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三
卷九十三 第 1a 页 WYG0971-07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九十三
             明 章潢 撰
  礼曹总叙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春官宗伯掌建邦之五礼
 实兼幽明之道也故吉礼所以仁鬼神也凶礼所以
 仁死丧也宾礼所以仁邦国也军礼仁师田封役大
 均也嘉礼仁邦国万民而亲之也春仁德也记曰宗
卷九十三 第 1b 页 WYG0971-0712b.png
 伯之官以成仁不其合天地人鬼而一归之仁乎历
 代官名职掌不齐我朝设礼部尚书即周春官大宗
 伯卿也侍郎小宗伯也四司仪制祠祭主客精膳皆
 其属也凡郊庙社稷朝贡燕飨历法乐律冠婚丧祭
 学校之教宾兴之举与夫医卜佛道番夷重译一切
 等威名数皆其所掌虽外有太常鸿胪为之分职而
 礼曹实总之周官大司徒大乐正此其兼之矣夫天
 之仁天下也以春故阴阳和而万物遂春官之仁天
卷九十三 第 2a 页 WYG0971-0712c.png
 下也以礼故神人洽而万国宁仁岂易言哉孔子曰
 仁者人也曰人者天地之心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乐
 何周礼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
 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
 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孰非仁以为之本哉
 可见万物夥矣必生之以春万民众矣必教之以仁
 职掌虽烦其本则一必如此而后可以配乎天之春
 也否则礼乐皆虚文欲以事天享帝亲万民也难矣
卷九十三 第 2b 页 WYG0971-0712d.png
 是故论宗伯之职莫要于仁民论端本之教莫先于
 仁身以立其本仁民以敷其教礼乐鬼神一以贯之
 矣
  本朝圣制
 洪武二年六月上读叔孙通傅至两生不肯行因谓
 侍臣曰叔孙通虽云窃礼乐之糠秕然创制礼仪于
 煨烬之馀以成一代之制亦可谓难矣如两生之言
 不无迂耶若礼乐必待百年而后可兴当时朝廷之
卷九十三 第 3a 页 WYG0971-0713a.png
 礼废矣朕闻先王之礼因宜孔子曰期年三月必世亦
 因时制宜之谓若谓必待百年则诚迂矣
 八月礼部尚书陶凯等言古者人臣进膳日举一乐
 今拟举行上曰古之帝王德隆治洽熙然太和日一
 举乐似未为过今天下虽定人民未苏北征将士尚
 在暴露朕宵旰忧勤之不暇而可自为逸乐哉寝之
 洪武四年六月命吏部尚书陶凯制宴享九奏乐章
 成上之一曰本大初二曰仰大明三曰民生初四曰
卷九十三 第 3b 页 WYG0971-0713b.png
 品物亨五曰御六龙六曰泰阶平七曰君德成八曰
 圣道成九曰乐清宁上命恊音律者歌之谓侍臣曰
 礼以道敬乐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为治元时古乐
 俱废惟淫词艳曲更唱迭和又使外国之声与正音
 相杂甚者以古先帝王祀典神祗饰为舞队谐戏殿
 廷殊非所以道中和崇治体也今所制乐音颇恊音
 律有和平广大之意自今一切流俗諠譊淫亵之乐
 悉屏去之
卷九十三 第 4a 页 WYG0971-0713c.png
 洪武十七年六月上御奉天门谕群臣曰治天下之
 道礼乐二者而已若通于礼而不通于乐非所以淑
 人心而通治道达于乐而不达于礼非所以振纲纪
 而立大中必礼乐并行然后治化醇一或者曰有礼
 乐不可无刑政朕观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苟为治徒务刑政而遗礼乐在上者虽有威严之政
 必无和平之美在下者虽有苟免之心终无格非之
 诚大抵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卿
卷九十三 第 4b 页 WYG0971-0713d.png
 等于政事间宜知此意毋徒以礼乐为虚文也
卷九十三 第 5a 页 WYG0971-0714a.png
 
 
 
 
 
 
 
