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一
卷九十一 第 1a 页 WYG0971-06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九十一
             明 章潢 撰
  屯盐相须总序
 利弊常相因也欲兴利者不得不去其弊而不察其
 弊之所由起则弊未易去利亦未昜兴也今日国计
 莫大于边国用告困亦莫困于边其弊安在哉盖沿
 边之屯田废则边费不得不取给于内帑而内帑不
卷九十一 第 1b 页 WYG0971-0649d.png
 得不取足于东南之转输究其弊之原缘商人不种
 粟于边而屯卒之牛种不能尽仰给于官坐是屯田
 废而商人之利亦薄矣若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且
 曰种边非商人所愿也曷不推原昔之所以愿种于
 边者何故昔日边屯广积商兵两利者何故未有可
 行于昔不可行于今者特在经国者一反掌间耳计
 近利而忘远虑安故常而昧变通更弦改辙不得不
 深有望于干蛊之君子此屯盐利弊相因之图所由
卷九十一 第 2a 页 WYG0971-0650a.png
 作也
卷九十一 第 3a 页 WYG0971-0650c.png
  盐法利弊
 弘治五年令两淮等盐运司盐引俱于运司招商开
 中纳银类解户部太仓以备边储国初以来天下盐
 课俱于各边开中上纳本色米豆商人欲求盐利于
 近边转运本色以待开中故边方粟豆无甚贵之时
 至是户部尚书叶淇淮安人盐商皆其亲识因与淇
 言商人赴边纳粮价少而有远涉之虞在运司纳银
 价多而得易便之利淇然之内阁徐溥同年最厚
卷九十一 第 3b 页 WYG0971-0650d.png
 淇遂奏准商人引盐悉输银户部送太仓银库收贮
 分送各边盐银积至一百万馀两人以为利而不知
 其坏旧法也商人赴边开中之法既废近边米豆无
 人买运价遂腾涌边储自此整理愈难矣
 按嘉靖中詹事霍韬疏谓昔我太宗皇帝之供边也
 悉以盐利其制盐利也每盐一引输边粟二斗五升
 是故富商大贾悉于三边自出财力自招游民自垦
 边地自艺菽粟自固堡伍岁时屡丰菽粟屡盈至天
卷九十一 第 4a 页 WYG0971-0651a.png
 顺成化年间甘肃宁夏粟一石易银二钱时有计利
 者曰商人输粟二斗五升支盐一引是以银五分得
 盐一引也请更法课银四钱二分支盐一引其获利
 八倍于昔矣户部以为实利遂变其法凡商人引盐
 悉输银于户部间有输粟之例亦屡行屡止且虽输
 粟亦非二斗五升之旧矣商贾耕稼积粟无用彻业
 而归边地遂日荒芜困敝千里沃壤莽然荆榛稻米
 一石值银五两皆盐法更弊之故也然则欲安边足
卷九十一 第 4b 页 WYG0971-0651b.png
 用莫急于复太宗盐法乎 按祖宗朝足边屯田为
 急中屯次之今皆不行惟临时倚办于挖运籴买二
 者而已然挖运苦于陆路艰难籴买苦于边方粟贵
 皆下策也呜呼祖宗良法废格不行末世下策因循
 蹈袭无怪乎边事之日非也备书于纪惟智者察焉
 国家之设六边其初虽仰给邻省之常赋然屯田盐
 法所补至为不少今屯田久弊势难卒复然尚有可
 诿者谓敌数内侵地荒不可垦也至如盐法一事则
卷九十一 第 5a 页 WYG0971-0651c.png
 固任其大坏而莫之省忧其又何说焉哉顷岁以来所
 司以商人困敝不得利改议每盐一引止令输粟一
 斛若银则四钱有半此诚通商惠工之术安边足用
 之道其何不善之有柰何法立奸生利不归商贾之
 家顾以充豪猾之橐闻之边人言每岁户部开纳年
 例方其文书未至则内外权豪之家遍持书札预托
 抚臣抚臣畏势而莫之敢逆其势重者与数千引次
 者亦一二千引其馀多寡各视其势之大小而为之
卷九十一 第 5b 页 WYG0971-0651d.png
 差次名为买窝卖窝每占盐一引则可不出大同之
 门坐收六钱之息至于躬身转贩真正商人苟非买
 之权豪之家丁丐诸贵倖之仆𨽻则一引半缗曾不
 得而自有夫一引白得银六钱积而千引则可坐致
 六百金万引则可得六千金以游手游侠之人不移
 跬步而坐致千金之利至于商贾负贩劳筋苦骨乃
 为人奴役其支盐也则有伺候需索之烦至其行盐
 贸昜也又率为馀盐之贾所苦人情何乐于此而为之
卷九十一 第 6a 页 WYG0971-0652a.png
 乎此边人耳目所共闻见所以失人心而召祸
 变亏国计而积耗蠹皆由此道也尝细求其故其弊
 之所以不可反者盖缘比年巡抚都御史习知其地
 与时不可久处则日夜图维迁转既不免曲意以奉
 人加以时有丧败踣踬之失又每务弥缝而惧人之
 议其后故以重利啖人至于负累商人亏损国计非
 惟不知恤而亦不暇恤虽其抚治士宦之家与其举
 人监生生员之室无不人人得其欢心甚至以之赏
卷九十一 第 6b 页 WYG0971-0652b.png
 伶人犒乐工而亦莫之恤焉岂不可为痛恨也伏望
 敇下该部查议将前开纳事宜改属巡按御史务令
 召募正商上纳而增其课额即每引可得米九斗如
 令纳银亦不失一两之入著令沿边之人无问车刍
 石粟皆得诣吏上纳则彼号称商人者既无势豪之
 占据既以乐从而彼所谓势豪者知其无利亦将舍
 置而不顾如是而商不辐辏财不裕饶请伏诬妄之
 戮若御史仍前所云不能为国家增课去弊以济时
卷九十一 第 7a 页 WYG0971-0652c.png
 艰许吏部都察院及两京科道参奏紏劾重承法典其
 于边计虽未必遽充当亦稍稍有所补助此外更能乘
 今中熟籴十万馀石颛备客兵毋令辄以按伏阴耗必
 不至失我军之心而召外国之侮如比日也何者昨敌
 人压境乘间挑战边人绐之曰朝廷遣大将调集诸镇
 人马数十万以与汝杀而彼傲然不信且曰今汝本镇
 军已数月不得食矣即调到诸军汝将何以供给夫边
 臣耗国计而使强敌轻侮至于此岂不可痛恨故今日
卷九十一 第 7b 页 WYG0971-0652d.png
 之计必先厚自积贮以壮我军之气而逆折其心即屯
 田之利将渐可规复昔赵充国论备边之计以为湟中
 榖斛八钱籴三百万斛则𦍑人不敢少动诸葛亮用兵如
 神而以粮道不继屡出无功由是言之丰则积榖岂非
 古今之要务哉今敌得利以数十万计牛羊弥满于山
 谷子女充牣乎穹庐彼诸部之人闻之见之者必且争
 相告语转相誇诧将日夜治其器械练其人马犹若渔
 人之治网罟猎者之调鹰犬以期于必得而我乃泄泄
卷九十一 第 8a 页 WYG0971-0653a.png
 然自若也岂不贻后日之深悔哉近该南京吏科等
 衙门建言屯田之利臣窃思之以饥馁就战之兵使
 释戈矛而缘南亩是犹解危急之病而方种救病之
 药也若战守有傋此亦当言然屯政之利无他去其
 害屯政者而已考赵充国屯田自燉煌至辽东环合
 万有馀里则今西北正在其中卒至西𦍑遂无边患此
 屯政之利也今饶沃并于富强荒瘠困于牛种耕敛
 夺于私差输挽胁于包揽屯地太广屯粮太重剽争
卷九十一 第 8b 页 WYG0971-0653b.png
 无禁疆畔不定此屯政之害也其他委曲事宜在彼
 中详定难预究竟又该副使胡松议抑权豪杜塞卖
 窝买窝之弊似稍可观然未闻果济边用何也自积
 粟无用商贾废业耕地荒芜千里沃壤遂成榛莽未
 易通商要之屯田盐法政实相成盐法通故佃田益
 力屯田举故商贾可依望即令屯田官痛革窝奸广
 募正商稍益常课诣吏上纳者即备客兵行粮勿归
 户部添置农官而两法兼举职不胜愿望但增改盐
卷九十一 第 9a 页 WYG0971-0653c.png
 课于前须尽减馀盐于后自先年御史秦越巡盐两淮
 谬增馀盐希图恩赏商人大失其资今虽裁减尚或未
 尽乞议尽减以便客商通盐法边民乏食济困良难挖
 运非恒久之策盐粮亦有限之课西北漕运不可不深
 长计也
  屯政利弊
 自古守国以兵而边兵尤为难强养兵以食而边食尤
 为难给盖边塞之地舟楫不通千里陆运劳费十倍故
卷九十一 第 9b 页 WYG0971-0653d.png
 秦人转输率三十钟而致一石苟非即其地分屯力耕
 食未昜给也盖土地本生物以养人天下未有不毛之
 土司民牧者苟能使地无遗利人无遗力则何兵食之
 不可给也语曰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为一时行兵者
 言也岂有边塞常屯空弃地利不力耕自给而顾岁岁
 仰饷于千里之外非计之得也昔日战国分裂燕赵特
 弹丸黑子耳北抗匈奴南支齐秦诸国未闻有兵食不
 足之患秦人初谓山东诸国未足以摈自孝公以亟耕
卷九十一 第 10a 页 WYG0971-0654a.png
 力战遂强其国莫有与抗者今以天下之大举太仓之
 积以输边而犹皇皇然有不足之虑反不如战国一隅
 之君此其故何哉古之地利尽而今之地利不足也古
 之兵皆自食其力而今之兵悉仰给于官也然则屯田
 之策谓非今日守边急务乎故晁错劝募民徙田塞下
 谓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为惠甚大赵充国
 击先零愿罢兵屯田二十亩益蓄积省大费即灭𦍑振
 旅而还二子其真知边计者乎不特此也李泌劝其君
卷九十一 第 10b 页 WYG0971-0654b.png
 以屯田关中之策而士卒多应募愿耕(唐德宗问李泌/以复府兵之策)
 (对曰诚能用臣之言可以不减戍卒不扰百姓粮食皆/足粟麦日贱府兵亦成请铸农器给牛种分赐沿边军)
 (镇募戍卒耕荒田而种之关中土沃而久荒所获必厚/戍卒因屯田致富则安于其土不复思归旧制戍卒三)
 (年而代及其将满下令有愿留者即以所开田为永业/家人有愿来者本贯给长牒续食而遣之不过数番则)
 (戍卒皆土著乃悉以府兵之法理之是变关中之疲敝/为富强也上喜曰如此天下无复事矣既而戍卒应募)
 (愿耕屯田/者什五六)
 韩重华募人营田于代北而岁省度支二千馀万缗(元/和)
