当祭之时则特设一神主于后稷之庙而稷配享
 于旁禘毕则彻去喾之神主而稷仍居东面以享四
 时之祭也五年一禘者盖五年再闰天道大备故王
 者为之举大礼也禘必于四月盖春夏之交万物生
 长故祭其所自生也酒则用四齐乐则用四代之
 乐献则用九献之仪此周禘之说也真知周禘其馀
 皆不待辨而自明矣
  禘异祫祭辨
卷九十九 第 8a 页 WYG0972-0038c.png
 赵伯循谓王者禘其始祖所自出之帝于始祖之庙
 以始祖配之而不及群庙之主盍观诸大传乎王者
 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大夫
 士有善省于君干祫及其高祖此以禘与祫对言则
 禘祫皆合祭通上下文见之也盖诸侯之祫犹天子
 之禘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及其高祖是有庙无庙
 皆在而又上及其高祖太祖故谓之祫天子则于七
 庙及祧庙之上更及所自出之帝故谓之禘也若曰
卷九十九 第 8b 页 WYG0972-0038d.png
 禘其祖之所自出而反不及有庙无庙之主非人情
 矣故程子曰天子曰禘诸侯曰祫其礼皆合祭也尔
 雅禘大祭也非大合昭穆何以谓之大祭乎字书训
 释曰禘者谛也审谛昭穆也非合祭何以有昭穆乎
 盖后稷有庙郊既配稷帝喾虽自出而无庙不可以
 阙人鬼之享故五年一禘则后稷率有庙无庙之主
 以共享于喾所以使子孙得见其祖又次世久远见
 始祖之功德为尤甚也况后稷之庙凡太庙所已祧
卷九十九 第 9a 页 WYG0972-0039a.png
 之主皆藏焉岂可当享喾之时而并置之乎盖禘祫
 所以相乱者由天子诸侯之制不明先儒或推天子
 之礼以说诸侯或推诸侯之礼以明天子不知诸侯之礼
 有祫无禘天子之禘礼必兼祫虽其意不主合食而
 率子孙以共享一帝自然当合食矣礼曰天子犆礿
 禘祫尝祫烝则是天子祫禘随时皆用也
  禘祭考
 有虞氏禘黄帝(赵氏曰虞氏祖颛顼颛顼出于/黄帝则所谓禘其祖之所自出)夏后
卷九十九 第 9b 页 WYG0972-0039b.png
 氏亦禘黄帝(义同/舜也)殷人禘喾(殷祖契/出自喾)周人禘喾(义与/殷同)
 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祖配之
 (自出谓所/系之帝)诸侯及其太祖(太祖始受封君也惟赵伯/循曰诸侯有五庙 太庙)
 (百世不迁及其言远祀之所及也不言不禘者不王/不禘无所疑也不言祫者四时皆祭故不言祫也)
 大夫有大事省于君干祫其高祖(有省谓有功德见/省也干者逆上之)
 (意也言逆上及于高祖也夫杨氏曰愚按天子有祫/诸侯祭及太祖亦有祫大 无祫惟有大功德见知)
 (于其君乃得祫祭及高祖夏仪礼丧服不杖期章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条子 传曰都邑之士则知尊)
 (祢矣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矣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祖之所自出杨氏曰按大传及子夏传二章皆)
卷九十九 第 10a 页 WYG0972-0039c.png
 (言大夫祭诸侯又上及其太祖惟天子/禘其祖之所自出所谓礼不王不禘也)
 按郑氏注禘其祖之所自出以为王者之先祖皆感
 太微五帝之精以生祖者后稷也祖之所自出者苍
 帝灵威仰也遂指禘以为亦祭天之礼混禘于郊舍
 喾而言灵威仰其说妖妄支离特甚先儒多攻之盖
 祖者后稷也祖之所自出者帝喾也郊祀则及稷而
 禘则上及喾是宗庙之祀莫大于禘故祭法先禘于
 郊以其所祀之祖最远故耳于祀天无预也至杨氏
卷九十九 第 10b 页 WYG0972-0039d.png
 引子夏传以释祖之所自出其说尤为明畅云
 禘大祭也(五年一/火祭)绎又祭也(疏云知非祭天之禘者/以此文下云绎又祭也)
 (为宗庙之祭知此禘大祭/亦宗庙之祭也 尔雅)长发大禘也(诗殷/颂)
 朱子曰序以此为大禘之诗盖祭其祖之所出而以
 其祖配也苏氏曰大禘之祭所及者远故其时历言
 商之先君又及其卿士伊尹盖与祭于禘也商书曰
 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是礼也岂其肇
 于商之世欤今按大禘不及群庙之主此宜为祫禘
卷九十九 第 11a 页 WYG0972-0040a.png
 之诗然经无明文不可考也
 雍禘太祖也(周颂/)
 朱子曰祭法周人禘喾又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及
 太祖之庙而七周之太祖即后稷也禘喾于后稷之
 庙而以后稷配之所谓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
 之者也祭法又曰周祖文王而春秋家说三年丧毕
 致新死者之主于庙亦谓之吉禘是祖一号而二庙
 禘一名而二祭也今此序云禘太祖则宜为喾于后
卷九十九 第 11b 页 WYG0972-0040b.png
 稷之庙而其诗之词无及于喾稷者若以为吉禘于
 文王则与序已不协而诗文亦无此意恐序之误也
 此诗但为武王祭文王而彻俎之诗其后用于他庙
 耳
 陈氏曰赵伯循谓禘祭不兼群庙之主为其疏远不
 敢亵此殆未尝考之于经也诗颂长发大禘而歌玄
 王桓拨相土烈烈与夫武王之汤中叶之太甲雍禘
 太祖而歌显考之武王烈考之文王则不兼群庙之
卷九十九 第 12a 页 WYG0972-0040c.png
 说其足信哉
 杨氏曰愚按禘祭不兼群庙之主此非赵伯循之臆
 说也大传云王者禘其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则不兼
 群庙之主明矣曾子问云祫祭其太庙祝迎四庙之
 主又云非祫祭则七庙五庙为虚主公羊传云大事
 者何大祫也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
 合食于太祖此皆指祫祭而言并无一言说禘为殷
 祭则禘不兼群庙之主又明矣是以朱子疑长发为
卷九十九 第 12b 页 WYG0972-0040d.png
 大祫之诗疑雍为武王祭文王而彻俎之诗是盖以
 理决之而不为诗序所惑也且诗颂长发大禘但述
 玄王以下而上不及于所自出之帝雍禘太祖无一
 辞及其喾稷而皆称述文王武王则安得谓之禘诗
 乎诗序之不足信于此尤可见矣
 按尔雅以禘为大祭祭法序禘先于郊夫子答或人
 之问禘不敢易其对而以为知其说者于天下国家
 如指诸掌由是后之儒者以禘为祭中之至大者而
卷九十九 第 13a 页 WYG0972-0041a.png
 必推尊其所以大之说故或以祖之所自出为天帝
 其意必谓郊明堂犹祀天禘大祭也岂止于祀祖而
 已乎又以禘为并祀群庙之主其意必谓祫犹并祀
 群庙禘大祭也岂止于祀祖及祖之所自出而已乎
 此二说者赵伯循杨信斋诸公辟之善矣至于大禘
 之外复有时禘则见于礼记左传者具有明文而杨
 赵二公独不以为然其意亦必谓禘大祭也不当复
 以此名时祭然不知祫亦大祭而亦有大祫时祫之
卷九十九 第 13b 页 WYG0972-0041b.png
 分则禘何害其为一名而二祭乎然则以禘为配
 天以禘为合祀群祖以禘为非时享其意皆本于
 欲推尊禘祭之所以大而不欲小之故耳
 按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说先儒林氏杨氏皆以为
 郑康成因春秋文公二年有祫僖公八年有禘遂依
 约想像而立为此说盖以鲁僭乱之制定为周礼以
 误后人然光武建武二十六年诏问张纯禘祫之礼
 而纯奏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然则其说久矣盖此
卷九十九 第 14a 页 WYG0972-0041c.png
 语出于纬书纬书起于元成之间而光武深信之当
 时国家典礼朝廷大事多取决焉故此制遂遵而行
 之康成盖以汉礼为周礼非鲁礼也
 致堂胡氏曰礼记大传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
 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省于
 其君干祫其高祖是天子禘诸侯大夫士祫之正文
 也终大传一篇无舛驳于圣王之教者此孔氏所传
 也王制乃汉儒刺经为之出于孝文之世其言舛驳
卷九十九 第 14b 页 WYG0972-0041d.png
 于圣王之教多矣固非孔氏所传也以义类考之禘
 祫皆合食也故君子曰禘其所自出之帝为东向之
 尊其馀合食于前此之谓禘诸侯无所自出之帝则
 于太祖庙合群庙之主而食此之谓祫天子禘诸侯
 祫上下之杀也鲁诸侯何以得禘成王追念周公有
 大勋劳于天下赐鲁以天子礼乐使用之太庙上祀
 周公于是乎有禘所以春秋言禘不言祫也此稽大
 传而折衷者也王制之文曰春礿夏禘又曰天子祫
卷九十九 第 15a 页 WYG0972-0042a.png
 禘祫尝祫烝又曰诸侯禘一犆一祫又曰诸侯礿则
 不禘禘则不尝其言纷错淆乱莫可按据郑氏不能
 辨正又曲为之说春礿夏禘乃夏殷祭名周则改之
 以禘为殷祭且王制所载六官之事皆周制也此惑
 于汉儒而不通禘义之一也又曰天子诸侯之丧毕
 合先君主于祖庙而祭之谓之祫此惑于汉儒不通
 祫义之二也又曰天子先祫而后时祭此惑于汉儒
 不通禘义之三也又曰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明
卷九十九 第 15b 页 WYG0972-0042b.png
 年春禘于群庙此惑于汉儒不晓禘义之四也又
 曰禘殷祭也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此又自叛其说
 不晓禘义之五也又曰诸侯祫岁不禘下天子此又
 不晓禘义之六也其释大传禘祫曰禘其所自出谓
 郊天也此又断以已意不晓禘义之七也其失有七
 而未尝折衷于孔子孔子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则知
 诸侯无禘而尝祫天子无祫而有禘岂不明白而易
 知乎后世惟王制之信凭郑氏所释而不考祭法大
卷九十九 第 16a 页 WYG0972-0042c.png
 传及孔子之言唐遂至夏禘冬祫始知其数而渎也
 不亦失之远乎天子诸侯之礼若一与二之辨岂可
 僭哉鲁受成王之赐以臣僭君孔子已深非之况后
 世遵汉儒之谬以君用臣反不能知其失乎圣君监
 此则一言而决矣
  禘祫辨
 杨氏曰愚闻之师曰祫祭有二曾子问曰祫祭于祖
 则祝迎四庙之主王制曰天子祫尝祫烝诸侯尝祫
卷九十九 第 16b 页 WYG0972-0042d.png
 烝祫此时祭之祫也公羊传曰毁庙之主陈于太祖
 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此大祫合毁庙未毁庙
 之主而祭之者也祫祭惟有此二条此外无馀礼也
 汉儒之说又混禘祫而并言之何其纷纷多端耶马
 融谓岁祫及坛墠禘及郊宗石室郑玄谓祫则毁主
 未毁主皆合祭于太祖禘则惟太王王季以上迁主
 祭于后稷之庙文武以下若穆之迁主则祭文王之
 庙昭之迁主则祭武王之庙何休谓祫祭不及功臣
卷九十九 第 17a 页 WYG0972-0043a.png
 禘则功臣皆祭及论祫禘之岁月则皆援公羊五年
 再殷祭之说为据按祫祭年月经无明文惟公羊文
 二年大事于太庙传云大事者何大祫也五年而再
 殷祭夫殷祭乃大祫之祭也谓五年而再殷祭谓三
 年一祫五年再祫犹天道三年一闰五岁再闰也于
 禘祭乎何有汉儒乃援此以證禘祫相因之说为郑
 康成之说则曰三年而祫五年而禘为徐邈之说则
 曰相去合三十月三十月而祫三十月而禘唐自睿
卷九十九 第 17b 页 WYG0972-0043b.png
 宗以后三年五年各自计年不相通数然至二十七
 年凡五禘七祫其年夏禘讫冬又当祫而禘祫同岁
 太常议曰今太庙祫禘各自数年两岐俱下通计或
 比年频合或同岁再序或一禘之后并为再祫或五
 年之内骤有三殷求于经礼颇为乖失国朝宗庙之
 祭三岁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盖用郑康成
 之说其后有司又言三年丧毕遇祫则祫遇禘则禘
 二说牴牾不可稽考庆历初乃用徐邈之说每三十
卷九十九 第 18a 页 WYG0972-0043c.png
 月而一禘后又以二祭各不相因故熙宁八年既禘
 又祫竟无一定之论推原其所以然皆由混禘于祫
 而皆以为合食于太祖也夫既混禘于祫皆以为合
