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五 第 1a 页 WYG0971-042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之八十五
明 章潢 撰
皇朝文武铨选
国初选用人才不拘一途设贤良方正聪明正直孝
悌力田通经孝廉科或从耆民及税户人才与科贡
之士兼收并用随材授任多出亲擢其后始定铨选
之法祖宗以来文武并用选法亦循资格然亦不专
图书编卷之八十五
明 章潢 撰
皇朝文武铨选
国初选用人才不拘一途设贤良方正聪明正直孝
悌力田通经孝廉科或从耆民及税户人才与科贡
之士兼收并用随材授任多出亲擢其后始定铨选
之法祖宗以来文武并用选法亦循资格然亦不专
卷八十五 第 1b 页 WYG0971-0426d.png
资格文选主于吏部武选主于兵部武臣之选其始
也以功次而用其后也纯用任子之法父死子继无
子者兄若弟继之有定格也若夫都指挥至都督则
以才能擢用又不专于资格矣文臣入仕之途有三
进士也监生也吏员也吏员资格其崇者止于七品
用之为佐贰幕职监当筦库之任非有保荐者不得
为州郡正员监生则出自学校之贡选及举人试进
士不第者其肄业大学也循资以出先历事于府部
也以功次而用其后也纯用任子之法父死子继无
子者兄若弟继之有定格也若夫都指挥至都督则
以才能擢用又不专于资格矣文臣入仕之途有三
进士也监生也吏员也吏员资格其崇者止于七品
用之为佐贰幕职监当筦库之任非有保荐者不得
为州郡正员监生则出自学校之贡选及举人试进
士不第者其肄业大学也循资以出先历事于府部
卷八十五 第 2a 页 WYG0971-0427a.png
诸司然后次其名于选曹循资而考之以定其高下
而授以职焉监生吏员各有资格进仕初任亦循甲
第及其不测擢用往往越常调又不专在资格也第
行之既久不能无弊武臣之弊天下卫所有定所设
官有定员世袭之官恒满其位新立功资之人岁有
增益其后亦何以处之也又臣当祖宗之时科举有
定额岁贡有常数学校贡举与吏部选调其人才适
足以相当而无甚有馀不足之数其后言者悯学校
而授以职焉监生吏员各有资格进仕初任亦循甲
第及其不测擢用往往越常调又不专在资格也第
行之既久不能无弊武臣之弊天下卫所有定所设
官有定员世袭之官恒满其位新立功资之人岁有
增益其后亦何以处之也又臣当祖宗之时科举有
定额岁贡有常数学校贡举与吏部选调其人才适
足以相当而无甚有馀不足之数其后言者悯学校
卷八十五 第 2b 页 WYG0971-0427b.png
之士多衰老乃开四十五岁入监之例又用国计不
足立纳粟上马入监等名自是科贡之外别开蹊径
选用之条止有此数入仕之途比旧加多其人才日
积月累遂至数倍于前至有需次二十年而不得选
者其监生(兼举/人)亦以人多缺少常充积于待选此非
独士子不幸亦国家之不幸也盖国家所恃以为治
者人才也今日用人必循资格而才能需选者往往
老于选调而不得及时进用及用之大半衰老矣鲜
足立纳粟上马入监等名自是科贡之外别开蹊径
选用之条止有此数入仕之途比旧加多其人才日
积月累遂至数倍于前至有需次二十年而不得选
者其监生(兼举/人)亦以人多缺少常充积于待选此非
独士子不幸亦国家之不幸也盖国家所恃以为治
者人才也今日用人必循资格而才能需选者往往
老于选调而不得及时进用及用之大半衰老矣鲜
卷八十五 第 3a 页 WYG0971-0427c.png
不为身家子孙计者苟不为之所而欲事治民安不
可得也为今之计必有以消息调停之谓宜通计考
试第列三等造册送部上中者依次选用下等者授
以冠带庶使仕路澄彻选法疏通仕进者有及时效
用之实汰退者免失职无聊之叹且不复开倖门挤
塞正路则洪武永乐之盛可复矣
皇朝考课
丘氏浚曰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
可得也为今之计必有以消息调停之谓宜通计考
试第列三等造册送部上中者依次选用下等者授
以冠带庶使仕路澄彻选法疏通仕进者有及时效
用之实汰退者免失职无聊之叹且不复开倖门挤
塞正路则洪武永乐之盛可复矣
皇朝考课
丘氏浚曰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
卷八十五 第 3b 页 WYG0971-0427d.png
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即有虞之
制也官满者则造为牌册备书其在任行事功绩属
官则先考于其长其最目转送御史考核亦书其最
目考功则稽其功状书其殿最凡有三等一曰称二
曰平常三曰不称既书之引奏取旨令复职六年再
考亦如之九年通考乃通计前二考之所书者以定
其升降之等其以御史考核即汉宣命御史考殿最
也书以考语即唐人第其殿最也稽其牌策以实奏
制也官满者则造为牌册备书其在任行事功绩属
官则先考于其长其最目转送御史考核亦书其最
目考功则稽其功状书其殿最凡有三等一曰称二
曰平常三曰不称既书之引奏取旨令复职六年再
考亦如之九年通考乃通计前二考之所书者以定
其升降之等其以御史考核即汉宣命御史考殿最
也书以考语即唐人第其殿最也稽其牌策以实奏
卷八十五 第 4a 页 WYG0971-0428a.png
对即宋人之引对磨勘也以一代之制兼各代之所
长而又本于有虞三考黜陟幽明之意诚万世之良
法矣又曰本朝三年一朝觐天下布政按察诸司府
州县官吏各赍须知文册来朝六部都察院行查其
所行事件有未完报者廷劾奏之以考黜陟近世为
因选调积滞设法以疏通之辄凭巡按御史开具揭
帖以进退天下官僚不复稽其实迹录其罪状立为
老疾罢软贪暴素行不谨等名以黜退之非祖宗初
长而又本于有虞三考黜陟幽明之意诚万世之良
法矣又曰本朝三年一朝觐天下布政按察诸司府
州县官吏各赍须知文册来朝六部都察院行查其
所行事件有未完报者廷劾奏之以考黜陟近世为
因选调积滞设法以疏通之辄凭巡按御史开具揭
帖以进退天下官僚不复稽其实迹录其罪状立为
老疾罢软贪暴素行不谨等名以黜退之非祖宗初
卷八十五 第 4b 页 WYG0971-0428b.png
意也按旧制官员考满给由到部考得平常及不称
职者亦皆复任必待九年之久三考之终然后黜降
焉其有缘事降职除名亦许其申理其爱惜人才如
此而近制则使人改过迁善无由矣虽然使天下失
职之人布列郡县亦岂朝廷之福哉夫授人以章程
约束而考其成者譬之悬权以辨轻重恶可缓耶近
者狃于治平日就偷安即所上计簿入圣览者每废
时日贪墨酷鸷有定论也乃滞留不发何所惩恶也
职者亦皆复任必待九年之久三考之终然后黜降
焉其有缘事降职除名亦许其申理其爱惜人才如
此而近制则使人改过迁善无由矣虽然使天下失
职之人布列郡县亦岂朝廷之福哉夫授人以章程
约束而考其成者譬之悬权以辨轻重恶可缓耶近
者狃于治平日就偷安即所上计簿入圣览者每废
时日贪墨酷鸷有定论也乃滞留不发何所惩恶也
卷八十五 第 5a 页 WYG0971-0428c.png
劝赏虚冒有明徵也乃稽滞不止何所惩欺也钱粮
额赋徵解有期也乃会稽徒具何以充国计也刑狱
拟议轻重有律也乃停阁踰年而冤抑不白何以重
民命也条陈利病详勘以定也乃徒取文具何以补
民生也凡此类遂成常习矣上今顷岁稽查积年章
奏立限考成内阁则总其纲部院则分其事台省则
核其实下之监司下之郡县若雷之震若风之披中
外臣工罔不涤玩愒改观听日有成岁有报矣以此
额赋徵解有期也乃会稽徒具何以充国计也刑狱
拟议轻重有律也乃停阁踰年而冤抑不白何以重
民命也条陈利病详勘以定也乃徒取文具何以补
民生也凡此类遂成常习矣上今顷岁稽查积年章
奏立限考成内阁则总其纲部院则分其事台省则
核其实下之监司下之郡县若雷之震若风之披中
外臣工罔不涤玩愒改观听日有成岁有报矣以此
卷八十五 第 5b 页 WYG0971-0428d.png
饰吏治而臣下尚安有不奋起事功者哉
三途并用议
议曰所谓三途者进士也科贡也吏员也国初用人
有徵聘有经明行修有人才有贤良方正有才识兼
人有楷书有童子诸科其后率多罢废承平以来专
用进士科贡吏员是三者初未尝废而迩者欲新天
下之吏治于科贡吏员之中稍加不次之擢故有三
途并用之说其实前此未尝不并用也愚以为朝廷
三途并用议
议曰所谓三途者进士也科贡也吏员也国初用人
有徵聘有经明行修有人才有贤良方正有才识兼
人有楷书有童子诸科其后率多罢废承平以来专
用进士科贡吏员是三者初未尝废而迩者欲新天
下之吏治于科贡吏员之中稍加不次之擢故有三
途并用之说其实前此未尝不并用也愚以为朝廷
卷八十五 第 6a 页 WYG0971-0429a.png
欲收用人之实效于科贡吏员所宜加之意者当先
清其源而后其末流可治也今进士之与科贡皆出
学校皆用论经义论策试进士不中入国子为举人
监生试举人不中循年资而贡之入国子为岁贡监
生非若汉世贤良孝廉对策与博士弟子判然为二
其实一途而已然进士升于礼部为高选举人之下
第与岁贡国家亦不轻以待之故使之学于大学以
观其成苟成矣虽任以进士之官可也今成均教养
清其源而后其末流可治也今进士之与科贡皆出
学校皆用论经义论策试进士不中入国子为举人
监生试举人不中循年资而贡之入国子为岁贡监
生非若汉世贤良孝廉对策与博士弟子判然为二
其实一途而已然进士升于礼部为高选举人之下
第与岁贡国家亦不轻以待之故使之学于大学以
观其成苟成矣虽任以进士之官可也今成均教养
卷八十五 第 6b 页 WYG0971-0429b.png
之法不具独令以资历待选而已非复如古之舍法
此其科贡之源不清也吏员之在古本与士大夫无
别异迨后流品既分遂为异物士人不复肯诎辱于
此故本朝资格吏员崇者止于七品多用为掾幕监
当筦库之职非保荐不得为州郡则吏道本不可与
儒者并然其始皆自藩宪卫府州县府署置犹有前
代辟举之遗法而今则自始为吏先责其输纳自提
控以下至于吏典但以所输之赀第其出身之等差
此其科贡之源不清也吏员之在古本与士大夫无
别异迨后流品既分遂为异物士人不复肯诎辱于
此故本朝资格吏员崇者止于七品多用为掾幕监
当筦库之职非保荐不得为州郡则吏道本不可与
儒者并然其始皆自藩宪卫府州县府署置犹有前
代辟举之遗法而今则自始为吏先责其输纳自提
控以下至于吏典但以所输之赀第其出身之等差
卷八十五 第 7a 页 WYG0971-0429c.png
此吏员之源未清也夫欲使举贡之得人在于修大
学之法而科贡可用矣欲使掾幕监当管库之得人
在于辟举之旧而掾幕监当筦库可矣然吏者止可
以循资如祖宗之制非得与科贡并也愚于贡犹有
说焉会试有甲乙榜盖乙榜即亦举人之中试者特
限于钦定之制额故次之乙榜授以教职其实进士
无异今特以败卷置乙榜而以乞恩者概与教职则
教官之选轻矣岁贡本以州县之俊如往年所谓选
学之法而科贡可用矣欲使掾幕监当管库之得人
在于辟举之旧而掾幕监当筦库可矣然吏者止可
以循资如祖宗之制非得与科贡并也愚于贡犹有
说焉会试有甲乙榜盖乙榜即亦举人之中试者特
限于钦定之制额故次之乙榜授以教职其实进士
无异今特以败卷置乙榜而以乞恩者概与教职则
教官之选轻矣岁贡本以州县之俊如往年所谓选
卷八十五 第 7b 页 WYG0971-0429d.png
贡者今不本洪武旧制而专累日月则岁贡无少俊
者可施以成均之教矣愚又怪夫今之未有以清其
源而壅其源者又不止也自纳粟买马挖运纳级之
例日开吏道杂而多端官方所以日缪也而科贡吏
员皆由此而妨阏矣故欲振饬吏治莫若清其源而
无壅之凡此皆于格例之中修其废坏耳于此二者
其源既清于格例已复其常而于其间简其卓异加
不次之擢盖天下奇俊之士少而中庸之士多三者
者可施以成均之教矣愚又怪夫今之未有以清其
源而壅其源者又不止也自纳粟买马挖运纳级之
例日开吏道杂而多端官方所以日缪也而科贡吏
员皆由此而妨阏矣故欲振饬吏治莫若清其源而
无壅之凡此皆于格例之中修其废坏耳于此二者
其源既清于格例已复其常而于其间简其卓异加
不次之擢盖天下奇俊之士少而中庸之士多三者
卷八十五 第 8a 页 WYG0971-0430a.png
之道先为其法以就天下中庸之士而精神运用独
可于奇俊之士加于其法之外而不为法之所限此
其所以能鼓舞一世之人材也或曰子谓吏道不得
与先朝如尚书徐熙知府况钟皆至显用者何也曰
此又不可以吏之途论也盖先朝用人时取之常格
之外宋景濂一代文章之宗杨士奇三朝辅相之首
皆以布衣特起乃遂掌帝制典机密岂谫谫于循途
者盖自古中世犹未尝不事旁招俊乂博采声望侧
可于奇俊之士加于其法之外而不为法之所限此
其所以能鼓舞一世之人材也或曰子谓吏道不得
与先朝如尚书徐熙知府况钟皆至显用者何也曰
此又不可以吏之途论也盖先朝用人时取之常格
之外宋景濂一代文章之宗杨士奇三朝辅相之首
皆以布衣特起乃遂掌帝制典机密岂谫谫于循途
者盖自古中世犹未尝不事旁招俊乂博采声望侧
卷八十五 第 8b 页 WYG0971-0430b.png
席幽人思皇多士今百馀年寥寥未之见而专以资
格进叙今亦颇苦其胶束伏隘而未能旷然也是以
思为三途并用之说愚以为非大破因循之论考国
家之故事追三代两汉之高踪以振作鼓舞一世之
人材恐不足以刬累世之宿弊而收用人之实效也
谨议前诏不及吏员此议不及荐举兹两存之以备
考嘉靖十年正月内吏部题为开读事查得嘉靖九
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诏书内一款一天之立君本
格进叙今亦颇苦其胶束伏隘而未能旷然也是以
思为三途并用之说愚以为非大破因循之论考国
家之故事追三代两汉之高踪以振作鼓舞一世之
人材恐不足以刬累世之宿弊而收用人之实效也
谨议前诏不及吏员此议不及荐举兹两存之以备
考嘉靖十年正月内吏部题为开读事查得嘉靖九
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诏书内一款一天之立君本
卷八十五 第 9a 页 WYG0971-0430c.png
以为民今天下之广兆民之众为人君者岂能人人
而加之惠哉惟在内外大小诸司得人任用而已我
祖宗朝虽定科举岁贡之法犹为荐举之例并列三
途自夫科举之法重而尤以偏用进士为重而岁贡
之法遂轻荐举之路已尽塞矣夫三途并用材无偏
重而人才有馀由是怀才抱德之士斯得显于世非
特求之文词之徒而已今举人无九卿之望岁贡禁
方面之升田野绝保举之路有一员缺必求进士出
而加之惠哉惟在内外大小诸司得人任用而已我
祖宗朝虽定科举岁贡之法犹为荐举之例并列三
途自夫科举之法重而尤以偏用进士为重而岁贡
之法遂轻荐举之路已尽塞矣夫三途并用材无偏
重而人才有馀由是怀才抱德之士斯得显于世非
特求之文词之徒而已今举人无九卿之望岁贡禁
方面之升田野绝保举之路有一员缺必求进士出
卷八十五 第 9b 页 WYG0971-0430d.png
身者斯得推补以致人尚浮词不修实行甚至修于
家而坏于天子之庭欲求为上为德为下为民者率
未易得也今后着吏部礼部即便考求祖宗以来旧
典备细开具奏请定夺务要科举岁贡荐举三途
并用但有真才实德不拘资格一体不次擢用庶忠
义向风浮薄改行内外大小诸司各得其人以为惠
民致治之本钦此钦遵抄奉到部除科举岁贡系礼
部掌行径自具奏外查得弘治十九年天下各府州
家而坏于天子之庭欲求为上为德为下为民者率
未易得也今后着吏部礼部即便考求祖宗以来旧
典备细开具奏请定夺务要科举岁贡荐举三途
并用但有真才实德不拘资格一体不次擢用庶忠
义向风浮薄改行内外大小诸司各得其人以为惠
民致治之本钦此钦遵抄奉到部除科举岁贡系礼
部掌行径自具奏外查得弘治十九年天下各府州
卷八十五 第 10a 页 WYG0971-0431a.png
县每岁于所辖隅厢乡都内拔选容止端谨无过人
才一名申布政司考覈转行按察司覈实有堪充岁
贡开坐考过词语差人送部若有贤良方正及山林
岩穴隐逸之士并通晓经书儒士秀才孝廉俱各访
