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九
卷五十九 第 1a 页 WYG0970-04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五十九
             明 章潢 撰
  山总叙
 天在山中易取大畜之象夫山虽广矣大矣畜天能
 几何哉而圣人因象教人则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
 以畜其德殊有得意于山天之外也余于山而类编
 之得无大畜之意欤尝阅载籍古人于一山一水各
卷五十九 第 1b 页 WYG0970-0484b.png
 有图经余深病载籍弗广见闻浅鲜于殊方图经未
 获全睹类编舆地图书凡九州之沿革畿省郡县之
 夷险九边之阨塞四夷之疆域悉图而述之盖为国
 计攸关也然水与山一也海且图焉以万里海防与
 海运所关最重河且图焉以河漕为当今急务江且
 图焉以江防亦匪细故乃独略于山者得非谓岳镇
 祀典之外山于国计无与哉近偶遐想古今英杰挺
 生悉钟山岳之灵秀非可以一方一事比也山独可
卷五十九 第 2a 页 WYG0970-0484c.png
 略耶但山志散漫遍询藏书之家亦视为赘疣弗之
 畜焉今所得而录者不过千百中之一二耳且岩谷
 胜境多仙翁禅客假之以栖真骚人逸士托之以寄
 兴而记山游者又似纵好异之谈故其中所可图而
 书者愈鲜也虽然斯道在天地间何显何藏何常何
 异而多识以大畜者必不为山所局也是故峰峦之
 嶙峋耸拔天际岩洞之邃杳深入地中奇奇怪怪诡
 异万状非鬼神之工巧何造物之不可常情测一至
卷五十九 第 2b 页 WYG0970-0484d.png
 此耶噫醯瓮井天拘方曲见睹山类之图编亦当为
 之长一格云故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
 而小天下
卷五十九 第 3a 页 WYG0970-0485a.png

卷五十九 第 4a 页 WYG0970-0485c.png
  昆崙墟在西北
 三成为昆崙丘昆崙说曰昆崙之山三级下曰樊桐
 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
 是谓大帝之居
  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禹本纪与此同高诱称河出昆崙伏流地中万三千
 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按山海经自昆崙至积石
 一千七百四十里自积石出陇西郡至洛准地志可
卷五十九 第 4b 页 WYG0970-0485d.png
 五千馀里又按穆天子传天子自昆山入于宗周万
 里西土之数自宗周瀍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邦阳
 纡之山三千四百里自阳纡西至河首四千里合七
 千四百里外国图又云从大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
 崙之墟诸仙居之数说不同道阻且长径既绵褫水
 陆路殊径复不同浅见末闻非所详䆒不能不聊述
 闻见以志差违也
  其高万一千里
卷五十九 第 5a 页 WYG0970-0486a.png
 山海经称方八百里高万仞郭景纯称直上有二千五
 百馀里淮南子称高万一千一百里一十四步二尺
 六寸
 按言昆崙最妄者云去嵩高五万里阆风玄圃瑶池
 华盖为仙人所居云
 临川吴氏曰天下之山脉起于昆崙山脉之所起即
 水源之所发也
  昆崙为诸山之祖
卷五十九 第 5b 页 WYG0970-0486b.png
 按性理大全临川吴氏曰天下之山脉起于昆崙蔡
 牧堂发微论曰凡山皆祖昆崙陶公捉脉赋云大智
 察脉起自昆崙明山宝鉴云山脉之起本于昆崙是
 皆言天下之山始于昆崙也然观山之所始必究其
 水之所起观龙之所终必察其水之所界今以舆图
 考之天下诸水皆原于西北是可见山之起于西北
 矣蔡文正公曰山水皆原于西北故禹叙山叙水皆
 自西北而东南是也或云昆崙在西海戌地北海亥
卷五十九 第 6a 页 WYG0970-0486c.png
 地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
 井西南至城南之谷亦荒远莫稽而杨公又云须弥
 山生四龙昆崙特其南肢葛溪氏述其说曰须弥山
 是天地骨中镇天心为巨物四肢分作四世界惟有
 南龙入中国南龙入自昆崙山龙子龙孙皆可别虽
 据佛经人所罕见阙之可也今但以中国山川之可
 考者论之则昆崙诚诸山之祖在中国之西北九峰
 蔡氏云中国山势冈脊大抵皆自西北而来盖可见
卷五十九 第 6b 页 WYG0970-0486d.png
 矣
 昆崙天下山之顶也乃天下山之至高处山之起势
 处其东面中原也所以江淮河济水皆东流其三面