 食于太祖则禘祫无辨矣而又欲勉强穿凿分别其
 所以不同此所以纷纷多端而莫之一也知禘者禘
 其祖之所自出不兼群庙之主而惟以祖配之则禘
 与祫异不容混矣知大祫兼群庙之主自太祖而下
 毁庙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矣又何坛墠与郊
卷九十九 第 18b 页 WYG0972-0043d.png
 宗石室之分乎又何太王王季合食于后稷文武以
 下分昭穆各祭于文武二祧之分乎祫烝则功臣皆
 祭所谓祭于大烝是也谁谓合祭功臣不与享乎知
 禘祫之不同则郑康成徐邈之说皆非矣其间相因
 不同之说皆无谓矣又何同异得失之足论乎
  历代祫禘
 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丧毕皆合先祖之神而享之以
 生有庆集之欢死亦备合食之礼因天道之成而设
卷九十九 第 19a 页 WYG0972-0044a.png
 祫禘之享皆合先祖之神而享之虞夏先王崩新王
 元年二年丧毕而祫三年春特礿夏特禘秋特尝冬
 特烝四年春特礿夏祫禘秋祫尝冬祫烝每间皆然
 以终其世商人先王崩新王二年丧毕而祫三年春
 特禘夏特礿秋特尝冬特烝四年春特禘夏特礿秋
 祫尝冬祫烝周制天子诸侯三年丧毕禫祭之后乃
 祫于太祖来年春禘于群庙尔后五年再殷祭一禘
 一祫禘以夏祫以秋祫祭之礼大宗伯出高祖以下
卷九十九 第 19b 页 WYG0972-0044b.png
 木主守祧出先王先公祧主皆入太祖后稷庙中于
 室中之奥西壁下东面布太祖后稷之位尸在东北
 而太祖之子于席前之北南面为昭次昭之子在南
 方北面相对为穆以次而东孙与王父并列直至祢
 其尸各居木主之左凡七尸为九献禘祭之礼一如
 祫祭所异者但祭毁庙以上不及亲庙其神主按郑
 康成禘祫志云太王王季以上迁主祭于后稷之庙
 其座位祫祭同文武以下迁主若穆之迁主祭于文
卷九十九 第 20a 页 WYG0972-0044c.png
 王之庙文王居室之奥东面文王孙成王居文王之
 东而北面以下穆王直至亲尽之主以次继而东皆
 北面无昭主若昭之迁主祭于武王之庙武王亦居
 室之奥东面其昭孙康王亦居武王之东北南面以
 次亦继而东直至亲尽之主无穆主也其尸位后稷
 庙中后稷尸一昭穆尸各一文王庙中文王尸一穆
 尸共一武王庙中武王尸一昭尸共一后汉光武建
 武二十六年诏问张纯禘祫之礼不行几年纯奏旧
卷九十九 第 20b 页 WYG0972-0044d.png
 制三年一祫毁庙之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元
 始五年始行禘礼父为昭南向子为穆北向父子不
 并坐而孙从王父禘以夏四月夏阳气在上阴气在下
 故以正尊卑祫以冬十月五榖成熟物备礼成故骨
 肉合饮食今祖宗庙未定且合祭高庙遂以为常后
 以三年冬祫五年夏禘之时但就陈祭毁庙主而已
 谓之殷祭太祖东南惠文武元四帝为昭景宣二帝
 为穆惠景昭三帝非殷时不祭魏明帝太和四年六
卷九十九 第 21a 页 WYG0972-0045a.png
 月武宣皇后崩至六年三月有司以今年四月禘告
 王肃议曰按春秋鲁闵公二年夏禘于庄公是时衰
 绖之中至二十五月大祥便禘不复禫故讥其速也
 去四年六月武宣皇后崩二十六日晚葬除服即吉
 四时之祭皆亲行事今当计始除服日数当如礼须
 至禫月乃禘东晋升平五年五月穆帝崩十月殷祭
 兴宁三年二月哀皇帝崩明年大和元年五月皇
 后庾氏崩十月殷祭太元二十一年十月应殷祭其
卷九十九 第 21b 页 WYG0972-0045b.png
 九月孝武崩至隆安二年国家大吉乃殷祭元兴三
 年夏应殷祭太常博士徐乾等议应用孟秋进用孟
 冬时安帝义熙三年当殷祭御史中丞范泰议以章
 后丧未一周不应殷祠时从太常刘瑾议小君之丧
 不以废大礼往元兴三年四月不得殷祀进用十月
 若计常限今当用冬若更起端则应四月时尚书奏
 从领司徒王谧议反初四月为殷祠之始徐邈议祫
 三时皆可者盖丧终则吉而祫服终无常故祫随所
卷九十九 第 22a 页 WYG0972-0045c.png
 遇惟春不祫故曰特礿非殷祭常也宋制殷祭皆即
 吉乃行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殷祭十三
 丞礼孝武大明七年二月有司奏四月应殷祠若事
 中未得用孟秋诏从之梁武帝初用谢广议三年一
 禘五年一祫谓之殷祭禘以夏祫以冬后魏孝文帝
 大和十三年诏曰郑康成云天子祭圜丘曰禘祭宗
 庙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则毁庙群庙
 之主于太祖庙合而祭之禘则增及百官配食者审
卷九十九 第 22b 页 WYG0972-0045d.png
 谛而祭之鲁礼三年丧毕而祫明年而禘圜丘宗庙
 大祭俱称禘祭有两禘明也王肃又云天子诸侯皆禘于
 宗庙非祭天之祭郊祀后稷不称禘宗庙称禘合一名也
 合祭故称祫禘而审谛之故称禘非两祭之名三年一祫
 五年一禘总而互举故称五年再殷祭不言一禘一祫断
 可知矣然以祫为一祭王义为长以圜丘为禘与宗庙大
 祭同名郑义亦为当今互取郑王二义禘祫并为一名从
 王禘是祭圜丘大祭之名上下同用从郑永为定式北齐
卷九十九 第 23a 页 WYG0972-0046a.png
 延昌四年正月宣武帝崩孝明即位三月时议来秋七月应
 祫祭于太祖太常卿崔亮上言曰今宣武皇帝主虽入庙然
 烝尝时犹别寝室至于祫祭宜存古典按礼三年丧毕祫于
 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又按杜元凯云卒哭而除三年丧毕
 而禘愚谓来秋七月祫祭应停宜待年终乃行祫禘从之唐
 前上元三年有司祫享于太祖庙时议者以礼纬三年一祫
 五年一禘公羊传云五年而再殷祭两义互文莫能断太学
 博士史玄璨议曰按礼记正义列郑康成祫禘志云春秋僖
卷九十九 第 23b 页 WYG0972-0046b.png
 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文公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公羊传
 大事者何祫也是三年丧毕新君二年当祫明年春禘于群
 庙僖公宣公八年皆有禘则后禘去前禘五年以此定之则
 新君二年祫三年禘自尔之后五年而再殷祭则六年当祫八
 年当禘又昭公十年齐归薨至十三年丧毕当祫为平丘之
 会冬公如齐至十四年祫十五年禘传云有事武宫是也
 至十八年祫二十年禘二十三年祫二十五年禘昭公二十
 五年有事于襄宫是也如上所云则禘后隔三年祫以后
卷九十九 第 24a 页 WYG0972-0046c.png
 隔二年禘此则有合礼经不违传义自此禘祫之祭依璨
 议矣
 宋制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神宗熙宁
 八年太常礼院言已尊僖祖为太庙祖孟夏禘祭当
 正东向之位又言太庙禘祭神位已尊始祖居东向之
 位自顺而下昭穆各以南北为序自今祫禘著为定
 礼高宗绍兴二年祫享太常丞王晋奏曰僖祖非始
 封之君而尊为始祖太祖实创业之主而失于昭穆
卷九十九 第 24b 页 WYG0972-0046d.png
 其失自熙宁始宣祖当迁而不迁翼祖既迁而复祔其
 失自崇宁始臣愚乞定九庙之礼成一王之制自僖祖至于
 宣祖亲尽之庙当迁自太宗至于哲宗昭穆之数已备是
 宜奉太祖主第一室永为始祖每岁告朔荐新止七庙三
 年一祫则太祖正东向位太宗仁宗神宗南向为昭真宗
 英宗哲宗北向为穆五年一禘则迎宣祖神主以太祖配焉
  祫祭总考
 通典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丧毕皆合先祖之神而享之以
卷九十九 第 25a 页 WYG0972-0047a.png
 生有庆集之欢死亦应备合食之礼缘生以事死因天道
 之成而设禘祫之享皆合先祖之神而享之虞夏先王崩
 新王元年二月丧毕而祫三年春特礿夏特禘秋特尝
 冬特烝四年春特礿夏祫禘秋祫尝冬祫烝每间皆然以
 终其代(高堂隆云丧以奇年毕则祫亦常/在奇年偶年毕则祫亦常在偶年)殷先王崩新王二年
 丧毕而祫三年春特禘夏特礿秋特尝冬特烝四年春
 特禘夏祫礿秋祫尝冬祫烝(间岁奇偶如虞夏按殷改虞夏/春礿曰禘又改禘为礿按郊特)
 (牲春禘秋/尝则殷祭)周制天子诸侯三年丧毕禫祭之后乃祫于太
卷九十九 第 25b 页 WYG0972-0047b.png
 祖来年春禘于群庙(祫毁庙未毁庙皆升于太祖禘则不及亲/庙但文武以下毁主依昭穆于文武庙中)
 (祭之王李以上/于后稷庙祭之)尔后五年再殷祭一禘一祫(所以丧必有此祭祫/者为后再殷之祭本)
 (也丧毕之祫祫之本/明年之禘禘之本)禘以夏祫以秋(崔灵思云禘以夏以审禘昭穆/序列尊卑夏时阳在上阴在下)
 (尊卑有序故大次第而祭之故禘者谛也弟也祫以秋者以合聚群生/其礼最大必秋时万物成熟大合而乃祭之故祫也者合食之谓也)
 右杨氏祭礼只分大祫时祫为二而不言四代之制
 且不言祫祭之时盖以经无明文不敢臆说而通
 典则备言之盖通典取郑康成所注礼记为说而
 康成又约春秋所书为说大槩皆臆说是以先儒多
卷九十九 第 26a 页 WYG0972-0047c.png
 排之然自郑注既行而后之有国者多本之以定宗
 庙之祭矣故具载通典所述而列诸儒之论于左
  禘祫总论
 赵氏曰王制春礿夏禘郑注以为夏时礼祭统注谓
 夏殷礼祭义春禘秋尝注以为春禘者夏殷礼周以
 禘为殷祭更名春祭曰祠郊特牲又注云禘当为礿
 夫礼记诸篇或孔门之末流弟子所撰或汉初诸儒
 私撰之以求购金皆约春秋为之见春秋禘于庄公
卷九十九 第 26b 页 WYG0972-0047d.png
 遂以为时祭之名见春秋惟两度书禘(闵二年五月/吉禘于庄公)
 (僖公八年/禘于太庙)所以或谓之春祭或谓之夏祭各自著论不
 相符会理可见也而郑玄不达其意故注郊特牲云
 禘当为礿祭义与郊特牲同祭统及王制则云此夏
 殷时礼也且祭统云成王追念周公睗之重祭郊社
 禘尝是也何得云夏殷哉礼王制春秋诸侯礿则不
 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撰此篇者亦缘见
 春秋中惟有禘烝尝三礼谓鲁惟行此三祭故云耳
卷九十九 第 27a 页 WYG0972-0048a.png
 若信如郑注诸侯每岁皆朝即远国往来须历数时
 何独废一时而已又须往来尝在道路如何守国理
 民乎(郑注虞夏之制诸/侯岁朝废一时祭)公羊传五年而冉殷祭大宗
 伯注曰五年冉殷祭一祫一禘又云禘祫俱殷祭祫
 则于太祖列群庙之主禘则于文武庙各迎昭穆之
 主夫太庙之有祫祭象生有族食之义列昭穆齿尊
 卑今乃分昭穆各于一庙有何理哉若信有此理五
 庙七庙有虚主曾子问篇中何得不该盖儒者无以
卷九十九 第 27b 页 WYG0972-0048b.png
 分别禘祫强生此义也僖公三十三年左氏传曰烝
 尝禘于庙盖左氏见春秋经前后记祭惟有此烝尝
 禘三种以为祭名尽于此但按经文不识经意所以
 云耳又昭公十五年禘于武宫二十五年禘于襄公
 定公时禘于僖公亦左氏见经书禘于庄公以为诸
 庙舍每祭故妄云禘于武宫僖宫襄宫皆妄泥禘文
 而说祭耳问者曰若谓禘非三年丧毕之殷祭则晋
 人云以寡君之未禘祭何也答曰此左氏之妄也左
卷九十九 第 28a 页 WYG0972-0048c.png
 氏见经文吉禘于庄公以为丧毕当禘而不知此本
 鲁礼不可施于他国左氏亦自云鲁有禘乐宾祭用
 之即明诸国无禘可知是左氏自相违背亦可见矣
 林氏曰事有出于一时之陋见行之数千百载莫有
 悟其非者良可叹也夫禘祫之说诸儒聚讼久矣论
 年之先后则谓之先三而后五(郑康成/高堂隆)或谓先五而
 后三(徐/邈)辨祭之小大则或祫大于禘(郑康/成)或谓禘大
 于祫(王/肃)或谓一禘而二名礼无差隆(贾逵/刘歆)又或谓禘
卷九十九 第 28b 页 WYG0972-0048d.png
 以夏不以春祫以秋不以冬矛盾相攻卒无定论此
 皆置而勿辨其可深责者始为私见陋说召诸儒之
 纷纷者其郑氏之失欤郑氏之说曰鲁礼三年丧毕
 而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自尔以后五年而再
 盛祭一禘一祫周礼废绝久矣郑氏何据而云为之
 说者曰周礼尽在鲁郑氏据春秋鲁礼则周礼可知
 矣僖公薨文公即位二年秋八月大事于太庙大事
 祫也推此是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也明年春禘虽
卷九十九 第 29a 页 WYG0972-0049a.png
