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四
卷五十四 第 1a 页 WYG0970-034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五十四
             明 章潢 撰
  泉河总叙
 我国家臣一海宇都燕冀以制六合凡万方小大群
 工不问海内外可以浮航而至者罔不时献方土百
 物以效顺又岁漕东南粟四百万馀石输京师以充
 积贮咸由于会通一河会通界南北之中处其上游
卷五十四 第 1b 页 WYG0970-0341d.png
 视诸漕渠为最重漕渠若江淮卫白之水源远而流
 长故无事于泉惟会通受汶泗沂而成近泉之委润
 者不计焉是故泉涓涓甚微合十馀为沂数十馀为
 泗百十馀为汶汶故入海遏至南旺而中分之其北
 流者径会卫白其南流者合沂泗以会江淮故东郡
 诸泉又会通之命脉也然则分水之于漕渠讵不谓
 尤重欤嗟夫漕海有风波之患漕江及河有陆挽之
 劳其视会通奚啻什伯也殆天隆景运河伯效灵开
卷五十四 第 2a 页 WYG0970-0342a.png
 此亿万祀无疆之利以致万国宾贡千艘顺达绳绳
 而继而无没挽之虞所谓万古永赖者非耶
卷五十四 第 3a 页 WYG0970-0342c.png

卷五十四 第 4a 页 WYG0970-0343a.png
  济青兖三府诸泉总考
 山东凡发地皆泉其为漕河之利者不过三府十八
 州县二百四十四泉也大𣲖有五三汶争趋势如飞
 泻出莱芜新泰泰安肥城东平平阴汶上蒙阴之西
 宁阳之北经南旺以南北其流者曰分水𣲖关系最
 重者也故首志之泗沂西下夹鲁而南出泗水曲阜
 滋阳宁阳会汶与洸(系冈城所/分汶水)以入元人所谓会源
 闸者曰天井𣲖关系亦重故次之邹县济宁鱼台峄
卷五十四 第 4b 页 WYG0970-0343b.png
 县之西曲阜之北诸泉通乎塂里黄良而下各入漕
 渠其济鲁桥一也则曰鲁桥𣲖故又次之邹滕峄鱼
 之流及昭阳湖分入沙河八泉入上沽头统与沙河
 相近者也则曰沙河𣲖故又在其次沂水蒙阴及峄
 县许池泉会沂汶二河而下径入古邳与黄河入淮
 曰邳州𣲖若黄河经徐吕而下则可以无若不经则
 可以有略在所缓故以是终焉弘治十四年巡抚山
 东都御史徐所以将蒙沂二县夫役暂行革之其关
卷五十四 第 5a 页 WYG0970-0343c.png
 系虽有重轻其实皆能利泽万世者也故各疏其所
 出及其𣲖所由来以备参考云若夫因时之变迁酌
 势之缓急而施疏浚之功则又在司泉务者加之意
 焉
 一分水𣲖凡二州七县共一百零三泉(旧泉八十一/新泉二十二)
 (新渠沟六/新河四)
 一天井𣲖凡四县共七十七泉(旧泉六十一/新泉十六)
 一鲁桥𣲖(大𣲖一/小𣲖五)凡一州三县共二十四泉(旧泉十/五新泉)
卷五十四 第 5b 页 WYG0970-0343d.png
 (九/)
 一沙河𣲖(其𣲖/有四)凡三县共二十六泉(旧泉二十/新泉六)
 一邳州𣲖(其𣲖/有三)凡三县共十四泉
卷五十四 第 6a 页 WYG0970-0344a.png

卷五十四 第 7a 页 WYG0970-0344c.png
 泉志所载泉百九十有一今增至二百四十上虞张
 公本所定图次仿禹治水之意自流徂源新安王仲
 锡因之编为旧志窃以为自下流始者治河之法也
 至于浚泉不必尽然惟视关系以为缓急况禹之导
 淮渭不自源及流乎今既分为五𣲖所系有重轻其
 次序自明故先新泰次莱芜次泰安次肥城次平阴
 次东平次汶上而后及宁阳者为其有天井𣲖也次
 泗水次曲阜次滋阳次邹次济宁次鱼台次滕而后
卷五十四 第 7b 页 WYG0970-0344d.png
 及于峄者为其有邳州𣲖也邳州𣲖虽在所裁亦当
 存之以俟将来故以蒙阴沂水终焉非敢以臆见紊
 之也
 泉源以陶泰徂徕诸山为主以其能出云为风雨也
 若雨泽及时则可以不劳人力各处山河自足以供
 之而有馀若雨泽愆期则泉水亦各细微虽疏浚百
 方运河亦未免于涸也然则泉源固以南旺分水为
 𦂳要而陶泰徂徕诸山又南旺之根本也
卷五十四 第 8a 页 WYG0970-0345a.png
 地高平则水疾泄故为堨以蓄之水积则立机引绳
 以挽其舟谓之坝地下迤则水疾涸故防以节之水
 溢则缒起悬版以通其舟谓之闸皆置官以司启闭
 而听其讼狱焉潦则命积土壤具畚锸以备奔轶冲
 射涸则发徒以导阏塞崩溃而察其用命不用命以
 赏罚之
卷五十四 第 9a 页 WYG0970-0345c.png

卷五十四 第 10a 页 WYG0970-0346a.png
  南旺考
 南旺古大野既潴之地旧以湖名方漕河未开直泽
 薮沮洳之区耳今堨汶至此界以长堤漕渠贯其中
 南北分流实上流之要会也守臣请以司泉者兼莅
 焉可谓知所重矣当春夏之交雨泽愆期水利亦微
 苟启闭或非其时势如建瓴遂难停蓄霖潦暴至辄
 涨溢冲溃刘元常明减水诸闸尽启犹不足以杀其
 势至决坎河王堂诸口虽由开河以下复归漕河往
卷五十四 第 10b 页 WYG0970-0346b.png
 往淹没民田水退又调本县捞沙浅及附近泉坝各
 夫役以筑塞之议者欲于黑马沟迤西脩石为堤立
 减水石闸于故决诸口可岁省土筑之费然工程浩
 大未易轻举又恐闸设而水不由浅往者曾立石闸
 一见存亦徒劳耳然亦不可拘也司其务者尚因其
