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0969-07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三十六
             明 章潢 撰
  南直隶图叙
 南直隶古扬州地南京即六朝旧都也我祖宗创业
 实基于此然限南北古今恃为天险(周时已有王气/秦始皇谓东南)
 (有天子气诸葛亮谓龙蟠虎/踞真帝王之都即此地也)江北则徐颍二州(凤阳/府所)
 (属/)地跨中原瓜连数省并称雄镇故淮安特建兵府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0969-0716b.png
 (漕运/衙门)守以文武重职虽职司转运亦示控扼之势焉
 江南则安庆当长江委流西全楚(江西湖广/俱楚地)为江表
 门户沿海兵戍本以备倭而崇明常熟(俱苏州/府属县)之民
 间作弗靖与江洋一带出没波涛四行摽劫者不可
 胜计故今江防海备其重一也若庐州则民习游惰
 地不尽利凤阳习俗本同加以高墙留守之冗费故
 皆易以告饥苏(苏/州)(松/江)则田赋不均供亿日困丰沛
 (俱徐州/属县)之间浊河汎滥几沦鱼鳖转饷既艰民亦凋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0969-0716c.png
 瘵盖水患莫甚于斯者也徽州多山少田民逐末利
 风俗用偷池州在山麓江浒军民统理不一寇盗因
 以窜匿镇江则当京口之冲凿山围水海潮出没土
 田岁易处(谓山田多荒四/围田多坍江)民劳甚矣
  沿革
 古金陵之地自周末时已有王气秦始皇谓东南有
 天子气诸葛亮谓龙蟠虎踞真帝王都即此地也吴
 晋宋齐梁陈及南唐虽尝于此建都然无功德以当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0969-0716d.png
 之仅保一隅不能混一天下至我太祖高皇帝隆盛
 奄有四海乃定鼎于此为京始足以当形势之胜永
 乐中于北平肇建北京正统中以北京即为京师遂
 以此为南京实根本重地云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0969-0717a.png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0969-0717c.png
 南直隶府十四属州一十三县八十七又州四属县
 八总为里一万三千七百四十三户一百九十六万
 二千八百一十八口九百九十六万七千四百三十
 九夏秋二税共米麦五百九十九万五千三十四石
 丝一十万九千九百一十两绢三万八千四百五十
 二疋麻布二千七十七疋钞八千七百七十锭马草
 五百八万四千二百一十七包
 两淮海运司额辨小引盐七十万五千一百八十引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0969-0717d.png
 盐运一(在扬/州)领盐课司三十(淮安九泰州/十通州十一)
 亲军卫一十六(属州一百/一十二)守禦千户所一在京属府
 卫三十二(属所一百/九十六)守禦千户所一在外直隶卫二
 十八(属所一百/四十五)守禦千户所十五
 中都留守司领卫八(属所/四十)守禦千户所一
 京营马步官军舍馀共十二万有奇在外卫所
 除中都留守司南京北直隶山东河南各二班京操
 外马步官军舍馀共四万四千八百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0969-0718a.png
 南京太仆寺所属应天等府种马凡数万疋
 钦差总理粮储兼巡抚都御史四(漕运驻淮/军务驻杭) (浙直/巡抚)
 (凤阳一/应天一)都御史操江一 巡按御史三(泗州一苏太/平一 州)
 (一/)提学御史一 巡盐御史一 印马御史一 巡
 仓御史一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0969-0718c.png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0969-0719a.png
 应天府其名楚金陵秦秣陵吴建业晋建康元集庆
 (勋戚豪右举动掣肘/烦剧为最素号难治)其属县八附郭上元(二百二里/冲烦一年)
 (一/差)江宁(七十四里两县/俱差多民困)外句容(二百五十一/里冲烦好讼)溧阳(二/百)
 (二十六里/好讼颇烦)溧水(二百五十五/里讼烦民饶)江浦(二十里/冲烦)六合(十七/里军)
 (民杂/治难)高淳(十二里/简刁)其形胜龙盘虎踞四方根本赤山
 为成皋长淮为伊洛钟山为曲阜大江为黄河三吴
 为东门荆蜀为西户七闽二广为南府其俗君子勤
 礼小人尽力风流人物冠映古今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0969-0719b.png
 凤阳府其名古濠梁钟离(陵寝重地差少/粮少冲烦难治)其属州五
 县十三附郭县凤阳(三十九里冲/烦军民杂)外临淮(四十里/烦疲)
 远(三十三/里烦)(十九里讼/烦民疲)怀定(四十八里/差重烦冲)五河(二十五/里水陆)
 (冲/烦)寿州(四十八里水/陆冲烦好讼)霍丘(二十七里/烦饶僻)蒙城(三十八里/裁烦朴)
 泗州(五十里水陆冲/烦多盗民淳)旴𣅿(三十七里多/盗水陆冲烦)天长(十里简/多讼颇)
 (饶/)宿州(七十里冲地/荒民顽讼多)灵璧(四十一/里烦冲)颍州(五十五里水/陆冲烦颇饶)
 颍上(十三里/冲烦)太和(三十里僻/饶多讼)亳州(四十一里/僻烦多盗)其形胜
 连三吴引荆汝通江淮接中原其俗尚武勤农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0969-0719c.png
 苏州府其名古吴会姑苏东汉吴郡宋平江(地肥瘠/俗淳浇)
 (相半民富秀/而轻侈冲烦)其属州一县七附郭吴县(五百二里冲/烦差重讼刁)
 昆山(四百五十一/里冲烦差重)常熟(六百四十一里冲/烦民刁差重多盗)吴江(五百/六十)
 (七里冲烦/粮重民疲)嘉定(六百六十八/里僻烦粮多)太仓州(二百三十里近/海冲烦民刁有)
 (盗/)属崇明(二百二十里多/盗民顽恶烦)其形胜具区之薮五湖之
 浸海陆之饶水国之胜丽湖海吞大荒其俗士风清
 嘉习尚奢靡
 松江府其名晋云间(粮多差重烦剧旱则东乡收/潦则西乡困好讼上海尤甚)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0969-0719d.png
 县二附郭华亭(八百四里粮/多差重民刁)外上海(六百三十一/里粮多讼烦)
 形胜负海枕江平畴沃野其俗淳秀之风兴仁之尚
 鱼盐之利
 常州府其名古延陵汉毗陵晋晋陵(百姓富冲烦俗/悍粮欠讼多)
 属县五附郭县武进(四百二十四/里冲烦刁)外无锡(四百二里/冲烦刁粮)
 (多差/重)江阴(四百二十九里/僻烦刁多盗)宜兴(三百十/里僻顽)靖江(五十五/里事简)
 (盗/多)其形胜三江雄润五湖腴表山长水远气秀地灵
 其俗克逊尚义秀而多文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0969-0720a.png
 镇江府其名吴京口宋南徐唐丹阳(沿江浩烦/冲剧有盗)属县
 三附郭丹徒(二百七十里/冲疲多盗)外丹阳(二百七十/里冲烦)金坛(二/百)