 无正文约僖公宣公八年皆有禘文可知盖以文公
 二年祫则知僖宣二年亦皆可祫则明年是三年春
 禘四年三年六年秋祫是三年祫更加七年八年并
 前为五年禘故禘于群庙也自后三年一祫五年一
 禘呜呼郑氏不知春秋固妄为此说后儒又不察因
 为所惑也当春秋时诸侯僣乱无复礼制鲁之祭祀
 皆妄举也诸侯而郊上帝禘始祖罪也大夫而旅泰
 山舞八佾罪也春秋常事不书其书者皆悖礼乱常
卷九十九 第 29b 页 WYG0972-0049b.png
 之事故书郊者九书禘者二与一大事一有事二烝
 二尝之类无非记其非常俾后世以见其非奈何反
 以为周礼而足法乎使鲁之祭祀如周之礼则春秋不
 书矣据僖公以三十二年冬十二月薨至文公二年
 秋八月丧制未毕未可以祫也而乃大事焉一恶也
 跻僖公二恶也彼有二恶春秋讥之郑氏乃谓三年
 丧毕而祫于太祖者果礼耶又曰明年春禘经无三
 年禘祭之文何自知之徒约僖宣八年皆有禘而云愈
卷九十九 第 30a 页 WYG0972-0049c.png
 缪也鲁之设祭何常之有圣人于其常又不书之何
 得约他公之年以足文公而见三年之禘与五年再
 殷祭乎使文公二年不因跻僖公则春秋不书大事
 使僖公八年不因用致夫人则春秋不书禘又何准
 耶况宣公八年经书有事于大庙则是常祭也而以
 为禘何耶诚为禘祭经不得谓之有事且闵公二年
 春秋书夏月吉禘于庄公是鲁常以二年即禘矣何
 待三年与八年乎闵有禘文而不之据宣无禘文而
卷九十九 第 30b 页 WYG0972-0049d.png
 妄据之傅会可见也不然鲁至僖公而始书三望岂
 他公皆不望乎至成公而后书鲁用郊岂他公皆不
 郊乎桓公一岁而再烝十二公而止一尝又何以为
 法乎取乱世之典为治世之制郑氏岂知春秋哉区
 区一郑氏不足责后世诸儒波荡而从之遂使祀典
 咸所遵用益可悲也夫其论禘祫之制既缪至其言
 祭之时亦非矣春秋书有事于秋八月而彼以为冬
 书闵公之禘于夏四月书僖公之禘于秋七月彼以
卷九十九 第 31a 页 WYG0972-0050a.png
 为夏既本鲁礼以行祀典而又不用其时是自戾耶
 故曰事有出于一时之陋见行之数千百岁莫有悟
 其非者禘祫之说是也虽然鲁礼诚非矣先王之制
 可得闻乎曰孟子之时不闻周礼之详矣矧加秦火
 之酷乎夫子曰多闻阙疑郑氏惟不知阙疑之理乃
 妄说以惑世况又效其尤耶故求之圣经禘祫之文
 不详所可知者禘尊而祫卑矣礼不王不禘或问禘
 之说夫子答以不知讥鲁僖僣也春秋之法所讥在
卷九十九 第 31b 页 WYG0972-0050b.png
 祭则书其祭名不然则否书郊书望禘则所讥在郊
 与望禘也若文公之祫则讥其短丧逆祀不在于祫
 故曰大事而已何者禘者禘其祖之所自出王者立
 始祖之庙未足以尽追远尊先之意故又推祖所自
 之君而追祀之则谓之禘有虞氏夏后氏皆禘黄帝
 以其祖颛帝之所出也商人周人皆禘喾以其祖契
 后稷之所出也禘天子之祭名诸侯无禘礼鲁用之
 僣也若夫祫则合食而已毁庙未毁庙之主皆合食
卷九十九 第 32a 页 WYG0972-0050c.png
 于大祖非惟天子有祫诸侯亦得祫也详二祭之名
 则禘尊而祫卑可谓明矣先儒据郑氏说率以祫大
 于禘是以诸侯之祭加天子之祭可乎考之经籍禘
 祫文可知者此尔盖其礼之大者至于年数之久远
 祭时之先后则经无所据者学者当阙其疑不可据汉
 儒臆说也若世有圣君贤臣达礼之情观时通变而
 为之制可矣何必胶柱而不知变乎苟徒以郑氏之
 误说鲁人僣礼之典以为百代常行恐为后世知春
卷九十九 第 32b 页 WYG0972-0050d.png
 秋者笑也
 杨氏曰自汉以来宗庙之礼不合古制者其失有二混
 禘祫为一事一失也轻庙而重原庙二失也其一曰
 禘祫之礼不同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
 出之帝而以始祖配之所谓禘也合群庙之主于始
 祖之庙而设殷祭所谓祫也先儒皆知祫为殷祭矣
 而又兼以禘为殷祭其说何从始乎盖自成王念周
 公有大勋劳赐以禘郊重祭圣人已叹其非礼然鲁
卷九十九 第 33a 页 WYG0972-0051a.png
 之有禘特祭于周公之庙而上及于文王以文王者
 周公之所出也其后闵公二年僣周禘礼行吉祭不
 于周公之庙而行之于庄公之宫而禘之礼始紊自
 僖公八年用禘礼合先祖叙昭穆用致夫人于庙而
 禘礼始与祫混淆而无别春秋常事不书特书闵公
 僖公两禘者记失礼之始也文公二年大事于太庙
 跻僖公公羊传曰大事者何大祫也谓大合毁庙未毁
 庙之主于太祖之庙而祭之也天子有祫诸侯亦有
卷九十九 第 33b 页 WYG0972-0051b.png
 祫于文公乎何讥讥其逆祀跻僖公也郑康成乃谓
 禘祫皆为鲁礼夫谓祫为鲁礼也鲁之有禘行于周
 公之庙已非礼矣况僣而行之于庄公之宫又禘于
 太庙以致妾母可以谓之礼乎禘宗庙之大祭也故
 惟禘礼为盛观明堂位之言可知闵僖窃禘之盛礼
 以侈一时之美观犹周公庙有八佾其后窃而用之
 于李氏之庭此圣人之所深恶也况三年丧毕而吉
 祭此祫祭也闵公丧未毕窃禘之盛礼以行吉祭合
卷九十九 第 34a 页 WYG0972-0051c.png
 先祖叙昭穆此祫礼也僖公窃禘之盛礼以致夫人
 禘祫之混自此始也郑氏不能推本寻源以辨祫禘
 二礼之异正闵僖窃禘之罪以明春秋之意反取春
 秋之所深讥者以明先王禘祫之正礼又妄称禘祫
 皆为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二礼常相因并行且
 多为说以文之按郑注王制及春官大宗伯诗殷颂
 皆曰鲁制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庙自
 尔以后五年而称殷祭一祫一禘愚始读郑氏三注
卷九十九 第 34b 页 WYG0972-0051d.png
 意其必有昭然可据之实乃考其所自来则曰一祫
 一禘说出于春秋鲁礼及纬书溺于纬书之伪而不
 悟其非此郑氏之蔽或不足责也谓出于春秋鲁礼
 者并无事实可證乃专取僖公之禘文公之祫二事
 穿凿傅会以文致其说而已夫祫禘二礼其源各异
 本不相因僖公之禘未尝因乎祫文公之祫未尝关
 乎禘也今其说曰文公三年既有祫则僖公二年亦
 必有祫僖公八年既有禘则文公八年亦必有禘事
卷九十九 第 35a 页 WYG0972-0052a.png
 之本无既牵合影射以为有盖欲明僖公之禘前有
 祫文公之祫后有禘以證一禘一祫之说而已此其
 妄一也夫既取僖公之禘文公之祫为證也又增宣
 公八年之禘以明之谓僖宣八年皆有禘考于春秋
 宣公八年有事于太庙未尝有禘文乃郑氏加虚词
 以多其證此其妄二也文公二年公羊传云五年而
 再殷祭所谓五年而再殷祭者谓三年一祫五年再
 祫犹天道三年一闰五年再闰也郑氏乃引之以为
卷九十九 第 35b 页 WYG0972-0052b.png
 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證此其妄三也二年至八年
 相去凡七年与五年再殷祭之数不合也则为之说
 曰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自
 尔以后五年而再殷祭夫谓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
 可也明年春禘于群庙何所据而为是说乎强添此
 事于五年再殷祭之前直欲以掩五年七年不合之
 数尔说者知其不可通则为之说曰丧毕之祫祫之
 本明年之禘禘之本此其为说若巧矣惜乎其似是
卷九十九 第 36a 页 WYG0972-0052c.png
 而实非也此其妄四也且后世之所以信郑氏者以
 其所据者春秋也而郑氏所据乃是以无为有骛虚
 为实取闵僖僣窃之礼以明先王禘祫之正礼既三
 注其说于经又以此说推演为禘祫志注疏盈溢文
 不胜繁故观者莫辨诸儒靡然而从之皆求其说于
 郑氏之中未尝以经而考其注之真伪也王肃最为
 不信郑氏亦以禘为五年殷祭之名不亦误乎自郑氏
 之说立混禘于祫而禘之礼遂亡混祫于禘而祫之
卷九十九 第 36b 页 WYG0972-0052d.png
 礼亦紊夫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见乎
 大传见于小记见于丧服子夏传非不甚明祭法首
 述虞夏殷周四代已行之礼又信而有證固有国家
 者所当讲明而举行也自汉以来世之儒者皆置之
 而不论其故何哉盖后之言禘者皆求其说于三年
 一祫五年一禘之中而不求之于禘其祖之所自出
 皆由汉儒混禘于祫而遂至于不知有禘此禘礼之
 所由亡也可不惜哉汉儒既以禘祫皆为鲁礼又以
卷九十九 第 37a 页 WYG0972-0053a.png
 禘同于殷祭于禘祫之本原已失之矣又欲寻流逐
 末欲辨禘祫之名所以不同是故融谓祫大禘小(祫/毁)
 (主未毁主合于太庙禘惟毁/主合食未毁则合祭于其庙)贾逵刘歆谓一祭二名
 纷纷异同得失不能相远最是郑氏多为之说附经
 而行其汨经为尤甚于是祫祭为禘所混历代以来众说
 纷错岁月先后拘牵缠绕而祫礼亦不可得其正是
 祫之礼亦从此而紊矣故曰混禘祫为一事其失一也
 又曰愚按郑氏注王制春官大宗伯及诗殷颂皆云
卷九十九 第 37b 页 WYG0972-0053b.png
 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及注
 鬯人庙用脩又云始禘自馈食始信如是言则丧毕
 而有祫祫前又有禘自馈食始也以丧礼考之大祥
 禫皆有此祭犹是丧祭也丧毕则有吉祭未有丧毕
 既有吉祭之祫祫前又有吉祭之禘也自郑氏注有
 此说魏卞后唐睿宗皆禫祭后有禘丧毕有祫明年
 春有禘国朝治平二年同知太常礼院吕夏卿亦建
 此议谓之小禘后之儒者意在尊信圣经不知经无
卷九十九 第 38a 页 WYG0972-0053c.png
 其文乃郑氏说也若如疏家谓郑氏用榖梁练为坏
 庙之说尔时木主新入庙禘之祭尤非也禘吉祭也
 练而迁庙之时遽行吉祭尤无是礼
 马氏曰按禘祫之制礼经无明文而汉儒之释经者
 各以意言之其说莫详于郑氏而其支离亦莫甚于
 郑氏故先儒皆以为不然如赵氏林氏杨氏之言辨
 析详明已无馀蕴然其所诋訾者大槩有四三年一
 祫五年一禘一也混禘祫为一事二也以禘为丧服
卷九十九 第 38b 页 WYG0972-0053d.png
 即吉之祭三也以禘为时祭四也夫三年一祫五年
 一禘经无其文盖纬书之说若混禘祫为一事则郑
 氏据鲁之僣礼妄作而以为周礼先儒言之详矣至
 于以禘为丧服即吉之祭为非则愚以为王制言三
 年之丧不祭惟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然则丧
 服未除宗庙之祭尽废非特禘祫也左传言祔而作
 主特祀于主烝尝禘于庙然则丧服既除诸祭尽举
 亦非特禘祫也以是观之则郑注所谓鲁礼三年丧
卷九十九 第 39a 页 WYG0972-0054a.png
 毕而禘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恐只是泛指丧毕
 则可以吉祭而言未见其即以禘祫为丧毕之祭也
 如丧毕之祭则礼谓之祔然左氏所谓特祀于主者
 先儒注释以为祀新主于寝则不及群庙也仪礼士
 虞礼载祔祭祝文云云则祔亦有告祭于庙之礼虞
 礼所云乃士礼若国家之礼则祫禘时享之外必别
 有祔祭之礼而经文无可考至鲁之始以禘为祔而
 礼之失自此始矣先儒议康成之释禘祫病其据鲁
卷九十九 第 39b 页 WYG0972-0054b.png
 之失礼以为周礼然鲁自以禘为祔而康成自谓三
 年丧毕祫于太祖则其意乃以祔为祫本不以禘为
 祔实未尝专以鲁为据也盖祫者合祭也大祫则以
 已毁庙之主合于太祖庙祭之时祫则以未毁昭穆
 庙之主合于太祖而祭至于祔则亦是以奉新主合
 于旧主而祭之然则以祫训祔祭亦未为不可而所
 谓明年春禘于群庙则自是吉祭矣故愚以为康成
 所谓三年丧毕祫于大祖明年禘于群庙本非据鲁
卷九十九 第 40a 页 WYG0972-0054c.png
 礼而言未可深訾也特不当以春秋所书而遥推其
 禘祫之年则为无据而臆说耳若禘之又为时祭则
 王制天子祫禘诸侯禘一犆一祫之说左传烝尝禘
 于庙之说所载晋人言寡君未禘祀之说皆指时祭
 而言无缘皆妄盖禘有二名有大禘之禘大传所谓
 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祖配之礼
 运所谓鲁之郊禘非礼也是也有时禘之禘祭义所谓
 春禘秋尝王制所谓天子祫禘诸侯禘一犆一祫是
卷九十九 第 40b 页 WYG0972-0054d.png
 也赵伯循必以禘为非时祭之名因不信郑氏而并
 诋礼记左传其意盖谓禘只是大禘无所谓时禘然
 禘之名义它不及经见惟礼记详言之耳赵氏所言
 亦是因不王不禘之说鲁郊禘非礼之说见得禘为