 (中振武军饥宰相李绛请开营田可省度支漕运乃命/韩重华为营田使起代北垦田三百顷出赃罪吏九百)
卷九十一 第 11a 页 WYG0971-0654c.png
 (馀人给以耒耜耕牛假种粮使偿所负粟一岁大熟因/募人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就高为堡东)
 (起振武西逾云州极于中受降城凡六百馀里列栅二/十垦田三万八百馀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省度支钱二)
 (十馀/万缗)
 按李泌韩重华所营屯田即今大同宣府陜西诸边之
 地而赵充国所屯即今甘肃地也前人之事即后人之
 师有为者亦若是岂有可行于古而不可行于今者哉
 但边塞之地风沙早寒耕穫比南方为难而又每有边
 人寇掠之虑今若不先为防护且重劝赏以来之则虽
卷九十一 第 11b 页 WYG0971-0654d.png
 日谈屯田无益矣故必修车战繁林木列伏兵以为之
 屏卫捍禦然后田者有所恃而不恐若仿周人之田畯
 命官秦人之以力耕受爵(秦法谓农与/战始得入官)汉有孝弟力田
 之科赐帛之诏唐有给耒耜耕假种粮之令皆所以鼓
 舞斯民使趋事赴工也又按洪武中大学士宋讷上守
 边策有曰备边在乎足食足食在乎屯田今诸将中岂
 待借才于异代哉宜选其有智勇谋略者数人每将以
 东西五百里为制随其远近高下分屯所领卫兵斟酌
卷九十一 第 12a 页 WYG0971-0655a.png
 损益率五百里一将彼此相望首尾相应耕作以时训
 练有法遇敌则战寇退则耕此长久安边之策也景泰
 中叶文庄公盛以左参政恊赞独石等处军务尝请官
 银买牛千馀头摘戍卒不任战事俾事耕稼岁课馀粮
 于官凡军中买马劳功恤贫诸费皆于是乎取给自是
 边人欢给岁亦屡登叶文庄所行即与宋学士之策相
 表里使今日各边皆如此则粮粟不可胜用而尚何患
 边饷之不充哉又按今日胡端敏奏议一款欲广屯种以
卷九十一 第 12b 页 WYG0971-0655b.png
 足边饷夫屯种孰不欲广然每差官督劝不能增者
 急于起科得利也夫岁收不常而租有定额则开垦者
 利未得而害巳随故人不敢开种今若查照北直𨽻地
 方钦奉太宗皇帝圣训听令各屯原额抛荒及空閒地
 土不拘土客官民军舍尽力开垦永不起科及正统四
 年令大同宣府辽东陕西沿边空閒之处许官军户下
 人丁尽力耕种免纳子粒如此则有利无害而人乐于
 兴种矣盖所贵乎广种多收民间米榖价贱发银可籴
卷九十一 第 13a 页 WYG0971-0655c.png
 则边储易足矣丘文庄亦请于凡边塞置立屯田分军
 耕种不必征其租入士卒能于本田之外多耕者立为
 赏赉则例使人人奋耕家家有积边城自然充足于是
 令内地该运边粮州郡俾其赍价来籴家积有馀市价
 自平不独边军皆赡而内地之田亦省矣愚按二公之
 言尤合于王道藏富于民无见小欲速之意且屯田既
 兴即因屯田以制边县宋滕甫有言中国契丹之兵常
 患多寡不敌盖中国兵有定数至于平民则素不知战
卷九十一 第 13b 页 WYG0971-0655d.png
 契丹之俗人人能战举国皆兵此其所以多胜也马端
 临曰周官五两卒旅军帅之众此教练之素也家家使
 之为兵人人使之知兵故虽至小之国胜兵万数可指
 顾而集也观滕甫之言则知契丹之所以强而中国之
 所以弱观马端临之言则知古列国之所以强而今天
 下之所以弱其故皆由于兵矣愚谓今宜稍仿此意创
 制立法略如汉晁错所谓制边县以备敌者矣盖既重
 赏以垦屯田则兵民皆愿耕矣然后编之悉使为兵一
卷九十一 第 14a 页 WYG0971-0656a.png
 切他役无所预如佃田百亩即出一兵则田千顷即可
 得千兵万顷即可得万兵矣兵至满万则大县矣合数
 县为一郡则大郡矣得良守令抚绥之良将帅统御之
 敌虽强不足畏矣新县既立俾沿边旧所有州县亦皆
 一从此制什伍其民尽习兵战专以守边禦敌上供岁
 赋一切除免凡军需杂役取诸近边司府以给之使边
 民自为兵之外一无所事事得专于备禦乐于战斗藩
 篱成而边防永固矣庶几滕甫谓人人能战举国皆兵
卷九十一 第 14b 页 WYG0971-0656b.png
 契丹之所以强者转而为中国之强矣马端临所谓胜
 兵数万可指顾而集古列国之所以强者转而为今天
 下之强矣昔晁错言于汉文帝曰远方之卒不知边人
 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
 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先为室屋具田
 器乃募民免罪拜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
 止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伍家为伍十伍一里四里
 一连十连一邑皆择其贤材习地形知民心者为之长
卷九十一 第 15a 页 WYG0971-0656c.png
 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服习以成勿令迁
 徙幼则同游长则共事夜战声相知则足以相救画战
 目相见则足以相识欢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劝以
 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而不旋踵矣按错之言当时文
 帝一一施行之边防赖焉唐李泌尝言欲行屯田之策
 以复府兵亦备与错同意呜呼时无古今人无古今顾
 力行何如耳今诚能酌行此策因屯田以制边县以籍
 为兵不收其税但资其力不取其财但为保障不为茧
卷九十一 第 15b 页 WYG0971-0656d.png
 丝实安边长计呜呼此策行则卫所坐食无用之兵可
 省矣夫边县既立即因屯田以寓地网夫敌骑利在平
 旷易为驰突今边塞之地多平原旷野一望极目险阻
 实希宜因屯田定其经界开为沟洫就藉垦田者之力
 每一里共浚一沟略如古者井田之制一可以息争端
 二可以备旱潦三可以阻敌骑四者我兵车禦备即可
 以此为常阵免临时掘堑之劳草木子曰井田之法非
 独为均田制禄而已盖所以阴寓设险守国之意中原
卷九十一 第 16a 页 WYG0971-0657a.png
 平衍设立许多沟浍许多阡陌使车不得方其轨骑不
 得骋其足故也岂非寓至险于大顺之中者乎观晋郤
 克欲使齐人尽东其亩以便戎车吴玠在蜀于天水军
 作地网以阻金兵之骑于此可验矣(宋绍兴间金人侵/蜀近边地势平衍)
 (骑兵纵横无碍宣抚使吴玠乃创地网于平田间纵横/凿为渠阔八尺深丈馀连绵不绝如网其后金人来犯)
 (骑兵始/不得肆)宋太宗时议者谓顺安军至北平二百里地平
 广无隔阂每岁敌骑多由此而入谓宜度地形高下因
 水陆之便建阡陌浚沟洫益树五榖所以实仓廪而禦
卷九十一 第 16b 页 WYG0971-0657b.png
 戎马愚谓古今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至于修车战繁林
 木列伏兵又皆润色屯田之制也但诸商不令纳粟于
 边以复祖宗之旧止欲复屯田也恶可得哉
  国朝各都司卫所屯田
 在京锦衣等卫屯田(共六千三百三十/八顷五十一亩零) 南京锦衣等
 卫所屯田(共九千三百六十/八顷七十九亩零) 中都留守司并所属卫
 所及皇陵卫屯田(共七千九百五十/三顷七十八亩零) 北直𨽻卫所屯
 田(共七千九百三十/七顷四十九亩零) 南直𨽻卫所屯田(共一万九千/八十七顷二)
卷九十一 第 17a 页 WYG0971-0657c.png
 (十五/亩零) 大宁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二千一百二十/六顷七十六亩零)
 万全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九千六十/五顷七十三亩零) 浙江
 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二千二百七十/四顷一十九亩零) 湖广都司
 并行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一千三百/十五顷二十五亩) 河南
 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三万六千三百九/十顷一十七亩零) 江西都
 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五千六百二十/三顷四十一亩零) 陜西都司所
 属卫所屯田(共二万九千四百四/十四顷二十二亩零) 陜西行都并所属
 卫所屯田(共一万三千一/十二顷五十亩) 广西都司并所属卫所屯
卷九十一 第 17b 页 WYG0971-0657d.png
 田(共五百一十/三顷四十亩) 山东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二千六/十顷)
 辽东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一千三/百八十六顷) 山西都
 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二千九百/六十三顷八亩零) 山西行都司