求到官不拘名数差人送部永乐元年敕内外诸司
文职官员于群臣百姓之中各举所知怀才抱德堪
以任用者以闻洪熙元年令各处见任官于军民中
荐举行止廉能才堪守令经明行备可充教职者宣
才一名申布政司考覈转行按察司覈实有堪充岁
贡开坐考过词语差人送部若有贤良方正及山林
岩穴隐逸之士并通晓经书儒士秀才孝廉俱各访
求到官不拘名数差人送部永乐元年敕内外诸司
文职官员于群臣百姓之中各举所知怀才抱德堪
以任用者以闻洪熙元年令各处见任官于军民中
荐举行止廉能才堪守令经明行备可充教职者宣
卷八十五 第 10b 页 WYG0971-0431b.png
德七年令各处有司保举有文学才行卓然出众之
士自三十五以上者俱送赴京师选用正统五年令
进士办事一年监生历事考中并坐监三年以上由
吏员授官曾历两考悉听保举景泰三年诏各处见
任官有屈在下僚文学才行之士隐于民间文官罢
职无赃犯而才学可用并听在京四品以上在外抚
按方面官并府州县正官举荐听用成化二十三年
令军民之中有怀才抱德堪为任用者许府州县正
士自三十五以上者俱送赴京师选用正统五年令
进士办事一年监生历事考中并坐监三年以上由
吏员授官曾历两考悉听保举景泰三年诏各处见
任官有屈在下僚文学才行之士隐于民间文官罢
职无赃犯而才学可用并听在京四品以上在外抚
按方面官并府州县正官举荐听用成化二十三年
令军民之中有怀才抱德堪为任用者许府州县正
卷八十五 第 11a 页 WYG0971-0431c.png
官推举送吏部以凭覈实考用不许徇私滥举弘治
十一年令山林隐逸之士有怀才抱德经明行修众
所推服者许本府州县正官保举从抚按及布按二
司官覈实奏送吏部量才擢用如所举不当保勘官
员一体参究及查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等年由
举人升任京堂者如俞山历升本部左侍郎吕震升
礼部尚书郑诚历升本部右侍郎陈谔历升顺天府
尹邓浩历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傅宗历升翰林院检
十一年令山林隐逸之士有怀才抱德经明行修众
所推服者许本府州县正官保举从抚按及布按二
司官覈实奏送吏部量才擢用如所举不当保勘官
员一体参究及查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等年由
举人升任京堂者如俞山历升本部左侍郎吕震升
礼部尚书郑诚历升本部右侍郎陈谔历升顺天府
尹邓浩历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傅宗历升翰林院检
卷八十五 第 11b 页 WYG0971-0431d.png
讨由监生升任方面者如尚迪张鹏历任左布政李
浩袁昱历升左右参政荆璞宋徵历升左右参议华
嵩刘成历升按察司副使张善杨和历升按察司佥
事看得我朝祖宗求才图治之法委的不限一途岁
贡不足则求之科目科目不足则又求之荐举夫荐
举者有人才则取之有孝廉则取之有儒士有秀士
则取之有贤良方正则取之有怀才抱德经明行修
则取之故荐举一途比之科贡二途得才最广三途
浩袁昱历升左右参政荆璞宋徵历升左右参议华
嵩刘成历升按察司副使张善杨和历升按察司佥
事看得我朝祖宗求才图治之法委的不限一途岁
贡不足则求之科目科目不足则又求之荐举夫荐
举者有人才则取之有孝廉则取之有儒士有秀士
则取之有贤良方正则取之有怀才抱德经明行修
则取之故荐举一途比之科贡二途得才最广三途
卷八十五 第 12a 页 WYG0971-0432a.png
并用然后天下之人才得以乘时并进而野无遗贤
至其录用则又惟求才与位称者用之初不论其出
身以为叙迁之地故当时号称得人多系荐举所出
奈何后来科目盛兴进士一途日重于是荐举之路
遂塞岁贡之法亦轻矣夫荐举之途塞则山林之下
虽有贤士无由进用岁贡之法轻则贡之于礼部者
类多衰朽无用之人故当事凡遇京堂方面有缺其势
不能他求只得取足于进士出身者用之伏详诏旨
至其录用则又惟求才与位称者用之初不论其出
身以为叙迁之地故当时号称得人多系荐举所出
奈何后来科目盛兴进士一途日重于是荐举之路
遂塞岁贡之法亦轻矣夫荐举之途塞则山林之下
虽有贤士无由进用岁贡之法轻则贡之于礼部者
类多衰朽无用之人故当事凡遇京堂方面有缺其势
不能他求只得取足于进士出身者用之伏详诏旨
卷八十五 第 12b 页 WYG0971-0432b.png
所谓举人无九卿之望岁贡禁方面之升田野绝保
举之路大哉皇言切中用人偏重之弊合无查照洪
武永乐以来旧典并钦奉诏旨行令天下各府州县
正官保有怀才抱德或经明行修不干名利素为乡
评许可伏在岩穴者悉听所在有司即时荐举从本
处巡抚巡按会同布按二司覈实然后送本部考验
奏请量才擢用若有徇私滥举听本部与科道官紏
劾所举之人后有犯赃罪者连坐举主其举人监生
举之路大哉皇言切中用人偏重之弊合无查照洪
武永乐以来旧典并钦奉诏旨行令天下各府州县
正官保有怀才抱德或经明行修不干名利素为乡
评许可伏在岩穴者悉听所在有司即时荐举从本
处巡抚巡按会同布按二司覈实然后送本部考验
奏请量才擢用若有徇私滥举听本部与科道官紏
劾所举之人后有犯赃罪者连坐举主其举人监生
卷八十五 第 13a 页 WYG0971-0432c.png
见任官员果有才德出众屡经巡抚巡按官论荐及
于本部查访相同者不拘常格一体升用京堂方面
等官以励其馀如此则取人之途既广用才之法亦
均劳于求贤逸于得人而雍熙太和之治可计日而
成矣奉圣旨是用贤图治国家急务我祖宗朝三途
用人取之至广俾才德者各称其位故仁覃天下泽
被生民后来因专务科举之学偏重进士之选以致
人尚浮辞不修实行蠹国害民者在在有之依部里
于本部查访相同者不拘常格一体升用京堂方面
等官以励其馀如此则取人之途既广用才之法亦
均劳于求贤逸于得人而雍熙太和之治可计日而
成矣奉圣旨是用贤图治国家急务我祖宗朝三途
用人取之至广俾才德者各称其位故仁覃天下泽
被生民后来因专务科举之学偏重进士之选以致
人尚浮辞不修实行蠹国害民者在在有之依部里
卷八十五 第 13b 页 WYG0971-0432d.png
既开具祖宗及累朝事例明白逐一遵照着实举行
以后用人务要三途并进必求得人以称朕用贤泽
民之意钦此
公侯伯表总叙
封建古制也而莫详于周周之天子仅称王而其下
为公侯伯子男不能子男者为附庸其命则自九而
至五其别则有同姓有异姓而其封则以功德不以
亲疏秦始并天下创尊为皇帝废封建公侯无尺寸
以后用人务要三途并进必求得人以称朕用贤泽
民之意钦此
公侯伯表总叙
封建古制也而莫详于周周之天子仅称王而其下
为公侯伯子男不能子男者为附庸其命则自九而
至五其别则有同姓有异姓而其封则以功德不以
亲疏秦始并天下创尊为皇帝废封建公侯无尺寸
卷八十五 第 14a 页 WYG0971-0433a.png
之土而犹存侯爵为三等以待有功者列侯则如武
城通武之类伦侯则如建城武乡之类皆有邑名而
不称国下者则关中侯有封食而无邑名然皆金印
紫绶而列侯伦侯至位在丞相之上尊重者莫如李
斯九卿之见幸有大功者莫如蒙恬兄弟而皆不得
沾其封慎贵可略推矣汉高豁达裂天下以王诸子
弟及大功臣而其次则因秦之旧为彻侯亦有关内
侯凡二等第功臣之为王雅非其意至白马之誓而
城通武之类伦侯则如建城武乡之类皆有邑名而
不称国下者则关中侯有封食而无邑名然皆金印
紫绶而列侯伦侯至位在丞相之上尊重者莫如李
斯九卿之见幸有大功者莫如蒙恬兄弟而皆不得
沾其封慎贵可略推矣汉高豁达裂天下以王诸子
弟及大功臣而其次则因秦之旧为彻侯亦有关内
侯凡二等第功臣之为王雅非其意至白马之誓而
卷八十五 第 14b 页 WYG0971-0433b.png
独侯国存武帝挟海宇鞭诛四夷不爱通侯之印以
待有功者虽鲜细或见录天下之壤地不能侯而国
用则益侈于是苛为之禁以伺其过即鲜细亦见削
而高帝身与共创业之臣所馀无几封拜日下而侯
国不日益汉地不少损自武帝而后封拜之典削亦
渐寡而终东西二京其制略相仿佛中间虽以吕氏
之擅王与新莽之盗为公未几辄罢自魏氏之末司
马擅制始复为五等曰郡县公侯伯曰县子曰县男
待有功者虽鲜细或见录天下之壤地不能侯而国
用则益侈于是苛为之禁以伺其过即鲜细亦见削
而高帝身与共创业之臣所馀无几封拜日下而侯
国不日益汉地不少损自武帝而后封拜之典削亦
渐寡而终东西二京其制略相仿佛中间虽以吕氏
之擅王与新莽之盗为公未几辄罢自魏氏之末司
马擅制始复为五等曰郡县公侯伯曰县子曰县男
卷八十五 第 15a 页 WYG0971-0433c.png
皆得称开国金印紫绶而关内侯有不开国者顾反
居子男下晋氏以至齐梁陈皆因之若北魏之与北
齐皆崇设王爵以待勋旧而其更有功则别封郡公
侯或一人而儋三四爵然同姓异姓皆不得为国王
而郡县公侯益卑矣后周宇文泰辞安定王遂以安
定公终其身而其子篡魏进封功臣晋赵等大国然
皆称公而不王隋氏因之至唐而始定以子弟为亲
王正一品其稍疏而有功者为郡王功臣之有功者
居子男下晋氏以至齐梁陈皆因之若北魏之与北
齐皆崇设王爵以待勋旧而其更有功则别封郡公
侯或一人而儋三四爵然同姓异姓皆不得为国王
而郡县公侯益卑矣后周宇文泰辞安定王遂以安
定公终其身而其子篡魏进封功臣晋赵等大国然
皆称公而不王隋氏因之至唐而始定以子弟为亲
王正一品其稍疏而有功者为郡王功臣之有功者
卷八十五 第 15b 页 WYG0971-0433d.png
为国公皆从一品郡公以至侯伯子男则递降焉如
赵公无忌梁公玄龄之类皆得世袭而它以恩赐者
或世与否自安禄山之为东平王遂毁周例而踰之
然中兴以后王公之格益轻至有佩櫜鞬捧酒卮而
趋走于节度之庭者而封亦不复世矣宋兴复唐初
之制以宗室之懿叙封王爵而其疏者与文武大臣
自国公而下至子男往往以推恩递进徒以𡠾其名
而已户不得言禄爵不得言世然犹斤斤守其制焉
赵公无忌梁公玄龄之类皆得世袭而它以恩赐者
或世与否自安禄山之为东平王遂毁周例而踰之
然中兴以后王公之格益轻至有佩櫜鞬捧酒卮而
趋走于节度之庭者而封亦不复世矣宋兴复唐初
之制以宗室之懿叙封王爵而其疏者与文武大臣
自国公而下至子男往往以推恩递进徒以𡠾其名
而已户不得言禄爵不得言世然犹斤斤守其制焉
卷八十五 第 16a 页 WYG0971-0434a.png
自蔡京之公而国而公制紊矣童贯之为王而王制
除矣南渡以后所谓三者遂冒于宰执如桧如侂胄
如弥远矣元承辽金之后王爵尤易即将相非勋德
可以一嚬唉而得之独汉人至国公而止明兴高皇
帝之下建业草创未遑吴元年始拜功臣李善长徐
达常遇春为国公而其他功臣之死勤事封疆者有
国郡公侯伯子男之赠然往往一徇元旧洪武三年
始大启封建皇帝之子为亲王亲王之从庶子为郡
除矣南渡以后所谓三者遂冒于宰执如桧如侂胄
如弥远矣元承辽金之后王爵尤易即将相非勋德
可以一嚬唉而得之独汉人至国公而止明兴高皇
帝之下建业草创未遑吴元年始拜功臣李善长徐
达常遇春为国公而其他功臣之死勤事封疆者有
国郡公侯伯子男之赠然往往一徇元旧洪武三年
始大启封建皇帝之子为亲王亲王之从庶子为郡
卷八十五 第 16b 页 WYG0971-0434b.png
王而功臣则公侯伯三等有世袭有流爵罢子男不
置公侯位正一品上伯位正二品上朝服进贤官加
笼巾貂蝉世袭者领铁劵流爵则否当是时封伯者
仅二人忠勤之禄仅当侯三之一诚意至不能当六
之一而其轻可知矣十年以后封束莞徽先禄遂与
侯等永乐初而始定居侯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阶勋
皆与侯等而伯益重矣凡公侯伯之任入则掌参五
府总六军出则领将军印为大帅督留都筦钥辖曹
置公侯位正一品上伯位正二品上朝服进贤官加
笼巾貂蝉世袭者领铁劵流爵则否当是时封伯者
仅二人忠勤之禄仅当侯三之一诚意至不能当六
之一而其轻可知矣十年以后封束莞徽先禄遂与
侯等永乐初而始定居侯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阶勋
皆与侯等而伯益重矣凡公侯伯之任入则掌参五
府总六军出则领将军印为大帅督留都筦钥辖曹
卷八十五 第 17a 页 WYG0971-0434c.png
纲独不得预九卿事大抵视一以下独隆崇云
高帝功臣公侯伯表
余读高皇帝洪武之三年功令未尝不三复而叹也
曰呜呼厚而裁则可久矣当是时封公者六人而魏
公功最大禄秩亦最重中山侯宿将也以一言之悖
而不获公德庆侯钜勋也以一事之纰而不获公永
城封而贬东胜封而夺训词盖凛乎斧钺焉夫孰敢
有恣睢而陨于法者然至安吉江夏临川东平之类
高帝功臣公侯伯表
余读高皇帝洪武之三年功令未尝不三复而叹也
曰呜呼厚而裁则可久矣当是时封公者六人而魏
公功最大禄秩亦最重中山侯宿将也以一言之悖
而不获公德庆侯钜勋也以一事之纰而不获公永
城封而贬东胜封而夺训词盖凛乎斧钺焉夫孰敢
有恣睢而陨于法者然至安吉江夏临川东平之类
卷八十五 第 17b 页 WYG0971-0434d.png
抑其歼夷狼籍也三年而后续侯者独西番之役最
盛平云南次之其它以旧封伯错封然至蓝氏之株
累而几若扫矣夫以冯宋公傅颖公之雄而卒不免
死嫌谓其不蔽法也可讳之犹不为置后可叹也太
史公言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
三代千有馀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
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馀人天下初定故大
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
盛平云南次之其它以旧封伯错封然至蓝氏之株
累而几若扫矣夫以冯宋公傅颖公之雄而卒不免
死嫌谓其不蔽法也可讳之犹不为置后可叹也太
史公言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
三代千有馀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
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馀人天下初定故大
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
卷八十五 第 18a 页 WYG0971-0435a.png
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
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
骄溢忘其先淫僻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馀皆坐
法陨命亡国耗矣网亦少密焉旨哉所称网少密者
人主不睹其先得天下之所由是以轻视其功臣而
私利其土地人臣不睹其先国之所由是以易为慝
而难为守明之国邑薄不过再倍一公卿而已天子
无所利之然而至嘉靖百馀年之间初所封六公仅
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
骄溢忘其先淫僻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馀皆坐
法陨命亡国耗矣网亦少密焉旨哉所称网少密者
人主不睹其先得天下之所由是以轻视其功臣而
私利其土地人臣不睹其先国之所由是以易为慝
而难为守明之国邑薄不过再倍一公卿而已天子
无所利之然而至嘉靖百馀年之间初所封六公仅