 (三十六里/僻烦饶)其形胜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接汉沔北
 拒淮泗内连天堑外蔽京畿其俗小人尚战君子习
 礼
 扬州府其名古淮海维扬汉江都广陵北齐江阳(水/陆)
 (冲烦防/倭费处)属州三县七附郭江都(一百十八里/冲烦兵费)外仪真
 (十四里烦/疲多盗)泰兴(一百一十二/里刁僻防倭)高邮州(八十里/冲刁烦)属兴化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0969-0720b.png
 (七十二里/僻刁烦)宝应(三十里冲/烦刁贫)泰州(一百七十八里/僻烦有徒草寇)属如
 皋(四十二/里僻简)通州(一百十五里/近海多倭患)海门(三十九里邑小/僻简有倭患)
 形胜东南佳丽江淮都会其俗轻扬繁侈儒雅朴野
 淮安府其名古淮阴晋山阳(四通八达两京/要路冲烦剧疲)其属州
 二县九附郭山阳(一百二十一/里烦冲剧疲)外盐城(八十五里/僻有盐盗)
 河(四十六里冲/烦有水灾)安东(五十五里/僻疲粮欠)桃源(四十八里贫/冲有盐盗)
 阳(八十一里简/僻有盐盗)海州(一百十六里贫/烦难治多盐盗)属赣榆(五十六/里贫烦)
 (难/治)邳州(四十七里/冲疲烦悍)属宿迁(五十九/里贫冲)睢宁(二十六里/僻简粮欠)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0969-0720c.png
 形胜南北襟喉江淮要冲其俗强悍习战淳实尚义
 庐州府其名汉庐江合肥金斗(西南山多路险民/俗淳顽相半易治)
 州二县六附郭合肥(六十里颇/冲近淳)外舒城(四十五里/俗薄刁)
 江(十四/里刁)无为州(四十九里简富/横刁临江有盗)属巢(三十里僻饶/滨江刁盗)
 安州(七十里僻/刁有盗)属英山(二十七里/山险民刁)霍山(十二里山/险淳烦)
 形胜淮右襟喉江北唇齿其俗尚力习斗多业农贾
 安庆府其名古皖城舒国晋熙隋同安(冲烦民/颇淳)其属
 县六附郭怀宁(四十六里/冲烦而浇)外桐城(五十九里/冲烦淳饶)潜山(五/十)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0969-0720d.png
 (八里冲/烦民刁)太湖(六十五里山/险水冲难治)宿松(四十六里冲/烦民疲粮欠)望江(二/十)
 (二里民贫/悍冲烦)其形胜淮服屏蔽江界要冲其俗尚淳好
 俭贱商务农
 太平府其名古姑熟晋当涂(府当水/陆冲烦)属县三附郭当
 涂(一百六十九/里民淳朴)外芜湖(三十八里商/民杂冲烦)繁昌(十二里/僻简)
 形胜左天门右牛渚东铁瓮北石头采石之险甲于
 东南其俗士质民俭人安物阜
 宁国府其名汉丹阳晋宣城(事烦/颇冲)属县六附郭宣城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0969-0721a.png
 (二百十七/里刁剧)宁国(六十里稍/冲多盗)(六十四里冲/多盗刁烦)太平(十九/里僻)
 (淳/)南陵(八十八里/多盗刁疲)旌德(四十一里僻在/山中健讼多盗)其形胜作藩
 南夏据吴上游其俗和柔嚣豪诡浮
 池州府其名古池阳隋秋浦(沿江土/肥冲烦)其属县六附郭
 贵池(二十七里/冲烦颇饶)外青阳(十六里饶/刁难治)铜陵(十六里/瘠烦)石埭
 (十三里/僻朴)建德(九里/民奸)东流(七里僻/瘠稍淳)其形胜山川清旷其
 俗民淳气和
 徽州府其名吴新都晋新安(僻山烦悍/多讼民饶)其属县六附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0969-0721b.png
 郭歙(三百十五里好/讼刁民饶颇烦)休宁(二百五里刁/讼烦民饶)婺源(一百六/十四里)
 (讼烦悍近/多矿贼)祁门(四十六里/颇烦淳饶)(二十四里/简悍颇饶)绩溪(二十五/里简稍)
 (疲/)其形势山水幽奇其俗务奇喜斗
 广德州其名桐汭(二百五十三里/烦冲民顽粮欠)其属县一建平(一/百)
 (四里/刁)其形胜三峰拱前溪流枕后其俗力田尚鬼
 和州其名晋历阳宋南豫(四十一里军/民杂烦刁冲)其属县一含山
 (十八里/颇淳)其形胜江淮水陆之冲姑熟金陵之蔽其俗
 躁劲果决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0969-0721c.png
 滁州其名滁阳东晋南谯唐永阳(三十里刁冲/颇烦多讼盗)其属
 县二全椒(十里/刁烦)来安(七里/淳简)其形胜山高水清形势深
 秀其俗简讼尚俭
 徐州其名彭城(南北咽喉军民混杂好讼风气强/劲冲烦近罹水灾多逃移逋粮)
 属县四萧(四十六/里烦)砀山(二十五/里刁烦)(一十九/里刁烦)(二十七/里刁烦)
 其形胜汴泗交流冈岭四合其俗朴直舒徐
 南京畿内之府十有四曰应天(金陵秣陵建业建/康集庆烦剧难治)
 凤阳(濠梁钟离/冲烦难治)曰苏州(吴会姑苏吴都平江冲烦/地瘠俗淳浇相半民富)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0969-0721d.png
 松江(云间/饶烦)曰常州(延陵毗陵晋陵/百姓富冲烦)曰镇江(京口南徐/丹阳冲)
 曰扬州(淮海维阳江都广陵/江阳䢴江水陆冲烦)曰淮安(淮阴山阳楚州/涟水淮安军四)
 (通八达两京/要路冲烦剧)曰庐州(庐江合肥金斗昭顺保信军/西南山路险俗淳烦相半)
 安庆(皖城古舒晋熙同/安德庆安庆军)曰太平(姑熟当/涂新和)曰宁国(丹阳/宣城)
 (冲/)曰池州(池阳秋浦康/化军易治)曰徽州(新都新安/僻山烦)州有四曰
 广德(桐汭石封大梁/陈留郡冲烦)曰和(历阳南豫军/民杂烦刁冲)曰滁(滁阳南/谯永阳)
 (刁冲颇/烦裁)曰徐(彭城武宁军南北咽/喉军民混杂冲烦)
  处置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0969-0722a.png
 南都根本重地应天役重赋繁颇为难治苏松常均
 称繁剧苏为最松次之常又次之至于岁遭水患时
 增军饷则郡之通患也镇江太平宁国池州安庆民
 业差瘠吏事殊简不甚难治徽俗鄙吝健讼弃本逐
 末顷者有矿寇守令非廉而有威者不能安于其职
 江以北庐为善地扬冲而俗侈淮安南北转漕冲繁
 特甚凤阳地广大荒与淮北一带悉困赋而困役徐
 邳俗悍业盐水陆孔道州邑疲弊一望萧条不当以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0969-0722b.png
 江北简易例也
  江南北赋役交困
 江北徐沛邳淮濠扬滁泗苦当冲衢殊困于役江南
 苏松赋额故重重以多事且有倭警则南北并多故
 矣一切科敛率从丁田而又不时穫财与力盖两诎
 焉劳来拊循全赖牧宰而或贤或否否又居多矫易
 化裁之机要有在矣
  金陵防守要害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0969-0722c.png
 都金陵宜守淮以防外庭守武昌九江以蔽上游守
 淮之势东固淮安泗州自丹阳而扬州而淮安而泗
 州乃金淮之右臂也西固凤阳寿州自采石而和州
 而凤阳而寿州乃金淮之左臂也东无淮安虽得泗
 州而不为用西无凤阳虽得合肥而不为用上游之
 势沅湘诸水合洞庭之波而输之江则武昌为之都
 会故湖广省所以蔽九江江西诸水与鄱阳之浸汇