 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一百一十/八顷二十亩零) 广东都司并所
 属卫所屯田(共七千二顷/三十三亩零) 四川都司并所属卫所屯
 田(共六十五万八千/三百四十四顷零) 四川行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
 (共一千二百顷/五十五亩零) 福建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三千/七百七)
 (十四/顷)福建行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九千三百三十/九顷二十九亩零)
卷九十一 第 18a 页 WYG0971-0658a.png
 云南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一万八百七十/七顷四十三亩零) 贵州
 都司并所属卫所屯田(共九千三百三十/九顷二十九亩零)国初兵荒之
 后民无定居耕稼尽废粮饷匮乏初命诸将于龙江等
 处屯田自是立法渐密遍令天下大率卫所军士以三
 分守城七分屯种又有二八一九四六中半等例皆随
 地而异云今各省屯政未大举亦未尽废固与盐法无
 与而边屯之大废也谓其无关于盐法可乎
  国朝屯田考
卷九十一 第 18b 页 WYG0971-0658b.png
 夫边计最重且亟者莫如屯政矣国家九边之地肥沃
 可种者悉为屯田甲楯之所栖耒耜之所事绵亘数千
 里于焉耕耨于焉捍禦盖即古寓兵于农之遗而汉赵
 充国诸葛亮晋羊祜唐元振韩重华诸臣之所尝收其
 利者二百馀年圣明忧勤于上耆硕擘画于下将臣经
 略于外谋士讲求于内则惟屯政为孜孜顾其间或举
 或废或利或否非壤地不可则政之得失异也何也高
 皇帝闵海运之艰诏群臣议屯田法用宋讷所献守边
卷九十一 第 19a 页 WYG0971-0658c.png
 策立法分屯布列边徼远近相望首尾相应创制如
 此其周也边境既宁撤守关士卒仅仅备讥察外悉令
 屯田致力如此其一也山西泌州民若干户愿应募受
 屯赏以钞锭公田给之仍令募本州民召募如此其广
 也令屯士并树桑枣柿栗随地所宜粟虽不足而足于
 桑枣柿栗矣地利如此其尽也文皇帝纳黄福之请
 官为市牛铸器至于广屯于辽阳而遣人徵牛于朝鲜
 耕具如此其给也诏各荒屯空土不论土客军民官舍
卷九十一 第 19b 页 WYG0971-0658d.png
 尽力开垦永不起科恩泽如此其厚也谓将领能时时
 劳问屯士所苦谁不感奋勤力轸恤如此其殷也以宁
 夏积榖独多降敇奖谕总兵何福激劝如此其明也仁
 宗念所司以征徭役扰之令毋擅役防农爱养如此其
 至也宣宗初大同总兵郑亨上屯田子粒数多则遣人
 勘实赏之论功如此其核也提督必遣老成更命风宪
 官以时巡察任使如此其慎也屯久岁丰边士一切用
 度多以粟易于是令户部灌输贸杂多至二三十万石
卷九十一 第 20a 页 WYG0971-0659a.png
 少亦不下十万积贮如此其豫也天顺中都御史叶
 盛巡抚宣府脩复官牛官田法垦田益广积榖益多
 以其馀易战马千八百匹修筑城堡七百馀所兴利
 如此其钜也盖其立法也周故人便其任人也当故
 其法举其与士也优故士奋其取利也缓故利集即
 所称湟中渭滨凉州振武之事不啻过之无不及焉
 乃其弊也则有膏腴之地多为庄田空閒之区咸归
 边帅士卒无近田可耕如商辂所论者矣有墩堡不
卷九十一 第 20b 页 WYG0971-0659b.png
 修额森轻犯有可耕之田而不敢耕士卒瘠惫家无
 耒耜有可耕之田而不长耕如梁材所疏者矣有耕
 种之际卤莽灭裂收贮之后侵欺侵用以管屯为职
 者优逸城市而不见阡陌之巡以典屯而来者凭信
 簿书而不校仓库之实如刘定之所议者矣则有扰
 之以弗靖持之太急今日覈地明日徵逋辄起正德
 中宁夏之变卒令荒地储竭边民凋瘵且叛汉而入
 敌如王煜所陈者矣恬嬉既久因循废弛日复一日
卷九十一 第 21a 页 WYG0971-0659c.png
 边境萧条沃壤尽弃茭粟不继士马不饱控运例银
 所费不赀而度支亦告匮矣议者或欲令各边抚臣
 选廉干吏辟荒芜革豪敚覈乾没修亭障远斥堠每
 岁终以闻部臣分别上请明示劝戒或欲召募开垦
 及令军民自种量徵其税或以为归利于下则人乐
 趋往时为边帅豪户种田不荒芜而公籴亦纷纷请
 勘边生厉阶夫与其膏土沃田鞠为茂草孰若捐以
 予人请明诏有长开种者悉与为业毋有所问或以
卷九十一 第 21b 页 WYG0971-0659d.png
 为自盐法折纳商不赴边而屯政遂与俱坏欲复屯
 政盍令商纳粟于边耕者有所资积者有所散而塞
 下自实盖诸议之指大都任人广募薄征缓取而盐
 法与屯田相为维持盐法之复尤不可不亟也夫欲
 令农狎其野穑人成功积丰于垣士厌于伍内有亡
 费之利而外有守圉之备以振威生气制胜挞伐其
 惟屯政哉
  屯营田考
卷九十一 第 22a 页 WYG0971-0660a.png
 汉文帝从晁错言募民徙塞下错复言募民相徙以
 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
 (此后世屯耕/边塞之始)
 宣帝时赵充国击先零𦍑乃言击羌以殄灭为期愿
 罢骑兵屯田益积蓄省大费且条上留便宜十二事
 按守边之议固当知屯田之利亦不可不知扰田之
 害今边塞可耕之地近城堡者固易为力若夫边外
 之地地远而势孤必如充国所谓乘塞列隧羌大攻
卷九十一 第 22b 页 WYG0971-0660b.png
 不能为害而又有山阜可以望远有沟堑可以限隔
 有营垒可以休息架木以为谯望联木以为排栅时
 出游兵以防寇掠如是则屯耕之卒目有所蔽而无
 外虞心有所恃而无内恐得以尽力于畎亩之中而
 享收穫之利矣
 汉末天下乱离诸军并起率乏粮榖无终岁之计曹
 操从枣祗请建置田官以祗为都尉募民屯田许下
 得榖百万斛于是所在积榖仓廪皆满故操征伐四
卷九十一 第 23a 页 WYG0971-0660c.png
 方无运粮之劳
 诸葛亮由斜谷伐魏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
 巳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计耕者杂于渭滨
 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晋羊祜镇襄阳垦田八百馀顷祜之始至也军无百
 日之储及其季年有十年之积平吴之后杜预修
 信臣
遗迹激用滍淯诸水以浸田万馀顷分疆刊石
 使有定分公私同利众庶赖之
卷九十一 第 23b 页 WYG0971-0660d.png
 按羊杜二人所垦之田在今湖广之荆襄河南之唐
 邓盖我朝天下之中也天下之田南方多水北方多
 陆今此三郡兼水陆而有之者也而南北流民侨寓
 于此者比他郡为多请于两藩交界之中立一官司
 遴择廷臣知稼穑者循行其地可水耕者引水立堰
 募南人耕之可陆种者分疆定界募北人耕之成熟
 之后按亩分租随地储积遇有急用由汉入江由江
 而达于金陵稍省岁漕之数多留郡县之储或遇河
卷九十一 第 24a 页 WYG0971-0661a.png
 洛关陕荒歉亦可用以救济又于暇日讲求武关入
 秦之路商于陆挽之故万一三边有缺亦或赖以济
 焉
 又按今水田惟扬州最贱陆田惟颍寿为轻夫魏司
 马懿伐吴用邓艾计以三隅已定事在淮南且田且
 守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以此乘吴无往不克盖
 魏人以偏安之国有外敌之患犹能兼淮颍而尽田
 之果赖其用矧今尽四海以为疆而此地介两京间
卷九十一 第 24b 页 WYG0971-0661b.png
 又为运道经行之路有鱼盐之利有莞蒲之用古人
 所谓扬一之地也考之唐史上元于楚州(今淮/安)古射
 阳湖置洪泽屯于寿州置芍陂屯厥田沃壤大获其
 利俱在此地其遗迹可考也
 唐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置营田天下屯总九百
 九十二司农寺每屯三顷州镇诸军每屯五十顷水
 陆腴瘠播植地宜与其功庸烦省收率之多少皆决
 于尚书省
卷九十一 第 25a 页 WYG0971-0661c.png
 按我朝之制就于卫所所在閒旷之地分军以立屯
 堡其且耕且守盖以十分为率七分守城三分屯耕
 遇有儆急朝发夕至是于守禦之中而收耕穫之利
 其法视古为良近又于各道专设风宪官一员以提
 督之有卫所之处则有屯营之田非若唐人专设农
 寺以领之也每军受田二十亩纳租六石臣以为民
 田则例最轻者顷收三石其田率多膏腴军所屯种
 多其所弃不耕之田而所收之租乃十倍焉请如唐
卷九十一 第 25b 页 WYG0971-0661d.png
 人较其水陆腴瘠收率多少各因其地利土宜定为
 徵收则例屯军乐于趋赴则公私两便上下俱足矣
 元和中振武军饥李绛请开营田可省度支漕运乃命
 韩重华为营田使起代北垦田三百顷出赃罪吏九
 百馀人给以耒耜耕牛假种粮因募人为十五屯每
 人耕百亩凡垦田三万八百馀顷岁收粟以省度支
 钱
 宋太宗时以陈恕为河北招置营田使议者谓宜度
卷九十一 第 26a 页 WYG0971-0662a.png
 地形高下因水陆之便建阡陌浚沟洫益树五榖所
 以实边廪而限戎马故遣恕等经营之恕密奏戍卒
 皆游惰仰食县官一旦使冬被甲兵春执耒耜恐变
 生不测乃止
 天下之事非兴作之难而处置得宜之为难自赵充
 国于边地建屯田之议魏晋至唐皆行之未尝不用
 兵也未闻有不测之变而不为也如恕所奏岂佚道