 势而利导之哉
  南旺总论
 南旺湖者古大野泽而古今贡道之要会也按禹贡
卷五十四 第 11a 页 WYG0970-0346c.png
 徐州大野既潴东原底平周礼职方兖州其薮泽曰
 大野地志谓大野在钜野县北而何承天云钜野广
 大南道洙泗北连清济则其地与其所钟可知矣或
 又云郓州中都西南有大野陂郓州今东平州即古
 东原而中都则汶上县也去古既远陵谷变迁求古
 大野未知孰是顾今南旺湖实在汶上西南会通漕
 河纵贯其中湖界为二东湖广衍倍于西湖北接马
 踏武庄陂湖以及安山南接马场陂湖以及昭阳诸
卷五十四 第 11b 页 WYG0970-0346d.png
 湖相属绵亘数百里而徐兖东平汶上钜野诸郡邑
 又悉环列于左右与古经志合是南旺湖即古大野
 无疑也禹治水时大野既钟洙泗济水而成而泗通
 于淮济通于汶淮通于沂汶通于洸而泗之上源又
 自大野而通于济则是大江以北中原诸水纵横交
 织皆于大野相联而当时入贡之路若青之浮汶兖
 之浮济徐与扬之浮于淮泗亦皆于大野相关是大野
 在古已为贡道之要会处矣后世建都不同输将之
卷五十四 第 12a 页 WYG0970-0347a.png
 途亦异惟我成祖文皇帝定鼎燕师控制上游与尧
 舜禹所都同在冀州方域之内故其经理贡赋道路
 亦与禹迹大略相同济宁之境南迄于江中间虽有
 二洪五湖之险河淮湍激之虞然所循者犹淮泗之
 故道也至如漳卫合流直趋天津则与达河以达帝
 都者亦殊途而同归矣惟是济宁抵于临清上下三
 数百里地势高仰舟楫不通会通河虽创自前元未
 底于成也国初黄河决于原武漫过安山而会通河
卷五十四 第 12b 页 WYG0970-0347b.png
 遂以湮废至永乐始以飞挽艰虞爰命宋司空礼发
 丁夫十馀万疏凿会通以济漕运顾瞻南旺适当其
 冲宋公乃用老人白英之言导汶自戴村西南流合
 洸与济伏所发徂徕诸泉之水潴于南旺注于会通
 南旺分流上下交灌而又建闸设坝蓄泄以时遂使
 三千年已废之大野复为圣世利涉之用盖亘古今
 而再见者也向非南旺则会通难开亦枯渎耳乌能
 转万里之舳舻来四海之朝献以供亿万年之国计
卷五十四 第 13a 页 WYG0970-0347c.png
 也哉是南旺湖诚又今日之要会也南旺既潴会通
 其道自时厥后海运陆输一切报罢岁漕东南粟四
 百万石直抵京师若行堂奥然上下咸利者且百馀
 年矣物盛致蛊积习生常迩年以来河沙壅而吏职
 旷于是有湮塞之患水土平而利孔开于是有冒耕
 之患私艺成而官防碍于是有盗决之患三患生而
 湖渐废湖废而运道遂失其常此所以不能不轸圣
 明宵旰之忧也乃者廷议因漕船阻滞请遣大臣如
卷五十四 第 13b 页 WYG0970-0347d.png
 宋公者往任其事于是按图牒以正疆界昭宪典以
 慑豪强饰官联以慎法守而又躬履地形指授方略
 先浚诸泉以开湖源继疏四湖以为水匮又以南旺
 地当要会用力尤多西湖环筑堤岸以丈计凡万五
 千六百有奇随堤既开大渠与堤共长而湖内纵横
 复穿小渠二十馀道使相联络引水入漕东湖迤东
 地势渐高无需防遏止于官民界分植柳竖石以防
 侵冒而南至长沟小河口苏鲁桥北至田家楼受水
卷五十四 第 14a 页 WYG0970-0348a.png
 之处则亦堤而筑之视西湖工又倍焉凡所新造为
 闸者三在李大口弘仁桥为坝者二在冯家口王岩
 口为河者九百丈在李村王堂二口皆蓄泄要害处
 也至于关阑全湖申缩漕道有若南北端二闸东西
 岸十七斗门则皆因旧而益浚之以司启闭焉
  泉河总论
 山东志曰禹贡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兖州浮于济
 漯达于河青州浮于汶达于济徐州浮于淮泗达于
卷五十四 第 14b 页 WYG0970-0348b.png
 河山东漕运其昉于兹乎秦欲攻匈奴使天下飞刍
 挽粟起于黄腄琅琊负海之郡转输北河汉高祖运
 山东之粟以给中都岁不过数万石至武帝通西南
 夷灭朝鲜击匈奴城朔方转漕甚远而山东咸被其
 劳矣宋初都汴京东之粟历曹济及入五丈渠至京
 师真宗时东京及广济河由定陶至徐州入清河历
 吕梁滩碛之险至理宗时于冈城作斗门以遏汶流
 益泗漕以饷边众而漕渠开矣元初开济州泗河至
卷五十四 第 15a 页 WYG0970-0348c.png
 新开河由大清利津诸河入海既而海口沙壅复从
 东阿陆挽至临清入御河又开胶莱新河以通海道
 劳费不赀少有成效巴延始创海运与济州河并行
 未几又用韩重晖等言自安民山开河北抵临清引
 汶绝济直属漳卫名会通河夫汶水东北入海以智
 力导引使南接淮泗北通白卫实自元人始然河渠
 浅涩舟不负重岁运不过数十万石终元之世海运
 不能废也国朝初给饷辽卒海运如故永乐徙都于
卷五十四 第 15b 页 WYG0970-0348d.png
 北亦尝行之后尚书宋礼等复浚会通河于是漕利
 通而海运罢胶莱故道亦遂湮废而河漕诚利矣然
 泉源壅塞有疏浚之劳偃坝蓄泄有供役之繁徐吕
 洪流之泛滥淮扬襟喉之扼塞意外之患有不可不
 防者海运其可不讲耶是故漕河者万世之通利也
 海运者备不虞之变也胶莱故道者翼海道以成功
 也皆不可废也
  各处当治河渠总叙
卷五十四 第 16a 页 WYG0970-0349a.png
 黄河本不必治而不得不治者为漕运所必资也惟