 于湓口则九江为之都会故九江所以接武昌而蔽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0969-0722d.png
 金陵若用于天下则徐邳临清淮安之应也洛阳均
 郑凤阳之应也荆州武昌之应也而襄阳又荆州之
 应也固荆州可以开蜀道固襄阳可以控川陜固临
 清可以通燕冀固洛阳可以制潼关其西南守江西
 以运百粤其东南守浙江以治闽吴皆金陵之门庭
 帑藏云耳
  守淮以固金陵
 刘季裴曰自古守淮莫难于谢玄又莫难于杨行密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0969-0723a.png
 谢玄以八千人当苻坚九十万之众清口之役杨行
 密以三万人当朱全忠八州之师众寡殊绝而卒以
 胜者扼淮以拒敌而不延敌以入淮也
  金陵山川
 岷嶓之山大势皆自西南而趍东北朱文公谓岷山
 之脉东为衡山者尽于洞庭之西其一支南出而东
 度大庾岭者则包彭蠡之源而北尽乎建康山之所
 趍水亦至焉故建康者东南之奥区而山水之都会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0969-0723b.png
 前志叙之曰钟山来自建业之东北而向乎西南大
 江来自建业之西南而朝于东北由钟山而左自摄
 山临沂雉亭衡阳诸山以达于东又东为白山大城
 云穴武冈诸山以达于东南又南为土山张山青龙
 石炮天印彭城雁门行堂诸山以达于南又南为聚
 宝山戚家山梓桐山紫岩夏侯天阙诸山以达于西
 南又西南绵亘至三山而止于大江此诸葛亮所谓
 龙盘之势也由钟山而右近之为覆舟山为鸡笼山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0969-0723c.png
 皆在宫城之后又北为直渎山大壮观山四望山以
 达于西北又西北为幕府卢龙马鞍诸山以达于西
 是为石头城亦止于江此亮所谓虎踞之形也其左
 右群山若散而实聚若断而实续世传秦所凿断之
 处虽山不联而骨胍在地隐然相续犹可见也石头
 在其西三山在其西南两山可望而挹大江之水横
 其前秦淮自东而来出两山之端而注于江此盖建
 业之门户也覆山之南聚宝山之北中为宽平宏衍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0969-0723d.png
 之区包藏王气以容众大以宅壮丽此建业之堂奥
 也自临沂山以至三山围绕于其左自直渎山以至
 石头沂江而上屏蔽于其右此建业之城郭也玄武
 湖注其北秦淮水绕其南青溪萦其东大江环其西
 此又建业天然之池也此论环城数十里之山川耳
 其居秦淮之源有东庐山华山临丹阳湖之上者为
 绛岩山最奇特然为一州之镇者又有茅山焉而岷
 山中江径芜湖溧阳以入于荆溪太湖则又禹贡所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0969-0724a.png
 谓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者其他一丘一壑擅名纪胜
 咸有可徵
  金陵诸山图考
 唐志称东南名山衡庐茅蒋金陵有二焉蒋山故名
 钟山实都邑之镇武侯所谓钟山龙盘是也宋周应
 合山川序云钟山之左自摄山临沂雉亭衡阳以达
 于东又东为白山大城云穴武冈以达于东南又东
 南为土山张山青龙石炮天印彭城雁门行堂以达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0969-0724b.png
 于南又南为聚宝戚家梓桐紫岩夏侯天阙以达于
 西南绵亘至三山而止于大江所谓龙蟠之势也钟
 山之右近之为覆舟鸡笼在宫城之后又北为直渎
 大壮观四望以达于西北乂西北为幕府卢龙马鞍
 以达于西是为石头城亦止于江所谓虎踞之形也
 然考其山之远近地之连脉亦少有不合者盖东南
 之山关城重抱山势连属不可一一次序言之且古
 之江水自三山东入沿阴山石子冈北流以注于石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0969-0724c.png
 头又自石头沿马鞍四望卢龙幕府东折至于观音
 又由临沂摄山直抵京口二百馀里山势不绝浮江
 而观之三山据于西南石头据于西北秦淮中出乃
 天限之门户也今江水西流沙洲旷邈马鞍凤台为
 民居日削而阴山则陶冶为泽渐不可寻矣此则图
 其形势之大者焉
  金陵北水图考
 金陵在大江东南自慈姥山至下蜀渡古称天堑巨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0969-0724d.png
 浸此江之境者也秦凿淮吴凿清溪运渎杨吴凿城
 濠宋凿护龙河元凿新河国朝开御河城濠今诸
 水交错互流支派靡辨据经考之自方山之冈垄两
 涯北流西入通济水门南经武定镇淮饮虹三桥又
 西出三山水门沿石城以达于江者秦淮之故道也
 自大平城下由潮沟南流入大内又西出竹桥入濠
 而绝又自旧内旁周绕出淮清桥与秦淮合者青溪
 所存之一曲也自斗门桥西北经乾道大平诸桥东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0969-0725a.png
 连内桥西连武卫桥者运渎之故道也自北门桥东
 南至于大中桥截于通济城内旁内秦淮又自通济
 城外与秦淮分流绕南经长干桥至于三山水门外
 与秦淮复合者杨吴之城濠也自升平桥达于上元
 县从至虹桥接大市桥者护龙河之遗迹也自三山
 门外达于草鞋夹经江东桥出大城港与阴山运道
 合者皆新开河也东出青龙桥西出白虎桥至柏川
 桥入濠者今大内之御河也若城外落马涧诸水不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0969-0725b.png
 能悉载焉
  金陵历代互见图考
 历代城邑变置若不可悉辨然钟山自东北而逦于
 西南大江自西南而环抱于东北覆舟阻其后聚宝
 当其前青龙石炮掖其左石头三山踞其右秦淮横
 其中考诸汉以后郡城皆在淮水之南六朝宫城皆
 在淮水之北而近于覆舟楚秦隋唐之城皆在淮水
 西北而据于石头杨吴以后之城皆跨淮水之南北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0969-0726a.png
 而近于聚宝国朝因山距淮尽乎四极以是据方辨
 位庶几可得矣按六朝宫城正门曰大司马门南对
 都城之宣阳门二里宣阳门南对朱雀门五里台省
 相望为御街朱雀门临淮水上朱雀航北今考镇淮
 桥东南桐树湾处当是航所中正街府军营内小桥
 当是宣阳门处直出北口西华门西大街当是大司
 马门处国学成贤街南口当是宫后平昌门处珍珠
 河正在宫内也成贤街外号以东直抵西十八卫之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0969-0726b.png
 后当为都之北城宋上元县西细柳营直北当为东
 城武学以北当为西城其规模大略可见南唐之宫
 前临内桥东尽升平桥西尽大市桥北尽小虹桥为
 子城之限宋行宫即此内桥南直抵镇淮桥此则南
 唐之御街也志云镇淮桥即朱雀桥者盖萧梁时移
 航于此遂名旧航之处唐所谓长乐渡也南渡长乐
 一里抵东城角内外皆丹阳郡城之基又东南近倪
 塘乃晋王含五城又南当是古扬州治清凉寺地以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0969-0726c.png
 至石头山脊为楚金陵邑城又北为唐韩滉五城少