卷八十五 第 18b 页 WYG0971-0435b.png
一公在二十八侯其二侯进为公者亦绝而馀二十
六侯一里土乘驷之奉后封四公二十一侯二伯亦
仅西平武定在耳其故何也当是时天子绍明先世
之道慨然下明诏太宰大司马追政故实收录故鄂
国公遇春曹国公文忠卫国公愈信国公和后俱为
彻侯诚意伯基后仍为伯增其秩天下翕然归厚焉
而一时奉行之臣不能推广德意至使宋颖二公遂
不获一比肩曹卫而李韩公廖德庆吴江阴靖海之
六侯一里土乘驷之奉后封四公二十一侯二伯亦
仅西平武定在耳其故何也当是时天子绍明先世
之道慨然下明诏太宰大司马追政故实收录故鄂
国公遇春曹国公文忠卫国公愈信国公和后俱为
彻侯诚意伯基后仍为伯增其秩天下翕然归厚焉
而一时奉行之臣不能推广德意至使宋颖二公遂
不获一比肩曹卫而李韩公廖德庆吴江阴靖海之
卷八十五 第 19a 页 WYG0971-0435c.png
裔寥寥勒一命之泽将无望于后圣哉夫继绝世举
废国天子所以怀诸侯也则自古记之矣夫岂欺我
故特纪之而表其兴废云
永乐以后功臣公侯伯年表
文皇帝以建文之四年七月下京师即大位因其年
为洪武三十五年又二月制诏吏兵部差次从靖难
功臣遂封淇公等二公城阳等十三侯兴安等十一
伯已又录降附功增曹公岁禄封永春一侯忠诚等
废国天子所以怀诸侯也则自古记之矣夫岂欺我
故特纪之而表其兴废云
永乐以后功臣公侯伯年表
文皇帝以建文之四年七月下京师即大位因其年
为洪武三十五年又二月制诏吏兵部差次从靖难
功臣遂封淇公等二公城阳等十三侯兴安等十一
伯已又录降附功增曹公岁禄封永春一侯忠诚等
卷八十五 第 19b 页 WYG0971-0435d.png
三伯明年封驸马都尉袁客等二侯遂追旧功封礼
城一侯宁阳等五伯三年复追旧功进封新城侯至
是靖难始究六年论平安南功进封新城西平二侯
皆为功增丰城侯云阳伯禄各五百石已进清远一
侯安远建平二伯终文皇帝之世凡再大封至睿皇
帝之元年论夺门迎驾功进封武清侯为忠国公封
太平一侯兴济文安等四伯已又封武功一伯自是
终诸帝世仅一大封而其它破军杀将戡乱僝工之
城一侯宁阳等五伯三年复追旧功进封新城侯至
是靖难始究六年论平安南功进封新城西平二侯
皆为功增丰城侯云阳伯禄各五百石已进清远一
侯安远建平二伯终文皇帝之世凡再大封至睿皇
帝之元年论夺门迎驾功进封武清侯为忠国公封
太平一侯兴济文安等四伯已又封武功一伯自是
终诸帝世仅一大封而其它破军杀将戡乱僝工之
卷八十五 第 20a 页 WYG0971-0436a.png
特封者不与焉鸣呼靖难诸将臣从藩邸起以一旅
之师弹丸之地出万死者三载而安宗社于泰山之固
此其绩诚巨然英主实在军攻坚履危断自神授又
大战不过十馀所定军府不过三四而已母论中山
开平其视曹卫宋颍而下抑何径庭也定兴之扫安
南固自伟亦何能超颍川之下滇蜀且久复失之今
高帝之盟白马指黄河而誓其功臣鲜有存者易世
而后所留仅如一线区区萑苻之盗累级数十以至
之师弹丸之地出万死者三载而安宗社于泰山之固
此其绩诚巨然英主实在军攻坚履危断自神授又
大战不过十馀所定军府不过三四而已母论中山
开平其视曹卫宋颍而下抑何径庭也定兴之扫安
南固自伟亦何能超颍川之下滇蜀且久复失之今
高帝之盟白马指黄河而誓其功臣鲜有存者易世
而后所留仅如一线区区萑苻之盗累级数十以至
卷八十五 第 20b 页 WYG0971-0436b.png
百积封自伯而至侯遂有公者今胡以貂绵蝉联也
以此况彼诚不可同年而语自孝宗而后执政者始
知爱守名爵不轻畀而不能无畏于首尾未暇一一
釐正之然至新建之取叛王不烦天子玺书不费太
仓水衡金钱缚之于股掌宁远之摧东累积级至万
馀其所遘敌固皆瑕然其绩岂与它彻侯等而缙绅
大夫犹龂龂有后言者何也少所见多所怪故也又
陋而不习掌故余故表之以告夫司勋者
以此况彼诚不可同年而语自孝宗而后执政者始
知爱守名爵不轻畀而不能无畏于首尾未暇一一
釐正之然至新建之取叛王不烦天子玺书不费太
仓水衡金钱缚之于股掌宁远之摧东累积级至万
馀其所遘敌固皆瑕然其绩岂与它彻侯等而缙绅
大夫犹龂龂有后言者何也少所见多所怪故也又
陋而不习掌故余故表之以告夫司勋者
卷八十五 第 21a 页 WYG0971-0436c.png
内阁辅臣年表叙
内阁故翰林学士任也始高皇帝渡江剪荆棘日不
暇给矣而稍从诸儒生受经而是时弘文学士基最
贵幸当帷中寄丞相以下亡敢望之已益勌焉上业
进学士承旨同及濂濂又最幸得偕上坐起其职大
抵纪注言动备顾问云而上时时授以旨使为诏草
濂独多所当久之上效宋益置华盖谨身文华武英
四文渊东阁二俱大学士秩正五品徵诸明经长者
内阁故翰林学士任也始高皇帝渡江剪荆棘日不
暇给矣而稍从诸儒生受经而是时弘文学士基最
贵幸当帷中寄丞相以下亡敢望之已益勌焉上业
进学士承旨同及濂濂又最幸得偕上坐起其职大
抵纪注言动备顾问云而上时时授以旨使为诏草
濂独多所当久之上效宋益置华盖谨身文华武英
四文渊东阁二俱大学士秩正五品徵诸明经长者
卷八十五 第 21b 页 WYG0971-0436d.png
以次代擢而会丞相惟庸败析中书六之尚书寄天
下任而大学士称近臣不为置僚属亡所治天子方
自操威福亦亡所寄裁至文皇帝继大位始即文渊
阁召侍讲七人日入直左右已益亲重上所与谋群
臣甚秘稍迁至大学士岁时赉予同尚书矣仁宣朝
用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益尊而宣皇帝右文遏
杀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士奇等取报行而吏部
蹇义户部夏原吉以不时召得迭入省可六尚书事
下任而大学士称近臣不为置僚属亡所治天子方
自操威福亦亡所寄裁至文皇帝继大位始即文渊
阁召侍讲七人日入直左右已益亲重上所与谋群
臣甚秘稍迁至大学士岁时赉予同尚书矣仁宣朝
用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益尊而宣皇帝右文遏
杀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士奇等取报行而吏部
蹇义户部夏原吉以不时召得迭入省可六尚书事
卷八十五 第 22a 页 WYG0971-0437a.png
与士奇均而大学士陈山等或鲜所关预岂无颛职
由上轻重裁耶论道之体创尊仁宣迨景及宪大权
始集今视之赫然真相矣夫阁于礼至贵倨也视百
司乃无重相压何以相称焉其喜怒借上意故上不
嫌逼也威福间己意故下屏息也创白由六曹故难
不与也取以诏行故众无敢訾也贤者当之不见迹
而治不肖者当之不及败而乱此在人主择矣
公孤表
由上轻重裁耶论道之体创尊仁宣迨景及宪大权
始集今视之赫然真相矣夫阁于礼至贵倨也视百
司乃无重相压何以相称焉其喜怒借上意故上不
嫌逼也威福间己意故下屏息也创白由六曹故难
不与也取以诏行故众无敢訾也贤者当之不见迹
而治不肖者当之不及败而乱此在人主择矣
公孤表
卷八十五 第 22b 页 WYG0971-0437b.png
三公古官也自周公制为一代经典而系之曰太师
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又曰官不
必备唯其人盖坐而论道者其体诚重而其选诚不
易矣汉承秦制设丞相大夫以至九卿而罢三公不
复设至安汉公莽窃政始自为太傅而以虚名崇故
丞相孔光为太师东汉以后惟代置太傅一人踞三
公上而隆其秩曰上公至董卓窃政自相国拜太师
踞诸侯王上而几成鼎革矣晋以避讳故改太师为
太傅太保曰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又曰官不
必备唯其人盖坐而论道者其体诚重而其选诚不
易矣汉承秦制设丞相大夫以至九卿而罢三公不
复设至安汉公莽窃政始自为太傅而以虚名崇故
丞相孔光为太师东汉以后惟代置太傅一人踞三
公上而隆其秩曰上公至董卓窃政自相国拜太师
踞诸侯王上而几成鼎革矣晋以避讳故改太师为
卷八十五 第 23a 页 WYG0971-0437c.png
太宰然犹在丞相下大将军大司马大尉司徒司空
上江左以后自王导谢安外非宗属尊贵者亦不及
而北魏之季太师与大丞相并加以待执国之臣北
齐因之太师与太宰并设而序迁太宰乃序迁左右
丞相则又舛矣宇文泰之执国始仿周官自为太师
大冢宰兼总五官之柄而宇文护因之其事虽美其
心则慝矣乃欲与三代比隆得哉自隋迨唐大抵以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曰上公而以太尉司徒司空
上江左以后自王导谢安外非宗属尊贵者亦不及
而北魏之季太师与大丞相并加以待执国之臣北
齐因之太师与太宰并设而序迁太宰乃序迁左右
丞相则又舛矣宇文泰之执国始仿周官自为太师
大冢宰兼总五官之柄而宇文护因之其事虽美其
心则慝矣乃欲与三代比隆得哉自隋迨唐大抵以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曰上公而以太尉司徒司空
卷八十五 第 23b 页 WYG0971-0437d.png
为三公而宋氏亦因之然三公不时置而所谓三师
者抑何寥寥也太师重矣乃有谓太尉次重宁与太
傅而不与太尉者宋徽宗政和定官制如以太宰易
左仆射少宰易右仆射为真宰相太师太傅太保为
三上公以少师少傅少保易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孤
无职而有秩以隆宰执之资深绩崇者南渡而后因
之元人得中土置公孤皆如故而益以太尉司徒司
空环卫之微与言色之昵合朝拜暮加不可胜纪明
者抑何寥寥也太师重矣乃有谓太尉次重宁与太
傅而不与太尉者宋徽宗政和定官制如以太宰易
左仆射少宰易右仆射为真宰相太师太傅太保为
三上公以少师少傅少保易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孤
无职而有秩以隆宰执之资深绩崇者南渡而后因
之元人得中土置公孤皆如故而益以太尉司徒司
空环卫之微与言色之昵合朝拜暮加不可胜纪明
卷八十五 第 24a 页 WYG0971-0438a.png
兴高皇帝始釐正之罢太尉以下官而李韩公善长
徐魏公达以旧德元勋为太师太傅亦无职事不置
掾属防閤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采御史言欲特置
三公府竟不果而仅设四府官位尚书上聘耆儒自
布衣径为之赐坐倡和分四时以示燮理之任而无
何复罢师傅之官自魏公薨韩公雉亦绝响矣将下
视博采鲜所当意所谓无其人则缺者耶建文永乐
代不置此官仁宗初即位谓群臣皇祖考神圣无所
徐魏公达以旧德元勋为太师太傅亦无职事不置
掾属防閤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采御史言欲特置
三公府竟不果而仅设四府官位尚书上聘耆儒自
布衣径为之赐坐倡和分四时以示燮理之任而无
何复罢师傅之官自魏公薨韩公雉亦绝响矣将下
视博采鲜所当意所谓无其人则缺者耶建文永乐
代不置此官仁宗初即位谓群臣皇祖考神圣无所
卷八十五 第 24b 页 WYG0971-0438b.png
藉毗师傅即𦕈末何敢于是拜张英公辅太师沐黔
公晟太傅陈宁阳侯懋太保蹇吏部义自少保屡进
少傅至少师杨殿学士奇自少保进少傅夏户部原
吉进少保于是公孤之官备矣然以是寓美称耳非
必有燮理之实也独宣德三年诏太师辅少师义少
傅士奇少保元吉太子少傅荣俱辍所领从容谋议
以不时召对凡所游幸必从庶几若真授矣而士奇
荣理阁务如故自是而后三公仅公侯伯而文臣限
公晟太傅陈宁阳侯懋太保蹇吏部义自少保屡进
少傅至少师杨殿学士奇自少保进少傅夏户部原
吉进少保于是公孤之官备矣然以是寓美称耳非
必有燮理之实也独宣德三年诏太师辅少师义少
傅士奇少保元吉太子少傅荣俱辍所领从容谋议
以不时召对凡所游幸必从庶几若真授矣而士奇
荣理阁务如故自是而后三公仅公侯伯而文臣限
卷八十五 第 25a 页 WYG0971-0438c.png
三孤以为常嘉靖二年以太学士杨廷和一品满十
二载且有定册功太傅四辞而止万历九年大学士
张居正一品满十二载遂拜太傅其后病甚以辽左
功加太师不及拜缙绅聚而哗之以为非故典然而
嘉靖中加大同帅左都督周尚文锦衣帅左都督陆
炳武弁也其非故典尤甚而未有哗者何也夫燮理
责之纨裤论道以施乳臭即公侯伯奚取焉然则文
臣而加者非德媲则哗非绩崇则哗非齿宿而资重
二载且有定册功太傅四辞而止万历九年大学士
张居正一品满十二载遂拜太傅其后病甚以辽左
功加太师不及拜缙绅聚而哗之以为非故典然而
嘉靖中加大同帅左都督周尚文锦衣帅左都督陆
炳武弁也其非故典尤甚而未有哗者何也夫燮理
责之纨裤论道以施乳臭即公侯伯奚取焉然则文
臣而加者非德媲则哗非绩崇则哗非齿宿而资重
卷八十五 第 25b 页 WYG0971-0438d.png
则哗以哗江陵可也夫四者备矣而哗不必也政和
之制有以太尉冠武阶于义窃谓可取云
东宫三师表
东宫三师古官也汉独制太子太傅二千石至东汉
为中二千石少傅比二千石后亦为二千石魏晋以
还虽并设三师而往往不备官大约太师太傅太保
为一品下少师少傅少保为二品上高帝初因胜国
之制自太师至宾客皆无所阙掌而詹事以下至于
之制有以太尉冠武阶于义窃谓可取云
东宫三师表
东宫三师古官也汉独制太子太傅二千石至东汉
为中二千石少傅比二千石后亦为二千石魏晋以
还虽并设三师而往往不备官大约太师太傅太保
为一品下少师少傅少保为二品上高帝初因胜国
之制自太师至宾客皆无所阙掌而詹事以下至于
卷八十五 第 26a 页 WYG0971-0439a.png
坊局始实为宫臣然洪武元年丞相善长达平章遇
春带少师少傅少保右都督冯胜带詹事平章廖
永忠赵镛带副詹事都督康茂才等带左右率府
使副御史大夫汤和邓愈带左右谕德中丞刘基章
溢带赞善大夫善长基溢理省台几事烦日不暇给
而达遇春等诸大将帅征讨之不遑然则以虚名被
之而已所日授经者宋濂辈耳洪武二十二年公冯
胜傅友德领太师公蓝玉李景隆领太傅公常升侯
春带少师少傅少保右都督冯胜带詹事平章廖
永忠赵镛带副詹事都督康茂才等带左右率府
使副御史大夫汤和邓愈带左右谕德中丞刘基章
溢带赞善大夫善长基溢理省台几事烦日不暇给
而达遇春等诸大将帅征讨之不遑然则以虚名被
之而已所日授经者宋濂辈耳洪武二十二年公冯
胜傅友德领太师公蓝玉李景隆领太傅公常升侯
卷八十五 第 26b 页 WYG0971-0439b.png
孙恪领太保而尚书詹徽兼少保尚书杨靖领宾客
亦不闻有关掌永乐初以公李景隆丘福领太师朱
能领太傅尚书蹇义金忠侍郎墨麟领少傅事而学
士解缙等七人皆兼坊学士庶子谕德中允等官顾
独僧姚广孝专为太子少师会上狩北京广孝与义
忠麟留辅太子学士杨士奇亦以谕德辍阁务辅太
子而自是以后三师至宾客乃为虚衔以待文武臣
之资重或有功者然三师视三孤三少在尚书上宾
亦不闻有关掌永乐初以公李景隆丘福领太师朱
能领太傅尚书蹇义金忠侍郎墨麟领少傅事而学
士解缙等七人皆兼坊学士庶子谕德中允等官顾
独僧姚广孝专为太子少师会上狩北京广孝与义
忠麟留辅太子学士杨士奇亦以谕德辍阁务辅太
子而自是以后三师至宾客乃为虚衔以待文武臣
之资重或有功者然三师视三孤三少在尚书上宾
卷八十五 第 27a 页 WYG0971-0439c.png
客在侍郎上故为表之使有考焉
翰林诸学士表
学士非古官其职初散寓于中秘诸省至唐文皇开
天策府而始有学士之目武后中复置北门学士间
以亲昵充之如汉鸿都而加重其后至德宗朝始定
设学士系衔于翰林与中书舍人对掌内外制然无
定品往往寄禄于他官其资重者至散骑谏议而浅
者仅拾遗参军尚不能与舍人埒独其长一人最贵
翰林诸学士表