 其为漕运所必资则其所当治者又岂独黄河为然
 哉水利自古重之故我朝于凡陂池川渎闸坝桥梁
 之事具载诸司职掌大明会典永乐迁都后尤重漕
 运故河道洪泉等项有关漕事者事例甚详今具列
 于后而诸处水道亦类附焉
 (卢沟/河)出山北代州泛溢辄坏民田庐宣德弘治间尝
 命官修治
卷五十四 第 16b 页 WYG0970-0349b.png
 (滹沱/河)出真定府西山天顺弘治间每命官修筑
 (大通/河)在京城东自元置闸蓄水通舟以免漕运陆挽
 之劳永乐间诸闸多存成化间浚以通漕亦赖以济
 (白/河)在通州源出湖地经密云合大通榆浑诸河至直
 沽入海决则修筑浅处设铺置夫挑浚
 (蓟州/河)蓟州军饷国初海运弘治初发军夫万人凿河
 四十里以免海险每三年一浚
 (卫/河)元名御河出河南辉县下临清至直沽入海今为
卷五十四 第 17a 页 WYG0970-0349c.png
 运河
 (会通/河)无源元自安民山开通河北至临清引汶绝济
 属于卫赐名会通
 (沁/河)出山西沁源县由大行山麓至河南原武县黑洋
 山与济源合流至徐吕二洪景泰间于黑洋山北黄
 河缺口开河以接旧道
 (汶/河)出山东莱芜县原山南从济水西北入海元筑坝
 遏之南流至今合沂泗入淮永乐间复坝于东平州
卷五十四 第 17b 页 WYG0970-0349d.png
 戴村汶尽入漕(至分水龙王庙四/分南流六分北流)南有洸河亦入漕
 (南旺/湖)详前
 (昭阳/湖)北属山东滕县南属沛县周围八十馀里纳诸
 县水湖口置石闸放水入薛河由金沟口以达运河
 (徐州/洪)在徐州为运河要害乱石峭利成化间命官凿
 石又甃石路置石坝遇损坏修筑
 (吕梁/洪)在徐州东南有上下二洪亦运河要害成化间
 甃石堤筑石坝复于坝西筑堤洪东甃石路遇坏修
卷五十四 第 18a 页 WYG0970-0350a.png
 筑
 (管家/湖)在淮安府城西门外旧有堤永乐间于湖内筑
 长堤以便运舟随时修筑
 (宝应/诸湖)自宝应至槐楼南诸湖相接西抵泗州旰𣅿界
 皆运河所经湖东堤长三十馀里洪武砖修高家潭
 等处成化造石堤渐长二十馀里其南高邮邵伯诸
 湖皆石堤遇坏修筑
 (康济/河)高邮湖运河所经旧堤三十馀里舟行湖中被
卷五十四 第 18b 页 WYG0970-0350b.png
 风触堤往往破坏弘治间于湖东开一河以避险名
 康济河南北各置闸以时启闭又用砖修筑东岸
 (浙西/诸水)太湖受六府诸水注江入海每壅塞则长洲吴
 江常熟诸县多被渰没永乐弘治间每命发民夫导
 之
 (山东/诸泉)详前
  沂水考
 郑康成云沂水出沂山水经云出盖县艾山道元则
卷五十四 第 19a 页 WYG0970-0350c.png
 曰沂有二源一出祚泉山一出鱼穷山余按今蒙阴
 县东北地名南河川小阜之下有曰狗泉此沂源也
 东南径马头固山有泉东流与之合北望沂山五十
 里殊无别源据周礼沂山因其水得名康成又齐之
 大儒不应有误疑沂山水源古流今竭耳沂水过马
 头固南流径盖县故城又南至沂水县城西又南至
 河阳村桑泉水西来入焉道元云桑泉水出五女山
 南流纳堂阜水即今蒙阴东北惮阜大水二河也又
卷五十四 第 19b 页 WYG0970-0350d.png
 南合蒙阴水通名为汶河东注沂沂水又南径诸葛
 城又南径王祥墓孝感水入焉其水出墓西戚沟湖
 剖冰跃鲤之地又南至沂州之城东小沂水西来入
 焉小沂出蒙山西东过费县神山纳祊水祊出县南
 关阳川至沂州西分为洓水洓自州城西小沂自城
 北俱入沂宋庆历间沂州修城碑云大小二沂环流
 外转而小沂尤湍悍西北平日波如箪纹清浅可爱
 及山雨水至如百万阵马摩垒而来谓此水也沂水
卷五十四 第 20a 页 WYG0970-0351a.png
 又南分流入三十六冗湖东通沭水又南径古郯城
 又南至下邳入泗下邳古城在今邳州南道元云沂
 水至下邳分为二一自城北趋南入泗一自城之东
 南入泗东沂水上有桥徐泗间呼为圯子房遇黄石
 公进履处今入泗者西沂耳
  泗水考
 源发陪尾山四泉并发循泗水县北入里始合为一
 西经曲阜县贯府城下至济宁分流南北南流入徐
卷五十四 第 20b 页 WYG0970-0351b.png
 州境北流入会通河
  汶水考
 水经出朱虚县小泰山今沂山绝顶穆妃陵侧有瀑
 布泉悬百丈崖而下即汶水也东流循凤凰岭折而
 北经大岘山阴岘水入焉又北径蒋峪口有水出谷
 中西来入焉又北径龟山阴乃折而东径柴阜又东
 北径安丘南阜山又东北径安丘城西又东北入于
 潍颜监曰前言汶水出莱芜入济今此又出朱虚入
卷五十四 第 21a 页 WYG0970-0351c.png
 潍将桑钦所说有异或者有二汶乎余按入济之汶
 见禹贡论语之汶上书传谓之北汶即今大清河入
 潍之汶见汉书入沂之汶见水经齐有三汶清河为
 大(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别流同又在三汶之外)
  徐沛并二洪漕河总论
 按漕河经流徐沛之境凡二百里有奇(自沙河至谢/沟一百六里)
 (为沛县境自谢沟至双沟一百/三十五里为本州境详见山川)其支流入漕在沛境
 者三曰泡河(上通贾鲁新开黄河流经单县至/本县飞云闸桥入漕河盈涸不常)曰薛
卷五十四 第 21b 页 WYG0970-0351d.png