 东南则隋蒋州城又东则治城今朝天宫处又西抵
 下街有西州桥即西州城池塘上元县城亦是其处
 皆石头之麓相去不远南循三山水关内浮桥北为
 赏心亭少西为折柳亭出水关中街水环绕处当为
 白鹭洲洲上今普惠寺当是李白酒楼绕南城角高
 处即升元阁旧基少北高阜皆凤凰台山少西即建
 初寺西即杏花村聚宝门外为长干向西为越城少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0969-0726d.png
 南为秣陵城东南为国门转东至通济跨城处当为
 府城大中桥东畔为白下亭长安街西口当宋永安
 宫北抵竹桥之侧当为金华宫六朝城后今国学处
 为玄圃小教场西门内为上林苑将台处当为乐游
 苑蒋庙之西南当为商飙馆西北为亲蚕宫此皆可
 因据而互见者也
  金陵关要
 登石头西望宣化渡及历阳诸山真形胜之地若定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0969-0727a.png
 都建康则石头当仍为关要或谓今都城徙而南石
 头虽守无益盖未之思也惟城既南徙秦淮乃横贯
 城中六朝立栅断航之类缓急不可复施然大江天
 险都城临之金汤之势比六朝之胜岂必依淮为固
 耶
  三吴水利
 东南财赋所出之地惟三吴为巨而三吴之田则水
 为最急也书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言震泽之水由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0969-0727b.png
 三江入海故底定而不为害也孔安国云自彭蠡江
 分为三入震泽遂为北江而入海盖泥于彭蠡既潴
 之文而牵合之也然不知彭蠡震泽入海之道既殊
 而三江之名亦不得而强同矣虞氏林曰江自彭蠡
 分而为三又曰江自太湖入于海其犹孔氏之说欤
 桑钦水经所著与班固地理志相表里也而乃谓南
 江自牛渚上桐水过安吉历长渎出松江入海者则
 又谬甚矣郭景纯以岷浙松为三江韦昭以松浙浦
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0969-0727c.png
 阳为三江岂亦疑于安国之言而为之臆说者耶郦
 道元注水经则引之以为据何哉程大昌所进禹贡
 山川道里图边实所脩昆山续志类讹承而舛踵之
 耳惟张守节曰三江在苏州自西南至太湖曰松江
 自东南入白蚬曰上江亦曰东江自东北下三百馀
 里入海曰下江亦曰娄江盖得之矣顾雍吴地记唐仲
 初吴都赋注朱长文吴郡续图经其所言虽有详略
 盖皆本诸守节者也以今考之太湖自吴江长桥东
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0969-0727d.png
 北合庞山湖者松江也又东南分流出白蚬入急水
 淀山东而入海者东江也自庞山过大姚东北经昆
 山石浦安亭由清浦入海者娄江也但淀湖之东流既
 塞而安亭亦失其故道久矣此单锷所谓开白蚬安
 亭通龙镇以入海者也震泽之称见于禹贡而周官
 尔雅则谓之具区在史记曰五湖在左氏传曰笠泽
 在扬州记曰太湖其实一也故安国云馀州浸薮皆
 异而扬州同者盖浸薮同处论其水谓之浸指其泽
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0969-0728a.png
 谓之薮者是也张勃吴录曰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
 其周行五百馀里故曰五湖虞翻曰太湖东而松江
 南而霅溪西而荆溪北而滆湖连乎韭溪故谓之五
 也韦昭以胥蠡洮滆并太湖而五者异矣郭璞则以
 具区洮滆彭蠡洞庭青草而五焉岂亦误于禹贡之
 言故取足于楚之所谓洞庭青草者耶今震泽犹称
 洞庭者其或昉于璞乎陆鲁望曰大湖上禀咸池五
 车之气故一水而五名斯穿凿者矣乌足据哉夫太
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0969-0728b.png
 湖受三吴数郡之水浩渺不可涯涘其底定也则有
 灌溉之利其泛滥也则有浸淫之患故古人之治之
 者惟疏其源使水之入者有所分导其流俾水之往
 者有所归然后民得平土而居矣故置五堰于溧阳
 以杀宣歙九阳之水所以节其入也开百渎于宜兴
 置斗门于江阴建千桥于吴江所以宣其出也单锷
 之论要不出乎此耳然尝考之往集询之故老而知
 古人之成绩者不独锷也太史公曰大禹通渠三江
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0969-0728c.png
 五湖其震泽底定之时乎夫差北通扶沟吴濞擅利
 山海富强之计不足言也若王浚之欲从武康纻溪
 穿渠直出海口功虽不竟志则可尚矣至于假节发
 三郡之民漕大渎以泻浙江者王奕也导太湖入海
 复岁租六十万斛者张纶也自市经以北赤门以南
 筑堤起桥复田数千顷者张永和也上书宰臣具言水
 利者范仲淹也凿盘龙沪渎民赖其利者叶清臣也
 自封家渡至大通浦开淘七十馀里者徐确也郭亶
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0969-0728d.png
 言治田七事赵霖言治水三事李结献治田三议要
 以去水患兴民利也我朝夏尚书原吉周侍郎忱相
 继治之昭有成绩至今颂焉成化以来复设宪臣以
 董之于是乎事有专责而官无废政矣夫治水以为
 田也治水而不治田则治水无全功治田以防水也
 治田而不治水则治田无全力是故治田之法有三
 曰筑岸塍曰修坝堰曰分大圩盖全吴之地古称泽
 国而田多低下所藉以禦水者岸塍也岸塍不坚则
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0969-0729a.png
 虽有沃壤而弃之沮洳矣故令民修作田塍则有若
 王纯臣韩正彦注意堤防则有若夏原吉周忱皆极
 其经画之详密而可以守之者也后此者能继而行
 之民不有馀利乎古人制田之法率因水道以正经
 界曰泾曰溇曰滨曰浦纵横曲直有井田之象焉其
 通也以泄水其塞也以禦水皆使不为田害而已后
 乃破坝堰以通江湖专小利而风涛之入独倚于岸
 塍故民日劳而增筑烦矣昔文正公曰江南围田每
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0969-0729b.png
 方数十里内有河渠外有门闸不可复矣而修举坝
 堰之策独不可行耶圩田之制随地形之广狭水道
 之远近而为之大小也圩之小者则岸塍易完民工
 易集时有浸涝则车戽之施可朝夕计功也圩之大
 者则岸塍既广工力不及积水经月而稻成腐浥矣
 能度其势而分之使民力易施不其有利乎夫塍岸譬
 则城郭也坝堰譬则关隘也小圩譬则三里七里也
 关隘固城郭坚则内有所恃而寇不能入三里之城
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0969-0729c.png
 七里之郭则小而易守备无不足可绰然应敌无虞
 矣治水之法有三曰决三江曰浚诸浦曰导泾港盖
 太湖东入松江出吴以入海古未有堤障也宋筑长
 桥以便漕运而江流始噎此单锷所以欲凿吴江岸
 为木桥以通之也代加浚治已有成效而或者犹欲
 决去长桥以决入海之道则亦难矣淀湖之西曰急
 水曰白水东曰小漕曰大沥皆东江入海之故道也
 今诸港浅狭而东江遂塞惟淀湖支流北入吴松江
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0969-0729d.png