 
卷九十三 第 5b 页 WYG0971-0714b.png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游氏曰人/而不仁则)
 (人心亡矣其如礼乐何哉言虽/欲用之而礼乐不为之用也)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遗其本而专事其末则岂礼乐之谓哉)
 周礼大司徒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
 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
 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
 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
卷九十三 第 6a 页 WYG0971-0714c.png
 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
 乐记曰礼乐皆得谓之德德者得也是故乐之隆非
 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
 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
 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
 以极耳目口腹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
 正也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礼者殊事合敬者也
卷九十三 第 6b 页 WYG0971-0714d.png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故钟鼓管磬羽籥干戚乐之
 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
 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袭礼之文也故知
 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
 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孝经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
卷九十三 第 7a 页 WYG0971-0715a.png
 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
 众此之谓要道也
 汉书礼乐志曰六经之道同归礼乐之用为急 说
 者因班固此言谓易以道礼乐之原书以道礼乐之
 实诗以道礼乐之志春秋以道礼乐之分
 欧阳脩曰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三
 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
 周子曰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
卷九十三 第 7b 页 WYG0971-0715b.png
 父子子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故礼先而
 乐后山谷黄氏曰礼乐者圣人所以节文仁义至于
 大成者也修之身立于天下一法也一物也乐由天
 作礼以地制夫范围天地非圣人孰能之惟圣人能
 遂万物之宜通天下之志万物皆得宜礼之实也天
 下皆得志乐之实也董生王吉刘向所论盖欲用先
 王之礼乐宜于世者以教化民此与圣人之言不悖
 孔子所论孟公绰卞庄子之徒盖或过或不及非以
卷九十三 第 8a 页 WYG0971-0715c.png
 礼乐节文之则不可以为成人如孟子所论合矣圣
 人者知人之根本材器故其用礼乐也知变成之道
 与天地同流故钟鼓之间而与天地同和俎豆之间
 而与天地同节后世不本之心术故肝胆楚越也而
 况于礼乐乎
 程子曰礼乐大矣然于进退之间已得性情之正
 五峰胡氏曰等级至严也失礼乐则不威山河至险
 也失礼乐则不固礼乎乐乎天下所日用不可以造
卷九十三 第 8b 页 WYG0971-0715d.png
 次颠沛废焉者乎
 北溪陈氏曰礼乐不是判然两物不相干涉礼只是
 个序乐只是个和才有序便顺而和失序便乖戾而
 不和如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所以相戕相贼相怨相
 仇如彼其不和者都缘先无个父子君臣夫妇兄弟
 之礼无亲义序别便如此
 北溪陈氏曰礼乐有本有文礼只是中乐只是和中
 和是礼乐之本然本与文二者不可阙一礼之文如
