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六
卷七十六 第 1a 页 WYG0971-01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七十六
            明 章潢 撰
 
 
 
 
 
卷七十六 第 1b 页 WYG0971-0132d.png
 朱子曰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人各得
 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
 通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已矣盖天地
 之心其德有四曰元亨利贞而元无不统其运行焉
 则为春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气无所不通故人之
 为心其德亦有四曰仁义礼智信而仁无不包其发
 用焉则为爱恭宜别之情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故
 论天地之心者则曰乾元坤元则四德之体用不待
卷七十六 第 2a 页 WYG0971-0133a.png
 悉数而足论人心之妙者则曰仁人心也则四德之
 体用亦不待遍举而该盖仁之为道乃天地生物之
 心即物而在情之未发而此体已具情之既发而其
 用不穷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
 在是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于求仁也其
 言有曰克己复礼为仁言能克去己私复乎天理则
 此心之体无不在而此心之用无不行也又曰居处
 恭执事敬与人忠则亦所以存此心也又曰事亲孝
卷七十六 第 2b 页 WYG0971-0133b.png
 事兄弟及物恕则亦所以行此心也又曰求仁得仁
 则以让国而逃諌伐而饿为能不失乎此心也又曰
 杀身成仁则以欲甚于生恶甚于死为能不害乎此
 心也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
 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或曰若
 子之言则程子所谓爱情仁性不可以爱为仁者欤
 曰不然程子之所谓以爱之发而名仁者也吾之所
 论以爱之理而名仁者也盖所谓情性者虽其分域
卷七十六 第 3a 页 WYG0971-0133c.png
 之不同然其脉络之通各有攸属者则曷尝判然离
 绝而不相管哉吾方病夫学者诵程子之言而不求
 其意遂至于判然离爱而言仁故特论此以发明其
 遗意而子顾以为异乎程子之说不亦误哉或曰程
 氏之徒言仁多矣盖有谓爱非仁而以万物与我为
 一为仁之体者矣(陈渊问杨龟山曰万物与/我为一其仁之体乎曰然)亦有谓
 爱非仁而以心有知觉释仁之名者矣(上蔡谢氏曰/心有所觉谓)
 (之仁仁则心与事为一草木五谷之实谓之仁取名/于生也生则有所觉矣四体之偏痹谓之不仁取名)
卷七十六 第 3b 页 WYG0971-0133d.png
 (于不知觉也不知觉则死矣事有感而随之以喜怒/哀乐应之以酬酢万变者非知觉不能也身与事接)
 (而心漠然不省者与四体不仁无异也然则不仁者/虽生无以异于死虽有心亦邻于无心虽有四体亦)
 (弗为吾用也故视而弗见听而弗闻食而/不知其味此善学者所以急急于求仁也)今子之言
 若是然则彼皆非欤曰彼谓物我为一者可以见仁
 之无不爱矣而非仁之所以为体之真也彼谓心有
 知觉者可以见仁之包乎智矣而非仁之所以得名
 之实也观孔子答子贡博施济众之问与程子所谓
 觉不可以训仁者则可见矣子尚安得复以此而论
卷七十六 第 4a 页 WYG0971-0134a.png
 仁哉抑泛言同体者使人含糊昏缓而无警切之功
 其弊或至于认物为巳者有之矣专言知觉者使人
 张皇迫躁而无沉潜之味其弊或至于认欲为理者
 有之矣一忘一助二者盖胥失之而知觉之云者于
 圣门所云乐山能守之气象尤不相似予尚安得复
 以此而论仁哉因并记其语作仁说
  古今言仁考
 易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卷七十六 第 4b 页 WYG0971-0134b.png
 书曰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礼记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
 人而已矣
 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
 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德輶如
 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
卷七十六 第 5a 页 WYG0971-0134c.png
 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
 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大学傅曰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中庸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力行近乎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
卷七十六 第 5b 页 WYG0971-0134d.png
 仁智者利仁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
 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
卷七十六 第 6a 页 WYG0971-0135a.png
 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
 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
 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给屡憎
 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
 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
 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
卷七十六 第 6b 页 WYG0971-0135b.png
 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
 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
 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
 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
 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卷七十六 第 7a 页 WYG0971-0135c.png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
 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
 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
 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巳欲
 立而立人巳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巳
卷七十六 第 7b 页 WYG0971-0135d.png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
 仁而得仁又何怨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
卷七十六 第 8a 页 WYG0971-0136a.png
 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
 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
 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
 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