学士非古官其职初散寓于中秘诸省至唐文皇开
天策府而始有学士之目武后中复置北门学士间
以亲昵充之如汉鸿都而加重其后至德宗朝始定
设学士系衔于翰林与中书舍人对掌内外制然无
定品往往寄禄于他官其资重者至散骑谏议而浅
者仅拾遗参军尚不能与舍人埒独其长一人最贵
卷八十五 第 27b 页 WYG0971-0439d.png
曰承旨往往竟拜宰相其次亦不失三师观察卿监
至宋一切因之而益加重然不为定品如故元丰制
行自是稍有恒秩元之初兴定学士承旨正三品学
士以下递降有差其后进承旨为从一品视中书平
章政事学士视左右丞高祖初下江南庶事草创有
所聘擢以备顾问而已吴元年五月始置院学士正
三品侍讲读学士正四品直学士正五品修撰典簿
正七品编修正八品洪武二年正月定学士承旨正
至宋一切因之而益加重然不为定品如故元丰制
行自是稍有恒秩元之初兴定学士承旨正三品学
士以下递降有差其后进承旨为从一品视中书平
章政事学士视左右丞高祖初下江南庶事草创有
所聘擢以备顾问而已吴元年五月始置院学士正
三品侍讲读学士正四品直学士正五品修撰典簿
正七品编修正八品洪武二年正月定学士承旨正
卷八十五 第 28a 页 WYG0971-0440a.png
三品学士从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侍读学士正五
品典簿正七品待制从五品修撰正六品应奉正七
品编修正八品典簿从八品九年闰九月诏承旨与
六部尚书同然班在其上十四年罢承旨直学士待
制应奉检阅典簿十八年三月始定置学士一人正
五品侍读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孔目为首领一人
未入流侍读侍讲各二人从六品五经博士五人正
八品典簿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
品典簿正七品待制从五品修撰正六品应奉正七
品编修正八品典簿从八品九年闰九月诏承旨与
六部尚书同然班在其上十四年罢承旨直学士待
制应奉检阅典簿十八年三月始定置学士一人正
五品侍读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孔目为首领一人
未入流侍读侍讲各二人从六品五经博士五人正
八品典簿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
卷八十五 第 28b 页 WYG0971-0440b.png
从九品皆称属又修撰三人从六品编修四人正七
品检讨四人从七品别为史官亦系属焉是岁侍读
始列侍讲前建文初大有所更制然于职分无损益
永乐初仍高帝旧寻擢史官解缙而下七人入内阁
预机密典纶綍然自学士王景卒解缙胡广杨荣辈
犹相继领院篆洪熙之岁大学士士奇骤迁至三孤
踞六曹上遂不复领院矣第文渊内署与诸曹异文
移往复犹以翰林行之今虽稍稍变革而犹有一二
品检讨四人从七品别为史官亦系属焉是岁侍读
始列侍讲前建文初大有所更制然于职分无损益
永乐初仍高帝旧寻擢史官解缙而下七人入内阁
预机密典纶綍然自学士王景卒解缙胡广杨荣辈
犹相继领院篆洪熙之岁大学士士奇骤迁至三孤
踞六曹上遂不复领院矣第文渊内署与诸曹异文
移往复犹以翰林行之今虽稍稍变革而犹有一二
卷八十五 第 29a 页 WYG0971-0440c.png
存者如史成焚草中贵传旨犹传大学士为翰林学
士翰林公署中左设大学士三座学士一座而讲读
学士东西对列是也学士秩虽卑而职与内阁通故
系其姓名于后
六部尚书表
尚书非周官也自秦寄国事于丞相而内庭有尚书
其为令丞不可考但其职惟以通章奏而已汉兴至
武帝而始削丞相权躬自揽断而中书令以参尚书
士翰林公署中左设大学士三座学士一座而讲读
学士东西对列是也学士秩虽卑而职与内阁通故
系其姓名于后
六部尚书表
尚书非周官也自秦寄国事于丞相而内庭有尚书
其为令丞不可考但其职惟以通章奏而已汉兴至
武帝而始削丞相权躬自揽断而中书令以参尚书
卷八十五 第 29b 页 WYG0971-0440d.png
至临崩而始命大将军霍光领尚书事裁断万几可
否保护万乘兼驭宫禁而九卿将军守相所咨白不
之丞相而之大将军富平继之稍自抑绌至大将军
王凤而复修光故事权至侔人主丞相取充位而已
成帝始置尚书令各一人尚书四人凡四曹曰常侍
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后又益四直三公曹是为五
曹然不过一大将军掾属而已后汉光武不以政委
三公天下章疏皆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而至
否保护万乘兼驭宫禁而九卿将军守相所咨白不
之丞相而之大将军富平继之稍自抑绌至大将军
王凤而复修光故事权至侔人主丞相取充位而已
成帝始置尚书令各一人尚书四人凡四曹曰常侍
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后又益四直三公曹是为五
曹然不过一大将军掾属而已后汉光武不以政委
三公天下章疏皆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而至
卷八十五 第 30a 页 WYG0971-0441a.png
孝明以后天子初即位辄置录尚书事以太傅居之
或以太尉参之然时置时罢而令仆射及尚书号八
座其可否庶务即今之内阁而案考功法诘责公卿
又有今所不敢望者然令秩不过千石仆射公百石
铜印墨绶令以久次始得为郡守用望迁九卿而尚
书至有补大县令者以故委寄虽重而不敢萌肆心
至魏晋时令仆不出为他官往往径为三公如山涛
卫瓘或领开府如荀勖而居端揆自命矣魏分尚书
或以太尉参之然时置时罢而令仆射及尚书号八
座其可否庶务即今之内阁而案考功法诘责公卿
又有今所不敢望者然令秩不过千石仆射公百石
铜印墨绶令以久次始得为郡守用望迁九卿而尚
书至有补大县令者以故委寄虽重而不敢萌肆心
至魏晋时令仆不出为他官往往径为三公如山涛
卫瓘或领开府如荀勖而居端揆自命矣魏分尚书
卷八十五 第 30b 页 WYG0971-0441b.png
五曰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晋分为六曰吏部五
兵客曹驾部屯田支度而尚书始以其职入衔矣渡
江后改为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凡五历宋齐梁
陈又加都官为六当是时六尚书虽分寄省事于令
仆不称属而吏部尤重沿至北齐周隋有录公则录
为真相而令仆为参执无录公则令为真相而仆射
为参执无令则仆射真相矣而中书主奉行门下主
封驳与尚书省次体而为参执唐自太宗为尚书令
兵客曹驾部屯田支度而尚书始以其职入衔矣渡
江后改为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凡五历宋齐梁
陈又加都官为六当是时六尚书虽分寄省事于令
仆不称属而吏部尤重沿至北齐周隋有录公则录
为真相而令仆为参执无录公则令为真相而仆射
为参执无令则仆射真相矣而中书主奉行门下主
封驳与尚书省次体而为参执唐自太宗为尚书令
卷八十五 第 31a 页 WYG0971-0441c.png
遂罢令不复置而至高宗以后左右仆射为左右丞
相姑美其名以为侍中中书令优老之阶而归重文
武二宪其后遂以中书令为右相兼文部尚书而李
林甫杨国忠居之左相兼武部尚书而李适之陈希
烈居之尚书之重盖未有甚于此时而左相武部其
权寄不能右相文部之士二亦人主为之低昂耳至
德以后侍中中书令复以重故为勋臣加秩而二侍
郎同平章事为真相资望之深重亦有至中令侍中
相姑美其名以为侍中中书令优老之阶而归重文
武二宪其后遂以中书令为右相兼文部尚书而李
林甫杨国忠居之左相兼武部尚书而李适之陈希
烈居之尚书之重盖未有甚于此时而左相武部其
权寄不能右相文部之士二亦人主为之低昂耳至
德以后侍中中书令复以重故为勋臣加秩而二侍
郎同平章事为真相资望之深重亦有至中令侍中
卷八十五 第 31b 页 WYG0971-0441d.png
者其左右仆射或以为加秩或以优资大抵省事非
关系天下大计而六尚书亦因之矣宋初以至元丰
政和淳熙宰执之更改不常而六尚书之系尚书省
如故元制中书省令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以釐天
下之务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率属分职
其尚书省遇理财则以权幸臣为之往往夺中书柄
然不数岁辄革而以尚书部𨽻中书省于职名颇不
维矣明高皇帝下江南即置行中书省自颁之即吴
关系天下大计而六尚书亦因之矣宋初以至元丰
政和淳熙宰执之更改不常而六尚书之系尚书省
如故元制中书省令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以釐天
下之务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率属分职
其尚书省遇理财则以权幸臣为之往往夺中书柄
然不数岁辄革而以尚书部𨽻中书省于职名颇不
维矣明高皇帝下江南即置行中书省自颁之即吴
卷八十五 第 32a 页 WYG0971-0442a.png
王位改置中书省而于六尚书势不遑设洪武元年
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
秩有差而皆𨽻中书省一仍元旧独户部事烦设三
四科尚书寻亦罢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
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刑工兵部分五大都督府为五
而摄其枢要于兵部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
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天子之威福
无下移盖隐然周世六官之美而独冢宰不制国用
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
秩有差而皆𨽻中书省一仍元旧独户部事烦设三
四科尚书寻亦罢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
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刑工兵部分五大都督府为五
而摄其枢要于兵部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
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天子之威福
无下移盖隐然周世六官之美而独冢宰不制国用
卷八十五 第 32b 页 WYG0971-0442b.png
司徒不掌政邦教以此小异耳建文之主归重左班
以故进尚书正一品增设侍中正一品侍郎品如故
欲以踞五都督之上而权轻位崇迁拜太骤识者以
为未然至文皇即大位而悉从洪武之旧矣是时改
北平故燕国为北京设刑部尚书以总布按二司事
行都督府总都司永乐上狩北京讨不庭经略定鼎
之日虽备行在九卿印以从然皇太子以元良监国
大小庶务悉以委之唯封爵大辟及除拜三品文武
以故进尚书正一品增设侍中正一品侍郎品如故
欲以踞五都督之上而权轻位崇迁拜太骤识者以
为未然至文皇即大位而悉从洪武之旧矣是时改
北平故燕国为北京设刑部尚书以总布按二司事
行都督府总都司永乐上狩北京讨不庭经略定鼎
之日虽备行在九卿印以从然皇太子以元良监国
大小庶务悉以委之唯封爵大辟及除拜三品文武
卷八十五 第 33a 页 WYG0971-0442c.png
职六科都给事中以闻而户部主粮饷兵部主军旅
礼部主朝议始以行在尚书夏元吉方宾吕震扈从
而九卿印务往往令原吉兼摄是时六部政本犹在
南十七年而皇太子归青宫以皇太孙留守南京六
部政悉移而北十八年行在六部落行在字诸九卿
大小省署之留皆称南京洪熙元年天子留意丰镐
诸九卿大小之在南者皆落南京字而六部复称行
在宣德三年始定如永乐弘正以还内阁日益重而
礼部主朝议始以行在尚书夏元吉方宾吕震扈从
而九卿印务往往令原吉兼摄是时六部政本犹在
南十七年而皇太子归青宫以皇太孙留守南京六
部政悉移而北十八年行在六部落行在字诸九卿
大小省署之留皆称南京洪熙元年天子留意丰镐
诸九卿大小之在南者皆落南京字而六部复称行
在宣德三年始定如永乐弘正以还内阁日益重而
卷八十五 第 33b 页 WYG0971-0442d.png
六尚书日益轻然老臣勋业稍重加三孤东宫三师
共吏兵之长犹能与之抗而至分宜之得政则若外
藏矣江陵之当国则若曹郎矣呜呼人主不可以太阿
授人哉余因考六尚书姓名自永乐四年而后十七
年而前其在南北者皆列之本部十七年而后在南
者始列之南京盖以政本为重故也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表
都察院古御史府也自周官御史掌赞善授法令秦
共吏兵之长犹能与之抗而至分宜之得政则若外
藏矣江陵之当国则若曹郎矣呜呼人主不可以太阿
授人哉余因考六尚书姓名自永乐四年而后十七
年而前其在南北者皆列之本部十七年而后在南
者始列之南京盖以政本为重故也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表
都察院古御史府也自周官御史掌赞善授法令秦
卷八十五 第 34a 页 WYG0971-0443a.png
人因之自汉益重置大夫以贰丞相银印青绶位上
卿于万机无所不参摄每丞相阙则大夫以次选代
成哀之际遂为大司空与丞相大司马俱封侯位三
公金印紫绶后虽旋复旋改而建武以还遂定与太
尉司徒仍三公故鼎足承君矣当御史大夫有中丞
二在内则掌兰台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外则督
部刺史与丞相司直司𨽻校尉察举非法自大司空
设而中丞废献帝时尊权将曹操并太尉司徒于
卿于万机无所不参摄每丞相阙则大夫以次选代
成哀之际遂为大司空与丞相大司马俱封侯位三
公金印紫绶后虽旋复旋改而建武以还遂定与太
尉司徒仍三公故鼎足承君矣当御史大夫有中丞
二在内则掌兰台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外则督
部刺史与丞相司直司𨽻校尉察举非法自大司空
设而中丞废献帝时尊权将曹操并太尉司徒于
卷八十五 第 34b 页 WYG0971-0443b.png
丞相俾任之而郤虑以御史大夫为之副然不复置
中丞至魏黄初建司空官仍罢大夫不置而历晋宋
南北朝以至北齐后周别设中丞主台事而御史府
自是称台矣后魏以至北齐改中丞为中尉最号雄
峻若李彪崔暹之类紏按贵戚威行朝省琅琊帝子
之尊尚假赤棒之威以自张馀可推也隋始复置大
夫罢中丞唐初亦因之有以其官为大司宪者以台
为正肃者而职任如故开元之际复为御史台而大
中丞至魏黄初建司空官仍罢大夫不置而历晋宋
南北朝以至北齐后周别设中丞主台事而御史府
自是称台矣后魏以至北齐改中丞为中尉最号雄
峻若李彪崔暹之类紏按贵戚威行朝省琅琊帝子
之尊尚假赤棒之威以自张馀可推也隋始复置大
夫罢中丞唐初亦因之有以其官为大司宪者以台