卷九十三 第 9a 页 WYG0971-0716a.png
 俎豆玉帛之类乐之文如声音节奏之类是有这中
 和而文以玉帛俎豆与声音节奏方成礼乐
 礼乐须就心上论礼只是个恭敬底意乐只是个和
 乐底意本是里面有此敬与和底意然此意何自而
 见须于宾客祭祀时将之以玉帛寓之于笾豆播之
 于声音节奏间如此则内外本末相副方成礼乐
 礼乐无所不在所谓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何
 离得如盗贼至无道亦须上下有统属此便是礼底
卷九十三 第 9b 页 WYG0971-0716b.png
 意才有统属便自相听从相睦这便是乐底意又如
 行路人两个同行才存个长少次序长先少后便相
 和顺而无争其所以有争斗之心皆缘是无个少长
 之序先自乱了安得有和顺底意○人徒见升降裼
 袭有类乎美观铿铿节奏有近乎末节以为礼乐若
 无益于人者抑不知释回增美皆由于礼器之大备
 而好善听过皆本于乐节之素明礼以治躬则庄敬
 不期而自肃乐以治心则鄙诈不期而自消盖接于
卷九十三 第 10a 页 WYG0971-0716c.png
 视听者所以养其耳目而非以娱其耳目形于舞蹈
 者所以导其血气而非以乱其血气则礼乐之用可
 知矣
 西山真氏曰敬者礼之本制度威仪者礼之文和者
 乐之本钟鼓管磬者乐之文礼乐二者阙一不可记
 曰乐由阳来礼由阴作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
 行焉(天尊于上地卑于下万物散殊有大有/小此即制之所由起盖礼主乎别故也)流而不
 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阴阳二气流行于天地之间/未尝止息二气合而化生万)
卷九十三 第 10b 页 WYG0971-0716d.png
 (物此乐之所由兴盖乐主和故也所谓阴阳二气者/日月雷霆风雨寒暑之类皆是二气和合方能生成)
 (万/物)故礼属阴(凡天地间道理一定/而不可易者皆属阴)乐属阳(凡天地间/流行运转)
 (者皆/属阳)礼乐之不可阙一如阴阳之不可偏胜(一岁之/间寒暑)
 (之相易雨露霜雪之相济方能气候和平物遂其生/阳太胜则亢而为旱阴太胜则滥而为水有阴无阳)
 (则物不生有阳/无阴则生不成)礼胜则离以其太严而不通乎人情
 故离而难合乐胜则流以其太和而无所限节则流
 荡忘返所以有礼须用有乐有乐须用有礼此礼乐
 且是就性情上说然精粗本末亦初无二理○礼中
卷九十三 第 11a 页 WYG0971-0717a.png
 有乐(言严肃之中有自然之/和此即是礼中之乐)乐中有礼(言和乐之中/有自然之节)
 (此即是乐/中之礼)朱文公谓严而泰(此即礼/中有乐)和而节(此即乐/中有礼)
  礼乐总论
 礼乐切身斯须不可离也斯须离之则耳目瞆毦视
 听失职手足痿痹痛痒不相关矣礼乐可以斯须离
 之哉尝诵孔子礼云之言固知玉帛钟鼓不足以尽
 礼乐欲求其所谓本焉不可得也因会通人而不仁
 其如礼乐何始豁然省焉仁即其本矣乎仁则礼乐
卷九十三 第 11b 页 WYG0971-0717b.png
 不待外求随其仪度之交错莫非至敬之文而触目
 皆玄黄也随其声音之铿锵莫非太和之响而盈耳
 皆笙簧也有本焉故也否则不仁已非人矣虽有玉
 帛钟鼓而虎皮羊质瓦缶雷鸣礼乐云乎哉盖人之
 为人而与禽兽异者以其有礼乐之道也而人之所
 以为人者以其仁也试观七尺之躯内而五脏六腑
 外而四肢百骸活泼泼地参两仪而灵万物者以其
 有此生理流通贯彻故血肉之躯皆活物也孔子曰
卷九十三 第 12a 页 WYG0971-0717c.png
 仁者人也孟子曰仁人心也与生俱生与形俱形非
 仁而何惟以仁存其心焉则视听言动恊其则喜怒
 哀乐中其节作止语默合其宜脉络贯通形神俱融
 而太和之气充满于一身矣无体之礼无声之乐惟
 仁人能实有诸已所以不待三千三百为之等杀而
 身即为度也不待六律六吕为之节奏而声即为律
 也仁岂离于须臾之顷耶斯人离也不独一身为然
 凡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莫非仁道之浃洽
卷九十三 第 12b 页 WYG0971-0717d.png
 也故此身之所应接其分秩然其情蔼然亦孰非礼
 乐以为之节宣哉然论礼乐者莫不曰天高地下万
 物散殊而礼制兴焉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行焉
 盈天地间莫非礼乐人虽满腔皆恻隐之心焉其如
 天地之礼乐何是又不识仁即天地生物之心物各
 得其理而和即天地之礼乐也况仁者天地万物为
 一体一物失序即非礼也一物违和即非乐也此心
 其能忍乎哉充此不忍之心必欲理万物之宜必欲
卷九十三 第 13a 页 WYG0971-0718a.png
 通天下之志而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
 非仁人其孰能之然亦非仁之外别有所谓礼与乐
 也礼即仁之条理乐即仁之和乐是也求仁者抑岂
 能斯须舍礼乐哉斯须不庄不敬不和不乐即非仁
 也故礼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敢以为升降
