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一
卷八十一 第 1a 页 WYG0971-03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八十一
             明 章潢 撰
  吏曹总叙
 人君代天子民故曰天子冢宰不过天子家相耳名
 曰天官岂尊之以空名哉盖冢宰百官之长百政所
 从出也虽太宰少宰内宰宰夫各有攸司凡外而王
 朝中而王宫上而九重之阙失下而庶僚之臧否皆
卷八十一 第 1b 页 WYG0971-0321b.png
 其所统也夫无所不统者天也天官之职得而司之
 无非奉若天道佐天子以统理天下之治也书曰亮
 天功曰代天功皆此义也天运三百六十五度而七
 曜列宿莫不旋绕万物资以生殖故天为群物之祖
 天官统三百六十属而百司庶府莫不厉翼万民赖
 以康阜故天官为百寮之长然则官以天名岂他官
 可得而并哉虞九官其长使宅百揆周六官太宰掌
 建邦六典任大职重有如此秦汉建置失尚未远柰
卷八十一 第 2a 页 WYG0971-0321c.png
 何宫中府中本一体也厥后内外分而宫中之事非
 冢宰所得闻矣治军治民本一事也厥后兵农分而
 武职之仕非冢宰所得与矣其所掌者特铨选官职
 考课殿最以黜陟之耳然其职虽分天官之名唐宋
 以来如故也我朝改为吏部尚书即周大官卿也侍
 郎周少宰也所属四司文选验封稽勋考功虽未必
 如周冢宰所统之全然官司职掌乃天下民命所系
 其铨选考课皆掌之天官故自代天子民之意观之
卷八十一 第 2b 页 WYG0971-0321d.png
 孰非天乎果循天官之名体上天仁爱元元之心不
 执一已意见以品秩天下之贤才不徇一已爱憎与
 人之毁誉以进退天下之能否为民择官因材授职
 资格祗以限凡品要地必以处仁贤久任超迁并行
 不悖汲引一天之公也甄别一天之明也勋爵颁之
 生前赠谥锡之身后一天之所以彰有德也庶乎天
 官名称其实否则天之视听在民而下负生民其亵
 天负天为何如哉
卷八十一 第 3a 页 WYG0971-0322a.png
 
 
 
 
 
 
 
