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三
卷七十三 第 1a 页 WYG0971-004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七十三
             明 章潢 撰
  人身同天地叙
 七尺之躯何可与天地论小大百年之身何可与天
 地论修短况此身特躯壳耳于此身之骨骸脏腑经
 络血脉纵能精究而深研之不过医之小道也何必
 一一准诸天地哉吁此皆自小其身者也惟自小其
卷七十三 第 1b 页 WYG0971-0047d.png
 身故经营七尺之内与蝼蚁同嗜欲醉梦百年之间
 与蜉蝣共旦暮可哀孰甚也不知天地非大人身非
 小也万古非长百年非短也所以上下同流者自有
 在也盖阴阳五行在天地人一也观一岁十二月一
 日十二时人身之呼吸与天地通者果何物乎孟子
 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自此身之外
 更何命可立何心性可存而养也彼世之愚不肖者
 无论已间有贤哲之士计其生平虑非不周知非不
卷七十三 第 2a 页 WYG0971-0048a.png
 溥言非不详行非不锐日夕殚精耗神游魂梦景独
 于此身漫不加之意焉其于本末内外轻重缓急且
 莫之办又安望其赞化育参天地浩然塞两间炯然
 照百代哉试览此编人身与天地相同果强合之抑
 亦造化自然也惩七年之病者必求三年之艾当勿
 忽于此矣
卷七十三 第 3a 页 WYG0971-0048c.png

卷七十三 第 4a 页 WYG0971-0049a.png
 经十二络十五凡二十七气血相贯无有休息故一
 岁阴阳升降会于立春一日阴阳晓昏会于寅时荣
 卫循环上应天之度数下应地之分野天有宿度地
 有经水人有经脉宿谓二十八宿度谓天之三百六
 十五度也经水者谓海水清水渭水湖水沔水江水
 淮漯水河水漳水济水也以其内外经脉故名之曰
 经水焉经脉者谓手足三阴三阳之脉所以然者以
 内外参合人气应之故言及也内足阳明外合海水
卷七十三 第 4b 页 WYG0971-0049b.png
 内足大肠外合清水内足少阴外合汝水内手阳明
 外合江水内手太阳外合淮水内手少阳外合漯水
 内手太阴外合河水内手心主外合漳水内手少阴
 外合济水内外输应气卫于外以充皮肤血荣于中
 以营经络周一体而无间应漏水百刻而不违一日
 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乃平人之常也察于阴阳决
 死生虽经络流注如环之无端岂能逃于脉之三部
 耶至于草木昆虫尽皆得气之先所以虽乾枯陈朽
卷七十三 第 5a 页 WYG0971-0049c.png
 亦可以调脏腑而治疾病其气同也观人身气血与
 天地气候相应若此则人与天地万物本同一体不
 信然哉
卷七十三 第 6a 页 WYG0971-0050a.png
 
 
 
 
 
 
 
 
卷七十三 第 6b 页 WYG0971-0050b.png
  足三阴三阳
 胆申相火足少阳 胃酉燥金足阳明
 膀胱戍寒水足太阳 肝亥风木足厥阴
 肾子君火足少阴 脾丑湿土足太阴
 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
 太阴为表里是为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
 里少阳与心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
 阴阳也
卷七十三 第 7a 页 WYG0971-0050c.png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各为一位谓之离/配为表里谓之合)岐伯
 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大冲(此正位也心/脏在南故前)
 (曰广明冲脉在/北故后曰大冲)大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
 太阳(此为一合之经/气也后仿此)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
 曰阴中之阳(至阴穴名/命门目也)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
 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胃为阳明脉行在/脾脉之前脾为太)
 (阴脉行在/胃脉之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申之阳(厉兑/穴名)
 阴之表名曰少阳(胆少阳脉行在肝脉之外/肝厥阴脉行在胆脉之内)少阳根
卷七十三 第 7b 页 WYG0971-0050d.png
 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窍阴/穴名)是以三阳之离合
 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开者所以司化生/之基阖者所以执)
 (禁固之权枢者所/以主动静之微)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名
 曰一阳(滑云一齐一也脉浮而不至于/虚所以抟者胃气也故曰一阳)愿闻三阴岐
 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
 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隐白/穴名)太阴
 之后名曰少阴(脾藏之下近后/则肾之位也)少阴根起于涌泉名
 曰阴中之少阴(涌泉/穴名)少阴之前名曰厥阴(肾藏之前/近上则肝)
卷七十三 第 8a 页 WYG0971-0051a.png
 (之位/也)厥阴根起于大敦名曰阴中之绝阴(大敦/穴名)是故
 三者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
 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沈名曰一阴(滑云脉沈而不/至于溺所以搏)
 (者胃气也/故曰一阴)○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
 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
 其本(阴阳与万类生杀变化犹然在人身/同相参合故治病之道必先求之)故积阳为
 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神农曰/天以阳)
 (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天地者万物之上下
卷七十三 第 8b 页 WYG0971-0051b.png
 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
 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
 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静故为阳之镇/守阳动故为阴之)
 (役/使)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
 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上窍/谓耳)
 (目口鼻下窍谓/前阴后阴也)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此有质/者也)
 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
 味(滑云阳为气阴为味此气味二字以天地阴阳之之/化而言也阳在天成象气之谓也阴在地成形味)
卷七十三 第 9a 页 WYG0971-0051c.png
 (谓/也)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气化/则精)
 (生味和/则形长)化生精气生形(气养形也精微之液惟血化/而成形质之有资气行而立)
 (故斯二者各/奉乎生身)味伤形气伤精(遇其/节也)精化为气气伤于
 味(滑云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过则伤之气伤于味也)阴味出下窍阳气
 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
 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阴/气)
 (润下故厚味则泄利阳气炎上故气厚则发/热味薄为阴少故通泄气薄为阳少故汗出)壮火之
 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
卷七十三 第 9b 页 WYG0971-0051d.png
 火生气(气生壮火故云壮火食气少火滋气故云气/食少火以壮火食气故气得壮火则耗散以)
 (少火益气故气得少火则生长人之阳气少/壮亦然○滑云少而壮壮而衰理则然也)气味辛
 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
 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日以光明是故阳因
 而上卫外者也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欲如/运枢)
 (谓内动也起居/如惊谓暴卒也)○阳气一日而主外(昼则阳/气在外)平旦人
 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
 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
卷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0971-0052a.png
 薄(旦暮阳气衰内行阳分/故宜收敛以拒虚邪)○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
 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
 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
 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
 阴阳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
 阴言人身中藏府之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
 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
 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
卷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0971-0052b.png
 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
 在为施针石也○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
 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
 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
 外雌雄相输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天气通于肺
 (位高而/气清也)地通于隘(隘在首为下且/有阴受之义)风气通于肝(风生/木也)
 雷气通于心(雷象火/之有声)谷气通于脾(土爰稼穑脾属土/故谷气通于脾)
 雨气通于肾(两肾/皆水)六经为川(流注不/息也)肠胃为海(皆受/纳也)
卷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0971-0052c.png
 九窍为水注之气(滑云九窍之气流通/不滞犹水之流注也)以天地为之
 阴阳以人事配象之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
 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阴逆气象阳○寒极
 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言正/气也)清气在下
 则生餐泄(热在下则/谷不化也)浊气在上则生䐜胀(寒气痞塞/不能和畅)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
 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在上/法天)地不满东南故
 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在下/法地)曰何以
卷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0971-0052d.png
 然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
 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
 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
 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
 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凡阴阳之
 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冬无夏因而和之
 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
 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卷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0971-0053a.png

