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969-094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四十五
             明 章潢 撰
  三镇总图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969-0945a.png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969-0945c.png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969-0946a.png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969-0946c.png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969-0947a.png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969-0947c.png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969-toc.png
  三镇形势总说
 惟国家并列三镇雄峙北门岳并星连相为犄角而
 先后诸臣又皆抒猷相势岁增时益以弭其缺无复
 遗虑是以二百年来虽以钜鹿之都邑止限一山而
 虎豹关严重扃复障实为万仞此固我朝之所以跨
 轶历代而屏蔽无疆者也然三镇虽与九边平列而
 三镇为尤重至齐三镇而论之则其事势又有不得
 同者故欲处置三镇而不先辩其所以异恐亦未能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970-0001a.png
 中窍而当机也抵掌谈边书生故态然形影疑似终
 非实际今以亲历全徼回还几三千里悉睹其险夷
 远近强弱之状然后能粗晓其槩窃惟国家受款六
 年于今而臣之阅视也则为再遣矣据今日之形以
 追思嘉靖之末而当时诸臣之处分亦或万有一失
 而其说未易辄尽顾今日所以易辙更新者诚千载
 一时不可不深为之虑也请就即今大计论之部落
 涣散强逼邀求厚往薄来久饱优赐志望无厌而又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970-0002a.png
 姻连土蛮意窥辽左平居敌情之难处则宣府为上
 大同次之山西又次之止隔一墙烟火在望铁骑骋
 顷刻即至况谙达聚牧各部皈向敌情所根呼吸异
 态则大同为最山西次之宣府又次之山川硗瘠士
 民贫困拜甡降人亲戚潜通抚臣既远人心易摇况
 太原河东久所垂涎万一有变内外合发则山西为
 先大同次之宣府又次之古今处边寇无出于战抚
 守三者今日皆用之故抚赏市易所以为抚也修墙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970-0002b.png
 筑台所以为守也利器练兵所以为战也已抚睹利
 各欲自全但有屈意无敢乖忤则各镇于怒敌起衅
 谅无有敢居其先者墙台修筑各有年限形估尺度
 可按而求则将官于修筑程工亦无有敢处其后者
 是抚之与守不足复烦朝廷之虑然窃谓今日之抚
 特以羁縻之尔固旦夕不可保也抚以战而后可久
 守以战而后可恃抚守有形而战兵难试有形者可
 稽难试者易掩且不特此也抚久而不用则将与士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970-0002c.png
 皆钝而不锐工多而力竭则将与士皆困而日毙是
 今之抚与守且又以妨战也察抚守战三事之轻重
 而又较量三镇不同之形势则在宣府抚七而战三
 处黄巴车史之夷安绝其险绝之山川稍可恃也大
 同守一而战九墙但据其零犯而不能阻其大举自
 非重兵无以防其四突而拒其奄至也山西抚三而
 守七盖以敌之市马在山西为寡然偏老孤危西河
 乘冰春冬皆防也此其大都而要之皆不可忘战若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970-0002d.png
 我兵素不敢言战而以墙堑为守然悠悠二千里处
 处可拆而入姑以大同一镇言之九万之额则老弱
 疲癃悉在其中其有马胜戈者约可四万而堪责以