 
卷八十一 第 3b 页 WYG0971-0322b.png
 前古官制或纪之以鸟或纪之以云非后代之所沿袭无论已而
 后之所准以为法者非虞廷之制乎九官治内十二牧治外其属
 不详而大略不出此何其简而要也然古人称无为而治者必曰
 有虞岂虞廷官制独与后代异哉各代因革不尽同揆之九官
 十二牧不甚相远而其居九官者果如禹稷契皋陶伯益其人
 乎夫禹稷契皋陶伯益圣人也其才各有所长故稽之虞书禹
 长于平水土而官司空稷长于播百谷而官后稷契长于敷五
 教而官司徒皋陶长于明五刑而官士以至垂之工益之虞夷
卷八十一 第 4a 页 WYG0971-0322c.png
 之礼夔之乐龙之纳言其官之所职者孰非其所长者况禹长于
 水土之平不耻其不善明刑设举禹明刑恐未必如皋陶而以治
 水责之皋陶想未必愈于禹也稷长于百谷之播不耻其不善
 敷教设举稷敷教恐未必如契而以播谷责之契想未必优于
 稷也是以群圣人之德而其长不相兼且终身未闻其兼官亦
 未闻其改官也故德懋懋官举能其职终身不更其所长如史
 迁之终于史韩柳之终于文李杜之终于诗各以一长名家此
 所以地平天成五谷熟而五教敷礼乐刑政莫不底绩虞廷百
卷八十一 第 4b 页 WYG0971-0322d.png
 寮师师熙帝载亮天工用是道也况设官本以为民也故皋陶
 谟曰在知人在安民又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
 之仁知并行此乃帝王设官为民之本意也是故孔子因樊迟
 问知曰知人问仁曰爱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知人即所
 以爱人也观舜有天下选于众而不仁者远可见矣孟子谓知
 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而
 急务即在亲贤也观尧舜之知不遍物仁不遍爱人而先务急
 亲贤可见矣后代不明仁知合一之学故学之平日者非所用
卷八十一 第 5a 页 WYG0971-0323a.png
 也用之他日者非所长也贡举视浮言为品题铨选循资格为
 迁转今日握铨衡明日司钱谷今日掌礼乐明日司刑狱举群
 圣人不能兼者责备于一人即平日未尝问学者取办于一旦
 上之人不问其能与不能而任之官下之人不自知其能与不
 能而当其事上下蒙昧苟且塞责知人者谁乎安民者谁乎鳃
 鳃然祇详于官职烦简之论抑末矣又安望虞廷之盛治乎呜
 呼读尚书而考官制深于虞之九官十二牧周之三公三孤有
 深慨焉志虞周之治化者幸无视此为儒生之常谈云
卷八十一 第 6a 页 WYG0971-0323c.png
 太师太傅太保惟兹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
 必备惟其人
 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
 人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
 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  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卷八十一 第 6b 页 WYG0971-0323d.png
  胡安国曰古者三公无其人则以六卿之有道者
  上兼师保之任冢宰或缺亦以三公下行端揆之
  职禹自司空进宅百揆又曰作朕股肱耳目是以
  宰臣上兼师保之任也周公为师又曰位冢宰正
  百工是以三公下行端揆之职也所以然者三公
  与王坐而论道故惟其人而冢宰统百官均四海
  亦不易处也吕祖谦曰三公无职而六卿有职者
  也三公论道而六卿行道者也以三公兼六卿合
卷八十一 第 7a 页 WYG0971-0324a.png
  本末精粗于一原也
  周官总论
 设官所以为民也盖天本为民而立君所以君亦为
 民而设官周官一篇自后世观之不过设官之制云
 尔然一则曰绥厥兆民一则曰永康兆民故公孤燮
 理阴阳寅亮天地孰非为民计耶周礼一言纤悉具
 备其中杂错且未暇论然于公孤论道弘化罔及焉
 是详其目而未揭其纲故愚谓论周之官制当以周
卷八十一 第 7b 页 WYG0971-0324b.png
 官为准但其所载者特设官之制度已耳乃云学古
 入官云不学墙面而惓惓于学焉何哉云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云恭俭惟德毋载尔
 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其所以辨析学术
 者何其详哉盖公孤惟其学也所以论道经邦贰公
 弘化弼予一人者为有自也六卿惟其学也所以各
 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者为有自也周官法度
 之中本寓夫关睢麟趾之意此可见矣秦汉以来官