 使民之义而亦何以立国哉
卷九十一 第 26b 页 WYG0971-0662b.png
 淳化中以何承矩为屯田使黄𢡟允判官于河北诸
 州水所积处大垦田发诸州兵万八千人给其役于
 雄莫霸等州兴堰六百里置斗门引淀水灌溉次年
 方熟至是沮何承矩屯田之议者始息莞蒲蜃蛤之
 饶民赖其利(此地今在/畿甸近地)
 神宗时诏以坊监牧马馀地立田官令专稼政以资
 牧养之用
 孝宗时张阐言荆襄屯田之害非田之不可耕也无
卷九十一 第 27a 页 WYG0971-0662c.png
 耕田之民也官司虑其功之不就不免课之游民游
 民不足不免抑勒百姓舍已熟田耕官生田私田既
 荒赋税犹在占百姓之田以为官田夺民种之榖以
 为官榖老稚无养一方骚然有司知其不便申言于
 朝罢之臣以为与其弃之孰若使两淮归正之民就
 耕非惟可免流离异日垦辟既广田畴既成然后取
 其馀者而输之官实为两便
 元虞集进言曰京师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滨
卷九十一 第 27b 页 WYG0971-0662d.png
 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至淤为沃壤宜用浙人之
 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合其众分受以
 地官定其畔以为限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之田
 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三
 年后视其成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
 年不废得以世袭如军官之法
 集此策未曾行末世海运不至于是乎有海口万户
 之设大略宗之每年亦得数十万石以助国用
卷九十一 第 28a 页 WYG0971-0663a.png
 至正时承相托克托言京畿近水地召募南人耕种岁
 可收粟麦百万馀石不烦海运京师足食从之
 按近日胡尚书世宁奏议一款欲广屯种以足边储
 夫屯种谁不欲广然每差官督劝不能增者急于起
 科得利也夫岁收不常而租有定额则开垦者利未
 得而害巳随故人不敢开种今若比照太宗皇帝圣
 旨听令北直各屯原额抛荒及空閒地土不拘土客
 官民军舍尽力开垦永不起科及正统四年令各边
卷九十一 第 28b 页 WYG0971-0663b.png
 空閒之处许官军户下人丁尽力耕种免纳子粒如
 此则有利无害而人乐于兴种矣盖所贵乎广种多
 收民间米榖价贱发银可籴则边储可足矣
 又按边储之策有三赵充国之留田湟中韩重华之
 营田代北者上也劝民广种以待籴召商开中以代
 输者次也转饷千里终岁嗷嗷脱巾待哺策斯下矣
 此三策其为得失上下人莫不知然近日诸边每止
 行下策而莫克由其上虽中策行之犹捍格焉谓之
卷九十一 第 29a 页 WYG0971-0663c.png
 何哉
  国朝各运司提举司盐课
 北直𨽻长芦运司岁额办大引折小引盐一十八万
 八百七引折布一万一千二百六十疋
 南直𨽻两淮运司岁额办小引盐七十万五千一百
 八十引又折色银一千八百三十两
 山东运司岁额办大引盐一十四万五千六百一十
 四引折色银九百两折布四万六千六十疋
卷九十一 第 29b 页 WYG0971-0663d.png
 河东运司岁额办大引盐四十二万引
 两浙运司岁额办四十四万四千馀引盐价银六万四
 千三百四十二两
 福建盐运司岁额办盐价银八千八百七十八两
 四川提举司岁开中盐十万八千八百引盐井卫龙
 州司雅州所折米二千四百石引每一百二十斤折米
 麦一石
 广东提举司岁额办盐价银二万五千二两 海北
卷九十一 第 30a 页 WYG0971-0664a.png
 盐价银三千二百两
 灵州岁开中五万九千四引
 西和漳县岁折盐价银一千六百二十两
 云南各提举司岁开中五万三千引折银(阙/)
 五井安夏二司岁办无定数
 黑井岁办六十一万馀引
 白盐井岁办三十三万馀引
 按两淮盐课几二百万可当漕运米直全数天下各
卷九十一 第 30b 页 WYG0971-0664b.png
 盐运两淮课居其半而浙次之长芦次之福场无巡
 御以行无远地河南场无官以出有专所广场兼之
 故巡运俱无或清理盐法遣都御史一员统制长芦
 淮浙兹已革之但盐法大坏边储匮乏匪朝夕矣欲
 整理之也难哉当阅盐法志序有曰盐法有一言可
 以蔽之者宽商而已或者又以为利国之言者公也
 为私商之言者嫌也嫌不当避耶呜呼商犹农也夫
 不夺农利可使田也不夺商利可使盐也夺其农利
卷九十一 第 31a 页 WYG0971-0664c.png
 彼不利我田我田自治耶夺其商利彼不利我盐我
 盐自食耶是故利农者自利也利商者亦自利也在
 边陈陈相因在部源源而来国之利莫大焉纳银于衣
 冠之部惟恐不足关粮于矢石之边不求有馀当道
 者纵不为商人惜独不为飞挽之良法善政惜有志
 盐法者幸三复斯言
  淮盐利弊
 霍韬盐政议曰立法须公而溥行法须严而密然又
卷九十一 第 31b 页 WYG0971-0664d.png
 善适变通之权乃可久而无弊唐刘晏只用淮盐遂
 济国用臣今始议淮盐利弊即天下可推也尝考自
 国初以两淮卤地授民煎盐岁收课盐有差亦犹授
 民以田而收其赋也惟盐课条例云凡各灶丁除正
 额民外将煎到馀盐夹带出场及私盐货卖者绞然
 则耕民纳赋税外将馀粟卖者绞可乎此法良有深
 意而后人失之也淮盐原额岁办三十五万引有奇
 后改办小引七十万有奇然两淮盐货除正额外犹
卷九十一 第 32a 页 WYG0971-0665a.png
 产馀三百万引有奇今正额已不得多取馀盐复不
 得私卖即三百万馀盐安所消遣乎两淮行盐地方
 数千里人民亿万家所仰食盐只七十万引饔餐安
 所取足乎是无怪乎私盐横溢而盐价涌贵也国初
 灶丁办盐每引四百斤给工本钞二贯五百文盖洪
 武年间钞一贯值钱千文故灶丁得实利如是而冒禁
 卖私盐绞死可也今钞一贯不易粟二升乃禁绝灶
 丁勿卖私盐是逼之饿以死也此后来行法之弊非
卷九十一 第 32b 页 WYG0971-0665b.png
 初年之失也正统二年令曰贫难灶丁除正额盐照
 旧收纳其馀盐收贮本场每二百斤官给米麦二斗
 十三年令曰每馀盐二百斤灶丁实得米一石乃私
 卖盐即绞死可也盖当时此令虽出而米实无措故
 官司徒挟此令以征取馀盐实不能必行此令以给
 民米麦且贫弱灶丁朝有馀盐夕望米麦不得已则
 先从富室称贷米然后加倍偿盐以出息者有矣故
 盐禁愈严则贫灶愈多此之由也贫民卖私盐人即
卷九十一 第 33a 页 WYG0971-0665c.png
 捕获富室卖私盐官亦容隐故贫灶馀盐必藉富室
 乃得私卖富室豪民挟富负险多招贫民广占卤地
 煎盐私卖富敌王侯故盐禁愈严富室愈横此之由
 也且法愈严则私愈大顽民见利而不见法淮安顽
 民数千万家荒弃农亩专贩私盐挟负努刃官不敢
 问近年恃众往往为劫此隙不弭必贻大患不止阻
 坏盐法而已然既不能讲求古法以处置馀盐复不
 能变通钞法以补给工本则贫民何所仰赖而不为
卷九十一 第 33b 页 WYG0971-0665d.png
 变故盐禁愈严盗贼愈多此之由也此盐场灶户之
 利弊也洪武年间招商中盐每引纳银八分官之徵
 至薄商之获至厚故盐价平贱民亦受赐永乐年间
 每盐一引输边粟二斗五升商税虽加边粮仰足民
 亦受赐自永乐以前淮盐开中岁无定额永乐以后
 岁定七十二万引每定七分常股三分存积夫曰常
 股犹常行也商人先纳边粮乃给引自守场候支常
 年盐也有守候数十年老死不得支者今兄弟妻子
卷九十一 第 34a 页 WYG0971-0666a.png
 代支之令可考也曰存积者积盐在场遇边粮急缺
 乃倍价开中越次放支之盐也此居货罔利非王法
 正体成化以后淮纳折支每盐一引纳银三钱五分
 或四钱二分又令云客商若无见盐许本场买补即
 开馀盐私卖之禁矣故奸商借官引以影私盐每商
 人灶户两得嬴利州县士民亦食贱盐惟私盐愈行
 则官盐愈壅而法遂大坏今两浙盐课许纳折色之
 令可考也弘治正德年间或权奸奏讨或勋戚恩赐
卷九十一 第 34b 页 WYG0971-0666b.png
 皆给引目自买馀盐故法遂大坏而盐亦平贱复有
 各年开中未尽盐名曰零盐称掣馀盐堆积在所名
 曰所盐皆权要报中借引私盐以壅正额故正德以
 前盐价虽平而正课日损自御史秦越奏革所盐称
 掣馀盐每二百斤作一小引税银一两则取之过重
 自御史戴金奏减盐课每盐一引纳银八钱庶几适
 中今之议者复论盐包过大皆不知本末之见也盖
 洪武年间盐一引纳银八分而已永乐年间纳粟二
卷九十一 第 35a 页 WYG0971-0666c.png
 斗五升而已今则每引七钱五分矣权要卖窝复取
 利二钱矣复以长芦两浙兼搭配支商人一身三路
 支盐劳费殆不赀矣计淮盐一引盖用银二两有奇
 也商人专贩复以市利则盐价益涌贵乃其所也夫
 正盐涌贵则私盐盛行私盐愈行则正盐愈滞亦乃
 其所也此商人中纳利弊也今欲复洪武之法则有
 上策欲救今日之急则有中策区区修补近年利弊
 则已无策何谓上策须变通钞法钞法重则钱法均
卷九十一 第 35b 页 WYG0971-0666d.png
 而盐法行矣今若立法使钞一贯值钱千文灶丁为
 实利则额盐一大引工本钞二贯五百馀盐一小引
 亦给钞二贯五百各场馀盐尽属之官私挟私卖即
 处绞勿赎则两淮正盐七万引馀盐三百万引举可
 招商开中或如永乐时例一引输边粟二斗五升可
 也或如成化时例一引折银四钱亦可也若国税充
 足如洪武时例一引纳银八分藏富于国尤可也盖
 私盐行由正课重也课轻则私盐不禁自止矣私盐