 西域诸国也故自流沙以西水皆西流南自吐蕃两
 广水皆南趋北即沙漠又天下冈脊至高之处直北
 虎林至海都木钵子田地地势又逐渐而低水皆北
 流南视阴山之地反为极南之境矣以此观之地形
 如一亭子中高而四方下昆崙乃其结顶处四下之
卷五十九 第 7a 页 WYG0970-0487a.png
 檐乃四方之国土考其流水可见必皆会同于四海
 杨筠松曰须弥山(即昆/崙也)是天地骨中镇天心为钜物
 四支分作四世界惟有南龙入中国此言殆有传授
 若果分四支则昆崙山有四条分水黄河发自昆崙
 是一条分水入中国自陜汴至庐凤淮扬是一条山
 自蜀岷山至宁绍台是一条山筠松所言南龙者也
 黄河北边一支经云中太行至幽冀作北京东北去
 朵颜三卫等处东去辽东由此南渡鸭绿江作朝鲜
卷五十九 第 7b 页 WYG0970-0487b.png
 国分而北行者入沙漠其极合有分水与黄河界合
 此龙而莫考其详(流沙一派殆是此龙北/边分水配黄河者也)由此观之
 则昆崙支派入中国者不但一南龙而已
  五岳诸名山总叙
 吕东莱先生晚岁卧家深居一室若与世相忘而其
 周览山川收拾人物之意未能已也尝有感于宗少
 文卧游之语每遇昔人记载人境之胜辄命门人随
 手笔之目之曰卧游录非直为怡神适志之具而已
卷五十九 第 8a 页 WYG0970-0487c.png
 矧海宇巨岳名山足迹弗能遍幸有先哲图记具在
 时时览之虽不出户而神之所游不广且大乎因而
 第之彼天寿之山龙翔凤舞自天而下其旁诸山则
 玉带军都连亘环抱银山神岭罗列拱护势雄气固
 以奠皇图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沨沨乎大江之险汪
 汪然彭蠡之湖地控三山洲分白鹭惟兹形胜实南
 北之两都者次则太华少华芙蓉明星鸿门之坂长
 平之坡漆水沮水泾河渭河四塞之国关中奥区太
卷五十九 第 8b 页 WYG0970-0487d.png
 室少室嶕峣之渎左伊右瀍背河溯洛嵚崟崤函天
 坛王屋伟哉周南中华之域大白之山大明之湖三
 观岱宗二门天启石闾梁父云云亭亭凭山负海临
 济枕汶太公用之而富管氏资之以兴蒙羽东峙钜
 野西驰尼阜钟灵泗源萃气乃玄圣之所生实速肖
 之阙里及夫祝融紫盖之蜿蜒君山洞庭之吞吐金
 焦京口之奇天目吴越之秘青城玉垒云烟之外匡
 庐傅阳星辰之里五羊之罗浮八闽之武夷若斯者
卷五十九 第 9a 页 WYG0970-0488a.png
 皆韫乾坤之精英萃万有之神奇是诚宇内大观也
 几欲长游远睇南穷沧溟北抵紫塞东折若水之枝
 西奄蒙汜之谷顶摩太清辙环八埏纵游以大吾观
 而不吾遂也东莱卧游之意讵能忘哉噫壸丘子谓
 务外游不如务内观务外游者求补于物务内观者
 取足于身兹录也若以之博览多识外也以之怡神
 适志亦外也惟内观者惟善于卧游云
  五岳叙
卷五十九 第 9b 页 WYG0970-0488b.png
 粤若太极剖判非三才无以孕百神之灵一气周流
 非五行不能储万物之秀是则五行三才百神一气
 万物无所不在矣故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
 为五脏在物为五色至于声教亦无所不备矣有逆
 顺生杀消息盈虚之理得其道者圣功生焉神明出
 焉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夫五岳者自
 融结之始与五行之气并生故其神也命五帝以封
 之其祭也秩三公以视之其灵也惟聪明正直以司
卷五十九 第 10a 页 WYG0970-0488c.png
 之天子岁以四立之日各于主方而祭之常礼也故
 以我朝敇祀五岳五镇之礼首是编云皇明诏书奉
 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有元失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
 声教不同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
 华夷大统以正永惟为治必本于礼考诸祀典知五
 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号历代有
 加在朕思之则有不然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广水自
 天地开辟以至于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皆受命
卷五十九 第 10b 页 WYG0970-0488d.png
 于上帝幽微莫测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渎礼不经
 莫此为甚至于忠臣烈士虽可加以封号亦惟当时
 为宜夫礼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僭差今命依古
