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969-04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图书编卷二十六
            明 章潢 撰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969-0455a.png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969-0455b.png
 舜典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以璿饰玑所以象天地
 之转运也以玉为管横而设之所以窥玑而齐七政
 之运行也犹今之浑天仪也
 朱熹曰浑天仪古必有其法遭秦而灭至汉武帝时
 洛下闳始经营之鲜于妄人又量度之至宣帝时耿
 寿昌始铸铜而为之象宋钱乐之又铸铜作浑天仪衡长
 八尺孔径一寸玑径八尺圆二丈五尺强转而望以
 知日月星辰之所在即璇玑玉衡之遗法也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969-0455c.png
 浑天之仪有三曰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共为一器
 所谓六合仪者平置一黑环准为地平列十二辰及
 八方四隅其上又置黑双环并结于地平之子午半
 在地上半在地下比为天脊其侧刻为周天去极之
 纬度从地平子位而上三十六度夹小板于黑双环
 之间板通圆窍比为北极又从地平午位而下三十
 六度亦夹木板为窍以比南极别置赤单环比为赤
 道于上刻周天之经度结于地平之卯酉其最高处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969-0455d.png
 结于北极之南九十一度即天顶之南三十六度也
 四环之结如天地之定位赤环虽刻周天经度实乃
 周地之经三百六十馀度黑环虽刻周天去极之度
 实亦用月之纬度三百六十有馀盖六合仪不以运
 转而天体则左旋故言周地不言周天也三辰仪者
 亦置黑双环与六合仪之双环同而为径小所刻始
 为周天去极之度其双环北板窍与六合仪北板窍
 相通共贯以圆轴南板亦然轴圆则双环转运于六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969-0456a.png
 合仪内转非定体故为周天去极度亦置赤单环如
 六合仪者附结于双动环之上去极九十一度是为
 卯酉两月之日躔而其上始刻周天赤道之度可以
 随双环而运转别置黄单环附结于赤环卯酉宿度
 仍刻周天黄道度数恐赤黄两环动摇又作白环以
 辅之使无欹倾而五环总为三辰仪四游仪者亦置
 黑双环与三辰仪之双环同而围径又小其上亦刻
 周天去极度其北极板窍与在外二板窍通一轴南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969-0456b.png
 窍板亦然此双环内各置一直干名曰直距如圆扇
 之脊与两极相比数均上下俱夹外轴量两距之常
 长取其当半作圆窍别置一圆板其心贯以八尺之
 衡管圆板两旁联为圆轴横距道直距之两窍轴圆
 可转则衡管可以南北低昂而窥天复随此双环东
 西转运无往不可窥望故谓四游也窥管长八尺故
 四游之环径八尺在外者以次渐宽若测望可宿星
 躔去极度数并为于三辰环上验之又于南轴之外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969-0456c.png
 接连一长木贯定水轮引水运之使南轴因而转运
 一昼夜而周以比天体之绕地一周也三辰仪上布
 列珠玉比为星象即璿玑玉衡之遗制也
 王蕃曰天之形状似鸟卵天包地外地犹卵之裹黄
 圆如弹丸故曰浑天言形体浑浑然也
 按玑衡之象或谓起于伏羲或谓作于帝喾或云乃
 羲和旧制非舜创为也马融谓上天之体不可测知
 天之事者惟有玑衡一事而已玑衡即今浑天仪也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969-0456d.png
 王蕃之论亦谓仪之制置天梁地平以定天体为四
 游以缀赤道者此谓玑也置望筒横箫于仪中以窥
 七曜之行而知其躔离之次者此谓衡也若六合仪
 三辰仪四游仪并列为三重者李淳风所作而黄道
 仪者一行所增也始张衡祖洛下闳耿寿昌之法别
 为浑象冥轮密室以漏水转之以合璇玑所加星度
 则浑象本别为一器唐李淳风梁令瓒祖之始与浑
 仪并用宋沈括所上浑天仪载在宋史者其为论精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969-0457a.png
 密有志于复古仪象者可考也
 蔡邕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
 夜三曰浑天宣夜之学绝无师说周髀数术俱在考
 验天象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惟浑天者近得其情
 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立八尺围体之度
 而具天体之形以正黄道以察法敛以行日月以步
 五纬精微深妙万世不易之道也
 问天道左旋日月星辰右转朱子曰自疏家有此说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969-0457b.png
 人皆守定某看天上日月星辰不曾右转只是随天
 转天行健这个物事极是转得速且如今日日与月
 星都在这度上明日天一旋转却过了一度迟些便
 欠一度月又迟些又欠了十二度如星岁须一转争
 了三十度要看历数子细只是璇玑玉衡数中载王
 蕃浑天说一段极精密便是说一个现成天地了其
 说曰天之形状似鸟卵地居其中天包地外犹壳之
 裹黄圆如弹丸故曰浑天言其形体浑浑然也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969-0457c.png
 唐一行浑天仪(一行博览经史武三思慕其名请徵/之逃隐匿于僧习梵律玄宗敕书强)
 (起之访以安国抚人之道言切直无隐受诏与率府/兵曹梁令瓒造浑天仪铸铜为环天之象中具列宿)
 (赤道及周天之度数注水激外轮令其自转外络二/轮缀以日月令与同运天西旋一昼夜适一周而日)
 (东行亦适一度月行适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转有馀而日月适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适一周)
 (天子仪象正合置木匮为地平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迟速有准立木人二于地平上其一前置鼓以候)
 (刻能自按鼓击之其一前置钟以候辰每历一辰能/自按钟撞之皆于匮中各施轮轴钩键关锁交相持)
 (而然置武成殿前示百官夺天巧至于此然铜铁久/乃渐涩不能适合久亦不能复运也其黄道游仪以)
 (古尺四分为一度旋枢双环其表丈四尺六寸一分/竖八分厚三分直径四尺五寸九分古所谓旋仪也)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969-0457d.png
 (南北斜两极上下循规各三十四度表里画周天之/度其一面加银钉钉之使东西运转如浑天游旋然)
 (中旋枢轴至两极首内孔径大两度半长与旋环径/齐玉衡望筒长四尺五寸八分广一寸二分厚一寸)
 (孔径六分行旋于轴中旋运持正用窥七曜及列宿/之阔狭外方内圆孔径一度有半周日轮也其阳经)
 (双环表一丈七尺三寸里一丈四尺六寸四分广四/寸厚四分直径伍尺四寸四分置于子午左右用八)
 (柱相固亦表里画周天度一面加钉亦加之银钉半/在地上半隐地下双间挟枢轴及玉衡望筒旋环于)
 (中也其阴纬单环外内广厚周径皆准阳经与阳经/相衔各半内外俱齐面乎上为天下为地横周阳环)
 (谓之阴浑也面上为两界内外为周天百刻天顶单/环表一丈七尺三寸竖广八尺厚三分直径五尺四)