卷七十六 第 8b 页 WYG0971-0136b.png
 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
 可弃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
 则吾不知也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卷七十六 第 9a 页 WYG0971-0136c.png
 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
 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卷七十六 第 9b 页 WYG0971-0136d.png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
 也事其大夫之贤者犮其士之仁者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
 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卷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0971-0137a.png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諌而死孔子曰殷有三
 仁焉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巳不亦远乎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卷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0971-0137b.png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
 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
 者在职国家閒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
 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
 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
卷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0971-0137c.png
 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閒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
 祸也祸福无不自已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
 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
 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
 宅也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
卷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0971-0137d.png
 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
 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巳而后
 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巳者反求诸巳而已矣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
 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
 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卷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0971-0138a.png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
 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
 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
 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
卷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0971-0138b.png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莭文斯二者是也乐之
 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巳也恶可巳则
 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
 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
 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
卷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0971-0138c.png
 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
 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
 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
 于贤者也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
 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卷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0971-0138d.png
 程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生之
 谓性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
 仁也又曰非仁则无以见天地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我也如其皆我何所
 不尽不能有诸已则其与天地万物岂特相去千万
 而已哉 自古不曾有人解仁字之义须是道与他
 分别出五常若只是兼体却只有四也且譬一身仁
 头也其他四端手足也至如易虽言元者善之长然
卷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0971-0139a.png
 亦须通四德以言之
 问仁曰此在诸公自思之将圣贤所言仁处类聚观
 之体认出来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为
 仁恻隐固是爱也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
 为仁孟子言恻隐为仁盖为前已言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既曰仁之端则不可便谓之仁退之言博爱之
 谓仁非也仁者固博爱然便以博爱为仁则不可
 仁者必爱指爱为仁则不可仁者无所知觉指知觉
卷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0971-0139b.png
 为仁则不可 观物于静中皆有春意切脉最可体
 仁 观鸡雏此可观仁 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
 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做仁 公而以人
 体之故为仁只为公则物我兼照故仁所以能恕所
 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也 人之一肢病
 不知痛痒谓之不仁人之不仁亦犹是也盖不知仁
 道之在巳也知仁道之在巳而由之乃仁也 视听
 言动一于礼谓之仁 仁则一不仁则二 大率把