 战者仅一万馀人以此欲守六百里长边则谁能办
 之举此一镇则山西宣府可推故为今之计必每镇
 挑其庸弱可以修工杂差者属之守备而别聚其骁
 勇以教之战而免其工与差庸将修工与战将不相
 涉老弱工差与战兵不相涉而工之不甚急者一切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970-0003a.png
 停罢无为敌所嗤工有完时而差终难免规模既定
 后自可修则庶乎兵有可恃而不以抚与守妨之此
 则今日之所当急讲者也
  六关总叙
 居庸𨽻蓟州紫荆倒马𨽻保定雁门偏头宁武𨽻山
 西巡抚居庸等关本大行山与雁门诸山相断数百
 里雁门亘南北大行绝东西表里纵横左右萦带阂
 狄藩华险由天造山西自井陉西北数百里崇冈复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970-0003b.png
 嶂扼为居庸迤逦东折玉带神岭诸山若拱若抱八
 陵在焉外拒四海沿潮河川古北口去敌不远故居
 庸为京师北门居庸左转盖渔阳卢龙当山海之际
 古渝关也控约辽东西右循太行西南以往包络数
 十城皆平原沃野北倚上谷云中皆宿重兵居庸东
 去旧有松林数百里中有间道骑可一人即巴咱尔
 导元兵趋南口者紫荆倒马二关隘口既多守备不
 能专内连真定保定大名古燕赵之郊平夷旷衍无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970-0003c.png
 高山大陵为之限隔骑兵便驰逐南并井陉出山西
 路险隘士马不能成列东更顺德广平遂入齐鲁下
 江淮雁门三关山东起代郡外断云中内略太原北
 境西尽雍河之滨雁门称绝险敌入大同川二边不
 能守则雁门当其冲宁武诸营堡不甚险隘敌往往
 由荞麦川野猪口入妇女畜产驱逐已出塞而游兵
 百里赴援难矣偏头地平可驰马故多边患西北冬
 备河曲东北时备大同川往时诸险塞设关夫环戍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970-0003d.png
 卒荷戈守吏辨符行者胁肩曳踵左右森立正德以
 后商者入赂逋者奸闸废鍪缺斤左右环立不敢谁
 何况覈符券嘉靖以来奸细出入至居京师习兵器
 而禁物群来旅往如履康涂防哉防哉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970-0004a.png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970-0004c.png
  直𨽻三关
 居庸关(𨽻蓟/州)所辖撞道等口墩寨七十有三城二堡
 三属马步官军一万三千七百六十二员名子粒米
 二千六十二石新增馀地折色银三百五十两馀丁
 承稔米三百三十石马四百二十二匹
 东路撞道等口一十三(俱无住城横/石墙一道)共马步官军一
 百七十八员名
 中路双泉等口三十六(俱无住城横/石墙一道)共马步官军七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970-0004d.png
 百七十员名
 白羊口堡(小石城/一座)马步官军五百八十一员名马六
 十匹迤西六墩军四十名
 西路柏峪等口三十七(俱无住城横石墙一道有/镇边城一座内除长峪城)
 马步官军五百三十三员名
 长峪城(一/座)马步官军二百七十二员名
 紫荆关(𨽻保定/提督)所辖沿河等口七十六属春秋轮班
 并备禦常守马步官军共五千八百八十六员名子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970-0005a.png
 粒米一千七十四石马四百一十二匹驮鎗马八十
 匹
 外一层自东而西沿河等口五十二(内除浮/图峪口)共马步
 官军一千三十七员名 浮图峪口 马步官军四
 十三员名马八十匹
 内一层自西而东白石等口二十四 共马步官军
 二百七十三员名
 倒马关(𨽻保定/提督)所辖周家堡等口一百一十有五关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970-0005b.png
 二属常守备冬马步官军共五千八百一十三员名
 子粒米一千六十石备冬骑操马一百三十匹
 东北路周家等口六十六(内除插/箭岭口)共马步官军四百
 九十七员名
 插箭岭口 常守官军三百员名
