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
卷五十 第 1a 页 WYG0970-014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五十
             明 章潢 撰
  外四夷馆考总叙
 国朝自高皇帝以神武肇基奄有万国列圣继作文
 命覃敷舟车所至罔不稽首称藩献琛恐后王会之
 盛盖自昔罕俪矣顾遐陬裔壤声教隔阂语言文字
 各成一家典象胥者不有专业何以宣圣德而达夷
卷五十 第 1b 页 WYG0970-0147d.png
 情此四夷馆之设猷虑甚宏远也当是时为馆傅者
 多徵自外国简吾子弟之幼颖者而受学焉是以能
 习彼中之故实虽数十年后籍记无徵而为之徒者
 犹能忆其师说不烦考镜迨今二百馀年曩之遗老
 尽矣官师之所肄习者即语言文字尚不能该贯况
 其他乎今上嗣服之六年会暹罗使者来庭始辟馆
 受译课业少间辄进夷使而询之具述彼国之山川
 道里食货谣俗如在掌股间因以询于鞮鞻之馆则
卷五十 第 2a 页 WYG0970-0148a.png
 其详不可得而闻矣夫宇内冠𢃄之国守官者驭临
 其方犹必藉乘史以徵一方之文献故措注不缪而
 与民攸宜矧魋结各类疆殊风异辞令往复脱有牴
 牾斯情实眩而彼我携矣我不彼知彼乘而匿端彼
 不我知我安能令之怀且詟哉余因是蒐辑往牒参
 稽国朝故实于凡所译诸夷建置沿革山川岩易食
 货便滞谣俗庞漓与夫叛服之始末战守之得失略
 诠次成编弁干首俾初学之士得有所考以知夫彼
卷五十 第 2b 页 WYG0970-0148b.png
 国之委悉庶于译学不无小补耳或谓创籍记事似
 也战守诸计得毋尸祝而代庖乎盖陆敬舆有言中
 夏之盛衰异势边方之强弱异时事机之利害异情
 措置之安危异便形势不同胡可专一则夫辨方记
 事随事考文以备卒然之应者亦安得而不详也方
 今明良交泰四夷咸宾象胥之所译者非请求职事
 则表献方物也盖以为我能是是亦足矣然事变不
 常容有出于职贡之外者如近者谙达请经于西竺
卷五十 第 3a 页 WYG0970-0148c.png
 暹罗失篆乎东牛其文移奏请皆曩所未有者非多
 识其何以应之乎若乃遗书解聊城之围传檄定邛
 笮之乱古之哲士盖有以尺牍而当三军者苟用之
 中机虽蛮貊之邦行之矣然则文事武备可以不并
 讲哉
 四夷边图可以知险要豫战守之防四夷馆考可以
 知故实待贡献之使盖夷狄之叛服不常服则绥之
 叛则禦之其事一也故合而存之以备考云若夫图
卷五十 第 3b 页 WYG0970-0148d.png
 以地而殊方馆因字以审译故后先彼此参错不齐
 如百夷缅甸八百三馆又当列之云南夷中惟在善
 览者会而通之可也况图之所载各国方位特其大
 略尔有图载其国名而无考亦有记载颇详而不见
 之图者故诸图总揭之于前随依东西北先载古夷
 考略继述今时四夷馆考并各夷见闻记载于后庶
 可与各图参考焉
卷五十 第 4a 页 WYG0970-0149a.png

卷五十 第 5a 页 WYG0970-0149c.png
  制禦四夷典故
 皇明祖训曰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
 地不足以供赋得其民不足以供役若其自不揣量
 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土患而我兴兵
 轻伐亦不祥吾恐后世子孙以中国富彊贪一时战
 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慎勿为也但诸部在西北边
 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海外
 诸夷东北朝鲜(即高丽其李仁人及子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二十八年首尾凡)
卷五十 第 5b 页 WYG0970-0149d.png
 (弑王氏四/王姑待之)正东偏北日本(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
 南偏东大琉球(朝贡以时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学读书礼待甚厚)小琉球
 (不通往来/不曾朝贡)西南安南(三年/一贡)真腊(朝贡如/常滨海)暹罗(朝贡如/常滨海)
 占城(自占城以下诸国朝时内𢃄行商多诡诈故沮/之自洪武八年沮至十二年方乃得止国海滨)
 苏门答剌(滨/海)西洋(滨/海)瓜哇(滨/海)彭亨(居海/中)百花(居海/中)
 佛齐(居海/中)浡泥(居海/中)
 洪武四年九月上御奉天门谕省府台臣曰海外夷
 国为患中国者不得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用
卷五十 第 6a 页 WYG0970-0150a.png
 兵古人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变之源隋炀
 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荼毒生民徒慕虚名反疲中
 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朕以诸小蛮夷阻越山海不
 侵中国无烦用兵惟西北最强世为中国患不可不
 谨备卿等记此言知朕意
 洪武十五年命翰林侍讲火原洁等编类华夷译语
 上以前元素无文字发号施令但借高昌书制蒙古
 字行天下乃命原洁与编修马懿赤黑等以华言译
卷五十 第 6b 页 WYG0970-0150b.png
 其语凡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饰器用靡不具载复
 取元秘史参考以切其字谐其声音既成刋布自是
 使臣往来朔漠皆得其情
 凡四夷分十八所设通事六十人大通事有都督都
 指挥等官统诸小通事总理贡夷降夷及归正人夷
 情番字文书译审奏
 永乐七年遣太监郑和王景弘侯显率官兵三万下
 西洋凡西洋功次即非斩首选法不得减革十三年
卷五十 第 7a 页 WYG0970-0150c.png
 吏部员外即陈诚上使西域记凡十七
  分别四夷种类
 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与其地辨其邦国都鄙四
 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知其利害而
 王昭禹释之由东方曰夷其种有四南方曰蛮其种
 有八东南曰闽其种有七西北曰貉其种有九西方
 曰戎其种有五北曰狄其种有六而王制言东方之
 夷则曰被发文身言南方之蛮则曰雕题交趾皆不
卷五十 第 7b 页 WYG0970-0150d.png
 火食言西方之戎则曰被发衣皮言北方之戎则曰
 衣毛穴居皆不粒食盖其生禀习俗大略如此而夷
 者则外域之总名也古帝王所以治之总之杜预所
 谓训诰之所不可礼义之所不及外而不内疏而不
 戚来则禦之去则备之如是而已然四夷种类猥多
 见于史册者如马韩夫馀百济新罗挹娄扶桑侏儒
 长人等国皆东夷也盘瓠南平牂牁夜即獠滇邛笮
 冉骊南诏松外诸蛮交趾黎峒海南诸国真腊阇婆
卷五十 第 8a 页 WYG0970-0151a.png
 占城等国皆南夷也羌氐弋姚氏苻氏吐谷浑党项
 吐番泥婆罗大勃律骨咄西域诸国楼兰车师西兹
 焉耆于阗乌孙大宛莎车天竺波斯西方等国皆西
 夷也匈奴沮渠赫连乌桓鲜卑秃发拓拔突厥契西
 大漠契丹回纥沙陀等国皆在北也不能遍举姑撮
 其载统志图者皆中国四方边外之夷也其自巴蜀以
 东历湖南北桂岭云贵数千里溪峒山菁之中如曰
 犵曰狑曰獠曰猺曰苗之类凡十数种皆所谓蛮也
卷五十 第 8b 页 WYG0970-0151b.png
 时或窃发备禦为难故并列之云
  外四夷总论
 杜氏通典边防总序曰覆载之内日月所临华夏居
 中生受正气其人性和而才慧其地产厚而类繁所
 以诞生圣贤继施法教随时拯弊因物利用三五以
 降代有其人君臣长幼之序立五常十伦之教备孝
 慈生焉恩爱笃焉主威张而下安权不分而法一生
 人大贵实在于斯昔贤有言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
卷五十 第 9a 页 WYG0970-0151c.png