 天子之大祀故不可以名时祭然大传礼运礼记也
 王制祭义亦礼记也今所本者大传礼运所诋者王
 制祭法是据礼记攻礼记也至于禘烝尝于庙一语
 虽左氏所言然其所载昭公十五年禘于武宫又二
卷九十九 第 41a 页 WYG0972-0055a.png
 十五年禘于襄公定公八年禘于僖公襄公十六年
 晋人曰寡君之未禘祀则皆当时之事今赵氏皆以
 为左氏见经中书禘于庄公一事故于当时鲁国及
 他国之祭祀皆以为大禘则其说尤不通矣安有鲁
 国原无此祭晋人借为此言而凿空妄说乎盖鲁伯
 禽尝受郊禘之赐则鲁国后来所行之禘其或为大
 禘或为时禘亦未可悬定至于左传所谓烝尝禘于
 庙晋人所谓寡君未禘祀则时祭之通行于天子诸
卷九十九 第 41b 页 WYG0972-0055b.png
 侯者非止鲁国行之而已恐难侪之郊望而例以僣
 目之也
  国朝大禘考
 洪武七年八月御史答禄与权言古之王天下者既
 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
 庙而以始祖配之故曰禘禘者大也王者之大祭也
 周祭太王为始祖推本后稷以为自出之帝今皇上
 受命七年矣而禘祭未举宜命群臣参酌古今而行
卷九十九 第 42a 页 WYG0972-0055c.png
 之以成一代之典事下礼部太常寺翰林院议以为
 虞夏商周世系明白其始所从出可得而推故禘礼
 可行汉唐以来世系无考莫能明其始祖所自出当
 时所谓禘祭不过祫祀祧主序昭穆而祭之乃古之大
 祫非禘也宋神宗尝曰禘谛也莫知祖之所自出禘
 礼不可行也今国家既已追尊四庙而始祖之所自
 出者未有所考则于禘祭之礼似难举行上是其议
 嘉靖十年三月敕谕朕惟太祖肇创洪图奠清宇宙
卷九十九 第 42b 页 WYG0972-0055d.png
 扫除僭乱复我文明克享天心君临亿兆必自上世
 之积德乃出开天之元圣顾追报之礼未举而昧幼
 之怀罔遂朕躬承祖鉴恭行大禘礼今孟夏之吉祀
 始自出之祖于太庙奉皇祖配每逢辛丙之年一举
 著为成范钦哉亲撰祝文定拟神牌冠服陈设图仪
 凡祭书神牌于太庙曰皇初祖神南向太祖配位西向
  大禘典礼
 嘉靖十五年群臣请禘德祖上不从或曰禘颛顼上
卷九十九 第 43a 页 WYG0972-0056a.png
 亦不从曰可称皇初祖帝神勿主名五岁一禘于太
 庙奉太祖配先一日中书官书皇初祖帝神牌位于
 太庙至日设太庙殿中祭毕燎牌位斋戒同大祫前
 三日上祭服于庙告祖行一献礼用祝前二日太常
 寺光禄寺面奏省牲前一日太常寺博士捧祝版于
 文华殿上填御名讫博士捧安于神库供奉前一日
 午中书于太庙恭书皇初祖牌内府以纸匣盛之卿
 请安于御案前卓上陈设同祫皇初祖帝神正位南
卷九十九 第 43b 页 WYG0972-0056b.png
 向太祖配位西向太常寺卿捧皇初祖牌候上至安
 讫退是日上升板舆由庙街门入至庙门西降舆导
 引官导上由庙左门入至戟门帷幕内具祭服出导
 引官导上由戟左门入由丹墀东至寝由左门入请
 太祖匮由太庙后门入至太祖座前太常堂官受匮
 上安皇初祖牌退安太祖主讫内赞对引官导上至
 制拜位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
 奏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内赞导上至皇初祖香案
卷九十九 第 44a 页 WYG0972-0056c.png
 前跪奏搢圭奏上香讫奏出圭导上至太祖香案前
 奏跪搢圭奏上香讫奏出圭复位乐止奏四拜(传赞/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内赞导上至皇初祖前
 奏搢圭献爵讫出圭奏诣读祝位乐暂止跪(传赞众/官皆跪)
 赞读祝讫乐复作奏俯伏兴平身(传赞/同)内导赞上至
 太祖前奏搢圭奏献帛讫奏献爵讫奏出圭奏复位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行终献礼奏乐内赞导上至
 皇初祖前奏搢圭奏献爵讫奏出圭导上至太祖前
卷九十九 第 44b 页 WYG0972-0056d.png
 (仪/同)奏复位乐止太常卿于中堂左西向立唱赐福胙
 光禄卿捧福酒胙跪进于右内赞奏跪奏搢圭奏饮
 福酒讫奏受胙奏出圭奏俯伏兴平身奏四拜(传赞/同)
 典仪唱彻馔奏乐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
 拜(传赞/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各诣燎位奏乐上
 退拜位之东立太常卿捧皇初祖神牌同捧祝帛官
 出中门奏礼毕上诣太祖主捧至寝安讫拜毕上出
 导引官导上至戟门帷幕内易祭服还宫祝文孝玄
卷九十九 第 45a 页 WYG0972-0057a.png
 孙嗣皇帝敢昭告于皇初祖帝神曰仰惟先祖肇我
 厥初发祥钟灵启我列位追慕德源敬兹报祭愿来
 格斯奉太祖高皇帝配侑尚享
 乐章迎神(元/和) 于维皇祖肇创丕基钟祥有自曰本
 先之奄有万方作之君师追报宜隆以伸孝思瞻望
 稽首介我休禧
 奠帛初献(寿/和) 木有本兮水有源人本祖兮物本天思
 报德兮礼莫先仰希鉴兮敢弗虔
卷九十九 第 45b 页 WYG0972-0057b.png
 亚献(仁/和) 中觞载升于此瑶觥小孙奉前愿歆其诚
 乐舞在列庶职在廷祖鉴孔昭锡佑攸亨
 终献(德/和) 于维兮先祖延庆兮深高追报兮曷能三
 进兮香醪
 彻馔(太/和) 芬兮豆笾洁兮黍粢祖垂歆享彻乎敢迟
 礼云告备以讫陈辞永裕后人亿世丕而
 送神(永/和) 禘祀兮具张佳气兮郁昂皇灵锡纳兮喜
 将一诚通兮万载昌祈鉴佑兮天下康仰源仁浩德
卷九十九 第 46a 页 WYG0972-0057c.png
 兮曷以重小孙顿首兮以望遥瞻冉冉兮圣灵皇皇
卷九十九 第 47a 页 WYG0972-0058a.png
 
 
 
 
 
 
 
 
卷九十九 第 47b 页 WYG0972-0058b.png
 国朝弘治元年始建祧庙于寝殿后奉藏懿祖神主
 及仪物于中每岁暮复奉懿祖神座于正殿之左居
 熙祖之上行祫祭之礼国朝宗庙前殿后寝殿后有
 祧庙皆九楹各翼两庑寝殿藏主如同堂异室之制
 祭出主于殿毕归主于寝殿寝殿制高皇帝高皇后
 中宫文皇帝文皇后昭皇帝昭皇后章皇帝章皇后
 睿皇帝睿皇后敬皇帝敬皇后献皇帝献皇后毅皇
 帝毅皇后各神主叙列左右室皆南向祧庙藏德祖
卷九十九 第 48a 页 WYG0972-0058c.png
 玄皇帝后懿祖恒皇帝后熙祖裕皇帝后仁祖纯皇
 帝后恭仁康定景皇帝贞惠安和景皇后不得入宗
 庙孝洁陈皇后未祔庙别殿祀焉立春特享皇帝祭
 太祖大臣八人祭诸帝内臣八人献诸后立夏时祫
 太祖南向成祖北向上于七宗东西相向立秋时祫
 如夏礼立冬时祫亦如之季冬中旬择日大祫德祖
 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异室南向成祖仁宗英宗孝宗
 睿宗东叙西向宣宗宪宗武宗西叙东向成祖北向
卷九十九 第 48b 页 WYG0972-0058d.png
 如时祫皇帝献德祖帝后大臣十二人分祭诸帝内
 臣十二人献诸后
  时飨统论
 时享有特祭合享何也曰礼云君子以义处礼则祭
 不至于烦数以仁处礼则祭不至于疏怠悽怆发于
 霜露之既濡此所以有四时之享也然四时之享皆
 前期一日而省视祭之日礼交动乎上乐交动乎下
 自再祼以至九献其礼非一举自迎神以至送尸其
卷九十九 第 49a 页 WYG0972-0059a.png
 乐非一奏以一日而历七庙则力因不足而强有力
 者亦莫善其事矣若日享一庙前祭视牲后祭又绎
 则弥月之间亦莫既其事故天子之礼春则犆祭夏
 秋冬则合享固各有攸当矣汉唐以来四时之祭一
 于合享何以言礼之中乎
  祧庙世室
 王者既立七世之庙矣自三昭三穆之数已盈而有
 升祔之主当入故议祧焉吴澄曰远庙之主迁而藏
卷九十九 第 49b 页 WYG0972-0059b.png
 之也周礼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守祧掌守先王先
 公之庙祧推此义则郑氏以祧为超去之祧误矣自
 三昭穆之数已盈而有功德之主当崇故议世室焉
 明堂位鲁公武公之庙此文武世室者不毁之称故
 刘歆曰宗无数且曰宗不在七庙数中苟有功德则
 宗之殷有三宗周公举之以劝成王推此义则郑氏
 谓文武不迁之庙在七庙内误矣又以歆说考周共
 王之时稷为始祖武康穆为三昭文成昭为三穆犹
卷九十九 第 50a 页 WYG0972-0059c.png
 七庙也至懿王则共王升祔而文王当祧以有功德
 也乃立文世室于三穆之上而八庙始增至孝王则
 懿王升而武王当祧亦有功德也立世室于三昭之
 上而九庙始备盖七庙者天子宗庙之常数亲尽则
 祧者也礼也世室在七庙之外正以待有功德当祧
 而不可祧者初不限其数也义也自汉唐而下未有
 及祧庙而备九庙十一室甚者于陵旁立庙(汉元帝/以前)
 三迁主并还西储(晋武/帝时)皆不深考于礼矣
卷九十九 第 50b 页 WYG0972-0059d.png
  祧庙世室总论
 按宗庙之制殷周详矣太祖之庙居中左昭三右穆
 三上更立世室以待中兴有功德之君不在祧列昭
 穆之数已尽当议祧然后升于世室如商高宗周宣
 王是也我明太庙以奉太祖矣成祖而下列于昭穆
 数尽而祧则祀于文世室至武宗而绝世宗入承大
 统则武世室宜祀世宗若兴献皇帝则固当别立兴
 献帝一庙百世可以不迁使以兄弟之义而祔于孝
卷九十九 第 51a 页 WYG0972-0060a.png
 宗之庙则君臣之分不明而尊奉之心反失矣臣敢
 以鄙说附之
  祫祧总论
 礼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宗庙之祭所以报本追
 远其始本出于恩故其意尚远远则有祫然服穷则
 亲尽世远则精爽寖疏于此而不为之节则汎而不
 切故其分尚严严则有祧二者实相为用也礼纬云
 唐立五庙王制云夏五庙(礼纬谓虞/夏五庙)小记曰王者四
卷九十九 第 51b 页 WYG0972-0060b.png
 庙郑玄因之王肃云天子七庙降杀以两刘歆谓文
 武为世室不祧乃在昭穆之外韩愈范祖禹陈祥道
 辈皆因之质诸七庙观德在商以前而宗无定数验
 诸太甲以下则歆之言是也(七庙之制有说所谓周/之以七庙者以后稷始)
 (封文王三分有二武王受命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韦玄成等之说也七者其正数可常数者宗不在)
 (数中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刘歆之说也/朱熹以刘歆之说为是若从诸儒之说则王者不过)
 (立亲庙四与太祖为五其与诸侯五庙何别/乎况商书已云七世之庙则自昔有七庙矣)祫之行
 于三时者为时祫惟合未毁之主(行于四时则为时/祫而惟未毁之主)
卷九十九 第 52a 页 WYG0972-0060c.png
 (祭公曰甸服日/祭之言非矣)行于三年者为大祫则祧主咸在(行/于)
 (三年则为大祫而未毁之主/已毁之主合祭于太祖之庙)其大祫者毛氏以为秋
 张纯以为冬揆之以物成享备之义则纯之说似也
 汉之制京国为庙百七十馀东汉合九室为一堂其
 繁简殊绝至此汉儒去古未远而礼从以失焉岂不
 可憾哉唐初之祫沿魏晋故习中虚而左右列代宗
 正位太祖迁献懿二祖不得合食德宗时颜真卿请
 申孝尊先于是迁献懿祫于庙后裴郁言其非李嵘
卷九十九 第 52b 页 WYG0972-0060d.png
 请藏于夹室裴枢请建石室于寝园柳冕请建别庙
 而张荐则请悉入昭穆仍虚东向之位其后献懿竟
 迁而太祖东向二十年然后决而韩愈所谓祖以孙
 尊孙以祖屈者竟不之用其礼不足言也(唐德宗时/颜真卿请)
 (还献祖庙裴柳等则请建于别室其后献祖竟迁虽/韩愈祖以孙尊孙以祖屈之言竟不之用甚至用释)
 (氏盂盆之/典者矣)论礼之详者莫如宋宋初昭穆未辨虚东
 向位仁宗时赵良规请太祖东向王举正等请依故
 事虚东向(宋仁宗时赵良规请太祖东向王举正等/则请依故事虚东向其后僖祖别庙虽程)
卷九十九 第 53a 页 WYG0972-0061a.png
 (朱功业孰大诎义伸恩之言终之/不行甚至用道家焚脩之典者矣)神宗当治平之末
 用张方平等议祧僖祖及熙宁间张衡等议复之司
 马光辈皆以为不可而王安石主之于是僖位始正
 程颐尝论之曰世谓僖祖无功业天下基本皆出于
 此其为功业孰大焉盖舍大贤如司马者而不必同
 从穿凿如安石者而不为比祧之说至于是而始定
 焉高宗时董弅王普请太祖东向廖刚谓僖祖以下