 河(自滕县东高薛二山之间来西南流二百里/会南沙河玉华等泉由金沟口闸入漕河)曰鸡
 鸣台东小河(在县治东北五十五里源出滕县三里/桥泉并七里沟泉西南流百馀里至鸡)
 (鸣台东入漕河初二泉之水漫流为泽正统六年漕/运参将汤节始开渠引入漕河置闸于河口以积水)
 (既以济漕又变沮/洳为良田云)在州境者四曰留城小河(源出山/东滕县)
 (黄沟泉及徽山三家湾等泉西流/八十里至留城镇北东岸入漕河)曰境山沟(源出东/北马跑)
 (等泉西南流三十里至/境山镇北东岸入漕河)曰留沟湖(在州城北五十五/里自沛县泡河上)
 (河分来至许家浅/北西岸入漕河)曰乌觜沟(源出城北八十里屯东/冷泉来西流三十里至)
 (秦梁洪/入漕河)至州城北则受汴水合流据二洪险阻而黄
卷五十四 第 22a 页 WYG0970-0352a.png
 河决啮所必归焉夫会通河上受汶泗洸沂诸水搜
 取山泽诸泉以为漕纲之助又有安山南旺昭阳诸
 湖潴蓄谓之水匮先朝尚书宋礼奉命经画当时漕
 河初不藉黄河之水元人所谓漕以汶而不以河者
 此也至正统以来河势播迁倏无定所其支派大槩
 有六其一自汴梁东北经兰阳仪封曹郓至阳榖县
 入漕其一至漕州由双河口分流至鱼台县塌场口
 入漕其一至仪封县东经归德府至徐州入漕其一
卷五十四 第 22b 页 WYG0970-0352b.png
 至归德府东南经虹县宿州睢宁至宿迁县入漕其
 一自汴梁东南经陈留通许亳县至怀远县入淮其
 一自汴梁城西南经营泽中牟尉氏陈颍至寿州入
 漕自河入于漕水势浸淫诸闸沉于深渊二洪泯其
 险隘泉政日弛湖防尽废至于二洪而下冲决岁深
 厓岸宽广一遇旱乾则汶泗诸流涣散靡济必赖黄
 河之水而后漕运流通如嘉靖庚子诸闸泉微二洪
 水涸至廑宵旰命重臣是可鉴已然河所趋泥沙相
卷五十四 第 23a 页 WYG0970-0352c.png
 半若决入阳榖鱼台丰沛则漕渠淤塞经曲睢宿则
 二洪反高全入涡淮则陵寝所系尤难轻议全归汴
 水则徐民昏垫又所不堪如嘉靖丁未冲决曹县及
 武城金乡鱼台溢于徐沛萧砀亦可鉴已要之徐沛
 而上非泉湖之备不能通徐吕而下非黄河之来不
 能济惟在疏浚得宜堤防不失俾源泉沛注勺水不
 遗以为闸河之助于汴河故道如野鸡冈孙继口黄
 陵冈等处各加浚治使黄河正流南趋凤阳以入淮
卷五十四 第 23b 页 WYG0970-0352d.png
 海其支流从汴入泗达于二洪以济运道既非上出
 丰沛鱼台以淤漕闸又不全入涡淮以干陵寝而徐
 民垫溺用是少瘳则诚国家之庆生民之福也
 (附鹿园万表论曰黄河自野鸡冈而下分为二股其/自东南涡河而行者则为河身其自孙继口出徐州)
 (小浮桥者则为支流然皆并合于淮以入海是故河/流入海舍淮无他道也比岁庚子二洪水涸漕舟并)
 (阻议者谓为黄河改流予则曰非也夫河流迁改宜/必有漫溢之处计今水道只涡河孙继口耳今孙继)
 (口之出徐州者既淤是当泛溢于东南之涡河何涡/河之水亦微至可截以坝断可识矣盖自清以至徐)
 (沛地势隆拥节高一节如往年黄河盛溢之时则上/漫济宁其鲁桥诸闸皆为渰没而淮水亦几浸城后)
卷五十四 第 24a 页 WYG0970-0353a.png
 (水势少降则自鱼台以出谷亭再降而由飞云桥以/出沛县而准水以次渐少又降而出徐州小浮桥则)
 (淮水亦渐平矣近年黄河之水日微故小浮桥之水/淤塞岂特小浮桥之水淤塞宿迁桃源二小河亦塞)
 (今淮安河口合流入海之处可以褰裳而涉也此徐/水之通塞实本黄河之嬴缩非关于河之改流也又)
 (曰漕河原不用黄河之水惟用洸汶沂泗诸泉沟湖/之水足以济之渡淮而西皆是清水故名清河正统)
 (十三年黄河决荥阳至阳榖入漕河溃湾以达于海/景泰四年都御史徐有贞塞治之乃分流自兰阳东)
 (束至徐入漕河以疏杀之而黄河始合于漕然黄流/尚微至正德六年水势方盛行浸漫而冲洗之矣先)
 (是黄河未冲之时清河河道皆狭水故易充然亦有/浅故沿河俱设浅铺每年转运固无滞也后黄河水)
 (大来而浅铺俱没而不用矣今观二洪之旧堤路宛/正是先年河道但二洪一向黄水浸漫年久一且水)
卷五十四 第 24b 页 WYG0970-0353b.png
 (落石出而清河一带浅涸人心乍见不能无异其实/则故河也盖自淮达济由会通以至卫河一路堤防)
 (只恐黄河之水冲入为漕河之害今徐洪以下一向/反用黄河之水而忘其故及水不来则用工挑浚以)
 (引之日望其来而不可得此即所谓以病为药也如/酒本伤人之物而耽酒者一向沉溺于酒反以酒为)
 (生一不饮酒即欲死矣/此非今日漕河之喻乎)
卷五十四 第 25a 页 WYG0970-0353c.png

卷五十四 第 26a 页 WYG0970-0354a.png
  济水考
 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
 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沇水出山西泽州阳城县王屋山既见而㐲东出于
 怀庆府济源县二源东源周围七百步其深不测西
 源周围六百八十五步其深一丈合流至温县是为
 济水自县西南虢公台入于河潜行绝河复出于河
 之南溢而为荥河南开封府荥泽县地也既见而㐲
卷五十四 第 26b 页 WYG0970-0354b.png
 历郑州中牟祥符陈留杞县睢州归德至山东兖州