卷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0971-0053c.png
 帝曰藏象何如(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
 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
 夏气(心主于夏气合太阳谓/太阳居于夏火之中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主/于秋)
 (谓太阴居/于阳分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
 (肾者水也在高源宜其华在发也抑/发者血之馀血者水之类又其色黑)其充在骨谓阴
 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谓盛阴居冬/阴之分也)肝者罢(音/皮)之本(谓/肺)
 (主筋属乎木又肝者干也人之运动由于/筋力象木之动也动则多劳故云罢极)魂之居也
卷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0971-0053d.png
 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谓少/阳居)
 (于阳位而/王于春也)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官营
 之居也(营谓营运居犹处也盖/脾为输转之官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
 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谓唇四际/白色肉也)其充在肌
 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以脾属土/土为至阴)凡十一藏取决于
 胆也(胆者中正刚断而无偏私故也滑云脾胃大肠/云云至通于土气此处疑有误今订证云脾者)
 (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名曰器能)
 (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帝曰五藏应(去/声)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
卷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0971-0054a.png
 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精谓/精气)
 (阳升之方以目为/用故开窍于目)其病发惊骇(肝藏魂病则/魂不安也)其味酸
 其类草木其畜鸡(易曰巽/为鸡)其榖麦(麦色/苍)其应四时上
 为岁星(木之精也馀/四星准此)是以春气在头也(万物发/荣于上)其音
 角其数八(木生数三/成八数)其臭臊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
 在声为呼(谓叫/呼)在变动为握(把握/属筋)在志为怒怒伤肝
 (甚则自/伤也)悲胜怒(悲则肺/金尅肝)风伤筋(风胜则经/络拘急)酸伤气(风/酸)
 (皆自/伤也)辛胜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手少阴/之络会)
卷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0971-0054b.png
 (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心主/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
 羊(离为/羊)其谷黍(黍色/赤)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
 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火生数二/成数七)其臭焦(火变/则为)
 (焦/)其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
 喜(恐则肾水/尅心火)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热苦皆伤/己所胜也)咸胜
 苦(咸水/味)中央黄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脾为/化榖)
 (口上逆稂故/开窍于口)故病在舌本(脾脉上连/于舌本)其味甘其类土
 其畜牛(坤为/牛)其谷稷(色黄而/味甘)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
卷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0971-0054c.png
 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其在声为歌
 在变动为哕(谓哕/噫)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怒则/不思)湿
 伤肉风胜湿甘伤肉(甘湿皆/自伤也)酸胜甘西方白色入通
 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肺在胸中背/为胸为府)
 味辛其类金其畜马(乾为/马)其谷稻(稻白/色)其应四时上
 为大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金/生)
 (数四成/数九)其臭腥其在声为哭在变动为欬在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喜则心火/尅肺金)热伤皮毛(是被胜/伤己也)寒胜热
卷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0971-0054d.png
 辛伤皮毛(是自/伤也)苦胜辛(苦火/味)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
 窍于二阴藏精于肾(肾藏精阴泄注/故开窍于二阴)故病在溪(溪谓/肉之)
 (小会冬气居内/故病在深处)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亥为/豕)其谷豆
 (豆黑/色)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
 羽其数六(水生数一/成数六)其臭腐其在声为呻在变动为
 慄(谓战/慄)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
 伤血(食咸而渴伤血可知寒咸皆伤/己所胜也大素血作骨下同)帝又问曰愿闻
 十二藏之相使(并去/声)贵贱何如岐伯曰心者君主之
卷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0971-0055a.png
 官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肺附于心故/曰相傅主行)
 (营卫故/曰治节)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勇而能断/故曰将军)胆者中
 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在胸)
 (中两乳间为气之海气/和志通则喜乐由生)脾者仓廪之官五位出焉大
 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
 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强于作用故曰作强/造化形容故曰伎巧)
 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引道阴阳开/通闭塞不通)膀胱者州都
 之官津液出焉气化则能出矣(位当孔府故为都官/若得气海之气施化)
卷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0971-0055b.png
 (则溲便注泄气海之气/不及则闭塞不通矣)凡此十二官不相失也故主
 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
 昌(主即心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心既明以/摄生则寿以处世则安以治天下则昌皆实理也)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
 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心
 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发见于面之/色皆心之荣)其主肾也(随其所/畏则德)
 (命焉○火畏水故心听/命于肾○藏义皆同)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毛附/皮)
 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爪者筋/之馀)其主肺也脾
卷七十三 第 17a 页 WYG0971-0055c.png
 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肺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
 也其主脾也○帝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
 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愿闻其说岐伯曰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写(去/声)名曰奇恒之府(奇异也恒常也此六/者异于下文六府故)
 (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六者天气之所生也其
 气象天(天气地气/以动静言)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
 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
卷七十三 第 17b 页 WYG0971-0055d.png
 水谷不得久藏(魄门肛门也内/通于肺故云)五藏者藏精气而不
 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精气为满/水谷为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
 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榖入口则胃实而
 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
 也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榖之
 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之气
 气口亦太阴也(五藏之气输于肺肺为太阴气/由出入故曰气口亦太阴也)是以
 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
卷七十三 第 18a 页 WYG0971-0056a.png
 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滑云五气/入鼻以下)
 (与上文义不相发岂因五味/入口而遂及于五气入鼻耶)心藏神(灵枢经曰两精/相薄谓之神)
 肺藏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肝藏魂(随神而往/来谓之魂)脾藏意(心有/所意)
 (谓之/意)肾藏志(意之所存/谓之志)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
 也(神藏心藏神五者是也以其皆神气居之故云/形藏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
卷七十三 第 19a 页 WYG0971-0056c.png
 
