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四
卷九十四 第 1a 页 WYG0971-07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九十四
              明 章潢 撰
  皇明郊社宗庙圣庙三礼总叙
 太祖勤民育物敬共明神博考经谊釐正祀典二丘始分
 而中合四庙先异而后同明堂肇于周经我则郊焉而侑
 仁祖太公遗于汉寝我则庙焉而祔宗人有其举之至存
 佛老之宫无可考矣宁缺禘尝之义盖其酌今古通幽明
卷九十四 第 1b 页 WYG0971-0732b.png
 绝地天和上下时因而因或沿于七代时革而革可考
 于三王殷殷乎秩秩乎抚世宜民神道设教不可以有加
 矣当是时议礼之臣李善长宋濂詹同陶安崔亮牛谅陶
 凯朱升乐韶凤诸君子皆能寻则夷彤取法萃涣条章品
 式以授祠官虽损之益之未必尽复古先圣王之旧而仰
 赞圣猷一洗污俗凡其矫诬妖诞亵鄙侵黩奇邪巫觋诸
 不在祀典者莫不峻制而曲防之岂非猾夏之祸烈于九黎
 非常之功难于二正时与势然乎必欲咨三礼于四岳俟两
卷九十四 第 2a 页 WYG0971-0732c.png
 生于百年迂远而阔于事情矣列圣相承式遵成宪建文撤
 仁祖而郊高皇仁宗因高皇而进成祖迨至宪宗升祔有祧
 寝之议孝穆登飨有奉慈之议情文恩义不得不然也其他稍
 有注措不过微文细故之间而已世宗皇帝天德高明圣学
 纯邃孜孜三重休洽百神郊禘庙祧社稷禖雩帝王圣师云
 雨风雷岳镇海渎农蚕医牧老君仙子山公水伯司舟
 宗匠靡神不举商宗肜日徒云丰昵周王云汉仅尔弭
 灾孰若世宗皇帝发九世积德而垂常经也呜呼盛矣
卷九十四 第 3a 页 WYG0971-0733a.png
 
 
 
 
 
 
 
 
卷九十四 第 3b 页 WYG0971-0733b.png
 郊社名义
  郊
 郊特牲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又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 大司乐冬至日于地上之圜
 丘奏之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冬至一阳生而郊此祭天之/正祭也以其在郊外南方之)
 (园丘故名之为郊四面各设天神盖日东月西风师东雨师/西星则或南或北也自冬至祭天后每日以次而祭天神或)
 (使诸臣命秩同者摄之同丘同乐故曰天神皆降非谓百神/从祀也古者大祭祀必七日戒三日齐苟祭日月四望等神)
 (而皆如此日亦不足矣惟于祭天后行之或于时日而摄祭/既得精意于大祀又得精意于次祭而亦不失其为致齐也)
卷九十四 第 4a 页 WYG0971-0733c.png
  祀五帝
 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大宰祀五帝则
 掌百官之誓戒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大司徒祀五
 帝奉牛牲大小司寇禋祀五帝(或疑天一而已不应有/五疑后世纂入之文是)
 (不然周礼全经文误者寡虽纂入不应数处皆然盖天/体虽一而气之流行截然不同易曰帝出乎震齐乎巽)
 (月令曰盛德在木之类是矣故王者因其气之至而祀/之也夫天无心也一阳之生天心于是而见故冬至以)
 (祭天帝无形也五气之易帝之主帝于是见故于四孟/季夏以祭五帝然祭虽有五但因其方气之不同而其)
 (礼物亦异非天实有五也至其所配则以五人帝而其/从祀又以五神人者盖上古圣人继天而王其性虽无)
卷九十四 第 4b 页 WYG0971-0733d.png
 (不全其历数受命必各得其气之盛若太皞以木德王周人/以火之类又古者神明之臣皆能燮调元和司天司地各有)
 (攸职世执其功如重为勾芒黎为祝融该为蓐收脩及熙为/玄冥其功不可掩故必配以五人帝而从以五神人也或又)
 (云祭不欲数上帝一岁五祭无乃烦而不敬乎盖元后者/天之元子故事天之礼一视其礼考而时祭不为数也)
  迎气
 月令先立春三日天子乃斋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
 迎夏于南郊迎秋于西郊迎冬于北郊皆如迎春礼
  致日
 尧典寅宾出日寅饯纳日敬致 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卷九十四 第 5a 页 WYG0971-0734a.png
  大祁大雩大享
 月令孟春天子以元日祈榖于上帝元辰天子亲载耒耜
 周颂臣工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月令仲夏大雩帝用盛
 乐大雅云汉篇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月令季秋大享帝
 小雅来方禋祀以其骍黑 月令孟冬乃祈来年于天宗
  类
 虞书肆类于上帝 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
 大雅是类是祃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庚戌柴望 召
卷九十四 第 5b 页 WYG0971-0734b.png
 诰用牲于郊 周礼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小宗伯大
 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祗太祝太师类于上帝(类于郊/故曰类)
  柴
 虞书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
 十有一月朔巡狩如岱礼孝经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大社
 祭法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 大司乐夏日至于泽中
 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降可得而礼矣又曰以
卷九十四 第 6a 页 WYG0971-0734c.png
 夏日至致地示物魅
  四时社祭
 春祈榖于方社田祖夏禜水旱冬大蜡 大司马春
 火弊献禽以祭社秋罗弊致禽以祀祊 诗以社以
 方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王社
 祭法王自立社曰王社 小宗伯凡天地之大灾类社
 稷则为位 大祝国有大故天灾弥祀社稷祷祠大师
卷九十四 第 6b 页 WYG0971-0734d.png
 宜于社及军归献于社大会同宜于社反行舍奠 小
 祝有寇戎之事祀于社(后土为大社/冢土为王社) 大封先告后土
  军社
 大司马小宗伯师帅有司立军社 大祝大师设军
 社甘誓不用命戮于社 亳社(商之/旧社)
  周礼郊社总论
 杨氏曰愚按古者祭天地有正祭有告祭礼虽不同义各
 有当冬至一阳生此天道之始也阳一嘘而万物生此天
卷九十四 第 7a 页 WYG0971-0735a.png
 道生物之始也故周礼大司乐以圜钟为宫冬至日于地
 上之圜丘奏之六变以祀天神所以顺天道之始而报天
 也祭天必于南郊顺阳位也夏至一阴生此地道之始也
 阴一吸而万物成又地道成物之始也故大司乐以函钟
 为宫夏至日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八变以祀地祗所以顺
 地道之始而报地也祭地必于北郊顺阴位也此所谓正
 祭也舜之嗣尧位也类于上帝望于山川岁二月东巡狩
 则柴于岱宗秩望于山川武王之伐商也底商之罪告于
卷九十四 第 7b 页 WYG0971-0735b.png
 皇天后土又柴望并举大告武成成王之营洛也丁巳用
 牲于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凡因事并告天地有同日
 而举有继日而举者此所谓告祭也然祀上帝则曰类者
 谓仿郊祀之礼而为之则非正祭天也告地而举望祭之
 礼或社祭之礼则非正祭地矣盖特祭天地乃报本之正祭
 也故其礼一位专并祭天地因事而告祭也不必拘其时不
 必择其位虽举望祀社可以该地祗故其礼要而简所谓礼
 虽不同义各有当者此也自汉以来分冬至夏至二祀为南
卷九十四 第 8a 页 WYG0971-0735c.png
 北郊北郊则周人之方泽也然后之人主欲行郊社
 之礼者未闻以南郊为难而常以北郊为难夫五月
 虽盛暑之月他事之当举他礼之当行者未尝废也
 而独难于北郊何也诸儒谬误之说惑之也按司服
 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惟祀
 地之服经无明文郑注亦未尝及之贾公彦始为之
 疏曰昆崙神州亦服大裘可知夫贾公彦一时率尔
 之言未尝深考其故岂有夏至阳极之月而服大裘
卷九十四 第 8b 页 WYG0971-0735d.png
 哉崔灵恩孔颖达与杜通典亦谓是郊天地之服不
 问寒暑必服大裘而北郊遂为不可行之礼至宋朝
 元祐中议北郊礼论者犹以大裘不可服为言于冬
 至南郊合祭天地者矣若顾临等所言是也有援虞
 周告祭之礼以證祀地之正祭者矣如苏轼之言是
 也因诸儒一时谬误之言欲废祀地之大典可不惜
 哉或曰正祭告祭之礼不同而人主父事天母事地
 其心一也告祭不拘其事不择其位而可以对越天
卷九十四 第 9a 页 WYG0971-0736a.png
 地则正祭不拘其时不择其位奚为不可以对越天
 地乎曰因天道之始而祀地以类求类此报本之祭
 也当天道之始而祀地于义何居周公制礼冬至祀
 天夏至祀地其义不可易矣周分岂欺我哉
  祀天总叙
 天子之礼莫大于祀天故有虞夏商皆郊天配祖所
 从来尚矣周官大司乐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
 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孝经曰周公郊祀后稷
卷九十四 第 9b 页 WYG0971-0736b.png
 以配天所以重报本反始之义而其礼则贵诚而尚
 质见于遗经者可考也秦人燔书灭学西戎之俗立
 畤以祠白青黄赤四帝汉高祖因之又增北畤兼祠
 黑帝至于武帝有雍四畤之祠又有渭阳五帝之祠
 又有甘泉太乙之祠而昊天上帝之祭则未尝举行
 至元帝时王莽谄事元后傅会昊天有成命之诗合祭
 天地同牢而食其亵尤甚光武祀太一遵元始之制
 而先王之礼隳废尽矣魏晋以来郊丘之说互有不
卷九十四 第 10a 页 WYG0971-0736c.png
 同宗郑玄者以为天有六名岁凡九祭六天者北辰
 曜魄宝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
 白招拒黑帝叶光纪是也九祭者冬至祭昊天上帝
 于圜丘立夏季夏立秋立冬祭五帝于四郊王者各禀
 五帝之精而王天下谓之感生帝于夏正之月祭于
 南四月龙见而雩总祭五帝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
 堂是也宗王肃者则以天地为一安得有六一岁二
 祭安得有九大抵多参二家之说行之而至唐为尤
卷九十四 第 10b 页 WYG0971-0736d.png
 详武德贞观间用六天之义永徽中从长孙无忌等
 议废郑玄义从王肃说乾封中复从郑玄议焉宋太
 祖乾德元年冬至合祭天地于圜丘神宗元丰中罢
 合祭哲宗绍圣徽宗政和间或分或合高宗南渡之
 后用合祭之礼元初用其国俗拜天于日月山成宗
 大德六年建坛合祭天地五方帝九年始立南郊专
 祀昊天上帝泰定中又合祭然皆不郊文宗至顺以
 后亲郊者凡四惟祀昊天上帝国朝初分祭天地于
卷九十四 第 11a 页 WYG0971-0737a.png
 南北郊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仁祖淳皇配其
 从配则惟以大明夜明星辰太岁皇帝每岁亲祠参
 酌成周唐宋之典以适其中盖不牵惑于郑玄谶纬
 之说可谓明矣
卷九十四 第 12a 页 WYG0971-0738a.png