 府定陶县出于陶丘北又东至山东兖州府曹州过
 菏泽又东北至本府东平州寿张县安民亭合汶水
 又东北至青州府博兴县入海东北者由东而北也
 北东者由北而东也
 汶水出山东济南府泰安州莱芜县原山之南流至
 本府滋阳经宁阳平阴汶上西至东平州寿张县安
 民亭注济河今济涸仍顺济故道折而东北经东阿
卷五十四 第 27a 页 WYG0970-0354c.png
 入济南从济故道入海
 王屋山有三处据蔡传在山西平阳府垣曲县今一
 见山西阳城县一见河南济源县实一山也绵亘数
 县然沇水正发源处则在济源西八十里
  济漯辩
 孟子云瀹济漯而注于海盖济水出于泰岳诸山至
 王屋山始大在沇地初名沇水自沇入河至于济阴
 之地故名济水漯即济水泛溢湍漯无涯因名曰漯
卷五十四 第 27b 页 WYG0970-0354d.png
 非济自济而漯自漯也二水至东北与汶合流而入
 于海或曰漯水在章丘县北七里
  济河源流(附/)
 禹贡济河惟兖州又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
 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
 东入于海周官兖州其川河济是已水经注及山海
 经云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初名沇水东出温县
 西北始名济水又东南流当巩县之北而南入河与
卷五十四 第 28a 页 WYG0970-0355a.png
 河并流过成皋溢出为荥水东流过阳武及封丘县
 北又东过临朐县南至定陶县南又东北流与菏水
 会东至乘氏县西分而为二其一东北入钜野泽过
 寿张西与汶水合又北过榖城县西又东北过卢县
 北经齐郡东莱郡而入海也唐李贤谓济自郑以东
 贯滑曹郓济青以入于海宋乐史谓东平济南淄川
 北海界中有水流入海谓之清河今按济水在汉时
 㐲流不见惟汶水自泰安州出者由故道东北流入
卷五十四 第 28b 页 WYG0970-0355b.png
 海自元人引汶水入洸为运河国朝因之凡汶水入
 海处皆筑堰坝以遏其流而入海之道遂多湮塞今
 所谓大清河者乃汶水出洸河者复从张秋分流而
 入会齐东南诸山泉沟泽北经长清齐河至历城会
 泺水经济阳齐东武定青城滨州蒲台利津诸州县
 界入海实济河之故道也所谓小清河者即泺水发
 源济南趵突诸泉流至城北大明湖出而合之由华
 不注山下东流会巨合水又东经章丘会淯河又会
卷五十四 第 29a 页 WYG0970-0355c.png
 漯河三水合流经邹平长山新城又会孝妇河又东
 经高苑入博兴乐安界合于乌河又北至马车渎入
 海或云古乐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为大清河自伪
 齐刘豫导之东行始为小清河云又按郦道元谓济
 水在王莽时枯竭郑樵通志亦曰济水多涸竭自今
 观之济水劲疾能穴地伏流隐见无常乃其本性非
 真涸竭也济水既伏流地中则发地皆泉又不特历
 下诸邑为然是故一见为济源再见为荥水三见为
卷五十四 第 29b 页 WYG0970-0355d.png
 山东诸泉水而溢为大小清河其实皆济水也又何
 尝见其枯竭耶淮南子曰济水通和宜麦周官曰鸲
 鹆不踰济风俗通曰济齐也齐其度量刘向说苑称
 济能荡涤垢浊通百川于海荡出云雨则济水之德
 又古今所并称
  济源
 山海经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而地理志亦曰王屋
 山沇水所出㶌沇声相近盖一水也沇水即济水故
卷五十四 第 30a 页 WYG0970-0356a.png
 禹贡曰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
 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入于海夫济之为
 水莹洁如玉性下劲疾贯大河而不浊故释名曰济
 源也言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余曩阅桑钦水经郦
 道元为之注凡异常事无不具载而独于济水下无
 所称乃知世谓灵异者皆讹谬也
卷五十四 第 31a 页 WYG0970-0356c.png

卷五十四 第 32a 页 WYG0970-0357a.png
  渭水考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
 沮入于河
 渭水出渭源南谷山禹只自本县鸟鼠山导之东至
 咸阳县会于沣又东至高陵县会于泾又东至朝邑
 县过漆沮至司空县入河
 泾水出泾阳县岍头山泾阳县今陜西平凉府平凉
 县岍头山即笄头山也阳陵县今西安府高陵县也
卷五十四 第 32b 页 WYG0970-0357b.png
 泾水出岍头山经本府泾州历西安府醴泉县邠州
 又东至高陵入渭
 汭水出扶风汧县弦蒲薮汧县即今凤翔府陇州弦
 蒲薮在州四十里蔡传不言入泾之地汭水弦蒲薮
 出经平凉府崇信县华亭县至泾州入泾
 渭水出陇西郡首阳县首阳县即今临洮府渭源县
 南谷山去鸟鼠山五里司空县即今西安府华阴县