 上下周旋裼袭皆礼之文也不尽心于礼乎歌咏可
 以养其性情舞蹈可以养其血脉也敢以为屈伸俯
 仰缀兆疾徐皆乐之文也不尽心于乐乎本之以仁
卷九十三 第 13b 页 WYG0971-0718b.png
 而文之以礼乐则执持坚定荡涤消融此即其熟仁
 之道矣苟遗其本而专事其文则不可
  礼乐合一总论
 周礼大宗伯掌五礼大司乐掌六乐小宗伯而下如
 司命司服等十九官皆礼官之联乐师而下如大师
 大胥等十九官皆乐官之联则是礼乐之职分矣然
 礼乐未尝分也盍求之古人制礼作乐之本乎大司徒
 曰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
卷九十三 第 14a 页 WYG0971-0718c.png
 情而教之和大宗伯曰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
 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夫礼乐固所以防民者
 也而司徒宗伯之所掌皆同谓之中和何邪盖尝观
 子思子之言中和矣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性之
 正也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情之正也中者天下之大
 本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和者天下之达道
 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致其中之至者则体
 立致其和之至者则用行而天地位万物育矣此子
卷九十三 第 14b 页 WYG0971-0718d.png
 思子之言中和也然而喜怒哀乐不能不发发而不
 能皆中节是以不能无望于堤防之功是故大宗伯
 以民物得于天之所产者本属阳以其冲漠无眹阴
 之静也故其德为阴此乃未发之时寂然不动者也
 故以中礼防之民物得于地之所产者本属阴以其
 呈露毕见阳之动也故其德为阳此乃既发之时感
 而遂通者也故以和乐防之此二者因其自然之中
 和而堤防之使不流于情伪是宗伯有以导之于内
卷九十三 第 15a 页 WYG0971-0719a.png
 而制之于外也大司徒以民之易离其中而流于伪
 则失其性之正故教以五礼而防其伪以存养其未
 发之中以民之易乖其和而流于情则失其情之正
 故教以六乐而防其情以省察其既发之和此二者
 遏其未流之情伪而堤防之使不失其中和是司徒
 有以制之于外而养之于内也盖人生而静天之性
 也感于物而动情之欲也如欲内外交制堤防而教
 导之舍礼乐何以哉中和者礼乐之本也五礼六乐
卷九十三 第 15b 页 WYG0971-0719b.png
 者礼乐之文也舍中和之本无以为礼乐舍礼乐之
 文无以导中和故曰礼以导中乐以导和司徒以之
 而防民则大本立达道行宗伯以之而合天地之化
 万物之产则天地位万物育岂特事鬼神谐万民致
 百物而已哉观周官之礼乐不知有中和之本而徒
 求详于玉帛钟鼓之文未足与言礼乐矣
  礼总序
 礼者理也在天曰天理在地曰地理在人曰脉理在
卷九十三 第 16a 页 WYG0971-0719c.png
 人伦曰伦理在木曰条理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至纤
 至悉秩然不淆此礼之所以严而明经而等曲而中
 也观于天泽则天地自然之理了然于卑高上下之
 陈圣人制为五礼岂能于自然之理加减毫末哉故
 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礼固制自圣人实
 本乎天则虽其安上治民维持世教仪文度数森不
 可犯苟有一毫拂人情乖物轨何能使万世常行而
 不易哉是故朝觐所以理上下也郊社所以理神祇
卷九十三 第 16b 页 WYG0971-0719d.png
 也宗庙所以理昭穆也帝王圣庙所以理功德也学
 校宾兴所以理贤才也冠婚丧祭所以理生死也乡
 饮射士相见礼所以理宾友也以至宫室车旗之制
 衣裳冠冕之度樽爵俎豆之设进趋拜跽辞让揖逊
 周旋曲折之节三百三千不可穷诘一皆人心同然
 之理自为之经曲隆杀也孰非天命之中乎圣王不
 过因人心之自然者为之制耳故定省抑搔哕咳欠
 伸何其烦也至敬无文乃见天则何其简也真知礼
卷九十三 第 17a 页 WYG0971-0720a.png
 者自一理达之万殊而有壬有林莫非文理之散见
 自万殊会之一本有伦有脊一皆至理之渊涵人徒
 见其声名文物等列如此其盛抑知身容俯仰一循
 其脉理之不可乱者典礼之敦庸一循其伦理之不
 可紊制作至于经天纬地一循天地之理而无一毫
 矫强于其间也试反之心苟存焉有不能敬不能序
 不能节文不能别嫌明微以极其条理之详者哉心
 苟不存则天理已泯纵作而致其恭而不由至诚恻
卷九十三 第 17b 页 WYG0971-0720b.png
 怛以行之凡仪节皆虚文耳何怪以礼为伪也盖礼
 以范俗威仪制度乃其所必有者朝廷有典章圣贤
 有成法在也于此特推其本与知礼之君子一商确
 之以共服膺乎克巳复礼之教云
卷九十三 第 18a 页 WYG0971-0720c.png
 