 耳因其旧迹而疏之则松江之流其安乎吴松江即
 古娄江也通塞无定夏原吉尝浚夏驾浦北贯吴塘
 通刘家港以入海矣周忱尝浚顾浦以通吴松江入
 海矣然浑潮往来江流渐狭久而不治恐壅塞之害
 深而为力难矣古人于沿海之所浚三十六浦以分
 三江之势则入海之途多而水之流不滞也今则未
 能尽复其旧而入海者惟茜经七鸦白茆杨林入江
 者惟福山许浦而已苟能于其未浚者而浚之于其
卷三十六 第 28a 页 WYG0969-0730a.png
 已浚者而时导之以为经久之规则今日之急务也
 圩田四围皆泾港环绕所以决田中之水以泄诸湖
 塘而达之海也必使修治阔而可以为容纳之地则
 田之积水可蓄于沟港沟港通流则可以散灌于塘
 浦塘不遏则可以疾趋于江海而水之患息矣夫吴
 郡之水譬诸人身五堰则首也荆溪则咽喉也震泽
 则胸腹三江则肠胃也浦港泾渎则脉络众窍也肠
 胃闭众窍塞脉络不贯而咽喉之入不节吾见胸满
卷三十六 第 28b 页 WYG0969-0730b.png
 肠胀而毙可待矣夫变通者智也经画者法也若古
 人之所行与夫单锷所著固法之善而智亦存乎其
 中矣然时异势殊陵谷更易所以神变通之术以随
 时宜民者则又存乎人焉耳愚尝因是而悲吴郡之
 民其所患者不独水也常赋之外供组绣之丽者取
 靡焉嗜耳目之玩者取异焉务抟埴之用者取精焉
 操囊箧之贪者取盈焉富商大贾侈美同流豪家富
 族吞并不餍故民之贫者男终岁耕而不曾得托糠
卷三十六 第 29a 页 WYG0969-0730c.png
 秕以饱也妇终岁织而不曾得蔽缯絮以煖也然则
 害之溺于民者独水也哉
  南畿海防
 江南东海之防守在崇明吴淞江口而要在苏州故
 崇明吴淞江口设所而苏州重镇设三卫江北淮南
 海防守在泰州通州兴化盐城而要在扬州高邮淮
 安故泰州通州兴化盐城各设所而惟扬州高邮淮
 安设卫淮安当大渎通海为重镇设二卫淮北海防
卷三十六 第 29b 页 WYG0969-0730d.png
 患在东海守在海州而要在邳州故东海海州设所
 而邳州设卫
  建康形胜
 建康东起天目山北接钟山覆舟山鸡笼山终于行
 堂又有岩山牛头白特山堂阳寺山而大江横其后
 淮水流其中夹淮而为王都秦始皇见金陵有王气
 东游以压之堑秦淮以断其气殊不知秦淮入于江
 而江水口再朝亦旺水也
卷三十六 第 30a 页 WYG0969-0731a.png
  三吴风俗
 夫三吴者何神圣基图之所创也诗书六艺之所渐
 也群材之所钟百货之所聚而贤哲之林也盛有日
 矣其在禹贡则厥土赤埴涂泥厥赋中中下上然而
 夏狄蠙珠织文纤缟橘柚筱簜之珍贡于天府则物
 产亦非纤也其在职方则川以三江浸以五湖然金
 锡竹箭孔翠犀象列在方物则地利亦非碱也顾其
 时气化淳庞风俗朴茂天地之藏有所函而未辟山
卷三十六 第 30b 页 WYG0969-0731b.png
 川之珍有所秘而未吐故号为九州之腴而不入列
 国之纪厥有由矣降是而春秋则阖闾以勾吴旧邦
 雄视上国越绝书志其城郭宫廷之制如所谓通门
 二八隔阂寒暑与夫澒地六尺玉凫交流何其溢也
 降是而七国则春申以楚之上相裂土江东司马史
 称其城吴故墟自为都邑至于上客三千皆蹑珠履
 何其汰也然其时淮南十二县边齐之南为楚下东
 国而泗上十二诸侯附丽故宋之旁以介于大国即
卷三十六 第 31a 页 WYG0969-0731c.png
 今淮扬诸郡是已则吴越故壤已擅丰区而淮海旧
 堧犹称旷土矣汉初吴楚淮南分王其地彊者即山
 煮海擅铜盐之利下亦厚招娱游以亢三尺则故吴
 益沃而淮南北亦渐衍矣唐承隋江都之旧天宝以
 后设盐铁租庸大使开府广陵以笼诸道贡物达之
 长安而淮南北之盛略与江南等矣夫地利有上下
 天时有盈虚而吴独日盛何也盖自晋之渡而东也
 收数十代之衣冠礼乐而生聚长养其中彼号为中
卷三十六 第 31b 页 WYG0969-0731d.png
 原者方且沦于戎马荆榛之域故相悬也其后宋又
 渡而南也举数百年之皇图帝籍以保有亿万之命
 彼号为二京者方且为蒐兵讲武之场故益远也然
 则吴之盛久矣俗之弘侈亦匪今矣圣祖开基淮甸
 吴诸郡则左右辅也成祖定鼎燕京吴诸郡则内外
 府也岂非根本膏腴之地哉然以蕞尔之土而当天
 下财赋之半加以连年水潦之灾民多悬耜野有奥
 草守闾之吏日夜责租民辗转呼号莫所聊生盖吴
卷三十六 第 32a 页 WYG0969-0732a.png
 于今日又甚诎矣而执事犹谈其盛无乃见其影而
 未察其形耶请实其状夫金陵五方之辐辏万国之
 灌输三服织作内给尚方衣履天下而器食之用自
 水衡少府半取给焉然而游浮之民大都之风非有
 厚藏故其地物啬而功侈自金陵而下控故吴之墟
 以跨引闽越则姑苏一都会也其民利鱼稻之饶居
 果布之凑造作精靡以绾毂四方其士也慕游閒之
 名颂俊侠之义故其地实啬而文侈自金陵而北按
卷三十六 第 32b 页 WYG0969-0732b.png
 三楚之旧苞举河淮则维扬一都会也其民呰窳轻
 訬无所积聚煮海之贾操钜万之赀以奔走其间故
 其地主啬而客侈自金陵而上至于瓯越则宣歙之
 间一都会也其民尽仰机利行贾四方唱棹转毂以
 游万货之所都而握其奇嬴故其地内啬而外侈今
 执事徒闻其侈而不知其啬也欲以俭与礼裁之则
 过计矣然吴之啬则生于侈者也欲使之无啬可使
 之侈乎嗟夫侈则侈矣彼其珍奇溢目则赪丹明玑
卷三十六 第 33a 页 WYG0969-0732c.png
 珠琲磊珂弗为异也其服御鲜华则蕉葛升越弱锡
 罗纨笥中之韬鳀人之献弗为靡也其器用精良则
 桃笙象簟宝铗文犀单费百缣取直万户弗为訬也
 其游艺嗜古则山甫之鼎考父之铭华山之博番吾
 之刻弗为邈也其宴居过从之盛则海错陆珍剖纤列
 姬盘舞随风悲歌入云弗为适也其百贾之所聚则方
 舟结驷织陆鳞川飞尘绛天赭汗如雨弗为哗也衍
 平子之赋无以尽其华赓士衡之趋无以极其靡矣
卷三十六 第 33b 页 WYG0969-0732d.png
 而岂知其力之啬哉夫山林不给野火江海不实漏
 卮难其继也是故识微之士见本而揣其末陈风之
 史睹盛而防其敝亦有说矣且夫吴者四方之所观
 赴也吴有服而华四方慕而服之非是则以为弗文
 也吴有器而美四方慕而御之非是则以为弗珍也
 服之用弥博而吴益工于服器之用弥广而吴益精
 于器是天下之俗皆以吴侈而天下之财皆以吴啬
 也
卷三十六 第 34a 页 WYG0969-0733a.png
  议粮兵
 太祖定鼎金陵建四十二卫皆散处江北屯田自养
 故赋有馀而用足永乐间迁都于燕建七十二卫岁
 漕江南北粳粟四百馀万石以给军食而武官俸廪
 则仍就支于南京至正统始以南京仓米每石折银
 二钱五分总计四百万石纳于京而存者尚二百馀
 万石盖两京并建边备渐增财用至是始困矣故为
 留都今日之计者宜汰冗兵去冗官修江北屯田之
卷三十六 第 34b 页 WYG0969-0733b.png
 政减里河进贡之船使兵少而精强赋省而用足北
 辅中原南控百粤江淮湖海环邦畿数千里之间民
 安盗息根本壮固斯见陪京之形胜矣
  淮扬利病
 一言淮安凤阳以北地高宜谷粟而少塘堰一遇亢
 旱则坐观枯稿淮扬以东地下宜籼稻而少堰圩一
 遇水涝则任其湮没故江北地利不尽乞敕徐颍兵
 备官督率所属躬亲相度随其高下开浚修筑教民
卷三十六 第 35a 页 WYG0969-0733c.png
 播种一如江南则无旷土无惰民而民食可足二言
 山阳宝应高邮江都诸州县地临白马甓社卲伯黄
 山诸湖延亘三四百里兼以天长西山诸水时为泛
 滥遂至冲决运道田地弃而不种税粮无所从出运
 船亦往往摧坏其中为患甚钜乞敕治河诸臣乘时
 坚筑运堤量度地势建立平水石匣以为疏泄之计
  山西图叙