 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乱诚谓削厚为薄散醇
 为醨又曰古者人至老死不相往来不交不争自求
 自足盖疾今时浇薄美往昔敦淳务以激勉其慕尚也
 然人之常情非今是古古之敦庞纯闷固为可美而
 鄙风弊俗或亦有之缅惟古之中华类多淳朴之风
 有居处巢穴焉有葬无封树焉有手团食焉有祭立
 尸焉聊陈一二不能遍举其地偏其气梗不生圣哲
 莫革旧风训诰之所不可礼义之所不及外而不内
卷五十 第 9b 页 WYG0970-0151d.png
 疏而不戚来则禦之去则备之前代远识之士亦已
 言之详矣历代观兵黩武讨伐戎夷爰自嬴秦祸患
 代有始皇恃百胜之兵威既平六国终以事强为弊
 汉武资文景之积蓄务恢封略天下危若缀旒王莽
 窃元始之全实志灭匈奴海内遂至溃叛隋炀帝承
 开皇之殷盛三驾辽左万姓怨苦而亡夫持盈固难
 知足非易唯后汉光武深达理源建武二十年人康
 俗阜臧宫马武请殄匈奴帝报曰舍近而图远劳而
卷五十 第 10a 页 WYG0970-0152a.png
 无功舍远而谋近逸而有终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
 强有其自者安贪人有者残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
 事于戏持盈知足岂特治身之本亦乃治国之要欤
 我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竞图勋
 伐西陲青海之戌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暹之战云
 南渡泸之役于异域数十万人向无幽寇内侮天下
 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其可量耶前事之元龟足为殷
 鉴者矣
卷五十 第 10b 页 WYG0970-0152b.png
  古东夷总叙
 东夷有九种曰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
 阳夷干夷皆土著喜饮酒歌舞或冠弁衣锦器用俎
 豆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昔尧命羲仲宅嵎
 夷曰旸谷盖日之所出也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
 叛其后如后发即位宾于王门献其乐舞桀为暴虐
 诸侯内侵商汤革命伐而定之至于仲丁蓝夷作寇
 自是或服或叛三百馀年武乙衰弊东夷寖盛遂分
卷五十 第 11a 页 WYG0970-0152c.png
 迁淮岱渐居中土周初封商大师国于朝鲜时管蔡
 畔周乃招诱淮夷作乱周公征定之其后徐夷僣号
 穆王命楚灭之至楚灵王会申亦来同盟后越迁琅
 琊遂凌暴诸夏侵灭小国秦并天下其淮泗夷皆散
 为人户其朝鲜历千馀年至汉高帝时灭武帝元狩
 中开其地置乐浪等郡至后汉末为公孙康所有魏
 晋得其地而三韩之地在海岛之上朝鲜之东南百
 济新罗魏晋以后分三韩地新罗又在百济之东南
卷五十 第 11b 页 WYG0970-0152d.png
 又东南隔越大海夫馀在高丽之北挹娄之南其倭
 及夫馀自后汉百济新罗历代并朝贡中国不绝而
 百济唐显庆中苏定方灭之高丽本朝鲜地汉武置
 县属乐浪郡时甚微弱后汉以后累代皆受中国封
 爵所都平壤城则故朝鲜国王险城也后魏周齐渐
 强盛隋文帝时寇盗辽西汉王谅率兵讨之至辽水
 遭疠疫而返炀帝三度亲征初渡辽水败绩再行次
 辽水会杨玄感奔退又往将达涿郡属天下贼起及
卷五十 第 12a 页 WYG0970-0153a.png
 饥馑旋师贞观太宗又亲征渡辽破之高宗总章初
 英国公李绩遂灭其国古之肃慎宜即魏时挹娄自
 周初贡楛矢石砮至魏常道乡公末东晋元帝初及
 石季龙时始皆献之后魏以后曰勿吉国今则曰靺
 鞈焉大抵东夷书文并同华夏闽越之地秦平天下
 以为郡及秦乱其帅各自称王于故地武帝元封初
 杨仆灭其国迁其人于江淮墟其地自汉后人庶复
 集遂为郡县矣
卷五十 第 12b 页 WYG0970-0153b.png
 古东夷考略
  朝鲜
 昔武王封箕子于其地其后四十馀代至战国时朝
 鲜准亦僣称王汉武帝平朝鲜分为真蕃临屯乐浪
 玄莬四郡
  濊
 濊亦朝鲜之地南与辰韩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穷
 大海西至乐浪自谓与高丽同种
卷五十 第 13a 页 WYG0970-0153c.png
  马韩
 韩有三种一曰马韩后汉时通焉二曰辰韩三曰弁
 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地与乐浪南倭接辰韩
 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内率
 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百济是其一焉
 地各方四千馀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
 韩最大都目支国
  夫馀
卷五十 第 13b 页 WYG0970-0153d.png
 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骊东与挹娄西与鲜卑
 接北有弱水地方贰千里本濊地也
  倭(即日/本)
 倭在韩及𢃄方郡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去乐浪
 郡境及𢃄方郡并一万二千里凡百馀国其地大较
 在会稽东冶之东与朱崖儋耳相近统五畿七道凡
 三千七百七十二乡四百一十四驿八十八万三千
 三百二十九课丁课之外不可详见
卷五十 第 14a 页 WYG0970-0154a.png
  高句丽
 其先出夫馀王其地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
 貊东与沃沮北与夫馀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
 都平壤即汉乐浪郡王险城城内惟积仓储器械贼
 至方入固守王别宅于其侧
  豆莫娄
 国在勿吉北千里旧夫馀地室娄之东至海方二千
 馀里
卷五十 第 14b 页 WYG0970-0154b.png
  百济
 即后汉末夫馀仇台之后马韩五十四国百济其一
 也自晋以后并吞诸国据有马韩故地其国东西四
 百里南北九百里南接新罗北拒高丽千馀里西限
 大海至唐为新罗渤海靺鞈分其地百济遂绝
  新罗
 魏时新卢国焉其先本辰韩种也辰韩始有六国稍
 分为十二国新罗其一也其国在百济东南五百馀
卷五十 第 15a 页 WYG0970-0154c.png
 里东滨大海
  沃沮
 东沃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其地形
 东北狭西南长可千里北与挹娄夫馀南与濊貊接
 北沃沮一名置隔娄去南沃沮八百馀里与挹娄接
  挹娄
 即古肃慎氏国周时贡楛矢石砮魏常道乡公时犹
 贡其国在不咸山北夫馀东北千馀里滨于大海南
卷五十 第 15b 页 WYG0970-0154d.png
 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广袤数千里
  勿吉
 国在高丽北一曰靺鞨邑落各有长不相总一其人
 劲悍于东夷最强去洛阳五千里自和龙北二百馀
 里有善玉山北行三十里至祁黎山又北行七日至
 洛壤水水广里馀又北行十五日至太岳鲁水又东
 北行十八日到其国其部落凡七种
  渤海
卷五十 第 16a 页 WYG0970-0155a.png
 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后建国自号震国王
 地方五千里尽得夫馀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唐
 封为渤海郡王
  虾夷
 海岛中小国其使须长四尺尤善弓矢
  扶桑
 地在中国之东去二万馀里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