 定制凡岳镇海渎并去前代所封名号正以山水本
 名称其神以及城隍神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
 亦依当时初封以为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
 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
 功于一方一时者可比所以封爵宜仍其旧庶几神
卷五十九 第 11a 页 WYG0970-0489a.png
 人之际名正言顺于理为当用称朕以礼祀神之意
 所有神号各开列于后
  一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
  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一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
  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无闾山之神
  一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
  一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
卷五十九 第 11b 页 WYG0970-0489b.png
  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
  天下山分四条分主二十八宿
 曰岍岐荆山壶口雷首大岳底柱东方宿也其次曰
 降娄玄枵以负东海神主岱山曰岁星曰析城王屋
 太行恒山碣石西倾朱圉北方宿也其次曰大梁析
 木以负北海神主恒山曰辰星曰鸟鼠大华熊耳外
 方桐柏嶓冢陪尾西方宿也其次曰鹑首实沈以负
 西海神主华山曰太白曰荆山内方大别岷山衡山
卷五十九 第 12a 页 WYG0970-0489c.png
 九江敷浅原南方宿也其次曰星纪鹑尾以负南海
 神主衡山曰荧惑中州居天下中其次曰鹑火大火
 寿星豕韦神主嵩山曰镇星
  论周岳与虞夏商不同汉岳与虞周不同
 王制有恒山衡山而不言泰华嵩山舜典有四岳而
 不言中岳盖王制南北以山为至东西以水为至故
 五岳言其二舜典言四方巡狩所至地故五岳言其
 四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恒山为北岳衡山为南
卷五十九 第 12b 页 WYG0970-0489d.png
 岳嵩山为中岳嵩山崇山县之崇高山即禹贡之外
 方也初无嵩山之名职方山镇有恒有岱有华有衡
 不言嵩高而有岳山盖周都在五岳之外故以雍之
 吴山为岳山此周岳与虞夏商不同也舜典南岳孔
 安国以为衡山职方山镇亦曰衡山是衡为南岳明
 矣而尔雅有二说河南衡山为南岳又曰霍山为南
 岳盖汉武帝巡南郡礼天柱山号曰南岳是以衡山
 辽远而移其神于霍山也说者谓一山两名失之矣
卷五十九 第 13a 页 WYG0970-0490a.png
 此汉岳与虞周不同也九州薮泽在职方为九在尔
 雅为十盖职方以州言尔雅以国言也尔雅薮泽之
 名如吴越之具区即此扬也楚之云梦即此荆也大
 抵不殊独晋之大陆齐之海嵎周之焦穫与职方不
 同
卷五十九 第 14a 页 WYG0970-0490c.png
 
 
 
 
 
 
 
 
卷五十九 第 14b 页 WYG0970-0490d.png
 五岳真形未析其秘彼图此者各殊其象必有意义
 存焉或亦据五行而象其画欤且各奠一方而类聚
 为一图因取其简便以冠岳镇诸名山之首云
卷五十九 第 15a 页 WYG0970-0491a.png

卷五十九 第 16a 页 WYG0970-0491c.png
 北直𨽻顺天府山镇曰天寿山(在府北一十八里山/自西山一𢃄东折而)
 (至此群峰耸拔若龙翔凤舞自天而下其旁诸山则/玉带军都连亘环抱银山神岭罗列拱护气势雄固)
 (以奠诸陵本名燕/山今改名天寿)曰香山(在府西北三十里上冇二/大石状如香炉虾蟆有泉)
 (自腹下注溪谷亦/号曰小西天云)曰仰山(在府西七十里峰峦拱秀/中有平顶如莲花心旁有)
 (五峰曰独秀翠微紫盖/妙高紫微中多禅刹)曰西山(在府西三十里旧记/太行山首始河内北)
 (至幽州陉在燕强形钜势争奇拥翠云从星拱于皇/都之右每大雪初霁千峰万壑积素凝华若图画然)
 (京师八景之一曰西山霁雪/山势与天寿山相为联络)曰玉带(昌/平)曰幽都(昌/平)
 龙山(顺/义)曰黍谷(怀柔邹衍吹/律生黍即此)曰密云曰白檀(密云曹/操破乌)
卷五十九 第 16b 页 WYG0970-0491d.png
 (丸于/此)曰孤山(通/州)曰灵山(三/河)曰独鹿(涿/州)曰大房曰石经
 山(房山县西南五十里峰峦秀拔若天/竺山故称曰小西天下冇云居寺)曰云应山(在/丰)