 西南路龙泉等口五十一 共马步官军一千四百
 四十一员名
  三关处置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970-0005c.png
 居庸诸关本太行山与雁门诸山相断数百里雁门
 亘南北大行绝东西表里纵横左右萦带阂狄藩华
 时用大矣夫重险由乎天造掌固存乎人谋自古在
 昔隆坏多矣得道乎哉失道乎哉
 居庸号北门山形左转尽渔阳卢龙当山海之际为
 榆关控约辽东西右循大行西南以往包络数十城
 皆平原沃野北连上谷云中皆宿重兵表里维固真
 天险哉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970-0005d.png
 西山自井陉西地数百里崇冈复嶂扼为居庸迤逦
 东折玉带神岭诸山若拱若抱七陵在焉外拒四海
 沿潮河川古北口去边不远备守其可忽诸
 居庸东去旧有松林数百里中有间道骑行可一人
 即巴咱尔导元兵趋南口者今以供薪炭剪伐条枚
 林木日疏薄树渠藩塞岂无谓邪
 紫荆倒马二关隘口既多守备不能专内连中山保
 塞澶渊古燕赵之郊平夷旷衍无高山大陵为之限
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970-0006a.png
 隔骑兵便驰逐南并井陉接山西路险隘士马不能
 成列东更钜鹿邢洺遂入齐鲁已巳之难敌有谋夺
 紫荆窥临清者不有节庵司马殆矣而谓国不以人
 重哉
  内三关事宜
 夫三关堂奥之区也宣大门户之地也入堂奥者必
 自门户以发轫今不固守于门户之外而徒过防于
 堂奥之间则吾之戍众兵分而调布日见其不足矣
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970-0006b.png
 焉得而缺兵之虑耶为今之计莫若增大边之筑以
 固藩篱并三关之兵以守宣大补逃亡之军以复故
 数汰老幼之卒以易精健一遇行伍缺人即于边地
 选补盖其长生边陲通晓地利习经战阵夙知敌情
 非若内地之兵但可以为声援而不可驱以克敌者
 比一遇黠寇内侵即能捐躯捍患务使我之门户肃
 严而堂奥镇定则执枢据险戍守不分于堡寨之多
 健卒精兵军威益张于萃合之后而又严清勾之法
卷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970-0006c.png
 申鬻放之律罢贪鄙之将重赏罚之科则兵不求足
 而自足诸镇之兵可不必调而游食之民可不必招
 也况自古守封疆者必据险阻然不守其险之险而
 必守乎险之外是以古人之守江也必守淮而唐人
 之禦突厥也始以河为界其后张仁愿建三城于河
 外以扼其吭而折其胁自是突厥不敢踰山牧马而
 朔方益以无虞岁省费亿计减镇兵数万此守在外
 而不在内之明验也若即险而守则险与敌共矣然
卷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970-0006d.png
 则守大边而三关之防益固夫孰以为非策之完也
 哉
  宣府总叙
 宣府秦汉时上谷郡也(古冀州之域秦为上谷郡汉/以下或为县或为州五代石)
 (晋时入金辽为宣德宣化州元改名宣宁寻为宣德/府沦没于远方异域者盖四百馀年我太祖高皇帝)
 (驱前元混一天下尽徙其民于关内号其地为宣府/洪武二十六年始置万全都司于镇城统卫一十九)
 (外分五路东路所统永宁城怀安城隆庆州城保安/城南路所统顺圣州西城东城蔚州城广昌城西路)
 (所统万全左右卫怀安洗马林北路所统独石马营/赤城云州龙门卫城长安镇中路所统葛峪大小白)
卷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970-0007a.png
 (羊常峪清边赵州六堡成化初增羊房堡俱镇城耕/牧之所设兵戍守五路各设参将一员营堡𦂳要处)
 (各设守备一员以严边防宿以强兵统以主将监以/内外重臣遂为朔方一巨镇焉其地东距黑山南距)
 (紫荆关西距枳儿岭北据西高山东南距居庸关西/南尽顺圣川西北跨德胜口距野狐岭东北据独石)
 (广四百七十里袤/八百六十五里)国初常忠武王遇春破敌于漠北
 即元之上都设开平卫守之置八驿东则凉亭沈河
 赛峰黄厓四驿接太宁古北口西桓州威敌明安隰
 宁四驿接独石太宗文皇帝三犁北庭皆自开元兴
 和万全出入尝曰灭此残敌惟守开平兴和太宁辽
卷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970-0007b.png
