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七
卷七十七 第 1a 页 WYG0971-015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七十七
             明 章潢 撰
  三纲五常总叙
 三纲二纪人之大伦也五常之道也君为臣之纲其
 有分者义也父为子之纲其有亲者仁也夫为妻之
 纲其有别者智也长幼之纪其序为礼朋友之纪其
 任为信之二纪者亦不出乎三纲之外何也因有父
卷七十七 第 1b 页 WYG0971-0159d.png
 子也而有兄弟以至于宗族其先后以齿者一家之
 长幼也因有君臣也而有上下以至于俦侣其尊卑
 以等者一国之长幼也因有兄弟也而自同室以至
 于宗族其互相助益者同姓之朋友也因有上下也
 而自同僚以至于俦侣其互相规正者异姓之朋友
 也举三纲而二纪在其中故总谓之纲常人之所以
 为人而异于物者以其有此纲常之道虽然提其纲
 则纪自理振其纲纪则天经赖以清地义赖以宁万
卷七十七 第 2a 页 WYG0971-0160a.png
 汇赖以成自混元开辟以来孰能一日离此常道哉
 是故陈此常道于时夏凡变此道者不待辨哉
卷七十七 第 3a 页 WYG0971-0160c.png
 
 
 
 
 
 
 
 
卷七十七 第 3b 页 WYG0971-0160d.png
  五常之道
 五常之道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于禽兽者惟此焉耳
 兹其所以为万世不易之常道欤三纲即五常之中
 而揭其纲使人反求诸身也是五常也其在天地则
 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行其在人心则为仁义礼智信
 之五德皋陶所谓五典中庸所谓五达道者是也圣
 人人伦之至岂能于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序
 朋友信之外而有所加乎盖其以一身负荷纲常具
卷七十七 第 4a 页 WYG0971-0161a.png
 之为常性行之为常道声律身度仁至义尽而俯仰
 无愧于天地所以倬然人极之攸树者特以尽其人
 道之常耳但圣人亦人也圣人自尽其常道惟于立
 人之道无亏欠也吾人并生斯世戴天履地共负此
 纲常之重使于五者有一之或缺斯失其所以为人
 也已况于三纲五常而莫之尽心乎哉
  三纲五常考
 大学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卷七十七 第 4b 页 WYG0971-0161b.png
 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晏子曰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
 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
 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
 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
 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卷七十七 第 5a 页 WYG0971-0161c.png
 汉白虎通义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
 纪者何谓也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何谓纲纪纲者张也
 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
 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万
 化若罗网之有纲纪而万目自张也(按三纲之名始/见于此非汉儒)
 (之言古之/遗言也)以上论天理人伦之正(兼言五/者大伦)
 孝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
卷七十七 第 5b 页 WYG0971-0161d.png
 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此天子之孝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
 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
 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
 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
 妻子乎故得家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
 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
 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曰有觉德行四
卷七十七 第 6a 页 WYG0971-0162a.png
 国顺之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
 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
 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
 弟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以上专言
 天子之孝
 蛊卦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
卷七十七 第 6b 页 WYG0971-0162b.png
 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孟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
 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
 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卷七十七 第 7a 页 WYG0971-0162c.png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馔曾是以为孝乎
 礼记为人子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
 愉色者必有婉容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
 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
 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君子
 之所谓孝也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
卷七十七 第 7b 页 WYG0971-0162d.png
 安能为孝乎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
 悦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宁熟谏父母怒挞
 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
 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
 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
卷七十七 第 8a 页 WYG0971-0163a.png
 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
 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为
 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民之本尽
 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
 下之通丧也
 中庸曰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
 之丧无贵贱一也
卷七十七 第 8b 页 WYG0971-0163b.png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
 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
 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
 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
 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
 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
 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
卷七十七 第 9a 页 WYG0971-0163c.png
 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
 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
 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
 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
 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
 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
 之风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卷七十七 第 9b 页 WYG0971-0163d.png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
 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礼记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怆之心非其寒
 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
卷七十七 第 10a 页 WYG0971-0164a.png
 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
 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
 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
 之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
 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
 心夫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
 弗辱也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
卷七十七 第 10b 页 WYG0971-0164b.png
 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故忌日不乐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犬马尽然
 而况于人乎
 孔子曰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
 伤其亲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
 敬乎
卷七十七 第 11a 页 WYG0971-0164c.png
 礼记曰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
 将失之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
 亲吾未之闻也事亲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
 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以上叙天理人伦之
 正一(通言人/子之孝)
卷七十七 第 11b 页 WYG0971-0164d.png
 尧典曰有鳏在下曰虞舜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
 烝烝乂不格奸
 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
 慝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慄瞽瞍亦允若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已视天下悦而归已犹草
 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
 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
 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
卷七十七 第 12a 页 WYG0971-0165a.png
 孝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
 子曰怨慕也万章问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
 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
 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
 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
 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
 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
卷七十七 第 12b 页 WYG0971-0165b.png
 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
 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
 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
 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
 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
 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
 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
 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
卷七十七 第 13a 页 WYG0971-0165c.png
 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礼记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
 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
 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
 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
 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
 德者必受命
 子曰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
卷七十七 第 13b 页 WYG0971-0165d.png
 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之武王
 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
 以天子之礼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
 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
 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
 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
 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
卷七十七 第 14a 页 WYG0971-0166a.png
 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
 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
 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煖之节食下问所
 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
 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
 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
 汉高帝诏曰人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傅归
 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
卷七十七 第 14b 页 WYG0971-0166b.png
 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披坚执锐平暴乱立
 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王侯卿
 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为
 太上皇九年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朝未央宫置酒
 前殿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
 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
 唐太宗贞观二年颉利可汗入朝上谓侍臣曰往者
卷七十七 第 15a 页 WYG0971-0166c.png
 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常痛心今单于
 稽颡庶几可雪耻四年李靖擒颉利可汗以献上皇
 闻之叹曰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
 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上皇命置酒凌烟阁酒酣上
 起舞公卿迭起为寿
 太宗尝谓近臣曰吾今日生日世俗皆为乐在朕翻
 成伤感今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而欲承颜膝下永不
 可得此子路有负米之恨也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
卷七十七 第 15b 页 WYG0971-0166d.png
 劳柰何更以劬劳之日更为宴乐乎因泣数行下左
 右皆悲明皇开元中以生日宴百官于花萼楼每岁
 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布于天下咸令宴乐寻又移社
 就千秋节 以上论天理人伦之正二(帝王事/亲之孝)
 孟子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
 出从而掩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