 也渭水自南谷山出经巩昌府通渭县陇西县历凤
卷五十四 第 33a 页 WYG0970-0357c.png
 翔府宝鸡扶风岐山入西安府盩至兴平咸阳临潼
 渭南南华州至华阴县入河
 沣水出终南山东至咸阳县入渭
卷五十四 第 34a 页 WYG0970-0358a.png

卷五十四 第 35a 页 WYG0970-0358c.png
  洛水考
 导洛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又东北入
 于河按洛水出冢岭山禹只自熊耳导之耳至新安
 县会于涧至偃师县会于瀍至洛阳县会于伊至巩
 县入河洛水出庆阳府环县即古洛源县也经延安
 府甘泉县即古雕阴县也经鄜州宜君县子午岭至
 中部县入西安府界经耀州及同官县至富平县合
 沮水历蒲城同州至朝邑县东南入渭沿河三府之
卷五十四 第 35b 页 WYG0970-0358d.png
 人至今皆呼为洛河潦沮之名亦不知也古今郡县
 庆阳有洛源县延安有洛川县及三川洛其一也朝
 邑有洛苑乡水经言延安形胜云洛水之交汉志亦
 云雍州其浸渭洛注云洛水经北条荆山而东南入
 渭此尤为明證汉志又曰洛都襄洛皆延安近洛之
 地略无一字及漆者独汉上郡志有曰漆垣又不知
 何所指颜师古曰洛水即漆沮也此后世指洛为漆
 沮之由岂洛亦名漆欤作记者不知凤巩自有漆沮
卷五十四 第 36a 页 WYG0970-0359a.png
 二水以二漆为一水而莫究其源但云自同官县界
 来不知自同官来者洛也一统志遂言同官之漆出
 自凤翔不知漆水为泾汭所间其能飞度泾汭来同
 官耶秦士往往疑此故详考而著之焉伊水经偃师
 入洛瀍水经榖城入洛涧水经新安入洛
卷五十四 第 37a 页 WYG0970-0359c.png

卷五十四 第 38a 页 WYG0970-0360a.png
  淮水考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淮水出河南南阳府唐县泌阳及湖广德安府随州
 襄阳府枣阳县西界胎簪山禹只自唐县桐柏山导
 之桐柏去胎簪不远沂水至邳州会泗同至南直𨽻
 淮安府清河县入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至本府海
 州入海
 按徐之水有泗有汶有汴有漷而独以淮言者职方
卷五十四 第 38b 页 WYG0970-0360b.png
 氏青州其川淮泗其浸沂沭周无徐州兼之于青周
 之青即禹之徐则徐之川莫大于淮
 胎簪山极大广深秀绵亘河南南阳府唐县泌阳湖
 广德安府随州襄阳府枣阳县四州县之界有卧龙
 山石女山莲花峰铜山皆其山也而淮正出于泌阳
 之铜山下谓淮源出桐柏山者非也
  黄河由淮入海
 按郑晓曰洪武二十四年河决黑羊山东经汴城北
卷五十四 第 39a 页 WYG0970-0360c.png
 五里又南至项城入淮而故道遂淤正统十三年决
 张秋沙湾东流入海又决荥泽东经汴城历睢阳自
 亳入淮景泰七年始塞沙湾而张秋运道复完自后
 河势南趋而汴城之新河又淤弘治二年以后渐徙
 而北又决金龙口等处直趋张秋横冲会通河奔流
 入海而汴城南之新河又淤命副都御史刘大夏治
 之施功未竟伏流溃溢人皆言黄陵冈塞口不合张
 秋护堤复坏河不可治运道不可复且有为海运之
卷五十四 第 39b 页 WYG0970-0360d.png
 说者盖荥泽孙家渡口旧河东经朱仙镇下至项城
 南犹有河流淤浅近二百馀里若多役夫力疏浚深
 广使由泗入淮可杀上流之势黄陵冈贾鲁旧河南
 经曹县梁进口下通归德丁家道口足以分杀水势
 然梁进口以南滔滔无阻以北淤淀将平计其功力
 仅八十里若多役夫力疏浚深广使由徐入淮可杀
 下流之势水势既杀则决口可塞运道可完矣但既
 疏之后不能保其不复淤既塞之后不能保其不复
卷五十四 第 40a 页 WYG0970-0361a.png
 决耳是时刘大夏能虚怀博访推心任下五旬而事
 竣
  江通于淮
 江与淮不通越扬州高邮仅四百里许吴夫差与晋
 会黄池凿沟以运辎重隋人广之筑堤壅水于两头
 自江拽船而上复拽船而下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
 达
  涡河
卷五十四 第 40b 页 WYG0970-0361b.png
 涡河在淮之南商船皆自淮入涡河至河南祥符铜
 瓦箱以达阳武阳武去卫河只六七十里议者欲凿
 而通之只万夫一月之力耳(阙/)
 至河北之会通河甚便且涡河虽比会通河差险不
 愈于海运之险乎其言固是但先会通河之役也筑
 金口堰于兖东而障泗水流西南筑冈城坝于兖北
 而障汶水以南注疏渠出漕流分南北南达于徐北
 通于卫当时会通之塞自济宁至临清共三百八十
卷五十四 第 41a 页 WYG0970-0361c.png
 里内止七十七里有小河可通渔船其三百馀里皆
 为陆地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发山东济兖青东
 四府丁夫十五万登莱夫三万以成之而开河建闸
 所费不赀当时若可为岂有弃七十里之易不为而
 顾为其难哉今若凿而通之则黄卫二河之水合矣
 二水相合则冲激非常谁复测之此会通之运诚永