 名
卷五十 第 16b 页 WYG0970-0155b.png
  女国
 在扶桑东千里每至二三月竞入水则妊娠六七月
 产子百日能行三四岁则成人矣
  文身
 梁时闻焉在倭国东北七千馀里人体有文如兽其
 额上有三文文大直者贵文小曲者贱
  大汉
 梁时闻焉在文身国东五千馀里
卷五十 第 17a 页 WYG0970-0155c.png
  侏儒国
 人长四尺又南有黑齿国裸国去倭四千馀里
  长人国
 在新罗之东人类长三丈锯牙驹爪黑毛覆身不火
 食
  流求国
 居海岛在泉州之东有岛曰彭湖烟火相望水行五
 日而至
卷五十 第 17b 页 WYG0970-0155d.png
  女真
 盖古肃慎氏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鸭绿水之源
 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铁甸东濒海后汉谓
 之挹娄元魏谓之勿吉隋唐谓之靺鞨姓挐氏于外
 国中最大且强五代时始称女真后更女直辽按巴
 坚吞北方三十六番此其一也厥后阿固达代辽而
 帝国号曰金八世而亡国朝女直考在东北
  安定
卷五十 第 18a 页 WYG0970-0156a.png
 本马韩之种自云高丽旧壤渤海遗黎宋时尝因女
 真贡献
  肃慎氏
 东方强国地湿筑土如堤凿穴以居自魏延兴以来
 累代入贡
  乞列迷
 有四种性奸贪居草舍捕鱼为生腥秽不可近今入
 贡
卷五十 第 18b 页 WYG0970-0156b.png
  北山野人
 乞列迷别种养鹿乘以出入昔入贡今不通焉
卷五十 第 19a 页 WYG0970-0156c.png
  东夷总论
 范氏曰中国之有外国自古而然所贵御之得其
 道则我亦安也中国失政四夷交侵先王所以御之者
 亦可得而略闻矣舜曰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又曰无
 怠无荒四夷来王然则欲其率服莫若难任人欲其
 来王莫若无怠荒柔远能迩治内安外而殊俗之民
 向风慕义不以利诱不以威胁而自至矣欲附者则
 抚之不欲者不强致也故不劳民不费财至于后世
卷五十 第 19b 页 WYG0970-0156d.png
 之君或雠疾而欲殄灭之或爱悦而欲招徕之是二
 者皆非也何则彼虽外国亦犹中国之民也趋利避
 害欲生恶死岂有异于人乎王者于天地之间无不
 养也鸟兽草木犹当爱之况人类而欲残之乎残之
 固不可况不能胜而残其民乎仁人之所不为也为
 之者秦始皇是也山川之所限风气之所移言语不
 通嗜欲不同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列为州
 县是崇虚名而受实弊也且得之既以为功则失之
卷五十 第 20a 页 WYG0970-0157a.png
 必以为耻其失不在于己必在于子孙故有征讨之
 劳馈饷之烦民不堪命而继之以亡隋炀帝是也且
 中国地非不广也民非不众也曷若自治修其礼乐
 刑政以惠养吾民使男有馀粟女有馀布兵革不试
 以致太平不亦帝王之盛美乎故有求于外如彼其
 难也无求于外如此其易也然人君常舍所易而行
 所难何哉忽近而喜远厌故而谋新不入于秦则入
 于隋虽不至于行而常与之同事其累德岂细哉
卷五十 第 21a 页 WYG0970-0157c.png

卷五十 第 22a 页 WYG0970-0158a.png
  朝鲜考
 朝鲜国本箕子所封秦属辽东外徼汉初燕人卫满
 据其地武帝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昭
 帝并为乐浪玄菟二郡汉末为公孙度所据传至孙
 渊魏灭之晋永嘉末陷入高丽高丽本扶馀别种其
 王高琏居平襄城即乐浪郡地唐征高丽拔平襄置
 安东都护府其国东徙在鸭绿水东南里馀五代唐
 时王建代高氏辟地易广并古新罗百济而为一迁
卷五十 第 22b 页 WYG0970-0158b.png
 都松岳以平壤为西京其后子孙朝贡宋辽金历四
 百馀年未始易姓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
 管府画慈悲岭为界国朝洪武初其主王颛表始封
 高丽国王改号朝鲜其国伪分八道中曰京畿东曰
 江原本濊貊地西曰黄海古朝鲜马韩旧地南曰全
 罗本弁韩地东南曰庆尚乃辰韩地西南曰忠清皆
 古马韩域东北曰咸镜本高句骊西北曰平安本朝
 鲜故地分统郡府州县其忠清庆尚全罗三道地广
卷五十 第 23a 页 WYG0970-0158c.png
 物众州县雄巨最为富庶俗尚诗书人才之出比诸
 道倍多平安咸镜二道境接靺鞨俗尚弓马兵卒精
 强东西南濒海北邻女直西北抵鸭绿江东西二千
 里南北四千里洪武二十五年徙居汉城遣使请改
 国号诏更国号曰朝鲜其俗柔谨知文字喜读书崇
 释尚鬼恶杀法无苛条刑不惨毒山川九都神嵩海
 及鸭绿江为大
 按高丽其国颇尚礼义安分守己自入国朝以来四
卷五十 第 23b 页 WYG0970-0158d.png
 时朝贡不废礼节盖得小国事大之礼孟子曰畏天
 者保其国朝鲜有之虽然昔唐大宗以英武之君亲
 驾于乐浪玄菟之境而不能得志我朝开明堂而受
 其朝岁时节序使币往来曾无虚日是固德化感召
 之使然亦壤地接近之故也乐天字小之道其可忽
 诸
  经理朝鲜事宜
 窃见倭入朝鲜以来皇上廓如天之仁授之一封以
卷五十 第 24a 页 WYG0970-0159a.png
 罢战息民至恩也乃倭自绝于天复渡海来则廷臣
 交言朝鲜当救我师当出矣顾师虽当出而用兵方
 略尚宜讲究昔汉臣赵充国有言帝王之兵以全取
 胜兵法言善战者先据不可胜之地以示敌之可胜
 则所谓以全取胜也否则佳兵不祥易动难静国家
 之力专于一隅脱四夷内外复有蠢然而起者何以
 应之前者屡奉明旨敕朝鲜自行脩备中国决无数
 千里转饷为属国防禦之理圣虑至深矣今朝鲜既
卷五十 第 24b 页 WYG0970-0159b.png
 不自强而必恃我以为强倭去复来知我虚实亦必
 念前计之未工而后谋之益狡此非可以虚声下偏
 师克者当作万全之计绝侥倖之意多官所议但详
 言设官遣将出兵处饷之事而于战守机宜进止缓
 急尚为阔略或欲捣釜山据全庆守乌岭恐有轻进
 玩敌之虞或欲扼旅顺守鸭绿屯宽奠恐有隔远迟
 误之患臣等以为兵欲争利当为自固之谋为自固
 之谋先当择要害适中处所以立根本不拔之基使
卷五十 第 25a 页 WYG0970-0159c.png
 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战则决能制胜守则必其无败
 我欲战则战非人可迫之而战我欲止则止非迫于
 人而止其峙如山其聚如渊如此始为万全无忧之
 计莫若于开城平壤二处开府立镇练兵屯田西接
 鸭绿旅顺之师使有所望而归依东为王京乌岭之
 援使有所恃而奋跃势便则遣轻兵而趋利与倭决
 胜势不便则虎踞此处足以压其邪心而禁其无横
 逸须得实心练事才力兼全者为巡抚司道而专任
卷五十 第 25b 页 WYG0970-0159d.png
 之听其便宜行事中国之人欲以功名自见于万里
 外者不少不问品流愿从者听就中选其才能者数
 十辈分各处为之长帅就朝鲜之人杂之以汉人齐
 之以汉法教之以汉战变其偷惰之风作其敌忾之
 气因而务农劝织通商惠工广树畜之原开山泽之
 利其地多铜即山鼓铸以资军兴一年之后本年之
 钱粟可以为饷本地之民可以为兵中国之转输岁
 减一岁而本地之威力岁饶一岁但资以火药利器
卷五十 第 26a 页 WYG0970-0160a.png
 供其所乏而不必一一尽仰于朝廷直待夷气悉静
 然后议撤如此贼知我之久屯不去必且鸟惊鱼散
 朝鲜知我之久屯不去必且景附响从以朝鲜防朝
 鲜不烦中国而藩篱可厚倭奴可驱矣中国之大无
 难于一倭所谓难者道路远而费用多往返难而人
 马敝彼为主我为客故也今倭屯釜山数年且耕且
 输已握胜算吾不能然第欲以一旦调发千里争锋
 利在速战不利持久胜负之数恐未有归倘因粮于
卷五十 第 26b 页 WYG0970-0160b.png
 朝鲜而不我继求战倭奴而不我应一乘我敝祸不
 可言即善能相持而军无固志士有归心势亦危矣
 惟倭有屯蓄吾亦有屯蓄倭有转输吾亦有转输自
 宁前距开城一千四百里已据朝鲜之半盖以朝鲜
 诸道之力乘瑕避坚可缓可急休息待时虽不速进
 盖已不为退计矣况以吾之步卒加之以马骑而当
 倭之徒步以吾之兵矢益之以火器而当倭之徒兵
 则必胜之术始制于我开平既定得一步则进一步