卷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0971-0139c.png
 捉不定皆是不仁去不仁则仁存 学者识得仁体
 实有诸已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
 诚敬存之而已 至仁则天地为一身而天地之间
 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夫人岂有视四肢百体而不
 爱者哉圣人仁之至也独能体是心而已曷尝支离
 多端而求之自外乎故能近取譬者仲尼所以示子
 贡以为仁之方也医书有以手足风顽谓之四体不
卷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0971-0139d.png
 仁为其疾痛不以累其心故也夫手足在我而疾痛
 不与知焉非不仁而何世之忍心无恩者其自弃亦
 若是而已 孟子云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中
 庸所谓率性之谓道是也仁者人此者也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仁也若以敬直内则便不直矣行仁义岂
 有直乎必有事焉而勿正则直也夫能敬以直内义
 以方外则与物同矣故曰敬义立而德不孤是以仁
 者无对放之东海而准放之西海而准放之南海而
卷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0971-0140a.png
 准放之北海而准医家言四体不仁最能体仁之名
 也
 张子曰虚者仁之原礼义者仁之用 虚则生仁仁
 在理以成之 敦厚虚静仁之本敬和接物仁之用
 龟山杨氏曰论语言仁处皆仁之方也若正所谓仁
 则未之尝言也故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要道得亲
 切唯孟子言仁人心也最为亲切
 上蔡谢氏曰心者何也仁是已仁者何也活者为仁
卷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0971-0140b.png
 死者为不仁今人身体麻痹不知痛痒谓之不仁桃
 杏之核可种而生者谓之桃仁杏仁言有生之意推
 此仁可见矣 问一日静坐见一切事平等皆在我
 和气中此是仁否曰此只是静中工夫只是心虚气
 平也须是应事时有此气象方可好 仁者天之理
 非杜撰也故哭死而哀非为生也经德不回非干禄
 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天理当然而已矣当然而为
 之是为天之所为也圣门学者大要以克己为本克
卷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0971-0140c.png
 己复礼无私心焉则天矣
 和靖尹氏曰鲍某尝问伊川仁者爱人便是仁乎伊
 川云爱人仁之事耳焞时侍坐归因取论语中说仁
 事致思久之忽有所得遂见伊川请益曰某以仁惟
 公可尽之伊川沉思久之云思而至此学者所难及
 也天心所以至仁者惟公尔人能至公便是仁 谢
 收尝问学于伊川伊川云学之大无如仁汝谓仁是
 如何谢久之无入处一日再问爱人是仁否伊川云
卷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0971-0140d.png
 爱人乃仁之端非仁也谢收去焞因曰某谓仁者公
 而已矣伊川云何谓也焞曰能好人能恶人伊川云
 非善涵养不易见得到此
 延平李氏曰答朱元晦书曰仁字难说论语一部只
 是说与门弟子求仁之方知所以用心庶几私欲沉
 天理见则知仁矣如颜子仲弓之问圣人所以答之
 之语皆其切要用力处也孟子曰仁人心也心体通
 有无贯幽明无不包括与人指示于发用处求之也
卷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0971-0141a.png
 又曰仁者人也人之一体便是天理无所不备具若合
 而言之人与仁之名亡则浑是道理也来谕以谓仁
 是心之正理能发能用底一个端绪如胎育包涵其
 中生气无不纯备而流动发生自然之机又无顷刻
 停息愤盈发泄触处贯通体用相循初无间断此说
 推扩得甚好但又云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乎禽兽者
 以是而已若犬之性牛之性则不得而与焉若如此
 说恐有碍盖天地中所生物本源则一虽禽兽草木
卷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0971-0141b.png
 生理亦无顷刻停息间断者但人得其秀而最灵五
 常中和之气所聚禽兽得其偏而已此其所以异也
 若谓流动发生自然之机与夫无顷刻停息间断即
 禽兽之体亦自如此若以为此理唯人独得之即恐
 推测体认处未精于他处便有差也又云须体认到
 此纯一不杂处方见浑然与物同体气象一段语却
 无病又云从此推出分殊合宜处便是义以下数句
 莫不由此而仁一以贯之盖五常百行无往而非仁
卷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0971-0141c.png
 也此说大槩是然细推之却似不曾体认得伊川所
 谓理一分殊龟山云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
 所以为义之意盖全在知字上用着力也谢上蔡语
 录云不仁便是死汉不识痛痒了仁字只是有知觉
 了了之体段若于此不下工夫令透彻即何缘见得
 本源毫发之分殊哉若于此不了了即体用不能兼
 举矣此正是本源体用兼举处人道之立正在于此
 仁之一字正如四德之元而仁义二字正如立天道
卷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0971-0141d.png
 之阴阳立地道之柔刚皆包摄在此一字尔大抵学
 者多为私欲所昏故用力不精不见其效若欲于此
 进步须把断诸路头静坐默识使之泥滓渐渐消去
 方可不然亦足是说也更熟思之
 朱子曰仁也者天地所以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
 以为心者也惟其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是以
 未发之前四德具焉曰仁义礼智而仁无不统已发
 之际四端著焉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而恻隐之心
卷七十六 第 20a 页 WYG0971-0142a.png
 无所不通此仁之体用所以涵育浑全周流贯彻专
 一心之妙而为众善之长也
 仁是根爱是苗不可便唤苗做根然而这个苗却定
 是从那根上来
 问仁者爱之理曰这一句只将心性情看便分明一
 身之中浑然自有个主宰者心也有仁义礼智则是
 性发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则是情恻隐爱也仁之
 端也仁是体爱是用又曰爱之理爱自仁出也然亦
卷七十六 第 20b 页 WYG0971-0142b.png
 不可离了爱去说仁问韩愈博爱之谓仁曰是指情
 为性了问周子说爱曰仁与博爱之说如何曰爱曰
 仁犹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就爱处指出仁若博
 爱之谓仁之谓便是把博爱做仁了终不同
 问周子窗前草不除去即是谓生意与自家一般曰
 他也只是偶然见与自家意思相契又问横渠驴鸣
 是天机自动意思曰固是他也是偶然见他如此如
 谓草与自家意一般木叶便不与自家意思一般乎
卷七十六 第 21a 页 WYG0971-0142c.png
 如驴鸣与自家呼唤一般马鸣便不与自家一般乎
 问程子观天地生物气象也是如此曰他也只是偶
 然见如此便说出来示人而今不成只管去守看生
 物气象
 问圣贤言仁有专指体而言者有包体用而言者曰
 仁对义礼智言之则为体专言之则兼体用
 以心之德而专言之则未发是体已发是用以爱之
 理而偏言之则仁便是体恻隐是用
卷七十六 第 21b 页 WYG0971-0142d.png
 南轩张氏曰仁者天下之正理此言仁乃天下之正
 理也天下之正理而体之于人所谓仁也若一毫之
 偏则失其正理而为不仁矣
 勉斋黄氏曰仁包四者包字须看得出尝记朱先生
 云未发则有仁义礼智之性而仁则包四德已发则
 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而恻隐则贯四端贯字
 如一个物串在四个物里面过包字如四个物都合
 在一个物里面
卷七十六 第 22a 页 WYG0971-0143a.png
 北溪陈氏曰仁道甚广大精微可以用处只为爱而
 发见之端为恻隐又曰仁是此心生理全处常生生
 不息故其端绪方从心中萌动发出来自是恻然有
 隐由恻隐而充及到那物上遂成爱故仁乃是爱之
 根而恻隐则根之萌芽爱则又萌芽之长茂已成者
 也观此则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自可见得脉络
 相关处矣
 孔门教人求仁为大只专言仁以仁包万善能仁则
卷七十六 第 22b 页 WYG0971-0143b.png
 万善在其中矣至孟子乃兼仁义对言之犹四时之