 (寸四分直中国人顶之上东西当卯酉之中稍南使/见日出入令与阳经阴纬相固如鸟壳之中黄然南)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969-0458a.png
 (去赤道三十六度去黄道十二度去北极五十五度/去南北平各九十一度而强赤道单环表一丈四尺)
 (五寸九分横八分厚三分直径四尺五寸八分赤道/者当天之中二十八宿之位也后魏斛兰所造因著)
 (双环规不能运动臣今所造转运随天仍度穿一穴/即知古者秋分日在角五度今在轸十三度冬至日)
 (在牵牛初今在斗十度随穴退交不复差谬傍在卯/酉之南上去天顶三十六度而横置之黄道单环表)
 (一丈五尺四寸一分横八分厚四分直径四尺八寸/四分是日之所行也故名黄道太阳陟降积岁有差)
 (月及五星亦随日度出入古无其器意斟酌以为率/故疏阔尤甚今设此环置赤道环内仍开阖使运转)
 (出入四十八而极画两方周天东西列周天度数南/北列百刻可使见日知时上列三百六十刻与用卦)
 (相准度穿一穴与赤道相交白道月环表一丈五尺/一寸五分横八分厚三分直径四尺七寸六分月行)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969-0458b.png
 (有迂曲迟速与日行缓急相反古亦无其器今创置/于黄道环内使就黄道为交合出入六十度以测每)
 (夜之月离亦上画周天之度度穿一穴拟移交会诸/皆用铜铁为之游仪四柱为龙以龙象天能兴云雨)
 (故以致饰也柱在四维崇四尺七寸水槽山崇一尺/七寸五分槽长六尺九寸高广各四寸地深一寸广)
 (一寸五分龙下有山云在水平槽之上并铜为之其/所测景视古星经宿度详审较然初淳风造历定二)
 (十四气中晷与祖冲之长短互异未知其孰是及一/行作大衍历诏太史测天下之晷求土中以为定于)
 (是一行上议曰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深测土深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郑氏以为日景于地千)
 (里而差一寸谓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万五千里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三万里之中是以半之得地中焉)
 (在今颍川阳城宋元嘉中南征林邑以五月立表望/之日在表北景居表南于交州景在表南三寸于林)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969-0458c.png
 (邑九寸一分交州距洛水陆九千里盖山川回折使/然以表考其径当五千里也今所测交州夏至在表)
 (南长三寸三分与元嘉所测略同而使者还言于交/望极才高二十馀度八月海中望老人星下有列星)
 (粲然明大者甚众古所未识乃浑天家以为常不见/者也盖随所至为见如此大史监南宫说择河南平)
 (地设水准绳树八尺之表以引度之自滑台白马县/夏至之晷尺有五寸七分自滑台表南行百九十八)
 (里二百七十九步得浚仪岳台晷尺有五寸微强自/浚仪又南百六十七步二百八十一步得许州扶沟)
 (晷尺四寸四分自扶沟又南百六十里至上蔡武津/晷尺三寸六分半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十七十步)
 (而晷二寸馀则旧说日千里而差一寸者妄矣今以/勾股法校阳城中晷夏至尺四寸七分八釐冬至丈)
 (二尺七寸一分半定春秋分五尺四寸三分以覆晷/斜视极出地三十四度十分度之四自滑台浚仪扶)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969-0458d.png
 (沟诸表视之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北极差/一度极之远近既异则黄道晷景固随之而变矣又)
 (以图经校安南日在天顶北二度四分极高二十度/四分冬至晷七尺九寸四分夏至在表南三寸三分)
 (定春秋分二尺九寸三分差阳城十四度三分其径/则五千二十三里矣又南至于林邑北至于铁勒之)
 (地各差十七度四分则在铁勒五月日在天顶南二/十七度四分极高二十二度周圆百有四度常见不)
 (隐北至晷四尺一寸三分南至晷二丈九尺二寸六/分定春秋分晷五尺八寸七分其没才十五馀度夕)
 (没亥西晨出丑东校其里数已在回纥之北而骨利/干极南之地犹在其南矣则知吴中常侍王蕃本郑)
 (傅万五千里为勾股斜射法考周径之率以揆天度/径五万里者所谓以蠡测海者也不知目视不能及)
 (远远则微差其差不已遂与术错譬游于大湖之中/广袤不盈百里已见日月朝夕出入于湖中及浮大)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969-0459a.png
 (海不知几千万里犹见日月朝夕固出入其中也令/于朝夕之际俱设重差而望之必将大小同术无以)
 (分矣横既如此纵亦宜然古人所以步圭影之意将/节宣和气辅相物宜不在于辰次之周径其所重历)
 (数之意将欲恭授人时钦若乾象不在于浑盖之是/非也而或者各信所传以术天体谓浑天可任数而)
 (测天象可运算而筹是术无稽之法于视听之所不/及君子所富阙而不议者也诚以为盖天耶则南方)
 (之度渐窄果以为浑天耶则北方之极寖高此又浑/盖家尽智毕议而未有能通其说者也则王仲任葛)
 (稚川之徒区区于异同之辨亦何益于人伦之数哉/今为覆矩图南自丹穴北冀幽都每极移一度辄累)
 (其差于以稽日食之多少定昼夜之/长短而止则天下之晷皆恊其数矣)
 浑仪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969-0459b.png
 㨿尧典仲夏星火至秦月令仲夏昏亢中大率迟二
 十六度今仲夏昏轸中又迟十七度(疏日先论尧典/中星多牵合月)
 (令乃吕不韦以秦历增损周公时训而为之者也大/抵季月中星与尧舜仲夏中星多合差其岁差使然)
 (尔岁差之说有以四十五年差一度者宋大明历是/也有以百八十三年差一度者梁虞𠠎历是也有以)
 (百八十三年差一度者梁祖冲之大同历是也有以/四十八年差一度者唐开元之大衍历是也虞喜谓)
 (五十年差一度何承天谓百年差一度皆未得其实/宋朝纪元历以七十八年差一度最为密率唐志有)
 (六考古史及日官候簿以通法纪之三千四十分度/之三十九太为一岁之差盖亦七十八年而差一度)
 (也崇天历庆历甲申冬至月在斗五度以岁差之法/推而上之自庆历甲申去唐开元甲子凡三百二十)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969-0459c.png
 (一年日差五度故唐志云开元甲子日在赤道斗十/度是也又推而上之自开元甲子去汉太初元年丁)
 (丑凡八百二十七年日差十度故唐志云以开元太/衍历岁差引而退之则太初元年冬至日在斗二十)
 (度是也其太初历云日在牵牛初为术疏矣自太初/丁丑推而上之去秦庄襄王元年一百四十五年日)
 (差二度冬至日当在斗二十二度故月令云日在斗/也自秦庄襄王元年推而上之去尧之甲子凡一千)
 (二十八年日差二十六度冬至日当在虚一度日没/而昴中故尧典云日短星昴是也盖月令之中星不)
 (宗尧典固也用岁差之法自汉以来迄于晋唐诸儒/皆以日在斗牛互为胶柱之说虽历家亦不悟至宋)
 (梁以来历家虽论其差儒者犹未深察故唐臣疏月/令中星参以尧典谓七星毕见果然则中星之度数)
 (不必考而玉衡为无用矣至宋朝命儒臣修唐志而/岁差之法始明然先儒占日至所在星度多举冬至)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969-0459d.png
 (为例此独仲夏中星者愚于/月令仲冬中星有疑故阙之)夫中星迟则日至所在
 不同而黄道随之矣(黄道者光道也日之所行故曰/光道晋志载葛洪浑天仪注云)
 (谓黄道与赤东交于角五少弱西交于奎十四少强/南至斗二十一度北至井二十五度唐志云黄道春)
 (分于赤道交于奎五度太秋分与去道交于轸十四/度少南至斗十度北至井十三度愚按葛洪所引浑)
 (天仪注似是汉人所作其论黄道东西交南北至度/数近太初元年日行之度唐志则㨿开元甲子而云)
 (所以不同也至于汉志谓光道北至东井南至牵牛/东至角西至娄其北至冬交与葛洪同其南至西交)