 东甘肃宁夏则边境可永无事矣后太宁既以与敌
 兴和亦废而开平失援难守宣德中乃徙卫于独石
 弃地盖三百里土木之变独石八城皆破虽旋收复
 而宣府特重矣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
 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
 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北路独石马营一带地虽
 悬远然长阻长安岭敌难径下中路之葛峪白羊清
 边诸堡西路之柴沟洗马林万全诸城南路之东西
卷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970-0007c.png
 顺圣皆称要冲警屡至焉东路永宁四海沿及龙门
 所则三卫窥伺之地而四海沿上通开平大路下连
 横岭儿又要地矣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今考塞
 垣所据险亦几尽第时异势殊有不可不为之经画
 者若曰补长峪城镇边城之募军重浮图峪插箭岭
 之防守留茂山卫京操之士以益紫荆筑李信屯交
 界之堡以固两镇此岂容已乎且宣府军士素称敢
 战乃近年参将都勋出境烧荒遇敌二十骑而溃关
卷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970-0007d.png
 山王经前后陷没此犹可诿也若滴水厓郭举之叛
 及诸军告粮而噪此则渐不可长况伊迩大同耳目
 习染可不虑哉是故有抚绥之将而后有节制之兵
 有节制之兵而后有疆圉之固筹宣府者此其大计
 矣至于边储一节则员外杨守谦所论盖得权宜之
 术附见于后以备一时参考云守谦曰尝闻弘治中
 宣府各城粟茭之积多至有六七年者少亦不下三
 四年今则止数月耳仓廒储蓄瓦砾场地鞠为茂草
卷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970-0008a.png
 或势家佃以为业然则饱歌腾槽之势安得而复见
 哉边镇敝坏乃至此极赖国威灵侥倖无事使遇额
 森和硕之变将何以待之司国计者不可不深长思
 也宣府至京师仅三百馀里有必不得已之事则挖
 运之策可行也此盖先朝所已试者亦一时拯溺救
 焚之方云又按边军月饷法曰折色者六月本色者
 六月在边者折银七钱在内者折银六钱又曰本折
 间支此诸边之通例也然春夏之月禾稼未登粟价
卷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970-0008b.png
 腾踊边臣苦于蓄积之未多也则固与之折银秋冬
 之月粟价稍平仓廪稍积则始与之本色当其腾踊
 也银一钱或止易粟六七升或四五升是一月折银
 犹不及半月之粟如之何其不饥而疲且至死也欲
 责其死绥之节不亦难哉说者谓亦于岁例之外每
 镇发银十馀万两遇大熟之岁则于岁例招买之外
 籴粟六七万两中熟亦籴三四万两俱别储之每春
 夏粟价腾踊如岁例之粟尚足支持者借支二三月
卷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970-0008c.png
 秋熟之后即于岁例内招买者补偿仍别储之如此
 则士得实惠而所省亦且数倍即有重大敌患徵发
 旁午缓急亦有所济矣此诚今日之急务而司国计
 者所当讲求云
 宣府镇领卫一十有五(属所六/十六)城三马步官军一十
 二万六千三百九十二员名通镇马六万六千九百
 八十匹屯粮六万二千三百零二石地粮三万九千
 一百五十三石有零团种粮一十一万五千八百八
卷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970-0008d.png
 十六石有零公务驿传粮一万四千三百三十三石
 稻田徵米一千一百七十九石有零草二十二万六
 千九百七十一束
卷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970-0009a.png

卷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970-0009c.png
 宣府镇城元为宣德府洪武二十五年始置左右前
 三卫二十六年命谷王治之寻废展其制为方二十