 (润县西北四十里其山悬崖壁立岩畔有一涌泉/濆流而下上有二石穴一名攻书室一名灵应洞)
 莫金(霸/州)曰崆峒(蓟/州)曰南龙(遵/化)曰妙峰(平/谷)曰徐无(玉曰/山出)
 (不灰木/生火石)曰燕山(玉/田)弹琴峡(在居庸开水流/石罅声若弹琴)古迹黄金
 台(在府东南十六里又一曰小金台在府东南十五/里燕昭王于易水东南筑黄金台延天下士后人)
 (慕其好贤之名亦筑台于此为/京师八景之一曰金台夕照)孔水洞(大房山东北/上有悬崖千)
 (尺馀下有石窟润二丈许泉水从中涌出深不可测/时有白龙出现辄化为鱼又尝闻音乐之声唐胡詹)
卷五十九 第 17a 页 WYG0970-0492a.png
 (记尝冇人篝火探之行五六日莫/䆒其源但见仙鼠昼飞赪鳞时见)
 保定府山曰即曰松曰伊祁(完县尧/母所居)曰马耳(完县西/三十里)
 (二峰高耸插天若马耳/之状其间有桃花洞)曰唐嵓(唐/县)曰抱阳(满/城)曰班妃
 (安/肃)曰大雄曰龙迹(易/)曰石龟(漆/水)曰束鹿岩(东鹿县北/外隘内广)
 (可容千馀人又/名三丘古洞)
 河间府山曰西山(青/丘)曰天胎(东/光)白马峰(任/)乐寿岩(巘/)
 卢师谷(景/州)
 真定府山曰云凤(井/陉)曰抱犊(获/鹿)曰交龙洞(在抱犊山/洞内一石)
卷五十九 第 17b 页 WYG0970-0492b.png
 (盘纹如二龙相/交之状故名)曰石溜(元/氏)曰黄(元/氏)曰庐(平/山)曰文(灵/寿)
 大派(阜/平)曰嘉(定/)曰少容(曲/阳)曰箕(许由隐处有弃瓢/岩洗耳溪巢父碑)
 紫微(冀/)曰鼓城(晋/)曰武强(武/强)曰钩盘(临城韩信败/陈馀于此)
 檀(赞皇周穆驻䠋/于此高百馀文)曰紫金(深/)熊耳峰(在龙封山与/龙首峰相对)
 云洞(在龙首熊耳二/峰间方广文许)
 顺德府山曰风门曰石门(邢/台)曰黑(沙/河)曰尧(唐县尧始/封于此石)
 (皆五色/锦章)曰蓬鹊(内丘扁鹊/采药于此)曰汤山(沙河县山下汤泉/岩上石室绝无尘)
 (秽俗号为/圣人室)
卷五十九 第 18a 页 WYG0970-0492c.png
 广平府山曰聪明曰紫荆(广/平)曰天台(肥/乡)曰紫(邯/郸)曰鸡
 泽(鸡/泽)
 大名府山曰沙鹿(府城东春秋/沙鹿崩即此)曰洪洋(开/川)曰惬(大/名)
 大伾(浚县禹贡导河/至于大伾即此)曰白马(滑/)曰秋(帝喾/葬此)曰善化(浚/县)
 (山有三峰如鼎峙南北相跨巨冈左右溪涧不趐百/馀西南峰近西有黑龙潭上有龙祠又有仰泉如盆)
 (者七十二春夏水常不减崖紫斑石又名枉人山相/传纣杀北干于此故名居人为其能兴云致雨目曰)
 (善/化)
 永平府山曰阳(府城有李/广射虎石)曰黄台(迁/安)曰兔耳(抚/宁)曰横
卷五十九 第 18b 页 WYG0970-0492d.png
 山(滦/州)曰碣石(昌黎禹贡注北平骊城县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山顶有大石如柱韦昭以)
 (为旧在河口海滨世久渐沦入海已去岸百里今平/州东离海三十里远望其穹窿似冢有石顶如柱即)
 (此/也)曰古迹天桥柱(汉武登碣/石望海处)
 隆庆州山曰东岩
 保安州山曰磨笄山(赵襄子/姊遗迹)曰涿鹿(黄帝破蚩/尤于此)
 万全都司曰大松山(在龙门卫上有古松/一株盘曲森耸故名)曰翠屏(右/卫)
 曰野狐岭(势极峻风力猛烈/雁飞遇辄坠地)曰独石(开平一石矻起/平地上可搆数)
 (椽故/有庙)
卷五十九 第 19a 页 WYG0970-0493a.png

卷五十九 第 20a 页 WYG0970-0493c.png
 燕山在太行沧海间形胜雄据天下即今京师也以
 燕然山脉尽于此故曰燕山昔燕昭王筑黄金台以
 招贤者故又称金台朱子谓冀都是正天地中间好
 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苏秦谓天府百二之国
 杜牧谓王不得不可为王之地杨文敏谓西接太行
 东临碣石钜野亘其南居庸控其北势拔地以峥嵘
 气摩空而崱屴真万世帝王一都会也自石晋氏割
 燕云十六州以畀契丹兹土不沾中国声教者盖饶
卷五十九 第 20b 页 WYG0970-0493d.png
 四百年于兹矣虽以宋之全盛不能一日有况金元
 二氏岂足以当之哉乃今阐华立极屹为天府一代
 衣冠文物之盛光前迈后遂为我明圣子神孙亿十
 万载之业岂非天秘地藏固有待于其间乎
  金台诸山
 都畿山川之胜其北崇山大岭绵亘重叠东环大海
 西挟大行其南百里则轩辕之旧都俯视江淮如在
 阶圻之下壮哉京师天之所启也
卷五十九 第 21a 页 WYG0970-0494a.png
  西山
 凡都会多胜槩若陜之终南洛之龙门建康之牛首
 临安之吴山皆为古今登眺游观之地今留都之胜
 雄峙江南北都惟西山为最其峥嵘壮伟虽不逮陜
 洛诸山而奇峰怪石幽泉邃壑茂林澄湖与夫琳宫
 仙梵辉映金碧真天府之佳丽一方之奇观矣
  瓮山
 西山自太行联亘起伏数百里东入于海而都城中