为正肃者而职任如故开元之际复为御史台而大
卷八十五 第 35a 页 WYG0971-0443c.png
夫与中丞不并设其职俱以振纲纪察奸弊中丞秩
虽卑大夫而雄峻过之至有径入相者宋初有中丞
而无大夫其属有侍御史监察里行知杂之类大约
三司使学士承旨以为班知谏院司谏正言以为表
里参知枢副承郎佥院以阶进监司牧守以待退至
元而尤重其任设大夫从一品中丞二品侍御史从
二品治书侍御史正三品皆为长官当是时扎雅图
帝有恒言中书省枢密院吾左右手也御史台治吾
虽卑大夫而雄峻过之至有径入相者宋初有中丞
而无大夫其属有侍御史监察里行知杂之类大约
三司使学士承旨以为班知谏院司谏正言以为表
里参知枢副承郎佥院以阶进监司牧守以待退至
元而尤重其任设大夫从一品中丞二品侍御史从
二品治书侍御史正三品皆为长官当是时扎雅图
帝有恒言中书省枢密院吾左右手也御史台治吾
卷八十五 第 35b 页 WYG0971-0443d.png
左右病者也旨矣明兴其初制一循元旧当是时左
右大夫汤和邓愈数膺斧钺寄外出而中丞刘基章
溢理台事其后汪广洋陈宁辈俱迁大夫洪武十
三年胡氏之事发而御史台仅设左右中丞俱正二
品侍御史正四品而已十四年始改为都察院然仅
正七品其官有御史而无都御史十六年仍为正三
品明年为正二品于是定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
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职紏劾
右大夫汤和邓愈数膺斧钺寄外出而中丞刘基章
溢理台事其后汪广洋陈宁辈俱迁大夫洪武十
三年胡氏之事发而御史台仅设左右中丞俱正二
品侍御史正四品而已十四年始改为都察院然仅
正七品其官有御史而无都御史十六年仍为正三
品明年为正二品于是定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
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职紏劾
卷八十五 第 36a 页 WYG0971-0444a.png
官邪申辨冤抑而所属御史分为十三道御史巡按
以至它公委出则奏请还则考绩然御史独不系都
察以示相得紏察之意建文初改为御史府都御史
一员左右副都御史各一员品如故故十三道御史
曰左右两院监察御史永乐鼎革悉复洪武之制其
后移都察院于北京而留者曰南京都察院略如六
部矣其以左右都御史而下总督提督参赞抚各镇
者初自本院出曰公差事或得代则回理院事其后
以至它公委出则奏请还则考绩然御史独不系都
察以示相得紏察之意建文初改为御史府都御史
一员左右副都御史各一员品如故故十三道御史
曰左右两院监察御史永乐鼎革悉复洪武之制其
后移都察院于北京而留者曰南京都察院略如六
部矣其以左右都御史而下总督提督参赞抚各镇
者初自本院出曰公差事或得代则回理院事其后
卷八十五 第 36b 页 WYG0971-0444b.png
不胜多则往往自部佐卿寺藩臬迁转亦不复归院
以为众御史大夫中丞左右都御史及左右都御史
出镇者
总督陜西三边都御史年表
高皇帝初中山武宁王达等下陜西遂悉平甘肃宁
夏诸镇秦庆肃三公镇之而侯伯都督耿秉文等理
兵政间命宋颍诸国公一按阅操练而已永乐始命
宁阳侯陈懋西宁侯宋晟镇宁夏宁远侯何福等镇
以为众御史大夫中丞左右都御史及左右都御史
出镇者
总督陜西三边都御史年表
高皇帝初中山武宁王达等下陜西遂悉平甘肃宁
夏诸镇秦庆肃三公镇之而侯伯都督耿秉文等理
兵政间命宋颍诸国公一按阅操练而已永乐始命
宁阳侯陈懋西宁侯宋晟镇宁夏宁远侯何福等镇
卷八十五 第 37a 页 WYG0971-0444c.png
甘肃而文臣不过分理文移治粮饷而已正统初西
边弗靖始命兵部尚书王骥提督诸军踞总兵官任
礼蒋贵上讨平而陜西右都御史王文陈鉴分岁镇
守然实未尝合三镇而归一总督也成化初满政据
石城叛诏左副都御史项忠总全陜三边兵讨之已
诏右都御史王越右副都御史马文升总兵如之然
有事而置事已则革不为恒也弘治十年始起王越
以太子太保左都御史总制禦火筛十一年二十五
边弗靖始命兵部尚书王骥提督诸军踞总兵官任
礼蒋贵上讨平而陜西右都御史王文陈鉴分岁镇
守然实未尝合三镇而归一总督也成化初满政据
石城叛诏左副都御史项忠总全陜三边兵讨之已
诏右都御史王越右副都御史马文升总兵如之然
有事而置事已则革不为恒也弘治十年始起王越
以太子太保左都御史总制禦火筛十一年二十五
卷八十五 第 37b 页 WYG0971-0444d.png
年秦纮以户部尚书守如越自是定矣嘉靖十九年
避制字改总督
总督两广军务年表
洪武元年师未下广东西命永嘉侯朱亮祖出镇广
永乐中广西则都督韩观山云侯柳溥相继为大帅
得专征及诛赏独有文臣督摄之寄至正统十四年
苗寇猬起广东则命侍郎揭稽广西则命侍郎李棠
各巡抚之然二广地势犬牙贼东西豕突来往叵测
避制字改总督
总督两广军务年表
洪武元年师未下广东西命永嘉侯朱亮祖出镇广
永乐中广西则都督韩观山云侯柳溥相继为大帅
得专征及诛赏独有文臣督摄之寄至正统十四年
苗寇猬起广东则命侍郎揭稽广西则命侍郎李棠
各巡抚之然二广地势犬牙贼东西豕突来往叵测
卷八十五 第 38a 页 WYG0971-0445a.png
而武臣自守便利不相策应天子用兵部尚书于谦
言命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王翱总督两广军务总兵
以下悉听节制一切便宜从事然事已即归不恒设
马昂再以提督至叶盛以成化元年复命都督赵辅
帅大兵讨之升浙江参政韩雍为佥都御史赞理军
务然于制书特重雍既平寇遂命总军务兼理巡抚
久之雍以两广土地广远恐馀孽复生重贻边患请
于朝愿得文武大臣分理其事上命副都陈濂抚广
言命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王翱总督两广军务总兵
以下悉听节制一切便宜从事然事已即归不恒设
马昂再以提督至叶盛以成化元年复命都督赵辅
帅大兵讨之升浙江参政韩雍为佥都御史赞理军
务然于制书特重雍既平寇遂命总军务兼理巡抚
久之雍以两广土地广远恐馀孽复生重贻边患请
于朝愿得文武大臣分理其事上命副都陈濂抚广
卷八十五 第 38b 页 WYG0971-0445b.png
东佥都张鹏抚广西而雍专治军寻以忧去五年复
起雍以右都御史总督兼巡抚于梧州开设总府居
中调度两广副总兵参将而下悉听节制而两广巡
抚不复设仍统于总督正德十一年改都督为提督
嘉靖四十五年因广东寇发遥制不便兵部题准总
督军务止抚广西于广东另设巡抚至隆庆四年改
总督闽广兼理粮饷巡抚广东于广西另设巡抚
南京守备恊同参赞大臣年表
起雍以右都御史总督兼巡抚于梧州开设总府居
中调度两广副总兵参将而下悉听节制而两广巡
抚不复设仍统于总督正德十一年改都督为提督
嘉靖四十五年因广东寇发遥制不便兵部题准总
督军务止抚广西于广东另设巡抚至隆庆四年改
总督闽广兼理粮饷巡抚广东于广西另设巡抚
南京守备恊同参赞大臣年表
卷八十五 第 39a 页 WYG0971-0445c.png
永乐中皇太子监国南都府部大小诸臣六军按堵
如故自二十二年皇太子即位为仁宗亡何晏驾皇
太子来自南都即位是为宣宗始制诏太监郑和王
瑾总下西洋及留水陆兵马与驸马都尉沐琮襄城
伯李隆同督守备于是和等称内守备琮等称外守
备而亡何琮罢隆专督守备久之以南京户部尚书
黄福参赞机务参赞所理专外守备亦时与内守备
参盖位差亚而权实重今列外守备参赞诸公于左
如故自二十二年皇太子即位为仁宗亡何晏驾皇
太子来自南都即位是为宣宗始制诏太监郑和王
瑾总下西洋及留水陆兵马与驸马都尉沐琮襄城
伯李隆同督守备于是和等称内守备琮等称外守
备而亡何琮罢隆专督守备久之以南京户部尚书
黄福参赞机务参赞所理专外守备亦时与内守备
参盖位差亚而权实重今列外守备参赞诸公于左
卷八十五 第 39b 页 WYG0971-0445d.png
总督河运兼巡抚凤阳等处都御史年表
太祖有天下漕东南粟于海以营辽东五年属靖海
侯吴祯复卒乃遣都朱寿张赫领之二十年冬十月
享太庙封寿舳舻侯赫航海侯又尝建漕运使寻罢
成祖始命平江伯陈瑄治漕河内地赡北京景泰二
年特命都御史王竑总督与总兵参将同理其事寻
令淮阳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属竑巡抚兼督常盈
仓以淮为治所至成化八年改巡抚总漕各设一员
太祖有天下漕东南粟于海以营辽东五年属靖海
侯吴祯复卒乃遣都朱寿张赫领之二十年冬十月
享太庙封寿舳舻侯赫航海侯又尝建漕运使寻罢
成祖始命平江伯陈瑄治漕河内地赡北京景泰二
年特命都御史王竑总督与总兵参将同理其事寻
令淮阳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属竑巡抚兼督常盈
仓以淮为治所至成化八年改巡抚总漕各设一员
卷八十五 第 40a 页 WYG0971-0446a.png
明年复旧正德十三年又各设一员十六年复嘉靖
三十六年又改各设一员四十年复巡抚自永乐十
九年吏部尚书蹇义巡行南畿考察官吏至宣德五
年始命刑部右侍郎曹弘巡抚正统八年又命工部
右侍郎巡抚十三年又命刑部右侍郎薛希琏吏部
尚书赵新相继巡抚然未奉命故另列表首今详漕
臣年表于后其行实见于事纪其勋德茂著者表为
列传若奉敕清理田地赈济饥民并考察官吏有事
三十六年又改各设一员四十年复巡抚自永乐十
九年吏部尚书蹇义巡行南畿考察官吏至宣德五
年始命刑部右侍郎曹弘巡抚正统八年又命工部
右侍郎巡抚十三年又命刑部右侍郎薛希琏吏部
尚书赵新相继巡抚然未奉命故另列表首今详漕
臣年表于后其行实见于事纪其勋德茂著者表为
列传若奉敕清理田地赈济饥民并考察官吏有事
卷八十五 第 40b 页 WYG0971-0446b.png
准甸不可以类附者亦另列于后云
国子祭酒年表
国子监古太学也祭酒古宴宾之尊长者先举酒而
酹地者也博士有之郡邑三老亦有之至晋而始以
祭酒属国子遂为诸生师高皇帝因元之旧不废其
僚有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典簿正学学录掌馔之类
祭酒正四品寻降秩为从四品以凤阳为中都亦置
国子祭酒未几革永乐间都北京设国子监其国子
国子祭酒年表
国子监古太学也祭酒古宴宾之尊长者先举酒而
酹地者也博士有之郡邑三老亦有之至晋而始以
祭酒属国子遂为诸生师高皇帝因元之旧不废其
僚有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典簿正学学录掌馔之类
祭酒正四品寻降秩为从四品以凤阳为中都亦置
国子祭酒未几革永乐间都北京设国子监其国子
卷八十五 第 41a 页 WYG0971-0446c.png
监冠以南京国朝官职事宜问辩
三省
问三省者汉以下之制得失互制之法可行于后世
天子不能以一人治天下尚书省奉行之不可无也
继世贵养不能劳悉万机中书省造命之不可无也
独任易流则门下省审驳之不可无也今日之事可
与同之否曰三省之意古与今大略相同但前代都
未尽善中书尚书官尊得门下省相为持衡惟汉武
三省
问三省者汉以下之制得失互制之法可行于后世
天子不能以一人治天下尚书省奉行之不可无也
继世贵养不能劳悉万机中书省造命之不可无也
独任易流则门下省审驳之不可无也今日之事可
与同之否曰三省之意古与今大略相同但前代都
未尽善中书尚书官尊得门下省相为持衡惟汉武
卷八十五 第 41b 页 WYG0971-0446d.png
宣以任宦者弊于袭成帝以更士人弊于轻晋宋而
来以属相臣弊于合光武事归台阁则继之者弊于
尚书任重魏置秘书令监典尚书奏事则中书密勿
弊于尚书疏远东晋南北朝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
弊于权归门下唐武德中门下省署政事堂开元后
移政事堂于中书省皆先议同而后行之宋宰相兼
统三省以三省为空官元以中书省为都省弊于和
光而无建白吕公著司马光请三省合班奏事分省
来以属相臣弊于合光武事归台阁则继之者弊于
尚书任重魏置秘书令监典尚书奏事则中书密勿
弊于尚书疏远东晋南北朝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
弊于权归门下唐武德中门下省署政事堂开元后
移政事堂于中书省皆先议同而后行之宋宰相兼
统三省以三省为空官元以中书省为都省弊于和
光而无建白吕公著司马光请三省合班奏事分省
卷八十五 第 42a 页 WYG0971-0447a.png
行事议者谓既同进呈不应自驳已行之命盖无补
于事也宋宰相权合三省所籍后省给舍尚存参复
之意元礼制则以给舍为宰相属官由是风采蔑闻
矣我朝太祖深识此意重六科封驳与天子抗议而
特卑其衔超越前古之见其一洗诸弊者乎
入阁
考之汉朝凡为贤相俱由郡守考之宋制凡为宰相
须历州郡盖取其知闾阎之困苦与人情之练达也
于事也宋宰相权合三省所籍后省给舍尚存参复
之意元礼制则以给舍为宰相属官由是风采蔑闻
矣我朝太祖深识此意重六科封驳与天子抗议而
特卑其衔超越前古之见其一洗诸弊者乎
入阁
考之汉朝凡为贤相俱由郡守考之宋制凡为宰相
须历州郡盖取其知闾阎之困苦与人情之练达也
卷八十五 第 42b 页 WYG0971-0447b.png
我朝若薛瑄入阁则由御史李贤入阁则由主事皆
为一时名臣大学士杨一清亦由巡抚而转吏部选入
阁矣是诚立贤无方善能变通者也乞议为定制永
世遵行可焉
师保
问师保加官自三代而上且然盖古之道乎由今以
观若缀旒然徒以为华也则奈何曰世之议者谓三
公三少之不当立则哂然以为不考古甚矣古三代
为一时名臣大学士杨一清亦由巡抚而转吏部选入
阁矣是诚立贤无方善能变通者也乞议为定制永
世遵行可焉
师保
问师保加官自三代而上且然盖古之道乎由今以
观若缀旒然徒以为华也则奈何曰世之议者谓三
公三少之不当立则哂然以为不考古甚矣古三代
卷八十五 第 43a 页 WYG0971-0447c.png
之英三公论道三孤贰公弘化盖天子不可无师故
历代因之似矣而孰知其为责也格人主之非必司
万化之原无案牍以为托者乎是以周官不列衔司
寇询万民位槐棘司士掌治朝仪位太仆掌复逆不
过备顾问习闻国议论道不论政与后世师傅保异
耳夫尊之以道则不常授之以事今大臣总有朝廷
机务复以师礼致隆如其实师之则采寮稽覈之典
或疏如系之以空名则其建是官亦徒也太祖的知
历代因之似矣而孰知其为责也格人主之非必司
万化之原无案牍以为托者乎是以周官不列衔司
寇询万民位槐棘司士掌治朝仪位太仆掌复逆不
过备顾问习闻国议论道不论政与后世师傅保异
耳夫尊之以道则不常授之以事今大臣总有朝廷
机务复以师礼致隆如其实师之则采寮稽覈之典
或疏如系之以空名则其建是官亦徒也太祖的知
卷八十五 第 43b 页 WYG0971-0447d.png
此意未尝有师保加秩太宗深识太祖之心至洪熙
朝始加张辅为太师杨士奇为少保进少傅杨荣为
太子少傅进少保后三杨皆进少师又夏元吉蹇义
黄福亦加师保景泰间以易储事文武大臣各进师
保之衔天顺初悉革罢天顺五年曹钦及李贤几被
害独加太子少保成化初复加少保吏部尚书王翱
加太子太保其后或以考满加或以论功加渐无制
矣故以道德为王者师官不必备惟其人乃借为酬
朝始加张辅为太师杨士奇为少保进少傅杨荣为
太子少傅进少保后三杨皆进少师又夏元吉蹇义
黄福亦加师保景泰间以易储事文武大臣各进师
保之衔天顺初悉革罢天顺五年曹钦及李贤几被
害独加太子少保成化初复加少保吏部尚书王翱
加太子太保其后或以考满加或以论功加渐无制