 山西古冀州地背临朔易(沙漠/是也)表里河山盖有俯挹
卷三十六 第 35b 页 WYG0969-0733d.png
 中州之势焉忻代(二州皆太/原府属)以北戎马内侵故大同
 特设巡抚焉绥(在大/同西)宣府(在大同/东南)互为声援雁门偏
 头宁武(三关俱在/太原北境)并置关戍虽烽火之警不殊而套
 (河/套)贼为急且保德河曲(保德州河曲县/俱太原府属)之间与贼仅
 隔一河(黄/河)稍或撤备则门庭皆勍敌矣蔚州(大同/府属)
 矿徒临晋(平阳府/属县)之屯卒(藩府/屯军)潞城(潞州/属县)之逋民并
 以山谷阻深乘时抄暴要亦不足屯结也然边饷既
 广宗室弥蕃一切供输自岁赋之外皆仰给河东之
卷三十六 第 36a 页 WYG0969-0734a.png
 盐课三晋之民劳瘁甚矣而边卒方且叫呶待哺帅
 臣号令为之不行此则积习流弊非渐图之不可也
  沿革
 古冀州地汉分冀州西境河东等郡属司𨽻置并州
 部刺史察举太原上党云中雁门等郡而不常所治
 东汉并州治晋阳唐贞观初置河东道开元中置河
 东采访处置使治蒲州后改采访为观察其治仍旧
 宋置河东路经略安抚使以太原守臣兼领元以冀
卷三十六 第 36b 页 WYG0969-0734b.png
 宁诸路直𨽻省部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于大同
 置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于冀宁本朝置山西等
 处承宣布政使司嘉靖中升潞州为潞安府又置都
 指挥使司提刑按察司三司并治于太原而行都司
 则分治大同以控制边境云
卷三十六 第 37a 页 WYG0969-0734c.png

卷三十六 第 38a 页 WYG0969-0735a.png
 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太原左右布政使二左
 右参政三左右参议四(粮储/兵备)领府四属州一十有六
 县六十有四州四属县一十有一总为里四千四百
 四十里有零户五十八万九千九百五十九口五百
 八万四千一十五夏秋二税共米麦二百二十七万
 四千二十二石丝五十斤绢四千七百七十七疋马
 草三百五十四万四千八百五十束
 山西都指挥使司指挥三内掌印一佥书二领卫九
卷三十六 第 38b 页 WYG0969-0735b.png
 (属所/四十)所七本都司所属马步官军舍馀夷人等一万
 九千五馀员名(都司𨽻后/军都督府)仪卫司三
 山西行都司(分司大同𨽻/后军都督府)领卫一十四(属所/七十)所三本
 司所属马步军四万六十馀员名
 山西行太仆寺见在马驴骡共三万二千九百馀匹
 头
 都转运盐使司一(在河/东)岁额辨盐四十二万引
 提刑按察司按察使一副使十二(驿传清军一提学/一兵卫易州口平)
卷三十六 第 39a 页 WYG0969-0735c.png
 (定北岢岚潞/安雁门各一)佥事六分道四(冀宁/冀北) (河东/冀南)
 钦差总督宣大都御史一(驻阳/和)巡抚都御史二(一太/原或)
 (代州一/大同)巡按御史一(太/原)巡盐御史一(河/东)
 王府三 晋府(高三封/太原) (郡王二/十二)代府(高十三封大/同六千石)
 (郡王二/十四)沈府(高二十一/封潞安) (郡王/二十)
卷三十六 第 40a 页 WYG0969-0736a.png

卷三十六 第 41a 页 WYG0969-0736c.png
 大原府其名古晋阳晋太原元冀宁(繁剧且近/边冲疲)其属
 州六县二十二附郭阳曲(九十八里/繁剧难治)太原(九十八里/僻繁顽)
 榆次(一百七里/刁繁地肥)大谷(八十三里/刁疲僻繁)(四十五里/刁繁多盗)徐沟(十/九)
 (里繁/疲)清源(二十八里/僻繁盗)交城(四十三里/僻繁地肥)文水(七十九里/僻繁地饶)
 寿阳(三十里冲/繁俗啬)(十五里/僻简)(二十三里/僻简有铁)静乐(三十八/里繁疲)
 (多/盗)河曲(七里/僻疲)平定州(三十三里/冲繁俗啬)属乐平(十里/僻繁)忻州(六/十)
 (三里民顽/多虏患)属定襄(二十五/里僻简)代州(四十一里近边/冲繁多虏患)属五
 台(十五里近/边僻繁)繁峙(十九/里僻)(三十九里/近边难治)岢岚州(二十二/里近边)
卷三十六 第 41b 页 WYG0969-0736d.png
 (僻繁多/虏患)属岚(二十二/里贫僻)(十一里/淳僻贫)石州(四十里/僻简淳)属宁乡
 (十三里/难治)保德州(五里简/残疲)其形胜恒山之险大河之固
 句注险阻灵山角立其俗好乐无荒清简质朴
 平阳府其名秦河东隋平河元晋宁(繁难地/广民朴)其属州
 六县二十九附郭临汾(五十一/里繁冲)外襄陵(七十二/里繁冲)洪洞
 (八十九里/赋完事简)浮山(十七里/繁难贫)赵城(三十七里/僻民苦)太平(五十四/里冲繁)
 (难/治)岳阳(十八里/僻简贫)曲沃(六十八里/冲繁难治)翼城(八十四里/冲繁难治)汾西
 (十五里/刁贫)(九里刁/僻疲)蒲州(八十七/里冲繁)属临晋(六十三里/冲繁难治)
卷三十六 第 42a 页 WYG0969-0737a.png
 河(三十八里/僻繁贫)猗氏(五十一里冲/繁难治民勤)万全(四十里/僻繁贫)河津(三/十)
 (六里僻/繁民勤)解州(三十一里/僻繁疲)安邑(九十五里/繁冲贫)(六十六里/冲烦僻)
 闻喜(六十六里/冲繁疲)平陆(五十二里/山僻繁贫)芮城(四十四里僻/繁贫难治)
 州(五十一/里冲僻)属稷山(七十三里繁/冲民稍顽)(四十里/僻好讼)垣曲(二十/七里)
 (僻/贫)霍州(二十里/冲顽)属灵石(二十五/里冲淳)吉州(二十二里/僻简俭)属宁
 乡(十六里/僻顽)(三十一里僻/瘠民顽难治)属大宁(十里/僻贫)石楼(十三里/贫苦山)
 (僻/)永和(十一里/僻贫)其形胜负关阻河接汾连华其俗崇
 礼让多勇敢
卷三十六 第 42b 页 WYG0969-0737b.png
 大同府其名战国时云中代郡汉定襄雁门马邑(近/边)
 (冲繁烽堠相/接不常难治)其属州四县七附郭大同(三十六里兵/马屯聚难治)
 外怀仁(九里/裁荒)浑源州(十四里/繁冲贫)应州(二十里/荒僻)属山阴(七/里)
 (冲/疲)蔚州(二十六里繁/冲近边难治)属广陵(八里/僻简)广昌(四里/冲繁)灵丘(十/里)
 (贫/冲)朔州(八里僻疲/有边患)属马邑(五里/僻疲)其形胜平坡峻坂用
 武之地其俗质直淳厚
 潞安府其名秦上党唐昭义宋隆德(冲繁民/质易治)其属县
 八附郭长治(一百七十七里/繁民淳颇饶)长子(九十二/里繁顽)屯留(六十/二里)
卷三十六 第 43a 页 WYG0969-0737c.png
 (僻简/颇繁)襄垣(八十里/顽简刁)潞城(九十二里/僻简顽)壶关(九十六/里僻简)黎城
 (四十九/里繁僻)平顺(三十一里/僻贫颇繁)其形胜肘京洛履蒲津倚大
 原跨河朔其俗民俭力农士节务学
 直隶沁州其名隋义宁唐阳城(冲繁民/疲贫)其属县二沁
 源(十六里/僻盗)武乡(四十九里/颇冲繁贫)其形胜前铜鞮后龟山其
 俗专力耕农少事商贾
 泽州其名北齐高都隋长平(繁剧/难治)属县四高平(一百/六十)
 (一里繁/僻民富)阳城(九十四里/繁俗俭)陵川(九十三里/繁僻简)沁水(五十四/里繁民)
卷三十六 第 43b 页 WYG0969-0737d.png
 (刁/疲)其形胜大行险固山川环抱
 辽州其名乐平(僻简/瘠俭)其属县二榆杜(三十二/里僻简)和顺(二/十)
 (一里简/瘠啬)其形胜山川险峻其俗刚悍朴直
 汾州其名魏西河金汾阳(州有二王府难/治虽服里亦冲)其属县三