卷八十一 第 8a 页 WYG0971-0324c.png
 制固多与周官不合然于弼君绥民之学鲜不视为
 迂谈又何怪其治之不古若也是故古人视政与学
 为一本之学以达之政此治之所以日隆后人视政
 与学为二详于政而略于学此治之所以日替惟我
 朝官制公孤六卿大略与周相似不惟廊庙以六典
 建官而内外各官亦莫不以六典视事汉唐宋殆不
 侔矣特成周以乡三物立教则其所谓学者端有出
 于举业之外也今士君子其学之平居与设施于民
卷八十一 第 8b 页 WYG0971-0324d.png
 上者视成周为何如噫真知天之所以立君君之所
 以设官之意而后可以语周官绥康兆民之旨
 按公孤之职夏商以前未有也其名始于此者舜命
 禹总百揆高宗爰立传说作相则周前未闻有是名
 矣噫立公孤而以六卿兼之是即揆相之任欤我朝
 稽古定制革去前中书省仿六典立六部而公孤之
 职间以六卿兼之亦成周意也噫近时祗为武职兼
 官死后赠典果尽得周官之意欤
卷八十一 第 9a 页 WYG0971-0325a.png
  公孤六卿总论
 潜学稿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而下稍繁矣亦
 职用倍周三百六十属上法乎天行极矣盖官贵简
 冗病治也立太师太傅太保何也论道也王道揆之
 所出也道之大原出于天贯三才而一之不通乎道
 而能以经政者否也故三公论焉日启沃乎王心俾
 王格知天命如面稽然弼化原之道也王心王躬思
 虑聪明应节法天宥密平康得天地泰冲阴和阳动
卷八十一 第 9b 页 WYG0971-0325b.png
 静顺轨好恶以常发敛消息与时偕行省岁在天毋
 失其当秉道握符以中为常是燮理之精也故师严
 傅密保亲而后王以道宁也立少师少傅少保何也
 贰公也公尊重矣王不可以渎公有贰而后道可以
 意尽也公论道于上孤弼而相之公燮理于上孤敬
 而明之故虽天子必有师也以有尊也必有弼也以
 有辅也主于道不及以政然后志凝于神而专之于
 道通神易之原调精祲之微是治安之本也今保傅
卷八十一 第 10a 页 WYG0971-0325c.png
 不立而求治是窒源而求流之长浊源而求流之清
 不可得已论官者先诸此冢宰掌邦治何也冢宰政
 之纲也百官辐辏并进宰握枢曰统则六典八法八
 柄之为也万国棋布星列宰平画曰均则六典八则
 八统九两之为也相道也司徒掌邦教何也治莫重
 于教也五典者民待以生敦典降德俾兆民适于道
 而和绥猷生民之道也宗伯掌邦礼何也教莫大于
 礼也掌天神地祗人鬼之三礼幽明治矣掌吉凶军
卷八十一 第 10b 页 WYG0971-0325d.png
 宾嘉之五礼上下和矣故礼以体国也司马掌邦政
 邦戎政也司寇掌邦禁邦刑禁也大刑用兵兵岂必
 用克诘张皇赫赫濯濯天下思戢而后能以邦国宁
 小刑用刑则何可弛于国也奸应有诘折之始萌暴
 乱有刑罪用其当盖天之道有揫敛而凛溧下霜也
 大哉乎司马之置兵曰政司寇之制刑曰禁也明兵
 设不用刑有禁欲毋犯也王德之至也司空掌邦土
 何也空也者冬也万物归藏复命亶空土而已居四
卷八十一 第 11a 页 WYG0971-0326a.png
 民藏之以为安时地利农用以为利土之道也故六
 卿犹天地四时然一不可缺自教无列而大官急政
 赋也穷民于兵刑而各官专工也是六职所以失官
 也六卿分职率属倡九牧何也卿各专其职如视听
 持行各专其一而政可举也卿各率其属如榱椽檐
 楹共奏其功而室可成也内者外之纲近者远之望
 卿分职率属王朝邦畿济济翼翼而后九牧有倡也
 故六卿治之纲也九牧不著何也牧伯君道也且列
卷八十一 第 11b 页 WYG0971-0326b.png
 爵五分土三武成前定之矣
  周礼六官原
 易首乾象天礼首天官建冢宰法天易坤承乾地配
 天礼天官掌邦治象覆焘司徒掌邦教象持载盖教
 以宣治而地官卿配天也君治师教天之道也天地
 设位而易行易乾元亨利贞礼宰统百官礼政刑事
 物有其官上法乎天行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
 莫大乎四时宪天聪明法时顺布分职联事为民极
卷八十一 第 12a 页 WYG0971-0326c.png
 莫大乎六官曰天官卿于六官并列何也曰易乾坤
 于六子亦并列也天地四时一不具即覆载生成之
 德讵有偏乎其并列象分异也其联事象功同也譬
 则风雨露雷具而化工宣生长收藏合而岁功成经
 络血胍相转输而百体清和咸理也然何独事联也
 天官者以治教礼政刑事为其治者也地官者以教
 治礼政刑事为其教者也春官者以礼治教政刑事
 为其礼者也夏官者以政治教礼刑事为其政者也
卷八十一 第 12b 页 WYG0971-0326d.png
 秋官冬官者以治教礼政刑事为其刑为其事者也
 譬言天而五行四时统于天言地而五运六气统于
 地春夏秋冬各以其时行而覆载生成之德各正具
 备也播五行于四时而木火土金水岁月日时干支
 子母迭而运也易先天图天地定位而雷风山泽水
 火错列以成体后天图帝出震齐巽相见致役说兑
 劳坎始终乎变化成万物也其道一也宗伯掌邦礼