卷九十四 第 13a 页 WYG0971-0739a.png
  郊祀义
 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穷本极始而天地之性可
 得也主日日天之主也天无明日为之万物所视以
 作息天之有日犹心有知故主之也冬日至祀天于
 圜丘圜丘郊南之高丘也因高事高埽地而祭于其
 质也天地之性以成而明幽三为一者若可觌也前
 期十日大宰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卜之日王立于泽
 以亲听誓戒泽下流也天有至教庸庸祗祗式钦式
卷九十四 第 13b 页 WYG0971-0739b.png
 承面稽天之道也郊非迎长之祭乎有期日而作龟
 卜之何也容孟春祈榖孟冬祈年也至之日尊微阳
 而郊有期日惟天祈年榖必卜吉无期日亦惟天也
 戒百官百官天工也戒百姓于庙门内百姓王族姓
 亲之也先十日容散齐致齐齐不齐致虚极而王心
 唯天也太史与群执事读礼书而恊事严事也事恊
 礼而后严乃习射于泽宫选与于祭者严百执事也
 王致齐玉府共食玉玉阳精天之性也鬯人共秬鬯
卷九十四 第 14a 页 WYG0971-0739c.png
 给淬浴祀之前日大宰及执事视涤濯致洁清也洁
 清天德也大宗伯涖玉鬯省牲镬诏大号与大礼礼
 号鬯玉礼之宗秩宗之所守也大司乐既宿县遂以
 其声展之殷荐主乐乐主以声音诏号也祀之日鸡
 人夜嘑旦以嘂百官巾车鸣铃以应之戒夙作也典
 路出玉路赞驾设玉路以祀也王皮弁以听祭报待
 事也小宗伯告时于王告傋于赞赞事也王服大裘
 而祀大裘反始也戴冕藻十有二旒繁缨十有二就
卷九十四 第 14b 页 WYG0971-0739d.png
 建大常十有二斿则天数也龙章而设日月则天象
 也乐春王夏乃出王驭路犯軷遂驱之肃趋事也先
 夕掌次张毡案设皇邸为王次王即以立焉大司乐
 乃奏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姑洗为羽以迎
 神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礼神祀至尊用盛乐也
 礼神之玉以苍璧牲及币皆如玉之色尚其色也牲
 用一犊犊在涤三月贵诚也诚天德也大祝逆牲入
 司徒奉之大宰赞王牲事王亲牵而丽之碑而射之
卷九十四 第 15a 页 WYG0971-0740a.png
 柴而燔之谓之禋祀禋之言禋也报气也小宗伯逆
 齍大宗伯奉之小臣沃王盥而共之器用陶匏席用
 蒲槁秸贵其质也贵天地之性畅用黄目清明中通
 象天也司烜氏以火燧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
 月而祝执以号明水火天地之性也秩刍合百县乡
 为田烛乡汛埽反道土新之不命而民听上则合万
 物于天也夫天德至矣举天下之物无足以称其德
 者谐万民致万物礼反本乐复古诚竭慎尽而后天
卷九十四 第 15b 页 WYG0971-0740b.png
 神可得而降也(潜学稿/)
 长乐陈氏曰先王祀天有文以示外心之勤有质以
 示内心之敬故因丘扫地陶匏藁秸疏布椫杓素车
 之乘此因其自然以示内心之敬也执镇圭缫藉五
 采五就旗龙章而设日月四圭有邸六变之音黄钟
 大吕之钧此致其文饰以示外心之勤也然则内服
 大裘以因其自然外被龙衮戴冕藻以致其文饰不
 以内心废外心不以自然废文饰然后事天之礼尽
卷九十四 第 16a 页 WYG0971-0740c.png
 矣
  祀天祀帝之辨
 郊特牲疏曰先儒说郊其义有二按王肃圣證论以
 天体无二而郑氏谓天有六者指其尊极清虚之体
 其实是一论其五时生物之功其别有五以五配一
 故为六天又春秋纬紫微宫为大帝又云大微宫有
 五帝座星青帝曰灵威仰云云是五帝与大帝六也
 又五帝亦称上帝故孝经曰严父莫大配天下即云
卷九十四 第 16b 页 WYG0971-0740d.png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帝莫非天何得云严父
 配天也而贾逵马融王肃等以五帝非天惟用家语
 之文谓大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五人帝其义非也
 故周礼司服云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
 帝亦如之五帝若非天何为同服大裘又小宗伯云
 兆五帝于四郊礼器云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
 帝若非天焉能令风雨节寒暑时
 陈氏礼书曰周礼有言祀天有言祀昊天上帝有言
卷九十四 第 17a 页 WYG0971-0741a.png
 上帝有言五帝者言天则百神皆与言昊天上帝则
 统乎天者言五帝则无与乎昊天上帝言上帝则五
 帝兼存焉周官司裘掌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典瑞
 四圭有邸以祀天大司乐若乐六变天神皆降凡以
 神祀者以冬日至致天神此总天之百神言之也大
 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司服大裘而冕以祀昊天
 上帝此指统乎天者言之也司服言祀昊天上帝祀
 五帝亦如之则五帝异乎昊天上帝也大宰祀五帝
卷九十四 第 17b 页 WYG0971-0741b.png
 掌百官之誓戒祀大神示亦如之五帝异乎大神也
 肆师类造上帝封于大神则上帝又异乎大神也掌
 次大旅上帝裘毡案设皇邸祀五帝张大次小次则
 上帝异乎五帝也典瑞四圭有邸以矢旅上帝则上
 帝异乎天也上帝之文既不主于天与昊天上帝又
 不主于五帝而典瑞旅上帝对旅四望言之旅者会
 而祭之之名则上帝非一帝也上帝非一帝而周礼
 所称帝者昊天上帝与五帝而已则上帝为昊天上
卷九十四 第 18a 页 WYG0971-0741c.png
 帝及五帝明矣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
 于明堂以配上帝则明堂之祀上帝其为昊天上帝
 及五帝可知也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
 以配祖考以配祖者天也以配考者兼五帝也合天
 与五帝而谓之上帝则易孝经之于周礼其义一矣
 周礼明其祀之大小轻重故天帝之辨如此诗书之
 文未尝有称五帝而书未尝有称昊天上帝者其称
 天及上帝类皆泛言之而已此固不可援之以议周
卷九十四 第 18b 页 WYG0971-0741d.png
 礼也且周人明堂之制有金木水火土五室有汉以
 来皆于五室以祭五帝惟晋泰始及唐显庆中尝议
 除之后亦遂复则明堂之祀五帝其来远矣郑康成
 以上帝为五帝而皆及天王肃以上帝为昊天上帝
 而不及五帝二者之说曰上天曰太乙元始间曰皇
 天上帝魏初元间曰皇皇天帝梁曰天皇大帝惟西
 晋后齐后周隋唐乃曰昊天上帝而郑氏以星经推
 之谓昊天上帝即天皇大帝名虽不同其实一也今
卷九十四 第 19a 页 WYG0971-0742a.png
 之南郊既以昊天上帝位乎其上而坛第一等又有
 天皇大帝是离而两之也宜讲求以正之
 又曰五帝与昊天同称帝不与昊天同称天犹诸侯
 与天子同称君不与天子同称王周礼祀五帝之礼
 有与天同以极其隆有与天异以致其辨故皆禋祀
 以服大裘此其所同也祀帝于圜丘兆五帝于四郊
 此其所异也郑氏之徒谓四圭之玉黄钟大吕之乐
 夏正以祀感帝于南郊苍帝之玉六变之乐冬日至
卷九十四 第 19b 页 WYG0971-0742b.png
 礼天皇大帝在北极于圜丘天皇大帝耀魄宝也五
 帝太微之帝也(晋书天文志中宫钩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耀魄宝史记天官书)
 (大微三光之庭其/内五星五帝座)分郊与丘以异其祀别四帝与感
 帝以异其礼王肃尝考之矣然肃合郊丘而一之则是
 以五帝为人帝则非夫有天地则有五方有五方则有五
 帝月令之五人帝伏羲神农少昊颛顼而已(春大昊/夏炎帝)
 (中央黄帝秋少昊冬颛顼魏相曰大昊乘震执规司/春炎帝乘离执衡司夏少昊乘兑执矩司秋颛顼乘)
 (坎执权司冬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素问谓春阳/气柔而中矩秋阴升阳气降有高下而中衡冬阳气)
卷九十四 第 20a 页 WYG0971-0742c.png
 (居下而中权然则魏相言五帝之所司则是言/五帝之所执以夏为衡以秋为矩则为误矣)果以
 是为五帝则前其无司四时者乎古者祀五帝必配以
 五人帝从以五人臣月令之五人臣春勾芒夏祝融中
 央后土秋蓐收冬玄冥(春秋传曰少昊氏有四叔曰/该曰修曰熙重为蓐收修及)
 (熙为玄冥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勾/龙为后土然即太昊少昊春秋之气言之也炎帝以火)
 (土之性色言之也万物之象勾芒于春而其气祝融于/夏其荣也以秋而蓐其发也以秋而收色以冬而玄体)
 (以冬而冥后土居中央以君之此/五人帝五人臣命名之不同也)春夏秋中央之臣皆
 一人耳而冬有修与熙者盖冬于方为朔于卦为艮
卷九十四 第 20b 页 WYG0971-0742d.png
 于肾为左右于器有权衡于物有龟蛇于色有青黑
 则官有脩熙宜矣司马迁不纪少皞以黄帝颛顼高
 辛唐虞为五帝孔安国以少皞颛顼高辛唐虞为五
 帝其说与四时五行之理不合当以月令为正
  郊祭考
 虞书肆类于上帝(胡宏曰圣人名必当物祀上帝而/谓之类者本乎天者咸在其中也)
 按祀典之载于礼者莫先于舜典也然上帝之祭不
 言后者言天则地在其中犹中庸所谓郊社之礼所
卷九十四 第 21a 页 WYG0971-0743a.png
 以事上帝而不及后土者注谓其省文耳分配天地
 之说始见于周礼虽曰必顺阴阳因高下而各从其
 类以从之庶得其从之来享然天与地对皇天与后
 土对六经言天必与地俱孔子言郊多与社并则天
 与地并祭犹父与母同牢也岂得为渎乎况一年之
 间夏在冬前并祭天地则以为渎乱庞杂地先天祭
 岂非越次先食乎虞夏祀帝之说与其时俱不经见
 惟周礼祭天则用冬之日至盖成周以建子之月为
卷九十四 第 21b 页 WYG0971-0743b.png
 岁正也岁正首举上天之祭至于建午之月乃祀地
 耳是盖一代之制后世因之可也别以义起亦可也
 夫类于上帝经有明言舍周而从虞又何不可哉乌
 可以合祀之礼起于王莽而以为非夫事苟合义固
 不当以人废矧在周之前明有虞书之文所谓类者
 安知非当时所称之祭名哉我圣祖初筑坛为南北
 郊冬至祭天于圜丘夏至祀地于方丘一如周制行
 之数年风雨不时天多变异乃断自宸衷复为合祭
卷九十四 第 22a 页 WYG0971-0743c.png
 之礼而以正月行礼凡所谓六宗山川群神皆各为
 坛以从祀盖复有虞之制于四千馀载之后矣万世
 所当遵守
 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王者祭天以柴燎/牲使气上达语其)
 (精神谓之烟语其感格谓之类指其/方兆谓之郊指事异名其实一也)大司乐圜钟为
 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
 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泽中之圜丘奏
 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
卷九十四 第 22b 页 WYG0971-0743d.png
 宫大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
 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
 之若乐八变则地祗皆出可得而礼矣(胡宏曰乐六/变而天神降)
 (乐八变而地祗出此岂君子知礼之言类如巫祝造/怪之辞也曾不知乐所以导和礼所以为节作礼乃)
 (所谓以礼礼神也岂待/神降祗出然后行礼哉)按天地分祭之说始见于周
 大司乐他经典所不载也先儒固谓周礼非尽出于
 周公况其所论乐律自相背戾吴澄谓其不经不足
 信非无徵之言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
卷九十四 第 23a 页 WYG0971-0744a.png
 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
 于其质也于郊故谓之郊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
 也 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榖于上帝
 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牲弊如其器之色(此/言)
 (郊祀/玉币)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 郊特牲帝牛不吉
 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惟具(此言祀天之/牲周礼司服)
 (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杨复曰天帝一也以一字言
 则祀天享帝之类以二字言则格于皇天殷荐上帝