卷五十九 第 21b 页 WYG0970-0494b.png
 受其朝灵秀之所会屹为层峰汇为西湖湖方十馀
 里有山趾其涯曰瓮山其寺曰圆静寺左田右湖近
 山之境于是始胜又三里为功德寺洪波衍其东幽
 林出其南路尽丛薄始达于野乃有玉泉出于山喷
 薄转激散为溪池池上有亭乃宣宗巡幸所驻跸之
 处也又一里为华严寺有洞三其南为吕公洞一窍
 深黑投之石有水声数步不可下竟莫有穷之者又
 二十里为香山楼宇台殿与石高下其绝顶胜瓮山
卷五十九 第 22a 页 WYG0970-0494c.png
 其泉胜玉泉又二十里为平坡寺俗所谓大小青龙
 居之迥绝孤僻其胜始极而山之大观备矣
  玉泉山
 玉泉山在都城西三十里最号奇胜往游西出阜城
 门望西山如屏幛层列翠出天半驰十馀里至豆腐
 闸上高柳数株可荫小憩其下周视野次平衍如席
 麦畦榖垄相间麦苗方生长寸许顷之造山下崇真
 观观外小涧环流涧桥坏循岸西得清浅之处以渡
卷五十九 第 22b 页 WYG0970-0494d.png
 道士王希言引入山门遍观殿庑依岩壁为之不甚
 弘敞从东庑转入小方丈颇高爽其前累石为台台
 甃方池水黝然黑色冬夏不登耗池上小室揭其楣
 曰灵渊厨后一小池深尺馀泉涓然流溢其中沿涧
 诣金山寺涧道欹侧仅可步水清见底其中白石磷
 磷既至寺出抵一笑庵观龙洞洞方广无寻丈旁有
 石穴深窅莫可测庵中老僧高顶庞眉长身竦瘦如野
 鹤希言云自朝鲜浮海而来常晏坐洞中夜有异物
卷五十九 第 23a 页 WYG0970-0495a.png
 现光恬不怖畏盖澹然忘世者欲入华严寺观泉支
 流不果径至泉所泉上有亭宣宗命搆以备临幸亭
 下甃石为池泉侧出石罅中凿石为龙吻吐之池前
 为石桥水从桥下出为长溪曲折流三百步许潴为
 西湖秋高气清泓澄渟滀水光浮天浩然一白亭后
 三顶址皆石无大树相传上有昔人遗迹宽可坐数
 十人俗传洞宾尝宿于此名吕公洞
  小西天
卷五十九 第 23b 页 WYG0970-0495b.png
 余以事至范阳之怀玉乡友人告余曰乡西北山水
 秀异有石经洞为学佛者所居名曰小西天盍往游
 焉越明日从一仆出独树村北行四里许两山对峙
 外隘内豁小溪中出石峰参差如犬牙水触石流潨然
 有声沿溪前行十馀里有巨石数十横布水中蹑之
 以渡登平冈而望四山多离绝之势峰峦峙立如书
 空之笔者不可胜数其中一山若火燄而草树独茂
 问诸牧童知为白带山而小西天之境在焉迤逦至
卷五十九 第 24a 页 WYG0970-0495c.png
 山麓壁立似不可登徐望之有磴道循山之偏脊直
 上行者前后顶踵相接几三憩息始及山之半有石
 室题曰义饭厅碑志云唐乾符中僧臧贲所建欲俾
 游者至此不必赍粮也由厅前折而东凿石为道广
 不满尺横于山腹者一里许将折而北则条石为阶
 凡九十九级上至平处行百馀步复有阶如前级差
 少自其上折平而南有石堂东向方广五丈许名曰
 石经堂堂有几案炉瓶之属以祀三宝皆石为之其
卷五十九 第 24b 页 WYG0970-0495d.png
 上天然如帐顶下则甃石以平其地三向之壁皆嵌
 以石刻佛经字体类赵松雪意必元人所刻其中有
 四石柱柱之上各雕佛像数百皆为小圆光而饰以
 金碧堂之前向为石扉八扇可以启闭外有露台纵
 仅八尺横与堂称三面皆石阑设石几石床以为游
 人之所凭倚傍有禅房庖湢之所皆因岩为之不假
 人力堂之左有石洞二其右有石洞三复有二洞在
 堂之下方石经版分贮其中盖隋沙门静琬始以经
卷五十九 第 25a 页 WYG0970-0496a.png
 刻未成而奄化唐贞观后其徒道公等继续成之至辽
 统和及金明昌之际有沙门留公顺公亦增刻之前
 后纳于洞中者通千馀卷石凡七百馀条有石幢记
 其目甚悉每洞皆以石为窗棂用铁固之纵广不可
 知而石本之近窗者可以窥见观其字画则辽金所
 刻与隋唐自异其左洞有静琬贞观八年碑记嵌于
 门上大意谓未来世佛法有难故刻此藏之以为经
 本若世有经愿毋撒开其用心亦可谓勤矣石洞之
卷五十九 第 25b 页 WYG0970-0496b.png
 北有石池石井池广七尺而深半之井深浅不可测
 则皆莹然涵虚可鉴毛发井之北十馀步有泉自窦
 中出涓涓不绝又有石为龙王像民祷雨则祀之古
 木苍藤樛错其上然阴翳惨澹不可久居由泉窦之
 南复攀缘小径盘屈数十折至山顶有五石台台之
 上皆有白石小浮图其南二者乃唐金仙公主所建
 刻字如新馀无题识不可考顶有巨石后广而前锐
 平出于虚空者数尺相传谓之曝经台余至其上回
卷五十九 第 26a 页 WYG0970-0496c.png
 视四山则向之特立若书空之笔者皆隐然在履舄
 之下似可垂手抚摩稍临石之锐处而俯视之则陡
 绝万仞无有底止但见横云平凝其下悚然心悸魄
 禠急趋还石旁以坐忽有青衣童子类礼佛从师至
 为予佛歌道舞群童随之击鼗鼓敲檀板品洞箫以
 和音响嘹喨上彻霄汉予不觉心神飘然若凭虚御
 风而出尘襟之表
  黄金台
卷五十九 第 26b 页 WYG0970-0496d.png
 余过易州客指黄金台偕往视之土阜漫漶不可辨