 曰春官何也曰易乾元统天礼三千三百一天故礼
卷八十一 第 13a 页 WYG0971-0327a.png
 者体仁长人之纪也记曰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马掌
 邦政曰夏官何也曰政者正也司马掌政张皇六师
 赫赫濯濯而后能以万国宁大正人之道也譬则夏
 之日乎伊可畏而助长物也抑雷霆乎时雨乎殚迅
 疾而震动优渥过化而不留也夏盛德在火故兵犹
 火火烈具举而民勿之有犯也故兵藏于民大设不
 用而诸侯自为正夏官卿之道也记曰司马之官以
 成圣司寇曰秋官司空曰冬官何也天地之气收而
卷八十一 第 13b 页 WYG0971-0327b.png
 肃肃渐以严而终之藏以固也秋揫敛司寇义刑义
 杀驱而纳之善象之曰秋官冬固藏司空居四民时
 地利藏而固之富而生之其象也大哉乎冬官之事
 典主富万民而夏官之董兵曰政秋官之制刑曰禁
 也明兵设不用刑有禁欲无犯也达天德矣易曰天
 地之大德曰生后世极兵刑之用于水德而世嗣竟
 殄则逆天用焉故也曰书周官有三公而礼经无列
 何也曰三公无官也天以紫宫枢极统万象而居其
卷八十一 第 14a 页 WYG0971-0327c.png
 所不动不自显其光所以为神也帝以道揆法纪统
 六合而师保凝丞左右密勿不自劳于事所以为圣
 也周官论道而不及以六政以尊道也九经尊贤而
 不列之大臣惟贵德也故三公无官也天地者道之
 本也阴阳者道之运也三公者洞幽明之故握元化
 之统备渊浩之德神而明之默而成之不言而躬行
 之者也三孤者慎观三师之德行而审谕之于道者
 也公调而燮之孤寅而亮之公微言而笃行之孤审
卷八十一 第 14b 页 WYG0971-0327d.png
 象而弼承之然后能襄王于天而道揆立焉是奥枢
 之任也孔子曰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曰前儒言
 之三公不备官也三公之有官皆六卿之上摄者也
 谅乎曰唯唯否否三公道揆之所出六卿法纪之所
 守也议道揆者本天质道主格王心焉握治枢于奥
 尸法纪者宪天弘道主宣王政焉敷道治于明是故
 六卿者外倦勤于政内深喻于道则使之释政而任
 道奥枢其任矣奥者明之根明者奥之符不求端于
卷八十一 第 15a 页 WYG0971-0328a.png
 奥而求以理明者末也既握枢于奥而兼以理明者
 悖也以师保之尊而复尸宰司之事则胡以平政是
 明圣之所不处也任六卿之务而复议调燮之道则
 何以凝道是明圣之所不能也且王者之于道也吁
 谟密勿靡息而豫怠焉师保傅者时省微而辅范以
 一之于道者也盖昔者武王克殷甫下车访箕子受
 洪范焉践阼三日就师尚父斋宿三鼎行西面再拜
 受丹书焉而一不备其官将王德无于此阙乎是明
卷八十一 第 15b 页 WYG0971-0328b.png
 圣之所不为也其谓官不必备者难其人即不必具
 备可也而何可一无设也故三公不设而以为兼官
 若加官也周季世之事非公本所为建官意也曰周
 六服有群辟而经不具何也曰六服有分土矣群辟
 有君道矣教不易俗政各因方王何敢知焉六卿分
 职列属王朝王畿井井秩秩而九牧有倡也且建牧
 立监太宰主之正畿疆立社稷大司徒专之太史掌
 其典职方掌其籍大行人掌其礼盖邦国六典咸受
卷八十一 第 16a 页 WYG0971-0328c.png
 成于六官于王治岂有外哉记曰天子三公合以执
 六官均五教齐五法倡九牧以御治此之谓也
卷八十一 第 17a 页 WYG0971-0329a.png
 小宰掌官刑以贰太宰宰夫掌朝法以贰小宰皆通
 内外之官也故太仆傅言于宰夫宰夫传言于小宰
 小宰传言于太宰又有内宰虽掌治王内之政令亦
 属于太宰以此见周之宫中府中实合于一理也
 太宰以八法治官府 小宰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
 宫之政凡宫之纠禁正岁以宫刑宪禁于王宫 宰
 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
  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 内宰掌治王内之政令
卷八十一 第 17b 页 WYG0971-0329b.png
 自内之王宫言之小宰既建邦之宫刑治宫之政令
 举宫之纠禁宪禁宰夫又以法制群吏之警戒令宫
 中之职事书宫中之良能其于治内之法无不致其
 严也
  总论太宰兼行六官通理王内(二/篇)
 或问六卿分职各率其属见于周官之篇以官府之
 六属举邦治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见于小宰之职
 自治典至事典截然分画宜若一定而不可易今太
卷八十一 第 18a 页 WYG0971-0329c.png
 宰之职顾曰掌邦之六典何也曰此太宰兼行六卿
 之事也自其分职而言之凡朝廷之事固属之太宰
 国中之远郊近郊大都小都公邑家邑凡郊畿之事