 四主当迁别室祫则就享晏原复谓宜别庙异祭不
卷九十九 第 53b 页 WYG0972-0061b.png
 乱祫祭虽不果行而僖庙已为之一撼宁宗当绍
 熙之末用鲁三复郑侨等议始建别庙迁四主而太
 祖东向祫则先四祖而后太庙而朱熹则有议曰原
 太祖始立亲庙之心践位行礼敬其所尊爱其所亲
 而后可以为孝(中庸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
 (存孝之/至也)且太祖太宗自为世室以冠群庙则亦不待
 东向然后为尊也故尊太祖以东向者为义奉僖祖
 以东向者为恩(朱子曰尊太祖以东向为义奉/僖祖以东向为恩斯道尽之矣)义者
卷九十九 第 54a 页 WYG0972-0061c.png
 今日臣子之愿恩者太祖当日之心与其诎恩以伸
 义孰若制义以伸恩故虽光宗榻前之命而诏不果
 下赵汝愚以宗室之贤相而义不肯从于是僖祖之
 庙祀始迁熙宁之正礼终失其后以度正弥灾之言
 而不能回理宗遂事之惑也岂不亦大可憾哉今日
 以至孝之心行莫大之礼集公卿侍从文学二谏之
 臣群议而后定一上而遂决盖据程朱之说以德祖
 比稷契以太祖太宗比汤与文武而配天之享其尊
卷九十九 第 54b 页 WYG0972-0061d.png
 固在每岁暮大祫于三年之礼亦有加焉夫制礼而
 至于商周圣之至也论礼而至于程朱贤之大者也
 而我朝实兼有之真足以慰太祖在天之灵报德祖
 无穷之德而垂圣子神孙亿万年之法矣
  皇明郊社圣庙三礼总叙
 太祖勤民育物敬共明神博考经谊釐正祀典二丘
 始分而中合四庙先异而后同明堂肇于经我则郊
 焉而侑仁祖太公遗于汉寝我则庙焉而祔宗人有
卷九十九 第 55a 页 WYG0972-0062a.png
 其举之至存佛老之官无可考矣宁缺禘尝之义盖
 其酌今古通幽明绝地天和上下时因而因或沿于
 七代时革而革可考于三殷秩秩乎抚世宜民神道
 设教不可以有加矣当是时议礼之臣李善长宋濂
 詹同陶安崔亮牛谅陶凯朱升乐凤韶诸君子皆能
 寻则夷彤取法萃涣条品式以授祠官虽损之益之
 未必尽复古先圣王之旧而仰赞圣猷一洗污俗凡
 其矫诬妖诞亵鄙侵黩奇袤巫觋诸不在祀典者莫
卷九十九 第 55b 页 WYG0972-0062b.png
 不峻制而曲防之岂非永清之绩烈于九黎棐常之
 功艰于二正时与势然乎必欲资三礼于四岳俟两
 生于百年迂远而阔于事情矣列圣钦承式遵成宪
 建文撤仁祖而郊高皇仁宗因高皇而进成祖迨至
 宪宗升祔有祧寝之议孝宗登飨有奉慈之议情文
 恩义固有不得不然也其他稍有注措不过微文细
 故之间而已世宗皇帝天德高明圣学纯邃孜孜三
 重休洽百神郊禘庙祧社稷禖雩帝王圣师云雨风
卷九十九 第 56a 页 WYG0972-0062c.png
 雷岳镇海渎农蚕医牧老君仙子山公水伯司舟宗
 匠靡神不举商宗肜日徒云丰昵周王云汉仅尔弥
 灾孰若世宗皇帝发九世之积德而垂万祀之常经
 也鸣呼盛矣
  奉先殿(太常/寺)
 国家有太庙以象外朝有奉先殿以象内朝殿九室
 如庙制凡祀方丘朝日夕月册封告祭及忌祭在焉
 馀皆于太庙行之其祭品及日献膳月荐新皆光禄
卷九十九 第 56b 页 WYG0972-0062d.png
 司具其事嘉靖初圣旦中元冬至岁暮俱告祭十五
 年罢中元祭十八年罢忌祭祭高帝后于景神殿列
 帝后于永孝陵二十四年仍于奉先殿隆庆元年祭
 孝烈于弘孝殿孝恪皇太后孝懿皇后于神霄殿承
 天又有隆庆殿奉献皇帝后(初献皇帝未祠/庙别立奉先殿)奉慈殿
 左(太常/寺)奉先殿右孝宗生母孝穆纪太后也不得附
 太庙奉先殿孝宗即位初作慈奉殿别祀太后已而
 宪宗生母孝肃周太皇太后世宗生祖母孝惠邵太
卷九十九 第 57a 页 WYG0972-0063a.png
 后皆祀殿中孝肃中室孝穆孝惠在右室主书皇太
 后太皇太后岁享荐如太庙奉先殿嘉靖十五年上
 谕礼官曰庙中帝配一后陵附葬乃有二三后庙祀
 陵祀本不同奉慈三后主既不得祔庙又不祔陵殿
 近于黜者非亲之也礼官遂请奉孝肃于裕陵孝穆
 孝惠于茂陵殿上又曰皇太后太皇太后本子孙尊
 称称睿皇后纯皇后又嫌于适改主题皇后不得书
 帝谥罢奉慈享荐礼
卷九十九 第 57b 页 WYG0972-0063b.png
  太庙从祀功臣
 商盘庚之诰曰兹予大飨于先王尔祖其从飨之及
 洛诰亦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而后知先王之用情
 于其臣也然其制见于周而其议见于高堂隆任茂
 唐之可考者淮安靖王神通梁文昭公房玄龄而下
 距太尉李愬凡三十二人宋之可考者韩忠献王赵
 普济阳武惠王曹彬而下距丞相葛邲凡二十四人
 我高皇定鼎念诸功臣之烈建太庙首以李韩公善
卷九十九 第 58a 页 WYG0972-0063c.png
 长等六公及胡越公大海等从飨最后韩公坐嫌死
 而六公亦间不得与逮永乐而始定自中山开平二
 王而下距永义侯世杰凡六王五公一侯十二人从
 文皇祀者至洪熙而定文武臣惟河间王玉东平王
 能宁国公真荣国公广孝凡四王公至世宗首上太
 祖徽号后上文皇帝祖号又采礼官言进诚意伯从
 祀太祖位六王下而以增故斥广孝使祀大兴隆寺
 寻用翊国公勋请进其祖营国公英独仁宣而后寥
卷九十九 第 58b 页 WYG0972-0063d.png
 寥无闻夫承平之世先文德而后武功今列圣丕承
 宣明治道章章著隆矣忍使万世之后谓明有君而
 无臣不得比于唐高宋真之季耶论者谓如杨文贞
 李文达商文毅刘文清杨文忠之贤于辅而不得从
 蹇忠义王忠肃王端毅马端肃之贤于铨而不得从
 于肃悯之贤于枢而不得从张定兴辅之下南交朱
 宣平永之八佩将印皆位太师握环卫为心膂爪牙
 而不得从此朝廷所当博咨而精覆以进配列君者
卷九十九 第 59a 页 WYG0972-0064a.png
 也高帝诸功臣而下犹有说焉若李韩公之佐开创
 不下酂侯虽以嫌死帝尚为之讳若冯宋公胜之佐
 大将军取中原下秦陇降纳罕出二十万之众傅颍
 公友德之从大将军取山东其平蜀功冠诸彻侯而
 开滇南二百年之地惜其终于帝之末遘革除之变
 而未有举也纵不得从太庙祀亦宜别祀于乡隆其
 赠谥而录其后亦天下人心之公论欤
  宗庙祀典议
卷九十九 第 59b 页 WYG0972-0064b.png
 夫天子七庙古未有也其起于三王之家天下乎记
 曰有虞氏五庙夏因之无所据也商七庙见商书也
 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盖伊尹告太甲之言当其
 时商始一再传也而七庙之制已具因夏礼也官天
 下者始祖与四亲止五庙家天下者传世既多则有
 祧祖有不祧之祖此七庙所由制而三代不能易也
 然则祭法称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庶人祭
 于寝然乎曰其称庙数是也谓大夫士以下不得祭
卷九十九 第 60a 页 WYG0972-0064c.png
 其高祖非也孔子曰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
 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
 士庶人此其彰彰著者也汉唐以来士大夫过信其
 说历数千年不敢祭其祖甚矣汉儒之误人也然则
 郑玄所解昭穆世室在七庙之内而王肃驳之谓七
 庙及乎五世六世无服之祖孰是乎曰玄之解是也
 必如肃驳则世室不在三昭三穆之中而周制有九
 庙矣九庙之制三代之盛未之有也且闻亲未尽则
卷九十九 第 60b 页 WYG0972-0064d.png
 祭虽士庶人不可不及也亲尽则止虽天子不可过
 也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此其證也而说者谓天子有五服外之殇则当有五六
 世无服之祖不知期之丧己绝于诸侯岂天子而有
 五服外之殇乎若谓天子之祭自当别于士庶则有
 大祫大禘之谓而非四亲之谓也我太祖初建四庙
 定享礼未几又建太庙为同堂异室之制此犹草创
 之初也迨世宗皇帝仿古礼创九庙始正太祖南面
卷九十九 第 61a 页 WYG0972-0065a.png
 之位而定成祖世室之享岁时序昭穆之分可谓大
 圣人之作为矣惜当时儒臣考礼未精不能无失其
 一曰德祖当迁而祧之名稍遽也其二曰三昭三穆
 不当在世室之外而袭唐宋之陋规也何以明其然
 德祖乃大祖所立盖尝正位南面矣即不得比稷契
 为商周之始祖而亦未易以议祧若曰仍其原庙而
 更为太庙以尊太祖则可耳然则仁祖之祧亦非欤
 曰其失自此始也当太祖时郊祀尝以仁祖配天矣
卷九十九 第 61b 页 WYG0972-0065b.png
 孰谓配天之祖而可祧也岂惟二祖即四亲之庙皆
 不可祧也虽然业己祧矣将如之何曰今之祧庙在
 寝殿后仍之而更其额为原庙可也太祖以后有应
 祧之祖则当附于寝庙之夹室而不同于四祖四祖
 者太祖所立也如何而可以下同于子孙耶然又不
 可别庙即以今庙改题亦犹今孔庙有启圣先贤庙
 之意也每祭必先原庙而后太祖礼有隆杀祭无远
 迩四祖之心安则太祖之心亦安也乃若九庙之是
卷九十九 第 62a 页 WYG0972-0065c.png
 非则五世而斩之说已详要之而昭庙不祧之主则
 归之昭世室而穆庙不祧之主则归之穆世室是即
 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若谓总世室四亲与
 太祖之庙不止于七世则太祖与三昭三穆亦岂止
 于七世哉书称观德之义举其槩则然耳臣故曰三
 昭三穆当在世室之内也然则今日同堂异室亦有
 可议者乎曰有昭穆之位未正也禘祫之义无闻也
 何以言昭穆之位未正也父子异昭穆兄弟昭穆同
卷九十九 第 62b 页 WYG0972-0065d.png
 礼也昭穆以父同别而不以传位为世礼也是故孝
 睿二庙一世者也五世祖为英庙六世祖为宣庙必
 如王肃所言七庙则宣庙尚在未祧之列若如郑玄
 所言七庙则英庙亦在所祧之中是在皇上亲裁而
 独断之徇乎情必违乎礼合乎古必遗乎今七庙九
 庙同堂异室之未定犹可言也昭穆世次之未正不
 可言也是故九庙七庙则二庙一世者当同庙而异
 室为同堂异室则二庙一世者当同坐而异位此不
卷九十九 第 63a 页 WYG0972-0066a.png
 易之典即唐宋以来未有缪误如今之甚者也是故
 不可不正也何以言禘祫之义无闻也曰礼有时禘
 时祫大禘大祫大祫三年诸侯所同也大禘五年天子所
 独也时禘时祫非所论于贵贱也今大祫之祭行于
 岁除则犹时祫也大禘之祭拟于丙辛孟夏止嘉靖
 间一行而罢则无大禘也大禘不行犹以不得初祖
 为解当宋时君臣尝有谱系不明大禘可罢之说犹
 有可通者至于举大祫而弃之则何以示等威之别
卷九十九 第 63b 页 WYG0972-0066b.png
 而备一王之典此所未解也必也时祫止于祧庙而
 以太祖居中成祖以下昭穆之次其亲王在两壁功
 臣在两庑各得配享至于大禘则虚东向之位以居
 初祖而配之者止于太祖一位庶几屈伸之义适均
 而幽明之情两畅上可以存帝王之礼下可以立臣
 民之极近可以称继述之善远可以垂典则之光然
 此非仁人孝子之至则未易知即知而未易行此孔
 子所谓知其说者之于天下其如示诸掌此之谓也
卷九十九 第 64a 页 WYG0972-0066c.png
 是故不可以不举也或曰国朝有大礼至今遗论焉
 建文君之革除也景皇帝之削号也献皇帝之祔庙
 也其当日亦既详乎其议矣而终无以服天下之心
 塞忠义之口何也曰固然也是当时儒臣之失也方
 建文君之逊国也误以为自焚矣成祖问葬礼于侍
 讲王景景对曰当葬以天子之礼遣官致祭辍朝三
 日何者痛其非有亡国之罪也他日成祖又曰吾之
 来效周公辅成王耳夫成王贤主也其生也有成王
卷九十九 第 64b 页 WYG0972-0066d.png
 之贤其没也享天子之葬使当时廷臣执事以静必
 有以开悟圣心葬以天子则又祭以天子有一日之
 成王则有一日之年号庙祀国史焉得而废之今者
 庙祀己矣世代祧矣可以无议矣惟是年号当复一
 向因仍无以体成祖厚葬不忍之心成国家一代光
 明之治故曰儒臣之失也方英庙之复辟也钦天监
 奉革除景泰年号上曰朕心有所不忍仍旧书之至
 宪宗皇帝明谕群臣曰朕叔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
卷九十九 第 65a 页 WYG0972-0067a.png
 社亦既有年奸臣谗构请去帝号先帝寻知枉诬深
 怀悔恨以次扺法朕承大统用成先志遂上尊谥我
 宪宗善承先德使当时廷臣以庙祀为请宜无有不
 从者卒使戡难保邦之主曾不得享太庙一席之荣
 故曰儒臣之失也惟献皇帝祔庙之说则稍异于是
 其初也廷臣昧于继嗣继统之义执之太坚其终也
 忽于源流本支之旨说之未畅是故祔庙未可言非