 疑焉据史记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新序通鉴
 皆言筑宫无台字后汉孔文举谓昭筑台以延隗梁
 任昉谓台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贤士台亦为
 招贤台始有台名而无黄金字李善引上谷郡图经
 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昭王置千金其上以
 延天下士水经注云固安县有黄金台遗址沿久或
 讹而此地亦据图经得名耳
卷五十九 第 27a 页 WYG0970-0497a.png
  孤竹山
 幼侍先君谓在昌黎尝与燕赵少年走马古长城下
 纵观奇阨险阻敌出没往来之境徘徊慨叹欲问元
 顺帝北遁之道而当时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治
 久矣北睹大漠平沙漫草浩浩无人行迹令人有封
 狼胥系单于之感当先帝休养华夷夷人不敢少有
 问塞上何如事边吏日持名籍军门报诺归卧无他
 事军士往往抱稚子牧鸡豚或挟弓矢猎狐兔为乐
卷五十九 第 27b 页 WYG0970-0497b.png
 南有孤竹山携椒浆泻石上歌西山之章思起竹君
 二子者与之游而不可得涕泗交颐竟怅然而返时
 走碣石最高峰西望连岩邃谷大麓多虎豹熊罴所
 伏游东则大海浩渺与天无际隐隐数凫鸥泛泊洪
 涛巨浸中兹其餐沆瀣挟日月跨虬螭招之倘来相
 与共游八极之表者乎
  殳山史山
 禦儿地四平无山其东北六十里有小山曰殳山山
卷五十九 第 28a 页 WYG0970-0497c.png
 由殳道人得名殳山之东曰史山予由大溪北折而
 东度陌越阡至殳山之趾居人四五家皆棘樊荆扉
 鸡犬相应仿佛桃源中云气相荡不啻鱼游波涛中
 山回路尽有石崭然壁立者即殳道人尸解处其巅
 有小石突怒土中类迸笋者有盘亘类木走长根者
  三关诸山
 余履魏之三日东北走九百馀里谒易州受筴制真
 定之龙泉故诸关常以九月迫传羽行隘归先龙泉
卷五十九 第 28b 页 WYG0970-0497d.png
 以下日暮抵曲阳五鼓起有寒色道谒北岳庙庙几
 割城之半古树遮云蟠郁以百数门有卧石白而润
 曰岳所飞石据以祀者余犹记孝庙时马端肃公上
 言岳故在浑源州则当从浑源以祀而倪文毅公在
 礼部不能从说者以为恨且谓石晋弃兹岳于契丹
 宋不能复而托辞于飞石以文其陋然真定在汉为
 常山郡即恒山也读壁问李克用题石其庙貌著于
 唐固不自宋始姑阙之以俟考出城稍西北行望层
卷五十九 第 29a 页 WYG0970-0498a.png
 山郁浡矗不知其几千百最远若银城一𢃄土人云
 五台山雪也岂夜所谓寒色者其时雪耶山距邑三
 百里而遥他山不为雪五台独为雪可想矣又数里
 得大溪几半里流水淙淙第浅可揭云此所谓龙泉
 从五台而下者也又数里稍入山山皆合中坼而为
 前大溪行左傍溪而右阻山溪齧山之足半武则左
 担而过齧之既则就揭如是者百二十里大抵山稍
 避溪则为庐舍又稍避溪则一二见田畴最后避稍
卷五十九 第 29b 页 WYG0970-0498b.png
 宽遂为县曰阜平阜平四塞南门外可二百馀家城
 中仅二十家耳十二日早发阜平复渡前大溪循溪
 而行五里许转山之别径与溪别复得泉近诸山所汇
 也泉时错道而流呜咽多悽声道益以上益险峻时
 时见人家石田瘠薄然亦可耕踰三十里得岭曰鞍
 子过岭山始舒而阔其下泉纵横流不复辨南北然
 别取道山背而下归大溪耳龙泉诸峰苍翠始若滴
 五台雪近则若玉几已又得一岭萦纡而进两山旋
卷五十九 第 30a 页 WYG0970-0498c.png
 惬其苍翠色欲交石岭峰怒起岝锷刺天左岭微宽
 奇石为橐驼为狻猊为人若鸟者间突出若搏栗红
 楸黄杂以绿树缀壁皆绮绣俄复得所谓龙泉激石
 间淙琤异声石纯白大小如玉盖自鞍子岭又四十
 里始得关度关而下十馀里曰长城岭城之盖塞五
 台所入道也归取月行峻关间颠踣者数二鼓绝抵
 县困甚十三日早发阜平将之平山复渡前大溪始
 得宽畴不五里复入山山不能当龙泉险然时蛇行
卷五十九 第 30b 页 WYG0970-0498d.png
 上数百步忽然坠空而下为深谷则颇宽如是者再
 三若曲项匏也泉处处有之时拂石流则最劳以故
 人食之病瘿始余过曲阳人瘿十而三抵阜平瘿十
 而五上龙泉瘿十而六七至是十不能不一瘿矣三
 十五里得温泉左室为一汤右一汤稍热清莹可鉴
 毛发不作硫黄息石无礜故也寂寂空山中令莲花
 汤笑人宿查头集集灵寿界也十四日辰发大雾顾
 山左右辟若决吾眦而朗者舆足下捷久之复得一
卷五十九 第 31a 页 WYG0970-0499a.png
 山傍据大溪流极驶山自是坦陀不甚峻八十里抵
 平山宿未至八里为滹沱河晋之材顺流而下至真
 定乃𣙜十五日发平山十馀里渡一河山足白云四
 起若铺绵稍逼之则蓬浡雾散自是虽上下山道不
 知险将抵井陉循大溪而行巨石如砥午遂踰井陉
 入故关关所繇入山西大道也两山夹之皆陂陀渐
 上三十馀里乃抵关山近关而峻亦时得奇石渡关
 右折与道异盖余所按历者拒寇阑入境耳循墙上