 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
 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
卷七十七 第 16a 页 WYG0971-0167a.png
 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已与曰奚而不知
 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彼
 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
 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
 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
 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卷七十七 第 16b 页 WYG0971-0167b.png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
 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
 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为亲爱之乎敢问或曰放
 者何也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
 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
 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
 谓也
 诗皇矣之二章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
卷七十七 第 17a 页 WYG0971-0167c.png
 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棠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其一章
 曰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二章曰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三章曰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四
 章曰兄弟阋于墙外禦其侮
 行苇忠厚也其一章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
 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
卷七十七 第 17b 页 WYG0971-0167d.png
 故作是诗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此令兄弟
 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受爵不让至于巳斯亡
 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其一章
 曰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
 父亦莫我顾二章曰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
 亦莫我有三章曰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
卷七十七 第 18a 页 WYG0971-0168a.png
 莫我闻
 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
 兄弟将为沃所并尔有杖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
 弟胡不佽焉二章曰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按角弓/葛藟杖)
 (杜三诗正棠棣/行苇之反也)
 春秋傅隐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
 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
卷七十七 第 18b 页 WYG0971-0168b.png
 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
 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惟命请京使居
 之谓之京城太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
 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
 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避害对
 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兹蔓蔓难图
 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
 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巳公子
卷七十七 第 19a 页 WYG0971-0168c.png
 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太叔臣请事之若
 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太叔又
 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
 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
 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
 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太叔出
 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
 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榖梁传曰段弟也而弗谓
卷七十七 第 19b 页 WYG0971-0168d.png
 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弟子之道矣贱
 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也甚郑伯之处心积虑
 成于杀也(春秋推见至/隐首诛其意)
 汉孝文初即位淮南王长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
 法上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猎与上同辇
 常谓上大兄归国益恣不用汉法六年谋反事觉乃
 使使召长至长安丞相张苍等杂奏长所犯不轨当
 弃市臣请论如法制曰朕不忍置法于王其与列侯
卷七十七 第 20a 页 WYG0971-0169a.png
 吏二千石议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议皆曰宜论如
 法制曰其赦长死罪废勿王有司奏请处蜀严道邛
 邮于是尽诛所与谋者乃遣长载以缁车令县传袁
 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不能置严相傅以故至此且
 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其逢雾露道死而
 陛下有杀弟之名柰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长
 谓侍者曰吾以骄不闻过故至此乃不食而死县传
 者不敢发车封至雍雍令发之以死闻上悲哭谓袁
卷七十七 第 20b 页 WYG0971-0169b.png
 盎曰吾不从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陛下迁淮南王
 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宿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
 乃解曰将柰何曰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
 令丞相御史逮诸县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以列侯
 葬淮南王于雍置守冢三十家后封长子四人为侯
 民有作歌淮南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相容上闻之曰昔尧舜放逐骨肉周公
 杀管蔡天下称圣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为贪淮南
卷七十七 第 21a 页 WYG0971-0169c.png
 南地耶乃追谥为厉王置园如诸侯仪十六年上临
 淮南怜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夭立王三子王淮
 南故地(帝于待淮南则/不得为无过)
 唐太宗贞观十年诸王荆王元景等之藩上与之别
 曰兄弟之情岂不欲常相共处邪但以天下之重不
 得不尔诸子尚可复有兄弟不可复得因流涕呜咽
 不能已(按太宗此言其殆有/感于隐巢之事乎)
 唐明皇帝素友爱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兄弟同寝
卷七十七 第 21b 页 WYG0971-0169d.png
 听朝之暇多从诸王游在禁中拜跪如家人礼饮食
 起居相与同之于殿中设五幄与诸王更处其中谓
 之五王帐宋王成器尤恭谨未尝议及时政与人交
 结帝愈信重之故谗间之言无自而入寝以上论天
 理人伦之正三(长幼/之序)
 礼记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孰为大对
 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
 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大昏既至冕而亲迎
卷七十七 第 22a 页 WYG0971-0170a.png
 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
 是遗亲也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公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
 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
 君何谓已重乎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
 也君何谓已重乎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
 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后别也易曰正其本
 万物理失之毫釐缪以千里故君子慎始也春秋之
卷七十七 第 22b 页 WYG0971-0170b.png
 元诗之关睢礼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终云尔
 易坤文言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
 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小畜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
 室也
 归妹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则万物不
 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
 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卷七十七 第 23a 页 WYG0971-0170c.png
 昏义妇人从夫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
 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
 家语曰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理者也是故无
 专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 以上论天理人伦之正
 四(夫妇/之别)
 大禹谟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
 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
卷七十七 第 23b 页 WYG0971-0170d.png
 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
 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
 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
 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
 乎(孔子告定公之言其与大禹/若出一揆万世君臣之药石)
 益稷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
 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
 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
卷七十七 第 24a 页 WYG0971-0171a.png
 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
 哉股肱惰哉万事隳哉(自克艰以下皆/言君臣之道)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
 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
 国人用则颇辟民用僣忒(此箕子为武王陈/万世君臣之大法)
 诗萚兮刺忽也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箨兮箨兮风
 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箨兮箨兮风其漂女叔
 兮伯兮倡予要女
卷七十七 第 24b 页 WYG0971-0171b.png
 狡童刺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彼狡童
 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
 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
 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
卷七十七 第 25a 页 WYG0971-0171c.png
 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子曰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以上言君臣之名分虽严而上下/之交不可无礼故以君使臣之礼)
 (告/之)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
 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
 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
 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
卷七十七 第 25b 页 WYG0971-0171d.png
 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
 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
 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
 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
 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以上总言君臣交际之礼
 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
 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其一章曰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
卷七十七 第 26a 页 WYG0971-0172a.png
 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礼记曰君子式黄发下卿位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
 五官之长曰伯其摈于天子曰天子之吏天子同姓
 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
 牧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
 礼记卿大夫疾君问之无算士壹问之君于卿大夫
 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举乐为士比摈不举乐
卷七十七 第 26b 页 WYG0971-0172b.png
 仪礼坐抚当心安节如踊
 春秋传晋荀盈卒未葬晋侯饮酒乐膳宰屠蒯趋入
 曰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
 汉文帝时贾谊上疏曰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
 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
 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故古者圣
 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
 后有官师小吏延及庶民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
卷七十七 第 27a 页 WYG0971-0172c.png
 其尊不可及也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
 近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廉耻
 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是以黥劓之辜
 不及大夫以其离主上不远也礼不敢齿君之路马
 蹴其刍者有罚见君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
 入正门则趋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
 身者尊君之故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所以体
 貌大臣而厉其节也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之
卷七十七 第 27b 页 WYG0971-0172d.png
 所改容而礼之也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而令
 与众庶同黥劓髡刖笞傌弃市之法然则堂不无陛
 乎廉耻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大官而有徒𨽻无耻
 之心乎又曰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
 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顽顿无耻诟无