 也置之武庙之右不无臣先其君之嫌则当时议礼
卷九十九 第 65b 页 WYG0972-0067b.png
 之未精而诸臣有以激之也盖祭尚感通情贵联属
 稍有间格则无由感召自孝宗而武宗乃一体也自
 武宗而世宗有间也若睿宗正当联属于父子兄弟
 之间而相与于一堂之上者也是故如九庙七庙之
 制则当与孝庙同堂而侍坐如同堂异室之制则当
 与孝庙同坐而让席在朝廷不失生前君臣之礼在
 宗庙正得世次昭穆之伦以祔庙既见其尊虽祔享
 不见其屈仁人孝子宜无有不安者矣乃迎合者但
卷九十九 第 66a 页 WYG0972-0067c.png
 知顺承而矫枉者又不免大过皆未深考于礼耳故
 曰亦儒臣之失也去此三失以复古礼妥祖宗之灵
 舒忠义之气只在转移之间耳
  宗庙制义昭穆禘祫庙寝祭享总论
 窃惟宗庙之制议者纷纭自汉以下迄无定见大抵
 惑于世儒附会之言而不本圣人制礼之意故虽英
 君谊辟毅然欲定典礼亦无从而取正也何则圣人
 之制庙祀有三大义焉亲亲也尊尊也贤贤也古之
卷九十九 第 66b 页 WYG0972-0067d.png
 有天下国家者皆特立四亲庙以时祀高曾祖考之
 亲所以亲亲也五世之上亲尽当祧而受命为天子
 与始祖为诸侯者则为百世不迁之祖而庙为独尊
 太祖而下尝为君者不论世远近皆岁一合食于太
 祖之庙非为君者不得与焉所以尊尊也太祖以上
 世代辽远不能悉祀则择其有功德者特存其庙至
 大享而以太祖配之则谓之禘禘者审谛之义盖审
 其功德也自太祖以下亲尽当祧而有功德者为百
卷九十九 第 67a 页 WYG0972-0068a.png
 世不迁之宗亦特庙以祀之所以贤贤也(此一段发/亲亲尊尊)
 (贤贤三大义/为一篇纲领)亲亲之恩无分于贵贱故孟子言三年
 之丧棺椁之度皆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以其无异
 情也又谓君子小人之泽皆五世而斩则高曾祖考
 之亲人岂有异哉特以战国诸儒附会古义谷梁则
 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其徒荀况传闻师
 说则曰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
 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
卷九十九 第 67b 页 WYG0972-0068b.png
 不得立宗庙至汉儒孔安国撰次家语则曰天子立
 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有一坛一墠曰考
 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
 之远庙为祧有二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
 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为鬼诸侯立五庙二
 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有一墠一坛曰考庙曰王
 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
 去祖为坛去坛为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坛为
卷九十九 第 68a 页 WYG0972-0068c.png
 鬼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有一坛
 考庙月祭王考庙皇考庙为始祖庙享尝乃止显考
 庙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适士二庙有一坛曰
 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皇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
 之去坛为鬼官师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庶
 人无庙死曰鬼夫谓祖考庙者太祖也显考庙者高
 祖也皇考庙者曾祖也王考庙者祖也考庙者父也
 祧者超然远去之意远祖皆谓之祧此言二祧者特
卷九十九 第 68b 页 WYG0972-0068d.png
 举高祖之父及祖以足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为七庙
 及戴记纂辑王制祭法二篇盖皆剽窃家语之文分
 析而互载之人皆以为古礼矣而其传实自谷梁始
 原其本意盖谓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名位不同
 礼亦异数故自上以下降杀以两殊不知天子至于
 庶人所以别等威者惟在器物牲牢祼献乐舞之数
 而已故天子诸侯能备群庙则各专一庙可也大夫
 士不能备群庙则止一庙而为同堂异室之制可也
卷九十九 第 69a 页 WYG0972-0069a.png
 有始祖而义得立庙者则别立一庙可也庶人无庙
 而祭于寝亦必为藏主之室可也此于贵贱之等亦
 自有差岂必五世之上复有加亲哉夫天亲一本安
 得异之故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也及泽穷亲尽
 则恩自降衰虽孝子慈孙于至情不能有所强而圣
 人制礼不能不为之节度但谓降杀以两则大夫之
 高祖适士之曾祖官师与庶人之父皆不得与于时
 祭于人心安乎春秋书震夷伯之庙观其别立一庙
卷九十九 第 69b 页 WYG0972-0069b.png
 必大夫始基之祖非语所谓皇考也即此可以见世
 儒附会之言不合于礼矣其曰德厚流光德薄流卑
 止可为祖功宗德百世不迁者发耳乃以天亲分厚
 薄奚可哉故汉元帝时韦玄成等之议皆主四亲庙
 之说亦有所据丧服小记曰王者立四庙此其本旨也又
 按礼纬云唐虞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夏四庙至子孙五
 殷五庙至子孙六周五庙至子孙七郑玄注释礼经悉本
 此意孔疏亦云夏无太祖宗禹而已则五庙殷人祖契
卷九十九 第 70a 页 WYG0972-0069c.png
 而宗汤则六庙周尊后稷宗文王武王则七庙此虽
 出于纬书然四亲庙之云有合于丧服小记亦足以
 见古礼残阙之馀犹有可考第缘哀帝以旁支入继
 大统群臣请定迭毁之次时刘歆据三昭三穆与太
 祖而七之文悉改韦玄成之议乃以天子七庙为常
 数而其为说又不论高曾祖考一本之亲止序为君
 之次故史皇孙宣帝之父也而不列于考庙夫宣帝入
 继大统在昭帝晏驾之后与素养宫中先定父子之
卷九十九 第 70b 页 WYG0972-0069d.png
 名者不同乃槩谓为人后者为之子而废私亲岂礼
 也哉自班固以歆说为是而王肃遂作圣證论以难
 郑玄然马昭犹或非之未遽得为定论也至于朱子
 以名世大儒折衷众说有取于歆于是人皆尊信无
 复致疑而四亲情义若可略要其取證亦本圣经盖
 商书有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之一言故也然七世之
 庙本对万夫之长伊尹训太甲以观德政必非泛言
 者万夫之长盖指汤也则七世之庙必指太甲以上
卷九十九 第 71a 页 WYG0972-0070a.png
 七世有功德者之一君矣岂谓庙以七世为常数哉
 今以太甲时世次计之外丙仲壬皆太丁之子而太
 甲之兄也以其嫡长故相继先立赵氏以为皆太丁
 弟则与子之世不应舍太甲而立之孟子曰外丙二
 年仲壬四年指其在位之年也程子之谓汤崩时外
 丙方二岁仲壬方四岁则皆无服之殇何足纪列且
 二岁者不应序于四岁者之上其为己成君明矣此
 兄弟之世未遽别为世数者也自外丙仲壬而上则
卷九十九 第 71b 页 WYG0972-0070b.png
 太丁者太甲之父一世也成汤者太甲之祖二世也
 主癸者太甲曾祖三世也主壬者太甲之高祖四世
 也自此以上世次皆止据世本史记所传而二书又
 互有详略其间世及后先或难尽信然自汤以前见
 于经而有德可宗者惟相土耳当七世者其必谓相
 土欤盖五世六世既以亲尽递祧而此七世远庙独
 存如鲁之伯禽诸君然则诸侯百世不迁之宗也苟
 舍相土而求七世之祖则惟可以语契矣然自契为
卷九十九 第 72a 页 WYG0972-0071a.png
 诸侯时言之则六世之后皆当立五世之庙而止未
 宜有七世之名也自成汤为天子时言之则自汤距
 契已十馀世亦不应七世止而况语于太甲时乎故
 曰七世之庙必指相土之一君也惟此义不明而后
 谷梁荀况及诸儒之言得以惑世矣故亲庙以四礼
 之正也正统相传父子为世复何议哉但有以弟而
 继兄者有以兄而继弟者有以从子而继伯父者有
 以从孙而继叔祖者有以叔而继从子者有以叔祖
卷九十九 第 72b 页 WYG0972-0071b.png
 而继从孙者所生私亲固以高曾祖考为四庙矣其
 馀正统之君苟未亲尽亦当列于世次不以四庙为
 限如太甲之时太丁未立而死庙宜为考外丙仲壬
 为兄尝君天下岂得无庙哉又如汉宣时景帝武帝
 戾太子史皇孙当为四亲庙而昭帝以叔祖为继统
 之君庙亦宜列至其后世武帝之服未穷则昭帝之
 亲未尽是亦四亲之属也知此则世之为庙议者可
 以不劳馀辩矣夫汉之诸庙略于四亲礼皆未合惟
卷九十九 第 73a 页 WYG0972-0071c.png
 光武初为其高祖舂陵节侯曾祖郁林太守祖钜鹿
 都尉考南顿君立庙雒阳庶几近之寻复夺于群议
 立庙就园不亲奉祀而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
 为四亲夫为宣元成哀平立庙固近于厚然与前所
 论先帝当为昭帝立庙者义实不同何也盖昭帝在
 宣帝时亲犹未尽而宣元成哀平在光武时则皆亲
 尽也其亲已尽则其庙当祧止可存有功德者为宗
 耳其馀不以礼节从何日为递迁之期乎特庙虽毁
卷九十九 第 73b 页 WYG0972-0071d.png
 大祫犹存何背于礼哉惟有后者则勿毁可也盖舜
 之受尧禅也其亲庙必自瞽瞍以至高祖而尧之亲
 庙则有丹朱以奉之舜不与焉禹之受舜禅也必自
 鲧以至于宗祖而舜之亲庙则有商均以奉之禹不
 与焉其所以继正统明大宗者惟艺祖文祖神祖如
 后世有功德之祖宗而已然则天子以天下养而宗
 庙飨之岂舍其父祖而不亲哉故曰亲庙以四礼之
 正也高祖祖考与太祖之庙而五数之常也其外继
卷九十九 第 74a 页 WYG0972-0072a.png
 统之君亲未尽者亦属四亲亲尽而有功德者世世
 不毁此其可以常数拘之哉有一人焉则增一庙有
 十人焉则增十庙刘歆谓宗无数而举殷三宗为證
 此但得其槩耳鲁公诸侯之国伯禽而下尚有武公
 焬公桓公僖公四宫此虽未尽合于祖功宗德之正
 亦足以见古制常庙之外无定数也诸侯且然况天
 子乎夫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此歆
 所谓殷之三宗也然殷以契为始祖如前所谓相土
卷九十九 第 74b 页 WYG0972-0072b.png
 者已必有庙及受命而王如成汤者其功德特盛其
 馀书称其德如祖乙盘庚祖甲皆贤圣之君亦宜不
 毁岂得以其称宗之文不经见而遽以殷三宗为定
 论哉若郑玄以周文武二祧为不毁犹歆说也夫周
 既祖后稷则自文王而上为诸侯如积功累仁之公
 刘太王王季其功德不下于相土自武王而下为天
 子者如致治之成王不下于太甲中兴之宣王不下
 于武丁而谓不毁之庙止于文武二祧又恶得而尽
卷九十九 第 75a 页 WYG0972-0072c.png
 通乎且文武二祧当时但谓之庙如诗所谓于穆清
 庙是也或以为文武二世室者亦礼家之附会耳盖
 明堂位曰鲁公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
 考之春秋武公焬公桓公僖公皆止称宫鲁公伯禽
 亦不应独有世室之称也所谓世室屋坏者盖指祧
 主所藏之处也古者祧主未瘗之前虽其世在太祖
 之上必别有一屋以安神主而世世藏之各一室焉
 此以同堂异室为义非一人之称故不曰某官某庙
卷九十九 第 75b 页 WYG0972-0072d.png
 而曰世室屋也礼家以为祧主藏于太庙左右夹室
 者非矣苟藏于此则祭有不及祧主之时其祝号笙
 磬之声岂不彻于一壁之外何以妥远祖之灵乎周
 礼有先公之祧先王之祧是祧以世分先后不以室
 分左右也况鲁之宫庙既有定名不应别出一世室