 四里正统庚申都御史罗亨信奏以砖石甃之高三
 丈五尺制称宏伟设万全都司以领之内抚镇巡察
 粮储总戎守巡二道暨副总兵一游击二皆居其中
 以为控驭之备官军盖万二千有奇仓库主客粮料
 一十万一千八百石有奇草一十八万一千六百束
 有奇库储银六十四万三千九百五十一两有奇东
卷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970-0009d.png
 至鸡鸣山堡南至深井堡西至万全左卫俱六十里
 北至张家口七十里通一镇之幅𢄙计之则二十二
 卫所咸𨽻属之殆方千里志称壤土沃衍四山明秀
 洋河经其南柳川出其北去京都三百五十里隔一
 关之险盖西北第一镇云其傍有宁远站上花园堡
 皆以切近于镇城故不特著
  宣府总说
 闻建国者必视其所都道里之极际以设边而边之
卷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970-0010a.png
 缓急则以其际之远近秦斥朔方汉略洮岷唐置蕃
 卫凡都之所在而蔽在背腋之间重也我朝都燕则
 以宣府为背故九边莫如宣府重然窃谓不明二祖
 所以建都之远虑则亦未能深知宣府之所以为重
 而筹之或有遗策也尝窃窥之太祖起于淮右将与
 元人除残则当引兵北向而乃南渡江者以元人未
 可与争锋而以淮泗之兵取江南则易也既据金陵
 十六年截江而守之则江南之财赋分毫不得北渡
卷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970-0010b.png
 而元人匮困及渡河北指彼但有遁而无战故尝恭
 为之说曰太祖之渡江而南也以强取弱及其渡河
 而北也以饱取饥太祖之定都于金陵也则以新享
 财赋之便故也成祖始封于燕至靖难之时以燕蓟
 宁谷之兵内向遂成再造不据已成之金陵而更都
 旋构之燕京夫岂好为劳哉夫亦睹敌势之尚强而
 虑相传数百年之后处于金陵则远且忘备故舍见
 基而就新构既都之后又勤三驾示扫除也故尝恭
卷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970-0010c.png
 为之说曰成祖之移北兵而南也本守成而实兼创
 业及其移南都而北也本创业而实计守成成祖之
 都燕也以亲享兵马之利故也太祖据财赋而未尝
 忘兵马则初年燕辽代谷之封割肌肤之爱以膺捍
 禦之寄而中山岐阳攻取经略最久且备夫亦以都
 在远而尤敕其防乎成祖据兵马而未尝忘财赋则
 平江之经运河济之转漕殚竭群策悉赋江南以云
 集神都夫亦以有兵而尤急其食乎顾山后丛崖涧
卷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970-0010d.png
 谷限隔操戈之技非乏而输运之途难继当时开平
 之弃太宁之移虽圣算渊远有不可测而馈饷艰阻
 倘亦上疚宸衷然未足以妨万年卜鼎之至计也定
 都之后再启长陵两朝全略独雄百代是以二百年
 来谋臣猛将所以为宣府之谋者有所凭藉而况蒙
 三驾之馀灵恃天险之绝壁故巳己不戒虽敌入居
 庸而终恐两镇之拟其后则所以消其久驻之念而
 速其出者于山后之兵力亦有赖焉而庚戍再肆则
卷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970-0011a.png
 别由蓟镇而不敢复窥上谷矣若使当时严跸不离
 于江左亲征不勤于再动则一山之限万全之虑未
 必有如今日之备者而宣府其或有饮马之扰乎故
 臣窃谓睹宣镇之完而知二祖建都之远虑者此也
 诸所营修皆切机宜而独石孤悬尤为最要盖宣府
 者京师之蔽而独石者又宣府之蔽自抚臣余子俊
 王仪以来更有增益然中路之窦未塞则葛峪之败
 可惩于是督臣万达疏曰长城之役西路张家口洗
卷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970-0011b.png
 马林西阳河诸处宣府最急者也中路葛峪常峪青
 边羊房赵川东路别宁四海沿诸处宣府次急者也
 最急者宜督军夫举役次急者以待乘塞之兵审财
 量力期于有成而已中路既城然自四海沿而西至
 永宁自滴水崖而东南至龙门不扼其塞则京后尚
 孤于是万达又疏曰自永宁墩历雕鹗长安岭龙门
 卫至六台子墩别为创修内垣一道与北路新墙连
 而为一北路原额官军不轻内调内垣乘守永措兵
卷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970-0011c.png