卷九十四 第 23b 页 WYG0971-0744b.png
 之类以四字言则惟皇上帝昊天上帝皇天上帝之
 类以气之所主而言则随言随方而立名而青帝赤
 帝黄帝白帝黑帝之类其实则一天也在郑玄始分
 为六天之说皆以星象名之又附以纬书谬妄不经
 之甚王肃引经传以排玄失并圜丘于郊似矣然又
 谓五帝非天而用家语之文则非也郑则失矣王亦
 未为得也夫祀天祀五帝皆圣人制礼之条目非如
 郑氏分天六也天犹性也帝犹心也五帝犹仁义礼
卷九十四 第 24a 页 WYG0971-0744c.png
 智性之心随感而应者也(郑玄分六天以星象名之/谓昊天上帝北辰也谓五)
 (帝太微宫五帝座星也又附以纬书如北辰曰曜魄/宝之类王肃用家语谓太皞炎帝黄帝五人帝之属)
 (为五帝按汉儒附会为六天之说既有昊天上帝又/有太乙大帝又有太乙感生帝皆非正礼也盖天无)
 (二日民无二王固无本/二帝之说况六五哉)朝惟于大祀殿祀昊天上帝
 凡所谓天王太乙五天帝之类一切革去三代以下
 祀典之正所仅见也惟道家者流承袭前代之旧因
 仍未革其所奉祀者乃列昊天上帝于其所谓三清
 之下又塑上帝像与天皇紫微并列至其所谓上帝
卷九十四 第 24b 页 WYG0971-0744d.png
 称号又于昊天之下加以金阙于上帝之上加以玉
 皇夫金玉为物滞于形乃世俗之所贵者而非大道
 之所寓也顾以世俗所尚者为上帝之尊称其亵渎
 甚矣且老𣆀生于周末死有孙及子乃人鬼也而跻
 之天神之上且不可况上帝乎唐玄宋徽宗本欲尊
 天而不知其亵天也其后流离困阨祸及生民安知
 非天之所谴也明圣之主尚其正之不诿为异教之
 徒自相崇奉非祀典之所系也
卷九十四 第 25a 页 WYG0971-0745a.png
  历代郊祀
 有虞氏禘黄帝(尔雅释天云禘大祭也虞氏冬/至大祭天于圜丘以黄帝配坐)而郊
 喾(夏正之月祭感生帝/于南郊以喾配焉)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商人
 禘喾而郊冥周制大司乐云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
 丘又大宗伯职曰以禋祀昊天上帝礼神之玉以苍
 璧其性及币各随玉色牲用一犊币用缯长一丈八
 尺(郑康成注曾子问云制币长丈八郑约/逸巡狩礼文也馀用币长短皆准也)王服大裘
 其冕无旒尸服亦然乘玉辂锡繁缨十有再就建大
卷九十四 第 25b 页 WYG0971-0745b.png
 常十有二旒以祀樽及菹醢之器以瓦爵以匏藉神
 之席以藁秸及蒲剪而不纳(秸藉天神/蒲越藉配帝)配以帝喾
 其乐大司徒云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
 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
 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其感生帝大传曰礼
 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因以
 祈榖其坛名大坛在国五十里礼神之玉用四圭有
 邸尺有二寸牲用骍犊青币配以稷其配帝牲亦用
卷九十四 第 26a 页 WYG0971-0745c.png
 骍犊其乐大司乐云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
 天神日用辛又王者必五时迎气者奉承天道从时
 训人之义故月令于四立日及季夏土德王日各迎
 其王气之神于其郊其配祭以五人帝春以太皞夏
 以炎帝季夏以黄帝秋以少昊冬以颛帝其坛各于
 当方之郊去国五十里内曰近郊为兆位于中筑方
 坛亦曰大坛而祭之礼神之玉按大宗伯云青圭礼
 东方赤璋礼南方黄琮礼中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
卷九十四 第 26b 页 WYG0971-0745d.png
 北方牲用犊及币各随玉色乐与感帝同秦始皇既
 即位以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用十月
 为岁首色尚黑音尚大吕东游海上礼祀八神二年
 尊雍四畤上帝(名其祭处/曰畤也)春为岁祠因泮涷秋涸涷
 冬赛祷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每畤用驹四疋木禺
 龙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与羔各四
 圭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常以
 十月上宿郊见通爟火拜于咸阳之旁而衣尚白其
卷九十四 第 27a 页 WYG0971-0746a.png
 用如常汉高帝立二年冬败项籍还入关问秦时上
 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青白黄赤高帝曰乃待我
 而具五也遂立黑帝祠名北畤有司进祠帝不亲往
 悉召故秦祠官复置太祝大牢皆如其故仪后四年
 诏御史令九天巫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文帝即
 位诏有司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鲁人公孙
 臣上书曰始秦以水德则汉当土德其应黄龙见宜
 改正朔易服色尚黄明年黄龙见成纪拜公孙臣为
卷九十四 第 27b 页 WYG0971-0746b.png
 博士申明土德改历服色事有司曰古者天子夏亲
 祠上帝于郊故曰郊夏四月诏郊祀上帝始幸雍郊
 见五畤祠衣皆尚赤赵人新垣平上言长安东北有
 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宜祠上帝于是作渭阳五
 帝庙明年四月帝亲郊见五帝庙爟火举若光属天
 于是贵平至上大夫文帝出长门(亭/名)若见五人于道
 北因其直立五帝坛人有告平诈伪遂诛平后渭阳
 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亲往焉武帝即位
卷九十四 第 28a 页 WYG0971-0746c.png
 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尚三岁一郊亳人谬忌曰天神
 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乙
 于东南郊日一大牢凡七祭为坛开八通鬼道于是
 令太祝立太一之祠于长安城东南郊常奉祠如忌
 言未几又祠天一自此方士之言兴而迂怪之祠纷
 然起矣宣帝神爵元年正月始行甘泉郊见泰畤修
 武帝故事二年幸雍祠五畤明年春幸河东祠后土
 然未有定制元帝即位始定旧仪间岁正月一幸甘
卷九十四 第 28b 页 WYG0971-0746d.png
 泉郊泰畤又东至河东祠后土西至雍祠五畤凡五
 奉泰畤后土之祠亦施恩泽时所过毋出田租四百
 户赐牛酒或赐爵赦罪人成帝初即位丞相匡衡等
 奏言先王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
 阴之象也往者孝武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
 于宫南今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大阴祠后土
 反东之少阳未合承天之意于是徙甘泉泰畤置于
 长安又言今雍鄜密上下畤本秦氏各以其意所立
卷九十四 第 29a 页 WYG0971-0747a.png
 非礼所载不宜复修遂废雍鄜密上下畤九天太一
 天一八神之属并馀淫祠陈宝等祠所不应礼者四
 百七十五所皆罢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月大风坏
 甘泉行宫折拔畤中木十围以上者百馀天子问刘
 向向曰家人尚不欲绝种祠况于国乎且甘泉汾阴
 及雍五畤如故天子亲郊礼如前又复长安雍祠明
 著者半后成帝崩皇太后诏复南北郊长安如故以
 顺帝意哀帝立寝疾博召方士复甘泉泰畤祀如故
卷九十四 第 29b 页 WYG0971-0747b.png
 遣有司行事而礼祠焉平帝立王莽奏宜如建始所
 行丞相匡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祀如故莽又颇改
 其祭礼后汉光武元年光武即位为坛营于鄗之阳
 祭告天地采用前汉元始中郊祭故事六宗群神从
 祀未以祖配天地共犊馀牲尚约二年正月制郊兆
 于雒阳城南七里依鄗故事为圆坛八陛又为重坛
 天地位其上皆南面西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
 位甲寅赤帝位丙巳黄帝位丁未白帝位庚申黑帝
卷九十四 第 30a 页 WYG0971-0747c.png
 位壬亥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象紫宫有四通道以
 为门日月在中营内南道日东月西北斗在北道之
 西皆别位不在群神列中八陛陛五十八醊五帝陛
 郭帝七十二醊中营四门五十四神外营四门门百
 神神皆背营内向中营四门门封神四外营四门门
 封神四凡千五百一十四神至七年五月诏三公曰
 汉当郊尧其与群臣议时御史杜林等上疏以为汉
 起不缘尧与商周异宜从旧制以高帝配从之陇蜀
卷九十四 第 30b 页 WYG0971-0747d.png
 平后乃增广郊祀高皇帝配食位在中坛上西面北
 上天地高皇帝黄帝犊各一四方帝共用犊二日月
 北斗共牛一四营群神共牛四乐奏青阳朱明西皓
 玄冥及云翘育命舞中营四门门用席十八外营四
 门门用席三十六皆筦簟率一席三神曰月北斗无
 陛郭醊既送神燎俎实于坛南已地明帝即位永平
 二年以月令有五郊迎气因采元始故事兆五郊于
 雒阳四方中兆在未坛皆三尺阶无等立春日迎春
卷九十四 第 31a 页 WYG0971-0748a.png
 东郊祭青帝勾芒立夏日迎夏南郊祭赤帝祝融先
 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祭黄帝后土立秋日迎
 秋西郊祭白帝蓐收立冬日迎冬北郊祭黑帝玄冥
 车旗服饰各从方色魏文帝南巡在颍阴有司为坛
 于繁阳故城庚午登坛受绂降坛视燎成礼未有祖
 配明帝即位太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祀武帝以配天
 宗祀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至景初元年十月乙卯
 始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圆丘诏曰曹氏世系出自有
卷九十四 第 31b 页 WYG0971-0748b.png
 虞今祀圆丘以始祖帝舜配号圆丘曰皇皇帝天郊
 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十一月壬子冬
 至始祀皇皇帝天于圆丘以始祖帝舜配自正始以
 后终魏代不复郊祀(吴南郊尊父坚以配天/蜀营南北郊于成都)晋武南
 郊燎告未有祖配泰始二年诏定郊祀南郊宜除五
 帝之座五郊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座而已二月丁
 丑郊以宣皇帝配十一月有司奏古者丘郊不异宜
 并于圆方二丘更修坛兆二至合祀是后圆丘方泽
卷九十四 第 32a 页 WYG0971-0748c.png
 不别立东晋元帝即位于建康议立南郊于已地大
 常贺循定制度多依汉及晋初之仪成帝咸和八年
 正月郊天则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文昌北
 斗三台司命轩辕后土太乙天一太微勾陈北极雨
 师雷电司空风伯老人凡六十二神从祀康帝南郊
 帝亲奉焉(祝文称嗣/天子臣某)安帝元兴四年应郊帝蒙尘于
 江陵朝议宜依周礼宗伯摄事尚书右丞王纳之曰
 郊天极尊非天子不祀无使皇舆不得亲奉时从纳
卷九十四 第 32b 页 WYG0971-0748d.png
 之议郊庙牲币璧玉之色虽有成文秦世多以骈驹
 汉则但云犊江左南北郊用玄牡明堂庙社用赤牲
 宋永初二年正月上辛亲郊祀三年九月司空羡之
 等奏高祖武皇宜配天郊诏可孝武大明二年正月
 有司奏今月六日南郊舆驾亲奉至时或雨遂迁日
 有司行事大明三年移郊兆于秣陵牛头山西南郊
 之午地孝武崩废帝以郊旧地为吉祥移置本处齐
 高祖受禅明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而无配武帝继
卷九十四 第 33a 页 WYG0971-0749a.png
 立明年正月祀南郊自兹以后间岁而祀梁武帝即
 位南郊为圆坛在国之南常与北郊间岁正月皇帝
 岁斋于万岁殿上辛行事(吴操之云启蛰而郊郊在/立春后何冬之云今之郊)
 (祀是报昔致之功而祈今年之福故取岁首上辛不/拘立春前后周之冬至圆丘大报天也夏正又郊以)
 (祈农事故有启蛰之说帝曰圆丘自是祭天先/农自是祈榖祭昊天宜在冬至祈榖必须启蛰)用特
 牛一祀天皇大帝于坛上以皇考太祖文帝配五帝
 天神从祀礼以苍璧制币除鬯祼五年迎五帝以始