 孝义(三十里/冲简饶)平遥(五十八里/冲繁刁)介休(四十六里/冲繁刁)其形胜
 美哉山河之固其俗重厚尚义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四曰太原(晋阳冀宁并州/唐北京五代唐)
 (西京武勇/军繁剧)曰平阳(河东平河晋宁/晋州唐州繁)曰大同(云中雁门/代郡云中)
卷三十六 第 44a 页 WYG0969-0738a.png
 (西京大同路北恒州/县俱近边冲繁难治)曰潞安(上党昭义安义昭德隆/德襄垣有王府冲繁)
 州四曰泽(上党河东建兴长平高都建州益/州城内有宣宁隰川王府冲繁)曰汾(西/河)
 (汾阳军朔州介州浩州有庆城永/和二王府难治虽服里亦为冲繁)曰沁(义宁阳城/威胜军冲)
 辽(乐平上党辽箕州/仪州平定军僻简)
  处置
 山西大同府逼临敌境最苦侵暴太原府属如兴
 岢岚保河一带敌一大举辄入其境断烟宿莽萧
 条甚矣汾州宗藩不畏国法颇为地方之害潞泽
卷三十六 第 44b 页 WYG0969-0738b.png
 沁辽环列太行上下谷深林密盗不时窃发往岁
 青羊山之事可为鉴也平阳虽称富庶其实止蒲
 绛临汾太平襄陵曲沃翼城差有可观地震之后
 则亦大不如昔矣是故休养内地之民使之裕于
 供边乃一方保釐者之责否则割肉充腹立见其
 毙可叹也已
  解盐利弊议
 夫解之有盐池旧矣历代之张弛沿革愚未暇悉
卷三十六 第 45a 页 WYG0969-0738c.png
 也昔所称为莹洁如玉甘美如榖亦宇内之所共
 喻也愚不暇论也祖宗时额仅十万耳至嘉靖中
 始增至十九万有奇全晋关洛梁邓之间皆其转
 输之所也二百年来公私俱足在商人未尝以山
 径巇崄称难在三省未尝以解盐苦恶为病何
 也法一而志定也自隆庆辛未雨决池防池水
 四溢盐不结聚者谓国计不可负始为浇晒之术
 盖以人力胜天时也然硝与盐淆不能一一而析
卷三十六 第 45b 页 WYG0969-0738d.png
 之也有奸商者出焉乘间营私沙砾杂和故色愈
 变味愈恶而解盐于是乎不可食矣民日夕翘首
 以俟商之至而商之所货乃如此则其不乐售者
 岂情也哉于是商人坐官肆终岁不能销引目所
 在长吏又从而代之敛散以取其值焉此不独商
 困而民亦困矣是以民视商若赘疣而视解之产
 为弃物无不利于食私贩者民利于食私贩而
 贩者适至是谓两相求两相求则事密官卒缉
卷三十六 第 46a 页 WYG0969-0739a.png
 捕惟贿是餍贩者饵之是谓两相利两相利则防疏
 如是而淮芦花马之产纷纷四至势恶得而禁之哉
 间尝销退引矣皆伪目也盐侩肆市而得之者也亦
 尝获私贩矣皆贫负也法所谓易米度日者也夫私
 贩盛则商利薄商利薄则国税病此而不为之计将
 何所取盈哉所谓计者非必分地改额以滋聚讼也
 亦非必尽易其旧而创为之法也愚所谓在酌其宜
 而变通之耳其一曰慎采取之时夫解盐池产也与
卷三十六 第 46b 页 WYG0969-0739b.png
 浙淮齐闽殊而反穑事浙淮齐闽鬻海法也其利在
 地不在天其祛弊之法在有馀不在不足乃解池则
 异是矣穑事忧旱而池利旱且利南风古所称阜财
 解愠者是已夫天能使之常旱且南风乎恒雨则结
 者融恒北风则升者下此其时为难盐丁散处诸邑
 既难遽集俟其集而图之则已解矣非预以待之不
 可也春夏届期此凝之候也群各丁而聚诸池毋失
 其会暇则驱之采草以资盖藏固未尝虚其力矣矧
卷三十六 第 47a 页 WYG0969-0739c.png
 若辈皆正役岂故淹之哉是采辨之所宜讲也二曰
 广召募之役池跨解安邑地近百里矣势甚辽阔盐
 丁仅二万采取奚遍采之不遍地之所以有遗利也
 嘉靖丙午盐尝盛生矣募近民杂采之官取其七而
 以三充赏其利厚也竞趋之因而与之可也柰何存
 其盐不给以值又不以时于是召之不应矣夫民之
 溃手足裂肌肤而不惮者逐利也顾赏若是是督之
 远也愚以为宜厚之也试令近地之民毋论千万置
卷三十六 第 47b 页 WYG0969-0739d.png
 之长贰而集其民于官则朝结而夕可集也民之趋
 利犹水也利则来不则去往有定令矣而自食之是
 上不信也今宜逮其报成而给以二仍朝验而夕惠
 之毋令胥吏持簿书而肆为呵索民其有不乐于赴
 者哉赴益众则采益时采益时则入益富一岁而不
 获数岁之利者不然也此足以待凶年之额胡为较
 锱铢而遗远虑乎三曰贵采取之精夫各丁募夫群
 然并集不忧其入之不厚矣在官司或急成科以希
卷三十六 第 48a 页 WYG0969-0740a.png
 功在丁夫或急采取以充数宁无杂硝石而并进者
 乎则分区画地以程其工验料计直以定其等屏恶
 存美以待夫商皆不可不为之虑也四曰别远近之
 地夫晒盐非恶也稍带硝性试灼以火则腾越而上
 无异池盐此法河东谙之而远人未谙也今晒亦无
 几矣请以待近之求而减其价以为耗远征之商非
 池盐不给则转输者皆饴盐而商无不售之值民无
 境外之求矣五曰清支给之法夫所谓超支者非旋
卷三十六 第 48b 页 WYG0969-0740b.png
 中旋支以劝商者乎商人中纳次第掣攴例也往以
 池盐未结晒盐未充无以给商而责之入乃随募小
 贩给以浇晒而籍其赀万不得已之计耳而商人之
 停支者迄今遂不可复夫商倾赀以入公家以恒产
 在池也乃其视生而不得支何以异于农之耕耨而
 不得获者哉今池平而花渐结矣采以时则蓄且倍
 也请绝小贩之招以优旧商之困可乎六曰均商民
 之惠夫商人经年守支国课取足人情之所当优者
卷三十六 第 49a 页 WYG0969-0740c.png
 也然而此辈则无厌矣籍口晒盐肆为插和以恣垄
 断之计是故所在居民弃官盐而乐私贩为官司者
 又从而强所不乐民之无告甚矣今宜遍榜诸司凡
 诸无样盐即系饰伪样盐非官记即是私封没其赀
 而置之法一惩而百警矣则商安所售其术而民有
 不乐于商之至者乎七曰禁太汾之票何者二郡固
 全晋之半也地多斥卤采而煎之转相输贩已非正
 法顷从其便给贩者以劵而岁徵其入此票之所由
卷三十六 第 49b 页 WYG0969-0740d.png
 名也彼皆自食其有矣解盐入其境终岁束阁竟莫
 能售夫二郡去河东才数舍耳法已莫可诘彼远者
 奚让焉矧二郡之民动以一田两税为口实正谓业
 已供边储而又以输盐课且并其所谓私贩者而忘
 之矣此非当禁之一耶夫惟慎天时也广召募也精
 采辨也则尽人之力者尽地之利所谓生之贵裕其
 源者此也惟辨远近也循旧例也均商民也革煎贩
 也则商无滞货者民无艰食所谓救之贵通其变者
卷三十六 第 50a 页 WYG0969-0741a.png
 此也此则不必分地而流布者自广不必改额而壅
 滞者自行民亦何所为而顾食私贩以博罪哉虽然
 此特自盐之已生者计之也万一事势如昔当奈何
 呜呼池之利在天不在人前已陈之矣夫盐公课也
 盐务公务也王者有分土无分民故以河东视三省
 诚难挠越若自国家统观之则安可执一而论也拓
 存穑之淮芦充有馀之花马以宽不足之河东俟其
 生结而各还其旧奚不可者夫据时宜而谈利害环
卷三十六 第 50b 页 WYG0969-0741b.png
 池之人类能言之至问上不病国中不病民下不病
 法则钜公大人謇謇不欲语者何者狃于法之故也
  三关备兵议
 山西右屏畿辅外邻沙漠所称为并冀藩垣者北则
 大同大同之南则宁雁折而之西则有偏老大同之
 边寇也近不一舍远不二三舍偏老亦然夫大同彼
 固有专之者矣如偏老宁雁所谓三关也三关之形
 若鳞次然东稍南为雁门百八十里抵宁武又二百
卷三十六 第 51a 页 WYG0969-0741c.png
 里抵偏关绝悬西北与大同峙而雁门宁武者则犹
 有马邑朔州之为外藩也往以大同不能为蔽故议
 与画地而守之三关节制以属全晋之抚臣而移总