卷五十九 第 31b 页 WYG0970-0499b.png
 益峻不可舆至其巅则中外诸山皆在目苍岭千叠
 时与云相浮沉银浪风涌惝恍无际久之乃下马足
 騀駊时自思天以淮阴侯授成安君而不取为千古
 赵氏恨然淮阴好用秘能以木罂渡而虏豹山背逶
 迤径千里安知其不能为阴平缒也复至故关异道
 折而左二十里取娘子关道崎岖甚中一岭为剑脊
 壑两其辅目眩心悸将抵关庐舍顾稍密流泉淙琤
 行齐厨间有水碓水磨之属意甚乐之关傍为巨涧
卷五十九 第 32a 页 WYG0970-0499c.png
 其北汇可容万人水东入崖左崖峭壁数百仞右崖
 崩岸若劈中巨石为象马橐驼者不可胜计奋与泉
 斗磳硡铿𥔀间入鼓节还县复可三十里皆傍泉泉
 极冬不冰云此温泉也可以和饵凡十馀涉盖泉在
 两山间山左尽则涉右右尽则涉左泉得山则怒而
 山益险山险而泉益怒则益胜吾足与目类若妒者
 足少缓觉目无奇而足若枳矣石壁中为窦为奥为
 囷廪为若舟水之声为筝笙为钲为松风为歌为市
卷五十九 第 32b 页 WYG0970-0499d.png
 人喧百千状故非故关拟也余时惫强自励称快乃
 还井陉夫此三关所受为赵守耳龙泉稍近寇则最
 险故次险则又远彼势必不入也彼入晋则掠晋安
 为舍晋事此不毛志必不入也彼掠晋而饱其装重
 马则已疲矣力必不入也彼不入而魏虚为之守是
 赵以虚名予魏也彼不入而赵复得魏使者两主矣
 何所受指挥两应则疲两诿则废是赵贯延魏敝也
 寇卒入而魏以虚名主之无一卒自随且东西隔三
卷五十九 第 33a 页 WYG0970-0500a.png
 百里顾魏则失赵顾赵则失魏是魏为赵代祸也故
 曰三关勿属魏便
  银山铁壁
 南沙谓予曰银山铁壁去此不远盍折北而去遂策
 马亟驰行六十里至邓隐峰道场登八角亭东北有
 铁崖壁立石色莹然顷之月出烂如银界洗盏更酌
 夜分不寐南沙曰隐峰传中言鬼使不见隐峰何也
 予曰大脩行人具六通鬼神但具五通故人能见鬼
卷五十九 第 33b 页 WYG0970-0500b.png
 而鬼不见人也南沙又曰鬼常见人而人不见鬼何
 也予曰常人有障而鬼神无障也明日将拄杖登顶
 寺僧曰顶由阎王鼻行僧住此十馀年亦不敢度予
 二人笑而不听径趋鼻侧山脊如刀皆仅容一足长
 约十馀步两旁如削下临万仞不可凝视罡风吹衣
 足不能立予曰列子履万仞之险足二分垂外何如
 乃去靴鞋趺坐徘徊取棋枰对奕南沙忽推棋东行
 比予回顾渠已度鼻矣予亦侧身起立逐其武而东
卷五十九 第 34a 页 WYG0970-0500c.png
 遂相与同登山顶予曰君无拟议予无思量乃能
 至此向使拟议思量东瞻西顾则私意起而反惑
 安能至此哉南沙曰士之立朝能以无拟议思量
 之心行之何事不办坐未有顷寺僧凭樵者送茶
 饭各一盏樵者指长城外曰此为黄花镇此为居
 庸关又西为某关又东为某镇皆在烟光微茫中
 万里龙沙风霾无际令人气吞四表眼隘寰宇矣
 罡风稍定挺身度鼻而回初无难者回入僧院崔
卷五十九 第 34b 页 WYG0970-0500d.png
 都尉京山侯自外来曰闻二公在此愿得同游遂
 举觞荐山簌坐月下说长城险易都尉问曰边
 储奈何南沙曰材力雄富则士马精妍今九边
 萧条军士羸弱无怪敌来即跪而受刃也余曰若
 鬻官及盐法皆令输粟实边三年斯富强矣都尉
 曰予忝宗臣如盲如聋愿极言其详庶斯游不空
 耳子曰赍银易于运米运米易于挽粟人所知也
 而必欲贵粟者以其有九利也夫挽粟则车辆多
卷五十九 第 35a 页 WYG0970-0501a.png
 往过来续常有百万辆在边缓急可以联作车城以
 禦侮一利也车辆多则骡畜多可以粪屯田益边农
 变斥卤为沃壤二利也人畜多则边人得卖刍草赁
 房舍易沙埸为阛阓三利也车辆多则人多人多则
 贸易多孳货填委不见边愁四利也粟价既贵则边
 农日富屯田日辟五利也输粟者众主客杂居一遇
 有警各出智谋以为我用六利也商贾既聚婚媾相
 恤各爱其身各护其家斯有固志七利也边人既安
卷五十九 第 35b 页 WYG0970-0501b.png
 土乐生则百工所萃器械不期利而自利城垒不期
 修而自修八利也百金易怀斗粟难掩侵渔之患不
 杜而自绝九利也在汉文景之富强用此道也京山
 抚然曰不图山游而得国谋也
  龙山
 是邦惟龙山为绝胜自治城西南行十馀里抵山下
 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
 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
卷五十九 第 36a 页 WYG0970-0501c.png
 盘山行十馀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佳木
 奇卉被之䓤茜秾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
 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