 祖配十七年帝以威仰魄宝俱是天神于坛则尊于
卷九十四 第 33b 页 WYG0971-0749b.png
 下则卑且南郊所祭天皇其五帝别有明堂之祀不
 烦重设又郊祀二十八宿而无十二辰于义阙然南
 郊可除五帝祀加十二辰与二十八宿各于其方为
 坛陈武帝永定元年受禅修圆丘柴燎告天明年因
 以正月上辛南郊以皇考德皇帝配除十二辰风师
 雨师及五帝位间岁而祀文帝天嘉中改以高祖配
 复三献之礼后魏道武帝即位二年正月亲祀上帝
 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北齐每三岁一祭后周
卷九十四 第 34a 页 WYG0971-0749c.png
 宪章多依周制隋文帝受命再岁冬至日祀昊天上
 帝于圆丘以太祖武元皇帝配唐武德初定令每岁
 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景帝配五方上帝天神
 皆从祀上帝及配帝用苍犊各一五方帝及日月用
 玄色犊各一内官以下加羊豕各九孟春辛日祈榖
 祀感帝于南郊以元帝配牲用苍犊二武德贞观之
 制大享之外每岁立春立夏季夏立秋立冬郊祀并
 依周礼其配食及星辰从祀亦然贞观中奉高祖配
卷九十四 第 34b 页 WYG0971-0749d.png
 圆丘元皇帝配感帝馀依武德制
 宋兴一祖六宗皆合祭天地自元丰分南北郊至政
 和乃克行之建炎二年上祀圜丘独祭上帝而配以
 大祖用元丰礼也绍兴十三年郊祀始设大神大祗
 及大祖大宗配位自天地至从祀百神凡七百七十
 有一盖元祐礼云大率三岁一亲郊并祭天地宗庙
 因行赦宥颁赏军士自南北分郊夏至方泽之祭乃
 止遣上公皇地祗遂不在亲祀之典
卷九十四 第 35a 页 WYG0971-0750a.png
  历代郊社总论
 礼记正义曰夫天有六岁有九祭昊天上帝冬至祭
 之一也苍帝灵威仰立春之日祭于东郊二也赤帝
 赤熛怒立夏之日祭于南郊三也黄帝含枢纽季夏
 六月土旺之日亦祭于南郊四也白帝白招拒立秋
 之日祭于西郊五也黑帝叶光纪立冬之日祭于西
 郊六也王者各禀五帝之精气而王天下于夏正之
 月祭于南郊七也四月龙星见而雩总祭五帝于南
卷九十四 第 35b 页 WYG0971-0750b.png
 郊八也季秋大享五帝于明堂九也以经考之有虞
 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商人禘喾
 而郊冥周人禘喾而郊稷郑注云禘者冬至祭天于
 圜丘郊者夏至祭感生帝于南郊以禘喾在郊稷之
 上稷卑于喾禘大于郊尔雅云禘大祭也大祭莫过
 于圜丘为禘也夫圜丘之礼何如也大司乐云冬至
 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大宗伯曰以禋祀祀昊天上
 帝王服大裘礼神之玉以苍璧配以帝喾牲用犊其
卷九十四 第 36a 页 WYG0971-0750c.png
 礼七献其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簇为徵姑洗为
 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至
 日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
 而礼矣此圜丘之礼也其祭感生之礼何如哉大传
 曰礼不王不禘王之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郑
 注云禘王者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者也故
 变郊称禘因以祈榖其坛则名曰大坛祭法曰燔柴
 于大坛以稷配灵威仰牲用骍其乐大司乐云乃奏
卷九十四 第 36b 页 WYG0971-0750d.png
 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其礼亦以七献礼神
 之玉四圭有邸此祭感生之礼也五时迎气之礼何
 如哉月令于四立日及季夏土德王日各迎其旺气
 之神于其郊其配祭以五人帝春以太皞夏以炎帝
 秋以少皞冬以颛帝各于其方为兆于近郊名曰大
 坛神之玉则大宗伯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
 礼西方元璜礼北方其礼亦以七献其乐同于黄钟
 此五时迎气之礼也月令建巳之月大雩五方上帝
卷九十四 第 37a 页 WYG0971-0751a.png
 其坛名曰云业于南郊之旁配以五人帝命乐正习
 盛乐舞皇舞月令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百辟
 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榖实春秋曰龙见而雩此雩
 之礼也故孝经有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周
 制季秋大享于明堂考工记周人明堂此明堂之礼
 也地祗有三岁有二祭夏至之日祭昆崙之神于方
 泽一也夏正之月祭神州地祗于北郊二也大司乐
 云夏日至礼地祗于泽中之方丘注云主昆崙者其
卷九十四 第 37b 页 WYG0971-0751b.png
 丘在国之北礼神之玉以黄琮配以后稷其乐则大
 司乐云凡乐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
 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
 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祗皆出可得
 而礼矣其神州地祗则王者所居五千里之内地也
 故不言丘而言郊其坛于地祗名曰泰折祭法曰瘗
 埋于泰折祭地也配亦以后稷其乐奏太簇歌应钟
 舞咸池以祭地祗至唐开元亦夏日至祀皇地祗于
卷九十四 第 38a 页 WYG0971-0751c.png
 方丘孟冬祭神州于北郊此皇地祗神州地祗之礼
 也盖五帝与昊天同称帝而不与昊天同称天犹诸
 候与天子同称君而不与天子同称王周官祀五帝
 之礼有与天同极其隆有与天异致其辨故皆禋祀
 皆服大裘此其所同也祈祀帝于圜丘兆五帝于四
 时郊此其所异也郑氏之徒谓四圭之玉黄钟大吕
 之乐夏正以祀感生帝于南郊苍璧之玉六变之乐
 冬日至礼天皇上帝在北极者于圜丘天皇大帝耀
卷九十四 第 38b 页 WYG0971-0751d.png
 魄宝也五帝大微之天也分郊与丘以异其祀别四
 时帝与感帝以异其礼王肃尝考之矣然肃合郊丘
 而一之则是以五帝为人帝则非天有天帝地则有
 五方有五方则有五帝月令之五人帝伏羲神农黄
 帝少昊颛帝而已果以是为五帝则前此其无司四
 时者乎古者祀五帝必配以五人帝从以五人臣月
 令之五人臣者春勾芒夏祝融中央后土秋蓐收冬
 元冥春夏秋冬之臣各一人尔而冬有脩与熙者脩
卷九十四 第 39a 页 WYG0971-0752a.png
 及熙为元冥盖冬于方为朔于卦为艮于器有权衡
 于色有青黑则有脩熙宜矣更秦则兴鄜密上下之
 四畤以祀五帝至汉则增之以北畤以祀五帝汉之
 祀天不于南郊而于甘泉其祠地不于北郊而于汾
 阴河东以至坛有八觚席有六采乐有王女车有变
 辂骍驹龙马一切侈靡而匡衡刘向之徒邪正异同
 之论蜂起一时元始之间谬戾尤甚春秋则天地同
 牢于南鄜冬夏则天地分祭于南郊光武兆南郊于
卷九十四 第 39b 页 WYG0971-0752b.png
 洛阳之阳兆北郊于洛阳之阴其礼仪度数一遵元
 始之制而先王之礼隳废殆尽唐礼乐志曰自周衰
 礼乐坏于战国而废绝于秦至汉谶纬之书出以乱
 经自郑元之徒号称大儒皆主其说由是郊丘明堂
 之论至于纷然而莫知所止礼曰以禋祀祀昊天上
 帝此天也元以为天皇大帝者北辰耀魄宝也又曰
 兆五帝于四时此五行精气之神也元以青帝灵威
 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叶光
卷九十四 第 40a 页 WYG0971-0752c.png
 纪者五天也由是有六天之说后世莫能废焉唐初
 贞观礼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正月辛日祀感生
 帝于南郊以祈榖而孟夏雩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
 堂皆祀五天帝高宗显庆中许敬宗等议以六天出
 于纬昼而南郊圜丘一也由是尽黜郑说而南郊祈
 榖孟夏雩明堂大享皆祭昊天上帝开元中王仲丘
 议以为宜于祈榖祭昊天而兼祭五帝既而萧嵩撰
 开元礼虽未能合古而天神之位别矣呜呼礼之失
卷九十四 第 40b 页 WYG0971-0752d.png
 也岂独纬书之罪哉在于学者好为曲说而人君一
 切临时申其私意以增多为尽礼而不知烦数之为
 黩也古者祭天于圜丘在国之南祭地于方丘在国
 之北所以顺阴阳因高下而事天地以其类也其方
 位既别而其燎坛瘗坎乐舞变数亦皆不同而后世
 有合祭之文则始合祭天地玄宗定开元礼天宝元
 年遂合祭天地于南郊是时神仙道家之说兴乃建
 元皇帝庙凡有事于上帝则庙献于太清朝享于太
卷九十四 第 41a 页 WYG0971-0753a.png
 庙然后有事于南郊遂为故事杜甫献三礼赋是也
 终唐之世莫能改为礼者可不谨哉宋太祖在位十
 有七年行四大礼乾德中历六年而方再讲开宝中
 更五岁而祭于洛太宗自雍熙而至淳化凡十年而
 一郊真宗东封西祀往往率三年而一行大礼自仁
 宗以来三岁一郊始为定制其后分祭合祭之说议
 于元丰再议于元祐又再议于绍圣考之宋朝会要
 在元丰时陈襄谓汉元始附会周官大合乐之说谓
卷九十四 第 41b 页 WYG0971-0753b.png
 当合祭由汉历唐千有馀年而以五月亲祀北郊者
 惟魏文之太和周武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唐睿宗
 之先天耳请先以夏日至祭地祗于方丘然后以冬
 日至祀昊天于圜丘王存则议欲以孟冬纯阴用事
 之月有事于北郊张璪则欲以夏日至祭方丘陆佃
 则欲以冬日至亲祀上帝于圜丘之北别祠于地祗
 此元丰之所议者然也在元祐时曾肇言南郊非款
 地祗之处冬至非见地祗之时乐以圜钟为宫其变
卷九十四 第 42a 页 WYG0971-0753c.png
 以六非致地祗之音燎柴升禋非祭地祗之礼崔公
 庆则以汉武郊祀歌曰惟泰元尊媪神蕃釐涓选休
 成天地并况皆合祭之辞苏辙则以为欲当郊之岁
 先以夏至祀北郊有欲移夏至之祀行于十月者有
 欲三年祀天三年祀地皆不可行苏辙则以为郊而
 肆赦非周礼也优赏诸军非周礼也此皆不改而独
 于地祗则曰周礼不当祭于圜丘此何议也此元祐
 之所议者然也在绍圣时黄履林希等议请罢合祭
卷九十四 第 42b 页 WYG0971-0753d.png
 天地张商英言神宗谓合祭非古据经而正之元祐
 之臣乃率其私意此绍圣之所议者然也然宋朝之
 制又有恭谢天地之礼始于大中祥符之间再行于
 天禧一如南郊之祭仁宗于明道嘉祐均复即大庆
 殿行之如明堂故事因辍郊祀自是而后遂不复讲
 真宗恭谢大中祥符五年十月三日奉天书于朝元
 殿恭谢上皇大帝圣祖配位在东太祖太宗在西天
 禧元年既上玉皇圣号宝册皆举是礼然别立坛壝
卷九十四 第 43a 页 WYG0971-0754a.png
 于国南而仪物礼制悉如郊祀视五年之制为加盛
 矣祥符六年八月诏入来春亲诣亳州太清宫行朝
 谒之礼先于东宫置坛回日恭谢天地一如南郊之
 制
  郊祀群神从祀是非
 按祭义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说者谓悬象著明
 莫大乎日月日月之明即天之明故郊以报天而日
 以主神然有其祀必有其配故又配以月也然则周
卷九十四 第 43b 页 WYG0971-0754b.png
 之郊以后稷配天之外从祀惟日月而已祭义又言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祭上下祭日于东
 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是于郊祭主配之外
 又自有敷祭也参之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
 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古风/字)
 师雨师其节文之先后轻重已自可见岂有郊之日
 一时并祭诸神者乎后之言礼者失于讲明东汉建
 武初采用元始故事合祭天地群神从祀泰坛之上
卷九十四 第 44a 页 WYG0971-0754c.png
 至一千五百一十四神唐圆坛从祀之位尚七馀座
 猥且亵矣承五代弊政一番郊祀赏赉繁重国力不
 给于是亲祠之礼不容数举遂以后土祭于圜丘而
 海岳镇渎山川丘陵坟隰原衍皆在从祀之列于是
 祭天从祀始及地祗矣至皇祐中(仁/宗)大飨明堂又因
 郑氏之注及历代所行乃以大昊炎帝黄帝少昊颛
 顼五人帝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五人官侑祀五
 帝于是祭天从祀又及人鬼矣夫莫尊于天莫重于
卷九十四 第 44b 页 WYG0971-0754d.png
 郊祀精一以享犹恐诚意之不至也而猥亵若此岂
 古人扫地而祭之意乎即历代郊祀之非观世庙釐
 正之典虽谓之与周礼并隆可也
卷九十四 第 45a 页 WYG0971-0755a.png