 
 
 
 
 
 
 
卷七十三 第 19b 页 WYG0971-0056d.png
   天非纯阳亦有三阴天以阳生阴长而为春夏
     寅手少阳三焦经 已手厥阴心包络经
   春卯手阳明大肠经生 夏午手少阴心之经长(手之经/络应天)
      辰手太阳小肠经 未手太阴肺之经
  天时十二月 人身十二经 地支十二位
     申足少阳胆之经 亥足厥阴肝之经
   秋酉足阳明胃之经杀 冬子足少阴肾之经藏(足之经/络应地)
     戌足太阴膀胱经 丑足太阴脾之经
   地非纯阴亦有三阳地以阳杀阴藏而为秋冬
卷七十三 第 20a 页 WYG0971-0057a.png
  五方气味
 东方甲风乙木其气温其味甘在人以肝胆应之
 南方丙热丁火其气热其味辛在人以心小肠三焦
 包络应之
 中央戊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
 之
 中央已土其本味咸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应
 之
卷七十三 第 20b 页 WYG0971-0057b.png
 西方庚燥辛金其气凉其味酸在人以肺大肠应之
 北方壬寒癸水其气寒其味苦在人以肾膀胱应之
 按人乃万物中之一也独阳不生独阴不长须禀两
 仪之气而化生也然轻清成象重浊成形本乎天者
 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轻中清者清肺
 以助天真清中浊者荣华腠理浊中清者荣养于神
 浊中浊者坚强骨髓故至真要大论云五味阴阳之
 用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咸
卷七十三 第 21a 页 WYG0971-0057c.png
 味涌泄为阴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
 耎或坚各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也
 按五行五色五味五走五藏所禁
 东方之木其色青其味酸其藏肝肝主筋木曰曲直
 曲直作酸酸走肝筋病肝者毋多食酸
 南方之火其色赤其味苦其藏心心主血火曰炎上
 炎上作苦苦走心病在心者毋多食苦
 西方之金其色白其味辛其藏肺肺主气金曰从革
卷七十三 第 21b 页 WYG0971-0057d.png
 从革作辛辛走肺病肺者毋多食辛
 北方之水其色黑其味咸其藏肾肾主骨水曰润下
 润下作咸咸走肾骨肾病者毋多食咸
 中央之土其色黄其味甘其藏脾脾主肉土曰稼穑
 稼穑作甘甘走肉人病脾者毋多食甘
 按人生日用不离气味补泻在味随时异气凡气薄
 为阳中之阴气厚者为阳中之阳味薄为阴中之阳
 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辛甘淡之热者为阳中之阳辛
卷七十三 第 22a 页 WYG0971-0058a.png
 甘淡之寒者为阳中之阴酸苦咸之寒者为阴中之
 阴酸苦咸之热者为阴中之阳夫辛甘淡咸苦酸乃
 味之阴阳又为地之阴阳也温凉寒热乃气之阴阳
 又为天之阴阳也气味生成而阴阳造化之机存焉
 日用饮食与夫病疾药物审其气味酌而量之调摄
 之道备是矣
卷七十三 第 23a 页 WYG0971-0058c.png
 