卷九十一 第 36a 页 WYG0971-0667a.png
 塞正课流边储自实矣故曰上策何谓中策须更为
 令曰凡各商人中正额盐一百引许带中馀盐三百
 引正盐纳边粮二斗五升馀盐纳边粮二斗听与灶
 户价买又严为令曰客商借官引影私盐灶户不辩
 验官引辄卖馀盐者各照私盐律绞勿赎又严为令
 曰正盐一引只二百五十斤馀盐一引亦二百五十
 斤革近年大包之弊革近年劝借米麦之弊革盐场
 积年辖害客商之弊三边选廉而有才者为提督都
卷九十一 第 36b 页 WYG0971-0667b.png
 御史兼三边劝农使遇盐商纳粮即与收受粮贱许
 纳本色粮贵许纳折色俾商无久淹凡积年所以为
 商人害者阻坏盐法者悉与革绝复选廉而有才者
 为漕运都御史兼理盐法俾自举用运使提举等官
 凡商人纳完粮料即与支盐勿得久淹凡积年为商
 人害者阻坏盐法者即令革绝漕运都御史与提督
 都御史盐课边储互相关通盈缩交与接济利病均
 为欣戚边方腹里共为心腹两都御史如左右手然
卷九十一 第 37a 页 WYG0971-0667c.png
 后足以集事行之数年即边储可足乃以馀积召募
 游民开垦边地劝课农亩边地愈辟边防愈固百年
 之利也故曰中策何谓无策洪武初给灶丁卤地复
 给草场所以利灶户者甚厚额盐一引给工本钞二
 贯五百文复免灶户杂差所以资灶丁者甚厚岁课
 止七十万引所以取之者甚薄惟馀盐不许私卖有
 馀即给官钞收之下以资灶户上以总利权而均其
 施天下食贱盐之利灶户无馀盐之滞其法极善自
卷九十一 第 37b 页 WYG0971-0667d.png
 钞法不行则官司无法以处馀盐矣乃曰挟馀盐者
 绞果可行乎行之而严即灶丁空腹以死不然即为
 变行之而宽即三百馀盐之利尽入奸人囊橐矣法
 之弊而穷者一也灶丁穷矣转而逃逋乃区区拯济
 区区招复千日握其喉一朝与之食可聊生乎故抚
 赈徒勤逃亡益甚法之弊而穷者二也招商中盐一
 引银四钱已重矣今复加而七钱尤重矣买锅刻取
 二钱边上科罚或三四钱劝借米麦亦复二钱殆不
卷九十一 第 38a 页 WYG0971-0668a.png
 知几倍重矣税愈重则利愈大奸人避重税而趋大
 利避重税则正课壅趋大利则私盐行私盐愈溢正
 课愈壅虽绞刑治之不可禁遏况有赎刑之令盖开
 宽路示之趋矣则私盐如何不溢溢则正课如何不
 日壅也法之弊而穷者三也私盐盛行矣官兵捕获
 迄无宁日顽民挟刃率而旅拒在扬子江及各海港
 者高樯大船千万为聚行则鸟飞止则狼集杀人劫
 人不可禁禦官兵敢远望而不敢近诘在两淮通泰
卷九十一 第 38b 页 WYG0971-0668b.png
 宝应州县民厌农田惟射盐利故山阳之民十五以
 上俱习武勇气复顽悍死刑不忌前年流劫几至大
 变故淮安官军不惟不捕私盐反受弭利而为护送
 出境矣山东官军不惟不捕私盐反向盐徒乞盐充
 食矣盐徒千百白日挟带径行州邑官兵不敢谁何
 矣州县不敢言科道不肯言陛下高拱焉得知之抑
 亦诿曰事弊已极无可柰何再及数年则官兵之追捕
 日严盐徒之旅拒日锐拒捕之迹日著则罪恶之状
卷九十一 第 39a 页 WYG0971-0668c.png
 日深官司列罪状以请法愚民罹罪罟以逃生出不
 获已必激他变将诛夷之则情可哀恤将缓纵之则
 顽犷愈甚祸衅所极遂有不可言者矣法之弊而穷
 者四也故曰无策臣尝窃曰治盐利犹治河患也治
 盐利不究弊源惟末流之防犹治河患不从雍冀孟
 津怀卫引为陂堰凿为沟渠以广其利而分其势乃
 从徐沛下流浚其淤土厚其堤防则愈浚而愈淤愈
 筑而愈溃亦势也自正统以后讲治盐法事例丛琐
卷九十一 第 39b 页 WYG0971-0668d.png
 无益盐利祇足驱民为盗而已故今欲兴淮盐之利
 须选淮安漕运及三边提督都御史讲求其法而责
 以底绩选人得失委托专暂成效虚实尤宜责之吏
 部期之数年盐利不兴边储不实边民不蕃边地
 不辟不收久大之效而坐策治安两都御史吏部尚
 书侍郎诛罚连坐然后任人者不敢苟且任于人者
 不敢怠玩而政有实效此两淮利弊也举两淮即天
 下可知也按此疏虽详陈淮盐利弊而边屯兴废即
卷九十一 第 40a 页 WYG0971-0669a.png
 此乎寓观其疏内上策在复钞法以今日人情事势
 揆之恐未可必行果能举用中策则屯田可兴边民
 萃集不惟疆圉足食而实可以强兵盐法疏通私贩
 阻塞不惟利商人而实有以利贫灶也救弊兴利莫
 此为善但司国计者主意在兴边屯聊借此以运旋
 其辟荒广种之策可也否则上之人无意于屯政止
 靠商人上粟实边倘一遇歉岁则商人无应之者亦
 同归于无策盖屯其体也盐其用也无体斯无用矣
卷九十一 第 40b 页 WYG0971-0669b.png
 虽然舍见在一引七钱五分之重价止得粟二斗五
 升计目前近利者已从旁唾之矣昔陶朱公仲子罹
 法欲遣少子挟赀救之然少疏于财而长啬于用及
 长子必欲请行乃父已知仲子之必不生也后果如
 其言噫今之不为陶朱公长子者谁欤
  长芦煎盐源委
 (本司所辖二十四场俱滨东海因地利而设也所产/之盐最资国用原其成育则有煎晒不同如南有利)
 (民等八场北有严镇等一十二场产盐出于煎煮而/成每灶十丁夥置铁浅锅一面阔五尺深垛在滩二)
卷九十一 第 41a 页 WYG0971-0669c.png
 (三四月天道晴明将滩内碱土黑色者用耙或锄铲/浮在地晒乾刮土入池以水浸之淋卤流入池内陆)
 (续舀入浅锅内发火烧煎随乾随添盐至满锅方止/约可得盐二十斗每次为用三日若遇阴雨则点散)
 (其盐不成然试卤之法先以石莲子投于卤中如沉/而下者则卤淡浮而横侧者则卤稍淡煎之俱费草)
 (而难成必浮而立于卤面者乃可入锅煎之不但省/草盐且易成煎盐男妇贫窘冲冒风日形容枯稿劳)
 (可知矣如海丰等场产盐出自海水滩晒而成彼处/有大口河一道其源出于海分为五𣲖列于海丰深)
 (州海盈二场之间河身通东南而远去先来有福建/一人来土此水可以晒盐令灶户高淳等于河边挑)
 (修一池隔为大中小三段次第浇水于段内晒之浃/辰则水乾盐结如冰其后本场灶户高登高贯等深)
 (州海盈场灶户姫彰等共五十六家见此法比刮土/淋盐简便各于沿河一带择方便滩地亦挑修为池)
卷九十一 第 41b 页 WYG0971-0669d.png
 (照前晒盐有占三五亩者或十馀亩者多至数十亩/者共占官地一十二顷八十亩或一亩作一池或三)
 (四亩作一池共立滩池四百二十七处所晒盐斤或/上纳丁盐入官或卖与商人添包虽人力造作之功)
 (实天地自然之利但遇阴雨其盐不结/每年或收三五分或收六七分不常)
 长芦盐课佐国经费久矣长芦之所供则以上给郊
 庙百神之祭祀帝后内府之膳羞百官有司凡饩于
 公者岁遍焉以及于辇毂之下万亿之兵民下乃货
 之于啇均之于畿内八郡西暨河南之彰德卫辉北
 通居庸东尽辽阳数千里其出给之广与诸运司略
卷九十一 第 42a 页 WYG0971-0670a.png
 同而上供之必精诸运司无有也(凡备物之精者不/必富贵者不必能)
 (精惎精惎富惟长芦盐则然是故思善事也虞夏青/州贡盐齐管子肇兴盐䇲长芦置司沧州介古燕齐)
 (所辖二十有四场东滨海渤与登莱相望盖古兴盐/首地而课入视他司稍劣夫地利以民力为本民力)
 (弗充则地利不究夫赋役重则逃亡滋草场侵则本/业废朘削繁则力本怠兼并行则公课减凡养课在)
 (养民养民在去害民者尔矣是故思阜民也天下之/禁防一也禁防之决必自豪贵始两运司暨淮司当)
 (两都往来之冲而长芦尤京师密迩为豪贵渊薮淮/盐价高天下当正德末年阍寺之使西域者织造东)
 (南者公破分地之例奏给长芦诸盐动数千引舳舻/相衔遏夺商旅以争利于南南北交受其病比年虽)
 (厉禁复始而挟势植私者亦时有之夫以稍劣之课/应甚重且繁之供而弊之弗戢其将何策以赡是故)
卷九十一 第 42b 页 WYG0971-0670b.png
 (思敕/法也)
  山东灶户
 盐民最为勤苦亭户锅户迥与农殊然土著守业反
 致逃亡浮寄奸猾转生诡窜生齿未必不繁而编户
 日见减削何也盖古无灶户自魏迁邺后于沧瀛幽
 青四州之境傍海煮盐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历唐
 乾元初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其杂徭灶专
 有户始此宋雍熙二年置滨州场岁煮盐二万一千
卷九十一 第 43a 页 WYG0971-0670c.png
 馀石元丰三年京东南京济濮曹澶行解盐馀十有
 二州行海盐置买盐场尽灶所煮盐官自卖之迄元
 皆有定额国朝山东运司所𨽻一十九场户凡一万
 三千五百七十有一丁凡四万五千二百二十有六
 迩来户凡三千九百零八减旧额四之三丁凡三万
 八千七百三十有八减旧额四之一虽十年清查择
 有力者充总秤即如有司里长盖常制云噫知恤鲜
 哉
卷九十一 第 43b 页 WYG0971-0670d.png
  山东盐课
 齐岁鬻盐得金万一千馀斤魏岁收钱二十万九千
 有奇鹾课裕国振古于兹盖藩府之供有司之饩商
 贾之货行之州县胥取是焉故涉荡蓄薪登场刮泥
 艰其力也霖潦卤薄旱暵土坟系其时也斗盐三百
 石盐二千涌其价也火伏必察袋装必监密其禁也
 盐民之课亦难言矣哉山东课额本司所𨽻永利等
 一十九场盐课每岁该办大引盐一十四万五千六
卷九十一 第 44a 页 WYG0971-0671a.png
 百一十四引六斤八两七钱三分六釐内除灶丁逃
 窜遗下灶地俱系济青莱登所属四十五州县所居
 民佃种该徵十引盐二万八千三百九十引七十八
 斤有奇正德七年奏准每引折徵民佃灶地银一钱
 五分
  存积常股
 正德五年令长芦山东运司每岁额办盐课以十分
 为率八分给与守支客商二分另为收积在官候边
卷九十一 第 44b 页 WYG0971-0671b.png