 阴阳也 自孔门后人都不识仁汉人只把做恩爱
 说是又大泥了爱人就上起楼起阁将仁看得全粗
 了故韩子遂以博爱为仁至程子始分别得明白谓
 仁是性爱是情然自程子此言一出门人又将爱全
 掉了一向求高远去不知仁是爱之性爱是仁之情
 爱虽不可以正名仁而仁亦岂能离得爱上蔡遂专
 以知觉言仁夫仁者固能知觉谓知觉为仁则不可
卷七十六 第 23a 页 WYG0971-0143c.png
 若转一步看知觉纯是理便是仁也龟山又以万物
 与我为一为仁体夫仁者固能与万物为一体谓万
 物为一为仁则不可此乃是仁之量若能转来看只
 于与物为一之前彻表里纯是天理流行无间便是
 仁也吕氏克己铭又欲克去有己须与物合为一体
 方为仁认得仁都旷荡在外了于我都无统摄必己
 与物对时方下得克己工夫若平居独处不与物对
 时工夫便无可下手处可谓疏阔之甚㨿其实也如
卷七十六 第 23b 页 WYG0971-0143d.png
 何得与物合一洞然八方如何得皆在我闼之内此
 不过只是想像个仁中大抵气象如此耳仁实何在
 焉殊失向来孔颜傅授心法本旨其他门人又浅皆
 无有说得亲切者 仁有以理言者有以心言者有
 以事言者以理言则只是此心全体天理之公如文
 公所谓心之德爱之理此是以理言者也心之德乃
 专言而其体爱之理乃偏言而其用也程子曰仁者
 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亦以理言者也以心言则知此
卷七十六 第 24a 页 WYG0971-0144a.png
 心纯是天理之公而绝无一毫人欲之私必间之也
 如夫子称回心三月不违仁程子谓只是无纤毫私
 欲少有私欲便是不仁及雍也不知其仁等类皆是
 以心言者也以事言则只是当理而无私心之谓如
 夷齐求仁而得仁殷有三仁及子文之忠文子之清
 皆未知焉得仁等类是也若以用工言则只是去人
 欲复天理以全其本心之德而已矣如夫子当时答
 群弟子问仁虽各随其才质病痛之不同而其旨意
卷七十六 第 24b 页 WYG0971-0144b.png
 所归大槩不越乎此
 西山真氏曰仁之一字从古无训且如义训宜礼训
 理又训履智训知皆可以一字名其义惟仁不可以
 一字训孟子曰仁者人也亦只是言仁者乃人之所
 以为人之理亦不是以人训仁盖缘仁之道大包五
 常贯万善所以不可以一言尽之自汉以后儒者只
 将爱字说仁殊不知仁固主乎爱然爱不足以尽仁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者此心恻然有隐
卷七十六 第 25a 页 WYG0971-0144c.png
 即所谓爱也然只是仁之发端而已韩文公言博爱
 之谓仁程先生非之以为仁自是性爱自是情以爱
 为仁是以情为性也至哉言乎朱文公先生始以爱
 之理心之德六字形容之所谓爱之理者言仁非止
 乎爱乃爱之理也盖以体言之则仁之道大无所不
 包发而为用则主乎爱仁者爱之体也爱者仁之用
 也爱者如见赤子入井而恻然欲有以救之以至矜
 怜悯惜慈祥恩惠爱之谓也性中既有仁发出来便
卷七十六 第 25b 页 WYG0971-0144d.png
 是爱如根上发出苗以苗为出于根则可以苗便为
 根则不可以爱出于仁则可以爱便作仁则不可故
 文公以爱之理三字言之方说得尽又曰心之德何
 也盖心者此身之主而其理则得于天仁义礼智皆
 此心之德而仁又为五常之本如元亨利贞皆乾之
 德而元独为四德之长天之元即人之仁也元为天
 之全德故仁亦为人心之全德然仁之所以为心之
 德者正以主乎爱故也仁所以能爱者盖天地以生
卷七十六 第 26a 页 WYG0971-0145a.png
 物为心而人得之以为心是以主乎爱也爱之理心
 之德六字之义乃先儒所未发而朱文公始发之其
 有功于学者至矣可深味之
 鲁斋许氏曰仁为四德之长元者善之长前人训元
 为广大真是有理心胸不广大安能爱敬安能教思
 容保民无疆
 临川吴氏曰天之为天也元而已人之为人也仁而
 已四序一元也五常一仁也人之有仁如木之有本
卷七十六 第 26b 页 WYG0971-0145b.png
 木有本干枝所由生也人有仁万善所由出也人而
 贼其仁犹木戕其本也木无本则其枝瘁而干枯人
 不仁则其心死而身虽生也奚取
 敬轩薛先生曰思虑一毫杂妄即非仁便当克去
 西铭自乾父坤母至兄弟颠连而无告者一莭皆状
 仁之体自于时保之至没吾宁也皆求仁之方
 只是循天理便有序而和故仁者礼乐之本也
 阳明王先生曰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明明德
卷七十六 第 27a 页 WYG0971-0145c.png
 虽亲民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
 尽处
 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䜣合
 和畅原无间隔来书谓人之生理本自和畅本无不
 乐但为客气物欲搅此和畅之气始有间断不乐处
 也时习者求复此心之本体也悦则本体渐复矣朋
 来则全体之䜣合和畅充周无间本体之䜣合和畅
卷七十六 第 27b 页 WYG0971-0145d.png
 本来如是初未尝有所增也就使无朋来而天下莫
 我知焉亦未尝有所减也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
 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
 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之人心其
 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
 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
 子兄弟如仇雠者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
卷七十六 第 28a 页 WYG0971-0146a.png
 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人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
 复其心体之同然阳明子曰大人者天地万物为一
 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
 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
 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
 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
 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
 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
卷七十六 第 28b 页 WYG0971-0146b.png
 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与鸟
 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
 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
 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
 焉是其仁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
 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
 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
 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于
卷七十六 第 29a 页 WYG0971-0146c.png
 欲而未蔽于私之时也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
 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
 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是故苟无私欲之蔽
 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
 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故大
 人之学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自明其明德复其天
 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
 所增益之也
卷七十六 第 29b 页 WYG0971-0146d.png
  仁总论
 学莫要于求仁论语二十篇圣贤问答莫非求仁之
 方而仁之所以为仁圣人且罕言之矣仁岂易识哉