 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不可故见利则逝见便
 则夺主上有败则因而挻之矣主上有患则吾苟免
 而已立而观之耳有便吾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人
卷七十七 第 28a 页 WYG0971-0173a.png
 主将何便于此又曰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
 谓不廉曰簠簋不饰坐污秽淫乱男女无别者不曰
 污秽曰帷薄不修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软罢曰下
 官不职故贵大臣定有罪矣犹未斥然正以謼之也
 尚迁就而为之讳也遇之有礼故群臣自憙婴以廉
 耻故人矜节行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
 节行报其上者非人类也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
 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卷七十七 第 28b 页 WYG0971-0173b.png
 唯义所在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法度之
 臣诚死社稷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圉捍敌之臣诚死
 城郭封疆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此物此志也彼且为我
 死故吾得与之俱生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
 彼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顾行而忘利守节而
 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可以寄六尺之孤此厉廉
 耻行礼谊之所致也 以上论天理人伦之正四(君/使)
 (臣之/礼)
卷七十七 第 29a 页 WYG0971-0173c.png
 子曰君子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
 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
 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
 昔者辞以疾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
卷七十七 第 29b 页 WYG0971-0173d.png
 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
 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
 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
 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
 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
 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
 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
 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
卷七十七 第 30a 页 WYG0971-0174a.png
 敢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孟子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
 能谓之贼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閒也惟大人为能格
 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
 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
 已
卷七十七 第 30b 页 WYG0971-0174b.png
 春秋传曰齐景公至自田晏子侍子犹驰而造焉公
 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
 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
 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
 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
 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
 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且
 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
卷七十七 第 31a 页 WYG0971-0174c.png
 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
 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汉汲黯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其谏犯主之颜色上
 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
 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变色而罢
 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人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
 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䛕承
 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
卷七十七 第 31b 页 WYG0971-0174d.png
 黯病严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曰使黯任职
 居官无以踰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虽自谓贲育弗
 能夺也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如汲黯近之矣(按人/臣之)
 (义以忠直为本故上取孔/孟之言下迄汲黯之事) 以上论天理人伦之正
 四(臣事君/之忠)
 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
 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
 矣其一章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
卷七十七 第 32a 页 WYG0971-0175a.png
 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
 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
 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
 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
 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
 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
 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
卷七十七 第 32b 页 WYG0971-0175b.png
 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
 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疏食
 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
 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
 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
 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
 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按/孟)
卷七十七 第 33a 页 WYG0971-0175c.png
 (子谓自天子至大夫皆有友贤之/义然知友贤未知用贤则犹未也)
 万章问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
 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
 之也何为也哉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曰为其多闻
 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吾未闻欲
 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
 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
 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
卷七十七 第 33b 页 WYG0971-0175d.png
 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
 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
 与(按孟子此章又明贤者以道/自重诸侯不得而友之义)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
 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
 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
 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
卷七十七 第 34a 页 WYG0971-0176a.png
 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
 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
 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
 管仲者乎
 学记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天子无北面所
 以尊师也(按此二条又明王者有师/臣之义不特友之而已) 以上论天理
 人伦之正五(朋友/之交)共九十六条
卷七十七 第 34b 页 WYG0971-0176b.png
  统论五伦
 问尽其道谓之孝弟夫以一身推之则身者资父母
 之血气以生者也尽其道者则能敬其身能敬其身
 者则能敬其父母矣不尽其道则不敬其身不敬其
 身则不敬父母其斯之谓欤程子曰今士大夫受职
 于君期尽其职受身于父母安可不尽其道 问第
 五伦视其子之疾与兄子之疾不同自谓之私如何
 曰不特安寝与不安寝只不起与十起便是私也父
卷七十七 第 35a 页 WYG0971-0176c.png
 子之爱本是公才着此心做便是私也又问视己子
 与兄子有间否曰圣人立法曰兄弟之子犹子也是
 欲视之犹子也又问天性自有轻重疑若无间然曰
 只为今人以私心看了孔子曰父子之道天性此只
 就孝上说故言父子天性若君臣兄弟宾主朋友之
 类亦岂不是天性只为今人小看却不推其本所由
 来故尔己之子与兄之子所争几何是同出于人者
 也只为兄弟异形故以兄弟为手足人多以异形故
卷七十七 第 35b 页 WYG0971-0176d.png
 亲己之子异于兄弟之子甚不是也 君臣朋友之
 际其合不正未有久而不离者故贤者顺理而安行
 知者知几而固守 问妻可出乎曰妻不贤出之何
 害如子思亦尝出妻今世俗乃以出妻为丑行遂不
 敢为古人不如此妻有不善便当出也又问古人出
 妻有以对姑叱狗藜蒸不熟者亦无甚恶而遽出之
 何也曰此古人忠厚之道也古人交绝不出恶声君
 子不忍以大恶出其妻而以微罪去之以此见其忠
卷七十七 第 36a 页 WYG0971-0177a.png
 厚之至问妻再娶皆不合礼否曰大夫以上无再娶
 礼凡人为夫妇时岂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
 嫁之约只约终身夫妇也但自大夫以下有不得已
 再娶者盖缘奉公姑或主内事尔如大夫以上至诸
 侯天子自有嫔妃可以供祀礼所以不许再娶也世
 人多慎于择婿而忽于择妇其实婿易见妇难知所
 系甚重可忽哉 问事兄尽礼不得兄之欢心柰何
 曰但当起敬起孝尽至诚不求伸巳可也问接弟之
卷七十七 第 36b 页 WYG0971-0177b.png
 道如何曰尽友爱之道而已周公之于兄舜之于弟
 皆一类观其用心为何如哉推此心以待人亦如此
 然有差等耳
 豫章罗氏曰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则
 朝廷治安得不谓之福乎父慈父之福子孝子之福
 父慈子孝则家道隆盛得不谓之福乎俗人以富贵
 为福陋哉
 朱子曰圣人之于天地犹子之于父母 父子欲其
卷七十七 第 37a 页 WYG0971-0177c.png
 亲君臣欲其敬非是欲其如此盖有父子则便自然
 有亲有君臣则便自然有敬 问父母之于子有无
 穷怜爱欲其聪明欲其成立此之谓诚心耶曰父母
 爱其子正也爱之无穷而必欲其如此则邪矣此天
 理人欲之间正当审决 问人不幸处继母异兄弟
 不相容当如何曰从古来自有这样子只看舜如何
 后来此样事多有只是为人子止于孝 问妻有七
 出此却是正当道理非权也曰然 问与朋友交后
卷七十七 第 37b 页 WYG0971-0177d.png
 知其不善欲绝则伤恩不与之绝则又似匿怨而友
 其人曰此非匿怨之谓也心有怨于人而外与之交
 则为匿怨若朋友之不善情意自是当疏但疏之以
 渐若无大故则不必峻绝之所谓亲者毋失其为亲
 故者毋失其为故者也
 勉斋黄氏曰朋友者人类之中志同而道合者也故
 曰天秩有典岂人力也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一失
 其序则天典不立人道化为禽兽矣朋友道绝则此
卷七十七 第 38a 页 WYG0971-0178a.png
 四者虽欲各居其分不可得也善而莫予告也过而
 莫子规也观感废而怠心生讲习疏而实理晦五常
 百行颠倒错缪而不可胜救矣然则朋友者列于人
 伦而又所以纲纪人伦者也所可重者若此而世莫
 之重焉可不为之屡叹也耶
 周子曰道义者身有之则尊且贵人生而蒙长无师
 友则愚是道义由师友有之而得尊且贵其义不亦
 重乎其聚不亦乐乎
卷七十七 第 38b 页 WYG0971-0178b.png
 陆子曰扬子云谓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
 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韩退之谓古之学者必
 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人非生而知之孰能
 无惑惑而不求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近世诸儒反
 不及此然后知二公之识不易及也吾亦谓论学不
 如论师得师而不虚心委巳则又不可以罪师
  五常总论
 天命之性何性也维皇降衷厥有恒性仁之于父子
卷七十七 第 39a 页 WYG0971-0178c.png
 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
 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恒性即吾人五常之性
 是也率性之道何道也天下之达道五君臣也父子
 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即吾性五常之道是
 也修道之教何教也饱食煖衣逸居无教则近于禽
 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
 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吾性之常
 道而教之各尽其性是也然则大学明明德亲民止
卷七十七 第 39b 页 WYG0971-0178d.png
 至善何谓哉欲明明德于天下国家自天子至于庶
 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致诚正所以修身也为君
 止仁为臣止敬为子止孝为父止慈与国人交止信
 而至善曾出五常之外耶可见五常之外无所谓性
 与道也无所谓教与学也言学而非止至善之学此
 学之所以不大皆异学矣言教而非修道之教此教
 之所以不中皆异教矣圣人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故
 声律身度可法可传卓然为天下万世立人极者岂
卷七十七 第 40a 页 WYG0971-0179a.png
 有他哉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故曰圣人
 人伦之至也信乎五常之外无圣人也虽然岂特五
 常之外无圣人哉外五常不可为人矣观乌鹊之反
 哺蜂蚁之尊王关睢之有别鹡鸰之急难嘤鸣之求
 友在鸟兽昆虫且然况于人乎人特不肯以此五常
 自责自修耳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皆人生本有
 之伦亲义序别信皆人生自有之性人各自尽其伦
 自率其性本不待外求而自足者至于温凊定省责
卷七十七 第 40b 页 WYG0971-0179b.png
 难陈善随其时势之顺逆而为之委曲周旋又顾人
 之自力何如耳岂曰五常之道人或有不能哉尝以
 此考诸唐虞三代上之所以教下之所以学皆所以
 明人伦也故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非偶然也柰
 何圣学不明世教日衰民之习俗愈趋愈陋凡训诂
 词章功利智术种种陷溺人心已不可救药故二氏
 之徒倡为玄寂之说以瞽惑聋晦世之人其号曰高
 明俊拔者又群起而争赴之今不必究其说为何如
卷七十七 第 41a 页 WYG0971-0179c.png
 即其去父母兄弟妻子恝然不顾则其所谓性果五
 常之性乎所谓道果五常之道乎所谓教果修道之
 教所谓学果仁敬孝慈信而为止至善之学乎其异
 乎圣人中正立人极者至显明也彼缙绅士大夫反
 溺于其说冥然罔觉闭关习静逃人间世自以为超
 越尘凡脱离生死本习止观禅定乃名曰艮止本
 习守中调息乃名曰执中假圣明宗旨以为之掩覆
 虽未尝出家云游离父兄绝妻子其实并圣学禅宗
卷七十七 第 41b 页 WYG0971-0179d.png
 而两失之昔杨墨学仁学义孟子尚惧其无君父焉
 而显然异端反尊之为圣学为世教虑者宁不动心
 也耶是故欲明圣学莫要于敷五教也五教陈而常
 道明所以尽性尽人物之性参赞天地在兹矣否则
 词章功利既以陷溺凡庸悬解顿悟又以鼓簧聪俊
 举纲常而尽废之如此而欲挽世道以返之唐虞三
 代未之有也噫纲常伦物至重也慎不可以为日用
 之近而忽之
卷七十七 第 42a 页 WYG0971-0180a.png
          一说父族四谓本族之内一也
          父之女昆弟适人者及其子二
          也巳之女昆弟适人者及其子
          三也巳之女子适人者及其子
          四也母族三母之父姓一也母
          之母姓二也母之女昆弟适人
          者及其子三也妻族二妻之父
          姓一也妻之母姓二也
卷七十七 第 42b 页 WYG0971-0180b.png
 尧典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
 蔡传曰九族高祖至玄孙之亲举近以该远五服异
 姓之亲亦在其中也睦亲而和也
 人之一身上而高曾祖考下而子孙曾玄皆吾人一
 本之亲也帝典亲睦九族而必先之以克明峻德何
 哉盖言九族之众凡同姓异姓蔼然和睦一本于克
 明峻德以亲之而百姓而万邦皆九族之推也所以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卷七十七 第 43a 页 WYG0971-0180c.png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使九族不睦则薄其所厚矣不先修身明明
 德以立其本焉欲以亲睦九族也何可得哉信乎九
 族未睦何以言一本之亲身有未修何以言敦本之
 教
卷七十七 第 44a 页 WYG0971-0181a.png
 