卷五十 第 27a 页 WYG0970-0160c.png
 次第取庆尚忠清黄海等处屯守又如前法日迫月
 削而蹙之倭可立尽无疑矣凡举事必先为久计而
 偶值其早完则可苟先为暂计而或不克如愿岂不
 终可虑哉今谈者但忿倭之不恭动以灭此朝食为
 言徒求快目前不念危计不若从长计议设置巡抚司道
 带领见调人马先屯二处以资接济以立根本仍明
 示德意不责捷于旦夕之间而以经画长久为计乌
 岭以南相机进止毋得浪战损威乌岭以北还定安
卷五十 第 27b 页 WYG0970-0160d.png
 集不许尺寸有失务使事举而国不告乏兵出而人
 不知劳倘朝鲜人不为吾使朝鲜财不为吾用又须
 更奏别议勿误大事庶几保全胜之道也既定此策
 即当通登莱入辽之海路从此转饷以资军兴从此
 渡军以讲水战使往来之人不疲于陆且令二镇联
 络可以相援又可以通朝鲜之黄城岛涉金山而视
 对马此为长策当急行者也言者欲转浙直舟师从
 海入辽北海风高少山屿无栖泊所且舡各有宜宜
卷五十 第 28a 页 WYG0970-0161a.png
 于南者不宜于北以不习之卒涉波涛之险又轻万
 里之远大是危事不若从内地至登莱驾登莱之舟
 以入辽此最便安稳之计登莱舟虽不能遽办从今
 议造亦未为晚又今言兵者动称南兵夫南方久不
 用兵所称南兵非经战之士盖市井少年耳虚有其
 名实须教习且南人风气柔弱不耐寒苦体力之强
 亦不能过北人独其攻杀击刺之法与器械戈甲之
 利本为制倭设者不可不循仿而用彼方老将犹能
卷五十 第 28b 页 WYG0970-0161b.png
 言之臣等以为招南兵不如求南将以南将教练甚
 易与所募南兵参而用之此亦长久之计也昔赵充
 国欲困先零则屯金城诸葛亮再出伐魏则屯渭滨
 羊祐图吴则襄阳垦田八百馀顷其始至也军无百
 日之粮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积盖以兵非尝试之
 物不得已而用则当为老成持重长算而行之今忠
 猷满廷臣等亦试陈其愚虽机宜未必中而意则昔
 人之意不无可采
卷五十 第 29a 页 WYG0970-0161c.png
  日本国序
 日本在溟渤之东其地形类琵琶东西数千里南
 北数百里肥前肥后丰前丰后筑前筑后日向大
 隅萨摩等九州居西为首陆岙居东为尾(至山城/旱程七)
 (十五日旧云陆岙为头/萨摩大隅为尾者非)山城居中乃彼国之都也
 山城以东地方广邈虽倭奴远服贾者不能阅历
 而知况华人乎故其岛之数可考(按旧图山城以/东中为近江伊)
 (贺尾张三河美浓飞弹信浓上野陆岙北边海为/但马丹后若佐加贺越前越后越中出羽甲裴尝)
卷五十 第 29b 页 WYG0970-0161d.png
 (陆南边海为摄摩摄津太和河内远江骏河伊豆/相摩武藏下野东北悬海则为佐渡在南悬海则)
 (为志摩七岛上/总下总安房)而其间广狭至于有不能考者今
 姑据昔之所闻者而述之山城之南为和泉其南
 海岙泊舟者为阿卖介撒几为歪打阿波为干撒
 几为天正者为沙界衣又其南为沙界之东南为
 纪伊东为三河出海之口南滨大海其岛为康大
 为科什磨为奴智纪伊之西为伊势北为三河其
 岙为腰大为阿乃奴子山城之西为丹渡左为
卷五十 第 30a 页 WYG0970-0162a.png
 摄津(其岙为飘船谷为阿家世奴辣为素/埋为男女怀东南悬海为安功州)左之西为
 摄摩(其岙为那败为合个世为/杭茄为我这古为磨罗)右为但马石之西为
 因幡舟渡西为美作左为备前(其岙为亢什么舵为/茄卖茄里为舍多大)
 左之西为备中(出铁其岙为山子加为言奴乎赖/为那什么南为东岛悬海三十里)
 亦因幡右之西为伯耆(沿海俱白沙无岙可泊其镇/为阿家杀记为倭子介为他)
 (奴贺知其北为竹/岛悬海三十里)美作之西为备后之北境(其岙为/一子该)
 (一知为干奴鼻为和奴/密知为拿败为赦东大)出云之南境(其岙为番你为/山子介为钦子)
 (溪为石流为非咑为失喇哈咑为也生忌为/密和奴失记其北为隐岐悬海三百五十里)备后
卷五十 第 30b 页 WYG0970-0162b.png
 之西为安艺(其岙为翁家搭曰昆败为法子加一枝/为窟撒子为谷也为他加歪喇其南为)
 (宫岳悬海/三十里)出云之西为石见(出银与铜其岙为南高/番马为番马搭为歌为)
 (撮奴市为有奴子/北至海三千里)安艺石见之西为山口国即古之
 周防州也(横直二百四十里其南边海之岙为翁哥/里为密火逝里为东大为陀奴米为哈迷)
 (奴失记为奴罗市米其北边海之岙为斯杀为卖抵/哈打为夜市为高奴乌刺北至三岛海面三百五十)
 (里/)山口之西为长门(横直皆二日程岙为花浦为薰/州为番记为倭委北至三岛悬)
 (海三百/五十里)关渡在焉(其西旱关为河介马/失记抽分司投于此)渡此而西为
 丰前(横五百里直四百里其奥为可苦介袜/次为大义地为野慢茄为阿世夜为暮治为一)
卷五十 第 31a 页 WYG0970-0162c.png
 (卖/)其南为丰后(横直皆六百里其岙为福乃为倭几/奴法卖为锁孤舟为由奴乌剌为撒)
 (一基为/鸟四基)又其南为日向(横直皆三百六十里/其岙为多故奴甫治)礼前之
 西北为筑前(横六百五十里直四百里其岙为右势/为加菩里为加打野马为多卖里为一)
 (万字为奴打为世加为经字里为多罢为密那多为/法哈哒即慱多之别名也其北离伊岐岛海面五百)
 (里/)西南为筑后(横直皆二/百五十里)筑后之南为大隅(其南滨/海之岙)
 (为什么乌思迷今之人讹传为悬海悬海乃大/渔州也大隅与日向萨摩等连壤名为九州)大隅
 之西为萨摩(横直皆三百六十里其岙为暗孛剌为/起麻子记为羊埋高为康国什么为罢)
 (里为拖马里为强头马里为鹦哥/里为年市米为仙台为审孛署)丰后东南悬海为
卷五十 第 31b 页 WYG0970-0162d.png
 土佐为伊豫为阿波阿波相近悬海为炎路土佐丰
 后之间为佐加关(土佐至佐加关海面一百八十/里佐加关至礼后海面七十里)
 摩之北为肥后(横直皆五百里其岙为牙子世六为/阿麻国撒为昏陀为一国撒介乌刺)
 (为开怀世利/为哒加什)又其北为肥前(横直皆五百里其岙为/铁来为言奴气子为法)
 (司奴一计为客舍其内沿湖泊舟交易之处为倭磨/喇为知十歪为法一溪为夜间迷为坐迷子为迷坐)
 (骨知为一扫骨拂为爱奴乎剌为世子为迷古里为/失撒为喃哥呀为雄婆哥为松本一名马子喇为法)
 (麻撒/几)肥前西悬海为平户(东西海面十里西北至/慱多海面四百五十里)
 户之西为五岛(五山悬海相错而生其中其岙可泊/乃日本西境之尽处也过此西行连)
卷五十 第 32a 页 WYG0970-0163a.png
 (五六日四望无山直抵陈钱壁下此岛与萨摩相去/一千五百里与肥前相去四百三十里与平户相去)
 (二百五十里五岛至山口必由平户经过其岙为乃/路为倭齐家为衣屋奴密为通记为达奴乌剌为乌)
 (苦为话/哈哒)北为多艺为伊岐(横直皆七十里至对/马岛海面五百里)为对
 马岛(横三百里其南岙为哥为甘大密东乃为拂乃/哥世西北为堆沙几为山谷为撒思乃为知六)
 (磨为你他北/为倭奴乌喇)其西北至高丽也必由对马岛开洋(各/岛)
 (之人俱至堆沙几撒思乃山谷三岙开洋/至高丽之则失多顺风一日约五百里)南至流球
 也必由萨摩州开洋顺风七日其贡使之来必由博
 多开洋历五岛而入中国因造舟水手俱在慱多故
卷五十 第 32b 页 WYG0970-0163b.png
 也贡舶回则径收长门因抽分司官在焉故也若其
 入寇则随风所之东北风猛则由萨摩或由五岛至
 大小琉球而视风之变迁北多则犯广东东多则犯
 福建(彭湖岛分䑸或之泉州等处/或之梅花所长乐县等处)若正东风猛则必
 由五岛历天堂官渡水而视风之变迁东北多则至
 乌沙门分䑸或过韭山海闸门而犯温州或由舟山
 之南而犯定海(经大猫洋入/金堂蛟门)犯象山奉化(由东西厨/入湖头渡)
 犯昌国(入后/浦关)犯台州(入桃渚海门/松门诸港)正东风多则至李
卷五十 第 33a 页 WYG0970-0163c.png
 西岙壁下陈钱分䑸或由洋山之南而犯临观(过渔/山两)
 (头相三姑山入蛏浦则犯绍兴之临山三山过/霍山洋五屿烈表平后则犯宁波之龙山观海)犯钱
 塘(过大小衢徐公入鳖/子门赭山则薄省城)或由洋山之北而犯青南(过/马)
 (迹潭/而西)犯太仓(过马迹潭/而西北)或过南沙而入大江(过芩山/入瞭角)
 (嘴涉谷椟狼福山/而犯瓜仪常镇)若在大洋而风歘东南也则犯淮
 阳犯登莱(过步州洋乱沙入盐城口则犯淮安入/庙港湾则犯扬州再越而北则犯登莱)
 在五岛开洋而南风方猛则趋辽阳趋天津大抵倭
 舶之来恒在清明之后前乎此风候不常届期方有