卷九十四 第 46a 页 WYG0971-0755c.png

卷九十四 第 47a 页 WYG0971-0756a.png

卷九十四 第 48a 页 WYG0971-0756c.png

卷九十四 第 49a 页 WYG0971-0757a.png
 
 
 
 
 
 
 
 
卷九十四 第 49b 页 WYG0971-0757b.png
  大祀殿(南/京)
 吴元年建圜丘坛于钟山之阳以祀天墠崇尺许方
 纵横五尺坛不崇尺方纵横各二丈立配位坛于墠
 内西南相距数尺坛亦不崇尺方纵横一丈云即高
 皇帝即位南郊所也洪武十年春合祀天地即旧址
 改筑坛去墠约二丈墠皆绕以女墙崇约六尺坛覆
 以屋曰大祀殿九间中三间金饰左右六间绘采前
 后左右丹陛三级琢石为栏斜廊两庑外大祀门南
卷九十四 第 50a 页 WYG0971-0757c.png
 天门中天路左御路右王路东并四渎坛南址与坛
 齐立具服殿墠北通天库东通天厨西降阶通西御
 路甬道右直西稍南立斋宫前立太和钟楼甬道左
 直东稍南凿池方里许曰海子岁十二月取水藏之
 以供荐献岁首春合祀天地凡斋戒先二日太常官
 宿于本寺次日奏斋戒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百
 官斋戒祭先二日用酒果奉先殿告配上帝皇祗祝
 文年月朔日(凡祝/同)孝孙皇帝御名敢昭告于某皇帝
卷九十四 第 50b 页 WYG0971-0757d.png
 兹以正月日恭祀上帝皇祗于大祀殿谨请配神伏
 惟鉴知谨告先一日本寺官奏闻明日与光禄寺省
 牲次日省牲毕同复命祭品上帝苍璧一郊祀帛一(苍/色)
 苍玉爵三燔牛一骍犊一豋一实太羹簠二实黍稷
 簋二实稻梁笾十二实以形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
 脯白饼黑饼糗饵粉糍豆十二实以韭菹菁菹芹菹
 笋菹醯醢鹿醢兔醢鱼醢脾析豚胉𩛆食糁食皇祗
 黄琮一郊祀帛一(黄/色)玉爵三黝犊一豋一簠簋各二
卷九十四 第 51a 页 WYG0971-0758a.png
 笾豆各十二大祖配位奉先帛一馀同惟无玉大明
 从位礼神帛一(红/色)青磁爵三酒盏二十犊一豋一簠
 簋各二笾十无糗饵粉糍豆十(鱼𩛆食/糁食)夜明同惟帛
 (白/色)星辰礼神帛五色青磁爵三酒盏三十犊一羊一
 豕一豋一铏二实和羹簠簋各二笾豆各十(西/同)北岳
 礼神帛一黄磁爵三酒笺三十羊一豕一铏三簠簋
 各二笾豆十馀十九坛同惟帛各从其色祝文嗣天
 子(臣御/名)敢昭告于昊天上帝皇地祗曰时维孟春三
卷九十四 第 51b 页 WYG0971-0758b.png
 阳开泰敬率臣僚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恭祀于大
 祀殿备兹燎瘗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
 统天孝高皇帝太宗体天宏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
 统仁至孝文皇帝配神尚享
  高皇帝御制合祭天地乐章
 迎神(中/和) 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钦承踊跃兮备筵
 而祭诚惶无已兮寸衷微仰瞻俯首兮惟愿来期想
 龙翔凤舞兮庆云飞必昭昭穆穆兮降坛壝
卷九十四 第 52a 页 WYG0971-0758c.png
 奠玉帛(肃/和) 天垂风露兮雨泽沾黄壤氤氲兮气化
 全民勤畎亩兮东帛鲜臣当设宴兮奉来前
 进俎(凝/和) 庖人兮列鼎殽馐兮已成方俎兮载献愿享
 兮以歆
 初献(寿/和) 圣灵兮皇皇穆严兮金床臣令乐舞兮景
 张酒行初献兮捧觞
 亚献(豫/和)载斟兮载将百辟陪祀兮具张感圣情兮无
 已拜手稽首兮愿享
卷九十四 第 52b 页 WYG0971-0758d.png
 终献(宁/和) 三献兮乐舞扬殽俱纳兮气蔼而芳祥光
 朗朗兮上下方况日吉兮时良
 彻馔(雍/和) 粗陈菲荐兮神喜将感圣心兮何以忘民
 福留兮佳气昂臣拜首兮谢恩光
 送神(安/和) 旌幢煜煜兮云衢长龙车凤辇兮驾飞扬
 瞻冉冉兮上下方必烝民兮永康
 瘗燎(时/和) 进罗列兮诣燎方炬焰发兮煌煌神变化
 兮物全于上感至恩兮无量
卷九十四 第 53a 页 WYG0971-0759a.png
  方丘乐章
 迎神 仰皇祗兮驾来川岳从兮威灵备开香烟缭
 绕兮神临御街渐升坛兮穆穆霭瑞气兮应结楼台
 以微衷兮率职幸望圣悦兮心谐但允臣兮固请愿
 嘉烝民兮永怀
 奠帛 臣捧兮以筐玉帛是进兮岁奠以常百辟陪
 祀兮佩声琅琅惟南薰兮解愠映燎炎兮煌煌
 进俎 庖人兮净汤大烹兮气霭而芳以微衷兮献
卷九十四 第 53b 页 WYG0971-0759b.png
 上曰享兮曰康
 初献 初献行兮捧觞圣灵穆穆兮洋洋为烝民兮
 永康鉴丰年兮耿光
 亚献 杂殽羞兮已张法前王兮典章臣固晨兮情悃
 用斟礼兮载觞
 终献 爵三献兮礼将终臣心眷恋兮无穷恐殽羞
 兮未具将何报乎神功
 彻馔 俎豆彻兮神熙銮舆驾兮旋归百神翼翼兮
卷九十四 第 54a 页 WYG0971-0759c.png
 云衣敬奉行兮弗敢迟
 送神 祥风兴兮悠悠云衢开兮民福留岁乐烝民
 兮大有想洋洋兮举觞载酒
 望瘗 殽馐玉帛兮瘗坎中遥瞻隐隐兮龙旗从祀事
 成兮尽微衷感厚德兮民福雍雍
 弘治十五年本寺题准今后打扫天地坛照例差拨
 军馀先期开具委官职名及各衙千百户等官将拨
 过军馀名数开报内外守备并该部及本寺知会守
卷九十四 第 54b 页 WYG0971-0759d.png
 备官处选差公正指挥一员管束与本寺定约日期
 合行打扫如各卫委官仍前怠忽或有卖放等情许
 将该把总官参呈守备官处查究施行成化九年本
 寺奏准南京天地坛自外西门以里直抵东墙至秦
 淮俱系坛场地方合行南京礼部榜出仍行南京守
 备内外守备相看明白即与砌筑墙垣阻塞行路仍
 著该城兵马司严督火夫人等常川巡视如违拿送
 法司究治吴元年建圜丘于钟山之阳以冬至祀昊
卷九十四 第 55a 页 WYG0971-0760a.png
 天上帝建方丘于钟山之阴以夏至祀皇地祇于洪
 武元年二月壬寅朔太祖敕礼官翰林太常寺昔圣
 帝明王严于祭祀内致诚敬外致仪文朕膺天命首
 崇祀事顾草创之初典礼未备何以交神明致灵贶
 其博考郊礼来闻丞相善长学士安太常卿惟庸等
 议上请祀天圜丘以大明夜明星辰太岁诸神从祀
 地方丘以岳镇海渎诸神从祀上从之撰二丘乐章
 二年奉仁祖配天地位西向时中都亦有南北丘五
卷九十四 第 55b 页 WYG0971-0760b.png
 年著令皇帝郊祭太子留宫居守亲王戎服七年上以
 大祀献终分献未安谕学士詹同宋濂议请初献奠
 玉帛已分献官即初献亚献终献亦如之上曰善祀
 于奉天殿亲制祝文八年奏上所撰乐章大祀登坛
 脱舄礼九年定郊社之礼虽有三年丧不废十年秋
 上感齐居阴雨览京房灾异之说始定合祀礼上更
 撰乐章八年作大祀殿于南郊未成拾一月丁亥合
 祀于奉天殿十二年正月合祀于大祀殿昊天上帝
卷九十四 第 56a 页 WYG0971-0760c.png