 (与葛洪异盖班固主太初历而云其大初历谓冬至/日在牵牛初东汉贾逵已论其疏矣葛洪与贾逵一)
 (说也此所谓日至所在/不同而黄道随之也)此只依尧典以著演纪之端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969-0460a.png
 也(凡历数所起谓演纪之端皇甫谧曰帝尧以甲辰/之岁即帝位皇极经世书所载亦然凡在位七十)
 (年二十一年而得甲子即以为演纪之端是年天正/冬至日在虚一度以纪元历步之一万分度之百二)
 (十八为一岁之差凡七十八年日差一度自帝尧演/纪之端至汉太初元年丁丑积二千一百九十四年)
 (日差二十七度八千二百七十二分至唐开元甲子/积三千令一年日差凡三十八度四千一百二十八)
 (分至宋朝乾德甲子积三千三百四十一年日差凡/四十一度四千八百四十分至庆历甲申积三千三)
 (百六十一年日差凡四十二度五千八十八分至绍/兴甲子积三千四百二十一年日差凡四十三度七)
 (千八百八十八分若不存演纪之端则积分计差之/法何所从始此所以只依尧典而著演纪之端也春)
 (秋文曜钩云唐尧即位羲和作浑仪王蕃云浑天仪/者羲和之旧器也愚按尧典所载有历有象故作浑)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969-0460b.png
 (象浑象者羲和之旧器也安得不/著尧典之中星以为演纪之端乎)日月五星是七政
 皆纬星也(不动者为经星动者为纬星张衡云文曜/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故曰七)
 (政皆纬/星也)今著黄道南北至去赤道各二十四度以验
 日晷之长短(后汉志载张衡浑仪赤道横带天之腹/黄道斜带其腹去赤道表里各二十四)
 (度晋志载葛洪浑天仪注赤道带天之弦黄道出入/赤道极远者去赤道二十四度唐志载一行黄道仪)
 (云赤道带天之中以分列宿之度黄道斜运以明日/月之行五代司天考载王朴曰赤道者天之级带也)
 (其势圆而平纪宿度之常数焉黄道者日轨也其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去极二十四度所以著黄道)
 (南北至各二十四度也日晷长短之说汉志曰日近/极故晷短远极故晷长日去极远近难知要知晷景)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969-0460c.png
 (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按周礼大司空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先儒皆谓地)
 (中今阳城是也立八尺之表日永景尺五寸日短景/丈三尺郑康成注及考灵曜周髀灵宪王蕃陆续诸)
 (书并云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分隋志载元嘉十九/年遣使往交州测景夏至日景南出表三寸二分何)
 (氶天计阳城去交州路当万里而景差一尺八寸二/分是六百里而差一寸也唐太史议曰交州去洛九)
 (千里盖山川回折使之然以表考其弦当五千里乎/开元十二年遣使天下候景太史监官说择河南平)
 (地设水准绳墨植表以引度之大率五百二十六里/晷差二寸馀南候林邑冬至晷六尺九寸夏至在表)
 (南五尺七寸比候铁勒夏至晷四尺一寸三分冬至/晷二丈九尺二寸六分计阳城南距林邑六千一百)
 (一十二里五月日在天顶比六度北距铁勒与林邑/正等则五月日在天顶南二十七度四分旧说千里)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969-0460d.png
 (而差一度疏矣然则日晷长短之说不必以尺寸为/较大约测其晷极长则知日南至测其晷极短则知)
 (日北至如/斯而已)书十二次以来月之晦朔而岁成矣(十二/次亦)
 (曰十二辰日月之所会也晋志云班固三统历十二/次配十二野其言最详又有费直说周易蔡邕月令)
 (章句所言颇有先后魏大史令陈卓更言郡国所入/宿度今合附而次之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为寿星)
 (于辰在辰郑之分野属兖州自氐五度至尾九度为/大火于辰在卯宋之分野属豫州自尾十度至南斗)
 (十一度为析木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属幽州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
 (属扬州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玄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属青州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为娵訾于)
 (辰在亥卫之分野属并州自奎五度至胃六度为降/娄于辰在戍鲁之分野属徐州自胃七度至毕十一)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969-0461a.png
 (度为大梁于辰在酉赵之分野属冀州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为实沈于辰在申魏之分野属益州自东)
 (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尾于辰在未秦之分野属雍/州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
 (属三河自张十七度至轸十七度为鹑尾于辰在巳楚/之分野属荆州此班固所志也其费直蔡邕之说所先)
 (后或一二度或三四度多不过六度又陈卓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并云角亢氐辰郑兖州)
 (房心卯宋豫州箕尾寅燕幽州斗牛女丑吴越扬州虚/危子齐青州室壁亥卫并州奎娄胃戍鲁徐州昴毕酉)
 (赵冀州觜参申魏益州井鬼未齐雍州柳星张午周三河/翼轸已楚荆州皆不计星度举其大纲耳夫天运一周)
 (日移一度月移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日舒月速当其/同谓之合朔舒先速后近一远三谓之弦相与为衡分)
 (天之中谓之望以速及舒光尽体伏谓之晦凡十二晦/朔而成岁矣张衡灵宪曰日譬则火月譬则水火则外)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969-0461b.png
 (光水则含影故月光生于曰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皇极外书占月本黑受日)
 (之光而白与灵宪之说合此所以有晦朔也星家于诸/纬行度皆能著历惟月行最速未及八刻已移一度)
 (不可著历其为算法积分成度求之久远易致差讹/欲明其要不若求之晦朔日之所次则月之所会也)
 (自朔日计之每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至晦又/求其会则弦望所次皆可得而推虽不中不远矣日)
 (月之行皆有盈缩日盈月缩则后中而朔月盈日缩二/则先中而朔故曰虽不中不远矣日月之会是为十)
 (次十二次之所会则十二朔之所纪也十二晦朔虽/曰成岁常有馀分盖日行三百六十五日有二十五)
 (刻虽周天月行二十九日有五十三刻强而与日会/凡三百五十四日有三十七刻而十二晦朔终矣每)
 (岁馀十日有八十八刻三岁馀三十二日有六十四/刻而置闰二十九日有五十三刻尚馀三日有十一)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969-0461c.png
 (刻通十九岁计之共馀二百六日有七十二刻凡置/七闰父二百六日有七十二刻而无馀分故扬雄太)
 (玄十九岁为一章一章者闰分尽也按六历诸纬与/周髀云日月同起于度端日舒月速凡日行十九周)