 
 
 
 
 
 
 
卷七十三 第 23b 页 WYG0971-0058d.png
 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关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
 青其脉当弦而急色亦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
 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
 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卷七十三 第 24a 页 WYG0971-0059a.png

卷七十三 第 25a 页 WYG0971-0059c.png
 
 
 
 
 
 
 
 
卷七十三 第 25b 页 WYG0971-0059d.png
 岐伯曰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
 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
 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
 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馀而盈闰矣(天体/周围)
 (三百六十五度故三百六十五日而后成岁然一岁/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三百六十日一岁之常数也故)
 (日与天会一岁而多五日为气盈月与天会而/少五日为朔虚合气盈朔盈而闰于是生焉)立端
 于始表正于中推馀于终而天度毕矣(端首也始初/也表彰信也)
 (正斗建也中月半也推退位也言立其首气初节之/日示斗建于月半之辰退馀闰于相望之后是以闰)
卷七十三 第 26a 页 WYG0971-0060a.png
 (之前则气不及月闰之后则月不及气也故历元云/其候闰某月节闰某月中也推中之义断可知乎故)
 (曰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馀于终也/由斯推日成闰故能令天度毕焉)天有十日由六
 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帝曰夫
 子之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岐伯曰五日谓之候
 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
 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
 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
 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时立气布气即脉/气谓时至脉亦至)
卷七十三 第 26b 页 WYG0971-0060b.png
 (也/)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曰五气
 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曰平气何如曰
 无过者也曰太过不及柰何曰在经有也曰何谓所
 胜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
 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以气命藏如春之/木内合肝之类是)
 (也命/名也)曰何以知其胜曰求其至也当归始春(谓立春/之前曰)
 (大寒之/气也)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
 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
卷七十三 第 27a 页 WYG0971-0060c.png
 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
 至之时也(凡气之至皆谓立春前五日乃候之初也也/未至而至谓所直之气未应至而先期至)
 (先期而至是气有馀故曰太过至而不至谓所直之/气应至不至而后期至后期而至是不足故曰不及)
 (凡五行之气我尅者为所胜尅我者为所不胜生我/者为所生五藏之气内相淫并为病故命气淫馀太)
 (过例同又如木气不平土金交薄相/迫为疾故曰气迫也馀不及例皆同)谨候其时气可
 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辟内生工不能禁也曰
 有不袭乎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
 非常非常则变矣曰非常而变柰何曰变至则病所
卷七十三 第 27b 页 WYG0971-0060d.png
 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
 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
 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沈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
 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
 则病至而反则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
 阳易者危
 一期之中主运以位而相次于下客运以气而周流
 于上客气加于主运之上主气临于客气之下天时
卷七十三 第 28a 页 WYG0971-0061a.png
 所以不齐民病所由生也然运气之所以有变者气
 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又有相得而病者以下临上
 不当位也五行相生者为相得相尅者为不相得上
 临下为顺下临上为逆大要阳年先天时化则已强
 而以气胜实故不胜者受邪阴年后天时化则已弱
 而以气休衰故胜己者来尅被尅之后必待时而复
 也行复于所胜则已不可前故待得时则子当旺然
 后子为母复雠也经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每年先
卷七十三 第 28b 页 WYG0971-0061b.png
 立运气审其太过不及然后以地之主气为本天之
 客气加临于上为标以求六化之变如气之胜也微
 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
 随气安其屈伏以平为期馀详天道运气编
 五运主病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而
 头目眩运也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
卷七十三 第 29a 页 WYG0971-0061c.png
 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
 为之旋转故火本动也㷔得风则自然旋转如春分
 至小满为二之气乃君火之位自大寒至春分七十
 三日为初之气乃风木之位故春分之后风火相搏
 则多起飘俗谓之旋风是也四时皆有之由五运六
 气千变万化冲荡击搏推之无穷安得失时而便谓
 之无也但有微甚而已人或乘车跃马登舟环舞而
 眩运者其动不正如左右纡曲故经曰曲直动摇风
卷七十三 第 29b 页 WYG0971-0061d.png
 之用也眩运而呕吐者风热甚故也
  诸痛痒疮痬皆属心火
 人近火气者微热则痒热甚则痛附近则灼而为疮
 皆火之用也或痒痛如针轻刺者犹飞迸火星灼之
 然也痒者美疾也故火旺于夏而万物蕃鲜美荣也
 炙之以火渍之以汤而痒转甚者微热之所使也因
 而痒去者热冷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阳气得泄热散
 而去故也或夏热皮肤痒而以冷水沃之不去者寒
卷七十三 第 30a 页 WYG0971-0062a.png
 能收敛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拂热内作故
 也痒得爬而解者爬为火化微则亦能令痒甚则痒
 去者爬令皮肤辛辣而属金化辛能散故金化见则
 火力分而解矣或云痛为实痒为虚者非谓虚而寒
 也正谓热之微甚也或疑疮痒皆属火热而反腐出
 脓水者何也犹榖肉果菜热极则腐烂而溃为污水
 也溃而腐烂者水之化也所谓五行之理过极则胜
 己者反来制之故火热过极则反兼于水化又如盐
卷七十三 第 30b 页 WYG0971-0062b.png
 能固物令不腐烂者咸寒水化制其火热使不过极
 故得久固也万物皆然
  诸湿肿痛皆属脾土
 土地之体也土湿极盛则否塞肿满天时亦然故长
 夏属土则庶物隆盛也
  诸气膹郁病痿皆居肺金
 膹谓膹满也郁谓奔迫也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
 动也大抵肺主气气为阳阳主轻清而升故肺居上
卷七十三 第 31a 页 WYG0971-0062c.png
 部病则其气膹满奔迫不能上升至于手足痿弱不
 能收持由肺金本燥燥之为病血液衰少不能荣养
 百骸故也经曰手指得血而能摄掌得血而能握足
 得血而能步故秋金旺则雾气濛郁而草木萎落病
 之象也萎犹痿也
  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收敛引急寒之用也故冬寒则拘缩矣
卷七十三 第 32a 页 WYG0971-0063a.png
 