 
 
 
 
 
 
 
卷七十七 第 44b 页 WYG0971-0181b.png
 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子正位乎
 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
 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
 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
 行有恒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
 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
 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六四
卷七十七 第 45a 页 WYG0971-0181c.png
 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九五王假
 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上九有
 孚威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卦以家人名何也此卦上巽下离二阴四阳长女中
 女各得其位故卦辞曰利女贞大率一家之中女正
 则家正矣一卦下五爻阴阳俱各得位故彖传曰女
 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又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
 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然大象则曰风
卷七十七 第 45b 页 WYG0971-0181d.png
 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行有恒上爻小象曰威
 如之吉反身之谓也是女正必本于男正家正必本
 于身正观象玩辞当自得之且彖传曰家人有严君
 焉父母之谓也上爻曰有孚威如终吉曰严曰威固
 可以为正家之道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
 终吝可见治家虽过于严焉终不失为吉也噫合一
 卦六爻彖象观之齐家之道又岂有馀蕴哉
  正家考
卷七十七 第 46a 页 WYG0971-0182a.png
 大学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
 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
 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
 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
 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
 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
 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
卷七十七 第 46b 页 WYG0971-0182b.png
 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
 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
 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
 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
 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巳而后求
 诸人无诸巳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
 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
 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
卷七十七 第 47a 页 WYG0971-0182c.png
 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
 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
 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眈宜尔
 室家乐而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
 于妻子
卷七十七 第 47b 页 WYG0971-0182d.png
 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本必
 端端本诚心而已矣则必善善则和亲而已矣家难
 而天下易家亲而天下疏也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故
 暌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尧所以釐降
 二女于妫汭舜可禅乎吾兹试矣是治天下观于家
 治家观于身而已矣身端心诚之谓也诚心复其不
 动而已矣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
 矣故无妄次复而曰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深哉
卷七十七 第 48a 页 WYG0971-0183a.png
 家有夫妇焉家有父子焉家有兄弟焉人之大伦五
 而家有其三必先有以厚夫妇之伦而后父能慈子
 能孝兄能友弟能恭此学周南召南之功也
 夫天之生物也一本故近而家远而天下莫非同体
 古之圣人其于天下也则有养老慈幼恤孤独之政
 焉其为法也详于其家也则有爱亲敬长之道焉其
 为义也密夫爱亲敬长与养老慈幼恤孤独以其事
 则固异矣然而其心岂二哉为天下养老慈幼恤孤
卷七十七 第 48b 页 WYG0971-0183b.png
 独之心即居其家爱亲敬长之心故凡为天下而天
 下之老之幼之孤独漠然视之者则固以居其家其
 亲其长有移其天性而天性之爱几于泯者矣是故
 君子笃其恩于家也匪以其近私之也笃其恩于家
 所以普其仁于天下者固在是矣其以爱亲敬长教
 其子弟与其族人也匪以其为吾子弟为吾族人故
 私之耳也仁人一体之公中人希圣之学本如是同
 其风于家所以同天下之风者在是矣
卷七十七 第 49a 页 WYG0971-0184a.png
  正家总论
 五常之道家有其三而夫妇乃家庭人合之伦也中
 庸论道察天地斯其至矣然造端则在乎夫妇之近
 焉何哉盖一阴一阳鼓天地之大化一夫一妇肇人
 纪之太初易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
 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
 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
 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易首
卷七十七 第 49b 页 WYG0971-0184b.png
 乾坤乾坤即夫妇之大也夫妇即乾坤之小也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
 简能孰不曰乾坤易简之道无馀蕴矣然夫妇之愚
 可以与知与能非即乾坤易知简能之道哉观家人
 卦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
 之大义也信乎道察天地而其造端在夫妇也又曰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
 夫妇妇而家道正矣正家而天下定矣玩其卦画阴
卷七十七 第 50a 页 WYG0971-0184c.png
 阳各得其正而五之王假有家上之有孚威如其象盖
 可睹也巳是以书首尧典尧釐降二女于妫汭舜可
 禅乎吾兹试矣尧之所以为天下得人舜之所以无
 为天下治其端为有自也诗首关睢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文王所以刑寡妻至兄弟而迓家邦者率是道
 也故大学曰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其为父子
 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可见一正家而天下定居
 室虽至近参赞位育之道管是也然易大象风自火
卷七十七 第 50b 页 WYG0971-0184d.png
 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大学于亲爱贱恶
 畏敬哀矜傲惰而辟焉者则云身不修不可以齐其
 家又何也盖家之本在身而一身之间凡言行好恶
 乃一家观法所系苟好恶偏而言行不臧则身不行
 道且将不行于妻子况一家尊卑长幼欲其一循乎
 修道之教而莫我违也难矣哉此所以上九象曰威
 如之吉反身之谓也然则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于
 身周子岂无见而云然哉虽然人情最易狎亵者莫
卷七十七 第 51a 页 WYG0971-0185a.png
 居室若也于此慎言行公好恶修身之功无斯须间
 焉则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所以迓家邦察天地者又
 何事他求也是故君子于家人一卦六爻观象玩辞
 并大学齐家中庸造端孟子周子之言会而通之体
 而行之反身正家之道其庶几矣
  朱子教规白鹿书院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此五教之目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
卷七十七 第 51b 页 WYG0971-0185b.png
 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
 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此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皆所以穷理若夫笃行
 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卷七十七 第 52a 页 WYG0971-0185c.png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
 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
 为词章以钓声名资利禄而已今之为学者则又反
 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
 当熟读精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
卷七十七 第 52b 页 WYG0971-0185d.png
 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
 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巳浅矣而其
 为法又未必古之意也故今不复施于此堂而特取
 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
 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
 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
 有不然而或出于禁防之外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
 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念之哉
卷七十七 第 53a 页 WYG0971-0186a.png
  训规图(义曰训规然观其图象实决于此/心一念敬肆之几耳故类附于此)
 湛甘泉先生著
 读书观山水不失已(游息/收摄)博六经开知见作文发所
 得教僮仆(钤束/理家)君子 二业合并(九条/附)内外混合
 读书调心合一(随心/力附)作字敬(自然/附)考业用心精遇长
 谦让(求/益)同门久敬(凡九/条附)期约以信 去成心(读书虚/心较虚)
 (心自考讲书/虚心听受)言动由中出(求礼义/务敬谨)不怨尤迁怒 事
 父兄诚切(族党/慈敬)自得师 传习(实/功)心几 敬义 志
卷七十七 第 53b 页 WYG0971-0186b.png
 道 体认天理(进修时体认/煎消习心)寻乐宾 求道于人伦
 间 笃实(立诚/二)肆利不志道 肆欲(失本领/习心)虚乐
 外伦求道 先文艺(不立/诚二)巧令滋伪 暴怒 事父
 兄不诚切(族党不/慈敬)不求师 传而不习(悠悠/过日)遇长抗
 拒 同门积嫌 期约不信 师成心 徒举业以
 干禄 支离 读书主敬两途 作字欲好 用心
 粗 读书观山水牿亡 泛滥仙佛坏心术 作文
 欲胜人 纵家僮(弃家/事)小人
卷七十七 第 54a 页 WYG0971-0186c.png
 夫规何为者也夫学心而已焉者也何莫非心也心
 得其职则敬敬为义心失其职则肆肆为利利义之
 判其间焉者也义为志道为体天理为寻乐宾为求
 道于人伦之间为笃实为言动由中出为不怨尤迁
 怒为事父兄也诚切为自得师为传习为遇长者谦
 让为处同门久敬为约信为去成心为二业并为内
 外混合为读书调心合一为作字也敬为考业用心
 也精为观山水不失已为博六经以开知见为作文
卷七十七 第 54b 页 WYG0971-0186d.png
 也发挥所得为教束家僮充其类焉及其成也为君
 子利为志为肆欲为虚乐为外伦求道为先文艺为
 巧令以滋伪为暴怒为事父兄也不诚切为不求师
 为传而不习为抗倨为同门积嫌为期约不信为师
 成心为徒事举业以干禄为支离为读书主敬两途
 为作字欲好为粗心为牿亡为泛滥仙佛以坏心术
 为欲胜人为纵放家僮充其类焉及其成也为小人
 是故古之人有终日乾乾为君子而不息者矣今之
卷七十七 第 55a 页 WYG0971-0187a.png
 人有终身弊弊为小人而不知者矣岂其智不若欤
 其术使然也是故学莫先于辨术矣学者观其图焉
 斯过半矣
  吴草庐氏学基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门如见大
 宾使民如承大祭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言忠
卷七十七 第 55b 页 WYG0971-0187b.png
 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
 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坐
 如尸立如齐 庄敬自强安肆日偷 致礼以治躬
 则庄敬庄敬则威严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
 心入之矣 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
 术惰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
卷七十七 第 56a 页 WYG0971-0187c.png
 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也 礼也者所以固人肌肤
 之会筋骸之束也 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持其志
 无暴其气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
 不存焉者寡矣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操则存舍则
 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学问之道无
 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
 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
 不得也此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
卷七十七 第 56b 页 WYG0971-0187d.png
 者不能夺也 右前二十则(易二礼论语五子中庸/一 七 孟 五)
 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 动而无动静而无
 静 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定性者动亦定静
 亦定 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 敬则自虚静
  有主则虚 敬胜百邪 有主则实 外物不接
 内欲不萌 若要作得心主定惟是止于事 心要
 在腔子里一整齐严肃则心便一 主一之谓敬无
 适之谓一 一于恭敬则天地有位而万物有育此
卷七十七 第 57a 页 WYG0971-0188a.png