 而所坏者伯禽一室又不应不以世举就如其说室
 亦岂宜止于文武哉大抵祖功宗德礼亦宜周孝子
 慈孙本不欲择其祖考而事之特以服穷亲杀则义
卷九十九 第 76a 页 WYG0972-0073a.png
 有攸重耳人臣有劳于国犹当列其祀典况功德之
 祖宗而可略乎此盖贤贤之义而说礼者或未尽也
 (此一段明亲亲之义中间详论五/庙七庙及世室而互见贤贤之义)惟当祫祭而毁庙
 未毁庙之主皆祫食于太祖之庙则尊序为君之次
 所重在君道而私亲不可混于君齐圣不可加于父
 故鲁文公时夏公弗忌升僖公闵公之上君子以
 为失礼汉光武时张纯等言禘祫高庙陈叙昭穆而
 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并尊不合礼意正以明尊
卷九十九 第 76b 页 WYG0972-0073b.png
 尊之义而亲亲贤贤皆弗论矣(此一段明/尊尊之义)祫所不及
 则有禘焉丧服小记及大传皆曰礼不王不禘王者
 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此禘之本旨也禘以
 审谛功德则祖所自出凡有德者皆不可废岂但专
 指一人哉祭法曰虞夏禘黄帝殷周禘喾则其说本
 于国语盖亦战国诸儒之臆见耳夫五帝与贤之世
 也国语乃谓虞夏皆祖颛顼而与尧同出于黄帝则
 一姓相传事属与子云禘黄帝以近于诬矣殷周禘
卷九十九 第 77a 页 WYG0972-0073c.png
 喾此何谓哉盖舜禹起自匹夫本有所受所谓艺祖
 文祖神宗盖即黄帝颛顼帝喾及舜诸帝相继传贤
 者意其祭必有合如后世祀古帝王然而立一配主
 也此即禘之所由起欤殷周时犹存此祭盖继帝王
 之统也世儒误析黄帝与喾为二禘耳而不知汤武
 之兴王业由于稷契以下累世积德则又别有所自
 出之帝而汤武为受命之祖以配矣郑玄但见稷契
 之生不因人道之感也又以韦玄成有祭天祖配之
卷九十九 第 77b 页 WYG0972-0073d.png
 说遂谓始祖感天神而生祭则以祖配之是以禘为
 祭感生帝也郊天之外又有禘帝一祭则缪妄支离
 而于经无据赵伯循求其说而不得又谓王者追祭
 始祖所自出之帝则如前所谓周禘帝喾者义非所
 安皆未可以为定论也张纯则以禘为谛諟昭穆尊
 卑王肃亦谓禘祫殷祭群主皆合夫殷祭大祭也程
 子因之遂谓天子曰禘诸侯曰祫胡康侯又发明其
 意曰禘者所自出之帝为东向之尊其馀合食于前
卷九十九 第 78a 页 WYG0972-0074a.png
 此之谓禘诸侯无所出之帝则止于太祖庙合群庙
 之主而食此之谓祫上下之杀也此与赵说虽小异
 然以所自出者为帝则亦本于国语而言也又配不
 以受命之王而尽及其上世之为诸侯者则几于无
 节矣圣人制礼欲使万世可行夫既受命而王则四
 方来朝者必于其庙故当汤武受命之初其祭稷契
 以下诸祖常如其旧未宜有所择也王其子孙遂当
 祖其受命之主而远祖之亲尽者则已去为坛墠有
卷九十九 第 78b 页 WYG0972-0074b.png
 祷则祭斯已矣虽欲比于世王例享大祭则天下人
 心趋向已意理亦安通行哉故夏祖大禹不闻其父
 鲧及其曾祖昌意与大享于后世也惟其有功德而
 不毁者则当禘于所世之祖庙而以受命之祖配之
 盖祫所不及而有禘贤贤之义如此观长发之诗小
 序曰大禘也而述契及相土以至于汤是审谛其贤
 君而以汤配也汤所自出之祖皆贤君则禘之为义
 有取于此矣或以为大祫之诗则语意全无及群庙
卷九十九 第 79a 页 WYG0972-0074c.png
 者信乎其为殷禘也以殷例周则自后稷以下特举
 公刘太王王季文王合祀于后稷之庙而以武王配
 之义可推矣故自民所信从而言则当以受命之王
 为始祖自德及于远而言则始祖之所自出虽以配
 帝配天可也而禘又安可略乎故禘者天子之大祭
 也诸侯则不可以祖天子故曰不王不禘然先代之
 后得以脩其礼物者亦宜有禘如宋祖微子则宜禘
 汤亦王禘之义也左传误信帝乙为微子父乃曰宋
卷九十九 第 79b 页 WYG0972-0074d.png
 祖帝乙此与郑祖厉王义同则非礼矣夫郑之祖厉
 王也岂以郑伯始封得祭四亲如父为天子子为士
 则祭以士之义而后世因存其庙欤左氏于鲁言周
 庙盖指文王庙也杜预注曰周公出文王鲁得立庙
 则亦郑祖厉王之失也然鲁祖周公实无文王庙故
 僖公禘于太庙禘文王也太庙周公庙也禘文王而
 于周公之庙见文王无庙也文王无庙其主何居藏
 于世室也因此验世室非不迁之宗而太庙之夹室
卷九十九 第 80a 页 WYG0972-0075a.png
 非藏祧主之处矣文王亲尽已祧鲁人未尝敢祖然
 而特举以禘亦见鲁之贤文王矣故禘者必审谛功
 德所以贤贤也知此则唐高祖始受天命当为唐百
 世不迁之祖而韩愈欲以献祖为始祖居东向之位
 者非也宋太祖始受天命当为宋百世不迁之祖而
 朱子欲以僖祖为始祖居东向之位者非也献僖二
 祖倘有功德足以启圣则如稷契之特庙以祀而大
 禘焉亦何不可不然则鲧及昌意亲尽则毁夏后氏
卷九十九 第 80b 页 WYG0972-0075b.png
 无所私焉孝子慈孙当以为法矣纵使旁支入继大
 统于其私亲礼不得合于祖庙苟有功德其后世亦
 可别为庙祀仿禘行之则亦贤贤义起之礼也(此一/段明)
 (贤贤之义其/间详论祫禘)亲亲也尊尊也贤贤也天下之大义也
 圣人未有不以此治人者又安能外此以事神乎本
 此三者而又明于男女之闲昭穆之序寝庙之制祭
 享之时而后可以言礼矣(此一段结上文而又发男/女之闲昭穆之序庙寝之)
 (制祭享之时四/义以起下文)是故群庙之中各奉考妣二主所以
卷九十九 第 81a 页 WYG0972-0075c.png
 全其尊也古者吉祭男女共尸铺筵同几神所安也
 雍之诗专祀文王一庙故曰既右烈考亦右文母若
 以施于禘祫则翁妇偶座相临非生时之所安而可
 以此事死哉周礼大司乐有享先妣享先祖之别意
 盖为此但以为此书者似皆不明禘祫之义故语亦
 疏略耳窃疑先公之祧当禘者惟男主附于后稷庙
 先王之祧当祫者惟男主附于武王庙女主皆不与
 焉而当祭之庙祖妣迁避于寝示男女不相杂是或
卷九十九 第 81b 页 WYG0972-0075d.png
 一道也故周公营雒邑特立文武庙以萃人心父子
 同庙盖尊文王而武王配焉亦禘之义也而其庙无
 妣主断可识矣故曰禘为远祖女主可以无与祫序
 为君而亦不及于国母可乎曰统治者男事主乎男
 而已耳然则国母而贤将若之何曰择其有功于内
 治者附于先妣别为一祀如禘之礼视男虽略焉可
 也朱子但有考妣同祫之说以为太祖东向则昭穆
 之南北向者当以西方为上昭之位次高祖西而妣
卷九十九 第 82a 页 WYG0972-0076a.png
 东祖西而妣东祖母与孙并列比于余正父以高祖
 东而妣西祖与孙妇并列者体虽稍顺然妇翁终不
 免于偶坐相临非事死如生之礼也况大祫又有与
 享之臣焉而可如是哉后世有以兄弟同室如晋武
 帝之于景文者则娣姒杂居非古者异宫之礼其失
 抑又甚矣此所谓明于男女之闲也(此一段明/男女之闲)古之
 祭者有堂事有室事有堂事之位太祖南向昭在东
 西向穆在西东向室事之位太祖之位东向昭在北
卷九十九 第 82b 页 WYG0972-0076b.png
 南向穆在南北向此礼家之说也朱子之论昭穆则
 专主祫在太庙室中而言盖太祖东向而南向者在
 北牖下取其向明而谓之昭北向者在南牖下取其
 深远而谓之穆以朱子殿屋之说释宫之文考之则
 东西五间南北五架而室止一间在北架下必非孔
 子定礼时之屋制也盖自武王至于景王历二十四
 世成王以下皆为君而当合食者也礼器曰周旅酬
 六尸并太祖一尸发爵已七尸矣此但言七庙若尽
卷九十九 第 83a 页 WYG0972-0076c.png
 二十四世则当为二十四尸礼数便蕃岂一日所能
 周哉每尸又有笾豆豋铏俎之设虽堂上之广旁列
 数重犹虑其窄而况一室之小乎孔疏本王肃谓大
 祫多主而惟云六尸毁庙无尸但有主也赵德本三
 礼辨谓昭穆各用一尸其实太祖庙三尸则固巳知
 其不通而强为之解矣尸以假福可统于尊精灵所
 属神皆可依故礼男女共尸则尸不必备者也非异
 庙不异尸无群聚一堂之礼乌用旅酬之六昭穆之
卷九十九 第 83b 页 WYG0972-0076d.png
 二哉且室之四壁庙主所藏即西南隅之奥而东向
 之尊也奥逼于南牖下虽北牖下稍宽中间所馀甚
 窄虽止用一尸若以铺筵设几群主尽迁则礼仪亦
 富讵能容乎窃意太室之内制必甚深不止二架而
 其衡长不止一间如孟子所谓臣室者而足以有容
 欤夫交神之道或以幽静之中或于显明之地故祼
 神在室接尸在堂馈酳在室肆将在堂礼各有所宜
 矣然堂事主于礼尸(迁主就尸亦暂时/事非久居之位也)虽牲币旅陈
卷九十九 第 84a 页 WYG0972-0077a.png
 分居左右亦昭穆之虚位耳朱子以此不足以明昭
 穆之义乃独专于室中不为无见但此为北牖室中
 西北壁角有圆窗即屋漏也故礼阳厌于此谓之当
 室之白向之者亦得其明岂独向南牖者可以谓之
 昭哉故昭穆者亦非谓室中之位次也且大祫之礼
 止列诸君兄不得加于弟故鲁僖公不可先闵叔不
 得加于从子故周孝王不可以先懿而朱子则以其
 为君世次分昭穆本刘歆意也然此但可以行天子
卷九十九 第 84b 页 WYG0972-0077b.png
 诸侯而不可以行于士庶人岂天下之达道哉就以
 天子三昭三穆明之殷祖丁没而叔沃甲之子南庚
 立南庚没而祖丁之子阳甲盘庚小辛小乙皆相继
 立则是两世已周六庙而小乙之子武丁遂不得列
 其曾祖祖辛于世次矣以诸侯之二昭二穆者明之
 吴寿梦没而子诸樊立诸樊没而弟馀祭夷末皆相
 继立则是两世已周四庙而夷末之子僚遂不得列
 其曾祖去齐于世次矣晋贺循曰昭穆父子位也若
卷九十九 第 85a 页 WYG0972-0077c.png
 当兄弟旁满辄毁上祖则祖位空悬世数不足正谓
 此也朱子又曰昭祔则穆不迁穆祔则昭不动皆刘
 歆之馀论而张璪辈亦以为说夫既以昭穆分居太
 祖左右自宜以尊卑为序时当昭主上迁明是以子
 先父安得以为各不相见而无嫌乎故陆佃非之曰
 昭穆者父子之号昭以明下为义穆以恭上为义方
 其为父则称昭取其昭以明下也方其为子则称穆
 取其穆以恭上也岂可胶哉坛立于右墠立于左以
卷九十九 第 85b 页 WYG0972-0077d.png
 周制言之则太王亲尽去右坛而为墠王季亲尽去
 左祧而为墠左右迁徙无嫌又曰显考王考庙与左
 祧为昭皇考考庙右祧为穆又曰太祖之庙百世不
 迁三昭三穆亲尽则迭毁如周以后稷为太祖王季
 为昭文王为穆武王为昭成王为穆康王为昭昭王
 为穆其后穆王入庙王季亲尽而迁则文王宜居昭
 位武王宜居穆位成王昭王宜居昭位康王穆王宜
 居穆位所谓父昭子穆是也说者以昭常为昭穆常
卷九十九 第 86a 页 WYG0972-0078a.png
 为穆则尊卑失序夫佃以父子为昭穆其说良是显
 考庙皇考庙王考庙考庙既有定名则亲尽世迁庙
 以次进本自顺序但狃于此说而并疑昭常为昭穆
 常为穆之言则不察于先王定昭穆之意矣盖昭穆
 所以有常者本其生时之序列而言也列于左者为
 昭取阳明之义也列于右者为穆取阴晦之义也故
 父为昭子为穆孙为昭曾孙为穆玄孙为昭来孙为
 穆此列一定虽主于百世之久而不可以易所以孙
卷九十九 第 86b 页 WYG0972-0078b.png
 必从祖祔必以班而武王谓文王为穆考成王称武
 王为昭考至其后世犹以管蔡郕霍为文之昭䢴晋
 应韩为武之穆皆本其生时一定之列也盖古之为
 治者最严宗法故制为昭穆以睦族别生昭与昭齿
 穆与穆齿使不相乱盖自上古得姓以来未有改也
 如以太祖而下始序昭穆则太祖以上有祖焉昭穆
 又当何所始乎故庙或东或西主之或南或北皆非
 昭穆之名所由起而又何足论哉今不欲使兄弟之
卷九十九 第 87a 页 WYG0972-0078c.png
 世乱昭穆而序使父子得以迭称充佃此说可以废
 昭穆而不用矣于义何居而以显考王考为昭皇考
 考庙为穆乎故凡言昭穆者以人定庙则可以庙定
 人则不可由是知古之立庙不必太祖居中而左为
 昭右为穆也晋孙毓曰宗庙之制外为都宫内各有
 寝庙别有门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差次而南其于
 规模则诚宏远然恐非人情之所便也盖四亲庙祭
 必同日礼必亲行而中隔太庙左右相悬则骏奔之
卷九十九 第 87b 页 WYG0972-0078d.png
 间势亦难及意其或从古人上右之制皆以南向第
 为一列中有閤门以通往来则顺而易达迩而易周
 行礼者不苦其难矣馀亲之庙兄弟不可以同宫则
 别一列世室诸亲不系于近亲则又别为一列酌人
 情之便随地势之宜或在其前或在其后或在其左
 或在其右但主各自为尊不必限于一处也群庙之
 立太祖独尊盖为功德非特为亲意其为庙必近正
 朝以就臣庶是太祖之庙又宜在群庙之四上矣太
卷九十九 第 88a 页 WYG0972-0079a.png