 
 
 
 
 
 
 
卷七十三 第 32b 页 WYG0971-0063b.png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太阳一日行一度从房至胃十
 四宿为阳主昼正人身血气行阳二十五度也从昴
 至氐十四宿为阴主夜正人身气血行阴二十五度
 也盖人身经络共长一十六丈手三阳之脉从手至
 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
 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
 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
 之脉从足至胸中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
卷七十三 第 33a 页 WYG0971-0063c.png
 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蹻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
 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
 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
 一十六丈二尺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
 呼吸定息脉六寸十息脉行六尺百息脉行六丈二
 百七十息脉行一十六丈二尺气血周身一度也漏
 水下二刻焉至明日寅时周身五十度脉行八百一
 十丈该一万三千五百息漏水下百刻焉日行一十
卷七十三 第 33b 页 WYG0971-0063d.png
 八舍也其始从巾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
 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
 注手厥阴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循还注手
 太阴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气主呴之血主濡之脉在
 其中为之枢纽也春秋分昼夜两停脉行五十度合
 乎正数也若冬至之后昼四十刻夜六十刻阴多阳
 少气血凝涩而脉道迟止行四十度也夏至之后昼
 六十刻夜四十刻阳多阴少气血滑利而脉道疾反
卷七十三 第 34a 页 WYG0971-0064a.png
 行六十度也若天气暴热脉行亦疾天气暴寒脉行
 亦迟故人不能调养以顺造化之气则病生而脉变
 矣
  周身血气昼夜循环歌
 人身血气无暂息动静周流在呼吸呼行三寸吸亦
 然一息定行六寸的二百七十息数来脉行十六丈
 二尺积此周身一度过补泻分明知滑涩试问一时
 息几多千百二十五无一脉行六十七丈五四度周
卷七十三 第 34b 页 WYG0971-0064b.png
 身尚馀刻更将馀刻为君明四十五息二丈七昼夜
 循环息几何一万三千兼五百脉行八百一十丈度行
 五十周身毕此是平人脉气歌迟冷数热为难测
卷七十三 第 35a 页 WYG0971-0064c.png
 
 
 
 
 
 
 
 
卷七十三 第 35b 页 WYG0971-0064d.png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
 寸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
 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
 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
 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人平人也人身之脉贯串于经中呼行三寸吸行三
 寸呼吸毕而谓定息也一息之间脉行六寸人身脉
 度手足三阴三阳两蹻脉并督任脉共计一十六丈
卷七十三 第 36a 页 WYG0971-0065a.png
 二尺黄帝曰蹻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曰男子
 数其阳女子数其阴水下一刻计一百三十五息脉
 行八丈一尺二刻计二百七十息脉行一十六丈二
 尺为一周一时八刻有奇脉行四周有奇也自寅时
 注肺初行一时呼吸气计一千一百二十五息脉行
 计六十七丈五尺至卯时计二千二百五十息脉行
 一百四十四丈以次相传至丑时计一万三千五百
 息脉行八百一十丈已毕自平旦寅时起于手太阴
卷七十三 第 36b 页 WYG0971-0065b.png
 脉经水初不漏至丑时终于厥阴肝经下漏百刻尽
 矣二刻一周共五十度周月荣者血也卫者气也血
 为气之配气升血亦升气降血亦降二者不得相离
 但昼则行阳气得令于血夜则行阴血得令于气内
 经曰平旦尽阴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
 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铳
 背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
 铳背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乎少阳之
卷七十三 第 37a 页 WYG0971-0065c.png
 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额脉注
 足阳明以下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背下下手
 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
 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昼则行阳二十五
 度至此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
 阴注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
 复注于肾为一周行阴亦二十五度而复合于目营
 周不休分为昼夜日中而阳隆为重阳夜半而隆阴
卷七十三 第 37b 页 WYG0971-0065d.png
 为重阴夜后而阴衰平且阴尽而阳受气矣日西而
 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目动则行阳目合则行
 阴即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理也行阳从寅而
 至申行阴从申而至寅也行阳行阴度数亦二刻而
 一周气血流通俱可谓脉又更言荣卫而不言脉者
 盖因荣卫行阳止行周于诸腑行阴止行周于诸脏
 阴阳各二十五度行阳而行阴阴尽而复阳始为一
 周身脉则出入脏腑循环无已者也脉之度每度周
卷七十三 第 38a 页 WYG0971-0066a.png
 于身故云五十度周于身脉与荣卫俱始会于寅终
 于丑也其始会脉则从太阴傅注馀经荣卫则从太
 阴上目复行阳而抵阴肺朝百脉寸口肺经也故百
 脉变见于寸口诊脉决断之法舍此其何以取之哉
卷七十三 第 39a 页 WYG0971-0066c.png
 
 
 
 
 
 
 