 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知皆由此出 定然后始有
 光明 心清时视明听聪四体不待羁束而自然恭
 谨 常惺惺 其心收敛不容一物 正其衣冠尊
 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
 地而蹈折旋蚁封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
 敢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罔敢或轻不
 东以西不南以北当事而存靡他其适弗贰以二弗
 参以三惟精惟一万变是监从事于斯是曰持敬动
卷七十七 第 57b 页 WYG0971-0188b.png
 静无违表里交正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
 冰而寒毫釐有差天壤易处三纲既沦九法亦斁于
 乎小子念哉敬哉 右后二十则(周子二二/程子十)
 (张子二一/尹先生) (谢先生一/朱先生一)
  学术
  吴草庐尊德性道问学斋记
 天之所以生人人之所以为人以此德性也然自孟
 氏以来圣学不嗣士学靡宗谁复知有此哉汉唐千
卷七十七 第 58a 页 WYG0971-0188c.png
 馀年间儒者各矜所长奋迅驰骛而不自知其缺董
 韩二氏依稀数语近之而原本竟昧昧也则亦汉唐
 之儒而已矣宋初如胡如孙首明圣经以立师教一
 时号为有体有用之学卓行异材之士多出其门不
 为无补于人心世道然稽其所极度越董韩者无几
 是何也于所谓德性未尝知所以用其力也逮夫周
 程张卲兴始能上通孟氏而为一程氏四传而至朱
 文义至精密又孟氏以来所未有者而其学徒往往
卷七十七 第 58b 页 WYG0971-0188d.png
 滞于此而溺其心夫既以世儒记诵词章为俗学矣
 而其学亦未离乎言语文字之末甚至专守一艺而
 不复旁通他书掇拾腐说而不能自遣一辞反俾记
 诵之徒嗤其陋词章之徒讥其拙此则嘉定以后朱
 门末学之弊而未有能究之者也夫所贵乎圣人之
 学以能全天之所以与我者尔天之与我德性是也
 是为仁义礼知之根株是形质血气之主宰舍此而
 他求所学果何学哉假使行如司马文正公才如诸
卷七十七 第 59a 页 WYG0971-0189a.png
 葛忠武侯亦不免为行不著习不察亦不过为资器
 之超于人而谓有得于圣学则未也况止于训诂之
 精讲说之密如北溪之陈双峰之饶则与彼记诵词
 章之俗学相去何能以寸哉澄也钻研于文义毫分
 缕析每以陈为未精饶为未密也堕此科臼之中垂
 四十年而始觉其非自今以往一日之内子而亥一
 月之内朔而晦一岁之内春而冬常见吾德性之昭
 昭如天之还转如日月之往来不使有须臾之间断
卷七十七 第 59b 页 WYG0971-0189b.png
 则于尊之之道其庶几乎于此有未能则问于人学
 于己而必欲其至若其用力之方非言之可喻亦味
 于中庸首章订顽终篇而自悟可也夫如是齐于贤
 跻于圣如种之有获可必其然也
  因前论性道因类附以教规学基以辨学术馀详
  大学图
  学术辨一
 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矣尧舜禹
卷七十七 第 60a 页 WYG0971-0189c.png
 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
 中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
 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见孺
 子入井而恻隐率性之道也从而纳交于其父母焉
 要誉于乡党焉则人心矣饥而食渴而饮率性之道
 也从而极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则人心矣惟
 一者一于道心也惟精者虑道心之不一而或二之
 以人心也道无不中一于道心而不息是谓允执厥
卷七十七 第 60b 页 WYG0971-0189d.png
 中矣一于道心则存之无不中而发之无不和是故
 率是道心而发之于父子也无不亲发之于君臣也
 无不义发之于夫妇长幼朋友也无不别无不序无
 不信是谓中节之和天下之达道也放四海而皆准
 亘古今而不穷天下之人同此心同此性同此达道
 也舜使契为司徒而教以人伦教之以此达道也当
 是之时人皆君子而比屋可封盖教者惟以是为教
 而学者惟以是为学也圣人既没心学晦而人伪行
卷七十七 第 61a 页 WYG0971-0190a.png
 功利训诂记诵辞章之徒纷沓而起支离决裂岁盛
 月新相沿相袭各是其非人心日炽而不复知有道
 心之微间有觉其纰缪而略知反本求源者则又閧
 然指为禅学而群訾之呜呼心学何由而复明乎夫
 禅之学与圣人之学皆求尽其心也亦相去毫釐耳
 圣人之求尽其心也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吾之父
 子亲矣而天下有未亲者焉吾心未尽也吾之君臣
 义矣而天下有未义者焉吾心未尽也吾之夫妇别
卷七十七 第 61b 页 WYG0971-0190b.png
 矣长幼序矣朋友信矣而天下有未别未序未信者
 焉吾心未尽也吾之一家饱煖逸乐矣而天下有未
 饱煖逸乐者焉其能以亲乎义乎别序信乎吾心未
 尽也故于是有纪纲政事之设焉有礼乐教化之施
 焉凡以裁成辅相成已成物而求尽吾心焉耳心尽
 而家以齐国以治天下以平故圣人之学不出于尽
 心禅之学非不以心为说然其以为是达道也者固
 吾之心也吾惟不昧吾心于其中则亦已矣而亦岂
卷七十七 第 62a 页 WYG0971-0190c.png
 必屑屑于其外其外有未当也则亦岂必屑屑于中
 斯亦其所谓尽心者矣而不知已陷于自私自利之
 偏是以外人伦遗事物以之独善或能之而要之不
 可以治家国天下盖圣人之学无人己无内外一天
 地万物以为心而禅之学起于自私自利而未免于
 内外之分斯其所以为异也今之为心性之学者而
 果外人伦遗事物则诚所谓禅矣使其未尝外人伦
 遗事物而专以存心养性为事则固圣门精一之学
卷七十七 第 62b 页 WYG0971-0190d.png
 也而可谓之禅乎哉世之学者承沿其举业词章之
 习以荒秽戕伐其心既与圣人尽心之学相背而驰
 日骛日远莫知其所抵极矣有以心性之说而招之
 来归者则顾骇以为禅而反仇雠视之不亦大可哀
 乎学记
  学术辨二
 夫拔本塞源之论不明于天下则天下之学圣人者
 将日繁月难斯人入于禽兽之归而犹自以为圣人
卷七十七 第 63a 页 WYG0971-0191a.png
 之学吾之说虽或明于一时终将冻解于西冰坚于
 东雾释于前云滃于后呶呶焉危困以死而卒无救
 于天下之分毫也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其视天下之人无内外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
 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
 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
 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
 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雠者圣人有忧之是
卷七十七 第 63b 页 WYG0971-0191b.png
 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
 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其教之大端则
 尧舜禹之相授受所谓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
 中而其节目则舜之命契所谓父子亲君臣义夫妇
 别长幼序朋友信五者而已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
 以此为教学者亦惟以此为学当是之时人无异见
 家无异习安此者谓之圣勉此者谓之贤而背此者
 虽其启明如朱亦谓之不肖下至闾井田野农工商
卷七十七 第 64a 页 WYG0971-0191c.png
 贾之贱莫不皆有是学而惟以成其德行为务何者
 无有闻见之习记诵之烦词章之靡滥功利之驰逐
 但使之义序别以复其心体之同然是盖性分之所
 固有而非有假于外者则人亦孰不能之乎学校之
 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者或长于礼乐长于
 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
 能于学校之中迨夫举德而任则使之终身居其职
 而不易用之者惟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视
卷七十七 第 64b 页 WYG0971-0191d.png
 才之称否而初不以崇卑劳逸为美恶效用者亦惟
 知同心一德以共安天下之民苟当其能则终身处
 于烦剧而不以为劳安于卑琐而不以为贱当是时
 天下之人熙熙皞皞皆相视如一家之亲其才质之
 下者则安于农工商贾之分各勤其业以相生相养
 而无有乎希高慕外之心其才能之异若皋夔稷契
 者则出而各效其能若一家之务或营其衣食或通
 有无或备其器用集谋并力以求遂其仰事俯育
卷七十七 第 65a 页 WYG0971-0192a.png
 之愿惟恐当其事者之或怠而重巳之累也故稷勤
 其稼而不耻其不知教视契之善教即巳之善教也
 夔司其乐而不耻于不明礼视皋之通礼即巳之通
 礼也盖其心学纯明而有以全其万物一体之仁故
 其精神流贯志气通达而无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
 间譬之一身目视耳听手持足行以济一身之用目
 不耻其无聪而耳之所涉目必营焉足不耻其无执
 而手之所探足必前焉盖其元气充周血脉条畅是
卷七十七 第 65b 页 WYG0971-0192b.png
 以痒疴呼吸感触神应有不言而喻之妙此圣人之
 学所以至易至简易知易从学易能而才易成者正
 以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论也
 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术倡孔孟既没圣学晦而异
 说横教者不复以此为教而学者不复以此为学霸
 者之徒窃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于外以内济其私
 巳之欲天下靡然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芜塞相仿相
 效日求富强之说倾诈之谋攻代之计一切欺天罔
卷七十七 第 66a 页 WYG0971-0192c.png
 人苟一时之得以猎取声利之术若管商苏张之属
 者至不可名数既其久也斗争劫夺不胜其祸斯人
 沦于禽兽之归而霸术亦有所不能行矣世之儒者
 慨然恐惕蒐猎先圣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补于煨
 烬之馀盖其为心良亦欲以挽回先王之道圣学既
 远霸术之传积渍已深虽以贤知皆不免于习染其
 所以讲明修饰以求宣畅光复于世者仅可以增霸
 者之藩篱而圣学之门墙遂不复可睹于是乎有训
卷七十七 第 66b 页 WYG0971-0192d.png
 诂之学而传之以为名有记诵之学而言之以为博
 有词章之学而侈之以为丽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
 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世
 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欢谑跳踉骋奇斗巧献笑争
 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而耳目眩瞀
 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
 自知其家业之所归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
 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间有
卷七十七 第 67a 页 WYG0971-0193a.png
 觉其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
 事之实极其所抵亦不过为富强功利五霸事业而
 止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
 虽尝瞽惑于佛老而佛老之说卒亦未能有以胜其
 功利之心虽又尝折衷于群儒而群儒之论终亦未
 能有以破其功利之见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
 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轧
 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
卷七十七 第 67b 页 WYG0971-0193b.png
 也理钱榖者则欲蒹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夫铨
 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居台諌则望宰执之要故
 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
 其誉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
 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词章之富适以饰其
 伪也是以皋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今之初学小子
 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借号未尝不曰吾欲以
 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
卷七十七 第 68a 页 WYG0971-0193c.png
 别无以济其私满其欲也呜呼以若是之积染以若
 是之心志而又讲之以若是之学术宜其闻吾圣人
 之教视之以为赘瘤枘凿则其以良知为未足而谓
 圣人之学为无所用亦其势所必至矣呜呼士生斯
 世尚何以求圣人之学乎尚何以论圣人之学乎士
 生斯世欲以为学者不亦劳苦而烦难乎不亦拘滞
 而险艰乎呜呼亦可悲也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不
 可泯而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则其闻吾拔本塞源之
卷七十七 第 68b 页 WYG0971-0193d.png
 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沛然若决江
 河而有所不可禦者矣非夫豪杰之士无所待而兴
 者吾谁与望乎(阳明/集)
  心学辨总叙
 体道存乎学悟道存乎心惟真心为能得乎天下之
 理也然则天之生人本心有不真乎非不真也识心
 不真则其所学或偏或邪凡所言行生心害事而反
 悖乎理者多矣孰知人无理外之心亦无心外之理
卷七十七 第 69a 页 WYG0971-0194a.png
 名虽二实则一也三代而上学出于一人心世道如
 出一辙时至春秋学术多岐圣人有忧之乃萃古人
 典籍剔繁就简删之赞之会为六经俾道出于一约
 人心归诸易简中正之矩也盖亦灼见后日之弊而
 豫防之也柰何圣远道湮邪说暴行人所易辨姑置
 弗论而异教言心虽若愈精愈邃其实愈支愈离使
 高明颖异之士群趋而和之外伦理以求心不特为
 彼树赤帜窒塞圣途反摭圣典奥密为之缘饰以引
卷七十七 第 69b 页 WYG0971-0194b.png
 诱后进充其心不至变中国为西番不已也率兽食
 人莫此为甚吁可恸哉所以今日为世道虑者又倡
 为理学心学之辨用心亦甚殷矣将以此说为是乎
 心之所同然者理也义也舍理何有于心之同也将
 以此说为非乎尧以执中传舜舜子一心又有人道
 之分必精之一之以执中者何说也尝读易至习坎
 有孚惟心亨乃知文王卦词正以阐明三圣危微精
 一之旨也何也坎陷也一阳在二阴之中即此心陷
卷七十七 第 70a 页 WYG0971-0194c.png
 于人身血气之象也以二阴包一阳非人心惟危之
 象乎以一阳统二阴非道心惟微之象乎此所以谓
 操则存舍则亡求则得舍则失虽收放心闲之惟艰
 也其如人皆不著不察何其如志学者不精不一何
 噫圣人描画这个心之象貌示人至明显矣而学者
 犹莫之醒悟得非自失其本心哉但学不稽古无徵
 不信圣人言大学之道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国
 家者其先至于身修正心足矣又有诚意致知以先
卷七十七 第 70b 页 WYG0971-0194d.png
 之且曰致知在格物以此为教胡为乎于物有本末
 俱莫之识故不以意为心则以知为心而单提直指
 又欲去意去知专以心之虚灵知觉为尚何可胜数
 此皆不肯明物察伦由仁义行各以知见为超悟也
 盍不观之成汤以礼制心仲尼从心不踰矩颜子其
 心不违仁孟子仁义礼知根于心何后先一揆均之
 此心此道此学哉所以予谓象山不可以禅学病之
 者谓其少时已悟四海千古上下有圣人出焉此心
卷七十七 第 71a 页 WYG0971-0195a.png
 此理同也何为辟其专于心之精神而不穷其理耶
 是故陈氏学蔀通辨辨近日儒佛浑淆可也言心虽
 各有据析理或有未精今取其图存其说于每条之
 后不敢加一语抑扬其间庶使专心学者知所警耳
 噫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宁无先得我心之同然者以
 同證此理学心学之辨乎
 近世儒佛混淆正以其论心之无辨也此图则是说
 虽不精姑并存之
卷七十七 第 72a 页 WYG0971-0195c.png
 