 昔之人有以爱与公与觉言仁者皆不足以尽仁也
 朱子则谓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所得以为心
 者也惟其得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是以未发之前
 四德具焉曰仁义礼智而仁无所不统已发之际四
 端著焉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而恻隐之心无所不
卷七十六 第 30a 页 WYG0971-0147a.png
 通此仁之体涵育浑全周流贯彻专一心之用为万
 善之长也论仁之理亦既详矣独孔子曰仁者人也
 孟子亦曰仁也者人也说仁者曾有亲切简明如孔
 孟者乎但不识人之所以为人其何以识仁也是故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惟人也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
 合而凝独得其秀而最灵者焉精气为物形之谓也
 游魂为变神之谓也形神浑合活泼泼地人之谓也
 故细观人之一身外而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以及爪
卷七十六 第 30b 页 WYG0971-0147b.png
 发之细内而髓精血液五脏六腑以及神气之灵统
 同而融会为一身焉此身自顶及踵周流贯彻生生
 不息故耳听目视手持足行脏腑之运化经络之管
 摄血脉之流注虽各一其职而联络以共成一体无
 毫釐隔碍此其所以为活人者何也仁也无故毁伤
 其肢体拔一发断一爪即痛彻浑身此心有不忍焉
 无尺寸之肤不爱无尺寸之肤不自知觉者何也仁
 也即六尺之躯为一元之会四端万善悉从此出人
卷七十六 第 31a 页 WYG0971-0147c.png
 者仁也不信然哉斯人也设病痿痹则手足吾之手
 足也痛痒若不相关便为不仁之人矣知痿痹为不
 仁则仁即人也断可识矣一人如是人人皆然人固
 如是大而天地微而万物亦莫不然所谓视天下为
 一家中国犹一人天地万物为一体者非以仁为美
 而有意以为之也乾父坤母民胞物与混混沦沦本
 同一气无有间隔故不独骨肉至亲恩爱浃洽如手
 足之卫头目腹心之顾四肢一或触之自然萌动此
卷七十六 第 31b 页 WYG0971-0147d.png
 衷自有不容巳者观其遇孺子入井而倏然恻隐遇
 鸟兽哀鸣觳觫而倏然怜悯遇草木摧折而倏然矜
 恤遇瓦石毁裂而倏然顾惜虽由亲及疏不无差等
 而不忍之心则一而已矣故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未发而谓之体谓为爱之理发而谓之用谓为爱之
 施统而言之人之心也犹元亨利贞统之为乾元坤
 元大生广生而天地之大德曰生是也惟其人人同
 此仁体所以孩提之童不学不虑莫不知爱其亲者
卷七十六 第 32a 页 WYG0971-0148a.png
 此也所以大人与天地合德其要只在不失赤子之
 心者此也所以慈母不待学而后嫁自能保养赤子
 者此也所以八荒我闼巳欲立而立人巳欲达而达
 人而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者此也所以万物皆
 备于我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强恕而行求仁莫
 近焉者此也所以形色天性而践形惟肖骨肉都融
 与道合真而为天下之完人者此也否则一或不仁
 不特隔形体分汝我视至戚若仇雠甚则纵耳目之
卷七十六 第 32b 页 WYG0971-0148b.png
 欲虽毁伤躯命而不顾自暴自弃虽有仁者亦无如
 之何矣虽然人特弗之思耳彼一肢一莭或痿痹不
 仁则不远秦楚之路必求良医以自疗治而浑身麻
 木不知痛痒乃不思求明师为之针砭其恻隐之心
 安在哉知所以恻悯孺子鸟兽草木以及瓦石而忘
 自恻焉胡为乎不自爱也不自觉也不能公此身于
 天地万物中而自戕其生生之真机也人之丼心不
 仁一至此哉噫孔子之为人也发愤不厌故中心安
卷七十六 第 33a 页 WYG0971-0148c.png
 仁回之为人也竭才服膺故不违仁善乎曾子曰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巳不亦远乎此万世为
 人之极则也后儒止以公理视仁不教人以人道自
 尽天下鲜仁谁之咎哉
  道
  古今言道总考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
 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卷七十六 第 33b 页 WYG0971-0148d.png
 故君子之道鲜矣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
 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
 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书洪范篇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
 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
 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卷七十六 第 34a 页 WYG0971-0149a.png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志于
 道㨿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
 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
 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子夏曰君子
 学以致其道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
 不为也
卷七十六 第 34b 页 WYG0971-0149b.png
 中庸曰率性之谓道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
 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
 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
 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
 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
 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
卷七十六 第 35a 页 WYG0971-0149c.png
 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子曰道不远
 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
 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
 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巳而不愿亦勿
 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
 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
 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
 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敢尽言顾行行顾
卷七十六 第 35b 页 WYG0971-0149d.png
 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
 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
 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
 乎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
 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天下之
 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
 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
 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诚者天之道也