 马盖不止备金汤之设崇虎豹在山之威亦且成首
 尾之形收率然相应之利也东路既成而龙门黑峪
 之路不通则应援之径未便于是督臣逢时抚臣兑
 合疏曰北路东南外山起龙门所之盘道墩以迄靖
 胡保之大衙口延亘一百馀里山势高峻诚为天险
 若遂为修墙斩崖则滴水靖胡既有柞口之内边又
 设盘道之重险敌骑自难入犯有警自龙门之黑峪
 以达宁远边内经行止三十里北路之兵由此以入
卷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970-0011d.png
 卫南山东路之兵由此以出援独石皆可朝发而暮
 至独石孤悬势相联络先是嘉靖二十九年敌骑自
 蓟入犯诸臣始议掣宣大之兵马以卫南山督抚移
 镇怀来老师废财而敌终以险绝不至于是督臣崇
 古疏曰诸臣原议每年春秋尽掣宣大山西之兵并
 守南山在山西则往返千里士马疲劳致疏本境之
 防宣大则内顾外疏供饱耗费坐失各路之守是掣
 门户之兵以守堂奥弃其所必攻而守其所不攻以
卷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970-0012a.png
 卫京陵则忠矣以筹边则非策矣宣大各守其境虽
 未能阻敌之不入而犹可邀于境上南山畿辅可保
 无虞宣大掣兵内防则敌可直至山后而藩篱愈坏
 是守宣大乃所以奠南山守南山乃将以弃宣大也
 自是罢宣大援南山而督臣不至怀来岁所省不赀
 也凡是皆由先帝之独决机谟陛下之圣神继体而
 辅弼抒忠本兵饬备故敌款方洽风尘不惊用以快
 二祖世庙未毕之志而边臣因得以其隙详为修攘
卷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970-0012b.png
 之虑筑墙台约兵食北门之守于今为壮矣或曰开
 平之转运难继则当徙三卫以入太宁之巢穴不除
 则当通宣辽以为绝塞谓社稷无疆之庆天所启佑
 而事机偶值之会自需其时前总说所谓敌情之不
 可知者或将有待其至耶而非今日之所敢及也
  阳和事宜
 阳和当宣大两镇之交总督从中节制则远近之势
 既均缓急之应亦便即有𦂳报星驰未晚今乃拥聚
卷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970-0012c.png
 兵马久住怀来虚费岁月坐耗军储敌未及乘而力
 已匮矣其见不亦左乎南山在宣府近京之地精兵
 宜守边隅则对垒之戒日严长驾之威亦壮俟有信
 檄响应何难今乃外遗上谷单守南山消薄藩篱近
 防堂奥效未及收而短先见矣其计不亦后乎
卷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970-0013a.png

西


卷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970-0013c.png
 太原省城古虞之并州夏商省入冀周成王封弟叔
 虞曰唐其子燮更号晋国朝置太原府为会省晋藩
 封焉驻两院三司领州六县二十二置太原左右前
 三卫砖城方计三十六里高四丈东抵直𨽻真定府
 界三百五十里西抵陜西延安府界五百里南抵沁
 州界二百一十里北抵大同府界三百五十里内马
 步官军二千八百八十九员名设参将一员统之抚
 院标兵六百八十一名禦冬二司官军五百七十员
卷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970-0013d.png
 名委把总官各一员分𨽻焉额徵夏税一十六万七
 百石有奇秋粮三十七万四千五百石有奇马草七
 十四万九千二百束有奇内充王府并官吏廪禄十
 三供宣大山西三关军饷十七郡治距边不远虏溃
 偏老则保河汾永被其掠入宁雁则由代崞南下平
 原一望惟其所之故必东拒之于岢岚西拒之于宁
 雁而始可无恐云
  山西总说
卷四十五 第 33a 页 WYG0970-0014a.png
 顷行阅山西自代而入云中按地形而察治宜然后
 知山西之事势与宣大又为迥异宣大全理边务而
 山西则半抚绥宣大之抚臣守在边而山西之抚臣
 驻于腹里此其所以异也山西之守疆与大同相为
 联络本一省事也自宁雁既以为关而大同又或不
 足为蔽敌一闯入责相牵连于是始有分守之议边
 计之误莫谬于是然计当时敌患正据主议者以为
 重门待暴王政所不废而再设宁雁其后更增平型
卷四十五 第 33b 页 WYG0970-0014b.png