 
卷七十三 第 39b 页 WYG0971-0066d.png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然经脉者行血气
 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
 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
 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
 厥阴复还注手太阴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
 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
 直行者谓之经旁行者谓之络穷即终也其注始于
 太阴而终于厥阴终而又复始也
卷七十三 第 40a 页 WYG0971-0067a.png
 易曰水荐至习坎愚按灵枢经云日行二十八宿人
 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宿周身十六丈二尺以
 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故人一呼脉再
 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
 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
 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壬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
 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
 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
卷七十三 第 40b 页 WYG0971-0067b.png
 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
 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络矣凡行
 八百一十丈也又云气之行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
 不休故阴脉营其藏阳脉营其府如环之无端莫知
 其纪终而复始愚谓人身气血常常流通则安一有
 壅滞则病养身之道息息相继如水之荐至而其流
 相续则真气上下灌注亦如水之流通也
卷七十三 第 41a 页 WYG0971-0067c.png
 
 
 
 
 
 
 
 
卷七十三 第 41b 页 WYG0971-0067d.png
 天之阴阳左升而右降上浮而下沉所以为四时之
 序也人之气血春升而秋降夏浮而冬沉所以为四
 时之脉也四时之序谓生长化收藏也四时之脉谓
 弦钩缓毛石也春三月天气温和万物发生肝经木
 旺脉来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夏三月天气暑
 热万物盛长心经火旺脉来盛去衰前屈后居故曰
 钩秋三月天气清凉万物凋零肺经金旺脉来轻虚
 以浮故曰毛冬三月天气凛冽万物闭藏肾经水旺
卷七十三 第 42a 页 WYG0971-0068a.png
 脉来沈濡而滑故曰石经曰春日浮如鱼之在波夏
 日在肤泛泛乎万馀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
 蛰虫周密君子居室以其脉应天地之运所以有规
 矩权衡之譬也应时而见曰平太过曰病不及曰病
 反时而见曰死谓春得秋脉秋得夏脉夏得冬脉冬
 得长夏脉长夏春脉五行相尅鬼贼之脉见也脉有
 胃气曰平故曰微弦微钩微毛微石五脏胃气而见
 也脉无胃气曰死故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
卷七十三 第 42b 页 WYG0971-0068b.png
 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曰乃死真心脉至
 坚如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真肺脉至大而浮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
 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劈劈然色黑黄
 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如屋漏雀啄色黄青不泽
 毛折乃死是不兼胃气也故人以脉气为宗以胃气
 为本也
  四时脉考
卷七十三 第 43a 页 WYG0971-0068c.png
 帝曰春脉如何而弦岐伯曰春肝也东方木也万木
 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耎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
 故曰弦反此者病曰如何而反曰其气来实而强此
 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太过则令人喜怒忽忽眩冒而颠疾其不及则令人
 胸痛引背下则两胁满曰夏脉如何而钩曰夏脉者
 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
 衰故曰钩反此者病曰如何而反曰其气来盛去亦
卷七十三 第 43b 页 WYG0971-0068d.png
 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
 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身热而痛肤为浸淫其不及则
 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气泄曰秋脉如何而浮曰秋
 脉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轻虚
 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曰如何而反曰其
 气来毛而中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
 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
 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少气而欬上气见血下闻
卷七十三 第 44a 页 WYG0971-0069a.png
 病音曰冬脉如何而营曰冬脉肾也北方水也万物
 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沈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曰何如而反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
 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解㑊(困/弱)
 (貌/)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
 饥𦕈中青脊中痛小腹满小便变(𦕈者侠肾两傍空/软处也清凉也)
 曰脾脉独何主曰脾脉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以/不)
 (正主四时故/谓之孤藏)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其来如水之流
卷七十三 第 44b 页 WYG0971-0069b.png
 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啄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中气/不和)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
 通
卷七十三 第 45a 页 WYG0971-0069c.png