矣故以道德为王者师官不必备惟其人乃借为酬
卷八十五 第 44a 页 WYG0971-0448a.png
恩荣资之赍不惟溷王者不僭之赏抑所以长臣子
自恣之心至于身殁滥为赠典则尤其无谓者矣
内阁
问本朝内阁票旨太祖太宗未有也然继体之君贵
养万几之劳似须有代之者而丝纶之寄权局攸归
复与相体无异则太祖禁立相之严恐于此焉阂矣
设加情于内阁之臣则欲通闾阖者乃衅端焉奄监
是重有不宜可乎敢质其所由来与可通于万世盖
自恣之心至于身殁滥为赠典则尤其无谓者矣
内阁
问本朝内阁票旨太祖太宗未有也然继体之君贵
养万几之劳似须有代之者而丝纶之寄权局攸归
复与相体无异则太祖禁立相之严恐于此焉阂矣
设加情于内阁之臣则欲通闾阖者乃衅端焉奄监
是重有不宜可乎敢质其所由来与可通于万世盖
卷八十五 第 44b 页 WYG0971-0448b.png
奚从而便曰永乐初建内阁于东阁门内取翰林解
缙等七人在阁办事止以备顾问官衔学士而已终
永乐之世杨士奇杨荣官止五品是时尚沿太祖之
意欲卑其衔以杀其势至仁宗朝其意渐失一在阁
资深又东宫谊厚势难久滞乃升杨士奇为礼部侍
郎寻加少保转少傅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
乡进太子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杨溥为太常卿兼
翰林学士此三杨特恩破格之始也后杨荣升尚书
缙等七人在阁办事止以备顾问官衔学士而已终
永乐之世杨士奇杨荣官止五品是时尚沿太祖之
意欲卑其衔以杀其势至仁宗朝其意渐失一在阁
资深又东宫谊厚势难久滞乃升杨士奇为礼部侍
郎寻加少保转少傅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
乡进太子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杨溥为太常卿兼
翰林学士此三杨特恩破格之始也后杨荣升尚书
卷八十五 第 45a 页 WYG0971-0448c.png
授以工部盖不欲以兼官压六卿之上杨溥丁忧起
复不入阁宣德间因九年考满升礼部尚书至英宗
时复命入阁故宣德以前内阁与外九卿为平交执
礼持法不相顾忌宣德以后三杨眷重渐柄朝政英
宗以九岁登极事凡启太后太后避专令内阁议行
此内阁票旨之所由始也然三杨权在不妄用及杨
荣卒于正统五年杨士奇卒于正统九年杨溥卒于
正统十一年则渐改于其旧及景泰易储之后虽天
复不入阁宣德间因九年考满升礼部尚书至英宗
时复命入阁故宣德以前内阁与外九卿为平交执
礼持法不相顾忌宣德以后三杨眷重渐柄朝政英
宗以九岁登极事凡启太后太后避专令内阁议行
此内阁票旨之所由始也然三杨权在不妄用及杨
荣卒于正统五年杨士奇卒于正统九年杨溥卒于
正统十一年则渐改于其旧及景泰易储之后虽天
卷八十五 第 45b 页 WYG0971-0448d.png
子亦藉内阁以为已用但其官品如萧镃江渊许彬
王一宁商辂等皆不脱学士之衔天顺初李贤始以
兵部侍郎升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阁薛瑄由大
理卿升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成化弘治多由
侍郎升尚书入阁若先升尚书则无入阁之命至正
德初刘瑾乱政其党焦芳直以吏部尚书入阁盖以
外寮之首而入主中秘之权然亦阴执其柄至张孚
敬则直以相体自尊危坐诸卿之上而名委之张虽
王一宁商辂等皆不脱学士之衔天顺初李贤始以
兵部侍郎升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阁薛瑄由大
理卿升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成化弘治多由
侍郎升尚书入阁若先升尚书则无入阁之命至正
德初刘瑾乱政其党焦芳直以吏部尚书入阁盖以
外寮之首而入主中秘之权然亦阴执其柄至张孚
敬则直以相体自尊危坐诸卿之上而名委之张虽
卷八十五 第 46a 页 WYG0971-0449a.png
好高不惧绝利一源乃其具美以后则广容奔竞钤
揽百司典内则祸福响应渔外则馈将鳞集有不可
胜言者矣
天官冢宰
问周礼天官卿总五官庶职如钱榖供御悉属其掌
理不几于琐屑非易简之道乎然今日之事何以不
然曰周冢宰之职只稽覈百官而出之法敷布于正
月之吉废置于岁终之会只大计于三年之诛赏岂
揽百司典内则祸福响应渔外则馈将鳞集有不可
胜言者矣
天官冢宰
问周礼天官卿总五官庶职如钱榖供御悉属其掌
理不几于琐屑非易简之道乎然今日之事何以不
然曰周冢宰之职只稽覈百官而出之法敷布于正
月之吉废置于岁终之会只大计于三年之诛赏岂
卷八十五 第 46b 页 WYG0971-0449b.png
屑屑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式九职九贡九两之亲
理耶彼其所有事在建牧立监设参傅伍之类定其
铨注以考课要其功罪其赞治听朝及戒祀赞至不
过具百官之长非其所专业也今之职掌大略相似
惟计覈疏密为不同及内政不相关迥异耳
铨司
问铨司缺少每病壅滞奈何曰覈今仕板京堂官约
一百二十馀京司官约五百方面官约四百进士候
理耶彼其所有事在建牧立监设参傅伍之类定其
铨注以考课要其功罪其赞治听朝及戒祀赞至不
过具百官之长非其所专业也今之职掌大略相似
惟计覈疏密为不同及内政不相关迥异耳
铨司
问铨司缺少每病壅滞奈何曰覈今仕板京堂官约
一百二十馀京司官约五百方面官约四百进士候
卷八十五 第 47a 页 WYG0971-0449c.png
选者三年约三百进士为州县正府佐及举人官可
升京司约二百三年之间以进士候选者进士为州
县府佐者举人官可升京司者共计五百以升京司
五百之缺京司之五百以升方面之四百及羡馀以
补京堂方面之四百合京司羡馀共以京堂统共约
一千五百员三年之内续益进士三百举人约升京
司者少许岁准其益数计合消一百馀员以一千五
百人岁得废黜亡故百馀消息之数亦自然之势也
升京司约二百三年之间以进士候选者进士为州
县府佐者举人官可升京司者共计五百以升京司
五百之缺京司之五百以升方面之四百及羡馀以
补京堂方面之四百合京司羡馀共以京堂统共约
一千五百员三年之内续益进士三百举人约升京
司者少许岁准其益数计合消一百馀员以一千五
百人岁得废黜亡故百馀消息之数亦自然之势也
卷八十五 第 47b 页 WYG0971-0449d.png
而铨司复虑才涌而官无以居之乃不为久任长便
之法或数转以申私或巧排以腾缺或添注增设以
疏通而士无固志虽欲痛裁奔竞其庸得乎哉
台省
今之弊官不久任国初台省不甚通如御史升按察
佥副或径升使使久则入为左右副都则左右副佥
则左右佥如知府久则升左右布政使或参左右使
久则入为部侍郎尚书等如此则法吏敢持绳紏之
之法或数转以申私或巧排以腾缺或添注增设以
疏通而士无固志虽欲痛裁奔竞其庸得乎哉
台省
今之弊官不久任国初台省不甚通如御史升按察
佥副或径升使使久则入为左右副都则左右副佥
则左右佥如知府久则升左右布政使或参左右使
久则入为部侍郎尚书等如此则法吏敢持绳紏之
卷八十五 第 48a 页 WYG0971-0450a.png
权民吏无不更事之嫌今台省既大相通融而任又
弗久也盖官非良久必败故今之官利数迁往往夤
缘求速故私奸易规避大事又往来途路迎送麋费
甚者一官至民不知姓名去矣犹过客也今又为小
转法如知府转按察副使按察佥事转参议等或年
资未应转又为更调法如此府调彼府此县调彼县
此臬调彼臬此省调彼省等甚者巡抚都御史亦调
法愈巧而官愈废故曰今弊
弗久也盖官非良久必败故今之官利数迁往往夤
缘求速故私奸易规避大事又往来途路迎送麋费
甚者一官至民不知姓名去矣犹过客也今又为小
转法如知府转按察副使按察佥事转参议等或年
资未应转又为更调法如此府调彼府此县调彼县
此臬调彼臬此省调彼省等甚者巡抚都御史亦调
法愈巧而官愈废故曰今弊
卷八十五 第 48b 页 WYG0971-0450b.png
翰林
问吴元年置翰林院开礼乐二局洪武初局废已而
设学士承旨侍讲侍读直等学士及典簿待制修撰
应奉编修典籍检阅官洪武十四革承旨直学士待制
应奉检阅典簿又设孔目五经博士侍书待诏检讨
至十八年定学士侍读侍讲学士为正官孔目为首
领官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为属官编修修撰检讨
为史官又有秘书监弘文馆起居注亦皆革先是十
问吴元年置翰林院开礼乐二局洪武初局废已而
设学士承旨侍讲侍读直等学士及典簿待制修撰
应奉编修典籍检阅官洪武十四革承旨直学士待制
应奉检阅典簿又设孔目五经博士侍书待诏检讨
至十八年定学士侍读侍讲学士为正官孔目为首
领官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为属官编修修撰检讨
为史官又有秘书监弘文馆起居注亦皆革先是十
卷八十五 第 49a 页 WYG0971-0450c.png
五年仿宋制设华盖武英文华殿文渊殿东阁大学
士后先创革必有说乎曰高皇帝初定东南首召陶
安为学士制度仪章悉安所议是时宋升詹同宋濂魏
观刘三吾葛钧皆有藉焉洪武初典礼肇修局且废
制诰记史艺翰有国之首翰乃立诸员而总以学士
为提纲学士文学之成者以之侍其读侍其讲以亲
其所御其考经执籍执书应诏更以供其所役编焉
撰焉检覈焉以记其所行此建置之周也中间谓其
士后先创革必有说乎曰高皇帝初定东南首召陶
安为学士制度仪章悉安所议是时宋升詹同宋濂魏
观刘三吾葛钧皆有藉焉洪武初典礼肇修局且废
制诰记史艺翰有国之首翰乃立诸员而总以学士
为提纲学士文学之成者以之侍其读侍其讲以亲
其所御其考经执籍执书应诏更以供其所役编焉
撰焉检覈焉以记其所行此建置之周也中间谓其
卷八十五 第 49b 页 WYG0971-0450d.png
繁而革之亦各有指殿阁之沿于古即承旨学士直
学士之职也制应奉即知制诰之事也检阅即检讨
之官也秘书监即典籍之司也起居注即史官之业
也弘文馆即五经博士之属也盖废置有因典司无
缺而设立甚明其后不就列陈力典密非奉直原司
制诰非承旨旧意修书非史官故业撰著非学士本
色或非昔之旧矣
官僚
学士之职也制应奉即知制诰之事也检阅即检讨
之官也秘书监即典籍之司也起居注即史官之业
也弘文馆即五经博士之属也盖废置有因典司无
缺而设立甚明其后不就列陈力典密非奉直原司
制诰非承旨旧意修书非史官故业撰著非学士本
色或非昔之旧矣
官僚
卷八十五 第 50a 页 WYG0971-0451a.png
问愿闻官僚建置曰国朝东宫官属洪武二十五年
以詹事院为府左右春坊司经局悉属焉二十九年
增设清纪郎司谏通事舍人大要以辅导侍从为职
盖预养皇德雅意坟史辑颐性情前代设五率十府
掌兵仗羽卫洪武初沿古亦设左右率府寻罢夫东
宫不在防禦卫则废置之由其轻重太祖已深识之
洪武初置谕德赞善洗马庶子等官皆以勋旧大臣
兼之亦沿亲翊三府之义皆非设官之正耳夫詹省
以詹事院为府左右春坊司经局悉属焉二十九年
增设清纪郎司谏通事舍人大要以辅导侍从为职
盖预养皇德雅意坟史辑颐性情前代设五率十府
掌兵仗羽卫洪武初沿古亦设左右率府寻罢夫东
宫不在防禦卫则废置之由其轻重太祖已深识之
洪武初置谕德赞善洗马庶子等官皆以勋旧大臣
兼之亦沿亲翊三府之义皆非设官之正耳夫詹省
卷八十五 第 50b 页 WYG0971-0451b.png
也给也视主而给之视属而省之总其属以事主主
德未修吾辅掖之无功也主学未明吾开导之弗至
也是故群而正焉少而习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此皇
之所以恒为皇三代有道之长也国初立大本堂合
亲王居之是时制未全备永乐间定文华殿讲义师
少詹事鸿胪给事众官讲毕齐出及有召问众官亦
必齐入苦独进独留许给事鸿胪司直清纪紏劾天
顺间革选秀才以充伴读皆所以慎清接与不令见
德未修吾辅掖之无功也主学未明吾开导之弗至
也是故群而正焉少而习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此皇
之所以恒为皇三代有道之长也国初立大本堂合
亲王居之是时制未全备永乐间定文华殿讲义师
少詹事鸿胪给事众官讲毕齐出及有召问众官亦
必齐入苦独进独留许给事鸿胪司直清纪紏劾天
顺间革选秀才以充伴读皆所以慎清接与不令见
卷八十五 第 51a 页 WYG0971-0451c.png
闻之杂也
司直清纪
詹事府侍从兼辅东宫旧设司直清纪职掌紏弹(今/官)
(且不设矣况/绳愆紏缪哉)
总督
夫天下岂有常之势哉顾制势者何如耳善势者常
合而不分则常治不善制势者常分而不合则常不
治三代以上无论已汉初以合治矣其终也以分侯
司直清纪
詹事府侍从兼辅东宫旧设司直清纪职掌紏弹(今/官)
(且不设矣况/绳愆紏缪哉)
总督
夫天下岂有常之势哉顾制势者何如耳善势者常
合而不分则常治不善制势者常分而不合则常不
治三代以上无论已汉初以合治矣其终也以分侯
卷八十五 第 51b 页 WYG0971-0451d.png
王而乱唐初以合治矣其终也以分藩镇而乱宋初
以合治矣其终以分南北而乱夫通天下犹一身也
治一身者必使摩顶放踵气血周流荣卫清利精神
管摄而无有壅蔽杆格之处是久视长生之道也治
天下者必使循内及外远近相折大小相济强弱相
维而无有偏重不举之处是久安长治之道也我列
圣制势之策尽善矣无遗算矣盖两京十三省各设
巡抚大臣以制京省之势而凡城池钱榖甲兵官属
以合治矣其终以分南北而乱夫通天下犹一身也
治一身者必使摩顶放踵气血周流荣卫清利精神
管摄而无有壅蔽杆格之处是久视长生之道也治
天下者必使循内及外远近相折大小相济强弱相
维而无有偏重不举之处是久安长治之道也我列
圣制势之策尽善矣无遗算矣盖两京十三省各设
巡抚大臣以制京省之势而凡城池钱榖甲兵官属
卷八十五 第 52a 页 WYG0971-0452a.png
丁田之势皆得便宜从事而文武诸臣悉摄巳以听
而奉行其制命焉而得其人也又太平无事则一国
之势合而不分则常治而不乱此国家安宁之术所
以度越前代也正统而后或变生于腹里或衅起于
边陲而诸边诸省一时抚臣多不能振联属之策兴
讨罪之师保境以自全撄城以自守直为懔懔耳若
北之也先河北之赵贼西蜀之廖冠江西之华林及
藩豪八闽之邓茂楚之麻阳广之岑猛滇之麓川猖
而奉行其制命焉而得其人也又太平无事则一国
之势合而不分则常治而不乱此国家安宁之术所
以度越前代也正统而后或变生于腹里或衅起于
边陲而诸边诸省一时抚臣多不能振联属之策兴
讨罪之师保境以自全撄城以自守直为懔懔耳若
北之也先河北之赵贼西蜀之廖冠江西之华林及
藩豪八闽之邓茂楚之麻阳广之岑猛滇之麓川猖
卷八十五 第 52b 页 WYG0971-0452b.png
獗震荡而各省抚臣皆相视而莫之能相救必设总
督而后能平之彼其时非尽抚臣之怯也亡算也爵
并权均夫两大不能以相使而况十数大乎势分故
也列圣振长策而议联属边方腹里多设总督以联
属而节制之若连环然且颁之敕如一省难作则总
督调近省之食与兵或击其首或邀其尾或掎其左
或角其右有同心合制之权已则散而归之无借兵
之苦无萃食之扰语曰分指之十弹不如合掌之一
督而后能平之彼其时非尽抚臣之怯也亡算也爵
并权均夫两大不能以相使而况十数大乎势分故
也列圣振长策而议联属边方腹里多设总督以联
属而节制之若连环然且颁之敕如一省难作则总
督调近省之食与兵或击其首或邀其尾或掎其左
或角其右有同心合制之权已则散而归之无借兵
之苦无萃食之扰语曰分指之十弹不如合掌之一