 
 
 
 
 
 
 
卷七十七 第 72b 页 WYG0971-0195d.png
 虞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张子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朱子曰人心是有知觉嗜欲者道心则是义理之心
 可以为人心之主宰而人心据以为准者也
 又曰如喜怒人心也喜其所当喜怒其所当怒乃道
 心也饥饮食渴饮浆者人心也得饮食之正者道心
 也
 又曰人心是个无拣择底心道心是个有拣择底心
卷七十七 第 73a 页 WYG0971-0196a.png
 观此数言人心道心之辩明矣
 朱子曰吾儒所养者仁义礼智禅家所养者只是视
 听言动只认得那人心无所谓道心
 又曰释氏弃了道心却取人心之危者而作用之遗
 其精者取其粗者以为道
 儒佛不同枢要只此愚尝究而论之圣贤之学心学
 也禅学陆学亦皆自谓心学也殊不知心之名同而
 所以言心则异也心图具而同异之辩明矣是故孔
卷七十七 第 73b 页 WYG0971-0196b.png
 孟皆以义理言心至禅学则以知觉言心孔子曰其
 心三月不违仁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曰岂无仁
 义之心曰不忍人之心曰仁人心也皆是以义理言
 心也并不闻说知说觉也禅学出而后精神知觉之
 说兴曰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曰觉则无所不了曰识
 心见性曰净智妙圆曰神通妙用曰光明寂照皆是
 以精神知觉言心也孔丛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张
 子韶曰觉之一字众妙之门陆象山曰收拾精神万
卷七十七 第 74a 页 WYG0971-0196c.png
 物皆备杨慈湖曰鉴中万象陈白沙曰一片虚灵万
 象存王阳明曰心之良知是谓圣皆是以精神知觉
 言心也儒释所以虽皆言心而不同以此也近世不
 知此而徒譊譊曰彼心学也此亦心学也陆氏之学
 是即孔孟之学也呜呼惑也久矣
 儒以义理为主佛以知觉为主学术真似同异是非
 邪正皆判以此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孟子曰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周子
卷七十七 第 74b 页 WYG0971-0196d.png
 曰仁义礼智四者动静言貌视听无为之谓纯此以
 义理为主也傅灯录曰作用是性在目曰见在耳曰
 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陆象山
 曰吾目能视耳能听鼻能知香臭口能知味心能思
 手足能运动更要甚存诚持敬杨慈湖曰吾目视耳
 听鼻嗅口尝手执足运无非大道之用王阳明曰那
 能视听言动底便是性便是天理此以知觉为主也
 愚谓义理于人所系甚重全义理则为圣为贤失义
卷七十七 第 75a 页 WYG0971-0197a.png
 理则为愚为不肖知觉则夫人有之虽桀纣盗蹠亦
 有之岂可谓视听言动底便是天理无非大道之用
 邪此理甚明岂容诬也
 仁义礼智理之精也所以主正乎知觉而使之不差
 者也虚灵知觉气之妙也所以引翼乎仁义而为之
 运用者也二者相为用也义理所以主宰乎知觉知
 觉所以运行乎仁义朱子曰人心如卒徒道心如将
 帅
卷七十七 第 75b 页 WYG0971-0197b.png
 仁义礼智心之德虚灵知觉心之才傅曰才者德之
 资德者才之帅
 或曰诚若子言则胸中不如有二物相对耶曰不然
 也二者相为用也虽谓之一亦可也然非初学者所
 遽及也夫惟圣人其始一之者乎何也圣人者性焉
 安焉其所知觉者无非义理理与知觉浑融为一所
 谓从心所欲不踰矩矣所谓动容周旋中礼矣若夫
 学者不能无气禀之拘而虚灵为之所累义理因之
卷七十七 第 76a 页 WYG0971-0197c.png
 以蔽其所知觉者未免多从于形气之私而未能中
 礼而不踰矩故必格物致知穷乎义理以为虚灵知
 觉之主务使心之所欲必不至踰于矩也动容周旋
 必欲其中于礼也所谓道心为主而人心每听命也
 故夫学者其始未能一而欲求一之者也圣人者自
 然而一之者也是故不能合其二以为一者非至学
 也
 周子太极图说谓人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
卷七十七 第 76b 页 WYG0971-0197d.png
 知矣正是指虚灵知觉而言至圣人定之以中正仁
 义便是以义理为知觉之主
 平时已致穷理之功临事又复加审慎然后发此是
 吾儒之道若禅学则只完养一个精神知觉便了任
 渠自流出去以为无不是道矣
 学问思辩穷其理于平时也非礼勿视听言动审发
 于临事也皆是以义理为知觉之主
 吾儒惟恐义理不明不能为知觉之主故必欲格物
卷七十七 第 77a 页 WYG0971-0198a.png
 穷理以致其知禅家惟恐事理纷扰为精诚知觉之
 累故不欲心汨一事思一理
 朱子曰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释氏以神识谓不生
 不灭胡敬斋曰儒者养得一个道理释老只养得一
 个精神此言剖判极直截分明自孔孟老庄以来只
 是二道迭为盛衰如阴阳治乱相对相乘不知何时
 定于一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道即仁义礼智也君子尊德性
卷七十七 第 77b 页 WYG0971-0198b.png
 而道问学德性亦仁义礼智也若禅学则以精神灵
 觉为德性为道为不可须臾离矣禅学所争只此
 朱子谓人心犹船道心犹柁譬喻极亲切若禅学则
 以人心灵觉为柁矣
 商书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孟子非仁无为非礼无行
 等语皆是以道心为人心之主
 人与天不同论天地之化气为主而理在其中论圣
 贤之学理为主而气听其命盈天地间皆一元之气
卷七十七 第 78a 页 WYG0971-0198c.png
 不相离二之则不是在人精神作用皆气也所以主
 宰其间而使之不差者理也是理气在人不能无二
 欲混之有不可何也盖天地无心而人有欲故也
 北溪陈氏曰心含理与气理固全是善气尚含两头
 在未便全是善底才动便易从不善上去心含理与
 气正与张子谓合性与知觉同
 或曰人心虚灵知觉何得言无拣择也曰此即告子
 生之谓性未分善恶也如目能视耳能听心能思手
卷七十七 第 78b 页 WYG0971-0198d.png
 足能运动固虚灵知觉也知趋利避害者亦虚灵知
 觉也善权谋术数机械变诈者亦虚灵知觉也为善
 为恶皆虚灵知觉也此正扬雄所谓善恶混也故朱
 子以为无拣择的心而陈北溪以为气尚含两头在
 以此
 或曰仁义礼智性也而子属于心何也曰仁义礼智
 人心所具之理也非混然一物也非判然二物也孟
 子曰仁人心也非判然二物也孔子曰其心三月不
卷七十七 第 79a 页 WYG0971-0199a.png
 违仁非混然一物也大抵心也性也一而二二而一
 者也
 朱子语类说心性元不可相离舍心则无以见性舍
 性则无以见心故孟子言心性每相随说愚谓不独
 吾儒言心性每相随说如释氏说识心见性亦是相
 随说也但其所指以为心性者不同而遂为儒佛之
 异耳
 析而言之则仁义礼智为性虚灵知觉为心统而言
卷七十七 第 79b 页 WYG0971-0199b.png
 之则二者皆心也亦皆性也然虽皆心而有道心人
 心之别虽皆性而有义理之性气质之性之殊君子
 以统同辩异须析之极其精而不乱
 或曰精神灵觉自老庄禅陆皆以为至妙之理而朱
 子语类乃谓神只是形而下者文集释氏论曰其所
 指为识心见性者实在精神魂魄之聚而吾儒所谓
 形而下者抑何耶曰以其属于气也精神灵觉皆气
 之妙用也气则犹有形迹也故陆学曰镜中观花曰
卷七十七 第 80a 页 WYG0971-0199c.png
 鉴中万象形迹显矣影象著矣其为形而下也宜矣
 盖形而上谓之道道即仁义礼智如何有形影若以
 精神知觉为形而上则仁义礼智谓何其为形而下
 无疑矣
 孟子一书言心皆是以义理之心为主不使为利欲
 陷溺而丧失其良心如说四端之心同然之心放其
 良心失其本心等语皆一意仁人心也放其心而不
 知求盖言失其仁而不知求故学问之道无他求其
卷七十七 第 80b 页 WYG0971-0199d.png
 所失之仁而已求仁者去人欲存天理而已若陆氏
 乃以静坐收拾精神不令散逸为求放心失之远矣
 奈何无惑
 学问求放心大全注中有一说谓仁人心也是指义
 理之心而言若将求放心做收摄精神不令皆放则
 只说从知觉上去与仁人心也不相接了盖求放心
 即是求仁学问即是求仁之方
   道统总叙
卷七十七 第 81a 页 WYG0971-0200a.png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
 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道之大也如此然则道统在
 人不亦大哉其难胜乎夫发育峻极浩乎其难知三
 百三千微乎其难体而法象莫大乎天地易曰知崇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乃圣门之学脉也真信学脉之
 易简则道统之传可考而知矣粤自天开地辟而肇
 道统以位乎上者非伏羲乎俯仰近远靡所不学仲
 尼首称述之谅不诬也然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卷七十七 第 81b 页 WYG0971-0200b.png
 惟其有如此之大学故能统此大道为斯文始祖也
 嗣是而神农轩辕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岐伯皋益
 伊周之为相均是学也均是道也周室渐衰王道绝
 响则道统移而在下位矣中庸称仲尼祖宪律袭非
 即伏羲之学乎敦化川流非即伏羲之道乎颜曾思
 孟相为羽翼阐扬其道非即伊周之俦乎故曰此天
 地之所以为大也知天地之大则羲孔列圣之大不
 言而喻矣信乎乾坤统天承天易知简能为学道之
卷七十七 第 82a 页 WYG0971-0200c.png
 大成也秦汉以来非不世有英君贤相然以羲孔之
 学道求之则邈乎无闻而董王诸葛特于圣门窥一
 班耳迨濂洛关闽金溪相继而兴阐明圣学真有取
 曰虞渊之功但与羲孔齐肩或难乎其槩拟也在东
 莱南轩又可知矣若元吴许我明薛胡陈王又七大
 儒之流亚也何也学也道也不能如天地之大也洪
 惟我太祖高皇帝统一圣道大明大行直缵羲尧之
 统匪末学小知所能窥测拟议之也岂徒功高千古
卷七十七 第 82b 页 WYG0971-0200d.png
 已哉
卷七十七 第 83a 页 WYG0971-0201a.png
 