 
 
 
 
 
 
 
卷九十三 第 18b 页 WYG0971-0720d.png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上天下泽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
 矣然以泽视天则尤下之下卑之卑者夫固天地自
 然之限制也君子观履之象于以辨上下定民志夫
 民志何以不定由上下未辩不知履之所以为履在人
 本至卑至下也故上下无辩则纪纲不立凌逼不慎
 则僣乱易生焉因天泽自然之分制为典礼三千三
 百各有隆杀不相踰越为之君臣使天下贵役贱为
卷九十三 第 19a 页 WYG0971-0721a.png
 之等杀使天下尊役卑为之节制使天下上役下举
 纷然不可齐之众一归于截然不可乱之礼上者如
 天之不可以为泽下者如泽之不可以干天民见其
 上下悬绝若此则心志一定凡服食器用之间进退
 升降之际不敢僣踰盖自有天泽以来未之改也记
 曰礼禁乱之所由生者此也噫是礼也君子所素履
 者也惟此志默顺乎天则德愈盛礼愈恭而率履不
 越则民之所视者即此在矣可不慎欤
卷九十三 第 19b 页 WYG0971-0721b.png
  五礼总叙
 自伏羲至黄帝五礼始具其唐尧则舜典云修五礼
 及命伯夷典三礼论语云商因于夏礼周因于商礼
 则夏商亦有五礼然王制云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
 明七教以兴民德六礼者冠婚丧祭乡相见也七教
 者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孔颖达之
 疏曰此六礼教皆商礼也周有五礼十二教焉由三
 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
卷九十三 第 20a 页 WYG0971-0721c.png
 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古者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
 冕弁以为服樽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以
 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神而治民其岁时聚会以为
 朝觐聘问欢忻交接以为射乡时享合众兴事以为
 师田学校下至里闾田亩吉凶哀乐凡民之事莫不
 一出于礼由之以教其民为孝慈友弟忠信仁义者
 常不出于居处动作衣服饮食之间盖其朝夕从事
 者无非在乎此也此所谓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之天
卷九十三 第 20b 页 WYG0971-0721d.png
 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远罪而成俗
 也及周之衰也道散于异政之国法忘于殊俗之家
 君子不得以行礼小人得以行非礼故两观大路朱
 干玉戚天子之礼在诸侯塞门反坫素衣朱襮诸侯
 之礼在大夫随武子不知殽蒸孟僖子不知相礼范
 献子不知问讳鲁不知尚羔则当时之知礼者盖亦
 鲜矣遭秦变古后之有天下者自天子百官名号位
 序国家制度宫车服器一切用秦间稍损益而大抵
卷九十三 第 21a 页 WYG0971-0722a.png
 苟简其朝夕从事则以簿书狱讼兵食为急曰此为
 政也所以治民至于三代礼乐具其名物而藏于有
 司时出而用之郊庙朝廷曰此为礼也所以教民此
 所谓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故自汉以来史官所
 记事物名数降登揖逊拜俛伏兴之节皆有司之事
 耳所谓礼之末节也然用之郊庙朝廷自缙绅大夫
 从事其间者皆莫能晓习而天下之人至于老死未
 尝见也况欲识礼乐之盛晓然谕其意而被其教化
卷九十三 第 21b 页 WYG0971-0722b.png
 以成俗乎呜呼习其器而不知其意忘其本而仅存
 其末又不能备其所谓朝聘射乡食享师田学校冠
 婚丧祭之礼在者能几何哉
卷九十三 第 22a 页 WYG0971-0722c.png
 