卷八十五 第 53a 页 WYG0971-0452c.png
击此分合利病之说也制势之策善之善之者也难
之者曰多设总督恐多扰则不便恐多费则不便不
知今天下蓟辽已设总督矣宣大山西又总督以联
属之陜西三边又总督以联属之四川云贵湖广尝
设总督矣事平罢不设假令至今存也调诸省之食
与兵挞而制莽酋耳胡有今日之纷纷也且两广有
总督矣闽浙直又设总督以联属之事平又罢不设
假令至今存也调诸省之食与兵直拉朽而诛浙兵
之者曰多设总督恐多扰则不便恐多费则不便不
知今天下蓟辽已设总督矣宣大山西又总督以联
属之陜西三边又总督以联属之四川云贵湖广尝
设总督矣事平罢不设假令至今存也调诸省之食
与兵挞而制莽酋耳胡有今日之纷纷也且两广有
总督矣闽浙直又设总督以联属之事平又罢不设
假令至今存也调诸省之食与兵直拉朽而诛浙兵
卷八十五 第 53b 页 WYG0971-0452d.png
之乱矣又胡有今曰之纷纷也近又从言者河漕总
督得提督南北直𨽻山东河南之兵浙江江西湖广
之食是中原一总督也即有师尚诏者弄兵釜中第
合诸路坐而烹之尔又胡有往事之纷纷也惟河漕
大臣不当令兼巡抚凤阳尔夫凤阳乃是陵寝之所
钟也中原之所枢也其地重其势尊乌可以河漕带
为也且古治水者八年万里于外又安可匏系一隅
哉决以另置巡臣便由是言之则边海增两总督足
督得提督南北直𨽻山东河南之兵浙江江西湖广
之食是中原一总督也即有师尚诏者弄兵釜中第
合诸路坐而烹之尔又胡有往事之纷纷也惟河漕
大臣不当令兼巡抚凤阳尔夫凤阳乃是陵寝之所
钟也中原之所枢也其地重其势尊乌可以河漕带
为也且古治水者八年万里于外又安可匏系一隅
哉决以另置巡臣便由是言之则边海增两总督足
卷八十五 第 54a 页 WYG0971-0453a.png
矣凤阳增一巡抚足矣增三臣而博天下安何费之
足云且无事则总督不得侵巡抚之权有事则巡抚
不得抗总督之命夫调兵食之事数十年一有之何
扰之足云若川云总督当驻滇或兼巡抚闽浙总督
当驻浙或兼巡抚尤属省便又不必增官矣河漕总
督中原当驻淮而江北巡抚当驻凤阳此大联属势
也而郧阳赣州之军门又小联属势也如此则常合
而不分常治而不乱然非老臣尊爵不可也诗曰维
足云且无事则总督不得侵巡抚之权有事则巡抚
不得抗总督之命夫调兵食之事数十年一有之何
扰之足云若川云总督当驻滇或兼巡抚闽浙总督
当驻浙或兼巡抚尤属省便又不必增官矣河漕总
督中原当驻淮而江北巡抚当驻凤阳此大联属势
也而郧阳赣州之军门又小联属势也如此则常合
而不分常治而不乱然非老臣尊爵不可也诗曰维
卷八十五 第 54b 页 WYG0971-0453b.png
师尚父又曰太师皇父固庙堂事乎责乎故曰善制
势者制之堂上而已矣
总督
问总督军务官本朝始于何时曰都御史总督军务
自正统四年麓川之役王骥始也总兵官悉听节制
既以兵部尚书帅师当王振好大之心遂拟粮储故
事粮储称总督宣德中始也继是而巳巳之变兵薄
都城石亨营城于谦督之孙镗营城西则江渊参之
势者制之堂上而已矣
总督
问总督军务官本朝始于何时曰都御史总督军务
自正统四年麓川之役王骥始也总兵官悉听节制
既以兵部尚书帅师当王振好大之心遂拟粮储故
事粮储称总督宣德中始也继是而巳巳之变兵薄
都城石亨营城于谦督之孙镗营城西则江渊参之
卷八十五 第 55a 页 WYG0971-0453c.png
而已继是而四方多警类率如例如马昂于两广石
璞于关外王来于湖广侯琎于云南然事平则罢又
继是景泰天顺及成化初白圭叶盛韩雍等皆称提
督意属恊同敕以赞理为云又继是则为任官矣成
化六年开总府于梧州此任官之所由始也三边总制
自弘治末年秦纮杨一清张泰始便于徵发策应
今亦为任官夫议者秉低昂文武之钓济兼制剿
绥之术是矣而进止异同束于和混内外援搆隐于
璞于关外王来于湖广侯琎于云南然事平则罢又
继是景泰天顺及成化初白圭叶盛韩雍等皆称提
督意属恊同敕以赞理为云又继是则为任官矣成
化六年开总府于梧州此任官之所由始也三边总制
自弘治末年秦纮杨一清张泰始便于徵发策应
今亦为任官夫议者秉低昂文武之钓济兼制剿
绥之术是矣而进止异同束于和混内外援搆隐于
卷八十五 第 55b 页 WYG0971-0453d.png
奸宄其能制而协之更当润饰令必无伏机不亦尽
乎又继是而陈金华阳之役陆完刘六七之役至统
制七省者后事而或援以为例其必有慎而驭之则
可矣
巡抚
问天下巡抚之说何如曰天下设巡抚都御史洪武
未有也太祖不欲以重臣令典钱粮兵马永乐十九
年敕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十三员各同给事
乎又继是而陈金华阳之役陆完刘六七之役至统
制七省者后事而或援以为例其必有慎而驭之则
可矣
巡抚
问天下巡抚之说何如曰天下设巡抚都御史洪武
未有也太祖不欲以重臣令典钱粮兵马永乐十九
年敕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十三员各同给事
卷八十五 第 56a 页 WYG0971-0454a.png
中巡行天下是谓巡抚宣德间令巡抚官每岁八月
一赴京议事盖不欲疏逖以悬机重景泰四年才差
都御史其意尚在执持风纪有故则入参庙议而握
纛之柄则有司存自是则曰整饬曰提督曰总制曰
镇守又复典兵部尚书侍郎之职兼都御史百寮群
将俯首听一人之谋似于兼制少疏故复以巡按权参
杀之然表里异同痛痒不相关而司锋镝者每掣肘
不能自尽是近年失事并罪抚臣诚得肯綮而当道
一赴京议事盖不欲疏逖以悬机重景泰四年才差
都御史其意尚在执持风纪有故则入参庙议而握
纛之柄则有司存自是则曰整饬曰提督曰总制曰
镇守又复典兵部尚书侍郎之职兼都御史百寮群
将俯首听一人之谋似于兼制少疏故复以巡按权参
杀之然表里异同痛痒不相关而司锋镝者每掣肘
不能自尽是近年失事并罪抚臣诚得肯綮而当道
卷八十五 第 56b 页 WYG0971-0454b.png
执要可愈施矣夫天顺间石亨曹钦请罢巡抚正德
间刘瑾取回巡抚彼固借私以逞要亦不谓无说苟
使其置布腹心则其为毒又不可胜言切愿天下钱
粮兵马之重所赖镇摄不以躁偾事巡抚之不可缺
者而书生涉仕必由此以致卿辅能允文武得全才
有几乎哉不素习而亟与之恐亦不易为称也
巡按御史
问巡按御史复命以销缴勘合七分为称职近固即
间刘瑾取回巡抚彼固借私以逞要亦不谓无说苟
使其置布腹心则其为毒又不可胜言切愿天下钱
粮兵马之重所赖镇摄不以躁偾事巡抚之不可缺
者而书生涉仕必由此以致卿辅能允文武得全才
有几乎哉不素习而亟与之恐亦不易为称也
巡按御史
问巡按御史复命以销缴勘合七分为称职近固即
卷八十五 第 57a 页 WYG0971-0454c.png
其数而踰之者矣旧百执事各职其所司而今巡按
百务萃揽事大繁而反易集谓之何哉则其所为集
知非昔日之详也曰按宪纲巡按受理词讼必自各
衙门断过不公者其所受理必亲决不令批发悬意
向于喜怒夫然事可直见而上下附同之流塞矣
六科
问六科主封驳九卿取承旨宸衷而给事中与天子
争可否其非宿谙深造不足以当之秪以要津思抑
百务萃揽事大繁而反易集谓之何哉则其所为集
知非昔日之详也曰按宪纲巡按受理词讼必自各
衙门断过不公者其所受理必亲决不令批发悬意
向于喜怒夫然事可直见而上下附同之流塞矣
六科
问六科主封驳九卿取承旨宸衷而给事中与天子
争可否其非宿谙深造不足以当之秪以要津思抑
卷八十五 第 57b 页 WYG0971-0454d.png
故特卑其衔品遂以新进是充不几于覆若餗乎曰
太祖设科官始示名元士又名士源盖言系之重也
弘治前以进士筮仕注铨意在初出山人无世情入
心必能恪守成章率真不惧弘治十五年马文升题
议始开行人博士兼除之例而推官知县行取入选
则正德中始也盖法与时更事由谙得有不可以强
一者夫道于科言责同而政本之在科尤为关系道
选多途直是旧例然又加以试事科之未有处虽后
太祖设科官始示名元士又名士源盖言系之重也
弘治前以进士筮仕注铨意在初出山人无世情入
心必能恪守成章率真不惧弘治十五年马文升题
议始开行人博士兼除之例而推官知县行取入选
则正德中始也盖法与时更事由谙得有不可以强
一者夫道于科言责同而政本之在科尤为关系道
选多途直是旧例然又加以试事科之未有处虽后
卷八十五 第 58a 页 WYG0971-0455a.png
事通融亦终未之悉焉国初新进士分习九卿衙门
各衙门朝夕亲试堂上官以其通敏诸历颖出者咨
铨司首充科选是得人有以也
小京堂
问科道部属升小京堂宜否乎曰此弘治初例也超
拔任贤亦何不可直须慎用之耳天顺以前方面势
重又不为部使所困其迁转与小京堂等成化间始
重小京堂之职内阁吏部乃以是推为驾驳科道之
各衙门朝夕亲试堂上官以其通敏诸历颖出者咨
铨司首充科选是得人有以也
小京堂
问科道部属升小京堂宜否乎曰此弘治初例也超
拔任贤亦何不可直须慎用之耳天顺以前方面势
重又不为部使所困其迁转与小京堂等成化间始
重小京堂之职内阁吏部乃以是推为驾驳科道之
卷八十五 第 58b 页 WYG0971-0455b.png
法成化末知釐此弊不许科道升转只于郎中内选
用弘治改元乃始有兼补之例近来则全以吏部科
道充之夫欲重其任则轻其衔祖宗用人本意盖隐
其后以杀之所以恃心不萌而逸意自戢今必并其
所后而便以图焉非法之宜也
推用大臣
问升用大臣吏部会推例不亦公乎起自国初否曰
公矣自成化间始也天顺间朝罢宣吏部降旨除某
用弘治改元乃始有兼补之例近来则全以吏部科
道充之夫欲重其任则轻其衔祖宗用人本意盖隐
其后以杀之所以恃心不萌而逸意自戢今必并其
所后而便以图焉非法之宜也
推用大臣
问升用大臣吏部会推例不亦公乎起自国初否曰
公矣自成化间始也天顺间朝罢宣吏部降旨除某
卷八十五 第 59a 页 WYG0971-0455c.png
人为某官前是亦出宸拟法渐以备大臣之道无以
轻为乃以票旨异同为内阁所执则关白其容巳乎
大臣进退设有专属势之不能无所趋有由然者矣
推用方面
问推用方面官吏部举两人以听简任例始何朝曰
此天顺末年例也李贤在阁为之宣德间三杨用事
敕方面有缺令在京三品以上官举保亲民要职尽
出私门铨曹专业乃成虚设矣此可行于三杨而不
轻为乃以票旨异同为内阁所执则关白其容巳乎
大臣进退设有专属势之不能无所趋有由然者矣
推用方面
问推用方面官吏部举两人以听简任例始何朝曰
此天顺末年例也李贤在阁为之宣德间三杨用事
敕方面有缺令在京三品以上官举保亲民要职尽
出私门铨曹专业乃成虚设矣此可行于三杨而不
卷八十五 第 59b 页 WYG0971-0455d.png
可行于后世三杨后此例亦罢止吏部查各衙门历
俸浅深奏除夫查其年资出补固必然之限而低昂
品器复所不能齐试课稽覈是持过此以往未之或
知耳
兵备
问兵备宪员始设于何时曰此弘治间例也马文升
居本兵虑武职不修故增一臬员以敇之时内阁刘
健力阻而不欲行后因奏设九江兵备都给事中夏
俸浅深奏除夫查其年资出补固必然之限而低昂
品器复所不能齐试课稽覈是持过此以往未之或
知耳
兵备
问兵备宪员始设于何时曰此弘治间例也马文升
居本兵虑武职不修故增一臬员以敇之时内阁刘
健力阻而不欲行后因奏设九江兵备都给事中夏
卷八十五 第 60a 页 WYG0971-0456a.png
祚疏论不可着刘马回话刘马皆秉正未克济时而
议见迥不恊何也刘欲修祖宗之旧以振武备马则
拯仓卒之急以釐宿滞嗟乎为天下计者二澄源塞
流世知塞流之易效而人乐于就易是以创建之本
世远愈不明于天下故各知其已而不会其全日冗
世费而不能以自止虽贤者不能免民其且奈之何
哉
守令
议见迥不恊何也刘欲修祖宗之旧以振武备马则
拯仓卒之急以釐宿滞嗟乎为天下计者二澄源塞
流世知塞流之易效而人乐于就易是以创建之本
世远愈不明于天下故各知其已而不会其全日冗
世费而不能以自止虽贤者不能免民其且奈之何
哉
守令
卷八十五 第 60b 页 WYG0971-0456b.png
问养民之道莫切于有司而有司贤否必恃于考课
当而贤否明何术而能然曰天下之亲于民得以尽
其牧之之意者莫州县若天下之近于民得以持其
牧之之道者莫府若惟其亲民而能牧则亦能肆已
而为殃于是乎持之以府临之以监司紏之以观察
府上其计监司会之观察稽之于是乎铨曹考课之
法审有司废置之典明旧意久而渐湮当事者急近
功乃欲以低昂平其势故行取县令为科道不信监
当而贤否明何术而能然曰天下之亲于民得以尽
其牧之之意者莫州县若天下之近于民得以持其
牧之之道者莫府若惟其亲民而能牧则亦能肆已
而为殃于是乎持之以府临之以监司紏之以观察
府上其计监司会之观察稽之于是乎铨曹考课之
法审有司废置之典明旧意久而渐湮当事者急近
功乃欲以低昂平其势故行取县令为科道不信监
卷八十五 第 61a 页 WYG0971-0456c.png
司观察之言为考课是职无统纪非易简之法也监
察者便自决乃欲以法律严其情故关白赫于琐牍
下情裍于遥断是事无体制非平易之道也夫上下
有体大小有职不容于混施王泽壅而不浚其患坐
混施援上陵下九牧十羊无体无职民其得养乎哉
州县官
问先王体国经野曷为而州也以复别于县也曰凡
天下要害多设州盖欲重其衔以镇之今科道选于
察者便自决乃欲以法律严其情故关白赫于琐牍
下情裍于遥断是事无体制非平易之道也夫上下
有体大小有职不容于混施王泽壅而不浚其患坐
混施援上陵下九牧十羊无体无职民其得养乎哉
州县官
问先王体国经野曷为而州也以复别于县也曰凡
天下要害多设州盖欲重其衔以镇之今科道选于
卷八十五 第 61b 页 WYG0971-0456d.png
县令而知州势轻似于原设矛盾矣
教职
问教之为官也可以寄士养哉曰今天下势官谓
可苟具无所系重轻焉莫教职若以其实论之庶官
之贤不贤其由教职之懋不懋始耳天下教官几三
千员注铨者以御末才举人乙榜令就教洪武十八
年例也而今故以毦钝居乙榜以应之正统八年令
副榜限年非三十不除盖惜之也岁贡令就教景泰
教职
问教之为官也可以寄士养哉曰今天下势官谓
可苟具无所系重轻焉莫教职若以其实论之庶官
之贤不贤其由教职之懋不懋始耳天下教官几三
千员注铨者以御末才举人乙榜令就教洪武十八
年例也而今故以毦钝居乙榜以应之正统八年令
副榜限年非三十不除盖惜之也岁贡令就教景泰
卷八十五 第 62a 页 WYG0971-0457a.png
元年例也而贡至景泰非衰敝不能与纳马纳粟四
十五岁令就教成化元年例也而其意固将以备杂
流矣弘治间惩其大甚一切革不准除正令举人岁
贡及进士内外见任官科目出身愿就者听弘治十
五年许教官如宪纲例入御史选然不能实崇之使
得尽职抑末矣今之部使劾有司不职则曰堪以任
教夫模范不立乃欲责士以行岂不甚难矣乎今欲
尊师寮覈士养虑于贡员未澄欲并用三途虑于
十五岁令就教成化元年例也而其意固将以备杂
流矣弘治间惩其大甚一切革不准除正令举人岁
贡及进士内外见任官科目出身愿就者听弘治十
五年许教官如宪纲例入御史选然不能实崇之使
得尽职抑末矣今之部使劾有司不职则曰堪以任
教夫模范不立乃欲责士以行岂不甚难矣乎今欲
尊师寮覈士养虑于贡员未澄欲并用三途虑于
卷八十五 第 62b 页 WYG0971-0457b.png
贡法无制古乡举里选以得士而今独不可行乎
若科甲之外依古荐举而充岁贡之额严其法必
得真才而并用以为教岂不为养士之望哉
镇守卫所
问在外各地方设建官军衙门必有机要大意愿闻
之曰凡天下要害之地不系一郡者不设兵其止系
一郡者设所系连郡者设卫势重则卫多其尤重者
设镇特官主之总镇一方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
若科甲之外依古荐举而充岁贡之额严其法必
得真才而并用以为教岂不为养士之望哉
镇守卫所
问在外各地方设建官军衙门必有机要大意愿闻
之曰凡天下要害之地不系一郡者不设兵其止系
一郡者设所系连郡者设卫势重则卫多其尤重者