 方𦂳急粮储召中以所积见盐人到即支谓之存积
 其价则重其八分年终挨次给守支客商谓之常股
 其价则轻例以盐课册内二项数目限以定期出给
 通关送缴
  山西解盐利弊
 山西有解盐称海眼不假工作名曰盬盐与淮浙齐
 闽殊而反穑事盖浙淮齐闽鬻海法也其利在地不
 在天其祛弊之法在有馀不在不足乃解池则异是
卷九十一 第 45a 页 WYG0971-0671c.png
 矣穑事忧旱而池利旱且利南风恒雨则结者融恒
 北风则升者下盐丁散处诸邑既难遽集稍不及春
 夏欲结之候而为之则患其解矣此解盐与他所盐
 不同也然当祖宗法一志定之时公私俱足而商人
 转输于三省(全晋关洛/梁邓之间)种者不称难食者不病苦自
 隆庆辛未两决地防池水四溢盐不结果当事者谓
 国计不可负始为浇洒之术盖以人力胜天时也然
 而硝与盐淆不能一一而析之也有奸商者出焉乘
卷九十一 第 45b 页 WYG0971-0671d.png
 间营私砂砾杂和故色愈变味愈恶解盐于是乎不
 可食而民于是不乐售矣于是商人坐官肆终岁不
 能销引目所在长吏又从而代之敛散以取其值焉
 此不独商困而民亦困矣是以民视商若赘疣视解
 产为弃物无不利于食私贩者而淮芦花马之产纷
 纷四至势不可禁已夫私贩盛则商利薄商利薄则
 国赋病为之计者夫亦酌其宜而变通耳论者谓宜
 采取及期则所获不可胜用人亦且乐用之然必广
卷九十一 第 46a 页 WYG0971-0672a.png
 募附近居民籍名所司杂采之计其所获剂量而归
 之官则民乐于赴赴之益众则采益时采益时则入
 益富一岁可获数岁之利矣如是而又采择必精毋
 杂硝石支给循法毋募小贩禁大汾之票毋使束阁
 则生之既裕其原救之又通其变不必分地改额而
 壅滞者自行流布者自废矣
  议改河东盐课
 河东之盐惟在天时非苦雨水深而盐不结则池涸
卷九十一 第 46b 页 WYG0971-0672b.png
 水乾而盐不生是产盐之地不易也盐不易生而课
 银不减是以商与灶丁俱困而国与民俱病也且河
 东之盐多苦不可食转之于秦官之𣲖而定其值民
 出其值而盐归于无用是行盐之地固病之者也尝
 按花马池一𢃄皆有产盐之地此盐出之于土即为
 盐根自成为盐是不必须之于天时者也为今之计
 莫如改河东之盐于花马池一路即移河东西分司
 居之将河东发陕西盐引二十二万有馀约银之万
卷九十一 第 47a 页 WYG0971-0672c.png
 馀两免其徵𣲖即令商人照河东价银三钱二分籴
 买粮草施之平延诸郡以供三边之费扣其银两数
 目即以大仓发陕西年例银徭发山西以补陕西原
 𣲖原课之数如此不更便乎事虽更张实无纷乱于
 国计民生所为裨益者盖不浅矣况此盐一开则延
 平之际商贾辐辏齐民贸易虽凶荒卒至可以不患
 也
  盐政考
卷九十一 第 47b 页 WYG0971-0672d.png
 夫盐者民之食不可一日阙也其用则与民共之其
 利则在民而不在官也昔禹任土作贡而令青州贡
 盐盖贡其所有以供王用尔周官盐人一职以百事
 之无盐故亦以盐之用而共邦事未尝以盐之用而
 共邦财也盐有数品有刮于地而得者其味苦谓之
 苦盐有熬其波而出者其盐散谓之散盐有风其水
 而成者产于土中其味甘甜谓之饴盐有积卤而结
 者其形似虎而人筑成谓之形盐此盐之名然也祭
卷九十一 第 48a 页 WYG0971-0673a.png
 祀则供散盐而加以苦盐取其自然而成不忘本也
 宾客则供散盐而加以形盐取其如虎之形象其威
 也王后世子膳馐则供饴盐取其味之甘甜而可常
 食也此盐之用然也盐人则以奄二人为之掌其政
 令谓供盐尔待其戒令请煮盐尔自祭祀宾客膳羞
 之外更不闻以一毫取民是其利则常在民而不在
 官也上之人特资盐以供三者之用尔不规其利之
 可以富国下之人亦惟资盐以供饮食之用而不谋
卷九十一 第 48b 页 WYG0971-0673b.png
 其利之可以富家自后世以盐致富强而𣙜利之禁
 始兴世儒乃谓先王山泽亦必有厉禁以遏民趋利
 之原不思虞衡等官因设厉禁以为之守初未尝私
 其利以公上而亦何尝有一语及盐乎故尝谓坏天
 下之风俗者管子也启公上以𣙜禁者猗顿也蟊贼
 人主之心术者郑当时也齐桓问管仲何以为国而
 仲告以海王之国谨正盐䇲举先王公共之物而为
 后世自私之具管仲者作俑之尤也霸主既资盐利
卷九十一 第 49a 页 WYG0971-0673c.png
 以富其国则民趋利日炽矣岂非坏天下之风俗者
 乎鲁人有猗顿者用盐起家致富与王者埒取天下
 通行之利而为私有之财猗顿者垄断之贱也豪民
 且专盐利以富其家则上之征利亦无怪矣岂非启
 公上之𣙜禁者乎𣙜盐者无怪也郑当时何人乃逢
 武帝之欲推毂齐之大煮盐者用事汉朝而𣙜盐之
 法始密郑当时者其蟊贼之臣乎人主之心自此蟊
 贼宁非郑当时之罪耶且以成周之盐政言之盐人
卷九十一 第 49b 页 WYG0971-0673d.png
 一官掌之不过奄如官奴而已至汉大司马属官有
 干官有两长丞有水衡都尉有均输官皆主盐事以
 至郡国盐官有三十九雁门沃阳有长丞(地理/志)其法
 既密则官必繁也呜呼周以盐用而供邦事自宾祭
 膳羞之外则不敢以一毫取之民汉以盐利而供邦
 财自公上𣙜禁之外则不肯以一孔遗之民方且𣙜
 盐之不足而又𣙜铁𣙜铁不足而又𣙜茶盐铁之𣙜
 茶盐之𣙜自汉至唐法日密矣儒者不排其非而反
卷九十一 第 50a 页 WYG0971-0674a.png
 取成周山泽之禁以佐其说岂不惑哉
  屯盐议
 一嘉靖十三年二月内户部题该户科都给事中管
 怀理等题为议处边储事臣等窃惟大同之乱特弹
 丸之区尔动调兵马徵发钱粮前后未及五月用银
 百万有奇军门尤且每每告急惟恐粮饷不继所以
 然者何哉亦失于无备故耳国初之给边也有屯田
 之岁入有边引之飞挽有近省供边之税银是以岁
卷九十一 第 50b 页 WYG0971-0674b.png
 有馀积边储富厚而威震四裔今者屯田不兴盐法
 大坏又加以连岁灾伤百姓救死不赡此所以边仓
 空虚日甚一日积至于今敝坏已极若不从宜痛加
 裁处臣恐将来益不能振起矣然何谓屯田不兴国
 初边威强盛敌尚衰微出则防边归则治农家有田
 储时无空隙故公私两利取用不竭今则边备废弛
 敌马充斥势不能耕治一也军士贫乏牛具种子不
 能备办力不能耕治二也逃亡数多空野千里无人
卷九十一 第 51a 页 WYG0971-0674c.png
 耕治三也黄河之套尽为贼有贼反居内田顾居外
 坚壁清野无敢耕治四也有此四弊而屯田俱为抛
 荒草荡矣管屯田官员复不省忧乃坐名分𣲖履亩
 徵取而曰我能催督屯粮是知屯军无粒米之获而
 空赋取盈之税柰之何军士不逃窜亡匿乎臣等闻
 边军月粮既已扣减及至关支又以屯粮未完尽行
 坐除是无其利而反有其害矣屯田何自而兴乎何
 谓盐法坏国初设立盐法专为边储故使之入粟归
卷九十一 第 51b 页 WYG0971-0674d.png
 边下场支盐官无科取商获重利不费转输而边仓
 积实谓之飞挽今则开中不时米价涌贵而易籴之
 难势豪大家卖窝买窝而报中之难官司科罚吏胥
 侵渔而输纳之难定价太高反过本值而取利之难
 及至给盐下场又被官吏留难棍徒辖害挨单守支
 动以数年而支掣之难至于行盐地方私盐盛行民
 皆买贱官盐又复壅滞而发卖之难有此六难故商
 人有倾家荡产妻子不相见者矣商人离亲戚弃坟
卷九十一 第 52a 页 WYG0971-0675a.png
 墓备资本出于千里之外者非以重义也惟以计生
 息之利以资身家耳今求利未得而害反随之欲望
 正课之行岂可得乎正课不行私盐自盛议者不得
 已而权为区处乃设馀盐之例如两淮报中正盐一
 引许𢃄馀盐二引正盐在边纳粟馀盐在场纳价故
 商人犹肯一一报中甘受正盐之害以趋馀盐之利
 殊不知馀盐一行虽每岁昜银百数十万两而无益
 边储则犹徒也盐法何自而行乎二者俱不能行司
卷九十一 第 52b 页 WYG0971-0675b.png
 边计者无术以处此臣等以为今当惩往事之弊为
 经久之图不可狃目前之安而不动深长之虑也臣
 等今欲通盐法须先处馀盐必多减正价大抵正盐
 贱则私贩自息私贩息则正盐自行此不易之定论
 也今虽不可知而祖宗时八分二斗之制宜斟酌开
 中每正盐一引定价五钱或四钱馀盐一引定价二
 钱五分或二钱俱令在盐照时上纳粟米料豆草束
 每年差给事中或御史一员赴盐趁时开中禁革一
卷九十一 第 53a 页 WYG0971-0675c.png
 应买窝占中等弊正盐给与引目馀盐给与小票正
 盐下场支给馀盐径自收买正盐一引许中馀盐三
 四引或五六引务以尽收灶丁馀盐为止若或未尽
 再添一二倍亦无不可如此正盐价轻既有以利乎
 商人馀盐尽收又有以利乎贫灶国课不集而自足
 私盐不禁而自止边储日见富厚粮饷日见充积可
 不动内帑而用无不裕矣至于屯田之制即古人寓
 兵于农之意无事则耕有事则战自食其力不费而
卷九十一 第 53b 页 WYG0971-0675d.png
 可足矣我皇上既设风宪重臣以专理其事又设管
 屯田诸职以分任其责其用意可谓详且周矣奉行
 至今犹不见甚兴何哉盖以事镃基则贤者可因以
 成事若法已败坏非大圣人纲维而振起之则谋未
 成而议者已起于后臣等访闻沿边荒芜之地十常
 八九而见在耕种者惟近腹里一二耳今若不大加
 整顿苟且补塞终无益于事臣等愚以为合无行令
 差去招募给事中主事会同各边总制抚按等官拘
卷九十一 第 54a 页 WYG0971-0676a.png
 取地方耆老人等亲履边境相度形势某处地方肥
 饶形势可依相应筑为城堡以便耕守某处地方广
 阔可以出没相应修浚壕堑以为捍禦或旧有垣墙
 而但加修整或原无基址而创为建置务要坚城可
 凭互相倚制画图帖说具以奏闻大者或设为卫小
 者或立为所或将招募新军或用附近旧卒俯顺人