 
 
 
 
 
 
 
卷九十三 第 22b 页 WYG0971-0722d.png
  五礼考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以佐王
 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
 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伯
 雨师以血祭社稷五岳以狸沈祭山林川泽以副辜
 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祀
 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
 先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
卷九十三 第 23a 页 WYG0971-0723a.png
 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
 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頫曰视以军
 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
 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以
 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
 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
 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庆贺之礼
卷九十三 第 23b 页 WYG0971-0723b.png
 亲异姓之国小宗伯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辨庙
 祧之昭穆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掌三族之别
 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春秋传曰
 (周内/史过)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则上
 下昏何以长世刘子曰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
 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君子曰让礼之主也世之治
 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
 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子贡曰夫
卷九十三 第 24a 页 WYG0971-0723c.png
 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俯仰于是乎取之
 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
 晋女叔齐曰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
 也子太叔引子产之言以答赵简子曰夫礼天之经
 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
 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
 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
 之简子曰甚哉礼之大也对曰礼上下之纪天地之
卷九十三 第 24b 页 WYG0971-0723d.png
 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故人之能自
 曲直以赴礼者谓之成人大不亦宜乎
 晏子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
 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
 而不违臣共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
 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
 礼之善物也
 荀子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
卷九十三 第 25a 页 WYG0971-0724a.png
 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
 也故制礼义以防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
 不求于物物不必屈于欲两者相待而长也
 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师旅饰威是百王之
 所同古今之所一也
 程颐曰学礼节文必求先王之意得意乃可以沿革
 礼之本出于民之情圣人因而道之耳礼之器出于
 民之俗圣人因而节文之耳
卷九十三 第 25b 页 WYG0971-0724b.png
 张载曰礼者理也知礼则能制礼
 朱熹曰圣人有作须别有个措置琐细制度皆若具
 文且要理会大本大原
 按古礼之不能行于今世犹今礼之不可行于古也
 然万古此天地万古此人心圣人缘人情而制礼何
 有古今之异哉若夫衣服器用之类则有不能以尽
 同亦在时王斟酌而损益之耳盖三代以前以礼为
 治天下之大纲三代以后以礼为治天下之一事古
卷九十三 第 26a 页 WYG0971-0724c.png
 今治效所以有污隆之异者以此我太祖初得天下
 于洪武元年即命中书省暨翰林院太常寺定拟三
 礼明年遍徵草茅道德之士相与考订之以为一代之
 制今书之存者大明集礼洪武定制礼仪定式稽古
 定式制及诸司职掌所载者乞命掌礼大臣著为一
 书颁赐中外使天下后世知我朝一代之制永永遵
 守
 周行已曰圣人制冠婚丧祭朝聘乡射之礼以行君
卷九十三 第 26b 页 WYG0971-0724d.png
 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义其形而下者见于饮食
 器服之用其形而上者极于无声无臭之微众人勉
 之贤人行之圣人由之故所行其身与其家与其国
 其天下者礼乱则乱礼存则存礼亡则亡
 按礼记一书当以礼为主而分四科以类考之先儒
 谓四科礼也仪也乐也制度也以此四科读此四十
 七篇思过半矣
卷九十三 第 27a 页 WYG0971-0725a.png