 固属之司徒职方氏土方氏以至掸人凡邦国之事
 固属之司马礼属宗伯刑属司寇工属司空自太宰
 兼行六卿言之则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
 赋九式九贡九两凡此十条皆经国之大纲政事之
 条目而散见于三百六十官之中太宰实举其纲而
卷八十一 第 18b 页 WYG0971-0329d.png
 摄其要焉又非独曰格物穷理克勤小物而已也盖
 唐虞三代建官之制职事分于下而权纲合于上非
 泛然而无统也四岳通内外之官羲和之长也羲和
 则实听于四岳百揆宰相之职百官之长也九官则
 实听于百揆百揆统九官四岳四岳统羲和四子比
 附联络天下之治虽非一二人为之而实一二人能
 使之成周之制亦然三百六十属听命于六卿而六
 卿听命于冢宰冢宰实三公兼之涣散分析之中而
卷八十一 第 19a 页 WYG0971-0330a.png
 有比附联属之势自今职而考之太史内史掌六典
 八法八则八柄之事春官之属也而典法之正则在
 于太宰太仆掌诸侯之复逆小臣掌三公及孤卿之
 覆逆御仆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夏官之属也而
 臣民之总则掌于宰夫司士掌朝仪之位秋官之属
 也而治朝之位宰夫掌之泉府廪人仓人掌财用地
 官之属也而货贿之出入太府掌之内外朝之冗食
 地官藁人之职也而宫正内宰则又均其稍食王朝
卷八十一 第 19b 页 WYG0971-0330b.png
 之服饰春官司服之职也而内司服至屦人则又掌
 其服饰之用自宰夫之下夏官之上六十官之内三
 百六十官之职错综而互见焉并建六典兼行六卿
 天下万事凡有关于理乱安危之大者则无不翕然
 在其掌握之中也盖古者三公无官惟与天子坐而
 论道故设六卿以分主六典而三公实统之三公既
 兼冢宰则六卿之大典非冢宰而谁建耶此事权之
 所以合于一而国家所以无多门之政自汉以来则
卷八十一 第 20a 页 WYG0971-0330c.png
 失之矣有三公又有九卿而丞相御史未尝行九卿
 事观武帝时桑弘羊等致利王温舒之属峻法倪宽
 等推文学九卿更进用事不关决于丞相而大臣之
 权尽去矣呜呼人君之为天下如欲稽古正名而使
 事权之合于一苟舍周官未有不涣然无统者矣
 或问小宰宰夫推广太宰之法而耸动警饬百官府
 之治其于事则为宜而于势则为顺矣至于王宫之
 政令则自有宫正宫伯以掌之王内之政令则又有
卷八十一 第 20b 页 WYG0971-0330d.png
 内宰以治之而复预内事何也曰先王之制事权欲
 合于一而内外庭之势本不容于分也宫中府中俱
 为一体余尝于冢宰属官论之矣若夫此二官之佐
 冢宰其所以通内外而合事权者则犹有可论焉夫
 宫正宫伯虽曰掌王宫然不过宫中徒役之事子弟
 宿卫之职与夫诸官府之在内者耳其于后宫则初
 无所预内宰虽曰掌王内又不过以礼仪教王后夫
 人与夫九嫔世妇凡女宠近习之在左右者耳其于
卷八十一 第 21a 页 WYG0971-0331a.png
 王宫之徒役宿卫则又略不相关各掌其一而遗其
 二既不能以相统而权亦不能以相临统而临之则
 惟太宰焉故宫正宫伯内宰皆𨽻于太宰而小宰宰
 夫皆佐太宰而兼掌其事职虽列于外而通于内权
 虽分于二而总于一自今考之曰建邦之宫刑曰制
 王宫之政令曰宪禁于王宫曰令修宫中之职事此
 王宫也凡宫之纠禁则王宫后宫无不在所掌也自
 其掌王宫也则兵卫即卫凡宿卫之人皆领之饮膳
卷八十一 第 21b 页 WYG0971-0331b.png
 衣服洒扫启闭次舍幄帟凡供奉之人皆领之宫禁
 之秘藏王后世子之好用凡财用之司存皆领之其
 间多寡丰约用舍去取天子始不得以自私而小臣
 始不得以自便矣自其掌后宫也则六宫六寝无王
 内之限九御无女官之别诏其礼乐正其服位禁其
 奇邪稽其功绩其间损益增减采择进御始有宴私
 玩狎之节而无侵窃惑侈之患矣盖世未有家不齐
 而国可治者未有国不治而天下可平者太宰之治
卷八十一 第 22a 页 WYG0971-0331c.png
 所以兼统内外而以小宰为始小宰之宫刑既以齐
 其家宰夫之朝法又已治其国然后太宰之邦典始
 可以治天下矣文王道化之后近至于汝坟远至于
 江汉反而求之不过于后妃夫妇之际侍御仆从之
 间盖其事存乎二南之风而载于穆王之命所谓刑
 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
 不钦而下民祗若者其道盖如此也幽王不道二雅
 交讥而并刺之然皇父作相而内宰膳夫内史师氏
卷八十一 第 22b 页 WYG0971-0331d.png
 犹得其人向使幽王之不淫其色夫岂不能遏艳妻
 之煽哉巷伯之雅所谓萋菲成贝锦哆侈成南箕乃
 寺人之贤者伤于谗而为世德下传家法犹未尽坏
 若内若外若小若大犹遴其选而择其贤乃如成玉
 周公亲继文武之志其事固可知也是以论太宰之
 兼统内外当自小宰宰夫始齐家治国又自文王之
 家法始
卷八十一 第 23a 页 WYG0971-0332a.png