 后土皇地祗南向仁祖配位如故从祀丹墀四坛曰
 大明曰夜明曰星辰又曰星辰四壝外二十四坛曰
 五岳坛五曰五镇坛五曰四海坛四曰四渎坛四曰
 风云雷雨曰山川曰太岁曰天下神祗曰历代帝王
 各坛一凡二十四坛大臣分献礼成上大喜作大祀
 文并歌九章其辞曰朕闻太极之化也天生于子地
 辟于丑位极既定虚其中而为寰宇是时人生于寅
 乐居两间人生既多非圣莫驭天生君主为民立命
卷九十四 第 56b 页 WYG0971-0760d.png
 然鸿荒之时莫知谁始今载于书始自伏羲相继而
 至唐虞以及夏商周斯数君者开天立极首兴彝伦
 者乃前伏羲神农黄帝是也法三皇而守行者少昊
 颛顼高辛唐虞其益损礼乐文饰其事者三皇五帝
 皆然不独夏商周也下及秦汉以来宋元亦然呜呼
 天惟自然而常者三纲五常昔圣人度人情而措彝
 伦特不逆其性务从其善未尝有异此道而为人君
 者也每闻昔君钦若昊天莫敢有怠朕即位以来命
卷九十四 第 57a 页 WYG0971-0761a.png
 儒臣遍考群书自周以至宋元皆著祀典守而行之
 然当行祀之时惟宗庙颇合人情南北二郊以及社
 稷甚有不合人情者以社稷言之古人以社为五土
 之神稷为五榖之神土主发生五榖用之以生而乃
 一围之中各坛而祭是土榖不合于生生之意也行
 礼之时先社固宜而又先奠社配方行稷神之礼此
 果合人情乎况朕自即位以来祀天享地奉宗庙社
 稷每当齐期必有风雨临祭方敛每以为忧京房有
卷九十四 第 57b 页 WYG0971-0761b.png
 云郊祭鬼神必天道雍和神乃答矣若有飘风骤雨
 是为未善于是自洪武十年更祀社稷于阙右去繁
 就简一坛合祀以奉二神神乃我答人情欢悦后洪
 武十一年命三公率土工部役梓人于京城之南创
 大祀殿合祀皇天后土是年冬十月三公奏告工成
 朕命礼部去前代之祭期岁止一祀朕度古人之祀
 南北郊彼以义起故曰南郊祭天以其阳生之月北
 郊祭地以其阴生之月殊不知至阳祭之于至阴之
卷九十四 第 58a 页 WYG0971-0761c.png
 月至阴祭之于至阳之月于礼可疑且扫地而祭其
 来甚远言祀天地尚质不尚华固执古不变至令天
 地之享与人大异朕以斯礼执古不变则人之享亦
 执古而不变乎若人执古则污尊抔饮茹毛饮皿巢
 居穴处今可行乎斯必不然因命太常卿每岁祭天
 地于首春三阳交泰之时遂于洪武十二年正月十
 有一日合祀天地前期致齐五日内二日以告仁祖
 三日正齐风和日煖及夜升坛山川草木不摇江海
卷九十四 第 58b 页 WYG0971-0761d.png
 息波轻云缥缈于天穹独见太阴于中天纤尘不动
 银烛舒光香烟袅绕斯必神之临降合祀宜也朕虽
 失学无闻特述其事而歌咏之歌曰
  第一歌 陈乐而奏
 金石丝竹之会陈兮必五音以谐同命举枹拊鼓而
 抚琴兮加宝瑟及以笙钟罄声嘹喨而韵穷兮吹埙
 篪以管从度干羽而周旋兮文武之乐隆百弼奔走
 而供献兮期上下以来通
卷九十四 第 59a 页 WYG0971-0762a.png
  第二歌 驾出天门
 遥瞻阊阖之开辟兮飞龙前导而翱翔蹁跹鹤舞凤
 扬兮銮舆冉冉而上方侍从景从周匝兮天香馛郁
 而旌幢张帝衣玄云之衣兮䌽霞赤霓而为裳稽首
 仰瞻遥迓兮听金玉之铿锵帝临世而阅民兮蒙臻
 百福而海内康
  第三歌 驾升地户
 洪庞之户辟兮拥地祗之旌幢麒麟丹凤之挟车兮
卷九十四 第 59b 页 WYG0971-0762b.png
 角端前驱以腾骧卫护森严而凛凛兮于昭穆穆而
 圣皇稽首鞠躬而驾来兮惟恪勤以趋跄为母之慈
 而为民兮合造化于乾阳予率百职以俟临兮惟菲
 礼而愿享
  第四歌 七曜从驾
 天星不息而周章兮拥旌旄而运银潢幡幢缭绕于
 太虚兮护从銮舆而至下方惟五星日月照临兮迩
 帝左右而龙旆傍引领以欣睹兮威威而卫帝行
卷九十四 第 60a 页 WYG0971-0762c.png
  第五歌 岳镇从驾
 睹旗幡之四维兮列神威而倍张岳镇海渎之会兮
 敛欣地祗之来降陪神迓圣而相从兮拥山鬼于幽
 篁飞苍龙而倏然兮清尘导道而妖魅藏矫首以候
 来兮圣皇为民而锡康
  第六歌 瞻天望圣
 民望天地之临祭兮老幼相将而迎昊苍日吉而时
 贞兮庆云缥缈于天堂柴燎烟㷔而福洽兮尽寰宇
卷九十四 第 60b 页 WYG0971-0762d.png
 以芬芳民歌且舞而跳跃弓俯仰乾坤以荷圣皇
  第七歌 兆民之福
 皇天后土之既临兮享殽羞而美椒浆思阴阳之会
 合兮如临已而穆穆洋洋躬竭衷以趋跄兮周旋三
 献而奉觞皇皇二圣之优游兮眷予牧民而为王惟
 天地之恩无极兮独父母之育相当虽欲报之何以
 兮但法常经而颐臧
  第八歌 鸾驾回旋
卷九十四 第 61a 页 WYG0971-0763a.png
 气氤氲而馛郁兮乐圣驾之旋幢喜云衢而耿冉兮
 天廊落而地洪庞因遥送而俯仰兮銮舆降而达玄
 黄慕神降上之盘桓兮于心烨烨而耿光愿民之多
 福兮每以岁首而奠筐
  第九歌 升降殽羞
 升沉燎瘗而幻化兮殽羞备纳而供勤昌以之而祈
 榖兮民讴歌而福愈良想天门地户之茫茫兮欲假
 之来享而难望乐之既成兮必时若而两旸
卷九十四 第 61b 页 WYG0971-0763b.png
  迎神歌(二/首)
 薰风荡荡兮解炎备朝兮惟恐弗专夜沉沉兮星
 辰团圞皎日辉辉兮驰天顿首稽首兮遥瞻孰知
 后土兮何然昊天昊天鉴苍生兮来筵
 诸侯趋跄兮肃齐列郊坛兮次第金石丝竹兮方
 携皇兮彷佛兮凤凰来仪俄冉冉兮庆云飞恭遥瞻兮
 俯首低靖沉沉兮后土降临时地祗兮欣喜吾民今岁兮乐
 雍熙臣率百职兮罗拜坛壝感恩兮无已惟父天兮母地
卷九十四 第 62a 页 WYG0971-0763c.png
 二十一年增脩坛壝大祀殿丹墀中叠石为台东
 西相向为坛四内壝外二十四坛亦东西相向文
 武大臣及近侍官二十四人分献罢朝日夕月
 禜星之祭并罢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
 城隍历代帝王春秋祭惟岁八月中旬择日于山川
 坛及帝王庙祭之建文元年撤仁祖配配太祖高皇
 帝文皇即位亦如之永乐八年后太子摄祭遣礼部尚书
 至北京复命十八年北京坛成上岁亲诣南京郊坛有
卷九十四 第 62b 页 WYG0971-0763d.png
 事则遣官祭告洪熙元年奉文皇配位太祖下西向
 嘉靖九年上从言官夏言欲分祀天地下廷议主分
 祭者左都御史王鋐中允廖道南编脩程文德等八
 十二人主分祭而以成宪及时未可为言者大学士
 张璁等八十四人主分祭而以山川坛为方丘者尚
 书李瓒等二十六人主合祭而不以分祭为非者尚
 书方献夫李勋詹事霍韬魏校编脩徐阶郎中李默
 王道等二百六人无可否者英国公张崙等一百九
卷九十四 第 63a 页 WYG0971-0764a.png
 十八人上曰分祀礼也建圜丘于天地坛南稍北为
 皇穹宇先名泰和殿作方丘于北郊稍南为皇祇室
 从祀圜丘日月星辰云雨风雷方丘岳镇海渎丘陵
 山川是年三月上从言议南北二郊奉太祖配孟春祈
 榖祀上帝于大祀殿奉文皇配下廷议群臣以为不
 可疏留中言又疏请上怒群臣违君叛礼令祈榖二
 祖并配二郊专奉太祖配已而罢祈榖之配毁祀殿
 改建大享殿殿后为皇乾殿十七年荐大号于天改
卷九十四 第 63b 页 WYG0971-0764b.png
 昊天上帝称皇天上帝
卷九十四 第 64a 页 WYG0971-0764c.png