 情量移新城住种乞下廷臣议处等因本部查得节
 该巡盐御史戴金题准事例每盐二百斤准南纳银
卷九十一 第 54b 页 WYG0971-0676b.png
 八钱准北纳银六钱即以官价之额定为平市之法
 仍要严禁各商勿令纵打大包馀盐虽多无过正盐
 斤数开中有商若无资本或时难收买不愿附带者
 听从其便其所入馀银随时盈缩不必拘定一例不
 许法外抑勒及于未秤掣未发卖之先亦不许令称
 贷预纳以足百万两之数多者多解少者少解多不
 为功少不为嫌倘天时人事偶尔相值而馀银之利
 或溢出百万两之外亦只以常处可也淮浙正盐定
卷九十一 第 55a 页 WYG0971-0676c.png
 价太高亦合斟酌淮盐每引减去一钱浙盐每引减
 去五分至于甘肃地方孤远险阻比之各边尤甚若
 与各边定价相同商亦难从合将甘肃淮盐量减一
 钱五分浙盐量减一钱本镇止用开中浙盐不必搭
 配别处浙盐开中别处边镇亦不许搭配商自乐趋
 其长芦盐价原定二钱山东原价定一钱五分似难
 增减仍令照旧配之盖二处行盐地方既狭而私盐
 又复盛行纵减其价亦恐无报中者故仍旧时搭配
卷九十一 第 55b 页 WYG0971-0676d.png
 非得巳也除甘肃不搭山东长芦外其馀各边开中
 淮盐搭以长芦则不必更搭山东搭以山东亦不必
 更搭长芦无使一人奔走三路各边𣲖去淮盐仍令
 上纳本色折盐本折中平长芦山东惟令折银上纳
 如遇年丰愿收本色听从其便钦此俱今通行去后
 今该前因为照屯田盐谓边储急务国初之时民粮
 不敢后时徵解兼以屯政修举而边课疏通以故边
 储充实不致缺乏且祖宗开立各边以陕西全省八
卷九十一 第 56a 页 WYG0971-0677a.png
 府供延宁甘肃以山西三府供宣大以山东永平供
 辽东而又以河南北直𨽻等处麦折布疋等项并京
 运年例银两一岁所入自彀一岁支用历观天顺成
 化弘治年间以来徵运不乏未闻缺用而当时主兵
 之费盐法不与焉盖盐者飞挽之法非有𦂳急声息
 不开中引盐诚恐取办于仓卒非常使主兵之用近
 年以来各处天时之荒熟虽有不一而官司之职业
 实因废弛视边务为疏远以停免为有功有冒灾而
卷九十一 第 56b 页 WYG0971-0677b.png
 一槩停止者有丰年不行带徵者因循沮格不可尽
 言遂至边储缺乏奏讨不息本部节经议拟至于开
 中引盐以补岁用发内帑以抵民粮不过因时救弊
 权宜目前实非祖宗遗谋本意国家经久之计也且
 如宣府岁支粮草料豆共该银九十馀万两除年例
 河东盐价十六万两外山东河南山西北直𨽻民运
 该银七十万两本处屯粮一十二万石是民运居十
 之七屯粮止十之一各盐惟辽东屯粮二十五万例
卷九十一 第 57a 页 WYG0971-0677c.png
 算折银止该银五万两并大同延宁甘肃大约民运
 常十之七八而屯粮常十之一二此国初山东到今
 体例旧额且以陜西三边言之嘉靖八年至十一年
 卒皆年荒嘉靖九年四十七万两嘉靖十年五十六
 万两嘉靖十一年臣等任事一年发一百一十九万
 两嘉靖十二年榖稍熟已经题准见徵一年带徵一
 年尚犹发银四十二万两有馀其馀边镇莫不皆然
 而开中盐银此外又各边开盐或召买本色或上纳
卷九十一 第 57b 页 WYG0971-0677d.png
 折银斗头难以预料时价不可执定至于年岁丰歉
 道路险易悉不可知如嘉靖十年𣲖中辽东两淮引
 盐经今四年犹未报纳非因别故值以年荒米贵然
 也嘉靖十二年各边奏讨之疏内有曰乞发太仓银
 九十万两者有曰四五十万两者不下六七次臣等
 只得酌量参错或稽考边储文簿或询访盈缩缓急
 量为奏发以免误事若不酌量多少一槩漫发则一
 旦尽发太仓之银亦不足所讨臣等虽欲樽节拘执
卷九十一 第 58a 页 WYG0971-0678a.png
 而势亦有不能已者臣等驽钝之才疏浅之见诚有
 负经国远图罪莫能逃也前项馀盐银两虽称岁有
 百万或七八十万其实未尝尽解太仓查得去年工
 部奏准动支前项馀盐银两一为织造一为修河共
 用二十五万两本部虽以别项处补实皆馀盐之数
 况又备之以修边处之以给军士衣鞋收买物料那
 进内库等项是馀盐之银有限费用不可枚举或未
 解已行奏讨或解到随即转发太仓安有见收馀盐
卷九十一 第 58b 页 WYG0971-0678b.png
 银两而久处不动者哉各处引盐浙江山东长芦其
 利甚微商不愿中所赖者淮盐七十万引该银三十
 馀万两加以存积不可尽开一年之例是三十万两
 尤不得而尽用也馀盐之银只在两淮运司他处绝
 无解部况正课拖欠数多而各处盐价淮浙二盐已
 减一钱五分见今各边淮盐一引止银五钱甘肃四
 钱五分正与都给事管怀理所见相同若馀盐尽开
 各边须要增添引目而纳价多少亦须商人情愿方
卷九十一 第 59a 页 WYG0971-0678c.png
 为便益等因复奉钦依行移各处巡抚都御史及管
 屯管粮守巡等官拘取地方屯头马户耆老人等亲
 履边境相度形势博访人情某处可筑为城堡以便
 耕守某处可修浚壕堑以为捍禦或旧有垣墙者但
 加修整或原无基址者创为建置某处可设为卫某
 处可立为所或用招募新军或用附近旧卒俯顺人
 情量移新城画图帖说具奏以闻务使各边无不耕
 之田屯种复祖宗之旧及咨各都察院转行两淮并
卷九十一 第 59b 页 WYG0971-0678d.png
 各处巡盐御史会同巡抚都御史及督同运司等官
 拘集年老知音商人耆老人等查照先今行勘盐法
 查各处运司有无馀盐数目多少明白要见馀盐课
 银就彼掣卖与尽行开边商人有无乐从江南江北
 见定银两应否量行增减馀盐银两径解各边运司
 是否便益若欲尽行开边价值尤须勘处停当毋使
 日后已行开边复有阻滞致使临时有误边储卒难
 措手或倍开馀盐其数几倍或另照引其引几何务
卷九十一 第 60a 页 WYG0971-0679a.png
 使官商两便盐课无亏馀银既尽解边或遇各衙门
 奏准支用作何抵补馀盐既称有坏正课应否尽行
 裁革前项二事承委官员逐一勘处参酌舆论揆度
 时宜务求合于人情宜于土俗不拘于目前而经久
 可行不惑于浮议而事体归一庶乎国计不穷边储
 有赖明白具奏以凭会议参酌施行至于边备利弊
 之由兵马强弱之故屯田兴废盐法通塞一应实边
 禦备长策事干本部及移咨兵部各通行在廷群臣
卷九十一 第 60b 页 WYG0971-0679b.png
 九卿科道等官并见在任及生长边方等项大小人
 员但有晓知前项事务许各陈所见径自奏闻以备
 采择见今大同地方伤残之馀陕西经贼侵扰之后
 辽东灾伤各处拖欠嘉靖十年以后各边粮料布草
 等项并应该见徵钱粮本部通行各处抚按官先将
 布政司府州县掌印管粮官俸粮截日住支上𦂳徵
 收解运以济目前急用务俾完解方许关支
  屯盐议
卷九十一 第 61a 页 WYG0971-0679c.png
 屯田何所昉乎自汉文帝从晁错言徙民实塞下而
 屯耕边塞始于是矣自兹以后虽沿革不同求其规
 画周详者其汉之充国乎乃若京师屯田李元纮则
 有废业阙赋之陈澧州屯田严郢则有利害不便之
 请若河北屯田有变生不测之论者非陈恕言于端
 拱之时乎夫屯田一也充国行之坐困先零而后世
 反以为害是岂法之不宜于今欤边地远近异势调
 发与屯戍苦乐异情安旧与创新嫌隙易起故三臣
卷九十一 第 61b 页 WYG0971-0679d.png
 之奏及之因此而遂谓屯田之不可行也不犹见刖
 而废履者耶盐䇲何所昉乎自管仲言海王之国谨
 正盐䇲而征盐利国自此始矣自是以来兴废不一
 其综理周密者其唐之刘晏乎乃若请官鬻盐韩愈
 则有盐怨已多之议蜀井增盐王尧臣则有牟利重
 困之奏至捕鬻私盐而有蜂起为盗之虑者非张咏
 止庸绳之请乎夫盐䇲一也刘晏行之岁课增六百
 万缗而后世反有损于民岂法之不宜于后欤盖利
卷九十一 第 62a 页 WYG0971-0680a.png
 归于官则民不便泽竭于远则力不堪禁严于敛则
 乱易生故三臣之言及之苟因此而遂指盐之不可
 行也不犹因饐而废食者耶历观前代屯营之田或
 以兵或以民各分兵置司惟我朝于各卫所宽旷之
 土分兵以立屯堡俾且耕且守于守禦之中收耕穫
 之利其视古之分兵置司者为独得矣前代鬻盐之
 制或在官或在民惟我朝于天下产盐之处设转运
 司者六提举司者七盐课各有定额行盐各有地方
卷九十一 第 62b 页 WYG0971-0680b.png
 召商开中税粮以盐偿之法最善矣柰何历时既久
 弊蠹渐生屯政日荒盐法日废而边廷有米珠薪桂
 之谣矣迩者皇上集议选兵措饷以靖边疆时遣风
 宪大臣以督理之行之未几仍复报罢要之屯盐之
 政祖宗成法具备即补偏救弊在典守者任之有馀
 而分遣大臣将何为耶故始而采议即行仰见皇上
 从善之公继而渐次报罢尤见皇上睿断之独自今
 观之古今言屯政之善无如充国但充国屯营之地
卷九十一 第 63a 页 WYG0971-0681a.png
 乃取之于羌人而今则取之内地是主客之情异也
 充国屯营之势乃我侵敌而为屯以困之今则敌侵
 我而为屯以守之矣是攻守之势异也充国屯营之
 兵不过万人其期不过踰岁今则九边蚁聚岁岁为
 戍矣是众寡久近之辩又异也不论主客之情攻守
 之机众寡久近之辩槩谓今之理屯者无如充国可
 乎尝考舆地图内开宣府一镇额设官军一十二万
 六千三百馀名屯粮六万二千三百馀石即使尽数
卷九十一 第 63b 页 WYG0971-0681b.png
 完徵仅支半月而馀所阙者将尽责之屯乎而主客
 行粮出于常调之外者又将何以应之乎说者谓屯
 田固不足尽供边储此外岂无可以开垦以裨军食者
 但监司必委之有司有司必假之胥里纵有开报不
 过捏文增科造册销缴而已以后按册追徵吾知其
 始而赔继而累又继而逃将并其原额而失此屯田
 之所以益废也为今之计亦惟严兼并之法正侵隐
 之罪催逋负之科使天下各卫所之屯不失旧额则
卷九十一 第 64a 页 WYG0971-0682a.png