卷九十三 第 28a 页 WYG0971-0725c.png

卷九十三 第 29a 页 WYG0971-0726a.png

卷九十三 第 30a 页 WYG0971-0726c.png
  总论
 大哉礼乎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
 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在人也所以明亲疏别嫌
 微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不可须臾离也礼可以
 易言哉故以言其博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
 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有以多
 为贵者有以少为贵者有以大为贵者有以外为贵
 者有以高为贵者有以下为贵者有以文为贵者有
卷九十三 第 30b 页 WYG0971-0726d.png
 以素为贵者不丰不杀惟其称也君子之于礼也有
 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有
 渐而播也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有
 顺而摭也馀并然又大积不苑并行不谬细行不失
 深而通荗而有间连而不相及动而不相害斯之谓
 大顺也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其礼文不齐又
 有不可胜言者何其博也岂一于博而无其要哉礼
 即吾心之条理也故曰无体之礼曰至礼不让曰至
卷九十三 第 31a 页 WYG0971-0727a.png
 敬无文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
 敬以天下之至不齐者一本诸吾心毋不敬又何其
 约乎孔子大林放之问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礼云礼
 云玉帛云乎哉皆此意也是故人惟齐庄中正而至
 敬在吾心焉则形之亲疏其等杀自严形之尊卑其
 名分自辨形之动容周旋升降裼袭自恊乎规矩而
 仪文度数虽不同一皆吾心条理之散殊耳然则人
 心自然之敬古犹今也无恭敬之心非人也所谓内
卷九十三 第 31b 页 WYG0971-0727b.png
 心之礼当体之礼五等之礼文孰非吾心固有之物
 哉虽然易谓嘉会足以合礼又谓观其会通以行其
 典礼礼岂易言乎哉孔子大圣人也素以知礼称而
 问之太庙学之老聃若此乎好古而敏求也观曾子
 问载在礼经大圣大贤其究心于礼也勤勤恳恳无
 所不用其极况先圣先王其制礼垂训纤悉备具后
 之人欲观通嘉会而可以弗之问弗之学哉要之礼
 有本也有文也志斯礼者果能会通经曲而毋不敬
卷九十三 第 32a 页 WYG0971-0727c.png
 
 
 
 
 