卷九十四 第 65a 页 WYG0971-0765a.png

卷九十四 第 66a 页 WYG0971-0765c.png

卷九十四 第 67a 页 WYG0971-0766a.png

卷九十四 第 68a 页 WYG0971-0766c.png
  祀天壝坛
 周礼至敬不坛扫地而祭特燔柴于泰坛而已至秦
 则有四畤之制汉元始仪上帝圆坛八觚径五丈高
 九尺茅营去坛十步光武始百步土营径五百步神
 灵坛各于其方面三丈去茅营二十步光武始为郊
 兆于洛阳城南七里圜丘八陛中又为重坛其外为
 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有四通道以为门中营四门
 外营四门营即壝也隋制为坛四成唐因之每成各
卷九十四 第 68b 页 WYG0971-0766d.png
 高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三成广
 十丈四成广五丈凡二壝宋初因唐制熙宁中始增
 壝为三每壝三十五步周垣四门元制为坛三成以
 合阳奇之数每成高八尺一寸以合乾之九九上成
 纵广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五丈四陛陛十有二级
 外设二壝内壝去坛二十五步外壝去内壝五十四
 步各四门坛设于丙巳之地以就阳位外垣南棂星
 门三东西棂星门各一中筑圜坛周围上下俱护以
卷九十四 第 69a 页 WYG0971-0767a.png
 甓内壝外壝各高五尺壝四面门三俱涂以赤国朝
 为坛二成下成阔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正南陛
 阔九尺五寸九级东西北陛俱阔八尺一寸九级上
 成阔五丈高八尺一寸正南陛一丈二尺五寸九级
 东西北陛俱阔一丈一尺九寸五分九级坛上下甃
 以琉璃磗四面作琉璃栏杆壝去坛一十五丈高八
 尺一寸甃以磗四面有棂星门周围外墙去壝一十
 五丈四面亦有棂星门天下神祗坛在东门外天库
卷九十四 第 69b 页 WYG0971-0767b.png
 五间在外垣北南向厨屋五间在外坛东北西向库
 屋五间南向宰牲房三间天池一所又在外库房之
 东北执事斋舍在坛外坛之东南牌楼二在外横甬
 道之东西
  燎坛(燎牲/附)
 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禋谓烟也周人尚
 臭故升烟以祀天祭法又曰燔柴于泰坛谓实牛柴
 上以焚之也盖阳祀自烟始故升烟以致神不可不
卷九十四 第 70a 页 WYG0971-0767c.png
 在先及致神矣方有事焉至于礼毕则以牲币之属
 焚之然后为礼之终也唐燎坛在神坛之左宋因唐制燎
 坛方一丈高一丈二尺开上南出户方六尺在坛南二十
 步丙地庀燎坛高一丈二尺四方各一丈周围护以甓在
 外壝内丙巳之位东西南三出陛开上南出户上方六
 尺深可容柴国朝燎坛在内壝外东南丙地高九尺阔七
 尺开上南出户其燎牲则汉用牛首后魏同左体六朝用
 䝱之九个唐宋皆用牛首元用马首国朝别用全犊以燎
卷九十四 第 70b 页 WYG0971-0767d.png
  配帝
 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
 氏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
 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孝
 经曰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盖祀天莫大于郊而祀
 祖莫大于配天也自秦灭学旧礼隳废汉至光武始
 以高祖配焉魏明帝用郑玄周祀天于圜丘以喾配
 之说远推帝舜以配圜丘晋武帝用王肃之说始以
卷九十四 第 71a 页 WYG0971-0768a.png
 其祖配由宋及隋或以祖配或以考配唐高祖武德
 初郊以其祖景帝配太宗以高祖配高宗以高祖太
 宗并配开元中以高祖配宝应初又以景皇帝配宋
 太祖乾德初郊以其父宣祖配太宗时配以太祖真
 宗时奉太祖太宗并配仁宗时以太祖太宗真宗并
 配神宗以后专以太祖配元至成宗朝始定郊以太
 祖配国朝洪武九年初郊议配祀上谦让不许亲为
 文以告太庙曰臣于今年十一月三日冬至祀上帝
卷九十四 第 71b 页 WYG0971-0768b.png
 于南郊故先告祖考鉴观历代有天下者未尝不以
 祖配天兹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犹有未就政治或
 有阙失惧有责焉去年上天垂诫有声东南又雷火
 焚舟及击殿吻早暮兢惕恐无以承上帝好生之德
 故不敢辄以祖配天也惟祖神与天通恐上帝有问
 以臣之所行敷奏帝前善恶无𨼆惟上帝鉴之候南
 郊竣事臣当率百司恭诣庙庭告成大礼以共享上
 帝之锡福谨告明年夏至将祀方丘群臣复请举配
卷九十四 第 72a 页 WYG0971-0768c.png
 典上坚执前志不允群臣固请乃俟庆阳平议之八
 月庆阳平诸将凯还十一月十四日冬至群臣复固
 请上勉从众议奉皇考仁祖淳皇帝配天于圜
 丘
  从祀
 祭义曰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曰配以月大犹遍也
 盖祭天之祀日月天神共为一坛而日为众神之主
 秦祭四畤汉祀太乙从祀之礼无见焉东汉光武初
卷九十四 第 72b 页 WYG0971-0768d.png
 郊祀日月于中营内南道北斗在北道之西其中八
 陛及中营四门外营四门中外营门封神共千五百
 一十四神背中营神五星中宫宿五官神及五岳之
 属背外营神二十八宿外官星雷公先农风伯雨师
 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隋文初郊五帝日月在圜
 丘第二等北斗五星十二星辰河汉内官在第三等
 二十八宿中官在第四等外官在内壝之内众星在
 内壝之外凡六百四十九座唐初五方帝日月七座
卷九十四 第 73a 页 WYG0971-0769a.png
 在圜丘第二等内官五星以下五十五座在第三等
 二十八宿以下百四十五座在第四等外官百一十
 二座在内壝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在内壝之外宋制天
 皇五帝日月北极九位在第一龛北斗天一太一帝座
 五帝内座五星十二辰河汉内官等神位五十四座
 在第二龛二十八宿中官等神位一百五十九座在
 第三龛外官神位一百六座在内壝之内众星三百
 六十座在内壝之外元制五方帝日月等共九位在
卷九十四 第 73b 页 WYG0971-0769b.png
 第一等内官五十四位在第二等中官一百五十九
 位在第三等外官一百六位在内壝内众星三百六
 十位在内壝外国朝遵用古制惟设大明夜明星辰
 太岁从祀而不袭前代之谬实得贵诚尚质之义焉
  圜丘坛(以下太/常寺)
 在正阳门外五里许制三成坛面并周栏俱青磂
 东西南北阶九级俱白石内棂星门四南门外东门
 砌绿燎炉燔柴焚祝帛旁砌毛血池西南筑望灯台
卷九十四 第 74a 页 WYG0971-0769c.png
 祭时悬大灯于竿末外棂星门四列南门外左设具
 服台东门外建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北门外正
 北建皇穹宇外又建四天门东曰泰元门东建崇雩
 坛东建神库南曰昭享门左右石坊西曰广利门西
 建鸾驾库西为牺牲亭北为神乐观北曰成贞门外
 西北建斋宫岁冬至大祀天于圜丘凡国有大事则
 祭告先一月本寺择日祭司牲令属官每日二员涤
 牲又令恊律郎率乐舞生每日习礼乐于太和殿先
卷九十四 第 74b 页 WYG0971-0769d.png
 十五日题请上视牲次题钦定大臣三员看牲次题
 钦定大臣四员分献进仪注并登坛执事官乐舞生
 名数先六日本寺官吉服诣寝殿候上告视牲是旦
 上乘舆至太庙门降舆导引官导上由殿左门外至
 拜位内赞就位导上诣太祖历世宗香案前俱奏上
 香讫奏复位奏跪赞读告辞讫奏四兴奏四拜奏礼
 毕导上出左门还宫先五日本寺官具公服诣皇极
 殿鸣鞭讫奏省牲官员题本进司礼监官接讫奏请
卷九十四 第 75a 页 WYG0971-0770a.png
 省牲承旨叩头退上常服乘辇至牺牲所转西南墙
 角知观二员叩头起提炉导至所南门迤西辇至驻
 鸿胪寺官奏神乐观乐舞生叩头锦衣卫官奏落辇
 上降辇礼部尚书左右侍郎太常寺卿少卿导上至
 所门内西小次憩出礼部太常导上至正牛房香案
 前北向立养牲官率军人牵牲过上前卿奏大祀牛
 犊又奏大祀北羊又奏备祀牲导至鹿房前奏大祀
 鹿至兔房前奏大祀兔仍导至小次内少憩出导升
卷九十四 第 75b 页 WYG0971-0770b.png
 辇上还至太庙参拜还宫先四日本寺官具公服
 诣皇极殿鸣鞭讫奏祭祀斋戒承旨叩头退于东柱
 下西向立候朝毕奏分献官出班叩头讫即出属官
 一员率铺排六人执御杖纱灯进设铜人于文华殿
 东九五斋北向乃出示长安门是日早博士捧请太
 祖祝版诣平台候填御名捧出藏于太庙神库巡风
 官候会极门宣领香烛堂上官俱诣天坛神库视涤
 器次诣太和殿观礼乐次诣牺牲所看牲先三日五
卷九十四 第 76a 页 WYG0971-0770c.png
 鼓本寺官具祭服诣太庙候上请太祖配帝是旦上
 乘舆至太庙门西降舆导引官导上至戟门帷幄内
 具祭服出导至左陛上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内
 赞内导引导上至拜位内赞奏就位典仪唱迎神内
 赞奏再拜典仪唱行献礼执事官诣御前献爵内赞
 奏跪赞读祝赞俯伏兴平身少卿跪御前东北向奏
 礼毕请还宫内赞奏再拜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诣燎
 位内赞奏礼毕上出御帏幄内易皮弁服还御中极
卷九十四 第 76b 页 WYG0971-0770d.png
 殿本寺卿与光禄卿具朝服奏省牲上御皇极殿百
 官具朝服朝毕听受誓戒次日早卿同光禄卿诣天