卷七十六 第 36a 页 WYG0971-0150a.png
 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
 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大哉圣人
 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
 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苟不至德至道不凝
 焉
 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夫道一而
 已矣 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
 待后之学者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
卷七十六 第 36b 页 WYG0971-0150b.png
 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
 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
 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
 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熄孔子之道不著
 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
 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 仁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
 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
卷七十六 第 37a 页 WYG0971-0150c.png
 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曰仁
 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知之实知斯二者
 弗去是也礼之实莭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
 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巳也恶可巳则不知足之蹈
 之手之舞之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
 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
 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
卷七十六 第 37b 页 WYG0971-0150d.png
 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
 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
 也举一而废百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
 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
 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
 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万章曰一
 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
卷七十六 第 38a 页 WYG0971-0151a.png
 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
 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君子反经而
 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隐矣
 董子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复进邪说灭熄
卷七十六 第 38b 页 WYG0971-0151b.png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夫仁人
 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
 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韩子原道篇略曰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
 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
 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又曰古之为民者四(士农/工商)
 之为民者六(四民之外/又有释老)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
 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柰
卷七十六 第 39a 页 WYG0971-0151c.png
 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又曰古之所谓正心诚意者将
 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
 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又曰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
 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
 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又曰夫所谓先王之
 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足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
卷七十六 第 39b 页 WYG0971-0151d.png
 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
 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
 菜鱼肉其为道易明而为教易行也曰斯道何道也
 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
 傅之舜舜以是傅之禹禹以是傅之汤汤以是傅之
 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傅之孟轲轲之
 死不得其傅焉荀与杨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周子曰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匪仁匪义匪礼匪智
卷七十六 第 40a 页 WYG0971-0152a.png
 匪信悉邪也邪动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动 圣
 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
 地岂不易简岂为难知不守不行不廓耳 天地间
 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
 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难得者有于身非
 师友则不可得也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
 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巳者陋矣
 程子曰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
卷七十六 第 40b 页 WYG0971-0152b.png