卷八十一 第 24a 页 WYG0971-0332c.png

卷八十一 第 25a 页 WYG0971-0333a.png
 
 
 
 
 
 
 
 
卷八十一 第 25b 页 WYG0971-0333b.png
  周官品命数
 周官有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九命作伯(上公有功/德者加命)
 (为二伯得专征伐五侯九/伯也盖长诸侯为方伯)八命作牧(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
 (于诸侯又云一州之牧/也王之三公亦八命)七命赐国(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郑司农)
 (云出就/侯伯国)六命赐官(郑司农云子男入为卿治一官也/郑云此王六命之卿赐官者得自)
 (置其臣治/邑如诸侯)五命赐则(则者地未成国之名也王之下/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五命赐)
 (之以方百里二百里之地者三百里以上为成国王/莽时以二十五成为则方五十里合今子男之地)
 四命受器(受祭器为上大夫也郑玄谓/此公之孤始得有祭器者也)三命受位(受/下)
卷八十一 第 26a 页 WYG0971-0333c.png
 (大夫之位也郑玄谓此列国/之卿始有列位于王为王臣)再命受服(受祭衣服为/上士也郑玄)
 (谓此受玄冕之服/列国之大夫再命)一命受职(始命为王吏谓列国公/侯伯之士也于子男为)
 (大夫一云/受职事)
 右内外官六万三千六百七十五人(内二千六百四/十三人外诸侯)
 (国六万一千/三十二人)职掌府史胥徒贾人工人庶子罪闽蛮
 夷貉等五𨽻医人圉人虎士视膝(力召/反)及奚浆笾醯
 醢盐羃酒桃春枕饎□等(枕音肉饎音炽熟食/也尔雅云酒食也)女职
 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人都记内外官及内职掌人七
卷八十一 第 26b 页 WYG0971-0333d.png
 万九千六百二十五人(其旄人舞者及大祝巫觋阍/人每门及囿世妇每官等官)
 (职并冬官人数及外职掌人等并阙按帝王世谱云/汤受命有三千馀国又按王制云殷时天下诸侯国)
 (千七百七十三当是殷时政衰诸侯相并季末之时/所存之国大国二百四十九次国五百一小国一千)
 (二十三大国次国则皆三卿五下大夫二十七上士/惟小国二卿其大夫与士如大国次国之数凡列国)
 (卿大夫士有六万一千三十三人及周初有千八百/国列国卿大夫士约与殷不异罢侯置守郡县官吏)
 (百姓之所奉/岂非勤乎)
 
 图书编卷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