 坛宰牲具本复命午后寺官率铺排捧玉帛匣香盒
 同香舆亭进皇极殿司礼监官捧帛出同安设于玉
 案南次日五鼓本寺具吉服诣太庙候上告庙是曰
 博士捧祝版于皇极殿中陛上出左顺门由殿左门
 入太常寺卿捧祝版由殿中门进于御案上填御名
 卿捧安舆内司礼监进郊祀帛十二段上装匣内卿
卷九十四 第 77a 页 WYG0971-0771a.png
 捧安舆内进奉先帛一段上装匣内少卿捧安舆内
 卿捧香盒跪进于香亭右上三上香叩头立舆东锦
 衣卫官校舁舆亭出卿随诣天坛神库供奉上乘舆
 诣南郊至昭亨门迤西二知观叩头提炉导驾锦衣
 卫奏落辇礼部尚书首班次左右侍郎次太常卿少
 卿叩头毕上降舆礼部太常导上由昭亨左门入至
 圜丘坛内壝左门本寺卿跪迎同导至午陛尚书等
 官止卿导上升坛上北向立卿奏上帝坛上转东向
卷九十四 第 77b 页 WYG0971-0771b.png
 立奏配帝坛讫导上由东陛下尚书等官同导上至
 神库卿导入上北向立卿奏正位坛笾豆上转东向
 立奏配位坛笾豆上稍转西奏从位坛笾豆讫导上
 出仍同导至神厨卿导入香案前秦燔前牛上进步
 奏正配二坛牲上稍转北向立奏从祀坛牲导上出
 同导由姐帐房北于南门出至神路上乘舆至斋宫
 百官朝宴谢恩退是日午后本寺官率铺排厨役乐
 舞生御设供器夜初漏礼部同本寺官诣皇穹丹墀
卷九十四 第 78a 页 WYG0971-0771c.png
 香案前尚书上香毕俱行叩头礼卿少卿请捧正位
 配位少卿丞请捧从位各安亭内礼部侍郎导正位
 配位亭至午陛下从位亭至东西陛下卿等官奉安
 讫设笾豆祭品昊天上帝正位南向苍璧一郊祀帛
 一(青/色)苍玉爵三燔牛一骍犊一豋一实以太羹簠二实
 黍稷簋二实稻梁笾十二实以形盐藁鱼枣栗榛菱
 芡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糍豆十二实韭菹菁𦵔芹
 菹笋菹醯醢鹿醢兔醢鱼醢脾析豚胉𩛆糁食大祖配
卷九十四 第 78b 页 WYG0971-0771d.png
 位西向奉先帛一(白/色)馀同惟无玉从配四坛东西相
 向东大明礼神帛一(红/色)青磁爵三酒盏二十犊一豋
 一簠簋各二笾十无糗饵粉糍豆十无𩛆食糁食西
 夜明同惟帛(白/色)次东二十八宿周天星辰木火土金
 水星神神帛十(青一红一白/六玄一黄一)青磁爵三酒盏三十犊
 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实和羹簠簋各二笾豆各十
 次西云师雨师风师雷师同惟帛四(青一白一/玄一黄一)夜分
 上御大次礼部太常奉安神位复命上具祭服出导
卷九十四 第 79a 页 WYG0971-0772a.png
 引官导至内壝由左门入内赞引导上行典仪唱乐
 舞生就位执事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位设二成上
 典仪唱燔柴唱迎帝神奏乐内赞奏升坛导上升至
 正位金炉前司香官捧香盒跪进于左内赞跪奏搢
 圭奏上香奏出圭导上至配位金炉前上香(仪/同)奏复
 位卿少卿上御案前二炉香乐上奏四拜(传赞百/官同)
 仪唱奠玉帛奏乐内赞奏诣神御前上升至神御前
 奏搢圭捧玉帛以玉帛跪进于右上受玉帛奏献玉
卷九十四 第 79b 页 WYG0971-0772b.png
 帛上奠讫奏出圭导至配位奏搢圭奏献帛奏出圭
 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内赞奏诣神御
 前上升至神御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右上
 受爵奏献爵奏出圭奏诣读祝位内赞导上至祝位
 乐暂止奏跪(传赞众/官皆跪)赞读祝讫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
 (同/)读祝官捧祝版奠御前案上乐复作导上至配位
 前献爵(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
 (惟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乐止本寺卿
卷九十四 第 80a 页 WYG0971-0772c.png
 立祝桌前东向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上升至
 饮福位光禄卿捧福酒少卿捧胙跪进于左内赞奏
 跪奏搢圭奏饮福酒上饮讫奏受胙上受胙讫奏出
 圭俯伏兴平身奏复位内赞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
 彻馔奏乐乐止典仪唱送帝神奏乐内赞奏四拜(传/赞)
 (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
 捧馔各恭诣泰坛上退立拜位东典仪唱望燎奏乐
 捧祝帛馔官至三成陛下内赞官诣望燎位内赞奏
卷九十四 第 80b 页 WYG0971-0772d.png
 对引导上至望燎位燎位燎半奏礼毕导至棂星门
 左门内导引官导上至大次易服礼部尚书侍郎太
 常卿少卿丞奉安神位于皇穹宇上还参太庙其分
 献礼分献官各于唱初献时赞引引由东西陛诣各
 神位香案前赞跪赞搢笏赞上香复位亚终献仪同
 惟不上香献帛至望燎分诣各燎炉前燎半赞礼毕
 退如祭日遇风雪上就小次仪同前惟上香卿代献
 玉帛献爵执事官代卿唱赐福胙光禄官捧酒胙降
卷九十四 第 81a 页 WYG0971-0773a.png
 至小次跪上左上饮福酒受胙如仪各复位俱捧帛
 爵官代献如遣官摄祭(拜位在/三成下)升坛由西陛上不饮
 酒受胙馀仪同前驾出视牲告辞年月朔日凡告同
 孝玄孙嗣皇帝(御/名)明日诣南郊视大祀牷牺谨诣祖
 宗列圣皇后神位前谨用参拜请配祝文孝玄孙嗣
 皇帝(御/名)敢昭告于太祖高皇帝曰兹以十一月日冬
 至祗祀上帝于圜丘谨请皇祖配帝侑神伏惟鉴知
 谨告驾出大报告辞孝玄孙嗣皇帝(御/名)出宿于郊祗
卷九十四 第 81b 页 WYG0971-0773b.png
 行大报礼谨诣祖宗列圣帝后神位前恭预告知大
 报祝文(青版/殊书)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奏于皇天上帝曰时
 维冬至六气资始敬资典礼谨率臣僚恭以玉帛牺
 齐粢盛庶品备此禋燎祗祀于上帝奉太祖开天行
 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峻德成功高皇帝
 配帝侑神尚享驾回参辞孝玄孙嗣皇帝(御/名)圜丘大
 报礼成恭诣祖宗列圣帝后神位前谨用参拜
  乐章(乐九奏乐生七十二人舞八佾/文生六十四人武生六十四人)
卷九十四 第 82a 页 WYG0971-0773c.png
 迎帝神(中/和) 仰惟玄造兮于皇昊穹时当肇阳兮大
 礼钦崇臣惟蒲柳兮蝼蚁之衷伏承眷命兮职统群工
 深怀愚昩兮恐负洪德爰遵懿典兮勉竭微忠遥瞻天
 阙兮宝辇临坛臣当稽首兮祗迓恩隆百辟陪列兮舞
 拜于前万福翊卫兮而西以东臣俯伏迎兮敬瞻帝
 御愿垂歆鉴兮拜德曷穷 奠玉帛(肃/和) 龙舆既降
 兮奉礼先爰有束帛兮暨瑶瑄臣谨上献兮进帝前
 仰祈听纳兮荷苍乾 进俎(凝/和) 肴馐珍馔兮荐上
卷九十四 第 82b 页 WYG0971-0773d.png
 玄庖人列鼎兮致精虔臣盖祇献兮馨醴牷愿垂歆
 享兮民福渊 初献(寿/和) 礼严初献兮捧觞臣将上
 进兮圣皇圣皇垂享兮穆穆臣拜首兮何以忘 亚
 献(豫/和) 礼觞再举兮荐玉浆帝颜歆悦兮民福昂
 民生有赖兮感上苍臣惟鞠拜兮荷恩长 终献(熙/和)
  三献礼觞兮祀事孔明一念微衷兮露悃臣情景
 张乐舞兮声锽鋐仰瞻圣容兮俯赐恩泓 彻馔(雍/和)
  祀礼峻兮精意禋三献备兮诚己申敬彻弗迟兮
卷九十四 第 83a 页 WYG0971-0774a.png
 肃恭寅恐多弗备兮赖洪仁 送帝神(清/和) 禋事讫
 终兮百辟维张帝垂歆鉴兮沐泽汪洋龙车冉冉
 兮宝驾旋云灵风鼓舞兮瑞露清瀼洪恩浩荡兮
 无以为酬粗陈菲荐兮已感歆尝香气腾芳兮上
 彻帝座仰瞻圣造兮赐福群方臣同率土兮载欢
 载感祗回宝辇兮凤啸龙翔诚惶诚恐兮仰恋弥
 切愿福生民兮永锡亨昌 望燎(时/和) 龙车宝辇兮
 升帝乡御馐菲帛兮奉燎方环佩铿锵兮罗坛壝
卷九十四 第 83b 页 WYG0971-0774b.png
 炬焰特举兮气煇煌生民蒙福兮圣泽沾臣荷眷佑
 兮谢恩光
 铜人斋牌 年月日冬至大祀天于圜丘某日午后沐
 浴更衣某日为始致斋三日
 祭司牲祝文 太常寺卿某等致祭于司牺牲之神
 青山水草之神牺牲所土地之神曰郊祭为重牺牲
 为先畜牧丰肥惟神是赖某等兹选吉辰躬亲自
 上涤钦奉上命祭用肴馐谨用祭告神其鉴之尚享
卷九十四 第 84a 页 WYG0971-0774c.png
  长安门示
 太常寺为祭祀事某年十一月某日冬至大祀天于
 圜丘文武百官自某月某日午后沐浴更衣于本衙
 门宿歇某日各具朝服听受誓戒本日为始致斋三
 日其陪祭官员除年老残疾疮疥气喘刑馀丧过之
 人不与外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六科都给事
 中皇亲驸马指挥千百户等官至日各具祭服伺候
 陪祭官合行知会
卷九十四 第 84b 页 WYG0971-0774d.png
 大报前期钦定大臣命下移手本各大臣请知前七日
 移手本鸿胪寺请升殿奏看牲并奏祭祀又揭帖移
 司礼监接看牲官本又手本移锦衣卫差官校舁香
 舆亭前五日移揭帖司礼监填请配神祝版并奏祭
 祀接分献官本是日委官二员赴寺领金灯掌乐
 领金钟前三日移揭帖司礼监填祝版令坛官发香
 舆亭于锦衣卫官校并捧苍璧祝版匣同青纻丝
 分八十一龙袱青白匣二香盒一送寺候进是日
卷九十四 第 85a 页 WYG0971-0775a.png
 晚官吏厨役俱于本寺斋宿
 
 
 
 
 
 
 
卷九十四 第 85b 页 WYG0971-0775b.png
 
 
 
 
 
 
 
 图书编卷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