 为地道在人则为人道天之自然谓之天道 系辞
 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云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
 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惟
 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识
 之或者以清虚一大为天道此乃以器而言非道也
  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 书言天
 叙天秩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 道之
卷七十六 第 41a 页 WYG0971-0152c.png
 外无物物之外无道是天地间无适而非道也即父
 子而父子在所亲即君臣而君臣在所严以至为夫
 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此道所以不可须
 臾离也 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
 应不是后如百尺木有根本至枝叶皆是一贯不可
 道上面事无形无兆却待人旋要安排引入来教入
 涂辙却只是一个涂辙 今语道则须待要寂灭湛
 静形使如槁木心使如死灰岂有直做墙壁木石而
卷七十六 第 41b 页 WYG0971-0152d.png
 谓之道所贵乎智周天地万物而不遗又几时要如
 死灰所贵乎动容周旋中礼又几时要如槁木论心
 术无如孟子也只谓必有事焉今既如槁木死灰则
 却于何处有事
 张子曰大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
 是性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其来也几微易简其
 究也广大坚固起知于易者乾乎效法于简者坤乎
 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不如野马絪
卷七十六 第 42a 页 WYG0971-0153a.png
 缊不足谓之大和语道者知此谓之道 循天下之
 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故曰易简之善配至
 德 道所以可久可大以其肖天地而不杂也与天
 地不相似其违道也远矣 人知道为自然而未识
 自然之为体
 邵子曰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
 道而行天地人物则异也其于由道一也夫道也者
 道也道无形行之则见于事矣如道路之道坦然使
卷七十六 第 42b 页 WYG0971-0153b.png
 千亿万年行之人知其归者也 事无大小皆有道
 在其间能安分则谓之道不能安分谓之非道显诸
 仁者天地生万物之功则人可得而见也所以造万
 物则人不可得而见是藏诸用也 天地之道备于
 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
 毕矣
 蓝田吕氏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良心所发莫非道
 也在我者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皆道也在彼者君臣
卷七十六 第 43a 页 WYG0971-0153c.png
 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亦道也在物之分则有彼
 我之殊在性之分则合内外一体而已是皆人心所
 同然乃吾性之所固有也
 上蔡谢氏曰圣人之道无显微无内外由洒扫应对
 进退而上达天道本末一以贯之
 和靖尹氏谓吕坚中曰吾道甚平易明白须行到无
 内外无思虑方得
 五峰胡氏曰道者体用之总名仁其体义其用合体
卷七十六 第 43b 页 WYG0971-0153d.png
 与用斯为道矣 尧舜禹汤文王仲尼之道天地中
 和之至非有取而后为之者也是以周乎万物通乎
 无穷日用而不可离也 道不能无物而自道物不
 能无道而自物道之有物犹风之有动水之有流也
 夫孰得而间之故离物求道者妄而已矣 朱子曰
 这道浩浩无穷圣人之道如饥渴饮食道之常存初
 非人所能与只是此个自是亘古亘今常在不灭之
 物虽被人作坏终殄灭他不得 鸢飞鱼跃道体随
卷七十六 第 44a 页 WYG0971-0154a.png
 处发见 天高地下人位乎中天之道不出乎阴阳
 地之道不出乎柔刚是则舍仁与义亦无以立人之
 道矣然而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谓三纲
 之要五常之本人伦天理之至 通天下只是一个
 天机活物流行发用无间刻息据其已发者而指其
 未发者则已发者人心而凡未发者皆其性也亦无
 一物而不备矣夫岂别有一物拘于一时限于一处
 而名之哉即夫日用之间浑然全体如川流之不息
卷七十六 第 44b 页 WYG0971-0154b.png
 天运之不穷耳此所以体用精粗动静本末洞然无
 一毫之间而鸢飞鱼跃触处朗然也存者存此而已
 养者养此而已 学者去求道不是外面添圣人之
 教人亦不是强人分外做
 乐庵李氏曰道非事不形事非道不行道一而已而
 以修身为本自修身以及于治国平天下皆是也
 南轩张氏曰道者天命之全体流行无间贯乎古今
 通乎万物者也众人自昧之而是理也何尝有间断
卷七十六 第 45a 页 WYG0971-0154c.png
 圣人尽之亦非有所增益也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
 后立则俱立达则俱达盖公天下之理非有我之得
 私此仁之道所以为大而命之理所以为微也 当
 其可即是道盖事事物物之间道无往而不存然无
 适而不为中也陆子曰此道充塞宇宙天地顺此而
 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顺此而动故刑罚
 清而民服古人所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
 道遍满天下无些少空缺四端万善皆天之所予不
卷七十六 第 45b 页 WYG0971-0154d.png
 劳人妆点但是人自有病与他间隔了 事外无道
 道外无事
 东莱吕氏曰夫道非穷天以为高非极地以为深人
 所性之中固有之矣其体则纯而不杂其用则施之
 无方
 草庐吴氏曰道在天地间犹水之在大海道之中有
 人犹水之有器浸灌此器者水也纳受此水者器也
 水中之器或沉或浮而器中之水或出或入器与水
卷七十六 第 46a 页 WYG0971-0155a.png
 未合也水在器中凝而为冰则器与水合不相离而
 水为器所有矣人之于道犹器与水是也有以凝之
 则道在我无以凝之则道自道我自我道岂我之有
 哉
 困知记曰程伯子尝历举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
 而下者谓之器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
 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一阴一阳之谓道数语乃
 从而申之曰阴阳亦形而下者而曰道者惟此语截
卷七十六 第 46b 页 WYG0971-0155b.png
 得上下最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识之也
 学者试以此言潜玩精思久久自当有见
  道总论
 道一而已矣在天为阴阳在地为柔刚在人为仁义
 其道一也是道也统摄三才流行万化自一息至不
 可终穷自一毫至不可限量悉由之以纲维而主宰
 焉世有治乱道不因之以污隆人有圣狂道不因之
 而增损虽罹秦坑焚之惨而道如故也然由秦以降
卷七十六 第 47a 页 WYG0971-0155c.png
 志道者率病于多岐何哉韩子曰古之教者处其一
 今之教者处其三其教既三从事于其教者安得不
 岐而三之哉孔子系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盖统天
 地造化言之也程伯子谓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曰
 道者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
 人默而识之信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
 器器即道道即器也故下文即举继善成性而仁知
 不可偏藏用显仁而德业所毕备言道者斯其准矣
卷七十六 第 47b 页 WYG0971-0155d.png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所谓道之大原出
 于天是也下文即曰修道之谓教又曰修身以道修
 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天