 (月行二百五十四周而复会于端是为一章后汉志/曰闰七而尽其岁十九名之曰章是也四章为蔀蔡)
 (邕月令章句七十六年为蔀首是也二十四蔀曰纪/纪法一千五百二十年三纪为元韩子曰四千五百)
 (六十岁为元是也此所以书十/二次以求月之晦朔而成岁矣)其馀纬星自可随其
 迟速以数步之也(上文既明日月之行矣其馀纬星/谓五星也木东方曰岁火南方曰)
 (荧惑金西方曰太白水北方曰辰星土中央曰镇星张衡/灵宪曰日者阳精之宗月者阴精之宗五星者五行之)
 (精也日行黄道月与五星皆出入黄道也隋志载宋/元嘉十七年作小浑天其日月五星悉居黄道不著)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969-0461d.png
 (出入之度盖为之大约云唐志载李淳风黄道仪以/玉横旋规别带日道旁列二百四十九交以携月游)
 (一行更造游仪黄道内施白道月环其法大烦所以/难述然则月与五星大约出入黄道其纤悉则付之)
 (造历者考其出入之度以推日月之交蚀五星之留/连有差则以浑天占之盖浑天者象也历纪其详象)
 (著具略历象与天合则黄道差而七政不齐其历与/象皆当脩也按汉志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
 (赤道二出黄道南青道二出黄道东白道二出黄道/西一行考月行出入黄道为图三十六究九道之增)
 (损作大衍历五代司天考王朴明九道以步月作钦/天历曰九道者月轨也其半在黄道内半在黄道外)
 (去极远六度出黄道谓之正交入黄道谓之中交自/古虽有九道之说盖亦知之未详徒有祖述之文而)
 (无推步之用今以黄道一周分为八节一节之中分/为九道尽七十二道而使日月无所隐其邪正之势)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969-0462a.png
 (焉盖月之出入黄道时异而日不同非浑天所能述/要之极远不过六度则大数可知矣五星行度有舒)
 (有速金水辅日而行谓之辅星一岁一周天火曰荧/惑二岁周天木曰岁星岁易一次十二岁而周天土)
 (曰填星三十岁而周天其盈缩也近日而疾远日而/迟去日极远势尽而留此其大略也或曰七政不齐)
 (则历当修固矣浑象亦有修乎曰安得无修观尧典/与月令中星不同则黄道之交至凡七十八年一修)
 (矣黄道定而七政齐故曰其馀纬/星自可随其迟速以数步之也)经星有微有著凡
 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前汉志云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宫凡百)
 (八十一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张衡灵宪曰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
 (错时各有攸属中外之宫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二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微)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969-0462b.png
 (星之数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蠢皆得系命/晋志云武帝时大史令陈卓总甘石巫咸三家所著)
 (星图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为/定纪盖灵宪所谓常明可名之星者也唐志云使者)
 (大相元大言交州望极才高二十馀度八月海中望/见老人下列星灿然明大者其象古所未识乃浑天)
 (象所谓常没地中者也大率去南二十度以上之星/则见盖灵宪所谓海人之占未有存焉者也微星不)
 (可胜穷故举而当诸万物之数/曰万有一千五百二十者也)今斜倚南北枢去地
 高深三十六度以象二枢(王蕃曰天地之地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
 (也周旋无端浑浑然故曰浑天也又曰浑象之设地/当在天中其势反观其形地为匡于已解者无异在)
 (内盖自古作浑象皆然惟吴诸葛衡与宋钱乐之所/作使居于天中后之人亦不用其法盖其势不便也)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969-0462c.png
 (今置木匮以为地平盖从古法葛洪曰北极去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
 (半强绕北极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绕南极七十二/度常隐不见唐志曰地二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
 (差一度林邑极高十七度四分周圆三十五度常见/不隐铁勒极高五十二度周圆百四度常见不隐然)
 (则南北极去地高深各三/十六度据阳城而言者也)著赤道带天之腹书二十
 八舍以分周天之度而昏旦之中星定矣(二十八舍/者二十八)
 (宿之度数也以日月五星之所次舍故诸志亦曰二/十八舍也东汉志载永元大史黄道铜仪以角为十)
 (三度亢十度氐十六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斗二十/四四分度之一牵牛七须女十一虚十危十六营室)
 (十八壁十奎十七娄十一胃十五昴十二毕十六觜/三参八东井三十舆鬼四柳十四星七张十七翼十)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969-0462d.png
 (九轸十九唐志大衍历南斗二十六牛八须女十二/虚十八危十七营室十六东壁九奎十六娄十二胃)
 (十四昴十一毕十七觜觿一参十东井三十二舆鬼/三柳十五星七张十八翼十八轸十七角十二亢九)
 (氐十五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一为赤道其毕觜觿/参舆鬼四宿度数与古不同旧注角距星去北极九)
 (十一度亢八十九度氐九十四度南斗一百一十六/度牛百六度虚百四度危九十七度营室八十五度)
 (东壁八十六度奎七十六度娄八十度胃昴七十四/度毕七十八度觜觿八十四度参九十四度东井七)
 (十度舆鬼七十八度柳七十七度七星九十一度张/九十七度翼九十七度轸九十八度一行大衍历角)
 (距星去北极九十三度半亢九十一度半氐九十八/度房一百一十度半心一百一十度尾百二十四度)
 (箕百二十度南斗百一十九度牵牛百四度须女百/一度虚百一度危九十七度营室八十三度东壁八)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969-0463a.png
 (十四度奎七十二度娄七十七度胃昴毕七十六度/觜觿八十一度参九十三度东井六十八度舆鬼六)
 (十八度柳八十度半七星九十三度半张百度翼百/三度轸百度今用一行大衍历更定度数较之于古)
 (犹为精矣此所以著赤道带天之腹书二十舍以分/周天之度也定昏旦之中星其妙法尤详舜典曰在)
 (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郑康成云其转运者为玑其持/正者为衡皆以玉为之七政者日月五星也以玑衡)
 (视其行度以观天意也马融曰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玑所谓衡者其横箫也所以视星辰也璿为玑玉为)
 (衡天象日月五星皆以此度知其盈缩进退愚按二/说皆谓衡以视星辰之行度非谓以衡望玑也惟蔡)
 (邕盖天说谓圆者为玑其径八尺以璿玉为之悬而/运之以象天之行直者为衡其长八尺以美玉为之)
 (孔径一寸从下望玑以视星辰唐孔颖达疏遂采蔡/邕说谓悬玑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宿)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969-0463b.png