卷五十 第 33b 页 WYG0970-0163d.png
 东北风多日而不变也过五月风自南来倭不利于
 行矣重阳后风亦有东北者过十月风自西北来亦
 非倭所利矣故防春者以三四五月为大汛九十月
 为小汛其停桡之处焚劫之权虽倭得而主之而其
 帆樯所向一视乎风实有天意存乎其间倭不得而
 主之也向之入寇者萨摩肥后长门三州之人居多
 其次则大隅筑前筑后博多日向摄摩津州纪伊种
 岛而丰前丰后和泉之人亦间有之乃固之商于萨
卷五十 第 34a 页 WYG0970-0164a.png
 摩而附行者也而日本之民有贫有富(如摄摩伊势/若佐博多其)
 (人以商为业其地方街巷风景宛如中华富者各数/千家有积赀至百万者又如和泉一州富者八万户)
 (皆居积/货殖)有淑有慝(如萨摩之鹦哥里方数十里其邑/长安庆能纳民于轨物无一人为)
 (盗又如宫岛人不嗜杀大有不平事但诣神庙罚钱/又如纪伊之头陀僧三千八百房专习武艺杀人而)
 (不犯/中国)富而淑者或登贡舶而来或登商舶而来凡在
 寇舶皆贫与为恶者也山城君号令不行徒寄空名
 于上非若我中国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大一统之治
 也山口丰后出云开三军门(如中国总/督府之义)各以大权相
卷五十 第 34b 页 WYG0970-0164b.png
 吞噬今惟丰后尚存亦不过兼并肥前等六岛而已
 (肥前肥后筑前/筑后丰前丰后)山口出云以贪灭亡(山口原并国十/二曰后见长门)
 (安艺备前备后备中出云伯岐丹后因幡但马后出/云夺归其地山口长子死焉其君亦为陶殿所杀丰)
 (后君以其弟摄山口事吞安艺安艺杀之嘉靖三十/六年山口无君丰后独称雄焉山城君金印勘合久)
 (为山口所有向未入贡俱山口自主山城惟出名而/已陶殿之乱宫殿勘合俱焚金印亦损一角不知所)
 (归贡自/此绝矣)欲望彼国之约束诸夷断断乎不能也愚闻
 之军志曰无恃其不来而恃吾有以待之斯言也禦
 倭之道备矣告自今大修祖宗旧制禁戢沿海接引
卷五十 第 35a 页 WYG0970-0164c.png
 之人择守令阜民生储糗粮练精锐寇来则杀之入
 贡则抚之通商则绝之如是而乱有不息者吾未之
 信也
卷五十 第 36a 页 WYG0970-0165a.png

卷五十 第 37a 页 WYG0970-0165c.png

卷五十 第 38a 页 WYG0970-0166a.png
  日本国(考在回回馆今/移于此以便览)
 日本即倭奴国在东南大海中依倚山谷高丽在其
 北新罗百济在其西北地势东高西下于闽浙为东
 北隅王以王为姓文武僚佐皆世其官有五畿七道
 各有所属州州以统郡其附庸国凡百馀自北岸去
 拘邪韩国七千里曰对海国又南渡一海千里曰瀚
 海国又渡一海千馀里曰未罗国东南陆行五百里
 曰伊都国又东南百里曰奴国又东百里曰不弥国
卷五十 第 38b 页 WYG0970-0166b.png
 又南水行二十日曰投马国又南水行十日陆行一
 月曰邪马一国其次曰斯焉国曰已百支国曰伊邪
 国曰郡支国曰弥奴国曰好古都国曰不呼国曰姐
 奴国曰对苏国曰苏奴国曰呼邑国曰华奴苏奴国
 曰呼邑国曰鬼国曰鬼奴国曰邪马国曰躬臣国曰
 巴利国曰支惟国曰乌奴国皆附倭境其国小者百
 里大者不过五百里户少者千馀多不过一二万自
 汉武帝灭朝鲜驿通汉者三十许国皆称王其大倭
卷五十 第 39a 页 WYG0970-0166c.png
 王居邪焉台国即邪摩维是已光武中元初始来朝
 贡后国乱国人立其女子曰卑弥呼为王卑弥死其
 宗女壹与继之后复立男王并受中国爵命历魏晋
 隋唐皆来贡稍习夏音唐咸亨初恶倭名更号日本
 自以其国近日所出故名曰日本故小国为倭所并
 因冒其号焉宋雍熙后累来朝贡熙宁以后来者皆
 僧也元至元初遣使招谕不至因命使由高丽且介
 高丽王植致书谕意皆不报至十七年春二月顾杀
卷五十 第 39b 页 WYG0970-0166d.png
 国使杜世忠等世祖怒于是召范文虎议广募士卒
 伐之踰年遂率兵十万以往至五龙山暴风破舟文
 虎等择好舟乘走弃馀众山下众推张百户为主将
 伐木造舟会倭来战尽歼焉逃归者才三人终元之
 世使竟不至(以上俱寰宇一/统等志及元史)本朝洪武二年命臣赵
 秩往谕其国王良怀遣使臣僧祖朝贡自后数岁一
 来后屡入寇且与胡惟庸通谋恶之著为训绝不与
 通爰命信国公汤和经略沿海自辽左至徐闻甚具
卷五十 第 40a 页 WYG0970-0167a.png
 详具沿海图志永乐以来尝遣太监郑和招谕诸夷
 日本首先纳欸乃给勘合百道许其通贡仍非时寇
 至十九年大寇辽东等处总兵官刘江尽歼之于望
 海埚海氛始熄百八十年海上恬晏奸商造孽乘时
 跳梁大掠沿海内地自壬子至戊午几至滔天幸而
 渠魁授首凶燄顿衰虽间或弗靖然要领绝矣故永
 安长算其犹须详议乎
  海寇图说
卷五十 第 40b 页 WYG0970-0167b.png
 始倭之通中国也实自辽东由六朝及今乃从南道
 浮海率自温州宁波以入风东北迅自彼来此约可
 四五日程而西风迅自此之彼约亦四五日程盖其
 去辽甚远而去闽浙甚迩若尽其国界则东西也长
 行可四五月南北也短行三月而皆极于海其西北
 至高丽也必由对马岛开洋顺风仅一日二日南至
 琉球也必由萨摩州开洋顺风七日其贡使之来必
 由博多开洋历五岛而入中国以造舟水手俱在博
卷五十 第 41a 页 WYG0970-0167c.png
 多故也贡舶回则径收长门抽分司官在焉故也若
 其入寇则随风所之东北风猛则由萨摩或五岛至
 大小琉球而仍视风之变迁北多则犯广东东多则
 犯福建(彭岛或泉州等处或/梅花所长乐县等处)若正东风猛则必由五
 岛历天堂官渡水而视风之变迁东北多则至乌沙
 门分䑸或过韭山海闸门而犯温州或由舟山之南
 而犯定海(经大猫洋/入金口门)犯象山奉化(由东西厨/入湖渡)犯昌国
 (入石/浦关)犯台州(入桃渚海门/松门诸港)正东多则至李西岙壁下
卷五十 第 41b 页 WYG0970-0167d.png
 陈钱分䑸或由洋山之南而犯临观(周源山两头洞/三姑山入之临)
 (山三山过霍山洋五/屿宁波之龙山观海)犯钱塘(过大小徐公鳖/子门诸山薄城)或由洋
 山之北而犯青村南𣾀(过马头/潭而西)犯太仓(过马迹潭/而西北)
 过南沙而入大江(过茶山而入嘹角/出而犯瓜仪常)在大洋而风歘
 东南也则犯淮扬登莱(过步州洋乱沙入盐城口则/犯淮安入庙湾港则犯扬州)
 (两越而北/则犯登莱)若在五岛开洋而南风方猛则趋辽阳趋
 天津大抵倭舶之来恒在清明之后前乎此风候不
 常难准定清明后方多东北风且积久不变过五月
卷五十 第 42a 页 WYG0970-0168a.png
 风自南来不利于行矣重阳后风亦有东北者过十
 月风自西方来亦非所利故防海者以三四五月为
 大汛九月十月为小汛其停桡之处焚劫之权虽曰
 在倭而其帆樯所向一视乎风实有天意有备者率
 胜前此入寇者多萨摩肥后长门三州之人其次则
 大隅竺前竺后博多日向摄摩津州纪伊种岛而丰
 前丰后和泉之人亦间有之盖因商于萨摩而附行
 者盖日本之民有贫有富有淑有慝富而淑者或因
卷五十 第 42b 页 WYG0970-0168b.png
 贡舶或因商舶而来其在寇舶率皆贫而恶者且山
 城君号令久不行于诸岛而山口礼后出云又各专
 一军(如中国总/督府之义)相吞噬今惟丰后强颇并肥前等六
 岛而有之山口出云俱以贪灭亡倭盖无尊定主矣
 (山城君倭王别号也此段乃昆山郑/上舍若曾所闻于蒋州夷莱庭云)
  海中泊舟
 自潭岸山以北以西之海水浅多硬大船误阁则破
 坏且无避风安岙兵船至彼如遇夜必须当洋下碇
卷五十 第 43a 页 WYG0970-0168c.png
 碇不能坚每被急流飘去或夜半发风则尤危然多
 赖天幸非安计然则宜如何曰钱塘江乌嘴头浦内
 船兵一枝不可无馀则拣陆兵精率一枝以待而严
 龛赭嘴探远谍焉庶救仓猝或曰贼舟何能至此曰
 贼用单桅小舟径抵山边阁乾登劫故必用陆兵追
 捕方不走脱若以兵船必高大方能胜贼如与贼舟
 等则胜负未可必也今言禦贼于海也易要非通论
 海本辽阔舟行全藉天风与潮人力能几风顺而重
卷五十 第 43b 页 WYG0970-0168d.png
 则不问潮候逆顺皆可行若风轻而潮逆甚难夏秋
 之间西北风起不日必有极大西北风也操舟者见
 此风候须急收安岙兵船在海每日遇晚俱要酌量
 收舶安岙以防夜半发风至追贼亦要预计今晚收
 舶何岙若一意前追遇夜风起悔无及矣
  海中岙港
 沿海之中上等安岙可避四面飓风者凡三十三处
 曰马迹曰两头峒曰长途曰高丁港曰沈家门曰舟
卷五十 第 44a 页 WYG0970-0169a.png