 居常视之诚两门户也然使山西退守宁雁而遂萃
 其责于大同可也敌越大同而后至宁雁至宁雁则
 责山西是矣而偏老之失守山西其容无罪乎是大
 同抚臣一其责而山西乃二其责矣此抚臣之所独
 难者也悉宁雁见在之众而一偏老以为资则无守
 而不固今既分其力而退守则见分者以寡而成弱
 退守者合狭而就广是守偏成或万有一之能固而
 守宁雁则惟敌之不入已矣则山西失守之责可坐
卷四十五 第 34a 页 WYG0970-0014c.png
 而策也况民疲于设关之多则修守与征输俱困官
 分于顾盼之广则应援与坐守俱艰偏守之将吏有
 缓其忧于既入宁雁之将吏有冀其倖于未来若是
 者非计之失乎今自款贡以来合守之议已定无庸
 更论然合守之中有欲尽撤宁雁之防者有欲两存
 之者谓山西今日之所当讲者失在于建官责守之
 非宜此百馀年相沿之误其势非有以更之则不免
 于病而固非特在于分守合守尽撤与两存之间已
卷四十五 第 34b 页 WYG0970-0014d.png
 也请详言之乞陛下试垂听焉夫沿边之抚臣与中
 原异边方之守无时可疏辰举烽而敌午至矣而中
 原抚臣之兼兵权者谓万有一失之防也今偏老孤
 悬与敌为一墙之限呼吸变态旦暮横出而欲以遥
 制之抚臣兼边防即使出居雁门犹恐突然突至之
 报比其达也则已入而掠掠且残矣而况于省城乎
 秋居于代则河东冀南官员之参谒劳费无纪春还
 于省则偏老河曲边计之请质悬断难详平居则使
卷四十五 第 35a 页 WYG0970-0015a.png
 之奔走于道涂而为两顾之守失事则且与宣大均
 其责而专驻之科夫乃无以服其心乎此抚臣之所
 不得言也且山西之三边与陜西之三边一也宁夏
 延绥甘肃之抚臣则分自陜西而同开府于陜西之
 境者也有延宁甘固四镇则不当复有陜西抚臣然
 而终不能罢者良以抚臣之不可兼边计也而山西
 抚臣独使其春在省而秋在边然则陜西抚臣于延
 绥甘肃远矣而于宁夏为近独不可使春还长安而
卷四十五 第 35b 页 WYG0970-0015b.png
 秋驻宁夏乎而宁夏之抚臣亦终未尝罢不设也偏
 老之孤危本不可与宁雁之腹里并列为封守而卒
 以并列者以责之一人故也宁雁之设关故也而以
 责之一人非也偏老之有宁雁犹宣府之有居庸大
 同之有紫荆居庸不属宣府而责之顺天紫荆不𨽻
 大同而责之保定此所以为重门也而今山西乃责
 之一人若以为其足以办偏老则凡平居之所以增
 兵设将为宁雁之计者举为冗滥无益之费若以为
卷四十五 第 36a 页 WYG0970-0015c.png
 防其不能而姑设之也则何以异夫今之县令责其辑
 牧里户矣而又许其别派于民以备逃亡之额也敌入
 偏老绳之以边臣失守之法且曰朝廷先已许我退守
 宁雁矣里户逃亡绳之以有司失牧之法彼且曰监司
 先已许我别派备逃亡矣可不可也今山西之民岁输
 之三关与大同者以万历元年新收考之在大同者八
 十七万五百有馀在三关者四十一万四千七百有馀
 而此外无名之费不与焉山西之民所以俯首而输者
卷四十五 第 36b 页 WYG0970-0015d.png
 以其足蔽我以生也而辛丑之惊泽潞壬子之犯太原
 丁卯之攻石州残破之惨有不忍闻者即今保定之民
 仅供紫荆得大同之蔽而无大同之输山西以全晋之
 力仰给三关乃犹不免于被虏也兹岂非设官分守之
 有未详乎故愚乞陛下割偏老以南宁雁以北特设一
 巡抚而专委之以边计而宣大而开封府于偏关以总
 兵驻老营以副总兵驻河曲自平型北楼雁门宁武而
 北悉以𨽻之移宁武道于偏关以为分守而岢岚保德
卷四十五 第 37a 页 WYG0970-0016a.png
 等州县专属偏关巡抚如朔应之于大同山西都御史
 罢其军务但专巡抚画关南而守之使得其整暇与监
 司冀南河东守令共图所以轻徭均赋以休吾民者而
 供三关万一有警则亲提太原汾州二营之兵以守雁
 门而甚急则更调各州县之兵以遏冲突偏关参将换
 驻宁武其雁门以北巡按事宜亦或以并于宣大而山
 西一应派额应输三关者俱仍其旧此非臆说也设巡
 抚于偏老而不涉省城所以视延宁甘肃之例也割关
卷四十五 第 37b 页 WYG0970-0016b.png
 南以属山西而不使其与关北之边防所以视保定顺
 天之例也如此截地而守之在边臣专其责于沿边也
 则尺寸在睫固为近而易图在山西专其责于关南也
 则抚守俱举不以远而或误今抚臣远在省城而总兵
 逸处宁武以六百里之边付之副使与副将敌人方款
 贡已矣万一兵端忽逞烽火再燔东之宣大西之延宁
 皆以抚臣专膺其责而独山西一省疏其中空而误于
 遥制是使全晋之背开一谩藏之窦而以太原河东诲