 (宿且邕谓玑为盖天悬而运之其径八尺画图列宿/故以稠槩管窥则乱矣况在函丈之内安用八尺之)
 (管窥乎其说殊不可晓然则当从郑安成马融之说/以衡视星辰之行度得之矣今采诸家之说为图以)
 (附于后又按隋志载梁天监中祖晅曰错综经注以/推地中其法曰先验昏旦定刻漏分辰次乃立表于)
 (准平之地名曰南表候日中更立一表于南表影末/名曰中表以望北极枢而立北表令参相直三表皆)
 (以悬准定乃观三表直者其立表于地即当子午之/正三表曲者当更求之又以春秋二分之旦日出东)
 (方乃立表于中表之东名曰东表是日之夕入西方/半体又立表于中表之西名曰西表乃观三表直者)
 (则其地处卯酉之正也南北经之东西纬之各径百/有二十一尺四分尺之三规而圆之周三百六十有)
 (五尺四分尺之一以象周天之度漏刻工水正日之/昏从中表之北望之以候二十八宿之先至使与南)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969-0463c.png
 (表及中表相为中星也至明昏时更望之星则西过/一度乃移南表一尺以望之又明日昏时星复西过)
 (一度又移南表一尺以望之至后日昏当表即是前/日度分之尽也如是为法至三百六十五日始候之)
 (星还而当中盖太史占候中星之法至是为特详愚/谓三表之设善矣更当以玉衡望之其法始备故并)
 (图于/后)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969-0464a.png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969-0464c.png
 (右玉衡与璇玑为二器互相为用不可缺一故舜典/并言之若共为一器安得并言哉先儒皆知璇玑为)
 (浑仪玉衡为横箫然欲二者必合为一器则胶矣按/张衡作浑天仪于密室转之以告灵台观天者皆如)
 (合符则知浑仪之转在密室而横箫之观在灵台二/者互相为用不可缺也至吴时玉蕃制浑仪乃设游)
 (筒于其中谓之玉衡其说以为有玑而无衡但谓之/浑象不谓之浑仪此强分别也仪谓仪形象谓法象)
 (仪象岂有二哉隋志采王蕃之说谓张衡所造止是/浑象而讥何承天莫辨仪象之异以为乖戾此乃蔽)
 (王蕃之新论而不解张衡之旧制云耳所载魏刘曜/光初云年孔挺作铁仪其规有六其外四规不动其)
 (内双规径八尺其转运属双轴双轴之间置衡长八/尺通中有圆孔径一寸当衡之半两傍有阙各注著)
 (双轴衡既随内窥东西转运又自于双轴之间得南/北低昂观此所云玉衡在浑仪中乃为赘物有之无)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969-0464d.png
 (用去之无损果何为哉又载后魏晁崇作与刘曜大/同盖互相仿述也唐李淳风作铜仪其外四规不动)
 (号曰六合仪其内双规径八尺转于六合之内号曰/三辰仪去极为轴傍转于内贯玉衡在玄枢之间而)
 (南北游号曰四游仪此所云与刘曜所作无以异也/一行铜仪径四尺五寸九分玉衡长四尺五寸八分)
 (旋于轴中其制亦与刘曜相类皆附会王蕃之说牵/合玑衡以为一器其实无义理也王蕃之说曰浑仪)
 (以察三光以窥分宿度浑象以著天体以布星辰愚/谓更言之曰衡以察三光以分宿度玑以著天体以)
 (布星辰斯三者考于天盖密矣/如此然后昏旦之中星定之矣)其馀经星自可因而
 出没以象占之也(上文既明北极及二十八宿之方/位度数矣其馀经星谓如灵宪所)
 (载常明可名之星也方位度数既定则出没之时可/知矣出没之时定则其疏密鳞次之象皆可按图而)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969-0465a.png
 (占之矣旧经文昌二星在舆鬼四星在东井北斗枢/在七星一度璇在张二度玑在箕二度权在翼八度)
 (衡在轸八度开阳在角七度杓在亢四度天关在黄/道南四度天樽天桴在黄道北天江天高狗国外屏)
 (云雨虚梁在黄道外天囷土功吏在赤道外上台在/东井中台在七星建星在黄道北半度天苑在昴毕)
 (王良在壁外屏在觜雷电在赤道外五度霹雳在赤/道外四度八魁在室长垣罗堰当黄道唐一行测文)
 (昌四星在柳一星在鬼一星在东星北斗枢在张十/三度半玑在翼十三度权在翼十七度半开阳在角)
 (四度少杓在角十二度少天关天江天樽天桴天高/狗国外屏皆当黄道云雨在黄道内七度虚梁在黄)
 (道内四度天囷当赤道土功吏在赤道内六度上台/在柳中台在张建皇在黄道半北四度半天苑在胃)
 (昴王良四星在奎一星在壁外屏在毕雷电在赤道/内二度霹雳四星在赤道内一星在外八魁五星在)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969-0465b.png
 (壁四星在营室长垣在黄道北五度罗□在黄道北/凡图星辰之象其法有二一曰浑天其圆如弹一曰)
 (盖天其圆如盖浑天全象天体盖天南方之度反阔/所以不类汉末扬子云难盖天八事以道浑天其后)
 (桓谭郑玄蔡邕陆续各陈周髀之违周髀即盖天之/说也其本庖羲氏立周天历数其所传则周公受于)
 (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者表也其言天之居/如倚盖极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
 (盖也天傍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譬/之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
 (不得不随磨而左迥回焉此其说亦可取又谓曰朝出/阳中暮入阴中夏时阴少故日长冬时阴多故日短)
 (此则疏而未详也愚谓今之星图凡可以锓木立石/者皆盖天之遗也浑天不可以锓木勒石亦有以二)
 (分二至为四围而锓木勒石者反不如盖天之图南/方之度天当狭而反阔其星当密而反疏亦势不得)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969-0465c.png
 (不尔观者以意会之可也按隋志高祖平陈得善天/官者周坟乃命之参校周齐梁陈官私旧图刋其大)
 (小正彼疏密依准甘石巫咸三家星位以为盖图旁明/摘始分甄表常度并具黄赤二道内外两规悬象著)
 (躔度攸次星之隐见云汉昭回宛若穹苍将为正范/唐志李淳风以为盖天之说天地中高而四渎隤日)
 (月相隐可以为昼夜绕北极常见者谓之上规绕南/极常隐者谓之下规赤道横络者谓之中规今取以)
 (附于/后)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969-0466a.png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969-0466b.png
 (右盖天之说与浑天并行于世其外又有宣夜之说/谓天子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然)
 (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尔也虞喜因)
 (宣夜之说作安天论虞耸又立穷天论姚信造昕天/论隋志载刘焯曰盖及宣夜三说并驱平昕安穷四)
 (天腾沸大抵四天之说皆宣夜之遗晋志蔡邕之说/曰宣夜之说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
 (所违戾惟浑天近得其情又曰浑天之说其来久矣/绵代相传史官禁密学者不睹故宣夜腾沸是故仪)
 (象昭著莫如浑天其次盖天犹有考焉/至于宣夜其说无取所以世傅之也)若求其备
 虽万机千械不足以尽之如举其纲而知众目之
 随则是亦足矣(自古浑天之作其尺度之广者莫如/晁崇李淳风其机械之巧者莫如张)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969-0466c.png
 (衡一行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或曰洛下闳之所作也张衡更制以四分为一度凡)
 (周一丈四尺六寸一分王蕃折衷二家以三分为一/度凡周一丈九寸五分之三也宋太史令钱乐之考)