 山前港曰浔江曰烈港曰定海港曰黄岐港曰梅港
 曰潮头渡曰石浦港曰猪头岛曰海门港曰松门港
 曰苍山岙曰玉环山梁岙等岙曰楚门港曰黄花水
 寨曰江口水寨曰大岙曰女儿岙中等安岙可避两
 面飓风者凡一十八处曰马木港曰长白港曰满门
 曰观门曰竹齐港曰石牛港曰乌沙门曰桃花门曰
 海闸门曰九山曰爵溪岙曰牛拦矶曰旦门曰大陈
 山曰大床头曰凤凰山曰南麂山曰霓岙其馀下等
卷五十 第 44b 页 WYG0970-0169b.png
 安岙只可避一面飓风如三姑山衢山之类不可胜
 数必不得已寄泊一宵若停久恐风反别迅不能支
 矣又潭岸山滩山许山之类皆团生无岙一面之风
 亦且难避可不慎乎
  海战用舟
 海战虽藉风潮全在舟械坚善今造以利徒既苦窳
 疏薄而军数率诡名冒饷即执械下碇俱乏人故兵
 不可战而舟难出洋甚者利倭焚烧以灭迹藉口弊
卷五十 第 45a 页 WYG0970-0169c.png
 焉极矣观元兵至五龙山大风破舟然范文虎犹择
 得坚好者乘以遁使能尽护破舟奔山之人不自相
 争犹可一战以俟伐木造舰而相弃如仇莽无约束
 遂致被虏俱歼同葬鲸穴可恨哉
  边海守备
 国初惩倭之诈缘海备禦几于万里其大为卫(置军/四千)
 (六百四/十人)次为所(置军一千/二百馀人)又次为巡检司(置弓兵百/人少亦不)
 (下数/十人)大小相维经纬相错星罗棋布狼顾犬防故所
卷五十 第 45b 页 WYG0970-0169d.png
 在制有数百料大船八橹哨船若风尖快船高把稍
 船十桨飞船凡五等至如浙定海昌国贡道所经切
 近彼岛则船数倍蓰他处而以时出哨各有限准(如/三)
 (月为头哨四月为二哨五月为三哨号大汛至六月/收港避风及秋七八九月亦如前为小汛汛必回卫)
 (休息责令各取印/到单海物为验)至各港次岙所则又设有水寨营
 栅以止舍之而统指挥千百户镇抚总以阃职督以
 宪臣所以制禦之者密矣而岁久人玩法去盗生二
 十年来山颓澜倒当事者见不可用遂别募以充(远/徵)
卷五十 第 46a 页 WYG0970-0170a.png
 (以禦/改造)巨舰一切从宜而旧法因废不讲则亦惩咽之
 过矣自顷客兵骄暴鲜克宣劳故中外建言乡兵似
 矣然徇名弗思终属文具夫所谓乡者对客兵而言
 岂谓荷锄秉耜穑奴牧竖然哉窃谓卫所巡司军壮
 弓兵之类宜因旧法润泽损益之务足故伍或抽羡
 丁壮或佥壮士无论军舍通融凑攒优与津给而以
 其半哨守其半团练更迭肄之俾皆可战或虑一时
 未习不足应猝则量留旧募与调之选以备缓急久
卷五十 第 46b 页 WYG0970-0170b.png
 之或可尽罢一守石浦而循焉虽然此特治其标末
 云尔若夫约己裕人宜民酌损修明法纪变易风俗
 力挽衰颓黩冒之习务敦忠实节爱之政是谓自治
 是谓先为不可胜则存乎其人焉矣
  海中风汛
 按海寇旧乘风汛易于为备岁凡仲春东南风始迅
 番舶乃西北行至秋而归今任其何风可转帆借发
 往者由新罗百济至辽阳南下本朝初由大小琉球
卷五十 第 47a 页 WYG0970-0170c.png
 迂绕福建至浙近乃发五岛由八山霍山直对宁波
 不五日夜必至浙发则无时
  海寇情弊
 按国初吴渊颖论倭书说尽事情乃引辛毗对魏文
 帝之言曰罢我互市任彼贸易中国免徼利之名外
 夷知效顺之实计莫便于此惟其商道不通而利之
 所在人必趋之不免巧生计较商转而为寇商道既
 通则寇复转而为商彼其既犯国禁思图苟安因啖
卷五十 第 47b 页 WYG0970-0170d.png
 引势家同作勾当行之既久不免惹起奸图大生觊
 觎时则不因商贡不通而实成寇心矣伏按国初禁
 海之例始因遣谕不来继恨林贤巨烛之变欲与闭
 绝之故非以通商之不便耳惟其不通商而止通贡
 所以正德年间各道争贡以规利市在彼国则强请
 勘合倭王遂不能禁制在中国则有宗设宋素乡之
 祸而漳宁恶少则甘蹈负固而纵肆横行然以前狡
 伪未备华夷两家行之既久并力合作乃有不可知
卷五十 第 48a 页 WYG0970-0171a.png
 者推厥所原各为行商之意而终贻地方之害能无
 处乎
  禦倭问答
 问曰近日倭寇剽掠为患倏来忽去备之无馀力攻
 之无定形何以保东南民社而安室家也曰闻诸洪
 武永乐间倭夷数犯而莫禦今惟漳寇耳且敕巡抚
 严督之是以激而变生欲弭之请考前之无寇者何
 谨微以防渐不必过严不治治之而寇息矣
卷五十 第 48b 页 WYG0970-0171b.png
 又曰禦海寇与山寇不同故禦山寇利用攻禦海寇
 利用守攻贵神速守贵招降是以宪臣广投檄文以
 诱其从将臣勤加巡望以严其备则海寇得生而居
 民无扰也
 又曰禦寇无难在得人在据险在利器在足饷在令
 严夫统率纨绮士卒尪羸人匪得也南蓝田以及兴
 福东龙王以膺琴室北武场以至杨村疏而且旷险
 勿据也戈矛干脆而铁绣甲胄线穿而纸糊器不利
卷五十 第 49a 页 WYG0970-0171c.png
 也岁久不支包侵为弊枵腹称贷妻子啼饥食不足
 也守而敌者无功退而逃者不罪令匪严也必总戎
 者身先行伍内守者勤加策应伏兵以绝汲道写远
 居民则徙之入城此保海盐一隅之策若欲海寇悉
 平必须宪臣奏请沿海凡泊船处所多设市舶司有
 货税货无货税船船出地方给以票证人皆好生而
 嗜利化寇而为良善且因以裕国用矣
 又曰破海寇其策有三防其源困其遥间其党也沿
卷五十 第 49b 页 WYG0970-0171d.png
 海出船海口查其家注之册诱其亲属俟寇回谕其
 降以自新不罪又严禁不使招引下船则在海者日
 减而无增此防之策也海寇食必须米饮必须泉截
 其掠米汲泉之路可也可泊之处悉立铁尖撞椿隐
 于水面碍其来船可也诇其聚泊束刍灌油桴筏随
 之顺风纵火可也此困之策也或取重囚许释其罪
 持檄往喻能杀大船寇首来降者赏以爵能杀小船
 寇首来降者赏以金登岸对阵投戈自降者不罪或
卷五十 第 50a 页 WYG0970-0172a.png
 用木牌朱漆书写顺流浮至海船聚处寇必取视自
 相猜疑而党不固矣此间之策也夫用间自古长胜
 之策不特可消海寇而已也
 日本国考
  日本国考
 日本古倭奴国海中诸夷倭奴最大西南至海东北
 至大山国主世以王为姓群臣亦世官地分五畿七
 道三岛又有附庸国百馀拘邪韩最大其国小者百
卷五十 第 50b 页 WYG0970-0172b.png
 里人不过五百里户少者千多止一二万皆倭种也
 汉灭朝鲜通使称王者三十馀国倭主最雄长者居
 邪马台即邪摩维历汉魏晋宋隋皆朝贡稍习华音
 唐咸亨初恶倭名更号日本国朝洪武二年倭寇山
 东濒海郡县又寇淮安三年寇山东转掠浙东福建
 旁海诸郡是年遣莱州府同知赵秩赐玺书谕其王
 良怀言倭寇海上书至日如臣我奉表来庭不臣则
 脩兵自固先是胜国时曾遣使赵良弼袭击日本遂
卷五十 第 51a 页 WYG0970-0172c.png
 绝不通中国比秩至疑为良弼后将刃之秩言今天
 子文德武功非蒙古比且晓以祸福王乃惧礼秩遣
 僧进方物随秩奉表称臣入贡使未至又掠温州五
 年遣明州天宁僧祖阐南京瓦棺寺僧无逸开谕之
 王遣使同二僧入贡是年寇海盐澉浦温州初令浙
 江福建造海舟防倭而倭又寇海上诸郡六年以于
 显为总兵官出海巡倭寇倭寇登莱七年寇胶州是
 年遣僧来贡无表文却之其臣亦遣僧贡马茶马刀
卷五十 第 51b 页 WYG0970-0172d.png
 扇上曰此私交也亦不受令中书移文责王九年遣
 僧归庭用等奉表贡马及方物谢罪赐王及使文绮
 有差已而上览表曰良怀不诚诏责之十二年来贡
 无表文安置使人于陜西番寺十三年遣使诏谕良
 怀遣僧如瑶贡马令礼部移书责王数掠我海上复
 却之诸僧皆安置川陜番寺十四年遣僧入贡乞还
 安置诸僧使上曰日本既谢罪还其使召至京宴赏
 遣归十五年归庭用又来贡于是有林贤之狱曰故
卷五十 第 52a 页 WYG0970-0173a.png
 丞相胡惟庸通日本盖训所谓日本虽朝实诈暗通
 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也是时惟庸死且三
 年矣十六年寇金乡平阳十七年如瑶又来贡坐通
 惟庸发云南守禦是年遣信国公筑登莱至浙沿海
 五十九城民丁四调一为戍兵二十二年置浙东西
 防倭卫所是年遣江夏侯周德兴筑福建海上十六
 城设卫所遂垛福建漳泉人为戍兵二十六年寇金
 乡二十七年二月遣都督佥事刘德商嵩巡视两浙
卷五十 第 52b 页 WYG0970-0173b.png
 防倭三月又敕都督杨文寻又敕魏国公徐辉祖安
 升侯吴杰练浙江海上兵防守倭二十八年寇金州
 靖难后太监郑和等帅舟师三万下西洋日本遣人
 来贡并擒犯边贼二十馀人即付使人治之縳置甑
 中永乐二年使还遣通政赵居任赐王冠服文绮金