 
 
 
 
 
 
 
卷七十七 第 83b 页 WYG0971-0201b.png
 天地之大岂大以形气哉易曰天地大德曰生是也
 凡日月寒暑之往来雨风露雷之动荡润泽山川之
 流峙混合絪缊皆天地也然自昔圣人在天子之位
 固能参赞天地化育而参赞圣君不有圣人为之辅
 弼哉惟圣人在上此天地所以位万物所以育道必
 待人而行也虽欲委之不可得已信乎道无为也惟
 人能弘之且道统之傅必作之君师历历可考鸿濛
 初开继天立极始自庖牺氏而神农轩辕尧舜禹汤
卷七十七 第 84a 页 WYG0971-0201c.png
 文武位天位也德天德也神化与天地上下同流而
 斯道大一统也当时云龙风虎如风后力牧伯岐皋
 益伊周于以辅翊历代纲维斯道虽人道之克尽孰
 非天道之笃生耶况道统之所以傅者咸有可证如
 二论尧曰章所以发挥二帝三王先后一脉相承可
 谓简而详矣至孟子七篇末章乃以闻知终之孔子
 而在下位者未尝不均有道统之责也噫善观道统
 者亦可以观世道矣
卷七十七 第 85a 页 WYG0971-0202a.png
 
 
 
 
 
 
 
 
卷七十七 第 85b 页 WYG0971-0202b.png
 自周而前任道统者咸在君相之位故治教出于一
 纵有异说不得而淆之故人伦明而下氏亲也周道
 渐衰纪纲陵替虽文未丧于天道未坠于地而孔子
 特庶人也何以见斯文之在兹乎盖三纲五常乃人
 之所以为人而异于禽兽之归者惟此而已天将以
 夫子为木铎仪封人久已识之不独七十三千崇为
 斯文宗主设教洙泗辙环列侯无非以此人道诰诏
 寰宇虽绥来动和未获亲觌于当时然删述六经立
卷七十七 第 86a 页 WYG0971-0202c.png
 万代人极赫濯如赤日中天秦汉而下明君显相得
 以坐致升平者谁之力也故宰予子贡有若孟子咸
 谓生民以来未有孔子正以道统攸归虽前古帝王
 不得与比隆也向非六经之昭明人心赖此不泯虽
 大无道之世不敢公然率兽食人孰不蒙其罔极之
 德乎然而颜曾子思以后复以此统归诸孟氏何欤
 盖七篇尊王贱霸辟杨墨为异端独尊孔子正学所
 以闲先王之道者功真不在禹下虽韩欧尚得以挹
卷七十七 第 86b 页 WYG0971-0202d.png
 馀波辟佛教也韩退之谓尧以是傅之舜禹汤文武
 周公孔子至孟子不傅岂溢美耶嗣是董仲舒王文
 中亦尝阐明万一然斯道晦塞亦不绝如线已故宋
 儒继孟氏复兴何道之显晦亦有时欤
卷七十七 第 87a 页 WYG0971-0203a.png
 
 
 
 
 
 
 
 
卷七十七 第 87b 页 WYG0971-0203b.png
 儒学与圣学亦有辨非谓儒学之小也通天地人曰
 儒儒小乎哉盖学止求心使性有未彻匪直微危莫
 察不能允执厥中或师心自用未免以小见小成自
 足纵在宫墙内而富美终莫之窥也观孔子从心不
 踰矩颜子其心不违仁孟子仁义礼智根于心恶可
 虚寂其心以自足耶且尚有进于此者中庸于经纶
 立本必知天地化育才无所倚否则虽游圣门终日
 言性与天道犹莫之闻矣若宋七大儒涵养虽各别
卷七十七 第 88a 页 WYG0971-0203c.png
 要非汉唐诸儒能窥测其底里或亦所见所造有不
 同乎虽遗言具在后学曷能窥其籓篱矧敢轻议其
 异同哉而心性天人却不可以无辨也矧今之求心
 者匪特不明性与天道而咸以寂静虚无为止至善
 焉不知心本合体用动静寂感有无而一之也彼专
 尚虚无寂静外若未离伦物内实专因果甚至高佛
 卑孔肆然无忌行将率中华尽行其异教为快也目
 之为禅岂过情哉志儒学者其慎辨之
卷七十七 第 89a 页 WYG0971-0204a.png

卷七十七 第 90a 页 WYG0971-0204c.png
 朱陆之辨由二先生原有尊德性道问学之分且有太
 极图往复辨论故尔盖学问之道有疑必辨自有不
 容己者尝闻吕泾野公曰晦庵象山同法尧舜同师
 孔孟虽入门路径微有不同而究竟本原其致一也何
 害其为同哉学者不肯力行而胶于闻见以资口耳
 竟于身心何益斯语甚明后学反增论辨何也在善
 学者固不可以混然无别胡不反异求同哉我明如
 薛胡陈王既从祀矣然吴康斋身任师道兴起一代斯
卷七十七 第 90b 页 WYG0971-0204d.png
 文功实懋焉奈何白沙之静虚阳明之良知本同此
 尊德性之学也而后人论辨不置又何欤观中庸论
 道不明行固因贤知与愚不肖矣易论君子道鲜亦以
 仁知各见与日用不知等也以此律之莫之能遁矣
 是故生知上也恐未易得学知次也实为下学之准
 绳况速悟诚为捷径苟加践履未有夙知而暮成者
 彼主持世教则又以易知简能为准绳要在豪杰之
 士自反自修毋以先辈为口实而置身道外斯善矣
卷七十七 第 91a 页 WYG0971-0205a.png
 
 
 
 
 
 
 
 
卷七十七 第 91b 页 WYG0971-0205b.png
 易更四圣或曰三圣谓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世历三古
 谓伏羲为上古文周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而商瞿者
 孔门七十弟子列也授经为真其傅自鲁燕东武以
 至于齐田何何故齐王族也汉初例徙关中于是易
 入中朝自何以上源出于一自何以下流分为四而
 施孟梁京之学立矣房或云杨何弟子或云受易焦
 延寿或云京门人为梁丘贺然房之学大抵从焦延
 寿焦尝从孟喜孟氏四家之外又有高费二家之学
卷七十七 第 92a 页 WYG0971-0205c.png
 高相授母将永费直授王璜皆无师傅专言灾异相
 自言出于丁宽石渠之议梁丘贺立博士光武初始
 立四家博士戴宾刘昆为施氏洼丹安任觟阳鸿为
 孟氏范升杨武张兴为梁丘氏戴隗满孙期为京氏
 刘向以中文易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惟
 费氏经与古文同其后又有马融荀爽郑玄刘表虞
 翻陆续王弼之属汉志易有十三家唐七十六家宋
 一百四十家皆周易也连山易已亡周刘炫作伪易
卷七十七 第 92b 页 WYG0971-0205d.png
 十卷归藏十三篇隋时始出仅存三篇皆无师傅皇
 明惟朱子本义列于学宫成祖命儒臣纂修易经大
 全行于世
卷七十七 第 93a 页 WYG0971-0206a.png

卷七十七 第 94a 页 WYG0971-0206c.png
 书纂自孔子上断于尧下讫于秦秦燔书禁学济南伏
 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
 间讫孝宣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于学宫然欧阳
 八世傅业至光武时歙学大行门生千人又为司徒
 封侯牟融张训为大夏侯氏王良为小夏侯氏其后
 三家俱亡于永嘉之乱而古文之书始行于六朝伏
 书二十八篇孔书五十八篇朱子曰熹尝疑孔书是
 假汉志尚书九家唐志二十五家宋志四十三家皇
卷七十七 第 94b 页 WYG0971-0206d.png
 明惟尚书蔡沈列于学宫成祖命儒臣纂修书经大
 全行于世
卷七十七 第 95a 页 WYG0971-0207a.png
 
 
 
 
 
 
 