 祖也四亲也世室也一定而不易馀亲也诸宗也随
 时而有加庙以类从位以义制此则所谓各全其尊
 而不嫌者奚必以太祖居中而定尊卑哉以鲁诸庙
 观焉武焬异世而立者也桓僖同日而灾者也不知
 其为左昭右穆之次置于四亲之上耶抑各列于别
 所也汉代犹为近古而每帝建庙各在一所虽未尽
 当得非礼意之仅存者欤苟如孙毓所云则都宫之
 地有限而增立之庙无常使毓适遇庙多之际亦何
卷九十九 第 88b 页 WYG0972-0079b.png
 以自处哉盖惟昭穆之义隐而后世儒之说拘于此
 能通其变不尚空言则宋宣祖之主未迁而太祖已
 不失为祖故晋武帝欲虚位以待宣皇不为过也唐
 睿宗之世不混而中宗终不失为兄故晋贺循欲以
 别庙处惠帝不为过也又如鲁无文王庙而其祧主
 藏于世室则必非周公之庙之上也父不与子顺次
 而下为嫌则晋蔡谟欲为四府君毁主改筑别室者
 亦不为过矣礼取于从宜而已乌在其以昭穆为列
卷九十九 第 89a 页 WYG0972-0079c.png
 哉此所谓明于昭穆之序也(此一段明/昭穆之序)庙以容主为
 限贺循之说也太祖之庙所以祫群庙祖所自出之
 庙所以禘圣贤而先公先王之二世室所以藏祧主
 祖庙之祭非一筵世室之藏非一代其制不得不大
 四亲馀亲之庙与不迁之宗取于容考妣二主而已
 则其制可小矣庙之小者如朱子殿屋之说释宫之
 文斯可矣而其大者则亦度其禘祫祧主之所当容
 而加广焉作太庙正寝十四间东西储各一间合十
卷九十九 第 89b 页 WYG0972-0079d.png
 六间宋脩太庙广庙室为十八间亦取于容主焉耳
 故可以备而不备是为简简则亵祖不必崇而崇是
 为奢奢则伤民皆非权也故周礼祭仆言小丧服于
 小庙𨽻仆言大丧于小寝大寝郑玄注云小庙高曾
 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又云小寝高祖以下庙之寝
 也始祖曰大寝此可见庙之有大小矣今即武丁时
 明之其父为小乙其祖为祖丁其曾祖为祖卒其高
 祖为祖乙当为四亲沃甲为曾叔祖南庚为从叔祖
卷九十九 第 90a 页 WYG0972-0080a.png
 阳甲盘庚小辛皆为伯父此五君者亲尽亦当有庙
 成汤为百世不迁之祖太甲太戊为百世不迁之宗
 契为所自出之祖相土为所自出之宗又有先王先
 公之二祧凡为庙者十有六夫二祖二祧其庙皆当
 大矣其馀宗亲之庙尚有十二无所用于大者也使
 皆扩其规模槩穷壮丽以伤民力武丁岂忍为之故
 庙制不可以不备而亦不可以过崇惟在节于礼而
 已此所谓明于庙寝之制也(此一段明/庙寝之制)祭有二节曰
卷九十九 第 90b 页 WYG0972-0080b.png
 时祭曰间祀时祭有四祠礿烝尝是也间祀有三享
 尝追享朝享是也春曰祠以其嗣岁也夏曰礿以其
 物薄也秋曰尝以其谷成也冬曰烝以其物众也享
 尝亦秋尝也朝享者祫也享尝于不迁之庙行之故
 礼记有大尝之名祫禘皆于冬烝之月行故周礼有
 大烝之名周公告祭文王庙于雒邑亦禘礼也而周
 书谓之烝祭岁则凡祭之行于秋冬二时者虽祫禘
 皆得用时祭之名也元丰礼文曰祠礿烝尝之名春
卷九十九 第 91a 页 WYG0972-0080c.png
 夏则物未成而祭薄秋冬则物盛而祭备故经传恒
 言禘尝烝尝而孔安国亦以烝尝为大享是祭莫大
 于烝尝而时以秋冬为善也若春夏二时百礼难洽
 非所以行大享也鲁文公以祫行于建未之月闵公
 以禘行于建辰之月僖公则行于建午之月皆非冬
 月大烝也世儒据以證古此祫禘之时说者所以多
 误欤礼时为大节在其中矣故祭义曰祭不欲数数
 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疏数得中
卷九十九 第 91b 页 WYG0972-0080d.png
 祭之节也盖亲之近者处礼以仁情有所不容已则
 必有四时之特祭故礿祠烝尝于公先王谓近亲也
 亲之远者处礼以义势有所不能周则惟特一享尝
 而止故虽周公皇祖不过秋而载尝非以其远乎近
 亲虽不能疏然亦不可太数故时祭之外不必有所
 加也远亲虽不能数然亦不可太疏故一岁之中不
 可有所旷也家语于亲庙有月祭以月祭为正祭则
 既烦矣于四亲有享尝而无时祭则又怠矣远祖之
卷九十九 第 92a 页 WYG0972-0081a.png
 有祫禘尚有疏于一年一举者乎皇氏曰虞夏祫祭
 每月皆为此说必有自矣纬书乃曰三年一祫五年
 一禘是本公羊五年再殷祭之说非圣人之正论也
 夫与于祫禘者虽皆远祖然或以世传之及或以德
 泽之存岂有一年而不得一享者哉乂程子因见王
 制有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犆禘一犆一
 祫尝祫烝祫之文遂以此祫为时祫而曰诸侯祠礿
 尝烝之祭为庙礼烦故每年于四祭之中三祭合食
卷九十九 第 92b 页 WYG0972-0081b.png
 于祖庙惟春则祭诸庙夫王制之言多不可晓而章
 内礿禘二字为尤差误盖礿当为祠禘当为礿也程
 子不过缘文生义耳至胡康侯于春秋宣公有事太
 庙释曰有事者时事则以为时祫矣春秋之祀时祭
 既别有烝尝之书则犆不止于春也何为而又有时
 祫乎岂以大传有大夫士干祫及其高祖士虞礼有
 哀荐祫事之言而遂比附其义欤夫祫言于大夫士
 者本为祔发盖新主祔则高曾祖考之位皆当递迁
卷九十九 第 93a 页 WYG0972-0081c.png
 其礼宜祫然男祔不及女女祔不及男不相杂也若
 时事则大夫士不能备群庙虽礼尸止在一堂而四
 亲异室男女各室曷常用祫哉况天子诸侯既有特
 庙则四亲不可以不特祭也时事而祫逸则逸矣然主
 皆相见如男女何彼春秋所谓有事者盖因事告祭
 乃祷祠之类耳而与烝尝分为两时事不亦赘乎其
 后致堂胡氏于王制犆祫之说既辨其非信斋杨氏
 于纬书祫禘之期又辟其妄理亦可以易晓矣而后
卷九十九 第 93b 页 WYG0972-0081d.png
 儒相沿卒莫能辨非新旧习之杂移简节之易溺欤
 是故特祭四亲之庙以四时焉特享不迁之庙以秋
 尝焉祫禘太祖之庙以冬烝焉此祭之正也其馀无
 常时者惟因事告祭而已每月则于祖庙有告朔于
 亲庙有荐新其礼亦略皆不列于正祭矣此所谓明
 于祭享之时也(此一段明/祭享之时)夫祭礼之大者圣人之所
 重也故孔子曰明乎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圣学不传情文俱丧战国诸儒务为誇诞或以国俗
卷九十九 第 94a 页 WYG0972-0082a.png
 淫威附为古义或以迂儒辟见著为成书各以其能
 售知世主而其徒转受遂至流传岂独汉儒之罪哉
 夫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虽其言果出于圣
 人苟于时宜不合有三重者犹当一断以理而变通
 之况世儒附会难通之论哉文献不足杞宋无徵然
 天理之在人心者自尧舜至于途人一也不蔽于心
 节文具在安得尽谓先儒之说已有可据而不一致
 疑哉不揣庸愚爰考斯义正以博求大雅君子一讲
卷九十九 第 94b 页 WYG0972-0082b.png
 明耳
 又按礼经无墓祭之文而上陵之礼三代以前虽不
 经见然自汉以后历代相承率不敢废非不敢也盖
 不忍也光武凡三幸长安皆有事于十一陵蔡邕曰
 闻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礼始为可损今见其仪
 察其本意乃知孝明帝至孝恻隐不可易唐开元礼
 有天子上陵仪注又岁有清明设祭朔望时节之祀
 宋又行于春秋以为常我朝上陵之礼岁凡三举为
卷九十九 第 95a 页 WYG0972-0082c.png
 清明也中元也冬至也每遇行礼文武诸司各遣官
 一员而以亲王或驸马主祀事天下无事天子于清
 明日亦或一行其藩王或来朝者亦许谒孝陵在南
 京内外臣僚有事经过者必先拜谒否则有罪
  庙祀总论
 按庙制者王制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其
 制在中门之左外为都宫内有门垣太祖在北左昭
 右穆以次而南则其大略也汉承秦弊诸庙各建首
卷九十九 第 95b 页 WYG0972-0082d.png
 违古制明帝又欲遵俭自抑藏主先庙章帝承之遂
 不敢加而同堂异室之制立更历为晋唐宋皆不能
 有所裁正至使太祖之庙下同子孙无以见其为七
 庙之尊群庙之神厌于祖考而不得自为一庙之祖
 孝子顺孙宜亦有所不安矣
 按禘祫者礼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
 之帝而以始祖配之曰禘合毁庙未毁庙之主而享
 于始祖之庙曰祫盖缛仪盛物莫备于禘祫而追本
卷九十九 第 96a 页 WYG0972-0083a.png
 追远亦莫深于禘祫天道小变于一闰则三年一祫
 (三年一闰天道小/备故三年一祫)天道大备于再闰则五年一禘(五/年)
 (一闰天道大备/故五年一禘)禘以四月维时生长乃祭其所自生
 (祫以四月则春夏之间生/长之时故祭其所自生)祫以十月维时成熟乃原
 其所由本(祫以十月则秋冬之交成/熟之际故反其所由本)禘祫之祭其大
 略如此汉唐而下或祫不及祧或禘非其祖虽谓之
 不祫不禘可也而或缺焉不举或岁暮一行又岂不
 疏不数之谓哉按祧庙世室者王者既立七世之庙
卷九十九 第 96b 页 WYG0972-0083b.png
 矣三昭三穆之数已盈而有升祔之主当入乃议祧
 焉三昭三穆之主当祧而有功德之主当崇乃议世
 室焉盖父昭子穆而有常数者礼也祖功宗德乃无
 定法者义也今以刘歆之说考之周共王之时稷为
 始祖武康穆为三昭文成昭为三穆犹七庙也至懿
 王则共王升祔而文王当祧以有功德也乃立文世
 室于三穆之上而八庙始增至孝王则懿王升祔而
 武王当祧亦有功德也乃立武世室于三昭之上而
卷九十九 第 97a 页 WYG0972-0083c.png
 九庙始备自是而成王不可祧也乃十庙焉自是而
 康王不可祧也乃十一庙焉盖七庙者天子宗庙之
 常数亲尽则祧世室者在七庙之外正以待有功德
 当祧而不可祧者初不限其数也(按周人宗庙都宫/之制七庙各为一)
 (室太祖之庙居中分为三昭三穆其中有功德者别/出之以为世室如刘歆之说兄弟相继者各为一世)
 (而各自为室每岁四祭如周礼所谓祠礿尝烝者春/祠则犆祭夏秋冬则祫祭如特祭一庙前一日省视)
 (当日行礼十四日遍七室每室各祭则群庙之主各/得自伸其尊而不厌于太祖矣至于夏礿秋尝冬烝)
 (则先期各于其庙告以时祫之意至日各迎其主祫/食于太祖之庙而已祧者不与焉则主祭者不劳而)
卷九十九 第 97b 页 WYG0972-0083d.png
 (而行之/不难矣)汉而下有未及祧庙未正世室而备九庙十
 一室者皆不深考于礼者也夫庙制也禘祫也祧庙
 世室也皆礼制之大者也三代相因莫之能改也至
 如所谓特享出主祔食者宗庙之礼莫详焉按特享
 者王制天子特礿祫禘祫尝祫烝解者曰春时特祀
 各于其庙也禘尝烝皆合食由是观之春孟特祀三
 孟合食自古则然矣盖物各有则礼贵得中专于特
 享则不足以萃其离而合其异专于合享则不足以
卷九十九 第 98a 页 WYG0972-0084a.png
 伸其敬而全其尊专特伤仁专合伤义况先王制礼
 缘时物有已成未成之时故时祭为特享合享之异
 各有取义非无谓也而汉唐以来四时之祭一于合
 享亦非礼之尽得也按出主者礼天子合祭于祖则
 祝迎群庙之主主出庙入庙必跸是古者合享于太
 庙未有不主也夫体魄窀穸之后神气则无所不之
 故为主以依之主之所在神之所在也中庸记宗庙
 之礼设其裳衣而主固临于上也惟汉作原庙月以
卷九十九 第 98b 页 WYG0972-0084b.png
 衣冠出游先儒谓汉惠饰非叔孙侮礼而况以衣冠
 代主尤为无谓也哉(原庙衣冠始孝惠之饰/非叔孙通之侮礼也)按祔食
 者礼殇与无后者祔食孔子告曾子亦曰殇与无后
 者祭于宗子之家伊川又曰殇子无后者祭终兄弟
 之孙之身由是观之正享之祭长配食之祀短故非
 短也从祖祔食各以班祔其势不得不然耳既从祖
 而祔即从祖而毁亦理势之自然岂有正享之祖已
 祧而祔食之孙乃尚岿然独存也是宜停祀罢享不
卷九十九 第 99a 页 WYG0972-0084c.png
 俟终日者矣特享也出主也祔食也皆品节之详者
 也三代相因亦未之能改也我国家于宗庙之礼讲
 究于初年因革于累世参诸历代之载籍博采群臣
 之奏议固详且备矣然庙制出于中年之改作禘祭
 滞于上世之难推祧祀缓于七室之既盈大祫笃于
 岁暮之烦数特享已于同堂之歆祀出主重于神灵
 之妥安而祔食之位又以其因仍沿袭而莫之罢焉
 更化善治不无望于今日也矣
卷九十九 第 99b 页 WYG0972-0084d.png
 
 
 
 
 
 
 
 图书编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