 (述吴葛衡之说铸铜为仪使地居于天中以钱动之/天动而地止比古制差大亦不过以五分为一度凡)
 (周一丈八尺二寸五分大而已惟晁崇铁仪李淳风/铜仪各有内外规其内规各径八尺凡周二丈四尺)
 (故其尺度之广无如晁崇李淳风之仪虽大皆须人/运非能自运也惟张衡一行浑仪各以漏水转之衡)
 (为关棙转瑞轮蓂荚于阶下依月盈虚依历关开落/崔子玉称其制作侔造化一行立二木人于平地工)
 (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每一辰则自然撞钟每一刻则/自然击鼓皆于匮中关锁相持转运踓同而迟速各)
 (异史臣称其妙过前古无几铜铁亦涩不能自转故/曰万机千械不足以尽之大抵浑天之设欲知日出)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969-0466d.png
 (没之时某星始见某星当中某星已没如斯而已矣/以水运之当昏而日未没而未昏而日没则如之何)
 (未免节其漏水以求其齐孰若以人运之及齐而止/不亦易且简乎盖浑仪与刻漏不同刻漏逐刻候故)
 (不可以人运浑仪虽昏旦候日中及夜中皆不候故/不必以水运之不以水运则机械之巧可以已矣不)
 (然自张衡与一行之外为浑仪者众矣何为不以水/运也且王蕃言张衡浑天仪为器伤大难动移一行)
 (言李淳风黄道仪法颇难述遂致寖废然则为兹器/者非不务求简易也盖患乎星辰之稠穊焉耳愚采)
 (古法作小浑天书星名而不画其象所以著易简之/理也以一分为三度象天极函三之道径四寸有奇)
 (以象四时周一尺二寸有奇以象十二月其奇以象/闰故曰举其纲而知众目之随则是亦足矣举其纲)
 (者谓其中星正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之星皆正也/于戏以天地之大而述之于四寸之仪天地可运之)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969-0467a.png
 (掌上矣乃作浑象而患乎器之不能存也又为之图/图亦岂能有哉当明其理至于理则无时而不存矣)
 (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969-0467c.png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969-0468a.png
 (右浑天说愚既摘取大象出具傍又疏其详于此窃/以为至简至易可以置之几案之上暇日悠然见之)
 (目击而道存焉则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也)
  浑象续说
 (宋朝太平兴国中命巴人张思训创浑仪大率依仿/一行之法激水运转加以楼板层高丈馀以藏关柱)
 (冬月用水银代水以防碍涩撞钟击鼓之外复有摇/铃执牌之报太宗诏置于文明殿题曰太平浑仪自)
 (思训死机绳断坏无复知其法制者至道中韩显符/皇祐中周琮及熙宁元丰新造浑天皆不以水运以)
 (是知机械之巧可以已矣元祐初吏部尚书苏颂举/吏部守当官韩公廉更造浑仪复以水运著新仪象)
 (法要三卷藏之太史谓水运者为浑天仪不以水运/者止曰铜候仪其说以至道皇祐熙宁新旧浑仪当)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969-0468b.png
 (时翰林院天文院及太火局所用皆是铜候仪不得/不为浑天仪盖信用韩公廉矜尚机巧之事非通论)
 (也其制木阁五层司晨击鼓摇铃执牌出没于阁内/皆依仿张思训之旧两极内置直距直距夹望筒使)
 (南北低昂旋转持正窥测七曜皆依循行之法以望/筒在浑仪腹中实无所用也乃出新意使望筒常指)
 (日日体常在铜窍中所谓窥测七曜者如是而已矣/且望筒果能于浑仪中窥测七曜又何用台上测验)
 (哉必今使人于其傍验星在之次与台上测验者相/应以不差为准是窥测七曜常在台上不在望筒也)
 (由是观之望筒当设于司天台/上不当在浑天仪腹中明矣)
 (汉晋以来占天者率以浑仪为定然求之之法详且/密载于书可考者鲜焉又其为器乃至一丈八尺有)
 (奇原非可为凡格之玩余于丁已岁始得浑仪书于/吉州守胡公而又以未见其器为恨既来郴乃得之)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969-0468c.png
  浑象总论
 前璇玑合为一器从晋唐以来悉祖王蕃李淳风一
 行为之说儒先星历家皆依仿之独建安江默疏浑
 象分为二器今揆之以理似为近之何也机械虽巧
 皆人为也一涉人为虽水运人运之不同而其转旋
 不得不均停画一守为定法若夫天象之周旋乃自
 然之化机也列宿次舍度数固一定不易而气运流
 行莫知端倪日月五星参差不齐人止能随其变动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969-0468d.png
 以窥测之效法之云耳虽尽夫人之智巧千机万械
 莫能先其气化为之变动迟疾使天象之由乎人也
 观宿度本不变者也尧时日中星昴今已移六十五六
 度矣纵使羲和在今执虞廷之玑衡以窥今日之中
 星恐不得不因天象之变动以迁移其衡管于一人
 之机械奚取哉况玑衡之设本以齐七政使人知顺
 天时勤民事非以观玩为也是故玑衡可以象天之
 璇转而天象不由玑衡以转旋然运转者玑也持正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969-0469a.png
 者衡也玑运转于密室于以象天体布星辰衡持正
 于灵台于以察三光分宿度二者并行不悖不特衡为
 有用可以定昏旦之中星一定凡万有一千五百二
 十之星皆得其正日月五星其迟留顺逆亦于此乎
 察之矣否则衡以望玑纵于玑中宿度一毫不爽其
 于天象密移变动不测者何与哉可见天活物也窥
 测天象以敬授民时须有活法可也且器求实用虽
 古之衡在玑中今置玑于室移衡于台使玑衡两得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969-0469b.png
 其用亦无不可者故复采其说以俟精浑天仪象之
 君子云
  浑天仪总论
 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蔡邕
 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承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体惟
 浑天者近得其情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其言
 天地中高而四隤日月相隐蔽以为昼夜矣又云天
 形南高而北下日出高故见日入下故隐天之居如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969-0469c.png
 倚盖极在人北是其證也所谓宣夜者惟汉郗萌记
 先儒所传而云天本无质日月众星浮生虚空之中
 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晋虞喜因宣夜之说于是而有
 安天之论虞耸亦祖宣夜之说于是而有穹天之论
 吴姚信又以天之体南低北高于是而有昕天之论
 此皆好奇徇异之说非极数谈天者也盖宣夜有其
 名而无其傅周髀有其术而无其验惟浑天谓地居
 中而天周焉日在地上为昼日在地下为夜虽王仲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969-0469d.png
 任据盖天之说以驳浑仪而葛洪释之曰周天之度
 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天转如
 车毂之运晋志载黄帝书曰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
 浮天而载地者也易之晋坤下离上以證日出于地
 明夷之离下坤上以證日入于地需之乾下坎上此
 亦天入水中之象也当有何损而谓为不可乎故历
 代所用多用浑天(宋朝韩显/符浑天法)象序曰自伏羲立浑仪