卷四十五 第 38a 页 WYG0970-0016c.png
 盗饵敌也是时虽罪百抚臣将何救乎窃计必如此
 而后九边皆密而无隙必如此而后三关重设为非
 虚且自添抚臣一员之外不增一卒不加一将而坐
 收全守即增一巡抚不免于廪饩吏书纸劄之供计
 亦三五百金但取之山西巡抚每岁移驻两司府州
 县往来参谒之费而足使山西得并于陜西保定以
 下为治而壮京师之右臂是将大有利于社稷又非
 独利于山西与边防巳也惟陛下俯择焉
卷四十五 第 39a 页 WYG0970-0017a.png

卷四十五 第 40a 页 WYG0970-0017c.png
 
 
 
 
 
 
 
 
卷四十五 第 40b 页 WYG0970-0017d.png
  山西外三关
 雁门关所辖水峪等堡一十九马步官军一万一千
 四百六十一员名子粒米三千八百三十石马七千
 五百匹草(四月至十月不支/草料军自行放牧)
 宁武关所辖羊房等堡十一马步官军一万八百二
 十二员名子粒米二百七石马六千一百九十九匹
 草(十一月至三月支每匹每/月支草三十束料九斗)
 偏头关所辖罗汉等堡二十八马步官军一万一千
卷四十五 第 41a 页 WYG0970-0018a.png
 二百二十八员名子粒米二千一百九十石马六千
 七十五匹草(同/上)
  三关险隘
 雁门称绝险敌入大同川二边不能守则雁门当其
 冲矣幽燕之兵出紫荆萦其左延宁之兵渡黄河拂
 其右敌可邀也昔李牧守雁门诱匈奴入帐左右翼
 击之大捷
 宁武诸营堡不堪险隘敌往往由荞麦川野猪口等
卷四十五 第 41b 页 WYG0970-0018b.png
 处入妇女畜产驱逐已出塞而老营游兵方百里赴
 援难矣
 偏头地平可驰马故多寇患西北东备河西东北时
 时备大同川
 雁门三关之山东起代郡外断云中内略太原此境
 西尽雍河之滨
 东受降城在废东胜州东北八里
 中受降城在大同府城西北五百里秦汉九原县地
卷四十五 第 42a 页 WYG0970-0018c.png
 西受降城在古丰州西北八十里相距各数百里
 雁门关乃冀之北境舜巡狩至恒山始启雁门赵孝
 成王
使李牧备匈奴国初设关于此以严锁钥古今
 盖重之也城用砖包延袤二里三百五十步高连女
 墙三丈五尺东抵水峪口十里西抵白草沟十里南
 抵代州四十里北抵广武站二十里内军四百七十
 六名雁门所统之广济仓积贮主客饷银六千有奇
 粮料一千七百四十石有奇年来敌骑跳梁未敢由
卷四十五 第 42b 页 WYG0970-0018d.png
 此一逞志曰两山相翼如雁又曰雁至此不北盖莫
 非状其险云
 宁武处三关之中当华夷之要冲为东西之援应实
 阳方温岭神池义井之门户外接八角堡内惟岢岚
 以一守备一千户居之自偏头徂雁门似落寞矣
 宁武关故属雁门成化二年都御史李侃请设官置
 守备弘治间置守禦千户所嘉靖二十年北部入宁
 武抚臣议移偏关镇守总兵官于此居中调度其城
卷四十五 第 43a 页 WYG0970-0019a.png
 方计一千二百五十馀丈高连女墙四丈二尺旧系
 土筑近用砖包经始于隆庆四年完工万历三年巍
 然壮丽称雄镇矣内设正兵营官军七百六十馀员
 名宁武所守城官军七百一十五员名本城中盈库
 万亿仓积贮主客饷银八千九百两有奇粮料一万
 三千七百石有奇草八万六千九百束有奇城固兵
 集保障无难且北有黄花梁之险南有阳武峪之固
 敌纵窥伺终难深入偏关城洪武三十三年始设关
卷四十五 第 43b 页 WYG0970-0019b.png
 置守备宣德四年置镇守总兵官成化十八年罢总
 兵官置分守参将置协守副总兵正德八年置游击
 将军嘉靖二十二年复改镇守总兵官时抚臣以内
 突日惊虞失大将乃请移总兵于宁武移游击于马
 站以便应援于是以岢岚道驻居而止设参将所部
 官军三千七十有奇守备一员所部官军七百六十
 有奇置偏头所所辖守城官军三百八十有奇旧系
 土城方计一千一百七十四丈七尺高连女墙三丈
卷四十五 第 44a 页 WYG0970-0019c.png
 五尺今议砖包足称金汤之固内西盈库保德仓积
 贮主客饷银二万三百二十两有奇粮料一万五千
 二百八十石有奇草七万九百束有奇但逼邻敌巢
 板升叛人岁时窥伺乃使总兵移去逸地而此则空
 虚最为失策而今亟当改图者也
 
 
 
卷四十五 第 44b 页 WYG0970-0019d.png
 
 
 
 
 
 
 
 图书编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