 久而不易者若于卫辉府置仓每年粮运就以凤阳
 等卫军船兑凤阳等府粮米者今由涡河达阳武陆
卷五十四 第 41b 页 WYG0970-0361d.png
 路七十里输于卫辉仓交纳即有灾折计至京则由
 卫河顺流而下甚易此或可通且会通达船得以分
 减而河道船行亦为疏便如昔年山东流贼之变运
 道不通京师阻绝则又可为事变之备殆亦一策但
 多七十里之脚价耳
  泇河(附/)
 泇口河从马家桥入微山诸湖穿梁城侯家湾取道
 于利国监经蟃蛤柳诸湖出邳州直河入黄河有六
卷五十四 第 42a 页 WYG0970-0362a.png
 难焉微山诸湖水中不可堤一也梁城侯家湾葛墟
 岭皆数十里顽石不可凿二也碙石水中随撤随合
 金火不可施三也岭南去徐吕二洪一舍耳二洪高
 下相等避徐吕二洪险葛墟洪险复生四也假令治
 泇河即不治徐邳河犹可万一泇河成岁治之而徐
 邳河非无事之水也而又治是两役也劳不已甚乎
 五也计凿梁城侯家湾非五百万不可视今治徐邳
 河五百万之费也况未必成六也治泇河策宜永罢
卷五十四 第 42b 页 WYG0970-0362b.png
 之
  泇河
 泇水有二东泇出沂州西北其山南流至卞庄站(国/初)
 (立站/今废)东分一支入芙蓉湖溉田数千顷湖在沂州东
 南芙蓉山下香粳钟亩古称琅琊之稻即此西泇出
 峄州东北抱犊山东南流至三合村与东泇合(又有/鱼沟)
 (水出浮丘山合/于此故名三合)南贯四湖溉田倍芙蓉又南合武河
 入于泗谓之泇口淮泗舟楫通焉元和志云承县界
卷五十四 第 43a 页 WYG0970-0362c.png
 有陂十三所皆贞观以来修立以溉田者今沂峄二
 州仰泇承二水溉田青徐水利莫与为匹皆十三陂
 之遗迹也武河者疑即汉志冠石山之武水水经亦
 谓之小沂上流有故渠俗名文河土人云浚此渠六
 十里使武河通沛可避吕梁徐洪之险而径达新济
 矣徐邳人恐徙河无业每沮之(已上二说不同/具存之以备考)
  胶河(附/)
 水经云出黔陬胶山今胶州胶西县西南铁橛山也
卷五十四 第 43b 页 WYG0970-0362d.png
 北经密州东北卤山古名五弩山卤水入焉(寰宇记/胶水出)
 (密诸城县东蜷山或亦/曰胶水出卤山皆非是)又北经高密县东北入都泺
 都泺者水经谓之夷安潭秦地图谓之剧清池即古
 貕养泽也张奴水出高密东阜下亦注此泽自泽北
 出注新河(张奴水一名墨水/水侧有张奴店)由河北入于海其东北
 入海者胶水之故道差浅而新河为经流新河者至
 元初莱人姚演建言首起胶西县东陈村海口自东
 南趋西北凿陆地数百里欲通漕直沽海口数年而
卷五十四 第 44a 页 WYG0970-0363a.png
 罢予尝乘传过之询土人云此河为海沙所壅又水
 潦积淤终不能通徒残人耳演真郑国之罪人也
 山东平度州东南境有南北新河元时所开以避海
 运放洋之险其水源发高密至胶州分流为南北新
 河自胶州入新河二百四十里入莱州之海仓口入
 海自迤北新河店置闸以达安东止八十里可通海
 岁久尽塞近王副使献方御史远宜力主开复并于
 马家濠凿山麓通海近该巡按山东御史商惟正题
卷五十四 第 44b 页 WYG0970-0363b.png
 会同都御史李时达勘议欲从元人故河引泉潴水
 通漕间道但南海由海口至店口三十馀里多沙自
 麻湾以上系估流沙与沙互壅麻湾以下则金海中
 随潮涌进淖沙势俱难取欲由把郎庙地名路沟另
 开二渠至鸭绿港才避麻湾十三里之沙由鸭绿港
 迤南尚有沙洲见露水中即空舟尚不能行况古路
 沟未挑通地脉相似安知下无沙安保他日海沙之
 不涌入北海海仓口龙王庙前沙数十里许用徒夫
卷五十四 第 45a 页 WYG0970-0363c.png
 及昌邑夫三千馀人捞二十馀日给过工食二千三
 百两去沙仅二尺路只二里沙堆积岸上大潮一至
 沙壅如故且议筑堤约水障沙不知海口之堤用土
 则势不能固用石则费不可计分水岭自嘉靖十七
 年十八年二十二年三十二年隆庆五年节次勘测
 皆高海面五丈以上接白河流沙先年胡给事中谓
 流来之沙旋挑旋壅况沙中乃有石沙见水则可搏
 湿泥带水即成稀滋软土故役人言地底有泉泉内
卷五十四 第 45b 页 WYG0970-0363d.png
 有沙工力难施夫海口之沙既欲避而不可得两海
 之潮又势远而不能通纵欲引附近张鲁河白河胶
 河都泊诸水以益之而春夏旱乾俱各微细既不足
 恃秋涨沙壅辄复为患徒费挑浚奏闻报罢
  治两河议
 我国家漕河形胜诚天造地设而有所待者夫自通
 州以至仪真凡三千里而南旺分水适当其中南由
 闸抵徐州则会黄河至淮安入海而扬州湖水接之
卷五十四 第 46a 页 WYG0970-0364a.png
 以达于江北由闸抵临清则会卫至天津入海而通
 州白河接之以达于京南北地里之远近既侔而水
 道之接济亦类虽图画亦不能尽其妙诚天下河道
 第一形胜我圣明亿万载无疆之业也每思两河修
 治大要不同窃谓治运河者须治其源而河有体用
 源乃体也河其用也治黄河者惟治其流而水有常
 变小则常也大其变也治运河者浚泉导流不少懈
 堕则体立矣而又挑浅修闸筑坝治堤之类其用亦
卷五十四 第 46b 页 WYG0970-0364b.png
 行河其少难乎治黄河者于水之常遇有泥沙淤塞
 则用人夫驾船于水中以铁扒并尖铁锄浚之使泥
 沙随水而去夫淤既除则水得其道自无冲决之虞