 澄渟溜者焉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
 巅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即下马披
 草踞石列坐又行十里许大抵一峰一盘一溪一曲
 山势益奇峭树林益多杉桧栝柏而无他凡木也溪
 花种种金间玉错芬香入鼻幽意可爱木萝松鬣罥
卷五十九 第 36b 页 WYG0970-0501d.png
 人衣袖又萦纡行数里得冈之高遽陟而上马力殆
 不能胜行茂林下又五里两岭若岐中得浮屠氏之
 居曰大云寺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寺之东轩林
 峦树石栉比楯立皆在几席之下憩过谒主僧英公
 相与陟西岭过文殊岩岩前长杉数本挺立有磴悬
 焉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巧斗试一临之毛
 骨森竖南望五台诸峰若相联络无间断西北而望
 峰豁而川明村墟井邑隐约微茫如奕棋局然徜徉
卷五十九 第 37a 页 WYG0970-0502a.png
 者久之回乃径北岭登萱草坡盖龙山绝顶也岭秀
 峻绝无路可跻步草而往深弱且滑甚攀条扪萝疲
 极乃得登四望群木皆翠杉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
 穷此龙山胜槩之大全也
  偏凉汀
 太行西来数千里环帝都而东又数百里散一支南
 出为平滦诸山滦河自塞外迤逦东南行入平滦境
 始益大去滦州城北三里许横渡山下是为偏凉汀
卷五十九 第 37b 页 WYG0970-0502b.png
 汀处众山间据川流之汇山之列其旁者若鲁若岩
 若紫金瓦岭之属参差连亘狻猊踞而龙蛇走其间
 林壑幽胜草木䓤茜水之经其下者若漆若沮若清
 水肥河之类下流胥会膏黛渟而绮縠张其间凫雁
 翔集鳞族潜泳是诚一郡之奇观也
  黄榆马岭
 余历三关返邢之内丘宿晨由内丘出南门异道而
 行可四十里得陂陀土山又数里转山足为黄寺使
卷五十九 第 38a 页 WYG0970-0502c.png
 者当屯所也署踞寺门而庐割寺三之一前伏泉如
 济汇为池中有亭亭折而右度岭得大涧两山夹之
 中流泉铿然鸣巨石如象而黑者累累若下饮循涧
 可二十里得村曰米花度米花村数里得一岭始与
 泉左岭益高忽下坠为谷若井然山类多土亡奇稍
 可以田忽苍翠而耸出其背为障数阙可以架笔问
 之土人曰此所谓龙霄山也又穿一二岭久之山益
 束而惬两壁陡上数百仞奇石拿攫争奋为下舆猿
卷五十九 第 38b 页 WYG0970-0502d.png
 接萦纡乃上步数踬又可十馀里山忽两却而辟成
 巨壑可屯数万人旁稍高阜居民庐之百馀家突起
 而垒者二其一寺据之其一曰宋家庄堡亦使者当
 屯所也堡距黄寺可六十里许其西北距黄榆岭七
 十里而遥西距马岭五十里而遥西稍北距锦绣堂
 岭四十里而遥堡绾之盖走大路要道也余宿堡四
 鼓乘月起拟之黄榆行五十馀里类多大涧杂石低
 昂土山余甚厌之以其胜不能当龙泉半而亡何度
卷五十九 第 39a 页 WYG0970-0503a.png
 一岭稍下山四却而辟其圆若规道欲绝者徐睨前
 旌旗如左元放破壁而入迫之得一间道仅容一马崖
 造天石色秀削太古水声淙淙不断蹙沸泡起中石
 辄韵旋转十馀折仰视天亦随而迂回者色或青或
 苍或赤以山映之故泉益雄石益争胜中有偃石从
 数丈许衡半之其润可以碑过半里许始出峡崖复
 稍稍辟矣遥望右崖际天直走而西上为连城自然
 睥晲楼橹悬壁千仞中忽有泉注而下为柱得日若
卷五十九 第 39b 页 WYG0970-0503b.png
 琼得空若琉璃所得若白银下飞瀑绝陉左崖鸟道
 千折而上为天井关石奇秀万状余足数踣气拂逆然
 时时心语龙泉胜乃不能当此半几欲夺彼记语子
 之既抵关肩峻壁而胁大壑不知几百千仞关口一
 横涧涧以桥而度已度折右上里许得山顶以为山
 尽是矣既登而西北望高倍屣者十者百者不可穷
 至目境尽而止信乎称太行天下脊又云上党者天
 与党也归宿宋家庄堡以当祀纛还顺德暂还大名
卷五十九 第 40a 页 WYG0970-0503c.png
 又旬日复屯黄寺再之宋家庄乃上马岭马岭道近
 黄榆十之三险半之饶水泉杂石为足枳夕宿于关
 大风起轰殷若席捲三晋而东掷之海予卧石室中
 惴惴不能寐五鼓风息起阅西城关两山中断若劈
 巨灵斧者下视寥阒不见底为桥道之其西不可以
 旋马盖天险也已
卷五十九 第 41a 页 WYG0970-0504a.png
 
 
 
 
 
 
 
 
卷五十九 第 41b 页 WYG0970-0504b.png
 山海经云北海幽都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
 豹玄虎玄狐是为太玄之山有玄丘之民
 
 
 
 
 
 图书编卷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