卷七十三 第 46a 页 WYG0971-0070a.png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
 曰逆逆者死(逆者反/常也)春胃微弦曰平(言微似弦不谓/微而弦也钩及)
 (软弱耎毛/石义并同)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
 毛曰秋病(从秋/盛也)毛病曰今病(木受金邪/故今病也)藏真散于肝
 肝藏(平声/下同)筋膜之气也(藏真藏之真气胃气是也凡/人胃中有元气谓真液所以)
 (生五藏/者也)又曰平肝脉来耎弱招招如揭长竿末稍曰
 平(言长/耎也)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
 竿曰肝病(长而/不耎)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
卷七十三 第 46b 页 WYG0971-0070b.png
 死(劲强急/之甚也)又曰真肝脉来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
 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而死(无馀物和杂故/曰真五藏之气)
 (皆胃气和之不得独用/独用则死馀四藏准此)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
 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又曰平心脉来累累
 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
 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
 操带钩曰心死居不动也 又曰真心至坚而搏如
卷七十三 第 47a 页 WYG0971-0070c.png
 循薏苡子累累然也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累累喘/喘皆连)
 (续成/串儿)长夏胃微耎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
 胃曰死耎弱有石曰冬病(土令见水脉虚邪也以其/土衰水乘之金令见木脉)
 (木令见火/脉皆然)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脏肌肉之气
 也又曰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动数/相离)
 (缓急/和调)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
 足曰脾病(越人以为/心病也)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啄如鸟
 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乌啄鸟距者言锐/而坚水流者平至)
卷七十三 第 47b 页 WYG0971-0070d.png
 (不鼓屋漏者/时动复住)又曰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
 不泽毛析乃死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
 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
 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又曰平肺来厌厌聂聂如落
 榆荚曰肺平(荚叶同言浮/薄而虚也)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
 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来如物之浮如风
 吹毛曰肺死又曰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羽毛中人
 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
卷七十三 第 48a 页 WYG0971-0071a.png
 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
 病(水受火/土之邪)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又曰平肾
 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
 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
 如夺索辟辟如弹(平/声)石曰死(夺索弹石言硬也夺索/如两人抢夺绳索各执)
 (一头中/硬可知)又曰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黑
 色色黄不泽毛折而死○人以水榖为本故人绝水
 榖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
卷七十三 第 48b 页 WYG0971-0071b.png
 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顺时节宣
 (春月顺/时节宣)内经曰春月阳气闭藏于冬者渐发于外故
 宜发散以畅阳气故有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
 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
 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东垣曰木在时为春在人为肝
 在天为风风者无形之清气也素问云春伤于风夏
卷七十三 第 49a 页 WYG0971-0071c.png
 生飧泄潜溪论曰慎起居忍嗜欲薄滋味行阴骘可
 以却病延年益寿云
 (夏月顺/时节宣)内经曰夏月人身阳气发外伏阴在内是脱
 精神之时特忌下利以泄阴气故又曰夏三月此谓
 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
 无怒使英华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
 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痎
 疟潜溪论曰夏至一阴生当节嗜欲也
卷七十三 第 49b 页 WYG0971-0071d.png
 (秋月顺/时节宣)内经曰秋月当使阳气收敛不宜吐及发汗
 犯之令人脏腑消铄故又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
 以急地气以明夜卧早起与鸡俱兴便志安宁以缓秋
 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
 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素问云秋伤于湿冬
 生咳嗽潜溪论曰养气完形寡欲啬精肺金司秋
 之正令也
 (冬月顺/时节宣)内经曰冬月天地闭血气藏伏阳在内心膈
卷七十三 第 50a 页 WYG0971-0072a.png
 多热切忌发汗以泄阳气故又曰冬三月谓之闭藏
 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
 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
 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故曰冬
 伤于寒春必温病故先王于是月闭关俾寒热适中
 此为至要潜溪论曰人能为善行方便好事为一生
 之大药何病之有
 (脾/)潜溪曰夫脾脉中宫之土也每季各旺十八日其
卷七十三 第 50b 页 WYG0971-0072b.png
 脉论宽而缓得旺相之本也人有宽怀情意若六月
 诊之宽缓乃脾之正旺相之脉也是有喜之脉若撞
 指来往不足者此人为事有情渠不可猜也若见大
 小沈浮而缓者此为旺相之脉也
 男子以气为主故贵右手脉盛女子以血为主故贵
 左手脉盛然人之身气为卫血为荣无分男女皆以
 胃气为主故得榖者昌绝榖者亡又曰胃气者中气
 也慎言语则中气不散而上越节饮食则中气不滞
卷七十三 第 51a 页 WYG0971-0072c.png
 而下泄故易颐象曰君子慎言语节饮食颐者养也
 养生养德其可舍诸东垣李果专主脾胃制补中益
 气汤且作箴自警知本哉
 脾以养气肺以通气肾以泄气心以役气肝则气常
 生心虚气入为荡肺虚气入为喘肝虚气入目昏肾
 虚气入腰疼脾独不与受食不化气将日微安能有
 馀以入虚 曰脾之系于生人大矣思则伤脾多食
 则胃塞而脾不能运亦受伤是以养脾者养气也
卷七十三 第 51b 页 WYG0971-0072d.png
 养气者养生之要也
 曰心火不炎则无疮痬诸疾戒暴怒则无中气诸疾
 夏至阴生绝欲至春分则无伤寒瘟疫诸疾此谓顺
 天时法阴阳以自固求子则子寿养生则生怡
 内经曰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曰慎喜戒怒气调矣
 禦寒避暑形固矣心主之也苟能虽喜忘喜不累于
 喜虽怒忘怒不累于怒虽寒忘寒不累于寒虽暑忘
 暑不累于暑形气豫全何伤之有非至人曷足语此
卷七十三 第 52a 页 WYG0971-0073a.png
 
 
 
 
 
 
 