 则北极高下量日影短长定南北东西观星间广狭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969-0470a.png
 则伏羲已有浑仪矣隋志曰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
 舜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而璇玑即浑天仪也是知浑
 仪者天地造化之准阴阳历数之元自古圣帝明王
 莫不用是以精察天象故前汉则有洛下闳浑天仪
 东汉则有张衡浑天仪在吴则有王蕃浑天仪在晋
 则有陆绩浑天仪在宋元嘉中则有钱乐之浑天仪
 唐贞观则有李淳风浑天仪在开元则有梁令瓒黄
 道游仪而其中之最精详者则汉之张衡唐之李淳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969-0470b.png
 风为可考也张衡之仪以八尺圆体而具天地之象
 则有内规外规有南极北极有黄道赤道以至于二
 十四气二十八宿与夫日月五星之属莫不咸在转
 之以漏水告之于灵台而星中出没与天相值若合
 符节故崔子玉为之铭曰其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
 化范晔云其范围两仪天地无所蕴其灵陆公纪之
 云衡为推步七曜之道度历象昏明之證候校以四
 八之气考以刻漏之分占晷影之往来求形證于事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969-0470c.png
 情莫密于此则张衡之浑天为可考也淳风之仪表
 里三重曰六合仪曰三辰仪四游仪皆仪之别也天
 经金浑金当璿玑者仪中之规也上列十日十二辰
 三百六十五度中著日月五星列宿相距下为元枢
 主衡游以横筒以观象而察器者仪之用也推验之
 法本于黄道盖带天之中距极南北定而不易者赤
 道也视日所照以为光道发敛不时者黄道也治历
 者不难于算平朔而难于定气差制仪者不难于规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969-0470d.png
 赤道而难于规黄道是以太宗置于凝晖而用以测
 候此则淳风之浑仪为可考也汉自张衡浑仪之外
 而洛下闳之仪君子亦有取焉晋志曰汉太初洛下
 闳等造圆仪以考历度扬子云论浑天亦曰洛下闳
 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寿昌象之几乎莫能违也此
 岂非洛下闳之可取者乎唐自李淳风之后梁令瓒
 之黄道游仪君子亦有取焉唐志曰令瓒以木为游
 仪使黄道运行以追列舍之变因二分之中以立黄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969-0471a.png
 遗法者也尝观苏颂上仪象法要于元祐中有曰古
 人测候天数其法有二一曰浑天仪二曰铜候仪又
 按吴王蕃云浑天仪者羲和之旧器又有浑天象者
 以著天体以布星辰二者以考于天盖密矣详此则
 浑天仪铜候仪之外又有浑天象凡三器也浑天象
 历代罕传其象惟隋书志称梁秘府有之云元嘉中
 所造由是言之古人候天具此三器乃能尽妙今惟
 一法诚恐未得精密古人言天有周髀之术以钩股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969-0471b.png
 法推考天度若通此算术则天数从可知矣唐开元
 中太史监南宫说等驰往安南蔡尉等州测候日景
 一行以南北日影校量用勾股法算之即此法也虽
 然一行作大衍历诏太史测天下之晷求其地中以
 为定数其议曰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日
 至之景又有五寸谓之地中郑氏以为日景于地千
 里而差一寸南宫说择河南平地度之大率五百馀
 里晷差一寸而旧说谓王畿千里影差一寸妄矣原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969-0471c.png
 道以赤道定位黄道游仰月环白道动与天合简而
 易从一行是之乃奏令瓒所谓日道月交皆自然契
 合于推步尤要此岂非梁令瓒之可取者乎其他如
 后汉之铜仪则有以铜而为仪者矣后魏之铁仪则
 有以铁而为仪者矣宋元嘉之小仪则曰小浑天李
 淳风之木浑则曰木浑图唐明皇武成殿之水浑天
 则运以水者也张子平之候风地动仪则又用之以
 测地者也若夫曰赤道曰黄道此其法之不同者也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969-0471d.png
 曰单规曰双规曰双环规其制之不同者也盖至宋
 朝张思训之浑仪则作于太平兴国之中其制则有
 地轴地轮地足之异有横轮侧轮斜轮之别昼夜长
 短之刻日月五星之度皆具焉而其机转之用皆隐
 于楼中此又踵一行令瓒之遗象者也韩显符之浑
 仪则成于大中祥符之间其制则有游规直规之别
 黄道赤道之分曰窥曰管曰平准皆其仪之号也曰
 龙柱曰水臬皆其号之殊也此又本乎淳风一行之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969-0472a.png
 古人所以步圭影之意将以节宣和气辅相物宜不
 在于辰次之周径其所以重历数之意将以恭授人
 时钦若乾象不在于浑盖之是非若乃述无稽之法
 于视听之所不及则君子当缺而不议也而或者各
 守所传之器以术天体谓浑元可任数而测天象可
 运算而窥迭为矛盾诚以为盖天耶则南方之度渐
 狭以为运天耶则北方之极漫高此二者盖浑盖之
 家尽智毕诚未有能通其说也则王仲任葛稚川区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969-0472b.png
 区于异同之辨何益人伦之化哉凡晷度冬夏不同
 南北亦异先儒一以星数齐之遂失其实今更为覆
 规图南自丹穴北暨幽都每极移一度辄累其差可
 以稽日食之多少定昼夜之长短而天下之晷皆叶
 其数矣唐末边罔修历术服其精萃以为不刋之数
 也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969-0472c.png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969-0472d.png
 量天景尺式 长四尺八寸 宽一寸 厚四分
  面划以时刻分以刻数首有二冗以定南北二极
  之天表上冗深一分半下冗深一分两旁墙刻天
  表寸数以草量截安冗内对日影正中墨为表头
  尽处是其时也
  皆刻以节气用表分寸而为准验之规
 冬至日在斗二十度去极一百五十五度影一丈三
  尺三寸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0969-0473a.png
 小寒日在女二度去极一百一十三度影一丈二尺
  三寸
 大寒日在虚半强去极一百一十度影一丈一尺
 立春日在危十度大强去极一百六度影九尺六寸
 雨水在室八度大强去极一百一度影七尺七寸五分
 惊蛰日在壁八度强去极九十五度影六尺五寸
 春分日在奎十四度少强去极九十一度少强影五
 度尺二寸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0969-0473b.png
 清明日在胃一度去极八十三度少强影四尺一寸
  五分
 榖雨日在昴二度大强去极七十七度影二尺五寸
 立夏日在毕七度去极七十三度影二尺五寸
 小满日在参四度去极六十九度影一尺六寸九分
 芒种日在井二度半弱去极七十七度少弱影一尺
  六寸八分
 夏至日在井二十五度半弱去极六十七度强影一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0969-0473c.png
  尺五寸
 小暑日在柳三度大弱去极六十七度影一尺五寸
 大暑日在星四度强去极七十度影二尺
 立秋日在张一十二度少弱去极七十二度半弱影
  二尺二寸五分
 处暑日在翼九度半弱去极七十八度半弱影二尺
  三寸少弱