 其所裨于兵食者不少矣又何必借开垦之名日事
 讲求以滋科扰之害也哉古今言盐䇲之善者无如
 刘晏但晏始至盐利岁才四十万增至六百万缗随
 时多寡取之今则岁额各有定数恐增之而势难继
 也晏令亭户粜商人纵其所之今则行盐各有地方
 恐纵之而弊难稽也晏制万物低昂所理者不独盐
 之一事今转运司盐课之外不敢再及他课恐侵之
 而职掌乱也不察课之有数行之有方职之有定而
卷九十一 第 64b 页 WYG0971-0682b.png
 尽指今之理盐者不如晏可乎尝考会典借备事例
 内开独石马营龙门所云州四边仓开中淮浙长芦
 河东官盐九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馀引十二年大
 同等处开中长芦官盐十万引河东官盐二十万引
 两镇官军不啻二十馀万即使前引尽数报中仅支
 两月而馀所阙者尽责之盐乎而两镇之外原未报
 有开中者又将何以给之乎说者谓盐法固不足尽
 供边计此外岂无馀盐可以查核以益军食者但地
卷九十一 第 65a 页 WYG0971-0682c.png
 广而势不能遍条繁而力不能及纵有清理不过分
 析地方完销勘合而已因而据题为例吾知其始而
 信继而疑又继而相顾指摘而尽斥以为非矣此盐
 䇲之所以益废也为今之计亦惟杜窝卖之奸惩老
 引之赝绝奏讨之欺使天下各运使之盐不失旧额
 则其有益于军食者不少矣又奚必假馀盐之名多
 立条目以启分更之端也哉
  屯田盐法总论
卷九十一 第 65b 页 WYG0971-0682d.png
 夫屯田盐法之始兴也凡以厚农也蛮夷猾夏寇贼
 奸宄自唐虞不能免而秦汉盛时边郡转输之费或
 三十钟而致一石生民之病不亦大可哀耶盐之领
 于官也以杜兼并之源也其通之于商也以布上下
 之利也其中之于边也以省任载之烦也山陕之民
 僦牛车具徒伍奔走颠踣于风雪山谷之中而无救
 于待哺之期会平时岁丰室家不相保一有兵荒之
 警上廑宵旰之忧亟发内帑以济之乃至无从得粟
卷九十一 第 66a 页 WYG0971-0683a.png
 则知实边贵豫济变贵急而飞挽之神速莫过于盐
 粮今镇守之兵遍天下屯田亦遍天下诸军更番休
 佚卒以十分之三服农亩之事二人受田四十亩岁
 入十二石足供一兵而自食其馀馀丁则亦以差受
 田而岁课其入立法之初以为承平日久则馀丁益
 多而地利益尽充拓得人则增屯益广而岁入益增
 如是而兵无加额焉行之百年举天下之屯粮足以
 廪天下之兵而民粮之上供者惟上之所用之耳乃
卷九十一 第 66b 页 WYG0971-0683b.png
 今升斗之给尽出民力一兵以上悉仰县官然后知
 屯田之不可以巳也汉文帝所以能赐民田租者徒
 以募民入粟实边次实郡县而京自有馀耳然而酬
 民以爵启鬻官之渐孰若开中之法酬商以盐使民
 得食味商得取赢两利而无害乎唐府兵之所以称
 近古者徒以兵皆土著而不廪于官也然而籍农为
 兵或至业务交废孰若屯田之法兵以馀力治农服
 勤警惰自食其力两利而无害乎二法立而军国无
卷九十一 第 67a 页 WYG0971-0683c.png
 馀论岂不诚然乎夫不知立法之原则不知行法之
 委不知立法之利则不知废法之害夫盐以灶为本
 以商为用二者皆优恤所当加也今郡县无劝农之
 政则盐司岂复有恤灶之实哉商人罚赈而费出无
 经草荡之弗诘流亡之不复则给散亦岂能均适哉
 姑如河东颗盐几年而遇风结花倍常乃亦拘常额
 不得捞办是犹粒米狼戾而封其仓庾俾之弃于涂
 泥之中曾不得为遗秉滞穗其于劝相阜康之道从
卷九十一 第 67b 页 WYG0971-0683d.png
 可知矣国初征商甚薄而酬估甚厚是以商人乐趋
 边而无变计以其家众占閒田稍役属其民而耕之
 以待国家开中之事故私积亦富而粟价亦平迩者
 粟贵徵粟粟贱徵银重以劝借之科罚困以搭配之
 守支转展折阅业荒众散一有控诉则有司且议奸
 商罔利罪焉商固四民之一而职利之趋也将使皇
 皇求仁义乎商不近利是农不望秋也且买窝者奸
 商也而卖窝者谁耶不诛怯将而诛怯兵兵益不精
卷九十一 第 68a 页 WYG0971-0684a.png
 不诛贿吏而诛贿民贿益不止法弊而售奸良商亦
 奸奸惩一革奸商亦良人才与时奸良而况商乎别
 奸恤良无以掊克之政一施之则善矣若夫括馀盐
 之利则内帑虽实而边郡增运籴之烦加引目之数
 则商利益微而勤灶失补恤之惠若是者无乃论列
 愈详而盐法愈不通耶屯政之不综也始伤于严而
 卒坏于宽也因习之故非一日矣自父母侵而有之
 而子孙固以为世业也虽左验甚明至死不心服若
卷九十一 第 68b 页 WYG0971-0684b.png
 是则虽有必行之政安得而加哉富豪乾没而告诘
 横行虽明者或不能辨则仁者固不欲棘之也番休
 之法不行兵久驻屯依凭威虐兵实民虚田屯相远
 形禁势格兵不得田民亦病兵当事者徒见其相戕
 而不见其相济则谓屯田可罢清查可已殊不知天
 下无不弊之法而有善通变之人宜早为之科制年
 以久近定限屯以远近递迁见存之田履亩而正界
 服农之兵间岁而代更则亦庶乎其可也张横渠议
卷九十一 第 69a 页 WYG0971-0684c.png
 井田朱考亭定经界今之覈实屯田不犹差易于彼
 乎新屯之增置立法之初固将有待于后来观其分
 数有常而置屯无限则可知矣其在南方则凡湖山
 斥卤之可垦者淫祠毁寺之可收者奸豪欺隐之可
 没入者宜尽以为屯田大江之北至于畿甸盖有不
 可胜用者焉不然则近臣贵戚竞请庄田于何取之
 远至于诸边又有不可胜用者焉不然则赵充国田
 金城韩重华田振武于何取之且今兵籍尚虚患人力
卷九十一 第 69b 页 WYG0971-0684d.png
 之不足不患增屯之无所田既增兵亦可实姑缓其
 旧而新是图不亦可乎夫科制不早定则将与见存
 之额而并失新屯不增置则是弃可兴之利而他求
 若是无乃清查愈密而屯政愈不修耶
  屯盐总论
 善经国者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利则藏富于国即
 藏富于民也善养兵者能以兵自养能以兵自养则
 足食于边即强兵于边也何也九边辽远转输甚艰
卷九十一 第 70a 页 WYG0971-0685a.png
 况千里馈粮士有饥色而转东南之粟以养西北之
 兵河漕劳费在万里之外哉此屯田在所当议乃以
 兵自养之道也然边兵之屯牛种皆无所资不得不
 仰给于盐商而重其输边之例虽盐商输边得利甚
 厚然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不惟屯兵牛种有所资藉
 而秋成谷秸皆有所售开垦愈多收成必富边方之
 粟贱矣此盐法在所当议而不与民争利非藏富于
 民之道乎信乎强兵莫急于屯田屯田莫要于中盐
卷九十一 第 70b 页 WYG0971-0685b.png
 屯盐利弊相须不得不亟讲也以国朝言之盐有常
 股有存积常股者商人先纳银粟于边乃给引守场
 候支是也至有翁纳资而孙始收息者矣存积者积
 盐在场遇边粮急缺则倍价开中越次放支是也居
 货罔利王道固如是哉所以洪武正统间官给盐直
 甚贵民得利甚多盐法画一自成化以来盐直日轻
 私贩日众奸商影射或权要奏讨法遂大坏况卖窝
 买窝之弊牢不可革商人一身复以长芦两浙兼搭
卷九十一 第 71a 页 WYG0971-0685c.png
 配支劳费无穷商亦困矣噫人知盐法坏而商人困
 矣孰知困商乃以困边储哉盖国初供边而以盐利
 其制盐利也盐一引输边粟二斗五升故富商大贾
 悉于三边自出财力自招游民自垦边地自艺谷粟
 自立堡伍所以边兵亦藉商财春耕借为牛种之费
 秋成即为售还之资千里荆榛尽成沃壤成化初年
 甘肃宁夏粟一石易银二钱边方粟无甚贵之时以
 其储蓄之富也夫商以二斗五升之粟支盐一引是
卷九十一 第 71b 页 WYG0971-0685d.png
 以银五分得盐一引商之利诚过厚矣使商人输银
 京师则盐一引课银四钱二分而厚利不在于官乎
 会计聚敛之徒见小忘大此盐法所由更也惟商不
 输边则近边米豆无有贸迁之者而价遂腾涌且边
 兵耕种无所资助屯田亦从而废遂至稻米一石直
 银五两皆由盐法之坏致之也即此观之可见屯田
 之兴不自兴也盐商种粟于边每引止二斗五升惟
 其估值之厚是以不惮边方之远招募开垦野无旷
卷九十一 第 72a 页 WYG0971-0686a.png
 土地无遗利而边粟常贱故屯兵始焉赖商人称贷
 以便牛种之需既焉因商人上纳以收贸粟之利农
 商两便屯田所以日广也屯田之废不自废也盐商
 纳银于部每引加至四钱八分则其利薄矣利不在
 边不免彻业而归边地遂日荒芜且屯兵春焉耕种
 无其力秋焉收穫无所售农商交困屯田所以日废
 也惟屯田之兴也谷粟积于西北则东南漕运固可
 以缓而屯一废焉商皆输银户部送太仓分送各边
卷九十一 第 72b 页 WYG0971-0686b.png
 孰若商人自输之尤便乎为今之计安得修复输边
 旧法令商人入粟各边即量其远近以隆杀价值务
 使利厚人趋苟有能于并边开垦者即给为巳业永
 不起科更安抚招集时加存恤庶远人如归屯聚益
 众于此又严其法禁凡粟贵徵粟粟贱徵银盐贱守
 支盐贵则发存积势豪奏讨侵夺已熟之田权贵嘱
 托发卖馀盐之例一切预为之防焉吾知国家不与
 小民争利虽曰利在商人而各边粟多价贱国之利
卷九十一 第 73a 页 WYG0971-0686c.png
 也大矣况寓兵于农兵皆自食其力垦田浚渠各有
 善制亦已寓乎防守之术焉安边足国之道宜无有
 善于此者
 
 
 
 
 
卷九十一 第 73b 页 WYG0971-0686d.png
 
 
 
 
 
 
 
 图书编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