 
卷七十三 第 52b 页 WYG0971-0073b.png
 数者所以顺性命之理也一为水而肾其德智也二
 为火而心其德礼也三为木而肝其德仁也四为金
 而肺其德义也五为土而脾其德信也
  宣明五气(附/)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
 谓五入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欬肝为语脾为吞肾
 为火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
 溢为水膀胱不利为𤸇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
卷七十三 第 53a 页 WYG0971-0073c.png
 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
 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
 并者也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
 恶燥是谓五恶 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
 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五味所禁心走气气病
 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
 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
卷七十三 第 53b 页 WYG0971-0073d.png
 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
 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
 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病阳入之阴则静阴之阳则
 怒是谓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
 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
 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藏所藏心藏
 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是谓五藏所藏 五藏所
 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卷七十三 第 54a 页 WYG0971-0074a.png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
 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藏之脉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
 木火土金水之质在我为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
 之神在我为仁义礼智信之德万物备于我举此亦
 可见
  人身总论
卷七十三 第 54b 页 WYG0971-0074b.png
 学问之道崇德安身其要也然气和则身安神存则
 德邃似乎二之矣孰知气充乎体赖神以宰之养其
 气正以存其神而身之安也其德之所由崇乎但先
 儒谓人以外物奉身事事要好只自家一个身与心
 却不要好以愚观之岂特不要好而已哉凡人于身
 外之物莫不知之详处之当自以为智自以为能也
 及反诸一身其精神血气骨骸脉理茫然莫之省焉
 尚可以为智且能乎夫人生长寿止百年耳百年之
卷七十三 第 55a 页 WYG0971-0074c.png
 外骨骸且莫之保也况外物乎胡为乎百年之中昼
 焉憧憧于营为夜焉扰扰于梦寐身心不获一息自
 安而形神两脱不自觉也试肯反而思之宁不自哀
 乎哉盖人身之造化即天地之造化也天地之大不
 外阴阳五行焉耳而人之为人亦同此阴阳同此五
 行也果能安身以崇德则人与天地可并立而为三
 矣试自人之形体言之外而四肢百骸内而五脏六
 腑岂判然不相关乎心火肾水肝木肺金脾土此人
卷七十三 第 55b 页 WYG0971-0074d.png
 身之五行也故五脏虽在内也然肺养皮毛心养血
 脉脾养肌肉肝养筋膜肾养骨髓内外本相贯也亦
 非五行各一其属而不相涉也肺主声也入心为言
 入肝为呼入脾为歌入肾为呻吟自入则为泣矣肝
 主色也入肺为白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肾为黑自
 入则为青矣心主臭也入肝为臊臭入肺为腥臭入
 脾为香臭入肾为腐臭自入则为焦臭矣脾主味也
 入心为苦入肝为酸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则为
卷七十三 第 56a 页 WYG0971-0075a.png
 甘矣肾主液也入心为汗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
 为涎自入则为唾矣惟其自相贯通是以内外自无
 间隔肝窍于目而辨五色肺窍于鼻而别五香心窍
 于舌而知五味脾窍于口而纳五榖肾窍于耳而通
 五声故一岁之间肝主春而其脉弦象甲乙木也心
 主夏而其脉钩象丙丁火也肺主秋而其脉毛象庚
 辛金也肾主冬而其脉石象壬癸水也脾虽旺于长
 夏而主乎四季弦钩毛石一以脾胃为本象戊巳土
卷七十三 第 56b 页 WYG0971-0075b.png
 也五行相生循环无端在天时为十二月在地支为
 十二位在人身为十二经曾何间乎非特一岁为然
 即一昼夜日经二十八宿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而人
 身经脉与之相运旋而不停焉如子注胆丑注肝寅
 注肺卯注大肠辰注胃已注脾午注心未注小肠申
 注膀胱酉注肾戌注心色亥注三焦周而复始候脉
 者候此而已一岁春以肝为主乙日子以胆为主天
 地人身一气周流合此为平太过则数不及则迟惟
卷七十三 第 57a 页 WYG0971-0075c.png
 人身违天地之中和而百病生焉者又岂特一日为
 然呼吸何其速也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为阳
 而应乎天吸为阴而应乎地一呼一吸与天地阴阳
 相贯彻也是故五行相生相尅要不出乎阴阳二者
 而已自顶至踵凡骨节皮毛脏腑经络其所以相流
 通者不过精津涕唾血液而其所以运行之者非气
 乎彼以气血分阴阳者谓气为卫卫行脉外血为营
 营行脉中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和则
卷七十三 第 57b 页 WYG0971-0075d.png
 脉平气血乱则脉病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
 是亦不知脉与气血一也不然任督二脉为一身阴
 阳之海元气之会虽欲二之不可得也又有以魂魄
 分阴阳者气之呼吸为魂耳目精明为魄魄主受纳
 魂主经营故魄属阴魂属阳也然精气为物游魂为
 变亦自有不可得而离者离之则非人矣或又以脏
 为神气所藏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
 藏精与志而谓之七神者然神岂有七乎盖人心之
卷七十三 第 58a 页 WYG0971-0076a.png
 神乘气机以出入虽曰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其实神
 藏气中犹天气下降于地气载乎神犹地道顺承乎
 天故乾统天坤顺承天乾坤合斯万物由之以化生神
 气合斯万化由之以运用而坤道无成以代有终则
 又总归之乾也气载乎神而人身非神以为之主乎
 所以谓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夫固三才合一之
 道韩持国问精住气住神住之说明道总归之求于
 心者此也故曰养德养生非二事而安身正所以崇
卷七十三 第 58b 页 WYG0971-0076b.png
 其德也否则神不足以宰气喜怒哀乐失其节而戕
 于中寒暑燥湿失其调而攻于外五色适以害吾目
 五声适以害吾耳五香五味适以害吾口与鼻而百
 凡思虑适乱吾之心矣心乱则神疲神昏则气衰精
 血枯竭神气两离形且不能保矣又何德之足云即
 是观之人之元神完具而和气冲融于一身常与阴
 阳五行相为贯彻则天地合德殆有不以生死为存
 亡者矣非谓德盛则身可长生不死也神本生生不
卷七十三 第 59a 页 WYG0971-0076c.png
 息即朝闻道可以夕死即三不朽而太上立德之谓
 也呜呼世之人孰不欲其身之安使百病不相侵乎
 然未有不致中和以养其德而能安其身者有志之
 士孰不欲其德之修使百行之皆全乎然未有不能
 燮理阴阳以养其身而能修其德者信乎养德养生
 安身崇德非二事也但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
 为大人志学者其明辨之
 
卷七十三 第 59b 页 WYG0971-0076d.png
 
 
 
 
 
 
 
 图书编卷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