 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孟子亦曰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皆此意也可见仁义人之性也言立
 人之道举性之仁义无馀蕴矣何也日月星辰雨风
 露雷成象于天者万有不齐而立天之道阴阳尽之
 矣水火山川土石草木成形于地者万有不齐而立
卷七十六 第 48a 页 WYG0971-0156a.png
 地之道刚柔尽之矣君臣父子男女饮食体备于人
 者万有不齐而立人之道独不尽于仁义乎哉况举
 仁义已该夫阴阳刚柔此道之所以一也孔孟而下
 惟韩子原道亦自仁义言之虽指博爱以名仁遗格
 致以言大学而以仁义言道则确有定见曰其文诗
 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商其位君臣
 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
 粟米果蔬鱼肉其道易明其教易行也又斯吾所谓
卷七十六 第 48b 页 WYG0971-0156b.png
 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
 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
 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
 焉观其前举文法居食若不过斯道之粗迹后叙尧
 舜相传又莫窥斯道之渊微而其源一本诸仁义之
 德古今论道莫详于斯矣何后之名道者各一其辞
 云动而正焉之谓道云变通之谓道云自理言之谓
 之道云大和所谓道云当其可即是道云由气化有
卷七十六 第 49a 页 WYG0971-0156c.png
 道之名云道者体用之总名云道者事物当然之理
 即其言非不各有攸当终不若韩子原道只自仁义
 言之较亲切著明匪特确遵孔孟遗训人人皆可与
 知而与能焉使其言一定不易即此可以闲先圣之
 道可以放淫词息邪说距诐行而佛老之学不攻自
 破也惟儒家意见杂出各一其说故佛老之徒敢为
 高论以乘之殆将率天下人尽归之无为无着虚寂
 湛静而后谓之道也已盍观其言乎曰道可道非常
卷七十六 第 49b 页 WYG0971-0156d.png
 道曰道之为物为恍为惚曰至道之精杳杳冥冥曰
 道自虚无生一气此非老氏家之言乎曰道无方体
 随缘自在曰道越三空不可思议曰其道清净亦无
 诸相曰如来自在力无量劫难遇若生一念信速登
 无上道此非佛氏家之言乎是其教各以虚寂为宗
 则学其道者不得不脱离父兄妻子以求其所谓虚
 所谓寂而与圣人仁义之教视之皆恩爱坑堑恐远
 之不暇矣虽然道之得名谓共由之路也南之粤北
卷七十六 第 50a 页 WYG0971-0157a.png
 之燕莫不各有荡平坦夷之途而圣人仁义之途皆
 实地也在贤智者可俯而就在愚不肖者可企而及
 虽爱亲敬长百姓尚日用不知而尽性至命圣人岂
 能舍此而他由哉此教之所以近易道之所以一也
 若二氏既以虚寂认心性因以虚寂为妙道曰旁日
 月挟宇宙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曰光明寂照无所不
 通不动道场周遍法界直欲纵步大空顿超三界如
 之何可同日语也合而观之道若大路人岂难知昔
卷七十六 第 50b 页 WYG0971-0157b.png
 孟子于学仁学义之偏者尚惧流弊至无君父今海
 内高明俊伟悉甘心无君无父之教是诚何心哉噫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莫此时为甚故余
 于韩子原道深有取也
  达道
 中庸之道何道也天下无人外之道也天下无人外
 之道又岂能远人为道哉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之交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是道也费而隐微而显虽
卷七十六 第 51a 页 WYG0971-0157c.png
 圣人有所不能尽实愚不肖可与知与能而为夫人
 率性之常也但仁智各一其见百姓日用不知所以
 有过有不及而素隐行怪废于半涂此中庸不可能
 也孰知道本不可离而人自离之哉欲修道者果知
 道不远人自造端夫妇以至子臣弟友之伦本之为
 庸德之行行而世为天下法本之为庸言之谨言而
 世为天下则修道之教于兹立矣然又谓和为天下
 之达道何也喜怒哀乐斯须不能去身者也人于日
卷七十六 第 51b 页 WYG0971-0157d.png
 用内而父子兄弟夫妇外而君臣朋友未有一日能
 相离者应接间其能斯须离喜怒哀乐之情乎惟喜
 怒哀乐发皆中节则随其所接固盎然太和之充周
 也使一有不和则虽欲宜兄弟乐妻孥求父母之顺
 也难矣安望其获上而信友也然亦非待喜怒哀乐
 之发方知所节也未发之谓中夫固天命之性人之
 所以为人者也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正以时
 时此未发之中时时此天命之性则喜怒哀乐自尔
卷七十六 第 52a 页 WYG0971-0158a.png
 中节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自莫不和天地万物
 自然位育而四达不悖矣是故谓之中庸者一中以
 为日用之常达之天下不可须臾离也譬木之根水
 之源其枝叶花实固荣谢开落不常而根自生生之
 不穷其盈科放海固波澜流注不一而源自混混之
 不竭斯道达之天下一由天性降衷者以立其本此
 所以无所不达而为率性之道也特君子自戒惧中
 来而中和位育乃其常事若无所忌惮即为小人反
卷七十六 第 52b 页 WYG0971-0158b.png
 中庸矣虽然人知道不外乎伦矣不知即吾天命之
 性人知道不外乎情矣不知即吾未发之中此子思
 子所以必推本言之之意也夫何中庸之道不明于
 后世乃自以为求道于天命之性渊渊乎无声无臭
 而已矣谓父子兄弟为假合之相而必欲断绝乎人
 伦自以为求道于未发之中默默乎不睹不闻而已
 矣谓喜怒哀乐为恩爱之私而必欲寂灭乎种性道
 其所道岂中庸不远人之道哉达之一身一家且不
卷七十六 第 53a 页 WYG0971-0158c.png
 能其何以达天下哉故曰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又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性道总论
 性道一也人所固有亦人人所各足本不俟外求而
 后明以其所固有各足者證诸圣经亦非无徵而不
 信是故有先言道而后性者有先言性而后道者究
 其立言本旨各有攸当也后世乃岐性道而二之老
 氏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佛氏云性觉真空性空真觉
卷七十六 第 53b 页 WYG0971-0158d.png
 言道不言性可也而道则一归诸虚言性不言道亦
 可也而性则一归诸空诸儒每兼言之未免认气质
 为性指方法作用为道此所以性道愈晦无怪学术
 多岐人人得逞一见横一说标立宗旨俾志士莫知
 适从贸贸焉各任意识驰骛而失弥远也孰知信而
 好古圣谟自有不容紊者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
 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得非先言道乎然此自天道
 言又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惟其各正故论语谓之
卷七十六 第 54a 页 WYG0971-0159a.png
 性相近也岂专指生之谓性混人与犬羊而一之耶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得非先言性乎然
 此自人道言又曰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惟其道
 合内外故易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恶可一归诸虚
 无空寂且执一废百莫可胜说也即此观其会通立
 天之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性也即
 天道之阴阳也原无天人之殊无先后之别性即道
 道即性也昭昭矣惟知一阴一阳之道继善成性彼
卷七十六 第 54b 页 WYG0971-0159b.png
 谓无善无不善可乎惟知率性即道而五伦乃天下
 之达道也彼谓道可道非常道可乎惟知性善本相
 近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则道必根诸天性斯道不可
 离性必显诸道义斯为达道凡岐而二之者皆非真
 知性道者矣虽然尧舜性之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
 矣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图书编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