 
卷七十七 第 95b 页 WYG0971-0207b.png
古文尚书出孔子宅壁中汉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
 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凡数十篇皆
 古字也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
 止孔安国得其书献之刘向以中古文校之欧阳大
 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文字异
 者七百馀脱字数十惜其晚出不获列于学宫东京
 杜林最好之贾逵马融郑玄之属为之作训然石经
 卒从㐲氏晋郑冲又好之以授苏愉愉授梁柳柳授
卷七十七 第 96a 页 WYG0971-0207c.png
 减曹曹授梅颐为豫章内史上其书而有缺典至隋
 始备蔡大宝刘炫之属皆宗之而孔学大行然姚方
 兴所上舜典多二十八字识者终不能无疑焉西汉
 又有东莱书百二篇黜为伪书平当周敞皆经师共
 劝留之不能得二子之留岂非以中书所校者乃伏
 氏之书不可尽据欤然其篇目有九共典宝原命肆
 命与书序相照岂亦有可留者不得以樊并之而废
 之宋元丰中唐州民家得三坟书晁氏武云亦伪书
卷七十七 第 97a 页 WYG0971-0208a.png

卷七十七 第 98a 页 WYG0971-0208c.png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孔子删诗存三百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
 竹帛间也汉时言诗者四家齐辕固生傅伏恭任末
 为齐诗鲁申公傅包咸高诩魏应为鲁诗燕韩婴傅
 薛汉召驯澹台敬伯为韩诗荀卿授鲁国毛亨毛苌
 傅谢曼卿卫宏贾逵郑众马融郑玄为毛诗宏作小
 序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齐鲁韩三家并
 立于学官毛诗至汉平始得立齐诗亡于曹魏鲁诗
卷七十七 第 98b 页 WYG0971-0208d.png
 亡于西晋韩诗内傅亡于隋三诗既亡而毛诗独行
 盖大毛公之诗得之申公申公傅之子夏其说多合
 于金縢仪礼国语孟子诸书自汉晋至唐宋皆用其
 语至于他经所引诗皆本其意解之朱子集注乃多
 主郑玄郑玄有诗谱欧阳公有诗图皆为十四国世
 次而作汉志诗六家唐志诗二十五家宋志五十三
 家皇明设学造士专主朱子集傅而诸家之学止备
 参考成祖命儒臣纂诗经大全行于世
卷七十七 第 99a 页 WYG0971-0209a.png

卷七十七 第 100a 页 WYG0971-0209c.png
 
 
 
 
 
 
 
 
卷七十七 第 100b 页 WYG0971-0209d.png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戒
 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周室既
 微载籍残缺仲尼因鲁史以成春秋厥后则有左氏
 公羊榖梁三家之傅三家惟公榖列于学官余读子
 夏丧服傅乃知公榖之文有所本焉三傅之行公羊
 独盛盖董仲舒公孙弘以春秋显其后颜严二氏之
 学益广武帝为之立颜严二博士唐玄宗所谓学开
 五傅者也榖梁之傅甚寡惟戾太子好之宣帝为立
卷七十七 第 101a 页 WYG0971-0210a.png
 博士亦挂剑之意也卒不著东汉谢咏颖容为左氏
 张玄为颜氏丁恭周泽为严氏又有李育何休盛称
 公羊为墨守而榖梁寖微矣历汉魏西晋至南渡始
 得范武子汉志春秋二十三家唐志六十六家宋志
 一百二十九家皇明惟春秋胡安国列于学官至成
 祖命儒臣纂修春秋大全行于世
卷七十七 第 102a 页 WYG0971-0210c.png
 
 
 
 
 
 
 
 
卷七十七 第 102b 页 WYG0971-0210d.png
 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于曲为之防事为之制周衰
 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巳灭去其籍汉兴鲁高堂生
 傅士礼十二篇讫于孝宣之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
 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宫礼古经出于鲁淹中
 高堂生萧奋孟卿后苍二戴所傅仪礼也戴德傅记
 八十五篇大戴礼也戴圣傅礼四十九篇今礼记也
 西汉庆氏与二戴并傅东汉止立二戴博士后惟曹
 褒父子宗庆氏学汉末惟郑玄宗小戴记为之注通
卷七十七 第 103a 页 WYG0971-0211a.png
 仪礼周礼为三礼汉志礼十三家唐志六十九家宋
 志六十四家
 乐志杂于礼记中凡六家汉惟制氏以推乐声律志在
 乐官颇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武帝时河
 涧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
 以作乐记与制氏不相远皇明惟陈浩礼记注列于
 学官成祖命儒臣纂修礼记大全行于世
卷七十七 第 104a 页 WYG0971-0211c.png
 
 
 
 
 
 
 
 
卷七十七 第 104b 页 WYG0971-0211d.png
 秦用苛政与周官相反故禁焚独惨至汉孝武是书
 始入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而见故不立博士成帝诏刘
 向校录经傅子歆继之知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迹
 始得列叙著于录略而里人河南杜子春年且九十
 能通其说郑兴与子众及贾逵往受业焉由是议郎
 卫敬仲南郡太守马季良皆注周礼解诂林孝存曰
 武帝知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书故作十论七难以
 排弃之何休亦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惟郑玄遍览群
卷七十七 第 105a 页 WYG0971-0212a.png
 经以为经世大法具载周礼故能答林硕之论网罗
 众家为之条注陆德明为之释文唐贾公彦为之疏
 而后周礼大行于世
卷七十七 第 106a 页 WYG0971-0212c.png
 
 
 
 
 
 
 
 
卷七十七 第 106b 页 WYG0971-0212d.png
 按孝经自鲁共王得之孔壁皆蝌蚪书人无识者孔
 安国以今文考定书之竹简唐玄宗自注诏元澹为
 疏始立于学宫有颜经十八章孔安国傅二十二章
 刘向从颜氏
卷七十七 第 107a 页 WYG0971-0213a.png
 
 
 
 
 
 
 
 
卷七十七 第 107b 页 WYG0971-0213b.png
 按王充云武帝得论语于孔壁中皆名曰傅孔安国
 以古论教晋人扶卿始曰论语汉安昌侯授鲁论于
 夏侯建又从王吉授齐论择善而从号曰张侯论禹
 以授成后汉包咸周氏并为章列于学宫古论惟孔
 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傅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
 参考齐论古论为之注魏何晏又为辑解梁陈时惟
 郑何立于国学皇明惟朱氏论语列于学宫而成祖
 命儒臣纂修论语大全行于世
卷七十七 第 108a 页 WYG0971-0213c.png
 
 
 
 
 
 
 
 
卷七十七 第 108b 页 WYG0971-0213d.png
 学庸二书汉小戴辑礼记四十九篇之中孝宣立小
 戴礼而二书已并列于学宫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
 至宋二程氏又表章之宋孝宗淳熙中朱熹集注论
 孟取大学中庸为之章句或问通称为四章宁宗
 嘉定四年国子司业刘爚奏刻朱子四书于太学由
 是四书之傅大行于世皇明亦惟朱子学庸章句列
 于学宫成祖命儒臣纂修大学中庸大全并行
卷七十七 第 109a 页 WYG0971-0214a.png
孟 陆善经(注七/篇)
  赵岐(注十/四篇) 孙奭(疏/)
子 丁公著(音/释)
 孟子前史皆在儒家赵岐陆善经为之注张镒丁公
 著为之音释至宋始列于经而孙奭为之疏孟子有
 外书四篇性善辩又说孝经为政赵岐云伪书也汉
 文尝置孟子博士王充冯休李遘司马公林慎思郑
 原叔之徒与孟子异者凡六家故世儒又有翼孟尊
卷七十七 第 109b 页 WYG0971-0214b.png
 孟书皇明惟朱子所注孟子列于学宫成祖命儒臣
 纂修孟子大全行于世
卷七十七 第 110a 页 WYG0971-0214c.png
 
 
 
 
 
 
 
 
卷七十七 第 110b 页 WYG0971-0214d.png
 尔雅旧附孝经六书为小学之书隋经藉志以附论
 语类至唐陆德明始为周公之书列于经赵岐云孝
 文尝立尔雅博士然史汉无徵焉尝考之前代小学一
 书古者八岁入小学故保氏掌教国子教之六书谓
 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汉兴萧
 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大史试学以六体试之六体者
 古文奇字篆书𨽻书缪篆虫书皆所以知古今文字
 摹印章书幡字也古例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
卷七十七 第 111a 页 WYG0971-0215a.png
 老至于衰世是非无证人用其私皇明太祖纂洪武
 正韵一书行天下令科试行移一以是书为准
  汉儒傅经统派总叙
 经匪道也道本无言经则有文辞可据俾诵习典籍
 者反诸身心极深䌷绎探究而有所触发则斯道渐
 与身心融彻此经之所以不可一日无也譬之文劵
 非事产而事产赖以稽查子孙且得世守之勿失耳
 可知经籍所系匪轻则汉儒之傅经者可使湮没弗
卷七十七 第 111b 页 WYG0971-0215b.png
 傅乎况当秦皇焚坑后散灭一尽乃得诸儒口授心
 维之守一于千百而师门渊源各有派叙故随各经
 记之重道故重经亦因以重其人也魏晋以下如王
 肃杜预范平文立徐邈刘炫房晖辈亦俱纂述其绪
 唐又因其注而疏之其陆元朗颜师古孔颖达褚无
 量诸人各守师闻不至弃绝至宋儒大有发明得以
 集其注疏启迪后人皆其力也可见经乃斯道之寄
 可尽委为古人所咀糟粕而轻视之哉观渡江河必
卷七十七 第 112a 页 WYG0971-0215c.png
 藉舟楫以诞登适长安必资舆马以至远今诵其诗
 读其书不知其人恶乎可尝闻古人受一字之益至
 终身师之而得遗经一言辄洞彻自家性命之奥不
 与日用饮食以养生者同功哉此则在好古敏求者
 受益何如耳
 
 
 
卷七十七 第 112b 页 WYG0971-0215d.png
 
 
 
 
 
 
 
 图书编卷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