 戎之驻偏头者驻宁武者为居中调度备东西策应
 也近筹边者更议以为不便谓弃外即内或以外地
 委敌而抚臣距疆场既远病于请质之难偏裨孤居
 卒不得藉援于大将欲以抚镇槩置偏老与大同相
 掎角并力要害脱寇自马邑朔州入犯而吾犹得收
卷三十六 第 51b 页 WYG0969-0741d.png
 弊于宁雁也噫是则然矣愚以为制寇之术在扼其
 势审势者人也专计于人相宜而图之则建官责守
 有可更者有不必更者夫抚臣折冲之任也非有亲
 冒矢石列阵行伍之事平居申约束明赏罚谨烽修
 隘备储厉兵秋防驻代俾之不得隙入一旦有警当
 寇者走军吏计事辕门而抚臣亦数驰赴之以便授
 策故在太原犹偏老也如必居偏老而后可是将亲
 与抗也平居之所经略宜何事耶假令其大举南侵
卷三十六 第 52a 页 WYG0969-0742a.png
 则彼必数月集我必数月备悉吾之精锐视险易而
 慎守之彼必不济若游骑突入禦之一健将事耳何
 足以辱抚臣夫天下之事恒起于时之所趋而乱于
 数易偏关之设也在洪武之三十三年而成化丁亥
 始创老营堡前乎此者未尝命一卒守也亦未有大
 患乃今帅武臣力开府运筹而犹俱有丁卯之患焉
 即多多奚益哉彼之畏我以有实也非畏名也今之
 所以称藩而市马者利金缯也第必设抚臣以为名
卷三十六 第 52b 页 WYG0969-0742b.png
 彼于畏何有议者曰设臣于偏老视延宁甘肃之例
 也夫事苟利固无庸例然而以陜例之者误也延宁
 甘固实称四镇置三抚臣而固原一镇以总督当之
 总督趋花马池则以抚臣之在长安者移领镇焉而固
 原西至于兰靖西南至于洮岷盖方数千里番虏杂
 居烽燧时警然皆抚臣之在长安者兼制之陜西之
 抚内者何尝不兼边也山西幅𢄙不满千里民又甚
 瘠而三关固太原一郡地耳必以一郡建两抚臣无
卷三十六 第 53a 页 WYG0969-0742c.png
 论供亿烦苛无益胜负之数而反以滋病即内有分
 地则外之召兵于内者难外有分地则内之转饟于
 外者缓牵制沮格之患不可不虞也故曰建官惟其
 人不必备若乃总兵之移则有可言者总兵虽信大
 将与文吏异古者中军在御援枹而鼓朱殷轮而不
 惰今猥以为持韬握钤之臣虞偏关多故或失之而
 以移之宁武无谓也夫重移镇者盖以武宁之冲燕
 水雕窝阳方盘道相望广衍纡漫骑得成列万一彼
卷三十六 第 53b 页 WYG0969-0742d.png
 𢷬我虚直入将狼顾失㨿焉噫独不虞偏关之可达
 汾永乎马邑朔州大同地也尚寄一带之卫于宁雁
 而彼志俘掠则大同其餍足处耳餍足则不南望即
 南望吾且有备安得为虚耶偏关逼近贼巢即已款
 贡而板井叛人岁时窥伺又夷人叩关者月无虚日
 所不能高枕也故大将不可以深居深居则偏裨观
 效士气且日懈夫宁武之赴偏关犹偏关之还而自
 救其地里独雁稍远也诚令总兵移偏关仍恊之以
卷三十六 第 54a 页 WYG0969-0743a.png
 参将而宁武则撤马站游击居之偏头加一大将与
 副将俱是斗士倍也人情偷于习鼓于新旌帜一耀
 其耳目号令一作其颓靡则重关之固壮于戒严今
 之援宁武亦昔之援偏老矣夫何间也若雁门固有
 参备且近抚臣当必无害顾乃谓偏老远不可居何
 欤总兵之设也始于宣德既罢复于弘治当是时皆
 偏老居也宁武设于成化丙戌置守备耳而幸无事
 弘治间置守禦千户所耳而亦无事总兵居宁武之
卷三十六 第 54b 页 WYG0969-0743b.png
 议果何见耶要之抚臣职在谋算者也总兵职在征
 战者也二者甚可相能而必并处故因势以命职因
 职以任人因人以度势建官之要罔踰于此矣虽然
 三关之地皆称要也三关之守皆宜严也故有禦边
 之远略则何地而非守有体国之实心则何守而不
 固区区一隅一隙之补所见者浅也而责守之事且
 或有未尽者边墙绵亘数百里戍卒仅四五万星罗
 棋布殊多中空彼聚而攻我骁骑轶突如决大河溃
卷三十六 第 55a 页 WYG0969-0743c.png
 蚁壤此画地而守之难故不如无与争锋各令收聚
 入保坚壁以待彼纵掠无所得又惧深入必自遁矣
 是求地利于人也戎伍𨽻尺籍者虚耗以半而日饷
 数钱多浚剥于渠帅老弱无营者应募勇悍多侠者
 畏羁此无兵而守之难故莫如严覈军实养一夫必
 得一夫之力而又优募府之用俾不取盈于下则备
 在我不在彼矣是求兵于将也往吾与彼防也边氓
 惧为俘戮故死不敢即夷人自为守也今视同一家
卷三十六 第 55b 页 WYG0969-0743d.png
 而愚夫无远略或争趋之以避赋就逸后将何支焉
 盍亦拊循百姓轻其徭税俾居者固而去者思乎彼
 与吾市也马皆异产不与中土习分发郡县辄踣死
 而偿之民也夫民无所得焉而乐于偿固以免兵弭
 患彼亦与有利焉盍亦以此补营马之墟而仍轮郡
 邑之值将不军之惠而市无损乎岁选内地丁壮修
 守边隙顾募犒来之费全省以数万计而丁壮至边
 顾救死扶伤不暇安所裨于事哉盍亦徵募金于官
卷三十六 第 56a 页 WYG0969-0744a.png
 委输边郡召土著而简练之止则为民动则成旅而
 内地丁壮番休者则永以保障不调焉此其利固不
 独贻国家盘石之固也
  山西藩禄屯田盐课军箱总议
 今晋之当亟议者有四而卒未有以应之自藩封之
 典盛而禄食于土者亦既众矣矧生养益繁罄民之
 入不足以供宗藩之需加之师旅凶荒而三晋常患
 于无禄自兼并之计肆而屯田之没于豪强者亦既
卷三十六 第 56b 页 WYG0969-0744b.png
 盛矣矧依假册籍阳应其名而阴收其地加之招纳
 亡命之徒而三晋常患于无屯自计羡之议起而课
 无积藏地之生不生不可必朝三暮四之术要惟足
 课此可为一二年计也加之屡年浸没而三晋常患
 于无盐自改户之风炽而军无定籍军之正与伪不
 足论而彼出此入要惟实伍此但可以充目前文具
 也加之穷边改调而三晋常患于无军今之议藩封
 者禄不支矣而民不可加赋则禄未可议之不足中
卷三十六 第 57a 页 WYG0969-0744c.png
 也我祖宗以天下公诸藩盖厚之也计环晋所赋已
 不足支必空匮而他营他营不称而诎计种种非所
 以厚之也其后当必弛藩封之禁而归其四业间有
 求自试者仿昔汉宋更生汝愚故事收而与天下共
 之禄优之选既及而散业者无禁则不增赋而宗藩
 皆备外府矣不然罄三晋不足以资目前而其生将
 不穷也今之议屯田者籍不可稽矣而地不可遍画
 则屯田未可议之不足中也我国家计军授田盖畜
卷三十六 第 57b 页 WYG0969-0744d.png
 之也晋疆子粒不支半军不支必枵腹不任指使指
 使不任而噪呼继之非所以称其畜也其后必当惟
 稽其子粒间有侵夺者视地而补之军仿汉塞下渭
 滨故事与军共之分种之利既博而收利者惟取盈
 则不必清丈而军皆土著矣不然分画晋疆不能一
 朝辨而欺愚嬴缩不可计矣夫晋之盐古称曰海眼
 盖以自生而易利也盐之生不生视水之高下中条
 之麓其山溜未易泄也盐不花数年矣此不足之尤
卷三十六 第 58a 页 WYG0969-0745a.png
 者也不惟轻贩无赖之徒不可羁而捞放之编役且
 坐困顷者水渐落而卤且生则水犹可鬻也或仿鬻
 海之计而以应目前之需则不必峻法取盈异日者
 冀一生则年计所积必倍不必拘计羡间矣夫晋兵
 古曰天下莫强盖以习边而轻敌也军之籍不籍视
 赀之盈缩并蓟之交其去留不易羁也军之虚籍亦
 数年矣此不足之尤者也不惟隐避滑稽之徒不可
 穷而里胥之役益张炽顷者军赀费而边民困则军
卷三十六 第 58b 页 WYG0969-0745b.png
 犹可募也或仿招募之议以充塞下则不必穷勾尽
 类异日者冀其习利则边民乐战不必勾摄而塞下
 皆胜兵矣
 
 
 
 
 图书编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