 银古器书画又给勘合百道令十年一贡每贡正副
 使等毋过二百人若贡非期人船踰数夹𢃄刀鎗并
 以寇论居任还不受王馈上喜厚赐之寻命佥都御
卷五十 第 53a 页 WYG0970-0173c.png
 史俞士吉赐王印诰册封为日本国王诏名其国之
 镇山曰寿安镇国山上为文勒石久之嗣王道义卒
 子源道义嗣益奸狡时时令各岛人掠我海上九年
 寇磐石十五年寇松门金乡平阳是年遣礼部员外
 郎吕渊谕王还所掠海上人十六年遣使谢罪十七
 年倭贼数千分乘二十舟进围望海埚辽东总兵刘
 江率精兵设伏出奇斩首七百四十二生捕八百五
 十七召江至京封广宁伯自是不敢窥辽东二十年
卷五十 第 53b 页 WYG0970-0173d.png
 寇象山宣德元年遣人来贡人船刀剑不奉我约束
 上谕使臣自后贡毋过三舟使人毋过三百刀剑毋
 过三十否则不受七年遣人来贡如约束受之八年源
 道义卒命太监雷春少卿潘赐等吊祭十年嗣王遣
 使贡谢倭自得勘合方物戎器满载而来遇官兵矫
 云入贡贡即不如期倖臣幸无事辄请俯顺夷情主
 客者为画可条奏即复许贡云不为例嗣后再至亦
 复如之我无备即肆出杀掠满载而归宣德末年海
卷五十 第 54a 页 WYG0970-0174a.png
 防益备贼不得间贡稍如约遂许夷至京师宴赏市
 易饱恣其欲已而备禦渐疏正统四年寇大嵩入桃
 渚焚劫屠掠惨毒不可言于是朝廷下诏备倭命重
 帅守要地增城堡谨斥堠修战舰合兵分番屯住海
 上寇盗稍息七年来贡十一年复寇宁乍浦成化初
 忽至宁波知我有备矫称进贡守臣为请于朝且欲
 遣之至京杨文懿公守陈贻书张主客力言其不可
 许二十年遣周玮等来贡弘治八年寿蓂来贡正德
卷五十 第 54b 页 WYG0970-0174b.png
 六年宋素卿永寿来贡求祀孔子仪注不许鄞人朱
 澄告言素卿本臣从子叛从夷人守臣以闻主客以
 素卿正使释之令谕王效顺无侵边八年僧桂梧等
 来贡嘉靖元年王源义植无道国人不服诸道争贡
 大内艺兴遣僧宗设细川高遣僧瑞佐及素卿先后
 至宁波故事凡番贡至者阅货筵席并以先后为序
 时瑞佐后至素卿奸狡馈市舶太监以重宝先阅瑞
 佐货宴又令坐宗设上宗设席间与瑞佐忿争与相
卷五十 第 55a 页 WYG0970-0174c.png
 雠杀太监又阴助佐授之兵器杀总督备倭都指挥
 刘锦大掠宁波旁海乡镇素卿坐叛论死宗设瑞佐
 皆释还给事中夏言上言祸起于市舶礼部遂请罢
 市舶自是番货至不得市辄赊奸豪家久之奸豪欺
 负日积番人坐索不得偿遂出没海上为盗诸负货
 者利其速去以危言嗾官府出兵捕之番人益怨恨
 大肆杀掠而中国又多为之向导于是王忤疯徐必
 欺毛醢风之徒皆我华人称王海岛攻城掠邑浙东
卷五十 第 55b 页 WYG0970-0174d.png
 大坏二十五年以朱纨为浙江巡抚都御史兼领福
 兴漳泉军务纨勇于任事上章暴二三势豪通番状
 竟为势豪阻诬被劾恚愤卒其所任福建副使柯乔
 都指挥卢镗杀贼有功皆论死系狱于是群盗肆起
 益无忌惮三十一年残黄岩掠定海全浙骚动遣都
 御史王忬巡视两浙兼领福兴泉漳四郡以都指挥
 俞大猷汤克宽为参将剿贼时兵政久弛所在无备
 忬经略未几群盗总至势益猖獗三十二年大猷出
卷五十 第 56a 页 WYG0970-0175a.png
 洋焚贼巢群贼乘风奔突倏忽千里遍略温台宁绍
 杭嘉苏松淮扬十郡破昌国临山霩乍浦清村南
 汇吴淞江诸卫三十三年遂犯江北海门如皋通州
 皆被杀掠是时复用卢镗为参将而以俞大猷为浙
 直总兵未几工部侍郎赵文华以海贼猖獗请祷海
 道遂遣文华行祷公私劳费不赀皆归囊橐比忬改
 大同巡抚徐州兵备李天宠代忬南兵部尚书张经
 提督浙闽江南北军务有王江泾之捷文华又出监
卷五十 第 56b 页 WYG0970-0175b.png
 督监军素忌经天宠逮诏狱论死西市而以浙江巡
 按胡宗宪代天宠南户部侍郎杨宜代经自后贼益
 炽纵横出入二十六郡宗宪计擒贼首汪直浙西江
 东稍得安宁浙东温台江北淮扬尤被其毒时李遂
 巡抚淮扬以智略诱至庙湾纵兵歼之四十年贼破
 兴化政和寿宁平海铜山宁德等郡县巡抚谭纶总
 兵戚继光募浙兵剿平自是始更置政府弦辙一新
 中外文武大吏悉心经略武威稍振贼虽时肆寇掠
卷五十 第 57a 页 WYG0970-0175c.png
 多创少利沿海郡邑始免倭患矣
  计处野酋
 按平秀吉此酋起于厕役由丙戌至今不十七八年
 而篡夺国柄诈降诸岛絷其子弟臣其父兄不可谓
 无奸雄之智兴兵朝鲜席捲数道非我皇上赫然震
 怒命将东征则朝鲜君臣几于尽为俘虏不可谓无
 攻伐之谋整造战舰以数千计徵兵诸州以数十万
 计皆曩时之所未有日夜图度思得一逞不可谓无
卷五十 第 57b 页 WYG0970-0175d.png
 窥中国之心使其遣酋出众乘风扬帆寇我沿海府
 郡备禦兵力容有未完一时胜负得失是未可知也
 然臣等窃料平秀吉一狡诈残暴之夫耳本以人奴
 篡窃至此彼国诸酋欲为秀吉之为而思攘夺之者
 甚众阴谋伐国构怨亦深如结萨摩州将幸侃逼令
 州官义久杀其弟中书以自明义久不得已而佯为
 降顺其心未尝一日忘秀吉也夺丰后州官之妻为
 妾民间妾女充塞卧内淫虐百端诸州质子禁若囹
卷五十 第 58a 页 WYG0970-0176a.png
 圄父子兄弟不能相见共不胜其仇雠忿恨之情日
 本原无征科之扰而今令各州远道输粮原无兴大
 兵动大众之举而今则徵发骚然举国鼎沸倭之人
 民何以堪命日肆杀人而虞其噬多行不轨而虑其
 毒故出则蒙面卧则移徙彼亦自知其不免于祸以
 事理策之秀吉之自㡳灭亡可计日而待也今夫谋
 动干戈驱无辜之苍赤而欲尽置死亡之地此为神
 明之所不与恃其取诸州之故智以袭朝鲜凭其破
卷五十 第 58b 页 WYG0970-0176b.png
 朝鲜之馀威思犯中国尽起国内之将为无前之举
 怒臂当车不量彼己兵骄者败岂可长久且彼虽十
 万之众航海而来我沿海舟师以主待客以逸待劳
 随至随击胜算在我而又绝向导乖其所之彼未可
 以遽入吾地也战舰虽巨而多离船则不能守守之
 则不能登陆而战兵以数万计日须数万石之粮我
 坚壁清野使无所掠食则困毙立至曩时倭犯浙直
 闽广之间虽有生灵受其涂毒卒就歼灭曾无生还
卷五十 第 59a 页 WYG0970-0176c.png
 昨入朝鲜之倭不下一二十万遇我王师仅二三万
 一战退怯侦其死亡者过半其伎俩可知矣蕞尔夷
 邦主者不过一匹夫之勇左右羽翼非素亲信曾无
 韩白之略又或怀豫让之谋故以臣策之此酋必不
 能得志于我而不戢自焚旋就颠蹶亦理势之所必
 然今中外汹汹有畏蜀如虎之意者皆过也若夫封
 贡之说台省礼部诸臣言之甚详臣等无容复置其
 喙窃谓日本有山城君在虽其懦弱名分犹存一旦
卷五十 第 59b 页 WYG0970-0176d.png
 以天朝封号加之僭逆之夫且将置山城君于何地
 崇奸怙乱乖纪废伦非所以令众庶而示四夷也比
 来谙达之孙巴罕鼐济来投于我我执以为质而彼
 卑辞求之因而还其孙鼐济与之议通贡市假以王
 封先帝有不杀之恩外藩无要挟之迹此一时机会
 偶有可乘而然而今非若此也平秀吉无故兴兵声
 言内犯陷我属国东征之师相拒日久损失日多碧
 蹄战后暂退釜山尚未离朝鲜境上而我以细人之
卷五十 第 60a 页 WYG0970-0177a.png
 谋听其往来讲封讲贡若谓朝廷许我封贡则退不
 许我封贡则进要耶非耶近朝鲜国王李昖奏称倭
 贼方于金海釜山等处筑城造屋运置粮器焚烧攻
 掠无有已时至称屠戮留州死者六万馀人尚可谓
 之退兵乞和耶夫乞封固非秀吉本谋然藉此名号
 以詟服诸夷益以恣其狂逞之志则秀吉亦姑尔从
 之行长小西飞诸酋慑于平壤王京之战既未能长
 驱直入而入朝鲜者又死亡数多恐无辞于秀吉丧
卷五十 第 60b 页 WYG0970-0177b.png
 师之戮亦姑假封贡之说以绐秀吉而缓其怒是以
 沈惟敬辈侥倖苟且之谋得行乎其间若我经略总
 督诸臣不过因惟敬辈而过信行长诸酋又因行长
 诸酋而错视平秀吉不知秀吉豺狼之暴狐兔之狡
 变诈反覆必不可以信义处者也兹观总督所呈请
 封表文末云世作藩篱之臣永献海邦之贡因封及
 贡其情已露于此盖秀吉狂谋蓄积已久一封必不
 足以厌其意要而得封必复要而求贡求市得陇望
卷五十 第 61a 页 WYG0970-0177c.png
 蜀凭陵及我朝廷又将何以处之朝鲜李昖之奏亦
 谓贼兵仍旧屯留声言待天朝准许封贡乃退又放
 出臣贰贱息无非所以姑缓天兵而求逞凶计则倭
 酋之情朝鲜君臣知之矣今当事之议欲令倭尽归
 岛不留一兵于朝鲜以听命顾彼方进兵攻掠肆无
 忌惮又安肯收兵还国憣然顺从揆情度势臣等恐
 其不能得此于彼也即使暂时退兵旋复入寇败盟
 之罪又将谁责即议者多谓封贡不成倭必大举入