 更修筑堤岸以禦水之变或护城池或资耕种使民
 得遂其安养而免渰没之虞则黄河之事可少济矣
 今黄河三委一由兰阳大名山东至萧县出徐州一
 由宪陵夏邑宿州出宿迁一由河州合涡河会淮水
 出清河三委俱当疏浚通流以塞水势第人多狃于
卷五十四 第 47a 页 WYG0970-0364c.png
 俗见惟以㳽漫之势为言谓黄河为神水不可治要
 在断然行之耳若夫今日徐吕二洪则在用黄河之
 水由萧县出者经小浮桥与闸河泉水合流共济焉
 是皆于其要处致力如此
 两河修治大要不同治运河者须治其源而河有体
 用源乃体也河其用也治黄河者惟治其流而水有
 常变小则常也大其变也斯言实国家治河要义彼
 宋元竭民事河卒无成绩所以为无策之甚也若谓
卷五十四 第 47b 页 WYG0970-0364d.png
 沛县水患可悯但河流经行不在丰沛则在萧砀即
 开新集庞家屯等处不过移沛县之患于萧砀之间
 去岁勘议之初萧砀方脱水患之民嗷嗷惶怖不忍
 见闻况今沛县四围渐已淤高询之土人皆谓一二
 年间水必他徙似不宜以一邑之故动列省三十馀
 万之众费三百馀万之资以徼不可必成之功而贻
 有害无益之悔也
 所谓欲开旧河者其谓有二一则新开集由浮桥出
卷五十四 第 48a 页 WYG0970-0365a.png
 徐吕二洪免黄河北徙之势此以黄河旧河言也臣
 度之自新集至浮桥一百六十馀里不知该几百万
 银钱粮自处一难也夫取资黄河不过为济二洪之
 险今于二洪无碍即其北徙害在地方不在河道似
 不必更兴不急之工二难也是黄河旧河不必议也
 一则以南阳等闸至湖陵城等处即今坚硬可凿此
 以运河旧河言也臣度之黄河北徙之势未艾也即
 今开凿能保其不再冲乎此一难也且新河费四十
卷五十四 第 48b 页 WYG0970-0365b.png
 馀万银役几十万夫死于工作者几百十人命仅成
 此河又欲舍此而他图则前项工费皆成无用矣此
 二难也且府库既虚民力已竭再行用之劳伤之下
 必有他变此三难也是运河旧河不必议也至所谓
 新河不可行者其说有三一则马家桥易浅一则沙
 河易淤一则薛河易冲谓之三难臣愚以为此三者
 其委也但在因地修补随时救治臣不谓难臣之所
 谓难者则其源也夫新河与青原山相近而兖州以
卷五十四 第 49a 页 WYG0970-0365c.png
 南费峄邹滕四县之水实注焉夫以一堤而障四县
 之水又当大山泻下之势必不能支且其地水利素
 不疏通每遇阴雨弥望白水遍地成湖若不寻其源
 分其流则自济宁至南阳至秦沟无处不可冲决不
 特三河口一口为然也臣愚以为善治水者不与水
 争水有所归流行无滞必有分杀之处则不至暴溢
 大都顺其势而利导之耳即今河工已成宜急为疏
 浚分杀之谋又夏村一带地形稍高非薛河之水又
卷五十四 第 49b 页 WYG0970-0365d.png
 不足以济运道臣愚以为薛河上流须别浚支河以
 分其势至于三河口鲇鱼泉等口对过之处凿开大
 口令其顺流西去仍于下流百步外再筑一矮堤或
 为湖为塘高六七尺仍作一水闸水溢则任其西流
 水浅则所蓄之水以资运舟其上流低洼之处亦因
 其势捲埽为湖以为停水之所多置放水闸以为关
 闭之具夫有处以分其流则水自不至暴溢不暴溢
 则自不至冲决自不至淤浅而所谓三难者可免矣
卷五十四 第 50a 页 WYG0970-0366a.png
 又多方处置蓄水之所以为运舟之资则既去其害
 又收其利虽未遽为经久之计而亦不失为一时之
 便其开凿旧河二说俟财力充足之时为之未为不
 可也国家运河漕东南之粟以实京师自临清而北
 徐州而南悉资卫淮诸水惟徐州至临清一带闸河
 则藉山束泉水然与黄河相近故多冲决之患弘治
 以前决在河南正德以后决在徐沛查自嘉靖四十
 五年之间沛县被决凡八次矣而未有如四十四年
卷五十四 第 50b 页 WYG0970-0366b.png
 之甚者盖缘沛县旧河积沙为岸而其东昭阳湖地
 势卑洼黄水乘虚就下自西奔入昭阳湖必先横截
 旧河而始成抵于湖水过沙停不数年必一淤者势
 固然也自筑马家桥堤成而沛县之流遂断沛县断
 流而秦沟浊河之势日盛即今徐沛一望尽是高地
 旧河河身淤深宜稻方数百里鱼鳖之区皆变为桑
 麻之地矣臣又虑留城至旧山系黄水故道乃筑东
 堤五十馀里为障禦计则黄水可无壅塞之虞又建
卷五十四 第 51a 页 WYG0970-0366c.png
 复黄家闸则泉有所节宣亦无胶浅之患二年间新
 旧相接水流相满舟楫通行惟薛沙二河亦尝虑其
 伏涨冲突方兴工分杀其势工未及就而水已至矣
 是以有去夏之患然臣思之运河之患患在黄河彼
 其排山倒海之势经年累岁之害来则难禦去则必
 淤若山水则乍盈乍消涸可立待或一岁而再至或
 数岁而一见此可以人力胜者也今皆在于上源改
 水在薛河则于东邵王家口各开支河筑厚坝三道
卷五十四 第 51b 页 WYG0970-0366d.png
 引水经赤山微山吕孟等三湖从地浜沟下徐在沙
 河于黄甫开支河经赵沟归独山湖南建减水闸一
 十三座泄出昭阳湖而又于翟家口宋家口杨家口
 杜家口各开支河筑厚坝二道以防末流引之而入
 甄家洼尹家湖而归于印马池等处是沙河薛河之
 水俱有归宿又何冲突之足患乎
 
 图书编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