 白露日在轸六度大强去极八十四度少强影四尺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0969-0473d.png
  二寸五分
 秋分日在角五度少去极九十一度半弱影五尺五
  寸二分
 寒露日在亢八度少弱去极九十六度大强影六尺
  八寸五分
 霜降日在氐十四度少强去极一百八十二度强影
  八尺四寸
 立冬日在尾四度半去极一百七度少强影一丈八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0969-0474a.png
  寸二分
 小雪日在箕一度大强去极一百八十一度弱影一
  丈四寸
 大雪日在斗六度去极一百八十一度弱影一丈二
  尺五寸六分
 新安陈氏曰四分度之一者周天少度外其零数有
 一度四分中之一分也以对周岁全日外其零日亦
 有一日四分中之一分所谓四分日之一也九百四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0969-0474b.png
 十分为百其二百三十五分即四分中一分九百四
 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即四分日之一也月一日不
 及天十三分有奇是不及日十二度有奇积二十九
 日零四百九十九分而月与日会四百九十九分是
 六时零三刻弱也二十九日零六时三刻实为一月
 十二会得全日三百四十八乃十二个二十九日馀
 分之积以日法算之其五千六百四十分该六日而
 得六者得六日也零者尚有三百四十八分三百四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0969-0474c.png
 十八日加六日一岁通三百五十四日此一岁小岁
 之数也十九年闰馀通得二百单六日须置七闰月
 所以每十九年或二十年必气朔同日者一番也然
 一岁只有三百五十四日而经云期三百有六旬有
 六日何也此一岁大岁之数也盖今年立春到明年
 立春二十四气全数并有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
 刻即四分日之一以二十五刻当一日举全数而言
 故曰三百六旬有六日也二气为一月必有三十日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0969-0474d.png
 零二时五刻始交后月节气合二十四气该三百六
 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此气盈之溢数也十二月有六
 小尽者此数朔虚之亏数也一朔无三十日全非朔
 虚而何二气必三十日添二时五刻非气盈而何节
 气之有馀与小尽之不足二者并行而不悖因此有
 馀不足而置闰于其间二者参合而交相成兹其为
 万世不能易之妙法欤
  中星位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0969-0475a.png
 二十八宿迭见南方午位 即中星也
  正月 (上旬日在女初昏胃见南方午位/中旬日在虚初昏昴见南方午位)
 
 
 
 
  五月 (上半月日在觜初昏翼见南方午位/下半月日在参初昏轸见南方午位)
  六月 (上半月日在井初昏角见南方午位/下半月日在鬼初昏亢见南方午位)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0969-0475b.png
  七月 (上旬日在柳初昏氐见南方午位/中旬日在星初昏房见南方午位)
 
 
 
 
  十一月(上半月日在尾初昏室见南方午位/下半月日在箕初昏壁见南方午位)
  十二月(上半月日在斗初昏奎见南方午位/下半月日在牛初昏娄见南方午位)
     (本朝推步太阳缠度以定昏旦中星/)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0969-0475c.png
 冬至日日在箕五度每岁以冬至日度为首冬至日
 在箕五度日与天会其日寅时初二刻天运始于寅
 日行亦始于寅按推步之法以璇玑玉衡图天盘转
 轮推步至辰时初初刻日欲出以前九十一度则见
 轸宿在午为旦中日入之际加申时正四刻以后九
 十一度则见壁宿在午为昏中后八日自寅时初初
 刻顺行十二位已退一位过丑
 小寒日日在斗十一度将斗十一度自丑时顺行至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0969-0475d.png
 卯时至二刻日始出则见角宿在午为旦中至午时
 正一刻斗宿在午井宿在子为日中顺行至酉时初
 初刻则见奎宿在午为昏中顺行至子时初四刻斗
 宿在子井宿在午为宵中
 大寒日日在牛四度后四日入子女二度其夜子时
 初四刻女宿在子柳宿在午诸星居垣入局顺行至
 卯时正二刻氐宿在午为旦中自卯时顺行至午时
 正初刻女宿在午为日中自午时顺行至酉时初初
卷二十六 第 44a 页 WYG0969-0476a.png
 刻胃宿在午为昏中
 立春日日在虚四度其日子时正一刻虚宿在子诸
 星居垣入局而星宿在午为宵中自子至卯时正一
 刻房宿在午为旦中自卯至午时正初刻虚宿在午
 为日中自午至酉时正一刻虚宿在酉昴宿在午为
 昏中
 雨水日日在危九度其夜亥时正四刻危宿顺行至子
 时而张宿在午为宵中自子顺行至卯时正一刻尾
卷二十六 第 44b 页 WYG0969-0476b.png
 宿在午为旦中自卯至酉时初二刻毕宿在午为昏
 中后四日入亥危十三度
 惊蛰日日在室九度其夜子时而翼宿在午为宵中
 卯时尾宿在午为旦中酉时觜宿在午为昏中
 春分日日在壁五度后七日入戌圭二度其日戌时
 诸星居垣入局自戌时顺行至子时正初刻奎宿在
 子角宿在午为宵中自子至卯时正二刻斗宿在午
 为旦中自卯至午奎宿在午为日中自午至酉井宿
卷二十六 第 45a 页 WYG0969-0476c.png
 在午为昏中
 清明日日在奎十一度自戌时正二刻顺行至子时
 正初刻角宿在午为宵中顺行至卯时初三刻斗宿
 在午为旦中自卯顺行至酉时正二刻井宿在午为昏
 中
 榖雨日日在娄九度后八日入酉胃四度具日在酉时
 诸星居垣入局其夜子时正初刻胃宿在子氐宿在
 午为宵中卯时女宿在午为旦中酉时柳宿在午为
卷二十六 第 45b 页 WYG0969-0476d.png
 昏中
 立夏日日在胃十一度午时胃中卯时女中子时氐
 中酉时柳中
 小满日日在昴十度后九日入申毕七度子时心中
 午时毕中卯时危中酉时张中
 芒种日日在毕十三度 中星同前
 夏至日日在井二度后八日入未井九度其日未时
 自井宿顺时至酉时角宿在午为昏中子时斗中卯
卷二十六 第 46a 页 WYG0969-0477a.png
 时奎宿在午为旦中午时井中酉时轸中
 小暑日日在井十七度子时斗中午时井中卯时奎
 中酉时角中
 大暑日日在鬼一度后七日入午柳四度五时正初
 刻柳宿在午为日中酉时氐中子时女中卯时胃中
 立秋日日在柳十三度中星同前但度数不同
 处暑日日在张七度后九日入巳张十五度午时张
 宿在午为日中子时危中卯时毕中酉时心中
卷二十六 第 46b 页 WYG0969-0477b.png
 白露日日在翼五度其日午时翼中子时室中卯时
 觜中酉时尾中
 秋分日日在轸一度后十二日入辰轸十度其日午
 时正初刻轸宿在午为日午酉时箕中子时壁中卯
 时参中
 寒露日日在轸十五度子时奎中卯时井中酉时斗
 中
 霜降日日在角十一度后十三入卯氐二度其日午
卷二十六 第 47a 页 WYG0969-0477c.png
 时正初刻氐宿在午为旦中酉时女中子时胃中卯
 时柳中
 立冬日日在氐五度子时胃中卯时柳中午时氐中
 酉时女中
 小雪日日在房四度午时房中子时昴中卯时星中
 酉时虚中后十一日入寅尾四度卯时翼宿在午为
 旦中午时尾中子时觜中酉时室宿在午为昏中
 大雪日日在尾八度 中星同前
卷二十六 第 47b 页 WYG0969-0477d.png
 夫太阳历宿以二十八宿为经日月五星为纬上古
 圣人制立玑衡法天地自然之运夜考中星昼验日
 晷以察经星之所在测推日月五星之缠度而推步
 之法则以日度为首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将大阳所至之度按节逐气逐时逐刻随其运转
 而步测之自不爽也
 
 图书编卷二十六