卷五十 第 61b 页 WYG0970-0177d.png
 寇不知秀吉妄图情形久著封贡亦来不封贡亦来
 特迟速之间耳六十六州与朝鲜一国先和后取此
 其狡谋明甚奈何堂堂天朝而可下同于海外小国
 之愚耶伏乞皇上大震天威罢议封贡明诏天下以
 倭酋平秀吉干犯天诛必不可赦之罪兼敕文武将
 吏及诏谕日本诸酋长以擒斩平秀吉则有非常之
 赏破格之封朝廷不封凶逆之夫而封其能除凶逆
 者以此晓然令于天下然后奸权丧胆豪杰生气平
卷五十 第 62a 页 WYG0970-0178a.png
 秀吉一酋不久当殄灭无难也臣等迂筹以为今日
 之计莫妙于用间莫急于备禦莫重于征剿何者倭
 酋倡乱惟在平秀吉一人诸州酋长多面降而心异
 中间有可以义感者有可以利诱者秀吉原无亲戚
 子弟股肱心膂之人傥得非常奇士密往图之五间
 俱起神秘莫测则不烦兵戈而元凶可擒一获元凶
 倭乱顿弭故曰莫妙于用间备禦之策频年屡奉明
 旨申饬当事诸臣亦云严矣臣等窃惟辽阳天津两
卷五十 第 62b 页 WYG0970-0178b.png
 地密迩京师一由朝鲜渡鸭绿江而上一由山东海
 面乘风疾趋设有疏虞令倭得长驱而入震惊宸极
 此不可以不虑宜将东征之兵挑选或增募二三万
 人遣大将二员分屯两地以防不测其各省直水陆
 兵防更于今日严为整备俟其入寇五境或犄或角
 相为戮力歼此不可恃其不来一日懈缓故云莫急
 于备禦然用间妙矣恐未可必得志于彼备禦急矣
 恐未能使丧胆于我臣等以为彼不内犯则已果其
卷五十 第 63a 页 WYG0970-0178c.png
 内犯大肆猖狂乞我皇上与二三大臣定议征讨特
 发内帑百万分助诸省打造战船二千馀只选练精
 兵二十万人乘其空虚出其不意会师上游直捣倭
 国顺命者宥逆命者诛彼秀吉一酋何能逃遁此所
 谓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名其为贼敌乃可服者也故
 曰莫重于征剿或者谓兴师远涉为费不赀当国计
 诎乏时何以堪此臣等计之山东浙直闽广备倭兵
 饷岁不下二百万两积之十年则二千万两又积之
卷五十 第 63b 页 WYG0970-0178d.png
 三五十年其费不可胜穷今征剿所费不过一岁之
 需而足若倭奴荡平之日海防又可息肩各处岁办
 饷银可以坐省其半一劳永逸事半功倍未有若斯
 举者矣臣闻元世祖曾以舟师讨倭致溺十万众于
 五龙山下谈者恒以为口实臣窃料秀吉虽雄其实虏人
 不谙海上形势当时将帅必多达官俾不习波涛不
 识风汛之人而驱驾海洋直颠倒沉溺虽百万何用
 今在东南而用舟师则大不然必习波涛必知风汛
卷五十 第 64a 页 WYG0970-0179a.png
 乘时而往无忧覆溺试观沿海商民兴贩各国者百
 鲜失一故元事非所论于今日也夫人情虑倭而畏
 其来又惟议株守而惮于往是以倭酋得恐吓要求
 于我诚知所以备禦之策与夫攻伐之谋不患其来
 复制其往则彼虽狡诈百出无所用之兵志所谓先
 声后实又谓未战而庙算者此举是也
  制倭八策
 今倭之疲中国也虽自辽东由六朝及今实从南道
卷五十 第 64b 页 WYG0970-0179b.png
 浮海率自温宁以入盖其去辽甚远去浙闽甚迩也
 其入寇则随风所之或由萨摩五岛至琉球而犯闽
 广或由五岛历天堂官渡至乌沙门分䑸过韭山海
 鸭门而犯温州或由舟山之南而犯定海犯象山奉
 化犯昌国犯台州若至李西岙壁下陈钱分䑸由洋
 山之南而犯临观犯钱塘过南山而入大江在大洋
 也则犯淮扬登莱若在五岛开洋则趋辽阳趋天津
 矣其舶之入全视风候大要春之后冬之前匪是者
卷五十 第 65a 页 WYG0970-0179c.png
 不利往此入犯之大较也彼既出没不一其地则海
 防不得不周彼既往逞不一其时则海汛不得不谨
 所以制驭之策有八诸所恒称简兵足饷重将议援
 之类不与焉一激朝鲜而夹攻可资二刺敌隐而胜
 算可决三广用间而大首可折四奋火攻而众寡可
 易五重屯戍而险扼可固六蒐轶才而众智可集七
 得枢督而奇勋可奏八捣贼瑕而属围可解区区小
 丑何足虑哉
卷五十 第 66a 页 WYG0970-0180a.png

卷五十 第 67a 页 WYG0970-0180c.png
  琉球事实
 琉球国在福建漳州东福州东北大海中汉魏以来
 不通中国隋大业中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
 其国语言不通掠一人以返遣武贲中郎将率兵再往
 虏其男女五百人还唐宋时未尝朝贡元遣使招谕
 之不至国朝首先归附率子弟来朝太祖嘉其忠顺
 赐符印章服及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姓又许其
 遣子及陪臣之子来学于国学分其国为三曰中山
卷五十 第 67b 页 WYG0970-0180d.png
 王曰山南王曰山北王皆遣使朝贡永乐来其国王
 嗣立受册封自后惟中山王朝贡不绝其山南山北
 二王俱为所并云我使者去必孟夏来以季秋乘风
 便也厥贡方物率市诸他国本国无所有厥期二年
 一行每船止许百人多不过百五十人
 按琉球国在漳州之东自福州视之则在东北是以
 去必孟夏而来必季秋乘风便也国无典籍其沿革
 不能详然隋兵劫之而不服元使招之而不从我太
卷五十 第 68a 页 WYG0970-0181a.png
 祖之有天下也不加兵不遣使首效归顺其忠顺之
 心无异越裳氏矣故特赐以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
 有六姓焉使之便往来顺朝贡亦作指南车之意焉
 在昔其国三分今中山三并而为一者得非沃强晋
 弱之故欤风俗男子不髭亦不羽冠但结髻于首之
 右凡有职者簪一金簪汉人之有髻则结于发之中
 俱以色布缠其首黄者贵红者次之青绿者又次之
 馀斯下矣王首亦缠锦帕衣则大袖宽博制如道服
卷五十 第 68b 页 WYG0970-0181b.png
 然腰束大𢃄亦各有首缠布之色辨贵贱也足则无
 贵贱皆有草履入壁宇则脱之一则席地而坐恐尘
 污一则以跣足为敬故王见神臣见王及宾主相见
 皆若是也惟接见平等则加冠具服履揖逊之间每
 见其疾首蹙额弗胜其束縳之劳矣其君臣之分虽
 非华夷之严而上下之节亦有等级王之下则王亲
 尊而不与政也次法司官次察度官司刑名也次那
 坝港司钱榖也次耳目之官司访问也此皆土官而
卷五十 第 69a 页 WYG0970-0181c.png
 为武职者也若大夫长史通事等官则专司朝贡之
 事设有定员兼文武者也王日视朝自朝至于日中
 昃凡三次陪臣见之则搓手膜拜尊者亲者延至殿
 内赐坐赐酒其卑而疏者则移时长跪于阶下焉凡
 遇元旦圣节长至日率众官具冠服设龙亭行拜祝
 礼盖久渐文教非复曩者之陋矣父之于子少虽同
 寝及长而有室则异居食亦用匙箸得异味先进尊
 者及子为亲丧数月不食肉亦其俗之可嘉死者以
卷五十 第 69b 页 WYG0970-0181d.png
 中元前后用溪水浴其尸去腐肉收其骸骨以布帛
 缠之裹以韦草衬土而殡上不起坟若王及陪臣之
 家则以骸匣藏于山穴中仍以木版为小牖户岁时
 祭扫则启钥视之盖恐其木朽而骨暴露也地无货
 殖是以商贾不通若以为防剽掠则其国小法严凡
 有窃物者即加以劓刖之刑人谁敢犯朝贡往来俱
 乘大船海边鱼盐亦泛小艇未尝不驾舟楫而縳木
 为筏也俗畏神神皆以妇人为尸凡经二夫者则不
卷五十 第 70a 页 WYG0970-0182a.png
 之尸矣王府有事则哨聚而来王及世子陪臣皆顿
 首百拜所以然者以国人凡欲谋不善神即夜以告
 王就擒之闻昔倭寇有欲谋害中山王者神即禁锢
 其舟易水为盐易米为沙寻就戮矣惟其守护斯土
 是以国王敬之国人畏之也王之宫室建于山巅国
 门扁曰欢会府门扁曰漏刻殿门扁曰奉神四围皆
 石壁至于赋敛则寓古人井田遗法但以名义未详
 备其臣民亦各分土以为禄食上下不交征有事如
卷五十 第 70b 页 WYG0970-0182b.png
 封王所用布帛粟米力役之征则暂取之民而不常
 也虽无经生慱士之流亦晓汉字奉正朔岂至视月
 盈亏以知候视草木荣枯以计岁哉
  总论
 琉球僻居海岛雄视东南自以为鸠国之固也用是
 历代以来不袭朝贡隋元临之以兵使卒不奉用至
 我国家向化献琛胄子就学其殆可以德绥未可以
 威劫者耶
卷五十 第 71a 页 WYG0970-0182c.png
 
 
 
 
 
 
 
 
卷五十 第 71b 页 WYG0970-0182d.png
 
 
 
 
 
 
 
 图书编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