 天体物不遗故天高地下万物散殊礼制行焉礼非
 他也即万物之体也仁者人也仁体事无不在故人
 而不仁如礼何而礼非人之体乎礼器篇曰礼也者
卷九十三 第 32b 页 WYG0971-0727d.png
 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
 也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
 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其致一也一者何也范氏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
 以一言蔽之曰毋不敬是已试观人之一身肌肤筋
 骸具而百体备内焉毫发之孔窍何一非体何一非
 礼此所以君子无不敬而敬身为大也苟斯须不庄
 不敬则暴慢邪僻得以乘之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所
卷九十三 第 33a 页 WYG0971-0728a.png
 措且不可以语人也然则欲以固肌肤束筋骸使百
 体各得其理者岂有他哉一敬焉尽之矣夫以礼治
 躬整齐严肃樽节退让凡升降进退之间周旋裼袭
 之中一一中规中矩使耳目鼻口心之百体皆由顺
 正以行其义者非矫强而致其情也天生蒸民物则
 皆其赋子典礼皆其秩叙即周身内外思维运动莫
 非自然之天则也惟一敬宰乎中洞洞属属朝乾夕
 惕无非全吾之天则已耳可见礼切于人非外铄也
卷九十三 第 33b 页 WYG0971-0728b.png
 即人之体也体岂可须臾离之哉或曰礼诚体备于
 人身而一身能几何哉周礼仪礼其大纲节目何可
 以一端尽也曰礼之散殊弥纶天地要皆体备于一
 人之身者也周礼礼之官也仪礼礼之文也须臾不
 可离者非经曲之在吾身者乎真知礼仪威仪所以
 定命而修已以敬焉则体国经野靡不尽其职朝祭
 聘享靡不尽其文而筐篚玉帛莫非礼也否则纲举
 目张不过繁缛之末节耳已礼云乎哉或曰礼即体
卷九十三 第 34a 页 WYG0971-0728c.png
 也而有无体之礼敬即礼也而有无文之敬何也曰
 礼原于太一何体何文之有然天地四时阴阳日月
 五行万物实浑然一体而灿然有文者也人惟即有
 体之身以凝乎无体之礼其经而等者森列不淆其
 曲而杀者纤悉毕举即其执礼惟谨虽曰无不敬而
 动容周旋中礼实无不敬也故曰待其人而后行信
 乎礼一也三千三百言其文之博无不敬也言其体
 之约所以颜渊问仁孔子教以非礼勿视听言动必
卷九十三 第 34b 页 WYG0971-0728d.png
 克巳复礼斯可为成身之仁人者此也彼周礼仪礼
 之所载固有典有则不过举此以措之耳因世之论
 礼者舍其本而事其末故即文公先生所辑小学敬
 身篇以冠诸礼之首云
  敬身考
 孔子曰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
 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本伤其本枝
 从而亡○仰圣谟景贤范述此篇以训蒙士
卷九十三 第 35a 页 WYG0971-0729a.png
 丹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
 者凶○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傲不
 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
 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而
 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狠毋求胜分无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
卷九十三 第 35b 页 WYG0971-0729b.png
 夷狄不可弃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猊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
 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猊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
 鄙背矣 曲礼曰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
 言谓之善行 乐记曰君子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
 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
卷九十三 第 36a 页 WYG0971-0729c.png
 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孔子曰君子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管敬仲曰畏威如疾民之上也
 从怀如流民之下也见怀思畏民之中也(以上明心/术之要)
 冠义曰凡人之所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
 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
 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
 和而后礼义正 曲礼曰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
卷九十三 第 36b 页 WYG0971-0729d.png
 怠荒游毋踞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发毋剃冠毋
 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将适舍
 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不闻
 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扄视瞻无回户开亦
 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履毋踖席抠
 衣趋隅必慎唯诺 玉藻曰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
 者斋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
 容肃立容德色容庄曲礼曰坐如尸立如斋 少仪曰
卷九十三 第 37a 页 WYG0971-0730a.png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毋拔来毋报往毋
 渎神毋循枉毋测未至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
 论语曰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礼记曰凡视
 上于面则傲下于带则卑倾则奸 论语曰孔子于
 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
 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
 也 孔子食不语寝不言 士相见礼曰与君言言
 使臣与大夫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
卷九十三 第 37b 页 WYG0971-0730b.png
 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
 忠信 论语曰席不正不坐 子见齐衰者虽狎必变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猊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礼记曰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
 冠而坐 论语曰寝不尸居不容 子之燕居申申
 如也夭夭如也 曲礼曰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
 坐不立入国不驰入里必式 少仪曰执虚如执盈
 入虚如有人 礼记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
卷九十三 第 38a 页 WYG0971-0730c.png
 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进则
 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和
 鸾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射
 仪曰射者进退周旋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
 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
 行矣(以上明威/仪之则)士冠礼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
 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介尔景福再加曰
 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
卷九十三 第 38b 页 WYG0971-0730d.png
 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
 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曲礼曰为人
 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论语
 曰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
 必表而出之 去丧无所不佩 孔子曰羔裘玄冠
 不以吊 礼记童子不裘不帛不履絇孔子曰士志
 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道也(以上明衣/服之制)
 礼曰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
卷九十三 第 39a 页 WYG0971-0731a.png
 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
 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客絮
 羹主人辞不能烹客歠醢主人辞以窭濡肉齿决乾
 肉不齿决毋嘬炙 少仪曰侍燕于君子则先饭而
 后已毋放饭毋流歠小饭而亟之数噍毋为口容
 论语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
 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
 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
卷九十三 第 39b 页 WYG0971-0731b.png
 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彻姜食不多食 礼记
 曰天子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
 犬豕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乐记
 曰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
 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
 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 孟子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害大也(以上明/饮食之)
 (节/)
卷九十三 第 40a 页 WYG0971-0731c.png
 
 
 
 
 
 
 
 
卷九十三 第 40b 页 WYG0971-0731d.png
 
 
 
 
 
 
 
 图书编卷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