设镇特官主之总镇一方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
卷八十五 第 63a 页 WYG0971-0457c.png
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处一城者为
恊守又备倭提督提调巡视等官称挂印专制者为
总兵次为副总兵为参将为游击
武职荫袭
问祖宗饬武之道致重于世官祖宗养材之方豫练于
应袭故制官舍随军操备箕裘禅习朝夕见闻而今
重武举荣任调以佔毕铅椠砺干戈之士而签书挂
印咸赖以文显一有缓急是以国与敌也可不畏乎
恊守又备倭提督提调巡视等官称挂印专制者为
总兵次为副总兵为参将为游击
武职荫袭
问祖宗饬武之道致重于世官祖宗养材之方豫练于
应袭故制官舍随军操备箕裘禅习朝夕见闻而今
重武举荣任调以佔毕铅椠砺干戈之士而签书挂
印咸赖以文显一有缓急是以国与敌也可不畏乎
卷八十五 第 63b 页 WYG0971-0457d.png
曰本朝武选之途其初深重录荫洪武二十二年兵
部五军府官奉旨华盖殿卫所官员不肯教儿子
弓马如今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
了手蹴圆的䣃了脚做卖买的发边远充军已而府
军左卫千户虞让男虞端吹箫唱曲将上唇连鼻尖
割了龙江卫指挥伏颙与小旗姚晏保蹴圆卸了右
脚能不驱而自尽其职其后安于世胄纨裤恣情不
得已而思收异材宣德五年正统八年成化八年各
部五军府官奉旨华盖殿卫所官员不肯教儿子
弓马如今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
了手蹴圆的䣃了脚做卖买的发边远充军已而府
军左卫千户虞让男虞端吹箫唱曲将上唇连鼻尖
割了龙江卫指挥伏颙与小旗姚晏保蹴圆卸了右
脚能不驱而自尽其职其后安于世胄纨裤恣情不
得已而思收异材宣德五年正统八年成化八年各
卷八十五 第 64a 页 WYG0971-0458a.png
有旨令天下保举有谋勇者用之其天顺八年始开
武举成化四年弘治十七等年各有参定条例然所
取甚少初止取二名七名至十五名三十馀名及嘉
靖年间荫袭太隳故此途渐重乃非武举不得升调
于是世胄拥为虚器而功臣之泽斩矣国家相沿君
子已踰五世旧禄不减而新进继增不有以通之则
用于民者何以胜其费耶
京官迁调
武举成化四年弘治十七等年各有参定条例然所
取甚少初止取二名七名至十五名三十馀名及嘉
靖年间荫袭太隳故此途渐重乃非武举不得升调
于是世胄拥为虚器而功臣之泽斩矣国家相沿君
子已踰五世旧禄不减而新进继增不有以通之则
用于民者何以胜其费耶
京官迁调
卷八十五 第 64b 页 WYG0971-0458b.png
科道部属升小京堂此弘治初例任贤不次直顺慎
之天顺前方面势重又不为部使所困其迁转与小
京堂等成化间始重京职遂有借为驾驭之法成化
末知釐此弊一于郎中选用弘治改元乃始有兼补
之例近来则全以要充之夫欲重其任则轻其衔祖
宗用人本意盖隐其后以杀之所以恃心不萌而逸
意自戢今必并其所后而便以图焉非法之宜也
添设冗官
之天顺前方面势重又不为部使所困其迁转与小
京堂等成化间始重京职遂有借为驾驭之法成化
末知釐此弊一于郎中选用弘治改元乃始有兼补
之例近来则全以要充之夫欲重其任则轻其衔祖
宗用人本意盖隐其后以杀之所以恃心不萌而逸
意自戢今必并其所后而便以图焉非法之宜也
添设冗官
卷八十五 第 65a 页 WYG0971-0458c.png
冗官如寺部卿等带俸添注郎中主事增官百倍
又竞求外差为家乡便利之图督速钱榖增郡县奉
承之苦是何益乎藩臬则添设管粮参议海道副
使官员何重兵备佥事屯田佥事一事添设一官则
原顺者乎郡县者乎郡县佐贰或添注四员三员凡
此冗员生艰难求进或纳粟入监希图厚获者故于
未选则负债以往授任则携帑以行举数十口以仰
食一官责望一官以富厚一世则政何有不弊民何
又竞求外差为家乡便利之图督速钱榖增郡县奉
承之苦是何益乎藩臬则添设管粮参议海道副
使官员何重兵备佥事屯田佥事一事添设一官则
原顺者乎郡县者乎郡县佐贰或添注四员三员凡
此冗员生艰难求进或纳粟入监希图厚获者故于
未选则负债以往授任则携帑以行举数十口以仰
食一官责望一官以富厚一世则政何有不弊民何
卷八十五 第 65b 页 WYG0971-0458d.png
由不穷是将添官以任事实因官以生事也识治体
者宁不深思远虑为国家分忧乎
荐举
霍韬曰国初用荐举为重贡举次之科举为轻今则
科举为重贡举次之荐举不行矣故有行同盗蹠心
孚商贾者能染翰为文俱𨽻仕籍此士风所以益偷
也
进士观政
者宁不深思远虑为国家分忧乎
荐举
霍韬曰国初用荐举为重贡举次之科举为轻今则
科举为重贡举次之荐举不行矣故有行同盗蹠心
孚商贾者能染翰为文俱𨽻仕籍此士风所以益偷
也
进士观政
卷八十五 第 66a 页 WYG0971-0459a.png
进士每科大约三百名分试九卿衙门观政每衙门
大约三十馀人堂长司僚与之朝夕而试之事其人
端邪能不能若烛照而数计之于是会其实以上于
天官天官籍准以为铨注文学政事风节慈恺随所
成以授其任任则必久而不数更是以无不可用之才
无不可知之人此易简之道祖宗朝之所以得人今
乃无豫以处士而后轻用以弃之士先不幸而叹其
无遭朝廷亦不幸而咎不得士其谁自哉祖宗之法
大约三十馀人堂长司僚与之朝夕而试之事其人
端邪能不能若烛照而数计之于是会其实以上于
天官天官籍准以为铨注文学政事风节慈恺随所
成以授其任任则必久而不数更是以无不可用之才
无不可知之人此易简之道祖宗朝之所以得人今
乃无豫以处士而后轻用以弃之士先不幸而叹其
无遭朝廷亦不幸而咎不得士其谁自哉祖宗之法
卷八十五 第 66b 页 WYG0971-0459b.png
不存也
京省升黜员缺
今仕版京堂官约一百二十馀京司官约五百方面
官约四百进士候选者三年约三百进士为州县正
府佐及举人官升京司者约一百三年之间以进士
候选者进士为州县正府佐者举人官升京司者共
计五百以升京司五百之缺京司之五百以升方面
之四百及羡馀以补京堂方面之四百合京师羡馀
京省升黜员缺
今仕版京堂官约一百二十馀京司官约五百方面
官约四百进士候选者三年约三百进士为州县正
府佐及举人官升京司者约一百三年之间以进士
候选者进士为州县正府佐者举人官升京司者共
计五百以升京司五百之缺京司之五百以升方面
之四百及羡馀以补京堂方面之四百合京师羡馀
卷八十五 第 67a 页 WYG0971-0459c.png
共以升京堂统共约一千五百员三年之内续益进
士三百并举人升京司者岁准其益数计合消其一
百馀员以一千五百人岁得废黜亡故百馀消息之
数亦自然之势也复虑才涌官无以居之不为久任
长便之法或数转以申情或侈摘以腾缺或添设增
设以疏任而士无固志虽欲痛裁奔竞不能
吏员
文献通考曰西汉开儒吏二途以取人未为抑剔轻
士三百并举人升京司者岁准其益数计合消其一
百馀员以一千五百人岁得废黜亡故百馀消息之
数亦自然之势也复虑才涌官无以居之不为久任
长便之法或数转以申情或侈摘以腾缺或添设增
设以疏任而士无固志虽欲痛裁奔竞不能
吏员
文献通考曰西汉开儒吏二途以取人未为抑剔轻
卷八十五 第 67b 页 WYG0971-0459d.png
重自后判为二途儒诋吏为俗吏诮儒为迂故拘谫
不通者一归之儒放荡无耻者一归之吏而二途皆
不足以得人噫古之儒通经籍吏精法律今之儒非
古之儒今之吏非古之吏况吏员乎哉
谥法
文 经纬天地 修德来远 勤学好问
道德博闻 慈惠爱民 敏而好学
悯民惠礼 刚柔相济 忠信接礼
不通者一归之儒放荡无耻者一归之吏而二途皆
不足以得人噫古之儒通经籍吏精法律今之儒非
古之儒今之吏非古之吏况吏员乎哉
谥法
文 经纬天地 修德来远 勤学好问
道德博闻 慈惠爱民 敏而好学
悯民惠礼 刚柔相济 忠信接礼
卷八十五 第 68a 页 WYG0971-0460a.png
修治班制 施而中礼
武 克定祸乱 保大定功 威强克敌
刚强直理 刚强以顺 辟地斥境
折冲禦侮 刑民克服
成 礼乐明具 持盈守满 遂物之美
通远强立 安民立政
康 安乐抚民 温柔好乐 令民安乐
渊源流通
武 克定祸乱 保大定功 威强克敌
刚强直理 刚强以顺 辟地斥境
折冲禦侮 刑民克服
成 礼乐明具 持盈守满 遂物之美
通远强立 安民立政
康 安乐抚民 温柔好乐 令民安乐
渊源流通
卷八十五 第 68b 页 WYG0971-0460b.png
献 聪明睿智 向惠内德 智质有圣
懿 柔克有光 温柔贤善
元 体仁长民 行义悦民 道德纯一
立建国都 恩能辨众 立义行德
章 法度大明 敬慎高明 出言有文
景 耆意大图 由义而浚 布义行刚
宣 施而不私 善问周达 诚意见外
圣善周闻
懿 柔克有光 温柔贤善
元 体仁长民 行义悦民 道德纯一
立建国都 恩能辨众 立义行德
章 法度大明 敬慎高明 出言有文
景 耆意大图 由义而浚 布义行刚
宣 施而不私 善问周达 诚意见外
圣善周闻
卷八十五 第 69a 页 WYG0971-0460c.png
明 照临四方 任贤致远 独见先识
谮愬不行 察危见情 招集殊异
昭 明德有功 圣闻昭达 昭德有劳
正 内外宾服
恭 卑以自牧 尊贤贵义 不懈为德
敬事供上 爱民弟长 执礼御宾
尊贤让善 执事坚同 敬顺事上
正德美容 既过能改
谮愬不行 察危见情 招集殊异
昭 明德有功 圣闻昭达 昭德有劳
正 内外宾服
恭 卑以自牧 尊贤贵义 不懈为德
敬事供上 爱民弟长 执礼御宾
尊贤让善 执事坚同 敬顺事上
正德美容 既过能改
卷八十五 第 69b 页 WYG0971-0460d.png
庄 严敬临民 威而不猛 履正志和
肃 刚德克就 执心厥断 正己摄下
穆 布德执义 中情见貌
清 避远不义
定 安民大虑 安民法古 纯行不爽
简 治典不杀 平易不訾 正直无邪
一德不懈
宪 赏善罚奸 博闻多能 行善可纪
肃 刚德克就 执心厥断 正己摄下
穆 布德执义 中情见貌
清 避远不义
定 安民大虑 安民法古 纯行不爽
简 治典不杀 平易不訾 正直无邪
一德不懈
宪 赏善罚奸 博闻多能 行善可纪
卷八十五 第 70a 页 WYG0971-0461a.png
敏 应事有功
端 守礼执义
敬 夙夜警戒 夙兴恭事
介 执一不迁
裕 强学好问
通 物至能应 事起而辨
白 内外贞复
靖 宽乐令终 恭巳鲜言 柔德安众
端 守礼执义
敬 夙夜警戒 夙兴恭事
介 执一不迁
裕 强学好问
通 物至能应 事起而辨
白 内外贞复
靖 宽乐令终 恭巳鲜言 柔德安众
卷八十五 第 70b 页 WYG0971-0461b.png
贤 行义合道 明德有功
贞 清白守节 大虑克就 不隐无屈
孝 慈惠爱亲 五宗安之 大虑行节
能差能恭 继志成事 恊时肇享
秉德不回 干蛊用誉
忠 盛衰纯固 危身奉上 推能尽忠
广方公正
临患不忘国
贞 清白守节 大虑克就 不隐无屈
孝 慈惠爱亲 五宗安之 大虑行节
能差能恭 继志成事 恊时肇享
秉德不回 干蛊用誉
忠 盛衰纯固 危身奉上 推能尽忠
广方公正
临患不忘国
卷八十五 第 71a 页 WYG0971-0461c.png
惠 爱民好与 柔质慈民 施勤无私
柔质爱谏
和 柔远能迩 不刚不柔 号令民悦
推贤推能
安 和好不争 兆民宁赖
质 名实不爽 忠正无邪
静 柔德教众
烈 安民有功 秉德尊业
柔质爱谏
和 柔远能迩 不刚不柔 号令民悦
推贤推能
安 和好不争 兆民宁赖
质 名实不爽 忠正无邪
静 柔德教众
烈 安民有功 秉德尊业
卷八十五 第 71b 页 WYG0971-0461d.png
礼 奉义顺则 恭俭庄敬
威 赏功刑惩 以刑服远 猛以强果
强义执正
勇 率意共用
义 制事合宜 见义能忠 先君后己
取而不贪
除去天地之害
刚 强毅果敢 追补前过 致果杀敌
威 赏功刑惩 以刑服远 猛以强果
强义执正
勇 率意共用
义 制事合宜 见义能忠 先君后己
取而不贪
除去天地之害
刚 强毅果敢 追补前过 致果杀敌
卷八十五 第 72a 页 WYG0971-0462a.png
壮 胜敌志强 睿圉克服 死于原野
兵甲亟作 屡征杀伐 武而不遂
洁 不污不义
节 好廉自克 谨行制度
襄 辟地有德 甲胄有劳 因事有功
悯 在国逢艰
良 小心敬事 温良好乐
勤 能修其官
兵甲亟作 屡征杀伐 武而不遂
洁 不污不义
节 好廉自克 谨行制度
襄 辟地有德 甲胄有劳 因事有功
悯 在国逢艰
良 小心敬事 温良好乐
勤 能修其官
卷八十五 第 72b 页 WYG0971-0462b.png
密 追补前过
温 得性宽和
荣 宠禄光大
顺 慈和偏服 和比于理 慈仁和民
僖 小心畏忌 无过为僖 质渊受谏
小心恭顺
纯 中正和粹
果 好力致勇 好学近智
温 得性宽和
荣 宠禄光大
顺 慈和偏服 和比于理 慈仁和民
僖 小心畏忌 无过为僖 质渊受谏
小心恭顺
纯 中正和粹
果 好力致勇 好学近智
卷八十五 第 73a 页 WYG0971-0462c.png
修 勤其世业
显 行见中外
恪 敬共官次 威容端严 温恭朝夕
毅 善行不怠 温仁忠厚 能纪国善
思 追悔前过 念终如始 谋虑不僣
外内思索
容 宽裕温柔
怀 慈仁短折 失位而死
显 行见中外
恪 敬共官次 威容端严 温恭朝夕
毅 善行不怠 温仁忠厚 能纪国善
思 追悔前过 念终如始 谋虑不僣
外内思索
容 宽裕温柔
怀 慈仁短折 失位而死
卷八十五 第 73b 页 WYG0971-0462d.png
隐 怀情不尽 不显力国 隐拂不成
见美坚长
悼 肆行劳祀 年中早夭 恐惧从处
懋 以德受官 以功受赏
愿 弱无立志
匡 贞心大度
比 择善而从
翼 爱民好治 思虑深远
见美坚长
悼 肆行劳祀 年中早夭 恐惧从处
懋 以德受官 以功受赏
愿 弱无立志
匡 贞心大度
比 择善而从
翼 爱民好治 思虑深远
卷八十五 第 74a 页 WYG0971-0463a.png
汤 除残去虐
伐 刚克为伐
圉 威德刚武
桓 辟土服远 克敬动民 辟土兼国
慧 柔质受谏
周人制谥美刺并陈所由来长远矣我朝尤重视之
高皇帝至不以私诸子一何严也太史公曰谥者行
之迹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殆庶几乎周人之
伐 刚克为伐
圉 威德刚武
桓 辟土服远 克敬动民 辟土兼国
慧 柔质受谏
周人制谥美刺并陈所由来长远矣我朝尤重视之
高皇帝至不以私诸子一何严也太史公曰谥者行
之迹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殆庶几乎周人之
卷八十五 第 74b 页 WYG0971-0463b.png
遗意焉国朝谥法有美无刺实始于贺侍郎银
说者谓与初指稍异窃以为非然也美刺并陈不
如无谥矣何者所以激厉者显而其指浅也今制大
都非尊贵不得谥非起家翰林不概以文谥盖功德
名位参互用之美者自美亦有隐刺于美者矣今
其谥具在试因其论求之深恩哉朝廷易名之典郑
先生分类之意维镜可睹已嗟嗟斯固太史公家法
也
说者谓与初指稍异窃以为非然也美刺并陈不
如无谥矣何者所以激厉者显而其指浅也今制大
都非尊贵不得谥非起家翰林不概以文谥盖功德
名位参互用之美者自美亦有隐刺于美者矣今
其谥具在试因其论求之深恩哉朝廷易名之典郑
先生分类之意维镜可睹已嗟嗟斯固太史公家法
也
卷八十五 第 75a 页 WYG0971-0463c.png
卷八十五 第 75b 页 WYG0971-0463d.png
图书编卷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